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课堂如何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课堂如何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课堂如何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课堂如何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140万字,并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整本的书。”

然而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仍然只重视语文教材中课文阅读的教学,不敢越雷池半步。语文版小学教材一共十二册,每册大约30篇课文、如果每篇课文按500字计算,阅读总量只有18万字左右,所以,如果只依靠课堂阅读,是根本达不到课标关于阅读量的要求的。阅读量达不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厚实的语言积累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多文本的阅读教学,就是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速度,让学生能在一节课的时间里阅读三篇以上的关联文章,厚积而后才能薄发,这样才能有效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抓住课堂,让学生有趣、有效的增加阅读量呢?我认为,应该从选文和教学两个方面入手。

(一)、多文本阅读如何选文

多文本阅读的出现,使我们能够在规定的范围内,加深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和了解,结合大量的群文,创造出自己内心中向往的语文课堂。要避免群龙无首、杂乱无章的多文本阅读,对多文本阅读选题的确定要有非常明确的主题,这个主题要能够明确表现出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意图。通过作者、体裁、文章内容、人文内涵、表达方式

等多个方面的了解,教师能够确定主题,并以此为据来精心选择适合的文章。

1、以“表达方式”为线索确定主题进行选文

采用不同的表达方法作为选择的主题,如语文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要求“感受炽热的爱国情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这组由记叙文、近代诗、现代诗、抒情散文等组成的群文都表达了同一个主题——爱我中华。以及一次《语文大课堂》:以“今日家乡”为主题,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对家乡充满深厚的感情”。都要求学生了解并学习相同的主题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法来表达,表达的侧重点也会各有不同。抓住这一点来引导学生阅读,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学习到多样的表达方式,能够模仿,以达到会灵活使用,那么学生在写作上遇到的难题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2、以“体裁”为线索确定主题进行选文

如语文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语文大课堂》是《我喜欢的动物寓言故事》。我们在教学时可以选取中国的寓言故事《天鹅、大虾和梭鱼》《坐井观天》《狐假虎威》,以及国外寓言故事《永不放弃的乌龟》《成功之路》《获得冠军的蛤蟆》,此外,我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阿拉伯寓言中还有许多动物寓言故事,让孩子们处于一个充满疑惑、带着好奇与不解、伴着轻松而又充满挑战的气氛中,接触到了动物的很多“秘密”,了解了一些动物的“个性特征”。以此方式可以把中外广为流传的神话、有趣的童话故事、脍炙人口的诗歌、有意思的小说等进行多文本阅读。

3、以“观点”为线索确定主题进行选文

例如,学习完《骆驼和羊》,再把一组报道大个儿草莓的新闻放在一起,你就会发现这几则新闻观点不同甚至意见相左:有的说大个儿草莓可以吃,草莓个儿大的原因一是品种好,二是科学种植;而有的说大个儿草莓是不建议吃的,是因为大个儿的草莓是用化学剂催膨大的,对人的健康不好。我们不由得会问:“大个儿的草莓究竟能不能吃?”我们这样实行多文本阅读后,在很多信息中辨别信息的真假,做出自己的判断。

4、以“文章内容”为线索确定主题进行选文

可以有很多种方法以“文章内容”为线索来确定主题。如在讨论故事中狐狸所扮演的角色时,将四篇与狐狸有关的文章放在一起,比如说《蝉与狐狸》、《狐狸偷鱼》、《会做贸易的狐狸》、《狐狸“疤脸”》,学生能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同样的事物。这是以文章中的人物为主题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在进行多文本阅读时以时间作为主题,以地点作为主题;以事物为主题;以事件作为主题等。

5、以“人文主题”为线索确定主题进行选文

在“人文主题”上可选的的范围很泛,又可以具体细分成多个不同样的主题。如以阅读作为确定的主题的“我爱阅读”,以文学名著作为决定的主题的“名著之旅”;以诚信教育作为选择的主题“以诚待人”;以环境教育为确定的主题“人与动物”;以爱的教育为绝对主题的“母爱”、“父爱”、“人间真情”等。我们铁铺镇中心学校组织编写的校本教材《人间处处有真情》就是以“人间真爱”为主题的一组

群文。

6、以“作者”为线索确定主题进行选文

老舍的散文:《猫》、《草原》、《养花》等一直是小学各版教材青睐的散文,以这个学习的基础,把《济南的冬天》、《大明湖之春》、《趵突泉的欣赏》放在一起,这些也都是著名作家老舍的文章,这几篇课文都是济南的景色,但是描写角度是不相同的。这能够让学生对老舍的写作风格有更深刻的体验。其他还有叶圣陶的散文,李白、杜甫、苏轼的古诗等都属于这类情况。我们确定主题时如果是以作者为线索,最好选择语文教材中经常出现的作者,在掌握了这个教材内容之后的对这些作者的作品进行补充性说明,帮助学生对这名作家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多文本阅读如何施教

“多文本阅读”不仅要求学生读文章读得快些,读得更多一些以外,还要求学生有多种阅读的基础,最简单的就是提取信息和筛选信息、记忆内容、推论情节、比较分析、整合信息、判断情况、创造新知识等。其中,最需要掌握的阅读技巧习得方法比获得知识更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阅读策略是:

1、求同。就是把几篇文章的共同点找出来。例如,一组写父母之爱的文章,爱的方式各不相同,有慈祥,有严厉,但透过这些表现,我们可以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

2、比异。就是把几篇文章之间的差异找出来。例如,同样是过年,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是热闹、欢乐的,而梁实秋的《过年》

则是无聊、累人的;莫言的《故乡过年》则含着浓浓的贫穷、贪吃的意味。。

3、整合。比如说,在有些文章的介绍中鲁迅是伟人,有的文章介绍鲁迅只是一个普通人,有的文章介绍鲁迅却说他尖酸刻薄,有的文章又介绍鲁迅是一个亲切随和的人。通过不同人写的文章对比鲁迅的形象,可以“整合”出一个比较完整的丰满的鲁迅形象。当你书读多了,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文章所讲的事情或讨论的问题是相同的,但材料的角度不同,或者呈现的是“碎片”,这就需要你自己去拼图那样“拼装”。

4、判断。比如说,在有些介绍中会称传统的纸质书籍在未来某一天会彻底被取代;而有一些却说纸质书籍不可能被取代?尽管电子书籍携带方便,存储量大,在音乐、图片和地图等方面占有优势,但是很多人似乎更喜欢把“真正的图书”放在书架上,然后再取下来的那种满足感和轻松厚重的感觉。看了这些文章,你就要做出自己的判断——纸质书会不会消失?在当今社会,社会是一个“多元共生、众声喧哗”的社会,很多文章在表达方法,表达情感,传达的事实等方面都不相同,读者不能纯粹追随书本,不能“唯书”“唯上”,而要对不同书本上的不同内容做出自己的判断。

在不同的时候就应该运用不同样的阅读方法或手段,这样更具有规律性、普遍性。多文本阅读教学,让学生通过阅读多篇文章,在阅读中得到了大量有用的信息,同时让学生不由自主的走进阅读,学会了质疑阅读和讨论阅读的策略。

多文本阅读教学,如果是不同的体裁、不同的表达形式、不同的语言表达风格、不同作者写的文章,都能给学生带来了不同的但是大量丰富的信息以及广阔的思维空间,也给学生提供许多疑惑的机会,面对这些疑惑学生必定难以全部理解,那就需要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理清头绪解决困难。多文本阅读教学中,需要老师有意识地加入学生质疑讨论的阅读环节,并且支持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表述自己支持的观点、并且能用自己提出的问题和同学加以讨论。

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是多文本阅读教学路上的寻路人,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深入地去研究和大力地推广它,那么多文本阅读这朵奇葩,就会在语文教学的天地里越开越艳、越开越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