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20年污染治理实践与探索

滇池20年污染治理实践与探索
滇池20年污染治理实践与探索

环境科学导刊http : //hjkxdk. yies. org. cn 2017, 36 (6)CN53 -1205/X ISSN1673 -9655滇池20年污染治理实践与探索

刘瑞华,曹暄林

(昆明滇池研究会,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介绍了滇池的自然地理概貌、滇池的富营养化演变过程,分析了滇池污染的主要成因,回顾 了滇池污染治理思路的创新和演进过程,总结了滇池污染治理主要骨干工程、滇池治理实施的主要政策法 规,提出了下阶段滇池治理的思路。

关键词:高原湖泊;污染治理;实践;思路;滇池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9655 (26)06 -0031 -07

纵观全球,几乎所有的湖泊和其他娱乐水体都 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富营养化污染问题,其彻底治理 是世界公认的难题,滇池的富营养化污染治理也不 例外。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级党委、政府在 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对滇池水体污染、生态恶化 给予了高度重视。“九五”以来,昆明连续编制了 4个滇池污染治理五年规划,从政策、项目、资 金、技术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和保障,滇池污染 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流域水环境、水生态和水资 源状况明显改善,水质企稳向好,基本消灭了劣V 类,实现了 20年来的首次突破,终于摘掉“劣V 类”的帽子。

认真回顾和总结滇池污染治理的成功实践,对 启迪、探索未来湖泊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1滇池自然地理概貌

滇池位于昆明坝子中央,处于长江、红河、珠 江三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有35条河流注人,湖 面面积约29. 7 km2,总蓄水量15. 6亿m3,是中 国第六大淡水湖。滇池分为内外两部分,海埂以南 称外海,是滇池的主体部分,面积约289. 065 km2,占滇池总面积的97. 2%;海埂以北称内海,又名 草海,面积约10. 65 km2。滇池是典型的浅水湖泊,平均深度约5 m,最深处8m左右,北部草海较浅,只有1m多深。

滇池流域面积2920 km2。流域径流6.961亿 m3/a,湖面降水约2.72亿m3/a,共计9.68亿m3/ a,地下水补给很少。湖面蒸发强,平均达4.5亿m3/a。

收稿日期:2017 -07 -112滇池富营养化演变

2.1污染过程

20世纪50年代以前,滇池流域人口较少,几 乎没有工业,滇池湖水清澈透亮,水质多在I~n 类。20世纪60年代,随着滇池流域经济社会的高 速发展,人口向城区集聚,工业在近郊区布局,生 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人滇池,流域森林植被遭 大量砍伐,覆盖率逐年下降,生态环境开始恶化,但尚未超出滇池的自净能力,直到20世纪70年 代,滇池水质仍维持在地表水m类范围内。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滇池流域工业获 得长足发展,工业企业达5000多家。同时,乡镇 企业崛起,滇池周围建设了一批磷肥厂、冶炼厂、印染厂、造纸厂、制革厂、电镀厂等,污染越来越 重。1988—2215年,滇池流域点源污染产生总量 呈持续上升趋势,增长了约4.6倍,详见图1。

同时,在滇池沿岸和流域农村,为提高农作物 产量,开始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生产生活所产生的 大量污染物流入湖内,滇池水体农业面源污染逐步 加重。但随着滇池流域农业布局和结构的调整优 化,尤其是“全面禁养”、“测土配方”、秸秆资源 化利用及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措施的实施,使 得滇池流域农业面源人湖量呈现出了明显的下降趋 势。2015年滇池流域农业面源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和氨氮的入湖量分别为3132 t、845 t、166 t和 432 t,较1988年减少了约39%。

与农业面源变化趋势相反,城市面源人湖量呈 现出明显的逐年升高趋势。2015年,滇池流域城 市面源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和氨氮的人湖量分 别为 20815 t、1039 t、89 t和 298 t,较 1988 年增加 了约2.5倍。滇池流域面源污染变化趋势见图2。

14000

2.2

水质变化

(1)迅速恶化阶段(1987—2000年)

此阶段草海和外海水质迅速恶化,主要污染物

浓度持续增大。草海总磷和氨氮增加最为明显,到 2200年,分别较1987年增加了 1. 56和3. 29倍, 而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总氮也分别增加 了 0.75、0.12和0.22倍(其中,化学需氧量最早 监测年份为193年)。滇池外海总磷浓度较1987 年增加了 1.2倍,其次为五日生化需氧量,增加了 0.85倍,总氮和氨氮分别增加了 0.2和0.6倍,

化学需氧量浓度波动变化,年均值约为62 m g /L , 远高于其水环境功能要求浓度。

(2)缓慢改善阶段(201 — 209年)

2001年以后,随着滇池治理力度的进一步加 大,滇池治理的效果逐渐呈现,草海和外海的水质 得到缓慢改善。

草海化学需氧量明显降低,从

2000

年的

145. 9 m

/L 下降到2009年的41.4 m /L ,下降了

约7

2%

,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有一定的波动,年

均值为10. 7 m /L ,较2000年的15. 4 m /L 下降了

1.0

0.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年

-C O D -*-T N x 10-J -T P x N H 3.N x 100.4 -m

C O

D -*-图2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变化趋势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N x 10-士

-T P x 10O -+- N H 3_N x 104.0

1.6'

城市面源

5.01600

< 12000

8000 ■

4000 ■193 195 2000 2005 2010 2015年份

_

杂1

I 60001988 193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年份

图1滇池流域点源污染负荷产生量变化趋势图

150000C O D

生活源

198 193 195 2000 2005 2010 2015

年份

20000

环境科学导刊

http: //hjkxdk. yies. or/ cn

36卷

6期 2017年12月

v

_£

2-

.8

10.碎/W

Y

o o

3.2.

商/i Y

32

http: ^/hjkxdk. yies. org. cn滇池20年污染治理实践与探索刘瑞华

31%。但在化学需氧量和五日生化需氧量有所改善 的同时,氨氮、总氮和总磷仍然呈现波动上升趋 势,较2000年分别上升了 1.1、0.4和0.4倍。

外海水质缓慢改善,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 氧量和总磷明显降低,2009年较2000年分别降低 了 17. 5%、35. 6%和46. 4%,其中五日生化需氧 量在2007年出现历史最低值2.23 mg/L。总氮和氨 氮则仍然呈现出一定升高趋势,2009年分别较 2000年升高了 0.1和0.6倍。

(3)快速改善阶段(210—216年)

2010年以后,滇池治理工程成效逐渐凸显,滇池湖体水质进入快速改善阶段。

草海,2011 —2013年已经从多年的重度富营 养状态转变为中度富营养状态。与2010年相比,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和氨氮均有明显下降,分 别下降 35. 27%、69. 48%、76. 86%和 95. 16%。

外海污染物浓度波动下降,总磷显著下降,营 养状态多年稳定为中度富营养,近年来富营养状态 指数呈下降趋势。2016年,滇池外海营养状态指 数为60. 12,为中度富营养状态,比2010年下降 了 13. 95%。与2010年相比,除氨氮略有升高外,主要污染物总磷、总氮和化学需氧量分别下降了 55. 06%、44. 50%和 43. 52%。

3滇池污染的主要成因

3.1特殊的自然环境对滇池水体污染的影响

(1)滇池特殊的构造及地理位置导致污染物滞留

滇池是典型的宽浅型半封闭高原浅水湖泊,平 均水深仅4.4 m,有利于水体营养盐混合及底泥再 悬浮。

滇池地处磷矿区,营养盐背景值较高,雨季地 表磷素流失严重,大量富磷地表径流会随河道进人 滇池湖体。

(2)滇池处于城市的下游

滇池周围被昆明北城区(主城)、东城区(呈 贡区)、南城区(晋宁区)、西城区(海口)所包 围,城市工业和生活污水都要排人滇池,某种程度 上滇池是城市的“纳污池”。

(3)特殊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藻类繁殖生长

昆明年平均气温15.1 °C,滇池年平均水温16.3°C,年温差较小(11.7~13.3°C),日照时数 为2081 ~ 2470 h,年日照率47% ~ 56%。适宜的 温度及充足的日照,为藻类光合作用及繁殖生长提 供了有利的条件。

(4)水资源短缺导致水体易污染

滇池流域地处三江之源,源近流短,自然补水 量有限,补给系数为8.38,即便是在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每年向滇池补水约5. 66亿m3的情况 下,滇池换水周期仍需2a。

3. 2人为干预加速了滇池富营养化进程

(1)生态环境破坏

在“涸水谋田”思想的指导下,近40多年 来,滇池湖泊水面共减小了 38.8k m2,约占1938年湖水面积的12%,滇池容量减少1.65亿m3,降 低了湖体的自然净化能力。

森林破坏严重。1953年有林地占总面积的

59.0%,1959年是 22. 2%,1982 年下降至 16. 5%。雨季大量营养盐在泥沙的携带下随河道进人滇池,

进一步加剧了滇池富营养化。

(2)城镇面源污染

滇池流域是昆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世

纪80年代以后,流域人口持续快速增长。滇池流

域1949年5区2县人口为89. 1万人。“十二五”末期,滇池流域人口达430. 4万人。此外,流动人 口也常年保持在100万人左右。污染负荷大量人 湖,加剧了滇池水质恶化。

(3)工业点源污染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工业在流域内快速 发展,用水量大幅提升,大量工业废水的排放直接 对滇池水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4)农业面源污染

20世纪80年代初期,滇池海口以上流域内每 年施用农药450t、化肥约11000t。大量未吸收、未降解的农药、化肥随回归水和雨水冲刷进人滇池 后,使滇池水中的有害物质超标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4滇池污染治理思路的创新和演进

回顾滇池污染治理思路是一个不断探索、深化

和创新的过程:“六五”期间是对水认识上的深

化,滇池水污染与水资源短缺问题逐步引起省、市

高层的重视;“七五”期间开始着手研究滇池水污

染防治技术,陆续出台了一些滇池保护治理法规、政策;“八五”期间提出滇池污染综合治理措施; “九五”和“十五”开始实施以点源污染控制为主 的控制工程;“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开展 了流域系统治理的工作。

“十一五”期间,在总结多年滇池治理经验

的基础上,治理的区域从湖盆区向全流域的综合

一 33—

环境科学导刊

http: //hjkxdk. https://www.360docs.net/doc/629351226.html,. cn

36卷

6期 2017年12月

治理转变;治理的重点从注重滇池本身治理向充 分考虑内外源有机结合和统一治理转变;治理的 时间从注重当前向着眼于长期综合治理和保护转 变;治理的内容从注重工程治理向工程治理与生 态治理相结合转变;治理的投人机制从政府投人 向政府投入与市场运作相结合转变;治理的方式 由专项治理向统筹城乡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积 极调整经济结构的综合治理转变。创造性地提出 了滇池治理“六大工程”,并形成了以“六大工 程”为主线的流域治理思路,即环湖截污及交 通、外流域引水及节水、人湖河道整治、农业农 村面源治理、生态修复与建设、生态清淤,把滇 池治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推进,找到了一条符 合滇池水污染防治的新路子。

“十二五”期间,又提出“清污分流”、“分质 供水”,在

“削减存量”的同时“遏制增量”;治

理的区域,从主城区向全流域转变;治理方式方 面,统筹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由专项污染治理向统 筹城乡发展、积极调整经济结构的综合治理转变; 治理内容方面,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削减 负荷与增大环境容量相结合;治理的投人机制方 面,从政府投入向政府投入与市场运作相结合 转变。5

滇池污染治理主要骨干工程

据统计,自

“九五”以来,通过实施4个

“五年规划”,共实际实施滇池治理工程234项, 实际总投资574. 7亿元。5.1

污水处理工程

(1) 城市污水处理。从“七五”期间建设了

昆明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日设计处理能力5. 5万t

开始,经过“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

五” 20年的新建、改扩建,截止2015年12月31

日,滇池流域共建设22座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

规模达198.2万m 3/d ,出水水质全面达到

《G B 18918 - 2002城镇水质净化厂污染物排放标 准》一级A

标的国家排放标准,部分水质指标优

于一级

A

标准。

(2)

集镇污水处理。截止2015年底,已建成 11个集镇污水处理站,设计处理能力1.28万

m 3/d 。

(3)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从

“十一五”开始, 对工业园区污水实施集中处理。2015年,园区污 水处理设施建设后,累计新增污水处理规模13. 36 万

m 3/d ,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

标准。

一 34 —

5.2截污工程

自“九五”以来,共完成城镇污水处理厂及

配套管网建设项目51个,完成投资165.5亿元, 旱季污水收集率达到92%。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排水管网工程。主要 建成:城市排水管网工程、东郊污水处理厂配套管 网、西郊污水管网系统、呈贡污水处理厂配套管 网、晋宁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等。

()滇池北岸截污工程。将船房河和大清河 接纳的城市污水,通过泵站、输水管线,从西园隧 洞排出到滇池以外的螳螂川。

(3)

环湖截污工程。建成97 k

m

环滇池截污

主干管渠和雨、污水管网342. 7 k m 。

(4)

昆明主城雨污分流次干管及支管配套建

设工程。共敷设336. 84 k m

管网及其配套设施。

滇池环湖截污工程建成后,通过截污干渠、污 水处理厂,大量削减了人湖污染负荷,加速了滇池 水质改善。

5.3入湖河道治理工程

到2015年底基本完成了 35条主要人湖河道整 治项目,完成河道综合整治230 k m ,累计完成截 污及雨污分流改造河道排污口 4100多个,铺设改 造截污管网1300 k m ,河道清淤101. 5万m 3。

5.4环湖生态建设工程

自“九五”以来,尤其是“十一”和

“十二

五”期间,积极开展了滇池湿地恢复与治理工作: 完成湖滨退塘退田3000 h m 2,退房152. 1万

m 2,

退人 2. 5万人,拆除防浪堤43. 14 k m ,新增加滇池

水域面积11. 51 k m 2,建成湖滨生态湿地3600 h m 2。

初步构建了一条平均宽度约200 m 、面积约33. 3

k m 2、区域内植被覆盖超过80%的闭合生态带。

5.5滇池污染水体置换工程

实施牛栏江一滇池补水工程。2013年12月28

日正式建成通水,设计平均每年可向滇池补水

5.66亿m 3。至2015年底,已累计向滇池补水 10. 64亿

m 3,

实现了“还水于湖”的历史性转变。

5.6滇池底泥疏浚工程

从1993年7月23日进行滇池草海底泥疏浚试

点工程开始,到

“十二五”期末,共完成滇池草

海底泥疏浚一期工程、继续疏浚工程、二期疏浚工 程、三期疏浚工程。同时在滇池草海、外海北部及

主要人湖河口实施了底泥疏浚。完成淤泥疏浚

1213万

m 3,

去除总氮约2万

t 、总

磷约0.54万

t 。

5.7滇池蓝藻清除工程

滇池蓝藻清除工程主要有:试验“食藻虫”

http: ^/hjkxdk. yies. org. cn滇池20年污染治理实践与探索刘瑞华

控制滇池蓝藻;利用P h o l o k锁磷技术除磷一除 藻;放养鲢鳙鱼控制蓝藻;使用生化药剂除藻;利 用机械清除蓝藻等。效果比较好的除藻方法是机械 除藻,包括:固定式抽藻,移动式抽藻,流动式除 藻,人工围捕、打捞等。2003年5月一2007年5 月,共清除蓝藻富藻水1804万m3,约清除蓝藻11 万t,削减总氮、总磷量分别为397t和85t。

5. 8面源治理工程

在流域范围内全面取缔了规模化畜禽养殖,完 成1.8万养殖户的680万头(只)畜禽禁养;完 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 1万h m2,累计实施配方施 肥14. 9万h m2、秸秆直接还田3. 4万h m2,减少化 肥施用约9万t;建成885个村庄生活污水收集处 理设施;建立农村垃圾“村收集、乡运输、县处 置”的运转机制。

6滇池治理实施主要政策、法规

在实施工程治理的同时,充分发挥了政府在立 法、规划、监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先后颁布实施 了多项政策法规和规章。

6.1为滇池保护立法

自1980年以来,昆明市把滇池水资源开发利 用与保护逐步纳人法制化管理轨道。

(1)1980年5月1日,颁布实施了《滇池水 系环境保护条例(试行)》。这部条例是滇池保护 的第一部地方法规,首次明确指出:凡是向滇池水 系排放污水的单位,均要向环保部门登记领取排污 许可证,排放的污水、废渣需缴纳排污费,规定了 排污收费标准;要求农田少用和不用六六六、DD T 等残毒农药,禁止使用汞制剂、砷制剂等剧毒农药。

(2)1988年7月1日,颁布实施了《滇池保 护条例》。首次全面系统地界定了滇池的功能、保 护范围、水质保护标准、部门职能职责;明确提出 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和“污染总量控制 制度”;明确规定了滇池流域水资源实行取水许可 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

(3)1989年1月18日,发布了《滇池综合整 治大纲》。提出了滇池分阶段水资源、水质和森林 覆盖率整治目标和增加水量、改善水质、合理利用 资源的三大任务以及相应的保障措施等。

(4)1981年8月14日,颁布实施了《松华坝 水库水系水源保护区管理条例》。重点明确了水源 保护区森林覆盖率2000年达到50%,2010年达到 65%的生态目标以及相应措施。

(5)2202年11月24日,颁布实施了《昆明 市城市排水管理条例》。强化了城市排水许可管 理,明确了排污收费标准等。

(6)210年2月24日,颁布实施了《昆明市 河道管理条例》。明确将“河长责任制”、“四全”(全面截污、全面禁养、全面绿化、全面整治)治 污措施列人河道管理条例。

6.2创新政策

(1)1989年4月21日,市政府设立了 “滇池 保护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作为市人民政府对滇 池及其流域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行宏观管理的职能 机构。

(2)202年7月2日,昆明市滇池保护委员 会办公室,同时挂牌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并将水 利、交通、市政公用的部分职能划人昆明市滇池管 理局,进一步理顺和增强了综合管理职能。

(3)1996年发布《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在滇 池流域内经销和限制使用含磷洗涤用品的通告》。

(4)1998年实施滇池流域工业企业限期达标 “零点行动”,即从1999年4月1日零时一月30日24时,滇池流域工业企业限期达标排放,不达 标企业全部实行“关、停、并、转”。

(5)2004年1月1日发布了《昆明市餐饮业 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办法》,首次将餐饮业纳人环境 污染防治管理,明确在滇池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从事 餐饮业。

(6)206年,市人民政府以昆政发〔206〕49号发布了《禁止营运性燃油机动船舶在滇池水 域航行和作业的通告》。

(7)2007年10月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对滇池 流域面山“五采区”植被修复工作的指导意见》,恢复破损裸露植被。

(8)2008年1月,昆明市成立了滇池流域水 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统筹协调滇池治理各项工作。

(9)2008年3月27日,滇池流域主要入湖河 道正式明确实行环境综合控制目标“河(段)长 负责制”,由市级领导担任“河长”,河道流经区 域的县、区领导担任“段长”,对辖区河道水质目 标负总责。

(10)208年5月11日,昆明市人民政府公 布了《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在滇池流域范围内限 制畜禽养殖的公告》。在滇池一级保护区和人滇池 主要河道两侧外延200m 禁止养殖;滇池流域允许

环境科学导刊

http : //hjkxdk. yies. org. cn

36卷

6期 2017年12月

养殖的地区,养殖规模牲畜不能超过20

头,禽不

能超过200羽,取缔养殖小区。

(11) 2008

年9月

12

日,昆明市人民政府公

布了《昆明市“一湖两江”流域绿化建设管理技 术规范》,明确了流域绿化工作技术要求。

(12) 2008年9月12日,昆明市人民政府公 布了《昆明市河道沿岸公共空间保护规定》,对有 可能污染水环境的活动做出了限制。(13) 2009年7月,昆明市人民政府以“昆政 发【209

54号”下发《滇池湖滨“四退三还一

护”生态建设工作指导意见》,从此开始了环湖湿

地建设。(14)

2009

年,制定了《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

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的实 施意见》,明确了对水源区补助扶持办法。(15) 2009年8月21日,昆明市人民政府下 发昆政发[2〇09] 6

号文“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

印发昆明市城市雨水收集利用规定的通知”,开发 利用雨水资源。(16) 210年2月9日,市委、市政府决定成 立昆明市“一湖两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专家 督导组。帮助项目实施单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推 进各项重点工作和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17) 210年10月,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在 滇池流域和其他重点区域实施“十个禁止”加强 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在滇池流 域及其他重点区域,全面实施禁止挖砂、采石、取 土、烧砖、毁林、开垦、放牧、填河、围湖、擅采 地下水等。(18) 2

10

10

月,市政府制定了《昆明市

滇池水体污染物去除补偿办法(试行)》,明确了 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核定、补偿金支付方式和要求等。

(19) 210

年,建立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

会)及市级有关部门的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

“一岗双责”制度,落实水环境综合治理目标。(0) 213年1月1日颁布实施了《云南省滇 池保护条例》,确立了省人民政府领导滇池保护工 作、市人民政府具体负责滇池保护工作的管理体 制,标志着滇池保护治理朝着规范化、法制化方向 迈进了一大步。(21) 2013年10月22日,市政府发布了“关 于深人推进滇池湖滨生态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 了生态建设资金筹措、土地使用、流转等有关 —36 —

政策。

(2)市政府制定了《牛栏江流域(昆明段) 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提出了河道综合整治 “158”要求。

(23)外流域引水补充滇池。“十二五”期间, 实施牛栏江一滇池补水工程,每年向滇池补水 5. 66 亿 m 3。

(4)强化领导协调机构建设。“十二五”期 间,制定《滇池治理三年行动方案》,成立了《滇 池治理三年行动》领导小组,下设以市人大主任、 市政协主席和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指挥长的彻底截 污、水体置换和生态修复三大任务工作推进指挥 部,做到一线指挥、一线协调、一线解决问题。7下阶段滇池治理思路7. 1

继续完善滇池管理制度建设

对流域河道管理,要继续全面强化和推进 “河长制”,健全流域水环境责任链条。

同时,要全面推进村级环境管理责任制,把环 境管理链条纵向管理到底。要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 治,对农村已有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并建立长效运 行机制,落实运行和管护人员经费。

按照“科学治水、铁腕治污”的要求,层层 落实责任,严格考核,严肃问责。同时,强化公众 参与和社会监督,依法公开环境信息,构建全民监 督体系,为滇池水污染防治各规划的有效实施提供 制度保障。

7. 2以水生态健康为着力点科学制定滇池治理路 线图

滇池治理应以其湖泊生态健康为终极目标,深 入研究高原湖泊蓝藻生理生态特征与水质响应关 系,明确滇池蓝藻水华暴发的氮磷浓度控制范围和 湖体营养盐基准,确立相应的水质目标阈值,倒推 入湖河流应达到的水质要求,科学规划与湖体水质 目标相衔接的人湖河流水质目标。进一步摸清污染 物入湖通量、负荷分配与贡献率,实施TMDL (最

大日负荷)精细管理。7.3坚守“三条管控红线”划定与生态功能关联的空间管制红线、与许可 证紧密挂钩的总量控制红线、与产业布局相关的准 人红线,并将此三类红线作为滇池保护与流域开发 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底线。同时,围绕现有和潜在的 环境风险,完善原有规划及行动方案的制订思路, 构建以风险负面清单为主的管控模式,在强化风险 控制的同时,增强社会经济活力。

http: ^/hjkxdk. yies. org. cn滇池20年污染治理实践与探索刘瑞华

7.4扼住“四项关键指标”

最严格地控制人湖的总磷、总氮、氨氮以及化学需氧量4个关键指标,建立水质目标管理体系,实现精准减排。进一步深化对C O D、B0D5、N H3 -N与T P 4个关键指标的控制,并特别关注对导致蓝藻水华暴发的关键因子的控制。制定强化流域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一体化管控的有效措施,完善流域监测网络,提升人湖水质水量的监测系统水平,整合水文、国土、规划、气象、环保、滇管、滇投等部门的基础数据,并集成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手段,建立流域水质目标管理与决策支持的业务化平台。优选低耗、绿色、高效的最佳适用技术,实现滇池流域不同区位关键污染物的精准调控和源头减排。同时,要高度关注滇池流域有毒污染物的源头及过程控制。7.5协控“五类污染来源”

持续强化工业、生活、面源、内源以及不确定源等5类污染源的协同控制,重点解决主城区面源污染问题。全面推进主城区排水系统建设,建立排水系统在旱季、雨季的长效监测系统和量化评估,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实践低影响开发建设理念,构建渗、滞、蓄、净、用、排相结合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提高对城市雨水径流的积存、渗透和净化能力,形成可持续的中心城区排水系统建设与管理模式。

7.6继续完善“六大治理工程”

优化“六大工程”运行效率,确保工程效果得以发挥。加强对已建工程调试、优化运行管理,提能增效,切实发挥作用。

Pollution Treatment of Practices of Dianchi Lake 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L IU R u i -h u a,C A O X u a n -lin

(K u n m in g D ianchi L ake R esearch S o c ie ty,K unm ing Y u n n an 650000,C h in a)

Abstract:T he g en eral inform ation of D ianchi L ake w as p resen te d covering n atu ra l an d geologic trajectory of eu tro p h ication of D ianchi L ak e.T h e m ain ca u ses of w ater pollu tion of th e la k e w ere rious w ays of treatin g w ater pollutio n w ere review ed.T he sign ificant en g in eerin g p ro jects an d env iro n m en tal p ro tec-

tion policies w ere su m m arized.T he fu tu re id eas of w ater p rev en tio n in th e follow ing years Key words:p latea u lakes;pollutio n treatm en t;p rac tice;id e a;D ianchi L ake

37

云南滇池污染现状的研究与对策

云南滇池污染现状的研究与对策 摘要 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但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滇池污染问题得到了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滇池被列为中国湖泊环境治理的重点。利用暑假,我对滇池流域一些区域的水质作了简单的调查,深入地了解了国家对滇池治理的相关政策和取得的一些阶段性成果,试图提出一些治理滇池的方法和建议,希望通过我的一点实际行动能引起全社会对滇池治理的关注,让滇池尽快恢复她“高原明珠”的本色。 关键词:滇池;污染;现状;建议 引言 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兼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旅游、航运、水产养殖、气候调节等功能,在昆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滇池污染问题得到了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滇池被列为中国湖泊环境治理的重点。199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云南省政府组织实施了《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至“九五”末期,在流域经济增长、人口增加的情况下,滇池污染迅速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水体严重富营养化、生态系统被破坏的状况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扭转,治理工作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十分突出。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充分地利用假期深入实地,了解相关情况,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是以实际行动关注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008年8月16日—8月22日,我到滇池流域的部分区域展开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查。我选择了海埂、大观楼等六个地点,对滇池流域的水质进行了简单的检测,倾听了当地居民的抱怨,并从他们的口中了解了一些情况。调查中,我发现草海水体呈黑色,有非常难闻的气味,污染状况特别严重;而外海水体则呈绿色,污染状况较草海轻一点。

云南滇池水污染现状及措施

云南滇池水污染现状及措施 摘要: 滇池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泊,自古以来培育了斑斓的滇西文化,养育的一代又一代的滇西人民。滇池不仅承担着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也是周围城市发展的助推器与基础。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围湖造田的政策,工业的发展,滇池的污染日趋严重。本文就滇池污染的污染现状做出浅显的分析及相应的治理方案。 关键字: 水污染滇池现状措施 前言: 从大气化学环境的课程中,我了解到了中国是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状况总体不容乐观,本来就已经是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了,各地的水污染也相当严重。有专业人士曾指出,未来制约中国发展的必然是水资源的短缺。滇池作为三大水污染案例之一,可见形势相当严峻。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属金沙江水系,位于昆明市南端,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南北长约40km,东西最宽处12.5km,平均水深4.4m,水面积300km2,库容12.9亿m3,素有“五百里滇池”的美誉。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滇池具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调蓄、防洪、旅游、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是昆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昆明市乃至全省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昆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气候宜人的“春城”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一.滇池污染现状 水体污染从7O年代中后期开始,到80年代,特别是9O年代,滇池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造成滇池水质污染的原因:一是滇池位于昆明城区下游,是昆明地区水平最低地带;二是城市和乡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人滇池;三是滇池环湖地带城镇化发展迅速;四是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和干净的河流水进行置换;五是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湖面逐渐变小,湖床变浅,内源污染物堆积,污染严重。滇池有2O多条河流呈向心状注入,构成了滇池水系。滇池北部建有一个人工闸,将水域分隔为内湖、外湖,分别由西北端的西园隧道和西南端的海口中滩闸出流经螳螂川、普渡河汇人金沙江。滇池已经全湖富营养化,污染严重,2005年草海水质为劣Ⅴ类,综合营养指数76.1,属重度富营养状态,外海水质达到Ⅴ类地表水标准,综合营养指数62.5,属中度富营养化。主要入湖河道29条,水质大多为劣V类。随着滇池流域内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数量急剧增长,滇池污染物产生量迅速增加。1988-2000年流域污染物产生量总体上呈迅速递增趋势,2000-2005年污染物递增趋势减缓。在污染物产生总量中,生活污染贡献最大,是流域污染物产生量增长的主要因素,工业污染源产生量得到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物产生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随着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的提高,污染物削减量持续增加,2000-2005年化学需氧量、总磷得到有效控制,入湖污染负荷量呈下降趋势,总氮基本持平,入湖污染负荷量稍有下降。二.滇池污染成因 滇池污染的源头主要来自于人类大规模的生产生活和对湖区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人类活动产生的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居民生活污染等直接威胁着滇池水体的水质;是造成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直接原因。湖区周边有大量的农业耕地和养殖场。每天都产生大量的农业面源污染。这些面源污染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加剧了滇池污染的程度。滇池流域有3.2万hm2农田,花卉作为云南省的特色经济产业,种植面积也有很大规模,复种指数高,施肥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xx农业面源污染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xx人民政府,局属各单位: 为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优化城乡环境面貌,根据县委、县政府印发的《环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文件要求,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优化城乡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的,以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出发点,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开展资源循环利用、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四大任务,推动农业健康持续发展,努力建设幸福美好新环县。 二、整治任务 从5月份开始,11月底结束,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推行农牧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加强农用地膜和尾菜的回收处理,实现废旧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污染;强化农产品监管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四大整治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城乡环境卫生洁净优美、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三、整治措施 (一)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促进新型能源利用。 1、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把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与发展特色优势农业结合起来,结合荞麦、豆类、向日葵等特色作物,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处,创建面积20万亩,建成绿色农产品基地8个,种植面积25.6万亩,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和登记,做好到期产地、产品的复查换证、续展、年检及转换工作,组织申报“三品”认证6 个。 责任单位:农技中心、执法大队、xx

2、深入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对历年建成的“一池三改”农村户用沼气池进行全面排查维修,指导农户积极开展“三沼”综合利用工作,变废为宝,减少畜禽粪便造成的污染。 在设施瓜菜种植区域和畜禽养殖区,因地制宜发展“四位一体”(沼气池、厕所、棚圈、日光温室)户用沼气建设,逐步形成“畜—沼—菜”、“畜—沼—农”的良性循环模式。 责任单位:能源办、xx (二)注重农业废弃物回收,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1、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充分发挥庆阳瑞利、环县兴环、环县保利等10户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配合供销社积极组织全县64个回收网点,在农作物收获之后,及时进村入户,上门优惠收购。在春秋两季开展废旧农膜集中清理捡拾活动,对县内交通主干道及通村公路沿线、城乡结合部、田间地头堆放的废旧农膜进行集中清理,消除“视觉污染”。引导和动员广大农民主动清理残膜,积极联系交售废膜,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78%以上。同时,组织农业执法人员深入农资销售点,严防0.01毫米以下超薄地膜上市销售,从源头上减少废旧膜残留,降低回收难度。 责任单位:供销社、执法大队、xx 2、开展尾菜专项治理行动。在曲子孟家寨、木钵关营高寨等设施瓜菜种植集中区,积极引导农户对田间地头产生的尾菜采取田间堆肥、挖简易坑沤肥及直接还田等方式,开展田间处理利用,将尾菜就地消化,消除对蔬菜产地环境的不利影响;对长期以来随意弃置于村庄周围、公路沿线、田间地头、沟渠旁边等地的尾菜,开展污染专项治理,切实解决好尾菜处理不当造成的污染问题,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31%以上。 责任单位:农技中心、xx (三)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污染 1、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完善土壤墒情检测点,定期发布土壤墒情报告,利用已建立的9个土壤墒情监测点,合理适时调整布局,加密监测频度,

关于滇池污染及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调研报

关于滇池污染及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调研 报告 水质是南水北调工程成败的关键。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一直受到各界的关注,其水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此之外,南水北调东中线沿线还有众多调蓄湖泊。如何保护这些湖库的水质,避免发生蓝藻水华等问题,是工程通水后的重要关注点之一。 滇池的污染及治理过程是淡水湖泊保护的一个深刻教训。为借鉴滇池的污染教训,掌握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以保障南水北调水源及调蓄湖泊的水质安全,我于2018年8月对滇池的污染和治理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交流咨询,对滇池污染治理情况有了总体认识。 一、滇池的基本情况 滇池流域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2o29′—103o01′北纬24o29′—25o28′,地处长江、红河、珠江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属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滇池海拔1887.4米,平均水深5.3米,库容15.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9.7亿立方米,扣除多年平均蒸发量4.4亿立方米,实有水资源量5.3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920平方公里,整个流域为南北长、东西窄的湖盆地。山地丘陵居多,面积2030平方公里,约占69.5%;湖滨平原面积590平方公里,占20.2%;滇池水域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占10.3%。 滇池水域分为草海、外海两部分,现由人工闸分隔,草海位于滇池北部。外海为滇池的主体,面积约占全湖的96.7%。草海、

外海各有一人工控制出口,分别为西北端的西园隧道和西南端的海口中滩闸。据滇池水利志记载,1969年到1978年间围海造田使滇池湖面积缩小23.3平方公里。 注入滇池的主要河流有29条,水量较大的有**江、宝象河、新运粮河、老运粮河、船房河等。滇池水经螳螂川、普渡河流入金沙江。 滇池全流域均在**市辖区内,包括**市五华、**两城区和西山、官渡、呈贡、晋宁、嵩明五个区县的38个乡镇。流域是云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2012年,流域总人口为375万,人口密度达到1284人/平方公里,流域地区生产总值2387亿元,人均63653元。 二、滇池的污染过程 1986年以前,滇池水质为Ⅲ类水,按国家标准可作为饮用水水源。1987年到1988年**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大量工业污水开始直排滇池,1988年蓝藻爆发,滇池水质全面恶化,水体发绿。1994年后成为Ⅴ类水,仅可作为农业用水。1998年至2000年,连续三年是劣Ⅴ类水,几乎失去了作为水的各种功能,成为一池废水,1999年、2000年发生了蓝藻、水葫芦大规模爆发。 2000年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增加和经济快速发展,滇池面临的污染形势愈发严峻。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进入滇池的污水总量为2.4亿立方米,其中城镇生活污水1.8亿立方米,占75%。 到2005年时,全流域共排放污水2.61亿立方米,其中城镇

滇池污染治理调查分析报告修订稿

滇池污染治理调查分析 报告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滇 池 的 治 理 和 污 染 调研报告 前言 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但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水体受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滇池污染问题也得到了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名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滇池被列为中国湖泊环境治理的重点。希望通

过此次的调研能引起全社会对滇池治理与污染的问题得到关注,让滇池尽快恢复她 “高原明珠”的本色。 (一) 活动主题 滇池的治理与污染 (二) 调研目的 为了让大家了解滇池的现状,重视起对滇池的保护,恢复滇池“高原明珠”的 美誉。 (三) 调研方式 (四) 调研对象 在读大学生 调查结果与分析 1.你是通过何种途径了解到滇池的环境状况的? 滇池被污染了这是作为大家都知道的,但是我们更应该做的就是知道她被污染 了就应该去保护她。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的人是自己所见滇池被污染的环境 状况的;还有一些人是通过媒体报道知道的;少数的人则听别人说的。不管是通过

什么途径了解滇池被污染的环境状况,只要知道应该如何去保护滇池这是目前每位市民应该要做的。 2.滇池污染对你的生活有影响吗? 滇池的污染对周边的环境以及对昆明的天气影响是非常大的,它不仅是周边的环境恶化,还让昆明的天气在渐渐的发生着变化。由此可见它同时也影响着市民的生活。从调查中我们得到,一半以上的人都觉得滇池的污染对他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一些人觉得对他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很少的人认为对他们的生活影响很小。总而言之,滇池的污染对市民的生活或多或少都产生着影响,特别是近几年昆明一直在干旱,若是滇池未被污染它肯定能为人们提供生活用水。为了让滇池再次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作用,我们都应该行动起来一起来保护滇池。 3.你认为目前滇池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面对滇池的污染,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很多,只有抓住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滇池的污染问题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人觉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水体污染,水质恶化;一些人认为水葫芦等水生植物等疯长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少数的人认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水域中濒危动植物的死亡甚至灭绝。从根本上,知道滇池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然后从中得到启示。从问题中找到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滇池。

关于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研究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年第1期论文与案例交流一、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现状从目前来看,滇池流域虽然投资大部分资金来进行改善,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另外一方面,滇池水污染的程度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需要先进并且符合实际需要的科学管理手段来进行规划。基于规划时间这个角度来讲,滇池以往的规划注重短期规划,其目的主要对水污染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提升环境检测管理水平的目标等等。但是,从目前滇池水域水污染的实际情况来看,短期的规划已经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需要长期并且科学的战略方针来进一步指导。目前中长期滇池战略规划设计的主要思路有这些特征,以2006年到2011年来看:第一,非常重视水流域尺度上的系统性,这点的提出与“十一五”之前的规划有不同,主要是在单个污染源上;第二,基于水流域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方面来分析,找出水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第三,将流域水环境的承载力作为出发点,要定出约束指标来控制区域资源开放与经济发展;第四,滇池五年规划中重点放在工程项目的实施,没有长远性、持续性、前瞻性的规划意识,没有制定规划的评估与反馈,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目地上本来具有差异性,主要重点就是为滇池治理提供战略性引导与发展性思路。因此,需要注重几个问题:滇池水环境趋势变化的系统评估以及诱因识别;明确中长期规划战略目标;优于短期规划内容的战略方针等等。基于规划方法角度来分析,目前基础数据缺乏假设条件模糊、模型边界以及系统性等等劣势,导致在做决策时相关依据不足。目前,国内外关于水污染研究规划中,主要方法是流域容量总控制、情景分析、水环境承载力等等,这些方法不断得到广泛应用:要将水环境承载力作为重点约束指标,来对水流域进行调整这样一个发展经济模式与产业结构,将情景分析方法与容量总控制作为基础,设计流域水环境水质恢复的总方案。基于规划方法角度来分析,目前基础数据缺乏假设条件模糊、模型边界以及系统性等等劣势,导致在做决策时相关依据不足。目前,国内外关于水污染研究规划中,主要方法是流域容量总控制、情景分析、水环境承载力等等,这些方法不断得到广泛应用:要将水环境承载力作为重点约束指标,来对水流域进行调整这样一个发展经济模式与产业结构,将情景分析方法与容量总控制作为基础,设计流域水环境水质恢复的总方案。二、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研究具体方法中长期规划目标主要在于:第一,综合评估的加强。主要是对 滇池水质变化以及流域范围内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估,然后加强分 析,掌握相关数据与资料;第二,构建系统集成。收集好关于滇池水流域的所有资料,掌握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结论的方式进行集成;第三,战略规划。制定长期战略规划方案。关于滇池水流域中长期规划的框架,主要有三个部分:一是,战略目标;二是,模式路径;三是适应调控。以技术框架的三个主要部分,来对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需要研究的步骤进行明确,主要有6个具体步骤:发现问题-诊断调控-基础规划-方案规划-调控与评估-战略规划;然后将水环境承载力方案以及总容量控制方案为基础来具体实施:第一,以水环境承载力情景方案为载体,将滇池流域营养物质输移模型的输出结果进行叠加,然后在水质模型中输入污染负荷来让水质进行响应;以这个为基础,对总量的空间分配进行明确,然后规划在不同流域中消减污染物的具体战略方案。依据不同规划分区的总量控制与不同情景的源输入,从而制定出以分区为标准的空间分异性污染控制战略方针;第二,以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为重要约束标准,对滇池流域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优化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将社会经济实际发展中带有的不确定性充分考虑进去,从而对水环境承载力情景进行设计,将之作为滇池流域水质恢复方案的基础输入条件;以水环境承载力的约束为主要标准,对滇池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效率、方向进行明确,并汇总到滇池流域的总体发展方案当中。三、滇池流域富养化控制策略1.分析问题从这些数据来分析,即使消减了高负荷,又在巨额投资防治污染的驱使下,因为滇池水流域的特殊水文地质、底泥、气象等等,这些潜水湖泊特征的存在,即使有更多的防治措施还是不能有效降低蓝藻的周年性爆发。研究的同时,还发现即便在TP 、TN 高浓度的条件下,滇池外海也存在着部分不爆发蓝藻水华的地带,因此,就滇池水域水体而言,容易富营养化,只是对水质改善并不断提升TN 、TP 浓度的水质标准,并不能绝对性能控制蓝藻水华爆发的危险系数,当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滇池湖泊富营养化的问题。(下转第26页) 关于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研究丁福荣(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创鑫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云南曲靖655331)摘要:云南滇池水污染非常严重,根据水污染相关决策的要求,针对滇池,国家先后批准实施了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止的“九五”计划以及2010年的远景规划、“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以及相关的补充报告等等。本文在规划的指导之下,针对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止规划进行研究,尝试性提出云南滇池营养化控制的有效措施。关键词:滇池;水污染;富养化控制;措施24

农村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应对

农村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应对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农药、化肥的废弃物,稻草秸杆,畜禽粪便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水层、河道、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面源污染的时空范围广、不确定性大,成份、过程复杂,难以控制。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但面源污染由来已久,尤其是近几年呈现出逾来逾烈的态势,严重制约生态农业建设和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一、XXX乡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 (一)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表现形式。 农业面源污染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化肥、农药过量施用。目前,农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总体水平普遍较高,部份田块每亩使用量甚至达到200多公斤化肥和20公斤农药,折纯氮400公斤,超出全国平均化肥施用水平。究其原因是部份农户贪图省时省力,不按农技部门提供的配方量,超剂量使用农药、化肥,特别是部分杀虫剂,个别农户超剂量达到配方量的2—3倍,对土壤、水体造成严重危害,并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二是人、畜、禽粪便无序排放。由于当前新农村建设以及居民点建设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规划,造成农村的人、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尚处在起步阶段,农户畜禽圈舍布局不合理,甚至部分规模养殖场都没有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处理不当,粪便中有害成份直接排入沟渠河道,直接影响公共卫生,也对环境造成难以恢复的影响。农业面源污染引发的环境问题也日益成为村民群众关注的焦点。 三是农业废弃物的污染。农业生产产生的稻草秸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不到40%左右,大部份农户采取焚烧的方式,既浪费资源又影响大气环境,同时还会造成严重的交通隐患和火灾隐患。 (二)农业面源污染带来的危害。 1、对人体健康带来影响。大气质量降低,粪便垃圾未能及时清理,直接影响到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累积于河道水体中的残留化肥、农药,通过饮用水、农副产品等方式进入人体,给人体带来一定的直接或间接危害。 2、对人居环境带来危害。农业废弃物焚烧、养殖场排放的粪便,农田化肥、农药等排入河道后,大量的含氮、磷有机物,毒素、碳氢化合物进入自然水体、

滇池环保调研报告

滇池环保调研报告

滇 池 生 态 环 境 调 研 班级:2011级生科1班 学院:生命与技术系 专业:生物科学 姓名:任迎春 学号:2011140140148

引言 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兼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旅游、航运、水产养殖、气候调节等功能,在昆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滇池污染问题得到了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滇池被列为中国湖泊环境治理的重点。199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云南省政府组织实施了《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至“九五”末期,在流域经济增长、人口增加的情况下,滇池污染迅速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水体严重富营养化、生态系统被破坏的状况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扭转,治理工作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十分突出。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充分地利用周末深入实地,了解相关情况,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是以实际行动关注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013年4月7日—4月8日,我们到滇池流域的部分区域展开了为期一天的实地调查。我们组选择了海埂,对滇池流域的水质进行了简单的检测。调查中,我们发现草海水体呈黑色,有非常难闻的气味,污染状况特别严重;而外海水体则呈绿色,污染状况较草海轻一点。 一、滇池的介绍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位于昆明市西南,流域总面积2920km2,年径流量为5.7×10^8m3。滇池南北长40km,东西宽12.5km,湖面面积为298km2,平均水深4m,最大容积12km3,是典型的浅水湖泊。滇池包括“草海”和“外海”两部分,湖面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7%和97.3%。滇池流域覆盖了昆明市的五华、盘龙两城区和西山、官渡、呈贡、晋宁、嵩明五个区县的38个乡镇,是昆明市主要社会经济活动区和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资源。2000年流域内

滇池水污染治理研究

第5卷 第1期 2007年3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Journ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 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V ol 15 N o 11March ,2007收稿日期:2005211207 作者简介:马巍(1976-),男,四川平昌人,博士生,工程师,主要从事水环境研究。E -mail :mawei @https://www.360docs.net/doc/629351226.html, 文章编号:167223031(2007)0120008207 滇池水污染治理及防治对策研究 马巍1,李锦秀2,田向荣3,廖文根1 (1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北京 100038;2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标准化中心,北京100044; 31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北京 100053) 摘要:在总结滇池水污染问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归纳得出湖泊老龄化、污染物超量排放、流域水资源匮乏、水流及物质交换不畅等是滇池水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加区域水资源量、入湖污染物总量控制、水污染综合治理、改变滇池运行方式等水污染防治策略及若干关键控制技术,提出了滇池环湖入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定额,并结合滇中调水规划,模拟预测引水济滇的水环境改善效果及改变滇池运行方式的水环境影响,可为滇池水污染治理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滇池;水污染治理;总量控制;引水济滇;运行方式 中图分类号:X 524文献标识码:A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属金沙江水系,位于昆明市南端,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南北长约40km ,东西最宽处1215km ,平均水深414m ,水面积300km 2,库容1219亿m 3。滇池具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调蓄、防洪、旅游、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滇池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质急剧恶化,基本上10年下降一个等级(从20世纪60年代Ⅱ类下降到90年代劣Ⅴ类),水体富营养化异常严重。近年来,随着“三湖三河”的重点治理,加之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滇池水污染恶化的趋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尽管工业点源得到集中治理和控制,但从1988年到2002年滇池流域的污染物产生量却持续增加,C OD Mn 、T N 、TP 产生量比1988年分别增长了134%、199%、215%[1]。首先是由于城市人口增加及城镇生活水平提高致使生活污染源产生量不断上升,成为流域污染物增长的主要来源;其次面源污染负荷贡献较大,主要受降雨和流域生态的影响,同时面源控制和治理难度较大且治理周期长。由此可见,滇池流域污染源的治理难度是相当大的,加之该区域属资源型缺水地区 [2],因此,滇池水污染的治理形势十分 严峻。1 滇池水污染问题及成因 111 滇池水污染问题 滇池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污染日趋严重,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排入水体的污染负荷也逐年显著增加,90年代水质迅速恶化。自90年代以来,滇池整体水质一直 劣于Ⅴ类[2](如图1、图2),水污染极其严重。而且水质指标C OD Mn 、 TP 、T N 和Chla 浓度呈上升趋势,表明滇池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日益加重。 112 滇池水污染成因 导致滇池流域水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滇池已进入老龄化阶段。滇池至今约有340万年的漫长演变历史,在现代演变过程中,水面不断缩小,湖盆变浅,滇池目前的水面积仅为古滇池的25%,蓄水量仅为古滇池的119%,滇池已演变为半封闭性湖泊,年平均流出水量约1149亿m 3,仅占蓄水量的11% [3],从而导致湖水置换时间长、湖流流速 — 8—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街道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积极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以关注环境问题、提高环境质量、改善环境为核心,以“建设美丽**”为目标,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为主,积极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现将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职责明确 为确保全街道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街道党工委十分重视,一是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认真分析研究**街道的农村面源污染现状,并对**街道的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进行了部署;二是结合本街道实际,对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任务和职责进行明确,实行目标管理,狠抓落实,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三是严格考核,使治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四是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与林业、社区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村镇规划建设及土地、水利等工作结合起来,注重环境因素、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 二、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街道充分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和途径加大环保知识和文明精神的宣传,扩大公众对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一是利用会议、简报、标语、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向广大群众进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保知识等宣传;二是通过开展“美化南盘江,保护母亲河”、“学习雷锋、爱我家园、净化环境”等活动,以实际行动进行宣传;三是借助“环境保护日”,印发环保宣传资料,开展环保知识咨询活动;四是开展环保宣传进学校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真正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家喻户晓。 三、狠抓工作落实 (一)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街道多次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以城郊结合部、农村为整治重点区域,集中开展大清理、大整治。各社区严格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在各挂钩部门的紧密配合下以环境卫生大整治、大清理、大扫除为主要内容,集中整治农村生活环境,清理房前屋后、道路两侧垃圾杂物和白色污染,疏通和密闭污水排泄沟渠,清理畜禽圈舍和粪便,消除“五乱”(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畜禽乱跑)现象;同时组织力量,对公共场所、境内各沟渠及新老盘江两岸的环境卫生进行了重点治理,对各区域内的垃圾、污物、杂草和白色垃圾及河道内淤积的垃圾污物和河面漂浮物进行了清除。自2016年以来共开展环境整治5次,出动车辆40余台次,人员850余人次,清除垃圾150余吨,其中打捞河面垃圾15吨,死猪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

滇池水污染调查报告 级化学教育班第四组 指导教师:马宁 成员:杨猛 姚洪彪 何文波 胡春丽 施红娟 贾丹丹 曩陵丽 摘要 滇池:亦称昆明湖、昆明池。中国云南省大湖,在昆明市西南,连同湖西侧的西山是著名游览、疗养胜地。由构造陷落而成。有

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湖水在西南海口洩出,称螳螂川,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 名称由来 滇池名称的由来可归纳为三种说法。一是从地理形态上看,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说:“滇池县,郡治,故滇国也;有泽,水周围二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另一种说法是寻音考义,认为“滇颠也,言最高之顶。”也有的认为是彝族die(甸)即大坝子。第三种说法,是从民族称谓来考查,《史记·西南夷列传》有记载:“滇”,在古代是这一地区最大的部落名称,楚将庄蹻进滇后,变服随俗称滇王,故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 地理概况 滇池呈南北向分布,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东北部有一天然沙堤,长4千米,将滇池分为南北两部分,称为外湖和内湖;海拔1887.5米,总面积311.338平方公里,其中内湖面积10.67平方公里,外湖面积287.1平方公里,湖长41.2千米,最大宽度13.3千米,平均宽度7.56米,最大水深11.3米,平均水深5.12米,容积15.931亿立方米;底质内湖肥,有很厚的淤泥,动植物残体、黑色,有极臭味,外湖较肥,褐黄色,有骸泥;上游河流主要有盘龙江、宝象河、新河、运粮河、马料河、大青河、洛龙河、捞渔河、梁王河……

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公里,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居云南旅游省首位。滇池古名滇南泽,又名昆明湖,距昆明市约20公里。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13.5公里,平均宽度约8公里。湖岸线长约200公里;湖面面积300平方公里,居云南省首位,湖水最大深度8米,平均深度5米,蓄水量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从西山远眺滇池。滇池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海拔1886米,滇池周围有大小数十个山峰,山环水抱,天光云影,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 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水面宽阔。站在龙门上,居高临下,滇池尽收眼底,有“高原明珠”之称。其迷人之处更在于它一日之内,随着天际日色、云彩的变化而变幻无穷。滇池水面宽阔,不可是旅游的好去处,还极有经济价值,航运、渔业、灌溉、供水等。滇池周围风景名胜众多,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等隔水相望,云南民族村、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云南民族博物馆等既相联成片又相对独立,互为依托,是游览、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 1988年,滇池以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生态环境调研分析报告

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作者:————————————————————————————————日期: 2

重庆交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社会调研”报告 关于重庆市涪陵区城区建设生态环保型社会 的调查 学院:土木建筑学院B 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社会调研”分工说明及“诚信书” 分工 姓名 社会调查分工 诚信书 到福建省采访当地的几个店铺、超市,依 次提问对生态环保的了解认知,周遭环境的优劣,月平均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数 量,客人使用布袋或者塑料袋的倾向,并 记录数据得出结论。 本人按照拟定计划,如实完成了调查任务,独立撰写了调研报告,如有调查作假、报告复制等,愿接受“作弊”处理。 承诺签字: 到内江市对当地的居民进行采访,依次了 解居家生活环境以及周边生态环境的具 体相关情况。 到重庆市涪陵区主城区各大超级市场统 计一定时间内使用自带购物袋顾客数量所占总顾客数量的百分比,从而得出当地居民对于超市塑料购物袋收费政策发布 及国家和政府鼓励人民自带购物袋的号 召以来的落实程度和对环保意识的重视 程度。 注:(分工由团队调研者填写,个人调研者勿填;本表仅供教师评定成绩参考!) “社会调研”综合成绩评定表 申请书 (思路、可行、格式) 活动表现 (态度、反馈、守时) 活动成果 (观点、论证、格式) 成绩 20% 20% 60% 注:(本表由指导教师填写,务必综合考虑选题、调研难度、申请书等因素!) 2014年 10 月 13日 关于重庆市涪陵区城区建设生态环保型社会的调查

浅谈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29351226.html, 浅谈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 作者:梁勇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18年第04期 近年来,农用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由于施肥技术落后,化肥平均利用率为30%~40%,大量流失进入水体,造成水环境污染。由于氨的挥发和反硝化脱氮对大气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还导致营养失调。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所谓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沉积物、农药、废料、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水层、湖泊、河岸、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因此,我們必须提出有效措施,抑制一切导致面源污染的因素,加重环境污染的源头。面源污染具有分布面广、排放量多、随机性强的特点,治理难度较大。若不对面源污染进行有效的控制,将会对整个农业、特别是对南水北调流域水环境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和威胁。同时,控制面源污染是一项长期性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削减面源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加强思想教育,扩大宣传力度 采用多种方式宣传农药管理使用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科学用药新技术,借助科技下乡,向农民群众讲解农药科学的施用技术,发放农业科技资料。通过宣传培训,让农户对农药污染危害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扩大了宣传力度。 二、加大市场检查,严控污染源头 为了加强市场控制,严控违法农药和农资,控制农业投入品的源头污染,要大力开展高毒及假劣农药整治工作,由执法大队牵头,植保站协同,对辖区内农药经营商、种植专业户经营使用农药情况进行检查,严格查处违禁农药,逐步理顺规范农药经营市场,规范台账记录制度。从投入品源头上控制农药的面源污染。推广科学配方施肥、精确施肥和平衡施肥技术。通过土壤养分的测定,在确定合理的化肥施用量的基础上,结合施肥技术和土壤养分、植物营养供求诊断技术,增加作物专用肥、复合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和微肥的施用量,实行配方施肥或平衡施肥,不断优化用肥结构。 三、大力推广新技术,控制作物病虫害 减少中高毒化学农药的使用是控制农药面源污染的有效举措。开展专业化学防治,按照有组织的统一防治,通过病虫监测科学确定防治对象和防治时间,通过统一配药、统一时间施药,大面积推广使用杀虫灯、性诱剂等以及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避免高毒农药的施用,既有效地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又减少了农药的施用次数和施用量。 四、实现结构转变,发展高效农业

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按照邵局长对云南省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全面调研的指示精神,中国旅游研究院组成了以戴斌院长为组长的专题调研组,对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为期3天的全面调研。期间,专家组先后考察了滇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世博集团、石林5A级旅游区以及阳宗海旅游度假区等景区(点)和企业,并召开3次座谈会广泛征询和听取了昆明市各级领导、主要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调研组又在中国旅游研究院召开了2次内部研讨会,最终形成了《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成就与经验(一)主要成就 1、旅游业确立了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 “十一五”期间,昆明市接待旅游者突破1亿人次大关,旅游总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分别是“十五”时期的1.51倍和1.52倍,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8%以上,旅游总收入约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三分之一。2011年,昆明市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次突破百万大关,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100.4万人次,同比增长16.66%;接待国内旅游者突破4000万人次大关,达4002.1万人次,同比增长15.29%。旅游总收入达到367.2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8.95%,旅游直接就业人员达到12.8万人。旅游业已经成为昆明市名副其实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2、旅游业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综合作用稳步加强 在“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工作思路导向下,昆明市培育了一大批以石林、阳宗海为代表的具有较好发展前景和市场竞争力的精品旅游区和以世博旅游集团为代表的具有较好投融资能力的产业主体,洲际、豪庭、豪生、希尔顿、索菲特、温德姆华美达等国际酒店品牌也相继落户昆明,昆明市成为全国五星级酒店最多的城市之一。截至2012年3月,全市投资额3亿元以上的开工在建重大旅游项目达23个,计划投资额62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额146.37亿元。有力地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当地老百姓的就业,旅游业在昆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凸显。 3、旅游业对“春城”城市形象品牌的提升发挥了关键作用

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1、农业面源污染成因 农业面源污染是一种潜在的产业公害,其危害日益凸显,但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我国,尽管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公众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农业面源污染危害的程度和广度都大大超过欧美国家,但由于种种原因,公众关于农业面源污染对水质影响的信息知之甚少,农业面源污染还没有引起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还没有正式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对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缺乏系统、准确、清晰的认识,政府规制诉求不够。因此,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各级政府经济发展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是农村居民生活废物,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而流失的农药、化肥、残留在农田中的农用薄膜和处置不当的农业畜禽粪便、恶臭气体以及不科学的水产养殖等产生的水体污染物。它产生的危害链可以说是很长很广,会导致土壤污染严重,耕地质量下降,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安全降低;使农产品质量下降,食物链和经济链受到影响;村落卫生环境差,危害人体健康;使污染事故发生频率增加,损失增大。就我国现在的农村而言,主要的农业面源污染有两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生产生活中的不良产物;二是畜禽养殖过程中粪便的处置不当。 2、我国农村农业面源污染主要存在问题及特点分析 (1)农民施用肥料不科学现象存在。虽然测土配方施肥已经在我国农村进行了试验推广,但还没完全为广大农户所接受,普及使用率不高。 (2)合理施用农药有待提高。农药的施用不当是导致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控制农药的施用,但还是有一部分人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滥用禁止施用的农药或者假冒伪劣药品以及农民施药不当导致作物和环境的污染。 (3)秸秆利用率较低。目前我国农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很低,绝大部分的农作物秸秆都被野外焚烧,同时还有部分农作物秸秆乱置乱堆,造成面源污染。 (4)合理使用农膜有待提高。随着农膜和塑料农具的使用量逐年加大,残膜或废弃农具随意丢弃带来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5)部分农民面源污染防治意识欠缺。虽然有关部门制定了一些农产品安全生产标准,但由于部分农民面源污染防治意识欠缺,科学施肥、施用农药等还有待提高。没有形成有效的减少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环保意识。

滇池的调查报告

滇池的调查报告篇一:滇池环保调研报告 滇池环保调研报告 指导教师:顾波老师 活动组长:李章奎XX02180212 摄影班底:尤芳燕XX02180251 活动报告:杨春艳XX02180246 毛婷婷XX02180238 赵玉梅XX02180252 李克珍XX02180234 材料整理:谢官华XX02180222 杨学友XX02180225 李进 XX02180211 组织助手:尤芳燕XX02180251 毛婷婷XX02180238 道具安排:赵玉梅XX02180252 吴情娟XX02180241

目录 引言 ................................................ .. (3) 一、滇池概况 ................................................ .. (3) (一)、滇池简介................................................. (3) (二)、滇池对昆明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 二、滇池的水质逐年下降 ................................................ . (5) 三、滇池保护治理进程................................................. . (9) 四、滇池治理六大工程

(一)、环湖截污及交通工程................................................. . (10) (二)、外流域引水及节水工程................................................. 11 (三)、入湖河道整治工程................................................. (12) (四)、农业农村面源治理工程................................................. .12 (五)、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 ..13 (六)、生态清淤工程................................................. .. (14) 五、保护滇池,从一点一滴做起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