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一课《春夏秋冬》

第一单元第一课《春夏秋冬》
第一单元第一课《春夏秋冬》

《春夏秋冬》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识字课文。本课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着“四季”这个主题,勾画出了一年不同的四季画面。全文共有8个词语,8个短语,分成四组,第一组、第三组,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气以及四季的景物,第二组、第四组则告诉了我们这些景物的特点。课文浅显易懂,插图优美,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因此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难度并不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识字课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同时,本课词串读起来有一定的节奏感,因此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出示词语

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出示图片,做游戏。猜猜出示的图片分别是哪个季节。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声音、图画、颜色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顺应儿童的心理,开课伊始,创设新奇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出示课文中的四季图。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2)根据交流出示词语: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其中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风冬翘舌音:霜

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

3.出示:霜和雪

(1)交流:你们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

(2)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天气现象。大家看,借助字的偏旁,我们还能认识这些字。

(3)相机识记生字。认识部首“雨字头”。

(4)仔细观察,说说“雨”作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5)教师范写生字“雪”,学生书空,并口头说出笔顺。

4.教学词串: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1)出示短语。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说说春风吹过来的感觉。

(3)比较被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4)说说夏天下雨的情景,读出雨下得大的感觉,读好“落”。

(5)了解“霜降”。认识部首左耳旁。交流自己积累的带有这个部首的其他字。

(6)指名说说下雪时的情景,感受雪花的轻盈。

(7)有感情地齐读第二组词串。

5.教学词串:青草红花游鱼飞鸟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交流。

(3)出示词串三和四。

(4)小组合作,借助拼音等方法朗读词串,相互正音。

(5)指名朗读,开火车读,齐读。

6.仔细观察,自主识记生字。

(1)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换偏旁法,如“雪”,可以通过换偏旁变成“霜”识记;比较识记法,如“入”字,通过和“人”比较识记;通过形象演变进行识记,如“飞”字,可以想象成鸟的形状等;加一加法,如“落、飘”,可以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记忆。)

(2)小组内互相交流好方法。设计意图: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有层次性地、有目的性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可以说,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活的,带着感情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示范指导,书写生字

1.指导书写生字“春、冬、花、入、风、雪、飞”。

(1)学生抽读生字,复习巩固生字的读音。

(2)分析生字,记忆生字,了解结构。(3)示范指导,学生书空笔顺,认真练写。重点关注“春、冬”:两字的撇和捺要舒展。“冬”的两点要在竖中线上。“入”的第二笔要长,并且要出头。“风”和“飞”的横斜钩要写得稳当。复习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学生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3.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

4.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5.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设计意图:抓住汉字的构字规律,掌握识字方法。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了解生字的结构。一年级的识字教学要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教师要注重多示范,一笔一笔地教,力求让学生把每个笔画写正确、写规范、写到位。

四、反复朗读,加强巩固

1.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可以按照课文顺序读,也可以打乱顺序自己调整读。

2.班内交流读。

方法1:按照词语——词组——词语——词组的顺序。

方法2:调整次序,如:春风——春风吹夏雨——夏雨落秋霜——秋霜降冬雪——冬雪飘

3.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读。

4.教师总结。设计意图:这里采用了多样的朗读形式,通过重组朗读,使识字语境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动有趣,更具有清晰的画面感。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我充分发挥了教材优势,促进了学生发展,觉得以下两点做得还是比较好的:

1.借助插图,联系实际想象画面,轻松快乐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优美

插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学生对四季的特点有了充分的感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识字的热情。

2.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人教版实验教材在识字的编排上,注重渗透汉字的构字方法,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就抓住了汉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主动掌握识字方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去比较,发现异同。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我经验,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这样学生不但能很快记住这些字,而且会慢慢地根据这个特点去认识更多的汉字,培养了识字能力,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趣。

人教版数学第一单元第一节

一、大数的认识 认识万以上的数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万以上的大数,掌握万以上大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以及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会给整数分级;知道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 2.过程方法目标:结合现实情景认识大数。通过计数器的动态演示,使学生理解计数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经历数位顺序表的制作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数位和计数单位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课前准备] 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在课件中出示一些大数。 北京 13 819 000 人,我国总人口 1 295 330 000 人,四川 83 290 935 人。 2.这些数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数有什么不同?(非常大,比万还要大) 3.导入:看来,这些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非常广泛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比万大的数。(板书课题) [使学生感受到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认识大数的兴趣] 二、认识万以上数的计数单位 (一)引导学生利用计数器,复习万以内的数。 1.教师拨动计数器:这是一,一个一个地跟老师数。十个一是多少?谁再来接着数? 学生拨动计数器,一边拨,一边说: 这是一个十,十个十个地数,十个十是一百。

这是一个百,一百一百地数,十个一百是一千。 这是一个千,一千一千地数,十个一千是一万。 随着学生说,教师板书出已经学过的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通过动手活动感受认识计数单位,认识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二)万以上数的认识。 1.教师拨动计数器:这是一个万,如果一万一万地数,怎样数?谁来数? 十个一万是多少? 2.再十万十万地数,十个十万是多少? 十万十万地数,谁来数?十个十万是多少? 谁再来一百万一百万地数?十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谁会一千万一千万地数?谁知道十个一千万我们通常叫做多少?(一个亿) 3.一个亿是多少?(十个一千万)(教师补充板书) 4.引导学生再一亿一亿地数;十亿十亿地数…… 学生边数,教师边板书。 5.像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都叫做计数单位。(补充数位顺序表) 6.引导学生观察板书,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你发现了什么?(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10) 7.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10 ,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8.每个计数单位所在的位置叫做数位。教师边说边板书。

训练提升作业溶液第一单元第一节 (1)

训练·提升作业 【基础达标】 1.(2011·漳州中考)下列物质充分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 4.洗涤剂能够除去油污的原因是( ) A.在洗涤剂的作用下,油污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而溶于水 B.油污溶解在洗涤剂中形成溶液,从而除去 C.洗涤剂使油污蒸发变成气体,从而除去 D.洗涤剂使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 6.(2011·桂林中考)25℃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7.(双选)下列方法一定能使20℃时、200 g很稀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 A.加入硝酸钾固体 B.恒温蒸发足量水分 C.加入足量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 D.加热使溶液温度升高,但不蒸发水分 8.糖水、生理盐水、碘酒是我们常接触的三种物质。它们的共同点是:(1)都是混合物;(2)都是均一、稳定的溶液;(3)(答出一点即可)。请你再举出其组成特征不同于上述三种物质的溶液 。 8.【解析】题目中所给的物质都是溶液,都是混合物,三种溶液的溶质都是固体,溶剂都是液体。其他合理答案也可。溶质和溶剂与上述三种物质不同的溶液均满足第二问要求。 答案:溶质都是固体(或溶剂都是液体) 酒精溶液 9.碘是紫黑色晶体,密度比汽油大,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溶剂是; (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下图所示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 ①如果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选填“甲”“乙”或“丙”)的示意图符合最终事实。 9.【解析】由于碘的密度比汽油大,故碘固体在烧杯底部,碘分子从烧杯底部向上运动,故开始如乙图所示,最后碘分子均匀分布在汽油中,如甲图所示。 答案:(1)碘汽油 (2)①烧杯中固体逐渐溶解,自下而上整杯液体逐渐变为紫红色②甲 【知能提升】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碘酒中的溶剂是水 B.把食用油放入水里,并用力振荡,食用油是溶质 C.氯化钠放入水中,形成无色溶液 D.将少量氯化钠放入水中溶解,溶剂是氯化钠 2.图示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它能帮助我们更清晰、直观地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图所示表示的是下列哪种化学概念或原理( ) A.乳化作用 B.催化作用 C.水合作用 D.化学变化 3.(2011·邵阳中考)小琪同学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

1.春夏秋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1 春夏秋冬 一、把b ǎ生sh ēn ɡ字z ì和h é相xi ān ɡ对du ì应y īn ɡ的de 音y īn 节ji é连li án 起q ǐ来l ái 。 二、读d ú拼p īn 音y īn ,写xi ě词c í语y ǔ。 hu ā 红 三、读d ú一y ì读d ú,连li án 一y ì连li án 。 四、春ch ūn 夏xi à秋qi ū冬d ōn ɡ四s ì个ɡè季j ì节ji é各ɡè有y ǒu 什sh én 么me 特t è点di ǎn ?请q ǐn ɡ你n ǐ写xi ě一y ì写xi ě。 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栏 chu ī r ù ch í pi āo shu āng lu ò 筏筏 落 飘 霜 池 入 吹 ch ūn f ēng d ōng xu ě f ēi ni ǎo 春风 秋霜 夏雨 池草 鱼 落 青 出水 吹 降

一、参考答案:飘—piāo霜—shuāng 吹—chuī落—luò入—rù池—chí 二、春风冬雪花飞鸟 三、春风吹秋霜降夏雨落池草青鱼出水 四、提示:春天:燕子从南方回来了,桃花开了。 夏天:荷花开了,青蛙在荷塘里唱歌。 秋天:水果成熟了。 冬天:北风吹,雪花飘。

第一单元 第1课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精梳理·通时空观念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金版微点拨] 【知识拓展】课文中“距今……年”的计算方法 圣经记载耶稣诞生的那年是公元元年,所以西历把这一年作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分界,在中国这一年正好是西汉平帝元始元年,此前为公元前,此后为公元,公元前后之间没有零年。例如,计算公元前1年距公元1年多少年?公式为:1+1-1=1年。因为没有“0”年,所以减去“1”。而计算公元2018年距2019多少年?公式为:2019-2018=1年。因为没有经历公元前后的变化,因此无需减1。 【思考探究1】中国境内的这些文化遗存与中华文明起源有何关系? 金版点拨:可从为中华文明奠基,证明中华文明土生土长、源远流长,对中华文明特征形成的影响等角度分析。

二、从部落到国家 1.三皇五帝的传说 古史相传,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三皇时代较早,□01神话色彩浓重。五帝的事迹较为具体。居于五帝之首的是□02黄帝,他联合另一个部落首领炎帝,形成炎黄□03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 2.禅让的传说 五帝中的最后两位尧、舜,可能是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史称“□04万邦”时代。尧年老时,根据各部落首领的□05推举和他对舜的□06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这种做法称为“□07禅让”。禹因治水有功,接受舜的禅让。 3.夏朝的建立 (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082070年。 (2)建立者:□09禹。 (3)建立标志:禹死后,其子启继位,□10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4)国家形成:□11夏王是最高统治者,称为“后”;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和职官。地方,除对夏后氏生活的地区□12直接统治外,夏朝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13间接统治。 (5)史料来源:①考古资料:河南偃师发现的□14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②文献资料:关于夏朝的记载主要集中于《尚书》《诗经》《史记·夏本纪》中。缺陷:至今尚未发现记录当时史实的材料。 三、商朝和西周 1.商朝 (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011600年。 (2)建立的标志:商部落首领□02汤推翻夏朝,建立商朝。 (3)首都:多次迁移后,定都于□03殷。商朝又称殷朝。 (4)政治统治:中央,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尹及各类事务官。国家机构更加完善。地方,国家管理结构是□04内外服制度。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05

大班主题:春夏秋冬

春夏秋冬主题目标: 1、有兴趣观察风、雨、云、雷等自然现象,注意它们的不同变化。 2、感受天气的变化,了解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比较四季的明显不同,初步了解四季轮换的顺序。 4、了解四季中常见的树木花草,乐于参加照顾树木花草的活动,体会爱护它们的意义。 活动参考: 1、日常活动: ?与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四季的资料,了解四季的明显特征。 ?与幼儿一起走走、看看周边环境的变化。 ?引导幼儿关注气象的变化,并做好每日的气象记录,争做气象预报员。 ?与幼儿一同放飞风筝,感受风向的变化。 ?认识与春、夏、秋、冬”相关的词汇。 2、环境创设: ?在墙面上创设与四季相关的背景,展示幼儿的各种作品。 ?利用角落,提供树干,幼儿制作柳条或树叶,进行粘帖。 ?在自然角中,养殖动物、种植植物,并观察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 ?创设四季的不同版面,区分四季的不同特征。 3、家园共育: ?家长与孩子一起收集有关四季的资料(四季的花、蝴蝶标本等)。 ?收集孩子与父母在不同季节拍的照片。

?和孩子一同逛花市,认识四季不同的花。 ?邀请园艺师来园,展示插花艺术,幼儿合作插花。 ?结合植树节活动,与幼儿种植树苗,爱护绿化。 4、区域活动: ?四季拼图: 材料提供: 四季拼图玩法提示: 1、根据四季的特征进行拼图。 2、按图中的人物、活动情景自编小故事。 ?美丽的风筝: 材料提供:各种不同质地的纸、记号笔、油画棒、薄竹片玩法提示: 1、幼儿根据实物或图片,合作制作风筝。 2、用各种方法打扮自己的风筝。 ?落叶画: 材料提供:树叶、纸、油画棒、剪刀玩法提示: 1、收集各种不同的落叶,根据需要剪贴成各种作品。 2、利用树叶和颜料进行拓印。 3、将树叶放在纸下,尝试树叶印画。 ?手工制作花朵: 材料提供: 马夹袋、吸管、广告纸、剪刀、制作的示意图玩法提示:

第一单元第一课《古代埃及》教学设计

《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一课《古代埃及》教学设计 一2q、【课标解读】: 课标:2-1-4 比较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希腊的地理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对早期区域文明的影响。 课标解读:通过分析古代埃及等的地理环境特征,在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这种地理环境对于早期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以理解早期区域文明的产生都深深刻上了自然环境的烙印。 二、【教材简析】: 古埃及作为大河文明的典型代表之一,尼罗河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古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还没有那个民族,像埃及那样,与一条河有着如此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说黄河与黄河文明的关系像是母亲与子女,那么,尼罗河就像古埃及文明体内的血脉。 本课先通过文字和图片等介绍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尼罗河的航运条件等,建立起古代埃及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以及了解尼罗河的优越性。再通过一系列文明成就的展示,使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如何影响文明产生。在本课教材最后,概述了古埃及的盛衰史。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2.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人类文明的产生有多个源头,是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 2.通过了解金字塔建造及特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 难点: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五、【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展示丰富资料,吸引学生兴趣。 2.加入生活化元素,使课堂接近学生,学生融入课堂。 3.采用独立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又能在遇到难题时互相讨论,取长补短,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出示视频短片:《埃及——无可比拟》学生欣赏。 教师课前导入: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 设问:四大文明古国。 设计意图: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节课,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接续七年级最后的单元“文明探源”,有必要对几个大河流域的早期区域文明做知识回顾。 2.教学环节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

第一单元第一课

课题:骨骼 教学目标1、过程和方法: 能通过触摸感觉到皮肤下的骨头。 能够把骨与整个骨骼相联系,完成骨骼拼图。 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推测骨骼的作用。 2、科学知识: 知道骨头存在于皮肤下的肌肉内。 懂得人的骨骼是由206块骨构成的骨的总和。 知道手骨由27块骨构成。 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知道骨的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 知道骨的物理特点和生物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产生从外表探究内部物质的意识。 愿意把不同物体上的同种物质进行比较。形成实事求是记录和表达的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触摸感觉到皮肤下的骨头,懂得人的骨骼是由206块骨构成的骨的总和。 教学难点知道骨的物理特点和生物特点。 教学准备课前了解相关知识(从父母、同学等)活动所需的器材(条件拥有的话)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提出研究问题: 1.板书:骨骼 2.谈话:每天,除了睡觉,我们总在不停的活动。你知道我们的身体是如何活动的吗?一部分答案就在你的皮肤下面,摸摸你皮肤下面那些硬硬的东西――那就是骨骼。 二、了解人体各部分的骨头数。

1.提问:同学们想知道我们身体中有多少块骨头吗?该怎么做呢? 2.(出示人体示意图)请看,这就是我们人体,我们人体可以分成四个部分:头部、躯干、手臂、腿脚。 3.具体分工所摸的部分:一、二组摸头部, 三、四组摸躯干,五、六组摸手臂,七、八组摸腿脚。 4.以小组为单位摸骨,提醒注意做好记录。 5.交流所摸得的骨头数。 6.师小结;其实我们人体的骨头有些已经很难摸清楚了,我们人体的骨头共有206块。 三、形成骨骼的概念 1.提问:我们身体中的这些骨头和骨骼有什么区别呢? 3.全班交流 4.师小结;骨骼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而我们身体中的这些骨头,一块块组成了我们人体的支架。 5.同学们知道我们人体的骨头结构吗?想试试看能不能拼起整个人体吗? 6.小组为单位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四、了解人骨的构造及其特点 1.同学么想知道我们的骨头有些什么作用吗? 2.交流已经获得的知识。 3.提醒观察骨头,请同学们拿出已经准备的骨头, 怎样进行观察呢? 4.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5.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提醒做好记录。 6.再交流观察所得

1春夏秋冬

1 春夏秋冬 课型:识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部首。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积累描写春夏秋冬的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借助插图,看懂图意,留心观察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反复读文,感受文章韵律美。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2月15日 教学内容:识字 教学目标:通过看图、熟字比较等方法,认识8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2个偏旁。 教学重点:借助形声字特点以及熟字比较的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掌握识字方法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法:范读,引导 学法:读一读,认一认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出示词语

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出示图片,做游戏。猜猜出示的图片分别是哪个季节。 二.仔细观察,自主识记生字。 (1)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 (换偏旁法,如“雪”,可以通过换偏旁变成“霜”识记;比较识记法,如“入”字,通过和“人”比较识记;通过形象演变进行识记,如“飞”字,可以想象成鸟的形状等;加一加法,如“落、飘”,可以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记忆。) (2)小组内互相交流好方法。 三、交流方法,识记生字 1.出示课文中的四季图。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2)根据交流出示词语: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其中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风冬翘舌音:霜 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 3.出示:霜和雪 (1)交流:你们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 (2)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天气现象。大家看,借助字的偏旁,我们还能认识这些字。

高中音乐_《第一单元_第一节学会聆听》学案

第一单元学会聆听 单元知识链接: 1、音乐要素 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有这些基本要素互相结合,形成音乐中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①旋律:也称曲调。高低起伏的乐音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的横向组织起来就形成了旋律。 它的起伏变化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为上行,常用于表现比较高兴或激动的情绪;一种为平行,常用于表现比较抒情柔和的情绪;一种是下行,常用于表现比较忧伤沉重的情绪。 ②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 ③速度:音乐进行的快慢称速度。它大致可分为三大类:慢速、快速和中速。 速度是音乐节奏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样是三拍子,用快速,会给人以活泼明快的感觉,而用慢速,就会获得优雅、闲适的效果。通常快的节奏是比较令人兴奋的,它和我们激烈运动时的心跳、呼吸相对应,而慢的节奏则使人心态平和,情绪稳定。一般说,表达激动、兴奋、欢乐、活泼的情绪,是与快速度相配合的;表现阳光明媚、春色满园的大自然风光时往往和适中的速度相配合,而宏大颂歌、沉痛的挽歌、深深的回忆等则多与慢速度相配合。 ④力度:音乐中音量的强弱程度。 力度层次变化 常用的几种力度符号 弱的方面还可以有pp(最弱)和pppp(极弱)等。强的方面也可以有fff(最强)ffff(极强)等。

⑤音色:音色有人声音色和乐器音色之分。人声音色可因人的性别、年龄等因素相成不同的类型。如女声、男声、童声。由于生理结构的差异,各种人声又可分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童高音、童低音等。 齐唱是指一个歌唱集体,大家同唱一个旋律,也就是单声部的群唱。合唱指多声部的群唱。男女声分为四个声部的叫混声合唱;男声多声部群唱叫男声合唱;女声多声部的叫女声合唱。 ⑥节拍:强拍和弱拍按一定的规律同时出现。 强弱关系:2/4(二拍子) x x︱x x ︱x x︱强弱︱强弱︱强弱︱,适合进行曲节奏 3/4(三拍子) x x x︱x x x︱x x x︱强弱弱︱强弱弱︱强弱弱︱,也叫“圆舞曲”或“华尔兹” 4/4(四拍子) x x x x︱x x x x︱x x x x︱强弱次强弱︱强弱次强弱︱强弱次强弱︱ 6/8(六拍子)xxx xxx︱xxx xxx︱xxx xxx︱ 强弱弱次强弱弱︱强弱弱次强弱弱︱强弱弱次强弱弱︱ 第一节音乐与人生(学案) 一、看 本节是第一单元第一节《音乐与人生》。教材所选的欣赏内容是《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和《长江之歌》。通过欣赏三首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作用;懂得怎样鉴赏音乐,通过音乐探索活动,初步认识音乐鉴赏课的目的。 1.作品介绍 ①《草原放牧》 是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第一部分。全曲共五个部分。乐曲表现的是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抗严寒、斗风雪,保护集体财产的故事。 ②《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本交响曲旨在描写人生的恐怖、绝望、失败、灭亡等,充满了悲观的情绪,而否定了一切肯定、享受人生的乐观情绪。作者所体现出的这类情绪,实际上反映的是在沙皇俄国末期,俄罗斯人民处于一种被压抑状况下的真实心态。

大班主题:春夏秋冬

春夏秋冬 主题目标: 1、有兴趣观察风、雨、云、雷等自然现象,注意它们的不同变化。 2、感受天气的变化,了解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比较四季的明显不同,初步了解四季轮换的顺序。 4、了解四季中常见的树木花草,乐于参加照顾树木花草的活动,体会爱护它们的意义。 活动参考: 1、日常活动: ◆与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四季的资料,了解四季的明显特征。 ◆与幼儿一起走走、看看周边环境的变化。 ◆引导幼儿关注气象的变化,并做好每日的气象记录,争做气象预报员。 ◆与幼儿一同放飞风筝,感受风向的变化。 ◆认识与“春、夏、秋、冬”相关的词汇。 2、环境创设: ◆在墙面上创设与四季相关的背景,展示幼儿的各种作品。 ◆利用角落,提供树干,幼儿制作柳条或树叶,进行粘帖。 ◆在自然角中,养殖动物、种植植物,并观察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 ◆创设四季的不同版面,区分四季的不同特征。 3、家园共育: ◆家长与孩子一起收集有关四季的资料(四季的花、蝴蝶标本等)。 ◆收集孩子与父母在不同季节拍的照片。 ◆和孩子一同逛花市,认识四季不同的花。 ◆邀请园艺师来园,展示插花艺术,幼儿合作插花。 ◆结合植树节活动,与幼儿种植树苗,爱护绿化。 4、区域活动: ◆四季拼图: 材料提供:四季拼图 玩法提示: 1、根据四季的特征进行拼图。 2、按图中的人物、活动情景自编小故事。 ◆美丽的风筝: 材料提供:各种不同质地的纸、记号笔、油画棒、薄竹片 玩法提示: 1、幼儿根据实物或图片,合作制作风筝。

2、用各种方法打扮自己的风筝。 ◆落叶画: 材料提供:树叶、纸、油画棒、剪刀 玩法提示: 1、收集各种不同的落叶,根据需要剪贴成各种作品。 2、利用树叶和颜料进行拓印。 3、将树叶放在纸下,尝试树叶印画。 ◆手工制作花朵: 材料提供:马夹袋、吸管、广告纸、剪刀、制作的示意图 玩法提示: 1、依照图示步骤,尝试制作不同的花朵。 2、用制作的花朵在墙面上布置出美丽的花园。 ◆找错: 材料提供:四季图片(有错的)纸、笔、油画棒 玩法提示: 1、选择四季的图片,仔细观察查找图中错误的地方。 2、试着纠正错误画面(可以根据已有经验再画)。 5、集体活动: ◆云彩和风 ◆我和风儿捉迷藏 ◆听雨 ◆四季花开 ◆参观花市 ◆插花 ◆美丽的鲜花港 ◆我家门前的苹果树 ◆一棵小桃树 ◆古华公园找春天 ◆超市里的一年四季 ◆魔法奶奶的电话 方案设计: 活动名称:云彩和风 活动背景: 孩子们观察了天上的云,进行了“我给云儿拍张照”活动,有的孩子提出:云没有变;有的认为它一直在变。渐渐发现:原来云的变化比较慢。于是,我们请孩子们回家利用双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第1课时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1课时宇宙太阳 【情景激趣】“太阳啊,我崇拜的太阳,你从东方,带着深情的目光,来到了地球上。我要把你赞美,我要为你歌唱,你的辐射永远是人类的命脉,万物的希望。”太阳有功也有过,地球上许多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的推波助澜不无关系。太阳辐射对地球有哪些影响?为什么随着人类太空活动越来越频繁,宇宙天气预报越来越有必要? 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知识体系引导 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运用资料,描述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3.运用资料,从太阳辐射、太阳活动两个方面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宇宙 |知识清单| 阅读教材P2~P5“宇宙”,填写下列知识。 1.天体: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2.天体系统 (1)形成条件: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2)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 3.范围:人类认识的宇宙范围在不断扩大,目前已达到150亿光年。

微思考 1.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我们用肉眼可能观察到的天体有哪些?举例说明。 提示亮度不等的北斗七星为恒星,横跨天穹的模糊银河是星云,一闪即逝的是流星,拖着长尾巴的是彗星,每月阴历十五形如玉盘的月球是卫星等。 微讨论 2.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月球表面有许多坠落的陨石,这些陨石是天体吗? (2)人们常说的星座是天体系统吗? 提示(1)不是。坠落月球的陨石,附属于月球,失去了独立性。 (2)不是。邻近的天体彼此相互吸引和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而星座是根据恒星在天球上的投影位置划分的,它们实际可能相距很远,并没有相互吸引和绕转的关系,不能称为天体系统。 |案例探究| 中国自主研制的“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并在月球表面虹湾以东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 结合材料探究: (1)“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前属于天体吗?为什么?发射后运行在轨道上的“嫦娥三号”探测器呢? (2)甲图中可能有哪些天体?最基本的天体是什么?图中的点点繁星大多是________,太阳是一颗________星,地球是一颗________星。 (3)乙图反映了天体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这种关系构成了什么? (4)乙图中有几级天体系统?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是什么?它是宇宙的全部吗? (5)读乙图,按照天体系统的层次,填写下面的框图,据图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6)你认为“嫦娥三号”发射后,成为了哪一级天体系统(最低一级)的成员?为什么?

第一单元 第1课

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红妆素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数今朝之风流人物,他就是伟人毛泽东。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感受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走 进领袖宽阔的胸怀,走进诗人崇高的心灵。 有雨淅沥,击打了这条古巷如许经年。这条雨巷,是如此的宁静幽远。透过《雨巷》,我似乎

看到一个对理想无比热切的青年在其中寻找,是雨巷中寂然清苦的丁香般的姑娘吗?抑或许那是理想的缩影,才如此稍纵即逝,可望而不可即?时间仿佛凝结于此刻,我看到,在生活的雨巷里,那个丁香般忧愁的女子,撑一把油纸伞——希望,执着地立于雨中…… 有一座桥,风景秀丽,遐迩闻名;有一个人,风流倜傥,才名远播;有一首诗,清新空灵,诗坛奇葩。他是一个生来就为追寻感动的浪漫诗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的流星。他才华横溢,文笔洒脱;他感情丰富,风度翩翩;他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他轻轻地来,又悄悄地走,不曾带走人世间的一片云彩,却永远投影在读者的波心。 父母含辛茹苦,子女理应真诚回报,这不仅是人类的传统美德,更是一项自然法则。只有这样,人类才能代代相承,繁衍生息。大堰河,一位平凡的农妇,用自己的乳汁养大养子——艾青,然后又在寂寞里卑微地消失在这个世界的尽头。这时,谁能理解诗人艾青的心呢?谁能理解艾青对千千万万个“大堰河”以及像“大堰河”一样滋润他成长的这片土地的情怀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1春夏秋冬

1、春夏秋冬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正确认读本课词语,认识雨字头和双耳旁。 2、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能主动积累四季的词语。 3、体会四季景色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识字理解词意。 课前预习:1)读词语2)给生字口头组词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二、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不会的字多读几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 3、同桌互查(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四、检查自学情况: (一)读词识字: 1.出示文中四季图。 (1)观察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 (2)根据交流出示词语: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风冬翘舌音:霜

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 (二)借助偏旁识字:霜和雪 (1)交流:生活中大家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 (2)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天气现象。 (3)相机识记生字“霜、雪”。认识部首“雨字头”,你还知道哪些带雨字头的生字? 说说“雨”作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 (三)读词解词识字: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1)出示短语,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说说春风吹过来的感觉。比较被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3)说说夏天下雨的情景,读出雨下得大的感觉,读好“落”。 (5)了解“霜降”。认识部首左耳旁。交流自己积累的带有这个部首的其他字。 (6)指名说说下雪时的情景,感受雪花的轻盈。有感情地齐读第二组词。(四)教学词串:青草红花游鱼飞鸟 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1)出示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交流。 (3)小组合作,借助拼音等方法朗读词语,相互正音。 (4)指名朗读,开火车读,齐读。 (五)组内互相交流好方法。 换偏旁法:如“雪—霜”;比较识记法:如“入—人”;加一加:如“洛—落、票—飘” 通过形象演变识记:如“飞”字,可以想象成鸟的形状等。 五、多种形式读。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读给同桌的小伙伴听。 六、课后检测: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节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南京市六合区实验中学王永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国家的含义、国家的性质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2)正确掌握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表现。 (3)理解我国民主职能和专政职能关系(即民主与专政的辨证统一关系)。 (4)识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内容。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我国国家性质和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学习,学生能够分析如何正确看待我国人权问题。 (2)联系实际,结合事例说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3)培养比较辨别能力,分析我国国体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的本质区别。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逐步确立国家意识、民主意识,认识到我国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2)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身边的政治生活,明确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参与热情,提高中学生政治参与的技能。 教学重点: 1、国家的含义及根本属性,我国的国家性质及本质。 2、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内涵。 教学难点: 1、我国的国家性质; 2、我国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3、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教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讲授法、课件演示法等。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复习导入:(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2)政治的实质和根本属性是?(3)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是?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接下来简单介绍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引出这节课要讲的内容。 学习新课:思考: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从社会制度和国家政权两个

【教育资料】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学习专用

第一节内环境与稳态 情景导入 课标导航 基础梳理 1.体液与内环境的关系 2.内环境的作用 机体的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中间环节。 [思维激活1]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有什么区别? 提示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部,是红细胞细胞内液的主要成分。血浆蛋白是血浆中200多种蛋白质的总称,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固体成分,正常含量为60~80g/L,它是细胞外液中的成分。 合作探究 的液体环境,即内环境。其各成分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2.内环境各种成分的比较

拓展延伸血浆的主要成分 3.不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4. 细胞外液即内环境,内环境的“内”是相对于外界环境而言。高等动物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与体内细胞物质交换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具体情况如下: 特别提醒注意区分三种环境(极易混淆,重点记忆) [巩固1]下列各项中,能看做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子受精 B.牛奶喝进胃中 C.注射胰岛素 D.尿素进入膀胱中 解析A、B、D项中,所处位置分别是生殖腔、胃液、尿液,均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部分;C项中胰岛素经注射进入血浆,可看作进入内环境。 答案 C 内环境的稳态 基础梳理 1.概念: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血液pH:7.35~7.45。 3.内容:除了血液pH以外,内环境的温度、血糖含量、水的含量、无机盐离子浓度等也要保持相对稳定。 4.稳态的意义:维持细胞的形态和保证细胞行使正常的功能,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思维激活2]为什么给患者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营养不良时为什么会出现水肿现象?

第一单元第一课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

它的特点说说燕子。 3、我们要学的课文是怎样来写燕子的呢?今天就一起来学6、燕子。 教学生字“燕”,“燕”是个象形字,“廿”是燕子的头,“口”是燕子的身子,“北”是燕子的翅膀,四点底是摊子的尾巴。 在写“燕”的时候各部分要紧凑。 学生用钢笔在书上描红。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的读音。 (1)抽读生字卡片,纠正读错的音节。 提醒学生注意:拢、掠是边音;俊、晕是前鼻音;横是后鼻音。 (2)学生齐读 2、掌握生字的写法: 请学生做小老师说说这些字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交流,并在书上逐个进行描红。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不错读,不破词破句。 (1)学生读课文。 (2)学生对照要求进行评价。 4、交流:课文主要写了燕子的那些方面?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多媒体出示燕子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燕子的外形。 2、自由读课文,想想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 4、作者是抓住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结合交流板书:羽毛乌黑发亮 翅膀俊俏轻快 尾巴剪刀似的 5、指导朗读 (1)激发情感 看多媒体:面对这么机灵的燕子,这么可爱的燕子,你愿尽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课文第一段。 2、说说从第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3、交流填空。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二段,把表示事物的词语画出来,圈出具体描述的词语。 2、学生交流。 结合理解“赶集”、“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4、重点品味:(并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 (1)春天是个热闹、色彩斑斓的季节。 请学生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在书上用横线划出所写的景物,用曲线划出景物的特点) 学生同桌、全班交流。 (2)多媒体出示春天的美景,理解为什么说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第一节 认识区域 [学习目标] 1.结合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干湿区的划分图,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2.知道区域的分类,并能举例说明不同的区域类型。3.结合海南岛的案例和材料,分析说明区域的基本特征。 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 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3.划分 (1)指标????? 单一指标或综合指标自然要素特征或人文要素特征 (2)目的: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思考

1.区域之间的界线都是明确的吗?试举例说明。 答案不是。区域之间的界线往往是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但其位置不都是明确的。诸如国家、行政区等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之间的界线是十分明确的,但诸如气候区、植被区等区域的界线是模糊的,具有过渡性的特点。 二、区域的类型 1.均质区 (1)概念:是指那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 (2)类型:包括自然区域和人文区域。 2.功能区 (1)概念:是指那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 (2)组成:功能区由区域的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 3.区域的空间尺度 (1)空间尺度:区域的空间尺度可大可小,包括大尺度的区域、中等尺度的区域和小尺度的区域。 (2)特点:一般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宏观;反之,尺度越小描述得就越具体,越详细。 三、区域的特征

思考 2.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是否表明区域内部就不存在差异? 答案不是。区域内部特征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但并不是说内部特征完全一致,即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中也存在旱地。这说明区域内部特征只是求大同存小异。一般而言,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越小。 探究点一区域的含义和类型 读“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和“甘肃省干湿区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甘肃省年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有何规律? 答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2.导致甘肃省年降水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甘肃省东南部位于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年降水量较多;而西北部位于非季风区,随着距离海洋越来越远,加上地形的阻隔,年降水量也逐渐减少。 3.同一干湿区内部和不同干湿区之间降水有什么特点?

1春夏秋冬看拼音写词语

一下第1课 春夏秋冬 看拼音写词语 chūn fēng chūn ti ān lì d ōng fēi ni ǎo d ōng yī k āi hu ā rù kǒu xuě hu ā xī fēng d ōng y uè xuě b ái fēi c hón g sh ān fēng chūn rì xīn hu ā k ā i chūn xi à xuě chūn yǔ ch áng c hūn hu ā xīn kǒu fēng lì chūn xi ǎo xuě fēi ti ān s ān d ōng d ōng rì fēng yún b ái hu ā rù mén d à xuě fēng lì chūn xīn xuě r én fēng y ǔ b ái hu ā hu ā fēng xuě hu ǒ hu ā d ōng ti ān z ǎo chūn d ōng fēng hu ā m ù wǔ hu ā b ā mén fēng fēng hu ǒhu ǒ fēng hu ā xuě y uè ti ān hu ā s ān chūn d à fēng fēi d āo chūn hu ā chū rù xuě sh ān d ōng xuě fēi rù huí chūn hu ā ni ǎo fēi xuě ā rù m ù s ān f ēn chūn huí d à d ì y ì fēi ch ōn g ti ān

识字一春夏秋冬词语盘点 一、会写字扩词。 □春:春天春雨立春开春春日回春春心早春三春长春 □雪:雪人下雪雪白雪山大雪小雪雪花 □冬:冬天立冬冬雪冬日三冬冬衣冬月一日之冬 □花:春花花心开花白花白花花花鸟心花火花天花花木五花八门 □入:入口出入入门入冬 □风:春风风力东风西风风云风花雪月大风风风火火风雨风雪山风口风 □飞:飞虫飞鸟飞入飞雪飞天飞刀 二、会认字扩词。 春回大地春暖(nuǎn)花开春雨如油妙(miào)手回春春回大地 春华秋实一年之计在于春冰天雪地阳春白雪冬瓜冬季花生 花灯花园花草树木走马观花花前月下落花流水百花齐放 飞沙走石一飞冲天飞机飞船入木三分出生入死上天入地 风沙南风北风家风起风校风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霜:霜降风霜霜白六月飞霜 □吹:吹牛皮吹风风吹草动风吹雨打 □落:落叶下落降落伞冷落落地日落西山落落大方落井下石一落千丈□降:升降降雨降雪空降从天而降 □飘:飘落飘动飘闪 □游:游泳游水游戏游玩游人春游秋游上游中游下游游客游鱼游山玩水 □池:池水水池游泳池池子天池五彩池电池

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

把荷中学2012年秋季学期七年级(上)生物科导学案(1号)趣味导读: 从小学上到中学,相信你一定认识很多的生物。那么你能说出这些生物的共同特征吗? 学习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能区别生物和非生物。2.能举例说明生物的共同基本特征。 3.能关注身边的生物,增强热爱、保护大自然的感情。 学习重点: 能举例说明生物的共同基本特征。课题: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主备人:韦飞妮复备人:教研组长审批:教务处审批: 一、预习导航(阅读课本P2一7,完成下列问题。) 1、科学观察 (1)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也可以借助、等仪器,或利用等工具。 (2)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对于需要长时间观察,要有,有;观察时要积极,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别人,进行。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例如,植物通过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动物不能制造,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 (2)生物能进行。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呼出。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例如,人可以通过将废物排出体外。(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例如,含羞早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回合拢。 (5)生物能和。例如,一粒种子能长成参天大树;鸟类能产卵,虎狼能产仔。 (6)生物都有和的特性。 (7)除以外,生物都是由构成的 (8)将下列相同的生物特征用线连接起来。 ①鲫鱼产卵 A.人出汗 ②狗见到主人 B.蜻蜓点水 摇头摆尾 C.含羞草受到碰 ③植物落叶触时叶片合拢

班级: 小组: 姓名:

二、合作探究 1.同学们都听说过引起人类各种传染病的病毒。科。学家发现病毒极其简单,没有细胞结构。病毒也不要吸取营养,没有呼吸、排泄等现象。请根据本节学习的生物的基本特征,小组讨论:为什么把病毒划分为生物呢? 2.不同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各不相同,植物、动物和蘑菇的生长和繁殖过程有什么特点? 三、当堂检测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描述的现象体现了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生长 C.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 D.生物能呼吸 2.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 A.蘑菇 B.病毒 C.机器人 D.苹果树 3.植物和动物共有的特征是( ) A.剧烈的运动 B.光合作用 C.捕食 D.呼吸 4.下列关于科学观察与一般观察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要有明确的目的 B.只能用肉眼观察 C.要全面、仔细 D.要记录真实情况 5.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文献法 D.分类法学法指导: 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可按照生物整个生命历程的发展规律来记忆。生物都要进行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包括:从外界获取营养,通过呼吸作用从空气中获得氧气,营养物质在氧气的与下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在此基础上生物体会慢慢的由小长大,并不断地发育成熟;成熟的个体可以繁殖后代,在繁殖过程中会出现遗传变异现象;在生存的过程中会以不同的方式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