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朱立元第五章

《美学》朱立元第五章
《美学》朱立元第五章

第五章

(第29-3课时,其中讲课4学时,讨论2学时,提问和实验2学时)。

讲课前检查学生操作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了解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和应用的程度。检查课外辅导的学生和深入研讨的学生满意度如何。

一、讲述内容(板书,参看教材第121-166页)

第五章生活审美、自然审美和艺术审美互动互渗原理

第一节生活审美、自然审美和艺术审美的特点及互动关系

1、生活审美的内涵与特点

2、艺术审美的内涵与特点

3、自然审美的内涵与特点

第二节自然与生活的和光

1、生活审美与自然审美的统一性

2、自然物形象与生活意识的统一性

3、自然形象与人的感性意识的统一性

二、学生讨论问题

1、生活、自然与艺术同生活印象、自然印象(形象)、艺术印象有什么关系?

2、为什么要提生活审美、艺术审美、自然审美而不说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

3、生活审美有何特点?审美反思有什么重要性?

(以上在第27课时中讨论,特别要强调心理与外界的界限,不可划等号!)

4、艺术审美中的领悟性有何重要地位?

5、艺术审美中的理解的整体性是何意思?

5、自然审美为什么要强调人文性的决定性作用?

6、人的各类意识中为什么具有大量自然印象(形象),这对人们的审美创造有何意义?

以上问题在第30课时中讨论。要强调:意识中的自然形象,绝不是外界自然原物。

三、实验设计

本章教学须到教室外面,对生活、自然和各类可视艺术现象边体验、边领悟理解美学原理。

1、让学生用照相机摄下生活中喜爱的场面、自然景物或可视艺术品。

2、让学生记录喜爱的生活场面、自然景物或可视艺术品。

3、让学生回忆、探索经历中的经验亮点或难忘的印象(包括生活事件、人物、自然景物、艺术形象等等)。

4、面对一幅抽象画或超现实主义绘画,写出观感。

分析总结:三类审美性质不同,各有特点。强调研究意识中的形象,特别是自然形象;它不仅充溢着人的头脑,而且构成感性生活与理性生活(心理生活)的重要内涵。

四、学生提问

经过实验、讨论、教师辅导,然后让学生提问,解答不懂的问题。同时检查满意度,找出其中最满意和不满意的同学,可让他们之间互相讨论、辩论。

五、学生操作设计

1、让学生对自我生活过程作审美反思,然后写下对“生活审美”的理解。

2、让学生写出对某抒情作品的独特理解和某一艺术形象的意蕴。

3、让学生选择某种感兴趣的自然事物,并通过反思,指出为什么要选择这一事物。

4、写出自己心理上最常出现的自然景物或自然现象。

目的:认识生活审美的反思性、艺术审美的复杂性、自然审美的人文内涵和心理生活中的自然形象的地位。

六、小结与课后要求

1、小结:研究生活审美、艺术审美与自然审美,是美学科学化的基础之一。指出每类审美的具体特点,表明三类审美的性质、心理机制和心理活动过程是不一样的。这比过去笼统谈美、美感、生活美、艺术美、自然美的机械论玄学,前进了一大步。

2、满意度检查。

3、课后要求:复习教材、笔记并认真完成各项操作要求。看本章教学纲要和练习题,预习第六章,准备做自然环境调查。

参考书目

1、《歌德谈话录》。

2、席勒《美育书简》。

3、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物色”、“知音”等篇。

4、《中国历代文论选》

5、美国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

6、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7、《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