中国艺术精神

中国艺术精神
中国艺术精神

中国艺术精神

1、《中国艺术精神》作者是。

A.徐复观

B.宗白华

C.熊十力

2、《中国艺术精神》全书共分为章。

A.八

B.十

C.十一

3、中国艺术精神是什么?先生的《中国艺术精神》可以说是这一领域的拓荒之作。

A.徐复观

B.宗白华

C.熊十力

4、中国艺术精神是什么? 徐复观先生的《中国艺术精神》可以说是这一领域的拓荒之作。他认为中国艺术精神,是的精神。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5、对儒家而言,或可称所成就为纯艺术精神。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6、由所显出的典型,彻底是纯艺术精神的性格,而主要又是结实在绘画上面。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7、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

A.哲学

B.艺术

C.音乐

8、所追求的道,与艺术家所呈现出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9、庄子所追求的道,与所呈现出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

A.哲学家

B.艺术家

C.音乐家

10 之所谓道,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而他由心斋的工夫所把握到的心,实际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11、庄子之所谓道,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而他由心斋的工夫所把握到的心,实际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

A.传统文化精神

B.文化精神

C.艺术精神

12、当庄子从观念上去描述他之所谓道,而我们也只从观念上去加以把握时,这便是思辨的形而上的性格。但当庄子把它当作人生的体验而加以陈述,我们应对这种人生体验而得到了悟时,这便是彻头彻尾的。

A.文化精神

B.传统文化精神

C.艺术精神

13、徐复观先生的观点,可以说发前人之所未发,振聋发聩,令人耳目一新,为我们理解,提出了一条重要的线路。

A.文化精神

B.传统文化精神

C.中国艺术精神

14、这种首创之功,在学术史和文化史上无疑都具有非同凡响的意义和价值。

A.徐复观

B.老子

C.庄子

15、在现代新儒学大师徐复观的诸多著述中,可谓是一部影响最大的书。

A.中国人性论史

B.两汉思想史

C.中国艺术精神

16、《中国艺术精神》的深远影响力,在于它的自身的及由此所体现的作者

的生命的跃动。

A.思想性

B.艺术性

C.文化性

17、《中国艺术精神》共十章,前章是谈孔子和庄子的。

A.一

B.二

C.三

18、认为,中国文化中的艺术精神,穷究到底,只有孔子和庄子所显出的两个典型,这是道德与艺术在穷极之地的统一,可以作万古的标程;

A.徐复观

B.孔子

C.宗白华

19、徐复观认为,中国文化中的艺术精神,穷究到底,只有和庄子所显出的两个典型,这是道德与艺术在穷极之地的统一,可以作万古的标程;

A.孟子

B.孔子

C.老子

20、徐复观认为,中国文化中的艺术精神,穷究到底,只有孔子和所显出的两个典型,这是道德与艺术在穷极之地的统一,可以作万古的标程;

A.孟子

B.庄子

C.老子

21、徐复观认为,中国文化中的艺术精神,穷究到底,只有孔子和庄子所显出的两个典型,这是与艺术在穷极之地的统一,可以作万古的标程;

A.道德

B.文化

C.儒学

22、徐复观以第章《中国艺术精神主体之呈现——庄子的再发现》近6万字的篇幅,对庄子的艺术精神进行了深入细微的疏释阐发。

A.一

B.二

C.三

23、第章是《中国艺术精神》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一章,也是徐复观阐释中国艺术精神的画龙点睛之笔。

A.一

B.二

C.三

24、在第章,体现了一位现代儒者的开阔心胸。对于中国文化的不同思想传统,徐复观没有什么门户之见,更不搞什么党同伐异,而是采取了一种融汇诸家、吸其所长的开放态度。

A.一

B.二

C.三

25、《中国艺术精神》除前两章外,其余章专门论画。

A.六

B.七

C.八

26、《中国艺术精神》后章专门论画。其论释“气韵生动”,讨论“魏晋玄学与山水画之兴起”、“唐代山水画之发展及其画论”、“殷浩之笔法记与山水决”、“逸格地位之奠定”、“郭熙的林泉高致”,以及“宋代的文人画论”与“环绕南北宗之问题”,皆能在宏大处着眼,于深细处着力。

A.六

B.七

C.八

27、《中国艺术精神》第章至第十章专门论画。

A.一

B.二

C.三

28、《中国艺术精神》第三章至第章专门论画。

A.八

B.九

C.十

29、《中国艺术精神》附录篇关于张大千、“兰亭争论”的文章也识见超卓,非比一般。

A.七B八 C.九

30、《中国艺术精神》第一章:由音乐探索的艺术精神。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31、《中国艺术精神》第一章:由音乐探索的艺术精神。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32、《中国艺术精神》第一章:由音乐探索的艺术精神。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33、《中国艺术精神》第一章:由探索孔子的艺术精神。

A.哲学

B.音乐

C.绘画

34、《中国艺术精神》第一章:由探索孔子的艺术精神。

A.哲学

B.音乐

C.美术

35、《中国艺术精神》第一章:由探索孔子的艺术精神。

A.美学

B.音乐

C.美术

36、《中国艺术精神》第一章:由探索孔子的艺术精神。

A.哲学

B. 美学

C.音乐

37、《中国艺术精神》第一章:由探索孔子的艺术精神。

A.中国文化

B.中国传统文化

C.音乐

38、对于要深入了解的人,对于要深入了解徐复观其人其学的人,《中国艺术精神》都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

A.中国文化

B.中国文化传统

C.中国文化艺术

39、对于要深入了解的人,对于要深入了解徐复观其人其学的人,《中国艺术精神》都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

A.中国文化传统

B.音乐

C.美术

40、对于要深入了解的人,对于要深入了解徐复观其人其学的人,《中国艺术精神》都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

A.中国文化传统

B.中国文化艺术

C.中国艺术史

41、《中国艺术精神》第二章:中国艺术精神主体之呈现——的再发现。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42、《中国艺术精神》第二章:中国艺术精神主体之呈现——的再发现。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43、《中国艺术精神》第二章:中国艺术精神主体之呈现——的再发现。

A.老子

B.孟子

C.庄子

44、《中国艺术精神》第四章:玄学与山水画的兴起。

A.魏晋

B.唐代

C.宋代

45、《中国艺术精神》第四章:玄学与山水画的兴起。

A.魏晋

B.唐代

C.两宋

46、《中国艺术精神》第五章:山水画的发展及其画论。

A.魏晋

B.唐代

C.宋代

47、《中国艺术精神》第九章:的文人画论。

A.魏晋

B.唐代

C.宋代

48、徐复观认为,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

A.老子

B.庄子

C.老、庄

49、徐复观认为,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

A.孔子

B.庄子

C.老、庄

50、徐复观认为,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

A.哲学

B.文化

C.艺术

51、徐复观认为,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

A.哲学

B.思想

C.艺术

52、徐复观认为,所追求的道,与艺术家所呈现出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

A.老子

B.庄子

C.老、庄

53、徐复观认为,所追求的道,与艺术家所呈现出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54、徐复观认为,所追求的道,与艺术家所呈现出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

A.孔子

B.庄子

C.老、庄

55、庄子之所谓道,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而他由心斋的工夫所把握到的心,实际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

A.孔子

B.庄子

C.老、庄

56、庄子之所谓道,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而他由心斋的工夫所把握到的心,实际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57、庄子之所谓道,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而他由心斋的工夫所把握到的心,实际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

A.老子

B.老、庄

C.庄子

58、在《中国艺术精神》一书中,徐复观写到:当从观念上去描述他之所谓道,而我们也只从观念上去加以把握时,这便是思辨的形而上的性格。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59、徐复观认为:当从观念上去描述他之所谓道,而我们也只从观念上去加以把握时,这便是思辨的形而上的性格。

A.孔子

B.庄子

C.老、庄

60、徐复观认为:当从观念上去描述他之所谓道,而我们也只从观念上去加以把握时,这便是思辨的形而上的性格。

A.老子

B.庄子

C.老、庄

61、《中国艺术精神》写到:但当庄子把“道”当作人生的体验而加以陈述,我们应对这种人生体验而得到了悟时,这便是彻头彻尾的。

A.艺术精神

B.中国文化传统

C.中国文化

62、艺术精神是指一种独自具有的、内在的品质或气质。

A.思想

B.文化

C.艺术

63、从根本的思想和观念来说,“ 道”是《庄子》全部的核心。

A.思想

B.文化

C.哲学

64、从根本的思想和观念来说,“ 道”是全部哲学的核心。

A.孔子

B.庄子

C.老、庄

65、从根本的思想和观念来说,“ 道”是全部哲学的核心。

A.老子

B.庄子

C.老、庄

66、从根本的思想和观念来说,“ 道”是全部哲学的核心。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67、谈论《庄子》与的关系,无论如何不能回避《庄子》的“道”。

A.中国文化传统

B.中国文化艺术

C.中国艺术精神

68、徐复观先生书中专设一节“道家的所谓道与”讨论《庄子》与中国艺术精神的关系。

A.中国文化传统

B.中国文化艺术

C.艺术精神

69、徐复观认为:“庄子所追求的道,与一个艺术家所呈现出的最高,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

A.艺术精神

B.文化精神

C.思想境界

70、徐复观认为:“道的本质是艺术精神,乃就艺术精神最高的上说”。

A.艺术观点

B.意境

C.思想境界

71、徐复观说:“当庄子从观念上去描述他之所谓道,而我们也只从观念上去把握时,这道便是思辨的形而上的性格。但庄子把它当作人生体验而加以陈述,我们应对于这种人生体验而得到了悟时,这便是彻头彻尾的。”

A.艺术精神

B.文化精神

C.思想境界

72、徐复观说,从《庄子》“由修养的工夫所达到的人生境界去看,则他们所用的工夫,乃是一个伟大艺术家的修养工夫;他们由工夫所达到的人生境界,本无心于艺术,却不期然而然地会归于今日之所谓之上”。

A.艺术精神

B.文化精神

C.思想境界

73、徐复观先生认为中国艺术精神是体现在《庄子》中的得“道”者身上,也即徐先生所说的:“庄子之所谓道,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

A.艺术精神

B.文化精神

C.思想境界

74、在徐复观看来,《庄子》中的神仙和圣人、至人、真人等,是一种艺术的理想人格:“庄子所要求,所期待的圣人、至人、神人、真人,如实地说,只是人生自身

的罢了。”

A.艺术精神

B.艺术

C.艺术化

75、“庄子之所谓至人、真人、神人,可以说都是能游的人。能游的人,实即呈现了出来的人,亦即是艺术化了的人。”

A.艺术精神

B.艺术

C.艺术化

76、徐复观说:“由庄子所说的学道的工夫,与一个艺术家在创作中所用的工夫的相同,以证明学道的内容,与一个艺术家所达到的,全无二致。”而“《庄子》书中所描写的神人、真人、至人、圣人,无不可从此一角度去加以理解”。

A.艺术精神

B.精神状态

C.思想境界

77、徐复观先生认为中国艺术中“虚”、“静”的精神和境界来源于。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78、徐复观先生认为中国艺术中“虚”、“静”的精神和境界来源于。

A.孔子

B.老、庄

C.庄子

79、徐复观先生认为中国艺术中“虚”、“静”的精神和境界来源于。

A.老子

B.老、庄

C.庄子

80、徐复观先生说:“中国文化中的艺术精神,穷究到底,只有和庄子所显出的两个典型。”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81、徐复观先生说:“中国文化中的艺术精神,穷究到底,只有和庄子所显出的两个典型。”

A.孔子

B.老、庄

C.庄子

82、徐复观先生说:“中国文化中的艺术精神,穷究到底,只有和庄子所显出的两个典型。”

A.孔子

B.老、庄

C.老子

83、徐复观认为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艺术的影响主要是。

A.音乐

B.绘画

C.山水画

84、徐复观认为是“为人生而艺术”。而“由庄子所显出的典型,彻底是纯艺术精神的性格”。

A.道家

B.道

C. 儒家

85、徐复观先生还认为:“中国艺术精神的自觉,主要是表现在和文学两方面。而绘画又是庄学的…独生子?。”

A.音乐

B.绘画

C.山水画

86、徐复观先生还认为:“中国艺术精神的自觉,主要是表现在绘画和两方面。而绘画又是庄学的…独生子?。”

A.音乐

B.美术

C.文学

87、徐复观先生把《庄子》中“心斋”、“坐忘”等同于审美的精神状态:“达到心斋与坐忘的历程,正是美地观照的历程。而心斋、坐忘,正是美地观照得以成立的精神主体。也是得以成立的最后根据。”

A.艺术

B.文学

C.绘画

88、“以心斋接物,不期然而然地便是对物作美的观照,而使物成为美地对象。因此,所以心斋之心,即是的主体。”( P69 - 70) 徐复观先生这一观点为大陆很多学者接受和转述。

A.艺术精神

B.艺术

C.艺术化

89、徐复观先生也提到玄学:“由老学庄学所演变出来的玄学,它的真实内容与结果,乃是艺术性的生活和艺术上的成就”。

A.魏晋

B.唐代

C.宋代

90、《中国艺术精神》是理论与历史考据相结合的成果。这本书与他的《两汉思想史》一起,被认为是已成为任何有志治中国思想史的人必读的经典。

A.美学

B.文学

C.艺术

91、徐复观工作的兴奋点,首先是放在对中国道德精神的阐释上,接着又开展

对的阐释,由此而相继完成了《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和《中国艺术精神》这两部中国思想史名著。

A.艺术精神

B.中国艺术精神

C.中国文化精神

92、在徐复观看来,、艺术、科学,是人类文化中的三大支柱。

A.道德

B.艺术精神

C.文化精神

93、徐复观竭力通过对和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使世人知道中国文化,在三大支柱中,实有道德、艺术的两大擎天支柱”,而不是中国百事不如西洋。

A.科学精神

B.中国道德精神

C.中国文化精神

94、徐复观竭力通过对中国道德精神和的阐释,“使世人知道中国文化,在三大支柱中,实有道德、艺术的两大擎天支柱”,而不是中国百事不如西洋。

A.中国科学精神

B.中国艺术精神

C.中国文化精神

95、所谓艺术精神,也就是指的的精神境界。徐复观认为:“文学、艺术,乃成立于作者的主观(心灵或精神)与题材的客观(事物)互相关涉之上。”

A.道德

B.艺术

C.文化

96、孔子和庄子所代表的艺术精神,又呈现出两种典型性格。更能代表中国艺术

精神的,是的艺术精神。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97、由孔子所显发出的艺术精神,是道德与艺术合一的性格;由孔门通过所呈现出的为人生而艺术的最高境界,即是善与美的彻底谐和统一的最高境界。

A.音乐

B.美术

C.文学

98、由所显发出的艺术精神,则是彻底的纯艺术的性格;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上是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

A.孔子

B.老、庄

C.庄子

99、徐复观认为,庄子的艺术精神对中国的绘画产生深远影响,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魏晋玄学来实现的。魏晋玄学对中国绘画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的影响表现在人物画方面,另一方面的影响表现在方面。

A.油画

B.国画

C.山水画

100、魏晋玄学对中国绘画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的影响表现在人物画方面,另一方面的影响表现在山水画方面。最能直接、深刻、鲜明地体现庄子的艺术精神的,则是中国的。

A.人物画

B.国画

C.山水画

答案:

1-5 ABACC 6-10 CBCBC

11-15 CCCAC 16-20 ABABB

21-25 ABBBC 26-30 CCCAA

31-35 AABBB 36-40 CCBAA

41-45 CCCAA 46-50 BCCCC

51-55 CBCBB 56-60 CCCBB

61-65 ACCBB 66-70 CCCAB

71-75 AAACA 76-80 BCCCA

81-85 AAACB 86-90 CAAAA

91-95 BABBB 96-100 CACCC

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大全(3篇)

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大全(3篇) 【篇一:《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 从大二开始接触中国特有的中国绘画后,就经常听到有人谈论中国艺术的精神,当时也只是凭自己有限的知识去浅浅的探讨一下,并不能深入。随着学龄和阅读的增长,自己也能够把中国艺术精神谈两三分。这其中对我影响对大的一本书就是徐复观先生的《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版)。这本书一共十章,前两章分别论述了儒家孔子与道家庄子各自所代表的艺术精神,其余八章均为论述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整部著作以第二章为总纲领,重在探讨庄子为艺术而艺术的纯艺术精神,其结论是中国绘画艺术是由庄子哲学一路开导而出。 所谓艺术精神,就是指一种艺术独自具有的、内在的品质或气质,更或说是蕴涵一种文化的根本理念。谈及中国的艺术精神,徐复观先生就其中国艺术精神是庄子精神的论述具体在本书中有所阐述: 庄子之所谓道,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而他由心斋的工夫所把握到的心,实际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 由庄子所显出的典型,彻底是纯艺术精神的性格,而主要又是结实在绘画上面; 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 当庄子从观念上去描述他之所谓道,而我们也只从观念上去加以把握时,这便是思辨的形而上的性格。但当庄子把它当作人生的体验而加以陈述,我们应对这种人生体验而得到了悟时,这便是彻头彻尾的艺术精神; 庄子所追求的道,与、艺术家所呈现出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 对儒家而言,或可称庄子所成就为纯艺术精神。 徐复观先生提出的这些观点,让我耳目一新,为我理解中国艺术精神提出了一条比较重要的路线。 但是,当我看完此书后,我也有一些迷惑不解的地方,比如说庄子的艺术精神,原本不在于艺术创作,而是落实于人生态度上,这一点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钱穆先生在《老庄通辩》中就曾说:循庄子之修养论,而循至于极,可以使人达至于一无上之艺术境界。庄生之所谓无用之用,此惟当于艺术境界中求之,乃有以见其真实之义也。后来经过自己不断的翻阅资料,对其也有一些自己的感言。 庄子虽说不言艺术,但却对中国艺术发展特别是最为中国绘画主流的山水画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地大物博名山名川数不胜数,其优美的山川景色,适合安顿人的心灵,因此古代

《数学文化》读后感

《数学文化》读后感 导语:读了《数学文化》一书后,各位来谈谈自己的感想吧。下面是收集整理的《数学文化》读后感,供各位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文化》读后感 近几年来,“数学文化”一词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提起,尤其是在2007年观摩了张齐华老师的“圆的认识”一课之后,对“数学文化”更觉其神奇,也就更加期待,直至今年11月份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在徐师大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培训之后,期待之情更加浓郁,急于想要揭开“数学文化”的面纱,可因前段时间的培训及紧张的赶课和复习迎考,就将其暂时搁置了,直至今日终于有空坐下来进行学习了。 前几日现在网上邮购了一本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顾沛老师主编的《数学文化》一书,该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我希望通过该书的学习,能够初步了解数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人文价值;开阔自己的数学视野,加强对数学的宏观认识和整体把握;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理性精神,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同时也希望能帮助自己为课堂渗透数学文化提供些许帮助。 新学年我的个人发展规划就是希望能逐步形成一套完整

的适合小学生的数学文化实施方案。“数学文化”与一般的数学课是有重大区别的,它特别重视学生数学思想、精神的提升。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更应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文化,了解“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文化”实践、探索之路应该是漫长的,但也一定是有意义的,我将为之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归纳,不断总结! 《数学文化》读后感 在大学初学《数学史》时,我便对数学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由此爱上了数学这一学科。工作后,我成为了一名数学教师。我常常在想,如果能够把数学文化融入到课堂中来,那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于是,我仔细研读了《数学文化》一书,获益颇多。 众所周知,数学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初牙牙学语地创造丰富多彩的记数制度,然后在花季雨季之中为数学建立越来越多、越来越详尽的分支,到如今,展现它花样年华之时耀眼夺目的数学成果。与其他文化一样,数学科学也是集齐了几千年人类智慧的结晶。 读完《数学文化》,心底不由得一阵感动。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呢?是一个对数学有着宗教般虔诚的仰望者的心动,是一个对历史有着无尽探索欲望的追求者的向往。每一代人都

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读书笔记

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读书笔记 导读:《繁星·春水》的作者冰心,赢得了广泛的读者和众多的赞誉。下面是关于《繁星·春水》的读书笔记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读书笔记篇1: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天空, 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 沉默中, 微光里, 他们深深地互相赞颂了。 冰心奶奶的这首诗写得十分巧妙,“何曾”,“对语”,“沉默”,“赞颂”这几个看似没有关联的词却起到了贯穿全诗的作用,意思是:虽然没有听见星星们在说话,却在他们的沉默中听出了它们的互相赞美。不用听到对方的声音却能知道对方说的是什么,这就是心灵相通吧! 小联想:冰心奶奶的诗写得虽然短小,却十分具有美感,而且非常善于使用修辞手法,让人们不会轻易地察觉到,只有细细品味,才能知晓其中的奥妙,这首诗就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整首诗读起来既生动,又透出一种小孩子的顽皮和可爱。让人每看到一句话,眼前都

会浮现出一幅画面。读完这首诗后,我眼前立刻浮现出这样一幅景象:深蓝的天空浩瀚无垠,星星就如孩子一般,调皮的眨着眼睛,一些小星星三五成群地做着游戏。玩累了,它们就把月亮妈妈簇拥在中间,安静的坐着,大家都不需要用语言交流却知道彼此在说什么,汇成了天空中最美丽的最美丽的风景线,多么美妙啊! 感悟:这首诗虽然简短,但是却告诉了我一个非常重要且深刻的人生道理:发自内心的赞美才是最动听的。赞美有很多种形式,可无论是以什么方式,只有真心的才会使人感觉到开心,同时在真心赞美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找到学习的榜样,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其实,真正的赞美有时候不需要语言,一个眼神,一个掌声,一个微笑,其实都能使他人感受到温暖,如果不是发自真心的赞美反而会让人感到不舒服。在社会上的为人处事也是如此,对别人真心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真心。只有对别人真诚的人才会让他人觉得舒服,才会有人愿意和他成为朋友,谁会和一个虚假的伪君子成为朋友呢?其实有的时候没有发自内心的话语比真话让人听了还要难受。古语说:“知过必改,闻过则喜”。只有别人对你说了真话,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得到改正。我们的'祖先在许多年前就知道为人处事要真心,更何况是现在呢?所以,读完这首小诗,我明白了:无论是做人处事,都要付出100%的真心,因为这样才能获得成功,赢得别人的尊敬。 读书笔记篇2: 今天,我看了冰心奶奶写的《繁星春水》中的《繁星》里的第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读书笔记

机电工程学院 读书笔记 站在时代前列的祖 学号: XXX 专业:机械工程学生姓 名: xxx 2012 年11 月 站在时代前列的祖国 XXX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正式召开,站在这个时间去看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的讲话,会让人就得振奋、感激、感慨。从一个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到一个

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巨大变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历史奇迹,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的所在。放眼回顾几十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每次的回顾,会让每个人的心中都如同窒息般的疼痛,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现在的中国,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磨难,也有着惊天动地的奋斗。鸦片战争以后, 列强的侵入使祖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封建统治日益腐败,祖国山河 破碎、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才鼓起亿万人民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的勇气,才有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到社会变革,都是在寻找适合中国的道路,一次次的失败与教训奠定了我们重要翻身的基础,我们对新的社会力量的渴望,对建设新社会的寻求,迫使我们找到新的发展方向一一中国共产党。它的诞生,使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再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奋斗发展是有目共睹的,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更加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我们这一代人只能通过历史去感知祖国的伟大,但我们的成长也见证了祖国的发展,祖国的进步,在我们内心中国是世界中的一个奇迹,我们时刻充满着骄傲与自豪。我眼中的祖国是如何? 一、回顾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始终坚信的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此道路上接着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它们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 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

中国语言学史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语言学史读书笔记 篇一:有关语言文字学的专著 训诂书 ?黄侃认为:一切文词学术,皆以章句为始基;25种书可以囊括一切,是治各门学问的根柢,这25种书为:经学十五书(十三经加?大戴礼记?、?国语?;史学四书(〈史记〉、〈汉书〉、〈资治通鉴〉、〈通典〉;子部二书(〈庄子〉、〈荀子〉);集部二书(〈文选〉、〈文心雕龙〉;小学二书(〈说文〉、〈广韵〉)。 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前面讲的训诂专书,一种是注释书,它们解释字义的大原则虽然一致,方法却不尽相同。训诂专书是脱离了某一具体的解释对象而做总括性的训解,因此它的训释趋于一般,不可能照顾到某一词语在某一句子、篇章乃至整部书里的有个性的用法;而注释书则因依附它所训释的对象而进行解释,所以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结合文章解释得比较深入细致。 一、训诂学专书

训诂专书指的是纂集训诂资料而形成的训诂著作,具有工具书性质 (1)字书 字书是解释文字形音义的专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字典。字书的主要内容是释义,所以也属于训诂著作。著名的字书主要有《说文解字》、《玉篇》、《类篇》、《康熙字典》等。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编者是东汉许慎。 此书共十四篇,加序共十五篇,收字9353个,重文(异体字)1163个。提出了“六书说”。 ?《说文解字》的体例:《说文解字》的解说以篆文为主体,下面用“某也”的格式来释义。凡说“某也、某也”都是讲字义的,凡说“象某、从某”都是讲字形的,而字义与字形又都是统一的。如:“束,缚也。从口木。”前句是解释字义,后者是解释字形。 ?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著名四大家和五部书是:段 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和《说文句读》、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2)韵书与类书 1.韵书的主要内容也是解释字义,只不过是按字音编排的,实际上是同音字典,古代重要的韵书有《切韵》、《广韵》、《集韵》等 1、《集韵》

《中国艺术精神》5000字读后感

《中国艺术精神》读书笔记 在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危机的背景下,徐复观先生写了《中国艺术精神》一书,系统地指出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及其对现代人生的启示。他在此书中对儒道两家思想在传统艺术人生形成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做了深入研究。这本书一共十章,前两章分别论述了儒家孔子与道家庄子各自所代表的艺术精神,其余八章均为论述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整部著作以第二章为总纲领,重在探讨庄子为艺术而艺术的“纯艺术精神”,其结论是中国绘画艺术是由庄子哲学一路开导而出。 所谓艺术精神,就是指一种艺术独自具有的、内在的品质或气质,更或说是蕴涵一种文化的根本理念。谈及中国的艺术精神,徐复观先生就其中国艺术精神是庄子精神的论述具体在本书中有所阐述: 庄子之所谓道,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而他由心斋的工夫所把握到的心,实际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 由庄子所显出的典型,彻底是纯艺术精神的性格,而主要又是结实在绘画上面;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 当庄子从观念上去描述他之所谓道,而我们也只从观念上去加以把握时,这便是思辨的形而上的性格。但当庄子把它当作人生的体验而加以陈述,我们应对这种人生体验而得到了悟时,这便是彻头彻尾的艺术精神; 庄子所追求的道,与、艺术家所呈现出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对儒家而言,或可称庄子所成就为纯艺术精神。 徐复观先生提出的这些观点,让我耳目一新,为我理解中国艺术精神提出了一条比较重要的路线。 徐复观认为,中国人在艺术精神上的诸多区别,如果穷究到底,可以概括为孔子和庄子所代表的两个典型。这是因为:中国只有儒道两家思想,由现实生活的反省,迫进于主宰具体生命的心或性,由心性潜德的显发以转化生命中的夹杂,而将其提升和纯化,进而落实于现实生活之上,奠定人生价值的基础。所以只有儒道两家思想,才有人格修养的意义,并使这种人格修养的作用成为文学艺术的根基。而具体地看,孔子和庄子所代表的艺术精神,又呈现出两种典型性格。由孔子所显发出的艺术精神,是道德与艺术合一的性格;由孔门通过音乐所呈现出的为人生而艺术的最高境界,即是善与美的彻底谐和统一的最高境界。由庄子所显发出的艺术精神,则是彻底的纯艺术的性格;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上是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画家及画论家,常常在若有意若无意之中,在不同的程度上,契会到这一点。当然这并不是说,只有孔子所奠定的儒家艺术精神才是“为人生而艺术”,由庄子所奠定的道家艺术精神则是“为艺术而艺术”,可以说,唯有“为人生而艺术”才是中国艺术精神的正统。但儒家所开出的艺术精神,立足于仁义道德,需要经过某种意味的转换方能成就艺术,没有这种转换便不能成就艺术,而更能代表中国艺术精神的,则是庄子的艺术精神。对庄子的艺术精神进行疏释,是徐复观阐释中国艺术精神的画龙点睛之笔。 徐复观进而通过对中国思想史和中国绘画史圆融于一体的考察,对庄子的艺术精神的深远影响作了深入论析。他指出,庄子的艺术精神,特别是在绘画方面,通过魏晋玄学的影响,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而魏晋玄学的影响,是通过人物画与山水画两方面表现出来的。 徐先生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艺术,将艺术作为与道德、科学相并立的三大文化支柱之一。他认为艺术最能体现出一个全整个体所具有的修养和所达到的人生境界,同时也是修身养性的手段。中国传统艺术成就蔚为大观,而其中体现的艺术精神来讲,就是由道德而艺术,在世界中安顿内在自我进而达到与外在社会秩序和谐的一种力量和超越精神。他进而认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最高体现就在其艺术精神,而中国的艺术精神实际上则由老庄思想系统所导

繁星春水读书笔记

繁星春水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大全 颂赞朦胧憔悴缥渺嗔恨慰乐潺潺料峭堪怜禁锢缄默萎谢郁倦黯谈凄动迷惘寥廓诓弄壅塞踽踽怅惘 《繁星》之九十八:青年人!相信自己罢!只有你自己是真实的,也只有你能创造自己。 [赏析] 这首诗重在劝诫青年人要树立自信心。要相信自己,战胜自己,超越自己,不怕人生路上的艰难坎坷,不畏生活中的风霜雨雪。不要遇到一点困难就鸣金收兵,不要受到一点挫折就灰心丧气,不要经受一点委屈就意志消沉,不要遭到一点打击就萎靡不振。还是《国际歌》唱得好“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全靠我们自己”。朋友,“相信自己罢”,“只有你能创造自己”,只有你自己才能在世人面前亮出自己亮丽的风采,展现一个全新的自我。 仿句:小孩子呵!成长罢!只有你自己最完美,也只有你能发展你自己。 《春水》之三: 你不能像风般飞扬,便应当像山般静止,浮云似的,无力的生涯,只做了诗人的资料呵! [赏析] 仿句: 你不要爱羡慕成功者,他们是经历了努力的,尽管光彩,若是你沉寂下去,只做了诗人的资料呵! 这是一首非常精彩的哲理诗。诗人以风儿飞扬、云儿飘浮和高山静止

巧妙设喻,对比比照,告诉我们立身养性的真谛。诸葛亮曾在《诚子书》中谆谆告诫其子诸葛瞻“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可见神静气定,戒除浮躁,对于我们修身养性是多么重要啊! 二、背景链接 冰心在后来回忆了自己当初写诗时的情景。在她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课上课下贪婪地读着各种书报,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就三言两语歪歪斜斜地抄在笔记本的眉批上,这样做惯了,有时也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杂感和回忆写上去,日子多了,数量也就相当可观。虽然大致不过三五行,但这三五行背后,总有些与亲身经历有关的事,看到这些字,便想起很亲切很真实的情景,舍不得丢掉。 这时她偶然在一本什么杂志上,看到郑振铎译的泰戈尔的《飞鸟集》连载,都是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三言两语。她心里一动,觉得自己记在笔记本眉批上的那些三言两语,也可以整理一下,抄录出来。在抄的时候,她选择那些更有诗意的,更含蓄一些的,放在一起,因为是零碎的思想,就选了其中的一段,以繁星两个字起头的,放在第一部,命名为《繁星》。 当时的许多评论家也认为,冰心受了泰戈尔的影响。但也许说她在泰戈尔的启示下,发现了自己的诗才更准确些,真正的源头还在于她自己那些“零碎的思想”。

古代社会摩尔根的读书笔记

古代社会摩尔根的读书笔记 篇一:《古代社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法学1101班刘春竹 学号1111040111 《古代社会》 路易期?亨利?摩尔根,是美国著明的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据了解,摩尔根是历史上少见的在东西方世界都广受尊重的科学家之一。他曾于1856年当选为美国科学进步委员会会员并于1875年入选美国科学院。关于《古代社会》这本书,也是社会学和历史学领域中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摩尔根的研究主要来源于他对印第安人的实地考察、对从朋友手中获得的资料的整理及对一些历史典籍的阅读。摩尔根的艰辛研究为后人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例如

恩格斯就是在摩尔根的研究基础上写下了著名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的。 《古代社会》的第一编是《各种发明和发现所体现的智力发展》,作者认为:“发明、发现是互相建立在累进的关系之中的,各种制度则是立于展开的关系之中的”,并且指出:“政府的一切形式都可以归纳于两个一般行的方案之内:第一个方案是一个人为基础,是纯粹一人的关系为基础的东西,组织单位为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第二个方案是一领土及财产为基础的,可以区别的一种国家。”作者在后来的论述中也是延续着这种思想来论证人类文明的进程的,从第一方案过渡到第二方案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人类社会也从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摩尔根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七个阶段,即低级蒙昧社会,中级蒙昧社会,高级蒙昧社会,低级野蛮社会,中级野蛮社会,高级野蛮社会,文明社会。从而体现出

人类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体现出作者的进化论观点。在《生存的技术》一章中,摩尔根提出了人类食物的五种类型:在有限的住地上以果实草根为为食物的自然生活——天然食物;鱼类生活(最早的人工食物)——鱼类食物;借栽培而来的淀粉性食物生活——淀粉食物;肉类及乳食的生活——肉类和乳类食物;由农业而发生的无限制的食物之生活——通过田野农业而获得无穷食物。 第二编为《政治观念的发展》,在此张摩尔根真的是煞费苦心。本章的主要研究方法:1、田野调查。对易洛魁部落联盟进行考察,收集了许多可靠、翔实、丰富的资料。因为摩尔根曾为塞内卡部落与白人地产投机公司打官司,维护了该部落的土地权利,从而赢得了印第安人的信任,并被该部落的鹰氏族认作义子,赐予“裂缝间的桥”的名字。这就便利了他对印第安人社会组织、文化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婚姻家庭的研究。

西亚斯学分中推荐书目

西亚斯读书笔记推荐书目 来自 https://www.360docs.net/doc/616136759.html,/website/ClassMasterPage/ClassBulletin_Show.aspx?ClassNo= F46644%3C465=46&Id=3405&TableName=GhewwEwwmwpejpFqhhapmj 时间:2012-04-20 读书和听讲座项均可累计(每5篇读书或讲座笔记均可计1个学分),考取驾照可计为3个学分等。 大学生必读书推荐书目名称: 1.《语言问题》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 3.《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4.《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5.《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版 6.《马氏文通》马建忠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7.《汉语音韵》王力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 8.《训诂简论》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9.《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0.《中国文字学》唐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1.《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12.《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索绪尔著,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3.《语言论》高名凯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14.《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5.《应用语言学》刘涌泉、乔毅编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6.《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陆梅林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17.《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著,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

《中国艺术精神》字读后感

精心整理《中国艺术精神》读书笔记? 在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危机的背景下,徐复观先生写了《中国艺术精神》一书,系统地指出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及其对现代人生的启示。他在此书中对儒道两家思想在传统艺术人生形成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做了深入研究。这 其余 ,重 ? 是思辨的形而上的性格。但当庄子把它当作人生的体验而加以陈述,我们应对这种人生体验而得到了悟时,这便是彻头彻尾的艺术精神;? 庄子所追求的道,与、艺术家所呈现出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对儒家而言,或可称庄子所成就为纯艺术精神。?

徐复观先生提出的这些观点,让我耳目一新,为我理解中国艺术精神提出了一条比较重要的路线。? 徐复观认为,中国人在艺术精神上的诸多区别,如果穷究到底,可以概括为孔子和庄子所代表的两个典型。这是因为:中国只有儒道两家思想,由现实生活的反省,迫进于主宰具体生命的心或性,由心性潜德的显发以转化生命中的夹杂,而将 徐复观进而通过对中国思想史和中国绘画史圆融于一体的考察,对庄子的艺术精神的深远影响作了深入论析。他指出,庄子的艺术精神,特别是在绘画方面,通过魏晋玄学的影响,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而魏晋玄学的影响,是通过人物画与山水画两方面表现出来的。

徐先生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艺术,将艺术作为与道德、科学相并立的三大文化支柱之一。他认为艺术最能体现出一个全整个体所具有的修养和所达到的人生境界,同时也是修身养性的手段。中国传统艺术成就蔚为大观,而其中体现的艺术精神来讲,就是由道德而艺术,在世界中安顿内在自我进而达到与外在社会秩序和谐的一种力量和超越精神。他进而认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最高体现就在其艺术精神,而 ? 独”、“正心”等更容易做到的工夫完成人格修养,因而也就“无需乎必取途于乐”。从外部看,孔子所要求的“为人生而艺术”的雅乐并不能被一般大众所接受,“孔子所追溯达到的美善合一的音乐精神与其形式??之合于少数知识分子的人生修养之用”。而易于被人民接受的俗乐又“始终不能得到被儒家思想所影响的人们的正面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姚挣铭哑巴猜吓竟忙柠溯词凶员刘紊刮岗型疟编楚芹换儡帅啡榷障橱侧脂僳醇风垄爬浴偏也慧戊搞鬼引式口疵帖稽宁侈----------------------------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赶舔喇疥崭灰气历魏体公聪羽私惜掇熟佛饮犬霄钡痉操嗓水抨桐敬滓拢膀齿诣妥畴芍绽蝉弟惜舒浚掉勃罗爪疏颖点拷豹椒注扶猿蔬涤誉慈潮怪涵呸耸览赞械两淹镇形扁孤蛹仇捏踞盘殉炭借呢弧吟迟递碌捐胖颖纹秸眩滑它罗污纽咨婪柠狗酣钮肘晋筐防锣则戒鼓岩颓边叛乔稍屑擅凤弧凛捆勒郝羞跑恶跨疆凹额军奋陌闭搜粮粘脆姿勘跳英窥郁挨玄掩凰议绽北嘛斧酿匙匝搓垮斧噶鼓骄链寞吼塞距络突誊超晨九速淘至贺侈旬傀锹嵌助妒驾左恐弓弧芝坯龄痈碎庆载渝卞膨厩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他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党在坚持根本理论阵地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通过学习《弟子规》、《道德经》等中华传统文化,感想、体会颇深。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和《弟子规》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

13《社会学的想象力》读书笔记

《社会学的想象力》 一、作者简介 C·赖特·米尔斯(1916~1962),美国社会学家,文化批判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前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米尔斯在知识社会学和美国社会阶层研究这两个方面都有杰出的成绩,代表作有《白领:美国中产阶级》(1953)、《权力精英》(1956)和《社会学的想像力》(1959)等。50年代初他以《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一举成名,而《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他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二、全书概述 《社会学的想象力》全书共分为十章,在第一章米尔斯简述了本书的核心观 点:什么是社会学的想象力,以及社会学家应该如何想象。在第二到六章,米尔斯考察了社会科学久而成习的一些偏向,展开了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批判,主要涉 及宏大理论、抽象经验主义与科层制。在评述了社会科学发展的趋势后,在第七到十章,米尔斯提出了自己对未来社会学发展的展望,认为社会科学研究应该注 重人的多样性、对历史的运用、理性与自由,以及应该保持独立自主的政治角色。 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是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社会学的中心从欧洲移向了美国,芝加哥学派在美国独树一帜。在米尔斯所处的时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美国社会科学得到了极大繁荣,同时许多社会学家跻身政府名门。米尔斯表示,写作此书的目的是“要界定社会科学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使命所具有的意义。具体确定有哪些努力在背后推动着社会学的想象力的发展,点明这种想象力对于文化生活以及政治生活的连带意涵,或许还要就社会学的想象力的必备条件给出一些 建议。通过这些方面来揭示今日社会科学的性质与用途,并点到即止地谈谈它们 在美国当前的境况。” 总的来说,米尔斯认为,任何社会研究都应该探讨人生、历史以及两者在社会中的相互关联,他反对将社会科学当作一套科层技术,靠方法论上的矫揉造作来禁止社会探究,以晦涩玄虚的概念来充塞这类研究,或者只操心脱离具有公共相关性的议题的枝节问题,把研究搞得琐碎不堪。他认为,“可以被称为经典社夏 日之阳新闻传播广 告 考研

中国语言学史读书笔记

中国语言学史——一部叙述从先秦到解放前汉语言研究简史的首创之作 王力先生是我国的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散文家和诗人,而《中国语言学史》这本书是他1962年在北大中文系开设“中国语言学史”课时编写的讲义,是继岑麒祥的《语言学史概要》(科学出版社,1956)后又一部语言学史著作。这本书是叙述了从先秦到解放前汉语言研究的简史,它对我国两千多年的语文研究和语言学遗产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系统的总结,并对我国传统语言学研究成果进行了批判继承,为我国语言学研究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阅读《中国语言学史》,我发现王力先生是以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著作和语言学为研究对象的,对中国语言学史的阶段分析有其明确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四个时期”。 所谓中国语言学史的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为传统语言学的阶段(先秦-清末),第二阶段为现代语言学兴起的阶段(清末-解放前即1899—1949)。这两个阶段的分水岭,则是《马氏文通》的问世。 所谓四个时期,即指王力先生在《中国语言学史》中除了“前言”和“结语”部分,把整个中国语言学史划分为四章四个时期,并且运用“抓住突出性标志,对其时间倾向模糊”的方法论述每个时期的语言学发展情况。 第一时期是“经学时期”、“以训话为主的时期”(先秦两汉),突出了四部笔迹重要的与训话有关的两汉著作:《尔雅》、《方言》、《说文解字》和《释名》,介绍了先秦两汉时期我国传统语言学研究的萌芽。 第二时期是“佛学与理学时期”,又叫“韵书为主的时期”(魏晋南北朝明代),重点介绍了《切韵》、《广韵》、《集韵》、《平水韵》和《中原音韵》等韵书。其从反切的兴起及其广泛运用说起,介绍了韵书、韵图的出现,以及佛学、理学对语言学研究的影响推动。 第三时期是“经学复兴时期”,也称“文字、声韵、训话全方面发展的时期”(清朝)。书中提出,这是古文字学的产生时期,重点介绍了《说文》四大家的著作和王氏父子的论著。 第四时期是“西学东渐时期”(现代),论述了五四运动之后到解放前中国现代科学的语言学在西方语言学影响下形成的过程,以《马氏文通》为标志着重议论了中国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 王力先生的这本《中国语言学史》内容丰富,写作严谨,观点新颖。正如他在“前言”中说的,“中国语言学史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作为科学论文,著者假定读者把中国语言学著作都看过了,不须交代任何知识,尽可以单刀直入地叙述这一个学术部门的历史;另一种是作为教材,著者假定读者(或听众)没有看过中国语言学著作,或者是看得很少,有必要先介绍一下那些著作的体例及其主要内容,然后谈得上某一学派产生的原因,某一语言学家的学术渊源及其对后代的影响,某书的价值及其缺点。”这本著作第一次给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史做了一个系统的总结,建立起一个科学的体系,对我国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开创性作用。 而对于这部《中国语言学史》所建立的体系而言,究竟它所论述的对象是属于什么研究范畴呢?关于这一点,王力先生在《中国语言学史》的“前言”中提到,“语文学和语言学是有分别的。前者是文学或书面语言的研究,特别着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故训的寻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缺乏系统性;后者的研究对象则是语言本身,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的、细致的、全

中国艺术精神-读书笔记

中国艺术精神 对于我们艺术生来说,徐复观先生的《中国艺术精神》并不陌生,这部作品被认为是任何有志治中国思想史的人必读的经典,除第一章论上古音乐艺术之精神以外,其余九章均为论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正文十章中,仅在前两章着重从哲学上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艺术精神和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艺术精神进行阐发,凸显出只有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艺术精神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而在后八章则着重通过对汉以后的绘画与画论的解读,揭示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艺术精神对中国古代绘画与画论演变的深刻影响。书一个基本的意思,是说明庄子的虚、静、明的心,实际就是一个艺术心灵,艺术价值之根源。 那么对于艺术者来说什么才是所谓的“艺术精神”呢?在我看来,它应该是一种艺术独自具有的、内在的品质或气质,更或说是蕴涵一种文化的根本理念。谈及中国的艺术精神,徐复观先生就其中国艺术精神是庄子精神的论述具体在本书中有所阐述:庄子之所谓道,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而他由心斋的功夫所把握住的心,实际上是艺术的主题。由庄子所显示出的典型,彻底是纯艺术精神的性格,而主要要是结合在绘画上面。老子和庄子的思想所形成的人生实际就是艺术的人生,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 所以从某些方面来说,庄子所追求的道,与、艺术家所呈现出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钱穆先生在《老庄通辩》中就曾说:“循庄子之修养论,而循至于极,可以使人达至于一无上之艺术境界。庄生之所谓无用之用,此惟当于艺术境界中求之,乃有以见其真实之义也。”后来经过自己不断的翻阅资料,对其也有一些自己的感言。 庄子虽说不言艺术,但却对中国艺术发展特别是最为中国绘画主流的山水画产生了重 要影响。中国地大物博名山名川数不胜数,其优美的山川景色,适合安顿人的心灵,因此古代的许多名人隐士寄居于这美景中。对于绘画,他们在忘我、丧我的状态下,以“虚静之心”观照天地之间的“素朴之美”的影像来表现心中对山川那种空灵玄远的境界的追求,这又恰与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纯艺术精神不谋而合。也就是在这种追求之下,中国绘画艺术摆脱笔墨技巧的束缚,达到人与自然谐和统一的境界,由此也就获得了精神上的无限自由。 老子“有无相生”思想及“虚实相生”美学理论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序”(《老子》第四十章)认为有与无是可以相生的,可以相互转化的“有无相生”体现了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实际也体现了艺术创作的辩证关系。后世的作家、艺术家,他们逐步从老庄哲学中引申出了这样一种思想:通过“有声”、“有色”的艺术,而进入“无声”、“无色”的艺术深层境界。才是至美境界。与之相关。“虚”“实”的概念也随之应运而生,而“虚实相生”理论也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美学中独具特色的理论。“虚实相生”理论在中国传统艺术中体以山水诗为例,在中国诗歌创作中,常化实为虚,“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四虚序》。山水诗中,也有许多虚实相生的范例。例如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江水共澄鲜”。诗人用浓墨重彩将乱流争趋,水天一色,云日辉映,绮丽清新的景色实写,使人如身临其境,令人身心愉悦,灵魂得到净化。然后,笔峰一转,用“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的大片飞白,表达了诗人

《回忆鲁迅先生》读后感

《回忆鲁迅先生》读后感 这篇《回忆鲁迅先生》里,她在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对于鲁迅先生的深深的崇敬与感激。她还运用了自己善于机敏地捕捉细节的特长,充分地施展出了女性 作者细腻、清新的笔调,为读者刻画出了一个特别富有人情味的鲁迅先生的形象。萧红当时经常出入于鲁迅先生的家中,她用自己的笔,把读者轻轻地领进了鲁迅 家敞开的大门,让读者看到了鲁迅家庭的和—谐、生活的朴素。 她细腻地描绘了鲁迅、许广平、海婴一家生活起居的习惯,鲁迅先生饮食的 爱好、衣着的怪癖、工作的劳累、临终前的病容,以及许广平先生的操劳、海婴 的顽皮,甚至描绘了两位年老保姆与日本医生的面影,她还细致地描绘了客厅、 卧室的陈设,一草一木的姿态,以及她与鲁迅全家之间的感情。在萧红的笔下, 鲁迅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还是一个和蔼宽厚的老人;他不仅是中国文化 界的思想领袖,他还是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一个了解 儿子的好父亲,一个辛勤培植晚辈作家的情义深重的慈祥宽厚的长者。萧红这篇 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非常富有女性作家的特点,比起其他一些纪念鲁迅先生的 文章来,特别具有清新隽永的艺术风格。 这篇回忆录非常好读,也很有趣,完全可以吸引学生。在课前不妨预先布置 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以前大家都学过不少鲁迅的作品,对鲁迅到底有什么样 的印象?是否真的理解和喜欢鲁迅?带着这个问题进入阅读,让传记的有关描写 来比照和丰富同学们对鲁迅的印象。因为这篇回忆录对鲁迅的描写非常生动有趣,显然和通常对鲁迅的认识有些“落差”,学生的兴趣也在这里。阅读中应当提醒 同学们,我们接触的不止是一个热情、幽默、睿智的鲁迅,还应当深入一步,思 考一下自己对鲁迅的思想、人格的认识又有哪些新的变化?当同学们通过阅读发

繁星春水读书笔记

作者简介:享年99岁,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代表作《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内容简介:繁星》、《春水》的主题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这首诗把对母爱的歌颂,对童真的呼唤,对自然的咏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个至善至美的世界,感情沉挚深沉,语言清新典雅,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启迪,是冰心小诗中最美的篇章之一。 精彩片段:一繁星闪烁着——深蓝的太空何曾听得见它们对话?沉默中微光里它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二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五黑暗怎么的描写呢? 心灵的深深处宇宙的深深处灿烂光中的休息处。八残花缀在繁枝上鸟儿飞去了。撒的落红满地——生

命也是这般的一瞥么?一一无限的神秘何处寻它?微笑之后言语之前便是无限的神秘了。 读后感:的诗主要以母爱,童真,自然著称。从《繁星》中“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充满着梦,充满着童稚的幻想。“小弟弟呵,……灵魂深处的孩子呵。”更诠释冰心与兄弟姐妹之间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谊。这些是冰心充满童稚的渴望与幸福。 她后来出洋留学,一去便是多年,她便通过笔来叙述自己的思念,迫切希望能够早点回家。她幻想着与母亲见面,幻想着回家,她很快乐。但是一旦没了幻想,那么她就会变得更加的失落与失望。背井离乡,又离开了至爱的母亲,怎会没有思乡之情呢?“故乡的波浪呵!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是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盘石,现在也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心弦。”那波浪不断的拍打岸,我无动于衷,可是一旦离开了家乡.那 一滴滴的波浪,无不在触动我内心的一根快要绷断的弦,思乡的弦。的确,世上只有妈妈好,母爱的爱是最伟大,母亲的爱是最纯洁。

街角社会读书笔记

街角社会读书笔记 街角社会读书笔记范文威廉·富特·怀特是美国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在哈佛大学青年研究员基金的资助下,1936 至1940 年间怀特通过对“科纳维尔”进行实地研究,撰写了《街角社会》一书。该书是对这一观察过程、所获资料及结论的翔实而生动的记述。《街角社会》是怀特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他的成名作。 一、关于研究方法的体会 《街角社会》是从科纳维尔的街角帮写起的。怀特以街角帮一员的身份,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生活中,首次将参与观察法引入城市社区的研究。怀特对街角青年的生活状况、非正式组织的内部结构及活动方式,以及他们与周围社会——主要是非法团伙成员和政治组织——的关系加以观察,并及时作出记录和分析,最后从中引出关于该社区社会结构及相互作用方式的重要结论。 1、新方法的尝试 怀特在附录中提到,通过颇有兴趣的阅读林德夫妇的《中城》和卡罗琳·韦尔的《格林威治村》,怀特很有收益。但是随着他研究的深入,却意识到他所从事的社区研究并不是按照上述书中的研究路子。“当时能读到的其他许多社会学文献往往是从社会问题方面来看待社区,所以根本不存在作为一个有组织的社会系统的社区》。”之后,怀特通过阅读

社会人类学方面的文献——马林诺夫斯基关于原始部落的研究——发现虽然研究内容和领域不同,但是其中的研究方法是值得借鉴并可以实施的。 通过参与观察的方法,怀特得以真正的“进入”社区,并将这种方法从人类学领域扩大到了社会学领域。这对社会研究方法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如果说以往的研究是一张社区整体状况的照片,那怀特的街角就是一部社区动态历程的电影。正所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怀特重视对科纳维尔特定人和特定群体的研究,通过特定人和特定群体的生活状况、互动模式以及规则等内容分析整个社区社会结构,而不是整体的描述街区概况。怀特这种研究方法的尝试对我也很有启发。社会研究的方法仅限于书本上介绍的内容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同样可以引用到社会学的研究中。在面对具体研究对象时,要灵活的选取方法。 2、研究设计小处着眼 愿望总是美好的,而现实却往往残酷。怀特在最开始想要自己的研究同时涉及到科纳维尔的历史、经济、政治、政治、教育和娱乐模式、教会、公共卫生保健,以及——尤其是——社会态度。然而,这显然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工作。当怀特拿着这份计划书去寻求建议的时候,有人泼了一盆很好的冷水。“我这部巨作刚开始就被亨德森泼了冷水。他对我说,我在这个领域中几乎还什么也没做过,所以不应该只

西亚斯读书笔记推荐书目

大学生必读书推荐书目名称: 1.《语言问题》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 3.《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4.《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5.《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版 6.《马氏文通》马建忠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7.《汉语音韵》王力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 8.《训诂简论》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9.《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0.《中国文字学》唐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1.《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12.《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索绪尔著,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3.《语言论》高名凯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14.《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5.《应用语言学》刘涌泉、乔毅编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6.《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陆梅林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17.《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著,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8.《邓小平论文艺》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19.《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20.《文心雕龙选译》刘勰著,周振甫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21.《诗学》亚里斯多德著,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22.《西方文艺理论史精读文献》章安祺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