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市农业情况

沁阳市农业情况
沁阳市农业情况

沁阳市农业情况

一、农情概况。

沁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倚太行,与山西省接壤,南眺黄河。沁阳市辖13个乡(镇)办事处,329个行政村,总面积623.5平方公里,人口49.46万,耕地面积45.3万亩。沁阳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享誉中外的“四大怀药”(怀山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怀府三辣”(生姜、大蒜、烟叶)、及白雪公主甜瓜、黑皮冬瓜、沙红桃、仙鸿水果等。沁阳人才辈出,唐代诗人李商隐,明代乐圣朱载堉,狼牙山五壮士宋学义都在此生息。沁阳市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农田基础设施好,抗灾减灾能力强,连续17年夺得河南省“红旗渠精神杯”,17年夺得焦作市“愚公杯”,1994年实现了“吨粮市”,1997年创小麦单产千斤(县)市,1998年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市),2004年被国家确定为优质粮工程项目建设市,2007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国家玉米机械化收获试点县”,2010年被河南省确定为“粮食生产核心区”重点县市。

二、惠农政策充分落实。

沁阳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力度。2004年以来,全市共发放种粮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1.62亿元,良种补贴2391.8万元,农机购置补贴2188万元。认真执行小麦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保

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农机装备水平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农机总动力56.9万千瓦,农用拖拉机1861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61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741台,玉米联合收割机545台,基本实现了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玉米机收率达到85.38%。

三、农业规模稳步提升。

沁阳市逐步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农民自愿、依法有偿、流转有序、管理规范”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鼓励农户通过转包、转让、租赁、互换、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使农村土地更多地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提高了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程度。目前,全市土地流转面积 6.5万亩,占全市耕地的14.3%,百亩以上种粮大户达30余户。2008年5月,率先成立了全省首家县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同年9月,通过市场化手段公开拍卖土地经营权,率先在全国敲响了土地流转第一槌。四、农业装备逐步改善。

近年来,沁阳市加大农业项目的争取工作,改善农业装备水平。先后争取和实施了投资367万元的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项目,投资273万元的农作物新品种推广示范基地项目,投资311万元的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投资804万元的紫陵和王召两个标准粮田建设项目等国家优质粮

食产业工程项目,累计争取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资金230万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162.5万亩次,建立配方肥经营网点100余个,配方肥施用面积达65.65万亩,配方肥用量达2.0万吨,举办配方肥施用培训班122期,培训人员15000余人次,实现年均人增收65元,全市累计增收2275万元,每年新增经济效益3360万元,社会效益16800万元。初步建成集农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新品种推广示范、现代农机装备的现代粮食生产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水利新格局。

五、农业科技扎实开展。

沁阳市积极搞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实施。在全市遴选1000个有文化,种植水平较高,乐于助人的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并选聘100名农业技术指导员,通过集中培训,分户指导,实地考察,观摩交流等方式,指导农业科技示范户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努力将其培养成为农民看得见、问得着、留得住的“乡土专家”。开展多种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同时,该市还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网点开展学习培训。围绕高效种植业、规模化养殖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设施农业等六大主导产业,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科技入户培训工程和星火实用技术培训计划等项目,努力培养造就一批种种田能手,为农业生产提供人才保障。六、加工转化促增效。

沁阳市依托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入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增值增效。职能部门从基地建设、信贷资金、技术改造等多方面扶持农业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全市初步形成以粮油、林瓜、蔬菜、怀药、畜禽、料酒等六大产业体系,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0余家,拥有省级重点企业2家,焦作市级龙头企业13家,7家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4家企业被认定水河南省获得著名商标。全市农业产品加工业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1.6亿元,利润8.5亿元元。通过加工转化,延长了农业生产的产业链条,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农村的繁荣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山东省省情和山东省农业基本情况简介

山东省省情简介 山东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历史攸久,人杰地灵,名人辈出,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誉。 【区位】 山东地处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陆地面积15.71万平方公里。人口9475万,辖17个市、140个县(市、区)。山东东临浩瀚的黄渤海,西接广袤的中原腹地,南连江浙沪,北通京津塘,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 【气候】 山东省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11—14℃,平均降水量680—950毫米。 【资源】 海洋资源。山东海岸线长3345公里,沿海滩涂面积3000平方公里,近海海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卤水资源丰富,鱼虾蟹贝藻等600余种,产量居全国前列。 矿产资源。山东是中国重要的资源、能源基地。在已发现的150种矿产中,石油、煤炭、黄金、石膏、石墨、石灰岩等55种储量居全国前列。胜利油田是中国第二大油田,兖矿是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山东农业发达,工业体系完备,国民经济位于全国前列,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生物资源。山东省生物种类繁多,有各种植物3100余种,陆栖野生脊椎动物450种,陆栖无脊椎动物特别是昆虫种类居全国同类物种之首。 旅游资源。全省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7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处、自然保护区7处、森林公园36处、地质公园6处。全省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9个、旅游景区900余处,其中国家A级旅游景区458家(其中,5A级景区6家,新增3家;4A级景区109家,新增34家。)、国家和省级旅游度假区23个、旅游星级饭店912家、旅行社1816家、旅游星级餐馆273家、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20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201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058.8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入境旅游收入21.6亿美元,增长22.1%;国内旅游收入2915.8亿元,增长25.1%。接待游客总人数3.5亿人次,增

陕西省农业的基本分布情况

陕西省农业的基本分布情况-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陕西省农业的基本分布情况 陕西地形复杂,海拔高度、雨热资源和生态条件差异大,从北到南形成了10个明显的农业气候区;从东向西又形成了24个各具特色的种植业气候类型区。农作物种类、耕作栽培制度、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北方与南方以及南、北方过渡的中间类型特点和独特的资源优势。根据这个特点,从1983年至1984年在进行农业区划中对种植业进行了分区,将全省种植业的经济区域划分为9个一级区(地域区划)和24个二级区(地域或类型区划即亚区)。 (一)长城沿线风沙滩地春麦、小油料、秋杂粮区 本区位于本省最北部,海拔900—1500米,全区地势起伏平缓,相对高差10—50米,西部较高,中部较低。地貌类型有风沙地、丘陵地、河川地和沟道地等。土地面积1.9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9.6%,其中耕地255.9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4.7%。总人口69.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3.9万人,农业人均耕地4.0亩。日照充足,热量较低,一年一熟。年平均气温7.8—8.5℃。≥10℃积温2900—3370℃,年降水量300—420毫米,为本省降水量最少地区。无霜期155—172天。宜于糜子、春小麦、谷子、马铃薯、荞麦、春油菜、黄芥、胡麻、甜菜、向日葵等生长。 本区有3个二级区(亚区):(1)西部旱滩杂粮、向日葵区,地势平坦,是个内陆平原小盆地。(2)中部旱滩水地春麦、玉米、水稻、向日葵、葡萄区,地势平缓,水资源丰富,有水地58万亩,基本属灌溉农业区。(3)东部梁峁、片沙杂粮区,梁峁起伏,流沙覆盖,覆盖面积达20—40%。 (二)陕北丘陵沟壑谷糜、马铃薯、豆类(大豆、杂豆)、杂果、草(绿肥)区 本区位于长城沿线风沙区以南,渭北高原的宜川、富县以北的黄土高原,海拔800—1200米,全区地势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呈倾斜状。境内丘陵起伏,梁峁相间,沟壑纵横,沙丘涧滩,河谷阶地星罗棋布,为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重点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78.7—82.4%,形成一个地域宽阔,自然条件复杂的旱作农业区。自然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低。风沙、干旱、冰雹、霜冻常有发生。日平均气温7.8—11.3℃,≥10℃积温2800—4050℃,年降水量380—704毫米,无霜期140—196天。耕作制度为一年二熟。总人口250.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4.9万人,土地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2.1%,耕地面积963.3万亩,占全省耕地17.7%,其中旱坡耕地占耕地的91.1%,农业人均耕地4.1亩。 本区有3个二级区:(1)涧滩丘陵谷糜、荞麦、胡麻、绿肥区。地势高,气候干旱,年降水量380—500毫米,无霜期130—140天。夏季多冰雹,春秋多风沙。大部分耕地沙化严重,农业产量低而不稳,是全省荞麦和向日葵生产集中地。(2)丘陵沟壑谷糜、薯、豆、花生、苹果、绿肥区,是陕北丘陵沟壑区的主体,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地形支离破碎。大部分地区属于半干旱地带,是本省优质小米和烤烟、苹果生产基地之一。(3)黄河沿岸土石丘陵麦、豆、杂粮、花生、枣、果区,位于黄河沿岸,南北狭长,大部分由黄土梁、峁组成,沟壑险峻,土层薄。 (三)渭北高原小麦、春玉米、烤烟、苹果、大豆区

河南省焦作沁阳市主要农作物产量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河南省焦作沁阳市主要农作物产量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报告导读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焦作沁阳市主要农作物产量进行深度剖析,从粮食作物产量,谷物产量,小麦产量,玉米产量,豆类产量,棉花产量,园林水果产量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焦作沁阳市主要农作物产量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焦作沁阳市主要农作物产量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焦作沁阳市主要农作物产量分析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焦作沁阳市主要农作物产量数据分析报告旨在全面梳理焦作沁阳市主要农作物产量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焦作沁阳市主要农作物产量现状 (1) 第二节焦作沁阳市粮食作物产量指标分析 (3) 一、焦作沁阳市粮食作物产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粮食作物产量现状统计 (3) 三、焦作沁阳市粮食作物产量占全省粮食作物产量比重统计 (3) 四、焦作沁阳市粮食作物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焦作沁阳市粮食作物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粮食作物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粮食作物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焦作沁阳市粮食作物产量同全省粮食作物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焦作沁阳市谷物产量指标分析 (7) 一、焦作沁阳市谷物产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谷物产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焦作沁阳市谷物产量占全省谷物产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焦作沁阳市谷物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焦作沁阳市谷物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谷物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农业产业化基本情况统计表

农业产业化基本情况统计表 填报说明 辽宁省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OO八年七月

《农业产业化差不多情形统计表》 填报说明 为了解、把握和反映辽宁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活动的差不多情形,为政府制定政策和打算,实施有效治理、调控、指导、服务提供决策依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国家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和农业部关于进展农业产业化和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的监督治理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报表制度。 本报表制度属于部门统计调查,是对辽宁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差不多情形的统计。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应按照本制度规定的统计范畴、运算方法、统计口径和填报内容,认真组织实施,按时填报。 本报表制度由辽宁省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说明。 1、统计时段 《农业产业化差不多情形统计表》(以下简称《统计表》)中的所有数据,分别按以下四个时段填报:2007年1月1日~6月30日;2007年1月1日~12月31日;2008年1月1日~6月30日;2008年1月1日~12月31日(估量数)。 2、起报单位 《统计表》以县(市、区)为起报单位,基础数据由各类产业化组织填报,由各市汇总报我办。

3、属地填报 中央、省、市直属单位均由所在县(市、区)组织填报;各类开发区统一由原属地填报。 4、统计对象 包括与农民结成带动与被带动关系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中介组织。龙头企业以2007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年交易额3000万元以上;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有组织章程,登记在册会员50人以上,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为统计对象。也称规模以上龙头企业。 5、流通企业收入 《统计表》中的流通型龙头企业“销售收入”、“主营产品销售收入”填写“交易额”。 6、现价填报 《统计表》中有关数据均按现价进行填报。 7、数据符号 有小数点的数据,一律保留两位小数。除小数点外,数字间不加任何符号。如1000000,不能写成1,000,000。 8、计量单位 严格按照《统计表》中的计量单位进行统计。不得随意采纳其它计量单位;不能在数字后加汉字(如将10000填写成1万)。 9、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系指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或流通,并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相联系,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行一体化经营的企业。企业中农产品加工、流通的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70%以上。

沁阳市

沁阳 沁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南眺黄河,西邻能源大省山西。面积623.5平方公里,辖3乡6镇4个办事处329个行政村,人口47.7万。 基本信息 邮编:454550 代码:410882 区号:0391 拼音:Qinyang Shi 沁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南眺黄河。面积623.5平方公里,辖3乡6镇4个办事处329个行政村,人口48.3万。 焦(作)晋(城)高速、西邻207国道,焦-枝铁路、侯-月铁路、焦(作)克(井)公路(省道S306)、洛(阳)常(平)公路(省道S238)、郑(州)常(平)公路(省道S104)、济(源)温(县)公路(省道S312)呈网状贯穿全境,市、乡、村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

火轿(扩展项目名录)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3个。沁阳古代经贸发达,一直是连接豫晋商贸的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之一。 沁阳是一座崭新的城市。 2009年,全市投资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78个(10亿元以上7个、亿元以上43个),完成投资50亿元。2009年六大产业实现增加值96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71%。我市被命名为中国耐蚀产品研制示范第一市和中国造纸机械之乡。全市工业经济已经由铝电产业的“一柱擎天”发展为以“煤化工和氯碱为主的化工、太阳能光伏材料为主的新能源、电动车、铝及铝深加工、玻璃钢、造纸装备及造纸”等六大产业集群为重点的“多点支撑”,新型工业体系初具规模。同时,沁北产业集聚区、沁南产业集聚区“两个经济增长极”快速形成。两大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23.6平方公里,已开发建设8平方公里,2009年集聚区共实施重点项目78个,完成投资44.8亿元,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20亿元,利税4.3亿元。目前,沁北产业集聚区被确定为省级产业集聚区、首批对外开放重点产业集聚区;沁南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已全面启动。 城市功能日趋完善。2009年,开工了“六路一中心”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了清华御景园、锦绣江南等高档小区,房地产成交额突破6亿元。开工了亿万国际饭店、文化艺术中心等城市商贸和公益项目。投资6.5亿元,建设了30多个道路交通工程,河南省唯一一条“二改一”的常付路全线贯通,城乡道路网络及质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创建国家级农机平安示范市顺利通过检查验收。投资9000万元开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35项,达到我市水利工程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投资高峰,荣获全国水利工作先进市称号。全省首家通过A类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验收。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市称号,陈敬如书记受邀到济南参加了全运会开幕式,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高考上线率处于焦作市前列。焦作工贸职业学院对外招生,成为焦作市第一所民办高等学校和第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人民医院新址建设进展顺利,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8%。大力开展全民创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4%。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低保月补差标准均高于省市水平。 经济与社会事业 沁阳市的传统产业有铝电、玻璃钢、造纸机械、皮革,在全国享有盛誉,是著名的玻璃钢王国、造纸机械之乡。新兴的精细化工、电动自行车、汽车零配件等新兴产业正在蓬勃兴起。 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1.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1.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0.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6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68.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885元。 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资本活市、人才兴沁、环境赢商”四大战略,中国昊华集团、河南神火集团、中电投集团、广东兴发铝业公司、晋煤集团等全国500强企业纷纷来我市投资兴业,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在河南

潍坊市农业基本情况介绍

潍坊市绿色农业基本情况介绍 一、地理位置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居半岛城市群中心位置,总面积1.61万km2,南依泰沂山脉,与临沂、日照两市相邻,北濒渤海莱州湾,东与青岛、烟台两市相接,西与东营、淄博两市为邻。直线距离西至省会济南183km,西北至首都北京410km。潍坊市的地理位置见图1.1-1所示。 图1.1-1 潍坊市地理位置图 二、行政区划 潍坊市现辖奎文、潍城、寒亭、坊子4个区,青州、诸城、寿光、安丘、高密、昌邑6个县级市,临朐、昌乐2个县,设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综合保税区。面积1.61万km2,人口923万,是世界风筝都、中国画都、中国食品谷,先后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 潍坊市各县市区地理位置情况如图1.1-2所示。 图1.1-2 潍坊市各县市区地理位置分布图 三、经济概况 2013年,潍坊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420.7亿元,增长

10.6%;固定资产投资3429.9亿元,增长1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8.8亿元,增长13.4%;进出口总额161.6亿美元,增长7.9%;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94.0亿元,增长1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86元,增长10.0%;农民人均纯收入13273元,增长12.5%。综合实力列山东省第4位。“2013年中国城市财力50强”排行榜,潍坊入围2013年中国城市财力50强排第33名。 四、农业概况 1、发展布局 潍坊市共划分为四个农业综合发展区,即西部花卉林果菜畜发展区、中部都市农业发展区、东南部特色农产品茶园粮食发展区、北部渔业畜牧业发展区。北部建设高端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和农业休闲观光体验基地。西部设施农业水平比较高的县市,重点向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高端农业发展;对东部农业结构调整空间较大的县市,加快设施农业发展步伐;对中部城市近郊地区,结合生态建设,积极发展都市农业、休闲农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2、农产品产业优势 潍坊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和蔬菜之乡。截止2013年底,共有销售收入过亿元龙头企业19家、优质农产品品牌310个,4个县市成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苗品

精编【农业畜牧行业】农业产业化基本情况统计表

【农业畜牧行业】农业产业化基本情况统计表

《农业产业化基本情况统计表》 填报说明

辽宁省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OO八年七月 《农业产业化基本情况统计表》 填报说明 为了解、掌握和反映辽宁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活动的基本

情况,为政府制定政策和计划,实施有效管理、调控、指导、服务提供决策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国家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和农业部关于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的监督管理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报表制度。 本报表制度属于部门统计调查,是对辽宁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基本情况的统计。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应按照本制度规定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统计口径和填报内容,认真组织实施,按时填报。 本报表制度由辽宁省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1、统计时段 《农业产业化基本情况统计表》(以下简称《统计表》)中的所有数据,分别按以下四个时段填报:2007年1月1日~6月30日;2007年1月1日~12月31日;2008年1月1日~6月30日;2008年1月1日~12月31日(预计数)。 2、起报单位 《统计表》以县(市、区)为起报单位,基础数据由各类产业化组织填报,由各市汇总报我办。 3、属地填报 中央、省、市直属单位均由所在县(市、区)组织填报;各类开发区统一由原属地填报。

4、统计对象 包括与农民结成带动与被带动关系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中介组织。龙头企业以2007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年交易额3000万元以上;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有组织章程,登记在册会员50人以上,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为统计对象。也称规模以上龙头企业。 5、流通企业收入 《统计表》中的流通型龙头企业“销售收入”、“主营产品销售收入”填写“交易额”。 6、现价填报 《统计表》中有关数据均按现价进行填报。 7、数据符号 有小数点的数据,一律保留两位小数。除小数点外,数字间不加任何符号。如1000000,不能写成1,000,000。 8、计量单位 严格按照《统计表》中的计量单位进行统计。不得随意采用其它计量单位;不能在数字后加汉字(如将10000填写成1万)。 9、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系指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或流通,并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相联系,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

南平农业与农村基本情况

南平农业与农村基本情况 一、市情基本概貌 南平市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江上游,武夷山东南麓,地处闽、浙、赣3省的结合部,与省内外17个县(市)毗邻,介于东经117°—119°,北纬26°39′—28°20′,俗称闽北。辖1区(延平)、4市(邵武、武夷山、建瓯、建阳)5县(顺昌、浦城、光泽、松溪、政和),共有44个乡、71个镇、24个街道办事处、136个社区委员会、69个居民委员会、1632个村委会。2008年实有户籍总人口3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1万人。 我市区位独特。为福建沿海通向内陆省份的走廊,是建设海峡两岸繁荣带的重要延伸地区,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绿色腹地,在对外农业合作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境内交通便利。武夷山机场开通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航线27条,国际航线2条,已设立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并规划为海峡两岸“三通”的航空港之一;南平、武夷山海关边检口岸投入使用;鹰厦、外福和横南三条铁路贯穿境内7县(市、区),南连福、厦,北结浙、赣;205、316国道和南武路等省、市、县道,形成纵横交错公路网;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已建成通车,从南平至省城福州只需2个半小时;南浦高速公路2008年竣工投入使用,并与衢州沪瑞高速公路相连,使我市通往杭州、金华、上海等地行程大大缩短。内河航运里程近600公里,500吨级轮船从市区可直抵福州马尾港。基本形成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相配套的立体交通体系。

气候条件优越。属中亚热带海洋性湿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光热充足,年均气温17—19℃,无霜期250—280天,年降雨量1750—1900毫米,年日照1700—2000小时,年总积温6633℃,平均相对湿度79—82%。 土地资源丰富。闽北山多地广,全市土地总面积2.63万平方公里,折合3945万亩,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其中丘陵山地3167万亩,占80.3%;耕地308.9万亩,占7.8%;水面及村庄、道路470万亩,占11.8%。大致为“八山一水一分田”。乡村人均拥有山地13.79亩、耕地1.34亩,均居全省首位。 水利条件较佳。境内溪河众多,水系发达,为闽江的发源地,有一江(闽江)二溪(富屯溪、建溪)贯流其中,集水面积4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闽江、富屯溪、建溪、金溪、南浦溪、松溪和沙溪8条,50平方公里以上溪流176条。地表年径流量269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8834立方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水力理论蕴藏量387万千瓦,可装机容量154.4万千瓦,居全省首位。地方开发的水电站781座,装机总容量42万千瓦;境内的水口、沙溪口电站,装机170万千瓦,全市10县(市)都实现与华东和省电网并网。 生物种类繁多。据初步考察,有植物3000多种,已定名1800多种,其中野生饲料植物110多种,地衣、厥类360多种;食用菌、药用菌和真菌400多种。先后建立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邵武将石自然保护区和南平茫荡山自然保护区,尤其是国家级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被誉为“世界生物模式标本的产地”、“蛇的王国”、“鸟的天堂”、“昆虫的世界”。 名胜风景独好。主要名胜风景区有武夷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区、

007-沁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文本A4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3) 第三章产业发展与布局 (4)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 第一节城镇发展战略目标 (5) 第二节城镇化水平预测 (5) 第三节重点发展城镇 (5) 第四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6) 第五节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7) 第六节市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8) 第七节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8) 第八节市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9) 第九节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11) 第五章城市性质、规模 (13) 第六章城市总体布局 (13) 第七章居住用地规划 (14) 第八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6) 第九章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17) 第十章对外交通规划 (18) 第十一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9) 第十二章绿地系统和城市景观规划 (21) 第一节绿地系统规划 (21)

第二节城市景观规划 (23) 第十三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4) 第十四章旧城改造规划 (26) 第十五章给水工程规划 (26) 第十六章排水工程规划 (27) 第十七章电力工程规划 (28) 第十八章电信工程规划 (28) 第十九章燃气工程规划 (29) 第二十章供热工程规划 (30) 第二十一章环境保护规划 (30) 第二十二章环境卫生规划 (30) 第二十三章城市防灾规划 (31) 第一节防洪规划 (31) 第二节抗震防灾规划 (32) 第三节人防规划 (32) 第四节消防规划 (33) 第二十四章近期建设 (34) 第二十五章城市远景发展构想 (36) 第二十六章规划实施 (36) 第二十七章附则 (37) 附录沁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 (39) 附表 (48)

南平农业与农村基本情况

南平农业与农村基本情况

南平农业与农村基本情况 一、市情基本概貌 南平市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江上游,武夷山东南麓,地处闽、浙、赣3省的结合部,与省内外17个县(市)毗邻,介于东经117°—119°,北纬26°39′—28°20′,俗称闽北。辖1区(延平)、4市(邵武、武夷山、建瓯、建阳)5县(顺昌、浦城、光泽、松溪、政和),共有44个乡、71个镇、24个街道办事处、136个社区委员会、69个居民委员会、1632个村委会。2008年实有户籍总人口3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1万人。 我市区位独特。为福建沿海通向内陆省份的走廊,是建设海峡两岸繁荣带的重要延伸地区,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绿色腹地,在对外农业合作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境内交通便利。武夷山机场开通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航线27条,国际航线2条,已设立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并规划为海峡两岸“三通”的航空港之一;南平、武夷山海关边检口岸投入使用;鹰厦、外福和横南三条铁路贯穿境内7县(市、区),南连福、厦,北结浙、赣;205、316国道和南武路等省、市、县道,形成纵横交错公路网;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已建成通车,从南平至省城福州只需2个半小时;南浦高速公路2008年竣工投入使用,并与衢州沪瑞高速公路相连,使我市通往杭州、金华、上海等地行程大大缩短。内河航运里程近600公里,500吨级轮船从市区可直抵福州马尾港。基本形成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相配套的立体交通体系。

气候条件优越。属中亚热带海洋性湿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光热充足,年均气温17—19℃,无霜期250—280天,年降雨量1750—1900毫米,年日照1700—2000小时,年总积温6633℃,平均相对湿度79—82%。 土地资源丰富。闽北山多地广,全市土地总面积2.63万平方公里,折合3945万亩,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其中丘陵山地3167万亩,占80.3%;耕地308.9万亩,占7.8%;水面及村庄、道路470万亩,占11.8%。大致为“八山一水一分田”。乡村人均拥有山地13.79亩、耕地1.34亩,均居全省首位。 水利条件较佳。境内溪河众多,水系发达,为闽江的发源地,有一江(闽江)二溪(富屯溪、建溪)贯流其中,集水面积4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闽江、富屯溪、建溪、金溪、南浦溪、松溪和沙溪8条,50平方公里以上溪流176条。地表年径流量269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8834立方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水力理论蕴藏量387万千瓦,可装机容量154.4万千瓦,居全省首位。地方开发的水电站781座,装机总容量42万千瓦;境内的水口、沙溪口电站,装机170万千瓦,全市10县(市)都实现与华东和省电网并网。 生物种类繁多。据初步考察,有植物3000多种,已定名1800多种,其中野生饲料植物110多种,地衣、厥类360多种;食用菌、药用菌和真菌400多种。先后建立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邵武将石自然保护区和南平茫荡山自然保护区,尤其是国家级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被誉为“世界生物模式标本的产地”、“蛇的王国”、“鸟的天堂”、“昆虫的世界”。 3

河南省焦作沁阳市人口综合情况和就业人员数量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

河南省焦作沁阳市人口综合情况和就业人员数量数据研究报 告2019版

前言 焦作沁阳市人口综合情况和就业人员数量数据研究报告围绕核心要素年末总户数,年末总人口数量,常住人口总数量,城镇常住人口数量,城镇化率,就业人员总数量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焦作沁阳市人口综合情况和就业人员数量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焦作沁阳市人口综合情况和就业人员数量研究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协会、相关科研机构等权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全面解读焦作沁阳市人口综合情况和就业人员数量现状及发展态势,客观反映当前焦作沁阳市人口综合情况和就业人员数量真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焦作沁阳市人口综合情况和就业人员数量数据研究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及参考,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目录 第一节焦作沁阳市人口综合情况和就业人员数量现状 (1) 第二节焦作沁阳市年末总户数指标分析 (3) 一、焦作沁阳市年末总户数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年末总户数现状统计 (3) 三、焦作沁阳市年末总户数占全省年末总户数比重统计 (3) 四、焦作沁阳市年末总户数(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焦作沁阳市年末总户数(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年末总户数(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年末总户数(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焦作沁阳市年末总户数同全省年末总户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焦作沁阳市年末总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7) 一、焦作沁阳市年末总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年末总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焦作沁阳市年末总人口数量占全省年末总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焦作沁阳市年末总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焦作沁阳市年末总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年末总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山东省农业种植结构)根据各地人口情况-经济形势-支柱产业-人口老龄化程度分析骨病源多的地方

山东省农作物种植结构 当前山东主要种植作物如下:小麦6000万亩、玉米4000万亩、蔬菜2000万亩、棉花1300万亩、花生1300万亩、果树1200万亩、水稻170万亩、大豆150万亩。小麦、玉米主要分布在菏泽、聊城、德州、滨州、济南、青岛地区;棉花主要分布在菏泽、德州、滨州地区;蔬菜分布在济宁、淄博、潍坊、莱芜、青岛等鲁中和半岛地区;花生主要集中在聊城、菏泽、泰安、威海、青岛等地区;果树则主要分布在烟台、青岛、威海、临沂等半岛和山区。 鲁中地区 淄博沂源:下辖11镇(南麻镇、南鲁山镇、鲁村镇、大张庄镇、燕崖镇、中庄镇、西里镇、东里镇、张家坡镇、石桥镇、悦庄镇)、1个经济开发区、633个行政村,总面积1636平方公里,有人口56万。 沂源县南麻镇:主要种植佛手瓜:沂源县南麻镇蔬菜面积8000亩年种植佛手瓜20万株。 种植时间: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收获时间:7月初-12月霜前 沂源悦庄镇韭菜:苗山韭菜是悦庄镇苗山村为中心,辐射周围若干村形成的地方名优特产,现有栽培面积2.5万亩,年实现总收入12500万元。 种植时间:播种时间:在土壤解冻后到秋分可随时播种,一般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以春季播种为宜,夏季播种宜早不宜迟; 收获时间:15天 悦庄镇水培蒜黄 种植时间:一般从当年的10月中旬到第二年的3月底,是水培蒜黄的适宜栽培季节。每种一茬约20-25天左右,整个栽培季节可栽培5-7茬; 收获时间:一般经20天左右,当蒜黄生长到40-50cm两叶一心时,就可收割。收割最好在凌晨进行。 沂源县鲁村镇 徐家庄乡6000亩菜花、 大白菜 种植时间:,在立秋前后3—5天播种为宜,高温年份可推迟到8月中旬; 收获时间:小雪前2—3天,应及时收获。 济南:济阳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6.03万亩,种樱桃西红柿等蔬菜作物 章丘大葱基地:章丘大葱是闻名全国的特产蔬菜,主要分布在章丘市的绣惠镇、宁家埠镇、党家镇、刁镇、枣园镇。 播种时间:8月中下旬播种。定植时间:霜降前后10月中下旬定植。收获时间:6月下旬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2017-2018学年九

沁阳市九年级2019-2019学年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考试试卷 注意事项: 本试卷共4页,四个大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作答,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0:16 Na:23 C1:35.5 Mg:24 Zn:65 Fe:56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下列各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氢氧化钠用来去除油 B.铜用于制作电线 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稀盐酸用于除铁锈 2.201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参与创建绿色家园”,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提倡垃圾分类回收,下列生活垃圾可与铝制易拉罐归为同一类加以回收的是 A.废弃塑料灯座 B.废弃玻璃灯管 C.废弃橡胶垫 D.废弃铁螺丝钉 3.河南烩面营养美味,下列用到的食材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A.xx B.羊肉 C.青菜 D.花生油 4.人体缺少必须的微量元素会影响健康,甲状腺肿大通常需要补充的元素是 A.铁 B.碘 C.锌 D.氟 5.下列制品灼烧后会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 A.棉线 B.女丝袜(锦纶) C.纯毛毛线 D.服装里料(涤纶) 6.下列化肥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是

A.硫酸钾 B.氯化钾 C.磷矿粉 D.硝酸铵 7.欲配制6%的NaC1溶液50g,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正确的是 A.取固体 B.称固体 C.量取水 D.写标签 8.下列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A.氧化铜、高锰酸钾都属于氧化物 B.硫酸、硝酸都属于酸 第1页 C.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属于碱 D.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都属于盐 9.郑万高铁河南段预计2019年开通,建设中用“Fe 2O 32Al Al 2O 32Fe”对钢轨中的缝隙进行焊接,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0.下列各组物质之间的反应,必须借助无色酚酞溶液才能判断出反应发生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B.镁和稀盐酸 C.硝酸钡溶液和稀硫酸 D.碳酸氢钠和稀盐酸 11.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是 A.无色酚酞溶液 B.CuSO 4C.FeC1 3D.Na

xx村农户基本情况统计表11

()镇()村贫困户相关情况调查表 户主姓名:户主手机:填表时间:2015年12月日填表人:手机: 基础情况家 庭 人 口 情 况 姓名 与户主 关系 性 别 出生 年月 民族 政治 面貌 健康 状况 劳动 能力 就医情况新农合新农保低保户优抚户五保户求学情况 从业 类别 所患 疾病 门诊地 点、次数 住院地 点、次数 年医 疗费 缴费 金额 报销 金额 缴费 金额 养老金发 放金额 是否 低保户 享受低 保金额 是否 优抚户 享受优 抚金额 是否 五保户 享受救 助金额 在读 学校 年需 费用户主 小计()人 资 产 情 况 土地情况建筑情况农业机械交通工具家用电器存贷款余额在册耕地册外耕地林地面积草原面积宅基地面积砖瓦房间数、面积泥草房间数、面积园子面积羊舍面积猪舍面积轿车货车摩托车固定电话冰箱电脑宽带电视存款贷款借款 享受补贴 膜下滴灌补贴大棚补贴农机补贴危房改造补贴沼气池补贴粮仓补贴改厕补贴其它补贴 时间面积金额时间栋数金额时间台数金额时间改造类型金额时间数量金额时间数量金额时间数量金额时间数量金额 20 15年收入情况 政 策 收 入 粮食直补收入良种补贴收入退耕还林收入草原奖补收入其它政策性收入 政策收入合计 家庭 收入 总计 人均 收入面积金额面积金额面积金额品种数量金额类型数量金额生 产 收 入 种 植 业 种植种类耕地来源承包价格种植面积种植品种每亩投入总投入每亩产量总产量销售价格每亩产值总产值每亩利润总利润人均收入玉米 常规种植 膜下滴灌种植 小计 日光大 棚 品种栋数每栋种植成本每栋产量销售价格每栋产值每栋利润二茬品种二茬成本三茬产值二茬利润两茬总产值两茬总利润人均收入 小计 养 殖 业 养殖种类养殖数量销售价格总产值总利润人均收入 小计 劳务等 收入 常年外出务工季节外出务工个体经营庭院经济土地流转其它收入人数地点行业月收入年收入人数天数地点行业月收入年收入行业地点人数年产值年利润种类数量利润转出面积价格收入类型金额 加入合作社名称加入合作社年效益情况 2015年 支出情况 种植业生产成本支出养殖业成本支出因病支出因学支出其它支出总支出年人均纯收入低收入(致贫)产生原因综述: 家庭情况写实 (表格中无法填写情况) 子女及亲属情况增加收入措施需求

沁阳必去的10个地方

沁阳必去的10个地方(v0.2) 1.沁阳市博物馆 沁阳市博物馆位于市区东南隅,覃怀中路与县东街交叉口东北角,毗邻沁阳市政府,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它是在原天宁寺旧址上建立起来的。该寺始建于隋代,时名长寿寺,唐武后时易名大云寺,金代又易名为天宁寺。现有馆藏文物一万余件(套),其中珍贵文物两千多件(套),包括石器、陶器、铜器、瓷器、玉器和书法绘画等。中国书协主席启功亲题馆名。博物馆现有面积10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是河南省旅游景点、国家级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三级博物馆。自2009年1月1日开始向社会免费开放。 沁阳市博物馆以国家级文 物保护单位天宁寺三圣塔为主 体。前有雕梁画栋的仿宋式山门, 后有大雄宝殿之台基,两侧为仿 古建筑的展厅和办公用房,院内 碑碣林立、错落有致、环境优雅、 景色宜人。馆中设苑是博物馆的 一大特色,石苑内玉泉翠蔚、鱼 跃河池、垂柳依依、小桥流水,中有古建与园林相结合的楼台亭榭,围建150米的长廊内陈列着历代石刻造像,书法碑碣和墓志石,其中许多都是国内比较珍贵的精品和孤品,琳琅满目的石刻文物,上自汉魏,下迄明清,各以其宝贵的史料价值,卓越的造型艺术和精湛的书法技艺为国内外学者、艺术家 和广大书法爱好者所珍视。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宁寺 三圣塔,建于金大定十一年(公元 1171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 历史,居河南三大金塔之首。三圣 塔总高32.76米,由基座、塔身、 刹顶三部分组成。方形基座占地 140多平方米,高6.5米,其上置

边长8.6米的须弥座,承托着十三层密檐式塔身。三圣塔外观仿唐,内结似宋。庞大的石造基座内为双环体壁,两壁中间设回廊走道。塔内为竖井式的方形通道,通道两壁有脚窝,可供游人攀登,通道至九层后从外部攀沿而上,才可登上十三层极顶。三圣塔最珍贵的是塔内保存了丰富的石刻资料,门额上有“玉泉龙宫藏”半月形刻石,左右线刻云龙和花卉图案,塔身第一层正中有铭石一方,具体记载了建塔者的姓名、简历、砖匠、木匠、泥匠以及烧砖的地点和人名,为金大定十一年六月一日刻。塔内有“隐瑞洞”、“腾云洞”还有泥石造像多尊。三圣塔是目前中国金塔中保存状况最好、形体最大、石刻资料最丰富的一座,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沁阳市博物馆以《河内石苑》、《沁阳革命史迹》、《唐代大诗人李商隐》为基本陈列,同时常年接待举办各类临时流动展览。 值得一提的是石苑里的书法艺术品。号称“神笔”的明清大书法家王铎在这里留下了《延香馆帖》的真迹,其中《创柏香善建城碑铭》10块刻石共计1100多字,颜筋柳骨,风格独到,是王铎一生楷书的代表作;他的20多首山水游览诗作共计1760余字的行草书,其字形更是丰富多彩,笔法流畅,时行时草,妙趣横生。这里还有清康熙帝玄烨所书的《点翰堂御书法帖》,该书法帖代表了康熙书法艺术发展的几个阶段,是不可多得的帝王书法 艺术瑰宝。 《唐代大诗人李商隐》通过大量详实 的文献、图片、考古资料,对李商隐的一生 和历史贡献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沁阳革 命史迹陈列》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观众展 示了革命先驱为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浴血奋 战的辉煌历程,同时重点介绍了狼牙山五壮 士之一沁阳籍的宋学义。 路线:在汽车站坐1路公交车,县东街下车后沿县东街往南走400米即到,打车的话为5元。 游玩时间:1个小时 2.朱载堉纪念馆

山东省枣庄市全市基本情况及人口情况

山东省枣庄市全市基本情况及人口情况 (本文由枣庄论坛https://www.360docs.net/doc/6214147761.html,整理)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 概况: 市中区总面积375平方千米。2010年底,全区总人口49.1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49万人。 区人民政府驻君山路321号,邮编:277101。 市中区辖5个街道、3个镇、2个乡:光明路街道、文化路街道、中心街街道、龙山路街道、各塔埠矿区街道、齐村镇、孟庄镇、税郭镇、西王庄乡、永安乡。2012年,市中区辖5个街道、5个镇、6个乡。总人口482444人,各乡镇人口:龙山路街道44457 中心街街道40419 文化路街道75185 矿区街道29105 各塔埠街道58754 齐村镇39326 渴口镇32562 盂庄镇19563 安城镇20190 税郭镇21349 市郊乡11633 郭里集乡18531 西王庄乡23484 永安乡21069 黄庄乡17268 周村乡9549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 概况: 薛城区位于枣庄市西部,是枣庄市新的政治、文化中心。北距济南市250千米,南距徐州市67千米。总面积506.72平方千米。 2010年底,全区总人口为40528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5125人,占总人口的43.21%。区人民政府驻永福中路2号,邮编:277000。区号:0632。薛城区辖3个街道、6个镇:临城街道、兴城街道、兴仁街道、陶庄镇、邹坞镇、周营镇、沙沟镇、常庄镇、张苑镇。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 概况: 峄城区总面积627.6平方千米。2003年底,全区总人口36.0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42万人。 区人民政府驻坛山路,邮编:277300。区号:0632。 2010年,峄城区辖6个镇、9个乡。总人口339980人,各乡镇人口:峄城镇49695 底阁镇26023 阴平镇30346 古邵镇25586 金陵寺镇17673 曹庄镇18405 棠阴乡29120 王庄乡26026 吴林乡20199 肖桥乡12055 左庄乡20408 峨山乡14702 甘露沟乡13173 萝藤乡19458 坊上乡17111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 概况: 台儿庄区总面积538.5平方千米。2010年底,全区总人口28.6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18万人。 区人民政府驻金光路,邮编:277400。区号:0632。台儿庄区辖1个街道、5个镇:

大庆农业基本情况

一、概况 (一)地理位置 大庆市地处松嫩平原中部、黑龙江省西部,现辖肇州、肇源、林甸、杜尔伯特四个县,萨尔图、让胡路、龙凤、红岗、大同五个区和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幅员2.1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107平方公里,年末全市户籍人口(含农垦)282.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45.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51.6%,农业人口为136.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48.4%。地理

位置在北纬45°46′至46°55′,东经124°19′至125°12′之间,地域平坦,平均海拔146米。大庆地区西部以风沙土为主,东部以黑钙土、草甸土两条土壤带为主,盐碱土和沼泽土壤镶嵌分布于两条土带之中,组成了复杂的土壤复区。 (二)气候特征 大庆市地处松嫩平原西部,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降水偏少,风旱同期、雨热同季。年无霜期130-140天,有效积温2800-3100℃;年日照时数为2600至2900小时,生长期(五至九月)日照时数为1300至1350小时;年降水量在400至550毫米之间,生长期降水量一般在350至480毫米之间,占年降水量85%以上。

全市年平均气温4.6℃,最冷月平均气温-18.0℃,极端最低气温-40.7℃;最热月平均气温23.3℃,极端最高气温40.5℃;年均无霜期147天;年均风速3.5m/s,年≥6级风日数为30天;年降水量431.1毫米;年蒸发量1595.7毫米,年干燥度为1.2,大陆度为78.9;年日照时数为2685.1h,年太阳总辐射量491.4kJ/cm2。 2013年平均气温偏高,年降水总量特多。1月至11月全市平均气温为5.0℃,较气候值高0.7℃;区域降水量累计为628.7毫米,比气候值高197.6毫米。为1957年以来最大值。 (三)农村概况 大庆市辖58个乡镇、484个行政村、2493个自然屯。大庆拥有大耕地、大草原、大水面、大湿地,现有耕地1154万亩、草原1034万亩、水面440万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