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

第一章:

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异同点。

研究目的研究对象侧重点

体育心理学提高教育学的效

果学生教师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运动心理学提高训练效果、

比赛成绩运动员、教

练员

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

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和变化。

锻炼心理学参与体育锻炼的

前因和心理效应

大众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三门学科的共同点:①三门学科都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景中的心理现象,而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特征的②不管哪门学科都是主要研究身体练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这也决定了有些行为的心理学依据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程度和方向上不同而已。

2、何为体育心理学、其基本任务是什么?

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就是研究体育运动情景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基本任务:理论任务是揭示体育活动和人的心理之间的关系;揭示体育教学条件下动作技能的获得和发展的心理规律,以丰富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有关方面的研究。实践任务是直接为体育课、课外活动和体育竞赛服务,及有效的进行体育教学、锻炼和竞赛提供科学的心理依据。

3、论述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建构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体育学习中的应用。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作出与此对应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接(S-R)就是所谓的学习。

认知心理学将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变换、简约、加工、存储和使用的全过程。认知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是一个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某些特定操作的单元,而反应则是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的产物。“S-O-R”建构心理学主要观点:知识是由人主动建构的,不是被动接受的。对新信息的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经验,超越所提供的新信息而建构成的。认知主体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建构的知识具有主观性。从主客观相互作用,即从活动-动作的角度研究认识的发生,强调了人作为认知主体的能动性。知识是一种结构,离开了主体的建构活动,就不可能有知识的产生。

人本主义主要观点:应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健康、充实、快乐的人。反对忽略学生的个性和感受

认知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差异:

认知心理学研究对象:重点放在内部的心理过程上,恢复了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有地位。行为主义心理学:重点放在外部刺激与行为表现

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既重视实验室实验,又重视主观实验的报告,强调借助现代科学技术以新的方法来探讨认知问题。(认知过程不可见)

行为主义心理学:只注重实验室研究

4、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体育实践工作的需要

(一)体育教学实践的需要

1、可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需要,这有助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2、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3、可采用一些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和调节情绪状态;

4、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动机水平;

5、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二)学校运动队训练和比赛的需要如何通过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提高训练水平;怎样通过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使运动员处于最佳比赛状态,充分发挥最大潜力,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如何通过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消除疲劳,调节情绪,恢复良好的身心状态。

二、体育科学研究的需要

体育教师不仅是一名教学者,也应该是一名研究者。

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许多复杂的心理活动需要体育教师运用体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思考、研究。

加强体育教学心理学的研究,体育教师应该有许多方面的优势。

第二章:

1、目标定向的概念及分类

目标定向:是指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

学习目标定向(任务定向):是指通过学习新的技能、控制新的环境来发展自己的个人能力。目的:掌握知识、学会技能、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和超越自我。

成绩目标定向(自我定向):通过寻求有利的评价和避免负面的评价来显示和证明自己的能力。 目的:以竞争、超过别人为目标,在考试和测验中得高分,博得老师、家长、同学赞许,表现自我、取胜他人和赢得荣誉、威信及地位。

2、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形成学习目标定向。

①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目标(针对性)

②设置明确、具体、可测量且容易观察的目标(可视性)

③设置具有挑战性又有可实现性的目标(适度性)

④设置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的目标(阶段性)

⑤既要设置目标又要提供反馈(反馈性)

⑥应尽量设置技术动作完成目标而不是结果目标(发展性)

⑦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目标(参与性)

3、目标设置的定义及作用。

体育活动中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作用:明确期望,引导注意和行为

激发进取精神,提高行为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

促进有效的学习和锻炼策略的寻求和执行

4、合理目标设置的原则。

针对性: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目标

可视性:明确、具体、可测量且易观察的目标

适度性:既有挑战性又可实现的目标

阶段性:设置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目标

反馈性:既要设置目标又要提供反馈

目标类型 能力概念 对自我能力的信心 动机和行为类型 学习

任务

定向 认为能力与努力不可分,它们共同决定着活动的效果 无论自我能力高或低 具有适应性动机类型:寻求挑战,高坚持,"自我参照"比较,关注自我提高的信息 成绩目标定向

认为能力与努力可分,只有能力决定着活动的效果 自我能力高 具有适应性动机类型 自我能力低 具有适应性动机类型:回避挑战,坚持性差,"常摸参照"比较,关注与他人比较的信息

发展性:个体技术与体能的提高率,而不是达标率

参与性: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

5、一群兔子和一群乌龟赛跑,该如何设置目标呢?

团队目标的作用:凝聚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团队目标也是评价团队各项工作成绩好坏、质量高低的尺度。

设置团队目标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注意不要设立高不可攀的目标。

注意不要低估团队成员的潜力,他们有能力完成一个比现在更好的目标。

一个好的团队目标应该简洁,可操作。好的目标应该成为整个团队共享的目标。

团队目标的设置方法三个阶段:计划、执行、检查阶段。

目标执行环节的注意点:利用团队目标实现团队成员的自我控制与自我管理;监督与咨询;反馈与指导;信息管理

第三章

1、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2、运动兴趣的分类

(一)根据兴趣的内容可分为:

物质兴趣:以人的物质需要为基础的兴趣,表现为对运动用品(如对运动服装、运动器材等物品)的兴趣。

精神兴趣:以人的精神需要为基础的兴趣,表现为对运动的偏好和渴望。

(二)根据兴趣的指向可以分为:

直接兴趣: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对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兴趣。

间接兴趣:对体育活动本身没有兴趣,而是对体育活动所产生的未来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

(三)根据运动兴趣的广泛性可分为:

广泛兴趣:对多项体育运动(如球类运动、水上运动等)或某一项体育运动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如运动技术、运动心理、运动生理等方面)感兴趣。

中心兴趣: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对某一类(项)体育运动(如球类运动)或体育运动的某一方面(如运动心理)有特别浓厚而稳定的兴趣。

(四)根据运动兴趣的深度、范围和稳定性分类

运动兴趣的初级水平——有趣

“乐趣”是继发状态的中层次兴趣

志趣:运动兴趣的高级水平

3、如何培养兴趣?如何让女同学喜欢长跑?

结合具体的运动兴趣类型

物质\精神;直接\间接;广泛\中心;有趣乐趣志趣

影响运动兴趣的五方面因素

运动需要的满足

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

运动内容的新奇性与适合性

成功体验的获得

融洽的师生关系

4、运动动机的概念及分类

运动动机是在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活动的需要,与参与运动的环境诱因的相互影响下产生的。

运动动机的分类

(一)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二)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三)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5、兴趣和动机的区别(论述题)

运动动机: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是在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活动的需要,与参与运动的环境诱因的相互影响下产生的。

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

基于需要: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需要

是一种动机: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带有情绪色彩:总伴随着良好的情感体验

注意力高度指向

源于社会实践活动

6、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动机的培养:促使学生从没有运动活动动机到形成运动动机的过程;

动机的激发:将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动机充分调动起来的过程。

充分重视和利用学生的各种需求:提高学生的内部动机 、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

提高学生的的体育成就动机

适当展开竞争,积极组织组合

及时反馈,肯定评价

端正体育态度

第四章

1、归因概念: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2、Weiner 的成败归因理论

3、体育运动中的归因训练

(一)进行积极的运动反馈

(二)增加成功的体验

(三)建立成功与失败的恰当标准

(四)明确各种影响因素的可控性

(五)设置明确与具体的目标

(六)强调个人努力

(七)谨慎地比较个体之间的差距

(八)实事求是

4、在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中,什么原因导致了习得性无助感?有什么办法克服?

习得性无助感: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学生形成习得性无助感的原因分析: 客观原因 A.教师、家长和教练的教育方式不当 B.不良的教育环境主观原因

对习得性无助学生的教育措施(1)对青少年要以鼓励为主,帮助他们形成 积极的自我概念(2)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目标导向(3)通过归因训练来提高自我效能感(4)创设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

5、什么是协变性原则,并举例说明

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 内部 外部

稳定性 不稳定性 稳定性 不稳定性

可控的 自己稳定的努力 自己不稳定的努力 他人稳定的努力 他人不稳定的努力 不可控的 能力 情绪健康 任务难度 运气

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因;

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不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内部的原因。

例如:当某个运动员打败了一个在网球比赛中每个人都输给他的人时,她肯定会把自己的胜利归于诸如能力、水平高等内部原因。

第五章:

1、对于灾后儿童,体育可以给予哪些帮助?

主要问题:伤心、难过、消极情绪、心理阴影、恐惧、冲动需要发泄和转移、重建自尊自信。

对于灾后儿童,体育可以给予哪些帮助?

体育对策:集体游戏—团队协作,互助温暖、融入集体

低强度、易兴奋、简单、低负荷、有氧无氧均可

篮球(运球接力)、拔河、足球、排球、贴膏药、老鹰捉小鸡、接力、乒乓球、多人多足、跳(大)绳

跨栏跑、舞蹈(民族)、(广播)体操、跳高、跑步器械、拓展训练、武术

讲述经历,腹式呼吸,肌肉放松

演习,自救。“向前进”,玩耍游戏娱乐

对于灾后儿童,体育可以给予哪些帮助?

主要问题:压力、排解心中伤痛、转移注意力、对新生活充满信心、抑郁、降低应激反应,提高抗应激能力

2、如果你是山西汾酒的高层管理者,有什么方法可以培养更多稳定的球迷观众。

个人因素:普及篮球规则和基本知识

环境因素:

学习NBA,开放快餐饮料汉堡,有队标的球衣帽子围巾,免费矿泉水润桑

丰富赛前活动:赛前抽奖活动,球星签名球衣篮球等纪念品;赛前特色表演,魔术健美操拉拉队,歌星,

提高比赛水平:知名球员指导汾酒队,引进高手,吸引球迷

球迷会,见面会,球迷与球员互动,娱乐赛

制作与销售球员经历与资料;卡通球员玩具;t恤印制球员照片

家庭和朋友

海标、标语、口号、充气棒,震动指环;有人组织指导助威,主持人解说员调动情绪

健身设施,对球迷的身体健康状况评价与建议;改善硬件设施和服务

宣传力度,套票,免费票,入场卷拼图;职业球迷售票窗口

加大惩罚力度、黑名单

环境因素:

丰富赛前(中)活动:回答问题送好座位或打折,篮球宝贝与观众互动,球员签名礼物球迷会:见面会,球迷与球员互动,娱乐赛,球迷中心,培训口号和助威方式,最佳球迷奖

主场文化:宣传片,社会篮球活动,海标、标语、篮球公园

球票销售:购票程序公平,保护真正的,优惠票给学生,入场卷满赠,第N年优惠,

提高比赛的吸引力:连续的故事专题,引进好队员,提高主队实力,金牌或高端DJ

服务质量:交通专线,食物,饮料、官方网站,与球迷互动

3、影响个体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有哪些。

(一)个人因素

1、人口统计学变量: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程度、经济情况

2、个体生理状况:不能剧烈运动的疾病

3、个人行为:主动参与、被动参与

4、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A型人格、独立性、自我激励能力、社会体格焦虑

(二)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伙伴关系、群体规模、指导者

物理环境:幽雅、舒适、距离、温度

体育活动的特征:有氧、激烈、对抗、伤病

4、体育锻炼成瘾: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式的一种心理生理依赖研究。

5、体育锻炼对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体育锻炼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心灵手巧

体育锻炼时右脑占优势,可提高记忆力、形象思维能力,发挥大脑两半球的作用。

左脑:数学逻辑推理、计算、分析等右脑:形象、幻想、音乐、色觉等。

磨刀不误砍材功

体育锻炼能消除大脑疲劳,使大脑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学习与体育活动转变,兴奋区与抑制区不断交换,各区域轮流休息,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体育锻炼能提高大脑反应速度和综合分析能力。

体育锻炼能促进大脑的生长发育。

体育锻炼对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

认知加工速度(协调、均衡和准确)

感知能力发展(动觉、时空知觉)

注意力和意识(年龄、任务难度、小肌肉运动数量与智力)

体育锻炼对中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延缓信息加工能力的衰减

中老年人特征:认知功能逐步衰退(信息加工速度、容量、反应速度、记忆力、注意功能)

太极拳和太极剑比慢跑更效

体育锻炼对情绪的影响:

体育锻炼是对情绪进行自我调节最有效的手段。

最自然的手段 + 有建设性的方式

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降低抑郁

抵抗焦虑

增加主观幸福感: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生活满意感

体验特殊情绪:流畅体验、跑步者高潮体验

体育锻炼对人格的影响

体育锻炼对自尊的影响

身体自我认知(如身体表象)

不同性别人群的自尊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体育锻炼对低自尊者的效果更加明显

不同锻炼方式对自尊的影响有差异

第六章

1、特质焦虑: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差异,属于个性心理的特征部分。特质焦虑高的人,常会表现出焦虑,并且会对许多事情表现出焦虑。

2、状态焦虑:在强度上有变化、随时间而波动的短暂情绪反应。

是一个人对特定的情境中,变化的环境条件或环境压力的反应。

3、倒U型假说?技能的复杂程度和个体差异对唤醒水平有什么不同的要求。

运动表现和唤醒水平呈呈倒U曲线练习

中等适宜的唤醒水平对运动表现最佳

小于中等唤醒水平时,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表现水平上升

大于中等唤醒水平时,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表现水平下降

4、赛前心境状态和运动成绩的预测:

赛前保持理想的情绪状态被广大运动员和教练员认为是取得运动佳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在赛前心境状态与行为结果的预测中,存在运动类型与评价方式两个调节变量

5、多维焦虑理论:提出将运动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这3个方面。

认知焦虑与操作活动水平呈负相关的线性关系

躯体焦虑与操作活动呈倒U型的曲线关系。

状态自信心与操作活动水平呈正相关的线性关系。

6、张怡宁赛前她与朝鲜对手金香美握手时发现对方的手很冰冷,从而得知对手已在心理上处于下风,于是信心大增。

这是赛前焦虑的一个表现。

赛前焦虑指参赛者担心比赛失败形成的一种恐惧心理。这是一种常见的体育竞技心理障碍,其病理表现有:头晕、胸闷、心跳加快、紧张不安、忧郁、出汗、肌肉震颤等,从而使运动员的判断力\动作协调能力下降,从而影响到个人正常能力的发挥,致使体育竞技失利。

赛前焦虑产生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负面评价恐惧、比赛自我效能降低。

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

环境因素:比赛的重要程度、比赛结果的不可预测性、

个体因素:特质焦虑、自尊

第七章

1、心理机能训练的作用

①有利于提高情绪调控能力②有利于增强意志品质③有利于掌握和改进动作技能

⑥消除身心疲劳,加速恢复过程

2、渐进放松训练

渐进放松训练是利用全身各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并辅以深呼吸和表象来调控人们紧张情绪的一种训练方法。

3、生物反馈

生物反馈是利用仪器将与机体内的心理生理过程有关的某些生物学信息进行有选择性的处理,以视觉或听觉的方式显示给人们(即信息的反馈)。

4、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是一种以渐进方式克服神经症焦虑的技术。矫正以焦虑反应为主的不适行为或躲避反应。

系统脱敏练习的程序

(一)肌肉放松训练肌肉放松的分类:

按放松程序可分:同时放松全身肌肉群和渐进放松法;

按放松的诱导方式可分:直接放松和间接放松。

间接放松:催眠放松,紧张——放松。

(二)建立害怕事件层次

设定一系列让练习者感到恐怖的事件,让练习者给出他对这些情境感到的主观干扰程度(SUD)。然后,训练者按各事件的SUD将它们排列为一个等级,这个等级被称为害怕事件层次。

(三)系统脱敏的实施

系统脱敏的方法:

想象系统脱敏,训练者口头向练习者描述他的害怕事件层次中的某一害怕刺激,让练习者在头脑中想象该情境,然后,练习者报告自己在想象中体验到的SUD。

现实系统脱敏,训练者让练习者进入他的害怕事件层次中某一事件所表示的现实情境,体验自己所受的干扰。

5、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也称“比赛模式化训练”、“比赛适应性训练”,是指在训练中模仿比赛条件,用于运动员演练技术、战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练方法。

模拟训练具体实施

(一)模拟训练的一般程序和要求

4个步骤:

定向(设置模拟主题和主体):主题明确

准备(拟定模拟的方案与应对策略):方案(含策略)周全

操作(实施与体验具体的模拟过程):模拟逼真

总结(评价模拟训练并交流经验):评价得当

要求:树立“从实战出发”的思想,认真对待。

(二)模拟训练的具体方法

1. 对手特点的模拟

重点对手的技术特点

2. 裁判判罚的模拟(错判、漏判)

3. 观众的模拟

4. 比赛关键情境与状态的模拟

首战或重点场次、开局或后半局模拟(排球5分和20分)、

“追局”和“领先球”、结局战术

5. 地理、气候模拟法

6. 时差模拟法

7. 其他

去赛场的途中模拟

教练员赛场指挥的模拟训练

比赛驻地餐饮模拟

6、心里神经肌肉理论:当人进行运动动作的表象演练时,与动作有关的神经和肌肉会产生相应的反应,反应在模式上与实际完成动作的情况一致,在强度上略低。

动作表象时引起相应运动中枢兴奋,中枢兴奋沿着相关联的运动传出神经传至关联肌肉,引起相应肌肉的活动。

动作表象时产生的肌肉活动难以觉察,但可以通过肌电仪测量出来。

心理表象-神经-肌肉的活动模式与实际完成运动动作的反应模式很相似,这使得表象练习促进动作技能的改进和完善得以实现。

7、A-B-C理论

人的情绪并不是有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当事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

A:指诱发事件;

B:个体在遇到诱发性事件后所产生的信念,即对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

C:相应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结果。

第八章

1、动作技能概念:通过练习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2、什么叫高原现象及形成原因

个体练习的成绩进步并非一直上升的,有时会出现再试停顿的现象。

原因:1、新策略2、身体素质3、兴趣4、复杂技能

3、迁移概念及影响因素,迁移是如何形成的。

已经形成的动作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

(一)个人因素

学习的态度学习的目标认知结构认知技能与策略练习者的心理定势

(二)客观因素技能间的相似性有效的指导与示范

4、运动技能的分类、测量与评价

(一)分类 1.封闭性与开放性运动技能 2.连续性、不连续性和系列性技能 3.低策略性技能和高策略性技能

(二)测量与评价

1.测量指标反应时: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误差值

运动学指标动力学指标:协调性、肌电图

2.运动技能学习的评价方法

练习曲线保持测验与迁移测验

前测与后测次任务测验

体育心理学试题

体育心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 、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活动。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5分,共25分) 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是三门学科。() A. 相同的 B. 认知的 C.不同的 D. 基础的 2.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A. 体育教育教学 B. 竞技运动和比赛 C.体育锻炼 D. 娱乐 3.本书所指的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进行研究的科学。() A. 情感和意志 B. 个性和意志 C.心理和行为 D. 认知和个性 4.体育心理学是一个包含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 A. 一种 B. 两种 C.三种 D. 多种 5.学习体育心理学是的需要。() A. 体育实践工作和体育科学研究 B. 体育实践工作 C.体育科学研究 D. 运动训练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A. 20世纪50年代前和50年代后 B. 20世纪40年代前和40年代后 C. 20世纪60年代前和60年代后 D. 20世纪30年代前和30年代后 7.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是由Triplett于年完成的。() A. 1901 B. 1896 C.1905 D. 1898 8.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A. Scripture B. Anshel C.Griffith D. Wann 9.中国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前和60年代后 B. 20世纪80年代前和80年代后 C. 20世纪90年代前和90年代后 D. 20世纪50年代前和50年代后 10.在中国,最早论述了体育心理学的有关问题。() A. 吴文忠 B. 马约翰 C.肖国忠 D. 马启伟 三、匹配题(每项2分,共18分) 发展运动心理学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 个性运动心理学运动员的心理障碍 教育运动心理学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记忆过程 临床运动心理学随年龄和运动技能变化而发生的心理变化 认知运动心理学锻炼中心理问题 运动损伤心理学运动员的风格和思想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锻炼心理学心理和行为的生理机制

体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体育心理学:研究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2、锻炼心理学;是对参与和坚持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进行研究,主要探讨身体练 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3、运动心理学;是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 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4,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体育心理学是一门包含多钟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包含心理学的许多传统科学,如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以及其他学科,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都能一不同角度解释身体练习中的心理问题并可以加以利用,同时也促进了体育心理学学科的发展。 5体育活动:指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6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只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7体育能力:具有一般能力的特征,又是一种特殊能力,是由知识技术技能和智力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综合体。 8、体育兴趣——是指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 9、体育习惯——是指特定的情境刺激(场地、时间、器材、指导者等)和个体体育参与活 动之间经练习和重复而形成的稳固联系。 10体育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特定的体育学习情境中,为了达到体育学习目标而对学习步骤与学习方法所做的优化组合与精巧安排。 11、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指那些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如慢跑、举重等。 12,一般体育能力;指从事各种体育活动都具备的能力。 13,特殊体育能力;指从事专门体育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又称专项运动能力,因体育项目的特点不同而各不相同。 14、体育团队——是指由共同的目标联系在一起的人群的聚合(教、学、运协同活动)。 。 15.特殊运动能力:从事专项运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又称专项运动能力。 16.运动表象:是指在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和运动体验。它是反映某个动作技能在一定时间、空间和力量方面的特点。 17、运动兴趣: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18运动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运动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11、运动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1、运动表象:是一种不需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7、运动动机:推动学生参与运动学习与身体锻炼的内部心理动因。 ⒔①直接动机指向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的内容、方法或组织形式等当前、直接特征的动 ②间接动机指体育活动可能带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延迟、间接结果的动机 ②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级得社会性动机,是指个体积极主动的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

体育心理学(1-7章)

体育心理学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一、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 ●广义的体育包括: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大众健身运动 ●所以体育心理学也相应有: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 ●三者的区别: 目前的现状:举国体制繁荣了运动心理学,全民健身计划昌盛了锻炼心理学,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处于弱势。 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侧重点 体育心理学提高体育课教与学的 效果学生、教师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 成长和发展的作用 运动心理学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 成绩运动员、教练员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 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 变化 健身心理学体育锻炼的前因和心 理效应大众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 理现象 ●二、体育心理学概述 ●(一)概念 ●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具体而言,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二)学科性质、研究任务和学习目的 ●1、学科性质:理论学科+应用性学科+教育学科 ●2、任务(1)理论:揭示体育活动与人的心理之间的关系;(2)实践:为 有效地进行体育教育、锻炼和竞赛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 ●3、学习目的(1)理解心理因素如何影响个体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2)理解参 与体育活动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心理 ●三、研究方法 ●(一)实验研究法 ●1、实验室实验法:在实验室内,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 ●2、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条件下,创设一定的情境,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 ●3、准实验法:在自然条件下,可能对情境的控制力很弱,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 变化; ●(二)现场研究法 ●在现场直观察或询问,不操纵任何变量。优点:简便;缺点:不能操纵和控制自变量, 所以不容易明确自变量和应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心理测量法

体育心理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体育心理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总计: 6 大题,45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 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损伤后运动员的心理反应有两个方面:认知反应和__________。 A.应激反应 B.抑郁反应 C.疼痛反应 D.情绪反应 2.学习目标定向是__________。 A.适应性的 B.主观的 C.非适应性的 D.非主观的 3.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目标应该是__________。 A.注意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B.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 C.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问题 D.注意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4.心理学家___________最早开始了对暗示的研究。 A.艾利斯 B.罗杰斯 C.舒尔茨 D.弗洛伊德 5.“个体行为的改变是由于个体对影响自己行为的因素进行的评价。评价这些因素是处于自己控制之下,还是由他人或某种偶然因素所控制。”该观念是__________理论的观点。 A.控制理论 B.健康信念理论 C.计划行为理论 D.跨理论模型 6.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可以克服运动训练中的___________。 A.盲目性 B.间断性

C.易变性 D.不可控制性 7.体育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效果方面有着独特作用并且能够满足各年龄阶段学生的需要的练习方法是__________。 A.讲解法与示范法 B.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 C.分解和完整练习法 D.游戏法 8.损伤运动员一般经过情感反应、焦虑和生气等短期的心理反应后,可能出现的现象__________。 A.身心恢复 B.死亡 C.导致精神病 D.开始接受自己已经受伤的事实,制定今后的生活和工作计划 9.由Grove等人简化和发展后的POMS量表有__________个分量表。 A.5 B.6 C.7 D.8 10.个体与他人行为的共同性因素__________,相应推断的可靠性就越高。 A.越多 B.越少 C.越不确定 D.完全相同 二、多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1.运动损伤者往往会寻求理解损伤的涵义,运动损伤会导致一些伤者在认知上对损伤意义曲解,专家们已确认的意义曲解“选择性抽象化”、“绝对化思维”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 A.将注意力集中在无意义的小节上 B.夸大运动损伤的严重性 C.将复杂的体验简单化 D.将损伤的责任强加于自己 12.运动表象从感觉通道上可以分为___________。 A.视觉表象

体育心理学第三章的简答论述

五、简答题 1、简述本体运动感知觉的辅助训练方法。 答:自我暗示训练法是利用语言等刺激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并进而控制行为的过程。如以右手推铅球为例,在学推铅球最后用力的动作时,用六个字来说明推铅球的顺序:蹬右腿、转右宽、挺胸、撑左侧、推右臂、拨球,既能感觉身体运动和位置的变化,又使学生容易记忆并引起相应运动表象。 2、表象与想象在体育运动中有什么作用? 答:1.帮助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动作;2.辅助运动技能练习;3.改正错误动作,解决疑难问题;4.学习和练习行动策略;5.集中注意,建立信心。 表象和想象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创造想象是运动技术、战术创造和运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在激烈的对抗性的比赛中,场上情境瞬息万变,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如果运动员、教练员缺乏想象力,缺乏预见性,一味因循守旧,就很难在技术、能力和战术水平上得到突破性的进展。(二)通过想象训练,可以降低运动员赛前的焦虑水平,培养运动员的情绪稳定性,有助于树立必胜的信心,从而提高运动成绩。例如前苏联一位著名的短跑运动员,在比赛前十几分钟里,独坐于喧闹的赛场一隅,想象自己在杨柳依依安静的湖边垂钓,从而使自己的情绪得到放松。 运动训练中要注重表象训练,这样有助于我们对专项运动技能形成动作记忆,可以使我们更好的掌握技术动作。力量训练中要注重表象训练,加强意识的作用,从而更好的建立起神经肌肉连接,提高力量训练效果。 3、情绪和情感对体育运动有哪几方面的影响? 答:有两方面影响:1.增力性:在情绪发生时,机体的循环,呼吸和内分泌等系统的生理变化是相互协调的,对体育活动是有积极意义的,如运动所需的能量物质和氧化供应增加、血糖分解释放能量等,这正是肌肉收缩所需的,所有这些都是与身体活动相适应,起到动员有机体以胜任剧烈身体活动的作用。2.减力性:强烈的情绪状态影响人知觉和动作的准确性,影响动力定型自动流畅的再现,从而使运动操作水平下降。当然,情绪是产生增力效应还是减力效应还取决于情绪的性质。 4、简述情绪调控的几种方法。 答:1.呼吸调节法。当情绪过度紧张是,常有呼吸短促想象,这是可以才用缓慢的呼气和吸气练习,降低情绪的兴奋性,达到放松情绪的目的;情绪低落时,也可采用长吸气与有力的呼气练习,有助于提高情绪的兴奋性。 2.暗示调节法。在比赛之前和比赛之中,学生可以用积极语言代替消极词语,分析对手情况,制定战术,树立信心。如用“我很镇静”代替“我不紧张”等等。 3.音乐调节法。学生赛前如果有异常情绪表现,听一段有节奏的轻音乐或喜爱的歌曲,往往能得到情绪的良好效果。 4.自我宣泄法。在心理过度紧张时,可通过身体活动,如轻轻活动手脚、跺跺脚、喊一声,以及搓手、擦脸等,伴之以一定的自我暗示将紧张渲泄出来。 六、论述题 1.论述表象训练的理论机制。 答:表象训练的理论:1.念动现象及心理神经肌肉理论:由于在大脑运动中枢和骨骼之间存在着双向神经联系,人们可以主动地去想象做某一运动动作,从而引起有关的运动中枢兴奋,兴奋经传出神经至有关肌肉,往往会引起难以觉察的运动动作,这种神经肌肉运动模式与实际做动作时的神经肌肉运动模式相似。这就使得通过念动练习来改善运动技能成为可能。2.符号学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表象训练之所以有助于提高运动技能是因为人在运动表象时对某任务各动作序列进行了符号练习,在练习中,可以排除错误动作,熟悉动作的时间、空间特征、预见到动作的结果。也可在大脑内建立或巩固动作图式,将动作编译为符号部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多次练习即认识编码,建立有用的图式,消退无用的图式,发展最佳的图式,从而使运动技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2.以某项具体运动项目为例,设计一份表象训练的具体指导语。 答:下面是个乒乓球运动员进行表象练习的自我指示语:1.自然放松5分钟。2.活化动员:我已得到了充分的休息。我的头脑清醒,注意集中,全

体育心理学课后参考答案

简答题 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研究侧重点是什么答: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本书取名为“体育心理学”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答:本书取名体育心理学,具有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本书所讲的“体育”是指广义的体育,包括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因此,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其次,虽然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特别是体育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这三个学科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尚未完全独立,甚至名词使用上也未作严格的区分,互用概念的现象比较多见。第三,考虑到目前我国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未来工作的需要,因为他们绝大部分将从事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体育教育工作,具体涉及到体育教学、课余运动训练和竞赛、健身锻炼等领域中工作,体育心理学包括这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对他们未来的实际工作大有帮助。 3.何谓体育心理学 答: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景中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科学,具体而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景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4.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含义是什么 答:体育心理学是一个包含多种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包含心理学的许多传统学科,如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以及其他的学科(Anshel,2003)。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身体练习中的心理学问题,并可加以应用。同时,也促进体育心理学学科的发展。 5.体育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 答:在体育心理学中受到研究的社会心理问题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风格,心理学对教练有效工作的影响,影响团体凝聚力(团体共同的感觉)和团体动力学

体育心理学题库

选择题 1.研究表明,动作短时记忆的容量是(B)。 A.3±2组块 B.5±2组块 C.7±2组块 D.9±2 2.对于初学者来说,以下的几种反馈方式中,(B)反馈方式对于学习封闭式动作技能的完善最为重要。 A.运用电视屏幕来反馈; B.内在的动觉反馈; C.附加的同时性反馈。 D.外在的视觉反馈 3.根据马腾斯的理论,与操作活动呈负相关的线形关系的是(A)。 A.认知状态焦虑 B.躯体状态焦虑 C.状态自信心 D.赛前状态焦虑4.场依存者在信息加工时具有依赖于(A)参照物的倾向。 A.外部 B.内部 C.内外部结合 D.不确定 5.个体在非正式团体的压力下,自我导向功能削弱、责任感消失,出现一些在单个人活动时不会出现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之为(D)。 A.社会促进 B.社会顾虑 C.社会从众 D.去个性化行为 6.根据兰得斯的观点,唤醒水平(B)等,运动成绩好。 A.低 B.中 C.高 D.不确定 7.学习(B)的动作技能,以采用整体练习法更为有效。 A.体制化程度低,复杂性大 B.体制化程度高,复杂性小C.体制化程度低,复杂性小 D.体制化程度高,复杂性大 8.美国社会心理学者卡根等人的研究发现,(C)是焦虑产生的根源。 A.求胜意识过强 B.期望水平太高 C.事情的不确定性 D.消极的社会评价9.人的智力的发展过程,一般是(A)。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等速 D.不确定 10.皮格马利翁效应又被称之为(A)效应。 A.罗森塔尔 B.勒温 C.班杜拉 D.特里普利特 11.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两个重要条件是练习和。(B) A、归因 B、反馈 C、态度 D、迁移12.认知状态焦虑与操作活动之间呈的关系。(B) A、正相关 B、负相关 C、零相关 D、倒U型13.每次表象训练的时间最多不要超过分钟。(A)A、5 B、10 C、15 D、20 14.团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D)A、正式团体B、非正式团体C、松散团体D、集体 15.大量的研究发现,这一要素,与期望改变未来的行为结果有着较大的相关。(D)A、运气B、任务难度C、能力D、努力 16.“球感”属于一种知觉。(B)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目标定向:是指个体内心追求的成就目标取向。 3.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4.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5.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6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7.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8.应激:是人体对所施要求做出的一种非特殊反应。 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行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填、判、名解) 9.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和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具有稳定和弥漫的特征。 10.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的,有时会出现暂时的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叫高原现象。 11.态度:是个体对待外界现象(包括人和事物)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12.专门化心理技能:通常指适合于某一专项所必需掌握的心理技能。 13.心理技能训练(PST):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所进行的专门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14.表象:是一种不需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15.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自己头脑中已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16.技能迁移: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积极影响称正迁移,消极影响称负迁移。 17.体育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师生在体育课堂中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变化性的特点。 18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9.协变性原则: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即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不相一致时,会把它归因于内部的原因,这种现象就被称作协变性原则。 20.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

体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目标定向:是指个体内心追求的成就目标取向。 3.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4.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5.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6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7.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8.应激:是人体对所施要求做出的一种非特殊反应。 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行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

情绪状态。(填、判、名解) 9.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和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具有稳定和弥漫的特征。 10.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的,有时会出现暂时的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叫高原现象。 11.态度:是个体对待外界现象(包括人和事物)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12.专门化心理技能:通常指适合于某一专项所必需掌握的心理技能。 13.心理技能训练():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所进行的专门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14.表象:是一种不需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15.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自己头脑中已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16.技能迁移: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积极影响称正迁移,消极影响称负迁移。

体育心理学题库第七章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心理健康强调个体内部的协调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它是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良好的心里个性特质和稳定的情绪,它是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内外关系的良好状态。 2.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体育锻炼对情绪、人格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3.研究体育运动对智力的影响之所以有较大的难度,其主要原因是无法排除研究中的干扰因素,因而也就无法得出智力的变化就是由于体育运动而引起的结论。 4.关于体育锻炼与情绪关系的问题,是锻炼心理学领域中研究最多、内容最丰富、方法最成熟的热点话题。 5. 体育锻炼对情绪影响的最早理论研究是詹姆斯和朗格提出的情绪学说。 6.著名的情绪心理学家坎农将其的理论归纳为刺激情境-身体反应-情绪体验。 7.以特殊的锻炼方式影响人类情绪的首次尝试,是雅各布森提出用渐进性放松法来干预焦虑情绪。 8.列出与焦虑有关的三个心理生理指标:血压、心率、皮肤电。 9.列出与健康体能有关的三个指标: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耐力。 10.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理学假说有:氨基酸神经递质假说、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脑内神经肽假说、心血管健康假说。 11.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假说有:心境状态改善假说、注意力分散假说、认知行为假说、社会交互作用假说心理控制感假说、运动愉快感假说。

12. 注意力分散假说认为: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人分散对当前的忧虑和挫折的注意力,使消极情感得以发泄,使紧张情绪得到松弛,并趋向稳定。 13. 20世纪70年代,人格与运动关系的研究大多是从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14.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个人因素有:个人统计学变量、个体生理状况、个人行为、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 15.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环境因素有: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体育活动特征。 16.关于锻炼行为的理论主要有:健康信息理论、合理行为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控制理论、跨理论模型。 17.跨理论模型分为5个不同阶段:前意向阶段、思考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保持阶段。 18、人们行为改变的过程包括:一是认知过程,它在阶段变化的早期比较重要;二是行为过程,它主要应用于阶段变化的后期。 19.根据HBM模型的观点,人们一般不会主动进行体育锻炼,除非他们具备了一定水平的锻炼动机和锻炼意识,或自己有潜在的健康问题,或明白了进行体育锻炼的好处并且感到完成运动并不困难。 20.合理行为理论指出,行为由行为意向来决定,行为意向又由行为态度和主体规范来决定。 21.目前采用的锻炼干预手段主要有四种:一对一的方式、小群体干预、社区范围的活动、政策干预。 22.常用的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的策略有:情境安排、积极反馈、 目标设置、决策评定、社会支持。23、最早采用心理测量方法评定锻炼成瘾行为的学者是卡尔马克和马腾

体育心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上篇试题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 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 第三章运动兴趣 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 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 第六章运动归因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 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 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 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 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 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 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 下篇参考答案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 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 第三章运动兴趣 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 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第六章运动归因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

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 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 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 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 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 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 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活动。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现象。

体育心理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运动心理学: 人本主义: 反应时: 运动兴趣: 运动动机: 目标定向: 归因: 习得性无助感: 态度: 注意: 锻炼成瘾: 焦虑: 唤醒: 心境状态: 表象训练: 迁移: 运动损伤: 团体凝聚力: 敌意性攻击: 应激: 单项选择题 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是三门学科。( C ) A. 相同的 B. 认知的 C.不同的 D. 基础的 2.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提出心理学是研究人行为的科学,而不是意识的科学。() A、华生 B、马斯洛·罗杰斯 C、考夫卡 D、魏特墨 3.在中国,最早论述了体育心理学的有关问题。(B) A. 吴文忠 B. 马约翰 C.肖国忠 D. 马启伟 4.运动兴趣的直接影响到运动兴趣的性质。() A. 广泛性 B.有效性 C.倾向性 D.稳定性 5.学生的体育活动行为具有特定的内容,趋向一定的活动目标。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功能。() A. 发动 B. 选择 C. 强化 D. 维持 6.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理论属于_____________理论。()

A 动机理论 B 归因理论 C 本能理论 D 认知理论 7.当前归因研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是的归因理论。()A.Weiner B.Heider C.Jones D.Kelley 8.唯心论对身心关系的看法是。() A.重视大脑的存在而忽视精神的作用 B.精神控制了大脑 C.精神与大脑产生交互作用 D.重视精神的存在而忽视大脑 9.近年来研究运动损伤的主要心理因素不包括下面哪一项。(D) A 人格因素 B 应对资源 C 应激源史 D 兴奋剂 10.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信息的。() A.指向 B.集中 C.意志努力 D.指向和集中 11.在完成决断的数量少、备选范围比较狭窄、速度要求不快的运动技能,其适宜的唤醒水平就。() A. 比较高 B. 非常高 C. 比较低 D. 非常低 12.下列哪种训练属于自生训练。() A. 放松训练 B. 系统脱敏训练 C. 肢体发暖训练 D.生物反馈训练 13.是指以内心体验的形式,表象自己正在完成各种动作。() A. 视觉表象 B. 动觉表象 C. 内部表象 D. 外部表象 14.心境状态是一种。() A. 认知过程 B. 情绪状态 C. 注意状态 D. 意志过程 15.注意对运动表现的主要作用是。() A.选择信息 B.加工信息 C.激活 D.唤醒 16.下面哪一选项不属于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阶段。(D) A 否认 B愤怒 C 抑郁 D兴奋 17.归因理论是对进行认知分析的理论。() A.行为 B.自我效能C.动机 D.成就感 18.学习目标定向是_____________。() A 适应性的 B 主观的 C 非适应性的 D 非主观的 19.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是由Triplett于年完成的。() A. 1901 B. 1896 C.1905 D. 1898

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1)

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异同: 三者研究的不同点在于:第一,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与学的效果;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锻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参与体育锻炼的前因和心理效应。第二,研究的具体对象不同,如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也包括教师;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运动员,也包括教练;锻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大众。第三,研究的内容侧重点不同,体育心理学虽然也研究学生在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条件下所有的心理现象,;运动心理学应该侧重研究与运动表现和成绩有关的心理学问题,即研究如何通过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和成绩等;锻炼心理学应该侧重研究影响个体参与体育锻炼的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体育锻炼对锻炼者的情绪体验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三者的共同 点在于:研究的对象都是参与身体活动的人;研究的内容涉及从事身体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如认知、情感、动机、个性等等;研究的方法相同。 2反应时间:指从刺激的出现到第一个反应开始间所经过的时间间隔,又称反应时或反应的潜伏期。简单反应时:对单一刺激做出第一个反应所需要的时间间隔。复杂反应时:要求对不同刺激做出相应的不同反应所需要的时间间隔。 3体育运动情境中学习目标定 向者与成绩目标定向者在成就动机和行为等方面的差异 4运动兴趣的分类:内容(物质和精神)兴趣;倾向性(直接和间接)兴趣;广泛性(广泛和中心)兴趣;深度、范围和稳定性(有趣、乐趣和志趣)。 5运动机能的种类: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直接性动机间接性动机。 6 Weiner的归因模型 8驱力理论:运动表现P是习惯H与驱力D的乘积,即P=H*D。习惯是指完成运动技能时个体所处的运动技能掌握阶段,或正确动作、错误动作表达的比例优势。在技能学习初期应尽量消除不必要的压力,使学生或运动员在比较低的唤醒水平条件下降低错误动作的优势反应;在学习的后期可以通过提高唤醒水平来提高正确动作的优势反应,已达到加快学习速度的木的。 9倒U形假说:(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由昏昏欲睡的低唤醒水平到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以前,随着唤醒水平的运动员表现也将随之向着好的方向改善。当唤醒水平超过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后继续向高度兴奋方向发展,唤醒水平进一步提高将导致运动表现的逐渐恶化或成绩的下降。中等唤醒水平时,运动技能表现更为稳定。 地唤醒运动参与者有着较为广阔的知觉范围,容易因缺乏主观努力或信息的选择不当而受到更多无关刺激的干扰,从而降低运动表现。中等唤醒水平,知觉的选择能力相应得到提高,那些与任务无关的信息被有效过滤,而与任务有关的信息则被较好地认知并处理,使运动表现的成 绩得到提高。唤醒水平超过最佳 区域,知觉的范围将逐步缩小, 内、外信息将不能被有效的感 知,运动表现又会跌入下降的通 道。 10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运动 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理 论上的最佳机能区段,当唤醒水 平处以这一区段内时,运动员有 更多的机会获得最佳运动表现。 (情绪归纳为:令人愉快的和有 工作能力的情绪,令人愉快的和 工作能力差的情绪,不愉快的和 有工作能力的情绪,不愉快的和 工作能力差的情绪)。可以帮助 运动员在赛前进入最佳赛前心 理状态,并且可以改善竞赛表 现。 11多为焦虑里理论:认知 状态焦虑—在竞赛时或竞赛前 后即刻存在的主观上所认知到 的对某种危险或威胁情境的担 忧(消极引起)。躯体状态焦虑 —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 在的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或 唤醒状态的情绪体验,由自主神 经系统的唤醒所引的焦虑。状态 自信心—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 运动员对自己的运动行为所抱 有的能否取地成功的信念。 12标准化POMS分值进行标 图,优秀运动员的心境状态剖面 图呈冰山状,称为冰山剖面图。 (可以区分不同技术水平的运 动员)。紧张、抑郁、疲劳和慌 乱消极情绪得分较高,而精力较 低。在运动类型方面—相对封闭 式的运动技能而言,赛前心境状 态能更好的预测开放式运动技 能的行为结果。在评价方式方面 —在以自我为参照标准进行平 价行为结果时,赛前心境状态能 更好的预测行为结果。 13渐进性放松训练概述:利用 全身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并 辅以深呼吸和表象来调控人们 紧张情绪的一种训练方法。自身 训练概述—又称(自主自律自 我和自发)训练,第一部分包括 (肢体沉重感、呼吸、腹部发暖、 前额发凉、肢体发暖、心脏)训 练;第二部分运用表象,鼓励训 练者想象能够让自己放松的情 境,同时见注意力集中在胳膊和 腿的温暖感和沉重感上;第三部 分是使用特殊主题来帮助诱发 放松反应,运用自我暗示提示自 己身体确实已经放松。 14气功放松法(动功和静功) 在意识的主动控制下,通过调整 姿势(调身)、调整呼吸(调息)、 调整意念(调心)而达到松静 自然的放松状态。 15生物反馈训练:利用仪器将 与机体内心理生理过程有关的 某些生物学信息选择行处理,并 与视觉或听觉的方式显示给人 们(即信息的反馈) 16系统脱敏训练概述:以渐进 方式克服神经症焦虑习惯的技 术。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的暴 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境,并 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 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 症焦虑习惯的目的。 17模似训练:在训练中模仿比 赛条件,用于运动员演练技术、 战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 练方法。作用--提高(适应性、 抗干扰能力、备战针对性、训练 质量)。 18 Ellis的ABC基本原理:Ellis 创立了合理情绪疗法,核心内容 是ABC理论。认为人的情绪并 不是由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 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当事人 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 起的。A诱发事情事件;B个体 在遇到有发行事件后所产生的 信念,即对这见事的看法、解释 和评价;C相应的情绪及行为反 应结果。 19动作技能的概念:通过练习 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 的动作活动方式。 20动作技能学习过程的变化特 征:运动技能是后天习得的;动 作技能的学习从意识行向无意 识过度;运动技能的程序化;动 作技能的自动化;能量消耗的节 省化;觉察错误能力的逐步提 高。 21动作技能的分类:封闭— 开放性运动技能分类续性-- 不连续性运动技能分类策略-- 高策略性运动技能分类 22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 进步并非一直上升的,有时会出 现暂时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叫 “高原现象”。表现为练习曲线 在某水平出现停滞不前,甚至有 些下降,但经一段时间的调整, 曲线又继续上升。 23产生高原现象可能的有一下 几种原因:个体正从技能学习的 一个阶段过渡,此阶段个体将发 展任务所需的新策略以提高技 能操作水平,只有新策略完全形 成并得以实施,技能水平才会有 所提高;有些技能的提高需要身 体素质作保障,技能水平发展到 一定阶段再要继续发展,必须对 原有身体素质作进一步提高,技 能水平才可继续发展;随练习的 进行,练习者的兴趣降低,情绪 厌倦,身体疲劳或疾病,也会影 响到动作技能的发展;复杂技能 可能比简单技能更易出现高原 现象。在复杂技能中,单个动作 的连接以及整体技能的程序都 较复杂,分解练习中的单个动作 的执行时机、力度再整技能中都 有不同的要求,整体练习中的策 略调整可能产生高原现象。 24反馈:自然反馈—动作完成 自然产生、不需要借用其他方式 而产生的信息,是动作的必然结 果,不需要他人告知自然可以获 得的。视觉、听觉、触觉、本体 觉,都属于自然反馈的信息源。 追加反馈—动作执行后所获得 的信息是凭借外力和外物对于 动作结果所外加的信息,如计时 和评价结果。不同类型的技能学 习有不同的反馈要求,即刻的结 果反馈有利于复杂任务、开放性 任务和不熟练任务的学习,而适 当地延迟结果反馈较利于简单 任务、封闭性任务和较熟练任务 的学习。 25技能迁移:已经形成的动作 技能对掌握另一种的影响。正迁 移--已经形成的技能对新技能 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负迁移--- 已经形成的技能对新技能的形 成产生消极影响(妨碍新技能的 获得)。 26体育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 础:确定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 学目标及其作用和明确化)。选 择体育教学内容的依据和途径 (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依据— 依据体育课程的目标体系;依据 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依据学校 的具体条件)。分析教学对象(分 析学生的体育态度;分析学生的 认知—运动能力)。选择教学组 织形式与方法(体育教学组织常 见的心理学分组形式,能力、兴 趣、有伴分组;体育教学基本方 法的心理学分析包括讲解法与 示范法;分解和完整练习法;预 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启发思 维言语暗示刺激正误对比强 化单独与减速练习游戏法与 赛法;体育学习方法的指导—自 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 习法)。实施体育教学评价,据 体育教学目标和测量收集资料。 27体育优等生:进行指导,促 进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 好的发展,并形成自己的特长。 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并安排 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技能,激发 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 习兴趣,也可以安排一直几名基 础较差的学生有他们负责指导, 培养他们善于帮助他人、同情弱 者的意识和行为,有助于调动他 们的学习积极性。 体育一般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 标,鼓励他们改进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力,争取更大进 步,要争对他们存在的主要问 题加强指导。 体育差生: 2)体育差生首先要提高他们的 自信心,对他们通过努力后所 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应给予及 时的表扬和鼓励,使他们体验 体育学习的成功感和乐趣,增 强体育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 心;要教育他们认识到参加体 育学习和锻炼的重要性,通过 多种手段和方法,让他们从体 育学习和锻炼过程中体验到体 育活动的乐趣和益处,激发对 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参与体 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 时,培养他们勇于面对困难、 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此外, 对于体育差生,除了由优等生 负责帮助外,教师要给予他们 特别的指导,并要在同学中消 除对他们轻蔑的思想,努力营 造民主、平等、友好的课堂教 学氛围。 28个性倾向性的差异:体育动 机的差异;体育兴趣的差异;体 育态度的差异。 29四种气质类型在行为方式上 的典型表现及与高级神经活动 的对照

体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焦虑: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2、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 准备状态。 3、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4、体育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师生在体育课堂中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P324 5、表象:是一种不需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6、渐进放松训练: 是利用全身各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并辅以深呼吸和表象来调控人们紧张情绪的一种训练方法。 7、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信息的指向和集中。 8、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9、态度:是个体对待外界对象较为固定的,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P58 10、运动兴趣:指人们积极的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11、应激:指有机体遇到干扰自己平衡状态或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刺激事件时,表现出来的特定的或非特定的反应过程。 12、流畅体验:是一种理想的内部体验状态,它来源于人们的生理需要或心理需要的满足。 13、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14、体育教学策略: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学习,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体育学习需要所采取的教学程序谋划和措施。 15、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 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16、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并非一直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 17、归因训练:是指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个体掌握某种归因技能,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风格。 18、心理技能训练: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进行专门化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机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19、任务凝聚力:是指团体成员为达到特定的任务而在一起工作所做出的努力程度,它是与完成团体目标和成绩指标相联系的。 20、认知结构: 21、暗示训练:是指利用语言、手势、表情以及其他刺激物,采用间接、含蓄的方法,对训练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 23、模拟训练:也称比赛模式化训练或比赛适应性训练,是指在训练中模仿比赛条件,用于运动员演练技术、战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练方法。 24、动机:是在人的头脑中形成的激发或抑制某个行为的愿望或意向,它们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P47 二、填空题 1、在体育运动心理学领域研究中,摩根(Morgan)使用心境状态剖面图研究发现,与常模样本相比较,成功的运动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等消极情绪得分较低,而________较高,发现优秀运动员的心境状态剖面图呈冰山状。 2、目前在体育运动领域中,从不同视角解释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的理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国运动心理学家奈德弗(Nideffer)提出了一个有关注意的结构、个体差异与运动表现间关系的注意方式理论,并将提出注意的四种方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育课学生不良行为的表现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认知——运动能力是指在以肌肉收缩为特征的运动活动过程中人的认知活动的表现水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6、影响个体运动攻击性行为的外部因素有:____环境的温度___、__噪音___、__拥挤的人群___、____对对方意图的感知__、__害怕报复__、__比 赛的结构_。 7、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心理训练,从广义上讲是只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训者的_______和________施加影响的功。 9、维纳(Weiner)的归因理论提出,根据三个维度对成败的原因进行分类,这三个维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运动动机的功能有:___发动功能_____、_选择功能_______、_____维持功能___和强化功能。 11、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2、根据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在体育学习中应注意形成“刺激—反应—强化”的学习机制,主要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指导性原则: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