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天象与气候景观

第四章 天象与气候景观
第四章 天象与气候景观

第四章天象与气候景观

第一节天象、气候与旅游

天象:原指天文气象方面的现象,如日月星辰、霞光云雾等,在这里则指在特定地理环境下,天文、气象因素所表现出来的奇异景观,陈称之为天下奇观。

天下奇观具有独特性、神秘性和不可预测性,正好能够满足游客的求奇求异心理,所以对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成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天气特征的综合。气候是形成一个地区自然景观的主要因素,也是形成人文景观差异的重要因素。

由于我国土地面积广大,各地纬度分布、距海远近、地形地势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形成各地不同的天象、气候类型,天象、气候旅游景观丰富多彩。

第二节我国主要天象奇观类型

一、云、雾、雨景

云、雾、雨都是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形成的,是温暖湿润地区或温暖湿润季常出现的气象景观。云、雾、细雨使所见景物若隐若现,捉摸不定,恍若仙境,虚幻、玄妙而神秘,令人遐想。流云飞雾变化莫测,气势磅礴,是云雾赋予大自然的另一种景观。

1..云

我国各地云雾奇景颇多,如山东蓬莱的“漏天银雨”、“狮洞烟云”,泰山的“云海玉盘”、杭州西湖的“双峰插云”等,再者如黄山、泰山、峨眉山、齐云山、三清山、阿里山的云海,庐山的云瀑等,都是享誉国内外的奇景。

黄山云海:

狮洞烟云:

2.雾

“江南林间一片白,青青竹林碧碧流.遥望一片烟袅袅,再还早已露沾身.”

我国五日较多的地方有关中平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草堂烟雾”为关中八景之一。重庆市我国有名的“雾都”。

草堂烟雾:

3.。.雨

雨景往往指的是小强度降水所形成的景致。我国许多地方都有雨景胜迹,如蓬莱十景之一的“漏天银雨”、峨眉十景之一的“洪椿小雨”以及“漓江烟雨”,江南春雨、巴山夜雨、潇湘烟雨、洪春晓雨等都颇为有名。

江南春雨:

潇湘烟雨:

二、冰雪、凇景

1.冰雪

林海雪原

2.凇

凇分为雨凇和雾凇,是我国北方和各地山地常见的一种美景。

雨凇:超冷却的降水碰到温度等于或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表面时所形成玻璃状的透明或无光泽的表面粗糙的冰覆盖层,叫做雨凇。

雾凇:俗称树挂,是北方冬季可以见到的一种类似霜降的自然现象,是一种冰雪美景。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

雪凇:由于降雪附着于物体表面不断聚集形成的白色沉积物。

黄山雨淞:

吉林雾凇:

三、日、月、霞光景观

1、日出、日落、

观赏日出日落是许多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观。游客去北戴河度假,必登鹰角亭观日出,上泰山、黄山观日出日落,也是多数游客安排的活动项目。由于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日出日落的形与色也会有变化。如登黄山观赏的是云海日出,人们所看到的是红日从薄雾淡云的“海洋”中喷薄而出的景象。若在海边观日出,能观赏到红日从海平面上冉冉升起,色彩渐渐变幻,金光万道,光彩夺目。

泰山日出:

黄山日落:

2、月景

月到中秋分外明。满月象征着团团圆圆、幸福美满,是人人都喜爱的。新月妩媚动人,正是“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古人有“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诗句,借月色表达情怀。

平湖秋月:

象山夜月:

3、霞光

霞是日出日落时光线透过云层,由于散射作用,使天空的云层呈现出黄橙红等色彩的自然现象。霞光就是阳光穿过云雾射出的色彩缤纷的光芒。霞和霞光常与山地及云雾相伴随,更加美丽。其主要形式有朝霞、晚霞、雾霞等。霞景的持续时间较短,瞬息万变,五彩进发,对游人有很大的吸引力。鸡公山十景之一的“晚霞夕照”,江西彭泽八景中的“观客流霞”,贵州毕节八景中的“东壁朝霞”等都很有名。观赏落霞余晖是一种极易情景交融的美的享受。当日落西山时,近地平线处的红光照射云层,许多风景名胜区的群峰与烟云都被披上多彩的霞光,形成了霞海奇观。在黄山等地看晚霞,游人能感悟到“夕阳无限好”的美妙享受。

四、佛光、蜃景

佛光,叉称宝光,是山岳巅峥上云雾中小水滴对光线的折射和衍射作用造成的一种光学现象。但由于各山的环境条件不一,佛光出现的次数及美丽程度也不同。峨眉山、庐山、泰山、黄山都是有名的观赏佛光的名山。峨眉山云雾天数最多,湿度最高,风速最小,所以出现的次数也最多最美丽。

峨嵋佛光:

蜃景:蜃景即海市蜃楼,这种自然现象是由大气的折射和反射作用造成的。山东海边蓬莱阁足我国最有名的观看海市蜃楼的地方。此外.连云港的海州湾、山东渤海长岛

县、北戴河东联蜂山也能看到这种奇景。

一、我国的气候特征

我国各地气候状况差别很大,气候类型多种多样.这种气候的地域分异现象?是引发旅游者出游动机的自然基础。

1.类型复杂多样

气候本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气候类型的形成受地理纬度、地形、海陆分布等因素的强烈影响和制约,同时还与水文特征、生物群落、土壤类型等环境因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具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等多种热量带。这是形成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性的主要基础原因。

2.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同时又滨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突出,对我国气候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东南沿海往西北内陆,气候的大陆性特征特征逐渐增加,依次出现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的气候区,我国冬季受亚洲高压的控制,盛行寒冷、干燥的偏北离陆风,夏季则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盛行由海上来的潮湿温暖的偏南气流,温湿多雨。因此,我国季风性气候显著。

二、我国气候景观地域差异

1.东部季风区

在我国,人们把能够明显受到夏季风影响的地区称为季风区,而把不受或很少受到夏季风影响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具体划分是指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该线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为中国的季风区;该线以西、以北的地区

为中国的非季风区。季风区中由于纬度及地性差异,气候景观也有很大不同。

(1)岭南地区

包括闽粤南部、海南岛、台湾以及南海诸岛等地,长夏无冬,春秋相连,终年适于游览。

(2)长江流域季风区

主要包括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江南丘陵等,这里是世界上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温夏热,四季分明,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旅游。

(3)黄河中下游地区

这里是我国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闷热多雨,都不是旅游的理想季节,所以春秋两季是旅游的理想季节。

壶口瀑布:

九曲黄河:

(4)东北地区

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漫长而严寒.是观赏冰雪、开展冰上活动的旅游地。

2.西北内陆地区

3.青藏高原区

雪域高原,白云雪山,飞流峡谷,原始森林,这些纯自然的风光加上独具魅力的民

族风情一直令人神往。

【初中地理】 天气与气候专题练习(附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 1.读“气温日变化图”,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___左右() A. 2时 B. 10时 C. 12时 D. 14时【答案】 D 【解析】【分析】气温日变化:日最高气温出现在中午14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读图可知,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点左右。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学生能够从所给的图中找到信息并得到答案是学生能力的一种提升,平时要多加训练。 2.读不同日期的天气预报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全国高温及降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西北地区处于“火热”状态 B. 南方地区雨季已经结束 C. 此时我国普遍高温,最低温出现在漠河 D. 35℃以上高温区分布在干旱区与半干旱区 (2)该季节长江下游地区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是() ①洪涝②干旱③寒潮④地震⑤台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3)读我市一周天气预报图,可知()

A. 图中“今天”气温日较差最小 B. 周三的天气可用表示 C. 这是暑假第一周的天气状况 D. 改善空气质量只能依靠风力 【答案】(1)A (2)D (3)B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此时,西北地区处于“火热”状态,南方地区仍在雨季;此时我国普遍高温,最低温出现在青藏高原;35℃以上高温区不只是分布在干旱区与半干旱区,南方湿润地区也在35℃以上。故选:A。(2)读图可知,该季节为夏季,夏季长江下游地区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是洪涝、干旱、台风,故选D。(3)读图可知:气温日较 差最小的是“昨天”,15﹣10=5℃,A错误;周三的天气可用表示,晴转小雨,B正确;夏季我国普遍高温,暑假的气温不可能是6℃,C错误;改善空气质量主要靠降低污染物的排放,D错误,故选B。 【点评】(1)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冬季最冷的地方为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夏季最热的地方为新疆吐鲁番盆地。 (2)我国南方地区从3、4月份开始就进入雨季,此后雨带逐渐向北推移,6月份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此时该区出现梅雨天气。一直到7、8月份雨带推移到我国的东北、华北等地,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易出现伏旱天气。从9月份开始,北方冷空气势力逐渐增强,雨带快速南撤,10月份从大陆撤出,所以南方地区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3)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3.某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名副其实的“绿色王国”。下图示意该国地形,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气象与气候知识点汇总

一.名词解释(5道*3分) 1.天气:从时间尺度上讲,天气是指某一瞬间或某一段时间内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2.天气系统:引起天气变化和分布的高压、低压和高压脊、低压槽等具有典型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 3.气候:指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 过程的综合。 4.气候系统:是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陆地表面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 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物理系统。 5.小气候:是指由于下垫面结构不均一性所引起的小尺度的近地层局地气候。 6.大气气溶胶粒子:大气中悬浮着的许多固体微粒和液体微粒。 7.地面有效辐射:地面放射的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8.太阳常数:就日地平均距离来说,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cm2面积内,1min内获取的太阳辐 射能量。 9.太阳辐射光谱:太阳辐射中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称谓太阳辐射光谱。 10.一个大气质量:在地面为标准气压时,太阳光垂直投影到地面所经路线中,单位截面积的空气柱质量。 11.地面差额辐射:某段时间内单位面积地表面所吸收的总辐射和有效辐射的差值。 12.大气之窗:地球辐射中波长8.5-11微米波段的辐射几乎没有为大气所吸收而能全部透过并进入太空, 好像大气为这个波段打开一个窗子。 13.位温:把各层中的气块循着干绝热的程序飞到一个标准高度1000hap处,这时所具有的温度称为位温。 14.大气稳定度:气块收到任意方向的扰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15.干绝热直减率:干空气和未饱和的湿空气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 16.绝热过程:绝热过程是一个绝热体系的变化过程,即体系与环境之间无热量交换的过程。 17.逆温:对流层中由于低,由于地面辐射冷却,空气平流、冷却、空气下沉增温,空气流混合等原因引 起的气温岁告诉增高而上升的现象。 18.露点:当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过饱和时,水汽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凝结的温度。 19.冰晶效应:在云中,冰晶和过冷却水共存的情况很普遍,由于冰面的饱和水汽压比过冷却水面的饱和 水汽压小,当空气中的实有水汽压介于两者之间时,过冷却水滴会因为蒸发而减少,水分子不断由水滴向冰晶上转移,冰晶则因凝华而增大,这种因冰水引起的冰水之间的水汽转移作用称为冰晶作用。 20.气压场:气压的空间分布 21.水平气压梯度:气压梯度时一个向量,它垂直于等压面,由高压指向低压,数值等于两等压面的气压 差除以其间的垂直距离,气压梯度力可分解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垂直气压梯度力。 22.地转风: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平衡时,空气作等速直线水平运动。 23.梯度风:空气质点作曲线运动时,除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外还受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当这 三个力达到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 24.热成风:由于水平温度的存在,而产生的地转风在铅直方向上额速度矢量差称为热成风。 25.风压定律:描述大尺度天气系统中的风场与气压场之间的关系,人背风而立在北半球,高压在右侧, 南半球在左侧。 26.沃克环流:指赤道太平洋表面因水温的东西面差异而产生的一种纬圈热力环流。 27.南方涛动:指发生下东南太平洋与印度洋及印尼地区之间的互相起亚振动。是热带环流年际变化最突 出、最重要的现象之一。 28.气团:是指气象要素(主要指温度、湿度和大气静力稳定度)在水平分布上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空气团。 29.锋:锋由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相接触而形成,由于气团占有三度空间,因而锋是三度空间的天气系统, 锋的范围常出现降温、降水和大风天气。 30.台风:是以赤道以北,日界线以西,亚洲太平洋国家或地区对热带气旋的一个分级。是一个强大而深 厚的气旋性涡旋,

世界的气候与自然景观

第二节 世界的气候与自然景观 巩固夯实基础 一、世界的气候 1.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 前后。 (2) 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7月, 最低气温出现在 1月;南半 球正好相反。 (3)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低;同纬度的海陆气温不同; 在同一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气温较低,平原、盆地气温较高。 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 )降水产生的条件:空气饱和时气温继续降低,有凝结核,水滴增大到能降落到地面。 (2)降水地区分布 受控气压带与风带 大气运动状况 降水多少与类型 赤道多雨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上升气流为主 多,对流雨为主 副热带少雨带 副热带咼气压带 下沉气流为主 少,大陆东岸多(受夏季 风、台风影响) 温带多雨带 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多锋面气旋活动 多,锋面雨与气旋雨 极地少雨带 极地咼气压带 下沉气流为主 少 ②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③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 )降水季节分配:①全年多雨区、②全年少雨区、③夏季多雨区、④冬季多雨区、⑤常 年湿润区。 二、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1. 影响因素 纬度、气压带和风带、海陆、地势、洋流等。 2. 气候的地区差异 70 60 犬 两 対 2(1 1() 理解要点诠释 考点一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和特点 考点二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 气候、动植物和陆地自然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植物的生长条件邙日光、空气、水分和土壤)与气候的关系非常密切,同时气候也影响 着动物的生存。 不同气候条件下生存的植物不同, 生活在那里的动物也不一样, 其影响为:气候一植物 —动物。 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 北沐洋 …我血性吒诫 塑怛雪帯丸陆件命 鷄帯◎原吒蟆 50.K 平 15

(七年级地理教案)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七年级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能够利用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图,来说明气候特征;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能够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培养读图能力及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建议 关于“气候的地区差异和影响因素”的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前两节讲述气候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基础上,分析世界各地气候产生的差异的原因,既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虽然重点还是就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但在程度上加以深化,把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的分布和特征系统化。 气候的地区差异一段,内容言简意赅,既说明由于气温和降水不同导致气候不同,又说明气候的不同,是由于影响因素不同造成的,引出第二部分内容。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部分是本章的难点,考虑初一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改为选学。为差异性教学提供素材。在分析各个影响因素时,按照从已知到未知、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过程编写,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利于步步深入地理解。同时教材提供各种示意图,帮助理解。 关于“气候的地区差异和影响因素”的教法建议 对于“气候的地区差异”,使学生认识到气候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由于各地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同,所以各地气候一定不同。 对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部分,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突破难点。为便于学生理解,采取先易后难、由已知到未知、由整体到局部的办法,学生可以从已知分析影响气温和降水的最重要的因素---纬度位置、影响降水的重要因素---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而对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以教师讲解为主,不要将其深化,只需了解什么气压带风带多雨、少雨即可。对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已学过地形高低对温度的影响,而地形雨的形成是新内容,所以制作成动画更直观地讲解;对洋流的影响,可将教材中的4.14图做成分步显示的flash复合片,使学生了解寒暖流对温度降水的不同影响。 关于“气候类型和自然景观的差异”的教法建议

第四章 天象与气候景观

第四章天象与气候景观 第一节天象、气候与旅游 天象:原指天文气象方面的现象,如日月星辰、霞光云雾等,在这里则指在特定地理环境下,天文、气象因素所表现出来的奇异景观,陈称之为天下奇观。 天下奇观具有独特性、神秘性和不可预测性,正好能够满足游客的求奇求异心理,所以对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成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天气特征的综合。气候是形成一个地区自然景观的主要因素,也是形成人文景观差异的重要因素。

由于我国土地面积广大,各地纬度分布、距海远近、地形地势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形成各地不同的天象、气候类型,天象、气候旅游景观丰富多彩。 第二节我国主要天象奇观类型 一、云、雾、雨景 云、雾、雨都是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形成的,是温暖湿润地区或温暖湿润季常出现的气象景观。云、雾、细雨使所见景物若隐若现,捉摸不定,恍若仙境,虚幻、玄妙而神秘,令人遐想。流云飞雾变化莫测,气势磅礴,是云雾赋予大自然的另一种景观。 1..云 我国各地云雾奇景颇多,如山东蓬莱的“漏天银雨”、“狮洞烟云”,泰山的“云海玉盘”、杭州西湖的“双峰插云”等,再者如黄山、泰山、峨眉山、齐云山、三清山、阿里山的云海,庐山的云瀑等,都是享誉国内外的奇景。 黄山云海: 狮洞烟云:

2.雾 “江南林间一片白,青青竹林碧碧流.遥望一片烟袅袅,再还早已露沾身.” 我国五日较多的地方有关中平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草堂烟雾”为关中八景之一。重庆市我国有名的“雾都”。 草堂烟雾:

3.。.雨 雨景往往指的是小强度降水所形成的景致。我国许多地方都有雨景胜迹,如蓬莱十景之一的“漏天银雨”、峨眉十景之一的“洪椿小雨”以及“漓江烟雨”,江南春雨、巴山夜雨、潇湘烟雨、洪春晓雨等都颇为有名。 江南春雨: 潇湘烟雨: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 1.干洁空气:①氮(占78%)是地球上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②氧(占21%)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③二氧化碳(含量少),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④臭氧(含量少),吸收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水汽、固体杂质一——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对流层①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杂质;②厚度随纬度而变化,低纬厚,高纬薄;③特点:地面是对流层的主要直接热源,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海拔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oC;④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2.平流层①在22-27千米高度处,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②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③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④天气晴朗大气平稳(利于飞机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①气压低,空气密度小;②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短波通讯有重要作用。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一)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的波长:红外区﹥可见光区﹥紫外区(热短波,冷长波)。 ①吸收作用:有选择(二吸一不吸: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臭氧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对能量强的可见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厚反射作用强,夏天白天多云不太热,因为云的反射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③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易被散射,故天空成蔚蓝色)。 ④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大,削弱少,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反之少(各纬度削弱不同)。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地面增温: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保温: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还地面(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②大气的温室效应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增温→大气辐射→地面增温。 ③晴朗:白天气温高(大气削弱少),夜晚气温下降快(大气逆辐射弱),日温差大。 阴雨:白天气温低(大气削弱多),夜晚气温下降慢(大气逆辐射强),日温差小。 3.意义:①减少了气温日较差;②保证地球适宜温度,形成了人类生存的温度环境;③维持全球

气象与气候复习提纲

作业 1.大气的上界有多高?在此高度内分为哪几层?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由于着眼点不同,大气上界有两种分法(普遍),一是着眼于大气中出现的某些物理现象,按此,大气上界大约为1200km ;二是着眼于大气密度,按此大气上界大约为2000~3000km 。 大气圈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对流层的特点: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②垂直对流运动显著;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 2.高山常年积雪、云峰高耸,反映了哪一层的特点?为什么? 答:反映了对流层的特点。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高山常年积雪,是因为其高度已达到或低于积雪存在的温度,云峰耸立是因为随高度的升高,气流中的水汽不断凝结,产生云雾。 3.已知10℃时,E 为12.3hpa ;18℃时,E 为20.6hpa 。某地上午8时气温为23℃,e 为12.3hpa ;次日8时气温为23℃,e 为20.6hpa 。求两天8时的Td ,用此说明Td 的高低直接与什么因子有关。 答:d T (露点)是指在空气中水汽含量,气压一定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第一天上午8时e 为12.3hpa,而10时E 为12.3hpa ,所以第一天8时的Td 为10℃。 第二天上午8时e 为20.6hpa,而18时E 为20.6hpa ,所以次日8时的Td 为18℃。 Td 的高低直接与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有关,水汽含量越多,露点越高(露点也是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的物理量)。 4.比较干、湿空气状态方程说明: (1)在同温同压下,干、湿空气的密度谁大谁小?(2)在同压下,空气愈潮湿、温度愈高,其密度将会减小还是增大? 答:干空气状态方程P=ρd R T ,湿空气状态方程为P=ρd R T (1+P e 0.378) (1)同温同压下,湿空气密度为= ) P e 0.378(1+T R P d 干空气密度为= T R P d ,由于) e 378.01(P T R T R d d +< 所以干空气密度大于湿空气密度 (2)空气中水汽压愈大,e 越大 P= )e 378.01(P T R d +,空气越潮湿,e 越大,其密度越小。 5.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有什么规律?用此解释雨后天空呈青蓝色、空中尘粒较多时天空呈灰白色。 答:规律:①散射只改变辐射方向,使太阳辐射以质点为中心向四方传播;

地理教案-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地理教案-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地理教案-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教学目标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能够利用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图,来说明气候特征;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能够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培养读图能力及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建议 关于“气候的地区差异和影响因素”的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前两节讲述气候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基础上,分析世界各地气候产生的差异的原因,既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虽然重点还是就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但在程度上加以深化,把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的分布和特征系统化。气候的地区差异一段,内容言简意赅,既说明由于气温和降水不同导致气候不同,又说明气候的不同,是由于影响因素不同造成的,引出第二部分内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部分是本章的难点,考虑初一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改为选学。为差异性教学提供素材。在分析各个影响因素时,按照从已知到未知、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过程编写,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利于步步深入地理解。同时教材提供各种示意图,帮助理解。 关于“气候的地区差异和影响因素”的教法建议对于“气候的地区差异”,使学生认识到气候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由于各地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同,所以各地气候一定不同。对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部分,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突破难点。为便于学生理解,采取先易后难、由已知到未知、由整体到局部的办法,学生可以从已知分析影响气温和降水的最重要的因素---纬度位置、影响降水的重要因素---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而对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影

世界的气候与自然景观

第二节世界的气候与自然景观 巩固夯实基础 一、世界的气候 1.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南半球正好相反。(3)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低;同纬度的海陆气温不同;在同一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气温较低,平原、盆地气温较高。 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产生的条件:空气饱和时气温继续降低,有凝结核,水滴增大到能降落到地面。 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③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降水季节分配:①全年多雨区、②全年少雨区、③夏季多雨区、④冬季多雨区、⑤常年湿润区。 二、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1.影响因素 纬度、气压带和风带、海陆、地势、洋流等。 2.气候的地区差异 理解要点诠释 考点一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和特点 考点二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 气候、动植物和陆地自然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植物的生长条件(阳光、空气、水分和土壤)与气候的关系非常密切,同时气候也影响着动物的生存。 不同气候条件下生存的植物不同,生活在那里的动物也不一样,其影响为:气候—植物—动物。 世界气候有冷热、干湿等地区差异,陆地上反映各地气候特征的自然景观也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多呈带状分布,故称自然带。 植物是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有人喻为“植物是自然界的一面镜子”。 难点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1.纬度位置的影响——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地区(不能理解为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原因是不同纬度

气象学与气候学的认识

浅谈气象学和气候学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满足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对自然环境状况、人体健康、文化生活条件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然环境状况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尤其是大气环境质量直接受到气象因子的影响。随着气象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环境保护领域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宽,气象学和气候学的发展和研究越来越成为学术界的热点和焦点。 关键字 认识意义发展 一对气象学和气候学的简单认识 1 气象学:气象学是把大气当作研究的客体,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说明大气特征的学科,集中研究大气的天气情况和变化规律和对天气的预报。 2 气候学:气候学是研究气候特征、形成、分布和演变规律,以及气候与其他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的关系的学科。它既是自然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大气科学的一个分支。气候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重要环境条件。 二气象学和气候学的研究对象 1 气候学要求对气候系统进行定量观测和综合分析,对气候形成和变化的动态过程进行理论研究。通过各种手段(包括观测试验,数值模拟试验等等),探测气候系统中各个成员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

并展现气候形成和变化过程,理解气候变化的机制,以达到能够预测气候变化的目的。此外研究地球气候发展史,探索气候变化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从而能够采取有效措施,防御和减轻气候灾害,改善气候条件并进而为改造自然服务。 2 气象学研究气候的形成、气候要素的时空分布;区域气候的特征;气候变化的规律;气候形成诸要素间的相互影响及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减少或减轻气候灾害;避免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造成不良后果等。 三研究气象学和气候学的意义 研究天气和气候与城市、农村及各个产业特别是农业生产的相互关系,也研究气候对自然生态系统和各产业部门的影响,研究气候变化的减缓与适应对策,根据大气科学原理和大气探测结果进行针对各产业的专业天气与气候预测、灾害预警、评价和服务,旨在充分利用有利天气和气候资源,减轻天气气候灾害对农业及其他行业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天气和气候影响着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的科学热点之一,也是国际关注的焦点。气象学与气候学专业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四现状及未来发展动向 1 现状 近年来, 国际上开展了与生态系统有关的许多观测, 建立了诸如全球气候观测系统( GCOS)、全球海洋观测系统( GOOS ) 及全球陆地观测系统( GTOS)及国际长期生态学研究网络( ILTER ), 还制订了国

气象与气候剖析

第一章引论 1、天气: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段时间内大气状况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2、气候Climate: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的长期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的综合。 两者的区别:天气变化快,变化周期短。气候变化的周期较长。它的时间变化尺度有季际;年际;十年际等等。 3、大气圈是指因地球的引力而聚集在地表周围的气体圈层。 4、气候系统: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5、大气成分 组成大气的各种气体和微粒。包括干洁空气,水蒸气,尘埃。 大气的物质组成,地球上的大气,有氮、氧、氩等常定的气体成分,有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等含量大体上比较固定的气体成分,也有水汽、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臭氧等变化很大的气体成分。 6、大气的结构: a. 对流层 气温:从下向上是降温的,大气降温率(气温直减率)是6.5 ℃/km,对流层顶约-83 ℃。大气运动: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乱流运动。 气象现象:风、霜、雨、雪、雹、雾等。 b.平流层 气温:从下向上是升温的,到平流层的顶温度升到0 ℃。 大气运动:水平运动,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天气多是晴朗的,飞机在此层飞行不易颠簸。成分:几乎不含水蒸气、尘埃,存在数层臭氧层。无天气现象 c.中间层 气温:从下向上是降温的,到中间层的顶温度降到-113-83 ℃。 大气运动:有相当强烈的垂直运动。 含有水汽极少,没有云层出现。 该层的60-90km高度上有一个只在白天存在电离层。 d热层(.暖层、热成层) 气温:从下向上迅速升温,到300km高空,温度达1000 ℃。 e.散逸层(外层) 7、主要气候要素:温度、压强、湿度、风向、风速、云量降、雨量、能见度。 ㈠气温——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气温的单位:目前我国规定用摄氏度(℃)温标,在理论研究上常用绝对温标,以K表示,但其零度称为“绝对温度”,两种温度标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T=t+273.15≈t+273 ㈡气压:指大气的压强,既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其数值等于从单位底面积向上,一直到大气顶界的垂直气柱的重量。单位为百帕(HPa)。 ㈢湿度:表示大气中水汽量多少的物理量称大气湿度。 1、汽压和饱和水汽压。大气压力是大气中各种气体压力的总和。 2、相对湿度(f)就是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即f = e/E×100%。相对湿度直接反映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 ⒊饱和差: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水汽压之差称饱和差(d)。 ⒋比湿:在一团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水汽质量加上干空气质量)

气象、气候景观导游:气象景观的特点

气象、气候景观导游:气象景观的特点 大气中的冷、热、干、温、风、云、雨、雪、霜、雾、雷、电、光等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所构成的景观,与其他自然景观相比,有着以下显著的特征: 1 .多变性 大气中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往往是瞬息万变、变幻无穷的。典型的如一日内冷、暖、阴、晴的变化。刚刚是倾盆大雨,即时就晴空万里,这些变化常常影响着景色的色彩、风采和明快度,给游客以不同的美感和多变感。 2 .速变性 气象要素中的雾、雨、电、光等要素变化极为迅速,典型景象如宝光、蜃景、日出、霞光、夕照等都是瞬间出现,瞬间即可消失的气象景观,旅游者只有把握时机,才能观赏到佳景。 3 .背景和借景性 许多气象景观的出现常常要与其他一些旅游资源相配合,要借助于其他景观为背景。如高山云海,海上日出,沙漠蜃景,名山佛光等。 4 .地域性 各种气象景观的出现都有一定的地域性,一些特殊景象必须在特定地点才可显现,如吉林雾凇、峨嵋佛光、江南烟雨、大理"下关风"等等。

5 .时间性和季节性 不同的气象景观要素在一年内所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如冰雪景观只出现于冬季,而蜃景和宝光景一般见于中午或下午,而日出、霞光等景时间性更强。 我国气候旅游资源 (一)总特点 中国气候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按纬度位置从南到北可分为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六个热量带。按水分条件,全国自东南向西北可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四个类型。此外山区气候的垂直分异也很明显。虽然我国气候类型多,但决定我国气候基本格局的是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二)区域气候 华北平原四季分明;云贵高原四季如春;南岭以南终年少见霜雪,长夏无冬;东北北部冰封雪盖,长冬无夏。各地气候的差异,便于组织与气候条件相适应的多种旅游活动。即使在同一季节,也可以在全国开展多种气候旅游:隆冬季节在海南岛可以避寒,还可以进行滑水、帆船等水上娱乐活动;而在哈尔滨可以观赏"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也可以组织滑雪、冬猎、观赏冰雕等旅游。 我国的气候是复杂多样的。黑龙江省北部,长冬无夏,漫长的冬季是冰天雪地的世界。漠河曾出现过- 50℃的严寒,是我国的最低气温记录。海南岛地区则是长夏无冬,树木花草终年常青,一片热带景象。西沙群岛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是我国平均气温的地区之一。

天气与气候教案

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一课时)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根据本节教材对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念的要求本课将重点安排在对读图技能的训练,以及人地协调观念的树立等方面。读图技能的训练主要通过气温垂直分布图完成,无论是了解大气的组成还是大气的垂直分布,还是大气的受热过程都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感性知识入手,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并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分析大气各组成部分所起的作用、各层大气气温分布特点以及大气运动状况、大气的受热过程与人类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所起的作用;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以及各层大气的特点;能说出大气的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的道理 2.能力目标:通过对图表的分析,训练学生阅读图表分析问题的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初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的原理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所以对知识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时可借助教具或电脑模拟演示,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并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与大气的受热过程、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初中地理经典试题( 天气与气候)

考点2 天气与气候 知识点一:多变的天气 1.(2010·四川巴蜀)学校准备周末到郊外春游。小强担心下雨去不了,晚上看电视的天气形势图后,小强很高兴。请问他看到了反映当地天气的什么符号?() 【解析】选B。上题中ABCD天气符号分别表示的是:冰雹、多云、大雨、雷雨,多云的天气比下雨的天气适合出行。 2.(2010·山东济宁)我国古代诗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反映天气或者气候的美妙诗句,下列反映气候的诗句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解析】选B。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天气和气候的特点,天气时刻在变化,而气候一般变化不大。而“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由于地势高低不同造成的,变化不大。 3.(2010·山东淄博)下列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人类活动组合最为合理的是() 【解析】选B。B晴天适合晾晒衣服;A大雨的天气不适合户外活动,C大雪的天气不适合播种小麦,D雷雨环境下不适合高空作业。 4.(2009·天津)寒冷的冬季,农民利用塑料大棚种植了许多夏季才能吃到的蔬菜,塑料大棚改善了农作物生长所需的() A.地形条件 B.气温条件 C.肥力条件 D.抗病条件 【解析】选B。该题考查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在寒冷的季节,因为气温低许多农作物无法生长,农民利用塑料大棚正是为了提高温度,以满足蔬菜生长的需要。

5.(2009·山东威海)某日天气预报图的天气符号和气温状况如图,说明威海的天气情况是() A.晴转多云,气温19到27摄氏度 B.多云转晴,气温19到27摄氏度 C.阴转晴,气温27摄氏度以下 D.晴转阴,气温19到27摄氏度 【解析】选A。图中天气符号表示晴转多云,天气预报预报的是该日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19℃为最低气温,27℃是该日的最高气温。 6.(2009·河北保定)天气预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对下列图表信息表述全部正确的是() A. 哈尔滨中雪转小雪,空气质量优 B. 北京小雨转多云,空气质量良 C. 南通小雨转多云,空气质量优 D. 广州晴转阴,空气质量良 【答案】选C。 7.(2009·辽宁葫芦岛)卫星云图每天都出现在天气预报节目中,关于卫星云图叙述错误的有()(双项选择) A.白色表示陆地 B.蓝色表示海洋 C.白色表示云雨区 D.绿色表示森林 【解析】选A、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卫星云图的常识性认识。卫星云图是由气象卫星摄取的地球大气的图像。读懂卫星云图,是进行简易天气预报的基础。分析卫星云图的一般方法是: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程度愈浓,表明云层愈厚,此云区往往有较大降雨。 8.(2009·湖南株洲)我们的祖先留下了大量与天气和气候有关的诗句。以下四句诗中,描述天气的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吹来舶棹风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内容细目: 2-2-0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识别与描述层级 核心知识点描述:区分概念 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诗句中,可以用来描述天气的是 A.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B.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C.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D.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2、下列关于天气和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气和气候一样,都是时刻在变化的的分 B.北京的冬天寒冷干燥,描述的是天气 C.同一时刻,不同地区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述的是气候 3、暑假期间,小明同学准备到英国伦敦和希腊雅典旅游,请你帮助他预测一下两地的天气A.伦敦多为晴天,雅典阴雨连绵 B.伦敦阴雨天气较多,雅典多晴天,阳光充足 C.伦敦和雅典都以阴雨连绵的天气为主 D.伦敦和雅典都干燥少雨,阳光充足 2-2-02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运用简单天气图说出天气现象 识别与描述层级 核心知识点描述:天气符号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天气现象中最有可能出现“遛狗不见狗,狗绳提在手,见绳不见手,狗叫人才走”的是 2、天气状况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下列天气符号所示天气与人类活动表述相符的是

3、下图是四川省内江某日天气资料图。内江该日天气可描述为 A.晴,北风4级,气温0-10℃ B.雾,南风2级,气温0-10℃ C.雨,无风0级,气温2-10℃ D.阴,西风3级,气温2-10℃ 2-2-03 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说明与归纳层级 核心知识点描述:影响 单项选择题: 1、2013年初年初,我国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下列哪些出行方式能为减少雾霾天气作出贡献 ①步行②骑自行车③骑摩托车④开私家车⑤乘公交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 2、目前,各类共享单车已经走人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鼓励市民选用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这有利于 ①减轻大气污染②减少能源消耗③提高交通资源利用率 ④传递“绿色出行,从我做起”的理念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要减轻如图漫画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我们应该 A.绿色出行 B.燃烧秸科 c燃放烟花爆竹 D.开车上下班 综合题: 1、材料:自2014年2月20日始,中央气象台已连发六天雾霾预警。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均出现雾霾天气,影响面积约143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2月25日06时继续发布霾橙色预警,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辽宁等多地有中度霾,京津冀等地有重度霾。此外,华东、华中、华南等地也出现不同程度连续的雾霾天气。本次长时间的雾霾天气爆发,席卷了大半个中国,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初中地理 天气与气候(及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 1.下列影响世界气候的主要因素中,错误的是() A. 纬度因素 B. 海陆因素 C. 地形因素 D. 经度因素【答案】D 【解析】【分析】世界上的气候受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类型复杂多样,经度因素对气候没什么影响。 故答案为:D。 【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地形地势、纬度、海陆位置、洋流及人类活动等。具体表现为: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寒流流经地区气温低;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如今的“温室效应”及城市的“热岛效应”等。 2.“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形成这种地理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因素 B. 纬度因素 C. 海阳因素 D. 人为因素【答案】 A 【解析】【分析】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山地海拔高,气温低,气候出现垂直地带性规律,导致植被分布出现垂直变化。这也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1.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南北温差大,形成多样的温度带; 2.海陆位置:我国东西距离海洋远近不同,降水差异明显,形成四类干湿地区; 3.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具有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加剧了气候的复杂性。 3.因距海遥远,周围又被其他内陆国包围,乌兹别克斯坦被称为“双重内陆国”(见图),但由于地处亚欧大陆交往的十字路口,乌兹别克斯坦又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家,我国古代的张骞、法显、玄奘都曾到达过这里,正在筹建的中吉乌铁路使得该国更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一环。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北京市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复习题(含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 1.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 A. 一月 B. 七月 C. 二月 D. 八月 【答案】 A 【解析】【分析】一年中北半球的气温: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七月,最低气温出现在一月,海洋升温慢,最高气温出现在八月,降温也慢,最低气温出现在二月,南半球相反。故答案为:A。 【点评】海洋和陆地比热容不同,陆地比热容小于海洋,故陆地相对于海洋升温快,降温也快。(以北半球为例)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于海洋。7月份时陆地达到最高温度,而此时的海洋温度还处于上升阶段,要比陆地滞后一个月左右达到最高温,即8月份。冬季同理,陆地的温度下降速度快于海洋,先达到最低温。 2.尼泊尔是中国的近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尼边境喜马拉雅山脉中段。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每年的4~9月是尼泊尔的雨季,降水多暴雨,这里的降雨类型多为() A. 对流雨 B. 地形雨 C. 锋面雨 D. 台风雨(2)关于图示阴影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主要景观多为荒漠 B. 属于“世界屋脊"的一部分 C. 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干旱 D. 是维吾尔族居民的主要聚居区 【答案】(1)B (2)B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尼泊尔属于南亚,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南侧,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每年的4~9月尼泊尔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雨季时多暴雨,为地形雨。故答案选B。(2)读图可知,图示阴影地区是我国的青藏地区,主要景观多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属于“世界屋脊"的一部分;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高寒;是藏族居民的主要聚居区;故答案选B。 【点评】(1)降水按成因可分为地形雨、锋面雨、对流雨和台风雨。地形雨指暖湿气流在运行的过程中,遇到地形的阻挡,被迫沿着山坡爬行上升,从而引起水汽凝结而形成降水。如果下垫面高温潮湿,近地面空气强烈受热,引起空气的对流运动,湿热空气在上升过程中,随气温的下降而产生的降水则为对流雨。冷暖气团相遇,因暖气团爬升产生的降水为锋面雨。 (2)喜马拉雅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其中有110多座山峰高达或超过海拔7350米,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而成。是东亚大陆与南亚次

气象与气候学

第一章:引论 1.气象:大气中的物理现象 2.气候:多年天气综合的表现,包括某地地区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3.天气:一定区域短期天气状况及其变化的总称 4.气温垂直递减率:又叫绝热率,是表征气体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其气温的变化程 度的物理量。又指在对流层主要从地面的到热量,因此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一般而言,高度每增加100米,气温就下降约0.65,通常用r表示。 5.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者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 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长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福利和环境污染的现象(大气中某些气体和尘埃的增多导致气体气候发上改变) 6.标准大气压:在摄氏温度0℃,纬度45°,晴天时海平面上的大气压强为标准大 气压,其值大约相当于760mm汞柱高 7.饱和水汽压:在温度一定情况下,单位体积空气中水汽量有一定限度,水汽含 量达到限度时饱和空气的水汽压。(温度:指数曲线;形状:凸凹水平;性质:溶液面) 8.饱和差: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的水汽压之差 9.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10.当水汽压不变时,气温升高,饱和水汽压增大,相对湿度会减小 11.气象学:是把大气当作研究的客体,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说明大气特征的学 科,集中研究大气的天气情况和演变规律和对天气的预报 12.气候学:是研究气候特征,形成,形成,分布和演变规律,以及气候与其他自 然因子和人类活动关系的学科 13.天气学:是研究天气现象和天气过程的物理本质以及规律,并用以制作天气预 报的学科 1.气候和天气的区别:一,从定义上,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 间内大气状态(温度,湿度,压强)和大气现象(风雨雷电)的综合。气候是指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二,从形成机制上:天气是指一般在单一天气系统的控制和影响下形成的,气候则复杂得多,至少是天气系统共同作用所致。 三,从变化特点上:天气易于变化,而气候相对稳定。 2.大气成分中,二氧化碳,臭氧,水汽的分布及其作用: 3.二氧化碳:主要分布在对流层,作用: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辐射,吸收长波辐 射(主要是地面辐射),同时放出长波辐射,热量转换与地球大气层的保温作用 4.水汽:几乎全部分布在对流层,作用:一,成云致雨,二,经过水汽状态的变 化,使热量得到转换,三,善于吸收和放射长波 5.臭氧:主要在平流层中,作用:一,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臭氧层增 温,影响大汽温度的垂直分布,从而对地球大气环境和气候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二,臭氧同时还形成了一个“臭氧保护层”,使得到达地表的对生物有杀伤力的短波辐射(波长小于0.3um)大大降低强度,从而保护着地表生物和人类。

气象与气候部分习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气象与气候部分习题及答案 简答题: 1.绘图说明山谷风的形成 山谷风是由于山地热力因子形成的,白天因坡地上空气比同高度上的自由大气增热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成为谷风,谷地上面较冷的自由大气,由于补偿作用从相反方向流向谷地,称为反谷风。夜间由于山坡上辐射冷却,使邻近坡面的空气迅速变冷,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成为山风,谷底的空气因辐合而上升,并在谷地上面向山顶上空分流,称为反山风开民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 2.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有何异同? 3.为什么在晴朗无风的夜间往往比阴雨的夜间多霜雾? (1)地面强烈辐射冷却,降温迅速; (2)当近地面的薄层空气与冷地面接触后,空气将逐渐冷却并达到露点温度,空气中的水汽就凝结在所接触的地表面上或地表面的物体上; (3)如果露点温度在00C以下,则水汽直接在接触面上凝华为白色的冰晶称为霜, (4)当空气中水汽较多时,由于强烈辐射降温后空气中会形成许多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这种现象便称为雾。 4.为何日出、日落时太阳呈红色?? 答案要点: (1)因为太阳高度不同,太阳光通过大气的厚度也不同; (2)大气层愈厚则大气的吸收、散射、反射作用也愈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愈少;(3)太阳高度越小,日光垂直投射时穿过的大气质量就越大; (4)日出、日落时,日光通过的大气质量数最大,短波光的散射增强,红色光在太阳光中的比例增加。故日出、日落时太阳呈红色。 5.绘图说明海陆风是如形成的? 参考:海陆风形成的原因如图:

6.青藏高原对气候有何影响? 答案要点:青藏高原的存在对对周围气候有巨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1)青藏高原的冷热源作用:冬季,青藏高原相对周围大气而是一个冷源,使大陆上蒙古高压势力得于加强,夏季,青藏高原相对周围大气是热源,使得印度低压势力得于加强,即对西南季风有加强作用。 (2)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青藏高原对下部流场的机械屏障和分支作用十分明显。屏障作用:冬季,从西伯利亚入侵我国的寒潮,使我国热带、副热地区的 冬季气温远比受青藏高原屏障的印度半岛为低;夏季,阻挡西南气流北上,使 位于高原以北的我国新疆、青海气候干旱,而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印度河流域湿 润多雨。分去作用:冬季,西风气流受到高原的阻挡被迫分去,分别沿高原绕行,于是,在高原西北侧为暖平流,而在西南侧为冷平流。绕过高原后气流辐 合东北侧为冷平流,东南侧为暖平流。 7.论述题气候变暖将对地球生态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1)全球气温长高使海水温度随之增加,这将使海水膨胀,导致海平面长高; (2)由于极地增暖剧烈,造成极地冰川融化而融化的水量会造成海平面抬升; (3)气温升高使高纬度降水增加而中纬度则因变暖后副热带干旱带北移而变干旱,副热带地区降水有所增加,低纬度因变暖而对流加强,因此降水增加; (4)就生态系统而言由于高纬度冰冻的苔原部分解冻,磊大北界会更向极地方向发展,中纬度将由于变干,某些喜湿润温暖的森林和生物群落将逐渐被目前在副热带所见的生物群落所代替。 (5)全球沙漠化将扩大3%,林区将减少11%,草地扩大11%, (6)全球的热带病将增多。 8.影响气候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 (2)地球自转的存在,形成三圈环流; (3)海陆热力差异的存在使得,带状的气压带分隔成一个个孤立的高低气压中心; (4)暖、寒洋流的作用使得气候更加复杂。 9.一天中,下午太阳辐射最强,为什么最高气温却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 (1)大气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地面的长波辐射; (2)而地温的高低并不是直接决定于地面对当时吸收太阳辐射的多少,而是决定于地面储存热量的多少, (3)正午,太阳辐射最强,地温不断升高,午后,尽管太阳的辐射开始减弱,但是地面得到的热量比失去的热量还是多些,地面长波辐射继续加强,气温也随着不断升高; (4)到午后一定时间,地面得到的热量因为太阳辐射的进一步减弱,获得的热量少于失去的,这时地温开始下降,地温的最高值就出现在地面由储存转为损失,地温由上升转为下降的时刻,这个时刻通常在午后1点钟左右, (5)由于地面的热量传递给空气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