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摘要】随着高职教育课程的推进,人才的培养也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它针对旅游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制定了更具针对性的教学举措,其目标是带动高职学生的素质培养、知识含量从而达到优化职业能力的目的。本文围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价值、存在问题及具体应用措施展开探究,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在众多职业教育模式中,现代学徒是一种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借助于校企合作的实施基础,围绕学徒制的培养核心,以课程为纽带引导学校、企业共同参与到实际教学中来。这一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知识与能力相分离、教学场所和工作情景各不同的教学局面,改变了传统的发展趋势,使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全面。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意义

早在2015年8月5日,教育部办公厅就正式发布了《关于公布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通知》,公布了165家单位作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其中涉及旅游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达到了70余所,这也标志着我国对现代学徒制的探索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从旅游管理的专业技术能力上,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融入追求一种思路的拓展,通过改进人才教育模式,以更加开放、多元的教学途径,实现对高职旅游教育的锻炼和思考。在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培养中,主要以教师

的讲授为主。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学生难以感受到真实工作环境下所带来的实践教学。这一问题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实践热情,因此存在着较多的发展瓶颈。而借助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对于企业、学校、学生三方来说,会实现共同的“价值共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大大降低了高职教育推进成本,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加高效的教育蜕变。另一方面,现代学徒制人才的培养鼓励学生进入顶岗学习、企业实践阶段,使企业对于员工的接纳程度普遍较高。也促使高职学校的发展路径路程沿着特色化的方向前进。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

1.制度保障缺失

当前,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与旅游管理专业的融合尚不紧密。教育职能部门对于这一教学模式的支持和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围绕旅游企业制定统一的学徒培训教育标准。教育部门对于职业教育的引领较为表面,在完成培训知识技能水平中,尚未达到较高的水准。尤其是在职业教学监管、教学条件保障、教育成果的评估上,尚未出台规范的行业标准,导致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在高职教育中的融入面临阻碍。

2.改革程度不深

从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革新上看,无论是在教学形式、师资力量还是制度激励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仍然以理论授课为主,选用的教材较为单一。从师资力量上看,教师的师资来源比较复杂,整体素质有嗲加强。从人才市场上看,旅游企业对于高素质全方位人才的渴求更加迫切,但是职业人才的整体推

进依然面临瓶颈。

3.角色转换消极

高职院校参与旅游企业的人才培养大多都是短期用工,而并非长期培养,现代学徒制人才的培养需要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一特点导致旅游企业对学徒制的人才培养不够关注,对这一教育模式的反应十分冷淡。另一方面,旅游学生在学习前景、就业选择的考虑上,不愿意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培养,在角色的转换上较为困难。一些学生认为自己的努力会成为企业的“廉价劳动力”,因此在处理职业工作、人事关系处理上,不愿意去尝试和拼搏,甚至出现了抵触、逃避等想法。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强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应用

1.探究专业教学,完善制度保障

要想实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和现代学徒制人才的契合,首先要确保的就是现代学徒制人才教育的高效性,教师要以坚实的制度保障,推进旅游企业在招工制度、合作旅游企业上的资质标准。要通过专业的资质认定方法,组织学生进入企业之中进行专业测评,以“老带新、全帮扶”的过程,加深学徒制的可操作性。校企双方要围绕学徒培养的科学性,以指导意见、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的三方认定,使职业学生能够获得相应的制度保障。在资金保障的过程中,学校要为企业“学徒制”培训工作的实施提供资金支持。对于一些具体的学习项目,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培训和指导经费,使学生能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来自学习的教育保障。学校要根据用人企业对聘用人员的各项

要求,设计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深入调研研究旅游市场发展前景的基础上,实现职业院校和旅游企业的有效对接。就培养方案的研制、教学模式的塑造、实习基地的建立塑造教育共识,确保高职学生毕业之后都能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2.丰富教学模式,深化实践教学

在对现代学徒人才实施拓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学院和企业以齐心协力,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专业理论知识和岗位实习。尤其是要结合学生的专业、课程情况,设计“八学期、六阶段”的时间操作和理论学习,在“工学结合”的教育路径之下,实现对学生旅游专业技能的整体提升。例如,郑州市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了进一步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制度,学院与郑州方特旅游度假区、南阳森林半岛假日酒店搭建专业的合作平台,根据旅游业淡旺季的形势,组织学生在企业进行“旺季进企淡季进校”的教育模式,将学生根据人数,分为不同的组别,然后由企业资深员工作为“师父”,带领学生完成一线实习,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使学生能够在技术骨干的带动下,形成言传身教的学习氛围,以此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而从企业方面上看,通过运用实践教学、激励教学、合作教学等不同的形势,使单一的职业教育变得更加多样,让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同时具备学生、员工的双重角色,实现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全新拓展。

3.设定培养目标,增进教育考核

对于旅游相关人才的培养,教师要结合现代学徒制专业的实际情况,设计科学的教育目标。要通过循序渐进的发展途径,实施分阶段

进行的教育方法,开展职业教学。第一,教师要发扬“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目标层次,组织学生首先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更加专业严谨的理论知识。第二,在理论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对于专业规范、专业技巧进行实践拓展。第三,要让学生能够养成随机应变的能力,增进学生对于旅游行业工作的热情。第四,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和其他旅游企业的团队文化之中,使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旅游服务能力,最终将自己塑造成为满足旅游工作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这一阶段推进还需要进行科学的考核,整个考核的过程可以由企业的指导师傅完成。师傅们应该根据学生分配岗位的不同,进行相应的技能服务和测评,最终形成课程实习+企业鉴定+作业成果的综合测评模式。以此提高学生对于企业岗位培训的认识和工作素质的优化,

四、总结

从我国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整体效果上看,学徒制人才的培养直接面临着制度保障缺失、企业支持度低、校企合作不紧密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高职旅游管理工作的开展,严重阻碍了教育的深化发展。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提升现代学徒制人才的培养成效,教师要积极开拓多项职业教育模式,通过以职业实践能力为主、理论知识拓展为辅的教育模式,辅助“校企联合”“工学交替”等模式,实现对高职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塑造。使现代学徒制人才的培养模式贯穿于招生、培养、就业等一系列的环节之中,全面增进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和塑造。

【参考文献】

[1]芮小兰.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的比较研究[J].消费导刊,2017(4):216-217.

[2]陈德荣,马宏伟.现代学徒制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改革的启示[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6(2):5-7.

[3]高丽红.国内外旅游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7(23):155-158.

[4]曹翠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市场,2010(23).

作者:吴娜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报告

“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实现就业的一种重要方式。目前,在xx经济转调升级过程中,出现了“招工难”与“就 业难”双重局面,就业结构失衡,青年创业创新动力不足。 据我国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青年的整体创业率仅有 1%左右,在xx地区近年新增就业人口 8.92 万人中,仅 3002 人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仅占比 0.03%,青年创业率低于全国整体水平。为此,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措施的意》明确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已有数百万劳动者在参加创业培训后实现自主创业。但同时也应看到,目前就业创业教育工作尚不能完全满足经济新常态下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需要,作为新时代生力军的青年的就业创业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青年就业创业教育制度、教育模式、教育质量、工作力度等需要进一步完善。 由于青年学生专业技能扎实,所学专业技能与社会企业

需求紧密结合,在新产业领域青年学生就业状况普遍向好。 但青年学生缺乏相应工作经验,综合能力相对较差,加之结构改革、技术进步、新经济危机及自身就业观念的影响,青年学生的就业创业压力日益增大。如何更好地推进青年的就业创业教育,转变就业观念,搭建创业创新平台,以创业带动就业,增强青年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更好地为xx乃至xx中地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就成为一个亟需正视的问题。只有就业问题得到了解决,人们的生活才能有最基本的保障,社会经济才能得到稳步的发展,社会才能保持繁荣稳定。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我国经济改革已经步入了深水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改变带来的阵痛使得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如何解决当前社会就业难的问题,如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已经成为了一个持久的社会问题。当前的青年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问题,如何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提高青年的就业创业能力,是今后我国青年就业创业研究应该探讨的主要问题,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就业创业难的问题。 作为一名技工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清楚的认识到,随着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向智慧经济的转型,就业创业也在不断的转型和变化,在经历了 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个体户”式的创业热潮、20 世纪 90 年代末互联网泡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现状及改进策略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现状及改进策略 随着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不断深入和新兴技术产 业的迅速发展,企业对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传统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要求 和企业需求。现代学徒制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培养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近几年,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进行试点和实践。教育部分别于2014年8月和2015年1月下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两个文件,为现代学徒制在我国的推广和发展提供指导。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与传统学徒制不同,现代学徒制是企业工作本位职业培训与学校本位学历教育紧密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核心要素与基本特征是校企一体化双元育人。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学生(学徒)的培养作为核心,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参与为支撑,课堂学习和实践操作是纽带,整个过程更加强调人才培养的“质量”,有利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1.人才培养过程中参与主体的多样性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要求企业、学校和学生共同签订协议,明确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和学校既是各项培养

课程实施部门,也是评价部门。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内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并且共同来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校企合作成为现代学徒制的重要基础。此外,政府也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扮演者重要角色。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和推广工作,往往由政府通过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得以实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与企业的有效对接以及双方责任义务的界定,通常由政府从中协调完成,而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监督,也是政府需要履行的又一重要职责。2.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身份的双重性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授课的地点既包括学校的课堂教室,也包括企业的厂房车间,学习的内容既包括理论知识,也包括实践操作,这就使得在这一模式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身份具有了双重性。在学校里,教育者是专业教师,主要传授理论知识;在企业中,则由企业指派师傅指导和监督学生在企业接受生产技能的培训,“师父带徒弟”的教育教学形式也成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最为重要特色。而受教育者则具有学生和学徒两种身份,既要完成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参加企业中的技能培训。3.受教育者职业学历提升和职业资格取得的统一性证明一名学 生受教育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往往同时需要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而职业教育学历证书的取得是由教育部门主管的,职业资格证书则由劳动部门颁发。在现代学徒

尝试现代学徒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实施背景......................... -2 - 二、主要目标......................... -2 - 三、工作过程 (4) (一)..................................... 现代学徒制试点4 (二)......................................... 制定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7 (三)....................................... 现代学徒制全校推广8四、条件保障 (8) (一)............................ 政策条件8(二)............................ 企业条件8(三)............................ 学校条件9 五、成效成果 (9) 六、............................. 体会与反思11

尝试“现代学徒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福元建飞 一、实施背景 1.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中国正面临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鲁昕部长在多种场合说过“学徒制肯定是产业升级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现代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2.市域经济发展的小背景:迁安以钢铁冶炼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转型,钢铁企业面临升级换代,过去的招工模式是以劳动力为主体,现在转变为以高素质技术工人为主体。目前许多装备制造类企业到迁安投资,首先询问的条件之一是本地是否有足够的高素质技术工人。 3.学校人才培养改革发展的需要:按照我校原来的培养模式,学生的技能训练容不能与就业岗位对接,毕业后不能适应企业岗位要求。故传统的实习模式受到挑战,现代学徒制刻不容缓。 在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校建设中,学校把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列为重点建设专业。借此机会,我们按照“现代学徒制”的模式,在之前“企业冠名班”的基础上,进行了一轮“学徒实习”的试点。本次尝试收到了相当满意的效果,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企业的岗位技能,而且有90%以上的在学徒实习企业就业。随着示校建设工作的不断进行,我们打算在其他专业中也推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从而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深入发展。 二、主要目标 1.探索建立和完善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本位教育与工作本位培训紧密结合,使企业回归职业教育主体之一的地位。

2015级机制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2015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现代学徒制)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坚持技能为本、能力为重,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以课程标准为统领,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导向,以学生(学徒)技能培养为核心,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教授为支撑,深化教育模式改革,同时为完善现有的教学评价制度,体现职教特色,给学生以强补弱、扬长避短、突出特长、个性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推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拟推行现代学徒制(结合弹性学制)。 一、招生对象及学制 1.招生对象:高中应届毕业生(同等学历) 2.学制:弹性(2—5年)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牢固掌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相应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具有较强综合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职业面向及职业能力要求 1.职业面向 (1)主要就业单位:应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的大、中、小型企业。 (2)主要就业部门:产品生产一线、产品加工工艺设计部门、产品及零部件检验部门、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维修部门等。 (3)可从事的工作岗位:机械设备操作员、二维绘图员、三维建模员、助理工艺员、产品检验员等。

2.能力结构总体要求

3.核心岗位资格证书学生必须取得下列职业资格证书之一 四、专业核心课程 《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数控设备与编程》、《三维实体造型》。 五、毕业条件 1.本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学制为三年,按教学计划要求修满154学分,所修课程全部合格,修满学分的时间为毕业时间。学生提前修满学分可提前毕业,提前毕业一般不超过一年,推迟毕业一般不超过二年。 2.本专业开设五个职业资格证书考核项目:钳工、计算机绘图师、三维建模师、数控车工、维修电工,学生毕业前至少获得一个职业资格证书。 六、教学过程 全学程共开设42门课,总学分150学分。 教学环节周数分配表

佛山市顺德区陈村职业技术学校“双轨四段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精心整理 “双轨四段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佛山市顺德区陈村职业技术学校 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关心支持下,2013年4月,陈村职业技术学校与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后改名:广东省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展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形成了校企现代学徒制培养特色,即将现代学校教育与传统学徒制相互融合、围绕企业用工和现代产业用人标准,以学生(学徒)技能,“现不断超 制”提二、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主要做法 (一)签订协议,顶层设计。 2013年4月2日,我校与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订《“科达机电公司现代学徒制度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书》。《协议》约定:合作双方通过联合办学、交流合作等手段,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和企业资源的相互共享,包括共享职业教育政策、师资、技术、实训基地、教学信息、技能鉴定、培训等职业教育资源,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我校率先成为了佛山市“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广东省教育厅中职与高中教育处处长邵子铀、副主任郑霭娴,佛山市

教育局副局长赵银生、公司总裁吴木海、副总裁许建清、行政总监张峰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仪式。佛山日报、珠江商报、陈村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活动进行报道。邵子铀处长和赵银生副局长都对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与陈村职校现代学徒制项目寄予了厚望,希望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开创技能现代人才培养新模式,促进企业现代用工制度改革,推动顺德区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的发展,满足顺德区机械装备行业的用工需求,带动更多企事业单位承担起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同时,将成功的经验辐射给周边的企业与学校,将该项目打造成为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示范单位。 (二)深度合作,双轨运行。 问; 量。 (三)开展试点,四段学习。 2013年5月12日,通过召开双师研讨会,学生座谈会等,双方确定以普通车、普通铣工种为试点、在二年级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校企选拔面试挑选了39名学生成立了第一届“现代学徒制”班,针对机加工专业学生学习基础和企业普通车、普通铣工岗位要求开始探索学徒制培养。2014年5月16日,32名学生成立第二届“现代学徒制”班,针对的工种普通车、数铣/加工中心、钳工/装配钳工、普通铣、数控车、机电一体化等。学员们要经历四个阶段的学习。 第一阶段(前3学期)基础能力学习,在校文化基础、专业理论和实操基础学习阶段。根据校

#1学分制培养方案(经济管理专业群)

经济管理专业群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2013年 6 月 30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学分制 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原则意见 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学分制下弹性学习制度和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设置专业群课程,构建课程模块,优化课程结构。决定在学院省级重点专业群推行学分制管理,制订2013级学分制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 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设公共基础学习领域(G)、职业能力学习领域(Z)两大领域。课外另设素质教育活动(S),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学分制专业群课程体系配置表 序号学习领域模块性质学分备注 G1 公共基础 学习领域基础必修模块必修26 G2 基础选修模块选修8-15 可限选G3 素质延展模块选修8 Z1 专业能力 学习领域专业群平台课必修20-30 Z2 专业核心课必修25-35 Z3 集中实践课选修12-20 可限选 Z4 高层互选课选修8-15 合计130 1.公共基础学习领域 公共基础课程指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以素质教育为主的课程,主要功能是提高学生的基本思想、文化和身心素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一般能力,以满足学生适应社会、独立生存、自我发展、创新超越的需要,同时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知识基础。 公共基础学习领域包含基础必修模块(G1)、基础选修模块(G2)、素质延展模块(G3)三个模块。公共基础课程的开设应在教务处的统一指导下,由课程归属系(部)负责管理。其中基础必修模块(G1)是全院性必修课程,原则上不得随意变动;基础选修模块(G2)除统一提供的课程外,各专业群可根据人才培养规格需要添加课程,

“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

“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高校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既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又能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高素质人才,创新创业就是“引领”作用的主要表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学校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通过传播知识、传播科技、传播文化,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学校还要创造知识、创造科技,以自己的基础和敏感,努力站在科技前沿,不断向社会输送新知识、新成果,同时培养出能引领经济社会前行的“双创型”人才。 既能创新、又能创业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发展需要是人们最高层次的需要,是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和追求,它包括劳动、学习、创造等的需要。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深刻变化着,高校大学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大学生作为建设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他们迫切希望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因此, 以创新创业为主要特征的自我发展成为大学生主要需要。 现状 1.对创新和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尚未真正到位。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创新和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创新和创业教育尚未变成高校师生员工的共同行动。原因是管、教、学三方的认识尚未真正到位。一些管理者认为,现在学校扩招, 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能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就不错了;一部分教师还未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觉得现在生源质量下降, 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质量都难以保证, 还谈什么创新创业? 大多数学生则在应付着各种考试, 能否创新那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事。既然管、教、学三方的积极性都不高, 创新创业教育自然难以开展。 2.“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确立。多年来,创新和创业逐渐成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指标,各种政策、制度和措施在不断的出台,但人才培养模式仍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一是各种政策、制度和措施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而只是在传统培养模式基础上的局部修正和补充;二是形式重于实质,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中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招工,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技能,工学交替、实岗育人,校企联合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度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7]17号)文件要求,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及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1.学院情况 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区,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集文、理、工、商等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全日制公办高等专科院校。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78年,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是江西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和“质量提升年”活动先进单位,荣获“首届中国(江西)十大职业教育培训品牌”,“江西省第一批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江西省最佳就业认同奖”、“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全省绿化模范单位”、省、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平安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以加快融入现代职业教育建设为契机,

密切关注区域经济发展动态和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着力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院先后投资1亿多元建立了冶金技术仿真实训室、数控加工实训中心、机电一体化实训中心、PLC技术实训中心等100余个实习实训室;同时立足江西冶金行业,依托新钢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建立了60多个校外大生产实习基地。其中,仅新钢集团公司实训基地就有炼钢厂、炼铁厂等18家,实现了“零距离”培训。 学院十分重视与世界500强及中国200强等实力雄厚的企业精诚合作。目前,学院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北京首钢公司、江苏沙钢、上海米其林轮胎、韩国浦项不锈钢公司、宁波金田铜业、江西铜业、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广深高速、广州本田公司、深圳华美集团等200多家大型优质企业建立了就业伙伴关系。学院还投资2.1亿元建设了一个环境优美、风景迷人、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高职新校区。学院将致力建设成为专业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实训条件优良、教学管理规范、育人环境良好、冶金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2.合作单位情况 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新钢公司)位于江西省新余市,占地面积28508亩。新钢公司是国有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下属单位主要有主体单位24家,全资子公司15家,还有新华金属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昆明滇新锰铁有限责任公司、九江四方物流有限公司等15家控股参股企业。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47 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09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391人。新钢公司资产总值107.61亿元,具有年产生铁900万吨、钢1000万吨、钢材410

应运而生的“双轨制”薪酬激励模式

应运而生的“双轨制”薪酬激励模式 ——《上承战略下接人才》文摘 “双轨制”薪酬激励模式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企业的发展而逐步衍生和发展起来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资源已成为企业的第一资源,而高端、有特长以及市场紧缺的人才资源则更是具有高竞争性的资源。伴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对人才,尤其是特殊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这时既能满足企业业务和人才的发展需求,同时又能有效节约企业成本的协议工资和体系工资共存的“双轨制”薪酬激励模式就应运而生了。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的经营战略与人才战略是实施“双轨制”薪酬激励模式的根本前提 薪酬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薪酬政策必须支持企业的经营战略,基于战略视角的薪酬政策要关注那些能帮助组织获取和维持竞争优势的薪酬选择。成功的薪酬体系,可支持企业的经营战略,能承受周围环境中来自社会、竞争对手以及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的压力与挑战,它的最终目标是使企业持续保持竞争优势。同时,薪酬战略和薪酬体系的选择和设计,也必须与企业的人才战略相匹配,成功的薪酬体系,不仅能留住并激励企业所需的人才,也能从市场上招聘到企业所需的人才。 处于业务战略期的企业,由于业务模块的不断增加和调整,总会面临“人才总量有余,而结构性矛盾异常突出”的问题,导致关键职位缺人,无法满足企业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业务经营战略和人才战略背景下,采用“双轨制”薪酬激励模式是必然选择。 2. 从企业成本角度来考虑是实施“双轨制”薪酬激励模式的约束性条件 招聘人才势必要为人才支付相关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从而产生一定的人工成 本,人工成本是企业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执行体系工资 或协议工资的人数的多少,势必会影响企业的成本支出。一方面,企业控制人工成本支出,对于企业招聘协议工资人才的多少进行了约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各职能部门和 各企业能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成本的限制,企业不可能将协 议工资制模式适用于所有员工,因此,需另外建立一套成体系的成本支出相对合理的体 系工资制。 3. 人才移位势必带来成本的相应提高,这是实施“双轨制”薪酬激励模式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之一 从人才的角度看,人才发生移位,即“跳槽”,诱因有很多,但高水平的薪资待遇,是众多诱因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企业要吸引人才发生移位,势必要支付更高的成本,用更

课题申报范本:4413-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从目前我国高校发展的情况来看,高校特色不明显,专业特色不明显,“千校一面”、“千生一面”的情况比较严重。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培养出的毕业生同质化现象严重,毕业生没有特色,更加没有核心竞争力,就业质量低、有业不就或者就业困难。 所以,对于高校,如何坚持创新引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培养出适合产业转型与发展的人才,培养出社会紧缺的创新应用型人才,以“出口”带动“进口”,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增加学校的品牌影响力,提高学生的双创能力与就业能力非常有必要,这是高校转型时期必须面对的和解决的问题。 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到2020 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创业人才的规模与质量,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20世纪中后期,创业型大学在英国、美国、芬兰等西方国家勃然兴起,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早在1987年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诺丁汉大学等英国高校不断探索,积累创业型人才培养经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高校掀起了从“研究型大学”到“创业型大学”演变的第二次学术革命,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卓有成效。 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专家柯林?博尔将创业教育总结为: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在美国,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完备的体系,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 2002年4月,教育部高教司在北京召开了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座谈会后,中国高校逐渐开始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2012年4月,我国教育部、中宣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倡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新形势下,深化我国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观以近年来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大学生创业意识依然淡漠,创业能力依然不足,创业成功率不尽如人意。据统计,全世界大学生的平均创业成功率约为10%,美国为20%,而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1%。 在这一背景下,课题组成员对双创型人才的培养及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进行了思考。本项目在以市场为导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根本目标,对我学院市场营销等专业学生的教学进行改革,实现第一与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互动,提高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学以致用的能力,为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创设条件与环境,通过对我学院市场营销等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结合市场需求情况,根据高校建设的目标,在提升素质教育的同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同时在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本课题研究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贯穿始终,以提升创新应用能力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改革和创新现有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创新型、创业型人才。 在此基础上,以我院的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在推进我院的教学改革的同时,建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专业“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方案

目录 第一部分建设基础 (3) 一、专业建设概况与特色 (3) 二、初步建立校企合作形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4)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4) 四、校内实习实训建设 (4) 五、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5) 第二部分建设目标 (6) 一、总体目标 (6) 二、具体目标 (6) 第三部分建设内容 (8) 一、创新学徒制培养模式 (9) 二、课程体系建设 (9) 三、创新校企合作形式 (12) 四、师资队伍建设 (14) 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7) 第四部分建设进度及预期效果 (20)

一、建设基础 (一)、专业建设概况与特色 工程造价创设于1999年,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09余人,随着我省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本专业立足河北,面向行业,着力培养懂经济、会算量、善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专业发展定位准确。专业开设17年来,通过深化教学内涵建设,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培养方案,针对岗位能力开发课程的人才培养思路,初步形成了“双证融合,近距离上岗”的专业特色。同时,采取以赛促学的方式,多次组织和举办工程造价手工算量技能大赛,2015年选派工程造价专业的五名同学代表学院参加了第二届“广联达杯”BIM毕设大赛,获得三等奖。这些举措,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连续三年就业率为92%以上。 (二)、初步建立校企合作形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程造价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发挥校企两个育人主体作用,依据工程造价员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按照职业岗位所需专业基本能力、单项能力、综合能力三段递进,创建“工学结合、能力递进、双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融入行业企业文化,校企共同设计,形成具有本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工程造价专业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10名,校内兼课教师16名,并有着从低到高递进式的教师队伍,无论从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各方面都具备着显著优势。教师队伍中还有行业专家、评标专家等参与教学。目前教师队伍专兼结合,结构基本合理,素质优良,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专业现有教师4名,校内兼课教师16名,4名教师取得了国家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或工程师资格,并在企业兼职。教师队伍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专业课程建设的力度,本专业建成《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校级优质课程1

尝试现代学徒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目录 一、实施背景................................................................... - 2 - 二、主要目标................................................................... - 2 - 三、工作过程 (4) (一)现代学徒制试点 (4) (二)制定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 (7) (三)现代学徒制全校推广 (8) 四、条件保障 (8) (一)政策条件 (8) (二)企业条件 (8) (三)学校条件 (9) 五、成效成果 (9) 六、体会与反思 (11)

尝试“现代学徒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福元建飞 一、实施背景 1.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中国正面临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鲁昕部长在多种场合说过“学徒制肯定是产业升级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现代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2.市域经济发展的小背景:迁安以钢铁冶炼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转型,钢铁企业面临升级换代,过去的招工模式是以劳动力为主体,现在转变为以高素质技术工人为主体。目前许多装备制造类企业到迁安投资,首先询问的条件之一是本地是否有足够的高素质技术工人。 3.学校人才培养改革发展的需要:按照我校原来的培养模式,学生的技能训练容不能与就业岗位对接,毕业后不能适应企业岗位要求。故传统的实习模式受到挑战,现代学徒制刻不容缓。 在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校建设中,学校把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列为重点建设专业。借此机会,我们按照“现代学徒制”的模式,在之前“企业冠名班”的基础上,进行了一轮“学徒实习”的试点。本次尝试收到了相当满意的效果,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企业的岗位技能,而且有90%以上的在学徒实习企业就业。随着示校建设工作的不断进行,我们打算在其他专业中也推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从而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深入发展。 二、主要目标 1.探索建立和完善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本位教育与工作本位培训紧密结合,使企业回归职业教育主体之一的地位。

法律实务人才培养几个问题

法律实务人才培养的几个问题 ——以比较法为视角 童伟华 法律实务人才是法治的践行者和推动者,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法律人才的培养。在现代国家大学是培养法律实务人才的基础环节,此外实习和司法研修也是培养法律实务人才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不同国家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从中吸取对我国有益的经验,是撰写本文的初衷。本文拟主要就法律人才培养主体与培养阶段、法律课程设计、实习及研修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指出我国法律实务人才培养在上述领域之不足,摸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人才培养之道。 一、法律人才培养主体与阶段 (一)外国的法律人才培养主体与阶段简介 法律实务人才培养主体,是指法律人才的培养主要由何种机构承担;法律实务人才培养阶段,是指在哪一个学习阶段培养法律人才,如本科生阶段还是研究生阶段。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承担法律人才培养的主体是不同的。例如,历史上的英国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上就颇有特色。十九世纪以前,根据法院的判例发展而来的普通法,在实务中被教授和传播,依托同业者的培养成为英国长久以来的传统。裁判官也是从有经验的人员中选择。大学作为法律人才培养教育机关的机能,在英国是在二十世纪的时候才得以确立的。1与此相对的是,同 1参见[日]小野秀诚:《法曹养成制度の长期化と多样化:比较法的考察》,载日本《一桥论丛》2005年133

时期的欧洲大陆的大学法学部,传统上就是培养官吏和司法官员的机构,与英国形成鲜明的对比。 即使大学作为法律实务人才的培养机构,是本科阶段培养还是在研究生阶段培养,不同的国家也不尽相同。例如,德国等欧洲国家目前主要是在大学本科阶段对学生进行理论培养,与之不同的是,包括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在的普通法国家,没有法学本科教育,而专门在研究生层次培养法律人才。例如,澳大利法律研究生院是培养法律工作者的主体,为了进入著名的法律研究生院,读大学时必须取得优异成绩。现行澳大利亚法律研究生院的入学选拔方法,集中面向于法律以外领域的人士。另外,对于劳动者或者不能支付法律研究生院高额的学费的人,也有特殊的关照。2 日本以前法律实务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大学法学部和毕业后在司法研修所研修的方式。具体而言,学生先通过法学部的学习,毕业后进入社会上的司法考试培训机构,接受考试训练。通过“法”资格后,由于还只是具备应试性的法律知识机能,不能适应从事司法工作的实际需要,还要到专门设立的日本司法研修所接受为期半年的法律实务研修,并在裁判所(相当我国的法院)、检察机构或者律师事务所实习一年,成绩合格后才能取得执业资格。但是,近几年来这种培养模式有所改变。根据日本临时国会2002年通过的《法科大学院教育与司法考试关系法》,一种具有独特品格的法科大学院得以设立(大学院即我国的研究生院)。目前日本已经有数十所大学设立了法科大学院。 日本的现行法科大学院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标准学制为三年,但法学部毕业的学生只须学习二年,非法学部毕业的学生不得少于法科大学院学生总数的2参见[日]小野秀诚:《法曹养成制度の长期化と多样化:比较法的考察》,载日本《一桥论丛》2005年133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说明

现代学徒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学前教育 二、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生、幼儿园员工 三、学制、学历 基本学制3年,学历中专 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求论证及专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行业现状与人才需求 1、幼儿教育发展迅速,幼儿教师需求量加大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教育事业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随之对于幼儿教师和管理人员的需求骤增,幼儿师范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尽管近年来全国各地一些院校增建了学前教育专业来培养幼儿教师,仍然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如上海近两年每年幼儿教师缺口1600多人,吉林省在各级学校师资短缺现象中幼儿教师短缺尤为突出。德惠市近三年来新增幼儿园9所,幼儿教师缺口很大。 2、早教事业方兴未艾,早期教育人才奇缺 早期教育是21世纪幼儿教育的大趋势,据最新的《中国人口统计年鉴》显示,中国0—3岁的婴幼儿共计7000万人,其中城市0—3岁的孩子数量为1090万人。“人才培养的制高点在最初阶段”、“教育从0岁开始”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0—3岁段幼儿的智能开发,是目前幼教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新增长点。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机构在全国一些大城市纷纷成立,但一些中等城市及县级市早期教育

机构较少甚至没有。所需早教人员的数额庞大,而通晓此年龄段幼儿心理的教师却很少,并且目前还没有专门培养早教人才的大专院校,这严重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前景 尽管几年来全国幼儿教育获得了发展,儿童入园率达40.75%,但仍与全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55%,有一定的差距。德惠教育局计划2016年学前三年适龄幼儿入园率达到75%,幼儿教师严重短缺。 幼儿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规划目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要缩短这个差距就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幼儿教师,而这个差距就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就业市场和人生舞台。从就业形势来看,学前教育人才奇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学前教育专业将是就业的热门专业之一。总之,社会对幼儿教师需求旺盛,幼儿教育专业市场前景广阔。 社会对幼儿教师需求量增加的同时,对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也相应提高。经过调研了解到,各幼儿园渴求“热爱幼儿教育、幼儿教育理念新、教学基本功扎实、技能全面、心态好、愿意长期在本园工作”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意识强、技能高、基础理论知识较系统等特点,正符合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中国从2005年开始迎来第四波婴儿潮,其中0-3岁婴幼儿高达7000万左右。根据国家卫计委最新生育意愿调查显示,在2013年底国家放开“单独二孩”政策以后,全国约有70%到80%,即约9000

浅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沙立君

浅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沙立君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注重学生技能培养的现代人才 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为社会提供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本文探讨了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目的,阐述了实施现代学徒 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正处于产业升级的重要时期,由制造大国转变成创造大国,用人制度从 以劳动力为主体,转变为以高水平技术工人为主体。实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 式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和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谈谈 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看法。 一、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产教融合来实现人才培养的有效形式,也是 现代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发展趋势。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促进行业 和企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积极的参与,实现产业需求和专业设置、职业标准和课程内容、生产过程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的良好对接,增强了人才培 养的针对性,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能够强化校企合作,促进工学结合,拓宽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通道,严格按照企业岗位要求,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二、实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 (一)充分利用企业的资金、技术和设备,建立“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 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降低人才培养的成本。 (二)建立具有地区特点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教育和工作岗 位培训紧密的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能学到理论知识又能掌握实践技能,实现人才 培养的最佳模式。 (三)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成为既能生产、又善教学的教师;学生通 过教师的知识讲解和师傅的技术指导,成为既懂理论又能上岗的员工,学校和企 业进行一体化育人,实现合作和共赢。 (四)做好教师、学生和工人之间角色的转换,使教师、学生、工人实现共 同进步,使学校和企业实现共同提高,为职业教育发展和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持 和动力。 三、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 (一)创新课程体系设置 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设置将专业课教学体系和岗位实际工作体系有机结合, 使两者进行优势互补,在专业课程内容的结构上,将专业技术结构体系的要点与 中职学生的岗位工作需求和实际操纵技术能力的获得合理整合,优化专业性强的 课程模块的教学内容。既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技术实际操作训练,又有利于岗位工 作经验的获取和岗位实际操作技能的形成。第一学年在学习必备基础知识的前提 下进行专业认知实习、实训。第二学年结合学习本专业一体化教学实训室以及企 业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学徒)进行专业系统技能的训练。第4学期,采用“工 学循环”的教学方式,课堂学习与工作学习相结合,在真实情境中构建专业知识、提升实践技能。第三学年结合校企合作校外课堂、企业顶岗实习、就业(准员工、员工),进行专业综合技能的训练。第6学期,学生校外课堂、顶岗实习,强化 工作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使学生成为“准员工”,参加工作时可以“零培训”上岗——“员工”。

湖北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

湖北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制定《湖北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遵循职业教育人才成长规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以学生技术技能培养为核心,以校企双主体育人、教师师傅双导师教学为突破口,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进一步改革职业教育管理制度、招生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统筹,协调推进。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作用,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统筹区域内职业院校开展试点工作。统筹利用好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资源,协调好教育、人社、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的关系,形成合力,共同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坚持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形成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

效机制,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合作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坚持系统设计,重点突破。明确试点工作的目标和重点,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考试评价、学生教育管理、招生与招工,以及师资配备、保障措施等工作。要着眼于探寻现代学徒制基本规律,对人才培养各环节选择改革重点,力求突破,形成特色。 (四)坚持点面结合,以点带面。试点工作按照区域试点和学校试点同步推进的原则进行。区域试点以市州为单位,重点是协调市直各部门和政校行企各方关系,研究制定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政策措施,协调解决试点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学校试点重点在选择好适合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专业,积极探索双主体育人、双导师教学、校企一体化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通过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三、主要任务 (一)探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职业院校与企业签订现代学徒制合作协议,明确校企双方权利和义务,推进校企紧密合作、协同育人。探索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双主体育人模式。探索通过建设职教集团,吸收行业、企业参与,搭建平台,推进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融合。探索校企共同建立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共同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探索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统筹利用好校内实训场所和企业实习岗位等教学资源,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双轨制”培养模式论文研究生教育“双轨制”培养模式探询

“双轨制”培养模式论文:研究生教育“双轨制”培养模式 探询 [摘要]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单纯的“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不再适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现行的研究生招考、培养模式,建立一个研究生教育的“研究型”人才培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双轨制”培养模式势在必行。建立有外语考试和无外语考试的“双轨制”招考模式,是避免人才浪费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双轨制”培养模式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招考 对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宏观定位,全国政协委员,XX 音乐学院院长彭志敏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市场需求配置供给和配置人才资源已成为应有之义。然而我们在高校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中,不是市场需求引导供给,而是各方利益驱动以及某种片面的社会心里预期引导供给。”为此他建议:“除少数国家重点大学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办学宗旨外,大部分二本、三本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以上是专家学者对于本科层次大学问题的一些观点,从某种角度来说,也反映出我们研究生教育将面临的一些潜在问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不断下滑和研究生就业难也已经不是什么新话题了,这些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的关注。由于本科学历层次人才在社会上的不断积聚加之研究生教

育的逐年扩招,导致了就业岗位对学历要求的不断提升。反过来更加刺激了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扩招。研究生办学条件的不足是导致研究生教育质量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生教育如何发展成为一个新的课题。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单纯的“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不再适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现行的研究生招考、培养模式,建立一个研究生教育的“研究型”人才培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双轨制”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一、研究生教育“双轨制”培养模式的建立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研究生教育在我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并随着社会发展的时代变迁而逐步变革和完善,在各个不同时期为我国的建设和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从现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来看,我们比较注重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但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扩大,这种单一的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1.研究生的逐年扩招导致了师生比的严重失调,直接导致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下滑。据媒体报道,在XX的某大学,一名研究生导师在一年中竟带了42名研究生。也有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一些热门专业中,有些导师所带的在校研究生人数超过20人,很难保障教育质量。因此,研究生“双轨制”培养模式的建立,通过培养定位分流了学生数量,有效地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