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 绿色食品生产

5第五章 绿色食品生产
5第五章 绿色食品生产

第五章绿色食品生产

第一节植物种子和种苗的选择

在进行绿色食品的作物生产时,其品种、种子和种苗均须严格按照生产绿色食品的技术要求。种子和种苗的亲本均须来源于绿色食品的生产方式,经过至少一代(一年生作物)或两个生长季(多年生作物)生产。

一、品种的选择

从事绿色食品生产,选用优良品种,是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重要前提。品种是在变异和遗传的基础上,经过人工定向选择的结果;是以考虑经济性状和人类特定目的为主,且遗传上稳定,表现型基本一致的栽培植物或农作物种内的个体群。作物种质资源非常丰富,在进行绿色食品作物生产时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

1.品种与绿色食品生产的关系

品种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生产资料,在绿色食品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新的优良品种推广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改善产品的品质,丰富农产品种类、花色品种,满足市场的需要,从而为绿色食品的开发提供充实的资源。

由于绿色食品产品特定的标准及生产规程要求,限制速效性化肥和化学农药的应用,在这样的栽培条件下,不仅需要高产优质的优良品种,而且需要抗性强的优良品种。抗性强的品种在减轻自然灾害方面起很大作用,选用抗病虫或耐病虫的品种,可减少或避免某些病虫害的发生,也就能减少农药的施用和污染。因此,绿色食品种植业生产首先要抓好品种工作,每个地区及各生产单位都必须根据当地情况,切实做好品种工作:

2.绿色食品种植业生产对品种工作的基本要求

①选择、应用品种时,在兼顾高产、优质优良性状的同时,要注意高光效及抗性强的品种的选用,以增强抗病虫和抗逆的能力,发挥品种的作用。

②在不断充实、更新品种的同时,要注意保存原有地方优良品种,保持遗传多样性。

③加速良种繁育,为扩大绿色食品再生产提供物质基础。

④绿色食品生产栽培的种子和种苗(包括球茎类、鳞茎类、植物材料、无性繁殖材料等)必须是无毒的,并来自绿色食品生产系统。这些品种应当适合当地土壤及气候条件,对病虫害有较强的抵抗力。

由于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系统的多样性有利于保持系统稳定,有利于抵抗病灾干扰,因此选择品种时应注意保持品种遗传基质的多样性。在没有充分根据说明基田工程技术对环境是无害的情况下,不能使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品种。

高产、优质、高效、抗性强的品种是绿色食品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绿色食品生产是经

济意义极强的生产方式,只有选用名、特、优、稀、缺、新品种,才能受到市场的欢迎,只有高产质优的产品,才能迅速提供市场满意而千富的产品,只有高产优质和抗病虫害、抗寒、抗旱、抗风、生长健壮的品种,才能达到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的目的,才能有效地利用环境条件,为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奠定基础。所以,只有抓住品种这个内因,发挥品种效应去实施护理保健栽培措施,才能成功地生产出绿色食品,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引种要求

生产性的引种是将外地或国外的新作物、新的优良品种引入当地,供生产推广应用。通过引种可丰富当地的作物种类,是解决当地对优良品种迫切需要的有效途径。生产上,一方面原来的品种长期栽培可能会退化,另一方面新的、更优良的品种不断培育出现,通过引种就可使作物品种不断更新,以优良的代替老的。引种具有简便易行,见效快的优点,绿色食品产地为了保持高的生产水平,应有计划地做好引种工作。引种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引种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根据当地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不能盲目自流,以避免重复引种,减少浪费,取得好的效果。绿色食品生产中引种在注意引选高产、优质品种的同时,必须十分注意引选抗病虫、抗逆性强、高光效的品种,有时有些地区甚至要将抗性列为主要目标,这是绿色食品生产规程所要求的。

2、引种前应摸清拟引入的品种各方面性状,特别是对温度、光照的要求,这是引种能否成功的关键,因为温度和光照是人力难以控制的自然气象因子,而它们又是作物能否正常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如果差别过大,引种地自然条件不能与品种生态条件相适应,引种难以成功。例如,大豆是短日照作物,南方大豆引种至北方,由于口照增长而延迟开花成熟,甚至尚未成熟便遇秋霜;反之北方大豆引种到南方,由于日照缩短,温度高,生长发育加快,提早开花成熟,产量降低。无性繁殖作物,若产品为营养器官,一般只要有良好的生产条件,引种就易成功,但产品若为果实,如果树不同品种对温度和光照也有不同的要求,引种时尤应注意。在纬度相同或相近地区间,由于条件相似,引种较易成功,但同一纬度不同海拔高度地区引种也要注意温度这个重要生态条件。

引种时还要把品种特性与其栽培条件联系起来考虑:即应了解品种对土质、肥水条件的要求,耕作制度和栽培水平等方面的特点。例如,高水肥条件下的丰产品种引入干旱而瘠薄的土壤条件下栽培,因不适应低劣的栽培条件致使引种失败。

3、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在引种、选择品种时,应保持遗传多样化,不宜在基地内选择和保留单一的品种,而应有计划在不同地块种植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品种,或轮换种植不同优良品种。因为不同品种对生态及栽培条件要求不同,抗逆性、抗病虫能力也有差异,品种的多样性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和生产资源并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

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在更换新品种的同时,应注意保存原来生产中曾应用的优良品种,特别是古老的地方品种,有条件的在基地范围内建立品种资源库,自行保存,无条件的应交国家种质资源或建有资源库的单位保存。

4、引种试验是引种时必须进行的工作,用作试验的种子可以少量引入,将欲引入的一个或多个品种与当地生产用良种,在同一地块、相同栽培条件下比较,观察了解新品种在本地生态条件下的适应性、丰产性和抗逆性,从中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并了解品种对不同自然条件和耕作条件的反应,以确定新优良品种推广应用范围,并为制定适宜的栽培措施提供依据。

5、严格做好引进品种的检疫工作,这也是绿色食品生产引种不可缺少的环节,特别是带有当地检疫对象的种子要杜绝引入,这样可防止病虫草害的传播,减少植保工作困难,并避免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三、良种繁育要求

1、良种繁育

良种应既具备优良的品种特性,同时又是纯度高、杂质少、种粒饱满、生命力强的种子。优良种子才能使优良品种的性状充分表现,发挥其作用。因此绿色食品生产要把良种繁育工作作为一项基本建设来抓。

良种繁育主要是生产优良品种和杂交亲本的原种,迅速地繁殖大量的优质种子。为了提高繁育的成效,必须了解所繁育的良种和亲本的优缺点,以及选择技术,并了解良种的栽培要点,以进行正确的选择。同时,健全防杂保纯制度,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良种混杂退化,并要有计划地做好去杂选优、良种提纯复壮工作。如果不重视整个繁育过程的培育和选择,种子质量就没有保证,良种的丰产性也不能发挥作用。加速良种繁殖是迅速推广良种,提高生产水平的重要步骤。种子生产基地至关重要,县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要抓好种子田和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应根据本地生产条件、技术力量,采用多种形式加速良种繁育。

2、种子检验

为了保证为生产提供高纯度的优良种子,严防病虫害、杂草的传播,就需要对种子进行检查,进行“种子检验”,这是检查种子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绿色食品产地或基地都应重视丁作,建立起检验制度,对良繁的种子或外调种子,按规定进行检验,以避免、减少因种子质量造成的损失。

种子检验是以国家标准《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为依据,并应用科学的方法,对农业生产的种子品质或种子质量进行细致的检查分析、鉴定,以判断其优劣。种子检验是保证种子质量的重要措施和实现种子标准化的重要环节,也是良种繁育和种子管理部门主要工作环节之一。

第二节绿色植物生产种植制度

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为了能生产出无污染的优质产品,需在基地中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作物种类,因地制宜地确定轮作、间套作、复种等植制度,逐步形成和建立良性的农业生态系

统。提高综合的生产能力,保持持续生产能力,必须有一套合理耕作制度,同时,绿色食品种植业的发展也决定或影响着耕作制度,要求逐步建立起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统一的全新耕作制度体系。

绿色食品生产对耕作制度的基本要求有以下两点:一是通过合理的田间配置,建立绿色食品的种植制度,充分合理利用土地及其相关的自然资源;二是采取耕作措施,改善生态环境,创造有利作物生长、有益生物繁衍的条件,抑制和消灭病虫草害的发生,并不断提高土地生产力,保证作物全面持续地增产。

一、轮作及间套种

1.轮作的作用

同一块地有顺序轮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称为“轮作”,轮作是一项对土地用养结合、持续增产、促进农业发展、经济而有效的措施,在绿色食品生产中应大力推行和实施,它的作用表现在:

(1)培养地力

合理耕作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用地和养地相结合,轮作换茬本身便具有这一特征。我国的轮作模式,绝大多数都足由用地为主的作物与养地作物(豆类、绿肥)或养地环节(休闲)所组成,以发挥以田养田、生物养田的作用。

①利用豆科作物和红萍固氮:不同作物所需养分种类,数量和时期各不相同,在轮作中安排一定比例豆科、绿肥、牧草或在稻田中安排一定时期放养红萍,可有效增加或补充土中氮素养料。所以通过合理轮作可以协调养分的利用,延缓地力的减退,充分发挥土壤肥力的潜力。

②改善土壤化学特性和微生物状态:由于不同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各种营养元素的数量和比例各不相同,其自然归还串(茎、叶、花、果、根茬等)、活化土壤养分作用强度、对根际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结合水肥管理均有所不同。而合理轮作有利于保持土壤中的养分协调与平衡,提高土壤有机质,降低土壤盐碱,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繁殖;水旱轮作对改善稻田的土壤结构状况具有特殊意义。

③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减少水土流失:草田轮作可通过种植多年生牧草,恢复和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南方丘陵山地,水土流失很重,采用多种作物一年多熟分带轮作,结合分带分批少耕轮耕,地面周年有作物生长,大大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

(2)调节作物茬口

所谓“茬口”,是泛指轮作顺序中的各类作物及其茬地。组成轮作的各类作物对前作及其茬地有不同的要求,对土壤及后作物,也有不同影响,表现为多种茬口特性如茬口肥力特性、茬口季节特性和茬口感染病、虫、草害的特性等。茬口季节特性是指前作收获季节和后作播栽季节的早晚。相同的两个相连种植的作物,不同熟期品种或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其茬口的早晚是不同的,在一年一熟制地区,一个生产单位采用单一作物连作,往往造成季节矛

盾和劳力、机械紧张,而采用包含有生育期长短不同的多种作物的轮作,茬口有早有晚,便可缓和作物间的季节矛盾和劳力、机械紧张程度。在一年多熟地区,每季作物适时早播早栽,是高产的关键技术环节。实践表明,茬口季节早晚的影响,往往超过茬口肥力的影响。因此,采用包含有生育期不同、茬口季节早晚不同的作物轮作,并明确安排作物轮换顺序,有利于缓和作物间或品种间的季节矛盾和劳力、机械紧张程度。而且前作收获早,有利于精细整地、晒土、施基肥和适时播栽后作,保证各种作物处于最佳的生育季节,从而可获得高产稳产。

轮作应考虑把某些吸收利用倾向差异大的作物前后搭配,在吸收上形式互补,能发挥轮作的最大效应。另外,由于作物根系的伸展深度不同,在安排轮作茬口时应注意深根性作物与浅根性作物的前后搭配。

绿色食品生产地在安排种植计划和地块时就应将轮作计划列入其中。尽量采用轮作,减少连作,以充分利用轮作的优点,克服连作的弊端。轮种作物应选择不同类型、非同科、同属的作物,避免有相同的病虫;养地作物安排在前,为后创造良好的条件;产地主作物安排在最好茬口位置。

(3)防除病虫、草害

运用合理的轮作换茬制度,是我国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中一项有效的防治病、虫草害的农业技术,既安全可靠,不损害田间有益微生物,又无土壤污染和环境污染。

①轮作防治病虫害:危害农作物的许多病虫对寄主有一定的选择性,同时有很大数量是以土壤为媒介,而它们在土壤中生活有一定年限,一般能栖息2~3年.如大豆孢囊线虫病、花生青枯病和根结线虫病。在这期间实行轮作,使病原遇不到它们的寄主而消灭,或数量减少到不能引起发病的程度。还可以利用前茬作物根系分泌物抑制某些危害后作物的病菌,以减轻病害。有些害虫有专食性或寡食性的特性.通过轮作取消其食物源从而使虫害减轻。轮作所以防病,系基于作物茬口具有多方面的作用:a.换种非寄主作物,使土中病原苗因无寄主而逐渐消减和消灭;b.利用前作的根际微生物遏制后者病害的发生;c.利用后者及其栽培措施改变土壤中的水分、养分和空气状况,从而抑制前者所诱发的病原菌,并促进后者健康生长。

②轮作防治农田杂草:轮作防草有三种方式,一是通过换茬,隔若干年不种寄主作物,使寄生性杂草(如大豆菟丝子草)种子发芽后,得不到寄主而死亡。二是轮换不同类型的作物,使许多生态条件与作物相似和形状相近的伴生性杂草,如麦田的野燕麦、毒麦,稻田、绿肥田的看麦娘、猪秧秧等,如采用麦类和双子叶作物轮换种植、稻田绿肥和油菜、蚕豆轮换种植,结合土壤耕作,很易清除。夏季轮换种植不同类型作物,也有同样防草效果。三是不同年间水旱轮作,由于剧烈改变了农田生态条件,对防治各类杂草,特别是多年生恶性杂草,具有显著效果。

(4)增产并促进多种经营

由于轮作具有上述种种作用,因地制宜,实行合理轮作,将有利于作物高产稳产。实际

表明,同一作物特别是易感病害的作物,在轮作换茬田地上种植,一般都比连作重茬田地明显增产。在一个生产单位,实行轮作换茬制度,意味着要改变原来比较单一的作物结构为适当多样化的作物结构,既有利于发挥轮作换茬的增产作用,更有利于适应市场需要,促进多种经营的发展。发挥农经结合、农牧结合、农渔结合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此外,合理轮作还能错开农忙季节,均衡投放劳畜力,做到不误农时和细作,达到提高复种、用地养地和增产增收的目的。

2.间、套种的作用

间、套种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技术,是我国传统的农业精华,许多研究和实践证明,合理的间套种与单作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从自然资源来看,间、套种更能充分利用时间和土地,太阳能、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较充分的利用,使它们转变为更多的生物能作物产品。从社会资源来看,实行间、套种可以充分利用多余的劳力,扩大物质的投入,发展集约化农业,在人多地少的地区,提高土地生产力。果树行间尤其幼年果园实行间作,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收益,套种还可弥补本地自然条件的不足。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间、套种不断增添新类型,在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同时,也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增加产量的情况下,更能提高经济效益。一般情况下,安排生态适应性差异小的作物组合在一起,配置适当的田间结构,在人为因素正确的技术引导下,间、套种作物都能提高产量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绿色食品作物生产应总结经验,采用合理间、套种方式,力求收到更大的增产增收效果。

二、轮作及间套种的主要模式

我国幅员广阔,自然条件复杂,作物种类繁多。因此,所组成的轮作及间套种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

轮作类型从熟制分,有休闲轮作、一年一熟轮作、二年三熟轮作和一年二熟、三熟的复种轮作。从水旱条件和轮作中的主要作物成分分,有旱地轮作、稻田水旱轮作、水稻和水生作物轮作,还有城市周围的蔬菜轮作和少量的饲料轮作及牧草与粮经作物组成的草田轮作等。每一类型轮作,又因其主要作物组成比例不同,组成多种多样的轮作模式,从而有利于适应各种气候、土壤、社会经济条件与市场需求变化。当前,以粮食作物为主的轮作,仍占最大比例,今后随着商品生产的需求不断增多,以经济作物为主要成分的轮作将有所增多。

1.旱地轮作

我国旱地约占耕地80%,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和各种耐旱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则零星分布于各地,一部分则比较集中分布于商品生产基地。结合不同气候、土壤条件,便形成各种不同的轮作换茬模式。

(1)旱粮轮作

这类轮作的作物几乎全部由旱粮作物组成。由于这类轮作多分布在土壤比较瘠薄地区,豆科绿肥作物常被引入轮作组成中,在南方丘陵地区,多采用多熟间套轮作方式,形成复合

群体的生物覆盖,可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年产量,表4—1列出我国主要农区常采用的轮作模式。

表5-1 各农区主要旱粮轮作模式

农业区轮作模式

春麦区(一年一热) 大豆→高粱(或玉米)→粟

大→玉米→春小麦(或高梁)→春小麦

春小麦→马铃薯→大麦→春小麦

春小麦→豌豆→燕麦→体闲

豌豆→春小麦→荞麦(或燕麦)→马铃薯→糜谷

豌豆→春小麦→芝麻→油菜→蚕豆

春小麦→燕麦→黑豆

冬小麦区

(二年二熟至一年二熟) 小麦-粟(或高粱大豆)→春玉米‖大豆

小麦-玉米→(大豆)→高粱(‖大豆)→小麦

甘薯→小麦-大豆→小麦/芝麻→春玉米→小麦→玉米

小麦—粟谷→春玉米→小麦-绿豆

小麦-绿豆→(或大豆)→春甘薯→小麦—芝麻

南方丘陵

(一年二至三熟) 小麦—甘薯→蚕豆-玉米

小麦/玉米/甘薯→小麦/玉米/花生

小麦-甘薯→冬绿肥—玉米—秋绿肥

大麦/大豆/芝麻→油菜-绿豆-甘薯

大麦/王米‖大豆或花生/甘薯

大麦-大豆→花生-玉米→小麦—甘薯(2)经济作物轮作

我国经济作物或工业原料作物,种类繁多,大多种在旱地上,与旱粮作物轮换种植(表5-2)。

表5-2 各种经济作物轮作模式

经济作物轮作模式

烟草春烟→大麦-玉米(或芝麻)→小麦—甘薯

春烟→小麦—甘薯→油菜—夏粟

春烟→高粱→小麦—绿豆→小麦→芝麻

大麦—夏烟→小麦-玉米→小麦-绿豆

春烟→小麦—玉米→油菜-玉米

小麦/夏烟→豌豆-玉米;春烟→玉米

春烟→小麦-玉米→大麦-大豆

麻类作物大麻→大麻→大麻→大麦→糜子

大麻→大麻→陆稻→小麦→高粱

亚麻→春小麦→春小麦→春小麦→豌豆→春小麦

亚麻→荞麦→燕麦→豌豆→春小麦

黄麻→花生→菜→芋头

油料作物小麦-甘薯→春芝麻

小麦-夏芝麻→小麦-大豆

春花生→小麦-甘薯或玉米

小麦—花生→高粱→小麦—甘薯

小麦/花生→小麦—杂豆→甘薯

油菜(或大麦)/花生→小麦-甘薯

春花生—甘薯或陆稻→麦类大豆或粟—甘薯

春花生小麦—甘薯→冬闲—大豆—甘薯

糖料作物春小麦→甜菜→春小麦或粟→大豆

春小麦或大麦→甜菜→春小麦→玉米或粟谷、马铃薯

春甘薯—秋花生→甘薯/甘蔗一甘蔗→甘蔗

春花生/黄麻→甘薯/甘蔗→甘蔗

春花生-甘薯→玉米-大豆→甘蔗→甘蔗

2.稻田轮作

我国的稻田轮作大致分为三个类型:

①季节性水旱轮作:冬季旱作物轮换一夏季连年水稻或短期旱作物与水稻轮换(表4-3);

②周年性水旱轮作:冬季旱作物轮换或不轮换或冬闲一夏季周年水稻与周年旱作物轮换(表4-4);

③水生作物轮作:水稻和水生生物轮换。其基本轮作模式为一季稻或双季稻(多午)一水生经济作

物(1~2年)。

表5-3 季节型水旱轮作模式

大麦/早大豆(或玉米/大豆)-晚稻→油菜-双季稻/绿肥-双季稻

油菜—早稻/秋大豆→小麦—早、中稻-秋杂粮或秋菜

大麦/西瓜—晚稻→冬作或绿肥—双季稻(3~5年)

绿肥-双手(2—3年)→春花生—晚稻

冬闲或冬作-双季稻(2-3年)→玉米/大豆晚稻(1-2年)

春烟-晚稻/绿肥-双季稻(3—5年)

蚕豆—早稻—甘薯→大小麦/王米-晚稻

春花生—晚稻→冬甘薯(或小麦、油菜)-双季稻→蚕、豌豆—双季稻

早稻—秋花生→蚕豆或冬甘薯—双季稻

冬作—双季稻(2—3年)→大麦/春大豆或花生-晚甘薯/大豆

表5-4 周年型水旱轮作模式

类型轮作模式

稻豆轮作稻(2年)一春麦斗-糜谷或豆类作物

水稻一玉米、高粱或豆类一春小麦

水稻(3—5年)—大豆(或玉米//大豆)一小麦-高梁(或玉米//大豆)

冬小麦-豆类(1—2年)一年小麦-中稻(1—2年)

稻棉轮作冬小麦/棉花-冬小麦-中稻(1—2年)

绿肥或油莱、小麦—中稻(或双季稻)(2—3年)一麦类/棉花(2~3年)

稻麻轮作油莱—黄麻-萝卜绿肥—双季稻(2—3年)

稻椒轮作油菜-辣椒-萝卜绿肥-双季稻(2—3年)

稻蔗轮作小麦/甘蔗/豆类一宿根蔗/大豆-豌豆—双季稻一大麦-花生-晚稻

3.大田作物间作

以禾本科作物与豆科作物间作在我国的分布最广,其中以玉米与大豆间作的面积最大。此外,还有玉米与马铃薯间作,小麦与玉米间作,麦与豆类、绿肥间作,高梁与谷子,甘薯与玉米、大豆、花生间作等。

4.大田作物套作

在我国尤以小麦套种玉米在华北地区占很大优势。小麦棉花套作约占我国棉田面积的一半,稻田套紫云英,麦田套花生、甘薯、大豆、烟草等也都有应用。

5.大田作物间套复种相结合

这种种植方式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在南方有麦/花生+甘薯,麦/玉米+稻,麦/大豆+稻,麦/肥+稻;在北方有小麦/玉米+大豆,小麦棉花+绿豆等。

6.粮菜瓜间套作

这种方式有利于在生产菜瓜的同时兼收粮食。典型的如北京的三大菜,即菠菜、马铃薯、元葱等,春菜套春玉米,在春玉米中又套种大白莱、胡萝卜、芹菜等秋菜。在小麦套种玉米

的基础上,玉米与黄瓜、芸豆、豆角等间作,小麦套种西瓜,玉米间作西瓜、甜瓜等。

7.林果与作物间作

在北方,主要有泡桐、枣树与小麦、甘薯、花生、玉米等各种大田作物间作。苹果、梨、桃树与甘薯、花生、大豆间作。在南方有桑粮间作,橡胶树下间种茶树。在热带,椰子、橡胶也常与可可、咖啡、甘薯或玉米、大豆等间作。

三、轮作及间套种的主要技术要点

建立合理轮作及间套种的种植制度对绿色食品作物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了解和掌握轮作及间套种的技术要点是非常必要的。

1.建立合理轮作的主要技术要点

在当前,轮作基本上还遵循轮作倒茬的原则,建立合理的轮作倒茬方式主要是考虑其作物组成、轮换顺序和轮作年限等问题。

(1)轮作中的作物组成决定于作物结构

在安排轮作时,首先考虑各种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其次考虑各种作物的主次地位及其所占的比例,在此基础上确定轮作类型、个数、轮作区面积及怎么换茬等问题。大致原则是:

①作物组成中要有各种不同生态型的作物:实践证明,不同生态型作物间换茬效果较明显,而同类型作物间换茬效果较小,作物种类多,有利于轮作。

②同一轮作内,不同作物间要排除对该环境的特异不适应性:如盐碱地上的同一轮作内的作物都应该是耐盐碱的,有复种的轮作不但要考虑作物的年间轮换,也要考虑年内轮换。

(2)安排轮作顺序

①把主要作物、经济价值高的作物安排在最好茬口上:安排时必须分清主次,优先安排主要作物和经济作物。

②考虑前后茬作物病虫害以及对耕地的用养关系:轮作中前作要为后作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一般是养地作物在前,耗地作物在后。

③严格考虑茬口的时间衔接关系:为使茬口的衔接安全适时,须采取多种措施,如合理选择与搭配作物及品种,要给接茬农耗期留一定余地,还有育苗移栽和套种等。

(3)确定适宜的轮作年阻

轮作中作物种类多,主要作物比重大则年限长一点;若有不耐连作的作物参加的轮作,其年限较长,间歇的年数较多;养地作物后效期长的轮作年限要长一些。

2.间套种技术要点

为能充分发挥复合群体内种间互补作用,抑制种间和种内的竞争关系,在进行绿色食品生产中的技术实践经验是:

(1)合理搭配作物的种类和品种

搭配复合群体的作物种类和品种,首先要求它们的地理范围相同,生态适应幅度大;另外,小生境(生态位)完全相同的物种不能共存于一个生态系统内,即应该搭配生境不同的作

物种类;此外,还应优先保住主作物的生长,使一个种的小环境有利于另一个种的生存,如马铃薯结薯期间需玉米为其遮荫,以降低土温。

(2)确定合理的田间配置

合理的田间配置应有利于调节地上部光、温等条件和地下部土壤理化性质,特别是水分和养分的供应。它包括密度、行比或播种面积比、幅度以及不同作物的间距。密度是合理田问配置的核心问题。为发挥复合群体效应,种植总密度要高于某一作物单作时的密度,或高于单位面积内各种作物分别单作时的密度之和。对行比与幅度及间距的要求是既要充分发挥高位作物的边行优势,具行数不可多于边行优势范围,又要最经济地利用土地。在考虑行向问题时,必须从提高全田的光照强度和全田群体的光合产量着眼。

(3)掌握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这是为协调种间关系进一步做好保证。在作物需水肥有矛盾时可采用高低畦、挖丰产沟或打畦埂等办法加以解决。套种时要预留套种地带的宽度,在共存期间要保全苗,“及早”管理即“抢”时壮苗及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间作时可将高位作物播期提早或推迟,提高产量效益。

(4)绿色食品产地应尽量利用空间和时间的间隙,通过间套种发展绿肥作物。

(5)绿色食品生产地块内的所有间套种都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的操作规程。

第三节土壤管理和肥料使用

土壤是绿色食品作物生产的立地基础,为作物提出大部分营养、水分、空气。作为农田土壤,其肥力状况是可以人工调节的,调节控制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作物的发育,也影响到有害物的降解与转移。土壤管理与肥料的使用就是对这些性状和能力的调控。

一、土壤肥力保持的重要性

土壤适时和协调地向植物提供作物所需的水、养、气和热量及根系活动性能的条件,称为土壤肥力,土壤中的各肥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外在一个动态平衡之中,有时对作物生育有利,有时又有坏的影响利。采用适当的维持肥力的措施,就能为作物提供一个非常有利的、充分发挥其潜能、增强其抵御不良外界条件的土壤生态条件,获得高产优质的绿色食品。

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有效的办法就是施肥。肥料是与农作物生产、饲料与动物饲养、粮食与人类生存紧密相连的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没有足够的肥料,农作物难以提供大量产品,动物没有足够的饲料,人类也就不能得到足够的食粮、畜禽、水产品等优质食物,从这个意义上讲,肥料是自然生态良性循环中的基础环节,重视施肥,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对绿色食品生产有重要作用。

1.保持土壤肥力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

(1)施肥

施肥,尤其是施用有机肥,能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通过施肥可以调整土壤pH值,保持作物生育和土壤微生物活动的适宜环境,还可以缓解土壤中不良因素如酸性土壤或盐渍土的影响,改良土壤。

(2)保持适宜的土壤理化性状

土壤能为植物提供大部分的养分、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和根系发育的条件,良好质地的物理性状为作物提供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土壤化学性质不但与土壤保肥、供肥性能及植物的生长发育关系重大,也与土壤有害物的消除与积累关系密切。

(3)重视土壤的营养状况

良好的土壤营养状况可为作物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和能量,避免植株的缺素症状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2.保持土壤肥力是增加作物产量的基础和保证

增加绿色食品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需从多方面综合考虑,通过培肥,提高土壤生产力,平衡和改造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的供应状况,使作物生长健壮,获得好收成,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极为重要的措施。据大量试验数据估算,世界粮食产量的增加40%~50%是依赖于肥料的施用。同时,通过施肥可以增强作物抗逆能力,例如,充足的磷、钾营养,有利于作物大量贮存矿物质、糖分和可溶性蛋白质等,提高和促进细胞的渗透作用,降低对霜冻的敏感性,减少或避免霜冻造成的损失。又如,增施腐植酸肥,能通过调节气孔的关闭,减缓作物体的水分蒸腾,减少作物生长后期干旱及干热风所造成的损失。合理的施肥,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作物抗病虫的能力,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产品和环境的污染,并有利于绿色食品产量的提高。

3.保持土壤肥力是绿色食品品质进一步提高的保障

通过合理施肥,维持和提高了土壤肥力,进一步改善了绿色食品品质。例如,小麦生长开花期施用氮素肥不仅提高子粒产量,还能改善和提高蛋白质含量,并提高其烘烤加工产品的质量。钾肥能促进甜菜等根用作物光合作用产物向根部运输,有利于产品糖分含量的提高,并降低氨基化合物和钠的含量,有利于加工时糖分的提炼。施用磷肥能使大多数粗饲料中磷有所增加,能促进根类作物的块根生长。此外,越来越多的报道表明,许多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与作物的抗性有关。例如,通过施肥,提高蔬菜、水果中锌的含量利于幼儿智力的发育,并有免疫的作用;钙营养能减少苹果苦痘病,提高品质及贮存效果。

二、肥料污染

施肥有改善土壤环境、增加绿色食品产量、改善品质等作物,但同时由于施用肥料的种类、用量及施用方法不当,也会带来许多不良影响。例如,氮肥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元素,但是施用量过大,特别作物生长后期大量施用会使作物地上部营养生长过旺,根系变短,作物贪青、晚熟,抗逆性减弱,赶上早霜冻、大风时可能造成减产。在甜菜上则抑制糖分向根部运输,影响产品品质;又如果树苗期氮过多会抑制根的生长,秋季过量的氮肥会使枝条不成

熟,越冬能力下降,造成枝条甚至树体的死亡。

不合理施肥不仅起不到应有的肥效,造成经济上极大的浪费,更重要的是污染了环境,进而通过食物、饮水给人和畜带来潜在的灾难。此外,有机肥由于管理不善或未经无害化处理,也会造成污染。

1.对土壤的污染

肥料对土壤可能通过化学、生物、物理三方面的污染。化学污染主要来自肥料中含有的重金属及其他有毒离子,如一些煅烧矿质肥料往往含有数量不等的砷,镉、铬、氟等右毒元素。还有垃圾、污泥、污水中混杂的化学成分,如废电池中含有的汞、锌、锰,洗涤剂、塑料中含有多氯联苯、多元酚等有机污染成分。生物污染是各种有机垃圾、粪便或植株残体中,带有对植物和人体有害的病原体,施人土壤,有的还进入了水域,使作物感染病害,还有与作物接触附着在产品之上,例如附于蔬菜上被食用进入人体。物理污染主要是施人土壤中的有机肥,尤其城市垃圾中带有未经清理的碎玻璃、旧金属、煤渣、破塑料及薄膜袋等会使土壤碴砾化,降低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致使作物生长不良。

2.对水体的污染

土壤包括肥料中的营养物质可随水往下淋溶,进入地下水和农区水域,造成对水质的污染。其中主要是各种形态的氮素肥料大量施用,作物不能全部吸收利用,在土壤中由于微生物等作用形成硝态氮,它不能为土壤吸附,最易随水进入地下水。而地下水在不少地方是供入、畜饮用的,硝态氮进入人、畜体内在一定条件下还原成有害的亚硝酸盐和亚硝胺,影响人、畜健康。施肥中过量的氮和磷还会加速农区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质变劣,破坏生态平衡,

3.对大气的污染

与大气污染有关的营养元素是氮。人类由于施肥不当造成NH3的挥发、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合物及沼气等影响大气环境,污染了空气。

此外,施肥不当还可能直接对食品造成生物和化学污染。生物污染是由于有机肥及人、畜粪尿带有致病菌造成的,化学污染则是过量使用氮素肥料,导致产品中硝酸盐含量增加。

由上可见,施肥与绿色食品关系密切,直接影响到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质量、绿色食品的产量及质量,是绿色食品种植业生产中不容忽视的环节。

三、绿色食品施肥技术

根据绿色食品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及产品质量的要求,绿色食品生产小通过施肥要能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有利于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不会对作物和环境的造成污染。其施肥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要求,即要注重施肥技术。

1.创造良性的养分循环条件

充分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区域、本单位的有机肥源,合理循环使用有机物质。农业生态系

统的养分循环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即植物、土壤和动物,应协调与统一好三者的关系,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田间植物残余物、植株(绿肥、秸秆)、动物的粪尿、厩肥及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群进行养分转化,不断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绿色食品种植业生产基地在发展种植业的同时,要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畜禽、水产养殖业,综合利用资源,开发肥源,促进养分良性循环。

2.经济、合理地施用肥料

绿色食品生产合理施肥就是要按绿色食品质量要求,根据气候、土壤条件以及作物生长状态,正确选用肥料种类、品种,确定施肥时间和方法,以求以较低的投入获得上佳的经济效益。

施肥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农业措施,为了达到经济合理施肥,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不仅应不断总结“看天、看地、看庄稼”的施肥经验,而且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逐渐走上通过土壤、植株营养诊断,从而科学地指导施肥。

3.以有机肥为主体,尽可能使有机物质和养分还田

有机肥料是全营养肥料,不仅含有作物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和有机质,还含有各种微量元素、氨基酸等;有机肥的吸附量大,被吸附的养分易被作物吸收作用,又不易流失;它还具有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保肥、保水和通透性能的作用,因此,绿色食品生产要以有机肥为基础,作物残体如各种秸秆应直接或过腹或与动物粪尿配合制成优质厩肥还田,种植绿肥直接翻压或经堆沤后施入,尤其豆科绿肥,可增加生物固氮量,利用经高温处理腐熟的动物粪尿,补充土壤中养分。施用有机肥时,要经无害化处理,如高温堆制、沼气发酵、多次翻捣、过筛去杂物等,以减少有机肥可能出现的负作用。

4.充分发挥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在提高土壤肥力中的作用

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常常要依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群的活动,分解成可供作物吸收的养分而被利用,因此要通过耕作、栽培管理如翻耕、灌水、中耕等措施,调节土壤中水分空气、温度等状态,创造一个适合有益微生物群繁殖、活动的环境,以增加土肥中有效肥力。

近年微生物肥料在我国已悄然兴起,绿色食品生产可有目的地施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肥料制品,以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群,发挥其作用。

5.尽量控制和减少化学合成肥料,尤其各种氮素化肥的使用,必须使用时,也应与有机肥配合使用。绿色食品生产要控制化学合成肥料,特别氮肥的使用,A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除了使用微量元素和煅炼磷酸盐外,不允许使用化学合成肥料,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有机农业标准也严格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即便是有机肥,也应该来自于有机畜牧饲养场。A级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部分化学合成肥料,但禁止使用硝态氮肥。化肥施用时必须与有机肥按氮含量1:1的比例配合施用,最后使用时间必须在作物收获30天以前施用。

第四节病虫害防治和杂草控制

一、绿色食品生产中的有害生物防治

绿色食品无论是初级农产品或加工食品的主要原料在种植生长期间经常受到有害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侵害,常因发生病虫害而造成损失。据统计,全世界农产品每年因病虫草害减产或变质的占总量的30%~50%,我国目前每年平均因病虫害损失粮食1600多万吨,油料140万t。农作物病虫害不仅造成产量的减少,也使产品品质低劣,不能食用和加工,影响贮运和销售。带有某些病害的产品如带有黑斑病的甘薯食用后,会引起人、畜中毒,甚至死亡。

长期以来,随着现代化上业的发展,农业大量投入人工化学合成物质,其结果是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不断提高,但同时打破厂自然界中原有的生态平衡,诱发和加剧了某些病虫害的抗药性,工业“三废”所导致的非侵染性病害削弱了植物抗病性的能力,又加重了病虫害的发生。有机合成化学农药大量而普通地应用,造成农药大量在食品中残留,通过自然食物链,农药进入人体逐渐积累诱发了癌症的发生。化学农药在杀灭害虫的同时也杀伤了控制害虫的天敌生物和有益生物,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害虫更猖獗。而有害的昆虫和各种病原菌一般个体小、数量大、世代多,与大型生物相比,容易对农药产生抗性,需要人们不断更换农药种类或提高浓度,这就更加重了对环境和产品的污染,形成了恶性循环,与绿色食品生产的宗旨及要求背道而驰。

因此,植物保护是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避免和减少病害危害,确保丰收和产品质量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于是生物防治技术在克服化学农药种种弊端中应运而生。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现今国际上公认的有害生物防治的最有效方法。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的研究是在以整个作物系统中生物群落为调节单元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协调各种保护措施改善和增强有益生物的诱导因子,制约有害的生物因子,恢复人工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促使益害生物种群达到某种生态平衡,从而可长期有效地压抑有害生物暴发与为害。其中,生物防治、抗性品种、作物布局、水肥管理及其他生态措施(伴生植物、环境改良)的手段与方法是解决自然资源持续与外部能源投入相矛盾的最佳策略与措施。因此,IPM的发展不仅仅是强调技术的组合与协调,而要以维护资源的可持续性与再生性为前提,从以往强调“局部”技术的协调性转向于“全局”资塬的维护、持续与再生的相关技术综合利用上来。因而,可持续农业发展中的植物保护工作在以资源为主题的思想下,必须重申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工作方针,重视和加强“以防为主”的病虫草害的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在保障农业稳产高产的基础上,来达到减少农业能源投入、健康生产与资源持续的目的。

虽然国际上已采取措施限制某些剧毒农药的使用,并以生物防治及以生态为基础的其他防治方法当做为IPM的基本策略取代化学防治的位置。但在目前的情况下,满足粮食生产的自给,合理地(或理性的)使用化学农药仍然是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的手段。因此,农药使用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在IPM体系中合理用药、与其他技术的协调以及解决抗药性减少

化学农药的使用。

二、有害生物防治原则

为了保证绿色食品的产品质量,就必须在生产各环节排除污染源对产品的污染,种植生产过程中,重要污染源之一就来自为防治病虫害而施用的化学农药所引起的农业自身的污染。因此,绿色食品生产所采取的植保措施出发点必须是避免和减少污染,植保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1.要创造和建立有利作物生长、抑制病虫害的良好生态环境

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寄主作物,它们又同时受着周围环境条件及其他生物条件的多方面影响,绿色食品种植业生产中,应考虑三者的关系,采用合理种植制度和措施,促进农作物生长健壮,增强其自身抗病虫的能力,恶化病虫繁殖蔓延的生活条件,改变生物群落,保持生产基地周围环境内遗传多样性,保护和提供天敌的栖息地,有利于它们的繁衍,以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恢复农业生态平衡,增强和发挥生态系统的自然控制能力,并促进具发展。

绿色食品种植业生产的植保工作绝不能采取以消灭病虫等有害生物为中心的植物保护方法,也就是说,不能只考虑杀灭有害生物的效果,不考虑保护对象栽培作物及为栽培作物提供能源、生长条件和有利因素的影响与效果,必须树立以栽培作物为中心、建立良好农业生态系统的植保工作思想。

2.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预防就是通过合理的耕作栽培措施,提高作物的健康水平和抗害、免疫能力,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条件,减少病虫的发生和减轻其危害。绿色食品种植业生产中,必须贯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的预防为主方针,禁止打预防药,包括非有机化学合成农药在内的农药。

为了做好预防工作,应通过改善农田生产管理体系,改变农田生物群落来恶化病虫发生、流行的环境条件;控制病虫的来源及其种群数景,调节作物种类、品种及其生育期;保护和创造有益生物繁殖的环境条件。

3.综合防治

综合防治是以农业生态学为理论依据的。就是从农业生产全局出发,根据病虫与农作物、耕作制度、有益生物与环境等各种因素之间辩证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合理应用必要的防治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经济、安全、有效地消灭和控制病虫害的危害,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在绿色食品生产中,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开发绿色食品最基本的目的是通过生产绿色食品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通过消费绿色食品增进人们的身体健康。绿色食品生产追求的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而在绿色食品生产的基础即种植业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植保措施直接影响到开发绿色食品目的的实现。综合防治管理体系的实施,才可能体现出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包括环境保护在内的生态效益及综合协调四方面的

统一,其宗旨和效果都与绿色食品的生产开发相一致,因此绿色食品生产中必须特别强调综合防治这一植保方针。

4.优先使用生物防治技术和生物农药

绿色食品种植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有益生物资源即天敌对有害生物的抑制作用,培养或释放天敌,创造有利于天敌繁衍的条件。优先进行生物防治,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可大大降低农药的施用量,减少对产品、环境的污染,这些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的活体,随着自身死亡而降解,不会大量累积,较安全,对环境无污染,符合绿色食品生产的要求。

在必须使用药剂防治时,也应优先使用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相比,虽然生物农药作用缓慢,但它们都来源于天然存在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一般说它们毒性较小,杀虫治病谱较窄,不易伤害目标病虫害以外的天敌、鸟类等,对作物不致产生药害,有利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增强生态系统的自然控制能力,病虫一般对生物农药较少产生或不产生抗性,因此绿色食品生产中要优先使用,而在A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只能使用生物农药。

5.必须进行化学防治时,要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利用各种来源的化学物质及其加工品来进行化学防治的方法相对于其他防治方法,具有速效直观,杀虫治病范围广,使用方法简便的优点,在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之初,尚未形成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状况下,当病虫害大量发生或某些特殊病虫害发生时,鉴于我国目前经济和技术水平,有些还需要使用部分化学农药,作为应急措施来达到保护作物的目的,但必须严格按《生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科学、合理地使用。

所谓合理施药,就是要根据绿色食品质量的要求,在与其他防治措施相协调的前提下,严格选择农药种类和剂型,限定施药时间、用量及方法,达到既充分发挥化学药剂的作用,而又将其消极作用减小到最低范围的目的。

化学农药包括自然的和人工化学合成的,自然的主要是来自矿物,是无机的,一般对作物和环境污染较少,可以在绿色食品包括A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应用,而人工化学合成的农药则禁止在A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施用。国外的有机农业也严格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A组绿色食品生产中作为其他防治方法的补充,允许施用部分化学农药。

总体来讲,国际综合防治学科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农田生态系统中群落结构为基础,从食物网的分析,扩展到物质能流和化学信息流相互作用的关系分析,强化本地有益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从片面的应用技术研究回复到害虫种群的预测预报、种群发展的监测、强调基础研究;从以“治”虫为目的、把“农药”当做"万能”的极端措施回复到对“防”为主的“理性防治”相关技术的基础研究;从天敌和有益生物资源的引种、移植、培育的传统方法,扩展到利用基础工程等生物技术改造天敌及有益微生物的生物工程;从单一的调节有害生物数量的“防治”技术扩展到对“用生物学的方法”来协调控制有害生物;从强调大范围的系统研究回复到对特定区域的农业实用技术研究;从以科学家课题型的技术研究扩展到以农民参与、农民决策,将技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农民课题型研究;从科学家驱动的研

究扩展到政府行为与公众利益驱动的应用管理即生物防治法规、管理条例、风险控制。

三、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措施

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强调依赖于以自然因素或自然因素的产物为主的“防”与“治”,协调与配合使用其他防治方法。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的策略原则,一是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不是孤立地从病虫本身单方面去研究对策和措施,不过分强调病虫的作用,而是从农业生态系中绿色作物、动物、微生物和无机环境条件四个组成成分出发,调控其平衡。二是强调对病虫进行控制,将其危害控制在不足以造成作物的经济损失的程度,不是一味地要求彻底消灭。具体措施:

1.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是植保工作的第—道防线,也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的关键措施。通过植检可以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经人为传播在地区间或国家间扩散蔓延。病虫分布有一定的地区性,但也存在扩大分布的可能性,传播途径主要是随农产品(种子、苗木、栽培材料等)的调运交流而扩大蔓延。一种病虫传入新地区,常常由于原产地或多年发生地的天敌及其他抑制因素没有一同传入,在新地区—旦当环境(气候、食物)适合时。便会大量发生,其危害程度有时比原产地更为严重。

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在引种和调运种苗中,必须依靠植检机构,根据《植物检疫法》的规定,做好植检工作。

2.农业防治

通过农业栽培技术防治病虫害是古老而有效的力法,是综合防治的基础。绿色食品生产中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可以起到调节作物地上地下理化和生物环境的作用,有利于作物的健壮生长,不利于病虫等有害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从而达到保健和防治病虫的目的。农业防治措施与正常栽培管理措施是一致的.不增加额外的防治成本,一般不会产生病虫抗性,出现杀伤天敌、污染环境等副作用,有效的措施易于大面积应用,其防治效果是积累的并且相对稳定。它在综合防治中属于一种起到自然控制作用的因素,其缺点是效果不迅速和直观,此外受到地区和季节限制的局限。农业防治包括:

(1)选用抗病虫的优良品种

同一种作物不同品种之间对病虫的杭性和耐性表现是不一样的,选用抗性强的品种,则是综合防治的一项基本措施。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应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良的品种资源,来增强自然抗害的能力,同时在栽培过程中注意田间植株对病虫抗性的差异,选留抗性强的单株作为繁殖材料,在选用抗性强品种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品种的高产优质等优良的农艺性状,这是农业生产的需要。

(2)改进和采用合理的耕地制度

合理的作物布局、轮作和间作套种耕作制度,不仅有利于作物增产,而且是抑制病虫害发生的有效方法。轮作对土传病害,对食性专一或比较简单的害虫及地下害虫都具抑制和防

治的效果,它通过非寄主作物的种植,直接排斥病虫或使病原物处于“饥饿”状态,恶化害虫的营养条件,从而削弱致病力或减少病虫的传播数量。间作套种则是利用不同作物适应能力和抗性不同,危害的病虫种类不同,或因改变了田间小气候、天敌和根际微生物组成数量等生态环境,变更了作物生育期而减轻病虫的灾害,实现稳产。

轮作间隔的年限、轮作和间套种的种类则要根据危害作物主要病虫害种类、当地种植习惯而确定。

(3)加强田间管理,提高寄主作物的抗性

加强田间管理既是防治病虫害的需要,也是获得优质高产的需要,田间管理应做到及时和合理,主要包括秋冬深翻耕土地,清洁田间,合理施肥、灌水和及时排水,加强保护设施内保温和放风管理,及时中耕除草等。

栽培技术措施一方面由于改善绿色作物生长的大气、土壤也态环境条件,可提高作物自身的抗性及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从而抑制病虫害危害,同时有些技术措施本身就有直接杀伤和防治病虫的效果。例如,秋冬深耕翻土,就可直接杀伤消灭一些病虫,同时还因将原来土层下害虫翻至地表,受光、温度、湿度等物理因子作用以及天敌捕食,致使大量死亡,一些在土下越冬休眠的病原物,暴露于地表,失去萌发侵染的有利条件,减少侵染来源,而地表害虫和病残组织翻入土中,难以羽化或易被重寄生生物或腐生生物消解。又如高温季节,覆膜晒土的措施具杀灭病虫作用,同时可增强土中腐生微生物和拮抗性微生物活性,有利于作物根系发育并加强对土中病原体及害虫的重寄生和消解作用。因此该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某些严重的土传病害及地下害虫的发生。

3.物理机械防治及其他防治新技术

利用物理因子或机械来防治病虫,包括从人工、简单器械到应用近代生物物理技术。如人工捕捉,诱集诱杀,高低温的利用及高频电流、微波、激光等。这类防治措施,通常作为辅助措施,一般也无不良副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也在不断开拓新的防治技术途径,力求充实综合防治技术内容,提高综合防治技术水平,例如,用生物生理方法使病虫失去繁殖后代的能力,利用昆虫性外激素诱杀,利用抑制昆虫正常生长发育的几丁质抑制剂、拒食剂等。

这种直接或间接杀死害虫的方法或使环境不适于害虫的入侵、扩散或繁殖,与栽培防治的区别在于以控制害虫为目的。不仅仅是改良、管理与操纵。

4.生物防治法

生物防治一般是指以有益生物控制有害生物数量的方法,也就是利用天敌来防治病虫的方法。例如,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瓢虫治蚜等。自然界中,天敌依赖于有害的生物(病虫)而生活本就是自然现象,现在人类利用天敌,以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为主要内容的生物防治,也是自然合理的。

害虫的生物防治主要是以虫治虫(包括捕食性和寄生性昆虫)、以微生物治虫(致病微

生物包括病原细菌、病原真菌和病原病毒)以及少量脊椎动物治虫(如鸟、蛙等)病害的生物防治是利用重寄生生物包括重寄生真菌、寄生真菌的病毒,寄生于植物病原苗,使病原菌丧失侵染致病能力,甚至将其置于死地。

生物防治是利用农业生态系统的有益生物资源,不对农作物和环境造成污染,是综合防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食品生产中应优先使用。为此,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①保护天敌,使其自然繁殖或根据大敌特性,制定和采用特定的措施,如创造天敌的栖息条件,以增强其繁殖能力。一般好的耕作措施往往能起到很好的保护利用天敌的效果。

②人工大量繁殖,释放天敌。这通常是在保护自然界中的天敌后,仍不足以控制某些害虫数量,处于经济受害水平以下时才使用。

③从外地引进天敌,目的在于改善、加强本地的灭敌组成,提高自然控制效能。这往往用来对付新流入的病虫。

5.药剂防治

采用药剂控制病虫等右害生物的数量,这实际也是综合防治的一个组成部分。药剂的选择,要优先选用生物源和矿物源的农药,因为它们对作物的污染相对地少。出于绿色食品质量的特殊要求,绿色食品生产中使用药剂防治,尤其人工化学合成的农药的应用有相应的许多特殊限制,整体上要遵循《生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

第五节其它管理措施

一、作物灌溉

水是农作物最重要生存因子之一,作物—生中需要大量水分,用于构造作物体本身,消耗于光合作用生理、生化过程和蒸腾作用,它是作物生育必不可少、不可代替的因子。

灌溉水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绿色食品产品的质量。农田中残留的农药、肥料及其他污染物、有害物质随水运行而转移,会再次对作物和环境造成污染。如果地下水体和灌溉水的水质不能达到绿色食品的标准要求或已污染,其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

总之,灌溉就是在满足作物生理需要的同时来实现生态需要,既要保证作物需水要求,又使土壤及周围环境不受污染,达到节约水资源、改善作物环境、提高作物质量的目的。

1.灌溉制度及其原则

对作物灌溉的灌水时间、灌水次数和灌水量合称为灌溉制度。降雨量及其在年内、年际的分配,是制订灌溉制度的主要依据之一。地下水位和土壤质地与结构,以及其对土壤水分的调控性能影响于灌溉制度。作物需水量是制订灌溉制度的另一基本依据。作物需水量与生产水平有关,在其他生产条件和因素一定时,作物产量随供水量的增加而提高,但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供水量会使增加的产量达到极限甚至减产,因此灌水要适量。好的灌溉制度应是省水和高效益的,合理灌溉制度在绿色食品生产中要遵循一定原则。

(1)灌溉要保证绿色食品作物正常生长的需要

绿色食品大仙桃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绿色食品大仙桃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围 本生产技术规程规定了绿色食品桃生产所要求的产品质量、产地选择、栽培技术、采收、分级和包装等生产技术。 2、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 658 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 NY/T 844 绿色食品温带水果 3、产品质量标准 桃质量标准应符合NY/T844的要求。 4、产地环境选择 桃的产地环境的选择必须符合NY/T391的要求。桃园建在地势高爽、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方。 5、栽培技术 5.1 目标和指标 5.1.1 目标

定植3年见果,第5~15年亩产量稳定在1500kg左右。 5.1.2 产量结构指标 单株产量45~50kg,单株坐果≥250个,单果重≥175g。 5.1.3 形态结构指标 定植第1年,三大主枝基本形成;第2年,每一主枝的第一侧枝基本形成,树冠直径2m,新枝有部分花芽形成;第3年,主干直径≥7cm,树冠直径3m,挂果桃树≥80%;第4年,每一主枝上的两个侧枝配置完毕,树体主要骨架形成,树冠直径3.5m。 5.2 育苗 5.2.1 砧木 选用适应性强、根系发达的野生毛桃。 5.2.2 接穗 在三年生以上无病的桃长果枝上,选择健壮的芽作接穗。 5.2.3 嫁接时间 9月中、下旬,采用“T”字形芽接方法嫁接。 5.2.4 嫁接部位 在砧木挺直、光滑,离根颈10cm左右处。 5.3 大田准备 5.3.1 定植前的大田准备 深翻土壤,使之熟化,深度不浅于30cm;按照行距,开好畦沟,沟宽60cm,沟深40cm,做到深沟高畦,畦面呈龟背形,并做到三沟(畦沟、腰沟、垄沟)配套。

绿色食品生产过程标准

绿色食品生产过程标准 绿色食品生产过程控制是绿色食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绿色食品生产过程标准是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核心。绿色食品生产过程标准包括两部分: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 1、生产资料使用准则 生产资料使用准则是对生产绿色食品过程中物质投入的一个原则性的规定,它包括农药、肥料、兽药、水产养殖用药、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准则。 ⑴、生产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绿色食品生产应从作物-病虫草等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 准则中的农药被禁止使用的原因有如下几种: ①高毒、剧毒,使用不安全; ②高残留,高生物富集性; ③各种慢性毒性作用,如迟发性神经毒性; ④二次中毒或二次药害,如氟乙酰胺的二次中毒现象; ⑤三致作用,致畸、致癌、致突变; ⑥含特殊杂质,如三氯杀螨醇中含有DDT; ⑦代谢产物有特殊作用,如代森类代谢产物为致癌物ETU(乙撑硫脲); ⑧对植物不安全、药害; ⑨对环境、非靶标生物有害。 对允许限量使用的农药除严格规定品种外,对使用量和使用时间作了详细的规定。对安全间隔期(种植业中最后一次用药距收获的时间,在养殖业中最后一次用药距屠宰、捕捞的时间称休药期。)也作了明确的规定。为避免同种农药在作物体内的累积和害虫的抗药性,准则中还规定在A级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每种允许使用的有机合成农药在一种作物的生产期内只允许使用一次,确保环境和食品不受污染。 ⑵、生产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准则 绿色食品生产使用的肥料必须是:一是保护和促进使用对象的生长及崐其品质的提高;二是不造成使用对象产生和积累有害物质,不影响人体健康;三是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规定农家肥是绿色食品的主要养分来源。 准则中规定生产绿色食品允许使用的肥料有七大类26种在A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除可使用Cu、Fe、Mn、Zn、B、Mo等微量元素及硫酸钾、锻烧磷酸盐外,不使用其它化学合成肥料,完全和国际接轨。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则允许限量地使用部分化学合成肥料(但仍禁止使用硝态氮肥),以对环境和作物(营养、味道、品质、和植物抗性)不产生不良后果的方法使用。 ⑶、生产绿色食品的其它生产资料及使用原则 生产绿色食品的其它主要生产资料还有兽药、水产养殖用药、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等,它们的正确合理使用与否,直接影响到绿色食品畜禽产品、水产品、加工品的质量。如兽药残留影响到人们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为此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订了《生产绿色食品的兽药使用准则》、《生产绿色食品的水产养殖用药使用准则》、《生产绿色食品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生产绿色食品的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对这些生产资料的允许使用品种、使用剂量、最高残留量和最后一次休药期天数作出了详细的规定,确保绿色食品的质量。 2、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

绿色食品种植质量控制和种植规范及生产记录

绿色(食品)种植质量控制和种植规及生产 记录 质量控制规 基地人员管理制度 基地组织人员架构 1、基地组织人员要严肃纪律和端正员工基本行为规,维护和保障基地良好的工作秩序和工作环境。 2、基地人员实行绩效考评管理。 3、基地生产人员严格按照技术生产规程进行生产。 4、实行请假、销假制度,请假前要协调补岗。 5、严肃纪律和端正员工基本行为规,维护和保障基地良好的工作秩序和工作环境。 6、基地办公区实行轮流值日制度。 基地生产资料管理制度

1、坚持先入库,后发料的管理原则,入库时必须把入库单填写清楚,手续完备,检查数量和质量,如有差错和质量问题,要判断原因、分清责任,及时向供方经手人退货或补办手续。 2、领料人必须依据蔬菜种植指导书操作规在领料单上填写所领物资的品种和数量,领用人签字、后基地经理或技术主管主管签字后方可发料。 3、仓管员正确填写出入库单据,每日根据进出库单登记材料明细账、每月做好各类物资库存盘点表。 4、仓库员对库存材料要分门别类摆放,进行定位编号,堆放整齐,保证物资领取、存放方便;及时清理不合格或过期产品;多次使用的低值耗品或包装材料(如周转筐和再利用资材)建立台账,提高再利用率;注意仓库卫生、防潮防鼠防盗、防资材变质;注意安全,防止发生火灾等。 5、仓管员兼管本基地生活、劳保等用品(如棉被、被套、枕头、床、炊事用具、水鞋、雨衣、自行车等)和其它固定资产都要入账,并做好领用登记,当员工调离时需及时办理物品移交手续。 6、仓管员离职或调动,对所管仓库物资必须列出清单,办理严格移交手续,经领导确认工作交接完毕后方可离任。 基地种植管理制度 (一)基地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制度 1、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公告制度。公司技术部定期公布并明示基地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农业投入品目录。 2、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从源头上把好投入品的使用关。公司技术部对基地所需的各种物资的招标、选购,尤其是肥料和农药,选购时必须审查肥料、农药是否符合绿色食品使用的肥料、农药准则,肥料、农药经销企业经营手续是否齐全,所销售的肥料、农药是否三证(生产可证、经营许可证、登记证号)齐全,经审查合格后,将所选择的肥料、农药销售企业上报公司技术部批准、备案,方可进货使用。 3、严格执行肥料合理使用准则,按照《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施用。在肥料施用上,坚持以增施农家肥为主,配之以生物有机肥和绿色食品专用肥。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严格控制化肥施用量。根据植物生长

绿色食品期末复习题

绿色食品复习题 名词解释 1、复种同一块土地上在一年内连续种植超过一熟(茬)作物的种植制度,又称多次作。 2、动物福利:动物应得到的自由,包括排出营养不良、物理不适、损伤、疾病和恐吓等。即让动物享有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免受痛苦的自由、生活无恐惧感和悲伤感的自由以及表达天性的自由。 3、食物链:指生物成员之间通过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所联系起来的链状结构。 4、轮作:同一块地有顺序轮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5、间种:在一块地上,同时期按一定行数的比例间隔种植两种以上的作物,这种栽培方式叫间种。 6、土壤质量:指土壤提供植物养分和生产生物物质的土壤肥力质量,容纳、吸收、净化污染物的土壤环境质量,以及维护保障人类和动植物健康的土壤健康质量的总和。 7、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 8、绿色食品基地: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根据一定标准所认定的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生产设施条件及技术保证措施的食品生产企业或行政区域。 9、绿色食品产业:是指由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加工制造企业(直接企业)及经专门认定的产前、产后专业化配套企业(原料、生产资料、商业),以及其他绿色食品专业部门(科技、监测、检测、管理)所组成的经济综合体。 10、绿色食品标志是指“绿色食品”,“GreenFood”,绿色食品标志图形及这三者相互组合等四种形式,注册在以食品为主的共九大类食品上,并扩展到肥料等绿色食品相关类产品上。 11、A级绿色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生产过程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中国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12、AA级绿色食品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基本不使用化学合成物资,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13、农业生态系统:在人类生产活动的干预下,农业生物群体与其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摘要: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农业进入新阶段。一种新兴的绿色农业-绿色食品对现代农业发展正发挥指导和引领作用。随着绿色食品种类的不断增加,耕种面积的逐渐扩大,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同时伴随着质量安全、可持续性发展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绿色食品;发展;问题。 正文: 1.绿色食品的定义 绿色食品并非指"绿颜色"的食品,而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无污染是指在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通过严密监测、控制,防范农药残留、放射性物质、重金属、有害细菌等对食品生产各个环节的污染,以确保绿色食品产品的洁净。其优质特性既包括产品的外表包装水平要高,还包括内在质量水准高;产品的内在质量又包括优良的内在品质和高营养价值及高卫生安全指标。2.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我国于1990年正式开始发展绿色食品,到现在经历了10年多时间,其间在中国不仅建立和推广了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体系,而且还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仍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现已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委托了38个分支管理机构、定点委托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机构56个、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检测机构9个,从而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绿色食品认证管理、技术服务和质量监督网络。参照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IFOAM)有机农业及生产加工基本标准、欧盟有机农业2092/91号标准以及世界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有机生产标准,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肥料、农药、兽药、水产养殖用药、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等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全国7大地理区域、72种农作物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一批绿色食品产品标准以及AA级绿色食品认证准则等,绿色食品“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已初步建立和完善。 1996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了绿色食品标志图形、中英文及图形、文字组合等4种形式在9大类商品上共33件证明商标

绿色食品认证及申报要求教程文件

新疆第三期绿色(有机) 食品生产管理培训班材料 绿色食品标志认证与申报要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新疆分中心 二〇〇六年三月

大纲: 一、绿色食品概念及标志 1、绿色食品概念 2、绿色食品分类 3、绿色食品标志(标志、编号) 二、绿色食品认证及标准 1、绿色食品申报条件(申请者、生产、申报范围) 2、绿色食品申报程序(申请、审核、现场检查、上报、发证) 3、绿色食品标准 三、绿色食品申报材料的准备 1、绿色食品申报材料目录 2、申请书及调查表 3、生产规程(种植规程、养殖规程、加工规程) 4、质量控制体系(管理制度、原料收购合同、基地图、农户名单) 5、其他材料 6、外购原料

一、绿色食品概念及绿色食品标志 1. 绿色食品概念 1、什么是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加工,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 绿色食品并非指“绿颜色”的食品,而是对无污染食品的一种形象表述。由于与环境、健康和安全相关的事物通常冠之以“绿色”,为了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对环境保护的有利性和产品自身的无污染与安全性,因此命名为绿色食品。 2、绿色食品分类 绿色食品按照是否有化学合成物质的投入以及相关标准的不同,分为A级绿色食品和AA级绿色食品。 A 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的,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验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AA 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的,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验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有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AA级绿色食品等同于国际上的有机食品。 2. 绿色食品标志及其含义

绿色食品的基本概念

绿色食品的基本概念 (一)绿色食品定义 绿色食品:系指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1、AA级绿色食品: 系指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的要求,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身体健康的物质,按有机生产方式生产,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传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2、A级绿色食品: 系指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的要求,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传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二)绿色食品标志 绿色食品标志由三部分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象征自然生态,颜色为绿色,象征着生命、农业、环保,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A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绿色,与字体为白色,底色为绿色。 绿色食品的标志是指“绿色食品”,“Green Food”,绿色食品标志图形及这三者相互组合等四种形式,注册在以食品为主的共九大类食品上,并扩展到肥料等绿色食品相关类产品上。 绿色食品标志作为一种产品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企业依法使用。 (三)绿色食品衡量标准 1、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2、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 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产品标准。 4、产品的包装,贮运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包装贮运标准。 (四)绿色食品的三个显著特点 1、强调产品出自良好生态环境。 2、对产品实行“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 3、对产品依法实行统一的标志与管理。 (五)绿色食品基地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根据特定标准认定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生产设施条件及技术保证措施的食品生产企业或生产区域为绿色食品基地。 (六)绿色食品工程 以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将农学,生态学,环境学,营养学,卫生学等多学科的原理运用到食品生产,加工,贮运,销售以及相关的教育,科研等环节,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无公害的优质产品的产供销及管理系统,逐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科技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 (七)绿色食品中的农药使用规则 绿色食品生产应从作物病虫草等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滋生和有利于多种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各类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 优先采用农业措施,通过选用抗病抗虫品种,非化学药剂种子处理,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秋季深翻晒土,清洁田园,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一系列措施起到防治

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概念

绿色食品的概念 绿色食品并非指"绿颜色"的食品,而是特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食品生产的基本条件,由于与生命、资源、环境相关的事物通常冠之以"绿色",为了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并能给人们带来旺盛的生命活力,因此将其定名为"绿色食品"。绿色食品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规范。 2、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 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规范; 4、产品外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规范,符合绿色食品特定的包装、装潢和标签规定。 严格地讲,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发展绿色食品,从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入手,以开发无污染食品为突破口,将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增进人们健康紧密地结合起来,促成环境、资源、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绿色食品特定的生产方式是指按照规范生产、加工;对产品实施全程质量控制;依法对产品实行标志经管。 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是绿色食品的特征。无污染是指在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通过严密监测、控制,防范农药残留、放射性物质、重金属、有害细菌等对食品生产各个环节的污染,以确保绿色食品产品的洁净。绿色食品的优质特性不仅包括产品的外表包装水平高,而且还包括内在质量水准高;产品的内在质量又包括两方面:一是内在品质优良,二是营养价值和卫生安全指标高。 为了保证绿色食品产品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特性,开发绿色食品有一套较为完整的质量规范体系。绿色食品规范包括产地环境质量规范、生产技术规范、产品质量和卫生规范、包装

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年度检查工作管理办法

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年度检查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以下简称绿色生资)企业年度检查(以下简称年检)工作,加强绿色生资产品质量和标志使用监督检查,根据《绿色食品生产资料标志管理办法》及有关《实施细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年检是指绿色食品工作机构对辖区内获得绿色生资标志使用权的企业,在一个标志使用年度内的绿色生资生产经营活动、产品质量及标志使用行为实施的监督、检查、考核、评定等。 第二章年检的组织实施 第三条年检工作由省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以下简称省绿办)负责组织实施,绿色生资管理员具体执行。 第四条省绿办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年检工作实施办法,并报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备案。 第五条省绿办要建立完整的企业年检工作档案,内容包括产品用标简况、年检时间、年检中的问题(质量、用标、缴费、其他)及处理意见、绿色生资管理员签字等。档案至少保存三年。 第六条协会对各地年检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三章年检程序 第七条企业使用绿色生资标志一个年度期满前个月,省绿办向企业发出实施年检通知,并告知年检的程序和要求。 第八条企业接到通知后,应按年检内容和要求对年度用标

情况进行自检,并向省绿办提交自检报告。 第九条省绿办指派绿色生资管理员对企业自检报告进行审查,审查按年检内容逐项进行,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并确定企业年检的重点和日程。 第十条绿色生资管理员按年检内容及检查重点对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填写《绿色生资年度检查表》(附表)。 第十一条省绿办须于每年月日前将本年度年检工作总结和《绿色生资年度检查表》电子版报协会备案。 第四章年检内容 第十二条年检的内容是通过现场检查企业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情况、规范使用绿色生资标志情况和绿色生资使用许可合同执行情况等。 第十三条产品质量控制体系情况,主要检查以下方面: (一)企业的绿色生资管理机构设置和运行情况; (二)绿色生资原、辅料购销合同(协议)及其执行情况,发票和出入库记录登记等情况; (三)自建原料基地的环境质量、基地范围、生产组织及质量管理体系等变化情况; (四)绿色生资与非绿色生资(原料、成品)防混控制措施落实情况; (五)产品生产操作规程、产品标准及绿色食品投入品准则执行情况; (六)是否存在违规使用绿色生资禁用或限用物料情况;

我国绿色食品生产中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我国绿色食品生产中的问题及应采 取的措施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庆 163319 李莉 摘要:本文在提出绿色食品概念的基础上,对绿色食品的产地环境要求进行了概述,从几个方面分析了绿色食品生产所面临的境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绿色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发展 前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工业现代化的基础上,先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1]。这一方面大大地丰富了这些国家的食品供应,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就是随着农用化学物质源源不断地、大量地向农田中输入,造成有害化学物质通过土壤和水体在生物体内富集,并且通过食物链进入到农作物和畜禽体内,导致食物污染,最终损害人体健康。绿色食品在中国是对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是指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2]。 1绿色食品概述 “民以食为大”,伴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在吃的方面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食品供应渠道越来越呈现社会化的趋势,更多的人依赖食品工厂和饮食企业获取现成的食物相应地,人均的土副食品生产也走出分散的小作坊加工模式,以现代化人性化规模的集中生产取而代之。这就决定了食品生产的安全性关系到越来越多的人,任何一点事故带来的灾难都会形成相当大的影响面[3]。这种影响力还会随着经济全球化,从一个企业蔓延到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几个国家。世界范围内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迫使人们去寻找一种无污染.安全的食品,绿色食品便应运而生。绿色食品成为21世纪食品发展的土流[4]。 1.1绿色食品的概念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绿色食品是食品中的精品,是21世纪的主导食品,由此可见,绿色食品不是普通意 义上仅为人们提供美味和营养的食物,而是包涵了生态、经济、社会、科技等协调发展的高品质、安全、营养等特定质量要求的产品[5]。绿色食品并非“绿颜色”的食品,而是对“无污染”食品的一种形象的表述。绿色象征生命和活力,而食品是维系人类生命的物质基础,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食品生产的基本条件,由于与生命、资源、环境相关的事物通常都冠以“绿色”,为了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将其定为绿色食品[6]。

绿色食品生产质量控制规范

绿色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规范 为加强绿色食品生产全程监管,全面规范生产管理秩序,保障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和要求,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绿色食品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机构设置 (一)成立以公司经理为组长,公司副经理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绿色食品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绿色食品生产组织协调、制度制定、生产计划、基地建设、生产监督管理,保障绿色食品生产工作有序推进。 (二)设立绿色食品办公室,加强绿色食品质量监督管理。设负责人1名,质量监管员(内检员)1名、质量检验检测员1名。 (三)生产技术科设生产基地负责人1名,技术员2名(绿色食品技术负责人1名),保管员1名。 (四)营销科设销售员3名,管理员1名,运输员1名。 二、工作职责 (一)领导小组职责 1、组长(公司经理)是企业法人,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负责人,负责绿色食品基地规划和建设指挥协调,负责绿色食品生产计划的审批,负责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与产品认证的请示和工作衔接,负责绿色食品生产监督与绩效考核。 2、副组长负责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具体组织实施,负责绿色食品制度和生产计划的制定,负责绿色食品基地的管理工作,指导各相关部门协调开展工作,确保绿色食品基地管理和产品生产全过程相关制度的有效规范运行,负责参与绿色食品生产绩效考核与评价。 (二)生产技术科 1、生产科负责拟定生产布局、生产计划、基地建设,按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和绿色食品生产标准、规范和要求,以及绿色食品生产

技术操作规程组织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2、科长主要负责对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和产品生产标准、规范和要求的监督实施。 3、基地负责人主要负责对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和产品生产标准、规范和要求的具体实施和生产管理,负责管理基地环境卫生,调查病虫害发生状况及趋势,负责拟定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统一选购药物,负责跟踪病虫害防治技术及药物效果并总结。 4、技术员主要负责对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有具体组织实施,指导生产人员按照生产技术规程和相关制度进行科学种植、施肥、用药,负责病虫害防治作业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负责生产记录、档案整理保管。 5、保管员负责种子、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入库、出库验货,按照绿色食品肥料准则做好入库保管保存和发放等工作。 (三)质量监管科(绿色食品办公室) 1、监管科负责绿色食品监管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立,负责绿色食品生产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提供绿色食品生产计划,组织开展绿色食品生产知识培训。 2、科长主要负责绿色食品监管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立,负责绿色食品生产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提供绿色食品生产计划,协助开展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和质量验收,负责组织开展绿色食品生产知识培训。 3、内检员(质量监管员)主要负责宣贯绿色食品标准,按照绿色食品标准和管理要求,协调、指导、检查和监督企业内部绿色食品原料采购、基地建设、投入品使用、产品检验、包装印制、防伪标签、广告宣传等工作;配合绿色食品工作机构开展绿色食品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绿色食品相关数据及信息的汇总、统计、编制,及与各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的沟通工作;承担本企业绿色食品证书和《绿色食品标志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管理,以及产品增报和续展工作;开展对企业内部员工有关绿色食品知识的培训。

绿色食品期末复习题题库

.. 绿色食品复习题 名词解释 1、复种同一块土地上在一年内连续种植超过一熟(茬)作物的种植制度,又称多次作。 2、动物福利:动物应得到的自由,包括排出营养不良、物理不适、损伤、疾病和恐吓等。即让动物享有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免受痛苦的自由、生活无恐惧感和悲伤感的自由以及表达天性的自由。 3、食物链:指生物成员之间通过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所联系起来的链状结构。 4、轮作:同一块地有顺序轮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5、间种:在一块地上,同时期按一定行数的比例间隔种植两种以上的作物,这种栽培方式叫间种。 6、土壤质量:指土壤提供植物养分和生产生物物质的土壤肥力质量,容纳、吸收、净化污染物的土壤环境质量,以及维护保障人类和动植物健康的土壤健康质量的总和。 7、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 8、绿色食品基地: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根据一定标准所认定的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生产设施条件及技术保证措施的食品生产企业或行政区域。 9、绿色食品产业:是指由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加工制造企业(直接企业)及经专门认定的产前、产后专业化配套企业(原料、生产资料、商业),以及其他绿色食品专业部门(科技、监测、检测、管理)所组成的经济综合体。 10、绿色食品标志是指“绿色食品”,“GreenFood”,绿色食品标志图形及这三者相互组合等四种形式,注册在以食品为主的共九大类食品上,并扩展到肥料等绿色食品相关类产品上。 11、A级绿色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生产过程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中国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12、AA级绿色食品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基本不使用化学合成物资,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13、农业生态系统:在人类生产活动的干预下,农业生物群体与其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c .. 素彼此联系、相互作用而共同建立起的固定、转化太阳能和其他营养物质,获取一系列农副产品的经过人工驯化的生态系统。 14、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及某一生态系统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也称生态多样性。 15、物种的多样性:物种是指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16、绿色食品产地的建设:是指对已经确定为绿色食品的产地或备用地进行生态建设与环境污染控制,使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

绿色食品生产投入品记录表

包河区农业投入品出入库登记表 序号采购 日期 产品 名称 主要成 分含量 剂 型 登记证号、 标准证号 生产企业 包装规 格 数量经销单位 经办 人 领货 日期 领货数量领货人 1 3.5 石硫 合剂 45% 结 晶 PD90105-2 河北双吉 化工有限 公司 400g/ 袋×25 袋/件 100 件 合肥禾健农 用化工有限 公司 杨浩 川 3.14 50件徐远昌 2 3.5 波尔 多液80% 粉 剂 PD2008104 4 美国仙农 有限公司 100g× 10袋/ 件 13件砀山合益农 资有限公司 杨浩 川 7.4 13件徐远昌 3 3.5 复合 肥15-15- 15 颗 粒 GB15063-2 009 中化山东 肥业有限 公司 50kg/ 袋 230 袋 中化化肥(安 徽)有限公司 杨浩 川 4.2 45袋魏立刚 6.24 180袋徐远昌 4 3. 5 多菌 灵50% 可 湿 性 粉 剂 PD85150-1 苏州遍净 植保科技 有限公司 400g× 25袋/ 件 4件合肥禾健农 用化工有限 公司 杨浩 川 4.7 2件徐远昌 5 3.5 吡虫 啉25% 可 湿 性 粉 剂 PD2005015 5 苏州遍净 植保科技 有限公司 100g× 100袋 /件 5件砀山合益农 资有限公司 杨浩 川 5.6 2件徐远昌 6.5 3件魏立刚 6 3.14 保倍 硼21% 粉 剂 农肥准字 2181号 河南锦绣 之星作物 保护有限 公司 1kg/袋12kg 郑州果树研 究所 杨浩 川 5.6 10kg 徐远昌

包河区农业投入品出入库登记表 序号采购 日期 产品 名称 主要成 分含量 剂 型 登记证号、 标准证号 生产企业 包装规 格 数量经销单位 经办 人 领货 日期 领货数量领货人 7 3.14 保倍 钙21% 水 剂 NY1429-20 10 河南锦绣 之星作物 保护有限 公司 250g× 20瓶/ 件 5件郑州果树研 究所 杨浩 川 5.6 4件徐远昌 8 3.25 联苯 菊酯10% 乳 油 PD2008465 1 柳州市惠 农化工有 限公司 100ml ×20 瓶/件 10件郑州果树研 究所 杨浩 川 5.6 10件徐远昌 9 3.25 嘧菌 酯25% 悬 浮 剂 PD2014031 1 浙江威尔 达化工有 限公司 100ml ×20 瓶/件 10件郑州果树研 究所 杨浩 川 5.6 10件徐远昌 10 4.20 硫酸 钾51% 颗 粒 GB/T20406 -2009 国投新疆 罗布泊钾 盐有限责 任公司 50kg/ 袋 180 袋 砀山合益农 资有限公司 杨浩 川 6.14 180袋徐远昌 11 5.9 抑霉 唑22% 水 乳 剂 PD2012176 2 柳州市惠 农化工有 限公司 100ml ×20 瓶/件 10件郑州果树研 究所 杨浩 川 6.5 徐远昌 12 8.6 生物 有机 肥25% 粉 剂 微生物肥 (2008)临 字(0717) 号 北京六合 新星生物 技术有限 公司生物 肥料厂 1kg/袋 ×25 袋/件 1000 件 砀山合益农 资有限公司 杨浩 川 10.7 600件徐远昌

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专业培养方案

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 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 专业代码510114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学制与学历三年(全日制)专科 就业面向 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食品安全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质监、工商、卫生、农业)监督检验岗位;绿色食品产业相关的管理岗位;农产食品生产企业生产技术及质控岗位;连锁超市等食品经营企业质量质量监控岗位;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技术岗位;绿色食品的营销与开发岗位;营养咨询和营养配餐岗位。 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绿色食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绿色食品产品的生产与加工能力、检验与分析能力、质量管理与评价能力,能在绿色食品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的生产、加工、质检、技术开发等工作,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规格要求 1.素质要求 ①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政治素质,热爱绿色食品事业; ②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合作协调能力;

③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④有较强的责任心、事业心和法制观念;具备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意识; ⑤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综合素质。 2.能力结构要求 ①通过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训和毕业实习等环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 ②掌握绿色食品生产与加工、检测与分析、质量管理与评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备运用绿色食品理论、技术从事食品生产、加工、检验及管理工作的能力; ③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试验,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参与交流的能力; ④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3、知识结构要求 ①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知识; ②熟悉国家有关绿色食品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 ③掌握绿色食品生产与加工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 ④掌握绿色食品检验与分析必需的理论知识; ⑤掌握质量管理与评价必需的理论知识; ⑥了解绿色食品生产的发展趋势和绿色食品生产新技术。 三、修业年限三年 四、资格证书

绿色食品企业内部检查员知识竞赛题含答案

绿色食品企业内部检查员知识竞赛题 分)一、单选题(每题21.农业部对绿色食品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绿色食品引领农业品牌化,以品牌化带动农业标准化,以标准化来提升B,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动绿色食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B.A.农产品安全水平农业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D.C.农业产业化水平上保证绿色食品产品质量和规范绿色食品标志使用。C2.建立企业内部检查员制度是从市场源头C.D.A.认证B.标准D3.绿色食品标志是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的质量证明商标集体商标D.B.服务商标C.A.商品商标 许可。C4.在产品包装及广告宣传上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必须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B.A.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D.C.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5.按《绿色食品标志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规定,未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书面同意,未缴纳标志使用费将取消标志使用权。逾期B个月D.12C.9个月个月A.3个月B.66.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企业,当企业名称、产品名称或商标发生变化时,应办理A手续。公告声明D.申请备案C.重新申报B.证书变更A. 7.对授权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和产品,各地绿色食品管理机构每年都组织年检,在年检后企业须到省级绿色食品管理机构办理绿色食品证书核准手续,方为有效。重新换发B.A.加盖“年检合格章”出具证明D.C.领取副证开始只能使用企业信息码,而不再使用绿色食品产品编号。C88.绿色食品产品包装从日月1日B.2007年71A.2003年1月日1年D.20128月C.2009年8月1日承担。D9.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由各级质量监督部门的质检机构A.有检验资质的食品质检机构B.农业部下属的农产品质检机构C.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委托的具有政府授权资质的绿色食品定点检测机构D.绿色食品 产品包装标签上产品标准代码应标示产品所执行的10.代号和顺序号。B国家标准A.B.《绿色食品产品适用标准目录》中相对应的标准或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核准的标准无公害农产品标准C.企业标准D.分)3二、多选题(每题. 1.绿色食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产自优良环境,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具有BC 的特性。保健D.安全C.优质A.无污染B.。ABCD 2.绿色食品全程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是操作有规程B.A.环境有监测产品有检验D.C.生产有纪录。绿色食品企业年检主要是检查企业ABCD 3.质量控制体系是否健全A.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是否规范B.投入品使用是否符合绿色食品标准要求C.产地环境是否发生变化D.。ABCD 4.绿色食品认证程序主要包括认证审核和专家评审D.C.产品检测A.环境监测B.现场检查 5.认证绿色食品产品,需对产品及产品原料产地环境质量进行监测。主要监测的环境因子。包括ABCD 灌溉水D.C.土壤大气A.生物多样性B.。绿色食品标准的基本特点主要有ABC6. 坚持“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路线A.符合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原则B.强调产品安全、优质C. 突出产品的外观要求D.。ABCD7.绿色食品生产中对纸类包装要求包括 可重复使用回收利用或可降解A.表面不允许涂蜡和上油B.毫米2C.包装壁厚度不超过不允许涂塑料等防潮材料D.。绿色食品产品标准中的安全卫生指标

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简介

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510114 专业名称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绿色食品生产、加工、检验基本知识,具备农产品生产、加工、质检和技术开发能力,从事绿色食品加工、生产管理、检验及产品销售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及流通企业,在原料、加工、品控,产品检验岗位群,从事营养咨询、营养配餐、食品检验、销售与管理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掌握绿色食品的生产特性、绿色食品的加工原理,具备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和技术推广的能力; 3.掌握绿色食品的理化检测、微生物检测与分析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选择合适检验方法,对绿色食品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检验检测,能够分析判断检验结果,出具规范检验报告; 4.掌握绿色食品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具备绿色食品生产管理和品质控制的能力; 5.掌握绿色食品生产及加工行业的国家方针、政策及行业的相关标准,具备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正确指导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农业基础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理化检测技术、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农业基础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理化检测技术、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仪器分析技术、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绿色果蔬加工技术等实训。 在绿色食品企业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食品检验工食品安全师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农产品保鲜与加工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农学食品质量与安全

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标准

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标准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510114(晋) 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学制三年 四、就业行业与岗位面向 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是面向园艺、食品检测行业,培养绿色食品生产链所需要的生产、检测、认证、包装等专业人才。主要服务于绿色果品、蔬菜、食用菌标准化生产企业/基地,绿色食品贮藏、加工企业,物流公司,食品质量控制及监督部门等企事业单位;也可以服务于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也可以针对绿色食品生产链中某一环节、某一项目进行自主创业。 五、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绿色食品生产链中:从产地认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产品质量检验、绿色储藏与加工技术、绿色包装、绿色流通等环节的标准化生产、质量保证体系方法及食品检验方法的专业能力,并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毕业生培养目标

六、各学期时间分配单位:周(见附表) (一)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描述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该课程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该课程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 3.形势与政策 该课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准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绿色食品生产技术

绿色食品生产技术 1.什么是绿色食品?绿色食品与国际国内同类产品的关系 和联系是什么? 2. 怎样理解21世纪是一个“绿色时代”? 3. 我国绿色食品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和动力是什么? 4.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的主要区别是什么?5.我国绿色食品发展与国际有机农业运动发展相比较有何特点? 6. 成我国绿色食品发展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7.什么标准和标准化?什么是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8.绿色食品质量标准体系由哪些内容构成? 9.绿色食品为什么要实行“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1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标准中最需要注意的是什么?11.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哪些化学农药被禁止使用?12.绿色食品包装与标签有何具体要求? 13. 我国绿色食品管理体系是怎样构成的,各个管理机构的职能是什么? 阐述绿色食品认证的申报原则和绿色食品认证的申报范围。 绿色食品申报的审批程序如何? 如何加强获得绿色食品颁证后的产品质量保障? 绿色食品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年检?怎样进行年检? 如何加强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与管理? 19. 阐述绿色食品产地选择的基本原则。 20. 如何控制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自身污染? 21. 阐述绿色食品产地选择的基本原则。 22. 请设计一个种植业或养殖业产品基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方案。 23.为什么说绿色食品生产既不同于传统的农业生产,也不同于现代的“石油化”农业生产? 24.在绿色食品生产中,为什么要提倡使用有机肥? 25.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26.绿色食品生产中,对病虫草害为什么要提倡生态控制?

27.绿色食品畜禽生产与水产养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8.如何控制养殖业的药物残留? 29.配合日粮、绿色食品饲料添加剂的种类有哪些? 30.农村畜禽规模养殖户如何进行绿色食品畜产品生产? 31.绿色食品水产品养殖方式及措施有哪些? 32. 绿色食品加工厂厂址选择有何重要意义?应遵守哪些原则? 33. 绿色食品加工总体设计的内容和原则有哪些?应考虑哪些内外环境因素? 34. 简述绿色食品加工厂工艺设计和绿色食品生产工艺、设备、车间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 35. 绿色食品加工有哪些基本原则? 36. 绿色食品加工厂环境、车间、设施、加工卫生要求有哪些重点内容? 37. 绿色食品生产中经常使用的主要食品添加剂有哪些? 38. 生产绿色食品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39.绿色食品粮食收获后处理是怎样进行的? 40.绿色食品山野菜采收处理是怎样进行的? 41.绿色食品果蔬的成熟度判定方法有哪些? 42.绿色食品包装材料的要求有哪些? 43.天然果蔬保鲜剂在果蔬贮藏保鲜中的应用技术如何? 44.绿色食品的运输方式有哪些? 45.如何衡量绿色食品产品品质? 46.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检测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47.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检测有哪些主要方法? 48.阐述GMP和HACCP的基本原理及相互关系? 49.绿色食品生产单位如何应用国际上先进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50.绿色食品市场有何特点?其组织保障体系是什么? 51.阐述绿色营销理论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52.绿色食品的产品策略和销售渠道策略有哪些? 53.如何对绿色食品进行合理定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