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觉民《与妻书》又名《与妻诀别书》是清朝末年为了反清反封建争取民

林觉民《与妻书》又名《与妻诀别书》是清朝末年为了反清反封建争取民
林觉民《与妻书》又名《与妻诀别书》是清朝末年为了反清反封建争取民

林觉民《与妻书》又名《与妻诀别书》是清朝末年为了反清

反封建争取民

与(yǔ)妻(qī)书(shū)。《与(yǔ)妻(qī)书(shū)》又名《与妻诀别书》。

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我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

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

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

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幸甚。幸甚!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是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

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书。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

当尽吾意为幸。

译文。意映爱妻。见字如面: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远分别了!我写这封信时。

还是人世间一个人;你看这封信时。我已经成为阴间一鬼了。我写这封信。泪珠和笔墨一齐落下。不能够写完信就想放下笔。又怕你不了解我的苦衷。说我忍心抛弃你去死。说我不知道你不想让我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说这些话。我非常爱你。也就是爱你的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地去死呀。我自从结识你以来。常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结为夫妇;然而遍地血腥阴云。满街凶狼恶犬。

有几家能称心满意呢?江州司马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而泪湿青衫。我不能学习那种思想境界高的圣人而忘掉感情啊。古语说:仁爱的人“尊敬自己的老人。从而推及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及爱护别人的儿女”。我扩充我爱你的心情。帮助天下人爱他们所爱的人。所以我才敢在你之前死而不顾你呀。你能体谅我这种心情。在哭泣之后。也把天下的人作为自己思念的人。应该也乐意牺牲我一生和你一生的福利。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了。

你不要悲伤啊!你还记得吗?四五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曾经对你说:“与其让我先死。不如让你先死。”你刚听这话就很生气。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说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话可答。我的

意思是说凭你的瘦弱身体。一定经受不住失去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内心不忍。所以宁愿希望你先死。让我来承担悲痛吧。唉!谁知道我终究比你先死呢?我实在是不能忘记你啊!回忆后街我们的家。进入大门。穿过走廊。经过前厅和后厅。

又转三四个弯。有一个小厅。小厅旁有一间房。那是我和你共同

居住的地方。刚结婚三四个月。正赶上冬月十五日前后。窗外稀疏的梅枝筛下月影遮掩映衬;我和你并肩携手。低声私语。什么事不说?什么感情不倾诉呢?到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只剩下泪痕。又回忆起六七年前。我背着家里人出走又回到家时。你小声哭着告诉我:“希望今后要远走。一定把这事告诉我。我愿随着你远行。”我也已经答应你了。十几天前回家。就想顺便把这次远行的事告诉你。

等到跟你面对时。又开不了口。况且因你怀孕了。更怕你不能承

受悲伤。所以只天天要酒求得一醉。唉!当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我确实愿意和你相依为命直到老死。但根据现在的局势来看。天灾可以使人死亡。盗贼可以使人死亡。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候可以使人死亡。贪官污吏虐待百姓可以使人死亡。我们这辈人生在今天的中国。国家内无时无地不可以使人死亡。到那时让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够这样吗?还是你能这样做呢?即使能不死。

但是夫妻离别分散不能相见。白白地使我们两地双眼望穿。尸骨

化为石头。试问自古以来什么时候曾见过破镜能重圆的?那么这种离散比死要痛苦啊。这将怎么办呢?今天我和你幸好双双健在。天下的

不应当死却死了和不愿意分离却分离了的人。不能用数字来计算。像我们这样爱情专一的人。能忍受这种事情吗?这是我敢于毅然去死而不顾你的缘故啊!我现在死去没有什么遗憾。国家大事成功与不成功自有同志们在继续奋斗。依新已经五岁了。转眼之间就要长大成人了。

希望你好好地抚养他。使他像我。你腹中的胎儿。我猜她是个女孩。是女孩一定像你。我心里非常欣慰。或许又是个男孩。你就也教育他以父亲的志向作为志向。那么我死后还有两个意洞在呀。太高兴啦。太高兴啦!我们家以后的生活该会很贫困。但贫困没有什么痛苦。清清静静过日子罢了。我现在跟你再没有什么话说了。我在九泉之下远远地听到你的哭声。应当也用哭声相应和。我平时不相信有鬼。现在却又希望它真有。现在又有人说心电感应有道。

我也希望这话是真的。那么我死了。我的灵魂还能依依不舍地伴着你。你不必因为失去伴侣而悲伤了。我平素不曾把我的志向告诉你。这是我的不对的地方;可是告诉你。又怕你天天为我担忧。我为国牺牲。死一百次也不推辞。可是让你担忧。的确不是我能忍受的。我爱你到了极点。所以替你打算的事情只怕不周全。你有幸嫁给了我。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有幸娶到你。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终究不忍心只顾全自己。唉!方巾短小情义深长。

没有写完的心里话。还有成千上万。你可以凭方巾领会没写完的话。我现在不能见到你了。你又不能忘掉我。大概你会在梦中梦到我吧!写到这里太悲痛了!辛未年三月二十六日深夜四更。意洞亲笔写。

家中各位伯母。叔母都通晓文字。有不理解的地方。希望请她们指教。应当完全理解我的心意是好。

注释。意映卿卿:意映。作者妻子的名字。卿卿。

旧时夫妻间的爱称。多用于对女方的称呼。竟书:写完。遍地腥云。满街狼犬:比喻清朝血腥凶残的统治。彀:同“够”。司马春衫:“春衫”应为“青衫”。参见《琵琶行》。这里表达自己深切同情人民疾苦的心情。太上之忘情:古人有“太上忘情”之说。意思是修养最高的人。忘了喜怒哀乐之情。语云:古语说。充:扩充。体:体谅。体察。永福:永久的幸福。与:与其。禁:禁受。望日:农历每月十五日。

与辛亥革命在武昌取得成功在同一年。辛亥革命乃后来之词。那时尚未有统一称呼。此处作“辛未”。

文言知识。一。实词通假字⒈几家能彀⒉依依旁汝也⒊念六夜四鼓一词多义⒈语:集诸将而语之曰何事不语⒉卒: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旦日飨士卒鲁肃闻刘表卒五万兵难卒合⒊竟:竟日不出门不能竟书而欲搁笔⒋书: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不能竟书而欲搁笔⒌身: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且以汝之有身也⒍禁:必不能禁失吾之悲重刑罚以禁之二。

虚词其: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助天下人爱其所爱吾亦望其言是实今则又望其真有汝其勿悲三。

词类活用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⒉必不能禁失吾之悲⒊卒不忍独善其身。⒋意洞手书。

当时。他从广州来到香港。迎接从日本归来参加起义的同志。住在临江边的一幢小楼上。夜阑人静时。想到即将到来的残酷而轰轰烈烈。生死难卜的起义以及自己的龙钟老父。弱妻稚子。他思绪翻涌。不能自已。彻夜疾书。分别写下了给父亲和妻子的诀别书。天亮后交给一位朋友。说:“我死。幸为转达。”写《与(yǔ)妻(qī)书(shū)》时。

就在于它情真意切。字字泣血。到处都是浓得化不开的真情。缠绵悱恻而又充满激情。充满凛然正气。为国捐躯的激情与对爱妻的深情两相交融。相互辉映。叫人断肠落泪。而又撼人魂魄。令人感奋。虽然已时隔一百年。但文章的魅力依然。作者对爱妻的那份真情。那种“以天下人为念”。舍生取义的革命者的气度风范。依然令人动容。而且将流芳百世。名垂千古。《与(yǔ)妻(qī)书(shū)》形式上是一封家书。实际上是一篇感情真挚。

说理深刻。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它反映了一个民主主义革命战士高尚的内心世界。表达了革命者的生死观和幸福观。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读后感。“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那支颠抖着的笔。

以及萧然落下的泪珠。是多么的 * 。直拨动读者的心弦。想必使其妻心痛不已。其对爱妻的生死惜别。直抒胸臆。与下文“吾至爱汝”紧密相呼。“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姑遂忍悲为汝言之。”其天下为公的大义。及体贴之情。细

与妻书 优秀教案

与妻书 【教学目标】 1.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2.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是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掌握课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意、至、语、书”等多用词的用法,掌握“其”、“与”在句子中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林觉民在对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做出选择的情感历程(作者如何由对妻子的爱上升到对民族国家的大爱,两个爱如何统一)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由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诗作引入: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提问:诗作表达的是怎样一种思想感情? 九十多年前,中国也有一位革命者,用生命和挚爱,谱写了这样的文稿。 引出林觉民的《与妻书》 作者作品介绍: 1.时代背景——黄花岗起义(印发给学生) 2.林觉民及其方巾遗书——《与妻书》 请学生看注①作补充 林觉民《与妻书》,又名《绝笔书》,又名《寄妻绝笔书》。这是一篇从妻子的思想实际出发,反复阐明为争取民族、国家的自由独立而勇踏死地、义无反顾的革命道理的情书,反映了他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思想。他在写《与妻书》的同时,还给他父亲林孝颖先生写了一封不到四十字的信。这封信言简意明,充满了他热爱祖国,为争取独立而勇踏死地的崇高精神。他给父亲的信和《与妻书》是在广州起义前三天写的,起义失败后,有人神秘地将

这两封信在半夜塞在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发现了这两封信,其妻陈意映阅后,当即昏倒在地,不久生下遗腹子仲新。两年后意映在悲伤抑郁中逝世…… 《与妻书》手稿,已由林觉民次子仲新献给人民政府,(长子依新后夭折)现陈列在福建省博物馆。 二、听课文朗读,正字音、释难字词 1.其:吾望其言是实 (这,指示代词) 今则望其真有 (它,代词) 卒不忍独善其身 (自己,代词) 汝其勿悲 (表祈使,规劝)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他们,代词) 2.与:与妻书 (给,动词) 与使吾先死,无宁汝先吾而死 (与,与其,与“无宁”组成表选择的固定结构)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跟,介词) 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和,连词) 吾先死留苦与汝 (给,动词) 3.至:吾至爱汝 (极,最,副词) 吾爱汝至 (到了极点,副词) 词类活用: 1.汝幸偶我 (意动,以……为配偶)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形作动,尊敬) 3.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形作动,爱护) 4.称心快意(使动,使意快) 四、文本研读 1.节:“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书意,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午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这句说明写遗书的原因和心情。作者是从哪及格方面向妻解释的。 明确:一方面表明他是爱妻子的, 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不忍当前形势,愿“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2.“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提出全文的中心,全文说理由此而展开,“爱汝”与“勇于就死”看来是矛盾的,但在有志于济世的革命者看来,是统一的。

林觉民与妻书-作文

林觉民《与妻书》 原文:林觉民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书竟,而欲搁笔。 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相答。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 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

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蛑??3趸槿?母鲈拢?识???涨昂螅?巴馐杳飞冈掠埃?老⊙谟常?嵊肴闚&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 吾亦既许汝矣。 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 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 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

齐越节朗诵(与妻书)

与妻书 (配音)为推翻清王朝腐朽的统治,公元1911年4月27日,革命志士炮轰两广总督府,遭遇清军围攻,死伤惨重,其中一位年仅24岁的青年林觉民,留下了一封荡气回肠的《与妻书》,文如黄钟大吕,情如杜鹃啼血,感动天下。 A: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B:觉民,天色晚了,你还没回来,我的爱人,你在哪?依新睡了,梦里轻声唤着爹爹……觉民,回家呀…… A:意映卿卿,再一次呼唤你的名字,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世间一个人,你读这封信时,我已成为阴间的鬼……这些日子,爱恨交杂的思绪跟你依依不舍的眷恋,像利爪一样猛烈撕扯着我的心,眼泪混合着笔墨,伴着心中波涛翻滚的怅然,好几次都想搁笔,但又恐怕你不能体谅我的心思,怕你怪我弃你而去…… B:我想在信中找回我的思念,然而读到的却是悲凉凄怆的诀别,你字里行间饱含的深情使我相信刹那也是永恒。 A:意映卿卿你知道吗?自从与你相识,我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而当今世道,遍地血雨腥风,百姓颠沛流离,国土连年沦丧,真正幸福美满的有几家……B:你常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你爱我,也希望天下人都能爱其所爱,我明白,也愿意把天下人当做亲人来对待,可就是不能承受失去你的悲痛…… A:可国家危在旦夕,大丈夫当以死报国!倘若我死能激励四万万同胞奋勇而起,我神州大地定会雷震九霄,我中华民族定能乾坤再造,我虽死而由生啊! B:觉民,还记得吗?四年前,你从日本留学回来我对你说:今后若要远行,一定带上我!天涯海角,卿愿随君行! A:记得……也答应了…… B:可你毕竟是林觉民,十三岁就写下“少年不忘万户侯”的林觉民,这次回来,你只说日本的学校放樱花假,可你形色匆忙,我知道,你一定有许多话对我说,然而每每四目相对你都欲言又止,好几次我从…… A:这次不比从前,我将要踏上的是一条不归路,纵然有千般理由万般感慨,又怎么忍心对你坦言,况且你有孕在身我不能常伴左右已经深感歉疚,又怎么忍心让你为我担忧……舍身取义我没有遗憾,为国捐躯我万死不辞!革命成功与否自有同志们继续奋斗!唯独你婆娑的泪眼,叫我肝肠寸断…… B:觉民,我有幸嫁给你又为什么生在今天的中国…… A:我有幸娶到你,又为什么生在今天的中国……依新五岁了,转眼长大成人,好好教导他,让他像我。你腹中怀的,我猜是个女孩,是女孩一定像你——温暖,贤淑…… B:也可能是男孩,我把他和依新一起培养成有相同志向的人。

林觉民《与妻书》

与妻书 林觉民写给妻子陈意映1911年4月24日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

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 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书。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与妻书 全文翻译

译文: 亲爱的意映你看见我的信就如我们面对面一样: 我这次写这封信是要与你永别的!我写这封信的时候,还活在这个世上。你看见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不在这个世上了。我写这封信时,笔墨落下的同时眼泪也一起落下,还没有写完,就想停下笔来。又怕你不能体会到我的苦衷,误以为我会忍心舍下你去死,误以为我不知道你不让我死,所以才忍着悲痛告诉你这些话。 我是很爱你的!就因为爱你,才使我有勇气去赴死!我自从遇到你以来,经常希望天下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然而遍地都是腥风血雨,满街都是财狼虎豹,现在是他们乘心如意的时候,又有多少情人可以如愿?司马的青衫都湿了,我不能学那些修养高尚的人那样忘情,古人说,仁义的人“爱别人家的老人就像爱自己家的老人一样,爱别人家的孩子就像爱自己家的孩子一样”。我以爱你的心,来帮助别的人爱他们的爱人,所以我敢死在你的前面,而不能顾虑到你了。你若能体谅我的苦心,就在为我悲痛啼哭的同时,也以天下人的幸福为念。也应当乐于以牺牲我和你的幸福,来为天下人谋求他们永远的幸福。所以你不要悲伤。 你还记不记得四五年前的某一天,我曾经说:“如果要我先死,还不如你比我早死。”你起初听了这话非常生气,后来经过我的婉言解释,虽然不赞同我说的话,但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我的意思是以你的体弱多病,必定不能忍受失去我的痛苦,我先死的话把痛苦都留给你,我会于心不忍,所以宁愿希望你先死,我来承担悲痛就可以了!哎!谁知道现在我要比你早死了!

我是真的难以忘记你,回想起后街上的房屋,进入大门穿过走廊,走过前后厅,转三四个弯又有小厅,小厅旁的一个房间是你我的卧室。我们新婚三四个月的时候,当时正是冬天望日的前后,窗外稀稀疏疏的梅花和月亮的影子,依稀地互相辉映,我和你手拉手肩并肩地漫步,亲亲切切地,说任何事。然而今天想起来,只剩下泪水。又回想起六七年前,我有事离家,等到我回家来的时候,你哭着对我说:“希望你以后要出门远行,一定要告诉我,我愿意跟随你前往。”我也答应了你。十几天前我回家,就想抽空告诉你这次远行的事,直到有机会面对你的时候,我又说不出口了;况且你已经有了身孕,我怕你更禁受不住悲痛,所以只能每天喝酒买醉。哎!当时我心里的悲痛,根本不能用一寸一尺来形容。 我真的很想与你相守到死,然而现在从天下世事形势来看,天灾可以致死,盗贼可以致死,被列强占领可以致死,贪官污吏虐待百姓可以致死,我们这一代人生在今日的中国,国家里无时无刻都在死人!到那个时候,使我眼睁睁地看着你死去,或让你眼睁睁地看着我死去,你我又怎么能够忍受!即使可以不死,然而生生地分开不能相见,对对方的相思会使我们望眼欲穿而成化石,试问自古至今又有多少人能够破镜重圆,这样看来比死更痛苦。我们又能怎么样呢?现今,有幸我们都活着,而天下有多少不该死的人死了,又有多少不愿意与他们爱的人分开的人和爱人分开了,这是数也数不清的;像我们这样重情的人,又怎么能忍受分开的痛苦?这就是为什么我抛下你勇于去赴死的原因!我今日死了却也没有遗憾,国家的大事能不能成功,自然还有其他的同志们在!依新已经五岁了,转眼就长大成人了,你好好抚养他,要让他像我一样。你肚子里的孩子,我想大概是个女孩儿,女孩的话一定像你,我心里也很宽慰。如果又是个男孩儿,你也要教他以他父亲的志愿为自己的志

林觉民致陈意映的情书

【辛亥先贤】林觉民:千古绝唱《与妻书》 时间: 2011-10-12 14:33 来源:深圳特区报 ■通讯员林丽明/文周明太/图 一身白色中山装,面白如玉,肝肠如铁——随着电影《辛亥革命》的热映,由人气偶像胡歌演绎的翩翩少年林觉民成为人们热议的人物。因为千古绝唱的《与妻书》,林觉民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平添了几分绕指柔情。笔者近日特意走访了位于福州的林觉民故居和广州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听取众多专家解读这位烈士的一生。 少年不望万户侯 福州三坊七巷,是中国城区现存的唯一巷格局式老街。林觉民故居就坐落在南后街与杨桥巷的交叉路口。一走进故居,迎面而来的是朱门、灰瓦、高高的封火墙。在翠竹掩映下,林觉民的半身塑像目光炯炯,直视远方。 林觉民名满天下,因为他是“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也因为他写下的《与妻书》——融革命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与一体——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最美的情书”。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位于福州的林觉民故居。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原馆长李厚威介绍,许多慕名前来的人惊叹的不仅是林觉民如此年轻,牺牲时才24岁,而且才情过人,时光已越百年,但文章读来依然令人动容。 这篇“天下第一情书”是如何诞生的呢?林觉民故居东西厢房的一帧帧图片,记录了这位革命先驱少年时代挥斥方遒、投身革命、喋血黄花的传奇一生。 林觉民幼年时过继给叔父为子,他天资聪颖却十分厌恶科举考试。13岁时,他参加童子试,竟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后掷笔离去。 15岁那年,林觉民考入末代皇帝溥仪老师陈宝琛在家乡兴办的新学堂——全闽大学堂,课余时大量阅读《苏报》、《警世钟》等进步书刊,他常对同学说:“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林觉民性格刚直,不畏强暴,被同学推为领袖,数次参与领导为争得平等权利的学堂风潮。 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在听讲解员介绍林觉民《与妻书》。 在全闽大学堂首任总教习叶在琦眼中,林觉民是一位聪颖好学、大器早成、能言善辩的学生。他意味深长地说:“是儿不凡,曷少宽假,以养其刚大浩然之气。”一次,林觉民在城内七星庙作“挽救垂亡之中国”的演讲,在场的学堂一学监悄对人语:“亡清者,必此辈也!” 在自己家中,林觉民也办起一个别具一格的“女校”,首先他把自己新婚妻子陈意映动员起来,再发动堂嫂、弟媳、堂妹等亲友家属十余人入学。林觉民除了教她们国学,还传授西方的文化知识,介绍世界局势,抨击封建礼教。在林觉民的影响下,她们纷纷放了小脚,走出家门,进入刚建立的福州女子师范学堂,成为该校第一届学生。 1907年,林觉民自费留学日本,第一年专攻日语,第二年转入庆应大学学习文科,专攻哲学,兼习英、德两国语言。到日本后不久,他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期间撰写了《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驳斥君主立宪的谬论,并出版《莫那国犯人》和《六国宪法论》两本译著。 “为天下人谋永福” 1910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同盟会内部笼罩着一种失败主义情绪,而孙中山坚定认为“愈不可为,愈为。”1910年11月,孙中山召集黄兴、赵声等同盟会骨干举行会议,决

与妻书教案(公开课)

《与妻书》(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中贯穿始终的至情至理,理解林觉民烈士对妻子深挚的爱。 2、理解文中林觉民在对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作出抉择的情感历程。 教学思想: 1、首先围绕原课本的单元要求,体会文章中贯穿始终的至情至理,理解林觉民烈士 对妻子深挚的爱。从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角度提高学生对人物的理解能力。 文学是情感的象征,但我们在许多以革命英雄人物为主人公的作品里,往往忽视人物 本身的情感,为表现崇高思想而弱化了人性,其实,英雄也有个人感情,也有其对家庭,对 亲 人的爱与留恋,正是《与妻书》中贯穿始终的对妻子深挚的爱恋,才更使林觉民这个人 物显得真实,亲切和伟大。 2、其次,理解文中林觉民在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作出抉择的情感历程。 本课教学思想的特色,不在于仅仅赞美林觉民烈士的舍家为国情感。课文中林觉民所面对的, 是一个两难选择,妻子与国家,任何一方都不忍舍弃。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还难以作出判 断和选择,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直面这一两难问题,对此进行思考,对激发学生的使命意 识、爱国情感和由家至国的责任感,具有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作者如何由对妻子的爱上升到对民族国家的大爱,两个爱如何统一。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为推翻清王朝腐朽的统治,公元 1911 年 4 月 27 日,革命志士炮轰两广总督府,遭遇清军围攻,死伤惨重,其中一位25 岁的青年林觉民,留下了一封荡气回肠的《与妻书》,文如 黄钟大吕,情如杜鹃啼血,感动天下。 二、背景和资料 1、黄花岗起义:1910 年 11 月孙中山、黄兴、赵声等革命党人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开庇 能会议,决定再次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黄兴担任总指挥。1911 年 4 月 27 日下午 5 时 30 分,黄兴率 130 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中国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敢死队突入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走,起义军焚毁总督署后,在东辕门外与水师提督李 准派来弹压起义的北洋军短兵相接。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 起义失败后,黄兴负伤撤回香港,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革命志士牺牲,牺 牲的中国同盟会会员有名可考者八十六人,其中七十二人的遗体由潘达微寻获安葬于 广州红花岗。潘达微将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此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2、林觉民(1887-1911) ,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侯人。少年之时,即 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 年春回国,4 月 24 日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 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后从容就义,史称"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之一。 林觉民受伤被俘后,有人以保存国家元气劝说两广总督张鸣岐对林觉民刀下留情,张鸣 岐说:“此人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也称得上奇男子??这样的人才留给革 命党,为虎添翼,这还了得。”临刑时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4 岁。 三、体味文中作者对妻子的挚爱深情

林觉民与妻书

林觉民与妻书读后感: 有人说:不读《出师表》不知忠,不读《陈情表》不知孝。我说不读《与妻书》不懂真爱。 《与妻书》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写给爱妻的绝笔信。我具体不记得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是什么时候了,隐约好像是在初三的自读课本中,不过那时间由于阅历和情感的积淀肤浅,似乎也读不出什么味道。以后反复读过好几次,直到大学的某一天,我将其列入自己最爱的十篇文章之中,今天再读时,忽然意识到该写点什么了。 回想80多年前的那份真爱,我想只要是一个人,一个有血肉有情义的人,无不为这篇文章的真挚而动容,为这种至诚的大义之爱而感喟。 《与妻书》起笔非凡,书信的开头就表现出了作者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意映卿卿如晤,是这份绝笔信的开头。意映是作者爱妻的名字,即陈意映,而卿卿是作者对爱妻的尊称。卿卿二字一般是用于妻子对丈夫的尊称,作者用在此,可见对妻子的敬佩与尊重。林觉民是知识分子,曾东渡日本留学,归国后,在家人的介绍下,他和陈意映结为连理,二人恩爱情长,后因林觉民加入爱国同盟组织,常年奔波在外,不曾照料妻子,因而心中一直存在着内疚与亏欠。在今壮志未酬事业未竟之际,他不能忘怀的还是自己的爱妻,而爱妻的形象已超过了单纯的夫妻之爱,为了称呼他,他用了卿卿二字。此二字比亲爱的多了敬重,比尊敬的多了亲切。如晤即好像会面的意思。由于革命的原因,作者与妻子聚少离多,有时候好几个月不曾见面,今天在狱中恍若梦中一般,想起了爱妻的音容笑貌,好像看到了她的倩影,仿佛回到了爱妻的面前。当然这一见面就有好多话要说,要对自己挚爱的妻子说,而这些话是拖欠爱妻的,是以前从未说过的,在以前也是不可能说出口的,因为爱的表露永远都是在生离死别时。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这一段文字情真意切,读后情入肺腑,让人潸然泪下。我想我在这儿肢解这段文字是对作者真情的亵渎吧!因为这份绝笔书一千三百余字是一气呵成的,是作者咬破手指头后将血与墨融合,用娟秀的小楷写在手帕上的。但是我希望作者会原谅我的不恭,惟愿以真挚的感动回报此段文字给我的净化。我想要写这段文字,文学素养与真爱是缺一不可的。一个怀着极度悲伤的挚情,能在爱的驱使下理性的隐忍着流露,压抑着释放,泪珠和笔墨齐下,非常人能够做到。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出来呢?因为,这是最后的心上话,不说给爱妻听以后就永远没有机会了。作者未负天下人,未负泱泱中华之亿万民众,而偏偏负了爱妻一个人。眼见妻子以个人要承担起整个家庭重担,要抓养孩子成人,这一切的一切,作者唯求得到爱妻的理解与原谅。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七尺男儿并非无情之人,并非是为了逃避责任而去死。而是爱她太深,也正因为爱她太深,作者才能勇敢的面对死亡。这是真爱中无上的责任。突然记起《泰坦尼克号》中男主人为了心爱的女人担负起替她死的场景。不过那种爱是小爱,作者不仅爱妻子,更爱天下无数鸳鸯,在自己比翼齐飞的时候,他明白必须以天下

温情读史(林觉民和陈意映的爱情故事)

百年情书 温情读史这一刻 生物工程二班王茹楠 135050220 广督府的枪声渐渐平息,东辕门里的硝烟也已化为历史的陈迹。然而,纵使那淋漓的鲜血被抹去千遍,纵使不会再有人提起你的名字。我依然会铭记,在那样一个年代里,令我潸然泪下的不是六君子的呐喊,而是一千三百字的柔情。 林觉民,字意洞,福建闽侯人。1905年,18岁的林觉民迎娶了比他小一岁知书达理,能诗善文的名门闺秀陈意映。虽是媒妁之言,头次见面,他看她心如撞鹿,她看他柔情万千。所谓“一见钟情,爱由心生”就是这样开始的。 婚后的日子,是陈意映深感幸福的日子,也是林觉民此生最温情的回眸。林觉民在《与妻书》里写道:“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夫妻俩的居所是一座二层小楼,比翼双飞是共同心愿,所以它又叫双栖楼。楼前有陈意映为爱所植的蕉与梅,林觉民不在自己身边的时候,它们便是她不离不弃的伴儿。后来,陈意映寄给林觉民的信笺落款总是署着“双栖楼主”的名字。双宿双飞是陈意映心底长久的渴望,可是林觉民到底是让她失望了。 “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妻,愿偕行”。这是陈意映对丈夫的唯一要求,可偏偏这样简单的要求对于十八岁便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的林觉民来说是最难实现的。他愿意把自己的一切甚

至生命给她,偏偏看不得他跟着自己去冒险牺牲,踏上一条不归路。 1911年林觉民以学校放樱花假为由回家探望了父母和怀孕的妻子。却不知这一别竟是诀别。在奔赴刑场的前夜,这个为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好男儿用最浓的情意,写下对妻子全部的爱恋。“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每每读至此处,忍不住眼眶就红起来,通篇都是“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的缱绻情长,在血色腥风中,开出一朵绝美的情花。 初读《与妻书》认为林觉民太过自私,自己舍生取义却留下妻子一人承受失去挚爱的痛苦;陈意映也太过无情,挚爱死后仍苟活于世。后来才体会到,他们之间不是不爱,是太爱,爱到不能同生共死。林觉民无疑是深爱意映的,这封充满不舍爱意的《与妻书》便是最好的证明。“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使他们无奈分离的,是那混乱时代里残喘的中国现状。日后读到一篇陈意映的回信,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陈意映之前是尽知丈夫的危险,不舍得独活的,然而,她终究还是孤独地活下来,为了林觉民留下来的那个遗腹子。她的余生,永远被定格在1911年3月11日的一篇《与妻书》。想来,陈意映不是没有怨的。若能与林觉民同赴黄泉,对她而言该是件幸事,至少也是种解脱。而她不能…… 历史一页页的翻过,那么多的名字,轻轻蒙上了薄尘。然而,我不会不记得那一封写在白手帕上的遗书,那一千三百字的柔情。“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看到开头酸楚就

与妻书教案

《与妻书》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掌握文中的实词,通过诵读,感悟文中的至情至性。 (二)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中有深刻内涵的句子。 (三)沉潜涵泳,体悟作者为天下人谋幸福的革命豪情和理性自觉。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过程 1 鲁迅先生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民主战士林觉民就是一位至情至性的真豪杰、大丈夫。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那感人至深的绝笔——《与妻书》。 2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侯(现在福建省福州市)人。他的父亲在当地中学堂任国文和图画教师。林觉民1900年进入福建高等学堂,读了大量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书刊,年轻时代就确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思想。他思想先进勇于接受新生事物,曾动员自己的妹妹、嫂嫂和妻子到女子师范学堂读书。1905年,林觉民东渡日本留学,进庆应大学学习,在此期间读了许多革命书报,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还写了《原爱》、《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等论文和小说《莫那国之犯人》,翻译了《六国宪法论》。 1911年4月初,黄兴、赵声等在孙中山领导下,酝酿广州起义,同盟会日本总部派遣林觉民回国,准备回福建起义响应。林觉民到香港后,黄兴留他协助广州起义,于是他改变计划,回到福州,召集在福州的同盟会会员十余人,筹办军火,在福州西郊西禅寺制造炸药。为了避开清政府的耳目,原计划叫自己妻子陈意映装扮孀妇,以出殡的形式,把炸药装在棺木里,运往广州。但是陈意映已怀孕八个月,难以长途跋涉。后来只好由方声洞的妹妹方声璧等人化装掩护,秘密到达广州。那已是4月27日,他们立即投入起义。林觉民率领敢死队冲入两广总督衙门后堂,发现总督张鸣岐已逃走,就愤然点了一把火,在退出东门时,同迎面冲来的大队清兵遭遇,血战中,不幸因中弹负伤而被俘。在清朝官吏审讯时,林觉民康慨陈词,纵论世界大势和献身革命的道理,怒斥清廷的昏庸反动,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二十五岁。 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深夜,写了两封遗书,一封给他的父亲,字数不多:“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另一封给他的妻子,就是《与妻书》,题目是后人加的。 3 清代末年,清政府政治腐败,国势衰弱,面对列强的侵略采取了屈辱投降的办法,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对人民则更加残酷地压榨剥削,因而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逐靼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意在推翻满清统治。1910年11月,孙中山从美洲来到南洋,在槟榔屿(现在马来西亚西北部)召集革命党人开会,认真总结了过去起义失败的教训,决定在广州再发动一次规模更大的起义。孙中山亲自在华侨中募捐,并派人到各国购买武器。同盟会总部又从国内各省、南洋华侨以及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中征集挑选选八百人作为起义骨干,同时联络清军中的新军、防营和民间会党响应。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准备,1911年4月23日,起义总指挥黄兴由香港秘密来到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设立指挥部,部署起义。但由于准备不够充分,缺乏广泛的响应与支持,又因为在关键时刻,负责运输枪械的人叛变了,不仅一部分枪械不能到手,而且两广总督张鸣岐在得到消息后收缴

与妻书 教案

与妻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句子含义,感悟文中的至情至性。(重点)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抒情、记叙和议论的写法;品味情真意切、朴实无华、亦文亦白的语言特色。(重点、难点) 3.体会作者高尚的革命情操,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广州起义中英勇就义的有72位革命志士,其中有一位叫林觉民的革命者,在起义前夕给自己的妻子写了一封感人至深的书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与妻书》,看看作者在起义前给自己的妻子写了些什么。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 文言知识归纳 (1)生字注音 (2)通假释义 几家能彀.(“彀”通“够”。) 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旁”通“傍”,依傍,依靠。) (3)古今异义 汝可以模拟 ..得之(古义:揣摩,推测。今义:模仿。) 吾充.吾爱汝之心(古义:扩充,发扬。今义:满,足;冒充。)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古义:但,但是。今义:常用在整数的数词前面,表示次序。)(4)一词多义

(5)词类活用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书”,名词用作动词,“写”的意思。)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形容词用作动词,“敬爱”的意思。)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幼”,形容词用作动词,“爱护”的意思。) 作者名片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侯(今福州)人。1900年入福建高等学堂,开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1905年与陈意映结婚。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作品有《原爱》《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等论文和小说《莫那国之犯人》,翻译了《六国宪法论》。 背景追溯 1911年4月初,黄兴、赵声等在孙中山领导下,酝酿广州起义,同盟会日本总部派遣林觉民回国,准备回福建响应起义。林觉民到香港后,黄兴留他协助广州起义。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深夜,写了两封遗书,一封给他的父亲,另一封给他的妻子。 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句读,体会感情。 请同学们谈一下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

林觉民《与妻书》又名《与妻诀别书》是清朝末年为了反清反封建争取民

林觉民《与妻书》又名《与妻诀别书》是清朝末年为了反清 反封建争取民 与(yǔ)妻(qī)书(shū)。《与(yǔ)妻(qī)书(shū)》又名《与妻诀别书》。 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我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 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

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 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幸甚。幸甚!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是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

《与妻书》教学设计

《与妻书》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林觉民及文章写作背景;理解句子含义。积累文言词汇,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言语言、情感的魅力。 3、体会作者高尚的革命情操,培养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作者采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其中记叙和议论的密切结合,更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5、文中多处用了典故,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真切感人,扣人心弦。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写过一首诗,题目是《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珍视和追求。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无数先烈,为了国家和民族,舍弃了自己的家庭和爱情,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林觉民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与妻书》。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作者简介: 明确:林觉民(1886—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人。林觉民阅读了大量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书刊,确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思想。他曾留学日本庆应大学,在那里加入了同盟会。写了一些宣传革命思想的论文及小说。后在“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时年仅二十五岁。 2、题目解说: 明确:本文是早期民主革命先驱者林觉民烈士在参加广州起义前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

绝笔信,表现了高尚情操和对妻子的深情。 林觉民起义前三天深夜,写了两封遗书,一封给他的父亲,字数不多:“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推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另一给他的妻子,就是《与妻书》,题目是后人加的。 3、背景资料:1911年4月27日(阴历辛亥年3月29日),由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起义虽经精心准备,但因寡不敌众,最终失败,一百多革命志士遇难。后收敛遗骸七十二具,合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起义震动全国,不久爆发了武昌起义。 4、学习生字: 卿(qīng)晤(wù)彀(gòu)恸(tòng)语(yù) 婉(wǎn)嗟(jiē)虐(nüè)眷(juàn)旁(bàng)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全文七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作为遗书的开端,简要地说明自己写这封遗书的原因和悲痛的心情。 第二部分(2-4):是信的核心。在这部分中,烈士心情倾诉自己“至爱汝”又“忍舍汝而死”的心情和道理。 第三部分(5-7):作为遗书的结尾,再一次倾诉自己“至爱汝”和“忍舍汝而死”的衷肠。 四、古汉语知识: 1、通假字: (1)、几家能彀.(“彀”通“够”。) (2)、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旁”通“傍”,靠近。) 2、古今异义词: (1)、老吾老以及 ..人之老(“以及”是介词“以”和动词“及”的连用,其意为:把···推及到···。与今常用做表并列的“以及”不同。) (2)、吾充.吾爱汝之心(充:扩充,扩大。今常用义为:满足,装满,冒充。) (3)、第.以今日事势观之(第:只,但。今常用在整数的数词前边,表示次序。) (4)、此吾所以 ..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所以”是特殊的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

书信:给林觉民先生的信

书信:给林觉民先生的信 尊敬的林觉民先生 您好! 读了您的“当亦乐牺牲吾身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与妻书》,我慨叹万千! 我原本是一个浑浑度日、成天吊儿郎当、无所事事的人,既不算好学生,也不算坏学生。在我步入初三之前,不管做什么事都表现地漫不经心、能拖则拖,可谓一个“懒”当头。自从初二下学期有幸得老师点化,使我这榆木脑袋开了窍。我意识到我是社会的成员,少了我地球不会灭亡,但是我灭亡了,地球会因此少转一圈!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巨大的潜力将世界改变。“积少成多”、“水滴石穿”中国一步步的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迈进,再迈向更高的阶层,其中主要的动力便是我们。反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中国虽然已经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但如果要使其衰败也是轻而易举——还是我们。 我在生活中常遇到类似的事情,如:乱丢垃圾、顺手牵羊、冷眼旁观、谎话连篇等。造成这些现象的主因便是人们的心态——反正不差我一个。正因为这普遍存在的心态,造成了现在社会不安定的中国。我这样说的主要动因并不是针对于中国,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优点有许多,缺点当然也存在。现在我们需要把这些缺点弥补起来,靠得就是我们。 每逢周六周日或是节假日的下午,我都会与母亲在街区上漫步。一次,我剥开了一个糖果袋,吃了里面的糖果之后,我四下张望,寻找着垃圾桶,直到我把垃圾扔进垃圾箱后,我心中的石头才放下。妈妈在那之后笑着说道:“你管那么多干什么。”我认真地注视着妈妈说道:“要从小事做起。”如果我不那样做,别人又怎会知道要把垃圾丢进垃圾箱?当时可能没有人从我身边经过,也可能只有一两个人经过,但是,结果却大不相同。我把垃圾扔在地上,别人可能会模

《与妻书》

《与妻书》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二)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的思路;了解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掌握课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意、至、语、书、身、禁”等多义词的用法,掌握“其”、“以”在句中的意义。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在这封遗书中,作者反复强调的是“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一中心思想。这一中心思想是怎样贯穿全文的? 分析:第1段“吾作此书,……故遂忍悲为汝言之”这句话,说明了写遗书时的心情和原因,在说明心情时即深含“吾至爱汝”的感情,而说明原因则正是为了引出“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第2段中“吾至爱汝,……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则是直接提出了全文的中心。第3段集中抒发了“吾真真不能忘汝也”的感情,呼应了中心前

半的“吾至爱汝”。第4段逐层深入地论述了“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这句话所包含的道理,呼应了中心后半点的“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第5段进一步呼应“吾至爱汝”,表达了自己“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的心愿。第6段围绕着“汝幸而偶我,……卒不忍独善其身”这个中心句,慨叹“幸”与“不幸”,实际上也是紧扣中心:“幸”,“吾至爱汝”;“不幸”,使自己“就死”。第7段希望妻子“当尽吾意”,这里的“吾意”,就是遗书的中心,以此结束全文。 (二)“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这句话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作者是个革命者,当然是不相信有鬼的,至于“望其真有”,一则说明自己对妻子的“至爱”,二则用来安慰妻子。这哀痛欲绝的话,同样反映了作者为革命而死的高尚胸怀。 (三)为什么说是一曲“正气歌”,是一篇“檄文”? 分析:说它是一曲“正气歌”,因为中充满着革命豪情,烈士视死如归,“吾今死无余憾”,“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足以说明这一点。说它是“檄文”,因为中处处揭露清王朝的腐败,“遍地腥云,满街狼犬”,“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等句子最为突出。 (四)“卒不忍独善其身”一句的含义及在全文中的作

注音版 《与妻书》全文林觉民

与妻书 林觉民意映卿卿如晤(wù),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suì)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chèn)心快意,几家能彀(gòu,同“够”)?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yù)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jīn)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qī)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

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xiào)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bàng)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