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教案

《贝壳》教案
《贝壳》教案

《贝壳》教案

班级:职教中心初一(3)班授课人:四葉草828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品读、欣赏课文。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了解先扬后抑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对比探究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教学重点感受作品语言柔美、细腻的风格,学习文章先抑后扬的写法。

教学难点对比探究阅读;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式,对比探究阅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文字材料

课时安排

1/2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多媒体展示)

二、作者简介

席慕蓉,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1943年生于四川重庆,祖籍察哈尔盟明安旗贵族。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及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她是台湾知名画家,更是著名散文家与诗人,著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诗》,美术论著《小心灵的探索》、《雷色艺术异论》等。她的作品浸润东方古老哲学,带有宗教色彩,透露出—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

三、初读感知

(一)观看朗诵视频。

(二)正音解词

1、卑微:bēi 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2、一丝不苟:gǒu 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小的地方也不马虎。

(三)听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文中一开始是怎样赞美贝壳的?

2、作者对精美的贝壳做了一番描述之后,还联想到了什么?

3、后来作者通过贝壳里的生命又联想到什么?拿什么跟贝壳里的生命进行比较?

4、“我”拿自己的生命跟贝壳里的生命进行比较之后得到了哪些启发?

5、“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

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6、你怎样理解“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这句话?

7、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对生命有了一个什么新的感悟?

(四)探究问题

1、文中一开始是怎样赞美贝壳的?

坚硬和精致

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

自我一圈的复杂图样

艺术品

宝贝

2、作者对精美的贝壳做了一番描述之后,还联想到了什么?

想到了贝壳里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 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

3、后来作者通过贝壳里的生命又联想到什么?拿什么跟贝壳里的生命进行比较?

想到了自己的生命,虽然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因此要好好面 对它,好好珍惜它,好好创造它!

4、“我”拿自己的生命跟贝壳里的生命进行比较之后得到了哪些启发?

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 呢?

5、“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 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此句上承“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

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 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种感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 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6、你怎样理解“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这句话?

作者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她只想像那颗小小的贝壳,用仔细、精致、

一丝不苟来塑造执著而美丽的形象,对自己的生命做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固执”和“简 单”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表现了她并不渴求人们对她绝对地赞美和崇拜,她渴望的 是一种感动,希望能像贝壳的美感动她一样感动着世界。实际上表达了作者执着而单纯 的美的愿望和追求。

7、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对生命有了一个什么新的感悟?

即使生命很短暂,我们也要积极面对。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到精致、一丝不苟。

五、整理思路

学生齐读短文。

外形美观——艺术品、宝贝

脆弱而卑微的生命消失

做事精致、仔细、一丝不苟

六、对比阅读:比较《蝉》与《贝壳》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相同之处:

(1)都是由—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都细致人微,笔调清新自然。

(二)不同之处:

(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生命的感悟是“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贝壳》则落实到“要用我的能力把我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 丝不苟”;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蝉的生命意义中,并没有直接表白;

《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留下令人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 愿望。

七、教师小结

《蝉》与《贝壳》两篇短文从细小、具体的事物中让我们感悟出深刻的人生道理,引起了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思索。是啊,天真烂漫的童年是人生的春天,血气方刚的青年是人生的夏天,沉着稳健的中年是人生的秋天,步履蹒跚的老年是人生的冬天。逝者如斯,青春不再。躯体的老化是自然规律。但人只要我们保持心灵的春天,生命将永远年轻!

八、拓展延伸

(一)仿写句子:抒写生命真谛

生命就要像蝉一样,即使短暂,也要固执地等待。

生命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

生命就要像 一样,即使 ,也要 。

(二)欣赏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

生命就要像梅花一样,即使艰苦,也要坚强的活着。(仿第二个句子) 生命就要像蜡烛一样,即使短暂,也要默默奉献。(仿第一个句子)

九、布置作业

完成《贝壳》一课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

贝 壳

席慕蓉

外形美观——艺术品、宝贝

脆弱而卑微的生命消失

做事精致、仔细、一丝不苟

贾平凹的《一只贝》

[ 2007-6-13 20:04:00 | By: 卢秋玲 ]

一只贝,和别的贝一样,长年生活在海里。海水是咸的,又有着风浪的压力;嫩嫩的身子就藏在壳里。壳的样子很体面,涨潮的时候,总是高高地浮在潮的上头。有一次,他们被送到海岸,当海水又哗哗地落潮去了却被永远地留在沙滩,再没有回去。蚂蚁、虫子立即围拢来,将它们的软肉啮掉,空剩着两个硬硬的壳。这壳上都曾经投影着太阳、月亮、星星,还有海上长虹的颜色,也曾经显示过浪花、旋涡和潮风起伏的形状; 现在他们生命结束了!这光洁的壳上还留着这色彩和线条。 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发现了好看的壳,捡起来,拿花丝线穿着,系在脖项上。人们都说,这孩子多么漂亮!这漂亮的贝壳!

但是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他不漂亮,他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丑陋的贝。因为有一颗石子钻进了它的壳内,那是个十分硬的石子,无论如何不能挤碎它;又带着棱角;他

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他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颜色,没有了图案,他失去了做贝的荣誉;但他默默的,他说不出来。

他被埋在沙里。海水又涨潮了,潮又退了,他还在沙滩上,壳已经破烂,很不完全了。

孩子们又来到沙滩上玩耍。它们玩腻了那些贝壳,又来寻找更漂亮的呢。又发现了这一只贝的两片瓦砾似的壳,用脚踢飞了,但是,同时在踢开的地方,发现了一颗闪光的东西,他们拿去见大人。

“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珍珠!嗨,多稀罕一颗大珍珠!”

“珍珠?这是哪儿来的呢?”

“这是石子钻进贝里,贝用雪和肉磨制成的。啊,那只贝呢?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它,但没有找到。

(感悟:是的,记得有一首歌词是这样说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相信只有历经了挫折,接受了考验,才能真正的获取成功的快乐。我也真心的祝愿我的学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之后,也能见倒属于自己的彩虹!)

文章讲述的是一只贝经受痛苦、磨难、忍耐之后没有像其它贝那样成为一只光彩夺目、美丽斑斓的贝壳,却孕育出了一颗稀罕珍贵的珍珠的故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