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本科诊断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本科诊断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本科诊断学教学大纲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名称:实验诊断学; 英文名称:laboratory diagnostics

课程编码:211075

学分:2.0分

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0学时;实验学时:12学时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本科

先修课程: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

执笔人:田志明

审订人:李会廷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实验诊断学》介绍各种实验室检查内容、方法、各个指标的正常参考值及其在疾病诊断过程中的临床意义。从而,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给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通过教学,学生能独立进行问诊和体格检查,并能综合问诊、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写出完整的病历。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四篇实验诊断 (14学时) 重点和难点:

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的正常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白细胞计数,分类计数等血液一般检查的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骨髓细胞学检查内容方法和临床意义;血小板计数参数及其临床意义;

二、尿、粪常规检查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脑脊液、浆膜腔积液检测的临床意义;

三、肾功能检查的正常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四、肝功能检查的正常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测

第四章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

第五章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

第六章肝脏功能检测常用的实验室检测

第一篇(第一、二、三章)问诊(2学时)本篇重点和难点:

一、了解问诊的重要性及在诊断疾病中的重要用用;问诊是了解病情及疾病全过程的最好方法;掌握问诊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了解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

第一章问诊的重要性

第二章问诊的内容

第三章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第三篇病历书写 (4学时)重点和难点: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第一章书写病历基本规则和要求。

第二章病历的种类、格式与内容

第三章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

三、教学基本要求

(1)能独立通过问诊收集病史,并了解主诉和症状的临床意义。

(2)能书写完整的病历,根据问诊、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的结果,作出初步诊断。

(3)实验室检查的内容、正常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四、大纲说明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中医、医学影象技术等。教学总时数为32学时,其中课堂讲

授20学时,实验12学时。课堂教学以教学参考书为参考材料,按照本大纲的内容进行

教学。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先修课程:病理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等。后修课程:

内科学、临床各科学等。

五、教学参考书

1、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附表1 《实验诊断学》学时分配表

内容讲授实习合计讲课/实习血液检查 4 2 6

骨髓细胞学检查 2 2 4

尿液检查 2 2 4

脑脊液、浆膜腔积液检测 2 2 4

肾功、肝功检查 4 0 4

采集病史、病历书写 6 4 10

总计 20 12 32 本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本科使用,也可供中医、医学影象技术等本科专业试用。

《实验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名称:实验诊断学

学时:12学时

学分: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本科

执笔人:田志明

审订人:李会廷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实验室检查内容、方法、各个指标的正常参考

值及其在疾病诊断过程中的临床意义;达到熟悉、巩固、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

为临床课程如内科学等奠定一定的基础;能书写完整的病历,根据问诊、体格检查及

辅助检查的结果,作出初步诊断;为后期进入附属医院进行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实验诊断学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三、实验项目与类型

四、实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实验一血细胞检查1(白细胞分类记数)(2学时)

1.目的要求

掌握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方法与原理

原理:应用瑞氏染色,根据不同的细胞形态进行分析,在显微镜下计数。

(1)方法:

1).常规消毒耳垂皮肤、针刺后擦去第一滴血。

2).在载玻片的右端沾取一滴血,沾取时勿使玻片触及皮肤,把推玻片的一端放在血滴右侧,将推片略向左移触及血滴,血液即均匀附着于二片之间。

3).使推片与载玻片中间形成30度夹角,平衡地向前推进,制成血涂片后,放在空气中待其自干,切勿加热干燥。

4).置玻璃腊笔在涂片两端各划一线(从上至下),以防染液外溢

5).置血片于水平支架上,加瑞氏染液,直至血片被盖满为止,计算染液滴数。

6).一分钟后,滴加等量缓冲液,同时轻轻振动血涂片,或用品吹气使之与染液混匀。

7).再染5-10分钟后,用水缓慢将染液冲去,冲洗前切勿将染液倾倒。

8).空气中自然干燥后镜检,先用低倍镜观察血涂片染色是否良好厚薄是否适宜,选

择涂片的中部及细胞分布均匀处,用油镜按一定顺序计数。

9).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数目,根据白细胞多少而定,一般分类计数100-500个,按100%报告。

10).血液内常见的白细胞形态请参阅教材。

(2)注意事项:

1).血涂片的厚薄与下列因素有关:血滴大则厚,小则薄;推片与载玻片之间的角度大则厚,小则薄;推抹涂片之速度快则厚、慢则薄。

2).推片时用力要平衡,否则血膜出现厚薄不匀现象。良好的血片应分布均匀,位于玻片之中央,玻片两侧及上下边缘留空隙,血片之一端较薄,适于细胞形态观察;另一端较厚,适用于寄生虫的寻找和白细胞减少时的分类计数。所谓厚薄适宜,指血片放在白纸上呈淡红色,镜下红细胞均匀排列,无重叠和成堆现象。

3).染色时应防止染色液干而出现沉淀物,冲洗时不能先倾倒染液应缓缓加水,使沉渣浮起溢去。染色时间的长短与温度有关,天热时间短些,天冷时间长些,也可在显微镜下染色,白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浆内之颗粒清楚显现时,即可冲洗。稀释液过酸时,红细胞和嗜酸性颗粒染成鲜红色,白细胞核往往不易着色,或色甚浅;稀释液过碱时,白细胞核色泽甚深,嗜酸性颗粒呈暗红色,红细胞呈紫红色。

4).分类计数时如见到异常或未成熟白细胞,也应按不同种类分别计数,求出其百分数,应注意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内有无中毒颗粒和空泡如见到空泡,见到有核红细胞,也要同时记下,但不列入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百分率内。可按计数100个白细胞时有多少个有核红细胞报告,同时还应注意红细胞有无大小、形态、染色的异常,血小板的多少和有无形态异常,以及血片中有无寄生虫。

3.主要实验仪器与材料

瑞氏染液:PH值6.4的磷酸缓冲液。干净无油的载玻片、边缘光滑干净的推玻片、显微镜、香柏油擦镜纸和玻璃腊笔。采血针,医用酒精,消毒棉签。

4.掌握要点

染色和固定是掌握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关键。

5.实验内容

首先由教师介绍仪器使用方法,并进行细胞计数及染色的示范操作,再由学生分小组互相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二骨髓检查(2学时)1.目的要求

掌握正常骨髓细胞的形态和分类。掌握贫血、急性白血病的骨髓检查特点。理解幼稚血细胞至成熟血细胞的形态特点。

2.方法与原理

显微镜下根据不同的细胞形态进行分析。

3.主要实验仪器与材料

显微镜、香柏油擦镜纸、细胞载玻片

4.掌握要点

显微镜的操作,正常骨髓细胞的形态和分类。

5.实验内容

教师示教操作方法后,指导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三尿液检查(2学时)1.目的要求

掌握尿常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2.方法与原理

教师示范和同学们分组对尿标本进行尿常规检查。尿酸碱性可以用pH试纸测定;比重计测定尿比重;磺基酸法进行尿蛋白定性试验:在酸性条件下,磺基水杨酸的阳离子与带负电荷的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沉淀。本法简便、灵敏,但易出现假阳性,可作为过筛试验。若为假阳性,加热煮沸后沉淀消失,碱性尿应加5%醋酸使尿呈弱酸性。否则,会出现假阴性。Benedict 试验进行尿糖定性试验,Benedict 试验原理:在热碱性溶液中葡萄糖的醛基 (-CH0) 被氧化可使试剂中的高价铜还原成低价铜而出现砖红色沉淀。 C 6 H 12 0 6 +2CU ++ +Na0H→C 6 H 11 0 7 Na+Cu 2 O↓+H 2 0

3.主要实验仪器与材料

尿标本,5%醋酸,100g/L磺基水杨酸乙醇溶液、班氏试剂,试管,显微镜,比重计,广泛PH试纸,玻片,试管,酒精灯。

4.掌握要点

尿蛋白定性试验操作步骤,尿糖定性试验操作步骤

5.实验内容

教师示教操作方法后,指导学生操作,练习检查方法。教师巡回指导。

一、磺基水杨酸法尿蛋白定性试验:

(1).实验原理:如上。

(2).操作步骤:

A.取小试管加尿液3-5ml

B.滴加100g/L磺基水杨酸乙醇溶液3-4滴,形成界面.

C.如尿显混浊,表示有蛋白存在,混浊深浅表示含量多少.

(3).结果判断:阴性:不显混浊,尿液外观仍清晰透明,微量(±):轻微混浊,隐约可见.阳性(+):明显白色混浊,但无颗粒出现; 2+:稀簿乳样浑浊出现颗粒;3+:乳浊,有絮片状沉淀;4+:絮状混浊,有大凝块下沉;

(4).临床意义:分为功能性,体位性,病理性蛋白尿,后者见于肾炎, 肾病综合征等。

(5).注意事项:

A.磺基水杨酸法较敏感

B.如尿液混浊,应先离心或过滤:强碱性尿可出现假阴性,应加稀乙酸液数滴酸化后再作试验.

C.有机碘造影剂,超大剂量使用青霉素等均可致假阳性

D.尿中含高浓度尿酸或尿酸盐时,可呈假阳性. 但出现反应与尿蛋白不同,加试剂1-2分钟后出现白色点状物,向周围呈刺状突起,并慢慢形成雾状.

二、尿糖定性试验(Benedict 试验)实验内容:

(1)方法:

①取试管一支,加入班氏试剂2.5ml(约20滴),加热煮沸,试剂不变色方可使用。

②取尿液2滴后(试剂与尿液比历为10:1),再煮沸1~ 2分钟,冷却后观察结果,判断标准见下表。

结果符号含葡萄糖量(g/100ml尿液)

蓝色不变-无

绿色+0.5以下

黄绿色++0.5~ 1.0

土黄色+++ 1.0~ 2.0

砖红色++++>2.0

(2)临床意义,正常尿糖此法为阴性。尿糖阳性可见于糖尿病,肾性糖尿等。餐后和静脉输入葡萄糖液后,尿糖可短暂性阳性,注意与糖尿病,肾脏疾病等鉴别。

(3)注意事项:

①试剂与尿液的容积之比为10:1,过多或过少均影响结果的正确性。

②观察必须待尿液冷却后进行。

③尿中含有高浓度尿酸盐或蛋白时可产生暗绿色絮状沉淀

④尿中含有VitC、葡萄糖醛酸,或含随尿排出的药物,如异烟肼、链霉素、水杨酸和中药大黄、黄芩、黄柏等时,会呈假阳性反应。

⑤果糖、乳糖、半乳糖、甘露醇有时也出现阳性反应。

⑥标本应及时检查,以免细菌分解尿糖而影响结果。

实验四脑脊液、浆膜腔积液检测(2学时)1.目的要求

掌握脑脊液、浆膜腔积液检查的临床意义,理解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特点及临床意义,了解脑脊液检查的正常结果。

2.方法与原理

粘蛋白定性试验 (Riva1ta 试验 ) 原理:浆膜上皮细胞在炎性反应刺激下分泌粘蛋白增多,浆膜粘蛋白属酸性糖蛋白,等电点为 PH3 - 5 ,因此在稀酸性条件下产生白色沉。细胞计数用显微镜检查。

3.主要实验仪器与材料

100ml量筒、比重计、滴管、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特制盖玻片血红蛋白吸管、离心器、试管、革蓝氏染液、瑞氏染液、抗酸染液等,冰醋酸,3.8%枸檬酸钠溶液。

4.掌握要点

细胞计数显微镜检查。

5.实验内容

一、脑脊液检测

( 一 ) 显微镜检查:

1 .细胞总数,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检查:方法与浆膜腔穿刺液检查相同。

正常脑脊液细胞数极少,正常值为 0-0.008 × 10 9 /L ,主要为淋巴细胞。当脑或脑膜有病变时,脑脊液中白细胞增多,且必须作分类计数。如脑炎时细胞数常轻度增加( 约 0.01-0.2 ×10 9 /L) ,其中以淋巴细胞为主;结核性脑膜炎时常中度增加 ( 约0.1-1.0 ×109 /L) ,主要是淋巴细胞增多;流行性脑膜炎时细胞数明显增加 (1.0-5.0 ×10 9 /L) ,主要是中性粒细胞。

正常脑脊液中无红细胞。若有大量红细胞,则可能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由于穿刺时损伤所致。

2 .细胞学检查:为了进一步帮助诊断,除一般涂片进行瑞氏染色分类外,尚可采用玻片离心法,醋酸膜浓集法使 CSF 中的细胞浓集,再进行染色查找癌细胞以提高其诊断水平。

二、浆膜腔积液检测

1.一般性状检查:

(1)描述其颜色、透明度、粘稠度,并注意有无凝块。

(2)测量比重:方法同尿液比重测量。渗出液易凝固,抽出后应立即测定或先在溶器中加相当于标本1:10量的3.8%枸檬酸钠溶液。

2.浆膜粘蛋白定性试验(Rivalta氏试验)

(1)方法:取100ml量筒加水至近满,滴冰醋酸2滴,在近液面处滴入标本1~ 2滴,

如有明显的白云雾状混浊很快下降,沉淀拖得较长者为阳性反应。

(2)临床意义:渗出液阳性,漏出液阴性。标本中球蛋白浓度很高时,发生假阳性,但在未加酸的清水中也有白色沉淀。

3.显微镜检查:

(1)细胞总数:吸少许标本(充分摇匀),滴入血细胞计数池内静置2~ 3分钟,计数5个大方格内的细胞数,乘以2即得。

(2)白细胞计数:用血红蛋白吸管吸少许冰醋酸,吹去,再吸少许摇匀的标本,充入血细胞计数池计数。

(3)白细胞分类计数:用高倍镜将计数室内的白细胞分为多核细胞和单核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间皮细胞)二类,用百分率表示。

(4)细菌检查:取标本离心沉淀,取沉渣涂片,经革蓝氏染色和抗酸染色。分别检查一般病菌和抗酸菌。

(5)注意事项:细胞计数前应将标本摇匀,抽取标本后尽快检查否则细胞可能破坏。教师示教操作方法后,指导学生互相操作,练习检查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五病史采集(2学时)1.目的要求

掌握病史采集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

2.方法与原理

结合具体病人进行病史采集。

3.主要实验仪器与材料

具体病人

4.掌握要点

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在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

5.实验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操作。

实验六病历书写(2学时)1.目的要求

掌握病历书写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

2.方法与原理

结合具体病人进行病史采集,将病史采集获得的病史按病历规范要求写成病历。

3.主要实验仪器与材料

具体病人

4.掌握要点

病历书写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在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

5.实验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操作。

五、考核办法

实验操作60%,实验报告40%。考核成绩以20%计入课程总成绩。

六、实验教学指导书和参考书

1、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企业诊断)教学大纲-骨伤科影像诊断学广东省中医院

骨伤科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骨伤科影像诊断学(五年制) Diagnostic Imaging of Skeletal Diseases 课程编码:10511026 学时与学分:54学时/3学分 先修课程:1.《医学影像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人体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适用专业(方向):中医专业(骨伤方向)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骨伤科影像诊断学是研究骨与关节创伤、感染、骨肿瘤等疾病的综合影像诊断的一门学科,是中医骨伤专业的专业基础。其内容包括骨伤科X线、CT、MR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对骨与关节各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骨与关节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骨与关节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培养学生运用影像检查方法分析骨与关节损伤机制、影像表现,以及对骨与关节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能力。 二、基本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第一章骨伤X线总论 4学时 目的要求 【了解】X线的发现过程,X线发现者伦琴的生平事迹与人生启发。 【了解】医学影像学的的发展简史及前程展望。 【熟悉】医学影像学的概念。X线的特性,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X线检查方法及应用。 【了解】骨关节系统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掌握】骨关节的正常X线表现,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掌握】骨折及关节脱位概念。 【熟悉】骨折与关节脱位的分类及X线表现,骨折的愈合分期,骨折的并发症及后遗症的X线表现。 教学内容 1. X线的发现过程,X线发现者伦琴的生平事迹与人生启发。 2.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史及前程展望,医学影像学的概念。 3. X线的特性,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X线检查方法及应用。 4. 骨关节系统的X线检查方法及应用价值。 5. 骨与关节的正常X线表现。 6. 骨与关节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7. 骨折及关节脱位概念;骨折及关节脱位的分类及X线表现,骨折的愈合分期,骨折 的并发症及后遗症的X线表现。 教学方式 课堂讲座、幻灯、X线胶片、多媒体课件。 第二章上肢损伤 12学时 第一节肩关节损伤 目的要求 【熟悉】肩关节的X线检查方法及正常X线表现。 【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近端各类型骨折的X线表现及肩关节、肩锁关节脱位的X

试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实验诊断学 英文名称:laboratory diagnosi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必修考查 总学时:42 学分:2.5 理论课学时:32 实验课学时:10 适用对象: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性质和地位 实验诊断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室方法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细胞取样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从而获得病原学、病理形态学或器官功能状态等资料,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分析的诊断方法。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通过对实验诊断的学习,为临床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手段和方法 实验诊断的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实验、考试等。其中课堂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CAI课件、电化、多媒体,对板书和各类鉴别要点的挂图进行启发式,以达到使学生融会贯通、快速理解的目的。实验是教师在实验室里指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等手段强化学生对理论的记忆,使之更好地配合好理论。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实验诊断学以临床诊断为中心,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正确选择,掌握各项检查的适应症,熟悉和了解原理和方法,重点掌握参考值和临床想结合正确解释检查结果,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第一章概论 【掌握】掌握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 【熟悉】正确的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 【了解】如何进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测 第一节血液的一般检测 【掌握】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正常值及

增减变化的临床意义。 【熟悉】贫血的形态学分类法、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积测定及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方法、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了解红、白细胞病理形态改变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思考题: 1、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测定的参考值、临床意义? 2、红细胞各种形态变化的临床意义? 3、中性粒细胞增多、减低的临床意义? 4、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如何,何为核左移、核右移? 5、异型淋巴细胞包括几种,形态变化如何? 6、三种红细胞指数结束变化的临床意义? 第二节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 【熟悉】溶贫常用的实验室检查的临床应用。 思考题: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项目有那些? 第三节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掌握】骨髓细胞的起源及发育演变规律。 【熟悉】正常骨髓细胞的形态和分类 【了解】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法及诊断意义 思考题: 1、骨髓增生度分级及临床意义 2、细胞组织化学染色的临床意义 第四节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 【掌握】ABO血型系统、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的原则。 【熟悉】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其他血型系统。 思考题: 1、ABO血型鉴定的临床意义,交叉配血临床意义? 2、Rh血型鉴定的临床意义? 第五节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熟悉】各种贫血的骨髓象和血象的形态学特点

诊断学教学大纲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诊断学教学大纲(供口腔、法医、预防、医检、妇幼、医技、营养等)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内科教研室 二O一五年九月 目录

前言………………………………………………………………………………………………绪论………………………………………………………………………………………………常见症状………………………………………………………………………………………… 一、发热……………………………………………………………………………………… 二、疼痛……………………………………………………………………………………… 三、呼吸困难……………………………………………………………………………… 四、咳嗽、咳痰、咯血…………………………………………………………………… 五、水肿、心悸、紫绀…………………………………………………… 六、腹泻、腹痛…………………………………………………………………………… 七、消化道出血……………………………………………………………………………… 八、黄疽………………………………………………………………………………………问诊、书写病历……………………………………………………………………………… 检体诊断………………………………………………………………………………………… 一、基本检查方法及一般状态检查……………………………………………………… 二、头、颈部检查………………………………………………………………………… 三、胸廓、肺部检查……………………………………………………………………… 四、心、血管的检查…………………………………………………………………… 五、腹部检查……………………………………………………………………………… 六、生殖器、肛门、直肠、脊柱与四肢检查…………………………………………… 七、神经系统检查………………………………………………………………………… 八、病历编写及诊断方法概述……………………………………………………………器械检查………………………………………………………………………………………… 一、心电图检查………………………………………………………………………… 二、超声波检查…………………………………………………………………………… 三、实验诊断学(检验系)、血常规检查(讲、习)………………………………… 前言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苏州大学临床技能教学中心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见习》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0130059 大纲执笔人:沈海林、诸伟 实习(见习、实践)周数(时数):18学时大纲审稿人:沈海林 学分:1.5 开课学期:7 适用专业:口腔医学 一、大纲说明 本大纲根据口腔医学专业2006年教学计划制订 二、实习(见习、实践)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实习目的在于培养具有理论联系实践的口腔专业人才,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本课程是《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课程的实习环节。通过本实习,使学生正确掌握影像检查的方法、影像诊断技术的过程,锻炼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的能力。通过实习使学生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实习(见习、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具体内容见下述各章节要求。 四、实习(见习、实践)内容 1、实习(见习、实践)地点:影像实验室及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读片室 1、实习(见习、实践)地点:实习医院为附属第一医院; 2、实习(见习、实践)内容;见下述个章节具体内容 3、时间安排;18课时 五、实习(见习、实践)的形式与方法 包括到附属医院影像中心参观、摄片操作、读片等。

六、实习(见习、实践)考核和成绩评定 掌握口腔颌面部各系统疾病的影像读片、诊断要求。 七、实习(见习、实践)报告的内容与要求 掌握口腔颌面部各系统疾病的影像读片、诊断要求。 八、实习(见习、实践)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第四版,马绪臣主编 九、其他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第四版,马绪臣主编 《口腔颌面影像医学图谱》马绪臣主编 一、前言: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口腔医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口腔临床医学与口腔基础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以研究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对牙及牙周组织病变、颌面骨炎症、外伤、颌骨囊肿、肿瘤、颌骨畸形、涎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及系统疾病在口腔、颅颌面骨的表现等方面的医学影像诊断为内容的学科。 实验课18学时。实验课主要为读X线片。 二、教学要求:

企业诊断-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8年制 精品

《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8年制) 课程编号: 14037401 学分: 7.5 总学时:103 学时 大纲执笔人:戚秀卿、宋浩明、刘琦大纲审核人:戚秀卿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临床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诊断思维的一门临床学科;是在基础医学课程学习后,为过渡到临床各科学习而开设的临床课程;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课,也是通向临床各科学习的桥梁。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问诊和体格检查的基本内容、方法技巧和心电图、肺功能以及各种内镜检查的方法和临床意义,使学生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正确地搜集资料、分析综合,得出符合疾病本质的结论——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学》为103学时。 二、面向专业 临床医学等专业。 三、课程基本要求 深入领会各个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逐步学会与患者接触和交流,掌握问诊的方法、内容和良好的问诊技巧,能独立进行全面系统的问诊。能用规范的手法进行全身系统的体格检查,掌握异常体征及其临床意义。掌握正常心电图及常见异常心电图图形分析。熟悉诊断步骤,逐步掌握临床思维方法,能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按照诊断程序进行临床分析、综合,作出临床诊断。独立完成内容真实、格式正确、字体规范、文笔流畅、表达清晰的病历,并能作清楚、流畅的口头报告。 (一)症状学 掌握常见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伴随症状、鉴别诊断及问诊要点。掌握询问常见症状的方法,通过分析症状的个性及其伴随症状作出初步症状诊断。 (二)问诊 掌握问诊的方法,内容及注意事项,使学生充分认识问诊的重要性。熟悉特

临床诊断学教学大纲

《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目得与任务: 临床诊断学就是研究诊断疾病得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诊断思维得一门临床学科。就是为医学生学毕基础医学各门学科,过渡到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而设立得一门必修课,就是临床各学科得基础课,也就是通向临床各科学习得桥梁。本课程得任务就是讲解问诊与体格检查得基本内容与方法技巧;心电图、肺功能与各种内镜检查得方法与临床意义;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诊断疾病得基本原理与方法,正确地搜集资料、分析综合,得出符合疾病本质得结论——临床诊断。 二、课程基本要求: 在深入领会各个症状得病因与机制基础上,学会与患者接触与交流,独立进行全面系统得问诊,深入理解患者得主诉与病史。能用规范化手法进行系统、全面、重点、有序地体格检查,掌握常见异常体征及其临床意义。熟练掌握主诉、症状、体征间得内在联系与临床意义。熟悉心电图机操作,掌握正常心电图及常见异常心电图得图像分析。能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得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按照诊断程序进行临床分析、综合,作出临床诊断,独立完成内容真实、格式规范、描述准确、用词恰当、字迹清晰、书写全面、符合要求得住院病历。 (一)问诊 掌握问诊得方法,内容及注意事项,使学生充分认识问诊得重要性。熟悉特殊情况得问诊技巧。 常见症状学 掌握常见症状得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伴随症状、鉴别诊断及问诊要点。掌握询问常见症状得方法,通过分析症状得个性及其伴随症状作出初步症状诊断。除课堂讲授外,部分内容自学。 (二)体格检查 1、掌握视、触、叩、听、嗅诊得基本检查方法。 2、掌握一般检查各项内容得正常状态与异常改变得临床意义。 3、掌握头、颈部各器官得检查方法、体征及临床意义。了解眼功能检查、眼底检查、听力 检查。 4、掌握视、触、叩、听四种基本方法在胸廓与肺部得应用,并能获得较为准确得检查结果。 掌握胸部得体表标志、肺部异常体征、产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了解乳腺得检查方法、顺序、正常状态及异常改变。学习询问呼吸系统疾病病史得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5、掌握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得临床意义。掌握震颤、心脏浊音界得检查 方法及临床意义。掌握S1、S2得产生机制及听诊特点。掌握心音变化、额外心音得概念、特点及临床意义。掌握心脏杂音得产生机制、听诊要点、鉴别要点及其临床意义。掌握心包摩擦音得产生机制、特点、临床意义及与胸膜摩擦音得区别。掌握血压测量、周围血管征得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熟悉脉搏、血管杂音得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学习询问心血管系统疾病病史得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6、熟悉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掌握腹部视、触、叩、听检查方法(重点为肝、胆、脾触诊)。 掌握压痛、反跳痛、腹部包块得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掌握腹部常见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学习询问消化系统疾病病史得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7、熟悉肛门、直肠检查得方法与临床意义。 8、掌握脊柱、四肢、膝关节得检查方法及病理改变得临床意义。 9、熟悉神经系统检查得内容及方法(颅神经、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检查)。掌握神经

超声诊断学教学大纲

《超声诊断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超声诊断学是一门以电子学与医学工程学的最新成就和解剖学,病理学等形态学为基础并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即可非侵入性地获得活性器官和组织的精细大体断层解剖图像和观察大体病理形态学改变,亦可使用介入性超声或腔内超声探头深入体内获得超声图像,从而使一些疾病得到早期诊断的新兴学科。超声诊断学属医学影像诊断学范围,是医学影像诊断专业的必修课。 本课程内容包括超声诊断的物理基础和原理;超声诊断的检查方法和诊断术语;超声诊断的正常声像图和病理声像图表现;介入性超声等。其总任务是使学生能运用超声诊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常见病进行诊断。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式教学原则,采用讲授、演示、讨论、阅读、电教、录像、课件和见习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并通过提问、测验和操作,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术水平。 本大纲适用于三年制影像专业,本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课程共70学时。理论42学时,实践28学时 三、各章理论部分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了解:超声诊断学的概念,性质和内容,超声诊断学的发展史略。 教学内容 1、超声诊断学的概念及临床应用特点 2、超声诊断学发展史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学时分配 理论0.5学时,实践0学时 第二章超声诊断的物理基础和原理 目的要求 了解:超声诊断的物理特性、超声诊断仪的种类、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 1、超声波基本物理量 2、超声波的物理特性 3、超声波的生物效应及诊断安全性 4、超声成像一般规律 5、超声显像特点 6、超声诊断仪的基本结构及类型(A、B、M、D) 7、超声诊断仪的使用与维护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电教 学时分配 理论1.5学时,实践1学时 第三章超声诊断基础 目的要求 掌握:超声诊断的检查方法,超声回声的描述和声像图分析,超声报告的书写。 熟悉:超声诊断常见的伪像 教学内容 1、超声诊断的常规检查方法 2、超声诊断的特殊检查方法 3、超声回声的描述 4、超声回声分析的内容 5、声像图分析的方法 6、超声伪像形成的原因 7、灰阶超声常见的图像及伪像的辨识和消除方法 8、超声报告的书写原则、要求及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讨论

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4037401 学分:7.5 总学时:103 学时 课程性质与目的 临床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差不多知识、差不多技能和诊断思维的一门临床学科;是在基础医学课程学习后,为过渡到临床各科学习而开设的临床课程;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课,也是通向临床各科学习的桥梁。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咨询诊和体格检查的差不多内容、方法技巧和心电图、肺功能以及各种内镜检查的方法和临床意义,使学生把握诊断疾病的差不多原理和方法,正确地搜集资料、分析综合,得出符合疾病本质的结论——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学》为103学时。 面向专业 临床医学等专业。 课程差不多要求 深入领会各个症状的病因、发生气制、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逐步学会与患者接触和交流,把握咨询诊的方法、内容和良好的咨询诊技巧,能独立进行全面系统的咨询诊。能用规范的手法进行全身系统的体格检查,把握专门体征及其临床意义。把握正常心电图及常见专门心电图图形分析。熟悉诊断步骤,逐步把握临床思维方法,能按照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按照诊断程序进行临床分析、综合,作出临床诊断。独立完成内容真实、格式正确、字体规范、文笔流畅、表达清晰的病历,并能作清晰、流畅的口头报告。 (一)症状学 把握常见症状的病因、发生气制、临床表现、相伴症状、鉴不诊断及咨询诊要点。把握询咨询常见症状的方法,通过分析症状的个性及其相伴症状作出初步症状诊断。 (二)咨询诊

把握咨询诊的方法,内容及注意事项,使学生充分认识咨询诊的重要性。熟悉专门情形的咨询诊技巧。 (三)体格检查 把握视、触、叩、听、嗅诊的差不多检查方法。 把握一样检查各项内容的正常状态和专门改变的临床意义。 学习头、颈部各器官的检查方法与顺序,认识正常状态,把握常见专门体征及临床意义。了解眼功能检查、眼底检查、听力检查。 学习视、触、叩、听四种差不多检查方法在胸廓和肺部的正确应用,并能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查结果。把握胸部的体表标志、胸廓和肺部体检的差不多内容,识不肺部正常体征,把握常见专门体征及其产生气制、临床意义。 了解乳腺的检查方法、顺序、正常状态及专门改变。 了解呼吸系统某些专门的体检方法。熟悉呼吸系统常见专门发觉及其鉴不。 学习询咨询呼吸系统疾病病史的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学习心脏的检查方法并能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查结果。把握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心前区专门搏动、震颤、心脏浊音界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把握S1、S2的产生气制、听诊特点及鉴不要点。把握心音变化、额外心音的概念、特点及临床意义。把握心脏杂音的产生气制、听诊要点、鉴不要点及其临床意义。把握心包摩擦音的产生气制、特点、临床意义及与胸膜摩擦音的区不。 熟悉脉搏、血压、血管杂音、周围血管征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了解循环系统某些专门的体检方法。熟悉循环系统常见专门发觉及其鉴不。 学习询咨询心血管系统疾病病史的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熟悉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把握腹部视、触(重点为肝、脾、胆囊、肾触诊)、叩、听诊检查方法。把握压痛、反跳痛、腹部肿块、腹水(移动性浊音、液波震颤)、振水音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了解腹部某些专门的体检方法。熟悉腹部常见专门发觉及其鉴不。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诊断学 英文名称:diagnostics 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64 学分:3.5 理论课学时:44 实验课学时:20 适用对象: 医学影像学(工程方向)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诊断学》是医学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由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程。诊断学的内容包括问诊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器械诊断等,横跨多个学科,内容涉及面广,实践性强,课程十分强调临床技能训练和诊断思维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因此诊断学可以说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诊断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临床技能培训、课间见习、考试。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结合CAI 课件、VCD、录像、录音、投影、模型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检查方法和思维程序;临床技能培训在临床技能训练中心进行,临床技能训练中心采用了现代化、功能强大的电子模拟人教学设备,从心肺听诊,到腹部触诊等各种教学功能,训练学生的临床技能。各种穿刺模拟人,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课间见习是在病房进行,学生下科后,深入病房,进行床旁训练,在病房中了解病史采集方法,通过具体的病例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了解各种异常体征及正规的检查手法。在反复医疗实践中,逐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检查方法和检查技术,逐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的目的;考试是检验《诊断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分理论考试与形成性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是对学期末医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结业考试。形成性考试采用实验课出勤考核及实际操作的完成情况考核,是检验学生的实际动手查体的能力,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检验与考核。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问诊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供药学专业本科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要Synopsis of clinic 课程号(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51 学时学分:3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教学目的 《临床医学概要》着重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对疾病诊治的联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从而对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认识。 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方式,按理论联系实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组织教学,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提倡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各科相联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除诊断学基础为基础章节外,涉及内、外、妇、儿、传染病等临床各见疾病,该科所占课时不多,但要求学生能通过临床医学概要的学习,对体格检查、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的认识。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概念叙述清楚,着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诊断学基础3学时 常见症状:发热、头疼、惊厥、咳嗽与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心悸、恶心与呕 吐腹痛、呕血、便血、黄疸、水肿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问诊的重要性,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问诊的内容。 体格检查: 1、基本检查方法:视、触、叩、听、嗅。

2、一般检查:全身状态检查(性别、年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和体型、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皮肤检查、淋巴结检查。 3、头部及其器官:头颅、眼、耳、鼻、口腔。 4、颈部:外形、姿势和运动、血管、甲状腺、气管。 5、胸部:体表标志、(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凹窝和解剖区域)、胸壁、胸廓和乳房、肺和胸膜及心脏的视、触、叩、听。 6、腹部: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腹部的视、触、叩、听。 7、脊柱与四肢:脊柱、四肢与关节。 8、神经系统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第二章急症医学3学时 心跳呼吸骤停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昏迷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病因诊断、昏迷病人的急救和处理。 休克概念、分类和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治疗。 急性呼吸衰竭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防、治疗。 烧伤概念、烧伤面积的估计、烧伤深度的估计、烧伤严重程度分类、病理改变与临床分期、治疗。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第三章传染病3学时 传染病流行过程、影响传染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病毒性肝炎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防。 霍乱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口腔)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使用) Ⅰ前言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使用,编写大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在实验课上通过教师示教,学生阅片,病例讨论等方式,与理论课相互验证,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综合驾驭能力,使学生掌握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和X线鉴别诊断,掌握口腔颌面部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熟悉口腔颌面部常用X线检查设备。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相对应,并同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2学时。 四教材:《口腔医学实验教程》,人民卫生出版社,王嘉德,2版,2003年。 Ⅱ正文 实验一口腔颌面部X线技术特点 常用口腔颌面部X线片正常图像 龋病、牙髓病X线诊断 一教学目的 认识口腔颌面专用X线机,学习常用口腔颌面部X线片投照技术和正常图像,学习龋病和牙髓病X线诊断。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根尖片投照技术(包括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和平行投照技术)。 (二)掌握根尖片上牙及牙周组织正常图像。 (三)掌握根尖片所见有关颌骨正常解剖X线表现。 (四)掌握牙合片正常图像。 (五)掌握曲面体层摄影片、华特位片、下颌骨后前位片、下颌骨侧位片、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髁状突经咽侧位片的正常图像。 (六)掌握浅龋、中龋、深龋的X线诊断。 (七)掌握牙髓钙化的X线诊断。 (八)熟悉口腔颌面专用X线机(包括曲面体层X线机、X线头影测量机,牙科X线机)。(九)熟悉牙合片投照技术。 (十)熟悉牙合翼片正常图像。 (十一)熟悉X线头影测量片、下颌骨开口后前位片、颧弓位片的正常图像。

诊断学教学大纲(特选参考)

诊断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妇产科学、 医学影像学、护理专业用) 长治医学院临床医学一系内科学教研室 二○○四年三月 《诊断学》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The diagnosis learns the syllabus 课程编号: 学时:140学时,其中理论64学时,实验76学时 学分:7.5学分 适用专业: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妇产科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专业用 先修课要求:全部基础课程 一、前言 诊断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是各科临床医学的基础。诊断学阐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是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关键,因此一定要把对学生临床诊断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贯穿到诊断学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诊断学教学,使学生掌握疾病的诊断原理和方法,学会采集病史、综合和分析客观的人体资料,概括诊断依据,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专业课奠定基础。 在诊断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多组织学生接触临床,参加实践,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要注意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锻炼和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诊断学教学中,通过理

论学习,课间实习或实验和临床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及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本《诊断学》教学大纲是以第六版教材为依据编写。诊断学中的问诊、常见症状、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实验诊断、诊断思维方法与病历书写,为课堂讲授内容,其他未列入教学大纲中的部分内容,供学生自学和参考。 [基本要求] 1.掌握常见症状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 2.能独立进行系统而有针对性的问诊,能较熟悉掌握主诉、症状、体征间的内在联系和临床意义。 3.能以规范化手法进行系统、全面、重点、有序地体格检查,并掌握各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4.掌握心电图机的操作程序,熟悉心电图各波图像产生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正常心电图的各波图形及各波、段的测量方法,并了解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及某些常见典型异常心电图表现。 5.熟悉血、尿、粪便等常规项目实验室检查的操作技术及常用临床检验项目的目的和临床意义。了解实验结果对疾病的诊断意义。 6.能将问诊、体格检查和实验室器械检查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初步诊断,书写格式规范、符合要求的完整病历。 [学时分配] 根据1991年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对《诊断学》课程基本要求结合我院的具体实际,诊断学总教学时数为14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64学时,实习76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 内容讲授实习合计讲授∶实习 绪论 1 0 1 问诊 2 3 5 常见症状8 2 10 基本检查方法 1 2 3 一般检查 1 2 3 头、颈部检查 2 3 5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供药学专业本科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要 Synopsis of clinic 课程号(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51 学时学分:3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教学目的 《临床医学概要》着重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对疾病诊治的联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从而对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认识。 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方式,按理论联系实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组织教学,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提倡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各科相联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除诊断学基础为基础章节外,涉及内、外、妇、儿、传染病等临床各见疾病,该科所占课时不多,但要求学生能通过临床医学概要的学习,对体格检查、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的认识。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概念叙述清楚,着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诊断学基础 3学时 常见症状:发热、头疼、惊厥、咳嗽与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心悸、恶心与呕 吐腹痛、呕血、便血、黄疸、水肿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问诊的重要性,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问诊的内容。 体格检查: 1、基本检查方法:视、触、叩、听、嗅。 2、一般检查:全身状态检查(性别、年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和体型、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皮肤检查、淋巴结检查。 3、头部及其器官:头颅、眼、耳、鼻、口腔。 4、颈部:外形、姿势和运动、血管、甲状腺、气管。 5、胸部:体表标志、(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凹窝和解剖区域)、胸壁、胸廓和乳房、肺和胸膜及心脏的视、触、叩、听。 6、腹部: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腹部的视、触、叩、听。 7、脊柱与四肢:脊柱、四肢与关节。 8、神经系统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第二章急症医学 3学时 心跳呼吸骤停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昏迷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病因诊断、昏迷病人的急救和处理。 休克概念、分类和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治疗。 急性呼吸衰竭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防、治疗。 烧伤概念、烧伤面积的估计、烧伤深度的估计、烧伤严重程度分类、病理改变与临床分期、治疗。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第三章传染病 3学时 传染病流行过程、影响传染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成人医学影像学专升本(业余)专业使用」 前言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72学时的教学计划编写,理论教学32学时,实验40学时。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诊断学发展迅速,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及专升本(业余)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专业内容。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熟悉X线、CT、MR等影像诊断手段的基本原理,理解其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病的影像诊断方法,使学生对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具有初步影像学诊断的能力。本课程理论教学遵循细而精的原则,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如幻灯和计算机多媒体,实验教学主要以实际图像和幻灯为主。 一、学时分配表: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总论 了解: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自学) 了解:医学影像学的授课范围、内容和学习方法(自学) 熟悉:学科进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自学)

熟悉:临床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第二章呼吸系统 了解: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自学) 掌握:胸部正常X线表现,胸部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肺肿瘤,胸部创伤 熟悉:胸部正常MRI表现,胸部病变的基本MRI表现,支气管扩张症 第三章循环系统 了解:适用于循环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自学) 掌握:心脏大血管正常X线表现,心脏大血管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风湿性心脏病、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心包炎的影像学表现 掌握:心脏大血管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心脏大血管病变的基本影像学表现,主动脉夹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四章消化系统 了解:适用于消化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自学) 熟悉:急腹症的CT检查及X线影像观察与分析、腹腔肿瘤 掌握:食管癌,食道静脉曲张,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结肠癌的影像诊断 掌握:脾外伤,肝脓肿,肝海绵状血管瘤,肝癌,胆石症,胰腺炎,胰腺癌的影像诊断 第五章泌尿生殖系统 了解:适用于泌尿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自学) 熟悉:KUB平片、IVP、腹膜后间隙肿瘤 掌握:尿路结石、肾癌、膀胱癌的影像学表现;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女性生殖系统炎性疾病、子宫及卵巢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第六章骨骼与肌肉系统 了解: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应用的选择(自学) 熟悉:CT、MRI在骨关节病变诊断的作用,全身性疾病的骨骼X线改变 掌握:X线平片的影像观察与分析,骨关节创伤,骨关节感染,骨肿瘤及瘤样病变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文案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诊断学 英文名称:diagnostics 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64 学分:3.5 理论课学时:44 实验课学时:20 适用对象: 医学影像学(工程方向)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诊断学》是医学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由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程。诊断学的内容包括问诊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器械诊断等,横跨多个学科,内容涉及面广,实践性强,课程十分强调临床技能训练和诊断思维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因此诊断学可以说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诊断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临床技能培训、课间见习、考试。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结合 CAI 课件、VCD、录像、录音、投影、模型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检查方法和思维程序;临床技能培训在临床技能训练中心进行,临床技能训练中心采用了现代化、功能强大的电子模拟人教学设备,从心肺听诊,到腹部触诊等各种教学功能,训练学生的临床技能。各种穿刺模拟人,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课间见习是在病房进行,学生下科后,深入病房,进行床旁训练,在病房中了解病史采集方法,通过具体的病例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逻辑

思维。了解各种异常体征及正规的检查手法。在反复医疗实践中,逐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检查方法和检查技术,逐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的目的;考试是检验《诊断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分理论考试与形成性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是对学期末医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结业考试。形成性考试采用实验课出勤考核及实际操作的完成情况考核,是检验学生的实际动手查体的能力,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检验与考核。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问诊 第一章问诊的重要性 【了解】问诊是采集病史的主要手段,是诊治患者的第一步。 第二章问诊的内容 【熟悉】问诊的内容 第三章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掌握】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了解】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 第四章常见症状 一、发热 【掌握】发热的概念、临床表现和伴随症状和临床意义。 【熟悉】发热的常见原因。 【了解】发热的机理。 【自学】发热的问诊要点。 二、皮肤黏膜出血 【掌握】紫癜的概念、常见原因、。

最新第八版诊断学教学大纲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审阅人:审定人:编写日期:2017年2月 课程名称:诊断学(Diagnostics) 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必修 总学时:60 其中(理论学时:44 ;实践学时:12 )学分:XXX 适用专业:医学康复专科责任单位:XXX 先修课程:病理…生理?人体解剖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 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科学。是临床教学的一门必修课,是医学生从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各学科的重要桥梁课,是临床各科的基础课。诊断学是一门需经反复实践、连续培训过程才能初步掌握的学科。该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指导学生接触病人、学习问诊而客观地了解病情,正确运用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等物理检查方法来发现和收集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能通过实验诊断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实验检查项目的选择、实验结果的分析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即学习获取这些临床征象的方法,掌握收集这些临床疾病的基本功,并应用所学过的基础医学理论,提出可能性的诊断。 二、课程主要知识点及基本要求 1.常见症状 (1)掌握常见症状的定义、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 (2)理解常见症状的问诊要点。 (3)了解伴随症状。 2.体格检查 (1)掌握体格检查中视、触、叩、听的基本方法,达到全面、有序、手法规范。 (2)掌握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3.实验诊断 (1)理解三大常规实验室检查的操作技术。 (2)理解常用临床检验项目的参数和临床意义。 (3)了解伴随症状。 4.辅助检查

(1)掌握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各波、各段的测量方法。 (2)理解心电图各波图像产生的基本原理。 (3)理解常见典型异常心电图表现。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第一篇常见症状(8学时) 【教学重点】 (一)发热 1.发热的概念与机理。 2.发热的病因与分类 (1)感染性发热 (2)非感染性发热 3.发热的临床表现与常见热型。 4.发热的症状与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二)疼痛 1.头痛、胸痛与腹痛的病因与发生机理,临床特点及其鉴别诊断。 2.头痛、胸痛与腹痛的伴随症状、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三)水肿 1.水肿的概念与发生机理。 2.水肿的病因分类与临床特点。

临床医学专业全部本科通用生理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专业全部本科通用生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生理学(Physiology)。 二、教学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全部本科。 三、学分与学时: 总学时为108学时,其中理论课72学时,实验课36学时,学分为6分。 四、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 本课程为临床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必修课。 五、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 生理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内容包括绪论、细胞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生理、消化和吸收、能量代谢和体温、尿的生成与排出、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分泌、生殖等生理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医学生学习生理学目的是掌握生命活动现象和规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会断定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与异常,初步学会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机体各组织、器官活动的规律及其功能和功能的调节,为后续课程和医疗卫生实践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医学生学习生理学,要树立科学的观念,以人体解剖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基础学科的基本知识作为理论基础,客观地认识人体生命现象、规律,运用辩证思维的学习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和归纳,逐步积累、掌握大量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把抽象的生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六、教学重点: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教学内容围绕概念、分类和特点、功能和意义、产生机制、调节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生命活动的规律及其产生机制、生理功能及其调节等为重点。 七、主要先修课程: 本课程先修课程有《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等课程。 八、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目的要求】 1.掌握生理学的概念。 2.熟悉生理学的任务。 3.熟悉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重点】 生理学的概念。 【难点】 生理学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整体水平的研究。 【主要内容】 1.生理学任务。 2.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第二节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目的要求】

《超声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影像)

《超声诊断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用)Ⅰ前言超声诊断学以电子学与医学工程学的最新成就和解剖学、病理学等形态学为基础,并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即可非侵入性地获得活性器官和组织的精细大体断层解剖图像和观察大体病理形态学改变,亦可使用介入性超声或腔内超声探头深入体内获得超声图像,从而使一些疾病得到早期诊断。超声诊断有如下优点:1、无放射性损伤,为无创伤性检查技术;2、取得的信息量丰富,具有灰阶的切面图像,层次清楚,接近于解剖真实结构;3、对活动界面能作动态的实时显示,便于观察;4、能发挥管腔造影功能,无需任何造影剂即可显示管腔结构,如腹腔大血管、肝门静脉、肝静脉和胆管等;5、对小病灶有良好的显示能力,实质性脏器内小的囊性或实质性病灶已能清晰显示;6、能取得各种方位的切面图像,并能根据图像显示的结构和特点,准确定位病灶和测量其大小;7、能准确判定各种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病变性质和部位;8、可检测

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血流量、胆囊收缩和胃排空功能;9、能及时取得结果,并可反复多次进行动态随访观察,对危重病人可在床边检查。故超声诊断学发展十分迅速,现已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医学影像学科。本大纲根据高等医药院校医学影像学专业大学本科教材《超声诊断学》编写而成,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00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2.5:1。即讲课72学时,实验28学时。四教材:《超声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王正纯,2版,1999年。II 正文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学习超声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