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道德与法治导学案(1)三个第六课 探访古代文明导学案

六下道德与法治导学案(1)三个第六课  探访古代文明导学案
六下道德与法治导学案(1)三个第六课  探访古代文明导学案

第四课地球—我们的家园

1.知道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

2.懂得珍爱地球,树立环保责任意识,参与力所能及的环保行动。

学习重点

1.明白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义务。

2.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学习难点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我能行

一、填空

1.()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所需要的空间、环境和资源等。

2.地球孕育了人类,提供了人类生存的()。

3.近百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需求的增加,地球越来越不堪重负。地球出现了()、()和()等问题。

4.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地球,实现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通过()、()等方式来限制人类对地球的伤害。我国还把()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5.为了安排2020 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2015 年12 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近200 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

化大会上一致通过()。

6.人与自然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为了保护地球家园,人类不断探索创新,运用聪明才智,将自然界赋予我们的()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大力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7.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让我们行动起来,把碧绿还给(),把蔚蓝还给(),把清澈留给()。

二、判断对错

1.地球是人类美好的家园,大自然是我们的母亲。()

2. 20 世纪80 年代,英国曾建成一个模拟地球生态系统的“生物圈2 号”。()

3.煤炭、石油、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资源。()

4.生物赖以生存的森林、湖泊、湿地等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

5. 化石燃料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冷。()

6. 如果人类不能尊重自然,对默默奉献的地球不去珍惜而是随意破坏,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7.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2015 年1 月

1 日起施行。()

三、问答

1.请利用下面的关系图说一说你对环境问题的理解。

排放未处理的废水——海水污染——鱼虾中毒——人生病

2. 为什么说里约奥运会的奖牌为历届奥运会中最环保的奖牌?

3. 你知道哪些新能源?这些新能源有什么特点?人类使用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对保护环境有什么意义?

四、社会实践

1.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2.结合现实生活,制订几条爱护地球的班级环保公约。

第五课应对自然灾害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具备防灾避险的意识,学会自救自护。

2.体会人们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学习重点

了解自救自护的基本常识;知道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学习难点

1.提高防灾避险的意识。

2.感受人们在灾害中团结互助的可贵精神,学习在自然灾害中自护与互助。

我能行

一、填空

1. 破坏森林,使森林无法涵养水源,易造成()。破坏森林,使森林无法保持水土,易引发()。

2.具备()的意识、()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带给我们的伤害。

3.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我国不仅建立了( )、()、地质及生物等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还建设了牢固的()系统。

4. 2007 年6 月11 日,中国气象局公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对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进行了规定。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和(),依次用()()()和()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

5.在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也是约束人的行为、减少自然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

6.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侵占、毁损水库()、()、()、护岸、抽水站、排水渠系等防洪工程和水文、()设施以及防汛备用的器材、物料等。

7.自然灾害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活,人类也一直在与自然灾害进行着斗争。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形成了()、()的抗灾精神。

8.尽管自然灾害还会发生,但是我们会尽最大的力量,全国上下形成(),共同预防、减少自然灾害对我们的危害。

二、判断

1.雷电交加时,可以在大树下避雨。()

2 .除了自然的原因外,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合理的行为也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3.山区山洪、泥石流的高发期,在山区露营时,选择在山谷扎营。()

4.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及时、有序地撤到安全空旷的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暂时躲在小房间的墙角,护住头部。()

5 .当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三、问答

1.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你的家乡经历过哪些自然灾害?

2.自然灾害会造成哪些危害?

第六课探访古代文明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人类早期文明位于哪些大河流域。

2.了解中华早期文明为人类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学习重点

1. 理解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2.知道人类文明史是由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

学习难点

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建构过程,从中感悟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感悟中国早期文明独有的价值,萌发敬仰祖先的情感、认同中国早期文明对世界的贡献。

我能行

一、填空

1.()和()是我国最主要的两条河流,被称为“母亲河”,()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2.古代埃及人利用尼罗河河水灌溉沿岸和三角洲平原的农田。他们栽种大麦、小麦和亚麻等作物,把尼罗河流域建成了()。

3.远古先民在采集生活中逐渐学会栽培(),在狩猎生活中学会了饲养(),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了从采集到()、从()到畜养的伟大变革,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者的智慧。

4.()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5.()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共有282 条。

6.()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

二、判断

1.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

要基础。()

2.古印度人在印度河、恒河流域驯养动物、种植谷物和棉花。()

3. 殷墟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市的西北郊,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

4.早期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

5.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三、单项选择;

1.古埃及文明发源于()。

A、非洲南部

B、亚洲中部c、非洲北部D、亚洲西部

2.两河流域是指(),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和洪水的斗争中,学会了修堤坝、引渠灌溉、发展农业。

A. 幼发拉底河和印度河

B. 底格里斯河和尼罗河

C.印度河和尼罗河D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3. 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地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A .甲骨文、青铜器B. 石器、玉器C.陶器、瓷器D 书画、青铜器

四、问答

1.世界上还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产,我们为什么要保护这些文化遗产?

2.你从众多国家创造的灿烂文明中感受到了什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