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复学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台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复学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台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复学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台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复学检测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jì)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B.树缝里也漏(lòu)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C.美国在金融危机之后遭遇重创(chuāng),逐渐从制造业大国变成服务型国家,此次发动贸易战其实是一场必然的搏弈。

D.说是疯狂也罢,愚顽也好,曾经张皇失措地四处乱撞,落得头破血流,却也无人包扎(zā)伤口,那些掩盖不了的岁月的痕迹,提醒着我们过去的日子。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少年的你》作为国内少有的聚焦校园欺凌的电影,创作者不但对校园欺凌现象多层次、全方面的描绘,同时还引发了人们关于心灵救赎的思考。

B.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宁波深度融入,积极对接,已迈出前湾新区建设的第一步,搭起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前沿阵地”。

C.大数据运用有助于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变革,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应该进一步扩大大数据在高等教育的应用研究,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智慧。

D.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每天都有无数的照片和视频被上传至网络,任何人都可以用“随手拍”的形式向众人讲述自己眼中的故事,展示自己多彩多姿的生活。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水》选自《庄子》。庄子,战国中期宋人,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春秋》所作的传。

C.沈从文的《边城》是我国“乡土文学”的优秀作品,它以翠翠与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

D.《一个人的遭遇》的作者是苏联作家肖洛霍夫,他于196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有《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等。

二、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下最直观的印象是垃圾遍地,生活环境恶劣。作品引起轰动并感动了几代人,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它取材于真实的历史。

4.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取材B.流连忘返C.耳濡目染D.一蹴而就

5.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

三、语言表达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由于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_____。要知道,滥用抗生素,可引起许多不良的后果。因为抗生素虽然可以治病,____。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可损害第八对脑神经而造成耳聋;青霉素可引起皮疹和药物热,甚至过敏性休克。因此强调___,重视抗生素的副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7.近期,一张内容为“庆祝美国、日本发生疫情”的横幅图片流传网络,并迅速引发关注。网传图片显示,沈阳一家粥店门口摆放了一个充气拱形门,拱形门上挂着“热烈庆祝美国疫情祝小日本疫帆风顺长长久久”的横幅。请你分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并结合全球疫情相关情况,谈谈你的看法。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六朝时期。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涵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

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

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

“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自汉代以降,“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念和对家的依恋。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开篇即写自己登楼晚眺,见到蒹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

柳絮的飘忽不定,与骚客飘零、孤独的处境相合,故“柳”“柳絮”又常被诗人们借以言“愁”。冯延巳《鹊踏枝》:“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写为春愁所困的女子对所爱之人的追寻不断。此外,柳树姿态婆娑,与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极为相似。所以,柳又是风流多情的妙龄女郎的象征。刘禹锡《忆江南》有“弱柳从风疑举袂”,生动再现了少女舞动时柔曼轻盈的身姿。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在住宅旁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为“五柳先生”,所以柳在古代诗人笔下有时也成了隐者的象征。唐代刘昚虚《阙题》:“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即写自己隐居山中的读书之乐。

(摘编自蒋育君《古典诗词中“柳”的意象分析》)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众多意象中最具代表性的意象,柳意象在《诗经》中就已出现。

B.在诗人白居易、欧阳修的笔下,虽误把柳称作杨柳,但这并未影响到诗意的准确表达。

C.经过长期历史文化积淀,柳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了丰富的意蕴,如摹春光、写离情、抒乡思等。D.古人常借柳表达对离人的相思和对家园的思念,是因为“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

9.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层次清晰,先论述了杨柳与柳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含义进行了阐述。B.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丰富含义展开论述,阐述了其发展的历史轨迹。

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大量引用古典诗词,在增强说服力的同时,也使文章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D.文中引用许浑“蒹葭杨柳似汀州”诗句,意在证明“柳”在古代具有乡思的意象内涵。

10.请例举两句关于“柳”的诗词(文中涉及的除外),并说明“柳”在其中的象征意。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冷脸

冯骥才

①南门外有位铁匠,四十多岁,怪人,他从来不笑,脸总阴着,外号冷脸。他不是脾气怪才没笑脸;他打小就没笑过,无论嘛事,人都笑了,甚至捧腹大笑,笑破肚子,他也不笑。他那张脸就像用铁皮敲出来的盘子,又黑又硬,赛个铁面面人。

②没人知道他的事。后来,不知打哪儿传出一段他不会笑的根由,说他爹是钉马掌的,他四五岁时候,站在一边看他爹钉马掌,那马忽然犯起性子,一尥蹶子,后蹄子踢在他脑袋上,他挺在床板上不动劲不睁眼,滴水不进。大夫来一号脉,说没命了,顶多三天阎王爷就把他领走;可三天后他没走,还有气,七天过后,居然睁开眼醒过来,翻身下地,走路说话吃喝拉撒一切照旧,就少一样——不会笑了;人说他的笑脸给阎王爷留下了。这说法听起来像那么回事,对不对,没人敢去和他核对。

③不会笑是怪人,怪人还有更怪的事,就是好听相声,怪不怪事?听相声就为了笑,他不笑听相声为了嘛?练笑吗?谁也弄不明白。

④冷脸不赌不嫖不贪杯,干完活,有点清闲,就钻进说相声的园子,找个凳子一坐,听几段。园子里的人都认识他那张半死不活的冷脸,这张脸好像专和说相声的找别扭;说相声就怕人不乐,你不乐等于人家的包袱不哏,活儿使得不绝,栽人家面子。在天津卫,谁要和说相声的作了对,就找几个人坐在园子里死活不乐;成心呛火。这一来,冷脸可就跟说相声的较上劲了。天津说相声的高手如林。开头,一个个跑到南门外来,看谁能把冷脸逗乐了,结果个个丢盔卸甲,掉头回去。于是南门外有句歇后语:说相声逗冷脸——自找别扭。

⑥北京挨着天津,这怪人怪事传到北京的相声圈子。北京有不少高手;不信世上还有一个逗不乐的人,就来了一逗哏一捧哏的两位。这两位早先在厂甸、天桥一带扬名立腕。先甭说“说学逗唱”的功夫都是超一流,单凭长相就不一般。逗哏的又高又瘦,像个瘦猴,人偏姓侯;捧哏的又矮又肥,像个胖猫,人偏姓毛,江湖给他俩一个绰号叫“毛猴”。北京不是还有种拿蝉蜕做的那种人见人爱的小玩意儿”毛猴”吗?这外号就在北京叫得山响。毛猴来到天津,在南门外的喜福来开说。头一天,台下就坐满了人。冷脸听到信儿也来了。

⑧毛猴上来,在台上一站,一高一矮一瘦一肥一精一傻,就惹得哄堂大笑。毛猴他俩往下十看,心里咯噔一下,满屋子七八十张热烘烘笑脸里,有张脸赛铁板;又黑又硬又阴冷,甭打听,这就是那个冷脸。他俩想:今儿是不是真遇到克星了?可是毛猴是二十年老江湖,嘛都见过,先不管这脸,轻轻快快有说有笑之间,啪地甩一个包袱,甩得意外、漂亮、逗哏,人全笑了,惟独冷脸不笑。毛猴目光都扫见了,相互递个眼神,表面不当事,接着说笑,不经意中又使一个包袱,这包袱使得又巧又妙又绝,看出了老到,引得大家大笑,可冷脸还是没笑。毛猴见了,还不当事,接着再来;下边的包袱是毛猴拿手的——听一百次得笑上一百次。毛猴一使,全场爆笑,笑声要掀去屋顶,毛猴再看,冷脸居然赛个睁着眼的死人。

⑨毛猴觉得不好,知道今儿弄不好要栽在天津卫了。心里没根,接下去就有什么算什么了。老段子、新段子、文段子二荤段子,加上不停的现挂,直说得脑门流汗,嗓子冒烟,冷脸还是那张冷

脸。最后,那个逗哏的瘦猴索性对着冷脸抖一个砸锅卖铁似的包袱,说:“这位爷,您要是再不笑,我俩可真要脱裤子了。”

⑩全场又一阵大笑。冷脸忽然站起身,板着面孔拱拱拳说:“您二位说得真棒,谢您们了,二位我退了。”话说完,起身离座走了。到了也没露出个笑脸。毛猴两个站在那儿下不了台,这算栽到家,只好耷拉脑袋回北京。

?自打毛猴走后,没人再敢往南门外说相声。人们把冷脸愈说愈神,好像冷脸是天生的相声杀手。可奇怪的是打那天起,不单南门的相声园子,全天津的相声园子里,没人再见过冷脸。有人说他远走高飞了,可有人说他哪也没去,还在南门外打铁,只是决不再听相声了。

11.概括冷脸的形象特点。

12.结合第8自然段,概括本文的语言特点。

13.冷面在听毛猴的相声时为什么要离开,并且不再听相声了?

14.文中两个划线句子均独立成段,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谈谈作者这样处理的妙处。

15.这篇小说含蓄丰富,发人深省。请结合文本,谈谈你从中得到的两点启示。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

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①,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②,岩邑也,虢叔③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④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君之羲。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

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注)①寤(wù)生:难产的一种,胎儿的脚先生出来。寤,通“啎”,逆,倒着。②制:地名,即虎牢,河南省荥(xíng)阳县西北。③虢(guó)叔:东虢国的国君死在那里。虢,指东虢,古国名,为郑国所灭。④:参,同“三”。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以:因为

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C.庄公寤生,惊姜氏惊:使……受了惊吓

D.亟请于武公亟:急切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B.敢以烦执事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C.夜缒而出公入而赋

D.将焉取之虢叔死焉

18.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敢问何谓也

A.夫晋,何厌之有B.且贰于楚也

C.制,岩邑也D.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19.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虽对自己一直未被郑伯重用而牢骚满腹,但在郑伯的自责面前,能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以解除国家危难。

B.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时,既充分考虑到郑国利益,又处处在为秦国利益着想,不卑不亢,委婉得体,表现出杰出的外交才能。

C.庄公采取“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满足其弟共叔段部分欲望,置其于不仁不义之地,说明庄公老谋深算。

D.庄公粉碎共叔段的阴谋后,发誓有生之年不再与其母相见,但后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说明庄公身上有行孝的美德。

20.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2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②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七、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纱

宋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①。

(注)①尊:同樽,古代的盛酒器具。

22.“绿杨楼外出秋千”一句中“出”字用得极妙,前人评价说:只一“出”字,自是后人道不到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3.请结合诗句,分析本词下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情景默写

2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______,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4)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_______,________,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苏洵《六国论》)

九、材料作文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的人认为,社会是个大齿轮,每个人都是被大齿轮驱动的小齿轮。

有的人认为,这个世上没有无用的齿轮,也只有齿轮本身能决定它的用途。

有的人则认为,在当今时代,“社会齿轮论”已经过时了,我们应勇于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生活。

对此,你有怎么样的体验与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嫉恨”的“嫉”读jí;

B.“没精打彩”应为“没精打采”;

C.“搏弈”应为“博弈”;

故选D。

2.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成分残缺,在“对校园欺凌现象”后加“进行了”;

B.语序不当,应为“积极对接、深度融合”;

C.搭配不当,可把“扩大”改为“加强”。

故选D。

3.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错误。《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

故选B。

4.C

5.C

【分析】

4.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A项,取材:选取材料。此处使用正确。

B项,流连忘返: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此处使用正确。

C项,耳濡目染:指经常听到看到,无形中受到影响。此处使用错误,可改为“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等长期受到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

D项,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此处使用正确。

故选C。

5.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求熟悉标点符号的功能,能正确书写和使用标点符号。一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分类,掌握并正确使用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常用标点符号;二要掌握标点符号书写的位置;三要会体会常用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本题中,C项,丙处“老赵如是说”是插入成分,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

故选C。

6.有的人就将抗生素作为万能药但同时也会产生副作用合理使用抗生素

8.C

9.B

10.示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思乡);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离别的不舍);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离别的不舍);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春意盎然)。

【分析】

8.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A.“最具代表性的意象”与原文不符,文中是“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B.“虽误把柳称作杨柳”错误,从文中看“杨柳”就是柳树。

D.“是因为‘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错误,根据原文“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念

和对家的依恋。”可知借柳表达离人“对家园的思念”是因为古代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柳是故乡的象征。

故选C。

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错误,文章是按照柳具有的不同意象类型来论述的,并非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其发展轨迹也不明显。

故选B。

10.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理解古诗词相关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知道柳在古诗词中的象征意义,并能写出相关诗句。

除示例外,还可以是以下内容:

以柳赠别

柳,谐音“留”。古人送别多用“折柳”,表示离人的难言难分之情,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以柳的柔为美

柳的形体特征,具有阴柔之美。“见芙蓉怀媚脸,遇杨柳忆折腰”,这里把美女的身腰比作柳枝,通过女子的腰之美反映女子的形体之美。

以柳喻情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杨柳”是一个情思缠绵的常见意象,含有这一意象的名篇佳句数不胜数、俯拾即是,如“那堪傍杨柳,飞絮满邻家”。

11.①冷面如铁,不苟言笑;②喜听相声,热爱生活;③心思细腻,心地善良,自尊自爱。

12.①善用口语、诙谐幽默。②多用短句,节奏明快。③善用排比,既生动又有气势。

13.①毛猴在冷脸身上栽了跟头,面对毛猴的讨饶,冷脸称赞对方,并主动离开,为对方找台阶。

②知道自己成了别人的谈资、相声杀手时,为观众和演员考虑,放弃自己的喜好,从此不再进相声园。

14.①两个句子独立成段,突出强调冷脸对于他人的议论以及毛猴目的的不知情两个句子为后文冷脸明白毛猴的表演目的和观众看热闹的心理,并主动称赞,起身离场作铺垫(伏笔)。②前文两句交代冷脸不知道,后文却没有点明冷脸知道,只是在情节内容中自然明确,这种处理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丰满,主题含蓄深远,引人深思。

15.①放手也是一种爱(从冷脸的放弃进相声园子的角度);②微笑面对生活(从冷脸成为别人看热闹的角度反向);③冷峻也是个性(从冷脸面对生活的冷峻角度);④包容和尊重(从观众看热

闹的心态角度);⑤功利的艺术,终会伤害观众,失去观众(从毛猴等表演者的目的,最终失去观众冷脸的角度);⑥生活不全是笑声(从冷脸和观众的角度)。

16.D

17.B

18.A

19.B

20.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21.①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秦国)的疆界,又想扩展它西边的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的土地,将从哪里获得土地呢?

②您担忧什么呢?如果把地挖到看见泉水,然后再打一条地道去见母亲,那么谁还能够说您违背了誓言呢?

【分析】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D.“亟请于武公”的意思是多次向武公请求。亟:多次、屡次。

故选D。

1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之”:前者结构助词,用于主谓间,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后者为结构助词,“的”。B.“以”:都作介词,把。

C.“而”:前者连词,表修饰;后者连词,表承接。

D.“焉”:前者疑问代词,哪里;后者兼词,相当于“于之”。

故选B。

1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敢问何谓也”,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作谓语“谓”的宾语,宾语“何”前置,现代汉语语序为“敢问谓何也”。

A.宾语前置句。句中“之”有提宾的功能,现代汉语语序为“有何厌”。

B.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于楚”作动词“贰”的状语,前置了,现代汉语语序为“且于楚贰也”。

C.判断句。“也”表判断。

D.省略句。省略介词宾语“之”,补充完整为“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例句和A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故选A。

1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B.“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时,既充分考虑到郑国利益”表述错误,烛之武说服秦伯时,只字未提郑国利益,全部是从秦国的利益出。

故选B。

2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姜氏何厌之有”的意思是姜氏有什么可满足呢。“姜氏”作主语,“何厌之有”中“之”有提宾的功能,“有”作谓语,“何厌”作宾语,前置了,所以应在“姜氏何厌之有”之后停顿;“无使滋蔓”意为不让(他的势力)蔓延。“无使滋蔓”是“不如早为之所”的目的,在剧中作谓语,所以应在“无使滋蔓”前后停顿;“蔓难图也”在主语是“蔓”,谓语是“难图”,“也”是句末语气词,所以可在“蔓”的前后停顿,“也”后也要停顿。

“况君之宠弟乎”是固定结构,“况……乎”意为“何况……呢”。

断句后,疏通语意为:姜氏有什么可满足呢?不如趁早给他另外安排个容易控制的地方,不让他的势力蔓延。如果蔓延开来,就难于对付了。蔓长的野草都除不掉,更何况是您受宠的兄弟呢?

2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1)句关键得分点为:封:使……成为疆界;肆:扩展;阙:侵损、损害;“焉”,哪里。

第(2)句关键得分点为:“何患”,宾语前置,担忧什么;阙:挖掘;“遂”作动词,挖隧道;“其”,

语气助词,加强反问的语气。然,代词,代庄公对姜氏发的誓言。

参考译文: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当初,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叫做武姜;生下了庄公和公叔段。庄公脚在前倒生下来,使姜氏受了惊吓所以取名叫’窹生’,武姜因此讨厌庄公。武姜疼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没有答应。等到庄公当上了郑国国君,武姜为共叔段请求把制这个地方作为他的封地。庄公说:“制是个险要的城邑,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如果要别的地方,我都答应。”武姜又为共叔段请求京这个地方,庄公就让共叔段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祭仲说:“都城超过了三百丈,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按先王的规定,大的都城面积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的京邑,大小不合法度,违反了先王的制度,这会使您受不了。”庄公回答说:“姜氏要这么做我怎能避开这祸害呢?”祭仲说道:“姜氏有什么可满足呢?不如趁早给他另外安排个容易控制的地方,不让他的势力蔓延。如果蔓延开来,就难于对付了。蔓长的野草都除不掉,更何况是您受宠的兄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仁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取灭亡,您姑且看着吧。”

不久之后,太叔命令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同时归他管辖。公子吕说:“一个国家不能容纳两个君王,您打算怎么办?如果您想把国家交给大叔,就请允许我去事奉他;如果不给,就请陈掉他,不要使百姓产生二心。”庄公说:“用不着,他会祸及自己。”

随后,太叔又把双方共管的边邑收归自己,一直把邑地扩张到了廪延。公子吕说:“可以动手了。他占多了地方就会得到百姓拥护。”庄公说:“不行仁义就不会有人亲近,地方再大也会崩溃。”

太叔修建城地,聚集百姓,修整铠甲,制造武器,训练步兵,修造战车,要偷袭郑国国都。武姜打算为他打开城门作内应。庄公得知了太叔偷袭的日期,说:“可以动手了!”他命令公子吕率

领二百辆战车去攻打京邑。京邑百姓背叛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到了鄢地,庄公又攻打鄢。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逃奔去了共国。

于是庄公把武姜安置到城颖,并向她发誓说:“不到地下黄泉,永远不再见面。”

不久他又后悔这么说。考叔当时是颖谷管理疆界的官员,他听说了这件事,就送了些礼物给庄公。庄公请他吃饭,他却把肉放在一旁不吃。庄公问他为什么,颖考叔回答说:“我有个母亲,我的饭食她都吃过,就是从未吃过君王的肉羹,请允许我拿回去给她。”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送东西给她,唯独我没有!”颖考叔说:“请允许我大胆地问一下,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庄公把心理后悔的事告诉了他。颖考叔说:“您担忧什么呢?如果把地挖到看见泉水,然后再打一条地道去见母亲,那么谁还能够说您违背了誓言呢?”庄公听从了颖考叔的话去做。庄公进入隧道,赋诗说:“走进隧道当中,心里和乐自得!”武姜走出隧道,赋诗说:“走出隧道之外,心中快乐自在!”于是,母子关系又与从前一样和睦了。

君子说:“颖考叔真是个孝子。他爱自己的母亲,还把这种孝心推及郑庄公身上。《诗经》说:‘孝子的孝道没有穷尽,永久赐予你的同类。’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22.出字既符合秋千在围墙之上时隐时现的情状,又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使人们好象隐约听到了绿杨成荫的临水人家传出的笑语喧闹之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这样就在幽美的景色中,平添出一种盎然的生意。

23.词的下片既形象地写出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频频举杯、觥筹交错的欢乐场面,又直抒胸臆,以“人生何处似尊前”作结,抒吐内心万事不如意的郁闷,既表达了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快乐,又表达了词人人生短暂、失意伤怀的苦闷。

24.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赢得长仓皇北顾烽火扬州

路秦人不暇自哀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

茫然以贿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其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