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建成后的影响

三峡大坝建成后的影响
三峡大坝建成后的影响

课程:水环境保护

金融学2011132204 陈志芳

2012、11、27

目录

●憧憬三峡大坝

●游三峡大坝

●三峡大坝简介

●专家对建造三峡大坝的见解●三峡大坝建成后的影响

●怎样对待所造成的影响

憧憬三峡大坝

世界上,没有哪一条江河,能够像长江三峡这样,拥有长达200公里的山水画廊,拥有7000年的文化积淀。在没修三峡工程之前,说到三峡,人们就会想到李白笔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千古绝唱。今天,再说到长江三峡,人们就会想到毛泽东“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著名诗句。修建宏伟的三峡工程,改造三峡河段的天然河道,开发长江三峡水力资源,造福中国人民,是中国几代领导人和水利专家的梦想。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梦想变成了现实。

在我来宜昌上学之前,三峡大坝的声名早就如雷贯耳。它经常在各种资料报刊上出现,甚至于高考前的茫茫题海中,三峡大坝这四个字就如神仙般腾云驾雾而来,而这时,枯燥的题目突然变得生动起来,烦闷的心像拂过一缕清风般变得轻松明媚。三峡大坝,我无时无刻不在憧憬着,即使只是看到报刊上模糊的黑白照,我也不得不为它的壮观所深深地吸引。我想,总有一天,我要一睹它的芳容。

游三峡大坝

而这个梦想终于在我上大学之后实现了。今年五月份,我拿着年卡去了一次三峡大坝,进入之后,坐车到第一个景点:坛子岭。

坛子岭,三峡大坝景区的制高点,因其顶端观景台形似一个倒扣的坛子而得名,该景区所在地为大坝建设勘测点,海拔262.48米,是观赏三峡工程全景的最佳位置,不仅仅能欣赏到三峡大坝的雄浑壮伟,还能观看壁立千仞的“长江第四峡”双向五级船闸。真是百闻不如一见。站在这里,才真正感受到它的壮观和无可替代的壮美,也终于体会到古代诗人为何总会在登高远眺时高吟一首美丽的诗篇,而我此刻激动的心情就连诗篇也难以尽述。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来到这里,真真切切地看到曾经憧憬过无数次的地方,一股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不得不感叹这个工程的浩大,它就像个磁场一样牢牢地吸引着我,使得我的思想、我的文字只为它运转。我情不自禁地想,人类的智慧该是多么伟大,才能完成这举世瞩目、无与伦比的大工程!

三峡大坝简介

三峡大坝,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

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

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工程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工程总投资为954.6亿元人民币。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长2309米的三峡大坝全线建成,全线浇筑达到设计高程185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

三峡工程是迄今世界上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在发挥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运效益外,其224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为世界第一,1000多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居世界第一(伊泰普水电站第二其为948.6亿度),三峡大坝荣获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世界纪录。

2008年6月6日《中国工业发展报告——中国工业改革开放30年》过程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专家和学者评选出了“中国工业改革开放30年最有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三峡工程名列其中。

三峡大坝是举世闻名的大工程,为了完成这个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伟大工程,其间耗费的人力物力难以尽数。当然,三峡大坝使全民族受益的事实毋庸置疑,它的功劳也是无可比拟的。三峡的年发电量和航运效益是很可观的,防洪也是功不可没的。但它同样近似一把双刃剑,长江三峡大坝的一些副作用必须密切关注。

在生态方面,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将会对当地大范围的生态造成影响,像当地植被的破坏,气候的变化,对各种动植物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距有关报道,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附近的气候发生了异常,应该转暖的时间却还是很寒冷。也有一些地方山体滑坡增加了很多,可能跟三峡工程有关。一些生物像鱼类因为蓄水等一些原因改变了生活的环境,使得它们的洄游受到了影响,而这直接影响了这个种群的繁殖。

除此之外,湖北,这个素有“千湖之省”的水乡泽国,目前正在承受一场干旱剧痛,大量湖泊裸露出龟裂的湖底。而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遇到了空前的“水危机”,水域面积仅为去年同期的1/10,创下历史最低纪录。“水乡”江苏省同样未能幸免,南京溧水石臼湖已经基本干涸,数万亩螃蟹养殖场绝收,人民苦不堪言。

近年来,中国南方频现异常气候,四川和重庆等地出现酷热、大旱以及暴雨等异常天气,三峡时常成为矛头所指。很多人认为,是三峡工程导致气候发生变化,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及其少见的干旱。

据报道,因为三峡大坝的修建,三峡大坝附近还有大规模的移民。原来生活在三峡一带的人都不得不放弃了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到新的环境去,移民带来的社会问题如怎样安置移民、安置到哪里合适等并不能忽视。

专家对建造三峡大坝的见解

在三峡工程建设以前,长江上游的泥沙将大量淤积在大坝内的问题就引起了已故中国著名的水利专家、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黄万里的担忧,在他看来,三门峡水利枢纽就则是一个最为现实的案例。

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的三门峡水库于1960年建成运营。该水库仅在建成几年的时间里,大量泥沙就淤塞了三门峡水库和渭河的下游河道,潼关河床抬升近5米,淹没了渭河下游大片土地,几十万库区农民被迫迁移,若继续发展,严重威胁关中平原和西安市的安全。这些直接导致三门峡水库多次改建,降低水位运用,国家遭受了巨大损失。

其实,早在1956年5月,黄万里就向黄河流域规划委员会提出了《对于黄河三门峡水库现行规划方法的意见》,全面否定苏联专家关于三门峡水库的规划,但有关部门听不进他的建言。1958年11月25日,三门峡工程开始黄河截流。1960年6月高坝筑至340米,开始拦洪,同年9月关闸蓄水拦沙,是年潼关以上渭河大淤,淹毁良田80万亩,一个小城被迫撤离。库内的水位在涨,库区的农民一批批挥泪踏上离乡背井之路。这一切几乎都在黄万里老先生的预见中。其实,黄万里只是本着科学家的视角,说出了关于黄河及泥沙与三门峡大坝问题的科学的真话,可是他的想法并没有被大多数人认可,甚至因此,他被打成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文革”中更贬他到三门峡挖厕所以示惩罚。

俗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谁又能保证工程更为浩大,关乎更多人利益的三峡大坝不会重蹈三门峡水库的覆辙呢?

因此,这场教训让黄万里在三峡工程上马前就提出了劝谏,要求三峡水库停止修建,以免重蹈三门峡覆辙。在给中央领导上书的一封信里,黄万里认为“此坝蓄水后不出十年,卵石夹沙随水而下将堵塞重庆港”。

按黄万里的研究,长江上游最重要的造床料为砾卵石。卵石不同于泥沙,泄沙孔排不出去。若建了大坝,每年上亿吨的卵石将无法出川,而在上游淤积起来。到时候,重庆市江津北碚等县将遭洪水没顶之灾,只能炸掉大坝,把石碴连同历年沉积的卵石用船运出峡。

黄万里老先生撰文指出:“(长江三峡)造坝截断沙流,使上游洪水抬高,泛滥频繁;下游停止造地,滩涂侵蚀。所以世界上有些国家已停止修建拦河大坝。例如巴西把原计划在亚马逊河上修建而未动工的25座水坝全部搁置起来。在马来西亚,全国人民反对修建40亿美元的沙涝越巴昆大坝。在印度,停建了已动工八年的赛伦特大坝。在澳大利亚,取消了富兰克林河上修建塔曼斯尼大坝的计划。为了发电,拦河筑坝虽能利用水力,但会影响地貌,危

害民生。所以人们一般在源头利用水力发电,不致产生显著的害处,或者改用火力或原子能发电。第二,从经济观点来看,三峡大坝每千瓦的成本既高,工期长达17年;不如考虑改修许多个大中型50至100万千瓦站,陆续修建,5年建成一个,年有所成而回收资金,经济效益更为合算。第三,从国防观点说,大坝之成无异制造一弱点资敌。若使电厂被毁,则华中工业瘫痪;若使大坝被毁,则两湖三江人民沦为鱼鳖。”

在三峡大坝决定修建后,黄万里老先生写下了《哭长江三峡大坝开工》的七言绝句,他预言:“……更多的水中漂游着的悬沙也部分沉积下来,堵塞住重庆港,断绝航道。洪水时抬高水位,壅及上游合川江津一带,淹没较两县更低洼之地,那里人口数十万,可能发生十倍于1983年7月底安康汉水之灾,惨绝人伦。这就是长江干流永不可修高坝的理由。若重来一个81年7月当地的洪水,则只要一次大峰便可成灾。

“事实上,三峡水库近来的卵砾石来量并没有像黄先生估计的这么多。四川盆地周围从长江支流带来的卵砾石,其实在到达成都平原后,大部分都已经被淤掉了,真正进入三峡水库的卵砾石其实很少。”三峡工程泥沙专家组组长、今年已经83岁的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张仁告诉记者,工程论证时测量得到的卵砾石来量是每年约30万吨,这远远小于黄万里当初的测算。

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祝从文看来,通常的情况下,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多雨季节,也容易出现洪涝灾害,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湖北、江西、江苏、浙江、湖南、安徽、上海等地均出现了不成程度的干旱。

不过祝从文否认了三峡工程蓄水导致了长江中下游严重干旱的说法。他说,只要三峡大坝进行正常的放水,就不会威胁下游的供水,它也不会导致下游地区出现大面的干旱。

“现在长江下游地区的异常干旱应该是大尺度的气候变化,这与全球的气候环境变化有关,单纯一个水利工程项目不会对大尺度的气候系统发生影响。”祝从文认为,现在一些人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异常干旱归罪于三峡工程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因此,将长江下游地区的干旱以及南方气候的异常完全归罪于三峡大坝的建造,是不合理的。

三峡大坝建成后的影响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三峡工程在发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实事求是,从科学上讲,过去主要担心的是移民问题,认为人的问题最复杂,这是最大

的问题。实际上,移民问题不是最大的问题。因为人口本身是可以流动的,加之三峡地段处山区,这些地区人口的生活水平也并不高,移民到平原等生产、生活更好的地区是能够为人们所接受、理解的。尽管后来有增加移民量的“翘尾巴”问题,但还是相对容易解决。其他一些问题可能是长期的,很不容易解决的。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第一:长江中流动能量——鱼群的回游通道的建设十分必要的,部分植物和动物群落得迁移和保护。回流鱼群的影响是看不见的,它可能是保持一个河道通畅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现在的研究也是很不够的,主要是对鱼类的跟踪比天上的候鸟还要困难。水中鱼类的迁徙和变化是否会带来严重的人类健康问题,现在还不好讲这个话。眼下的洞庭湖流域出现疫情非常严重的血吸虫病与鱼类多年受大坝阻截有否关系,这是需要进一步调查取证的。长江中的一些鱼类资源是世界特有的,比如白暨豚、鲟鱼、江豚等。白暨豚可能成为了一种比大熊猫还要珍贵的鱼类资源了。鲟鱼他们所产卵要在长江上游孵化,这些幼鱼对于上游江中淤积物的清理具有不可轻视的巨大作用。长江的鱼道建设在三峡决策中几乎没有做什么重要考虑。

第二:气候的变化问题。由于蓄水量和蓄水面积的扩大,长江的部分水系发生面目全非的改变。比如现在发现雾气更多地笼罩在三峡库区,不仅影响航运,而且湿度加大了,昼夜温差缩小了,造成局部气温和物候的变化;比如川东地区的雨量会加大,可能加剧川东地区的泥石流和山体滑坡;自去年蓄水以来此种情况有明显上升,目前还没有达到地质平衡和稳定。比如说,原来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没有人迹,因为石油的开发需要,现在有人进住了,并小部分种植了植物和修建了公路,现在冬天一片干旱的荒漠中心居然也下雪降霜了。这是非常令人惊奇的事情。长江三峡对气候的影响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第三∶所谓的排浑蓄清措施无法解决水库的淤积问题。虽然中央政府为了防止砾卵石淤积问题的出现,在嘉陵江和金沙江上建造了和正在建造多座大坝,阻挡砾卵石和泥沙进入三峡水库,但这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多只是把问题在时间轴上作个推移,把更严重的问题留给子孙。三峡水库蓄水之后,有约百分之八十的泥沙淤积在水库中,而且主要是淤积在水库的尾部。由于水土流失进入水库的红土微粒,粘性强,和粗沙、砾卵石、掺杂在一起,组成坚硬沉积层,和黄河中的细沙的特性有很大差别,排浑蓄清措施对这样的沉积层根本没有办法。重庆港口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重庆市已经做出计划,将重庆港上迁到寸滩和下移到万洲。

第四∶三峡蓄水之后,水流变缓,河流的自净能力大减,三峡水库水质明显变坏,特别是过去水质好的支流河段,水质恶化问题更加严重。三峡工程论证时,三峡河段的水质是全中国最好的,大部分河段属于二类水。虽然现在三峡河段的水质为三类水,但是由于这期间

水质指标的更改,现在的三类水只是当年的四类水。由于三峡水库水质问题,三峡库区的各市、区、县都不准备把三峡水库作为生活饮用水源,而要另辟水源。可见三峡水库水质问题之严重。

据统计,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远超出论证报告所估计的范围和强度。根据台湾的研究报告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对台湾的东海渔业资源产生不利影响。而国内根本不让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同时,国务院也承认,三峡工程带来了如土壤侵蚀,地震,干旱等地质灾害风险以及社会动荡。

怎样对待所造成的影响

中国总理温家宝当天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结束后发布这项声明。声明还说,这些问题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问题出现在三峡大坝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但是问题不能够立即得到解决,还有一些问题之所以出现是因为“经济社会发展而提出的新要求”。中国政府称将继续解决三峡大坝引起的问题,承诺建立灾害应急机制,增加资金用于环境保护。

对于长江下游的干旱,有必要时可进行人工降雨。而对于三峡大坝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政府可出资在三峡大坝周围建立小型的生态系统,除此之外,还应开辟一条专攻鱼类在繁殖季节洄游的通道以保证鱼类的正常洄游,从而保证它们的正常繁殖以确保物种的延续性。同时,相关组织也应致力于三峡大坝水污染的治理,尤其是在三峡大坝成为开放景点之后,随着游客流量的增加,水污染在所难免,针对这个问题,有关部门应开展水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让环境保护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样,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并把它当成自己的责任。与此同时,还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治理已经造成的水污染,不可拖延,以免造成不可逆转的问题。

对于三峡大坝已经造成的负面影响,比如对地质灾害、水质污染带来的变数,更应有长期规划。在大坝全面建成之后,可能需要数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建立新的动态平衡;这个过程,更应加强监测、防治力度,以防微杜渐。

总之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个人,都应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尽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宏伟的三峡工程: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李金龙主编

。”

建长江三峡大坝的好处与弊端

建长江三峡大坝的好处与弊端 初三(10)班何淑珺 长江三峡的建设有利有弊,下面我谈谈我的看法。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实施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宏大工程,其发电、防洪和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对建设长江经济带,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有着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查阅资料发现,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形成巨大的水库,滞蓄洪水,使下游荆江大堤的防洪能力,由防御十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防洪库容在73—220亿立方米之间。如遇1954年那样的洪水,在堤防达标的前提下,三峡能减少分洪100—150亿立方米,荆江至武汉段仍需分洪350—400亿立方米。如遇1998年洪水,可有效防御。 我查了一下,三峡水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这个水电站每年的发电量,相当于400万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所发出的能量。装机(26+6)×70万(1820万+420万)千瓦,年发电846.8(1000)亿度。主要供应华中、华东、华南、重庆等地区。 根据地理知识知道,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对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庆河段,对下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

业远景发展的需要。通航能力可以从现在的每年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方面均有巨大效益。 三峡工程600多公里长的淹没范围,使得如果不采取文物保护,在三峡水库区蓄水达185米以后,大量的文物古迹都将被淹没到水下,于是至1996年起,国家按期发放保护资金,三峡工程库区文物的抢救性保护和发掘开始进行。不可否认的是,虽经过大量的突击性的文物保护并抢救发掘,一批珍贵的有代表性的文物被保存下来,但是不可能保证保住所有的的遗迹,仍有很大一部分文物至此没入了淹没线以下,而且将很难再被发掘出来。 关于三峡建库对生态坏境的影响,主要是以下几点:有利影响主要在长江中游,包括减轻洪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燃煤对环境的污染,减轻洞庭湖的淤积等。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除淹没耕地、改变景观和大量移民外,尚对稀有物种、天气、库尾洪涝灾害、滑坡、地震、陆生动植物等等有影响。

观后感 论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浅谈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2011082332 沈飞 三峡大坝从建立开始就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随着近期四川地震的发生,更多人担心此次的地震是否会威胁到三峡大坝。三峡大坝的建造是否有问题,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成了一个额待解决的命题。 观看了美国的纪录片三峡大坝,心里也多了些想法。 我想说的是,首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三峡大坝目前来看,总体是利大于弊的,矛盾的普遍性导致了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性,三峡大坝的建立造成了一系列问题,我们不可置否,大坝建设耗费大量财力物力,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出现大量移民,大量文物古迹被淹,甚至有从研究表明三峡大坝对地震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我觉得我们更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这些问题。 1998年长江发生洪涝,导致无数人家破人亡,直接的经济损失更是不计其数,而我们清楚的明白,长江的洪涝灾害是千年来都没有解决的问题。这也就意味着同样的损失我们在未来还要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这时,我们就应该更加清楚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属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不了决定作用。而我们最关键的问题是解决多年来的洪涝问题,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而建造三峡大坝是最好的方案。我们应该找到一个合理的方法,矛盾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联系是普遍的,万事万物都有联系,三峡大坝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是正常的。但我们也不能对现有的问题视而不见,应充分发挥人的主管能动性,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过的作用科学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依靠科学技术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对生产的发展具有超前的知道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利用科学技术积极解决问题。 另外我觉得三峡工程中最棘手的问题是大量原住具名被迫迁移,,造成了很多人的不满,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十八大也强调了人文关怀,所以各级政府应该多关心那些远离自己家园人的生活,而不是迁移了以后就没有了后话。 尽管三峡工程有一系列的问题,但我们绝对不能忽视他的积极作用,大坝建设有利于蓄水防洪,大坝有利于发电,缓解能源不足,有利于发展航运,有利于发展旅游,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所以总体而言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

三峡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以防洪、发电和航运为主要任务的三峡工程,不但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有显著的环境效益。 1 减轻洪灾威胁,改善中下游平原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是流域内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三峡工程未建成前,主要靠堤防和分蓄洪措施。 现有干堤的防洪标准一般为10~20年一遇,荆江河段只约10年一遇,超过上述标准,即需采用分洪措施,每年汛期数十万人员上堤巡防、抢险;大洪水时,数千万人承受着惧怕洪灾的心理压力。一旦堤防溃决或采用分蓄洪措施,将严重影响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洪灾之后人畜伤亡,瘟疫流行,钉螺蔓延,血吸虫病扩散,生产、生活设施破坏,对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极大。 三峡工程建成后,对消减灾难性洪峰起很大作用。发生100年一遇以下的洪水,可不使用荆江分洪区,可减少其他分洪区的使用频率和分洪量。超过100~1000年一遇洪水,或发生类似1860年、1870年特大洪水,可避免荆江地区发生毁灭性灾害。所以,三峡工程防洪的环境效益显著。 2 提供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三峡水电是清洁能源,若以发电量相当的火电站代替(年需标准煤3200万t或原煤4200万t),建三峡工程相当于减少大量废热水、废渣的排出,每年少排100万~200万t二氧化硫(因煤的含硫量而异)、1万t一氧化碳、37万t氮氧化物和大量飘尘、降尘。废水、废气、废渣将影响环境,废气不仅影响火电厂附近大气质量,其引起的酸雨还将在更大范围内对生态与环境造成破坏。此外,火电厂本身占地和灰场占地也会对生态与环境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三峡水电站可避免上述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 3 改善航运,增加新的旅游景区 川江河段滩多水急,航道狭窄,是长江航运中的险段。三峡工程建成后,流速减缓,航道加宽,险滩淹没,不仅有利于航运,而且增加了乘客的安全感。此外,宏伟壮观的三峡工程本身将为秀丽的三峡风光增姿添色。库水位的抬高将有利于开发一些原来难干涉足的新景区。 4 改善坝下干流和河口水质 由于水库的调节作用,在最容易发生水污染的枯季,水库下泄流量增大,可提高坝下游干流河道的污水稀释比而使水质得到改善。同时,枯季是咸潮入侵影响最大的季节,由于流量增加,冲潮能力增强,使咸潮入侵减轻,有利于降低河口区盐度,提高上海市供水的水质。 此外,三峡工程可减少洞庭湖区的泥沙淤积,改善湖泊生态系统;扩大和改善库区一些鱼类和水生物的生境;按现代环境要求新建城镇,可普遍提高库区的卫生条件和生产、生活的环境质量。 摘自:火凤网

长江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三峡工程的益处,最主要是集中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方面。三峡工程可以防洪,非常有效控制洪水。中国是非常典型的东南季风气候,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匀,长江从宜宾到武汉也是地上河,过去两千年的统计不到十年发一次洪灾,98年洪灾大家还是记忆犹新。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巨大的调节库容,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第一位是防洪,防洪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非常必要的措施。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工农业精华地区。但地面普遍低于洪水6-17米,全靠总长33,000多公里的堤防保护。而长江处古洪灾频繁到约10年一次,洪水威力强劲。三峡建坝后,能控制百年一遇洪水,确保中下游安全。遇千年一遇洪水,配合分洪区分洪,可避免发生毁坝的危害。历史将证明:长江三峡工程,是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体系内近2300万亩耕地和1500万人民生命财产及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安全的守护神。中国的历史就是治河的历史,洪水不治无法使国得到安定。也就是说没有三峡工程,三峡工程在论证的时候,其它方面都还是可以替代的,唯独防洪不可替代的,三峡工程部修建的话,在洪水控制方面我们没有有效的手段,江汉地区人与自然无法做到和谐相处。

三峡建坝后,滔滔江水为三峡水电站做功,发电,并为三峡至葛洲坝区间的航运梯级进行反调节,再为葛洲坝水电站做功发电,以至三峡和葛洲坝年均总发电量将达1050亿度。若每度电价0.1 元,则年度创现值105亿元;若每度电创产值5元则每年可为国家增创产值5250亿元;若人均年创产值1万元,则可安置525万人就业。三峡水电站地处我国腹地,至全国各大负荷中心的输电距离均约在1000公里内,是未来全国各大电网联网中心。电网联网后,既可与全国的火、水、核电互补,又能大大提高电网运行质量和效益。因此,三峡水电站,将是我国未来的电力调度中心。 三峡工程修建对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库区应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660公里的宜-渝江段落差很大米。有滩险一百多处,单航段几十处,重载货轮需牵引段也有好几十处,年单向航运能力不足1000万吨。而三峡建坝后,将淹没所有滩险、单航段和牵引段,航道扩宽很多,万吨级船队将通江达海,航运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年单向航运能力将超5000万吨。那么,横贯中华东、西大地黄金水道的形成,对发展和繁荣长江两岸至沿海地区经济,是非常有利的。 另外,三峡工程还对环境、南水北调、养殖等多方面具有很

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利: 1.可以抵挡百年不遇洪水。 2.可以发电为当时的半个中国! 3.突显我国自古代以来的卓越建筑水平! 三峡工程的益处,最主要是集中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方面 三峡工程可以防洪,非常有效控制洪水。中国是非常典型的东南季风气候,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匀,长江从宜宾到武汉也是地上河,过去两千年的统计不到十年发一次洪灾,98年洪灾大家还是记忆犹新。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巨大的调节库容,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第一位是防洪,防洪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非常必要的措施。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工农业精华地区。但地面普遍低于洪水6-17米,全靠总长33,000多公里的堤防保护。而长江处古洪灾频繁到约10年一次,洪水威力强劲。三峡建坝后,能控制百年一遇洪水,确保中下游安全。遇千年一遇洪水,配合分洪区分洪,可避免发生毁坝的危害。历史将证明:长江三峡工程,是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体系内近2300万亩耕地和1500万人民生命财产及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安全的守护神。中国的历史就是治河的历史,洪水不治无法使国得到安定。也就是说没有三峡工程,三峡工程在论证的时候,其它方面都还是可以替代的,唯独防洪不可替代的,三峡工程部修建的话,在洪水控制方面我们没有有效的手段,江汉地区人与自然无法做到和谐相处。

三峡建坝后,滔滔江水为三峡水电站做功,发电,并为三峡至葛洲坝区间的航运梯级进行反调节,再为葛洲坝水电站做功发电,以至三峡和葛洲坝年均总发电量将达1050亿度。若每度电价0.1 元,则年度创现值105亿元;若每度电创产值5元则每年可为国家增创产值5250亿元;若人均年创产值1万元,则可安臵525万人就业。三峡水电站地处我国腹地,至全国各大负荷中心的输电距离均约在1000公里内,是未来全国各大电网联网中心。电网联网后,既可与全国的火、水、核电互补,又能大大提高电网运行质量和效益。因此,三峡水电站,将是我国未来的电力调度中心。 弊: 1防洪效益纸上谈兵 2、发电效益难以落实 3、航运效益功不抵过 4、生态效益“弊大于利” 5、泥沙淤积危害巨大 6、移民问题难以解决 7、难逃经济破产结局所以三峡工程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工程,也将是中国最大的祸国工程。 破坏了长江这条中华民族母亲河的生态环境,更是淹没了几万年以来长江的本质以及伴随长江而滋长的历史文化遗迹,同时也被迫改变了长江边世代生活的人们的习惯。三峡一带已经被证实,埋藏着数量非常巨大的文物,很多都是极其珍贵而且是现在为止没有发现过的文物。但三峡工程动工以来到蓄水这段时间,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

三峡水利工程利与弊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与弊 (陈雯雯人文与传媒学院325211) 摘要:三峡水利工程的从设想到建成始终争议不断,一方面它带来了发电、航运、防洪等方面的巨大效益,另外也存在着引发构造地震、水库库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的自然隐患和安置移民、文物破环的认为隐患。对于三峡我们要借鉴他国经验趋利避害。 关键词: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三峡工程之利三峡工程之弊 1.序言 本文旨在通过对三峡水电站的研究分析三峡水电站的影响。三峡水电站作为中国长江上游段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的水坝。在为中国提供大量清洁电力资源的同时,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2.研究方法 资料文献法、案例分析法 3.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 3.1建设背景 在长江三峡建造大坝的设想最早可追溯至中华民国的开创者孙中山先生,他在《建国方略》(1919年发表)一书中《实业计划》认为长江“自宜昌以上,入峡行”的这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利”(第二计划第四部庚)。按此设想,1940年代中期,国民政府与美国垦务局签约,准备利用美国资金建设水电站,并邀请该局总工程师、世界知名水利专家萨凡奇来华考察。萨凡奇在三度实地考察三峡地区后,写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认为三峡工程可行,并安排开展前期工作,但后因中国内战,此事无果而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长江上游频发洪水,屡屡威胁武汉等长江中游城市的安全,因此三峡工程被重提。毛泽东1953年初视察三峡时曾说:“三峡水利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但最后下决心确定修建及何时开始修建,要待各个重要方面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之后,才能作出决定。”又作“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水调歌头·游泳》)的词句表示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并指定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督办。在周恩来的主持下,开始了三峡工程的勘探、设计、论证工作,并邀请了苏联的水利专家参与。考虑国力、技术和国内国际形势等其他因素,毛泽东最终决定暂缓实施三峡工程,“积极准备,充分可靠”,先修建葛洲坝水电站,作为三峡水电站的实验工程。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三峡工程于是被再次提上议事日程。三峡水利工程争议不断,直到1992年4月3日该议案获得通过,标志着三峡工程正式进入建设期。 3.2建设过程 三峡工程的总体建设方案是“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工程共分三期进行,总计约需17年,目前已全部完工。 一期工程从1993年初开始,利用江中的中堡岛,围护住其右侧后河,筑起土石围堰深挖基坑,并修建导流明渠。在此期间,大江继续过流,同时在左侧岸边修建临时船闸。1997年导流明渠正式通航,同年11月8日实现大江截流,标志着一期工程达到预定目标。 二期工程从大江截流后的1998年开始,在大江河段浇筑土石围堰,开工建设泄洪坝段、左岸大坝、左岸电厂和永久船闸。在这一阶段,水流通过导流明渠下泄,船舶可从导流明渠或者临时船闸通过。到2002年中,左岸大坝上下游的围堰先后被打破,三峡大坝开始正式挡水。2002年11月6日实现导流明渠截流,标志着三峡全线截流,江水只能通过泄洪坝段

三峡工程哲学思考

长江三峡工程是人类在自然界中一项巨大的造物行为,其目的是为了改善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工程改变了长江及长江流域原有的环境和生态,对其利与弊,不仅要运用现代科技予以兴利除弊,更要用哲学思维加以分析思考。 三峡工程是开发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工程建设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分3个阶段施工,总工期17年。自1993年开始进入工程实施阶段,1994年12月正式开工,2003年6月水库蓄水到135米高程,三峡工程开始发挥初期的综合效益。2006年10月,三峡水库已实现初期蓄水156米高程,左岸电站14台共980万千瓦机组提前一年投产发电,大坝提前两年挡水初步发挥防洪效益。整个工程将于2009年全面竣工。 长江三峡工程由于规模巨大、问题复杂,一直是正反方面有争议的工程,必须以科学的态度、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探索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用哲学的方法进行思辨,以此来指导我们的行为,以取得预期目标的可持续性,并有利于未来的发展。 “我思故我在”和“我造物故我在”是两句哲学箴言。“思”与“造物”是人类不可分割的完整的活动全过程。人类在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中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思维、不停地造物,也创造了人类自己,也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由初级的思维到高级的思维,由简单的造物到复杂的工程造物,永无止境,这就是人类的本质。没有无思的造物,也没有不造物的思维。什么是工程哲学?工程哲学可以理解为对工程的认识,对工程造物的思辨。 长江三峡工程是自然和人类社会巨系统中的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它涉及到长江和长江流域的自然生态、人文环境、政治、经济以及工程本身的建设技术和基础科学的复杂问题。长江三峡工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很多,例如三峡工程建设与生态和环境的关系问题、长江洪水灾害及其对策问题、三峡水库移民搬迁和重建家园脱贫致富问题、是否可能以“蓄清排浑”的调度方式协调水沙关系的问题、如何保护长江及三峡水库水质的问题、如何保护三峡水库水生物的良好生态和发展渔业问题、如何正确认识三峡水库的地质构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地质灾害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长江三峡工程安全问题、如何充分利用长江三峡水能资源改善环境问题、如何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确保三峡工程项目实施成功的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十分重要而复杂的问题,不但需要从科学、技术、经济、生态、社会等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而且需要从哲学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需要通过认真、深入的分析思考努力取得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从哲学的角度看三峡工程,人们对它的认识不可能一步到位,就是在工程全部竣工后,在运行过程中仍然需要长期的实践,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在实践中检验真理。 长江三峡工程如同其他工程造物活动一样,必须经过严格的3个阶段的管理,才能实现预期的工程目标。 第一阶段是思维决策阶段。这一阶段实质上是思维成熟的过程,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科学实验、设计论证,准确地认识自然和客观世界的方方面面,揭示事物的本质,在这些基础上完成决策程序。这一阶段的管理在方法上必须坚持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原则,广泛

三峡工程有何负面影响

三峡工程有何负面影响? 一∶三峡大坝蓄水之后,清水下泄,造成大坝下游长江干堤发生严重崩岸。 2004年冬,荆江长江干堤发生多处崩岸。2006年春传来岳阳长江干堤发生严重崩岸的消息,湖南省水利厅负责人紧急赴京向水利部和国家防总汇报险情。一千多年来,长江干堤保护着中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1998年长江洪水后中央政府动用几千亿国债加固长江干堤,1991年联合国又资助长江干堤维修。三峡大坝蓄水后发生的长江干堤崩岸问题和黄河三门峡工程建成后的情况十分相似。1962年黄河三门峡水库下泄清水导致黄河大堤溃塌,中央为此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加以讨论,决定改变工程运行方式,并开始改造。黄万里教授用“清水顶冲长告急”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长江干堤长告急,社会就不得安定,穿着新衣的皇帝也无法睡个安稳觉。 第二∶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大坝阻碍长江航运的畅通。三峡工程根本不能使万吨轮船直达重庆,最多只能使万吨船队在一年中的五、六个月的时间内直达重庆。万吨船队只不过是将四艘或者六艘驳船捆绑在一起而已。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通过能力马上得到饱和,运行的实践证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单向通过能力不可能达到每年五千万吨,最多只能保证单向通过能力每年三千万吨左右。目前长江货运需要用机械翻坝来协助完成。原计划在1997年完工的升船机至今未见踪影,客轮过船闸的平均时间为七小时,乘客难以接受,造成长江客运和三峡旅游事业的萎缩。 第三∶三峡工程开工以来,三峡库区一直是中国社会最不稳定的地区。三峡工程移民对安置工作不满,每年信访的次数高达八万多件次,连年持续不减。三峡工程的所谓开发性移民措施,不但没有使百万移民致富,而是使绝大多数移民陷入赤贫状态。负责三峡工程移民信访的官员将移民生活用“三低”和“三无”来描述∶收入低于搬迁前的水平;低于安置地当地农民的水平;家庭生活水平处于当地贫困线之下以及无田种,无工做,无出路。三峡工程移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一颗炸弹,随时可能爆炸。 第四∶到2006年年初,上报批准的三峡工程移民113万人已经安置完毕,批准的400亿元人民币移民安置费已经全部用完,但是还有数十万居民要搬迁安置。由于前期移民安置存在问题多,造成未来移民安置工作的进展更加困难。特别是,三峡水库蓄水后的实践证明,三峡水库的水面不是一个平面,而是有坡度的斜面。根据已经发表的数据,水力坡度为万分之零点五。按照目前水库泥沙砾石淤积发展的情况来看,未来的水力坡度将超过泥沙组预测的万分之零点七(每一百公里七米高的水位差)。如此发展下去,许多新建的移民城镇要被淹没,就是重庆部分市区也要被淹没,包括朝天门码头,包括许多新建筑。

《三峡》教案

《三峡》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揣摩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作品创设的意境。 4.在诵读中深入体味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赏之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 同学们,我们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呢?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郦道元,字善长,北魏人。地理学家、散文家。著有《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指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3.读准下列加点字: 郦.道元阙.处重峦叠嶂. 曦.月襄.陵沿溯. 乘奔御.风绝献.素湍.绿潭 飞漱.属.引 三、合作交流: 1.学生自读课文,全班交流:研究怎样读,才能读通顺,试着多读。 明确:导朗指读:读出节奏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沿/溯/阻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清/荣/峻/茂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边读句子边看注释,同桌合作,尝试说一说句子的意思; 3.合作解决相关内容: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自:(2)略无:阙: (3) 嶂(zhàng):(4)自非:自:非 (5)亭午:夜分:(6)曦(xī): (7)襄(xiāng) 陵,(8)沿:溯(sù): (9)或:王命:宣:(10)朝: (11)江陵:(12)虽:奔:御:(13)不以:疾:(14)素湍:素:绿潭:(15)回清倒影:(16)绝巘(yǎn):绝:巘(17)悬泉:飞漱:漱(18)清荣峻茂: (19) 良:(20) 晴初:霜旦:(21)属引:属(zhǔ):引:凄异:(22)哀转久绝:绝: (23)沾: (24) 三声: (25) 裳(cháng): (2)句子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7.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四、点拨探究: 整体把握课文结构,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壮丽风光的?(试找出相关的语句) 第一层(从开头至“不见曦月”)写三峡两岸的山 第二层(从“至于夏水襄陵”至“不以疾也”)写三峡的夏水 第三层(从“春冬之时”至“良多趣味”)写三峡的春冬景色 第四层(从“每至晴初霜旦”至文末)写三峡的秋天景象 五、归纳反馈: 学生放声朗读,体会作者情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复习课文:字词检查、重点句子翻译 二、自主学习:

三峡工程对地质的负面影响

三峡工程对地质的影响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但同时三峡工程对地质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三峡工程与地震 水库诱发地震由于水库地应力和构造地,应力叠加以及水库地震能量和构造地震能量叠加而诱发产生。水库诱发地震因素复杂, 其形成机理及发生发展过程尚难准确控制, 发生时间、空间及强度更难预测预报。主震发震时间一般与水库蓄水密切相关。蓄水早期地震活动与库水位升降变化有较好的相关性。较强地震活动高潮大多出现在第一、二个蓄水期的高水位季节、水位回落或低水位时。但发震时间也无一定规律性,。从国内外水库诱发地震统计资料看, 诱发地震的发生概率随着坝高、蓄水深度和库容的增大而明显增高。由于水库诱发地震震源较浅, 与天然地震相比, 具有较高的地振动频率, 较高的地面峰值加速度和震中烈度; 但极震区范围很小, 烈度衰减较快。 三峡库区可划分为结晶岩、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三种主要岩类。结晶岩类分布于库首黄陵结晶地块内,为前震旦系变质岩和侵入其间的花岗2闪长岩体, 岩体完整性好, 断层多已胶结, 岩体透水性微弱, 产生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很小。碳酸盐岩分布于干流庙河至白帝城库段及乌江、嘉陵江、大宁河等支流中。强岩溶化碳酸盐岩有利于诱发岩溶型地震。碎屑岩主要分布于秭归、巴东、巫山等向斜及白帝城以西广大地区, 为中上三叠统和侏罗系的砂、泥岩, 不利于诱发水库地震。三峡库区属弱震区。水库附近曾经发生的最大地震为1979年秭归龙会观5. 1级地震, 距库边约6 km。其岩性为碎屑岩类岩层, 蓄水后不易诱发地震。综上所述, 三峡工程除了坝高和库容属有利于产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因子外, 其他条件均不利于诱发较强的构造型水库地震。三峡水库已初步形成, 随着蓄水位逐步升高, 库容加大, 发生诱发地震的可能性也将加大。必须加强对三峡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监测及预报, 预防地震及地质灾害, 确保工程建设及运行安全, 构建和谐社会, 确保长治久安。 二、三峡工程与滑坡 三峡地区多高山丘陵,沿山的耕地多集中在古滑坡堆积体上,人类的居住点也集中在这里。三峡库区滑坡,有三大诱发因素。第一是降雨,其次是人类活动,第三是水位的波动升降。三峡库区暴雨、洪水频发,三峡大坝坝址附近为坚硬的花岗岩地质结构,其余多以碎屑岩、碳酸岩为主要地质结构。数千年来,峡江两岸的人们就把居民点建在相对稳定的崩塌、滑坡堆积体上。在这里人们生存繁衍,

三峡对气候与环境的影响

长江三峡对周围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哪些? 《长江三峡高坝永不可修的原由简释》, 1.长江上游影响河床演变作为关键的造床质是砾乱卵石,不是泥沙。修坝后原来年年逐出夔门的砾卵石将一粒也排不出去,可能十年内就堵塞重庆港,并向上游逐年延伸,汛期淹没江津河川一带。 2.中国水资源最为丰富,在全球为第一,不是某些人说的第六。中国所缺的是有水处的耕田。水库完成后淹地五十万亩,将来更多,用来换取电力,实不可取。详见《论降水川流与水资源的关系》。 3.三峡电站经济可行性考虑到卵石沉积是不成立的,它比山区大中型电站要贵两三倍。报告中的经济核算是错误的。十八年内只有支付,没有产出,也无以解决当前缺电的问题。 4. 此坝蓄水后不出十年,卵石夹沙随水而下将堵塞重庆港;江津北碚随着惨遭洪灾,其害将几十倍于1983 年安康汉水骤涨21米,淹毙全城人民的洪灾。而两岸直壁百米,石渣连同历年沉积的卵石还须船运出峡,向下游开旷之地倾倒。航运将中断一两年。 5. 论经济效益,此坝每千瓦造价三四倍于一般大中型坝,其经济可行性并不成立。对比五年工期的大中型坝,设此坝施工期1995年至2010年,连续15年,按1986年物价,每年20亿元中浪费达13亿元,等于每年抛扔大海400万吨粮食。此举远比美国胡佛总统1931年只一次沉粮于海以示众,还要壮烈。完工后十年内陆续回收发电效益781亿元,未必能抵偿炸坝运渣,断航,及淹没损失。 6、长江三峡位于黄金水道的上段,四条巨川排泄着侵蚀性盆地上的大量卵石进入峡谷,在水库蓄水后,这些卵石和泥沙就会堵塞住重庆港,上延抬高洪水位,淹没田地。那里水源丰富,生活着一亿多人口,缺少的正是耕地。凡是这样的地貌,决不可拦河筑坝。所以长江三峡根本不可修高坝,永远不可修高坝。当年孙中山提出这一设想后,可惜没有一个学者能做出科学的解释,至今也只我一人,说明这是不可行的。随后也就不会有美国萨凡奇的建议,也不会有一群工程师涌向美国学习筑坝的经验,其实这些技术还停留在幼稚可笑的阶段。更不会向加拿大乞取可行性研究经费,更不会有党代会人代会和半个世纪的讨论。这些都是科技低落的后果,虽不单是我国,但今准备施工了,领头的“专家” 应负刑事之责。 7、论经济效益,此坝每千瓦实际造价之高,可以打破世界纪录。且不论摊派到发电的静态经济成本按1986年物价300亿元是否属实,并缩短工期为15年,投资逐年平均分配,到完工时实际投入为666.45亿元(见《简释》文)。但是审核的报告竟按开工时的成本计算,若也按15年工期,则仅159.54亿元。这样,缩小了造价成为1/4,即隐瞒了实价的3/4。这样,经济可行性自然就成立了。这一错误,凡建设领导都该懂得而负责。 8、所以长江三峡高坝不仅因其破坏航运和农业环境而不可修建,而且其本身价值也不成立。三峡电站20年内只有工费支出,没有电费收入,国家财力不堪负担。理应从速修江西湖南山区所有大中型电站,以供应东南各省电能燃眉之需。

三峡大坝的18个思考,看后直出白毛汗

三峡大坝的18个思考,看后直出白毛汗 三峡大坝的18个思考,看后直出白毛汗物理学教授钱伟长先生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海湾战争的启示》的文章。钱伟长在文章中指出多国部队在海湾战争采用突然袭击的办法,使用的常规武器足以使三峡溃坝,这将使长江下游六省市将成泽国,几亿人将陷入绝境。面对目前的导弹技术,三峡大坝的防御是不可能的。钱伟长的的结论是:〝我们绝不能花了几百亿或几千亿人民币来修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水坝,给我们的子孙背上包袱,成为外部敌人敲榨勒索的筹码。这里启示我们,在和平还没有保障的国际形势下,三峡工程是千万不应上马的。〞谁敢动三峡大坝?用什么武器又能动三峡大坝?不但超级大国敢动三峡大坝,就是小国也敢动三峡大坝,甚至国内千万〝孤狼〞也可能动。动三峡大坝可以用核武器,导弹,甚至一艘船或几公斤炸药。X李登位之后,中日关于钓鱼岛的争端不断升级,为数众多的中国人都支持攻打钓鱼岛,鹰派军官放言很自信,取钓鱼岛如囊中取物。但是发动突然攻击之前,中国须先在三到四天内放空三峡水库,以免达摩克利斯剑落在自己头上,而在短期内迅速放水又会造成超级洪水,形成与三峡溃坝同样的灾难效果。点击看大图一、日本敢动三峡大坝?按照中国军事专家的观点,拿下钓鱼岛易如反掌,日本海军不是中国海军的对手,况且

中国海军新增了航空母舰,又有核武器做后盾;按照中国外交部的观点,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打钓鱼岛是索回自己的领土;纵观网路意见,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中国人都支持早打钓鱼岛;中国政治家们更是走在舆论的最前面。问题是,为什么至今不敢动钓鱼岛?中国不但不敢动钓鱼岛,就是和菲律宾等国有争议的一些南海小岛,中国也不敢动。为什么?二、三峡大坝是悬在中国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打仗和下围棋是一个理。你想围杀对方的几个棋子,首先要考虑自己的棋子是否会因此而受到对方的威胁。门前不清,断然没有先进攻对方的道理。围棋中的一个最简单的原则是〝宁失一子,莫失一先〞。自从建造了三峡大坝之后,中国在军事战略上是先手丧尽,受制于人,这棋很难下。按照军事评论家杨浪的观点,三峡大坝成为敌方定点威胁的目标,就像悬在中国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你敢打钓鱼岛,对方敢动三峡大坝;你敢打南海小岛,对方敢动三峡大坝。夺回钓鱼岛利小,三峡大坝失事损失重大;夺回钓鱼岛,发起军事进攻者在明处,受世界舆论谴责;不用核武器不用导弹就可导致三峡大坝失事。肇事者在暗处,可能永远不会被发现。三、三峡溃坝的军事灾场效应杨浪认为,三峡大坝下游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中国最主要的屯兵之地。根据1988到1989年资料,该地区驻军占陆军空降师的百分之百,集团军的百分之四十五,步兵师的百分之二十八,装甲师的百分之

三峡大坝是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

三峡大坝是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水利枢纽工程,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但三峡大坝的修建也引起了一系列的争论,他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我认为是利大于弊。 在三峡大坝修建之前,科学家们已进行了多次模拟实验,所以它的修建是十分谨慎的。随着沿江山脉间人造湖泊的形成和通航条件的改善,原本分散在三峡周围的许多景点将更容易到达,如小三峡、神农溪等千姿百态的仙境画廊。另外,三峡大坝这座现代奇观也将成为长江三峡的新亮点,为其添姿增色。集自然美景、古代遗址和现代奇迹于一身的未来长江三峡将一如既往地吸引和陶醉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游客。因此,大坝依然拉动了长江三峡的旅游业。工程竣工后,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总库容达393亿立方米,可充分发挥其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作用,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并将显著改善长江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将发挥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是世界上任何巨型电站无法比拟的。而且,三峡水电站将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时的水轮发电机组,外加两台5万千瓦时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时,年发电量达1000亿度,将是世界最大水电站。三峡水库也使重庆至宜昌航道通行的船队吨位由现在的3000吨级提高至万吨级,年单向通航能力由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称三峡工程为世界上改善航运条件最显著的第一枢纽工程当之无愧。如果下游大旱,三峡可加大放水力度增大下泄流量使抗旱局面得以有效缓解。 但三峡大坝的修建也有弊端。三峡水库蓄水期间的高水位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岩崩、泥石流等。这些地震大多数发生在弱震地区或地质构造稳定的地区,地震强度均超过历史上所记录的最大地震强度,这些地震强度足以造成人员伤亡和对建筑物,以至对大坝本身的破坏。三峡改变了长江水系的原有水分分布的时空格局,未来10年将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下游湖泊、河道珍稀水生生物灭绝、湖泊自净能力下降、河道断流、支流水系两岸生态环境恶化。由于三峡的库容量巨大,聚水较多,加之水的比热容较高,将导致华南地区气温平均降低2度,将改变现今气候分布,带来生态灾难。三峡所需水泥巨大,加之水库的重量,将会给地表以巨大压力,易改变地表结构,造成塌陷等问题。长江中下游是祖国大陆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经济最为发达。有人把中国大陆的经济分布比作弓箭,沿海地区为弓,沿长江为箭。长江中下游一旦蒙受三峡大坝溃坝的灾难,这弓箭就有弓无箭,经济体系必然瘫痪。 总之,三峡大坝的修建,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

三峡

《三峡》教学案例 马艳丽 一、教材分析: 《三峡》以凝炼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壮丽的景色。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了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它是一篇以“山”为首,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150来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眼底。此文文质兼美,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学生学习此文,首先遇到的问题不是对文言词的理解掌握,而是能否做到涵咏文字的内在实质,投入情感地体会出三峡的美;其次在于对景象的意韵把握;第三在于对文言词语的准确理解。 二、教学理念 为了让大家从多角度更为直观地了解三峡,我精心准备了一些代表性的三峡图片供学生们传阅欣赏,接着和大家分享了两个关于三峡的动人传说,让学生对三峡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增加三峡的新鲜感和神秘感,并对它产生浓厚兴趣。,接着我以讲授的方式给学生理清本文的重点、难点,理解文章大意,领略三峡之美,学习并借鉴文章中描写景物特征的方法,掌握一些重点字、词、句的运用。这种图文相结合、重难点分析的教学方式,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和创造性思维,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体会学习的兴趣和快乐,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第一课时: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有不通的地方,提出疑问,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或查找资料、请教老师,以完成学习、能力目标。第二课时:师生交流探讨。在课堂中,通过“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小结”、“当堂检测”等环节展开教学,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准确读准字音,正确停顿,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把握本文的景物描写特点,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过程与方法 1、重视诵读训练,提高文言文的诵读和翻译能力. 2、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意境及作者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 画面美. 2、重视朗读训练. 3、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以聊天的形式进入课堂)同学们,我国有那么多自然风光,你知道的有哪些?

三峡工程利弊分析

三峡工程的利弊 从网上看了三峡工程的资料,明显的分成了两派。一派极力强调三峡工程是利国利民、千秋万代的工程;而另一派则从各个方面指出三峡工程的问题,让人怀疑国家投资20000多亿兴建的全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难道是个天大的错误?在此,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将这些资料做一些整理和对比,提高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知。 三峡工程的益处,最主要是在防洪、发电和航运这三个方面。 (一)防洪 三峡工程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防洪,解决下游洪水灾害问题。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形成巨大的水库,滞蓄洪水,使下游荆江大堤的防洪能力,由防御十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防洪库容在73—220亿立方米之间。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巨大的调节库容,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第一位是防洪,防洪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非常必要的措施。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工农业精华地区。但地面普遍低于洪水6-17米,全靠总长33,000多公里的堤防保护。而长江处古洪灾频繁到约10年一次,洪水威力强劲。三峡建坝后,能控制百年一遇洪水,确保中下游安全。遇千年一遇洪水,配合分洪区分洪,可避免发生毁坝的危害。历史将证明:长江三峡工程,是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体系内近2300万亩耕地和1500万人民生命财产及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安全的守护神。中国的历史就是治河的历史,洪水不治无法使国得到安定。也就是说没有三峡工程,三峡工程在论证的时候,其它方面都还是可以替代的,唯独防洪不可替代的,三峡工程不修建的话,在洪水控制方面我们没有有效的手段,江汉地区人与自然无法做到和谐相处。 (二)发电 三峡建坝后,滔滔江水为三峡水电站做功,发电,并为三峡至葛洲坝区间的航运梯级进行反调节,再为葛洲坝水电站做功发电,以至三峡和葛洲坝年均总发电量将达1050亿度。若每度电价0.1 元,则年度创现值105亿元;若每度电创产值5元则每年可为国家增创产值5250亿元;若人均年创产值1万元,则可安置525万人就业。三峡水电站地处我国腹地,至全国各大负荷中心的输电距离均约在1000公里内,是未来全国各大电网联网中心。电网联网后,既可与全国的火、水、核电互补,又能大大提高电网运行质量和效益。因此,三峡水电站,将是我国未来的电力调度中心。 航运 三峡工程修建对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库区应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660公里的宜-渝江段落差很大米。有滩险一百多处,单航段几十处,重载货轮需牵引段也有好几十处,年单向航运能力不足1000万吨。而三峡建坝后,将淹没所有滩险、单航段和牵引段,航道扩宽很多,万吨级船队将通江达海,航运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年单向航运能力

三峡工程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 李娜生科11级1班222011317011087 摘要: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三峡大坝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水利水电工程,其建 设及后期蓄水给库区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不可避免的影响,为世人所关注。对此,本研究依据影响库区生态环境因子的实际特点,在收集研究数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分析与现状评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三峡工程兴建及蓄水前后,库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分析研究。对选取局地气候、库区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水文泥沙及水质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库区生态环境现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独立评价,并就评价结果进行验证。 关键词:三峡工程、库区、生态环境、影响。 (一)、三峡大坝及库区生态环境概况 三峡大坝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改善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实现了大江截流;2003年6月11日,蓄水至135m,由此开始通航、发电,枢纽初步产生效益,进入围堰挡水发电期;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建成,达到海拔185m设计高程;2006年9月开始,蓄水至156m,三峡枢纽进入初期运行期,防洪、发电、通航效益开始全面发挥。 三峡库区(东经106°50'~110°51',北纬29°16'~31°25 ',海拔33.6~3105m)东起湖北宜昌市,西迄重庆市江津区。库区地处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结合部,跨越鄂中山区峡谷及川东岭谷地带,北屏大巴山、南依川鄂高原。库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水热资源丰富。库区雾层多,光照少。库区属中亚热带生物气候带,库区在植物地理区划中属于泛北极区,中国一日本亚区,华中植物地区。。植物群落主要有:山地灌草丛、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等 (二)、三峡大坝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对水文、水质、地下水的影响 大坝拦蓄,水库调度改变了库区河段的水文情势。建库前,库区河道夏季水位最高,冬季水位最低;建库以后,改变了库区的水位变化特征,夏季最低(水库蓄洪时除外),汛末及枯水季初期水位最高。三峡水库蓄水后,被淹没的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被水浸析溶出,引起了水库水质的下降。建坝后,水流速度下降,

观三峡大坝的心得

观三峡大坝的心得 趁新年之际,我有幸和几个友人一同来到了三峡大坝所在地-湖北宜昌三斗坪,此行的目的就一个:真切感受一下三峡大坝的雄伟气魄!作为一名以后志在投身于水利建设的学子,了解专业的前沿动态,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发展趋势是我时常在心里面筹划的事。这次选择参观三峡大坝也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事,没有看见真正的三峡大坝怎么算这个水利行业的人呢?平时老师上课也是经常提到三峡大坝建设中所运用和创造的各种理论知识、技术,图片视频也看了不少,各种水工建筑物的名称也知道一长串,但是它们到底长什么样,物理尺寸在实际中会是怎样一种感觉,具体的东西以抽象的形式展示多了,自己也麻木了,所以这次势在必行! 倒了火车又倒班车,跨过滚滚的长江,穿过大气的西陵长江大桥,三峡大坝的呼声和身影在蒙蒙细雨中若隐若现,透过车窗就看到了三峡大坝的下游面,一字排开横卧长江,坝身显得细长狭窄,没有想象中那么庞大,感觉一把手就能把它握住,这主要是我们离它还有一两公里的缘故,水汽的白、坝身的灰,头上还夹杂着的红构成了它的三原色。长江水逼得只能从它的口中吐出来,散开的白色水汽宛如一道面纱飘在它的面前,同时发出的厚重水声让人感觉就如一场大洪水即将到来,心里面按耐不住砰砰直跳,恨不得立马跑到大坝面前看个够。车的前方一会儿就经过几个由武警把守的检查站,车道上来回的车辆

不多,时不时串出一辆军车,一切井然有序,这里似乎一切都显得那么高大上。 几分钟后我们终于来到了大坝的左岸,它真的终于出现在我几米远的地方,我一下显得那么微不足道,185米从下而上的高度瞬间屏住了我的呼吸,白色水流从溢流坝段的底孔一泻千里,就如消防员手中的水枪,充满能量又有型。溢洪道一条条整齐地镶嵌着在坝身上,咋一看似斑马上的条纹;两边挡流墙就像螃蟹的爪,抱住汹涌的水流不让其乱跑。远处水流从白变混,从表面的一发不可收拾到暗流涌动,这时的长江变成了海,又如睡醒的龙,万千姿态让人目不暇接。后来我们得知这样的壮观场面要感谢这几天的连续降雨,上游拦水达到了167米深,达到泄水的条件,才让我们有机会见证大坝泄水的过程。大家情不自禁的拿出手机拍照,但小小的镜头怎么能容纳如此庞大的身躯?接着,我们来到了三峡大坝赫赫有名的世界级船闸。据介绍,三峡双线五级船闸,规模举世无双,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闸。它全长6.4公里,其中船闸主体部分1.6公里,引航道4.8公里。船闸的水位落差之大,堪称世界之最。三峡大坝坝前正常蓄水位为海拔175米高程,而坝下通航最低水位62米高程,这就是说,船闸上下落差达113米,船舶通过船闸要翻越40层楼房的高度。已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船闸世界纪录,而此前,世界水位落差最大的船闸也只有68米。为建船闸,建设者们削平了18座山头,硬是在坝区左岸山岗中劈出一条道来。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了最大的铁门,因为永久船闸共有24扇人字闸门,三分之二的人字门高36.75米,宽20.2米,厚3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