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自由》内容梳理ppt分享

著名教育名家:弗洛姆

作者:王璐,学号:201050032413

作者简介?弗洛姆(Erich Fromm,1900

年3月23日-1980年3月18日)

是一位国际知名的美籍德国犹

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

析心理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

第一代成员。

?弗洛姆伸深受马克思思想的影

响,因而极为重视社会条件对

人的心理结构的决定作用。他

的不少著作对弗洛伊德及其后

继者进行了批判。

?他在大战期间发表的《逃避自

由》带有浓厚的“文明批判”

色彩,在思想界引起很大反响。

学说目录个人出现与自由之暧昧宗教改革时期的自由

自由与民主

现代人的两种自由观念逃避的心理机制

学说内容?弗洛姆认为人性既有生物性的一面,也有社会

文化性的一面。

人的本性不是固定不变的先天各种冲动的总和,

也不是静态地适应文化模式的过程,而是人类

进化的产物,人的本性有自己固有的结构和规

律。有些因素如饮食、睡眠等方面的需要,避

免和逃避孤独的需要是固定不变的,有些因素

如爱与恨、对权力的渴望、对朋友的渴求等则

是随社会进程所变化的。

?弗洛姆认为人性中最基本的欲望除了自我保护

的欲望外,还有逃避孤独的欲望。在弗洛姆看

来,自由是把双刃剑。

一方面,自由增强了单个个体的自主性和独

立性;另一方面,自由也割断了个体与自然、

个体与社会的纽带,使每个个体的孤立感和孤

独感空前强烈。作者将自由所带来的孤独感称

为“自由的重负”,当这种重负达到一定程度

时,人就会选择逃避自由。

?“个人不再是他自己。他完全承袭了文化模式所给予他人的那种人格”。这

就是具有极大社会意义的逃避现实的心理。

与他人同一化、可以消除自己与世界的矛盾,消除孤立与无权力的恐惧。这是一种把自己的愿望与现实情况加以协调的企图。

?但在现代社会中,个人自动与他人同一化的行为使得个人更加觉得无助与不

安,因而他准备服从新的权威。

“今日,人们不是由于贫困而痛苦,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自己已成为机器中的小齿轮,生活空虚而失去了意义。

?弗洛姆区分了两种自由: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前者是指摆脱束缚,获得自

由;后者是指积极的运用自由去发展自己,充分的实现自我的完整人格。

人们为了求生,希望有自由;为了消除自由的负担,逃避自由,为了逃避自由,又不由自主地套上新的枷锁。那么,这是不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呢?作者坚信,“有某种积极的自由状态”,即人可以是自由而不孤独的,这就是“自我的实现”、“发挥自己的个性”。“积极的自由在于整个而完整的人格的自发活动”。

?弗洛姆将人类目前为止的历史过程归结为“个体化”的过程,并通过

分析“个体化”过程中自由的两个侧面,将诸多历史事件归因于人的心理问题,即逃避自由所带来的孤独感。

作者认为这种孤独感是我们积极自由滞后造成的,如果通过改进社会条件能使得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同步增长,那么人类的很多社会问题便可以得到解决。

?可是该如何改进我们的社会条件从而实现积极自由呢?

惟有在民主社会中个人的生长与幸福才成为目标,个人才不必屈服于外在的权威,个人的良知和理想才会真正属于自己,自由才会真正地实现,因而不可丢掉现代民主制度所取得的基本成就中的任何一项。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使个人的人格变得最接近社会人格,使个人的欲望

符合他们扮演的社会角色的需要。“任何社会的教育制度都是受此功能的决定”。

?弗洛姆该书的一个特别出彩之处便是他对纳粹心理学的分析。弗洛姆

将希特勒的性格、理论以及纳粹制度归结为“权威主义性格”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

作者认为纳粹制度的原因依然在于获得了消极自由的人无法积极地运用这一自由,从而通过施虐和受虐来逃避自由所带来的孤独。弗洛姆对纳粹的这一心理分析,在战后产生了巨大影响,引发了很大争议.

对孤独的克制,对世界的憎恨和使个性丧失都是消极的逃避方式结果是失去个人的自我。他认为最好的逃避方式是自发的爱和工作,从而使个性得以完善的发展。

《逃避自由》以精神分析学派的社会心理学著称于世,不仅如此,是一本对整个社会文明进行批判的书。

?1.它直接讨论一战到二战初期法西斯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分歧问题,并

旗帜鲜明地抨击了法西斯极权主义,宣扬了民主社会主义,并指出民主制度是个人“积极的自由”,和自我实现的条件。

? 2.直接论述了当时人类普遍关注的社会文明——社会心理问题,即自

由与孤独,自由与责任,自我实现与逃避自由的辩证关系,明确肯定作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人类之综合过程的自我实现,否定从自由的逃避(施虐与受虐、毁灭、隐居、任我扩大、划一化)。

? 3.明确指出教育的功能在于形成“社会人格”,促进上述的自我实现。

? 4.作为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弗洛姆继承和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相关

理论,体现在本书中便是作者将自由问题归结为一个心理问题,进而探讨自由的心理机制。

但是,对“积极的自由”、“自我实现”、“民主社会”、“社会人格”等等分析大体上局限于社会心理学的、文化学的范围内,没有深入进行政治、经济、阶级的分析,因而不免有乌托邦的性质,而且,主要宣扬的本质问题是民主主义及人道主义。

? 5.弗洛姆的积极自由与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学说也具有

非常大的相似性,但是弗洛姆所主张的用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的设想,在现在看来已经不是一个可取的方案。

启示简谈?弗罗姆的人性论观点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自由的虚假,而他提出人人

相爱和沉溺于工作的方式以拯救人性的自由,也只能是一种乌托邦的幻想。

?作为人文主义的大师,弗洛姆也受到马克思学说的重大影响,弗洛姆

整个社会理论体系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尤其是他的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热忱的人文关怀和美好的社会憧憬将给我们以永远的激励。

?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怎样去深入理解学生的逃学、暴力、结伙、自杀、

离群、孤僻、恐慌、不安等行为现象,教育的本质功能在哪里,本书会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有很大的启示与帮助。

感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