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 苏教版 全册教材问题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 苏教版 全册教材问题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 苏教版 全册教材问题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问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

1课:科学是什么

1、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科学家。

2、你知道科学研究包括那些吗?

答:科学研究包括:农业研究、航天探索、医学研究等研究。

3、好奇心总是让我们去探究许多事物,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我们的这些经历其实和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我们观察小动物、花朵、树叶时,我们就在进行科学研究。

4、介绍几位科学家和他的研究成果。

答:(1)、英国乡村医生琴纳发现接种牛痘预防天花。(2)、波兰科学家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3)、中国的李时珍编写了《本草纲目》。(4)、我国的袁隆平发现了杂交水稻。(5)、美国的爱迪生发明了电灯。(6)、根据英国人罗杰特的原理,人们制作了电影。

5、做科学大致分为那几个阶段?

答:(1)、提出问题。(2)、作出猜测。(3)、寻找证据。(4)、得出结论。

6、科学是什么?

答:科学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问题的过程。

2课:做一名小科学家

1、怎样让纸鹦鹉“站”起来?答:在纸鹦鹉的尾部别上回形针,让它的重心下移,保持平衡,鹦鹉就能站起来。

2、纸鹦鹉“站”起来的秘密是保持平衡。做一名小科学家不仅要善于观

察,还要勤于思考。

3、怎样让物品“站”起来?

答:想办法让物品的重心下移,保持平衡,物品就能“站”起来。

第二单元:

1课: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有生命的物体有哪些?

答:大树、小鸟、小虫、蚂蚁、青蛙、小鱼等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2、什么叫做生物?

答:我们把动物和植物这样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自然界的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非生物是没有生命的。

3、观察会使我们获得很多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4、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答:(1)、都需要呼吸。(2)、都会长大和死亡。(3)、都会繁殖。(4)、都需要水分。(5)、都对刺激有反应。

5、有生命的物体都能生长发育,都有繁殖能力,进行生命活动时都要消耗能量。

2课:校园里的植物

1、按生长环境不同,我们把植物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

2、我们可以用看、听、摸、闻的方法去观察大树。

3、在观察树皮时,我们可以用拓印的方法将结果记录下来。根据树皮表面纹路不同,我们可以做树皮画。

4、叶子在茎上的排列方式主要有三种:(1)、对生。(2)、互生。(3)、轮生。判断是不是一种树叶,主要看叶子的形状。

5、植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答:(1)、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都需要阳光、空气、水和适当的温度。(2)、大多数植物都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6、比较树叶时,要注意比较:树叶的大小,叶脉的长短、分布,叶柄的粗细、长短,叶子表面的光泽、颜色。

3课:校园里的小动物

1、在观察活动中,我们不能伤害动物,要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我们还要在安全的地方进行观察。

2、蜗牛的身体柔软,外面有壳,是软体动物。它靠齿舌吃食物,靠腹足爬行。蜗牛的足腺分泌黏液,它的黏液对它的爬行部分起到保护作用。

3、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它的头上有1对触角,腹部有

3 对足。它的身体构造像蝗虫,它们都是昆虫。

4、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从而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

4课:动物、植物、人

1、动物、植物和人都属于生物。动物、植物、人的生命活动都需要阳光、空气、水,还有适当的温度。

2、动物、植物与人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答:相同之处:都是有生命的物体,都需要阳光、空气、水。不同之处:

动物需要食物,能运动;植物需要土壤,不会运动,能进行光合作用;人需要食物,能运动和劳动。

3、用下面的圆圈图来表示动物、植物和人之间的关系。

第三单元:

1课:生命离不开水

1、水是动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几乎在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中都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水对我们的身体非常重要,营养的吸收、废物的排泄都离不开水。我们能保持正常体温也多亏了水。一般情况下,如果连续5天不喝水,人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2、人体65%是水,鸡蛋76%是水,鱼85%是水,蔬菜90%是水。

3、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水是生命的源泉,我们每天都离不开水。

4、检测蔬菜或水果含水量的方法有:挤压法、烘烤法、晾晒法、腌制法等。

2课、观察水

1、认识物体的方法有哪些?

答:认识物体常用的方法有: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等。对不了解的物体,为了安全起见,千万不能随便闻,更不随便尝。

2、水有哪些特点?

答:(1)、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2)、水没有固定形状,可以流动。

3、像水那样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液体。物体分为固体、

液体、气体三种。

4、日常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水。我们可以用水来煮饭、洗衣服、浇水等。

3课、神奇的水

1、什么叫做毛细现象?请你列举生活中的三个例子。

答: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例如:点油灯、用纸巾吸水、潮湿的墙根等。

2、什么叫做水的表面张力?请你列举生活中的几个例子。

答:水的表面有一种相互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例如:草叶上的露珠、水滴形成球状等。

3、水会“喷射”说明水有压力,水会“托举”说明水有浮力。

4、什么叫溶解?请说出几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答:把方糖放入水中,糖块不见了,而水却变甜了。像这样的现象就是溶解。水能溶解许多物质。例如:食盐、肥皂、糖、味精等。

5、用加热、搅拌方法可以使物质溶解的快点。

6、用自己的话概括你所知道的水的特点。

答:(1)、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2)、水没有固定形状,可以流动。(3)、水有毛细现象;(4)、水有表面张力;(5)、水有压力和浮力;(6)、水会溶解一些物质。

4课、地球上的水

1、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暗河等地方。

2、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海洋里的咸水,只有极少量的淡水。淡水绝大部分储藏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大气中也含有小部分看不见的水蒸

气,只有一些河流、湖泊和浅层地下水可以供人类直接使用。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

3、海洋和咸水湖中的水占地球总水量的97%,淡水占3%。

4、水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后果?为了避免水污染,我们该怎么做?

答:造成的后果:(1)、水污染后,水中的鱼虾会死亡;(2)、污染后的水浇了植物,植物会死亡;(3)、人喝了污染后的水,会中毒生病。为了避免水污染,我们要爱护水,不在河中扔东西,不把脏水倒入河中,劝说周围的人不把污水倒入河中。

5、如果水中溶解了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水就被污染了。水污染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来的。水污染主要有农业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等。

6、怎么理解“请珍惜每一滴水,如不珍惜水,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答: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如果人类不节约用水,到水用完的那一天,地球上就没有生命存在。那个时候后悔已来不及,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要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水。

第四单元:

1课、常见材料

1、纸可以做成书本,木头可以加工成桌椅,金属可以制造成轮船,物品都是用材料做成的。

2、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人造材料?分别举例。

答:材料一般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我们把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叫做天然材料。例如:羊毛、木材、石料、棉花等。加工处理后的天

然材料,性质发生变化的,这是人造材料。例如:纸、铁、玻璃和塑料。

3、天然材料人造材料:

4、常见的材料有金属、塑料、木头、纸、布和玻璃等。

5、自行车的车架是用金属制成的,这是利用材料的坚固性;车座是用塑料做成的,这是利用材料的柔软性;轮胎是用橡胶制成的,这是利用材料的耐磨性。

2课、纸

1、纸有什么用途?答:纸可以做成书、纸杯、袋子、扇子、灯笼等。

2、蔡伦发明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3、纸有哪些性质?

答:(1)、同一张纸横向、纵向的结实程度不一样。(2)、放大镜下纸的毛边,有的疏松,有的细密。(3)、有的纸吸水性强,有的纸吸水性弱。(4)、不同的纸,透明度是不一样的。

4、纸是利用天然材料做成的。纸的主要原料是木材,用废纸、稻草、旧棉布等也可以造纸。为了保护木材资源,我们要注意节约用纸。

5、纸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答:(1)、抱去树皮;(2)、将木头切成小片;(3)、将木片煮烂成浆;(4)、搅拌纸浆;(5)、漂白纸浆;(6)、沥干水分;(7)、烘干水分后压成纸张。

3课、纺织材料

1、人类最早用兽皮和树叶裹体,后来逐渐掌握了纺织麻、棉、蚕丝等天然纤维的技术。到了近代,人工合成纤维技术的发展,又给纺

织材料增添了许多新的成员。

2、人们常用的纺织材料有哪些?答:人们常用的纺织材料有棉布、丝绸、羊毛、尼龙等。

3、棉布最早的原料是棉花,丝绸最早的原料是蚕丝。

4、尼龙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合成纤维,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

5、棉布和尼龙有什么不同?

答:(1)、结实程度:棉布不结实,尼龙结实。(2)、燃烧后的气味:棉布和烧纸气味相似,尼龙和烧塑料气味相似。(3)、吸水性:棉布吸水性好,尼龙吸水性不好。

4课、金属

1、金属有什么性质?

答:我们采用砂纸磨、加热、敲打等方法发现金属的性质有:表面有金属光泽、有导热性、延展性等。

2、生活中,我们常见的金属有铁、铜、铝、银等。

3、为什么用铁做炒锅?

答:因为铁坚硬,价格便宜,铁是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

4、为什么用铝做易拉罐?

答:因为铝重量轻,易加工,价格便宜。

5、为什么用金银做首饰?

答:因为金银光泽度好,不易氧化,价格昂贵,是富贵的象征。

5课、塑料

1、塑料有哪些优点?

答:塑料可以重复使用,它具有轻便透明、防水牢固、隔热、可塑性强、不易破碎、不生锈等优点。

2、塑料的显着特点也是它的最大缺点:不易分解(腐烂),埋在土里几百年也不会发生变化,这对环境极为有害。

3、不易腐烂的塑料,对环境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答:(1)、堆积如山,占用土地。(2)、影响市容。(3)、威胁海洋生物。(4)、塑料燃烧后,污染空气。

4、我们可以为减少白色污染做些什么?

答:(1)、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2)、回收利用废旧塑料物品。(3)、用布袋购物。(4)、尽量延长塑料用品的使用寿命。(5)、研制可分解的塑料。

5、科学家已研制出比较容易分解的塑料,如用木薯、玉米等原料生产出的可降解饭盒。

6塑料口袋和纸口袋相比,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塑料口袋的优点:牢固、防水。缺点:不易腐烂。纸口袋的优点:环保。缺点:已损坏,可承载的质量不够大。

第五单元:

1课、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

1、爱提问,是人类好奇天性的一种表现,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我们要不断地从爱提问发展为会提问。

2、法布尔(1823—-1915)是实际上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3、法布尔用毕生精力观察昆虫,着成了《昆虫记》这部不朽的传世之作。

4、在观察活动中提出的问题有哪些?

答:在观察活动中提出的问题有:锅盖上的水滴是怎样形成的?蚯蚓喜欢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活动?

5、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物体重量决定下落速度”的观点。

6、在结论中提出的问题有哪些?

答:在结论中提出的问题有:金鱼真的不知道饥饱吗?“冬虫夏草”真的是冬天变成虫,夏天变成草吗?

7、在科学小制作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有哪些?

答:在科学小制作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有:什么样的风筝飞得高?什么样的纸飞机会拐弯?

8、提出问题主要有哪些方法?

答:提出问题主要有3种方法:(1)、通过观察提出问题。(2)、在怀疑中提出问题。(3)、在科学小制作中提出问题。

2课、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

1、吹泡泡时,需要的器材有:洗洁精、甘油、肥皂、肥皂粉、吸管、水、量筒。

2、怎样配制吹泡泡的溶液?

答:将水和洗洁精按4份水、1份洗洁精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并轻轻搅拌,然后用吸管来吹。

3、为了加深理解和保持记忆,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呈现查阅到的资料。自制信息卡就是一种记录或呈现信息的好形式。

4、哪些运动可以保持骨骼健康?

答:骨骼和肌肉一样,如果你总不使用它们,它们就会萎缩。承重型运动有助于骨骼强壮。跑步、跳舞和踢球都属于承重型运动,而游泳和骑自行车则不属此列。

5、寻找问题的方法有: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自己通过观察和实验找答案、看电视或听广播。

6、如何选择我们能研究的问题?

答:(1)、多提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能找到答案的问题。(2)、多提与科学知识有关的问题。(3)、多提不涉及复杂知识的问题。(4)、想办法把暂时不能研究的问题,转化成可以研究的问题。

7、什么是科学知识?

答:和生物有关,和物体的变化有关,和地球天文有关的知识都是科学知识。

8、为什么阳光下的泡泡是五颜六色的?可以转化成: 泡泡的颜色都是一样的吗?

9、对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办?

答:想办法把暂时不能研究的问题,转化成可以研究的问题。从现在起,努力学习,认真思考,为将来解决更多的问题打好基础。

小学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教材问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

我们周围的土壤

1、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哪里土壤多?哪里土壤少?

答:在农村随处都可以看到土壤:田野里、道路旁、农家院子里等,只有荒山上的土壤少。在城市里,土壤就不多见了,只有花圃里、水塘边、操场上才有裸露着的土壤,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水泥路下、路砖下面都有土壤。

2、关于土壤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我们可以研究的问题?

答:有虫、草、植物的根、水。

3、挖开田野、花圃和水塘边等不同地方的土壤,观察这些地方的表层,你能发现什么?

答:土壤中有枯死的植物的根、落叶、有岩石和沙子。有活着的植物的根、幼芽、还会有蚂蚁、蚯蚓等小动物或动物尸体。

4、小草的根为什么这么长?

答:小草的根长得这么长,可以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并从土壤深处吸收水份和养料,供给小草生长。

5、看看土壤里有哪些小动物。它们都生活在土壤什么地方?

答:土壤中的小动物除了蚯蚓、青蛙、屎壳郎、蚂蚁还有蟋蟀、土蟞、田鼠等,它们都生活在土壤的表层。

了解土壤

1、仔细观察土壤的外观你发现有什么特征?

答:土壤是褐色的,土壤有些潮湿,能成团,土壤里有石子、小虫子、落

叶、草根……

2、做下面的实验,你分别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土壤里有什么?

答:(1)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看到纸巾潮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2)把硬土块放入水中,开始看到硬土散开,过一会儿又看到有气泡从土壤里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3)搅拌以后看到水变混浊,静上一段时间又看到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水面漂浮一些物质,水中上层物质颗粒较小,是黏土,下层颗粒较大,是沙粒。(4)取一些土壤放在火上烧一烧、闻一闻,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3、为什么渗出来的水不一样多呢?

答:因为三种土的渗水性不同,沙土渗水性强,渗出来的水最多,黏土渗水性差,渗出的水最少,壤土的渗水性居中,渗出来的水也居中。

4、用更多的方法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答:①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沙粒多。黏土颗粒小,黏粒多。②用手捻一捻:沙土的沙粒硬捻不碎。黏土的黏粒不硬,一捻就成粉末。③和点水握一握:沙土不能握成团。黏土能握成团。

5、实验与制作

实验名称: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实验准备:沙土、黏土、壤土各一纸杯、水三纸杯,漏斗三只,沙布三块,烧杯三只。

实验过程:1、把三只漏斗分别放在三只烧杯上,再分别放上沙布,然后把沙土、壤土和黏土分别倒在沙布上。

2、把三纸杯水同时倒入三种土壤中,过一会儿观察比较烧杯中水的多少?实验结论:沙土下面的渗水最多,说明沙土渗水性最强,黏土下面的渗水最少,说明黏土渗水性最差,而壤土下面的渗水居中,说明壤土渗水性居中。

肥沃的土壤

1、仔细观察土壤的上层和下层,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答:土壤的上层颜色黑褐色,松散、有丰富的腐殖质。土壤的下层颜色浅黄色,较硬、岩石增多。

2、你还知道哪此增加土壤肥力的例子?

答:除了种植绿肥,收集落叶和人畜粪便沤肥,修筑梯田外,还有秸杆还田,放养蚯蚓等。

3、为什么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答:①蚯蚓在土中钻洞,有利于土壤通气排水,起到了松土的作用。②蚯蚓吃土及枯草,分解生物残体,排出粪便增加了土壤的肥力。

4、实验与制作

制作名称:做一个肥料袋。

制作材料:塑料袋、吸管、土壤、果皮、菜叶、蚯蚓、杯子、水。

制作过程:1、往塑料袋中装土、水果皮、菜叶、蚯蚓等。2、均匀地往塑料袋中洒一点水,把塑料袋口轻轻地扎上,再插上几个吸管以便散热。

3、把塑料袋放在黑暗的地方,用黑色的纸盖在上面。4)每周翻动两次,大约3、5天才能成肥。

土壤的保护

1、你还能说出哪些动植物及人类离不开土壤的事例?

答:土壤里生长的粮食、瓜果、蔬菜可供人类食用,生长的棉花麻等可供人类作纺织材料。土壤里生长的树木可供人类作建筑材料、家具材料、燃料等。土壤里生长的草是很多动物的食物。土壤里有很多动物的洞穴……

2、为什么有的地方草木林茂,而有的地方寸草难生呢?

答:有的地方草丰是因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土地肥沃能适宜很多植物生长。有的地方寸草难生是因为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的是土地荒漠化的表现,这种土壤干旱、贫瘠,不能适宜植物生长。

3、当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力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答:当森林被砍伐,植被遭到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会变弱,没有了植被水会很快流失或蒸发掉,土地干旱。

4、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上将是怎样的情景?

答:这一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认识到没有土壤的后果,即使有再过分的推论也不为过,以引发学生保护土壤的热情。

5、人们的这些活动会破坏土壤吗?应该怎么做才对?

答:1)喷洒农药会造成土壤污染,肥力下降板结。2)抛散垃圾会使垃圾中的有毒物质侵蚀土壤。3)开窑烧砖占用破坏大量耕地。4)开山毁林,破坏了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正确的做法:合理施用农药,垃圾分类回收,不准开窑烧砖,严禁滥伐树木。

6、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呢?

答:1、积极参加植物造林活动,做“护绿”小队员。2、设立“变废为宝”岗位,给垃圾分类,积极回收垃圾。3、积极进行环保宣传通过多种方式,

制止破坏土壤。

实验与制作

实验名称:土壤的蓄水能力实验. 实验准备:塑料盘、泥土、草皮、水壶. 实验过程:1、把有植被的一块土和无植被的一块土分别在两个塑料盘的一端。2、用洒水壳分别均匀地洒同样多的一壶水。

实验现象:有植被的一块土水流过以后,土层基本没有被冲散,流下来的水少,并且清水。无植被的一块土,水流冲过以后,土层被冲散了,流下来的水多并且是泥水。

实验结论:有植被的土壤蓄水能力强。无植被的土壤蓄水能力差。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

果实和种子

1、观察下列水果或蔬菜,说说什么是果实。

答:外面有果皮,内部有种子的是果实。

2、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答:种子包括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胚不做具体要求)

3、适合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

答:适合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4、种子是怎样旅行的?

答:浆果、刺果是靠动物传播的,挪威枫和蒲公英是靠风力传播的,椰子是靠水传播的。

根和茎

1、比较一下,菠菜的根和葱的根有什么不同。

答:菠菜的根比较硬,有一根主根,侧根很少,葱的根较软,有许多侧根。

2、这些茎有什么不同?

答:牵牛花的茎是缠绕茎,细长而柔软,竹子的茎是直立茎,直立生长,强劲有力。爬山虎是攀缘茎,细长而柔软,依靠卷须盘卷在别的物体上生长。西瓜是匍匐茎,不能缠绕,不能攀缘,而是贴在地面上生长。

叶和花

1、观察一片树叶的正面和背面,比较有什么不同?

答:叶子的正面叶脉不是很明显,颜色比背面深,叶子的反面叶脉明显。

2、研究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怎样散失的。几小时后会发生什么现象?答:在塑料袋上会有水珠产生。

3、花的各部分构造具有不同的功能,你能猜出这些构造分别具有下列哪些功能吗?

答:雄蕊制造花粉,雌蕊接受花粉,萼片保护未开的花,花瓣吸引昆虫。

植物和我们

1、在我们所吃的植物中,有哪些植物的多个部分被我们实用了?

答:芹菜吃的是茎和叶,菠菜吃的是它的根、茎、叶。等。

2、你能具体说说植物对人类有哪些贡献吗?

答:做家具;做建筑材料;做食物;做药材;做纺织材料;做饮料;做燃料等。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

认识固体

1、能不能说它们既是固体又是液体?

答:不能,应是液体和固体的混合物。

2、固体的共同性质是什么?

答: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如果外力不大,其体积和形状不会改变。

3、固体都是硬的吗?

答:不是,海绵和棉花等都很软。

4、液体能流动,沙漏里沙也会流动,难道它也是液体?

答:不是沙子流动是相对的,但就一粒沙子而言它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把固体放在水里

1、为什么一个小石子会下沉,而一艘巨大的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呢?答:物体沉浮不是物体的轻重决定的,他与受到浮力大小和自身的重量等方面有关。

2、船从江河驶入大海时,船体都要上浮一些;而从大海驶入江河时,船体却要下沉一些。这是为什么?

答:船从江河驶入大海时,船体都要上浮一些;而从大海驶入江河时,船体却要下沉一些。这是因为相同体积的海水比相同体积的江河水密度大。(相同体积的海水比相同体积的江河水重或含盐量高)等。

3、你能想办法把盐和面粉从水中分离出来吗?

答:盐的分离可用蒸发的方法,面粉的分离可用沉淀的方法。

4、要把好的稻谷和秕谷分离开来,你有什么方法?

答:一、利用风力,把秕谷吹走,留下饱谷。二、利用簸箕,簸走秕谷,留下饱谷。三、利用分谷机分离。四、利用风车车等。

认识液体

1、液体的共同性质是什么?

答:没有固定形状,可以流动。

2、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来研究液体的性质?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研究液体的性质?

答:我们用了实验、观察等方法,还可以用摸一摸,能尝的尝一尝等方法。

把液体倒进水里

1、把两种液体倒进水里,观察会有什么现象。

答:食用油浮在水面上,蜂蜜沉入水里。

2、在一只空杯子里按照蜂蜜、水、油的顺序倒入这三种液体,看看有什么现象法发生。如果交换顺序又会怎样?

答:都会分成三层,从上到下依次是油、水、蜂蜜。

3、把一小瓶热的红颜色水轻轻放入装满冷水的容器里,看看会发生什么情况?

答:热水会喷出来,不断扩散开来。

4、研究液体混合前后重量和体积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

答:重量不变,体积减少。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1、怎样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答:改变其形状,做成船形或其他形状。

2、小潜艇沉浮的道理。

答:吸入水重量增加,沉入水里,排出水(压入空气)重量减少,浮起来。

3、想办法使沉在水里的鸡蛋浮起来。答:加入盐或糖。

4:我们用什么办法使鱼网在水中立起来呢?

答:鱼网的上面用比较轻的物体,下面用较沉的物体就可以使鱼网立起来。第四单元关心天气

今天天气怎么样

1、从哪里可以得到关于天气的信息?天气预报常从哪些方面说天气?答:看电视、看报纸、网上查找、电话咨询、收听广播、去气象台询问。天气预报常从气温、风力风向、湿度等说天气预报。

2、你认识这些符号吗?他们各表示什么天气?

3、天空中经常有云,当天空布满云时,天气状况为阴;无云或少云时,天气状况为晴。

4、谁关心天气?

答:种地的农民、训练比赛的运动员、太空旅行的宇航员等。以及老师、同学、渔民等很多参加户外活动或劳动的人都比较关心天气。

气温有多高

1、一天内气温变化的纪录,我们从中能发现什么呢?

答:白天早晚的气温较低,午后气温较高的规律,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是午后2点左右,而不是12点。。

2、为什么世界各地的百叶箱都是一样的?为什么百叶箱安放的位置都要求在离地米的空旷草坪上?为什么连纪录的时间也是一样的?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杜浔中心学校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科 学 教 案 班级:三年班 执教: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6、本年级共1个班,有10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动,希望学生对每一个科学概念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认识、探究所获得的事实和逻辑思维加工的基础之上。同时希望学生在具体概念的基础上能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概括,获得概念性理解。 在科学探究方面,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发展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是同样重要的。通过本册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在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方面,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 显然,对证据的重视,理性的思考,大胆的质疑,是科学态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本册教科书中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内容。同时,由于学生刚开始科学学习,在小组中友好合作的意识,积极参与班级讨论的习惯也是需要加强和培养的。 三、实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

(完整版)小学科学教材目录(苏教版)

小学科学教材目录(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 科学是…… 做一位小科学家 本单元综合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动物的不同与相同 植物、动物、人 本单元综合 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 生命离不开水 观察水 家乡的水资源 地球上的水 本单元综合 第四单元关心天气 谁最关心天气 测气温 雨下得有多大 今天刮什么风 本单元综合 第五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 常见材料 研究纸 我们穿什么 玻璃和陶瓷 材料的使用与环境 本单元综合 第六单元观察与测量 观察与描述 用工具测量 本单元综合 自由研究 我想知道…… 我们来观察

本单元综合 本册综合 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观察小动物》 1.观察蜗牛 2.观察蚂蚁 3.观察鱼 4.动物—人类的朋友 同步练习 单元测试 单元其它 第二单元《土壤与生命》 1.土壤里有什么 2.落叶变成了什么 3.我们周围的土壤 4.土壤和我们 同步练习 单元测试 单元其它 第三单元《植物的一生》 1 种子里面有什么 2.种油菜 3.油菜花开了 4.谁给花传粉 5.收获和播种 同步练习 单元测试 单元其它 第四单元《固体和液体》 1.认识固体 2.把固体放到水里 3.认识液体 4.把液体倒进水里去 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6.认识船 同步练习

单元其它 第五单元《太阳和月亮的移动》 1.太阳和影子 2.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 3.太阳钟 4.看月亮 同步练习 单元测试 单元其它 本册综合 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占据空间吗 2.空气是会流动的吗 3.空气影响物体的运动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同步练习 单元测试 单元其它 第二单元《冷和热》 1.热水变凉 2.热往哪里传 3.吸热和散热 4.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 5.水的变化 同步练习 单元测试 单元其它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3.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4.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5.快乐的小乐队 同步练习 单元测试

苏教版小学科学课标教材介绍

苏教版小学科学课标教材介绍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科学》(以下简称苏教版《科学》)是新世纪的第一套科学启蒙教材,这套教材的主要编写成员是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核心组成员,他们在深透理解《标准》的基础上,充分突现了科学启蒙教育的特点,以学生的认知活动为原序设计了教材内容的主线,力求使科学课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贴近学生的精神世界。仔细阅读品味,教材中折射出这样几条的科学教育理念: 一、体现“大教材观” 以往我们是这样的教材观:教材提供的是经过专家反复推敲、反复研究、精选出来的典型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内容就是教材的内容,教材的内容神圣不可更改。很明显,这种教材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资源的观念已不适应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了。 苏教版《科学》教材体现的是这样一种全新的教材观:科学教材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封闭的,更不是学生科学学习的全部内容。学生手中的课本只是学校科学教育资源“网”中一个有着特定意义的“结”,利用这个“结”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郝京华教授这样论述苏教版教材:“我们的《科学》教材是一种大教材,不仅仅是一本学生用书。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工具包,包

括教师用书、学生用书、学生的科学活动记录手册、配套的工具箱和相关的光盘录像等一系列供学生和老师使用学习资料。”为此,教材组在编写教材的同时,还编写了学生《科学活动记录手册》、组织开发了相应配套的工具箱和光盘资料,以利于教师操作教材,并在教材中鼓励教师利用教材、开发教材、生成新的教材。《科学》教材主编之一路培琦老师也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在使用我们教材的时候要做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我们的教材是什么,教材就是提供给老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是给你的一个思路。你遇到这个素材和思路,要想办法达到你制定的教学目标。”(路培琦老师语)因此,《科学》教材注重让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努力体现科学教材的本真意义:教材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一个资源,一种凭借,是开放的科学教育的起点。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各单元中可以自由选择的内容和《自由研究》上。教材中有些内容旁有一个“选择图标”,意思是这个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选用。《自由研究》单元就是提供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研究自己想研究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苏教版《科学》教材对研究内容和素材的选择并不作刻板的规定,而是提倡由科学老师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完善和充实,特别提倡由学生参与教材资源的开发。科学教学不是以完成科学教材的内容为目的,教师既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和创设的情境来完成《标准》中规定的最基本的内容,也可以突破教材,联系本校、当地的资源充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的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攻击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时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得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对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的,人无时不刻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册的重点是: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解读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解读 本册教学内容与目标 科学概念 是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的。这四个单元,将带领每个刚开始科学课学习的学生,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旅程。 在科学探究方面: 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本册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同时,对证据的重视,理性的思考,大胆的质疑,也是本册教科书中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内容。 希望学生对每一个科学概念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认识、探究所获得的事实和逻辑思维加工的基础之上,并在具体概念的基础上能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概括,获得概念性理解。 第一单元植物 单元教学目标与建议 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大门的单元。学生对生命体有着天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对小动物和植物的关注,从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科学课将利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开展有目的、有准备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延续,使学生对生命体的认识得到发展。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核心概念。 生命体一般有六大特征: 1.生命体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生命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3.生命体都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4.生命体都有生长、发育与生殖现象; 5.生命体都有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特性; 6.生命体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对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来说,植物单元主要涉及生命体特征的1、2、4、6四条。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我们利用感官观察周围的世界。 ●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它们一般都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产生种子。 ●植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空间和营养,每个植物个体有特定的生存需要,如特定的环境,一定的阳光和水分。 ●植物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植物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营养和一定的空间,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一生的周期。 ●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物质构成、新陈代谢、适应和影响环境、生长发育和繁殖。 过程与方法 ●用感官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 ●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内容。 ●运用维恩图处理观察内容,整理描述的结果。 ●在观察过程中提出研究的问题。 ●通过阅读提高对植物基本需要和植物多样性的理解。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广东粤教版)

无论是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尽情奔跑的大型哺乳动物,还是在郁郁葱葱的森林里寻觅食物的昆虫,都被水、空气和土壤包围着。在广袤无垠的环境中,所有动物都选择一定的区域生活。 生物王国充满着缤纷、神秘的色彩。本单元从具体物种入手,安排了3个课题:《寻找生命》、《红番茄》、《小白兔》。根据从整体到局部,从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及比较,初步认识生物,学会观察、比较、分类的科学方法。 本单元从发挥学生主体性角度出发,选择学生熟悉、感兴趣且典型的内容,创设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情境的驱动页,选择和设计了易于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本单元以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在草丛里寻找物体开始,通过观察、分类与比较,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初步认识生命,了解生命和非生命的区别的目的,并由此了解到植物和动物都属于生物。番茄是六大器官可共存的一种常见植物,因此以番茄为例认识植物,了解植物的形态及器官,并扩展到一般的植物,能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基本特征。小白兔也是学生较熟悉和喜爱的动物,以小白兔为例认识动物,让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及借助科学仪器进行观察,从整体外形认识兔子身体的各个部分,了解兔子的书活习性,进而扩展到一般的动物,通过“给喜爱的小动物建立小档案”,达到了解更多动物的目的。与此同时,将爱护动植物的情感与体验贯穿于始终。让学生保持对动植物的好奇心,爱护动植物,产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本单元建议安排8学时:第1课《寻找生命》2学时;第2课《红番茄》3学时:第3课《小白兔》3学时。 在活动的选择上,第l课活动的重点是分类,让学生在分类的活动中学会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第2课的活动突出体现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丰富对叶的认识,了解叶的丰富多彩:在花和果实的研究上重在解剖与多角度的观察;第3课的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自己查找有关的资料,强调学生小组间的合作,如何整合小组内的资源,与大家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学课标_说教材

学课标说教材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首 先我说一下所说内容的整体框架。我将从课标、教材和建议三个方面来说。课标包括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具体要求三个方面;教材分析包括三年级科学总体目标、编写体例、编写意图、知识体系、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三个方面。 一、首先我来说一下课标: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性质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具有基础性、广泛性和发展性,三年级下册内容和生活密切相关,并且涉及领域广泛,很好地体现了科学的基础性和广泛性,教材内容就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展开,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科学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很好的体现了科学的发展性。 (二)基本理念: 其次我结合本册内容来说一下基本理念,科学课程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习过程中要以探究为核心。学习内容不仅要满足学生的需要,还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学习方式应具有开放性,充分利用各种有用资源。评价方式应该是多元的,教师、学生、家长都应该参与进来,这样的评价有利于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三)具体要求: 下面我就新课程标准为抓手,结合本册内容以及三年级学生特点,对学生提出以下三方面的具体要求: 科学探究方面: 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能运用已有知识提出假设,对假设问题认真探究,最终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学会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热爱大自然。 科学知识方面: 通过本册内容的学习,了解固体和液体的一般性质,知道人类、动物、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相互作用。 二、其次我来说一下教材: (一)首先说三年级科学下册总体目标: 观察能力方面:培养学生把整体分为部分有顺序的进行观察的方法,观察物体的形态构造和变化,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 实验能力方面:学习实验操作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学会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的经历和体验,进行保护生态环境教育。 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等方面的科学态度,并进行学科学、用科学教育。 (二)接着我说一下教材的编排体例: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套)

1 玩具里的科学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 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 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观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安全。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 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 2、学生分类活动。(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 3、分类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分类动物可以按“天上、陆地、水中”,也可以按“两条腿、四条腿”,还可以按”哺乳,……“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 4、提出问题 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 5、自由活动。 三、课堂评价 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表现如何?对自己满意吗? 四、拓展活动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并想一想是怎样分类的。

最新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华峰示范小学贾利民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的科学教学工作,这个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教学内容和三年级上册一样,也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内容,但在探究重点上却与上学期有着本持的区别,主要是让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变化的规律。相对于整个的小学科学学习过程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主要是将一些值得学生观注的问题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植物的各个器官与植物的生长和功能存在什么关系;它们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以风仙花为例进行研究。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主要是以认识蚕的生命周期,进而认识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和认识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主要是认识温度,学习使用温度计,观察研究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研究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 磁铁单元主要是整理对磁铁的认识;实验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学习制作指南针,加深对磁现象的认识。 本册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确定了每一单元的核心概念和具体概念,并围绕这些概念的建立组织教学活动,使活动的目的更加明确。 教学活动更具有探究性和可操作性。

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

射阳县小学2016年春学期科学实验课时安排表 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 单元序号实验名称实验器材备注周次 土壤与生命1 观察土壤土壤、放大镜分组实验 1 2 研究土壤的成分土壤、杯子、水、搅拌棒、纸巾演示实验 2 3 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 的不同 杯子、漏斗、水、纱布分组实验 3 4 做肥料袋 塑料袋、吸管、土壤、果皮、蔬 菜 分组实验 4 5 “保持水土”的模拟实验泥土、草皮、水壶演示实验 5 植物的一生6 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浸泡过的蚕豆种子、镊子分组实验 6 7 探究种子萌发时需要的 条件 4只一样大小的透明瓶子、餐巾 纸、一些同种植物的种子 演示实验7 8 观察茎的运输作用 一株有根、茎、叶的植物、瓶子、 红墨水、小刀 演示实验7 9 叶的蒸腾作用的实验月季、两只塑料袋演示实验7 10 植物向光性的实验两株吊兰演示实验7 11 观察并解剖植物的花花、镊子、放大镜演示实验8 固体和液体12 用多种方法研究固体的 性质 石块、螺帽、玻璃、橡皮分组实验9 13 研究固体的混合和分离 黄豆、玉米粉、绿豆、天平、量 杯 分组实验10 14 研究固体的沉和浮固体若干分组实验11 15 研究固体的溶解与分离面粉、盐、水、搅拌分组实验12 16 比较各种不同液体的性 质 油、水、蜂蜜、牛奶分组实验13 17 观察液体在水中的沉和 浮 油、水、蜂蜜演示实验14 18 观察热水在冷水中的流 动 玻璃缸、冷热水、墨水、小瓶子演示实验15 19 研究液体的混合水、酒精、墨水、量筒、天平演示实验16 20 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 来 水、橡皮泥、木块、吸管、塑料分组实验17 21 模拟潜水艇的上浮与下 沉 玻璃缸、小潜艇演示实验17 关心天气22 测量气温气温表、记录纸分组实验18 23 做个雨量器塑料瓶、透明胶带、标尺分组实验18 24 做风向标和风力计手绢、纸巾、纸屑分组实验18 观察与测 量25 综合运用各种感官观察 比较茶 绿茶、乌龙茶、花茶、红茶、杯 子、水 分组实验19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教材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水》教学案例 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水,并能在观察中发现水的性质。(2)能用文字、图画或者语言描述观察水的结果。 (3)初步学会认识物体的方法,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水。 (4)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2.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的性质;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学会做溶解实验,理解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2)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交流看法,学会倾听,善于从同伴的发言中发现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性,并在认识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烧杯、水槽、筷子、糖、方糖、面粉、酱油、牛奶、橙汁、白酒、水及热水、调羹、一次性塑料杯等。 2.学生准备: 调料袋。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夏天你们最喜欢从事什么体育运动?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有一首歌描述了在水上划船的情景,会唱吗? 生齐唱:《让我们荡起双浆》 (二)、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在水上悠闲地划着小船,欣赏着岸边的风景,感觉美不美?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水的图片,我们来欣赏欣赏。(课件展示) 2、师:同学们,水美不美?关于水,你知道些什么呢? 3、揭题: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观察研究水。(板书课题:观察水) (三)、观察、认识水 1、师出示一杯水,组织学生讨论:如果让你来观察水有什么特征,你可以用哪些方法? 2、生汇报交流 3、师小结并示范动作:观察研究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眼晴来看,看它的形状,看它的颜色,也可以用鼻子去闻它的气味,或者用嘴来尝尝味道,还可以用你能想到的其它方法。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部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植物 第1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谁选择了它们》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第七课。在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知道了生物的多样性。学习第六课后,学生了解到不同种类的生物的特殊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对环境造就生物的多样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本课从同一种类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出发,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发生改变时,动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丰富学生对环境造就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本课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以青蛙为例,从天敌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颜色的草地选择了不同颜色的青蛙。第二环节以狐狸为例,从气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从而逐渐丰富学生对自然选择的认知。第三个环节主要让学生认识人类对生物的选择。通过三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知道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针对环节一,调查了学生见过的青蛙以及见到的地方,发现学生见过的青蛙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有较大的联系。大部分学生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青蛙有保护色,这样不利于被天敌发现。然而,学生对于保护色的了解主要是从电视或者是书本上得知,对于保护色形成的背后原因不甚理解。因此,本课设置了青蛙被捕杀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做以及推测的过程中体验青蛙保护色的形成原因之一,了解自然因素对青蛙的选择。环节二,学生基本上知道气温对动物身体大小、体毛的浓密长短等外形特征的影响,但对于动物裸露在外的器官大小、体形等因素是否受气温的影响还没有建立起一定的观念,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帮助学生建构这样的认识。环节三,学生对人工选择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这种经验是零散的,没有建构到概念体系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梳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坡衣以土小学:昝林岗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单元概要分析 本单元是依据《课标》中有关生长发育和良好生活习惯等内容标准建构的。它是在学生已经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植物的一生”、“养蚕”),知道人类是如何繁殖后代(“我是怎样出生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对人类自身——从出生到现在以至将来的生长变化,进行深入探究的一个单元。 单元课题介绍 1、我在成长、 2、悄悄发生的变化、 3、人生之旅、 4、踏上健康之路、 单元主要概念关系图 幼年生理变化人的生长发育青春期心理变化成年 老 年 单元各课主要教学活动 1、我在成长、 引导、引导、回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 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外显的、外显的、内隐的 收集、收集、比对成长的证据 举实物来说明排排序 学习测量方法,测量自己的身高、学习测量方法,测量自己的身高、体重工具、工具、实践 了解自己在小学阶段身高、了解自己在小学阶段身高、体重的变化 健康卡曲线图对数据、对数据、图表的分析 单元各课主要教学活动 2、悄悄发生的变化、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 预测:预测:还会有哪些变化 小组、小组、大组交流 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心理变化 光盘资料办小报展览 推荐阅读书目 关于责任感的教育 单元各课主要教学活动 3、人生之旅、 人生的三个阶段 斯芬克斯之谜不同的划分法 预测自己成年后的身高 三种预测方法 变化幸福的瞬间 合影照片 尊老爱幼的人生美德

单元各课主要教学活动 4、踏上健康之路、 了解本班学生的身高正态分布规律 统计表条形统计图 全国学生的身高等级评价表 自我比对 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之一、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之一、二、三个人卫生学习卫生营养、营养、饮食卫生 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之四、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之四、五、六、七 体育锻炼睡眠电脑科学用脑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单元概要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依据《课标》生命世界中关于生物进化的内容要求来来构建的;这是学生在已学习了生物的繁殖、遗传与变异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生物进化的重要单元。生物进化一直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本单元重点就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进化的理论等方面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并对恐龙消失等热点话题进行了交流、推理和解释。同时,在带领学生探索生命如何进化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环境对生物的作用,形成自然选择这一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单元课题介绍 1、消失了的恐龙、 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3、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单元主要概念关系图 化 石 证明 生物进化 解释 进化论 活化石 单元各课主要教学活动 1、消失了的恐龙、 “恐龙”信息发布会恐龙” 恐龙 文字、图片、模型文字、图片、影象资料 恐龙化石被发现的历史 换位思考 恐龙骨架被还原的过程 做一个小小考古工作者 拼图游戏 单元各课主要教学活动 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认识什么是化石 从恐龙谈起化石标本 化石的形成和发现过程

最全面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一、填空: 1. 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种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到死亡的过程。 2. 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 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种子的内部构造相同,都有胚根和胚芽。 3.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 5. 种凤仙花的方法: ①选种。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②放土。准备好花盆和土,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适量的 土。 ③下种。用手指在土中按 2-3 个小坑,深度约 1 厘米,每个小坑里放 1 粒凤仙花的种子,再用土盖上。 ④浇水。往花盆中浇适量的水,使土壤湿润,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6. 种植植物是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多项工作。 7. 种子萌发先生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8. 根的作用: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 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9. 茎的作用:植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 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 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0. 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水,还需要养料。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 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11. 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这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公式为: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科学教师教学用书 四年级上册 主编:郁波 本册执笔:任洪唐莲君王庆志贾欣 责任编辑:王薇殷梦昆 目录 使用说明 教科书整体结构表 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主要材料清单 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溶解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第2课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第3课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第4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第5课溶解的快与慢 第6课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第7课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四、评价建议 五、教学案例 六、参考资料 声音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听听声音 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第3课声音的变化 第4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第5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第6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第7课保护我们的听力 四、评价建议 五、参考资料 天气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我们关心天气 第2课天气日历 第3课温度与气温 第4课风向和风速 第5课降水量的测量 第6课云的观测 第7课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四、评价建议 五、参考资料 我们的身体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 第1课身体的结构 第2课骨骼、关节和肌肉 第3课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第4课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第5课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第6课口腔里的变化 第7课呵护我们的身体 四、教学案例 五、参考资料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概述 本册内容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将带领三年级刚开始科学学习的同学们,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之旅。 在“植物”单元中,学生们将对生活在周围的不同植物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比较陆生植物(大树、小草)和水生植物(金鱼藻、水葫芦)的不同特征,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 在“动物”单元中,学生们将通过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并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共同形成“生物”的初步概念。 如果说“植物”和“动物”展开的是一段生命世界的学习旅程,那么“我们周围的材料”将让学生经历物质世界的探究之旅。学生们将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纸、砖、陶瓷等常见材料在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异同,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水和空气”单元,将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学生们要想办法

来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最终,学生们将在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课程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动,学生对每一个科学概念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认识、探究所获得的事实和逻辑思维加工的基础上。同时希望学生在具体概念的基础上能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概括,获得概念性理解。 在科学探究方面,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发展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是同样重要的。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亮亮对比观察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试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在对科学的理解力方面,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 对证据的重视,理性的思考,大胆的质疑,是科学态度的重要标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图文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共分五个单元,总课时26课时。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本单元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学生常见的影子、太阳、月亮,通过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初步认识太阳、月亮运动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角逐渐引向昼夜交替变化对生物以及人类的影响。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本单元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人入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去探索光与色彩的秘密。 第三单元:电和磁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物质世界里能量的表现形式的范畴。电和磁是有着密切关系的,电能转化为磁,磁也能转化为电能,所以把它们并在一个单元里教学,便于学生建立联系,且单元里还有一课《电磁铁》,就是利用电来进行磁现象的观察与研究的。 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本单元是学生认识心跳与呼吸,认识自己的身体的一个重要单元,也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一个重要单元。 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本单元内容设计主要围绕在观察中进行解释,在解释中积极思维,区分事实与解释的差异,认同并追求合理的解释展开。

教学进度表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单元分析 本单元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学生常见的影子、太阳、月亮,通过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初步认识太阳、月亮、运动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角逐渐引向昼夜交替变化对生物以及人类的影响。 本单元涉及的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 科学探究 1.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2,5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利‘学知识 2.1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2.2了解古代人对昼夜变化的猜想。 2.3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敢于大胆想象。 1.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本单元内容属于《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部分,这方面内容在本套科学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本单元探究活动将从观察 和研究最常见的太阳和月亮开始,这也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开始。 本单元共五课,按照时间的顺序,依次研究白天常见的太阳的东升西落、影子 的长短变化;昼夜的交替轮回;夜晚月相的阴晴圆缺变化和因昼夜变化而引起动植 物的节律变化。 本单元从观测太阳开始,让学生亲自投入到对太阳和月亮的观测中,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太阳和月亮周而复始的运动和变化,认识到太阳的视运动模式及其与影子变化和气温之间的关系,意识到月相变化的规律,懂得掌握和利用这些自然规律,会给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好处。我们更期待他们会由此感悟: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会包含着值得深入探究的科学道理,科学探究永无止境。 第一单元课时分配

教科版小学科学课标教材介绍

教科版小学科学课标教材介绍 2001年初,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材审定工作办公室批准教育科学出版社为验证《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出版一套相应的《科学》实验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组建了编写组,经过两年的努力,现已完成1—6册的编写,全部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在全国24个省(市)的150多个实验区使用。 一、组织结构 全套教材共37个单元,约140个活动(课),其中侧重于生命世界主体的单元10个,物质世界主体的11个,地球与宇宙主体的8个,另有8个跨学科的综合单元。编排是从横向上注意了一册中各个部分内容的均衡性,从纵向上注意了各册教材间科学概念发展的应用的逻辑顺序和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层次。从整体上内容的选择服从于活动设计的需要,服从于儿童科学素养发展的需要。全套教材是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为主线构建的。构建的基础是活动。 基本的设计思路是:通过活动水平层次的不断提升,使学生

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不断加深,科学探究的能力不断提高。 三年级——对特定物体的观察和描述——发现观察对象更多的观察内容和采用更多的观察方法;学会提出问题,作观察记录及进行小组间的交流等。 四年级——有计划地对一个主题展开多侧面的调查——学习制定包括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研究的准备、小组分工在内的研究计划,并付诸实施。 五年级——自主参与和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学习之改变一个变量的对比实验及对实验现象和观察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 六年级——尝试进行开放性较强的某些自主探究活动——在系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方面积累起更多的经验。 二、教材的编写宗旨 科学素养被作为科学教育的终极目标,科学探究被提到了核心地位。这决定了新的小学《科学》教材编写,需要建立在对科学和科学教育全面、深入的理解之上,能够将科学知识、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时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精神和所用的方法有效地体现在教材所设计的活动之中,能够激发小学生参与科学活动,并能引领他们经历“科学过程”。为此,教科版小学

小学科学三年上册全册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三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科学》课,一切对学生来说都非常新鲜,因此对学习《科学》具有较浓厚的兴趣。但也正是由于初次接触《科学》课,其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都需要教师的悉心培养。 二、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由《绪论》《动物和植物》《土壤》《水》《空气》《食物与健康》五个单元组成。本册教材以观察活动为基本结构和呈现方式,重视构建良好的活动结构,而且贴近儿童生活,适应学习主体的发展需求。在科学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覆盖了三大领域:《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地球与宇宙、《它们是什么做的》——物质世界。 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提出问题、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三、教学目标: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选择自己探究的问题。

2、能以亲身经历来理解科学,并与科学家的经历做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进一步明确科学是什么,体会做科学的满足感。 3、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使学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类,知道生物有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等几个基本特征。 4、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分类,引导学生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了解植物的多样性,知道植物作为有生命物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通过对两个不同类动物的观察以及对它们之间的比较,认识动物的一般特征。 5、通过对人的观察,与植物、动物进行比较,找出不同和相同之处,从而进一步理解生物的特征,完成现阶段对“生物”这一大概念的认识。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动植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6、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并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7、能从多角度认识水的重要作用,理解水是生命之源的真正含义;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 8、能够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器材,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关水的资料,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并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思考,得出结论,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够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用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 9、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10、通过对身边常见的纸的观察研究,能不断发现和提出关于纸的相关研究问题。经历对一张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能用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