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器具培训内容.

测量器具培训内容.
测量器具培训内容.

测量基础知识

1、测量:为确定被测量对象的量值而进行的实验过程。也就是利用一个已知单位量与被测的同类量进行比较的过程,其结果可以在一定准确度内重复实现。

2、基础术语:

2.1测量的几个要素:

(1、被测对象:指所要测量的目的,即本次测量主要是测量工件长度还是

角度等。

(2、计量单位:用以度量同类量值的标准量。

(3、测量方法:指测量原理,测量方法,测量条件的总和。

(4、测量精度:指测量的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2.2、测量方法的分类

(1、按是否是直接测量出的所需值。测量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a.直接测量

(a、相对测量:用量具测量时仅表示被测物相对于已知标准量的

差值。

(b、绝对测量:用量具测量时测量器具直接表示出被测量物的全

值。

b.间接测量:测量出工件的有关量。根据一定的函数关系算出被测工

件的量值。

(2、按零件表面与测头是否有直接的接触,测量分为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

(3、按测量在机械制造中的所起的作用,测量又可分为主动测量和被动测量。

a.主动测量:在零件加工过程中抽样进行的测量。

b.被动测量:在零件加工完成后进行的测量。

2.3、测量误差:

(1、误差的含义:由于量具自身存在不确定性,所以使测量出来工件的尺

寸与真实尺寸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值。这个差值就是所说

的误差。所以说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尽量的减

小。

(2、测量误差的表示:

a.绝对误差:通过对表面的直接测量,而产生的误差。

b.相对误差:通过对表面进行相对测量所产生的误差。

(3、测量误差的分类

a.系统误差: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同一量值时,误差的数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在条件改变时,按同一确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

系统误差。

b.随机误差(又称偶然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值时,误差的绝对

值和符号以不可确定的方式变化着,但误

差出现的整体是服从统计规律的,这种类

型的误差就是随机误差。

c.粗大误差:粗大误差的数值较大,它是由测量过程中和各种错误测量造成的, 对测量结果有明显的歪曲。所以这种误差应予剔除。

(4、产生误差的原因:

a.计量器具误差

b.基准件误差

c.测量误差

d.安装定位误差

e.环境原因引起的误差

3、量具基础:计量器具(又称测量器具是指用于测量的量具、量规、量仪、和计量装置等。

3.1 计量器具分类:

(1、量具:通常是指结构比较简单的测量工具(它包括单值量具,多值

量具和标准量具等如量块,基准米尺等。

(2、量规:是一种没有刻度用以检查零件尺寸,相对位置的专用检测检

验工具。如,塞规,螺纹规等。它不能直接测得出。

(3、量仪:指能将被测量的值转化为可直接观察的示值或等效信息的工

具。它能测得出具体的读数。

(4、计量装置:是一种专用的检验工具,可迅速地检验出更多更复杂的参数。它主要用于一些精密的测量。

3.2 计量器具的基本技术指标:

(1、刻度间距:计量器具刻度标尺或表盘上两相邻刻线的距

离,一般不宜过小规定在1-2.5mm.

(2、分度值:计量器具标尺上每相邻刻线所代表的值。如千

分尺微分筒上每一刻线所代表的就是0.01mm.

(3、示值范围:指该量具的最小测量值和最大测量值的尺寸。

(4、精度:量具所能测量的最小值。即最小的分度值。

4、常用量具:

4.1游标卡尺:

(1、定义:利用游标原理对两测量爪相对移动距离进行读数的量具。

(2、常用规格:0—150、0—200、0—300、0—500、0—1000、0—2000 mm。

(3、结构:外测量爪、刀口测量爪、尺身、紧固螺钉。

(4、一般卡尺读数方法:采用压线读数加游标对齐主尺身读数的方法,即在主尺身上读得毫米整数加上在游标上读得的小

数。游标、深度尺。

4.2千分尺:

(1、常用类别:外径千分尺、内径千分尺、壁厚千分尺、深度千分尺、内测千分尺以外径千分尺为例来介绍。

(2、定义:利用螺旋副原理对尺架上两测量面间分离进行读数的测量工具。

(3、工作原理:利用螺旋传动原理,将螺杆的旋转运动变为测杆的直线位

移来测量。

(4、读数原理:千分尺测微螺杆的螺距一般均制成0.5mm,微分筒的圆周

上刻有50个等分,每一等分值为:0.5/50=0.01mm。

(5、读数方法:固定套筒上的刻度值加微分筒上的读数值。

(6、结构:尺架、固定测砧、侧微螺杆、螺纹轴套、固定套管、微分筒、调节螺母、弹簧套、测量装置、锁紧装置、隔热装置。

4.3内径千分表

(1、定义:以相对测量法来测量孔径尺寸及其几何形状的误差的量具。

(2、工作原理:将被测尺寸(或误差引起的活动测头的直线位移通过传

动杠杆或其它形式的传动机构转换方式后由装在量杆上的

千分表头指示出被测尺寸(或误差的大小。

(3、结构:千分表头、隔热手柄、直管、可换测头、定位护桥、活动测头、转数表、表头盒、尺寸钢板尺、垫片。

(4、常用规格:6-10mm、10-18.5mm、18-35mm、35- 60mm、50-100mm、50-150mm。

(5、读数方法:大指针相对零位顺时针移动一格表示相对标准尺寸减小

0.001mm,

反之则增大0.001mm,小指针相对校表基准位置顺时针移动一格

表示相对标准尺寸增大0.2mm 。

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水准仪及其使用方法 高程测量就是测绘地形图的基本工作之一,另外大量的工程、建筑施工也必须量测地面高程,利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就是精密测量高程的主要方法。 一、水准仪器组合: 1、望远镜 2、调整手轮 3、圆水准器 4、微调手轮 5、水平制动手轮 6、管水准器 7、水平微调手轮 8、脚架 二、操作要点: 在未知两点间,摆开三脚架,从仪器箱取出水准仪安放在三脚架上,利用三个机座 螺丝调平,使圆气泡居中,跟着调平管水准器。水平制动手轮就是调平的,在水平镜内通过三角棱镜反射,水平重合,就就是平水。将望远镜对准未知点(1)上的塔尺,再次调平管水平器重合,读出塔尺的读数(后视),把望远镜旋转到未知点(2)的塔尺,调整管水平器,读出塔尺的读数(前视),记到记录本上。 计算公式:两点高差=后视-前视。 三、校正方法: 将仪器摆在两固定点中间,标出两点的水平线,称为a、b线,移动仪器到固定点一端,标出两点的水平线,称为a’、b ’。计算如果a-b≠a’-b’时,将望远镜横丝对准偏差一半的数值。用校针将水准仪的上下螺钉调整,使管水平泡吻合为止。重复以上做法,直到相等为止。

四、水准仪的使用方法 水准仪的使用包括:水准仪的安置、粗平、瞄准、精平、读数五个步骤。 1、安置 安置就是将仪器安装在可以伸缩的三脚架上并置于两观测点之间。首先打开三脚架并使高度适中,用目估法使架头大致水平并检查脚架就是否牢固,然后打开仪器箱,用连接螺旋将水准仪器连接在三脚架上。 2、粗平 粗平就是使仪器的视线粗略水平,利用脚螺旋置园水准气泡居于园指标圈之中。具体方法用仪器练习。在整平过程中,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大姆指运动的方向一致。 3、瞄准 瞄准就是用望远镜准确地瞄准目标。首先就是把望远镜对向远处明亮的背景,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最清晰。再松开固定螺旋,旋转望远镜,使照门与准星的连接对准水准尺,拧紧固定螺旋。最后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使水准尺的清晰地落在十字丝平面上,再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的像靠于十字竖丝的一侧。 4、精平 精平就是使望远镜的视线精确水平。微倾水准仪,在水准管上部装有一组棱镜,可将水准管气泡两端,折射到镜管旁的符合水准观察窗内,若气泡居中时,气泡两端的象将符合成一抛物线型,说明视线水平。若气泡两端的象不相符合,说明视线不水平。这时可用右手转动微倾螺旋使气泡两端的象完全符合,仪器便可提供一条水平视线,以满足水准测量基本原理的要求。注意?气泡左半部份的移动方向,总与右手大拇指的方向不一致。 5、读数 用十字丝,截读水准尺上的读数。现在的水准仪多就是倒象望远镜,读数时应由上而下进行。先估读毫米级读数,后报出全部读数。 注意,水准仪使用步骤一定要按上面顺序进行,不能颠倒,特别就是读数前的符合水泡调整,一定要在读数前进行。 五、水准仪的测量 测定地面点高程的工作,称为高程测量。高程测量就是测量的基本工作之一。高程测量按所使用的仪器与施测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GPS高程测量与气压高程测量。水准测量就是目前精度最高的一种高程测量方法,它广泛应用于国家高程控制测量、工程勘测与施工测量中。 水准测量的原理就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读取竖立于两个点上的水准尺上的读数,来测定两点间的高差,再根据已知点高程计算待定点高程。 如下图所示,在地面上有A、B两点,已知A点的高程为HA、为求B点的高程HB,在A、B两点之间安置水准仪,A、B两点各竖立一把水准尺,通过水准仪的望远镜读取水平视线分别在A、B两点水准尺上截取的读数为a与b,可以求出A、B两点问的高差为:

工程测量计算题

工程测量计算题

四.计算题 (一)测量学基础知识(1-18题) 1.用钢尺丈量一条直线,往测丈量的长度为217.30m,返测为217.38m,今规定其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2000,试问: (1)此测量成果是否满足精度要求?(2)按此规定,若丈量100m,往返丈量最大可允许相差多少毫米? 2.对某段距离往返丈量结果已记录在距离丈量记录表中,试完成该记录表的计算工作,并求出其丈量精度,见表1。 表1 测线整尺 段零尺段总 计 差 数 精 度 平均 值 AB 往50 5?18.964 返50 4?46.456 22.300

3.在对S 3 型微倾水准议进行i 角检校时,先将水准 仪安置在A 和B 两立尺点中间,使气泡严格居中,分别读得两尺 读数为1 a =1.573m , b 1 =1.415m ,然后将仪器搬 到A 尺附近,使气泡居中,读得2 a =1.834m ,b 2 =1.696m ,问 (1)正确高差是多少?(2)水准管轴是否平行视准轴?(3)若不平行,应如何校正? 4.如图1所示,在水准点BM 1 至BM 2 间进行水 准测量,试在水准测量记录表中(见表2)。 进行记录与计算,并做计算校核(已知 m BM m BM 110.142,952.13821==)。 图1 表2:水准测量记录表

测点后视读 数(m) 前视读数 (m) 高差(m)高程 (m) +- 5.在水准点B a M和b BM之间进行水准测量,所测 得的各测段的高差和水准路线长如图2所示。已 知B a M的高程为5.612m,b BM的高程为5.400m。试将有关数据填在水准测量高差调整表中(见 表3),最后计算水准点1和2的高程。 图2 表3:水准测量高程调整

测量学计算题_建筑工程测量

1、绘图说明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写出高差法与视线高法计 算未知点的高程,其中A为已知点、B为待测点。 2、经纬仪观测角度,在地面O点安置经纬仪,利用测回法观 测角度β,画图说明一个测回之观测步骤。 3、计算:已知地面两点A、B,其坐标为X A=386.28m, Y A=278.36m,X B=527.31m,Y B=431.68m,H A=138.25m,H B=139.75m,请完成如下几项内容。 1)求A、B两点连线的坐标方位角αAB(解析法) 2)根据AB两点高程及其坐标,求AB段平均坡度 4、根据所测数据完成四等水准测量表格(双面尺法)

5、按表计算:水平角观测记录计算(测回法) 6、根据闭合导线123451所得数据完成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7、用钢尺丈量一条直线,往测丈量的长度为217.30m,返测为217.38m,今规定其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2000,试问: (1)此测量成果是否满足精度要求?(2)按此规定,若丈量100m,往返丈量最大可允许相差多少毫米? 8、对某段距离往返丈量结果已记录在距离丈量记录表中,试完成该记录表的计算工作,并求出其丈量精度,见表1。 表1 9、在对S3型微倾水准议进行角检校时,先将水准仪安置在A和B两立尺点中间,使气泡严格居中,分别读得两尺 读数为=1.573m,b1=1.415m,然后将仪器搬到A尺附近,使气泡居中,读得=1.834m,b2=1.696m,问 (1)正确高差是多少?(2)水准管轴是否平行视准轴?(3)若不平行,应如何校正? 10、如图1所示,在水准点BM1至BM2间进行水准测量,试在水准测量记录表中(见表2)。 进行记录与计算,并做计算校核(已知)。

道路施工测量公路边线桩点的坐标计算及放样方法

公路边线桩点的坐标计算及放样方法 中建四局一公司 (贵阳市云岩区松柏巷1号550003)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在高等级公路施工放样过程中,公路边桩的坐标计算和放样方法。一、引言 公路施工放样测量是按照设计和施工要求将图纸上的路线设计方案放样到实地上去的一项工作,对新建的高等级公路而言,各方面的质量要求都很高,为确保路基在施工过程中路基宽度、坡比符合设计要求,笔者在此主要探讨了利用全站仪对公路边桩放样时的坐标计算方法 二、曲线上任一点的中桩坐标的计算 以直缓(TS)或缓直(ST)点为原点,以直缓点(或缓直点)的缓和曲线的切线为X轴,过直缓点(或缓直点)且垂直于X轴为Y轴,建立切线直角坐标系如图1,用切线支距法计算出曲线上每一点切线坐标。 1、曲线上任一点的中桩坐标的计算: 1.1、缓和曲线上任一点i的切线坐标计算: xi=l i - l5i/(40R2l02) 参考文献(1) yi=l3i/(6Rl0) 式中:x i、y i: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坐标。 l i :缓和曲线上任一点到直缓点(或缓直点)的距离。 l0:缓和曲线长度。 R:圆曲线半径。

1.2、带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上任一点的坐标计算 x i=Rsin αi +m y i =R(1-cos αi )+P 式中:xi、y i : 带有缓和曲的圆曲线上任一点的坐标。 m :增加缓和曲线后,切线增值长度。 m= l 0/2 - l 02/(240R2) p :增加缓和曲线后,圆曲线相对切线的内移量 p=l02/(24R) αi: i 点至缓和曲线起点弧长所对应的圆心角 αi =l i/R?180°/π+β0 式中:li :圆曲线上任一点到圆曲线起点的长度。 β0:缓和曲线角度。 β0= l 0/(2R)? 180°/π l o : 缓和曲线长度 1.3、利用坐标系变换,将切线直角坐标系变换为测量坐标系: 图1 1)、第一段缓和曲线上的点,即从TS 点SC 点之间: 参考文献(1)

五大工具培训考试(有答案)

五大工具培训考试题 部门: 姓名: 工卡号: 得分: 选择题(每题2分,共100分) 1设计FMEA应在下列阶段实施( b ) a)设计确认完成后; b) 设计确认完成前; c) 任何时候 2设计FMEA中,潜在失效模式是指( b ) a)顾客所见到的现象; b) 系统/子系统/零部件未能达到设计意图 3设计FMEA中,潜在失效后果是指( a ) a)失效模式对系统功能的影响,如同顾客所见到的现象; b) 系统/子系统/零部件未能达到设计意 图 4严重度是指( b ) a)失效模式的严重程度; b) 失效后果的严重程度 5严重度的评估分为( c ) a)0-9级; b) 0-10级; c) 1-10级 6严重度的评价准则是:( a ) a)后果越严重,分数越高; b) 后果越严重,分数越低 7设计FMEA中,潜在失效起因/机理是指( a ) a)设计中薄弱部分的迹象; b) 过程中引起失效的操作方法; c) 以上均是;d) 以上均不是 8设计FMEA中,频度数与下列因素有关( a ) a)设计寿命的可能失效率; b) 过程实施中预计发生的失效率; c) 以上均是;d) 以上均不是 9要降低设计FMEA中的频度数,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实现( b) a)改进过程,减少Cpk; b) 通过设计更改来消除或控制一个或更多的失效起因/机理; c) 以上均 是;d) 以上均不是 10探测度的评价准则是:( b ) a)越易发现,分数越高; b) 越易发现,分数越低 11设计FMEA中的风险顺序数排除次序后,应先对下列情况采取纠正措施( b ) a)RPN较低; b) 严重度(S)较高;c) 以上均是 12过程FMEA中,“顾客”是( d ) a)最终使用者; b) 后续的或下游制造工序; c) 服务工作 d) 以上均是 13过程FMEA中,潜在失效模式是指( c ) a)顾客所见到的现象; b) 系统/子系统/零部件未能达到设计意图 c) 过程可能发生的不满足过程 要求和/或设计意图的形式 14过程FMEA中,潜在失效起因/机理是指( b ) a)设计中薄弱部分的迹象; b) 过程中引起失效的操作方法; c) 以上均是;d) 以上均不是 15要降低过程设计FMEA中的频度数,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实现( a ) a)改进过程,包括工装夹具; b) 通过设计更改来消除或控制一个或更多的失效起因/机理; c) 以 上均是;d) 以上均不是 16要减少严重度数,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实现( a ) a)修改设计和过程; b) 提高探测能力; c) 以上均是;d) 以上均不是

工程测量答案

习题与思考题 1.名词解释:大地水准面、大地体、参考椭球面、横坐标通用值、绝对高程、相对高程、高差、磁偏角、坐标方位角、直线定向、方位角、。 2.测量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是什么工程测量的任务是什么 3.大地水准面有何特点大地水准面与高程基准面、大地体与参考椭球体有什么不同4.测量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何不同 5.确定地面点位的三项基本测量工作是什么确定地面点位的三要素是什么 6.试简述地面点位确定的程序和原则。 7.在什么情况下,可将水准面看作平面为什么 8.地面点的经度为东经114°10′,试计算该点所在6°带和3°带的带号与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为多少 9.已知某点所在的经度为118°14′,试问该点分别位于6°带和3°带中的第几带并且判断位于中央子午线的东侧还是西侧 10.知某地面点A 位于6°带内,其横坐标通用值为y A=20280000.00m,该点的自然值是多少A 点位于6°带的第几带A点位于中央子午线以东还是以西距中央子午线有多远 11.地面上有A、B两点,相距0.8km,问地球曲率对高程的影响为对距离影响的多少倍 12. 13.边长D MN=73.469m,方位角αMN=l15°18′12″,则ΔX MN与ΔY MN分别为( )。 A.十,十B.十, C.一,十D.- ,十 14.已αAB知X A=,Y A=;X B==;X C=,Y C=。试求αAB、αCD、αBC、αCB、D AB的大小。 习题&思考题 1.名词解释:水平角,竖直角,天顶距,竖盘指标差,对中,水平度盘配置,测回法。2.在同一竖直面内瞄准不同高度的点在水平度盘和竖直度盘上的读数是否相同为什么3.经纬仪的制动和微动螺旋各有什么作用怎样使用微动螺旋 4.观测水平角时,对中和整平的目的是什么简述经纬仪整平和光学对点器对中的方法。5.对于DJ6型光学经纬仪,如何利用分微尺进行读数 6.DJ2 型经纬仪如何进行读数观测水平角时,如何进行水平度盘归零设置和指定值配置7. 转动测微轮时,望远镜中目标影像是否随度盘影像的移动而移动为什么 8.竖盘指标水准管起什么作用自动归零仪器为什么没有指标水准管 9.观测水平角和竖直角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10.怎样确定竖直角的计算公式 11.角度测量时通常用盘左和盘右两个位置进行观测,再取平均值作为结果,为什么12.经纬仪有哪些几何轴线其意义如何它们之间的正确关系是什么 13.对经纬仪进行CC⊥HH和HH⊥VV为什么有目标高度的要求经纬仪各项检验是 否有顺序要求为什么 14.由下表列出的水平角观测成果,计算其角度值。

土石方工程测量及计算精选文档

土石方工程测量及计算 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土石方工程测量及计算 细致的测量过程和良好的计算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土石方工程量的误差。下面就其过程和方法进行阐述。 一、外业测量 1、使用规划局提供的可靠的坐标控制点,工程始末坐标高程系统保持统一。 2、无论使用何种测量仪器(GPS-RTK或全站仪),只要精度能满足1:500三维 地形图测量要求就可以使用。全站仪最好垂直角指标差小于±20秒,水平角2C 差小于±18秒。 3、地形(原地面、中间进度收方、最终完成面)测量中:平坦或者平缓的地方 按照10米间距采集坐标高程;有坡坎的地方应准确测量出坡顶、坡脚走向,拐弯的地方要适当加密测量点,土方计算人员应该旁站并画好草图以便于内业成图。 二、内业成图 测量回来的坐标高程数据可以经数据线传输或者手工输入的方式存入电脑。利用南方CASS软件展点成图,然后根据草图画出坡顶线、坡脚线和测量范围线。 注意:坡顶线、坡脚线就是地性线,一定要连对。然后点击等高线->建立DTM->由图面高程点建立DTM(或者数据文件建立) ->建模过程中考虑地性线建立三角网。删除图外三角形。点击等高线->修改结果存盘->绘制等高线(选择等高距 米,不光滑)。检查等高线图还有没有跟实际地形不符的地方:如有,应该检查等高线突然密集处是否有异常高程、坡坎处三角网是否穿越地性线,是否有高程点因为坡太陡平距太小没有参加组网导致遗漏;解决办法是删除异常高程(若关键位置高程错误要补测),用等高线->加入地性线功能修改穿越地性线的三角形,删除关联错误高程点的三角形,删除连接错误的三角形,用等高线->图

工程测量计算坐标

知道方位角与距离怎么计算坐标 设原点坐标为(x,y),那么计算坐标(x1,y1)为 x1=x+s·cosθ y1=y+s·sinθ 其中θ为方位角,s为距离 CAD里计算方位角与距离 CAD默认的世界坐标系跟测量上用的坐标系就是不同的。世界坐标系中的X即测量坐标系中的Y,世界坐标系中的Y即测量坐标系中的X。 不知道您就是不就是要编程的方法或源程序?下面就是在CAD下的常用操作方法: 用命令id可以查瞧点的XYZ坐标 例如: 命令: '_id 指定点: X = 517、0964 Y = 431、1433 Z = 0、0000 命令: ID 指定点: X = 879、0322 Y = 267、6949 Z = 0、0000 用命令dist(快捷命令di)即可知道两点间的角度与距离 例如: 命令: '_dist 指定第一点: 指定第二点: 距离= 397、1308,XY 平面中的倾角= 335d41'46、7", 与XY 平面的夹角= 0d0'0、0" X 增量= 361、9358, Y 增量= -163、4483, Z 增量= 0、0000 其中的“XY 平面中的倾角= 335d41'46、7”就是世界坐标系内的平面夹角,用450度减去这个值335d41'46、7"即就是坐标方位角114°18′13、3〃。 您可以用计算器验算一下,点1、X = 431、1433,Y = 517、0964;点2、X = 267、6949,Y = 879、0322的坐标方位角与距离值就是不就是114°18′13、3〃与397、131m。 已知两坐标点求方位角与距离的计算公式 如点A(X1,Y1 ) 点B(X2,Y2) A到B的方位角为:Tan(Y2-Y1)/(X2-X1)其中 (X2-X1)>0时加360°,(X2-X1)<0时加180° 而距离就就是((X2-X1)平方+(Y2-Y1)平方)最后开方得到的值即为A到B距离 方位角坐标计算公式

机械加工常用测量器具和使用知识

机械加工常用测量器具和使用知识 根据“测量器具的选择原则”,选用适当的测量器具进行测量。测量器具的计量工作应遵循测量器具的保养、检修、鉴定计划,确保所用量检具精度、灵敏度、准确度。测量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参照使用说明书或相关参考资料,轻拿轻放、保持清洁、防锈、防振,合理存放保管。 一、平板 1、钢制平板一般用于冷作放样或样板修整;铸铁平板除具有钢制平板用途外,经压砂后可作研磨工具;大理石平板不须涂防锈油脂,且受温度影响较小,但湿度高时易变形。 2、0、1、2级平板一般作检验用,3级平板一般作划线用。 3、平板安放平稳,一般用三个支承点调整水平面。大平板增加的支承点须垫平垫稳,但不可破坏水平,且受力须均匀,以减少自重受形。 4、平板应避免因局部使用过频繁而磨损过多,使用中避免热源的影响和酸碱的腐蚀。 5、平板不宜承受冲击、重压、或长时间堆放物品。 二、样板直尺和平尺 1、样板直尺使用时不得碰撞,应确保棱边的完整性,手握持绝热板部分,避免温度影响响精度和产生锈蚀。 2、测量前,应检查尺的测量面不得有划痕、碰伤、锈蚀等缺陷。表面应清洁光亮。 3、平尺工作面不应有蚀蚀、斑痕、鳞片、凹坑、裂缝以及其他缺陷。平尺应无磁性。 4、一般应按不同要求选用不同精度的平尺。 三、直角尺 1、00级和0级直度角尺一般用于检验精密量具;1级用于检验精密工件;2级用于检验一般工件。 2、使用前,应先检查各工作面和边缘是否被碰伤。角尺的长边的左、右面和短边的上、下面都是工件面(即内外直角)。将直尺工作面和被检工作面擦净。 3、使用时,将直度角尺靠放在被测工件的工作面上,用光隙法鉴别工件的角度是否正确。注意轻拿、轻靠、轻放,防止变曲变形。

工程测量计算坐标

工程测量计算坐标 知道方位角与距离怎么计算坐标 设原点坐标为(x,y),那么计算坐标(x1,y1)为 x1=x+s ? cos 0 y1=y+s ? sin 0 其中0为方位角,s为距离 CAD里计算方位角与距离 CAD默认的世界坐标系跟测量上用的坐标系就是不同的。世界坐标系中的X即测量坐标系中的Y,世界坐标系中的Y即测量坐标系中的X。 不知道您就是不就是要编程的方法或源程序?下面就是在CAD下的常用操作方法: 用命令id可以查瞧点的XYZ坐标 例如: 命令:'_id 指定点:X = 517、0964 Y = 431、1433 Z = 0、0000 命令:ID 指定点:X = 879、0322 Y = 267、6949 Z = 0、0000 用命令dist(快捷命令di)即可知道两点间的角度与距离 例如: 命令:'_dist指定第一点:指定第二点: 距离=397、1308,XY 平面中的倾角=335d41'46、7",与XY 平面的夹角=0d0'0、0" X 增量=361、9358, Y 增量=-163、4483, Z 增量=0、0000 其中的“XY平面中的倾角=335d41'46、7”就是世界坐标系内的平面夹角,用450度减去这个值335d41'46、7"即就是坐标方位角114° 18' 13 3 〃。 您可以用计算器验算一下,点1、X = 431、1433,Y = 517、0964;点2、X = 267、6949,Y = 879、 0322的坐标方位角与距离值就是不就是114° 18' 133 〃与397、131m。 已知两坐标点求方位角与距离的计算公式 如点A(X1,Y1 ) 点B(X2,Y2) A 到B 的方位角为:Tan(Y2-Y1)/(X2-X1) 其中 (X2-X1)>0 时加360° ,(X2-X1)<0 时加180° 而距离就就是((X2-X1)平方+(Y2-Y1)平方)最后开方得到的值即为A到B距离

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

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 2、掌握误差的处理 3、掌握测量不确定度的估算 二、实验仪器: 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待测器件 三、实验原理 标准误差(标准差) :1 n σ= 标准偏差-贝塞尔公式: x S== 仪器误差(限)举例: 1 游标卡尺,仪器示值误差一律取卡尺分度值。 2 螺旋测微计,量程在0—25mm及25—50mm的一级千分尺的仪器示值误差均为0.004mm。 3 在使用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时,其误差主要来源于启动和制动停表时的操作误差,其极限误差约为0.2s。 4 物理实验常用的水银温度计,其极限误差为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 5 数字式仪表,误差示值取其末位数最小分度的一个单位。 不确定度的定义:测量不确定度是测量结果必须具有的一个参数。测量不确定反映了对被测量真值不能肯定的程度,或者说测量值作为被

测量真值和估计值可能存在的一个分布范围,并在这个分布范围内以一定的概率(如P=95%)包含被测量真值。这个范围可表述为测量 结果 x x =±? (P=95%) 式中: 是测量平均值;△是测量不确定度;P 是包含真值的概率。 测量不确定度一般包含几个分量,按其数值评定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采用统计方法评定的A 类不确定度分量和采用其他方法评定的B 类不确定度分量。总不确定度△从估计方法上也可分为两类分量:A 类分量△A :代表多次重复测量用统计方法计算出的分量;B 类分量△B :代表用其他方法估计出的分量,它们可用“方、和、根”合成总 不确定度。?=A 类分量△A ,有关的计算表 明,在5

工程测量计算坐标.doc

知道方位角和距离怎么计算坐标 设原点坐标为(x,y),那么计算坐标(x1,y1)为 x1=x+s·cosθ y1=y+s·sinθ 其中θ为方位角,s为距离 CAD里计算方位角和距离 CAD默认的世界坐标系跟测量上用的坐标系是不同的。世界坐标系中的X即测量坐标系中的Y,世界坐标系中的Y即测量坐标系中的X。 不知道你是不是要编程的方法或源程序?下面是在CAD下的常用操作方法: 用命令id可以查看点的XYZ坐标 例如: 命令: '_id 指定点: X = 517.0964 Y = 431.1433 Z = 0.0000 命令: ID 指定点: X = 879.0322 Y = 267.6949 Z = 0.0000 用命令dist(快捷命令di)即可知道两点间的角度和距离 例如: 命令: '_dist 指定第一点: 指定第二点: 距离= 397.1308,XY 平面中的倾角= 335d41'46.7",与XY 平面的夹角= 0d0'0.0" X 增量= 361.9358,Y 增量= -163.4483,Z 增量= 0.0000 其中的“XY 平面中的倾角= 335d41'46.7”是世界坐标系内的平面夹角,用450度减去这个值335d41'46.7"即是坐标方位角114°18′13.3〃。 你可以用计算器验算一下,点1、X = 431.1433,Y = 517.0964;点2、X = 267.6949,Y = 879.0322的坐标方位角和距离值是不是114°18′13.3〃和397.131m。 已知两坐标点求方位角和距离的计算公式 如点A(X1,Y1 ) 点B(X2,Y2) A到B的方位角为:Tan(Y2-Y1)/(X2-X1)其中(X2-X1)>0时加360°,(X2-X1)<0时加180° 而距离就是((X2-X1)平方+(Y2-Y1)平方)最后开方得到的值即为A到B距离 方位角坐标计算公式

常用测量器具的使用注意事项

常用测量器具的使用注意事项 根据“测量器具的选择原则”,选用适当的测量器具进行测量。测量器具的计量工作应遵循测量器具的保养、检修、鉴定计划,确保所用量检具精度、灵敏度、准确度。测量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参照使用说明书或相关参考资料,轻拿轻放、保持清洁、防锈、防振,合理存放保管。 一、平板 1、钢制平板一般用于冷作放样或样板修整;铸铁平板除具有钢制平板用途外,经压砂后可作研磨工具;大理石平板不须涂防锈油脂,且受温度影响较小,但湿度高时易变形。 2、0、1、2级平板一般作检验用,3级平板一般作划线用。 3、平板安放平稳,一般用三个支承点调整水平面。大平板增加的支承点须垫平垫稳,但不可破坏水平,且受力须均匀,以减少自重受形。 4、平板应避免因局部使用过频繁而磨损过多,使用中避免热源的影响和酸碱的腐蚀。 5、平板不宜承受冲击、重压、或长时间堆放物品。 二、样板直尺和平尺 1、样板直尺使用时不得碰撞,应确保棱边的完整性,手握持绝热板部分,避免温度影响响精度和产生锈蚀。 2、测量前,应检查尺的测量面不得有划痕、碰伤、锈蚀等缺陷。表面应清洁光亮。 3、平尺工作面不应有蚀蚀、斑痕、鳞片、凹坑、裂缝以及其他缺陷。平尺应无磁性。 4、一般应按不同要求选用不同精度的平尺。 三、直角尺 1、00级和0级直度角尺一般用于检验精密量具;1级用于检验精密工件;2级用于检验一般工件。 2、使用前,应先检查各工作面和边缘是否被碰伤。角尺的长边的左、右面和短边的上、下面都是工件面(即内外直角)。将直尺工作面和被检工作面擦净。 3、使用时,将直度角尺靠放在被测工件的工作面上,用光隙法鉴别工件的角度是否正确。注意轻拿、轻靠、轻放,防止变曲变形。 4、为求精确测量结果,可将直度角尺翻转180度再测量一次,取二次读数算术平均值为其测量结果,可消除角尺本身的偏差。 四、万能角度尺 1、使用前,先将万能角度尺擦拭干净,再检查各部件的相互作用是否移动平稳可靠、止动后的读数是否不动,然后对零位。

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一塞尺的使用 塞尺可以单片使用,也可以多片使用。但是,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联合使用的尺片数越少越好。由于每把塞尺的片数和尺片厚度不一样,所以要根据测量需要选择尺组及级别。使用前要检查尺片的外观,塞尺片与保护板的连接应可靠,围绕回转轴心的转动应平稳、灵活,不得有卡住或松动现象,尺片不应有毛刺、锈迹、划痕及明显的外观缺陷。经检查如符合要求即可用于测量。 使用塞尺时以“恰好塞进去为止”来判断所选取的塞尺尺片的恰好程度。在实际使用测量中往往得不到这种理想情况。 用塞尺测量是凭手感判断所选尺片是否合适。没有操作经验的人,使用塞尺测量造成的测量误差较大,所以要多加练习。 二卡钳的使用 使用内卡钳的方法: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捏住卡钳轴销的两头,将卡钳的两个量爪(斜着)送入孔内,然后是使一个量爪的爪尖与孔壁接触,另一个量爪在径向平面内左右轻轻摆动,并调整量爪,一直找到最大值为止。 使用外卡钳的方法:右手的中指从卡钳的两个量爪之间挑起卡钳,拇指与食指握住卡钳的轴销两头,卡钳在自身的重量下使两个量爪滑过被测表面。 使用大卡钳时,要用两只手操作,右手握住卡钳轴销的两头,

左手扶住卡钳的一只量爪进行测量。 在测量中,卡钳量爪爪尖与被测表面的接触情况,是凭手的感觉来判断的。只要手有轻微感觉即可,不宜过松,也不要用力使劲卡卡钳。卡钳卡完被测件,然后再用游标卡尺、千分尺或钢直尺校对卡钳,得到测量结果。 使用卡钳时应注意:校对好尺寸后的卡钳要轻拿轻放,防止尺寸变化;轴销松动应及时修好再用。 使用卡钳测量结果的精度,与使用卡钳的经验有关,因为是凭手的感觉判定卡钳量爪与工件被测表面的接触情况。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应多练习操作卡钳,积累经验。 三游标卡尺的使用 读数:游标卡尺固定不动的直尺称为主尺,沿主尺滑动的直尺称为游标尺(简称游标)。游标尺能对主尺进行准确的读数。 读数的具体步骤如下: 1、读整数。游标尺的“0”线是读整数的基准。看游标尺“0”线的左边,主尺上挨近“0”线最近的那根刻线的数字就是主尺的整数值。 2、读小数。看游标尺“0”线右边是哪一根线与主尺上的刻线对齐(重合),将该线的序号乘游标分度值所得的积,就是主尺的小数值。 3、求和。将上述两次读数相加,就是所求的数值。 上面的三个步骤可用下列公式概括:

测量工具的使用培训

测量工具的使用培训 一、游标式量具 2、卡尺(普通型和带表型) 卡尺是一种常用的量具,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精度中等和测量的尺寸范围大等特点,可以用它来测量零件的外径、内径、长度、宽度、厚度、深度和孔距等,应用范围很广。 零对零后,主尺示值49mm , 游标共50格。每格49/50=0.98mm 读数步骤: a)先读零刻线左边主尺上的毫米整数; b)再找游标尺和主尺刻度重合线,数左边的游标格数,用格数乘卡尺的分度值,即为游标尺刻度值; c)将毫米的整数与小数部分相加,即得被测尺寸读数。 小技巧: a)比对法测量(受条件限制,如受测量位置限制,其他精密量具用不上,必须用游标卡尺测量较精密 的零件尺寸时,又该怎么办呢?)。 b)多点测量(防椭圆、验证)。 游标卡尺的使用: 量爪贴合无间隙,主尺游标两对零。 尺框活动能自如,不松不紧不摇晃。 测力松紧细调整,不当卡规用力卡。 量轴防歪斜,量孔防偏歪, 测量内尺寸,爪厚勿忘加。 面对光亮处,读数垂直看。 在游标卡尺上读数时,应把卡尺水平的拿着,朝着亮光的方向,使人的视线尽可能和卡尺的刻线表面垂直,以免由于视线的歪斜造成读数误差。 2、高度尺(普通型和数显型) 用于测量零件的高度和精密划线。普通型精度0.02mm /数显型(带公英制转换)精度0.01mm。 测量粗糙表面和划线用普通型,测量机加零件和模具用数显型。 高度尺的使用: a)使用前,保证高度尺的清洁和上下滑动顺畅; b)确认测量前端量爪无磨损或破损; c)放在平台上,移动游尺接触平台,检查是否对零,或用块规校对高度尺准确性; d)用划线针测定物品高度时,用力要适当,避免用力过大损伤量爪,用力过小未紧密接触测定面产 生误差; e)目视读取读数时,为避免产生视觉误差,视线要与读数面垂直平齐。 3、深度尺(普通型) 用于测量零件的深度尺寸或台阶高低和槽的深度,它的读数方法和游标卡尺完全一样。 测量内孔深度时应把基座的端面紧靠在被测孔的端面上,使尺身与被测孔的中心线平行,伸入尺身,则尺身端面至基座端面之间的距离,就是被测零件的深度尺寸。 4、万能角度(普通型) a)用来测量零件内外角度(0~320度); b)主尺尺座上的刻度线每格1o;

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根据“测量器具的选择原则”,选用适当的测量器具进行测量。测量器具的计量工作应遵循测量器具的保养、检修、鉴定计划,确保所用量检具精度、灵敏度、准确度。测量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参照使用说明书或相关参考资料,轻拿轻放、保持清洁、防锈、防振,合理存放保管。 一、平板 1、钢制平板一般用于冷作放样或样板修整;铸铁平板除具有钢制平板用途外,经压砂后可作研磨工具;大理石平板不须涂防锈油脂,且受温度影响较小,但湿度高时易变形。 2、2级平板一般作检验用,3级平板一般作划线用。. 3、平板安放平稳,一般用三个支承点调整水平面。大平板增加的支承点须垫平垫稳,但不可破坏水平,且受力须均匀,以减少自重受形。 4、平板应避免因局部使用过频繁而磨损过多,使用中避免热源的影响和酸碱的腐蚀。 5、平板不宜承受冲击、重压、或长时间堆放物品。 二、样板直尺和平尺 1、样板直尺使用时不得碰撞,应确保棱边的完整性,手握持绝热板部分,避免温度影响响精度和产生锈蚀。 2、测量前,应检查尺的测量面不得有划痕、碰伤、锈蚀等缺陷。表面应清洁光亮。 3、平尺工作面不应有蚀蚀、斑痕、鳞片、凹坑、裂缝以及其他缺陷。平尺应无磁性。 4、一般应按不同要求选用不同精度的平尺。

三、直角尺 1、00级和0级直度角尺一般用于检验精密量具;1级用于检验精密工件;2级用于检验一般工件。 2、使用前,应先检查各工作面和边缘是否被碰伤。角尺的长边的左、右面和短边的上、下面都是工件面(即内外直角)。将直尺工作面和被检工作面擦净。 3、使用时,将直度角尺靠放在被测工件的工作面上,用光隙法鉴别工件的角度是否正确。注意轻拿、轻靠、轻放,防止变曲变形。 4、为求精确测量结果,可将直度角尺翻转180度再测量一次,取二次读数算术平均值为其测量结果,可消除角尺本身的偏差。 四、万能角度尺 1、使用前,先将万能角度尺擦拭干净,再检查各部件的相互作用是否移动平稳可靠、止动后的读数是否不动,然后对零位。 2、测量时,放松制动器上的螺帽,移动主尺座作粗调整,再转动游标背面的手把作精细调整,直到使角度尺的两测量面与被测工件的工作面密切接触为止。然后拧紧制动器上的螺帽加以固定,即可进行读数。 3、测量完毕后,应用汽油把万能角度尺洗净,用干净纱布仔细擦干,涂以防锈油,然后装入匣内。 五、游标卡尺 1、使用前,应先把量爪和被测工件表面的灰尘、油污等擦干净,以免碰伤游标卡尺量爪面和影响测量精度,同时检查各部位的相互作用。如尺框和微动装置移动是否灵活,紧固螺钉是否能起作用等。

七种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的异同点(精)

七种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 注意事项的异同点 初中物理共有七个直接测量型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用量筒测固体、液体的体积》、《用天平测固体、液体的质量》、《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在这七个实验中,分别是用刻度尺、量筒、天平、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这七种基本测量工具测出了长度、体积、质量、温度、力、电流、电压这七个物理量的值。 这七种基本测量工具虽然在原理、构造、用途上各不相同,但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上却存在不少共同之处: 1、使用前都要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的使用: 测量窗帘的尺寸,我们用能准确到厘米的刻度尺就够了,而给窗户安装玻璃,我们就必须选用能准确到毫米的刻度尺;再如温度的测量:测较低的温度,应选用酒精温度计, 而测高温,要选用沸点较高的水银温度计,测体温,则要选用更准确的体温计。 2、使用前都要观察所选工具的单位、分度值和量程,确定这种仪器(或仪表是 否适合使用,观察分度值就是认清它们刻度的每一小格代表的值,目的是测量时会读数。对于一个给定的刻度尺、量筒、温度计、弹簧测力计,每一小格表示的值是一定的,而电流表和电压表,因它们一般有两个量程,对于不同的量程,每一小格表示的值是不同的,因而要先观察选用的量程,再读数,对于天平,则要认清标尺上的最大值和每一小格表示的值。 3、使用前一定要注意零点和调整(校零,目的是为了测量的准确。如刻度尺,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有磨损;天平要先进行调节,即先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调节横梁右端的螺母,使指针掼在刻度盘的中央,这时横梁平衡;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都要先把指针调到零点上。

工程测量计算题汇总

1. 已知H A=358.236m,H B=63 2.410m,求h AB和h BA 分析:h AB指B点相对于A点高差,即B点比A点高多少(用减法),h BA亦然。 解:h AB=H B-H A=632.410-358.236=274.174m h BA=H A-H B=358.236-632.410=-274.174m 2. 设A点高程为101.352m,当后视读数为1.154m,前视读数为1.328m时,问高差是多少,待测点B的高程是多少?试绘图示意。 分析:高差为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B点高程可用仪高法或高差法,高差已求,故用后者。 解:h AB=1.154-1.328=-0.174m H B=H A+h AB=101.352-0.174=101.178m 3. 已知H A=417.502m,a=1.384m,前视B1,B2,B3各点的读数分别为:b1=1. 468m,b2=0.974m,b3=1.384m,试用仪高法计算出B1,B2,B3点高程。 分析:仪高法先求视线高程,再按分别减去各前视读数,求得高程。 解:i=H A+a=417.502+1.384=418.886m H B1=i-b1=418.886-1.468=417.418m H B2=i-b2=418.886-0.974=417.912m H B3=i-b3=418.886-1.384=417.502m 5. 闭合水准路线计算。

h h容 h h容

Σ 6.200.020-0.020 0 f h=20mm<f h容=±40=±99mm 8. 一支水准路线AB。已知水准点A的高程为75.523m,往、返测站平均值为15站。往测高差为-1.234m,返测高差为+1.238m,试求B点的高程。 解:高差闭合差: 高差容许闭合:; 改正后高差: B点高程: 测 点 距离 (km) 实测高差 (m) 改正数(m m)改正后高差(m)高程(m) BM7 130 0.533 -30.530 47.040 A 47.570 200 -0.166 -4-0.170 B 47.400 490 0.193 -100.183 C 47.583 370 0.234 -70.227 D 47.810 410 1.028 -8 1.020 BM8 48.830 Σ1600 1.822-32 1.790 测站目标竖盘位置 水平度盘读数 °′″ 半测回角 °′″ 一测回角 °′″O A 左 90 01 06 89 59 48 89 59 57 B 180 00 54 A 右 270 00 54 90 00 06 B 0 01 00 测 站 竖盘位 置 目 标 水平度盘读数 °′″ 半测回角值 °′″ 一测回平均值 °′″ 各测回平均值 °′″

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百分表、千分表 1、百分表应固定在可靠的表架上,根据测量需要,可选择带平台的表架或万能表架。 2、百分表应牢固地装夹在表架夹具上,但夹紧力不宜过大,以免使装夹套筒变形卡住测杆,应检查测杆移动是否灵活。夹紧后不可再转动百分表。 3、测量前须检查百分表夹牢又不影响其灵敏度,为此可检查其重复性,即多次提拉百分表测杆略高于工件高度,放下测杆使之与工件接触,在重复性较好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测量。 4、在测量时,应轻轻提起测杆,将工件移至测头下面,缓慢下降测头,使之与工件接触。不准把工件强迫推入至测头下,也不准急骤下降测头,以免产生瞬时冲击测力,给测量带来误差。在测头与工件表面接触时,测杆应有0.3~1毫米的压缩量,以保持一定的起始测量力。 5、测杆与被测工件必须垂直,否则将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 6、测量圆柱形工件时,测杆轴线应与圆柱形工件直径方向一致。 7、根据工件的不同,应选择合适形状的测头进行测量。如可用平测头测量球形的工件,可用球面测头测量圆柱形或平表面工件,可用小测头或曲率很小的球面测头量测凹面或形状复杂的表面。测量薄工件时须在正反方向上各测量一次,取最小值,以免由于工件弯曲,不能正确反映其尺寸。 8、测量杆上不要加油,以免油污进入表内,影响表的传动机构和测杆移动的灵活性。 二、内径百分表和内径千分表 1、在测量前须根据被测工件的尺寸,选用相应尺寸的测头,调整内径千分表零位。使用后也要对零位,以便观察内径千分表变化情况。 2、在调整及测量工作中,内径百分表的测头应与环规及被测孔径垂直,即在径向找最大值,在轴向找其最小值。测量槽宽时,在径向及轴向找其最小值。具有定心器的内径百分表在测量量内孔时,只要将仪器按孔的轴线方向来回摆动,其最小值即为孔的直径。 3、内径千分表读数值的精度比内径百分表高,更应注意使用不当带来的影响。 4、测量杆外面是套管,套管外还有塑料管,手只能捏在塑料管上,不要将人体的热传到内径千分表测量杆上。 三、圆锥量规 1、圆锥量规用于检验内、外圆锥的圆角实际偏差的大小和锥体直径。被测内圆锥用圆锥塞规检验,被测外圆锥用圆锥环规检验。圆锥角偏差的大小用涂色法检定。 2、注意避免碰伤,远离磁场,用后擦干净,涂防锈油,装入盒内存放。 四、杠杆百分表和杠杆千分表 1、测杆(杠杆短臂)的有交效长度直接影响测量误差,因此在测量工作中必须尽可能使测杆的轴线垂直于工件尺寸。如果由于特殊工件的测量需要或无法调整测杆轴线使工件尺寸与测量线重合时,可将测量值乘上相应修正值,对测量量结果加以修正。 2、表的各工作面均不应有碰伤、斑点、锈蚀及明显的划痕等外观质量。测杆及指针的回转应灵活、平稳(无阻滞、跳动和卡住现象),测杆应能自其中央位置在不小于正负90度范围内平稳的扭动,并且能在任意位置上作用可靠,指针与其回转轴的配合应牢固,表圈与主体的配合应无明显松动,并且转动平滑、静止可靠,表盒与表圈配合应紧密。 五、螺纹塞规、螺纹环规 1、螺纹通规具有完整的牙型,螺纹长度等于被测螺纹的旋合长度;螺纹止规具有截短牙型,螺纹长度为2个~3个螺距。螺纹通规用来模拟被测螺纹的最大实体牙型,检验被测螺纹的作用中径的实际尺寸;螺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