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概论有关笔记

美术概论有关笔记
美术概论有关笔记

第一章

基于美术家的个人情感、个性品格、审美修养等都会对美术家的创作产生影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解释美术本质者,大都强调美术家主体在创作中的能动作用,这种考察美术本质问题的方法是合乎逻辑的,但过于重视主观意识的活动,容易走向片面和极端,陷入主观唯心主义的泥潭。例如关于美术本质的“情感说”、“表现说”、“无意识说”、“游戏说”、“自娱说”等,都是从主观唯心主义出发的。

1、情感说:认为美术是情感的表达。

这种学说的流行是随着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而开始的,认为艺术的定义就是“情感的表达”。托尔斯泰也曾经指出情感在创作中的作用,可以说情感是艺术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艺术以情动人,离开情感的表现与感染,艺术也就不成其为艺术。中国人也十分重视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如清代画家孔衍栻在其《石村画诀》中说:“余不论大小幅,以情造景,顷刻可成。”但感情毕竟只是美术的特征之一,而不是全部,所以,单纯从这个角度揭示美术的本质,显然是不够的。

2、表现说:认为美是心灵的表现

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登是这个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影响波及西方近现代美术以及20世纪世界美术的发展。

克罗齐认为,艺术是主观精神的产物,是直觉的创造,是艺术家诸印象的表现,是一种心灵活动。在此,他把直觉与表现、创造、艺术和美看成是一种东西,而直觉又是表象以下的,毫不带理智的关系,也未成为理性的概念。

柏格森被认为是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理论鼻祖。他与克罗齐一样认为直觉即是创造,就是艺术,不过他认为直觉的境界是与上帝合而为一的境界,而绵延是自由的创造意志,其向上的运动创造精神,也创造生命的形式,物质知识绵延这种意志的结果。科林伍德的表现是一种无意识的主体的情感表现,而他所谓的艺术就是自我表现。

一些现代主义艺术家接受了克罗齐、柏格森、科林伍德的表现说,主张艺术就是主观感觉、情感、心灵的表现。马蒂斯说过:“我首先企图达到的是表现”、“我的道路是不停止地寻找忠实临写以外的表现的可能性”,因为艺术就是一种表现,“它服务于表现艺术家内心的幻象。”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更加强调自我表现。

“艺术的本质就是自我表现”在二十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末被引进中国美术界或被重新提起。这一说法有合理的成分,也有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意义,但在理论上确实片面的。其实质是把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费希特的“惟我论”引入艺术理论,必然会否认艺术与外界事物或社会生活的关系,而主张艺术只是自我的表现,是我的意志、意识、感觉或情感的表现。

3、无意识说:认为美术是本能欲望的表现

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心里学家弗洛伊德和瑞士精神病学家荣格,他们的学说对本世纪西方当代美学和美术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无意识说也认为艺术是一种表现,但不是情感的表现,而是人的本能欲望即“无意识”的表现。弗洛伊德学说有五大支柱:无意识、婴儿性欲、恋母情结、抑制、转移,其核心是一种由本能欲望所抑制的潜在冲动,是意识的对立物,而这种本能欲望就是性的欲望。他认为艺术家是一种能够借助艺术创作是被压抑的性本能欲望转化到一种新的方向上去的升华过程。他说:“艺术家发现了怎样在他的艺术作品中去表现

他的性本能欲望的压抑,并且也懂得了怎样利用艺术去缓和这种压抑,而他们这种思想根源,由于被禁止而并不是容易被发现的。这样,艺术家也就向其他人公开了怎样回到自己那种舒适和愉快的无意识状态中去的方法。”在弗洛伊德看来,艺术家都是被性本能的需要驱使的人,而被压抑的性本能欲望正是生命和艺术的驱动力。荣格用“集体无意识”代替了“个人无意识”,这种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普遍性精神,是人类原始心理经验历史积淀的结果。艺术表现的正是这种“集体无意识”。

精神分析学派将艺术心理学的研究带入了一个新的层次,有很大的影响。但它从根本上是一种非理性主义和反理性主义的学说,在分析艺术时常常是武断和牵强附会的,因此它既不能正确解释美术的本质,也不能正确解释创作主体。

4、游戏说:认为美术是自由的游戏

康德首先提出,席勒将之系统化,斯宾塞等人进一步发展的学说。这种学说认为艺术的本质是自由的,好像只是游戏,它消除一切强迫,使人在感性和理性上都得到自由。游戏说看到了自由精神创造是艺术的本质之一,看到了艺术中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看到了艺术给人的精神愉悦,但它仅从主体上去解释美术,同客体、功利、实践与社会生活相割裂,因此仍是片面的不完整的理论。

5、自娱说:认为美术是自我娱乐

中国传统美学和画论中,从创作主体考察解释美术的说法也很多,宋代郭若虚从人品修养来看待画品:“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倪瓒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悦耳。”中国的自娱说与西方的游戏说有一定的相似性,也强调自由游戏(笔墨),强调精神愉悦,不过更带有中国哲学的色彩,更重视画家的人品个性,更重视绘画的笔墨形式。

对于一个个别的艺术创作主体来说,持有任何一种观念都不算过错,同时,也必须持有某一种观念,或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观念的调和,否则,它就失去了艺术创作的动力与标准。也就是说,美术创作忌讳在一幅作品中试图表现很多的主题。

二、从主客体关系解释美术

主客体是对立统一、互为依存的。解释主客体。

1、理念说:认为美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黑格尔。柏拉图认为,艺术是理念的影子的影子。黑格尔的理念是一种客观存在,是概念和实在的统一,也就是他所说的“客观观念”或“绝对精神”。中国六朝时期哲学家和画家宗炳也持有类似观点。宗炳主张画家创作应“以形写形,以色貌色”,而这形与色都源自“道”,他说:“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宗炳的这个所谓的“道”,与柏拉图的理念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大体上是相近的,其实质是臆造的主观观念的外化,所以他们关于美术的观点仍然是唯心主义的。但是其承认艺术源于现实这一点却是值得肯定的。

2、摹仿说:认为美术是对现实的摹仿

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车尔尼雪夫斯基以及中国古代画论中的“师造化”说等,在艺术的哲学问题上摆正了意识与存在的关系、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是一种唯物主义的艺术观,但只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有的是机械的唯物主义,还存在许多矛盾。

3、巫术说:认为美术是巫术摹仿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和詹姆士·弗雷泽,法国考古学家萨蒙·雷纳克等是代表。这种学说从人类的历史活动以及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中考察和解释艺术的本质和艺术的发生,研究角度是独特的,其中许多具体观点和大量论据也是很富启发性的。但是,巫术是一种观念形态和精神现象,艺术也是,用观念形态解释观念形态,用精神现象解释精神现象,而不考察这两种形态和精神现象背后的历史动因和社会根源,最终既不能解释艺术的根本性质,也不能解释艺术的起源或发生。

三、从美术本体——形式解释美术

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美术作品的形式构成、艺术语言和物质媒介的研究,是西方美学的主要流向之一。形式主义美学流派众多,主张各异,但都认为形式即本体,把美学的重心从传统的哲学思辨,审美心理分析转到了对艺术本体——形式的研究上,重点要解决现代的艺术本体论问题。艺术的本体论,主要是研究艺术的本质问题。

形式主义的审美在西方有悠久的历史,如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文艺复兴时期对于透视解剖和比例的追求,以及19世纪的法国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等,在形式方面都有深入的探索。塞尚更是认为艺术家应当用纯粹的形与色来表现画家的情感与观念。

1、“有意味的形式”说

克莱夫·贝尔和罗杰·弗莱提出和极力倡导的,对20世纪现代艺术的实践和理论发现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913年出版《艺术》。贝尔反复解释说:“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这些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地感人的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按照某种不为人知的神秘规律排列和组合的形式,会以某种特殊的方式感动我们,而艺术家的工作就是按这种规律去排列、组合出能感动我们的形式。”“在我谈起‘有意味的形式’之际,一直那种从审美上感动我的线条、色彩(包括黑白两色)的组合。”这种学说是建立在对以塞尚为代表的后印象派以来的现代主义美术的阐释和颂扬的基础上的,所以偏见颇多。

从理论上来说,任何一种艺术学说都具有它不可克服的自我矛盾,因此,在学习艺术理论时,应当首先明确,我们的意图是从中借鉴或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式,而不是在进行艺术理论研究。

2、媒介说

20世纪30年代后期,美国的艺术批评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首先批判了贝尔等人的艺术理论,提出了“艺术是媒介”的现代主义艺术命题。他认为:“艺术在本质上是一种方法手段和结果的东西,而不是方法手段与目的的东西,因为从来没有人能够用一终极性目的来指出艺术的目的和意图。”这里的所谓媒介或方法手段,就是作为物质性的颜色、线条和平面等。他认为“绘画平面的不可侵犯的平面性,画布、画板或纸的不可避免的形状,油画颜料的可触性,水和墨的流动性”这些物质、材料的特性决定着艺术的本质,并产生出统一、纯粹、抽象等现代艺术的原则。

3、情感符号说

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恩斯特·卡西尔和美国的苏珊·朗格,特别是后者,使符号论美学成熟。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来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此外,朗格还从生命科学的角

度,探讨了艺术形式与生命形式的关系,认为“艺术形式”与“生命形式”有相似的有机性和整体性。

4、异质同构说

重新建构艺术本体,用形式而不是用社会文化关系揭示艺术,这是西方现代美学的一个重要倾向,但各个学派所使用的方法有不太一样。鲁道夫·阿恩海姆,美国现代心理学家,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格式塔心理学说。这个学派认为,在外部事物的存在形式、人的视知觉组织活动和人的情感以及视觉艺术形式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一旦这几种不同领域的“力”的作用模式达到结构上的一致时,就有可能激起审美经验,这就是“异质同构”。正是在这种“异质同构”的作用下,人们才在外部事物和美术品的形式中直接感受到“活力”、生命、运动、平衡等性质。阿恩海姆所谓的形式是一种“完形”,一种“格式塔”,它具有完整性,是视知觉经验中的一种组织或结构,而简化或张力是它的特征。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对美术本质的解释

一、美术的社会本质

社会性是美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美术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事物,在社会中,它既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又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它与政治、宗教、道德、哲学等上层建筑一样,要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并通过政治、宗教、道德、哲学这些中间环节来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美术作品的生产也符合一般生产的规律,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物质生产,商品属性不是它的根本性质或主要属性,它实质上是一种精神生产。

二、美术的认识本质

作为对世界的一种认识,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来掌握世界,它与宗教、和哲学掌握世界的方式有所不同,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它具体可感的视觉形象性特征。这种特征,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并因此而能够真实地反映世界。这种反映,因为美术对真实世界的再现和对主观世界的表现,从而塑造出了高度真实的视觉形象与艺术典型。

在美术中,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视觉形象。它一方面以非常鲜明生动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它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首先,艺术典型时同社会生活的本质、事物和人物的普遍性、共性密切相关的。其次,艺术典型所具备的鲜明生动的现象、个性或特殊性还要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事物的本质、共性或普遍性。第三,艺术典型还要体现出创作主体即艺术家的独特的个性及独特的创造。

三、美术的审美本质

美术在反映现实美和创造艺术美的过程中,创造出了人类的审美对象之一——美术作品,所以,美是美术作品的灵魂,审美则是美术的核心本质。关于美术的审美特征,它既具有一般审美性格,又具有特殊审美个性。作为一个部门艺术,美术特殊的审美个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形式美与形式感;2、技艺性与物质媒介性;3、历史文化的积淀性;4、独创性与首创性。

四、美术的历史本质

前面所提到的美术的本质,都统一在美术的历史本质之中。从本质上来看,美术始终是一个社会历史的范畴,具有客观的历史尺度和具体的历史形态。所以,

对美术的把握还要“从一定的历史的形式来考察”。

美术的历史存在性方式,一是指美术作品构成历史,而是指美术作品在历史中实现其意义。美术与时代精神;美术的历史进展。

第二章创作论

第一节创作主体——美术家

一、美术家与社会

作为社会的人,美术家创造的作品既是为了满足社会某一方面的需要或是某一阶层的需要,也是美术家在社会交流活动中交流情感和思想的一种特殊方式,所以,美术家与社会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诸多联系。

1、社会分工与从事专门艺术生产的美术家:多次的社会分工最终导致了美术这一精神生产领域的出现,而具备必需条件的社会个人的自觉、自由的选择则促发了具体意义上的美术家的诞生。

2、美术家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含义,具体地说包括这样几个大的方面:一是美术家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整体特征;而是他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的总特性,这其中又包括具体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环境以及民族性格等等。对于一个美术家来说,摸准时代的脉搏,把握时代的灵魂,并通过恰当的艺术手段使之映现于具体的美术作品之中,才有可能使自己成为那一时代的代言人和杰出的艺术家。也即是说,美术家在创作准备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与作用。

3、美术家与“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

美术家一方面要考虑大众的审美需求,另外还要考虑抒发个人情感的需求,这就要求一方面要提高大众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求美术家必须去观察、体验、认识、理解直至把握一般劳动者所关注或经历的一切人、物或事,最后运用艺术的手段将之呈现于自己精心创作的作品之中。

二、美术家的主体性

美术家的主体性在于:他在全部的艺术思维过程中具有独立的、不受任何外界干扰的识别、判断、理解、分析、吸收、批判和取舍的能力与自由;他在整个的具体创作的过程中能够顺应自己对艺术的独到理解,充分运用自己对具体艺术手段的把握,尽情发挥自己的艺术意志,以最终创造出完美的艺术作品。合理发挥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家的主体性,是一个美术家成熟的标志,也是美术家赢得和维护自己独立人格的标准。

美术家在创作中应当是主宰,具有突出的主体意识。明确这一点,根本目的在于使自己真诚的艺术意志得到充分的表达,但也不能使自己的意志无限制的膨胀,恰当地协调好这对关系,才能正确地表达自我。为更好地突出美术家的主体意识,美术家必须具有明确的创造意识和创作个性。所谓地创造,也就是“推陈出新”,即在艺术的手法、风格、语言乃至材料上的超越已有的东西。所谓创作个性就是美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按照自己的艺术意志,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理想的创作方法去表达自己对外界事物的感受、认识和情感。

三、美术家的修养

美术家的修养是围绕自己的艺术创作进行的,最终目的是为创作水平的提高服务。这不仅包括专业技能的训练、对艺术规律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包括整体的文化素质和思想水准,以及他对现实生活多方面的体验。

第二节创作活动

一、美术创作的过程

美术创作包括两个互为表里、互相依存的方面:一是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和审美认识;二是运用物质媒介和技艺手段将这种审美意识表现出来,使其物化。这样,美术创作活动就分为构思活动阶段和传达活动阶段。这个构思活动,实质上就是一种认识活动,是美术家对于他生活的社会现实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美术创作中的传达活动,实质上就是一种审美表现活动,是美术家运用物质媒介材料和技艺手段,表现其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认识和认识成果——审美意象。

二、美术创作的心理活动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美术创作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活动,是一种要经过直觉、记忆、联想和理解等多种心理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这些心理活动中,情感至始至终贯穿其内,并最终进入到情操、激情和美感的境界。美术创作中,有些心理活动很不容易解释,但又确实存在与美术家的创作之中,如无意识与灵感等就是这样。无意识是创作主体在特定的条件下一时意识不到的心理现象;所谓灵感就是在思维过程中,在特殊精神状态下突然产生的一种顿悟似的飞跃的联想。

三、美术创作的思维活动

形象思维是美术创作的唯一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实际上就是一种充满情感、合乎逻辑的、创造性地想象,具有形象性、逻辑性、情感性和想象的特征。

四、美术的创作方法

所谓的创作方法,不是美术创作中的具体手法或技法,而是某种艺术思想在创作上的体现,是指导整个创作过程和创作活动的最一般的原则。所以,创作方法首先是关于艺术认识的方法,继而是关于艺术表现的方法,他并且要受到一定的造型手段和物质媒介材料的制约。从更广义的意义上来说,就是艺术思想,是体现在美术创作上的被当作基本原则的艺术思想。正因为艺术思想的多样化特征,所以,创作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古典主义创作方法、自然主义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等。西方现代主义的美术,没有一种统一的创作方法,但他的产生和发展,自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时代背景和复杂的社会原因,这些背景和原因以及他的许多理论和实践,都有待于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第三节创作成果——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作为艺术家精神劳动的成果,具有物态化的存在方式,它标志着艺术家创作活动的完成,也是美术接受与消费的基础。作为一个自给自足的整体,美术作品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这意味着在理论上,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来阐释和研究它。

一、美术作品中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1、内容

美术家在美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就是美术作品的内容。这个认识本身是主观的,但一经形成具体的艺术作品,就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在可视的形象与形式之中,具有了客观性特征。构成一件美术作品内容的要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题材,另一是主题。什么是题材?什么是重大题材?题材的选择。主题是艺术家在美术作品中对题材及其意义的认识、评价、态度和情感等。离开主题会怎样?

美术作品的意义存在四个层次,一是物质材料的意义,二是形式的意义,三是作品中物像、事件、情节的指称含义(作品中描写的具体对象和有情节的事件)和表现意义(对象和情节在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情感和情绪方面的表现特征);四是文化意义(美术作品中习俗的意义和本质的意义)。

2、形式

形式就是内容的存在方式,即作品内容的组织结构(内部形式)和一定物质材料、艺术语言表现出来的外在形态(艺术语言)。“组织结构”关心的是题材、形象及其相关的明暗、光线、色彩、线条在作品中的位置及其相互联系。

3、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二、关于艺术美

艺术美来源于人类的现实生活,来自对大自然的深切感受,市美术家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审美经验的物化形态。

艺术美具有超越生活的永恒性、组织生活的统一性和普遍性特征;广泛的传播性;在思想上有导向性,在情感上具有感染性;创造性。

第三章接受论

第一节美术接受的性质与特征

一部艺术史应包括艺术接受者的创造活动。

一、美术接受与美术的性质

(一)美术接受

美术活动是一个包括艺术家的创作活动、美术作品在社会生活中的传播、接受与消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美术接受是构成美术活动完整性的重要环节。首先,美术接受和消费在其现实性上是美术活动的完成。其次,美术的接受与消费在潜在的意义上又同时是整个美术活动在观念与动机上的起点。第三,美术的接受与消费贯穿于整个美术生产活动之中(隐含的观众含义包括两方面:一是社会学意义的隐含观众即普通或高级的可能接受者;再者是美术家在创作时所考虑的修正可能出现的视错觉如古希腊的柱式、最后的晚餐等)。

(二)美术接受方式与美术的本质

在以往对美术的考察中,要么是注意到了艺术家(表现论、潜意识论),要么是注意到了艺术作品(摹仿论、形式主义、符号论),往往忽略了美术的接受方式在美术本质中的重要作用。

萨特说:“只有为了别人,才有艺术;只有通过别人,才有艺术。”

现象学美学家杜夫海纳说:“观众不仅是认可作品的证人,而且还是以各种方式完成它的执行者;要显现,审美对象就需要观众。”

接受的方式和态度不同,美术作品呈现出来的性质就不一样例如在历史的接受方式中,《清明上河图》就是历史文献,它作为审美对象存在的特征就被历史学的接受方式给遮蔽了(其实,任何事物,只要我们对它作出判断,就必然会按照我们自己的根据,从而就遮蔽了它所包含的其他意义)。使美术的审美属性呈现出来的特定接收方式和态度就是一种无功利的、超利害的审美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美术家创作的最终目的是敢于、参与甚至是重建我们生活的社会,因此也必须通过美术接受才能实现这个最终目的。

二、美术接受与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是一个有待实现的对象(潜在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作为一个召

唤结构,只有接受者的参与才能实现它的价值与意义)。在实现的过程中,美术接受是一个无限创造的过程(人类社会文化的历史性;主体存在的历史性;美术作品结构的召唤性构成了美术接受的无限创造性和评价性的客观依据)。随着时代的改变,历史的发展,对美术作品的解释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思考:如何理解美术接受是美术返回社会生活的必由之路?

美术接受是美术返回社会生活的必由之路。

美术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必须通过美术接受和消费环节,去完成干预、建构社会生活的使命。

首先,美术在接受和消费的形式中返回社会生活。当美术作品通过社会的传播中介与广大接受主体产生关系时,这就意味着作品已返回社会生活。

其次,美术的接受和消费使美术返回社会生活,可以影响社会生活和创造新的社会生活。接受者不但被作品所构造的新的现实所感动,能以新的态度,新的眼光,重新审视、理解现实生活,还能在现实生活中通过社会性的实践活动把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从而在社会实践中重新构造新的社会生活。

第二节美术接受的社会环境

一、美术接受的社会环境——美术世界

美术接受活动需要一个相应的社会环境为其提供场所和设备;需要管理、运用、操作这些场所和设备的主体;以及支配这一接受的社会环境的规则和制度,而这些,就是美术接受的社会环境——美术世界。

一个完整的美术世界由三部分组成:1、为接受作出贡献的各种意义上的主体——美术家、批评家、美术理论家、美学家和美术史家,以及在各种美术机构任职的工作人员;2、各种美术机构;3、支配美术世界运转的规则和制度。这样的一个美术世界,是一个专业化的世界,由于它的存在,美术作品在传播、接受过程中的中介就逐渐增多,接受过程也越来越复杂。

二、美术接受与美术批评

美术批评是美术接受的一种方式,是调节美术创作和大众接受之间的重要中介力量。首先,美术批评在美术家的创作与大众接受之间起沟通、调节和引导的作用;其次,美术批评还能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批评来影响美术家的创作活动,进而影响美术的接受;第三,美术批评对美术创作的调节还体现在对作品的社会接受效果进行考察这个方面。因此,美术批评具有集创造性、接受性与中介性于一体的特征。

第三节美术接受的内在过程

一、准备阶段

在接受美术作品之前,接受者必然会有相应的接受美术作品的心理定向,于是就有了他的注意力的集中方向,并随之对即将接受的作品产生了相应的期待。接受者心理定向与期待的形成过程,同时也就是他的审美态度的形成过程。审美态度的形成,是接受者在具体的接收过程中,从艺术的、审美的角度与美术作品交流和对话的心理基础。

二、初级阶段

1、知觉——完形与弥散

完形心理学家卡夫卡说:“艺术品是作为一种结构感染人们的。这意味着它不是各组成部分的简单的集合,而是各部分相互依存的整体。”

从接受的角度来看,即使艺术家对作品的形式与结构给予了进行的组织,接受者在接受过程中还必须对作品进行视知觉的完形,具体说,这种心理活动是由完形和简化的方式来完成的。举例鲁本斯《抢劫留西普斯的女儿》。

所谓弥散性就是在接受美术作品时,接受者不是有意识的去从复杂的形式结构中抽取、完形、简化出一个简单明了的形式结构,而是把视觉弥散在作品的细节上,去感受笔触、刀法的韵味;颜色的细微差别;光影之间的微妙过渡等。如对印象派的作品只注意了完形,就无法感受作品中笔法的变化。

2、知觉——错觉

美术接受的视知觉活动中,错觉有重要意义,并呈现出多种方式。如:

空间错觉——虚幻的空间,与作品实际占用空间不等。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

物象错觉——更多地体现在对写实性绘画的接受中。这种视错觉主要是以接受者的生活经验、文化和艺术传统中对作品形象的原型知觉为其背景和参照系的。籍里科的马。光效应艺术。比例错觉。

差异原理(与现实生活的差异)与陌生化(与接受者的期待有差异,导致一定程度的陌生感)。

三、高级阶段——理解、体验和回味

(一)理解

1、理解和前理解

2、理解的循环——整体只有通过理解它的部分才能得到理解,而对部分的理解又只能通过对整体的理解。

3、理解中的还原和误解

(二)体验

体验中,接受者是在美术作品中感受到的自我,美术作品的整体意味也是在体验中被给予和被确定的。在体验中出现共鸣。接受中的体验,不管是对作品中形式的体验,还是对作品形象含义的体验,最终都是对我们自身生命的体验。

(三)回味

三月不知肉味。美术作品能否进入接受者的回味中,则是检验它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试金石。

第四节美术的社会功用

人类创造的文化,都有其价值美术也不例外。在诸多的社会功用中,我们将其归纳为主要的三点:

1、审美功用。但美术的价值并不是仅仅给人们创造了一种娱乐方式,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它还培养了人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个性。原因在于美术的本质在于审美。审美活动是感性与理性向统一、情感和理智相协调的高级精神活动,审美活动中可以学得真,习得善,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加强了趋向真善美的意愿,陶冶和提高了人的情操,从而使个性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

审美教育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来实现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认识功用。“艺术反映生活”,道出美术的意识形态性质,它终究是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

3、社会组织功用。美术一开始就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社会创作的。

美术的社会组织功能不仅来源于内容,也来源于群众性活动的形式本身。

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首先在于审美,其它的社会功用都只能通过审美功用才能有效地发挥出来。

美术社会功用的发挥还与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关。

美术的社会功用的发挥还受到艺术品欣赏者生活条件、文化素养、审美能力诸条件的制约。

第四章美术的发生与发展

第一节美术的发生

一、历史上关于美术发生的几种理论

1、游戏论: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游戏的产生是动物的游戏冲动和过剩精力的发泄;二是认为游戏是儿童为了未来的生活需要而作的准备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的实践劳动可以说是游戏的产物)。

2、巫术论:是在直接研究原始社会美术作品和原始宗教巫术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准艺术发生学的性质。弗雷泽认为:“巫术所依据的思想原则基本上可以理解为两种。一是所谓同类相生,或谓结果可以影响原因。第二是凡接触过的物体在脱离接触以后仍然可以继续互相发生作用。前者称之为相似律,后者称之为接触或感染律。通过模仿,就可以产生巫术施行者所希望达到的任何效果。”

3、劳动论:有用物品的生产和一般的经济活动,先于艺术的生产,并且在艺术上打下了最鲜明的印记。例如原始人在劳动时总是伴着歌唱,而音调和歌词完全是次要的,主要的是节奏。歌的节奏再现着劳动的节奏。

二、美术发生的历史过程与阶段

美术发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在现实中它不是以哪一件作品为发生标志的。正如皮亚杰说的那样:“从研究起源引出来的重要教训是:从来就没有什么绝对的开端。……起源是无限地往回延伸的,因为一些最原始的阶段本身也总是以多少属于机体发生的一些阶段为其先导的。”因此,美术发生的先行因素和必备条件是创造主体的诞生,劳动实践方式的诞生,而主体及其实践方式的发生又必须以自然界的生命进化为前提。同时,从一种因素的发生向另一种因素的发生、转换、组合之间也没有绝对的界限,而是同样表现为一系列的过渡和中介。美术发生的上限——人工性,然后由此逐渐发生美术形态,最后进入审美阶段。

第二节美术的发展

第三节美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美术发展的社会制约性:经济(一方面是制约,另一方面是两者发展不平衡)、社会意识(政治、法律、科学、道德、宗教、哲学、文学)

二、美术发展的自律性:美术作品的意义和质量便是具体地取决于艺术家是怎样运用相应的形式要素和手段来完成这一作品,因此,我们评价一件美术作品艺术质量的唯一标准就是现实存在的作品中有独立自足的作品形式结构所传达给人们的(包括思想价值在内的)艺术意蕴。所以,从作品的形式结构出发来解释分析作品就是探讨美术自身规律性的一个基本含义。问题在于,美术作品的形

式结构并没有一个恒定的标准。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把美术发展的自律性归结为两个方面:第一、继承借鉴与创造革新——这是从美术内部的历史传承关系上说的;第二、形式风格变化律——这是从风格形态的对立艺术价值上说的。前者是美术自身绵延发展的内在机制,并在发展中呈现出两种形态,即在一种模式下的常规发展与打破传统模式的艺术超越,即风格转型。后者涉及的问题也有两个方面,即美术的发展是否有盛衰与切忌把风格的变异误认作艺术的衰落。

三、美术发展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四、美术的形态流变

所谓美术的形态流变,就是对美术发展的规律性的动态把握,它应当涉及如下几个层面:一、传统美学思想对美术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二、美术理论中的主要范畴与命题;三、对于美术发展自身所呈现出的丰富历史形态的描述,即对于美术形态流变的研究(所谓描述就是从具体、特殊的审美经验或事实出发来进行理论推演,所以描述并不是自然主义地再现历史,而是意味着“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这样,根据经验我们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这一课题:1、美术发展中大的阶段的划分及其依据;美术内部各门类的演化和消长关系,重点是对主流艺术的跟踪;3、附着于此的形式、风格形态演变与特征描述;4、自律机制与外部因素是怎样发生作用的;5、发展历程的不同民族特色)。

第四节西方美术形态流变

一、西方艺术的基本美学特色

1、以视听为基础的审美意识,培养出一种重视外在秩序的世界观。

2、西方艺术的两大美学价值:希腊古典美的美学价值(这种美学价值始终渗透着一种艺术学和几何学的测量为基础的科学精神,具体体现为对人体所象征的宇宙神圣秩序的追求);基督教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希伯来的超绝宇宙观和上帝的绝对美;基督的“道成肉身”和基督教的象征主义基督成为宇宙上帝和人类之间的连接;光和色彩作为上帝神圣力量的象征表现)。

3、西方对待艺术作品的形上学态度:这意味着西方人把艺术作品当作实现真理的目的本身,因而具有形而上的甚至准宗教的价值。

二、西方艺术理论中的主要范畴与命题

1、再现与表现——再现追求一般,表现追求个别

2、具象与抽象

3、情感与形式

4、理性与非理性

5、优美与崇高

6、主观与客观

7、摹仿论——首先把艺术摆在和自然的关系上

8、表现论

9、形式论

三、西方美术形态的流变

艺术概论的所有知识点汇总

上编艺术总论 广义而言,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 狭义的艺术专指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门类。 艺术学作为一门正式学科出现是19世纪末。德国的康拉德·费德勒(1841-1895)主将美学与艺术学区分开来,标志着艺术学作为一独立学科的正式形成。费德勒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格罗塞(1862-1927)的《艺术的起源》是艺术社会学的重要著作之一。 艺术学的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 艺术:泛指各种技术技能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艺术与其他各种社会意识形态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都最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而且他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它们的共性。 《辞海》的定义:人类以情感和想像为特性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第一节艺术的本质 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观点 1、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柏拉图、黑格尔 2、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康德、尼采 3、模仿说或再现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和自然的模仿,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代表人物: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 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所以艺术生产必须适应欣赏者的消费需要;同时艺术欣赏反过来成为刺激艺术生产的动力,推动艺术生产的发展。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一、形象性二、主体性三、审美性 一、形象性 形象性指的是艺术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来显现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并反映社会生活的属性。 艺术形象的特点 第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第二,艺术形象是容与形式的统一。 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容,也离不开形式,必然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第三,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成功的艺术形象都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 艺术典型 艺术典型:就是作家、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 二、主体性艺术要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但这种反映绝不是单纯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融入

中国美术史考研重点笔记高度概括

世界平面设计史世界设计现代史艺术概论美学概论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美术史笔记 第一章原始美术 (一)原始陶器艺术 1、陶器及陶器的装饰手段 早期: 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 第二个时期: 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 第三个时期: 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的著名文化遗址 仰韶文化(彩陶代表,公元前4100-前2500左右)、 马家窑(前3300-前1800,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半山类型陶器代表新石器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 大汶口、龙山(素面陶突出代表),大汶口3大显著特点: 1、色泽多样化, 2、xx制作成熟, 3、雕刻技术发达镂孔随之发展、纹饰多样。龙山文化使用了快轮制陶术。 xx文化等。 3、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

(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陶[仰韶、马家窑]、下游素面陶[大汶口、龙山]) xx陶器: 在彩绘上表达美的意识和愿望,但受实用性的约束,形体变化不大。 龙山文化: 表面装饰相对简单,但造型变化丰富。许多器皿已摈弃了实用目的。 (二)原始绘画 1、原始xx艺术 分图案和图画两大类,图案居多, 2、早期地画、壁画、岩画 82年,秦安大地湾仰韶晚期遗址发现地画。 岩画: 内蒙阴山岩画、广西花山岩画、连云港将军崖等 (三)原始雕塑 1、xx陶塑艺术品的造型种类 新石器时代雕塑有实用性和象征性两大特征,最具代表性的雕塑是玉器和陶塑。陶塑造型有动物和人物两大种类。 2、新石器时代石雕刻的两个中心及主要风格 南北两个中心,南方为良渚文化,北方为红山文化。 南方xx: 采用平面浅浮雕和线刻结合的手法,描绘对象主要为宗教礼器上的神人像,造型庄重神圣,较强的宗教意味。

北京林业大学选修课简介

仅供参考 【课程名称】创新能力学 【所属类别】自然科学类 【任课教师】李宁 【课程内容】大概就是教你创新啦换位思考啦 【考核方式】论文 【成绩区段】93 【个人感想】论文是我自己写的,在图书馆借的书,然后选了一种创新思考的方法,分析了二教椅子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我的解决方案。用了大概半天的时间就搞定了吧。 这个课其实还挺有意思的,选的人很多,老师也会让交一些小纸条什么的,题目也很有意思。经常做一些心理测试,然后我就发现了不一样的自己哈哈 【课程名称】多媒体应用 【所属类别】自然科学类 【任课教师】我忘记了........... 【课程内容】讲ppt的演示 ppt制作中的注意事项以及ppt讲解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考核方式】小组为单位制作ppt并且演示 【成绩区段】92 【个人感想】这个老师很少点名,但是人很幽默。我学到了不少东西,比如ppt的配色啊,讲解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啊,还有讲解时的仪态问题啊等等等等。最后,我们组做得是中国风的ppt,本人酷爱做ppt......所以这课上的很开心啊~~只要认真做,相信都可以拿不错的成绩的。我们组一个学长得了98呢............. 【课程名称】时尚消费与设计 【所属类别】艺术类 【任课教师】韩鹏 【课程内容】数码产品呀好像手机讲的比较多车车呀时装呀 ~~~ 【考核方式】ms是3000字的论文 【成绩区段】90 【个人感想】开始还以为是一男老师叻,上课才知道是一美女,很闪的说。可是后来越发让人失望,嘎嘎有同学评价过她平均一周老十岁…不知道为啥,风格日趋……不说了。但是我觉得吧,这门课值得一选哦,因为老师从不点名 O(∩_∩)O哈哈~ 不想去就不去呗,而且去的话,欣赏一下时下的奢侈品啥的也不错(哎也只能是欣赏了555)至于论文嘛也挺好写的上网百一下自己添点儿就ok了~~~ 时尚消费与设计.. 绝对好基本不点名给90以上课也挺有意思的 【课程名称】保健按摩-中国农业大学-90元 【所属类别】学院路共同体 【任课教师】熊光明 【课程内容】穴位、解剖、经络的常识理论,高级按摩师标准的全身按摩手法 【考核方式】开卷理论笔试+按摩手法实操+考勤 【成绩区段】90+

(精选)艺术概论考研复习笔记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 因为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没有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就没有艺术,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 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一)艺术石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 作用于经济基础。 (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它们的共性 1)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宗教、艺术等观点或观念,以及这些观点或观念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 2)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1、政治、法律等制度及相应的机构、措施。 2、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指: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念、以及哲学、宗教、艺术、各种不同的情感、幻想等等。 3)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1、他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都决定于经济基础;2、它们反过来有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即反作用于经济基础,3、而且它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他们的共性。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同其他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发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上,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

(三).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文学宗教、哲学等等在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中,是

“更高的”“悬浮于空中的”“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的意识形态。而政治、法律及道德属于艺术等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之间的“中间环节”。 它们和经济基础的距离上有所不同,它们并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分出不同的地位。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方式与程度也使不同的。艺术通过政治、道德、法律等“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艺术与“中间环节”的关系:直接和密切。 (四)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 1.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1)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2)另一方面,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3)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中介影响艺术,而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超越政治的艺术家是不可能存在的,超越政治的艺术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2.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1)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2)另一方面,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3)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是建立新的经济基础,破坏旧的经济基础。

对美术概论的认识和思考范文2篇

对美术概论的认识和思考范文2篇 对美术概论的认识和思考范文一:结合美术概论课程中传统文化和美术学习心得 “美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构图、透视、用光等艺术手段,在一定的空间中塑造直接可视的平面形象或立体形象的艺术。它是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艺术家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它塑造和描绘的是具体的、人们借助视觉可以感觉到的实际物象的形状外貌,这样对象的外形便是美术的基础,造形是美术的特殊功能,所以我们现仍称它为造型艺术;还由于美术形象是在空间二维或三维中展开,所以人们也称它为空间艺术;又由于美术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是客观事物视觉形象的构成因素,人们欣赏时也是通过视觉感官感受到它的形象的,所以,美术又称视觉艺术;从它存在的方式看,它是静态艺术。这些说法均是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美术进行形态上的把握,没有绝对的区分。 美术这个词,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演变的过程。开始,人们把美化生活的一切技艺都称之为美术,如美化生活用品生活环境、首饰服装,以及反映和表现生活诸种表象的技术,都称之为美术。总而言之,一切表现美的技术都是美术,这时主要突出的是一个作为动词的“术”字,即美之术。后来,美术一词逐渐用来专指绘画、雕塑、文学、音乐,此时美术一词虽然从动词转变为名词,但和艺术一词还没有明确地区别开来。历史进入现代,

美术一词逐渐从艺术一词中分离出来,逐渐固定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的称谓,专指静态造型艺术,把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等静态造型艺术统称为美术。这就是我们今天对于什么是美术的基本所指对象的界定。 造型艺术(美术)作为四大艺术形态之一,与语言艺术、音响艺术、表演艺术一样,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它既具有社会意识形态的一般规律和艺术的一般规律,又具有自身造型艺术的特殊规律。美术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人工塑造的静态视觉艺术,它是美术家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塑造可视的平面和立体的形象来反映生活和理想的艺术。 下大熟悉艺术理论的人,总是把美术理解为绘画。绘画确实是美术的主要品种,但不是唯一的,因为美术还包括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不过,绘画是美术诸品种的基础性品种。为什么绘画是美术中最重要的一个品种? 绘画是美术中最重要的一个品种。它是画家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以笔、刀等为工具,以颜料、墨、油、水为显示材料,以明暗的点线在和色彩的点线面为形式构成手段,来塑造具有可视的一定形感、体感、质感七量感、色感、空间感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这种具有丰富创仓性的描绘出来的图画,既是生活的反映,也是画家世界观和思想感情的反映,它具有认识作用、审美作用和教育作用。 从绘画的种类和形式来讲,官在整个美术门类中是最丰富多彩的。从绘画的材料上来讲,它可分为:中国画、油画、丙烯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镶嵌画、磨漆画、铁画、素描、速写等。

艺术概论笔记整理

[一位叫丽水千里的朋友贴出的 艺术概论笔记整理 艺术概论笔记整理 1、艺术的本质特征等一般规律性问题 2、艺术的发生与发展 3、艺术与其它相关领域文化形态的相互关系及它的地位与作用。 4、围绕艺术活动四要素讨论艺术的核心问题 创作者(艺术家)、鉴赏者、作品、世界 5、艺术门类 用材质和技法来划分比较科学的划分方法 艺术本质论 科学和美学划分在19世纪末。艺术和美学既有交叉有不一样。1750年,美学。 美学研究艺术美+自然美 1、艺术产生的理论 艺术生产,艺术传播,艺术消费(生产-消费) 艺术传播在教材中最为薄弱的部分。艺术传播是艺术产业化最重要的环节,(艺术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系,广告学,传播学)(广告及市场)(展览馆,出版社)===>现代传媒对艺术传播的影响?

生产分为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两种,艺术被看作一种精神生产形态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特点。艺术是主观与客观,心与物的结合与统一。马克思:“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自然的人化”揭示了物质、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为什么说精神生产具有不平衡关系? 精神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精神受物质制约,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从人的需要(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多层次说”)和生产的目的来说第一,精神生产满足精神审美认知需求。第二,物质生产——使用、交换、价值属性、商品属性;精神生产——审美属性。第三,从生产过程和结果来看独立于物质生产的特征,艺术精神,构思,技巧投入和一般工艺品不一样。 揭示艺术系统的奥秘 创造性被扭曲,淹没与根本原理违背片面追求票房收视率 艺术把握世界方式 形象性特征:不单是具象,可视可听都包括。借助艺术通感。音到形,诗到画。和科学性概念理性把握世界不同 特征的美——运用形象进行创造性的想象的重要。“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悟,又表现思想” 艺术形象性: 1、主观客观的统一,有意味的形式 主观因素消失在客观的因素中——建筑 客观因素消失在主观因素中——音乐

美术概论复习整理完结。

选择题A 1.最早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说的是(B) A.罗丹 B. 张璪 C. 徐悲鸿 B. 孔子 2.提出“艺术起源于劳动”说的是(B) A.柏拉图 B.普列汉洛夫 C. 荣格 D.黑格尔 3. 下列说法中属于造型艺术的基本特征是(C) A.形象的间接性 B.形象的听觉性 C.视觉性 D.表演性 4. 作为美术生产全过程主宰的是(D) A.评论家 B.接受者 C.美术展览馆 D.美术创作者 5. 主张艺术和美的本质是“理念”的理论家是(D C) A.亚里士多德 B.柳宗元 C.黑格尔 D.柏拉图 6.下列思想中对中国传统美术影响最小的是( C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伊斯兰教思想 D.禅宗思想 7. 美术发生的根本动力是(A) A.人类的社会劳动实践 B.美术家的感觉 C.想象 D.作品制作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艺术可以审美的反映生活 B.艺术可以真实的反映生活 C.艺术可以表现人的情感 D.艺术和生活没有什么关系 9. 下列观点不属于工艺美术作品的创作原则是( C ) A.实用 B.经济 C.模仿 D.美观 10. 下列说法不属于中国古代文艺理论范畴的是( C ) A.意境 B.传神 C.无意识 D.师造论 选择题B 1. 美术接受和消费在其现实性上是美术活动的完成。 2. 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游戏”说的是(B) A.柏拉图 B.席勒 C.荣格 D.黑格尔 3.下列属于美术的基本特征的是(C) A.形象的间接性 B.形象的听觉性 C.视觉的形象性 D.表演性 4.作为美术生产全过程作用最为重要的是(D) A.评论家 B.接受者 C.美术展览馆 D.美术创作者 5.主张艺术的本质是本能欲望的表现的学者是(C)

《外国美术简史》考研中央美术学院考研复习笔记

《外国美术简史》考研中央美术学院考研复习笔记 第1章原始、古代美术 1.1 复习笔记 一、原始美术 (一)原始美术的含义 原始美术又称史前美术,是对人类原始社会美术活动的研究和描述,包括洞窟壁画、岩画、雕刻、建筑等。 (二)原始美术的特征 1.重现实,表现题材多与战争和武力相关。 2.宏伟雄健的气质和活泼的情调。 3.艺术处理随意自由。 (三)原始美术的历史分期 大多数已发现的美术作品集中在欧洲,分别属于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1.旧石器时代的美术 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三万到一万多年之间。 (1)旧石器时代的主要作品及其特点 ①类型 旧石器时代的美术作品以洞窟壁画和小型雕塑艺术为代表。 a.洞窟壁画 旧石器时代最杰出的绘画作品发现于法国西南部和西班牙北部的坎特布利亚地区。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窟、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第一,法国拉斯科洞窟 拉斯科洞窟发现于1940年,其特点有:原始画家用粗壮而简练的黑线勾画出轮廓;用红、褐、黑色渲染出动物的体积和结构;气势雄壮,富有动感,充满粗犷的原始气息和野性的生命力。 第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 阿尔塔米拉洞窟发现于19世纪下半期,制作年代稍晚于拉斯科洞窟。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轮廓线比较细,有明暗向背的粗细浓淡变化;与色彩渲染结合紧密,通过动态表现动物身体的结构;明暗起伏更为丰富,甚至感情也更细腻。代表作是《受伤的野牛》(图1-1)。 图1-1 受伤的野牛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旧石器时期) b.母神雕像 迄今为止发现的原始雕刻大多为小型动物雕刻。少数人像雕刻中,裸体女性雕像占据主要地位。这些女性雕像多强调女性的生理特点,突出表现女性的乳房、腹部、大腿等,体现出原始时期人们对于母性生殖的崇拜,被人们称之为“原始的维纳斯”。维也纳附近的威伦道夫出土的女性雕像(图1-2)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完整版)《艺术概论》全书考试笔记

艺术概论(00504)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1)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政治、法律等制度;一是社会意识形态。 (2)几种不同的社会社会意识形态,它们的共性 (3)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4)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 1、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2、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各个统治阶级的道德总要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艺术家和他们的艺术创作,使艺术维护其道德规范进而维护其经济基础;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3、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上说是对艺术的否定; 从世界范围和人类历史来看,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宗教艺术占去了中外艺术史的很大一部分篇章。 4、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活动发生影响,而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并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一积极的影响。美学观总要指导和影响艺术创作,而艺术创作实践又要反过来影响美学观的形成和发展。 艺术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实践性与主体性 (2)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 (3)形象性 (4)形式美与形式感 (5)创造性 (6)情感性。 罗丹提出“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二、艺术与社会生活 (一)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二)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

王宏建的《艺术概论》考研核心笔记(全)1.doc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因为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没有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就没有艺术,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艺术的发生和发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艺术是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而发展的。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 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他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都最终反作用于基础,而且它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他们的共性。它们和经济基础的距离上有所不同,分出不同的地位。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方式与程度也使不同的。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 艺术与“中间环节”的关系:直接和密切。 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

的关系。 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1)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2)另一方面,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3)艺术与政治相反,它远离经济基础,不能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只有通过政治的中介才能联系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也通过政治作用于艺术。超越政治的艺术家是不可能存在的,超越政治的艺术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1)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2)另一方面,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3)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是建立新的经济基础,破坏就的经济基础。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考研中国工艺美术史重点笔记

2014<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重点 一.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 装饰纹样:商代的饕餮纹,周代的窃曲纹,战国的蟠螭(panchi)纹,汉代的四神纹和云气纹,六朝的莲花,唐代的牡丹,元代的松竹梅,明代的串枝莲。原始社会几何纹, 商周至汉魏六朝的动物纹,隋唐以后的花鸟图案。 艺术风格:商代的威严庄重,周代的秩序,战国的清新,汉代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代的丰满华丽,宋代的理性美,元代的粗壮豪放,明代的敦厚,清代的纤巧。 二、影响清代工艺美术的外来因素主要是法国的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 三、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异同: 不同点: ①工艺美术的个体制作、手工产品与现代设计的大工业化、批量化产品的对比。 ②工艺美术的地域特色明显,而现代社会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交通运输发达、艺术潮流国际化、流行趋势泛化等原因,尽管某些民族特质性的审美倾向还存在,但设计作品的地域性差别越来越淡化。 ③工艺美术的技术传承以纵向形式为主,在农业社会环境中,行业竞争相对平和,高档工艺美术品(宫廷用品)的制作反映出一种不计工本的制作观念;现代设计的技术性要素大多是公开的,处在机械文明和商业社会中,行业竞争广泛而激烈,经济效应和功能被视为现代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④工艺美术的贵族化、政治性、鲜明的等级性与现代设计的大众化、文化性之间的差异。一致性:

①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都具有事先规划性。 ②工艺美术制作和现代设计制作都在继承前一时代的形式、技法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创新和改造,并都必须具备技术可行性前提。 ③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的产生、发展都以社会经济为基础,并受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④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作品都既具有实际功用、又具有审美特性,是社会物质生活中完善 的功能和美的形式的结合。———————————————————————————————————————三.陶瓷工艺 ·陶和瓷的区别: (1)使用原料不同。陶器使用一般粘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土作坯。 (2)烧成温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3)釉料不同。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4)吸水性:陶器可以吸水,瓷器几乎不吸水。 ·人面鱼纹盆出土于西安半坡,它属于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 ·汉代瓦当的装饰,可分为卷云纹,动物纹,四神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文字等。 ·汉代陶塑主要作明器,四川成都天回山汉墓出土的说唱俑,最为传神。 ·莲花和忍冬是我国古代装饰中最早见到的植物纹。在装饰图案发展史上,从商代到六朝以

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概论

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发展概论 姓名:杜前胜学号:1108031008 班级:工业设计(3)班我国的工艺美术史源远流长,在不断发展中汇聚了大量的优秀工艺作品。而在这之中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发展可谓是到了繁荣昌盛的地步。而这之中原因何在?这和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是离不开的。 公元前475年左右,周王室失去了对诸侯国的完全统治。从此,诸侯国间陷入了长久的战争中,在最后的只剩下齐楚赵魏韩燕秦七国,七国间的纷争不断,这就是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在此期间,政治上:春秋末期,奴隶起义不断。新型地主阶级与奴隶主展开争权夺利的斗争,并陆续在一些诸侯国取得了统治实权。地主阶级取代了奴隶主阶级专政,各地主阶为了状大阶级的统治,努力鼓励社会的生产,这为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政治的保障。 其次在经济上,由于战国时期是历史上封建统治的开端,因而使大量的奴隶从压迫中解放出来,获得人生自由和少量的土地和生产工具,大大解放了生产力。一些自由民成为了独立的手工业者,这在一定程度又一步的刺激了战时期工艺美术的发展。 文化在一种事物的发展中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对于等级制度和礼乐制度的重视程度丝毫不亚于当今社会人们对法律的重视。而且,在古代时统治阶级对于迷信的崇拜达到了超乎想象的地步,往往将政治与宗教联系,当然,这里的宗教并非是某个团体或组织,而是封建统治者心中对迷信的的崇拜心理。由于统治阶级政教合一,地主所讲究实际生活的享受。例如铜器的发展,由奴隶社会的青铜“礼器”都变成了那些精巧的实用器物,从而使之成为财富的象征,而代表统治权力的作用渐渐淡化。这些都有助于青铜器漆器染织等方面的发展。 历史的车轮转到公元前221年时,当时中国大陆上最强大的帝国秦国在狼烟中建立了起来。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的封建集权制。秦始皇嬴政灭六后,设“三公九卿”管理政务,从中央到地方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修驰道,筑长城,兴修水利,以此来发展经济,使得经济迅速发展,对封建文化的高速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文化上秦朝人崇尚纯朴自然的美学关。由于暴政,不久,农民起义推翻了统治中国15年秦王。但秦朝15年的工艺美术发展为后来的汉朝

艺术概论笔记 王宏建(25页超全打印版)

艺术概论王宏建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一)艺术石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因为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没有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就没有艺术,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艺术的发生和发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艺术是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而发展的。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 (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它们的共性 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他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都最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而且它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他们的共性。 (三).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们和经济基础的距离上有所不同,分出不同的地位。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方式与程度也使不同的。艺术通过政治道德法律等“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 艺术与“中间环节”的关系:直接和密切。 (四)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 1.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1)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2)另一方面,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2017美术概论考试题目和答案

Word 格式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以下作品中,表达了爱情这一主题的作品是()。(1.0 分)
1.0 分
? A、
梵高《星空》
? B、
莫奈《野罂粟》
? C、
罗丹《吻》
? D、
高更《塔希提的年轻姑娘》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中国古代早期的山水画指的是以下哪个时期的山水画?()(1.0 分)
1.0 分
? A、
隋唐五代时期
? B、
魏晋南北朝时期
? C、
三国时期
? D、
秦汉时期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完美整理

Word 格式
3
古希腊时期的绘画不具备以下哪个特征?()(1.0 分)
1.0 分
? A、
逼真性
? B、
强调作者对视觉对象的改造
? C、
追求理想美
? D、
写意性大于写实性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唐代的颜料以以下哪种为主?()(1.0 分)
1.0 分
? A、
植物制成的颜料
? B、
动物性的油胶制成的颜料
? C、
矿物质制成的颜料
? D、
化学颜料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5
完美整理

Word 格式
在《林泉高致》中,将自然山水分为了四类,以下哪项不属于这四类?()(1.0 分)
1.0 分
? A、
可游者
? B、
可望者
? C、
可行者
? D、
可画者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林泉高致》是以下哪类画作创作的经验总结?()(1.0 分)
1.0 分
? A、
肖像画
? B、
花鸟画
? C、
山水画
? D、
宫廷画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7
巨石阵位于下列哪个国家?()(1.0 分)
完美整理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考研参考书笔记整理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考研参考书笔记整理 9、黄筌富贵,徐熙夜逸的风格差异.不同艺术风格. 1师承关系不同:黄师承唐代的薛稷、所谓“正统派”.徐师承不明显,主要靠师法自然和体验生活来发挥他的独创精神. 2题材不同:黄多取于宫廷的珍禽瑞鸟,名花奇石.徐善画自然中禽鸟、花竹、草虫蔬果. 3表现技法不同:黄妙在赋色.用笔级新细,殆不见墨迹,以轻色染,谓之写生.徐以“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也”. 4格调不同:黄的绘画,追求形象的真实和画面的生趣.徐随自己的意愿画新鲜的题材,并用质朴、精谨的手法,追求生动活泼的笔墨趣味和朴实淡雅的格调.俩人两种美学风格,两人社会地位,环境思想态度不同,风格也不同. 10、样认识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南北宗论的创立者想通过从唐至明近千年的山水画的分析总结,用艺术风格分流派,并加以褒贬,以建立绘画的新风格和绘画批评的新标准.竭力抬高文人画,贬底南北朝以上的院体画和青绿山水画体系.南北宗论有片面性只用两个流派去归纳,难免有自相矛盾,牵强附会,评价白当之处. 应该肯定董其昌做出的贡献.南北宗论是文人画思潮的一种反映,所以一经建立,便得到文人画家的赞同.此论树立了温和文雅、精气内含的作风,鉴定了文人画在绘画史上的主导地位. 11、怎样评价清末的“上海画派”. 19世纪末,在民族矛盾和中西文化的激烈碰见下,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首先在沿海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城市兴起,画家受到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和外来艺术思想,以一种新的视野和心态进行艺术创作,上海画派是继承扬州画派之后的一支绘画生力军,他们既学习传统又学习不拘于传统,有所革新,使绘画作品充满新鲜活泼的生气,在画史上写下了精彩的一页,对后时影响很大. 12、怎样评价“四王”与“四僧”. 清时的王时敏、王鉴、王荤、王原祁.他们在艺术上强调“日夕临摹、宛然古人”脱离现实,醉心于前人笔墨技巧的路线,摹古是他们山水画创作的一大倾向.艺术风格和手法迎合当道者支持为正统派. 弘仁、石溪、朱耷、石涛.在艺术上敢破敢立,强调个性解放,提倡“借古开今”,反对泥古不变,不但自己真实的生活情感,为另一创新派. 13、《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年代及其艺术特色. 张择端,字正道,北宋末期优秀的人物风俗画家.此图场面宏大,画家细微的观察竭尽全力对各种细节做精微、严密的描绘.全图巧妙地安排开端,高潮,收尾,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能唤起人们无穷的思绪. 14、魏晋南北朝美术较之汉代有哪些重大发展?其社会历史原因何在. 这是一个大动乱、大灾难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1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而兴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2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传神,以线造像进一步提高.3.山水画逐渐从人物画背景中分化出来,4出现了绘画史上的理论家对后影响很大. 15、比较北宋山水画与南宋山水画在构图以及空间处理上的不同特点. 北宋山水画以雄壮、辽阔、崇高胜.南宋山水画秀丽、工整、优美胜,两美并峙,各有

王宏建《艺术概论》考研核心笔记2

王宏建《艺术概论》考研核心笔记2

艺术发展论 第一节. 艺术的发生 .艺术发生学是研究艺术发生的原因及其过程的理论 (一)历史上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 1.游戏说 十八世纪德国思想家席勒和十九世纪英同哲学家斯宾塞提出,认为艺术发生的真正原因是以外观为目的的游戏冲动。 游戏与艺术的相同点 1 都只有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的功利需要之后才有可以用过剩的精力从事这些活动 2 它们都是超功利的,不能满足实际物质需要,都能让人产生愉悦的情感 3 游戏中强烈的感情和欢快的节奏和艺术有关联 游戏与艺术的不同点 1 游戏的目的是发泄过剩的精力或是某种活动的练习,艺术却不同 2 游戏是短暂的,而艺术的生命力是长久的 3 游戏是个人的自娱,艺术是情感的交流,必须有观众。 所以游戏没有科学地、全面地揭示艺术发生的根源。 2.巫术说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提出,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而原始巫术根植于原始人万物有灵的世界观,有顺势巫术,模拟巫术,接触巫术3.劳动说 原始社会音乐和舞蹈的特征是节奏,而音乐和舞蹈的节奏又来源于劳动的节奏,特别是集体劳动中产生的节奏 (二)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生产劳动实践 艺术的发生动力不是单一的,劳动、情感、巫术、幻想等原始社会的一切,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了一个系统,组成一个力。但不是每个动力因素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中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决定其他因素的产生和发展,成为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1 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人 2 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和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一个必要条件 3 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二个必要条件 4 生产劳动实践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从建筑,造型,装潢,舞蹈,音乐,诗歌的产生可以分析出来 (三)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 1 艺术发生的上限---人所创造的第一件工具 工具和艺术都是人创造的,艺术发生的前提和条件都是在人们使用工具改造自然的基础上产生的,工具促进了形式美感的产生 2 “准艺术”的发生 “准艺术”发生的标志是人体装饰,雕刻和岩画的出现 3 “准艺术”的繁荣 社会由狩猎经济向原始农耕经济转变,为了储存和加工粮食就产生了新的器皿—陶器应运而生,陶器的的出现对于史前艺术的发展有划时代的意义 4 “准艺术”的衰落与艺术的发生 真正的艺术产生的标志是实用价值下降、渗入等级观念、作为富人饰物或宗教祭器象征的玉器和青铜器艺术的繁荣和狞厉恐怖的艺风格的产生 第二节.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历史上对艺术发展规律的研究: (一)艺术发展的模式论: (1)“草创——繁荣——衰亡”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1..需树立以一个评判标准2.只适合主要艺术种类。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xxxxxxxxxx 编写日期:2010年9月 一、开设系(部): 信息技术系 二、教学对象: 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 三、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设计的地位及本质、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演变的基本规律以及设计与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关系,并在此基础 上,为以后的设计实践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及早树立正确的设计观。 四、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设计概论》,使学生比较广泛和深入了解有关设计的理论,认识理解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方法论。 2、在了解各设计流派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理解设计与设计美学、科学工艺、地域文化、生态环境、上层建筑等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关系。 3、从历史、社会、文化、经济、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材料等各个角度,了解工业设计的本质意义和发展趋势。 4、教学中应坚持整体的原则,并针对当代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讲解,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加深学生对讲课内容的理解。五、教学课时及其分配: 总学时:64学时 六、考核: 考核形式——期末考试; 试卷结构——试题分为四大类型: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分值分配:平时(30%)+期末(70%)=总评成绩(100%);

题量——90分钟 七、教材: 《设计概论》赵平勇主编,设计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八、主要参考书目: 1、(美)梅格斯,《20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湖北美术出版社,1989年 2、(日)大治浩,佐扣七郎合编,《设计概论》,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 3、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吉林美术出版社,1991年 4、王受之,《世界工业设计史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 5、柳冠中,《工业设计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6、朱淳泽,《世界工艺史》,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7、尹定邦,《设计目标论》,暨南大学出版社 8、约翰. 沙克拉,卢杰、朱国勤译,《设计—现代主义之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9、李砚祖,《设计概论》,湖北美术出版 10、李妲莉、何人可、刘景华,《美国工业设计》,上海科技出版社 九、讲授提纲 设计概论 第一章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2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初步了解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2、了解艺术设计的特征 3、掌握艺术设计的方法 4、了解艺术、科学与技术相互之间的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艺术设计的定义 一、设计在世界上的定义 二、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艺术设计的原理 一、艺术设计的艺术性原理 二、艺术设计的科学性原理 三、艺术设计的技术性原理 第三节艺术设计的特征 一、设计的创意性特征 二、设计的图形性特征 三、设计的产品型特征 四、设计的科学性特征 五、设计的工艺性特征 六、设计的市场性特征 第四节艺术设计的方法 一、对比设计的方法

艺术概论重点整理资料

课堂专用复习资料艺术概论 孙美兰版

第一章艺术的形态 第一节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 艺术的定义?(需记忆的标识)★★★★ 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艺术既是意识形态,也是精神生产形态。艺术具有的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等基本特征。 什么是艺术? 答:何为艺术?国内外从古到今都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与理论,如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论,席勒的游戏论等,本教材认为,艺术的本质特性是审美的、创造性的意思形态,也是审美的、创造性的生产形态。 艺术是人类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与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与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 为什么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 人类用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和理论的(科学的)四种方式掌握世界。所谓的掌握世界就是认识世界的方法手段与途径或反映人类认识生活的方式。艺术也是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所以艺术是意识形态。 另外,艺术也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马克思提出精神生产,强调艺术的精神在生产形态方面存在巨大的实践性威力。1、艺术是社会审美观念、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心理的产物,具有精神生产的特征,2、艺术创造也在改变和构建着自然界的物质存在,具有物质生产的某些特征。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有什么不同呢?(只需了解的标识) 精神生产: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具有审美价值 物质生产: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具有使用价值 艺术创造的目的,主要是实现它的审美价值,它要满足的是人们心灵的渴求和精神上的需要,它要唤醒的是人们超越美学贫困的自创力。(需记忆的标识) 艺术形态的特点有哪些?★★ (一)艺术形态要求强烈的主体性 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特点之一,是它要求生产主体把强烈的主体意识、强烈的主观因素——思想、情感、意向、心境、愿望等——渗透到生产过程里,物化到产品对象中去。在艺术创作中情感意向始终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最活跃的元素。

美术概论

美术概论 主要的绘画艺术形式:油画、中国画 1 【单选题】张择端是哪个朝代的著名画家(B) A、元朝 B、宋朝 C、明朝 D、唐朝 2 【单选题】以下哪位画家是《鹊华秋色图》的作者(B) A、郭熙 B、赵孟頫 C、张择端 D、乾隆 3 【单选题】唐寅某幅画作中题字“治下唐寅画呈李父母大人先生”,表明了该幅画是送给(A)的。 A、地方长官 B、祖父母 C、岳父母 D、父母 4 【判断题】著名画作《清明上河图》上并无作者署名。(√) 5 【判断题】埃及是最早出现版画的国家。(×)

主要的绘画艺术形式:版画、素描、雕塑 1 【单选题】《林泉高致》可以称得上是以下哪类画作创作的经验总结(D) A、花鸟画 B、肖像画 C、宫廷画 D、山水画 2 【单选题】界画需要借助(C)来作画 A、贝壳 B、草绳 C、界尺 D、铜版 3 【单选题】以下哪种类型的纸是工笔画所使用的(D) A、生纸 B、牛皮纸 C、铜版纸 D、熟纸 4 【判断题】现如今,素描越来越成熟,已经发展为一个独立的画种。(√)5 【判断题】明朝的画家多使用绢来作画。(×)

中国的雕刻艺术 1 【单选题】以下哪种雕刻形式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采用的(A) A、浮雕 B、立雕 C、镂雕 D、透雕 2 【单选题】以下哪个君王的陵墓被称为“昭陵”(A) A、唐玄宗 B、宋高宗 C、明太祖 D、唐太宗 3 【单选题】陵墓的雕刻一般比较讲究方位,雕刻一般位于陵墓的哪一方位(C) A、地面 B、左右两侧 C、前方 D、后方 4 【判断题】中国现存的石雕大多数都受道教影响。(×) 5 【判断题】溥仪是中国最后一个按照皇帝规制建造陵墓的皇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