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的分析

关于中国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的分析
关于中国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的分析

关于中国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的分析

姓名:***学院:**学院年级专业:10级行政管理2班

摘要:当代中国大学生长期以来在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行为方面表现出一种消极的状态,远离和逃避政治生活。究其原因,是我国长期的社会现实制度广大青年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始终处于一种无条件的服从状态,并最终导致了大学生的政治冷漠。而大学生本身经济及政治地位等特殊原因也是导致其产生政治冷漠现象的重要因素。在政治发育还没完全的中国,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政治冷漠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因为它不仅不利于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而且对大学生自身也将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努力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积极性,注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导向;强化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健全大学生政治参与机制。为提升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实现进一步的推进。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冷漠;民主政治;政治参与;政治制度;理论教学

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深入,公民对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意识也在逐步增强,如何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己成为密切政府与群众联系,增进相互理解与沟通,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渠道。政治参与是公民通过合法的方式和渠道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试图影响政治过程的行为。它是政治关系中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本质。另外,它也是现代民主政治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

大学生政治参与是大学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政治上的成熟是大学生社会化成功的标志之一。大学生是我国政治参与的重要力量。自“五四”运动以来的各个重要历史时期,大学生都站在政治参与的前列,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大学生的参与和奋斗。当前,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出现在当今社会中。可以说,大学生的政治参与问题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值得深入研究。

一、什么是大学生政治冷漠及其表现?

大学生政治冷漠,是指长期以来部分大学生在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行为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种消极状态,在这种消极状态下,大学生要么选择远离和逃避政治生活,要么是消极的参与政治生活。这种政治冷漠在当代中国大学生身上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部分大学生政治兴趣缺乏,政治情感冷漠

部分大学生表现出对政治冷漠的倾向,政治兴趣缺乏,政治情感冷漠。大学生是未来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承担着建设、变革和创新的重任,也是中国政治改革的实践者和源动力,其思想观念特别是参与政治的意识尤其重要。如果长期一味任其政治冷漠或只对密切关系自身利益的政治现实感兴趣的状况持续下去,势必导致其社会责任感、政治责任感愈加缺失,难以唤醒其对政治乃至对社会的必要热情,形成政治人才的匾乏。

(二)政治参与意识与行为存在偏差

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较强,但实际参与行为的投入较少。他们既对社会丑恶现象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又缩手缩脚,摆出旁观者的立场,消极的参与或者随众做出违规的行为;他们渴望民族振兴,期待中国富强,但对改革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行为表现上往往急于求成;他们渴望早日成才,乐于学习各种知识,但读书成才的动力往往来自于对个人前途和自我价值的关注,行为表现上具有极大的功利和实用的色彩。这种价值取向的两重性和价值判断的矛盾性,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群体政治参与的实际水平和成效。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价值两重性只能表明某些主导政治价值观念还未在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真正内化,这也正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时有发生

非制度化参与,主要是指不符合制度和程序的政治参与,包括违反法律的非法参与行为。大学生历来是对国家前途命运最积极、最热情关注的社会群体之一。我国的基本社会制度和现有的民主政治条件为大学生提供了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渠道,如:政治选举、政治集会、政治表达等。从总体上看,制度化、程序性的参与是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中经常的普遍的状态,但由于大学生政治经验不足,思想行为非理性成份较高,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也比较易于寻找制度外的政治参与方式,如非程序化的结社、集会、游行等参与形式。虽然这种发泄性、非制度化、非程序化的参与比例不高,但是其产生的模仿效应和负面影响却是不可低估的,不仅影响现实的政治稳定,对未来的政治发展也将是一个障碍。因此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防患于未然。

二、对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冷漠的原因分析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封建历史很长的国家。由于长期受封建家长制的影响,广大青年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始终处于一种无条件的服从状态,并最终导致了大学生的政治冷漠。

(一)、从社会原因来说,在当代中国,政治冷漠不仅仅是大学生特有的现象,而是整个中国都存在的一种现象,造成当代中国社会普遍性政治冷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政治体制不完善是产生政治冷漠现象的制度根源。建国以来,我国政治体制虽然处在不断发展中,目前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公民参与政治的制度。但是,由于受经济发展程度不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所实行的供公民参与政治的渠道还存在一些缺陷,相关制度还不健全,尤其是在政治参与过程中,政府政治的透明度和公民的参与权利无法得到切实保障,这些因素都打击了公民对政治参与的热情。另外,我国政治参与体制制度化程度低、配套性不够好。我国目前存在的各种政治参与体制,除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达到较高制度化外,还很少有其他的能够方便广大人民参与的渠道,而且这两种体制由于在运行过程中存在透明度等问题也减少了其对公民的吸引力。再者,有些制度的设计,并不是为了方便公民参与政治,而是有其设定的特殊政治目的,这就进一步降低了公民参与政治的意愿。这一点正是造成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动员性强、主观性弱,从而诱发政治冷漠的一个重要原因。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状是产生政治冷漠现象的经济根源。当前我国的国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有待完善,社会生产力不够发达,物质财富不够丰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当前我国的国策仍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下降到一个相对较低的高度。就连各级政府机关,在很长的时间里,有些甚至直到今天仍然把GDP的增长作为自己的核心工作,社

会其他各方面,要么为经济发展服务,要么为经济发展让路。一方面,我国社会物质基础不发达,还不足以为公民参与政治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为公民实现个人价值提供了除政治以外的别的途径,即出现了新的替代物,公民可选择范围变宽,参与政治的热情也就相对降低。俗话说,“温饱思淫欲”,很多人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何来心思去参加政治。此外,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大量腐败现象也加重了大学生对政治的反感和厌倦情绪。

3.我们可以从中国历史和现实中寻找原因。在历史上,中国是一个有着浓厚精英政治传统的国家,精英主政,民众参与的臣属型政治文化在中国根深蒂固。在现实中,由于我国进入现代政治文明的时间比较晚,无论是政治体制还是政治参与渠道都不完善、不健全。中国长期以来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集中的体制必定会排斥普通民众的参与,因为普通民众的参与必然导致权力适度分散。在参与渠道上,中国除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达到相对较高的制度化外,许多基层参与渠道和方式制度化很低,甚至没有参与渠道。

(二)从大学生个体本身来说,产生这种政治冷漠的现象有其自身的特殊原因。

1.大学生经济上的弱势地位导致了政治参与不足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指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政治参与只是实现其他目的的手段,如果个人能够通过移居城市、获得地位较高的职业或者改善他们的经济福利等方式实现这些目标,那么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他们参与政治的替代物。从法理上讲,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群体,无论是在入学前还是在其入学后所在学校,都享有广泛的政治参与权,没有人能够被排除在政治参与所带来的政治期望满足之外,但是许多大学生却很少投入到学校的活动中去。其原因之一,在于大学生经济上的弱势地位。普通大学生所拥有的经济资源严重不足,许多大学生要忙于生计,家教、兼职已使得他们主动放弃了本属于他们对政治关心的机会,偶尔碰到一次学校统一组织的选票活动,他们又往往投给了不认识的人,这种被动的参与使他们更加淡漠政治活动。

2.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不足

罗伯特·达尔认为:政治资源是一个人可用于他人行为的手段,因而政治资源包括金钱、信息、食物、武力威胁、职业、友谊、社会地位、投票以及形形色色的其他东西。对于普通大学生来说,唯一使得自己能够投入到学生权利角逐中去的只有班级干部这一身份,然而在名额有限的班级干部中,办事能力强或有特长的同学自然被优先考虑,普通大学生能够当上班干部的机会是很少的。许多大学生只有事实上的选举权而无事实上的被选举权,加之青年大学生特有的心里不平衡,使得他们对选举自然产生了一种心理上的抵触,不愿或不屑去参加选举等政治活动,对班级事务越来越不关心,随之降低政治参与积极性。

3.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

我们不能忽略近年来强大的就业压力对大学生们产生的巨大影响,近年来大学大量扩招,教育质量和社会需求却没有相应跟上,导致大学生感到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这些是他们的前辈所没有遇到过的,以2008年开始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为例,残酷的现实让许多大学生连生存都成了问题,当然也就无暇顾及政治参与了。

4.有一个不能忽略的重要原因是,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互联网给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全体公民参与政治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渠道。在互联网上,大学生可以通过

BBS等平台较为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这种匿名参与的方式为其发表自己的观点、发泄自己的情绪提供了一种既便捷又安全的参与方法,因而颇受大学生欢迎;加上大学生本身没有太强的政治效能感,因而对现实政治的参与就表现出来一定的冷漠。

三、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的影响

在政治发育还没完全的中国,大学生作为文化水平较高的群体,出现政治冷漠这种现象绝对不能值得庆祝,相反我们应该警惕,对其负面影响绝对不能视而不见,对此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一)大学生政治冷漠对社会的影响

1.大学生政治冷漠不利于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从而不利于政治稳定。所谓政治参与制度化,是指“人们参与政治的组织和程序等,通过政治主体行为的反复重现或‘模拟’而不断获得价值和能量的一种过程”。可见,政治参与制度化需要以大量的政治参与行为作基础的,只有有序的、理性的政治参与,才能促进政治参与制度化建设,两者的良性互动,才能保持动态的政治稳定。政治冷漠不利于实现对权利的监督,如果大家都不参与政治,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谁来监督权力的运用?谁来监督政府过程?

2.大学生政治冷漠不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管理国家的政治制度,其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如果缺乏理性的政治参与态度,以政治冷漠的方式参与和对待政治,不仅没有尽到作为主人的责任,也没有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大学生政治冷漠对大学生个人的影响

1.大学生的政治冷漠不利于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不利于培养现实的政治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在现实的政治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是人由“自然人”向“政治人”转变的过程。现实的政治参与行为是大学生提高政治认识和获取政治技能的重要途径,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可以教育大学生更多地注意到他人的立场,变得更加成熟。部分大学生政治冷漠不仅无益于其政治社会化,而且会弱化其作为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指一个公民在社会中除了享有其应有的权利外,还应该具有承担为这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所必须的责任感。公民的社会责任感需要在参与现实政治等社会生活中习得和保持,大学生长期不参与或消极参与现实政治生活,会使其缺乏政治意识,漠视其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尽管从近期来看大学生政治冷漠的危害可能局限于其自身和他们所生活的校园,但一旦他们走出校门,这种政治冷漠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将是长久而深远的。

2.大学生政治冷漠不利于维护大学生这个群体的共同利益和其自身的合理的个人利益。众所周知,权利是争取来的,不是等来的,政府权力往往有一种自我扩张的倾向,它往往会侵犯公民的权利,学校也是如此。如果学生不去为自己争取自己应得的利益,没有人会主动为他提供这些好处。而政府也往往会忽视政治冷漠群体利益的存在,漠视他们的需要,长此以往导致双方关系紧张,最后利益受到损害的还是学生自己。

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一直到现在,中国大学生参与政治主要表现为两个阶段。总的来说,一直到1989年以前,大学生在政治参与方面表现的非常热情,甚至发展到1989年时的狂热状态,而1989年以后总体上进入了一种消沉、冷漠的状态,这可以说是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对于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政

治参与,我们既不需要狂热的暴风骤雨式的参与,也不需要冷漠的应付,而是需要大学生有一种理性的参与态度,即政治理性。这种理性并不是一种中庸的参与态度,而是一种科学、合理和负责人的参与态度。至于怎样才能培养大学生这种政治理性,这将是本文接下来所要分析的问题。

四、提高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积极性的对策

(一)注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导向

1、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切实抓好政治理论教学

高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课程,在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当前积极探索政治理论教学改革是加强对大学生政治素质培养、培养合格的跨世纪人才的迫切任务。

2、发挥党团的号召组织作用,团结、教育和引导大学生

高校党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完全在于它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高校共青团组织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党领导团,团紧跟党,共青团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与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是一致的。高校党团组织要把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成为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导向,以使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能力与水平得到不断锻炼与提升。

3、发挥大众传播媒体的导向功能,引导大学生政治心理、政治观念和政治态度健康发展

大众媒体(包括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对当代大学生政治行为的形成的影响正变得越来越深刻和广泛。目前,网络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已广泛渗透到大学校园的各个角落,深入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改变着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模式,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和世界观。如果不能及时加强对网络的规范控制,不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性,不但不利于网络的健康发展,也会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行为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4、培育大学生先进的政治文化

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是在社会、学校、大众传媒、学生自身等多重影响下进行的。大众传媒中的政治倾向性、政治价值判断的标准,对大学生的政治观念与政治态度具有重要影响。大众传播媒介通过传递信息影响着公民的政治行为模式,把公民的内在认知、情感和态度转化为外在的行为。大量事实表明,正面接触传播媒介越多的公民,越是积极参与政治活动。要发挥大众传媒的喉舌作用,使新闻传媒加强对大学生产生正面影响的宣传,努力消除或减少各类政治社会化渠道的不一致。对社会生活中导致大学生产生各种各样负面评价的因素,要引导健康舆论,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从而提高当代大学生参与政治的积极性。

(二)强化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

1、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大学生代表着未来,因此更应该是民主政治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传统政治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摒弃“政治边际人”的附庸意识,通过对广大青年进行有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思想影响和教育,使他们具有参与民主政治生活所需要的政治文化观念,强化其在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积极主动精神。

2、加强政治心理调适,引导大学生形成理性的政治参与意识

要增强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形成参与型的政治文化,首先要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知能力。这种认知既包括对基本政治理念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公民对政治参与合法性的了解;也包括对一些具体的政府机构、政治流程有一个详尽的认知,以保证政治参与的有效性。社会各方面要创造机会,让大学生实际参与到政治活动实践之中,共同拓宽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渠道,为他们的政治参与寻找切入点、生长点和落脚点,使大学生的政治热情有合法形式释放,甚至于宣泄,使他们的政治意愿有表达的机会。

3、利用网络平台,充分调动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大学生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要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要通过组织一批有经验的网络评论员队伍掌握网上舆情,有效地引导网上舆论。

(三)健全大学生政治参与机制

1、完善和拓宽政治参与渠道,使其制度化

良好的制度环境是大学生政治参与良性发展的客观外在条件。因此,要实现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必须在充分尊重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前提下,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对政治参与进行法律规范,使其经常化、制度化。在落实和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大学生积极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实现大学生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环节。要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作为一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工程,完善和拓宽现有的制度化政治参与渠道。

2、疏通大学生政治情感宣泄渠道,避免政治偏激行为的发生

当前我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有很高的认同感,其政治态度是比较成熟的,但一些大学生当中还存在某些政治心理障碍,其政治参与有时表现为盲目冲动地投入大规模政治运动,有时又对政治参与持冷漠态度。这些错误的政治心理极其不利于我国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政治态度,也不利于我国的政治稳定,如不适时给予引导,很难保证我国政治体系的持续高效运转。因此,应该对大学生政治心理进行调控。通过政治心理调控,才能培养大学生对现存政治制度的政治认同感,才能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第一讲:当代中国最高政治理念 ?1、解释党管干部、党组、民主集中制、委员会制。 ?党管干部:中央及各级党委的组织部门统一任命、调配所有的干部;具体方式分部、分级、分类管理干部; ? ?党组: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和其他非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中成立党组,由该领导机关中担任负责工作的党员组成。党组的成员不是由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而是由批准党组成立的党的委员会指定,并服从它的领导。 ?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根本的组织原则。它规定了领导和群众、上级和下级、部分和整体、组织和个人的正确关系,是胜利推进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保证。 ?社会学特征: ?(1)会议(代表大会、中共中央全会、政治局会议),大会的功能是动员而不是决策。 ?(2)选举(投票) ?(3)服从、纪律 ?(4)集体领导(委员会) (5)少数服从多数 ? ?委员会制:第一,委员会的成员权力平等,一人一票,每票等值; ?第二,一切重大问题均由委员会集体讨论并按照多数原则作出决定; ?第三,委员会负责人有权召集或主持会议以及主持日常工作,但无权单独决定重大问题; ?第四,委员会所有成员对委员会作出的最后决定都负有共同责任。 ?2、中国共产党通过哪些方式来具体实施领导? ?1、政治决策——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共中央委员会决议;党的领导人的讲话、指示,这是目前中国的最重要的公共政策决定。 ?2、政治录用——党管干部 ?3、利益表达——党认为是人民利益的当然代表。 ?4、利益汇集——通过党才是各种利益诉求,进入公共政策制定系统,上升为公共政策的有效途径。 ?5、党主军——党指挥枪,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6、政府完全成为党的组织体系的一个部分 ?7、党通过国家或自身组织主导社会,社会完全成为党以及国家行政的附属物。 ?8、党管宣传、党管媒体——掌控思想文化资源。 ? ?3、中国共产党是通过何种方式将全部的社会生活纳入国家的政治轨道的? ?第一、组织整合 ?(1)农村通过合作化运动产生人民公社

对于当代中国大学生生活学习现状的思考

对于当代中国大学生生活学习现状的思考 利用短学期的时间,我们小组进行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活动。我们的调查主题是“关于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现状”。大学生是社会的新鲜血液,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而学校是培养大学生的主要基地,所以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情况,我调查小组特作此调查!我们针 对大学生现在的普遍问题和状况,整理出了20个问题。之后我们便分工合作,几个组员前去打印了80份问卷,然后各个分工去学校各处进行分发调查。主要的活动区域就是男女生宿舍,自习室,图书馆。为了避免同学们对问卷的排斥情绪,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友好的态度。也很欣慰,江南大学的同学们都很配合,并且一一帮助我们回答了问卷内容。最后我们收集分发的问卷,并经过整理分析,了解了普遍学生们的状况和心理。 在学习方面,他们遇到问题或困难的话,很少去查阅资料,自己解决它们,更有甚者会置之不理。但还是有大部分学生会向讲师或同学们咨询,来解决。大学应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不能一遇到事就要寻求别人的帮助,应该学会独立的生活、独立的思考,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 在生活交往方面--恋爱,在大学里是很常见的事,这时的青年不再像儿童那样满足于血缘带来的亲近,而有意识地结交一些个人密友。大学生正处在这个发展迅速的关口,有许多烦恼不能也不愿向长辈倾诉。于是大多数人发现,如果没有一个可互相吐露心声的亲密知己,日子将很难过。进入大学校园,对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脱离以前的群体进入新环境。青年必须重新建立各种关系。烦恼、寂寞、通过交流完善自我等等多重目的使青年对亲密关系的需求空前强烈。亲密关系发展的顶点就是爱情。除了父母,青年恐怕不会承认有比恋人更亲密的人,而且恋人间的亲密在某些方面是父母子女间关系所比不上的。因此,对亲密关系的追求把孤独的大学生引向恋爱是极其自然的事。调查中有绝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恋爱在大学的校园生活里占有重要的地位,让不少大学生走进恋爱的大河。但也有部分人反映说,是“随风”走的,看见别人搞对象,自己也想搞一个,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不同于紧张的高中生活,大学的生活是十分宽松的、自由的,很多时间成了学生的课余时间,他们对于这些时间,有不同利用方式。将近16%的学生选择去做家教或兼职,这样不仅可以减小家庭的负担,还可以增加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34%的学生选择上网(玩游戏、聊天等),他们一旦闲下来,就觉得生活很空虚没意思;还有20%的学生选择学习,他们解释说:“一切都是虚的,只有自己学到了真本事,那才是真的!”当然还部分人会选择做些其他的事情来打发这些课余时间。 总之,不管怎么利用这些时间,只要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过的充实,那么你就做的就很成功。大学生是未来的新鲜血液,更应该了解自己,规划好自己的生活,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修养和学识,这样子,未来才是我们这一代的。

中国当代政治制度有哪些基本内容

1.中国当代政治制度有哪些基本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宪法制度,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元首制度,国家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选举制度,以及基层自治与民主制度等。 2.政治制度的基本含义及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按照传统的看法,政治制度指的是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从更为宽泛的角度看,政治制度是指社会政治领域中要求政治实体遵行的各类准则或规范。 它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第一,历史性。政治制度是人类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才出现的现象,是一个与国家密切相关的历史范畴。政治制度就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将随着阶级、阶级矛盾以及国家的消亡而自行消亡。第二,阶级性。政治制度作为阶级社会所特有的现象,反映了特定社会形态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关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第三,权威性。政治制度通常是统治阶级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国家的名义正式颁布和强制执行的,对全社会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第四,层次性。政治制度作为一种规范体系,其结构是极为复杂的,表现为一定的层次性。处于不同层次的政治制度,其内容、形式和作用是不尽相同的。第五,稳定性。政治制度的形成、确立和被接受都需要一个过程,而它要发挥维持秩序、规范行为等功能则需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但这种稳定不是墨守成规、僵化不变,相反,它是一种动态的稳定。 3.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有哪些主要特色? 第一,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具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第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第三,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问题,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我国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是伴随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而逐步产生并日益凸显的,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一个现实国情。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关注自己毕业以后就业的形势与问题。看着这些即将毕业的师兄师姐们,他们的脸庞上流连着对校园的不舍,还有对未来的茫然与失措。而即将进入大三的我们,越来越开始疑惑今后工作跟升学的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 一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我国现在生产模式是“世界加工厂”,主要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经验的技工,是体力劳动者,而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价劳动力的脑力劳动者。所以,要说“头脑还缺乏市场经济意识”,那不是大学生,而是指责大学生的专家、学者和领导者自己。但这不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应当是:中国不应该是降低大学生的价值体现,而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走上自主创新,科学生产的道路。 二是观念问题。中国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因此,中国的教育应当是“公有制为主体”,不应该是个人的投资,而应当是社会对发展的投入,是一种社会积累。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社会承担,从物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为祖国、为社会“回报”而学习的思想观念。教育费用由国家、社会承担之后,还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生产价值的个人差别。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 三是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1)、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3)、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4)、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四、用人单位误区。(1)、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2)、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3)、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及其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影响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及其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影响 摘要:伴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和深入,当代的中国的政治文化也在不懈努力着。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研究并认清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于我们构建先进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政治文化对政治行为支配政治行为。我们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客观地评价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构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文化。 关键词:传统政治文化道德伦常儒家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政治现象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政治文化是一种主观意识领域,政治文化必然与社会对政治活动的态度、信仰、情感和价值有关,具体讲,则包括社会政治意识、民族气质、民族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概念、政治设想、政治道德等各个方面。传统政治文化是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 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要特征 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在历史上延续不断的传承,离不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牢固支撑。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有这批判的一面,但同样也有应该坚持与传承学习的一面。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要特征: (一)、重民的民本思想 1、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大特点。在先秦时期周武王伐纣时提出‘敬天保民’的口号。管仲提出富以养民是治国为政者的首要任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王提出‘无民孰战,无民孰农’的口号。从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到唐朝魏征的载舟覆舟及唐太宗有感于君主的地位依赖于国家的存亡,国家的盛衰系与民众的苦乐。纵观中国历史上的这些思想都体现了:‘人心向背’是统治者政权存亡的基础。统治阶级夺取政权后要想取得长久的政治稳定,一定要考虑到百姓的利益,让人民休养生息。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历史上重民的君主,其统治的时间内都是政治稳定,社会繁荣的。 2、重民不是民主。古代所倡导的重民与当代所说的民主是有所区别的,重民只是强调君主重视百姓的疾苦,只需要人民俯首帖耳。而民主是人民当家做主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传统民本思想中的民只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工具,与现代民主思想相差甚远。 (二)、儒家思想——中国传统主流政治思想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体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思想深深地影响到中国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儒家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大一统的政治目标、大同与小康的理想追求、积极人世的行为哲学、尊君抑民的等级观念、重民抑君的道德要求和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并注重个人与他人、群体、自然的有机和谐。儒家思想提倡“天人合一”、“中庸”、“和而不同”,这些思想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儒家思想中也存在糟粕,对此我们应该以批判的眼光对待。总之,儒家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宝贵财富和历史依据。 (三)、伦常的政治文化 中国从古代就有‘礼仪之邦’‘道德之邦’之说,中国源远流长的伦理道德的发展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传统伦理道德里以儒家的道德精神为主。这种道德精神里的核心思想就是“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

2018年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电大复习试题及答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C.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2.中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C. 工农联盟) 3.构成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制定的宪法、法律,以及1953年初颁布的(D. 《选举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D. 成文宪法)。 5.我国的制宪机关是(A全国人大)。6.除中国共产党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法地位的政治党派总共有(D.8个)。 7.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领导机构是(A. 中央委员会)。8.宪法规定的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9.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每届任期是(D.5年)。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年龄上的要求是(B. 18岁以上)。 11. 我国目前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是(D. 邦联制)。 12.中国共产党目前有党员大约(C.6700万)。 13.现代国家和政府的基本政治理念是(C. 主权在民)。 14.人民民主专政的集中体现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5.我们把中层和外层的具体政治制度称为(D.政治体制)。 16.决定和制约着我国其他一切政治制度的是(C.人民民主专政)。 17.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C.《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8.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是(C.民定宪法)。 19.在我国行使制宪权的是(A.全国人大)。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共制定了(D.五部宪法)。 21.我国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A.单一制)。 22.宪法和法律上最基本的权利主体是(B.公民)。 23.在我国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具有“根本性”的权力渊源地位的是(C.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 24.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是(A.人民代表大会)。 25.负责新一届的全国人大会议的准备工 作的主要是(B.全国人大常委会)。 26.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 主任委员和委员的人选由(B.大会主席 团)提名。 27.按照修宪通常的程序,首先提出修宪 建议的是(B.中共中央)。 28.我国拥有最高的监督权的机构是(B. 全国人大)。 29.在人大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大常委会 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的人大代表 是(A.县级以上代表) 30.凡直接选举产生的县、自治县、不设 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 代表大会,每届任期(B.三年)。 31.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B.民 主集中制)。 32.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实行常任制, 每届任期(D.五年)。 33.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均需 具备党龄(A.5年以上)。 34.除中共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 法地位的政治党派总共有:(D.8个) 35.中国最大的参政党是:( C. 中国民 主同盟) 36.以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为主组成 的民主党派是( D.中国致公党) 37.宪政的前提是(B民主) 38.从我国的立法实践看,除了宪法和少 量的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以外, 大量的法律的制定者是( C.全国人大常 委会) 39.我国的宪法解释属于( D. 专门机 关解释制) 40.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主体是省、自治区、 直辖市,省、自治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 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 C.人大及其常 委会) 41. 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副主 席候选人名单的是(B. 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主席团) 42.中国国家主席的任职年龄要求是年满 (C. 45周岁) 43.国家主席、副主席连选连任不得超过 (A. 不得超过10年) 44.国家主席第二顺位补缺候选人是(B. 全国人大委员长)。 45.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外国使节 的是(A. 国家主席)。 46.在我国所授予的勋章和称号中,具有 最高荣誉等级者的授予人是(D. 国家主 席)。 4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最早设立于(D. 1954年)。 48.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B.国务院)。 49.国务院每届任期为5年,总理任职年 限为(B. 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50.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决定 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人选 的是(C. 全国人大常委会)。 51. 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D. 不定期召 开)。 5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属于(B. 国 务院直属机构)。 53.地方性法规与国家部门规章之间对同 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 时,如果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 的,应当由(C. 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54.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财政部门所 编制和汇编的本级年度总预算草案,经本 级政府审定后,报财政部的时间是(B. 下 一年1月10日前) 55.我国目前地方政府的层级设置最多有 (D. 五级) 56.从城市功能和能力的角度看,目前我 国城市的主体是(C.地级市) 57.我国的省作为一级政区的行政地位基 本成形于(C. 元代) 58.目前我国的副省级市有(D.15个) 59.最晚设立的自治区是西藏自治区,最 早设立的则是(D. 内蒙古自治区)。 60.自治州主要是设立在省行政区域内的 民族自治地方。目前设有自治州的省有7 个,其中设立自治州最多的省是(B. 四 川) 61.自治县(旗)可以设立在一般行政地 方,也可以设立在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 治县最多的省是(C. 云南) 62.我国政府机构数量众多、规模庞大, 其中地级市、行署一般有(C. 40-50个左 右) 63.目前全国被正式确认并予以公布的少 数民族有(C. 55个) 64.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其居住的区

关于当代大学生普遍价值观和学习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普遍价值观和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外面社会的机会很少,为数不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并不可能让我们真正了解到外面这个世界的复杂。而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是多元化的,不同于八十年代大学生的纯洁,又区别于九十年代大学生的浮躁。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则是盲目的,不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做。透过现象看本质,大学生容易上当受骗,只顾眼前,不顾将来。于是我想进一步地看看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所以利用暑假自己有目的地针对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做了调查。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 1、轻重导致,忽视专业课的学习 (1)表现为对参加大学生活动太热忱 固然,大学是充满活力的地方,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那里有许许多多的学生社团。人们都认为大学生应该多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来锻炼自己,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和组织能力。显然,对于刚刚走进大学的新生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面对各种新鲜的事物,他们很难做出判断。因此,在大家的推崇下,他们会毫不迟疑地参加了各种社团,积极参加学生工作。大一新生的课余时间往往很多,并且不清楚如何在大学中学习,很多学生把大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组织各种活动上,而很少去关注和研究自己的专业知识,并有不少同学只能遗憾地只能等待着一次又一次的补考,乃至以后的重修。 (2)表现为从事各种兼职,耽误学习

大学生从事各种兼职,已经得到学校和社会的广泛认同。我问过师兄师姐们,他们有将近一半都曾经或正在做兼职,有的甚至同时兼职两三份工作。不可否认的是,从事过兼职的同学的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为以后寻找工作之路做了铺垫。但是,凡事都有两面。他们在对大学本身还没有失去新鲜感时就开始从事兼职,荒废学业。 2、忙于考证书,拿资格 无可否认,现在出去找工作都需要一张张文凭,越多越好,文凭一直是人们关注的“敲门砖”。为了顺利地找到工作,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职业资格考证培训。很多师姐师兄告诉我们,大学三四年,除了上课还要考证。就像我们的学校,很多师兄师姐都在准备考教师资格证、计算机操作员证等。其实,证书最多只是一个“敲门砖”,关键还要看时机工作能力。 3、应付考试,游戏人生 大多数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要花太多时间准备考试,在考前一个月才开始看看书,或者在考试前几天看看老师给的考试重点就不会挂科。有些大学生都轻视考试,他们平日不学习,考试前也不做准备,对大学生活失去新鲜感的大学生,选择网络麻醉自己,甚至经常逃课,他们经常玩网络游戏,以至于“玩物丧志”,无法完成学业。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形成的原因 1、对大学期望太高,入学后落差太大,导致心理失去平衡 大学时高中生梦寐以求的理想天堂,在高中生心里,大学是美丽、开

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分析

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分析 摘要 合法性理论是政治学的关键性命题之一。把合法性等同于社会公众对政治系统的认同和忠诚的观念,代表当代社会对合法性概念的最一般、最普遍的认识。合法性就是对治权的认可。合法性形成了治权的基础,是法治体制中开展政治活动的基础。合法性作为政治利益的表述,它标志着它所证明的政治体制是尽可能正义的。这意味着,政治权力要想持久并被人们自愿服从,就必须具有合法性基础。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保持政治稳定,必须克服目前已经萌芽并且有可能扩大的合法性危机。 关键词:合法性;合法性危机;政治稳定

目录 1 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3) 1.1 合法性的含义 (3) 1.2.1 意识形态 (3) 1.2.2结构和规则 (3) 1.2.3 治理绩效 (3) 1.2 政治合法性基础分析 (3) 2 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危机分析 (4) 2.1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不适应 (5) 2.2 腐败问题对党和政府形象的侵蚀 (5) 2.3 阶级和阶层的新分化 (5) 2.4 社会公正问题与贫富两极分化 (6) 2.5 意识形态和信仰危机 (6) 3 构建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基础的途径 (6) 3.1 大力推进民主宪政建设 (6) 3.2 树立共同的政治价值和理念原则....................................63.3 保持经济持续稳步增长 (7) 3.4 建设包容性的意识形态 (7) 3.5 构建合法性的评价体系................................................7参考文献 (8)

引言 合法性是一个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现代民主国家都高度重视自身合法性建设,把合法性作为建设的重要内容。权力是政治的核心,而合法性,则是政治的价值判断。“合法性形成了治权的基础,是法治体制中开展政治活动的基础。合法性作为政治利益的表述。它标志着它所证明的政治体制是尽可能正义的。”[1]这意味着,政治权力要想持久并被人们自愿服从,就必须具有合法性基础,否则,政权就会出现危机。正如美国政治社会学家利普塞特所说:“任何一个民主国家的稳定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也取决于它的政治制度的合法性与有效性。”[2]当代中国的改革和建设过程中必须客观审视其所潜伏的合法性危机,要充分借鉴现代西方政党政治的成功经验,探索合法性建设的途径。

作为当代大学生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承担什么样的历史责任 老师从小就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以后报效祖国,为社会做贡献。但是我觉得这些都是空话。现在大家都活得很现实。都在为自己以后的生活或者说是人生着想。怎样才能生活得更好,怎样才能过上自己梦想的那种生活。我觉得这个话题的讨论范围远远大于祖国和社会,我个人是这样想的。也许有些狭隘但是很真实的想法。大多学生一听到“责任”两个字,都能从自身对祖国、对社会、对生活的高度去理解。而有些学生,一听到“责任”,便说自己想到的是在恋爱中婚姻中要为对方负责。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对自己,有个目标,对未来有目标,但当自己的责任,如果我做到了,我就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责任感很重要。 “我觉得对于大学生来说,已经具有了各自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同时同学们也应该培养自己的负责意识,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明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责任感,比如,我在这个世界上到底要以什么方式度过人生,什么事情对我是最有价值的,最应该珍惜的,什么才是我人生的目标。作为清华的学生,更应该有一种大的社会责任感,不只关注房子、车子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思考我们对于当代社会应该承担什么责任,我能为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能为他人做些什么。”专家:“社会呼唤有责任感的大学生。” 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重个人前途,轻社会思想,不是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社会;在人生的奋斗目标上表现为日益增强的个人意识逐步取代了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盲目的自我膨胀和实际的自卑意识;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在利益关系上表现为以“我”为中心。 其实现在的对自己负责,就是对家人,学校,社会的负责,一步一步的,从每一个我们应该负责的小责任做起,渐渐地培养成一种习惯,把之变成一种义务。 “责任’问题是一个大题目,涵盖很广;‘责任’又是有层次的,有作为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有作为一个从业者的职业责任,有作为一个家庭成员的家庭责任。‘责任’在某些方面具有道德的意义,在某些方面又是一个法律的概念。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但在某些具体的情境下又存在矛盾。很难一下说得清楚。至于说到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当今是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不同的价值观必然会影响到人们关于‘责任’的观念和对于‘责任’的态度。所谓‘价值’多元,其实从范畴上来讲,不外乎是如何看待‘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问题。如果只强调‘个人价值’,那就会削弱社会责任。如果从教育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引导大学生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不要忘记社会责任,个人的发展是离不开社会所提供的条件的。社会呼唤有责任感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使他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了解他人,从而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喻教授说,“虽然当今社会大学生问题很多,但是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状况我仍持乐观态度。”是啊,责任是通过生活中的实践工作来表现的,而不只是嘴上说说而已的,认清自己现在的责任,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责任,有些人说:现在我们还小吧,那些什么为社会为人类的话是不是有点遥远呢,那是错的,那是我们责任的最终目标,而我们每走一步,就有一部的目标,渐渐地就会实现,但当自己的责任的。 中国当代大学生应该承担什么样历史责任? “让青春承担责任,让责任引领人生”,“青春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这个话题引起了大学生们强烈反响。 一说起中国的大学,或者大学生,总会有人拿中国的学生和国外的相比较,说中国的大学生责任感不够强,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责任感,只是还没有被激发出来,有时会为这个繁华的世界所迷乱,感到困惑,感到迷茫,渐渐地同学们内心的深深地责任感被覆盖了,

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讲,毕业已是近在眼前,如何规划我们以后的道路,就需要我们足够多的了解这个社会对于我们的要求。也许很多人想考研,的确考研是一个很不错的出路,至少它可以是一个目标,让我们有奋斗的理由和信念,以至于在毕业之后有所归属。但毕业之后选择就业还是当今大学生的主流意识。 选择就业不难,难就难在找到我们喜欢并且能够胜任的工作。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人数越来越多,但是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很严重。更严重的是企业缺人现象也很严重。这就矛盾了,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人才。归根结底还是大学生的素质不能达到企业的用人需求。大学生要想找好工作还是需要先加强下自己的能力。我们不能好高骛远,与其一味追寻“理想化”的工作,不如先选择一项自己能够做好的工作,一方面可以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也能使自己暂时稳定下来,在保障自身生存问题时也有寻求新契机的机会。等到自己积累到足够的经验时,或许就是我们能够追寻更进一步发展的时刻。 大学生就业难,主要难在以下几点: 一,毕业生数量的迅猛增加,与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的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二,受长期计划经济和精英教育影响,部分毕业生择业观念存在偏差,就业期望值和社会需求差距较大。一方面,县,市中小企业急需人才,一方面部分毕业生不愿去第一线,去基层,有业不就的错位现象依然存在。毕业生的基层意识和创业意识有待加强,亟待做更加细致深入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和服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仍未引起足够重视,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等方面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与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求。 五,高校毕业生流向不够合理。目前高校毕业生的流向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这些地区往往占据各种优势,而且吸引人才的力度较大,形式多样。特别是“先落户,后就业”政策的实施,既对大中城市的就业产生一定压力,也影响一些中小城市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引进人才工作。 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就业心理准备不足。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及其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编辑。 摘要:伴随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和深入,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也在不懈的努力着,开始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发生着显著的变化,认真研究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对于我们构建先进的、和谐的中国政治文化,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特点;影响;途径在中国,从夏商周及其后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经历朝历代的传承沿袭,形成了以儒家思想学说为核心的封建主体政治文化.这种传统的政治文化,又称之为儒家政治文化.时至今日,虽然中国有了巨大的发展,也不断地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但是传统政治文化仍深深地影响着现代政治文化的发展.认真研究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对于我们构建先进的、和谐的中国政治文化,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政治文化的特点首先,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有一条宗法制的永恒脐带。马克思·韦伯在对中国和埃及这两个君主专制政治共同体的比较中,就指出过宗法制度力量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具有的强大影响力。他说:“在埃及,至高无上的是对死的崇拜,而不是对祖先崇拜”,在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中也不例外。无论是从中国奴隶制的氏族国家,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直至清王朝的灭亡,可以说中间经历了政治发展与血缘宗亲的一系列相互作用的重大变化,虽然其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政治文化,但是宗法制这条永恒的脐带却始终缠绕着人们对现代政治文明的追求。其次,君主王权至上,无视法制,宪政空白。“君权神授”,“顺天应人”“君主崇拜”等等意识观念,在整个封建时代始终居于统治地位并得到广泛的渲染,权力崇拜意识和权力本位的价值观被深深烙印在上层人士及所谓的“草民”阶层的心中。这种君主集权式的专制导致对皇权的崇拜,对权威的认同,使得君主的权力无限地扩大,以王权为中心的社会框架在漫长的封建统治中形成了国民对权力的崇拜和依附顺从。不仅如此,而且由于自古以来中国人固有的一种伦理至上观念的浸染,也使他们产生一种政治上的强烈依附感。随着从周公制礼到孔孟的儒家学说的承继与发展,“礼”,“义”等观念也日益深入民心,成为君主维护自身统治,禁锢人们思想,鱼肉广大民众的强大武器。在君权至上和孔孟儒学相互结合、共同作用下,法制被抛之一旁,至于宪政,更是无从所谈。第三,儒家政治文化的屹立。历代王朝的更替或是衰败,或是同化吸收,或成一枝独秀,其中各种学派争鸣,各显神通,终究未能屹立不倒,惟独儒家学说站居主导位置,成为我国传统的主体政治文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儒学是在宗法制基础上为适应封建专制统治所创立和完善的。儒家学说的基本框架来自于孔子,“礼”“仁”“天”则是其基础体系。它是从价值观,哲学观等各个领域引申并放大成的服务于封建统治的政治意识形态。儒学所强调的伦理道德,纲常秩序,以及所谓崇尚治,尚有为等一系列观念,为其封建统治提供了思想政治上的支持。儒学的产生的和发展,符合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它不仅奠定和稳固了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也使自身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二、传统政治文化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的影响传统政治文化具有持久性,它并不随旧制度的湮灭而随之消失。我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而形成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内容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不仅长期存在,而且仍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对中国当代政治生活和政治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首先,传统政治文化对当代政治文化的发展具有排斥性。在当代中国,尽管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借助国家机器的力量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实际贯彻,但是人们依然无法完全摆脱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和控制。在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对两千多年中国封建政治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大一统”的政治观,君权神授的权力观以及对“仁﹑义﹑礼﹑智﹑信”的认识,加上中国人特有的小农意识,使得社会主义政治体系中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传统政治文化的痕迹,而且大量残存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也在政治系统之外以各种方式影响着政治发展的进程。在今天可以看到,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此相适应,人们的政治意识虽然在根本上统一于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旗

浅谈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及消费心理

浅谈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及消费心理 [摘要]在一般情况下消费观决定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果,并在社会和文化意义上影响着对人的塑造,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消费现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轻,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 [关键字]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消费心理消费观念消费引导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据最近一项调查,家庭生活水平在小康水平以上的只占4.2%,且有19.5%的学生家庭处在仅能维持正常生活的水平。另外,有10.5%的学生不太了解自己的家庭收入的情况。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发现大学生的消费存在下面几个特点: 1.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追求时尚和名牌。 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在调查中,一些同学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

小米4等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2.恋爱消费热。 大学生正处在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恋爱成为了大学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问卷调查中发现,有42.1%的同学在大学里谈恋爱。为了维持这道亮丽的风景线,就不得不额外的多了一项开支。 3.网络消费热。 在调查中发现,73.1%的学生拥有电脑,尤其以理科学生居多。他们大多数都用于学习,充实自己。但有的学生没有用在学习上,而是用于上网,游戏。 4.储蓄观念淡薄。 据调查,高达99%的被访同学的主要生活资金来源于父母。其主要原因是,我们还处于求学阶段,受到自身时间及能力的限制。另外,中国传统教育或观念也不像西方那样较早提倡并培养学生的经济独立能力,生活费主要由父母支付有其一定的客观原因。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产生的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为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产生提供了

当代中国大学生自杀情况调查报告

西南政法大学思想道德修养课程 调查报告 报告名称:关于当代中国大学生自杀情况的调查报告学院:应用法学院 专业:法学 学生姓名:汪茂琴 学号:2015111197 指导老师:金家新

关于当代中国大学生自杀情况的调查报告 汪茂琴 西南政法大学应用法学院2015111197 摘要: 当前,高校大学生自杀现象可谓是司空见惯.如花似玉的生命骤然陨灭不仅让人痛惜更引人深思. 从多年前云南大学马加爵、清华大学刘海洋、复旦大学张明明,到近两年,河北师大李启铭,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一幕幕苍白的现实,赤裸裸的拷问着中国的教育现状。高校学生自杀事件经常见诸报端。当寒窗苦读,追逐了多年的象牙塔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当憧憬的未来触手可及的时候··为什么会有人走向生命的尽头? 当前我国大学生自杀现象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大学生自杀发生率高,属国际规定的高自杀率。二是大学生自杀率呈不断攀升之势。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我国大学生自杀现象发生率高且不断攀升呢?通过这次的社会调查相信我们能找寻到答案。

关键词:大学生,自杀,原因与建议 一、调查目的 当代中国大学生的自杀率令人心痛。多少风华正茂,本应成为社会精英,国之栋梁的青年因为种种原因过早地失去了生命。大学生作为社会一个庞大群体,代表着社会未来的积极力量,但是研究表明,继农民工、破产人士、下岗工人、娱乐艺人等自杀高危群体之后,大学生也加入了自杀高危群体的行列。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生命观现状,加强和谐理念下的高校生命教育工作机制研究,减少当代中国大学生自杀率,进行本次调查。 二:调查时间 2015.11.9-2015.11.17 三、调查对象 2010年到2015年中国全体大学生 四: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涉及人数众多,因此主要采取查询资料的方式进行,包括网络,报纸等渠道进行资料数据收集。 五:调查结果 1、2010年6月,12月中国政法大学连续两起跳楼事件 2、2010年4月5日清明节晚上,北科大三年级女生、21岁的陈蕾跳楼自杀,当场死亡。在与学校交流并查阅了陈蕾生前的短信后,陈蕾的自杀原因依旧不明。事后校方拒绝承担任何责任,院长甚至称,现在大学生自杀很正常。 3、2010年1月8日晚9点20分左右,宁波的浙江万里学院一名商学院国贸专业大四学生,卢斌将皮带悬挂在操场单杆肋木架上上吊 4、2010年1月12日,温州一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小王,留下一份带着泪水的遗书后,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教育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摘要:大学生就业形势偏紧和就业层面下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就业是世界性的难题,关系着大学生本人的发展、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因此政府、社会、家庭要高度重视,尤其是高校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与环境,要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占据有利地位。 一、引言 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关系着大学生本人的成长成才与发展、家庭的稳定幸福、社会的和谐。大学生就业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大学生就业难的呼声近年来持续上涨。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陡增,人才市场中竞争力度越来越大。2013年我国经济形势不乐观,2013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毕业生人数达699万,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然而,这个数字在不断刷新,20l4年的毕业生人数729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毕业生数量非常大。据权威机构数据统计显示,美、英等国大学生就业也不乐观,青年人就业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因此高校教师和学生一定要对就业形势、环境,要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走向市场化,为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奠定良好基础。但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就业大环境中,机遇与挑战都有。 (一)从统计方面看,社会人才供给总量与社会需求总量差距较大,

未能落实就业的大学生总人数持续增多,就业压力巨大 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每年平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2000万,但是“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300万,每年将会有300万多余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差距,估计我国未来几年内在人才需求总量上将出现供大于求、人员过剩的现象。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与就业的大环境联系密切,大学生就业也呈现出数量不匹配的特点。10年来,因为高校扩招力度加大,大学生数量增加走高,加上毕业时间、就业程序的同步造成了“一致”效应。统计显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稳中有所下降,随毕业生数量增加而有所下降。如2010年到20l5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由630万增加到了729万,6年里,毕业生数量增加幅度很快。 (二)从地域视角看,随着国家促进就业优惠政策的大量出台,二线、三线城市人才吸引能力将逐步增强 近几年,由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开始面临土地和环境承载力的制约,城市的公共服务发展水平与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精英移民在一线城市的增加速度无法实现同步发展,如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供给不足,尤其是房价上涨等造成一线城市生活成本加大。与此同时,由于政府相关政策的宏观调控,大量“西部开发、中部掘起’’等政策出台,促进了一批二、三线城市的发展,经济规模、创业环境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平的提高,二、三线城市就业机会增多,对人才的吸引力将显着增强。 (三)从就业产业结构视角看,三大产业的就业空间各有优势,战

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大学生,作为二十一世纪最先进知识和科技的特殊载体,不仅要掌握知识,敏感捕捉社会潮流大趋势,更重要的是有完善的人格,关心他人,关爱环境,关注社会,形成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心。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式的变化,大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呈现多元性和多变性,主动去关注社会问题并深入认识研究,也是当下乃至以后这个群体需要进行努力的方向。 调查目的 研究大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可以为我们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动向,也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考。 调查方式 网上发放问卷和面对面询问等收集数据 引言 最近两周,我们组就“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现状”主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调查,在郑州市河南农业大学龙子湖校区发放100份问卷,收回90份有效问卷,达到了解大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方面的基本信息。 调查分析 在收回有效的调查问卷中,被调查者男女比例分别是46.7%和53.3%,比例基本均衡,充分反映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在关注社会问题频率上,如图1所示,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没有大学生不关注社会问题,并且经常关注社会问题的大学生占大多数,说明大学生对社会

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在大学 生群体中,有83.4%的大学生是通过网络来了解社会问 题,而传统传媒则所占分量 很小,说明大学生更乐意通 过先进的传播技术了解事物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说,大学生依赖网络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而在 之后的对于是否愿意为解决社会问题而付诸行动的回答中,89.9%的同学都愿意无偿为解决社会问题而付诸行动,但61.2%的同学感到受客观条件限制,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则说明我们需要进一步关注这些客观条件,尽量减少这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为大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的空间去了解解决社会问题。绝大多数同学更加关注本国的时政,经济文化科学也在持续关注。在实际接触中,更多大学生认为自己关注社会问题不仅是自己兴趣所在也不单单是对自己的就业有所帮助,更多的是对社会发展和自身成功处在统一的步伐上和对自身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