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鼻炎与细胞因子免疫研究综述探讨

变应性鼻炎与细胞因子免疫研究综述探讨
变应性鼻炎与细胞因子免疫研究综述探讨

围术期炎症细胞因子的监测

围术期炎症细胞因子的监测 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 基本康复,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 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时间约在术前5- 7天至术后7 - 12天。 炎症反应一方面通过致炎因子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另一方面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炎症介 质来实现;多数炎症介质通过与靶细胞结合发挥活性,炎症介质作用于细胞后可进一步引起 靶细胞释放次级炎症介质从而放大或抵消初级炎症介质的作用。不管机体遭受何种刺激, 宿主对炎症反应的总体特征非常相似,然而不同的损伤涉及不同类型的细胞,导致不同炎 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从而引起系统性和局部性损伤。通常术中的炎症反应与细胞因子的释放有关,细胞因子的作用又进一步加强了手术以及术中缺血再灌注损伤,如此恶性循环终将导致组织损伤而增加手术后临床相关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 目前,手术方式以及麻醉方法、药物对恶性肿瘤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逐渐受到重视。细 胞因子是机体免疫及炎症反应中细胞之间交流的信息分子,它们通过效应细胞表面相应的 受体对细胞生长、成熟和修复产生调控作用。创伤、应激、感染等是影响围术期病死率的 重要因素,与机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总结各种炎症因子的特点、围术期使用不同药物和麻醉方式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提高患者围术期安全,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1. 炎症细胞因子 多达20%的肿瘤源自于慢性炎症,大部分的实体瘤都有炎性渗出物。免疫细胞对肿瘤 的发生、生长和进展有着广泛的影响,并且很多这些效应都是由促炎症细胞因子介导。在所有细胞因子中,TNF和IL-6具有促进肿瘤发生的效应,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TNF和IL-6 作为肿瘤相关炎症和肿瘤形成的主要调节因子,使得它们在癌症的辅助治疗中成为很受欢迎 的研究目标。因此在围术期对患者进行炎症细胞因子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相关性研究进展

四综述四 D O I :10.3760/c m a .j .i s s n .1673-436X.2014.03.015基金项目: 泰山学者 基金资助 作者单位:25660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张丽);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胡红) 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相关性研究进展 张丽 胡红 ?摘要? 变应性鼻炎能够增加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的就诊率和用药剂量,不利于哮喘患者的临床控制并使其肺功能下降,但研究结果尚存在争论三变应性鼻炎在哮喘的发生和进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推测肺通气功能异常和气道高反应可能是部分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特征,该类人群可能更容易发展为哮喘三然而目前尚不明确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肺功能特点,针对此问题的研究较少三此外,关于治疗变应性鼻炎能否改善存在气道高反应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肺功能并预防哮喘发生尚不清楚三这些问题对哮喘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讨论这方面问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提出可能的研究方向三 ?关键词? 哮喘; 变应性鼻炎;肺功能;气道高反应;鼻吸入糖皮质激素R e s e a r c h p r o c e s s i n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a l l e r g i c r h i n i t i s a n db r o n c h i a l a s t h m a Z h a n g L i *,H uH o n g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R e s p i r a t o r y D i s e a s e ,t h e 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o f B i n z h o u M 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B i n z h o u 256603,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 A l l e r g i c r h i n i t i sw h i c hi n c r e a s e t h e t i m e s t oh o s p i t a l a n d m e d i c i n ed o s a g e i nb r o n c h i a l a s t h m a (a s t h m a )p a t i e n t s c a nw o r s e na s t h m a c l i n i c a l c o n t r o l a n dd e c r e a s e l u n g f u n c t i o n .A l l e r g i c r h i n i t i s p a l y a n 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 i n p r o c e s so fa s t h m ao c c u r r e n c e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A b n o r m a l l u n g f u n c t i o na n d a i r w a y h y p e r r e a c t i v i t y (A H R )a r e f e a t u r e so f a l l e r g i c r h i n i t i sw h i c h m i g h td e v e l o p t oa s t h m a .W h e t h e r t r e a t m e n t o f a l l e r g i c r h i n i t i s c o u l dd e c r e a s eA H Ri sn o t c l e a r n o w.?K e y w o r d s ? A s t h m a ;A l l e r g i c r h i n i t i s ;L u n g f u n c t i o n ;A i r w a y h y p e r r e a a c t i v i t y ;G l u c o c o r t i c o i dn a s a l s p r a y 变应性鼻炎(A R )是指接触变应原后由I g E 介导的鼻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三2010年‘ 变应性鼻炎及其对支气管哮喘的影响“(A R I A )报道A R 的全 球患病率为10%~20%,欧洲患病率为17%~ 28.5%[1]三我国A R 患病率约为8.0%~24.1%[2]三A R I A 报道20%~40%的A R 患者合并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而58%~93%的哮喘患者同时患有 A R [1] 三G r o s s m a n [3] 提出 同一气道,同一疾病 的概念,认为A R 与哮喘有广泛联系且两者具有共同 的发病机制三2011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 I N A )再次强调A R 作为重要危险因素可导致哮喘的发生和进展,治疗A R 可改善哮喘合并A R 患者的哮喘症状三研究发现A R 患者的哮喘发生率比健康人群高3~5倍[4-6] ,因此,A R 患者是哮喘的高危人群三 肺通气功能异常和气道高反应(A H R )是哮喘的特征,而A R 患者A H R 的发生率为32.5%~ 70.2%[7-9 ]三因此我们推测:A R 患者可能存在肺通 气功能异常,该类人群可能是哮喘的极高危人群,如果对其进行治疗可能会降低哮喘的发病率三本文将概述A R 与哮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包括A R 对哮喘的影响二A R 患者的肺功能特点以及鼻吸入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A R 对哮喘的作用三 1 A R 对哮喘的影响 近年发现,哮喘合并A R 患者在过去1年内的哮喘相关住院率二门诊就诊率和治疗费用均高于单 纯哮喘患者[10-11] 三P r i c e 等[11]报道哮喘合并A R 患 者对口服激素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 C S )二短效β2受体激动剂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 L A B A )二I C S /L A B A 制剂的用量均高于单纯哮喘患者,A R 使哮喘患者 的住院治疗风险提高50%三B o u s q u e t 等[12] 报道哮喘合并A R 患者的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和急诊就诊率高于单纯哮喘患者三 A R 不仅使哮喘的临床急性发作次数及治疗药物剂量增加,还可能导致哮喘的肺功能下降三 B o u s q u e t 等[13] 报道,哮喘合并季节性A R 患者的气短二咳嗽二喘息症状评分高于单纯哮喘患者,且其 四 812四国际呼吸杂志2014年2月第34卷第3期 I n t JR e s p i r ,F e b r u a r y 2 014,V o l .34,N o .3

耳鼻喉试卷及答案(A卷)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 1. Little's area : 2.腺样体面容: 3.梅尼埃病: 4.声门: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 有关鼻窦的说法,下列哪项是错的 ( ) A. 共有 4 对 B. 可分为前后两组 C. 具有嗅觉功能 D. 都有开口与鼻腔相通 E. 为鼻腔周围面颅骨内的含气腔 2.鼻骨复位术不宜超过: ( ) A 一周 B 10 天 C 14 天 D 三周 E 12 天 3.鼻内镜手术操作一般在中鼻甲 ( ) A 内侧进行 B 上方进行 C 下方进行 D 外侧进行 E 以上都不是 4.有关鼻窦的开口组合,下列错误的是 ( ) A. 上颌窦——中鼻道筛漏斗半部 B. 额窦 ——中鼻道额隐窝 C. 前组筛窦——中鼻道筛泡 处D. 后组筛窦——中鼻道后端 E. 蝶窦——上鼻道蝶窦筛隐窝 5. 下列哪一种药物长期使用将引起药物性鼻炎: () A. 减充血药 B. 抗组胺药 C. 糖皮质激素 D. 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E. 以上都不是 6.在下鼻道的开口是 ( ) A. 鼻泪管 B. 上颌窦 C. 前组筛窦 D. 额窦 E. 蝶窦 7.有关咽隐窝的说法,下列哪项是错的 ( ) A. 位于鼻咽侧壁 B. 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C. 颅底破裂孔邻接咽隐窝上界 D. 是鼻咽纤维瘤的好发部位 E. 该部发生肿瘤早期有溢泪症状 8.下列哪项不是急性化脓扁桃体炎的致病菌 ( ) A. 溶血性链球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白色念珠菌 D. 草绿色链球菌 E. 肺炎双球菌 9.关于病灶型扁桃体炎手术时机,错误的是 ( ) A. 风湿病在初次发病后尽早手术 B. 急性肾炎应在病情稳定一个月后手术 C. 慢性肾炎肾功能不良也可随时手术 D. 银屑病应在病性稳定期手术 E. 败血症在抗菌素控制下即行手术 10.左侧喉返神经易受损伤的原因是 ( ) A. 位置较深 B. 离体表较近 C. 径路较长 D. 神经较细 E. 甲状腺压迫 11.开放性喉外伤的突出表现是 ( ) A. 出血 B. 呼吸困难 C. 皮下气肿 D. 休克 E. 以上都是

综述变应性鼻炎经淋巴结注射免疫治疗

综述变应性鼻炎经淋巴结注射免疫治疗 【摘要】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据统计全球范围内AR患者约超过 6亿人。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是可能根治变应性鼻炎的主要方法,但由于该疗法疗程长且及存在不良反应,因此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低,仅有4%的AR患者选择该疗法,目前寻找患者依从性好且同时能提高疗效的新的治疗方法是AR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有关学者研究发现,经淋巴结注射免疫疗法(ILIT)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新方法,对AR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文就ILIT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免疫疗法;淋巴结;综述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鼻黏膜炎性疾病[1]。全球范围内AR影响约超6亿的人口,且其发病率仍呈逐年升高的趋势[2]。AR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睡眠、工作和学习,同时给个人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AR的治疗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AR免疫治疗的利与弊 变态反应是接受特定抗原持续刺激或同一抗原再次刺激所致的机体功能紊乱和(或)组织损伤等的病理性免疫反应,诱导免疫耐受已成为预防和治疗免疫系统紊乱疾病的主要目标。1911年Noon和Freeman首次采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治疗AR,并证实了该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SIT 也称脱敏疗法,是通过用特异性致敏的变应原持续刺激机体并逐渐增量,最终使机体对变应性刺激达到适应和耐受,减轻或消除变应原引起的临床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变应原(如花粉、动物皮屑、尘螨等)引起的儿童和(或)成人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SIT能长期改善AR的临床症状,阻止患者对新变应原发生变态反应的可能,并降低其向变应性哮喘发展的风险[3]。目前AR的治疗方式包括皮下免疫疗法(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和舌下免疫疗法(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4],其中SCIT是一种经典的治疗方式,疗程3~5年,注射次数可达30~80余次。虽然SIT的疗效已得到肯定,但由于SIT的疗程长并且治疗过程中存在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 SLIT和SCIT治疗过程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试卷(含答案)24166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考试试题一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有关咽鼓管咽口描述错误的是( D ) A:位于鼻咽侧壁B:距下鼻甲后端1cm C管口周围有淋巴组织D:平时呈开放状态 2、鼻泪管开口于( A ) A:下鼻道B:中鼻道C:上鼻道D:后鼻孔 3、对咽后壁脓肿行检查和治疗时,患儿的体位应该是:( C ) A:坐位B:平卧位C:仰卧垂头位D:半卧位 4、下列哪项不是声带麻痹的常见原因:( D ) A:甲状腺癌B:肺癌C:食道癌D:声带息肉 5、鼻咽癌的治疗首先应选择:( C ) A:手术疗法B:化疗C:放疗D:对症治疗 6、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常发生颅内外并发症B:卡他性中耳炎时耳内闭塞感 C: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早期常发热D:急性外耳道炎耳痛剧烈 7、音叉检查的目的() A.判清何侧为患耳 B.判断耳聋性质 C.判断耳聋部位 D.判断耳聋程度 8、对少年儿童,切除腭扁桃体应慎重,是因为() A.影响咽腔共鸣 B.易发生软腭瘢痕 C.腭扁桃体是重要免疫器官 D.易引起咽干,咽后壁淋巴组织增生成团 9、对小儿喉、气管、支气管炎施行气管切开的适应症为:() A:1度呼吸困难B:3度呼吸困难C:2度呼吸困难D:4度呼吸困难 10、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骨疡型或胆脂瘤型施行乳突根治的目的是:() A:获得干耳B:提高听力C清除病灶,预防颅内外感染D改善中耳腔压力 二、判断题注:正确的在()里打√,错误的在()里打×,并改正。 1、急性扁桃体炎最常见的局部并发症是扁桃体周围脓肿。()_________ 2、气管异物均应气管切开取出。()_________ 3、怀疑是鼻咽血管瘤时可以先做活检以确诊,再进一步手术治疗。()_________

医学免疫学(第八版)考试习题完整版

1、怎么理解免疫的现代概念? 识别和清除异物抗原、耐受/发生免疫应答、有利,也可能有害 2、免疫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免疫器官(中枢,外周),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模型,分泌型) 3、免疫系统三大功能?为什么说免疫是一把双刃剑? 4、比较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特点?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具有;无特异性;无记忆性;作用快而弱。 特异性免疫,后天获得;有特异性;有记忆性;作用慢而强。 1.解释名词 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结合的物质。 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免疫反应性:抗原能够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抗原决定簇: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又称表位 半抗原:仅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由B细胞表位(半抗原)和T细胞表位(载体)组成,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属此类。 TI-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由多个重复B细胞表位组成,可分为TI-1Ag和TI-2Ag。 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又称Forssman抗原 交叉反应:由共同表位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以和两种以上的抗原结合发生反应。存在于不同抗原物质上的相同或相似的表位称为共同表位。 交叉抗原(共同抗原):带有共同表位的抗原 2.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有哪些?

*抗原的异物性 *理化性状 *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 *机体方面的因素 3.TD-Ag和TI-Ag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有何不同? 特点TD-Ag TI-Ag Th 细胞+ - 体液免疫+ + 细胞免疫+ - 回忆应答+ - 产生抗体类型IgG为主IgM 举例细菌病毒等脂多糖,荚膜多糖等 蛋白质抗原 4.异嗜性抗原有何临床意义。 5.如何理解抗原的特异性? 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应答及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又称表位(epitope)。是抗原与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名词解释: 补体: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清、组织液中及细胞膜上的一组不耐热、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可介导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的蛋白质,包括30余种成分,称为补体系统。补体的固有成分,调节蛋白,补体受体 MAC(攻膜复合体):c5b与c6 c7 c8 c9 结合形成的c5b6789n 免疫黏附:C3b与免疫复合物(IC)共价结合并与红细胞、血小板表面CR1结合, IC被运送至肝、脾清除的作用。 1、试比较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点。

细胞内细胞因子的检测

细胞内细胞因子的检测 细胞因子是可溶性蛋白,在淋巴细胞应答中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显示,细胞因子可以具有多重功能,作用于多个细胞亚群并可在不同亚群细胞表达。早期细胞因子表达与T细胞功能相关性研究是基于特定克隆细胞的激活。尽管研究应用T淋巴细胞克隆证明了不同细胞因子的合成,如Th1(IL-2,IFN-γ)与Th2(IL-4,IL-5,IL-10),但这些研究很难推广,因为T细胞克隆与体内T细胞功能相关性还不清楚。 活化的T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至细胞外,而流式细胞仪仅能检测细胞内的抗原,所以应阻断细胞因子分泌至细胞外,方法为破坏高尔基体,因细胞因子(即各种蛋白)在合成后需经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转运,才能到达细胞膜,然后通过高尔基体膜与细胞膜的融合作用将细胞因子分泌至细胞外。因此破坏高尔基体即可切断细胞因子的转运途径,干扰其分泌。近来,Jung与Picker采用了Brefeldin(BFA)与monensin等药物预孵检测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的方法。这一方法阻断了胞内高尔基体介导的转运使得细胞因子聚集,蓄积,增强细胞因子信号可被流式细胞仪检测。 胞内细胞因子染色与传统的检测可溶性蛋白的方法如ELISA相比,具有显著优越性。该法从单个细胞水平检测内多个细胞因子的同时,还可标记各种细胞表面分化抗原以及活化分子、趋化因子受体和黏附分子等,从而区分表达特定细胞因子的细胞亚群及其表型特征。使用特定刺激剂研究细胞因子应答是细胞因子研究中的重大进展。早在1986年,Mosmann等应用Th细胞克隆技术和细胞因子产生的不同,发现小鼠CD4细胞是一个不均一的亚群,可分为Th1和Th2两个功能不同的独立亚群。后来在人类的CD4细胞群中也发现了Th1和Th2细胞亚群。Th1细胞主要分泌IL-2、IFN-γ和TNF-α等,介导与细胞毒和局部炎症有关的免疫应答,参与细胞免疫及迟发型超敏反应,在抗胞内病原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Th2细胞主要分泌IL-4、IL-5、IL-6和IL-10,其主要功能是刺激B细胞增殖并产生抗体,与体液免疫有关。应用该方法,在细胞水平该方法证明了人与鼠的淋巴细胞都存在1型与2型分化,且这些分化在特定细胞因子增强时可被

变应性鼻炎试题及答案

变应性鼻炎 1.鼻超敏反应发生与下列哪种细胞有关: A.杯状细胞 B.浆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肥大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2.变应性鼻炎发作时,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主要是: A.IgM B.IgG C.IgD D.IgE E.IgI 3.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常见的变应原是; A.螨 B.真菌 C.风媒花粉 D.羽毛 E.细菌感染 4.治疗花粉症最有效的方法是: A.鼻腔应用糖皮质激素 B.翼管神经切断术 C.免疫疗法 D.避免与变应原接触 E.变应原检测 5.变应性鼻炎的发病属于: A.1型变态反应 B.2型变态反应 C.3型变态反应 D.4型变态反应 6.在变态反应性鼻炎治疗中,封闭抗体的产生与脱敏的剂量有关,为何不采取持续增大脱敏的剂量,以增加治疗效果 A.大剂量不产生封闭效应 B.大剂量可导致感染 C.大剂量使炎性介质分泌增加,引起严重症状,甚至引起过敏性休克 D.大剂量可导致并发症 E.大剂量有毒 7.下列哪项不是变应性鼻炎介质细胞颗粒分泌的介质: A.激肽 B.前列腺素 C.单核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细胞趋化因子

8.控制变应性鼻炎症状的主要局部用药是() A盐酸麻黄碱滴鼻液 B0.5%的诺氟沙星滴鼻液 C达芬霖喷鼻剂 D辅舒良喷鼻剂 E链霉素滴鼻剂 9病人鼻溢液稀薄透明如水样,分泌物检查见嗜酸粒细胞和少量黏蛋白,其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鼻炎早期 B变应性鼻炎发作期 C急性鼻炎中期 D脑脊液鼻漏 E慢性单纯性鼻炎 10变应性鼻炎可见() A喷嚏,鼻痒 B鼻黏膜充血 C血清中正常 D大量的水样涕 E鼻黏膜红肿 11变应性鼻炎发作时,鼻黏膜苍白的原因是() A鼻腔阻力血管收缩,鼻涕增多 B鼻腔容量血管扩张,黏膜水肿 C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D感觉神经敏感性增强 E迷走神经敏感性增加 12变应性鼻炎患者应用色酐酸钠的作用是() A与组胺竞争效应细胞膜上的组胺受体发挥抗HI受体作用 B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断肥大细胞脱颗粒和释放介质 C抗胆碱药,抑制胆碱能神经的活性 D收缩血管 E抑制免疫 13变应性鼻炎发作时,鼻涕增多的原因是() A鼻腔阻力血管收缩,鼻涕增多 B鼻腔容量血管扩张,黏膜水肿 C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D副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腺体增生 E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腺体减少 14变应性鼻炎发作时,黏膜水肿的原因是() A鼻腔阻力血管收缩,鼻涕增多 B鼻腔容量血管扩张,黏膜水肿 C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D感觉神经敏感性增加 E迷走神经敏感性增加 15变应性鼻炎发作时,喷嚏频作的原因是()

耳鼻喉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6分) 1、扁桃体切除术后创面上的纤维素膜一般形成于( ) A、术后6小时内 B、术后6~12小时 C、术后24小时以后 D、术后5~6天 E、以上均不是 2、腺样体属于( ) A、外分泌腺 B、内分泌腺 C、淋巴组织 D、肌肉组织 E、退化器官,无实际功能 3、腭扁桃体是位于( )之间。( ) A、腭舌弓和舌根 B、腭舌弓和腭咽弓 C、腭咽弓和咽侧索 D、咽侧索和咽后壁 E、硬腭和软腭 4、对总鼻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上、中、下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腔隙 B、下鼻甲与鼻腔外侧壁之间的腔隙 C、中鼻甲前下方游离缘水平以下的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腔隙 D、鼻腔的整个腔隙 E、下鼻甲与鼻腔内侧壁之间的腔隙 5、不属于咽的生理功能是( ) A、呼吸 B、吞咽 C、保护 D、免疫 E、屏气 6、变应性鼻炎发作时,鼻涕增多的原因( ) A、鼻腔阻力血管收缩,鼻涕增多 B、鼻腔容量血管扩张,粘膜水肿 C、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D、副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腺体增生 E、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腺体减少 7、鼻咽癌患者Ⅸ、Ⅹ、Ⅺ、Ⅻ脑神经受累的原因是( ) A、局部扩散 B、血行转移 C、脑转移 D、种植转移 E、转移淋巴结压迫所致 8、半规管接受的适宜刺激是( ) A、匀速旋转刺激 B、匀速直线运动刺激 C、变速旋转刺激 D、变速直线运动刺激 E、直线运动刺激 9、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鼓膜穿孔后需立即停用2%酚甘油滴耳液滴耳是因为酚甘油( ) A、仅有止痛作用 B、对鼓室粘膜及鼓膜有腐蚀作用 C、没有抗生素水溶液效果佳 D、油剂不易经穿孔进入中耳 E、以上都不是 10、一般小儿急性喉炎好发于( ) A、新生儿 B、1岁以下儿童 C、6个月~3岁儿童 D、3岁~6岁儿童 E、6岁~12岁儿童 11、下面关于声门型癌的临床表现描述错误的是( ) A、早期症状不明显 B、可引起呼吸困难 C、不易向颈淋巴结转移 D、预后较好 E、声嘶

变应性鼻炎中医辨证研究进展(一)

变应性鼻炎中医辨证研究进展(一)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辨证论治;综述 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又称过敏性鼻炎,为机体对某些变应原(即过敏原)敏感性增高而发生在鼻腔黏膜的变态反应,也是呼吸道变态反应的常见表现形式。一般由接触过敏原后,由IgE介导的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属于Ⅰ型变态反应,即速发型变态反应。主要症状表现为突然和反复性发作的鼻痒、阵发性喷嚏、大量水样涕和鼻塞等。目前,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体系主要由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医患宣传教育四部分构成1]。首要步骤是避免接触过敏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是缓解症状的有效手段。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和症状持久的患者可采用特异性变应原免疫治疗,同时也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中医认为,变应性鼻炎当属“鼻鼽”范畴,对其主要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历代文献中都有相关记录。其中,《内经》认为此病主要与时令气候有关,亦与经络、脏腑,特别是肾有关。隋代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中有“肺气通于鼻,其脏有冷,冷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的记载,指出肺脏虚冷是发病的重要病因。明代《医学纲目?卷二十七?鼻鼽》中的“运气鼻鼽有二,一曰火攻肺虚鼻鼽;二曰金助肺实鼻鼽”,又指出了火热亦可发病。同为明代的薛立斋提出了肺脾致虚的观点,正如《内科摘要?卷上?元气亏损内伤外感症》所载:“一儒者素勤苦,恶风寒,鼻流清涕,寒禁嚏喷。余曰:此脾肺气虚不能实腠理。”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至现代,中医经长期的临床实践认为,本病的发生原因2]有二:一是内在因素,多为脏腑功能失调,主要是肺、脾、肾三脏虚损;二是外在因素,多为风寒、异气之邪侵袭鼻窍所致。值得指出的是,外因与内因常合而为患,脾气不充,肾元亏虚都会致肺气虚弱,卫阳不固,外邪乘虚而入发为此病。因此,本病以内因为本,外因为标,变应性鼻炎的临床发病过程,即急性发作期与间歇缓解期。发作期时以外感邪实为主,间歇缓解期则多见肺脾肾三脏亏虚而复感外邪。而外邪则主要是风邪,外邪侵袭风邪为首,多与寒、热相夹为病,正所谓“风邪乃百病之长”。程氏3]从过敏性疾病的病变特点以及对风邪致敏的病因病机等方面,提出了过敏性疾病当从风邪论治的观点,在临床治疗上应紧紧把握住“治风”这一中医抗过敏的大法。徐氏4]则认为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病因与症状均与风邪有关,发作期临床常见证型分为:①风邪独盛,肺气不宣;②外感风寒,痰饮内伏;③风邪外感,痰热内蕴;④正虚邪恋。发作期治法宜疏风抗敏、宣肺通窍,祛风散寒、化饮平喘及清热宣肺通窍。干氏5]认为本病有实证与虚证之别,实证为肺有热邪或寒袭肺冷,虚证则有卫阳不充,脾阳不振或肾阳衰微。邵氏等6]提出本病的发生或因于肺气虚寒,或因于脾虚和肾虚。吴氏7]认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司,水液输布失常为变应性鼻炎的病机,治疗则从痰饮论治,将其分为三型:肺虚饮停型治以补肺固卫、温化水饮,用小青龙汤合玉屏风散化裁;脾阳虚弱型治以温阳健脾,化饮利水,用理中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化裁;肾阳虚弱型治以温肾助阳、化气行水,用金匮肾气丸加减。冯氏8]将变应性鼻炎分为三型:肺气虚寒

肥大细胞在变应性鼻炎中的研究进展(一)

肥大细胞在变应性鼻炎中的研究进展(一) 作者:张仲林,钟沁月,李莎,刘进 【摘要】目的探讨肥大细胞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方法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对肥大细胞的生物学基础、肥大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和在该病治疗中的进展进行总结。结果肥大细胞作为变应性鼻炎的关键致敏细胞,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锁定肥大细胞的稳定性,从其活化释放的炎症介质入手研究,对该病发病机制、药物治疗乃至新靶标发现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肥大细胞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药物治疗综述 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亦称过敏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是由IgE介导的鼻黏膜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上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黏膜肿胀为主要特点〔1〕。AR的鼻部、非鼻部症状和睡眠障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际造成诸多不良影响,加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思想压力和经济负担。因此,AR不仅是医学问题,而且也是社会问题,急需进行深入研究。据统计,美国每年用于此病的花费约为63~79亿美元,全球平均发病率为10%~25%,且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生活环境的改变,AR的发病率近年来有增高的趋势,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健康问题。自1878年发现肥大细胞(Mastcells,MCs)以来,人们对MCs在变应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专门针对MCs在AR中的作用的综述较少见,对有关AR的发生机制及其炎性反应过程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2〕。本文综述了MCs在AR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探讨AR的发生机制及发现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借鉴。 1肥大细胞的生物学基础 MCs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广泛分布于结缔组织、黏膜组织及血管周围,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和器官的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易接触病原体和变应原等物质从而参与过敏反应的病理过程。MCs是人速发型变态反应的初级效应细胞,其激活直接影响次级效应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募集和激活。MCs起源于多功能的CD34+,脊髓造血前期细胞。人的MCs前体细胞CD34+,只有少量在血液中,一般在成熟前已移行至组织内,并在某种情况下进行局部增殖〔3〕。MCs是异质性细胞,主要存在于呼吸道和肠黏膜,鼻内主要存在的是黏膜型的肥大细胞〔4〕。MCs脱颗粒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也是速发型变态反应(Ⅰ型超敏反应)和炎症等病理反应的基础。在变态反应中,MCs是变应性反应的靶细胞,MCs受到抗原攻击、脱颗粒,MCs通过释放组胺、白三烯、缓激肽、嗜酸性细胞趋化因子等炎性介质,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强、炎性细胞浸润,引起鼻黏膜充血、炎性细胞浸润、呼吸道平滑肌收缩等过敏性免疫病理反应。白三烯反过来又能刺激MCs脱颗粒和溶酶体酶释放而加重炎症反应。IgE与MCs表面的IgE的Fc受体结合,使机体对该抗原处于“致敏”状态,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该抗原可与已结合在MCs表面的IgE结合,使MCs细胞膜上的FcεRI发生交联,产生桥联反应,触发一系列生化反应,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导致MCs脱颗粒,释放炎性介质并合成新的炎性介质,血管通透性增强、扩张,呼吸道平滑肌收缩,表现为典型的I型超敏反应〔5,6〕。 2肥大细胞在变应性鼻炎中发病中的作用 AR的发病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致敏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致敏阶段开始于过敏原与鼻黏膜的接触,巨嗜细胞递呈抗原信息,促进B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的IgE抗体;反应阶段是由于过敏原再次接触鼻黏膜,与附着在MCs表面的IgE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使MCs 处于致敏状态;效应阶段是因抗原-抗体反应使MCs活化并释放多种炎性介质(如组胺、白三烯、类胰蛋白酶、前列腺素和白介素等)激活下游的次级效应靶细胞-嗜酸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最终引起流涕、鼻痒、喷嚏和鼻塞等急性过敏反应。可见,整个病理过程关键取决于MCs脱颗粒,细胞脱颗粒的百分率反映了MCs过敏反应的程度。MCs脱颗粒产生的多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鼻甲解剖描述有误的是: ( E ) A.中鼻甲属筛骨结构 B.中鼻甲常见的解剖变异有中鼻甲气化和中 鼻甲曲线反常 C.下、中、上鼻甲在大小上是依次递减1/3, 位置上依次后退1/3 D.前后两组筛窦以中鼻甲基板为界 E.中鼻甲前端有鼻丘,后上方有翼腭窝2.面部“危险三角区”是指: ( A ) A.两口角与鼻根部三点连线内的区域 B.面前静脉与面深静脉之间的区域 C.两眼外眦与下颏尖三点连线的区域 D.强调外鼻静脉与眼静脉及海绵窦的关系,没有具体的范围 E.以上都不是 3.关于鼻窦描述正确的是: (E ) A.均开口于中鼻道 B.前组鼻窦包括上颌窦和蝶窦 C.后组鼻窦包括额窦和筛窦 D.出生时均已发育 E.有共鸣作用 4. 鼻腭动脉为哪一动脉的直接分支: ( D ) A.眼动脉 B. 筛前动脉 C. 上颌动脉 D.蝶腭动脉 E. 眶下动脉 5、下述哪种说法有误: ( B ) A. 利特尔动脉丛是指鼻中隔粘膜下层的动脉网状血管丛 B.吴氏鼻-鼻咽静脉丛指中鼻道后方扩张的静脉丛 C.克氏静脉动丛指鼻中隔粘膜下层的静脉网状血管丛 D.鼻中隔易出血区是指利特尔动脉丛和克氏静脉丛 F.青年人鼻出血常见于易出血区 6.上颌窦自然开口描述有误的是: ( D ) A.从鼻腔看,位于筛漏斗底部 B.从窦内看,位于窦腔内侧壁最高处 C.自然口可为两个 D.直立时,开口为位于窦腔最低部,利于引流 E.由骨性部和膜性部组成 7.外鼻静脉描述有误的是: ( B ) A.主要包括内眦静脉动和面静脉B.内 眦静脉直接与海绵窦相通 C.无瓣膜 D.主要汇入颈内静脉 E. 内眦静脉与眼上、眼下静脉相通 8.鼻窦描述不正确的是: ( E ) A.是鼻腔周围颅骨内的含气空腔 B. 一般左右成对,共有4对 C.均开口于鼻腔 D. 分为前后两组 E. 出生时均已发育 9.鼻呼吸区粘膜纤毛的运动方向方要是: ( A ) A.从前向后 B.从后向前 C.从下向上 D. 从上向下 E.从外向内 10. 引起急性鼻炎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是: ( A ) A.鼻病毒、腺病毒 B.EB病毒 C.柯萨奇病毒 D.单纯疱疹病毒 E.呼吸道合胞病毒 11. 鼻前庭疖肿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 A.疖肿未成熟时可挤压 B.疖肿破溃后即无须处理 C.疖肿破溃后,局部清洁消毒,促进引流 D.已成熟的疖肿可切开并延长到周围浸润部分 E.已成熟的疖肿可用硝酸银腐蚀脓头 12.有关鼻前庭炎治疗,哪项有误: ( ) A.病因治疗 B.急性期湿热敷 C.慢性结痂者去除痂皮和脓液 D.皮肤皲裂可用10%硝酸银烧灼 E.局部涂 擦10%鱼石脂甘油,促进愈合 13.有关急性鼻窦炎描述,哪项有误: ( ) A.常为多组鼻窦感染 B.全身症状突出 C.头痛较重,有时间规律 D.治疗以全身应用抗生素为主 E.及时做上颌窦穿刺最有意义 14.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最主要的确诊依据是: ( ) A.中鼻道积脓 B.下午头痛加重 C.上颌窦穿刺有脓性分泌物 D.X线摄片窦腔膜糊 E.鼻塞 15.变应性鼻炎,首选的检查是: ( ) A.鼻分泌物特异性IgE抗体测定 B.变应原激发试验 C.病毒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抗体测定 D.血浆中P物质测定

耳鼻喉试卷及答案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A卷) 一.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Little's area : 2.腺样体面容: 3.梅尼埃病: 4.声门: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分,共30分) 1 有关鼻窦的说法,下列哪项是错的( ) A.共有4对 B.可分为前后两组 C.具有嗅觉功能 D.都有开口与鼻腔相通 E.为鼻腔周围面颅骨内的含气腔 2.鼻骨复位术不宜超过:( ) A 一周 B 10天 C 14天 D 三周 E 12天 3.鼻内镜手术操作一般在中鼻甲( ) A内侧进行 B 上方进行 C 下方进行 D外侧进行E 以上都不是 4.有关鼻窦的开口组合,下列错误的是( ) A.上颌窦——中鼻道筛漏斗半部 B.额窦——中鼻道额隐窝 C.前组筛窦——中鼻道筛泡处 D.后组筛窦——中鼻道后端 E.蝶窦——上鼻道蝶窦筛隐窝 5. 下列哪一种药物长期使用将引起药物性鼻炎:() A. 减充血药 B. 抗组胺药 C. 糖皮质激素 D. 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E. 以上都不是 6.在下鼻道的开口是( ) A.鼻泪管 B.上颌窦 C.前组筛窦 D.额窦 E.蝶窦 7.有关咽隐窝的说法,下列哪项是错的( ) A.位于鼻咽侧壁 B.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C.颅底破裂孔邻接咽隐窝上界 D.是鼻咽纤维瘤的好发部位 E.该部发生肿瘤早期有溢泪症状 8.下列哪项不是急性化脓扁桃体炎的致病菌( ) A.溶血性链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白色念珠菌 D.草绿色链球菌 E.肺炎双球菌9.关于病灶型扁桃体炎手术时机,错误的是( ) A.风湿病在初次发病后尽早手术 B.急性肾炎应在病情稳定一个月后手术 C.慢性肾炎肾功能不良也可随时手术 D.银屑病应在病性稳定期手术 E.败血症在抗菌素控制下即行手术10.左侧喉返神经易受损伤的原因是( ) A.位置较深 B.离体表较近 C.径路较长 D.神经较细 E.甲状腺压迫 11.开放性喉外伤的突出表现是( ) A.出血 B.呼吸困难 C.皮下气肿 D.休克 E.以上都是

细胞因子检测

细胞因子检测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分泌的蛋白质,在体广泛参与免疫调节及炎症反应、组织修复、刺激造血系统、刺激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等重要生理活动,?在抵抗外来病原及维持机体环境平衡中均起重要作用。某些刺激因子也可导致一些细胞因子超量表达,或表达减少,从而参与疾病的发病及病理过程。 1、免疫学检测法其基本原理是将细胞因子作为抗原进行定量检测。?如免疫斑点法、ELISA法、RIA法和免疫印迹法等均已用于细胞因子的检测。 2.、生物学测定法其原理是根据细胞因子对特定的依赖性细胞株(即靶细胞)?的促增殖作用,以增殖细胞中的DNA的合成或酶活性为指标,间接推算出细胞因子的活性单位,如对IL-1、IL-2等细胞因子活性的检测。亦可根据某些细胞因子对特定靶细胞的杀伤效应或对病毒的抑制作用进行测定,如对肿瘤坏死因子及干扰素的生物活性测定。 3、分子生物学测定法目前采用的技术有各种印迹法、斑点杂交、原位杂交和PCR等。通过检测细胞细胞因子的基因组成或mRNA量,推算出细胞因子的合成量。 . .

一、IL-1的检测(生物活性测定) 产生IL-1的细胞种类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为单核-巨噬细胞。IL-1可分为IL-1α(?也称酸性IL-1,pI=5.0)和IL-1β(中性IL-1,pI=7.0)。两者的分子量和生物活性相似,?只能用抗体检测方法才能区别,常用的生物学测定法对两者都适用。IL-1?的生物学活性广泛,其检测方法亦较多,包括有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D10G 4.1细胞增殖法及L929细胞增殖法等。IL-1反应细胞增殖可以通过活性染料染色,显微镜直接计数,3H-TdR或125I-UdR的DNA掺入量或以活性细胞代率为指标来表示。本试验介绍L929细胞增殖MTT比色法。 (一)IL-1的诱生 体外试验可用LPS等有丝分裂原诱导单核-巨噬细胞产生IL-1,或用 P388D1(鼠),THP-1(人)细胞株制备IL-1。本试验以小鼠巨噬细胞制备IL-1。 1、取6~10周龄BALB/c或C57BL/6小鼠,雌雄均可,拉颈处死后用酒精消毒。 2、用带9号针头的5ml注射器腹腔注入5ml冷的含5%小牛血清的Hanks液(5?%?NBS-HBSS),轻揉腹部吸出腹腔液体(含腹腔细胞),反复抽吸几次。 . .

耳鼻喉科考题及答案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变应性鼻炎的五大临床表现分别为、、、、。 2.成人外耳道的为软骨部, 为骨部。 3. 是喉部最大的软骨 4. 鼻咽癌的治疗首选。 5. 气管切开术最常采用在气管环切开气管。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过敏性鼻炎属于几型变态反应:() A.I型 B.II型 C.III型 D.IV型 2.额窦窦口引流位于:() A.上鼻道 B.中鼻道 C.下鼻道 D.总鼻道 3.扁桃体切除术最常见的并发症:() A.术后感染 B.术后出血 C.术后腺体残留 D.术后免疫力下降 4.咽鼓管鼓室口开口于鼓室() A.外壁 B.内壁 C.前壁 D.后壁 E.下壁 5.不是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表现的是() A.传导性聋 B.鼓室积液 C.耳流脓 D.耳鸣 6.食管异物最常发生的部位是:() A.第1狭窄 B.第2狭窄 C.第3狭窄 D.第4狭窄 7.FESS是指() A.上颌窦根治术B.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C.鼻息肉摘除术D.鼻中隔粘骨膜下切除术

8.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常用的诊断手段() A.CPAP B.ECochG C.UPPP D.PSG 9.急性喉炎患者哪个年龄组易出现喉阻塞() A.小儿 B.青年 C.壮年 D.老年 10.鼓膜穿刺的部位是() A.鼓脐部 B.鼓膜前上方 C.鼓膜后上方 D.鼓膜前下方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 1.听骨链: 窦口鼻道复合体: 3.颈动脉三角: OSAHS: 四、是非判断题,对的在后面括号内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20分) 1、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特征为鼓室积液和听力下降。()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三种分型中单纯型最常引起严重颅内外并发症。() 3、鼓膜的厚度为1mm。() 4、3个骨半规管互相垂直。() 后组筛窦开口于中鼻道。() 青少年儿童鼻出血的常见部位是吴氏鼻-鼻咽静脉丛。() 小儿单侧鼻腔带血恶臭脓涕,最可能是鼻腔异物。() 鼻腔和鼻窦乳头状瘤发病与病毒感染有关。() 鼻窦中蝶窦的恶性肿瘤最常见。() 咽淋巴内环与咽淋巴外环不通。() 急性扁桃体炎最常见的局部并发症是扁桃体周围脓肿。() 腺样体肥大多见于老年患者。() 鼻咽癌的好发部位为鼻咽部的咽隐窝和顶后壁。() 鼻咽癌治疗的主要方法是手术治疗。() 喉软骨中环状软骨最大。() 喉腔和气道最窄处是声门,由双侧声带构成。() 小儿急性喉炎的最重要症状是呼气性呼吸困难。() 气管隆嵴为位于气管下端的纵形嵴突,是左右主支气管的分界。其边缘光滑锐利,为支气管镜检查的重要解剖标志。() 气管异物易落进左侧主支气管。() 气管切开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为皮下气肿。() 五、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喉阻塞分度如何判断?喉阻塞的处理原则有哪些?

变应性鼻炎诊疗进展综述

变应性鼻炎诊疗进展综述 学号:2009302180147姓名:郭杏芳班级:(1)班第一次作业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诊疗综述 概述: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etis,AR)或称过敏性鼻炎,)是由变应原激发的,由IgE 介导的鼻部炎性疾病起鼻黏膜的慢性炎症,临床上以鼻塞、鼻痒、流清水样鼻涕、打喷嚏为主要特征,其发病与机体特异性机制的紊乱有关。流行病学研究报道变应性鼻炎在世界范围内的平均发病率在10%一20%之间,部分国家高达40%。研究表明近30年来全球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正在逐渐增加。其增加的趋势尤其以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更为显著。变应性鼻炎因其发病率高,且能够间接增加鼻窦炎、中耳炎和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会,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据此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制定了“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il asthma,ARIA)的全球诊疗参考文件。 一、分型和诊断 1、分型:ARIA根据临床症状的持续时间将变应性鼻炎分为间歇性变应性鼻炎(Intermittent allergic rhinitis)和持续性变应性鼻炎(Persistent allerglc rhinitis)两类,前者发作持续时间每周少于4 d或总发作时间少于4周,后者发作持续时间每周多于4 d或总发作时间多于4周。另外,ARIA根据变应性鼻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又分度为:(1)轻度,未出现睡眠障碍或影响日常活动、休息、运动或影响学习、工作或其他症状等;(2)中重度,出现睡眠障碍或影响日常活动、休息、运动或影响学习、工作或其他症状等。 2、诊断:诊断项目包括三个方面:常规项目、拓展项目和相关疾病。 2.1常规诊断项目包括:病史、变应原检查(皮肤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鼻内镜检查、鼻分泌物细胞学检查、鼻激发试验(赖氨酸阿司匹林、变应原)、鼻部BC 检查等。 2.2拓展诊断项目包括:鼻黏膜活检、鼻分泌物细菌学检查、鼻放射学检查、黏液黏膜清除功能检查(鼻黏液纤毛清除率、纤毛摆动频率和电子显微镜检查) 2.3鼻呼吸功能检测(鼻吸气流峰值测定、鼻阻力测定和鼻声反射)、嗅功能检查和鼻腔一氧化氮浓度测定等。 2.4需要考虑的相关疾病主要包括哮喘、结膜炎、中耳炎和咽炎等。 二、治疗: AR 的治疗体系主要由避免接触变应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医患宣传教育四部分构成。首要步骤是避免接触变应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是缓解症状的有效手段。对药物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