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机电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机电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机电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课时)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机电设备电气控制技术中重要的组成模块,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综合技术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项目训练,使学生了解电动机、变压器、常用低压电器等电气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工作特性及铭牌数据,掌握电动机、变压器、常用低压电器等电器设备的使用,并培养学生具备电机维护维修、企业机电设备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与维护等的基本职业能力,并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作前期准备。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的设计变三段式学科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以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以设备为载体,创设工作情境,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以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机电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电机使用与维护、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安装、维护及故障分析、排除技术为主线,以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紧

密结合维修电工(中、高级)国家职业资格鉴定中单项考证要求,确定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成若干项目或工作情景,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以设备为载体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完成各个项目训练的过程中,逐渐展开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建议160 课时。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通过任务引领型、项目活动,掌握电机使用和维护、机电设备电气控制系统运行与维护的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在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中,培养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环保、节能、安全等意识,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各种常用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种类、规格及铭牌数据。

(2)熟悉交直流电机的工作特性和机械特性。

(3)掌握交直流电机的启动、制动、反转和调速方法。

(4)熟悉常用低压电器的名称、种类、规格、构造、用途和工作过程。

(5)了解特种电机的结构、特点、运行性能及应用。

(6)熟练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

(7)具备根据电气原理图安装和调试电气控制线路的能力。

(8)会熟练使用常用电工工具、电工仪表。

(9)会识别、选择、使用常用低压电器。

(10)能识读、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电气控制系统图。

(11)能安装、检修中等复杂程度的电气控制线路。

(12)能分析、排除典型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的常见故障。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各种科学探究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4)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一体化学习过程,深入了解实践和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

(5)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技术知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工程实践问题。

(6)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领略本领域科技发展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技术探究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体验技术改革的艰辛与喜悦。

(2)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各种工程问题。

(3)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4)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5)养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形成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的良好习惯。

(6)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三、内容标准

(一)直流电机的应用教学目标:

了解直流电机的特点、用途、分类和结构,熟悉直流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直流电机铭牌中型号和额定值的含义;熟悉直流电机的基本方程式和工作特性;掌握直流电动机的启动、制动、反转和调速方法;熟悉直流电动机的定期检修内容和注意事项;会直流电动机的检测、接线和操作;会直流电动机常用启动、反转、制动和调速方法的操作使用。

活动安排:

通过直流电动机的简单操作,认识并检测直流电动机及相关设备,学会直流电动机的接线和操作使用方法;通过直流电动机机械特性的测试及调速方法的操作,学会测试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学会直流电动机三种调速方法的接线和操作;通过直流电动机启动、反转和制动方法的操作,学会直流电动机电枢串电阻启动、降压启动、直流电动机反转电路、直流电动机能耗制动、反接制动的接线和操作。

考核要求:

本部分内容采用目标考核、过程考核和理论实践一体化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自查评价和教师考核评价的综合性。

教师的考核评价占80%,考核评价的手段包括直流电机应用技术基础知识的闭卷测试、每次实验报告的成绩等。其中直流电机应用技术的闭卷测试成绩占30%、学习过程档案资料(作业、课堂笔记、实验的准备工作、学习的态度等)占20%、实验报告的成绩占20%,网络资料的查询和整理占10%,直流电机应用实验现场操作成绩占20%。

学生的自查评价占20%,评价的手段以学生阶段小结为主,小结的内容包括知识和技能的收获、学习中进步的过程及协作互助等方面。

1认识直流电机知识要点:

直流电机的特点和用途;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直流电机的励磁方式;直流电机的铭牌数据与系列;直流电机的感应电动势和电磁转矩;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方程式。

技能要点:

直流电动机的简单操作。

2直流电动机的调速知识要点:

电气传动系统;生产机械的负载特性;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电动机的稳定运行条件;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调速。

技能要点:

直流电动机机械特性的测试及调速方法的操作。

3直流电动机的启动、反转和制动知识要点:

直流电动机的启动;直流电动机的反转;直流电动机的制动。

技能要点:

直流电动机启动、反转和制动方法的操作。

4直流电动机的使用、维护和维修知识要点:

直流电动机的使用;直流电动机的维护;直流电动机的保养;直流电动机的常见故障及检修方法。

技能要点:

直流电动机的使用、维护和维修。

(二)变压器的应用教学目标:

了解变压器的用途和分类;认识变压器的外形和内部结构,熟悉各部件的作用;了解变压器铭牌中型号和额定值的含义;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了解三相变压器的结构特点、连接组、并联运行的条件;了解自耦变压器的特点和应用场合;熟悉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的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了解变压器检查、维护的项目和内容;会变压器的检测、接线和操作;会变压器常见故障的分析处理。

活动安排:

通过单相变压器的简单操作使用,认识并检测单相变压器,学会单相变压器的接线和操作使用;通过测定单相变压器的极性和三相变压器的连接组,学会单相变压器的极性、连接组,和三相变压器连接组的测定方法。

考核要求:

本部分内容采用目标考核、过程考核和理论实践一体化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自查评价和教师考核评价的综合性。

教师的考核评价占80%,考核评价的手段包括变压器应用技术基础知识的闭卷测试、每次实验报告的成绩等。其中变压器应用技术的闭卷测试成绩占30%、学习过程档案资料(作业、课堂笔记、实验的准备工作、学习的态度等)占20%、实验报告的成绩占20%,网络资料的查询和整理占10%,直流电机应用实验现场

操作成绩占20%。

学生的自查评价占20%,评价的手段以学生阶段小结为主,小结的内容包括知识和技能的收获、学习中进步的过程及协作互助等方面。

1单相变压器的应用知识要点:

变压器的用途;变压器的分类;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变压器的铭牌数据;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变压器的空载运行;变压器的负载运行;变压器的运行特性。

技能要点:

单相变压器的简单操作使用。

2三相变压器的应用知识要点:

三相变压器的组成;三相变压器的绕组联结;变压器的并联运行。

技能要点:

测定单相变压器的极性和三相变压器的连接组。

3特种变压器的应用知识要点:

自耦变压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焊变压器4变压器的维护和维修知识要点:

变压器的维护;变压器的常见故障分析;技能要点:

变压器的维护和维修。

(三)交流电机的应用教学目标:

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特点、用途和分类;认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外形和内部结构,熟悉各部件的作用;了解三相异步电动

机铭牌中型号和额定值的含义;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运行时的电磁关系、基本方程式、工作特性、机械特性;掌握交流电动机的启动、制动、反转和调速方法;熟悉交流电动机的定期检修内容和注意事项;了解单相异步电动机的特点和用途;熟悉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机械特性;会交流电动机的检测、接线和操作;会交流电动机常用启动、反转、制动和调速方法的操作使用;会单相异步电动机的接线和操作使用。

活动安排:

通过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操作,认识并检测三相异步电动机及相关设备,学会异步电动机的接线和操作使用;通过测定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参数和工作特性,掌握测定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参数,会用直接负载法测取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通过三相异步电动机调速方法的操作,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转子串电阻调速的性能,巩固异步电动机的接线和操作使用技能;通过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和制动方法的操作,学会三相笼形转子异步电动机丫-启动的方法,学会三相异步电动机能耗制动、反接制动的接线和操作;通过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与调速操作,学会单相异步电动机的接线和使用。

考核要求:

本部分内容采用目标考核、过程考核和理论实践一体化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自查评价和教师考核评价的综合性。

教师的考核评价占80%,考核评价的手段包括交流电动机应用技术基础知识的闭卷测试、每次实验报告的成绩等。其中交流电动机应用技术的闭卷测试成绩占30%、学习过程档案资料(作业、课堂笔记、实验的准备工作、学习的态度等)占20%、实验报告的成绩占20%,网络资料的查询和整理占10%,交流电机应用实验现场操作成绩占20%。

学生的自查评价占20%,评价的手段以学生阶段小结为主,小结的内容包括知识和技能的收获、学习中进步的过程及协作互助等方面。

1认识三相异步电动机知识要点: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特点和用途;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三相异步电动机铭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技能要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操作。

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运行知识要点:

电磁转矩;空载运行与负载运行;机械特性;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技能要点:

测定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参数和工作特性。

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知识要点: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方法;变极调速;变频调速;变转差率调速。

技能要点: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反转和制动知识要点: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笼型转子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方法;绕线型转子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方法;深槽型和双笼型异步电动机启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反转;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

技能要点: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和制动。

5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维护和维修知识要点:

电动机的选择原则;电动机的安装原则;电动机的接地装置;电动机的定期检查和保养;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6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应用知识要点:

电容分相单相异步电动机;电阻分相单相异步电动机;单相罩极电动机;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反转;单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技能要点:

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与调速操作。

(四)特种电机的应用教学目标:

了解伺服电动机的特点、用途和分类;认识伺服电动机的外形和内部结构,熟悉各部件的作用;熟悉伺服电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主要运行性能;了解测速发电机的功能和应用;熟悉直流测速发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熟悉交流测速发电机的基本结构和性能特点;了解步进电动机的作用和用途;熟悉步进电动

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步进电动机的特性参数和驱动电路;了解直线电动机的特点、用途、分类、工作原理和基本应用;会合理选用伺服电动机;会进行步进电动机的操作使用。

活动安排:

通过交流伺服电动机的操作使用,学会交流伺服电动机的接线,会测试交流伺服电动机的性能;通过测试永磁式直流测速发电机的输出特性,了解直流测速发电机的性能参数,学会测试直流测速发电机输出特性的方法;通过步进电动机的运行与基本特性的测定,了解步进电动机的驱动电源和接线操作,熟悉步进电动机基本特性的测定方法。

考核要求:

本部分内容采用目标考核、过程考核和理论实践一体化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自查评价和教师考核评价的综合性。

教师的考核评价占80%,考核评价的手段包括特种电机应用技术基础知识的闭卷测试、每次实验报告的成绩等。其中特种电机应用技术的闭卷测试成绩占30%、学习过程档案资料(作业、课堂笔记、实验的准备工作、学习的态度等)占20%、实验报告的成绩占20%,网络资料的查询和整理占10%,特种电机应用实验现场操作成绩占20%。

学生的自查评价占20%,评价的手段以学生阶段小结为主,小结的内容包括知识和技能的收获、学习中进步的过程及协作互助等方面。

1伺服电动机的应用知识要点:

交流伺服电动机;直流伺服电动机。

技能要点:

交流伺服电动机的操作使用。

2测速发电机的应用知识要点:

直流测速发电机;交流异步测速发电机。

技能要点:

测试永磁式直流测速发电机的输出特性。

3步进电动机的应用知识要点:

步进电动机的分类;步进电动机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驱动电源。

技能要点:步进电动机的运行与基本特性的测定。

4直线电动机的应用知识要点:

直线感应电动机;直线直流电动机;直线电动机应用实例。

(五)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教学目标:

了解电气图形符号与文字符号的含义;了解电气原理图、接线图和布置图的概念;掌握电气原理图、接线图和布置图的绘制规则;会正确识别、选用、安装、使用常用低压电器,熟悉它们的功能、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型号意义,熟记它们的图形符号

和文字符号;熟悉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位置控制、自动往返控制、顺序控制、多地控制线路,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降压启动、制动、调速控制线路;学会安装与检修电动机正转、正反转控制线路、位置控制、自动往返控制、顺序控制和多地控制线路;会安装与检修电动机定子绕组串接电阻降压启动控制线路、自动控制补尝器降压启动控制线路、Y-降压启动控制线路;会安装与检修电动机单向启动反接制动控制线路和无变压器半波整流单向启动能耗制动控制线路;会安装与检修双速异步电动机控制线路;会安装、调试与检修三相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

活动安排:

通过识图训练,学会正确识读电路图;通过电动机启动停止、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操作,学会各种常用低压电器的使用,熟悉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一般安装步骤和工艺要求,能正确安装电动机启动停止、正反转控制线路;通过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电动机顺序启动逆序停止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操作,学会正确安装、调试和检修自动往返控制线路、顺序控制电路;通过自耦变压器降压启动控制线路、Y-降压启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操作,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的方法,能正确安装和检修基本降压启动控制线路;通过单向启动反接制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电气制动控制线路。

考核要求:

本部分内容采用目标考核、过程考核和理论实践一体化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自查评价和教师考核评价的综合性。

教师的考核评价占80%,考核评价的手段包括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基础知识的闭卷测试、每次实验报告的成绩等。其中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基础知识的闭卷测试成绩占30%、学习过程档案资料(作业、课堂笔记、实验的准备工作、学习的态度等)占20%、实验报告的成绩占20%,网络资料的查询和整理占10%,控制线路实验现场操作成绩占20%。

学生的自查评价占20%,评价的手段以学生阶段小结为主,小结的内容包括知识和技能的收获、学习中进步的过程及协作互助等方面。

1电气控制线路图、接线图和布置图的识读知识要点:

低压电器的基本知识;电气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电气图的分类与作用。

技能要点:

识图训练。

2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知识要点:

刀开关;组合开关;熔断器;空气断路器;按钮;接触器;热继电器;电动机单向点动控制线路;电动机单向连续运转控制线路;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故障检修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技能要点:

电动机启动、停止控制线路的接线与操作;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操作。

3电动机的位置控制、自动往返控制、顺序控制和多地控制线路知识要点:

行程开关;位置控制线路;自动循环控制线路;顺序控制线路;多地控制线路。

技能要点:

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操作;两台电动机顺序启动逆序停止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操作。

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降压启动控制线路知识要点:

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定子绕组串接电阻降压起动控制线路;自耦变压器降压起动控制线路;Y-降压启动控制线路;延边降压启动控制线路技能要点:

自耦变压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操作;Y-降压启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5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控制线路知识要点:

速度继电器;机械制动;电力制动。

技能要点:

单向启动反接制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无变压器单相半波整流单向启动能耗制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6多速异步电动机控制线路知识要点:

双速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线路;三速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线路。

技能要点:

时间继电器控制双速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7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知识要点:

电流继电器;凸轮控制器;转子绕组串电阻启动控制线路;转子绕组串接频敏变阻器启动控制线路;凸轮控制器控制线路。

技能要点:

转子绕组串接频敏变阻器启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凸轮控制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六)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教学目标:

会正确识别、选用、安装、使用常用低压电器,熟悉它的功能、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型号意义,熟记它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会正确安装、调试与检修并励直流电动机启动、调速、正反转和能耗制动控制线路;会正确安装、调试与检修串励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

活动安排:

通过并励直流电动机启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学会直流电动机启动变阻器的使用,能正确安装、调试和检修并励直流电动机启动控制线路;通过并励直流电动机正反转及能耗制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能正确安装、调试和检修并励直流电动机正反转及能耗制动控制线路;通过串励直流电动机启动、调速控制

线路的安装与检修,学会正确使用启动变阻器、调速变阻器,能正确安装、调试和检修串励直流电动机启动、调速控制线路。

考核要求:

本部分内容采用目标考核、过程考核和理论实践一体化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自查评价和教师考核评价的综合性。

教师的考核评价占80%,考核评价的手段包括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基础知识的闭卷测试、每次实验报告的成绩等。其中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基础知识的闭卷测试成绩占30%、学习过程档案资料(作业、课堂笔记、实验的准备工作、学习的态度等)占20%、实验报告的成绩占20%,网络资料的查询和整理占10%,直流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实践现场操作成绩占20%。

学生的自查评价占20%,评价的手段以学生阶段小结为主,小结的内容包括知识和技能的收获、学习中进步的过程及协作互助等方面。

1并励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知识要点:

电压继电器;并励直流电动机启动控制线路;并励直流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并励直流电动机制动控制线路;并励直流电动机调速控制线路技能要点:

并励直流电动机启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并励直流电动机正反转及能耗制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2串励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知识要点:

主令控制器;串励直流电动机的启动控制线路;串励直流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串励直流电动机制动控制线路;串励电动机调速控制线路。

技能要点:

串励直流电动机启动、调速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七)常用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教学目标:

了解车床、磨床、钻床、铣床、镗床等生产机械的结构和控制要求;掌握车床、磨床、钻床、铣床、镗床等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电气接线以及调试技能;熟悉车床、磨床、钻床、铣床、镗床等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的常见故障和分析处理方法;会正确检修车床、磨床、钻床、铣床、镗床等生产机械设备电气控制线路故障。

活动安排:

通过车床、磨床、钻床、铣床、镗床等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的检修,学会检修常用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故障的一般步骤,掌握常用生产机械控制线路检修的一般方法。

考核要求:

本部分内容采用目标考核、过程考核和理论实践一体化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自查评价和教师考核评价的综合性。

教师的考核评价占80%,考核评价的手段包括常用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基础知识的闭卷测试、每次实验报告的成绩等。其

中常用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基础知识的闭卷测试成绩占30%、学习过程档案资料(作业、课堂笔记、实验的准备工作、学习的态度等)占20%、实验报告的成绩占20%,网络资料的查询和整理占10%,常用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检修操作成绩占20%。

学生的自查评价占20%,评价的手段以学生阶段小结为主,小结的内容包括知识和技能的收获、学习中进步的过程及协作互助等方面。

1普通车床的电气控制线路知识要点:

车床的主要结构及型号意义;车床的主要运动形式及控制要求;车床电气控制线路分析;车床常见电气故障分析与检修方法。

技能要点:

车床电气控制线路的检修。

2 磨床的电气控制线路知识要点:

磨床的主要结构及型号意义;磨床的主要运动形式及控制要求;磨床电气控制线路分析;磨床常见电气故障分析与检修方法。

技能要点:

磨床电气控制线路的检修。

3钻床的电气控制线路知识要点: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

专业编码:051300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前言 为了落实我校“国家级中职学校示范校”创建工作,实现国家教委提出的中等职业学校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在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教学改革任务,我校编写了部分重点专业的《专业课程标准》。 通过《专业课程标准》的实施,实现学生的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三者融为一体的教学改革活动,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培养和提高。与之相配套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及“高效课堂”的实现是落实《专业课程标准》教学改革创新的关键环节。我们将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该项工作,促进我校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目录 一、专业名称 二、产业与职业岗位分析 三、招收对象及学制 四、培养目标及规格 1. 培养目标 2. 人才规格 五、课程(项目)体系 六、核心课程(项目)设置 七、教学进程安排 八、课程(项目)学时分配 九、专业教师与实训(实验)装备要求 十、核心课程(项目)课程标准(一)电工工艺技术 (二)机械与电气识图(CAD) (三)机床电气控制技术 (四)PLC与传感器技术应用技术

(五)液压与气动控制技术 (六)机械维修技术 (七)机床设备维修技术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 一、【专业名称】 机电技术应用 二、【产业与职业岗位分析】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现代制造业加速发展,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领域的高技能型人才非常紧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已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过学校调研分析发现,我国机械制造业机电设备维修类复合型人才奇缺,仅机电设备维修类一线工人在我国的年需求量就达10万人。随着我市滨海新区的不断发展和建设,以汽车行业、模具制造业、电梯安装维修业、机械加工业、飞机制造等为主的高新技术机械加工制造领域,在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岗位上均出现较大缺口,同时各大企业对于机电设备维修一线工人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直至2010年预测本市以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实用型技能人才年需求量在1万人以上,这为学校继续扩大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办学规模、建设天津市专业领域一流水平的机电技术应用实训基地提供了广阔市场。 三、【招收对象及学制】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 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 学时:96 授课对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一年级学生; 课程性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特点是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它是中职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并加深理解所学理论知识,进而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不仅为《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及应用》等后续课程、集中实训和顶岗实习打下基础,而且为相关专业学生考取初、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做准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及其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电路,具有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的基本能力。本课程的突出特征是理论教学与实际训练并重,要求理论必须与操作密切结合,强调技术应用。内容大致分为三相异步电动机正转、正反转、降压启动和制动等部分。教学应在电气控制实训室中进行,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完整工作过程的完成,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实践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并养成良好自觉的职业习惯与素养。 前期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基础、电工技术; 同步课程:电子技术、机械制图; 后续课程: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及应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基本理念: 1.突出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发、提示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实现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作为准职业人的良好职业习惯与素养。 2.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架构,重新建立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任务驱动为导向的能力体系架构。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完整工作过程的完成,培养学生自主资讯、归纳总结、实践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在一个团队的工作中通过沟通与交流,形成工作方案并具体实施,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工作的能力与经验。 3.尊重个体差异,看到学生进步,注重过程评价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自主分析、积极思考,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多看到学生个体的进步,而不要对学生的要求搞“一刀切”,只要学生有进步,哪怕还较其他同学差些,但相对自己有了进步,教师就应及时鼓励,给予表扬,并在过程评价中予以体现,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评价要遵循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为原则,并能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二)课程设计思路

电气控制技术综合实践

《电气控制技术综合实践》课程设计任务书 班级: 08电气本1 课程设计题目:阀门电动执行器控制模块设计 一、设计目的和要求 电气控制技术综合实践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所有专业课结束时进行的一次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全面检验学生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设计包括确定控制任务、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硬件系统设计、控制软件的设计、系统调试、性能测试等方面的要求,以便使学生掌握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总体思路和方法。 二、设计内容及步骤 1 任务提出 电动执行器是工业过程控制中的重要设备,它接收来自调节器的模拟信号(一般是4~20mA 电流信号)或上位机的数字信号, 将其转换为电动执行器相对应的机械位移(转角、直线或多转)并自动改变操作变量(调节阀、风门、挡板开度等),以达到对被调参数(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进行自动调节的目的,使生产过程按预定要求进行。 本课题要求设计一个阀门电动执行器控制模块。 1.1 对象参数: (1)电动机为单相异步电动机,额定功率10W,额定电流0.16A,外接电容CBB61、1.5uF500V。 (2)电源:220V±10%,50Hz。 (3)环境温度:-25~80℃。 (4)环境湿度:≤95%RH。 1.2 基本功能要求: (1)输入4~20mA或1~5V控制信号,相应阀门开度在0~100%之间变化。 (2)输入信号失效,位置保持原位。 (3)可就地手动操作。 (4)死区可以调整。 1.3 扩展功能要求(选做) (1)过力矩保护。 (2)行程限位保护。 (3)定位误差:≤1%。 (4)灵敏度:0.025%(1/4096)。 2 设计内容及步骤 2.1 系统方案的确定 2.2 硬件系统设计 2.2.1主电路设计

1、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为机电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既是数学、物理学等科学基础课的后续课程,又是本专业其它后续技术基础课的基础。在数控技师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课程的基本任务: 1.理解电路的重要性以及它的实用性; 2.掌握电路中常用元件的性能及它们的应用; 3.掌握电路中的基本定律及常用的其分析计算方法,熟悉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4.熟练运用相量表达式和相量图分析计算正弦交流电路;5.掌握三相电路的计算方法以及它的特性; 6.了解非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其分析计算方法;7.掌握电工实训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初步具有选择、使用与电工实训相关的仪器仪表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 ( 1 )掌握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的概念。熟练掌握电阻、电感、电容、电压源及电流源等基本理想元件的参数及其电压、电流关系。牢固掌握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 2 )熟练掌握直流线性电阻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支路法、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 ( 3 ) 熟练掌握正弦量的有效值、角频率、相位与相位差的概念,理解相量的概念,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相量模型,

相量形式的KCL和KVL,熟悉掌握功率的概念及计算。能计算阻抗串、并联电路,做出相量图。掌握串、并联谐振的条件和特点。 ( 4 )熟练掌握三相电路中相电压与线电压、相电流与线电流及中线电流的关系。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的特点和计算,熟练掌握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理解三相不对称电路的分析。 本课程重点介绍电工技术的基本分析方法及基本定律、定理,从简单的元件到一般电路,从基本理论到基本技能。课程结构分为“电工基础”和“电工技术”两大模块。“电工基础”模块包含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电路的分析方法、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非正弦交流电路、线性电路的暂态分析。 2. 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1 ) 熟悉磁场基本物理量,掌握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理解互感系数,掌握互感电路的同名端及测试方法。 ( 2 )理解电路的动态过程、初始值的确定,掌握RC、RL 动态响应及微分电路、积分电路的原理应用,了解三要素法求解动态电路。 ( 3 ) 了解非正弦周期量的谐波分析,掌握其有效值的计算,熟悉非正弦周期信号作用于线性电路的计算。 ( 4 ) 熟悉铁磁性物质的磁化性能、基本磁化曲线,铁心损耗,掌握交流铁心线圈的工作特点。 本模块以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掌握为尺度。电工技术模块包含磁路与铁芯线圈电路、变压器、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流电机、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与可编程控制器(PLC)、电量与非电量测试技术等。本模块是技术基础课,以应用为主,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常用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场合,突出新技术的应用。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控技术、应用电子专业必备的专业基础课。其

机电产品市场营销》课程标准

《机电产品市场营销》学习领域 (课程)标准 机电技术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2016年8月5日 《机电产品市场营销》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jdx3012 课程名称:机电产品市场营销 课程类别:综合能力模块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 开课学期:第四或五学期 学时:40 学分:2 二、课程性质 本学习领域(课程)是一门专业综合课。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是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使学生在机电产品市场营销方面熟悉掌握职业岗位工作的整个过程,不断强化机电产品营销的市场分析、市场调查、营销策略、营销管理、团队协调等能力;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及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能直接进入机电企业从事市场营销工作;具有适应企业变化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本课程学习前,应当具备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液压与气动理论与实训、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等相关学习领域的学习基础,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机电产品的营销员(编制机电产品营销的询价、报价、合同等文件及对机电产品进行营销策划)做好知识和技能准备。课程关系见图示1。 本课程设计设计思路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原则,对本课程彻底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项目驱动改造,把课程的内容分为7个学习项目(认知机电产品营销、寻找

机电产品市场机会、机电产品客户行为分析、机电产品开发与品牌策略、机电产品价格策略、机电产品的销售渠道与促销策略、综合训练),在教学中自己尽可能将理论知识与机电产品营销案例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感性知识上升到能力提高;让学生学生自己进行市场调查、营销方案设计,突出学生的营销技能培养,采取实例、案例的方法把课堂学生的自我学习结合起来,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本课程的难度,便于学生课上、课下学习与考核,使师生间的交流方式多种多样,且方便、快捷。 三、学习目标 本学习领域(课程)是依据行动导向来组织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中做,做中学”,以各种机床销售为主线(总项目),深入理解并掌握从事机电产品营销与技术服务岗位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培养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勇于创新、善于沟通、团结合作的职业品质,为增强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打下一定基础。具体目标: 1.在与客户有效沟通的前提下,协调相关部门、由团队共同完成指定任务,勇于承担责任; 2.利用各种资源,进行机电产品营销与技术服务的学习和资料的搜集; 3.能进行机电产品市场分析; 4.会进行机电产品市场调查; 5.具备从事机电产品营销职业的基本技能与技巧; 6.具有适应企业变化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7.在机电产品销售过程中向客户介绍产品知识,能够向客户提供关于机电产品的使用、保养等的咨询、建议。 四、学习项目划分

《电气运行与管理课程标准》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 2018级《电气运行与管理》课程标准

五、教学方法建议 本课程采用“做”中“学”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案例分析教学法,并根据工作任务的工作量、难度等进行分组,通过小组协同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每个学习情境中又根据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和学习难度的不同,不同生源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不同,分别采用引导文教学法、四步教学法、系统功能分析法、案例分析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具体如下表所示:

六、课程实施基础与条件 1.硬件资源: 1)设备条件:实验设备名称等等 3)工具: 4)材料: 2.教学文件 1)课程讲义 2)教材 3)技术手册 3.教学资源库(课程组共建) 1)录像库、动画库、PPT课件、习题库、案例库 2)教学指南、学习指南、各类教学指导文件 3)操作说明书、技术参考资料 4.教师资源 1)设备台数6-8台需配教师1-2人。 2)教师均需准备必要的教学文件(如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备课笔记、学生记分册),按授课计划与课程标准统一进行教学,对小组同学进行指导、考核并记录成绩3)主带教师负责填写授课计划、成绩登入系统,其它如召集同学、课前布置任务、课后点评、材料工具领用等,可课程组教师协调安排。 七、课程考核与评价 1、本课程的态度性、知识性、技能性三类评价按20:40:40的比例来划分。 2、态度性评价采用扣分制,按20分计。课堂上出现迟到、早退,仪容不整,不带书本、从事与课堂教学无关事项、打瞌睡、不参与团组活动以及其他学习主动性明显不足现象的,

每次扣1分;缺课、严重影响课堂秩序的,每次扣2分,直至该项成绩扣完。 3、知识性评价中,《机电传动控制》课程主要对课堂布置的项目完成情况以及课堂提问相关知识点来进行考核。 4、技能性考核评价内容,可根据课程类型、性质和特点自定。本课程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安排3个综合项目,项目实施完成后提交详细的项目报告。 表1 《》课程成绩分配情况 八、其它说明 无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工厂电气控制>> 课程标准 专业带头人:杜俊贤 系主任:林治熙 教学中心:信息自动化教研室 批准日期:二〇一一年八月 二〇一一年八月

目录 一、课程概述 (1) (一)课程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课程基本理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课程设计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课程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总体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具体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内容标准 (4) (一)学习目标 (4) (二)活动安排 (4) (三)知识要点 (9) (四)技能要点 (9) 四、实施建议 (10) (一)教学建议 (10) (二)考核评价建议 (10) (三)教材编写建议 (11) (四)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12)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8) 五、其它说明 (19)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题目及任务书

湖南工学院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选题及任务 课程名称电气控制技术计划学时 1周 教师姓名罗雪莲授课班级自本1101-1103 教研室主任签字日期 学院院长签字日期

一、课程设计选题 设计一电镀行车PLC控制系统设计 设计二全自动洗衣机PLC控制 设计三三路智力抢答器的PLC控制 设计四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PLC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设计五五层电梯模型PLC 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设计六自动售货机的PLC控制 设计七注塑机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设计八橡胶挤出机的变频器控制设计 设计九花式喷水池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设计十LED点阵图形显示的PLC控制 设计十一箱体加工专用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设计十二带有转向灯的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PLC控制系统设计 二、设计要求 1.一人一题,相同题目者设计报告不能雷同; 2.PLC选型任意,组态软件选择任意; 3.课程设计报告要做到层次清晰,论述清楚,图表正确,书写工整; 4.成绩根据设计报告和答辩演示(PPT+电脑仿真)给定。 三.设计任务 1.根据控制要求设计程序及必要的硬件系统。 2.PLC选择及I/O及其它PLC元器件分配。 3.选择电器元件,编制元件目录表。 4.设计梯形图。 5.完成上位机的组态监控设计 6.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调试; 7.用计算机绘制主电路图、PLC控制电路图、电器元件布置图。 8.编写设计说明书及设计小结。 四.设计参考资料 [1]史国生主编.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第三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罗雪莲编著.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钟肇新,范建东.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第4版).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4]胡健主编.西门子S7-300PLC应用教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5]柳春生编著.电器控制与PLC(西门子S7-300机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6]刘美俊编著.西门子S7系列PLC的应用与维护.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7]胡学林.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吉顺平.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9]郁汉琪.机床电气及可编程序控制器实验、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0]《工厂常用高低压电气设备手册》上下册 [11]《工厂常用高低压电气设备手册》增补本 [12] 刑郁甫、杨天民、赵积善编.新编实用电工手册,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 程标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电工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职电子技术应用的专业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定律、直流电阻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互感耦合电路、线性动态电路、磁路及变压器、谐振电路等有关知识和常用仪器仪表使用元件与电路测试、简单电路设计、电路制作与调试技能。本课程是《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等课程的前修的基本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坚持职教性,体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 职教性的内涵包括高素质和技能型。课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理实一体化为特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坚持主体性,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坚持主体性,首先体现在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上,课程要从学习内容安排上,在低起点的学生和高素质的培养目标之间搭建递进式阶梯。坚持主体性,其次体现在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激发学习的内驱力。坚持主体性,还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上,课程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动机、兴趣爱好、身心素质等方面的个性差异,确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3.坚持全面性,培养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能力。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课程设计到教学实施的诸个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的同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课程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4.坚持综合化,力求实现“所学即所用”。

(2020年整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doc

数控编程加工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数控编程加工 适用专业: 机电一体化、电气专业 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数控编程与加工实训》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主要是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零件加工、CAD/CAM技术应用的内容,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前续理论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学习《机械制图》、《机械基础》。 1.2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校企合作的方式,以实际产品中的典型零件为主线,将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分为数控工艺与编程理论+仿真+实操,通过学习能够使学生能够将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56学时,其中理轮26学时,操作30学时。 2、课程目标 本课程其任务是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校企合作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同过实践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技能,最终形成的数控技术的应用能力。 知识与能力: 熟悉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数控加工中心的数控加工工艺编制要点及数控加工编程方法;熟练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数控加工中心的操作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认识本实训实践操作的一般过程,进而不断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过程;认识本实训实践操作的基本方法,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能主动参与数控加工的基本理论探究。 培养学生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让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3、课程内容和要求 4、实施建议 4.1 教材编写 ( l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 2 )以工作项目为主线设计教材结构,结合职业资格鉴定中、高级标准的要求,将本课程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任务,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组织教材内容。 ( 3 )通过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加强实践内容,强调在操作中理解与应用理论。 ( 4 )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通俗、表达简练,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图例与案例应引起学生的兴趣,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5 )教材内容应有所拓展,在教材中应充分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 6 )活动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4.2教学建议 ( l )在教学过程中,育人为先,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 2 )本课程的教学关键是现场教学,“教”与“学”互动,教师示范,学生操作,学生提问,教师解答、指导。选用典型两件的典型加工方法,由教师讲解,示范操作,学生进

《人机界面与网络控制课程标准》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 2018级《人机界面与网络控制》课程标准

五、教学方法建议 本课程采用“做”中“学”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案例分析教学法,并根据工作任务的工作量、难度等进行分组,通过小组协同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每个学习情境中又根据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和学习难度的不同,不同生源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不同,分别采用引导文教学法、四步教学法、系统功能分析法、案例分析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具体如下表所示: 六、课程实施基础与条件 1.硬件资源: 1)设备条件:实验设备名称等等 3)工具: 4)材料: 2.教学文件 1)课程讲义 2)教材 3)技术手册 3.教学资源库(课程组共建) 1)录像库、动画库、PPT课件、习题库、案例库 2)教学指南、学习指南、各类教学指导文件

3)操作说明书、技术参考资料 4.教师资源 1)设备台数6-8台需配教师1-2人。 2)教师均需准备必要的教学文件(如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备课笔记、学生记分册),按授课计划与课程标准统一进行教学,对小组同学进行指导、考核并记录成绩3)主带教师负责填写授课计划、成绩登入系统,其它如召集同学、课前布置任务、课后点评、材料工具领用等,可课程组教师协调安排。 七、课程考核与评价 1、本课程的态度性、知识性、技能性三类评价按20:40:40的比例来划分。 2、态度性评价采用扣分制,按20分计。课堂上出现迟到、早退,仪容不整,不带书本、从事与课堂教学无关事项、打瞌睡、不参与团组活动以及其他学习主动性明显不足现象的,每次扣1分;缺课、严重影响课堂秩序的,每次扣2分,直至该项成绩扣完。 3、知识性评价中,《机电传动控制》课程主要对课堂布置的项目完成情况以及课堂提问相关知识点来进行考核。 4、技能性考核评价内容,可根据课程类型、性质和特点自定。本课程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安排3个综合项目,项目实施完成后提交详细的项目报告。 表1 《》课程成绩分配情况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实训课程标准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实训)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100023 课程类别:专业技术课程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二年中专)课程所属系部:机电工程系学时:60 编写执笔人: 王荣华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 课程性质与作用 1.课程性质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二年中专)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也是取得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维修电工)的核心课程。课程分为继电器控制技术、PLC技术两大部分,在教学中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侧重于实践操作,直接面向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求职就业的重要砝码。 2.课程作用 本课程以《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机拖动基础》、《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课程为前导课程,共同打造学生的职业能力,并为其相关专业课程《数控机床维修》、《机电一体化技术》等的学习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毕业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从初始低层次的生产线操作工向更高层次的维修电工、生产线维修工和设备管理员等岗位顺利迁移提供扎实的知识与技能准备。 1.2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以机电一体化(二年中专)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培养学生的“学懂”和“会用”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工作任务,以任务为单位组织教学,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 2课程目标 2.1课程总体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熟悉电气控制与PLC的基础知识,培养电气控制与PLC基本应用(电动机点动、长动、正反转、Y-Δ启动等控制环节)的接线、编程、操作调试方面的技能,了解其所涉及的技术理论知识;初步培养电气控制与PLC高级应用项目(电梯控制、机械手控制系统等)的接线、编程、操作调试的技能,了解其所涉及的技术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2.2 具体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电气控制基础知识; (2)掌握PLC技术基础知识; (3)掌握PLC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 (4)熟悉PLC的I/O端口分配及PLC外部接线和安装; (5)熟练掌握PLC的编程方法,特别是图形编程; (6)熟练应用基本指令、步进指令及部分功能指令; (7)掌握常用控制程序的编制方法及调试;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课目:基于PLC的C650型车床控制系统设计 二、系统组成 车床是机械加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机床约占机床总数的25%~50%。车床可以用来切削各种的外圆、内孔、螺纹和端面,还可以安装钻头或绞刀等进行钻孔、绞孔等项加工。C650型卧式车床属中型车床,加工工件回转半径最大可达1020m m,长度可达3000mm。其结构如图所示,主要由车身、主轴变速箱、进给箱、溜板箱、刀架、尾架、丝杆和光杆等部分组成。 普通车床结构图 车床的切削加工包括主运动、进给运动和辅助运动三部分。 1、主运动是工件作旋转运动,也就是产生车削的运动。主轴转动带动装夹在其端头的工件转动。

2、进给运动是刀具作直线运动,也就是使切削能连续进行下去的运动。刀具安装在刀架上,与滑板一起随溜板箱沿主轴轴线方向实现进给移动。主轴的传动和溜板箱的移动均由主电动机驱动,并通过各自的变速箱调节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当加工的工件比较大时其转动惯量也比较大,停车时不易立即停止转动,必须有停车制动的功能,较好的停车制动是采用电气制动。 3、为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和节省辅助工作时间,要求带动刀架移动的溜板箱能够快速移动(辅助运动)。在加工的过程中,还需提供切削液(冷却液)。 采用一台不变速的异步电动机拖动,实现切削主运动和刀具进给运动,其变速由变速齿轮箱通过手柄操作进行切换来实现的有级调速。采用一台电动机单独驱动刀架的快速移动;采用一台电动机单独驱动冷却泵和液压泵。 三、控制要求 1、主电动机M1,完成主轴主运动和刀具进给运动的驱动,电动机采用直接起动,可正反两个方向旋转(反转控制主要用于加工螺纹时,要求反转退刀),并可进行正反两个旋转方向的电气停车制动。为加工调整方便,还具有正向点动功能。 2、电动机M2拖动冷却泵,在加工时提供切削液,采用直接起动停止方式,并且为连续工作状态。 3、快速移动电动机M3,电动机可根据使用需要,随时手动控制起、停。

电工技术基础 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先修课程:高职数学 后续课程:电子技术基础电气控制与PLC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机电一体化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在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上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部分要求。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通过高职数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学习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能力。 2、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为学生后续课程,如电子技术基础、电气控制与PLC等打下基础,以及对学生今后从事电气操作等提供知识、技能支持。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为后续课程提供知识准备和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结构;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基础,改革课程内容,结合企业电工操作实际案例,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引入课程;以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四、课程设计 主要包括该门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核心能力提炼、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课程设计的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职业岗位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

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通过对课程内容高度归纳,以电工操作所需知识和技能为中心,概括电路分析、电工安全生产知识、基本元器件和材料选用及运维、识图与设计等相关知识,包含了比较全面的知识点和技能,内容的组织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基本理论知识到提高知识与技能训练。学生通过学习,基本掌握本课程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初步具备机电一体化专业所应具备的电工方面的职业技能以及为后续课程提供知识准备。 五、课程的目标 (一)总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方面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具备安全操作技术技能。 (二)具体目标: 1、知识: (1)掌握电路分析相关知识; (2)掌握电工安全生产知识; (3)了解常用电工工具和测量仪表使用知识; (4)了解常用电工元器件和材料选用方面知识; (5)了解电气原理图识读知识; (6)了解低压配电设计基础知识。 2、能力 (1)能按照安全规程进行电工操作; (2)能正确使用电工工具和测量仪表; (3)能选用电工元器件和材料; (4)能进行电气控制原理图分析; (5)能进行电气控制原理图设计; (6)能进行控制继电控制电路基本故障诊断。 3、素质 (1)热爱本专业技术工作; (2)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标准(中专)(张旭涛)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课程标准 (90学时) 课程代号:DQ021 学时数:90 适用学制:三年中专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电气类与机电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技术课程,是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了解单片机系统设计的方法,熟悉汇编语言和C51语言的应用,理解常用单片机系统设计的控制方式、特点,具备单片机系统设计、安装和调试的初步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为《机电传动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设计为项目课程,根据本专业所对应职业岗位的需要,以构建不同控制要求的单片机系统为目标完成“项目”的方式进行知识与技能的重组。打破传统的单片机课程以知识为序列组织课程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项目是构建应用型的单片机系统,每个项目都有可视化的结果,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因此,本课程体现了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体现了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的教学过程。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降低理论重心,突出实际应用,强调“呈现项目结果”,以培养具有研究素质、创新素质和应用素质为目的,能适应现代发展要求的原则,通过教学使同学掌握微型机的基本知识、硬件结构组成、程序设计方法、系统扩展原理及分析方法、了解系统开发应用的方法和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本课程在内容组织形式上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在每个项目实施前,先提出学习目标,再进行任务分析,学生针对项目的各项任务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并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实施项目以实现学习目标。最后根据多元化的评分标准进行自我评价。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现代电气控制技术 对象:电气自动化、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等机电类专业 课时:144课时 课时分配表 四、学分:8 五、课程目标 可编程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采用微机技术的通用工业自动化装置。它以可靠性高、能适应恶劣环境、使用方便等优点,迅速占领了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成为与机器人、CAD/CAM并称的工业自动化三大支柱。现代电气控制技术将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技术、PLC技术、传感器技术、变频 器技术集于一体的课程,该课程的设置是为了满足现代工业设备控制的要求。本课程的培训是通过设置一个个项目并让学生来完成这些项目来达到培训目的。通过这些项目的练习,学生可将传统的继电器和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结合起来,并真正能应用到具体的设备案例中。同时也将变频器的功能以及如何更好的在设备中用变频器来进行调速积累一些经验。 六、设计思路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是一门理论性较深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课程教学的总 体思路是采用模块化的项目课程教学法,大部分课程应该在可编程控制器实训室、机电控制实训室进行,通过理论讲解、计算机仿真与实际操作一体化的综合训练方式,使学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目标。 七、内容纲要 项目一:PLC应用基础(课时:16)模块1:PLC概述、三菱PLC及仿真软件(2课

时) (1)工作任务 介绍PLC的定义、外部结构、分类、特点、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三菱PLC 及仿真软件简介。 (2)相关实践知识 电器常识、接线、PLC。 (3)相关理论知识 电路、电子的基础知识。 (4)拓展型理论知识 PLC 联网、存储器容量。 模块2:PLC 的结构与原理(2 课时) (1)工作任务 PLC 的结构;输入接口电路;输出接口电路;PLC 的工作原理;编程软件。(2)相关实践知识 PLC、线路连接、按钮开关、负载、计算机、编程软件。 (3)相关理论知识电路、光电耦合、晶体管、可控硅、周期扫描、梯形图、抗干扰。 (4)拓展型理论知识 光电隔离、电磁隔离、CPU、编程语言。 模块3:PLC 的应用、简例(2 课时) (1)工作任务 介绍PLC 的应用领域、PLC 的应用简例 (2)相关实践知识 PLC、按钮开关、编程等 (3)相关理论知识 CPU、仿真 (4)拓展型理论知识 PLC 的指令、常见PLC 的型号及性能指标(自习)模块4:PLC 的基本应用(4 课时)(1)工作任务 学习三菱PLC 基本指令及应用。 (2)相关实践知识 电器常识、车流控制。 (3)相关理论知识 三菱PLC 基本输入、输出、置位、复位、微分指令及应用。 (4)拓展型理论知识 逻辑控制、程序控制。 模块5:定时器(4 课时) (1)工作任务 用PLC 的定时器控制灯的点亮与熄灭,信号灯的闪烁控制。 (2)相关实践知识 定时器、灯、开关。 (3)相关理论知识 定时器控制。 (4)拓展型理论知识 定时器的精度。模块6:计数器(2 课时)(1)工作任务

机电课程设计压力机液压系统的电气控制设计全解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机械工程学院(系、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设1105 班级课程名称:机床电气控制技术 设计题目:压力机液压系统的电气控制设计 完成期限:自 2014 年 6 月 13 日至 2014 年 6 月 20 日共 1 周 内容及任务一、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 具体要求见课程设计指导书 二、设计任务 完成系统的继电器控制原理图、PLC控制原理图及设计说明书一份三、设计工作量 电气图2-3张,不得少于15页 进度安排 起止日期工作内容 6.13 讲解设计目的、要求、方法,任务分工 6.14 根据指导书和任务书要求确定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点 数、类型,确定输入、输出设备及元器件种类、数量, 初步选定PLC型号 6.15 根据指导书和任务书绘制控制系统工作流程图,确定每 个动作实现和解除必须的条件 6.16-6.17 绘制继电器控制原理图、电路计算、元器件选择列表 编制控制系统的PLC控制程序 6.18-6.20 编写设计说明书 主 要参考资料【1】郁建平主编《机电控制技术》.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张万奎主编《机床电气控制技术》.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3】李伟主编《机床电器与PLC》.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4】芮静康主编《实用机床电路图集》.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指导教师(签字): 2014年 6 月 20 日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2014年 6 月 20 日

机床电气控制技术 设计说明书 压力机液压系统的电气控制设计 起止日期:2014 年6 月13 日至2014 年6 月20 日学生姓名邓文强 班级机设1105 学号11405701424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机械工程学院(部) 2014年6月20日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4349)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编制单位: 1、课程性质 1.1 课程的定位 《电工技术》是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基础技能课程 . 衔接前导基础课及后续专业课的桥梁,对培养职业能力起主要支持作用。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电类应用学科。它不仅是学科教育 , 更是素质教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获得常用电路分析、设计、安装、维护、测量以及故障诊断等基本知识与实践技能。为学习电子技术、机床电气控制、机电设备维修等后续课程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达到维修电工(中级)职业技能资格考证培训要求。 1.2 课程的设计理念和思路 1.2.1课程的设计理念 从生产实际出发所学为所用够用为度根据职业能力确定教学目 标根据工作任务整合教学内容 根据工作岗位设计教学情境根据工作流程设计教学过程根据职 业标准设计评价标准 1.2.2课程的设计思路 以项目式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教学,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以具体的 电路检测与连接为载体。融合认知、安装、调试和检测等内容, 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 性。以学生为主体,践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原则。参考 行业、企业实践经验进行开发知识、技能、素质三目标的实现贯 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 1.2.3职业面向 机电设备维修岗位、机床操作岗位

1.2.4职业拓展 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岗位、机电产品营销岗位、生产管理岗位 2、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2.1 工作任务 2.1.1典型工作任务 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电工技术基础》典型工作任务如表 1 所示。 表1:典型工作任务表 课程名称(学习领域):电工技术基础 一体化教学学时: 75 学时 典型工作任务 序号典型工作任务学习目标 1理解电路的模型及基本物理量 1万用表电路使用 (测负载的电流、 电压(电位)、 电容;测二极管 P N、 2掌握电压与电流的测量 3理解基尔霍夫定律,并能正确应用 4理解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掌握支路 电流法 5掌握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2 3安全用电与触安全用电与触电急救知识 电急救 1理解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理解有效 值、最大值、瞬时值 白炽灯照明电 2掌握用相量法计算简单正弦交流电路的路安装及测量 方法 3 了解正弦交流电路瞬时功率的概念,理 解和掌握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机电一体化》课程标准

《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 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 《机电一体化系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三年制中职专业设置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高度“机电”结合的课程,将学生所学“机”与“电”的知识与技能,在微电子的控制手段下高度的“融合”,全面提升学生机电一体化知识与技能。本课程开设一学期,教学时数为64学时,周学时4节。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实践,强化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岗位技能。为此,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每节课的知识点都通过实际应用案例进行讲解,分析应用环境,演示操作方法,再辅导学生练习。 2、理论与实习相结合 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辅导,让学生3-5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学生到公司和企业去参加实践活动。 3、教学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利用学校、公司和企业资源,为学生安排岗位培训和训练,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从近几届毕业生反馈的情况来看,采用以上方式,效果较好,基本上达到了实践教学的设计目的。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所代表的产品范围,分类及发展趋势。 (2)掌握模块化机电一体化产品装配、调试、维护、维修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3)掌握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的应知、应能的知识和技能。 (4)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与掌握机电一体化产品中相关技术的联系和接口关系,了解产品开发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具有机电一体化设备拆装、调试和操作的基本技能; (2)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系统思维体系,学会用系统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了解机电一体化前沿技术,学会探索性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方法。 3、素质目标 (1)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行业操作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2)通过知识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的基本素质。 三、内容标准与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