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耶鲁大学哲学死亡开放课程笔记第一阶段总结

(完整版)耶鲁大学哲学死亡开放课程笔记第一阶段总结
(完整版)耶鲁大学哲学死亡开放课程笔记第一阶段总结

耶鲁大学哲学死亡开放课程笔记第一阶段总结

1、二元论和唯心主义

尽管物理主义是随着科学发展看似是正确理解事物的方式,但二元论也不是一无是处,因为思考首先就要把事物分类、明确、定义,而把事物一分为二是寻找区别的过程。比如说,我们研究大脑时,就可以把人类大脑后天积累的神经连接模式单独区分出来,也可以叫做灵魂。大脑这个宇宙最复杂的装置可以看作人体的灵魂。人的复杂性可以看作是生物界的灵魂,同理,所有星体可以看作宇宙的灵魂,因为宇宙是一个熵增的过程(目前还是理论阶段,姑且信之),所有熵减的存在都可以看作与基本的事物本质相反的东西,而且这种熵减的存在大大影响了宇宙的形态,因此可以被看作灵魂。二元论的思维模式其实和认识论的基本过程有相通之处,也许正因如此,笛卡尔的主要思想就体现在这两块。

唯心主义认为没有身体,只有灵魂。这种论点很迷人,很多哲学家都喜欢这样的思维游戏,也许他们智商太高,内省太深,也许是他们乐于质疑常人所习惯的观感。唯心主义琢磨起来也确实有趣,就象电影《黑客帝国》。唯心主义认为,人所认为存在的东西都是人“认为”存在的,没有灵魂去认为,物质可能是不存在的,或者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的存在,而且不同的灵魂可能还会有不同的感知。

按现代科学哲学说法,这种理论的问题是不能证伪,就像如果有人说孙悟空在前一秒钟制造了人类,而且给所有人类各自的记忆,都以为自己活在一个有悠久历史、完整的社会关系的土地上。这样的论点是没法去证伪的,唯心主义也是如此。另外,以唯心主义的观点其实恰好可以反驳灵魂说,人之所以认为人有心灵是不是因为人感觉自己有心灵?也就是所谓的心灵只是人感觉的结果,不是原因。也就是说,心灵的概念也可能是人感觉到结果,而心灵本身是不存在的。那么人是用什么认为自己有心灵呢?心灵吗?这应该算循环论证还是自相矛盾呢?

但唯心主义也有其实际用处,质疑自身的感觉体验,是唯心主义对人类认识进步的一大助力。比如康德认为所谓的物质只是人们所认为的物质,时间和空间只是人感觉的方式,不是真正的存在,也不是真正的物质本质。从现代理论物理的成果看,如果弦论是对的,事物的本质是十一个维度的,只是我们只能感觉到三个空间维度和一个时间维度,其它都是蜷曲的。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做为三维生物体能感觉到的是有限的。和康德的论述很有相通之处,现代科学也的确需要质疑一些我们公认的物质特性。(康德在当时本身也是一流的天体物理学家)

其实我们不仅不能感受高于三个维度的空间,就是低于三个维度的空间我们也只能想象和计算,比如你可以想象自己生活在二维空间里,周围来来往往的都是一些线段,当你变换角度观察这些线段,会发现这些线段长度会变。二维世界的画家只能画线段,雕塑家可以画平面。但是我们想象这些的时候,能够想出我们生活在这个平面里,上下却没有厚度吗?或者说在我的脑海里真的可以屏蔽掉一个维度吗?我做不到,我也不觉得有人可以做到。

由此可知,出于永生的欲望和对解释的渴望,我们推出二元论,进而思考心灵的非物质属性,再思考我们的认知都来自于非物质的心灵,物质的实质就会被质疑,从而得出唯心主义。

2、有关死亡

死亡这么单薄的命题能称为哲学的长久讨论对象,就是因为死亡是所有人都没有过体验,但却是每个人都禁不住要思考的。因此凡是谈论死亡的,一般来说,不是在谈论永生的可能性,就是出于恐惧讨论其价值。

对于永生模式,一般可以分为几种模式。

第一种永生模式就是道教式的长生不老。这是最直接的欲望,从人有自我意识和对死亡的恐惧开始,这种欲望就应该形成了,他不同于动物的自保本能,而是对一种生命可能的憧憬。

这种永生模式随着人类自身记录的增加,越来越让人无法相信,而且这种模式很难诱发对精神层面的抽象推理,显得很不高级。

于是就有了第二种模式:死而复生。死而复生模式也很古老,人们也许通过四季变换,阴晴圆缺、以及梦见先人等经验。想象出人死了以后可以过一段时间后重生,由于这个说法也很容易证伪,因为死后尸体肯定是会腐烂的,而且毕竟没人看到过死而复生的人(个别医学假死也难以契合理论)。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解释,通常把复活周期延长,短期内无人能证伪,或者把条件提高,使得普通人无法达到,埃及法老的木乃伊传说就是综合以上特征形成的。

但是死而复生模式的漏洞过多,且成为少数人的特权,也很难长时间在民众中流行。这时就有了第三种模式,灵魂永生。这种灵魂永生学说一种表现是人死后可以被安排去另一个世界----天堂地狱(基督教模式),另一方面可以安排转世轮回----但没有前世记忆(佛教模式)。这样就成了不能证伪的学说,因此到今天仍有人相信。

这种灵魂学说自然就发展出来了平等思想,人们不再靠外界条件或者身份地位达到永生,人人的永生条件都是一样的。也许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程度,人类的记录信息传播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会有平等思想,因为这是实际情况。而这种平等思想促进了灵魂理论的建立和维持。基督教是从松散的社会中发源出来的,也许它的一神之下众人平等的原则跟那种社会中相对平等的结构有关,而佛教思想里的众生平等,可能是对当时等级毫无根据的森严的一种逆反。不过,灵魂说确实促进了新教理论中关于人人都有灵魂,人人都可以和上帝交流的思想的产生,从而推衍出现代的平等和人权观念。

但我们还不可以把灵魂说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看得那么重,灵魂的存在模式只是宗教理论里很小的一部分,如何对其解释并与现实如何联系才是对社会有影响的因素。比如,佛教的轮回说是来自古印度教,而在古印度教里,轮回说起到的是解释并支持等级制度的作用。比如,在伽提体系中只有通过轮回才能完成等级变换等等。

不过正是由于没有人有死亡体验,灵魂说始终有其漏洞。即使是最笃信灵魂说的人,也很少有因此而自杀的,除非现实过于苦难,说明大部分人在潜意识里对灵魂说是有怀疑的。于是,由于对灵魂的怀疑,以及对死亡不可避免的恐惧,无神论者中产生了享乐主义以及名望追求两种人生观。享乐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推动了社会进步,尽管本身不值得提倡,而对于名望和认可的追求对于人类社会的凝聚有

很大的推动作用。尽管人追求名望和认可不只是潜意识里对永生欲望的寄托,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追求现实世界里的尊崇。

灵魂说造出来的天堂大多是世间美好的强化和补充。名望和认可能让人拿来做心灵的需求,也是来自于以往历史人物的叙对事效果。人类的想象主要还是依据经验。

不过,仔细思考轮回说,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如果人在轮回过程中没有前世记忆,是否还能称之为自己的灵魂?这样的永生的意义何在?这样的永生说只能提供有限的安慰。不过出于死亡不可避免性是极难改变的事实,有限的安慰总比没有好。

从这一点考虑,人类的繁衍一直靠基因代代传递,完全可以把基因称之为灵魂,效果和轮回是差不多的,都没有前世记忆和身体,甚至基因繁衍更好,至少每次轮回还都是人。

而从基因科学家和人类学家的研究成果来看,人类在某个时期人数非常少(几百到两千说法不一),而且再往前推,人类的基因都来自两个原始人(通过男性Y染色体和女性线粒体基因推断)。那么,即便是自己没有后代也无所谓,因为人类的灵魂早已遍布全球,与其考虑自己的轮回或者繁衍,不如考虑人类的幸福,本质上效果差别不大。这也许是世界主义者、人道主义者的心理安慰。

如果这还不能消除对死亡的恐惧,可以换几个视角。从心理角度看,死亡既然是每个人都避免不了的,对这么平等的事情其实不值得恐惧。

但是由于人有自我意识,能感知自己思想的存在,而且知道自己死亡后就不再能感知,这不可避免地还会带来恐惧。

确实,从意识角度看,所有没有自我意识的低级动物和植物都是永生的,因为他们本身没有死亡概念,从另一个意义上说,也没有活着的概念。而人类因为活着才有死亡概念,这样,死亡就成了生命对于生命的折磨。

不过说到折磨,中国和西方对死亡的观念就有不同。在西方传说里,经常有被诅咒的鬼魂,因为永远不死而无聊、单调、日复一日的忍受没有新意的活着,从而渴望死亡。从中国观感角度看似乎不可思议(也许是中国更倾向于享乐主义和名望认可来消除死亡恐惧),但仔细想想还是有一定道理,如果活着只剩下时间的延续,没有其它任何意义,死亡就不显得那么可怕了。不过这样的价值观也许是善于思考的人编出来安慰自己,消除自己的恐惧。奇怪的是日本也有扇太郎的故事,长生不死者无聊到了吃毒药。对比中国的故事里大多是长生

不老,鸡犬升天,都是对欲望的屈服,单从思维模式来讲,中国对死亡的看法似乎理性程度差一些,世俗欲望更多些。

但是,死亡的价值观本身就是人类的精神安慰剂,是否高级根本无所谓,有疗效就行。至于说这种价值观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目前还没有什么确切的依据,即便有影响,也不是什么决定性的。

不过,从时间延续角度做一点哲学思考。永生从个人角度来是个人生存的时间而已,而且关注的领域仅仅是人自我的意识。并且,人生之前感受不到世界,所有的存在、空间、时间都没有,死后也是如此。因此,在人出生前和死亡后,从个人角度说,时间是无穷小的。处在两个无穷小之间,人有意识生存的时间再短也可以看作永生。所以,即便人只活一秒钟,能够感受世界、感受自我的存在,和两端的无穷小相比,也是无穷大的。

如果这还不能消除恐惧,那我们就从人的意识说起。人的意识或者说灵魂本质上和其它无生命的物质没有不同,甚至和我们制造的器物也没有不同。因为从物理主义角度看,人有意识只是因为人被制造出来了。制造过程就是繁殖,制造不仅仅是用机床和生产线来完成,人类繁殖就是利用自然界规律,使用有性繁殖方式、基因复制原理制造人类,并用这个躯体的感知能力制造了意识。因为我们制造一辆汽车,也是利用宇宙形成后生成的物质及规律来完成的,我们从没有从

宇宙大爆炸前的状态中制造出什么东西。那么我们的意识和我们造的其它东西一样,只是更复杂些,本质上并不高级,起码没高级到要求永远存在的程度。

其实,把思绪都放在死亡上是对人生的浪费,与其考虑死亡价值,莫不如考虑活着的价值和体验。很多宗教通过精深的哲学提供超验体验,以反衬人类渺小,从而缓解对死亡的恐惧。但这些体验其实从科学的精深、宇宙的博大中一样可以感受到。

但是,无论怎么解释,对死亡的焦虑是事实存在的,是人类本能和共情。所有对死亡豁达的态度都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剂。某些学说认为,因为人类一直存在对死亡的恐惧,才努力思考出尊严、人格等抽象概念使其超出肉体范畴来定义自身。从这个意义上讲,对死亡过于焦虑会影响人生幸福,对死亡完全没有感觉会缺少激情。适度的紧张能让人更积极地体验人生。

3、关于自我

对死亡的恐惧最大的来源就是自我意识的丧失。这里就有必要分析一下自我意识。首先,自我的概念有心理学层面的,社会学层面的和哲学层面的。因为针对的是死亡价值观这样的哲学问题,就只用哲学的思路来思考。

首先,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我把自己克隆了,并使其加速成长到和我自己一样的年纪,我会觉得那个克隆人是“我”吗?肯定不是,那个克隆人只是和我在肉体结构上一样,他的意识、记忆和我都不同。

如果把我的记忆意识都拷贝到一台电脑里,让我从心灵的意义上永生。当电脑开机,“我”醒过来时,会觉得这种没有四肢,摸不到心跳的状态是原来的我吗?换一个角度,当我看这台电脑时,会觉得那是“我”吗?显然不会,我的身体的各个器官也在给我提供自我意识,象味觉器官的存在让我可以把记忆中的味觉记忆和现在的想象很好地连接(望梅止渴)。

如果把电脑换成克隆人,把我现在的记忆、意识都拷到他的大脑里,我面对他时,会认为他是我吗?也不会,因为我的意识从拷贝过去后,两个个体虽然起点一样,但经历不同,感知也不同。即使感知相同,我们俩之间互相没有连接,他在想什么我根本不知道,即便我知道他想的和我一样,我也没有感知到“我在想”,就象我和别人同时做一道数学题,即便我知道我和他在这道题上所想一样,我依然不能感受他的所想。因此,即便肉体和意识都相同,那也不是同一个自我,还是分开的两个。

但从那个克隆人的角度,他肯定认为他就是“我”。但是,如果我克隆和拷贝的目的是为了我的永生,当我看着他时,显然知道自己的努力都白费了,我只是制造了一个和我记忆、性格、意识等等都一致的人,而我还是原来的我,还是要死的。

这就说明,自我这个概念包含很多,不仅仅是意识、记忆等等精神层面的东西,还有一个连续的躯体的生理感觉、对自己意识的躯体感受。也就是说,我的一切构成了我。在意识层面,自我是靠记忆以及自己对记忆、自身关系的连接产生的概念。

再进一步,既然那个克隆人自认为是“我”,而实际上不是,他只会觉得自己一觉醒来,开始新的一天。那么每天早晨我醒来的时候,我的意识和对身体的感知都由于睡眠中断了一会,相比于昨天的我,今天的我是不是也变成了另外一个呢?只是凭借记忆和逻辑链条使得重启的、“新的”(由于系统中断,对昨天的我来说是)记忆感知系统认为自己还是原来的自我呢?

再形象一些,如果一个富翁得了绝症,把自己冷冻起来,五十年后治好病后再复苏。那么他冷冻那一刻是不是可以算死了呢?而五十年后那个换了无数器官、自认为是富翁、满面笑容爬起来的家伙可不可以看成是另一个人呢?

还有一点,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接受新的信息,我们对自己、世界的评价都随着信息的增加而改变。这样,就可以说,每次我们的认知变化了,自我也就变化了。当我写这些的时候,我对自我认知变化了,也不是开始那个“我”了。

这两种看法如果从原来某个点的自我位置看,都是改变了的自我。但一来那个自我已经不存在了,而且我们也没有理由设定某一点是原

型自我,这样,自我本身就有时间特性,自我的不断改变也是自我的一部分,对自我改变过程不经意的体验或经意的反思都是自我构造中的一部分。

因此,由于自我意识本身一直在中断、在改变,也就用不着对其十分执着。而把自我意识看得很重的原因只是因为我们不能感受别个“自我”,从而显得自己的体验非常宝贵而已。而且,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看重的自我意识,以及由其引发的死亡恐惧仅仅是我们这个复杂的生化机器和外界不断互动而产生一些结果。如果我们珍视这个自我,那就让自己少一点无谓的焦虑,多一点和外界的互动。

在某种程度上讨厌哲学,有时反感这些只凭思维游戏和偶尔用点残缺的逻辑就认为自己找到真理的自大。看看宇宙科学就能觉察到自己渺小的一无所有,卑微的从不存在。

但想这些都时候还是接近哲学了。

贾冬

2013年6月26日

哈佛大学公开课《公平与正义》第2集中英文字幕

Funding for this program is provided by: 本节目的赞助来自...... Additi onal funding provided by: 另外的赞助来自…… Last time, we argued about 上次,我们谈到 the case of The Quee n v. Dudley & Stephe ns, 女王诉Dudley和Stephens案件, the lifeboat case, the case of cann ibalism at sea. 那个救生艇上,海上吃人的案件. And with the argume nts about the lifeboat in mind, 带着针对这个案件所展开的一些讨论 the argume nts for and aga inst what Dudley and Stephe ns did in mind, 带着支持和反对Dudley和Stephens所做的吃人行为的讨论 let's turn back to the philosophy, the utilitaria n philosophy of Jeremy Ben tham. 让我们回头来看看Bentham的功利主义哲学. Ben tham was born in En gla nd in 1748. At the age of 12, he went to Oxford. Bentham于1748年出生于英国.12岁那年,他去了牛津大学 At 15, he went to law school. He was admitted to the Bar at age 19 15岁时,他去了法学院.19岁就取得了律师资格 but he n ever practiced law. 但他没有从事于律师行业.

耶鲁大学公开课:博弈论全集下载

导论-五个入门结论 https://www.360docs.net/doc/6316832064.html,/movie/2011/12/Q/2/S7KDBTEQ2.flv 2: 学会换位思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6316832064.html,/movie/2011/12/Q/L/S7KDC64QL.flv 3: 迭代剔除和中位选民定理 https://www.360docs.net/doc/6316832064.html,/movie/2011/12/J/Q/S7KDBUDJQ.flv 4: 足球比赛与商业合作之最佳对策 https://www.360docs.net/doc/6316832064.html,/movie/2011/12/6/0/S7KDC7960.flv 5: 纳什均衡之坏风气与银行挤兑 https://www.360docs.net/doc/6316832064.html,/movie/2011/12/6/R/S7KDCAC6R.flv 6: 纳什均衡之约会游戏与古诺模型 https://www.360docs.net/doc/6316832064.html,/movie/2011/12/5/E/S7KDB145E.flv 7: 纳什均衡伯川德模型与选民投票 https://www.360docs.net/doc/6316832064.html,/movie/2011/12/4/1/S7KDCB541.flv 8: 立场选择种族隔离与策略随机化 https://www.360docs.net/doc/6316832064.html,/movie/2011/12/D/D/S7KDBQ6DD.flv 9: 混合策略及其在网球比赛中的应用

https://www.360docs.net/doc/6316832064.html,/movie/2011/12/E/7/S7KDBUFE7.flv 10: 混合战略棒球,约会和支付您的税 https://www.360docs.net/doc/6316832064.html,/movie/2011/12/F/0/S7KDC3GF0.flv 11: 合作,突变,与平衡 https://www.360docs.net/doc/6316832064.html,/movie/2011/12/B/E/S7KDEBLBE.flv 12: 社会公约,侵略,和周期 https://www.360docs.net/doc/6316832064.html,/movie/2011/12/2/J/S7KDE8L2J.flv 13: 道德风险,奖励和饥饿的狮子 https://www.360docs.net/doc/6316832064.html,/movie/2011/12/1/P/S7KDED31P.flv 14: 承诺,间谍,和先行者优势 https://www.360docs.net/doc/6316832064.html,/movie/2011/12/L/T/S7KDEAKLT.flv 15: 国际象棋,战略和可信的威胁 https://www.360docs.net/doc/6316832064.html,/movie/2011/12/T/4/S7KDEENT4.flv 16: 声誉和决斗 https://www.360docs.net/doc/6316832064.html,/movie/2011/12/6/F/S7KDEFS6F.flv 17: 最后通牒和讨价还价 https://www.360docs.net/doc/6316832064.html,/movie/2011/12/A/T/S7KDEK0A T.flv 18: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金融市场》(Open Yale course:Financial Markets)课程目录及下载地址(不断更新中)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金融市场》(Open Yale course:Financial Markets) 简介

★小羊羊村长★大学开发课程粉丝Q群:122798308 课程类型:金融 课程简介: 金融机构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支柱。它们为投资活动提供支持及风险管理。如果我们想要预测金融机构动态及他们在这个信息时代中的发展态势,我们必须对其业务有所了解。本课程将涉及的内容有:金融学理论、金融业的发展历程、金融机构(例如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

司、期货公司及其他衍生市场)的优势与缺陷以及这些机构的未来发展前景。 课程结构: 本课程每讲75分钟,一周两次,在2008年春季录制并收入耶鲁大学公开课程系列。 关于教授罗伯特希勒 Robert J. Shiller是Yale大学Arthur M. Okun经济学讲座教授和Yale大学管理学院国际金融中心研究员. Shiller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行为金融学和房地产,并在“金融经济学杂志”,“美国经济评论”,“金融学杂志”,“华尔街杂志”和“金融时报”等著名刊物发表文章. 主要著作包括“市场波动”,“宏观市场”(凭借此书他获得了TIAA-CREF的保罗 A. 萨缪尔森奖),“非理性繁荣和金融新秩序:二十一世纪的风险”

Robert J. Shiller is Arthur M. Okun Professor of Economics at Yale University and a Fellow at the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Finance at the Yale School of Management. Specializing in behavioral finance and real estate, Professor Shiller has published in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Journal of Finance, Wall Street Journal, and Financial Times. His books include Market V olatility, Macro Markets (for which he won the TIAA-CREF's Paul A. Samuelson Award), Irrational Exuberance and The New Financial Order: Risk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目录: 1.Finance and Insurance as Powerful Forces in Our Economy and Society 金融和保险在我们经济和社会中的强大作用 2. The Universal Principle of Risk Management: Pooling and the Hedging of Risks 风险管理中的普遍原理:风险聚集和对冲 3. Technology and Invention in Finance 金融中的科技与发明 4. Portfolio Diversification and Support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APM Model) 投资组合多元化和辅助性的金融机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5. Insurance: The Archetypal Risk Management Institution 保险:典型的风险管理制度 6. Efficient Markets vs. Excess V olatility 有效市场与过度波动之争 7. Behavioral Finance: The Role of Psychology

徐志摩选集 读书笔记

徐志摩当初之所以走上文学之路,全是由于爱神的拨弄,是爱情的力量使他成了一位诗人,我们也才有机会读到他留给我们的那么多美丽的诗文。 徐志摩在24岁以前,对于诗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更感兴趣。他父亲希望他出洋留学以后,进入金融界;而他自己,则想要做一个中国的汉密尔顿,当一个哲学家。可是,当他1921年在伦敦认识了才貌双全的林徽因之后,他立刻觉得“我吹着了一阵奇异的风,也许照着了什么奇异的月色,从此起我的思想就倾向于分行的抒写。一份深刻的忧郁占定了我;这忧郁,我信,竟至于渐渐的潜化了我的气质。”于是,他的诗情,就“像是山洪暴发,不分方向的乱冲”(《猛虎集·序》),而终于以10年的时间,成就了这位有影响的诗人。 人艳如花的林徽因,打动了徐志摩的心,使他写下了《志摩的诗》中许多表现真挚热烈的爱情和追求理想、自由、个性解放的诗篇。然而,当他解除了与原配张幼仪的婚姻之后,林徽因却未有与之成婚的可能。在这时候,他认识了陆小曼。在追求陆小曼的日子里,作为诗人“生活上的又一个较大的波折的留痕”,他创作了第二本诗集《翡冷翠的一夜》。后来,他又陆续出版了《猛虎集》、《云游》两部诗集。 林徽因使徐志摩发现了诗;陆小曼则使他在诗的殿堂里得到新的收获与发展。然而,在同徐关系最近的3个女人当中,最爱徐的乃张幼仪。“因为她对徐志摩的爱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甚至不管徐志摩爱不爱她。”(韩石山《徐志摩与张幼仪情感揭秘》)但是,假如徐志摩终生守着张幼仪过日子,而不对其他女人发生情愫,那么,可以肯定,

他是写不出这几部优美的爱情诗来的。因为,他从没爱过张幼仪,而若没有那爱力的推动,他便不会遇见诗神了 爱情是许多诗人创作的动力与源泉,对于画家、音乐家来说,也同样如此。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柴科夫斯基在经济拮据之际,结识了既可以在经济上给予他资助,又能够欣赏他新异的、充满激情的音乐的梅克夫人。自结识梅克夫人之后,柴科夫斯基就向她表示:“从今以后我写下的每一个音符都将奉献给您。”果然,怀着对梅克夫人的爱,他于1877年创作了著名的第四交响曲和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他为这两部作品的完成“感到无比的喜悦”。他说:“我觉得,在这两部作品中我向前迈进了一步,而且是一大步。我感到幸福,因为春天即将来临……” 徐志摩与柴科夫斯基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由此而在诗或音乐的领域里所取得的非凡成就,至少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真挚的爱情是一切文学艺术之花赖以生长、开放的阳光和雨露。对于一个作家、艺术家来说,那个女人是否爱她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的问题是,他必须很深的、很真的爱着那个女人。那么,当一个有着文学或艺术潜质的女人,很真、很深地爱上了一个男人的时候,这爱是否也会促使她成就一番事业呢?回答是肯定的。英国女诗人布朗宁夫人和她著名的《葡萄牙十四行诗》,就是一个世人皆知的好例子。 一个人对于异性的爱既有如此的伟力,其对于祖国和人民的爱则有更为巨大的力量。自古至今,无数献身于祖国和人民事业的仁人志士、英雄豪杰,正是在这种博大之爱的驱使下,以他们各自的成就与建树,

哲学读书笔记

读后感 通过对马哲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接触到了很多自己以前不太熟悉的理论,尤其是哲学部 分,并且对其对事物本质的解释感到十分钦佩,闲暇之余,找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大 致看了一下,有一些较为浅显的感触。 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后,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神圣而抽象的名词在我的脑海里 逐渐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有了更全面的懂得和更深一层的体会.其实如果我们每 一个了解这些思想的人都能把这些哲学原理与自己的实际联系起来,并且用来解释自己的生 活,而不是仅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仅仅定义成一种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理论,我们将会从中受 益很多,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将发挥他自己应有的作用。 首先,我对于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想。就拿我们人类自身来说,因为人的有机 体需要能量输入,所以人要吃饭。要吃饭,那是“必然”的;吃什么饭,什么时候吃,吃多 少则是偶然的。同样,因为人是有机体生命,而有机体生命总会经历生长、成熟、衰弱、死 亡这样的进程(自然法则),所以人总是要死的。人要死是必然的,什么时候死,以什么方法 死则是偶然的。今天早晨起来发明路面是湿的(结果),我们便能够推测昨天晚上可能下雨 了,但是也有可能是被人用水浇的(偶然);假如昨天晚高低了一场大雨,我们会用肯定的语 气说今天早上的路面一定是湿的(必然)。我们习惯在一件事情上找出原因,如果可能的话, 最好找到最终的原因。人天性上有一种对事情穷根究底的求知,古希腊人面对纷纷芜杂的世 界想找出这个世界存在的最终解释,从泰勒斯的世界起源于水到柏拉图的理念,人们不满足 于对事件的经验解释,希望找到一个最终的必然的并经得起理性考验的解释。 辩证法大师黑格尔对偶然和必然及其关系的演绎达到了辩证逻辑的顶峰“偶然的东西正 因为是偶然的,所以有某种根据,而且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也就没有根据;偶然的东西是 必然的,必然性自己规定自己为偶然性,而另一方面,这种偶然性又宁可说是绝对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成为自身哲学的方式论基本。对偶然和必然的认识 自然也有了更加纯熟的解释。但是有一点不足之处是,在历史观领域,经济决定论的思想也 时常为世人所诟病。 经济决定论的思想,给人一种的历史主义印象。经济无疑是强有力的推动历史前进的物 质基本,但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充满了不以物质多寡为条件的变数,心理的,外在因素的,传 统习俗的,伟大人物的个人作为都是相当不可忽视的因素。历史必然性的说法往往会引起人 们的厌恶之感,因为必然性漠视了个体的作为,个体的意义。 人类社会正在走向全球化,这是后现代的一种趋势。人类开始从狭小的个人空间中走向 一种彼此交往更加密切频繁的信息化时代。偶然性的因素正在增多,必然性的说教越来越得 不到认同。在必然性居安排位置的时代,人们谈理想,谈人生意义,所指向的是一个永恒的 必然领域:真理的,价值所在的世界,必然性起安排作用的理念世界。现在的人还相信这样 的永恒世界恐怕不多了,那么人生到底如何才有意义呀?(面对着必死的人生)我的回答是: 活在真实的偶然中,并用自己的全身心去体验那偶然向自己昭示的那个世界的样子。没有必 要去相信这个世界必然要发生什么——因为那是虚假不可信的——,也没有必要去追求一种 所谓永恒不变的真理——因为基本没有不变的、永恒的真理——,必然的真理只是偶然的事 实而已,在生活中被偶然的揭示出来而已,并没有什么大不了。 然后,纵观历史,横看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最科学最严谨最完整最具有生命力理论体 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引导时代前进又随着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以科学的 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必定随时代实践和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原理和具体结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马克思主义是个发展着的理 论,是开放着的体系.它总是把掌握客观情况的变化,总结国民群众的新鲜经验,汲取当代科学

片尾字幕中英文对照(20200523203533)

co-production 联合拍摄 production摄制 Consultant 策划 project supervisor专案主管 executive producer执行监制 senior producer总监制 assiatant producer助理监制 Post-Production Supervisor 后期制片监制人P roducer 制片人 Production Controller 制片总监P roduction Director 监制人 Production Supervisor 制片监制C o-Producer 联合制片人 Associate Producer 助理制片人E xecutive Producer 执行制片 Produced by制作人production co-ordinator/continuity外联制片/场记 location manager 外联制片 production administration 行政制作 administration supervisor行政主管 marketing producer制片主任 production manager制片 production secreary制作秘书 production accountant制作会计 unit manager 项目经理c lapper 场记板 Chief Director 总导演 Director 导演A ssistant Director 助理导演Associate Director 副导演 Shooting Script 分镜头剧本O riginal Story 原著A dapted by 改编B ased on X’s Y (电影)根据X(作家)的Y(小说)改编W riter编剧 Written by / Scripted by 编剧 screenplay by 编剧 script translation 剧本翻译 english subtitles by英文字幕翻译 Conducted by 指挥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总摄影C inematography摄影C inematography by 摄影A ssociate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副摄影师C utter 剪辑师M ontage 剪辑(蒙太奇 Film Editing剪辑first cameta assistant 副摄影师 camera assistant摄影助理 Fireworks 烟火Lighting 灯光,照明lighting assistant 灯光助理

国外一些大学的公开课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verycd上发现了耶鲁大学的公开课,下载了哲学死亡,古希腊文明和聆听音乐等课程来听,感觉很不错。对于我们这些无钱出国的人来说,能够免费的享受到如此丰厚的知识和思想的盛宴,真的得感谢这个信息通达的互联网时代。在网上搜集资源的时候,发现这篇报道总结的还不错,转来给大家共享吧。 目前网上的公开课包括哈佛、耶鲁、麻省理工、伯克利分校、卡耐基梅隆等名校。在配有字幕的课程中,最受欢迎的是哈佛的《公正》,耶鲁的《1648—1945的欧洲文明》《哲学:死亡》《1945年后的美国小说》《金融市场》《聆听音乐》《博弈论》《基础物理》《心理学导论》等。后者的课程翻译过来较多,是因为耶鲁的资源更丰富,比如字幕、课件等。 如果你英文足够好,可以将听课范围进一步扩大,直接登录这些名校的网站。 哈佛大学 部分课程对全球开放,目前首选就是Justice(公正)这门课,共12节。感兴趣的人可以通过https://www.360docs.net/doc/6316832064.html,网站,免费观看或下载。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https://www.360docs.net/doc/6316832064.html,/courses.php。作为美国第一的公立大学,伯克利分校提供了人类学、生物、化学、历史等十几类学科的几百门公开课。伯克利的视频都是.rm格式,请注意转换格式。 麻省理工学院 设立了OpenCourse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6316832064.html,/OcwWeb/web/home/home/index.htm,把1900门课免费提供给全世界。提供大量课程课件,只有少数视频讲座。 耶鲁大学 https://www.360docs.net/doc/6316832064.html,/,到今年秋天,预计放在网上的课程将达到36门。 卡耐基梅隆 https://www.360docs.net/doc/6316832064.html,/oli/,卡耐基梅隆针对初入大学的大学生,提供10门学科的课程视频。 英国公开大学 https://www.360docs.net/doc/6316832064.html,/course/index.php,英国十几所大学联合起来,组建了英国公开大学。有一部分课程是对注册学生开放的,还有一批课程是免费的,并提供视频。 约翰霍普金斯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古希腊历史简介》(全24集)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古希腊历史简介》(全24集) 讲师介绍: 名称:Donald Kagan 职业:耶鲁大学经典与历史学院教授 学位: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 唐纳德卡根是耶鲁大学经典与历史学院Sterling教授。耶鲁大学的前院长,他在1958年从俄亥俄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博士。他的著作包括Archidamian战争,尼西阿斯和平和西西里远征,伯里克利和关于战争的起源与维护和平,和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帝国的诞生。2002年,他是全国人文奖章获得人,2005年被任命为国家人文基金会杰斐逊讲师。About Professor Donald Kagan Donald Kagan is Sterling Professor of Classics and History at Yale University. A former dean of Yale College, he received his Ph.D. in 1958 from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His publications include The Archidamian War, The Peace of Nicias and the Sicilian Expedition, Pericles and the Birth of the Athenian Empire, On the Origins of War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Peace, and The Peloponnesian War. In 2002 he was the recipient of the National Humanities Medal and in 2005 was named the 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 Jefferson Lecturer.

民主主义与教育 读书笔记

民主主义与教育 [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续译 一、序言 滕大春先生(1909.10.13-2002.12.16),1928年在北京接受高中教育。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教育系,受到北大伟大爱国精神和严谨治学传统的影响,在做人和求学的志趣上深受启发。1933年北京大学毕业后,赴济南任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教员兼附属小学主任。除在师范部任课外,主要精力投入附小改革工作,把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改造”和“从做中学”的理论落之于实际。1986年,获得全国外国教育史专业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任河北大学教育系外国教育史专业博士生导师。 滕大春先生在教育史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曾任中国教育学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全国教育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比较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河北省社科联副主席,河北省教育学会副会长,河北省高教研究会副理事长,河北省老年教授协会名誉会长等职。滕大春先生在教育史研究领域辛勤耕耘近70载,声名远播,建树非凡。在外国古代(东方)教育史、美国教育史、卢梭教育理论研究领域均有卓越成果,著述丰硕。出版了《美国教育史》《今日美国教育》《卢梭教育思想述评》等专著,《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德国教育史》等译著;主编多部著作,主要有《外国古代教育史》《外国近代教育史》《外国教育通史》(共六卷)。此外,还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外国教育”分支主编和《教育大辞典·外国教育史》分卷主编。[1] 该书要把民主社会的意义、生物进化论的观点、产业革命带来的变化以及科学实验的方法,贯串一起,从而论证新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内容和评断一些彼此矛盾的教育理论问题和实施问题。研究这本巨著必须掌握这一点。[2] 本书共分26章。依杜威在第24 章的划分, 约含3个部分。实际上,最初数章从非形式的教育谈到学校的兴起,概述了教育的社会职能和效用,指出了当前学校的严重缺陷以及改革的方向。其后各章便阐述民主社会的教育性质,明确教育即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意义,并借着对过去各种教育理论的批判来反证民主教育的正确性和优越性。此外,这几章还说明民主教育的目的是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别无其他目的,这就是教育无目的论。再后各章系以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来理顺长期存在的兴趣和努力、经验和思想、劳动和休闲、个人和自然界、教育和职业等等矛盾,并给课程、教材和教法作出新的解释。最末两章则分别论述实用主义的真理论和道德论。书中涉及的方面极为广泛,但对每项问题都从社会、历史和哲学的角度层层剖析和深入论证。[3] 看书不应仅仅从细节进行揣摩,因而在看书之前,对这本书的整体框架进行把握也非常重要。我们首先要学会顺着作者的角度去阅读这本著作。 杜威理解中的民主社会: 他说衡量社会不能单凭主观臆想来制定标准,应以社会成员共享利益的多寡为尺度,还应以本社会和其他社会能否交流互惠为尺度。优良社会应当便于和善于与其社会交通,是开放型而非封闭型的社会,是人类共存、共利和共赖的社会。杜威认为民主社会既要冲破阶级的和种族的界限,还要冲出国界,使人类出现与日俱多的接触点和互惠点。[4] [1]https://www.360docs.net/doc/6316832064.html,/view/454001.htm?fr=ala0_1_1 [2] [美]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M]. 王承绪译.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12. [3] [美]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M]. 王承绪译.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12.

最适合学习英语的50部影片及获得方法(双语4字幕可切换)

最适合学习英语的50部影片及获得方法(双语4字幕可切换) 一、视频特点: ●内容:最适合学英语的50部高清英语动画片是选用当前最流行、最经典的迪士尼等原版动画为英语 教材,给立志学好英语的小朋友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寓教于乐,使小朋友们在欢声笑语中学会英语,讲好英语!为孩子的明日的辉煌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孩子成材的好朋友!(当然也适合成人学习、观看) ●格式:每部动画均为真正的高清节目,MKV格式,文件大小为2-4G,第一辑50部动画电影总容量为 115G。传统rmvb,清晰度不高,而且字幕有些是内嵌的,无法切换,mkv是高清720P,1080P常用格式。本人亲测在37寸电视上有非常好的清晰效果。 ●播放:电脑上,一般播放软件都可以播放;智能电视上,具体看电视型号,您可看下电视说明,或找 个.mkv格式的视频试一下;硬盘播放器;蓝光DVD机。普通DVD碟机和普通平板电视不支持,如想在普通平板电视上播放,先将动画资料复制到电脑中,再用一根高清数据线将笔记本电脑与电视机连接播放,可以实现同等功能。 ●配音:2种配音随意切换,英语配音/国语配音(双语可切换)。 ●字幕:4种字幕随意切换,中英同显/英文独显/中文独显/关闭无字幕 ●剧本:每部影片都为您配有剧本,可供您编辑后打印使用,格式为.txt,可放在手机等设备当做电子 书使用,随时当口语材料练习。 二、获得方法 ●淘宝网购买:在淘宝网上有卖,最便的80多块钱。省时间就等于省钱,个人觉得花点钱,省时间值 得。为了让买家能最实惠的拿到片源,他们简化包装,用普通DVD刻录,50级部要30多DVD,DVD的成本就近60元,而且还会刻坏一些光盘。您看两次电影也得个80元吧,而购买本商品后,没有广告、不分时间。你可以想什么时间看就什么时间看。 ●网上下载,省钱:如果这点钱您也不愿意花,而且网速快的话。提供个好方法,下载vod播放器,在 搜索里输入电影名,一般都能找到,不过这种双语4字幕的就不好找了。可一边看,一边下载。看完也下载完了。 三、播放说明 ●切换配音:以暴风影音为例 播放时鼠标在界面上滑动右上角会出现画、音、字、播4个字。其中音是对配音进行设置,字是对字幕时行设置。 ●设置字幕: 如上述,点击“字”,再点选择,就可有多种字幕供选择。而且在字体里面还可设置,字体格式和大小。四、内容展示 第一辑 50部

《蔡元培传》读书笔记

《蔡元培传》读书笔记 生平梳理: 1868年1月11日,生于浙江绍兴,从小乖巧,父亲是钱庄经理。 11岁时,父亲病逝,家道中落。 1886年初春,母亲病故。 1889年,中第23名举人。(“怪八股”“文妖”) 1890年,第81名贡士。 1892年,补殿试,考取二甲第34名进士,后经朝考,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 1894年,散馆考试,授为翰林院编修。 甲午之后,研究新学,后学习日文。

1898年10月,请假离京,举家南归。 回乡后,出任绍郡中西学堂总理(校长)。 1900年,夫人王昭病逝。 1901年,黄世振结为伉俪。 1902年4月,与蒋智由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教育会,选为事务长(会长)。暑假,赴日游历。回国后,南洋公学退学风潮。创办爱国学社,推为学社总理(校长)。9月,正式成立爱国女学,蒋智由选为校长,后由蔡元培接替。 1904年11月,发起组织光复会,推为会长。 1905年夏,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委任蔡元培为上海分会主持人。 1907年,随同前往赴任驻德公使的孙宝琦,留学德国。 1908年,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哲学、教育学、音乐、美术、美学等诸多课程,后逐渐集中于美学方面。 1910年4月,出版《中国伦理学史》,成为中国近代

伦理学领域的开山之作。 1912年,出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学堂改成学校…… 教育部特设社会教育司,与普通、专门三足鼎立。 《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隶属于政治与超轶于政治;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1912年9月,辞职携眷赴德。翌年“宋案”,应召回国。后又第三次旅欧法国巴黎。 1916年6月,任华法教育会中方会长。10月,启程回国。12月26日,就任北京大学校长。 面对腐败,力求革新,学术至上,聘任贤能。 1918年5月底,进德会成立,选为会长。 教授治校:校评议会统领校政,建立教授会,设立教务长、总务长,教授出任。

哈佛大学公开课《公平与正义》第2集中英文字幕

Funding for this program is provided by……Additional funding provided by……Last time,we argued aboutthe case ofThe Queen v. Dudley & Stephens,the lifeboat case,the case of cannibalism at sea.And with the arguments about the lifeboat in mind,the arguments for and against what Dudley and Stephens did in mind,let's turn back to the philosophy,the utilitarian philosophy of Jeremy Bentham.Bentham was born in England in 1748.At the age of 12, he went to Oxford.At 15, he went to law school.He was admitted to the Bar at age 19 but he never practiced law.Instead, he devoted his life to jurisprudence and moral https://www.360docs.net/doc/6316832064.html,st time, we began to considerBentham's version of utilitarianism.The main idea is simply stated and it's this:The highest principle of morality,whether personal or political morality,is to maximize the general welfare,or the collective happiness,or the overall balance of pleasure over pain;in a phrase, maximize utility.Bentham arrives at this principle by the following line of reasoning:We're all governed by pain and pleasure,they are our sovereign masters,and so any moral system has to take account of them.How best to take account?By maximizing.And this leads to the principle of the greatest good for the greatest number.What exactly should we maximize?Bentham tells us happiness,or more precisely, utility -maximizing utility as a principle not only for individuals but also for

耶鲁大学公开课

甭看名人励志演讲了,去看看耶鲁大学的公开课吧(中文字幕),能学到太多了,国内的大学真是误国误民啊。。。转来当日志收着来源:陈俐彤小C~的日志 最近一朋友和我讲,YALE大学把他们上课的内容录了下来,并发布在因特网上,供网络传播浏览。 一个全世界排名第二的大学,竟然把自己课程的内容完全录了下来,并在全世界传播,在大学产业化的中国,有些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你没交学费,怎么可以把我的课程免费的给公众提供呢?可是人家并不是这样认为的,本着人不分贵贱,教育不分你我的原则,耶鲁大学做出了这个匪夷所思的举动,实在是非常钦佩。。。 好了,不说大话,这个公开课真的非常的好,我有义务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首先你得会用电驴,具体怎么用百度去 ps:我分享的这个是有字幕的,而且这个字幕是非常考究的,所以出的非常慢,理解一下。。。 =========================================== 音乐学 聆听音乐Listening to Music(教授本人著述) 课程简介: 本课程培养在对西方音乐理解基础上对音乐的感悟。它会介绍各种类型的音乐是如何搭配,并教导如何聆听各种类型的音乐,从巴赫,莫扎特,格里高利咏叹调到蓝调 关于课程主讲人: Craig Wright在1966年于the Eastman School获得钢琴乐和音乐史双学位,在1972年于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Craig Wright从1973年开始在耶鲁大学任教,目前是the Henry L. and Lucy G的音乐教授。 在耶鲁大学,Craig Wright的成就包括常年流行的入门课程“聆听音乐”和选择性研讨会“探索大自然的天才”。 每年夏天,他都会带领一些耶鲁大学的社团区法国,德国和意大利采风。

哈佛公开课-公正课中英字幕_第一课

制作人:心舟 QQ:1129441083 第一讲《杀人的道德侧面》 这是一门讨论公正的课程This is a course about justice 我们以一则故事作为引子and we begin with a story. 假设你是一名电车司机\Suppose you're the driver of a trolley car 你的电车以60英里小时的速度\and your trolley car is hurtling down the track 在轨道上飞驰\at 60 miles an hour. 突然发现在轨道的尽头\And at the end of the track you notice 有五名工人正在施工\five workers working on the track. 你无法让电车停下来\You try to stop but you can't 因为刹车坏了\your brakes don't work. 你此时极度绝望\You feel desperate 因为你深知\because you know 如果电车撞向那五名工人\that if you crash into these five workers 他们全都会死\they will all die. 假设你对此确信无疑\Let's assume you know that for sure. 你极为无助\And so you feel helpless 直到你发现在轨道的右侧until you notice that there is off to the right 有一条侧轨\ a side track 而在侧轨的尽头\and at the end of that track 只有一名工人在那施工\there is one worker working on the track. 而你的方向盘还没坏\Your steering wheel works 只要你想\so you can turn the trolley car 就可以把电车转到侧轨上去\if you want to onto the side track 牺牲一人挽救五人性命\killing the one but sparing the five. 下面是我们的第一个问题:\Here's our first question: 何为正确的选择\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换了你会怎么做\What would you do? 我们来做个调查\Let's take a poll. 有多少人会把电车开到侧轨上去\How many would turn the trolley car onto the side track? 请举手\Raise your hands. 有多少人会让电车继续往前开\How many wouldn't? How many would go straight ahead? 选择往前开的请不要把手放下\Keep your hands up those of you who would go straight ahead. 只有少数人选择往前开\A handful of people would 绝大多数都选择转弯\the vast majority would turn. 我们先来听听大家的说法\Let's hear first 探究一下为何\now we need to begin to investigate the reasons 你们会认为这是正确的选择\why you think i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先从大多数选择了转向侧轨的同学开始\Let's begin with those in the majority who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我曾在上学期读过,当时觉得书中蕴含着无穷的道理却又总结不出个一二三来,本学期经过了马哲课上老师对于哲学的系统讲述,再读起这本书来似乎又有了不少新的收获。 首先,我想谈谈对这本书的整体感觉。众所周知中国封建社会主流哲学思想主要有儒、法、道三家。儒家重人伦,法家重赏罚分明,道家重无为。每个朝代之初,百废待兴,统治者大多励精图治,道家“清虚自守”、“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就其用来作为恢复国力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法律指导思想。而到了统治中期,社会需要稳定秩序,统治者大多采用儒家伦理来教化百姓,使子女孝顺父母,臣民忠于君主。盛极必衰,由于缺乏监督和制约,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每个王朝的鼎盛便预示着她开始一步步的走向衰败。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王朝末期,官吏贪污腐化,鱼肉百姓。此时民怨沸腾,统治者不得不采用法家的重刑法的那套办法来维护风雨飘摇的统治。纵观中国哲学,无论儒家道家还是法家,都把关注点放在具象的人伦关系上,所以被认为是典型的实用主义哲学。中国人不会像西方人那样去探究。而这些,都被冯友兰老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中阐述的十分透彻。对于这本书的具体内容,相信读过的大家都会了解。下面我来谈谈自己对于《中国哲学简史》的一些认识和理解。

(一) 历来中国人都是被认为是没有宗教信仰的,这的确是让人很难否定的事实。可能不少人认为大部分人中国人都很虔诚地去求神拜佛,但必须指出的是这些仅是迷信而已,譬如说国人很讲风水,很忌讳某些事物(如数字4)等,他们的虔诚里往往是满含功利,每一次的跪拜都带着某一目的达成的祈盼,这与大部分宗教清心寡欲的精神实质无疑产生严重背离,更别枉谈宗教了。对这个问题,冯先生分析认为:“中国人不那么关切宗教,是因为他们太关切哲学了。他们的宗教意识不浓,是因为他们的哲学意识太浓了。他们在哲学里找到了超越现实世界的那个存在,也在哲学里表达和欣赏那个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在哲学生活中,他们体验了这些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冯先生把国人实现超越现实世界到达彼岸的途径归结为哲学的体悟,有些牵强,原因有两大点:1、冯先生高估了国人的哲学水平。在西方,90%以上的人都有宗教信仰;如果说把这比例用到国人身上,也即是说“90%以上的中国人通过哲学体悟超越了现实世界到达了彼岸”,这与国人一贯的哲学水平、或者说是对哲学的关注程度情况并不相符,因为除了春秋诸子“百家争鸣”的时期外,我国哲学从未成为过任何一个时期的主流文化,甚至很多时候都是倾向于边缘化及消亡化,所以90%的基数无从得来。2、冯先生也高估了国人的素质。早在两千多年前荀子便痛心地体悟出了“性本恶”这一悲哀的事实,两千年后的鲁迅与柏杨对中国人的劣根性更进行了无情的鞭挞,时至今天又有多少的丑恶令我们心寒?冯先生流连于自己所构筑的象牙塔里,从自己独

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该如何做是好》:全五课:英文字幕

THE MORAL SIDE OF MURDER This is a course about justice and we begin with a story. Suppose you're the driver of a trolley car, and your trolley car is hurtling down the track at 60 miles an hour. And at the end of the track you notice five workers working on the track. You try to stop but you can't, your brakes don't work. You feel desperate because you know that if you crash into these five workers, they will all die. Let's assume you know that for sure. And so you feel helpless until you notice that there is, off to the right, a side track and at the end of that track, there is one worker working on the track. Your steering wheel works, so you can turn the trolley car, if you want to, onto the side track killing the one but sparing the five. Here's our first question: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What would you do? Let's take a poll. How many would turn the trolley car onto the side track? Raise your hands. How many wouldn't? How many would go straight ahead? Keep your hands up those of you who would go straight ahead. A handful of people would, the vast majority would turn. Let's hear first, now we need to begin to investigate the reasons why you think i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Let's begin with those in the majority who would turn to go onto the side track. Why would you do it? What would be your reason? Who's willing to volunteer a reason? Go ahead. Stand up. Because it can't be right to kill five people when you can only kill one person instead. It wouldn't be right to kill five if you could kill one person instead. That's a good reason. That's a good reason. Who else? Does everybody agree with that reason? Go ahead. Well I was thinking it's the same reason on 9/11 with regard to the people who flew the plane into the Pennsylvania field as heroes because they chose to kill the people on the plane and not kill more people in big buildings. So the principle there was the same on 9/11. It's a tragic circumstance but better to kill one so that five can live, is that the reason most of you had, those of yo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