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T液压机设计计算说明书

150T液压机设计计算说明书
150T液压机设计计算说明书

1. 工况分析

本次设计在毕业实习调查的基础上,用类比的方法初步确定了立式安装的主液压缸活塞杆带动滑块及动横梁在立柱上滑动下行时,运动部件的质量为150Kg 。

1.工作负载 工件的压制抗力即为工作负载:F t =mg=10,000kg ×10N/kg=100,000N

2. 摩擦负载 静摩擦阻力: F fs =0.2×150×10=300N

动摩擦阻力: F fd =0.1×150×10=150N

3. 惯性负载 0.3

()5007500.2

n v F m N t ?==?=?

60.5100.02412000b F N =??= 自重: G=mg=1500N 4. 液压缸在各工作阶段的负载值:

其中:0.9m η= m η——液压缸的机械效率,一般取m η=0.9-0.97。

工况

负载组成

推力 F/m η

启动 8080b fs F F F G N =+-= 8977.8N 加速

8340b fd m F F F F G N =++-= 9266.7N 快进

7590b fd F F F G N =+-= 8433.3N 工进

1477590fd t b F F F F G N =++-=

1641766.67N 快退

5390fd b F G F F N =++=

5988.9N

2.3负载图和速度图的绘制:

负载图按上面的数值绘制,速度图按给定条件绘制,如图:

三液压机液压系统原理图设计

3.1 自动补油的保压回路设计

考虑到设计要求,保压时间要达到5s,压力稳定性好。若采用液压单向阀回路保压时间长,压力稳定性高,设计中利用换向阀中位机能保压,设计了自动补油回路,且保压时间由电气元件时间继电器控制,在0-20min内可调整。此回路完全适合于保压性能较高的高压系统,如液压机等。

自动补油的保压回路系统图的工作原理:

按下起动按纽,电磁铁1YA通电,换向阀6接入回路时,液压缸上腔成为压力腔,在压力到达预定上限值时压力继电器11发出信号,使换向阀切换成中位;这时液压泵卸荷,液压缸由换向阀M型中位机能保压。当液压缸上腔压力下降到预定下限值时,压力继电器又发出信号,使换向阀右位接人回路,这时液压泵给液压缸上腔补油,使其压力回升。回程时电磁阀2YA通电,换向阀左位接人回路,活塞快速向上退回。

3.2 释压回路设计:

释压回路的功用在于使高压大容量液压缸中储存的能量缓缓的释放,以免她突然释放时产生很大的液压冲击。一般液压缸直径大于25mm、压力高于7Mpa时,其油腔在排油前就先须释压。

根据设计很实际的生产需要,选择用节流阀的释压回路。其工作原理:按下起动按钮,换向阀6的右位接通,液压泵输出的油经过换向阀6的右位流到液压缸的上腔。同时液压油的压力影响压力继电器。当压力达到一定压力时,压力继电器发出信号,使换向阀5回到中位,电磁换向阀10接通。液压缸上腔的高压油在换向阀5处于中位(液压泵卸荷)时通过节流阀9、换向阀10回到油箱,释压快慢由节流阀调节。当此腔压力降至压力继电器的调定压力时,换向阀6切换至左位,液控单向阀7打开,使液压缸上腔的油通过该阀排到液压缸顶部的副油箱13中去。使用这种释压回路无法在释压前保压,释压前有保压要求时的换向阀也可用M型,并且配有其它的元件。

机器在工作的时候,如果出现机器被以外的杂物或工件卡死,这是泵工作的时候,输出的压力油随着工作的时间而增大,而无法使液压油到达液压缸中,为了保护液压泵及液压元件的安全,在泵出油处

加一个直动式溢流阀1,起安全阀的作用,当泵的压力达到溢流阀的导通压力时,溢流阀打开,液压油流回油箱。起到保护作用。在液压系统中,一般都用溢流阀接在液压泵附近,同时也可以增加液压系统的稳定性。使零件的加工精度增高。

3.3液压机液压系统原理图拟定

上液压缸工作循环

(1)快速下行。按下起动按钮,电磁铁1YA通电,这时的油路为:

液压缸上腔的供油的油路

变量泵1—换向阀6右位—节流阀8—压力继电器11—液压缸15

液压缸下腔的回油路

液压缸下腔15—液控单向阀7—换向阀6右位—电磁阀5—背压阀4—油箱

油路分析:变量泵1的液压油经过换向阀6的右位,液压油分两条油路:一条油路通过节流阀7流经继电器11,另一条路直接流向液压缸的上腔和压力表。使液压缸的上腔加压。液压缸15下腔通过液控单向阀7经过换向阀6的右位流经背压阀,再流到油箱。因为这是背压阀产生的背压使接副油箱旁边的液控单向阀7打开,使副油箱13的液压油经过副油箱旁边的液控单向阀14给液压缸15上腔补油。使液压缸快速下行,另外背压阀接在系统回油路上,造成一定的回油阻力,以改善执行元件的运动平稳性。

(2)保压时的油路情况:

油路分析:当上腔快速下降到一定的时候,压力继电器11发出信号,使换向阀6的电磁铁1YA断电,换向阀回到中位,利用变量泵的柱塞孔从吸油状态过渡到排油状态,其容积的变化是由大变小,而

在由增大到缩小的变化过程中,必有容积变化率为零的一瞬间,这就是柱塞孔运动到自身的中心线与死点所在的面重合的这一瞬间,这时柱塞孔的进出油口在配油盘上所在的位置,称为死点位置。柱塞在这个位置时,既不吸油,也不排油,而是由吸转为排的过渡状态。液压系统保压。而液压泵1在中位时,直接通过背压阀直接回到油箱。

(3) 回程时的油路情况: 液压缸下腔的供油的油路:

变量泵1——换向阀6左位——液控单向阀7——液压油箱15的下腔 液压缸上腔的回油油路:

液压腔的上腔——液控单向阀14——副油箱13

液压腔的上腔—节流阀8——换向阀6左位——电磁阀5——背压阀4——油箱

油路分析: 当保压到一定时候,时间继电器发出信号,使换向阀6的电磁铁2YA 通电,换向阀接到左位,变量泵1的液压油通过换向阀旁边的液控单向阀流到液压缸的下腔,而同时液压缸上腔的液压油通过节流阀9(电磁铁6YA 接通),上腔油通过换向阀10接到油箱,实现释压,另外一部分油通过主油路的节流阀流到换向阀6,再通过电磁阀19,背压阀11流回油箱。实现释压。

下液压缸的工作循环:

向上顶出时,电磁铁4YA 通电,5YA 失电。 进油路:

液压泵——换向阀19左位——单向节流阀18——下液压缸下腔 回油路:

下液压缸上腔——换向阀19左位——油箱

当活塞碰到上缸盖时,便停留在这个位置上。 向下退回是在4YA 失电,3YA 通电时产生的, 进油路:

液压泵——换向阀19右位——单向节流阀17——下液压缸上腔

回油路:

下液压缸下腔——换向阀19右位——油箱

原位停止是在电磁铁3YA ,4YA 都断电,换向阀19处于中位时得到的。

四 液压系统的计算和元件选型

4.1 确定液压缸主要参数:

按液压机床类型初选液压缸的工作压力为25Mpa,根据快进和快退速度要求,采用单杆活塞液压缸。快进时采用差动连接,并通过充液补油法来实现,这种情况下液压缸无杆腔工作面积1A 应为有杆腔工作

面积2A 的6倍,即活塞杆直径d 与缸筒直径D 满足

d =

的关系。 快进时,液压缸回油路上必须具有背压2p ,防止上压板由于自重而自动下滑,根据《液压系统设计简明手册》表2-2中,可取2p =1Mpa ,快进时,液压缸是做差动连接,但由于油管中有压降p ?存在,有杆腔的压力必须大于无杆腔,估计时可取1p MPa ?≈,快退时,回油腔是有背压的,这时2p 亦按2Mpa 来估算。

1) 计算液压缸的面积 可根据下列图形来计算

11122112

()6m

A F

A P A P A P P η=-=-

1P —— 液压缸工作腔的压力 Pa

2P —— 液压缸回油腔的压力 Pa

故:3221261

(

)

150109.8

0.06622()(25)0.91066

m

F

A m m P P η??===--?? 1(4)

0.2904A D m π

?=

=

550.29040.26566

d D m =

?=?= 当按GB2348-80将这些直径圆整成进标准值时得:320D mm =,280d mm =

由此求得液压缸面积的实际有效面积为:

2

2

210.320.08034

4

D A m ππ?=

=

=

222222()

(0.320.28)

0.018844

4

D d A m ππ?-?-=

=

=

2) 液压缸实际所需流量计算 ① 工作快速空程时所需流量

11

1cv

AV Q η=

cv η-液压缸的容积效率,取0.96cv η=

3130.08030.310601506()min 0.9610

L Q ???==? ② 工作缸压制时所需流量

312

230.08030.011060

50.1875()min 0.9610

cv

AV L Q η???=

==? ③ 工作缸回程时所需流量

323

230.018840.06106070.65()min 0.9610

cv

A V L Q η???=

==?

4.2液压元件的选择

4.2.1确定液压泵规格和驱动电机功率

由前面工况分析,由最大压制力和液压主机类型,初定上液压泵的工作压力取为25MPa ,考虑到进出油路上阀和管道的压力损失为1MPa (含回油路上的压力损失折算到进油腔),则液压泵的最高工作压力为

6

11(251)1026p P P P MPa =+?=+?=

上述计算所得的p P 是系统的静态压力,考虑到系统在各种工况的过渡阶段出现的动态压力往往超过静态压力,另外考虑到一定压力贮备量,并确保泵的寿命,其正常工作压力为泵的额定压力的80%左右因此选泵的额定压力n P 应满足:

/0.826/0.831.25n p P P Mpa ===

液压泵的最大流量应为:

max ()p L q K q ≥∑

式中p q -液压泵的最大流量

max ()q -∑同时动作的各执行所需流量之和的最大值,如果这时的溢流阀正进行工作,尚须加溢流阀的最小溢流量2~3min L 。

L K -系统泄漏系数,一般取 1.1~1.3L K =,现取 1.1L K =。

max () 1.1(70.65 2.5)80.465min

p L L

q K q q =+?=?+=∑∑

1.选择液压泵的规格

由于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高,负载压力大,功率大。大流量。所以选轴向柱塞变量泵。柱塞变量泵适用于负载大、功率大的机械设备(如龙门刨床、拉床、液压机),柱塞式变量泵有以下的特点:

1) 工作压力高。因为柱塞与缸孔加工容易,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可以达到很高的要求,油液泄漏小,容积效率高,能达到的工作压力,一般是(200~400)510Pa ?,最高可以达到5100010Pa ?。

2) 流量范围较大。因为只要适当加大柱塞直径或增加柱塞数目,流量变增大。 3) 改变柱塞的行程就能改变流量,容易制成各种变量型。

4) 柱塞油泵主要零件均受压,使材料强度得到充分利用,寿命长,单位功率重量小。但柱塞式变量泵的结构复杂。材料及加工精度要求高,加工量大,价格昂贵。

根据以上算得的p q 和p P 在查阅相关手册《机械设计手册》成大先P20-195得:现选用63141YCY B -,排量63ml/r ,额定压力32Mpa ,额定转速1500r/min ,驱动功率59.2KN ,容积效率92%≥,重量71kg ,容积效率达92%。

2.与液压泵匹配的电动机的选定

由前面得知,本液压系统最大功率出现在工作缸压制阶段,这时液压泵的供油压力值为26Mpa ,流量为已选定泵的流量值。p η-液压泵的总效率。柱塞泵为0.80~0.85,取p η-0.82。

1000r/min 的电动机,则驱动电机功率为

3

(18.350)

18.37(600.82)

(10)

p p

p p P q N KW

η??=

==??

选择电动机 1804Y M -,其额定功率为18.5KW 。

4.2.2阀类元件及辅助元件的选择 1. 对液压阀的基本要求:

(1). 动作灵敏,使用可靠,工作时冲击和振动小。油液流过时压力损失小。 (2). 密封性能好。结构紧凑,安装、调整、使用、维护方便,通用性大 2. 根据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和通过各个阀类元件及辅助元件型号和规格

主要依据是根据该阀在系统工作的最大工作压力和通过该阀的实际流量,其他还需考虑阀的动作方式,安装固定方式,压力损失数值,工作性能参数和工作寿命等条件来选择标准阀类的规格:

4.2.3 管道尺寸的确定

油管系统中使用的油管种类很多,有钢管、铜管、尼龙管、塑料管、橡胶管等,必须按照安装位置、工作环境和工作压力来正确选用。本设计中油管采用钢管,因为本设计中所须的压力是高压,P=31.25MPa( 6.3)

,钢管能承受高压,价格低廉,耐油,抗腐蚀,刚性好,但装配是不能任意

P MPa

弯曲,常在装拆方便处用作压力管道一中、高压用无缝管,低压用焊接管。本设计在弯曲的地方可以用管接头来实现弯曲。

尼龙管用在低压系统;塑料管一般用在回油管用。

胶管用做联接两个相对运动部件之间的管道。胶管分高、低压两种。高压胶管是钢丝编织体为骨架或钢丝缠绕体为骨架的胶管,可用于压力较高的油路中。低压胶管是麻丝或棉丝编织体为骨架的胶管,多用于压力较低的油路中。由于胶管制造比较困难,成本很高,因此非必要时一般不用。

1. 管接头的选用:

管接头是油管与油管、油管与液压件之间的可拆式联接件,它必须具有装拆方便、连接牢固、密封可靠、外形尺寸小、通流能力大、压降小、工艺性好等各种条件。

管接头的种类很多,液压系统中油管与管接头的常见联接方式有:

焊接式管接头、卡套式管接头、扩口式管接头、扣压式管接头、固定铰接管接头。管路旋入端用的连接螺纹采用国际标准米制锥螺纹(ZM)和普通细牙螺纹(M)。锥螺纹依靠自身的锥体旋紧和采用聚四氟乙烯等进行密封,广泛用于中、低压液压系统;细牙螺纹密封性好,常用于高压系统,但要求采用组合垫圈或O形圈进行端面密封,有时也采用紫铜垫圈。

液压系统中的泄漏问题大部分都出现在它管系中的接头上,为此对管材的选用,接头形式的确定(包括接头设计、垫圈、密封、箍套、防漏涂料的选用等),管系的设计(包括弯管设计、管道支承点和支承形式的选取等)以及管道的安装(包括正确的运输、储存、清洗、组装等)都要考虑清楚,以免影响整个液压系统的使用质量。

国外对管子的材质、接头形式和连接方法上的研究工作从不间断,最近出现一种用特殊的镍钛合金制造的管接头,它能使低温下受力后发生的变形在升温时消除——即把管接头放入液氮中用芯棒扩大其内径,然后取出来迅速套装在管端上,便可使它在常温下得到牢固、紧密的结合。这种“热缩”式的连接已经在航空和其它一些加工行业中得到了应用,它能保证在40~55Mpa 的工作压力下不出现泄漏。本设计根据需要,选择卡套式管接头。要求采用冷拔无缝钢管。

2. 管道内径计算:

d =

(1) 式中 Q ——通过管道内的流量 3

m

s

v ——管内允许流速 m s

,见表:

(1). 液压泵压油管道的内径: 取v=4m/s

d =

16.3d mm ===

根据《机械设计手册》成大先P20-641查得:取d=20mm,钢管的外径 D=28mm;

管接头联接螺纹M27×2。

(2). 液压泵回油管道的内径:

取v=2.4m/s

d =

25d mm ===

根据《机械设计手册》成大先P20-641查得:取d=25mm,钢管的外径 D=34mm;

管接头联接螺纹M33×2。 3. 管道壁厚δ的计算

2[]

pd

m δσ=

式中: p ——管道内最高工作压力 Pa d ——管道内径 m

[]σ——管道材料的许用应力 Pa ,[]b n

σ

σ=

b σ——管道材料的抗拉强度 Pa

n ——安全系数,对钢管来说,7p MPa <时,取n=8;17.5p MPa <时, 取n=6; 17.5p MPa >时,取n=4。 根据上述的参数可以得到:

我们选钢管的材料为45#钢,由此可得材料的抗拉强度b σ=600MPa;

600MPa

[]150MPa 4

σ=

=

(1). 液压泵压油管道的壁厚

63

31.25102010 2.12[]2150pd m mm MPa

δσ-???=

==? (2). 液压泵回油管道的壁厚

63

31.25102510 2.62[]2150pd m mm MPa

δσ-???===? 所以所选管道适用。

4. 液压系统的验算

上面已经计算出该液压系统中进,回油管的内径分别为32mm,42mm 。 但是由于系统的具体管路布置和长度尚未确定,所以压力损失无法验算。

4.2.4系统温升的验算

在整个工作循环中,工进阶段所占的时间最长,且发热量最大。为了简化计算,主要考虑工进时的发热量。一般情况下,工进时做功的功率损失大引起发热量较大,所以只考虑工进时的发热量,然后取其值进行分析。

当V=10mm/s 时,即v=600mm/min

2230.320.6/min 4810/min 44

q D v m m ππ

-==??=?

即 min /48L q =

此时泵的效率为0.9,泵的出口压力为26MP ,则有

264823600.9

P KW KW ?==?入

KW

Fv P 33101060600

1470000--???==输出 即

KW

P 14.7=输出

此时的功率损失为:

()2314.78.3P P P KW KW ?=-=-=入出

假定系统的散热状况一般,取

()

C cm KW K

??=-23/1020, 油箱的散热面积A 为

220.0650.0659.08A m === 系统的温升为

3

8.3

35.720109.08

P t C C KA -??=

==?? 根据《机械设计手册》成大先P20-767:油箱中温度一般推荐30-50C 所以验算表明系统的温升在许可范围内。

五 液压缸的结构设计

5.1 液压缸主要尺寸的确定

1) 液压缸壁厚和外经的计算

液压缸的壁厚由液压缸的强度条件来计算。

液压缸的壁厚一般指缸筒结构中最薄处的厚度。从材料力学可知,承受内压力的圆筒,其内应力分布规律应壁厚的不同而各异。一般计算时可分为薄壁圆筒和厚壁圆筒。

液压缸的内径D 与其壁厚δ的比值10/≥δD 的圆筒称为薄壁圆筒。工程机械的液压缸,一般用无缝钢管材料,大多属于薄壁圆筒结构,其壁厚按薄壁圆筒公式计算

[]

σδ2D p y ≥

设 计 计 算 过 程 式中 δ——液压缸壁厚(m); D ——液压缸内径(m);

y p ——试验压力,一般取最大工作压力的(1.25~1.5)倍()a MP ; []σ——缸筒材料的许用应力。无缝钢管:[]a MP 110~100=σ。 y p =18.3 1.25?=22.9a MP

[]

(18.3 1.25)0.32

0.332220

35y p D m

mm

δσδ??≥

=

==取在中低压液压系统中,按上式计算所得液压缸的壁厚往往很小,使缸体的刚度往往很不够,如在切削过程中的变形、安装变形等引起液压缸工作过程卡死或漏油。因此一般不作计算,按经验选取,必要时按上式进行校核。

液压缸壁厚算出后,即可求出缸体的外经1D 为

mm D D 39035232021=?+=+≥δ

2) 液压缸工作行程的确定

液压缸工作行程长度,可根据执行机构实际工作的最大行程来确定,并参阅<<液压系统设计简明手

册>>P 12表2-6中的系列尺寸来选取标准值。

液压缸工作行程选 500l mm =

缸盖厚度的确定

一般液压缸多为平底缸盖,其有效厚度t 按强度要求可用下面两式进行近似计算。 无孔时 []

σy

p D t 2

433.0≥

有孔时 []()

022

2

433.0d D D p D t y -≥σ

式中 t ——缸盖有效厚度(m); 2D ——缸盖止口内径(m); 0d ——缸盖孔的直径(m)。 液压缸:

无孔时 30.4333201063t mm -≥??= 取 t=65mm

有孔时'0.4330.311049.6t mm -≥??=

取 t ’=50mm

3)最小导向长度的确定

当活塞杆全部外伸时,从活塞支承面中点到缸盖滑动支承面中点的距离H 称为最小导向长度(如下图2所示)。如果导向长度过小,将使液压缸的初始挠度(间隙引起的挠度)增大,影响液压缸的稳定性,因此设计时必须保证有一定的最小导向长度。

对一般的液压缸,最小导向长度H 应满足以下要求: 设 计 计 算 过 程

220D L H +≥

式中 L ——液压缸的最大行程;

D ——液压缸的内径。

活塞的宽度B 一般取B=(0.6~10)D ;缸盖滑动支承面的长度1l ,根据液压缸内径D 而定; 当D<80mm 时,取()D l 0.1~6.01=; 当D>80mm 时,取()d l 0.1~6.01=。 为保证最小导向长度H ,若过分增大1l 和B 都是不适宜的,必要时可在缸盖与活塞之间增加一隔套K 来增加H 的值。隔套的长度C 由需要的最小导向长度H 决定,即

()B l H C +-=121

滑台液压缸: 最小导向长度:500320

185202

H mm ≥+= 取 H=200mm

活塞宽度:B=0.6D=192mm 缸盖滑动支承面长度:

10.6168l d mm ==

隔套长度:()1

240192168602

C mm =-

+=- 所以无隔套。 液压缸缸体内部长度应等于活塞的行程与活塞的宽度之和。缸体外形长度还要考虑到两端端盖的厚

度。一般液压缸缸体长度不应大于内径的20~30倍。

液压缸:

缸体内部长度192500692L B l mm mm =+=+= 当液压缸支承长度LB ≥(10-15)d 时,需考虑活塞杆弯度稳定性并进行计算。本设计不需进行稳定性验算。

5.2 液压缸的结构设计

液压缸主要尺寸确定以后,就进行各部分的结构设计。主要包括:缸体与缸盖的连接结构、活塞与活塞杆的连接结构、活塞杆导向部分结构、密封装置、排气装置及液压缸的安装连接结构等。由于工作条件不同,结构形式也各不相同。设计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设 计 计 算 过 程

1) 缸体与缸盖的连接形式

缸体与缸盖的连接形式与工作压力、缸体材料以及工作条件有关。 本次设计中采用外半环连接,如下图1所示:

图1 缸体与缸盖外半环连接方式优点: (1)结构较简单 (2)加工装配方便 缺点:

(1)外型尺寸大

(2)缸筒开槽,削弱了强度,需增加缸筒壁厚2)活塞杆与活塞的连接结构

参阅<<液压系统设计简明手册>>P 15表2-8,采用组合式结构中的螺纹连接。如下图2所示:

图2 活塞杆与活塞螺纹连接方式

特点:

结构简单,在振动的工作条件下容易松动,

必须用锁紧装置。应用较多,如组合机床与工程机械上的液压缸。

2)活塞杆导向部分的结构

(1)活塞杆导向部分的结构,包括活塞杆与端盖、导向套的结构,以及密封、防尘和锁紧装置等。导向套的结构可以做成端盖整体式直接导向,也可做成与端盖分开的导向套结构。后者导向套磨损后便于更换,所以应用较普遍。导向套的位置可安装在密封圈的内侧,也可以装在外侧。机床和工程机械中一般采用装在内侧的结构,有利于导向套的润滑;而油压机常采用装在外侧的结构,在高压下工作时,使密封圈有足够的油压将唇边张开,以提高密封性能。

表2-9,在本次设计中,采用导向套导向的结构形式,其特点为:参阅<<液压系统设计简明手册>>P

16

导向套与活塞杆接触支承导向,磨损后便于更换,导向套也可用耐磨材料。

盖与杆的密封常采用Y形、V形密封装置。密封可靠适用于中高压液压缸。

防尘方式常用J形或三角形防尘装置活塞及活塞杆处密封圈的选用

活塞及活塞杆处的密封圈的选用,应根据密封的部位、使用的压力、温度、运动速度的范围不同而选择不同类型的密封圈。

表2-10,在本次设计中采用O形密封圈。

参阅<<液压系统设计简明手册>>P

17

六液压集成油路的设计

通常使用的液压元件有板式和管式两种结构。管式元件通过油管来实现相互之间的连接,液压元件的数量越多,连接的管件越多,结构越复杂,系统压力损失越大,占用空间也越大,维修、保养和拆装越困难。因此,管式元件一般用于结构简单的系统。

板式元件固定在板件上,分为液压油路板连接、集成块连接和叠加阀连接。把一个液压回路中各元件合理地布置在一块液压油路板上,这与管式连接比较,除了进出液压油液通过管道外,各液压元件用螺钉规则地固定在一块液压阀板上,元件之间由液压油路板上的孔道勾通。板式元件的液压系统安装、调试和维修方便,压力损失小,外形美观。但是,其结构标准化程度差,

互换性不好,结构不够紧凑,制造加工困难,使用受到限制。此外,还可以把液压元件分别固定在几块集成块上,再把各集成块按设计规律装配成一个液压集成回路,这种方式与油路板比较,标准化、系列化程度高,互换性能好,维修、拆装方便,元件更换容易;集成块可进行专业化生产,其质量好、性能可靠而且设计生产周期短。使用近年来在液压油路板和集成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液压元件叠加阀组成回路也有其独特的优点,它不需要另外的连接件,由叠加阀直接叠加而成。其结构更为紧凑,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无管件连接,从而消除了因油管、接头引起的泄漏、振动和噪声。

本次设计采用系统由集成块组成,由于本液压系统的压力比较大,所以调压阀选择DB/DBW型直动溢流阀,而换向阀等以及其他的阀采用广州机床研究所的GE系列阀。

液压集成块结构与设计

6.1液压集成回路设计

1)把液压回路划分为若干单元回路,每个单元回路一般由三个液压元件组成,采用通用的压力油路P和回油路T,这样的单元回路称液压单元集成回路。设计液压单元集成回路时,优先选用通用液压单元集成回路,以减少集成块设计工作量,提高通用性。

2)把各个液压单元集成回路连接起来,组成液压集成回路,一个完整的液压集成回路由底板、供油回路、压力控制回路、方向回路、调速回路、顶盖及测压回路等单元液压集成回路组成。液压集成回路设计完成后,要和液压回路进行比较,分析工作原理是否相同,否则说明液压集成回路出了差错。

底板及供油块设计

图为

底板

块及

供油

块,

其作

用是

连接

集成

组。

液压

泵供应的压力油P由底板引入各集成块,液压系统回油路T及泄漏油路L经底板引入液压油箱冷却沉淀。

七 液压站结构设计

液压站是由液压油箱,液压泵装置及液压控制装置三大部分组成。液压油箱装有空气滤清器,滤油器,液面指示器和清洗孔等。液压站装置包括不同类型的液压泵,驱动电机及其它们之间的联轴器等,液压控制装置是指组成液压系统的各阀类元件及其联接体。

7.1 液压站的结构型式

机床液压站的结构型式有分散式和集中式两种类型。

(1)集中式 这种型式将机床液压系统的供油装置、控制调节装置独立于机床之外,单独设置一个液压站。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安装维修方便,液压装置的振动、发热都与机床隔开;缺点是液压站增加了占地面积。

(2)分散式 这种型式将机床液压系统的供油装置、控制调节装置分散在机床的各处。例如,利用机床或底座作为液压油箱存放液压油。把控制调节装置放在便于操作的地方。这种结构的优点是结构紧凑,泄漏油回收,节省占地面积,但安装维修方便。同时供油装置的振动、液压油的发热都将对机床的工作精度产生不良影响,故较少采用,一般非标设备不推荐使用。本次设计采用集中式。

7.2 液压泵的安装方式:

液压站装置包括不同类型的液压泵、驱动电动机及其联轴器等。其安装方式为立式和卧式两种。 1. 立式安装 将液压泵和与之相联接的油管放在液压油箱内,这种结构型式紧凑、美观,同时电动机与液压泵的同轴度能保证,吸油条件好,漏油可直接回液压油箱,并节省占地面积。但安装维修不方便,散热条件不好。

2. 卧式安装 液压泵及管道都安装在液压油箱外面,安装维修方便,散热条件好,但有时电动机与液压泵的同轴度不易保证。

考虑到维修,散热等方面的要求。本设计中采用卧式联接。

7.3液压油箱的设计

液压油箱的作用是贮存液压油、充分供给液压系统一定温度范围的清洁油液,并对回油进行冷却,分离出所含的杂质和气泡。

7.3.1 液压油箱有效容积的确定

液压油箱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影响散热的条件很多,通常按压力范围来考虑。液压油箱的有效容量V 可概略地确定为:

3

根据实际设计需要,选择的26p MPa =,所以此系统属于中高压系统( 6.3)p MPa >,所以取: (6~12)v V Q = 式中 V -液压油箱有效容量;

v Q -液压泵额定流量。

参照《机械设计手册》成大先P20-767锻压机械的油箱容积通常取为每分钟流量的6-12倍。

即: 取 从油箱中溢出,油箱中的液压油位不能太高,一般不应超过液压油箱高度的80%。

所以,实际油箱的体积为:

7.3.2 液压油箱的外形尺寸设计

液压油箱的有效面积确定后,需设计液压油箱的外形尺寸,一般设计尺寸比(长:宽:高)为1:1:1~1:2:3。但有时为了提高冷却效率,在安装位置不受限制时,可将液压油箱的容量予以增大,本设计中的油箱根据液压泵与电动机的联接方式的需要以及安装其它液压元件需要,选择长为1.5m,宽为1.1m ,高为1.0m 。

7.3.3 液压油箱的结构设计

一般的开式油箱是用钢板焊接而成的,大型的油箱则是用型钢作为骨架的,再在外表焊接钢板。油箱的形状一般是正方形或长方形,为了便于清洗油箱内壁及箱内滤油器,油箱盖板一般都是可拆装的。设计油箱时应考虑的几点要求:

1. 壁板:壁板厚度一般是3~4mm ;容量大的油箱一般取4~6mm 。本设计中取油箱的壁厚为6mm 。对于大容量的油箱,为了清洗方便,也可以在油箱侧壁开较大的窗口,并用侧盖板紧密封闭。

2. 底板与底脚:底板应比侧板稍厚一些,底板应有适当倾斜以便排净存油和清洗,液压油箱底部应做成倾斜式箱底,并将放油塞安放在最低处。油箱的底部应装设底脚,底脚高度一般为150~200mm ,以利于通风散热及排出箱内油液。一般采用型钢来加工底脚。本设计中用的是槽钢加工的。

11320

min

L V =6156.8~12156.8940.8~1881.6min min

L L

V =??=1132016500.80.8min

V L V ==

=

液压油底部的构造的几种情况

这是一般液压油箱底面的构造的五种情况,我们根据具体设计和生产的需要来确定液压油箱底面的构造,根据本设计的需要,选了(c)型构造。

3. 顶板:顶板一般取得厚一些,为6~10mm,因为本设计把泵、阀和电动机安装在油箱顶部上时,顶板厚度选最大值10mm。顶板上的元件和部件的安装面应该经过机械加工,以保证安装精度,同时为了减少机加工工作量,安装面应该用形状和尺寸适当的厚钢板焊接。

4. 隔板:油箱内一般设有隔板,隔板的作用是使回油区与泵的吸油区隔开,增大油液循环的路径,降低油液的循环速度,有利于降温散热、气泡析出和杂质沉淀。隔板的安装型式有多种,隔板一般沿油箱的纵向布置,其高度一般为最低液面高度的2/3~3/4。有时隔板可以设计成高出液压油面,使液压油从隔板侧面流过;在中部开有较大的窗口并配上适当面积的滤网,对油液进行粗滤。

5. 侧板:侧板厚度一般为3-4mm,侧板四周顶部应该加工成高出油箱顶板3~4mm,为了使液压元件的在工作等的情况下泄漏出来的油不至于洒落在地面上或操作者的身上,同时可以防止液压油箱的顶板在潮湿的气候中腐蚀。

回油管及吸油管为了防止出现吸空和回油冲击油面形成泡沫,油泵的吸油管和回油管应布置在油箱最低液面50~100mm以下,管口与箱底距离不应小于2倍的管径,防止吸入沉淀物。管口应切成45 ,切口面向箱壁,与箱壁之距离为3倍管径。回油管的出口绝对不允许放在液面以上。本设计的管口与箱底的距离为160mm,切口与箱壁的距离为250mm。

6. 回油集管的考虑:单独设置回油管当然是理想的,但不得已时则应使用回油集管。对溢流阀、顺序阀等,应注意合理设计回油集管,不要人为地施以背压。

7. 吸油管:吸油管前一般应该设置滤油器,其精度为100~200目的网式或线式隙式滤油器。滤油器要有足够大的容量,避免阻力太大。滤油器与箱底间的距离应不小于20mm。吸油管应插入液压油面以下,防止吸油时卷吸空气或因流入液压油箱的液压油搅动油面,致使油中混入气泡。

8. 泄油油管的配置:管子直径和长度要适当,管口应该在液面之上,以避免产生背压。泄漏油管以单独配管为最好,尽量避免与回油管集流配管的方法。

9. 过滤网的配置:过滤网可以设计成液压油箱内部一分为二,使吸油管与回油管隔开,这样液压油可以经过一次过滤。过滤网通常使用50~100目左右的金属网。

10. 滤油器:滤油器的作用及过滤精度液压系统中的液压油经常混有杂质,如空气中的尘埃、氧化皮、铁屑、金属粉末。密封材料碎片、油漆皮和纱纤维。这些杂质是造成液压元件故障的额重要原因,它们会造成油泵、油马达及阀类元件内运动件和密封件的磨损和划伤,阀芯卡死,小孔堵塞等故障,影响液压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近年来对液压油的污染控制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极大重视。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含全套图纸)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目:带式输送机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2011年01月06日

目录 一、题目及总体分析 (1) 二、选择电动机 (2) 三、传动零件的计算 (7) 1)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7) 2)减速箱的设计计算 (10) Ⅰ.高速齿轮的设计计算 (10) Ⅱ.低速齿轮的设计计算 (14) 四、轴、键、轴承的设计计算 (20) Ⅰ.输入轴及其轴承装置、键的设计 (20) Ⅱ.中间轴及其轴承装置、键的设计 (25) Ⅲ.输出轴及其轴承装置、键的设计 (29) 键连接的校核计算 (33) 轴承的校核计算 (35) 五、润滑与密封 (37) 六、箱体结构尺寸 (38) 七、设计总结 (39) 八、参考文献 (39)

一、题目及总体分析 题目: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 设计参数: 设计要求: 1).输送机运转方向不变,工作载荷稳定。 2).输送带鼓轮的传动效率取为0.97。 3).工作寿命为8年,每年300个工作日,每日工作16小时。设计内容: 1.装配图1张; 2.零件图3张; 3.设计说明书1份。 说明: 1.带式输送机提升物料:谷物、型砂、碎矿石、煤炭等; 2.输送机运转方向不变,工作载荷稳定; 3.输送带鼓轮的传动效率取为0.97; 4.工作寿命为8年,每年300个工作日,每日工作16小时。

装置分布如图: 1. 选择电动机类型和结构形式 按工作条件和要求选用一般用途的Y 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卧式封闭。 2. 选择电动机的容量 电动机所需的工作效率为: d w d P P η= d P -电动机功率;w P -工作机所需功率; 工作机所需要功率为: w Fv P 1000 = 传动装置的总效率为: 42d 1234ηηηηηη= 按表2-3确定各部分效率: V 带传动效率97.01=η, 滚动轴承传动效率20.97η=, 三 相电压 380V

卷扬机设计计算说明书

哈尔滨工业大学(卷扬机动力总成设计计算说明书) 院系 专业年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成绩 2013年1月5日

设计题目:设计卷扬机动力总成:见附录 设计条件: 1.载重=1600N; 2.钢丝绳速=1.5m/s; 3.卷筒直径=300mm; 4.钢丝直径=3.5mm 设计工作量: 绘制出总装配图一张,标注有关尺寸,填写标题栏及零件明细表; 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1.前期计算 1.1输出功率:P W =F×V=1600×1.2÷1000=1.92 KW 1.2求输入功率: 经过查表得到各部件的传动效率: 联轴器: 0.99 带轮: 0.96 链轮: 0.97 球轴承: 0.99 滚子轴承: 0.99 卷筒: 0.97 这样可以算出总效率是η=0.994×0.992×0.97×0.96×0.97=0.850 所以P (输入)=P W /η=2.26 KW

P 需要 = K A P (输入)=2.94 KW 1.3选电机 经过查机械设计手册,选取合适的电机,选取的电机是型号为Y132S-6 的三相异步电机。 n 输出 =60v/(2πr )=60×1.2/2π(150+1.75)×103=75.5r/min 所以i 总 =960/75.5=12.7 根据i 总 =i 低×i 而i 低和i 高 都在3~7之间, 取i 低=3 则i 高=4.23 2.带传动设计: 带型选择表 带轮直径选择表 型号 额定功 率 满载时 轴径 转动惯 量 转速 电流 效率 Y132 S-6 3kw 960r/mi n 3.65A 79% 38 0.0021kg.m 2

JM10系列卷扬机说明书

一、机器的用途 本机系电动控制,单筒卷扬,用于建筑工地,厂矿、港口等起重或打桩,特别适用于机器、金属结构安装工程等工程。 二、技术参数 三、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 1.主要结构:本机由电动机、联轴器、制动器、减速机、开式齿轮、卷筒组装、底座等部分组成。机器的侧梁两端有4- φ50作锚固和运输起吊之用,4-φ50地脚螺孔作固定按装

用卷筒体与卷筒端盖用6个沉头螺钉连接一体,主轴贯穿其 中,卷筒两端籍滑动轴承支承在主轴上,主轴固定在两边支 座上,大齿轮与减速机输出轴上的小齿轮相合。联轴器为带 制动轮的弹性柱销联轴器,带制动轮的半联轴器装在减速机 输入轴的锥度轴伸端,另一个半联轴器装在电机轴上。 2.工作原理:电机动力经闭式减速机及开式齿轮副减速后,带动卷筒运转。 四、机器结构的说明 本卷扬机由机座(1)电动机(2)卷筒(3)联轴器(4)制动器(5)离合器(6)和减速器凸轮控制器(7)电阻器(8)等主要部分组成。 机座的侧栋两端有4个φ50孔可作锚固和动输时提吊之用,4个φ27地脚螺钓孔作固定安装之用。 卷筒体与大齿轮用6个沉头螺钉联接为一整体,主轴贯穿其中,卷筒两端藉滑动轴承支承在主轴上,主轴固定在两边支座上,大齿轮与减速器输出轴上小齿轮相啮合。 联轴器为带动轮的尼龙柱销联轴器,带有制动轮的半联轴器装在减速器输入轴的锥度轴伸端,另一个半联轴器装在电机轴上。 制动器型号YWZ400/90属于常闭式制动器。 减速器型号JZQ650-40.17-3Z,有两级斜齿轮减速,各轴均支承在滚动轴承上,减速器低速轴为改制加长轴外带支承轴轴座。

五、机器润滑范围表 六、机器的安装 卷扬机在临时安装时,可用机座上φ50的孔用钢绳固定在锚椿上,在固定按装时则用6个M27的地脚螺栓固定在混凝土的基础上,参看按装地基图。 为了保证钢绳在卷筒上正确缠绕,钢绳应以卷筒的下方引出,出绳应水平或接近水平,卷筒主轴到第一个导向滑轮的距离不得少于12米。 七、机器的操作要求 1.开车前必须仔细检查各润滑部位,铰链和其它联接,各紧固件是否移动。 2.进行空车试转,检查机器各部运转情况以制动器是否灵活可靠。

条据书信小型台式离心机,高速说明书

小型台式离心机,高速说明书 TGW16 台式微量高速离心机 使用说明书 长沙英泰仪器有限公司 谢谢您使用英泰仪器!为了您能得到快捷、至诚的服务。您购买产品 后请详细阅读说明书。 为您服务,是我们的职责! 让您满意,是我们的追求! 英泰宗旨: 信誉为木 质量第一 长沙英泰仪器有限公司 2 警示 欢迎您使用本公司的仪器,当您操作该仪器时,请务必注 意如下几点,以防发生安全事故。 1>机器较长时间不用或者维修时应将主电源插头断开,否则仪器仍然有电。 2、严禁加液后的试管称重误差大,不平衡运转。 3、严禁超过转子设定的最大转速运转,否则易发生恶性事故。

4、转子体如产生裂纹,严禁使用,否则易发生炸裂事故。 谢谢合作 长沙英泰仪器有限公司 3 一、产品型号、名称 TGW16台式高速微量离心机 二、主要用途和使用范围 TGW16台式高速微量离心机(以下简称本仪器)是医学、生命科学、农业科学领域实验中用于离心分离、浓缩、提纯的常规仪器。该仪器符合 GB4793.7-XX国家标准及IEC61010-Z-D20: xx国家标准要求。 三、主要规格及技术参数 离心机的主要技术参数见下表: 四、适配转子 木仪器适配5种类型规格的角转子供选择,以适应各种分离的要求,各种转子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 4 五、选择离心参数1、离心分离原理 仪器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离心力,由于离心力导致的沉降作用使悬浮于液体中的固体物质形成沉淀,比重大的物质向转头半径最大的方向移动,而比重较轻的物质沉积于比重较重的物质之上,使不同比重的物质分层次地分

离出来。 2、离心力的计算 分离是由相对离心力(RCF)所决定的,而离心力是由转速N (r/min) 和离心半径R (cm)所决定,相对离心力的计算公式 N RCF 11. 2R 如下: 1000 2 换算系数11.2是根据重力加速度(2g二9.81R1/S2)计算而得的近似转换系数,由此而得的结果应为其结果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3、离心时间的确定 相同离心力,离心时间与试液中分离的物质比重差异成反比,物质比重大的分离时间短,比重小的分离时间长。 相同试液,分离时间与离心力成反比,离心力大,离心时间短。离心力小,离心时间长。 相同离心力,离心时间与最小离心半径有关。较长的吊篮(试瓶)需 要较长的离心时间。 所以分离时间难以计算,一般由试验来决定。 六、主要结构特点 1、本仪器配备五种微量角转子,一机多用。

GUI设计的简易计算器附程序

电子信息工程系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MATLAB 应用 实验项目名称:GUI 计算器设计 实验时间:2012-11-22班级:测控081姓名:学号:810707132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 的菜单设计方法 2.熟悉MATLAB 的主要控件使用方法 3.熟悉MATLAB 的GUI 设计流程 4.运用MATLAB 的GUI 设计一个简单的计算器 实验环境: MATLAB7.8 实验内容: function varargout =jisuanqi1(varargin)%JISUANQI1M-file for jisuanqi1.fig %JISUANQI1,by itself,creates a new JISUANQI1or raises the existing %singleton*.%%H =JISUANQI1returns the handle to a new JISUANQI1or the handle to %the existing singleton*.%%JISUANQI1('CALLBACK',hObject,eventData,handles,...)calls the local %function named CALLBACK in JISUANQI1.M with the given input arguments.%%JISUANQI1('Property','Value',...)creates a new JISUANQI1or raises the %existing singleton*.Starting from the left,property value pairs are %applied to the GUI before jisuanqi1_OpeningFunction gets called.An %unrecognized property name or invalid value makes property application %stop.All inputs are passed to jisuanqi1_OpeningFcn via varargin.%%*See GUI Options on GUIDE's Tools menu.Choose "GUI allows only one %instance to run (singleton)".%%See also:GUIDE,GUIDATA,GUIHANDLES %Edit the above text to modify the response to help jisuanqi1 %Last Modified by GUIDE v2.505-Dec-201022:24:59 %Begin initialization code -DO NOT EDIT gui_Singleton =1;成 绩: 指导教师(签名):

轻型客车四档中间轴式变速器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题目:轻型客车四档中间轴式变速器设计院别:xxxxxx 专业:xxxxx 班级:xxxxxxxx 姓名:xxxxxxxxxxx 学号:xxxxxxxxxxxxxxxxx 指导教师:xxxxxxxxxxxxxx 二零一五年一月十九日

一、变速器的功用与组成 ----------------------------------------------------------------- - 4 - 1.变速器的组成------------------------------------------------------------------------ - 4 - 二、变速器的设计要求与任务 ----------------------------------------------------------- - 5 - 1.变速器的设计要求 ----------------------------------------------------------------- - 5 - 2.变速器的设计任务 ----------------------------------------------------------------- - 5 - 三、变速器齿轮的设计 -------------------------------------------------------------------- - 6 - 1.确定一挡传动比 -------------------------------------------------------------------- - 6 - 2.各挡传动比的确定 ----------------------------------------------------------------- - 7 - 3.确定中心距--------------------------------------------------------------------------- - 8 - 4.初选齿轮参数------------------------------------------------------------------------ - 9 - 5.各挡齿数分配----------------------------------------------------------------------- - 11 - 四、变速器的设计计算 ------------------------------------------------------------------- - 16 - 1.轮齿强度的计算 ------------------------------------------------------------------- - 16 - 2中间轴的强度校核 ------------------------------------------------------------------- 20- 五、结论-------------------------------------------------------------------------------------- - 27 - 参考文献-------------------------------------------------------------------------------------- - 28 - 摘要 现代汽车除了装有性能优良的发动机外还应该有性能优异的传动系与之匹配才能将汽车的性能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因此汽车变速器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变速器在发动机和汽车之间主要起着匹配作用,通过改变变速器的传动比,可以使发动机在最有利的工况范围内工作。 本次设计的是轻型客车变速器设计。它的布置方案采用四档中间轴式、同步器换挡,并对倒挡齿轮和拨叉进行合理布置,前进挡采用圆柱斜齿轮、倒档采用圆柱直齿轮。两轴式布置形式缩短了变速器轴向尺寸,在保证挡数不变的情况下,减少齿轮数目,从而使变速器结构更加紧凑。 首先利用已知参数确定变速器各挡传动比、中心矩,然后确定齿轮的模数、压力角、齿宽等参数。由中心矩确定箱体的长度、高度和中间轴及二轴的轴径,然后对中间轴和各挡齿轮进行校核,验证各部件选取的可靠性。最后绘制装配图及零件图。

卷扬机传动装置设计说明书

XX大学 机械设计说明书题目:卷扬机传动装置设计 系别: 班级: 组别: 组员: 指导教师:

目录 1.背景6 1.1机械传动6 1.1.1带传动6 1.1.2齿轮传动6 1.1.3链传动7 1.1.4蜗轮蜗杆传动7 1.1.5螺旋传动7 1.2电力传动8 1.3液压传动8 1.4减速器发展状况8 2.设计任务书9 2.1设计题目9 2.2设计任务10 2.3具体任务10 2.4数据表10 3.方案拟定与论证比较10 3.1方案拟定10 3.2方案论证与定性比较12 4.详细设计与计算13 4.1原动机选择13 4.2计算总传动比并分配各级传动比14 4.3计算各轴的运动学及动力学参数14

4.4 V带设计15 4.5齿轮设计17 4.5.1高速级斜齿圆柱齿轮的设计17 4.5.2低速级直齿圆柱齿轮的设计20 4.6轴的强度与结构设计22 4.6.1齿轮高速轴的设计22 4.6.2齿轮中间轴的设计27 4.6.3齿轮低速轴的设计29 4.6.4轴承的寿命校核31 4.6.5轴的弯扭结合强度校核36 4.7整体结构设计36 4.7.1确定箱体的尺寸与形状36 4.7.2选择材料与毛坯制造方法36 4.7.3箱体的润滑与密封设计36 4.7.4减速器附件结构设计36

卷扬机传动装置的设计 1.背景 一般工程技术中使用的动力传递方式有机械传动、电气传动、液体传动、气压传动以及由它们组合而成的复合传动。 1.1机械传动 机械传动按传力方式分,可分为摩擦传动和啮合传动,摩擦传动又分为摩擦轮传动和带传动等,啮合传动可分为齿轮传动、蜗轮蜗杆传动、链传动等等;按传动比又可分为定传动比和变传动比传动。 1.1.1带传动 皮带传动是由主动轮、从动轮和紧张在两轮上的皮带所组成。由于张紧,在皮带和皮带轮的接触面间产生了压紧力,当主动轮旋转时,借摩擦力带动从动轮旋转,这样就把主动轴的动力传给从动轴。 皮带传动的特点: 1)可用于两轴中心距离较大的传动。 2)皮带具有弹性、可缓冲和冲击与振动,使传动平稳、噪声小 3)当过载时,皮带在轮上打滑,可防止其它零件损坏。 4)结构简单、维护方便。 5)由于皮带在工作中有滑动,故不能保持精确的传动比。 1.1.2齿轮传动 齿轮传动是由分别安装在主动轴及从动轴上的两个齿轮相互啮合而成。齿轮传动是应用最多的一种传动形式。 它有如下特点: 1)能保证传动比稳定不变。 2)能传递很大的动力。 3) 结构紧凑、效率高。 4)制造和安装的精度要求较高。 5)当两轴间距较大时,采用齿轮传动就比较笨重

HSG-离心机使用说明书

注意 请注意,该设备不得用于本说明书所列之外的其它用途, 如有疑问, 请与Tema 工程有限公司联系。 1. 在安装、使用和维护期间, 安全应是首要的考虑, 要认真选择适用的工作服、工具及使用工具和设备的方法以防发生严重的事故。要求所有在设备上工作的人员遵守基本的安全规程以及本说明书中所列的注意事项。 2. 应安装由制造厂家提供的防护罩和其它安全装置。应认真遵守本说明书中所列操作程序。在拆卸防护罩和其它电气安全设施时, 关掉电源后要使用开关柜中的安全锁装置以防机器意外启动。 3. 设备的用户应负责按要求提供和安装防护罩及其它安全设施以保护操作者的人身安全, 尽管这些安全设施不应由销售商随所购设备提供。 4. 当要求维修人员或被批准的人员对设备或在设备附近进行维修时, 断开电源后应使用开关柜中的电气安全锁以防机器意外启动。 5. 任何人, 无论是被允许的或未被允许的, 都不能完全依赖安全装置以防发生事故。就个人来讲, 安全装置只不过是对正确、认真及安全作业的一种补充。 请注意! 在说明书中标有注意字样处, 应注意认真阅读该处说明。因为如果Array 未遵守说明, 则有发生机械故障的危险。 在说明书中标有警告字样处, 应更加注意认真阅读该处说明, 因为 如果未遵守说明, 可能造成人身伤害。

图纸目录

初始起动注意事项 在启动离心机之前, 必须遵守下列各点: 1. 必须认真阅读安装和使用说明。 2. 必须拧下纵向槽与底部框架之间的装运用的螺栓。 3. 在启动油泵之前, 必须检查油罐上的油位计, 在油泵启动之后, 油应在 离心机启动之前自由地流动。检查在油压力上升时和关掉油泵时压力开关的工作是否正确。 4. 必须按照下述顺序启动离心机 油泵 主驱动装置 振动机驱动装置 5. 如果有中间冷却时间, 主电机每小时的开启次数不得超过3或4次(不遵守这一注意事项可能造成因频繁的起动负载而出现的电机过热, 而这又会导致绝缘的损坏)。 6. 在启动离心机之前必须将粘附在楔形金属丝网篮上的进料颗粒清除掉以防过度振动。 7. 建议离心机的电动机和送料器采用电动互锁结构以使得一旦离心机停止运转, 送料也随之停止。 8. 支撑结构的计算应使设计负载等于离心机自重的三倍。支撑梁的偏移不超过3毫米。 9. 应将排出物及流出的产品从离心机中清除出去。 吊装说明 在将整个离心机作为一台设备吊装时, 使用安装在纵向侧架槽内的吊眼。 注意: 必须使用传送皮带将纵向槽与离心机的底架连接。 不得使用位于下述位置上的吊耳进行吊装: - 主机壳顶部 - 皮带罩顶部 - 振动器机构的顶部

简单计算器c++课程设计

简单计算器 1 基本功能描述 简单计算器包括双目运算符和单目运算符。双目运算符包含基本的四则运算及乘幂功能,单目运算符包含正余弦、阶乘、对数、开方、倒数等运算。可对输入任意操作数包含小数和整数及正数和负数进行以上的所有运算并能连续运算。出现错误会给出提示,同时包含清除、退格、退出功能以及有与所有按钮相对应的菜单项。 2 设计思路 如图1,是输入数据子函数的流程图。打开计算器程序,输入数据,判断此次输入之前是否有数字输入,如果有,则在之前输入的数字字符后加上现有的数字字符;如果没有,则直接使编辑框显示所输入的数字字符。判断是否继续键入数字,如果是,则继续进行前面的判断,如果否,则用UpdateData(FALSE)刷新显示。 如图2,是整个计算器的流程图。对于输入的算式,判断运算符是双目运算符还是单目运算符。如果是双目运算符,则把操作数存入数组a[z+2]中,把运算符存入b[z+1]中;如果是单目运算符,则把字符串转化为可计算的数字,再进行计算。下面判断运算符是否合法,如果合法,则将结果存入a[0],不合法,则弹出对话框,提示错误。结束程序。

输入一个数字 在之前输入的数字字符后面加上现在的数字字符。 Eg :m_str+=”9”。 直接使编辑框显示所输入的数字字符。 Eg :m_str=”9”。 pass3=1表示已有数字输入 开始 之前是否有数字输入? pass3==1? 继续键入数字? 用UpdateData(FALSE)刷新显示 图1 输入数据子函数流程图 Y N Y N

输入开始 双目运算符 是否每一个操作数都存入a[]数组? 把操作数存入a[z+2],把运算符存入b[z+1]。 单目运算符 将字符串转换 为可计算的数进行运算 运算是否合法? 将结果存入a[0] 弹出对话框提示错误 结束Y Y N N 图2 简单计算器总流程图

中间轴CAD课程设计

CAD/CAM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中间轴零件的CAD/CAM设计 二、设计目的 CAD/CAM课程设计是开设《机械CAD/CAM》课程之后进行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在系统学习CAD/CAM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借助计算机进行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的综合应用能力。其目的: 1.掌握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和方法,培养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设计的能力。 2.掌握零件的计算机辅助制造过程和方法,培养数控编程及加工仿真的能力。 3.通过应用PRO/ENGINEER,训练和提高CAD/CAM的基础技能。 三、设计任务 本课程设计以某一具体的机械零件为设计对象(零件图见附图)。主要设计任务: 1、熟悉并掌握大型机械CAD/CAM软件PRO/ENGINEER的草绘模块、零件模块、 制造模块及仿真模块的功能及建模原理。 2、进行零件的参数化功能定义、三维实体零件的特征造型、着色渲染、生成不同视 图,最终完成零件的造型设计。 3、进行机床选择、刀具选择及加工参数设置,生成零件数控加工的相关文件。如刀 位数据文件、刀具清单和数控加工代码等。并对零件进行加工仿真以检查设计结果是否正确合理。 4、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四、设计要求 1、要求设计过程在计算机上完成。 2、设计说明书用计算机打印(A4纸,1万字左右)。 正文:宋体五号,单倍行距; 页眉:宋体小五号,内容包括班级,姓名,“CAD/CAM课程设计说明书”字 样;页脚:右下脚页码。 3、设计结果应包括: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包含设计任务书、设计思路、设计步骤、 设计过程的说明和阶段结果。附零件三维图、加工代码、零件原图纸等内容) 4、严禁抄袭和请人代做,一经发现,成绩计为零分并上报教务处。 1

卷扬机的设计与计算

原 技 数 1.1 传动方案 1.1.1组成:传动装置由电机、减速器、工作机组成。 1.1.2特点:齿轮相对于轴承不对称分布,故沿轴向载荷分布不均匀,

本设计中原动机为电动机,工作机为皮带输送机。传动方案采用了两级传动,第一级传动为带传动,第二级传动为单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 带传动承载能力较低,在传递相同转矩时,结构尺寸较其他形式大,但有过载保护的优点,还可缓和冲击和振动,故布置在传动的高速级,以降低传递的转矩,减小带传动的结构尺寸。 齿轮传动的传动效率高,适用的功率和速度范围广,使用寿命较长,是现代机器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机构之一。本设计采用的是展开式两级直齿轮传动。 总体来讲,该传动方案满足工作机的性能要求,适应工作条件、工作可靠,此外还结构简单、尺寸紧凑、成本低传动效率高。 第二部分 电动机的选择及传动比分配 2.1电动机的选择 2.1.1传动装置的总效率 5423421ηηηηηη= 按表2-5查得各部分效率为:联轴器传动效率为99.01=η,滚动轴承效率(一对)99.02=η,闭式齿轮传动效率为97.03=η,联轴器效率为99.04=η,传动滚筒效率为96.05=η,代入得 η=8504.096.099.097.099.099.02 4 =???? 2.1.2工作机所需的输入功率 η w d P P = ,其中1000 )(FV kw P W = 所以=???= 1000 8504.03.1106.13 d P 2.45kw 使电动机的额定功率P ed =(1~1.3)P d ,由查表得电动机的额定功率P = 33KW 。 2.1.3确定电动机转速 计算滚筒工作转速nin r D n w /14.59420 3 .11000603 .1100060=???= ??= ππ: 由推荐的传动比合理范围,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传动比一般范围:9~25,则总传动比的范围为,25~9'=i ,故电机的可选转速为:

卷扬机操作规程三

卷扬机操作规程三 6使用 6.1司机 6.1.1卷扬机应由下述人员操作: a.经考试合格的司机; b.在司机直接指导下的学员; c.维修、检测人员在职责需要时。 6.1.2司机应由身体健康、经过考核并取得合格证的人员担任。 6.1.3司机应熟悉卷扬机的构造和技术性能、安全操作规程和本标准,并应掌握保养和基本维修知识。 6.2安装 6.2.1卷扬机安装地点应平整。卷扬机与基础或底架的连接应牢固,并应符合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6.2.2卷扬机与载荷之间不应有可能发生危险或影响钢丝绳寿命的障碍物。 6.2.3卷扬机钢丝绳经过处所用滑轮的最小名义直径与钢丝绳直径的比值h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h值 钢丝绳额定拉力,kN<125≥125 h2016 6.2.4卷扬机安装时卷筒应与定滑轮对中,钢丝绳出绳偏角a(见图3)应符合: 自然排绳:a≤1°30 排绳器排绳:a°≤2° 图3钢丝绳出绳偏角a示意图(略) 6.2.5卷扬机的安装应保证运转时机身无移位及明显振动。 6.3操作要求 6.3.1开机前应先检查制动器性能、钢丝绳接头、各紧固件及机体安装情况,发现不正常情况应立即排除。 6.3.2卷扬机不准超载制作。 6.3.3由于钢丝绳额定拉力为基准层最大静拉力,所以当钢丝绳超过基准层缠绕时,应按使用说明书中的规定进行。 6.3.4工作中突然断电时,应将控制器手柄或按钮置于零位,如果钢丝绳处于张紧状态,司机不得离开纵位置。 6.3.5操作应按指挥信号进行,但对紧急停车信号,不论何人发出,都应立即执行。 6.3.6工作后钢丝绳处于放松状态,切断电源,封闭电源开关。 6.3.7交接班时应作好记录,如有未排除故障必须通知接班司机。 6.3.8卷扬机不得用于运送人员。 6.3.9严禁用人力打开电力控制的制动器实现溜放。 7检验和维修 7.1下述情况,应对卷扬机进行合格检验: a.卷扬机出厂前; b.经过大修、重新装配及改造过的卷扬机使用前; c.闲置时间超过一年的卷扬机重新使用前。7.2合格检验按GB6947中有关规定执行。 7.3当卷扬机强度、刚度及主要性能受到损害时,应按GB6947进行型式检验(可不进行可靠性试验及工业试验)。

贝克曼离心机Allegra X 15R中文说明书

1.电气安全 为减少发生电击的可能性,本设备使用三线电源线和插头,将离心机接地。为保持此安全 特征: ·确保与之匹配的墙壁插座正确连线和接地。检查线电压是否与贴在离心机上的铭牌额 定电压相一致。 ·切勿使用三线至二线转接器。 ·切勿使用二线延长电线或二线非接地式多插口接线板。 请勿在腔盖上或附近放置装有液体的容器。如果液体溢出,液体可能进入离心机而破 坏电 气或机械部件。 2.防火安全 离心机设计为不可用于操作易燃性或易爆物品。如果下列物质(如氯仿或者乙醇)放置 在离心机里或储放在距离离心机旁30cm (1-ft) 处,则不得运作离心机。 3.机械安全 为了确保本设备安全运行,请遵守下列注意事项: ·只有转子和配件都与离心机相匹配时才能使用。 ·转子在使用时不可超过最高额定转速。 ·切勿尝试用手将转子减速或停转。 ·在转子正在旋转时,不可抬起或移动离心机。 ·切勿在转子转动时尝试解除腔盖连锁系统。 ·离心机运行时周围需留出(3- 英寸)间隙空间。在操作过程中,如果需要调整设备控制,您应该仅进入此间隙空间。切勿在距离心机30-cm (1-ft) 处放置可燃物品。切勿在离心机运转时靠在离心机上或在离心机上放置物品 4.化学与生物安全 通常操作可能包括使用致病、有毒或放射性溶液和试样。但是,除非已采取所有必要的安 全预防措施,否则不应在本仪器中使用此类材料。 ·使用溶液之前,请遵循原装容器上的所有警告信息。 ·体液可能传播疾病,因此在处理时需小心。目前无已知试验可确保此类液体完全不含微 生物。其中一些最常见的病毒- 肝炎(乙肝和丙肝)和艾滋病毒(I-V), 非典型结核杆菌, 和一些全身性真菌- 进一步强调了气雾保护的必要性。请依照良好的实验程序和方法处理 其他传染性样本,以防止疾病传播。鉴于泄漏可能产生气溶胶,请采取适当的气溶胶封闭安 全预防措施。除非已采取适当的安全预防措施,否则请勿用此离心机分离有毒、致病性或放 射性材料。处理“II 类风险组”材料(如世界卫生组织《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指明的 材料)时应采用生物安全封闭措施;更高组别的材料需要一层以上的防护。 ·依照适用的环境健康与安全指南处置所有废弃液。 在请求Beckman Coulter 公司提供服务之前,您有责任对离心机及其附件进行净化处理。

简易计算器的设计与实现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名称:单片机系统综合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题目:简易计算器的设计与实现 院(系):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第1章总体设计方案 (1) 1.1设计内容 (1) 1.2设计原理 (1) 1.3设计思路 (2) 1.4实验环境 (2) 第2章详细设计方案 (3) 2.1硬件电路设计 (3) 2.2主程序设计 (7) 2.2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8) 第3章结果测试及分析 (11) 3.1结果测试 (11) 3.2结果分析 (11) 参考文献 (12) 附录1 元件清单 (13) 附录2 总电路图 (14) 附录3 程序代码 (15)

第1章总体设计方案 1.1 设计内容 本设计是基于51系列的单片机进行的十进制计算器系统设计,可以完成计算器的键盘输入,进行加、减、乘、除1位无符号数字的简单四则运算,并在6位8段数码管上显示相应的结果。 设计过程在硬件与软件方面进行同步设计。硬件方面从功能考虑,首先选择内部存储资源丰富的8751单片机,输入采用4×4矩阵键盘。显示采用6位8段共阳极数码管动态显示。软件方面从分析计算器功能、流程图设计,再到程序的编写进行系统设计。编程语言方面从程序总体设计以及高效性和功能性对C语言和汇编语言进行比较分析,最终选用汇编语言进行编程,并用protel99se涉及硬件电路。 1.2 设计原理 在该课程设计中,主要用到一个8751芯片和串接的共阳数码管,和一组阵列式键盘。作为该设计的主要部分,下面将对它们的原理及功能做详细介绍和说明。 1)提出方案 以8751为核心,和数码管以及键盘用实验箱上已有的器件实现计算器的功能。 2) 总体方案实现 (1)要解决键值得读入。先向键盘的全部列线送低电平,在检测键盘的行线,如果有一行为低电平,说明可能有按键按下,则程序转入抖动检测---就是延时10ms再读键盘的行线,如读得的数据与第一次的相同,说明真的有按键按下,程序转入确认哪一键按下的程序,该程序是依次向键盘的列线送低电平,然后读键盘的行线,如果读的值与第一次相同就停止读,此时就会的到键盘的行码与列码

卷扬机调速系统设计

题目: 卷扬机调速系统设计 所在院系:机械电子工程各学院 专业: 11自动化(1)班 学号: 2011103201XX 姓名:林XXX 完成日期: 2014-06-16 指导教师:万军 景德镇陶瓷学院

姓名__ 班级指导老师 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1.摘要 (4) 2.卷扬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特点 (4) 3.交流电动机的调速传动 (4) 4. 控制系统原理分析 (6) 5. 主电路杭干扰措施 (8) 6. 变频器的调速控制 (11) 7. 结论 (14) 8. 参考文献 (14)

“卷扬机变频操控系统”是专门针对金矿竖井作业中罐笼升降而设计开发的拖动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卷扬机电机的拖动调速,充分考虑了低速力矩、空停制动和安全保护等问题,可以取消原交流绕线电动机,电机碳刷和滑环不再存在,取消原用于调速的接触器及大功率电阻排。彻底杜绝了原调速系统维修成本高、维护工作量大、能耗高、调速性差的缺陷。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矢量控制的异步电机变频调速系统实现方案。变频调速的主电路设计是带有特殊性的电力电路设计,既要遵守电力设计的一般规律,也要考虑变频调速系统的特殊情况,同时针对制目的选择变频器,通过控制端子实现的控制系统功能,正确设置命令和频率源等参数,采用PLC控制保证调速控制精度,考虑控制电路的抗干扰措施,对硬、软件进行了优化设计,从而保证了系统控制的实时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上料卷扬机;PLC变频器;变频调速 1.1卷扬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特点: 卷扬机(又叫绞车/电葫芦)是由人力或机械动力驱动卷筒、卷绕绳索来完成牵引工作的装置。可以垂直提升、水平或倾斜拽引重物。现在基本上都是电动葫芦,电动卷扬机是由电动机、传动机构和卷筒或链轮组成,分钢丝绳电动葫芦和环链电动葫芦两种。 工作特点 :其工作特点是: (1) 能够频繁起动、制动、停车、反向,转速平稳,过渡时间短; (2) 能按照一定的速度图运行; (3) 能够广泛地调速,调速范围一般为0.5~3.5m/s,目前料车最大线速度可达3.8m/s。 (4) 系统可靠工作。在进入曲轨段及离开料坑时不能有冲击,确保终点位置准确停车。 5. 对拖动系统的要求. 1.2 交流电动机的调速传动 1.2.1 调速传动的运动方程 调速传动系统中旋转运动时,其旋转运动方程为 式中 T—驱动转矩(N2m); Tz一负载转矩,即阻转矩((N2m); Jdω/dt—惯性转矩(N2m); ω—电动机的角速度(rad/s );

主卷扬机说明书

主卷扬机说明书

高炉卷扬机 玉溪钢厂TBZ120/150--80料车卷扬机 安装维护说明书 北京太富力传机器有限责任公司 目次 1.用途 2.主要技术特性 3.设备构成及注要部件性能 4.安装与调试 5.检修与维护 6.备品备件 7.其它 8.附图 1.卷扬机总装图 2.地基布置图 3.卷筒装置图 1.用途 本卷扬机是北京太富力公司根据玉溪钢厂高炉料车作业要求,专门设计制造的高炉上料设备。 2.主要技术性能 2.1技术性能

2.2电气设备主要性能参数 3.设备构成 本卷扬机主要由机座、电机、减速机、卷筒装置、制动器、联轴器、主令控制器装置、锁紧装置及编码器等部分构成(见卷扬机总图)。 3.1 底座装置 底座直接由钢板焊接而成。

3.2 主驱动器 驱动电机为一台220V交流变频调速电机,自带轴流式冷却风机IC416,其功率550W,三相380V独立电源。带编码器。具体内容详见电机生产厂家(使用维护说明)。 3.3 主减速机 主减速机是北京太富力传动机器有限责任公司专门设计制造的减速机,具有体积小,传递扭矩大,过载能力强,安全可靠的特点,其型号为:TJYF600--30减速机,速比:i=30. 3.4 卷筒装置 卷筒装置是由主传动轴、滚动轴承、轴承座、连接链、卷筒及止动盘,固定钢丝绳的压板、螺栓等组成,卷筒装置静平衡后经过轴承座螺栓联接在底座上。 3.5 制动器 本卷扬机配置两台YP2-- --710x30--I/IIB--H盘式制动器。 3.6 主令控制装置 一台主令控制器安装在卷扬机主轴端,经过向电控系统发出电流信号控制料车运行位置。 4. 安装与调试 4.1 安装 4.1.1 准备工作:清理基础表面,检查地脚螺栓尺寸是否符合 图纸要求,检查各部件是否安装到位,逐一检查部件螺栓位置是否正常、是否紧固。

PGZ1600离心机设计说明书资料

摘要 在制药行业中,离心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制药行业精细化程度的越来越高,行业对离心机的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可以达到所需要的机械性能和精细化程度,并且由于制药行业的特殊性,对离心机的生产材料、生产工艺等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求所生产的离心机是无毒的,对人体无害的。 离心机除了用在制药行业之外,在精细化工领域及食品行业中的固液分离领域,依靠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使得加工的材料中的固体和液体分离开来,最终达到提取液体和固体的目的。 本文参考国外先进的制药用离心机,在LGZ16000离心机的设计基础上,设计试制符合GMP要求的离心机。对该离心机的两大关键部件——布料部件和料层控制部件进行了结构设计、强度校核、三维模型及二维图形绘制,并对其中的关键零件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设计的部件原理正确,能够完成所需的动作和功能,强度校核及有限元仿真分析的结果都证明结构参数设计合理,各零部件均可满足使用要求。 关键词:离心机;制药机械;机械设计

Abstract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the centrifug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with the increasing degree of fin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the level of the industry's requirements for the centrifuge is also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Requires not only can achieve the requir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he degree of precision, and due to the special nature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on the centrifuge production materials and production technology has a very high requirements, produc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centrifuge is non-toxic, harmless to the human body. Centrifuge in addition to in addition to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fine chemical industry and food industry in the solid-liquid separation field, the centrifugal force generated by the rotational, makes the processing of materials in the solid and liquid are separated, and ultimately achieve the extraction liquid and solid. This article refer to the foreign advanced pharmaceutical centrifuge, based on the design of LGZ16000 centrifuge, the design of the centrifug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GMP. The two key components of the centrifuge -- material components and material layer control unit of structure design, strength check, 3D models and 2D graphics rendering, and on one of the key parts of the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analysis. The design of the component principle is correct, can complete the required action and function, strength check and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analysis results all prove that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design is reasonable, all parts can meet the use requirements. Keywords: centrifuge;pharmaceutical machine;machine design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模版(二级齿轮)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计算 说明书 题目: 二级齿轮减速器设计 学院: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1.1 机械课程设计的目的………………………………………………………………… 1.2 设计题目……………………………………………………………………………… 1.3 设计要求……………………………………………………………………………… 1.4 原始数据……………………………………………………………………………… 1.5 设计内容……………………………………………………………………………… 二、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2.1 传动方案……………………………………………………………………………… 2.2 电动机选择类型、功率与转速……………………………………………………… 2.3 确定传动装置总传动比及其分配………………………………………………… 2.4 计算传动装置各级传动功率、转速与转矩……………………………………… 三、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3.1 V带传动设计…………………………………………………………………………… 3.1.1计算功率…………………………………………………………………………… 3.1.2带型选择…………………………………………………………………………… 3.1.3带轮设计…………………………………………………………………………… 3.1.4验算带速…………………………………………………………………………… 3.1.5确定V带的传动中心距和基准长度……………………………………………… 3.1.6包角及其验算……………………………………………………………………… 3.1.7带根数……………………………………………………………………………… 3.1.8预紧力计算………………………………………………………………………… 3.1.9压轴力计算………………………………………………………………………… 3.1.10带轮的结构………………………………………………………………………… 3.2齿轮传动设计…………………………………………………………………………… 3.2.1高速级齿轮副设计………………………………………………………………… 3.2.2低速级齿轮副设计………………………………………………………………… 四、轴的设计………………………………………………………………………………… 4.1高速轴设计……………………………………………………………………………… 4.1.1选择轴的材料……………………………………………………………………… 4.1.2初步估算轴的最小直径…………………………………………………………… 4.1.3轴的机构设计,初定轴径及轴向尺寸…………………………………………… 4.2中间轴设计……………………………………………………………………………… 4.2.1选择轴的材料……………………………………………………………………… 4.2.2初步估算轴的最小直径…………………………………………………………… 4.2.3轴的机构设计,初定轴径及轴向尺寸…………………………………………… 4.3低速轴设计……………………………………………………………………………… 4.3.1选择轴的材料……………………………………………………………………… 4.3.2初步估算轴的最小直径…………………………………………………………… 4.3.3轴的机构设计,初定轴径及轴向尺寸…………………………………………… 4.4校核轴的强度…………………………………………………………………………… 4.4.1按弯扭合成校核高速轴的强度…………………………………………………… 4.4.2按弯扭合成校核中间轴的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