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的治疗现状(一)

黄褐斑的治疗现状(一)
黄褐斑的治疗现状(一)

黄褐斑的治疗现状(一)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慢性难治性色素性皮肤病。主要特征是面部对称性色素过度沉着,为形状不规则,颜色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无炎症表现及鳞屑,无明显自觉症状。皮损主要分布在前额、颞部、鼻部和颊部1]。黄褐斑多见于育龄期妇女,男女比例约为1∶92]。病情可有季节性,常夏重冬轻。黄褐斑发病机理复杂,真正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遗传因素,紫外线照射,妊娠,雌激素,孕激素水平,血清铜含量,口服避孕药,内分泌失调,子宫卵巢疾病,甲、乙型肝炎,胆囊炎,激素治疗,酪氨酸功能障碍,化妆品,光敏性药物,氧自由基,皮损区微生态改变,抗癫痫药及情绪波动等。在上述诸因素中内分泌失调、遗传和紫外线照射被认为是发病主要原因。黄褐斑几乎是所有种族共患疾病,但以居住在紫外线照射强烈地区的Ⅳ-Ⅵ型肤色的人,尤其以亚洲人和西班牙人为多2,3]。由于黄褐斑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人们的面部美观,给患者身心带来一定影响,临床治疗方法多样化,现将目前的黄褐斑治疗方法综述如下,以供参考:

1、局部药物治疗

1.1遮光剂:患者外出可以使用遮光的工具(如伞、太阳冒)或在曝光部位外涂宽光谱的遮光剂(如5%氧化锌霜和5%对氨基苯甲酸霜),减少紫外线直接照射在患处。遮光剂分为物理和化学遮光剂,它不但能遮挡阳光还能起到皮肤美容的功效。

1.2脱色剂的使用:黑素的多少决定皮肤色素的深浅。目前应用最广泛、研究最多的治疗色素增加性疾病的药物是酪氨酸酶抑制剂。这是因为酪氨酸酶作为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酶,其异常过量表达可导致人体的色素沉着性疾病。酪氨酸酶的抑制剂主要是通过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而达到抑制黑色素合成。它主要有含酚基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巯基化合物等4]。

1.2.1含酚基化合物:羟基苯甲酸和羟基苯甲醛对酪氨酸酶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5%的氢醌酸又名对苯二酚,与酪氨酸酶的底物酪氨酸结构类似,竞争性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抑制酪氨酸转化为黑素,减少黑素的合成。它是目前公认最有效的治疗黄褐斑药物之一。最佳浓度为3%,最合适的赋形剂是水醇基质(等量的丙二醇和无水乙醇)。常用方法是2次/d外用,8-10周5]。副反应有接触性皮炎、外源性褐黄斑等6]。目前常用的衍生物有:3%氢醌单戊酸酯霜,本品是氢醌与戊酰氯在催化剂作用下酯化制得,性质较氢酸稳定,脱色力更强;对二酚单丙酸酯(MPHQ)是氢酸的一种脂肪酸酯,由氢醌和丙酸反应制得。此外,MPHQ在含水基质内非常稳定,有明显的脱色作用和抑制黑素细胞产生黑素颗粒的能力。熊果甙也是一种含酚基的化合物,对酪氨酸酶也有抑制作用,虽然其抑制效应明显比羟基苯甲醛和羟基苯甲酸差,但由于其副作用较小,已作为增白剂添加入美白化妆品中,与全反式维甲酸连用效果较好。

1.2.2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尤其是许多中药材中含量丰富。其中包括人们熟知的茶多酚(儿茶素)、大豆异黄酮(染料木素与黄豆甙)和来自柑橘的橙皮甙与柚甙等。黄酮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其中包括:抗氧化作用、消炎作用、抗癌和抗基因诱变作用。近年来,许多富含黄酮类物质的植物天然提取物(如银杏、甘草提取物)应用于化妆品中4]。1.2.3巯基化合物:巯基化合物是酪氨酸酶独特的抑制剂,例如半胱氨酸、L-半胱氨酸二羧酸盐、半胱氨酰色氨酸等半胱氨酸衍生物等化合物都是酪氨酸酶的有效抑制剂N-乙酰-4-硫-半光胺基酚就是一种新型退色剂,治疗黄褐斑有极好的效果。4%水包油乳剂,每日2次,6个月后有满意的疗效,有效率达74%,且性质稳定,刺激性小,不引起永久性色素脱失。其机制可能是减少功能性黑素细胞的数量和减少黑素小体向角元细胞转运的量6]。

1.2.4壬二酸:是从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培养液中分离出的二羟基酸。它既是酪氨酸酶的竞争性抑制剂,直接干扰黑素的生物合成,同时对过度活跃或异常的黑素细胞有选择性的细胞毒作用。通过破坏线粒体呼吸和细胞的DNA合成,而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减少黑素的生成,达到脱色素作用。20%壬二酸霜结合广谱遮光剂治疗表皮型和混和型黄褐斑,60%以上的患者有效,但疗程需6个月以上。有人认为壬二酸的疗效至少与氢醌制剂相当,而理化性质稳定,无明显

副作用是其优点7]。其浓度在15%-20%时是人们可以耐受的,过敏反应和光毒反应很少发生,不良反应包括瘙痒、轻度的暂时性红斑、鳞屑和灼热感,这些不良反应症状通常2-4周可以消退且没有系统损害。

1.2.5维甲酸:可抑制体外培养黑素瘤细胞的酪氨酸酶活性,阻止黑素向角质形成细胞的转运,减少角质形成细胞粘合度,增加药物渗透。0.1%维甲酸霜每晚使用1次,68%患者有明显改善,但疗程较长,约24周。表皮型效果明显,真皮型效差。副作用为轻至中度红斑、脱屑。可从低浓度起使用,逐渐增至1%,以免引起局部刺激8]。

1.2.6激素:一般观点认为激素不宜用于面部皮肤,因为容易导致局部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毳毛增多和色素沉着。但是有国外文献报道,用0.01%的氟新诺龙联合氢醌和维甲酸治疗黄褐斑患者8周后,并未发生明显副作用9]。激素与维A酸和氢醌联合外用,不仅见效早,且能有效抑制黑素的合成与分泌,减少黑素产生9]。短期使用弱效激素联合维A酸和氢醌治疗黄褐斑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1.2.7复合制剂:Taylor等采用0.05%维甲酸+4%氢醌+0.01%氟轻松三联制剂治疗641例黄褐斑患者,8周疗程结束时,色素完全消褪及75%消褪的患者分别为26.1%、70%,虽有轻微不良反应,但均可耐受10];且疗效和安全性较长,可达1年。许建波等曾报道,用3%复方氢醌乳膏(氢醌、果酸、地塞米松)与斑必治(4%氢醌)相比较,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70.27%,差异有显著性11]。由此可见,复方制剂有强化、协同、增效作用。

1.2.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霜:通过抑制和消除活性氧自由基的作用来减少黑素的形成。1.2.9金属硫蛋白(MT):其分子量很小,对自由基有很强的清除能力。对黄褐斑患者来讲,外源性补充MT非常必要。它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防止脂质过氧化,使细胞尤其是细胞膜中的不饱和脂肪得以保护,从而起到保护细胞膜流动性、防止细胞衰老的作用,也能使丙二醛的产生减少,色素沉着减少。迄今为止,MT是清除自由基最强的蛋白质之一,它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为SOD的1万倍以上,作为祛斑产品,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当今世界上较热门的研究课题。

2局部物理治疗

2.1化学剥脱雷琐辛:雷琐辛是儿茶酚的同质异构体,是早期应用于化学剥脱剂的药物之一。浓度为50%的雷琐辛可用于中、深层剥脱,治疗黄褐斑合并雀斑和日光性着色斑亦有效。羟乙酸:羟乙酸化学剥脱剂代表了一类安全有效的治疗面部色素沉着的方法,它已较广泛地用于治疗黄褐斑。用10%-15%的羟乙酸洗剂加2%氢醌可增强疗效。曲酸:当曲酸凝胶治疗黄褐斑无效时,可用曲酸化学剥脱剂,它由2%曲酸与3种羟基酸(水杨酸、柠檬酸、乳酸)组成。使用曲酸化学剥脱剂后发生皮肤干燥现象比羟基乙酸化学剥脱剂少。羟乙酸联合曲酸或羟乙酸联合氢醌治疗黄褐斑的色素沉着都有很好的疗效。缺点是曲酸制剂的刺激性比氢醌大。三氯乙酸:三氯乙酸为中深层剥脱剂的一个辅助用药,可用于治疗泛发性及持续性的黄褐斑。水杨酸:浓度为20%-30%的水杨酸化学剥脱剂也可治疗黄褐斑的色素沉着,这种剥脱剂可以间断2周使用。Grims12]的研究表明,水杨酸化学剥脱剂对于改善黄褐斑和炎症后色素沉着有中等到显著的疗效。

2.2超声波:用维生素C注射液、肤康宁霜、本草去斑灵霜均匀按摩,再用超声探头在皮肤作螺旋式移动治疗,每次20-25min,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据丘雁等报道,采用超声波加不同比例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进行超声波导入,经过2个月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13]。

2.3冷冻:采用液氮、液氧、液氢等低沸点介质制造成表皮浅Ⅱ°冻伤,借助自愈新皮达到治疗目的,一般无不良反应,患者能耐受。

2.4微晶换肤:其原理是用气泵把天然矿物“微晶体”通过管口嘴高速冲击表皮,使老化变质的表皮脱落,通过组织的自愈功能创造新的表皮,使皮肤变得白腻柔软和富有弹性。3-10d接受一次治疗,8-10次为1个疗程。一般第3次治疗以后,皮肤即有明显改善。该技术尚未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确切效果应进一步验证。

2.5磨削术:用磨头将表皮去一层而达到去色素的目的,易发生瘢痕、色素沉着等副作用。

2.6光学治疗:铜蒸气激光、氩激光是利用选择性光热分解的原理,疗效不稳定。如设定的能量输出过高,则有产生色素减退、色素沉着和瘢痕的危险,现少用。脉冲CO2激光和2940nm 的Er:YAG激光治疗过程中表皮和真皮上层受到损伤,术后有感染、色素沉着或减退、疤痕等风险,故术后应注意局部护理,避免阳光直射。

强脉冲光,532nm倍频Nd:YAG激光,1064nmQ开关Nd:YAG激光,优点在于选择性破坏色素颗粒或色素细胞,而临近的正常细胞不被或较少被破坏,是目前治疗黄褐斑常用的手段之一14]。刘洪波等15]治疗黄褐斑90例,能量密度为20-26J/cm2,总有效率为56.7%.治疗结束后3-6个月对53例随访,有3例复发。黎宁等16]治疗黄褐斑35例,能量密度为18-35J/cm,总有效率占71.4%。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应该重视治疗参数的设置。

Q开关Nd:YAG激光,激光穿透皮肤的深度与激光的波长正相关,波长532nm的激光在皮肤中穿透深度小,较为适合治疗分布于表皮及真皮浅层的色素病变;1064nm波长的激光在皮肤中穿透较深,故可用于祛除皮肤深层色素。王志刚等17]使用532nm倍频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102例,能量密度为5-10J/cm2,总有效率占88.4%。温景18]对72例黄褐斑激光治疗和71例祛斑面膜治疗作为对照:对于浅棕色的黄褐斑予以532nm倍频Nd:YAG激光治疗,能量密度1.5-6.0J/cm2;对于深灰蓝色、棕黑色的黄褐斑予以1064nmQ开关的Nd:YAG激光治疗,能量密度3.0-12.0J/cm2,对照组采用超声波美容仪祛斑面膜倒膜疗法,经4个疗程治疗,激光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28%,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8.03%,两者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2.7中药面膜外用:目前以中药为主的面膜治疗黄褐斑日渐成熟。猪苓、白芷、白薇、党参、紫草、丹参、马齿草、蔓荆子、山茱萸、乌梅、白鲜皮、白蒺黎等均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特别是一种油溶性甘草提取物(LPT),其主要化学成分是光甘草定(10%-40%),它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效果比氢醌大16倍,以0.1%的浓度,每天使用3次,连用4周,可明显亮洁皮肤。用甘草的提取物制成霜剂,外用治疗黄褐斑、老年斑均获显效。因此,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氢醌等一类脱色剂将被一种新的、很有前途的甘草制剂取代19]。

黄褐斑病因病机及其中医治疗述评_毕亚男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年第44卷第3期S H.J .TCM M ar .,2010;V o.l 44N o .3 黄褐斑病因病机及其中医治疗述评 毕亚男1 潘祥龙 2 1.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 201203) 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皮肤科 (上海 200021) =摘 要> 综述黄褐斑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认为黄褐斑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中医药对黄褐斑在内外治疗方面都有独特效果。 =关键词> 黄褐斑;病因病机;中医药疗法;综述 =中图分类号> R 735.7;R 256.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1334(2010)01-0082-03 E 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hloas ma and its treatm ent by Chinese m edicine B I Ya -nan 1 PAN X iang -l o ng 2 1.ShanghaiUn i v ersity of Trad iti o na lCh i n ese M edc i n e 2.Shuguang H ospitalA ffiliated to ShanghaiUn i v ersity of Trad itional Chinese m edic i n e A bs tract : Th is article revie w s t h e eti 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hloas m a in Ch i n ese m ed ici ne ,and b eli eves that it i s i n cl ose rel ati on s h i p w it h t h e liver ,k i dney and sp l een ,and t h at Ch i n ese m ed i ci n e h as pos i ti ve effects on it .K ey words : C hloas m a ;eti ol ogy and pathogenes is ;Ch inese m ed i ci n e ;revi e w [作者简介]毕亚男,女,硕士,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皮肤病临床研究工作。 黄褐斑是发生于面部的一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皮损为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常对称分布于面部,无炎症表现及鳞屑,无明显自觉症状;女性多发,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病情可有季节性,常夏重冬轻 [1] 。本病是临床常见而又难以治愈的皮肤病之一, 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患者虽无明显不适,但有碍美观,对患者心理造成很大压力,严重者可影响工作与生活。近年来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日益显示出优势,现将黄褐斑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 5素问#至真要大论6称黄褐斑为/面尘0,历代医家又有/肝斑0/黧黑斑0/褐黄斑0/蝴蝶斑0等称谓,其病机可归于气郁、血瘀、虚火。中医认为/黧黑斑0是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局部反应,多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肝郁、脾湿、肾虚是发病之因,气机不畅、气血瘀滞、颜面失于濡养为致病之理 [2] 。正如5诸病源候论6所云:/面 黑墨黯者,或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风邪,皆气血失调,致生黑黯,素体禀赋不足,或劳心过度,房事频繁,或久病伤阴,致阴精亏虚,肝肾不足,头面失荣,或阴不制阳,虚火上炎,熏灼面部。0气血不能润泽面肤,则面若蒙 尘;血瘀于颜面,故发斑片。 1.1 与肝脾肾功能失调有关 黄褐斑或因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气郁化热,熏蒸于面,灼伤阴血,以致颜面气血失和而生;或因冲任失调,肝肾不足,肾阴亏虚,肾水不充,以致水火不济,虚火上炎所致;或因饮食不节,忧思过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湿热内生,熏蒸于面而致;或因慢性疾病致营卫失和,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面失所养而成。但总的病机都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有关 [3] 。肝、脾、肾三脏相互影响,互 为因果,应分清主次,辨证施治,才能取得理想疗效。1.2 与情志失调有关 5医宗金鉴6云:/黧黑如尘久始暗,原于忧思恼怒成。0本病多发于年轻女性,因女性生理、心理上的影响,加之家庭、工作等方面的压力,既忙事业,又忙家务,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且胎产哺乳伤于血,以致心肝失养,气郁血虚;肝郁而气滞,气滞而血瘀,肝气不舒,急躁易怒,相火妄动,消灼肝肾精血;肾阴不足,水不上承,精血亏损,脉络空虚,肌肤失养而发为黄褐斑 [4] 。 1.3 与阴阳失调有关 5素问#宝命全形论6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0黄褐斑的病因病机与脏腑功能阴阳失调密切相关。如血虚肝旺型患者,血属阴,长期血虚,阴不足,脉络空虚,头面肌肤失濡,此乃阴虚;肝火旺盛,肝阳上亢,火热上炎,熏蒸肌肤,此乃阳亢。此证型 # 82#

面部刮痧与面部拨筋的区别

面部刮痧与面部拨筋的区别 “刮痧”这个“痧”字也就是“痧症”。“痧”就是人体内气血瘀积和阻塞,一旦“不通”,毒素就会积累。 刮痧疗法就是利用刮痧器具,在表皮经络穴位上进行刮拭,通过良性刺激,直到刮出皮下出血凝结成米粒样的红点为止,通过发汗使毛孔张开,痧毒也就随即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导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拨筋疗法是依据中医理论,疏通经络排出毒素和晦气,在头部和面部以点的接触,深入皮下,打散囤积于血管壁的毒素,十次美容不如一次拨筋。压力, 思虑、烦心导致细胞死亡会成气血不通,产生筋结。通过"揉、拨、挑、梳"等手法,打开面部穴位、舒通面部九大经脉,有效阻止由筋经阻塞造成的筋结、气结,防止面部晦暗,将坏死细胞、毒素经由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代谢出去,调行气血,促进细胞的吸收能力。 面部刮痧与面部拨筋的区别 ⒈面部拨筋是双向(经络+气血)调理,而面部刮痧是单向(血管)调理。 ⒉面部拨筋调的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络,是对整个人体“面”的调整。而面部刮痧是血管的调理,是一种排毒,是“点”的调理。 ⒊拨筋包含刮痧,而刮痧不含拨筋

面部色斑及痤疮诊断 一、色斑诊断 色斑颜色、形态: 色斑淡黄,边界不清晰为心脾气虚。色斑深黄,边界清晰为心脾两虚,兼肝郁气滞。色斑褐黄或黑黄,边界清晰为心肾两虚,兼气郁结日久。 色斑部位: 面部出现黄褐斑,多属气血、经络、脏腑失调。 黄褐斑紫外的面色黄,色斑多在面颊部大小肠的全息穴区和小肠经循行部位,为脾虚痰湿凝聚,常伴有食欲不振、腹胀、便秘、腹泻等脾胃虚弱的症状。 黄褐斑兼面色青,色斑多在额头两侧、鼻部、眼角外侧、眼下方上肢区等肝胆的全息穴区或胆经循行部位,多为肝郁气滞,常伴有胁肋胀满,郁闷不舒,急躁易怒的症状。 黄褐斑兼面色晦暗,色斑多在面颊外侧、面颊下方、上唇两侧等肾区、膀胱区为肾气不足,常伴有腰痛,腰膝酸软,精力减退,易疲劳的症状。 过早或过多出现老年斑是机体早衰,脂代谢紊乱的表现。 面部:上肢、肩关节对应处的黄褐斑多伴有颈肩酸痛的症状 面部:下肢、膝关节对应区处的黄褐斑常伴有下肢、膝关节酸痛、沉重的症状。 二、痤疮诊断 痤疮颜色、形态: 痤疮色红、丘疹隆起,面色红润。为实热症,常伴有口渴、咽干、烦躁、便秘等症状。 痤疮色淡红、丘疹小,稍高出皮肤,或无明显隆起,面色正常,为虚火,阴虚火旺症,常伴有气短、口干、咽痛症状。 丘疹和黑头粉刺同时存在,皮损色深,或囊性痤疮,为血瘀症、痰湿症。 痤疮部位: 痤疮色红、丘疹隆起,明显集中在小肠经循行线上,即为小肠实热,常伴有食多、饮水少、尿黄、便秘等症状。 痤疮色淡红、丘疹小,稍高出皮肤,或无明显隆起,面色正常,痤疮集中在肺的全息穴区,为肺经虚火,常伴有气短、口干、咽痛症状。 在大肠经、小肠经、胃经的循行部位反复出现痤疮者,胃肠积热是其发病内因,大多伴有便秘、食欲旺盛、腹胀、口臭、嗳腐等症状。 面颊中部和外侧、下颌部位胃经的循行部位,出现反复发作的痤疮是胃热的表现,多见喜食油腻肥甘者,常伴有食多、口渴、口臭、腹胀、便秘等症状。 女性下唇部下唇部反复发作的痤疮,月经前加重,为内分泌失调,常伴有月经不调的症状。

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

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 张志荣 (临汾市尧都区中医皮肤病医院)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部,呈面积对称、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黄褐或淡黑色的斑片,无自觉症状,好发于中青年女性。该病可归为中医学“黧黑斑”、“肝斑”、“蝴蝶斑”范畴。中医学认为,黄褐斑的发生与肝、脾、肾3脏功能失调有关,临床治疗多从此3脏着手,采用疏肝解郁、健脾除湿、滋补肝肾的内治法则,根据“无瘀不成斑”、“治斑不离血”的理论,以活血化瘀贯穿于治疗始终,从而使脏腑气血运行条畅,养血荣面。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常将该病辨证分为肝郁气滞、脾失健运、肝肾阴虚3型进行论治。现将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经验介绍如下。 1 肝郁气滞型 临床表现:颜面部呈分布对称的黄褐色斑片,以面颊、目周为著,境界清楚,斑色发青,烦躁易怒,情志不遂,精神抑郁,女子月经前后不定期且连续3一4个月,经前斑色加深、双乳胀痛、胸胁痞胀,纳谷不香,舌质暗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细。证属肝郁化火,气滞血瘀。治宜疏肝解郁,化瘀消斑。方选逍遥散加减,药物选用柴胡、白术、茯苓、当归、白芍、甘草、薄荷。若为月经后期,加川芎、益母草;痛经,加乌药、延胡索;月经先期、淋漓不净,加白头翁、秦皮;月经量多、色红质稠,加牡丹皮、栀子;脘闷,加厚朴、陈皮、木香。 例1 患者,女,33岁,2008年3月13日初诊。主诉:颜面起斑2

年,加重半年。患者2年前因心情抑郁始发面部黄褐斑,曾自行外用祛斑化妆品,无效,近半年来明显加重,遂前来就诊。现症:鼻背、双颧可见黄褐色斑片,境界清楚,形如蝴蝶,平素烦躁易怒,易生气,经前斑色加深、乳房胀痛,月经后期,经色暗红、血块多,胸胁痞胀,睡眠不实,纳可,二便调,舌质暗红、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细。辨证属肝郁化火,气滞血瘀。治宜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给予逍遥散加减治疗,处方:牡丹皮15 g,栀子10 g,当归12 g,白芍15 g,熟地黄10 g,川芎10 g,桃仁10 g,红花10 g,柴胡10 g,郁金10 g,薄荷6 g,香附10 g,益母草15 g,白术10 g,茯苓15 g,白僵蚕15 g,炒酸枣仁15 g,甘草6 g。服药2l剂,斑色变淡,范围同前,经前乳房胀痛减轻,伴痛经。上方加泽兰15 g。继服2l剂,黄褐斑范围明显缩小,颜色变淡,边界模糊,月经血块减少,舌脉同前。上方去薄荷。再服21剂,面部黄褐斑消退90%以上,鼻背、双颧散在数个豆粒大小的淡褐色斑点,皮肤光泽,无不适,睡眠好转。上方去炒酸枣仁。继续服药约3个月,黄褐斑基本消退。 按本病案“原于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妇女多有之”,故笔者以丹栀逍遥散及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方中牡丹皮、栀子清热除烦;当归、白芍、熟地黄养血柔肝,可使肝疏泄条畅而有利于调经活血,达到治本之目的;桃仁、红花乃活血化瘀要药,可使“瘀血去而新血生”;川芎乃血中气药,善走头面,可引药上行;柴胡、香附疏肝解郁,可使肝气条达;薄荷助柴胡散肝郁而生之热;白术、郁金健脾益气、行气解郁;白僵蚕祛风通络;茯苓实脾,

脸上长黄褐斑的原因是什么,你知道的可能都是错的

你可能做过激光、用过祛斑霜、喝过中药,但你依然没能祛掉黄褐斑。原因只有一个:你之前使用的所有祛斑方法都是错误的。 目前国内对于黄褐斑的研究和认识,大多停留在内分泌失调、日晒、妊娠、情绪因素等层面。但在黄褐斑临床诊治的过程中,我们却发现诸多疑问与之不相符合,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皮肤受损在黄褐斑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治疗黄褐斑首先要找到黄褐斑的本质病因,然后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治疗,才能从根本上祛除黄褐斑。 日晒和黄褐斑 一些黄褐斑的患者会有这样的体会,每到夏天脸上的黄褐斑就会加重,特别是晒了太阳后会更加严重,到了冬天黄褐斑的颜色则会变浅。 但以此认定日晒是导致黄褐斑的病因并不严谨。 因为如果日晒是导致黄褐斑的病因,那应该是整个面部皮肤全部出现黄褐斑。但临床上却不是这样,色斑大部分位于脸双颊、颧骨处,其余皮肤正常,特别是鼻子极少见黄褐斑。 而且临床研究发现日晒偏多的人群的黄褐斑发生率较日晒偏少的人群没有明显差别,而在黄褐斑患者群体中,日晒与黄褐斑的严重程度呈正向相关性。这证明了日晒不会导致黄褐斑发生,但日晒可以加重黄褐斑的临床症状。 实际上,不仅是黄褐斑,日晒对所有的色斑都有加重的作用。对于人类的皮肤来说,紫外线无疑是最大的促老化因素,最好不要日晒是正确的,但是日晒和黄褐斑的本质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内分泌和黄褐斑 黄褐斑多见于妊娠期、月经不调、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因此国内研究普遍认为内分泌失调是导致黄褐斑的主要原因。 而且临床上也确实发现妇女妊娠期、月经不调、口服避孕药会造成体内雌性激素水平升高,研究也证实雌性激素可刺激黑色素细胞分泌黑色素颗粒。但这并不足以证明内分泌失调是导致黄褐斑的本质病因,具体理由如下: 一是在妇科疾病中摘除了子宫和双侧卵巢而又没有补充雌性激素的女性中,

黄褐斑的中草药治疗方法

黄褐斑的中草药治疗方法 黄褐斑 黄褐斑是一种面部色素增生牲皮肤病,它多分布在鼻及鼻两侧,形似蝴蝶,故俗称“蝴蝶斑”。此斑表面光滑无皮屑,既不痒,也不痛,长期存在,多年不褪,但日晒后加重。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脾、肾功能失调有关,或因肝病而引起者,又有“肝斑”之称。或因脾虚不能化生精微,气血再亏,肌肤失去营养,以致湿热熏蒸而患此病;或因肾阴虚,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色,虚热内蕴,郁结不散,阻于皮肤所致。临床常用的偏方、验方主要如下。 [方一] 醋柴胡12克,当归、白芍各10克,丹参15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青橘叶6克,制香附10克,薄荷3克(后下)。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本方疏肝解郁,适用于因肝郁气滞而导致的黄褐斑。 [方二] 党参12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淮山药15克,扁豆、茯苓各12克,黄柏、黄芩、泽泻各10克,六一散6克。水煎服,日1剂,早晚服。 本方健脾利湿清热,适再于因脾虚湿热而导致的黄褐斑。 [方三] 生熟地各15克,玄参、天花粉、知母、黄柏、炙龟板、茯苓、山栀、柴胡、丹皮各10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本方用于因肾虚蕴热而导致的黄褐斑。 [方四] 青嫩柿树叶若干,白凡士林30克。将柿树叶晒干研细面,与白凡士林调匀成膏,每天睡前涂患处,晨起洗净,一般半月至一月后方能奏效。 本方适用于黄褐斑。 [方五] 益母草粉7.5克,白附子6克,白及7.5克,白蔹6克,轻粉1,5克,钟乳粉6克,密佗僧4.5克,细辛末1.5克。各研极细末,混合均匀,装瓶备用。晚上睡前用人乳或温水调和,涂患处,次日用温水洗去。 本方治疗黄褐斑有效。 [方六] 薏苡仁5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健脾利湿,适用于黄褐斑。

浅析黄褐斑的辨证分型治疗

830  环球中医药2015年7月第8卷第7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uly 2015,Vol.8,No.7 四学术论坛四 基金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人才培育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2015?jxs?282) 作者单位: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冯蕙裳(本科生)];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姜玉(硕士研究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皮肤科(蔡玲玲二宋利梅二张丰川);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脾胃科(杨柳) 作者简介:冯蕙裳(1992-),女,2011级在读本科生三研究方向:中医皮肤病方向三E?mail:635974594@https://www.360docs.net/doc/641560693.html, 通讯作者:张丰川(1968-),博士,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兼副主任委员三研究方向:中医皮肤病方向三E?mail:bjzfc@https://www.360docs.net/doc/641560693.html, 浅析黄褐斑的辨证分型治疗 冯蕙裳 蔡玲玲 杨柳 姜玉 宋利梅 张丰川 【摘要】 中医对黄褐斑的治疗多有成效,但仍存在一定不足三在病机方面,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二脾二肾及胞宫二冲任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另外,络病理论目前也研究较多三在辨证分型方面,目前临床主要分为肝郁气滞证二肝肾不足证二脾虚湿蕴证二气滞血瘀证等四型,笔者在临床诊治中发现肾虚血瘀患者较为多见,因此不应拘泥理论中的证型,而应与时俱进,适当进行辨证体系的补充;在治疗方面,可采用内服二外用以及辅助治疗等多种方法,多数医家以内治为主三 【关键词】 黄褐斑; 中医; 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 R758.4+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5.07.020 黄褐斑,中医又称 肝斑”二 黧黑斑”二 蝴蝶斑”等,‘难经四二十四难“记载 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是色泽去,故面黑如黧”[1]三‘素问四至真要大论“称黄褐斑为 面尘”, 燥淫所胜,民病面尘,身无膏泽”[2] ,孕妇 在妊娠期间患有黄褐斑则称 妊娠斑”[3] 三西医对本病病因 认识尚不明确,而中医对本病进行辨证论治多有成效,现介 绍如下三 1 浅析黄褐斑中医病机1.1 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中医认为,黄褐斑的发病,离不开肝二脾二肾的功能失调三 ‘灵枢经“: 足厥阴之脉病,面尘脱色;足少阳之脉病,面微尘;手厥阴之脉病,面赤;足少阴之脉病,面黑如炭色;足阳明之脉病,面黑三”肝失调达,气机郁结,血行不畅,可导致颜面的气血失和[4];脾失健运,不能生化水谷精微,则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或湿热内生,熏蒸于面[3];情志的失调可导致肝二 脾二肾之间的气机紊乱,气血悖逆,不能上荣于面[5]三三脏的功能失常为本,面部的经络阻滞为标[6]三 1.1.1 与肝的功能失调有关 肝主疏泄,主藏血,主调畅气机三肝的疏泄功能协助人体气血津液的代谢,促进脾胃的运化三肝通过调畅气机来调节情志,当七情内伤,肝失调达,气滞不畅,血行瘀滞,面部血脉不通;或肝不藏血,阴血亏虚,不能上荣于面[7]三 1.1.2 与脾的功能失调有关 脾主运化水谷,主统血,主运化水湿三由于忧思二劳累二饮食不节等导致脾失健运,气血化源不足,不能上达于面;或水湿不化,痰饮内聚导致气血不和,血瘀头面三‘诸病源候论“: 五脏六腑,十二经血,皆上于面三夫血之行,俱荣表里三人或痰饮渍脏,或腠理受风,致气血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 ”[8] 1.1.3 与肾的功能失调有关 肾主藏精,精血同源,精血互化,肾主水液代谢及排泄三若后天调养不当,房劳过度,或久病伤肾,阴精亏损,精亏不能充养面部三‘外科正宗“: 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斑黑,色枯不泽三”[9] 1.2 与胞宫二冲任功能失调有关 也有学者认为,除了肝脾肾外,胞宫的失常及冲任的失调亦可导致黄褐斑[10]三清代唐宗海‘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四下卷“云: 女子之胞,男子为精室,乃血气交会,化精成胎之所,最为紧要三”[11]‘太平圣惠方四卷七十二“ 妇人月水不通 面上皯黑黯 ”[12]当月经不通畅时,或房劳过度二女性行流产术或剖宫手术等,可导致湿热之毒侵入胞宫,湿热循经上犯面部,阻滞气血运行,面部气血不通,气滞血瘀,导致黄褐斑三冲脉为 血海”,而任脉为 阴脉之海”,若冲任二脉失调,则血海不能充盈,气血无法上荣面部,则出现黄褐斑三 1.3 络病理论 皮肤病的发生,主要因邪在皮肤脉络三络脉为人身之小的脉络,在脏腑间及大的经络间较为丰富,而于肌肤,是经络运行的最末端,受全身气血较大影响,易寒易热,易虚易实,易瘀易滞三络病有邪气直接犯络者,也有病久邪气由经传络者,不论新久,邪气均可犯络而导致络病三本病发生主因头面部脉络血瘀或脉络失养有关三

刮痧讲义

刮痧 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因其简、便、廉、效的特点,临床应用广泛,适合医疗及家庭保健。还可配合针灸、拔罐、刺络放血等疗法使用,加强活血化瘀、驱邪排毒的效果。 一、常用工具 常用的刮痧用具包括刮痧板和刮痧油。 1.刮痧板 (1)牛角类①特点与功效:牛角类刮痧板临床上尤以使用水牛角为多。水牛角味辛、咸、寒,辛可发散行气、活血消肿;咸能软坚润下;寒能清热解毒、凉血定惊。且质地坚韧、光滑耐用、原料丰富、加工简便;②注意事项忌热水长时间浸泡、火烤或电烤;刮痧后需立即把刮板擦干,涂上橄榄油,并存放于刮板套内。 (2)玉石类①特点与功效:玉石具有润肤生肌、清热解毒、镇静安神、辟邪散浊等作用。其质地温润光滑,便于持握,因其触感舒适,适宜面部刮痧;②注意事项用完后要注意清洁;避免碰撞;避免与化学试剂接触。 (3)砭石类①特点与功效:砭石采用的材质是泗滨浮石,这种石材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红外辐射频带极宽,可以疏通经络、清热排毒、软坚散结,并能使人体局部皮肤增温,用于刮痧的贬石刮痧板边厚小于3mm;②注意事项因砭石可能含有有害物质,购买时需认真辨别真伪,购买经国家权威部门检测不含有害物质的砭石。 刮痧工具的材质不固定,形式多样,许多日常用具均可以作为刮痧工具使用:如铜钱、银元、瓷汤勺、嫩竹板、棉纱线、蚌壳等,现在还有了树脂、硅胶等现代材料所制成的刮痧工具。 2.刮痧油 (1)液体类①特点与功效主要有凉开水、植物油(如芝麻油、茶籽油、菜籽油、豆油、花生油、橄榄油)、药油(如红花油、跌打损伤油、风湿油)等,不仅可防止刮痧板划伤皮肤,还可起到滋润皮肤、开泄毛孔,活血行气的作用。另外,还可以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作用的中草药,煎成药液,根据病情选用;②注意事项刮痧油宜避火使用和保存;皮肤过敏者禁用,外伤、溃疡、瘢痕、恶性肿瘤局部禁用。 (2)乳膏类①特点与功效选用质地细腻的膏状物质,如凡士林、润肤霜、蛇油、扶他林乳膏等。亦可将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芳香开窍等作用的中药提取物制备成乳膏剂使用;②注意事项避光,阴凉干燥处保存;宜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适当的刮痧介质,如扶他林乳膏有镇痛、抗炎作用,用于风湿性关节疾病疗效较好。 二、刮痧的作用原理 1、活血祛瘀,改善微循环; 2、调整阴阳,增强整体功能;

黄褐斑中医美容问答

黄褐斑中医美容问答 一、黄褐斑的定义及病因 2、什么是黄褐斑? 答:黄褐斑在中医上称为黧黑斑,它以后天生成均匀成片为特征,多发生与额部、面颊部、口唇周围等部位,可单侧长,也可双侧同时发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 3、黄褐斑是怎样形成的? 答:中医上认为黄褐斑是由于血瘀孙络形成,多与阴阳失调、脏腑失调、气血失调、经络失调有关,西医上则认为黄褐斑是内分泌失调(雌激素增高),紫外线照射,某些妇科疾病(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引起的。 4、黄褐斑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答:黄褐斑均匀成片雾状分布,呈黄褐色多分布于双颧、面颊、口唇周围等。 5、西医认为斑主要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 答:主要由(1)内分泌失调(2)长期紫外线照射(3)使用劣质化妆品(4)使用激素类的药物等引起的。 黄褐斑的产生主要 6、为什么治疗黄褐斑要从体内调节? 答:中医认为“有诸内必形诸于外”,皮肤是内脏的一面镜子,面部某个部位长斑一定是相应的内脏出了问题。脏腑气血经络失调引起的,所以要从根本上治斑的话,必须要进行内调,标本兼

治,如果只注重外治,运应一些快速方法诸如换肤之类产品,最终会复发的,甚至还会加重。 二、黄褐斑的分型及诊断 1、肝气郁结型的黄褐斑有什么特点? 答:面色青,善太息,乳房胀痛乳腺增生,经来腹痛、口苦咽干,闷闷不乐,烦躁易怒,不思饮食。 2、肾阴虚型的黄褐斑有什么特点? 答:面色黑,五心烦热,口渴,小便黄,大便干,失眠多梦,舌质红。 3、黄褐斑与扒皮二次班有什么区别? 答:扒皮二次斑多因换肤剥脱引起,黑斑套白斑色素脱失,甚至出现红血丝;黄褐斑是后天形成,多与脏腑失调、气血淤滞有关,均匀成片,多长于颧部、鼻部。 4、黄褐斑与老人斑有什么区别? 答:黄褐斑均匀成片,呈黄褐色多发于双颧,面颊和口唇周围,多由后天脏腑失调引起;老年斑呈点状,颜色较黄褐斑深,多分面在发际边及手臂,多属于人体机衰退的一种表现,也和脏腑失调有一定的关系。 5、妇科疾病的黄褐斑一般长在哪个部位? 答:多长在眼睑:口唇周围及鼻翼两侧。 6、黄褐斑和雀斑有什么区别?

中医养生美容药方配方

中医养生美容药方配方 40多岁的王女士两颊黄褐斑前一阵不但颜色越来越深,而且还有发炎的迹象,其原因是爱美心切的她去美容院做了梅花针祛斑治疗,因美容师操作不当引发皮肤感染,美容不成反毁容。 近年来,中医美容市场持续火热,除了医疗机构外,越来越多的生活美容馆以及休闲娱乐场所开始打“中医”牌,“针灸减肥”、“推拿按摩”等服务价格从几十元立刻涨至几百元。中医美容吸引力为何这么大,疗效如何?消费者如何科学选择?针对此,四川省中医院美容医学科主任、成都中医药大学美容医学教研室主任刘宁教授一一解读。 中医美容历史悠久 在四川省中医院美容医学科,记者见到了正在外敷“八白散”面膜的王女士。已经接受了一个多月祛斑治疗的她介绍,面部黄褐斑已经越来越淡了。除了外敷,刘宁教授还针对患者体质开出“桃红四物汤”加减方内服,通过中医药调理气血等,达到美白养颜的目的。 刘宁介绍,上述患者使用的“八白散”就是在古籍《永类钤方》中记载的“七白散”基础上加减而来,含有白芷、白蔹、白术等中药,其他类似的美白方还有很多,如《本草纲目》中的白芷敷面膏,《千

金翼方》中的四白膏,《外台秘要方》中的炼益母草留颜方等,都是中医药的经典美白方剂。 中医美容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书中就有关于药物美容、针灸美容、气功美容、饮食美容等方面的记载。文史资料还表明,西周时期对损美性皮肤病就有了内治法,对皮肤病有了专门的医生。《山海经》中记载了一些美容的药物,可以治疗痤、疣、狐臭等。《黄帝内经》中论述了人体毛发、胡须、颜面、皮肤以及形体与内在脏腑、经络、阴阳、气血、津液等之间的关系。《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白芷、茯苓、桑寄生等43种药物具有驻颜泽肤、乌须生发等美容作用。到了明清时代,美容中医事业迅速发展,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用珍珠粉抹面滋润肌肤的方法,并收录了具美容功效的中药270余种。清代医家张璐等就中医美容的有关理论、方药及方法进行了研究,丰富了中医美容学的内容。 多种手段综合应用 减肥,是做抽脂手术还是针灸减肥呢?美白祛斑,是用化学药物还是天然中药?紧致皮肤,是拉皮还是穴位按摩呢?相较于西医的整形美容,中医美容因无创和毒副作用小且疗效明显,更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黄褐斑的中医辨证治疗

黄褐斑的中医辨证治疗 黄褐斑也称『肝斑』、『蝴蝶斑』,表现为颜脸部出现局限性淡褐色皮肤色素改变,其病损为黄褐色或者咖啡色斑片,形状不同,大小不同,表面光滑无鳞屑,多发于颧、鼻、额和口周围,经常呈对称性分布,个别病人,可波及整个脸部,个别时候可相互融合,状如蝴蝶,日晒后可加重。 黄褐斑以中青年女性为常见,一直困扰着广大爱美的女士。本病多因身体内激素分泌水平下降,加上来自工作、生活各方面的压力,心情抑郁,精神紧张而造成,非常容易引起内分泌紊乱继而引起皮肤干燥,脸部晦暗无光,色素沉着,又因阳光照射或者化妆品的不良刺激而加深加重。 肝藏血,喜条达而恶抑郁,如果情志不遂,肝失条达,或者阴血暗耗,或者生化之源不足,都可以造成肝气郁结不舒。郁久化热,灼伤阴血,致使脸面气血失和而发病。 黄褐斑症状的五个方面 1、病程:黄褐斑的病程发展比较缓慢,一般很难确定病程,有些患者的病程可持续数月或数年。通常患者多无自觉症状。 2、形状:黄褐斑的大小不一,数目也不确定,可形成弓形或多环状的皮损,成线状或彗星发散式的分布,对称发生于面部。

3、表现:黄褐斑的症状,黄褐斑皮损通常局限于皮肤的暴露部位,分布于面部,主要分布在两颊及鼻、前额、颏部,偶尔也可伴有乳晕的色素沉着。 4、颜色:黄褐斑的症状体现中,其颜色是一部分。黄褐斑通常呈现的颜色为淡棕色、灰色、棕灰色,严重者的黄褐斑呈棕黑色甚至深蓝灰色的斑疹,融合而成的片状色素斑。 5、界限:黄褐斑的皮损多数境界清楚,当色素沉着较少时,其边缘不是很清楚,而是呈弥漫状分布。黄褐斑表面没有鳞屑,无浸润,一般不会伴有其他皮肤病,如红斑、丘疹等皮肤病。 黄褐斑有哪些危害? 1、黄褐斑是女性美的杀手 美丽从来与斑点势不两立,长了黄褐斑的脸,再怎样善于掩饰也挽不回素面朝天的美丽。 2、黄褐斑是体内疾病的“信号灯” 黄褐斑是内分泌失调、代谢废物淤积体内的一种外在显性表现,黄褐斑发生的同时,身体内部也会发生问题。如很多黄褐斑患者伴有精神不振、烦躁易怒、食欲不振、乳房肿痛、月经不调等现象,有些还同时伴有乳房肿块、子宫肌瘤、囊肿、肝脏病等。 3、黄褐斑是其他疾病的“朋友”

黄褐斑研究新进展

黄褐斑又称“蝴蝶斑”,是一种常见色素增多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部,呈蝶形分布,目前病因仍不太清楚,也无特殊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对本病的研究有不少新进展。 一、病因 尚不太清楚。可能的因素有遗传、内分泌、妊娠、日光照晒等,近来研究发现本病的发生与微生态失衡、代谢异常有关,此外,劣质化妆品也可能是诱发因素之一。 1.内分泌:已证明,雌激素可刺激黑色素细胞分泌黑色素颗粒,孕激素能促进黑色素体的转运和增加黑色素量。maedak等学者对正常人黑色素细胞用垂体激素、(msh(促黑色素细胞生成激素)、acth、fsh(促卵泡成熟激素)和卵巢激素的雌二醇(e2)、雌三醇(e3)、孕酮(p)进行孵化。孵化2天后使黑色素细胞增大并呈树突样改变。试验中发现,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垂体激素能增加酪氨酸酶和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yrosinaserelated protein,1 trp1)的活性,而卵巢激素只增加trp1的活性,而不增加酪氨酸酶的活性。这一结果提示,垂体和卵巢激素引起皮肤的色素增加可能是通过刺激表皮中黑色素细胞的黑色素生成,并且e2和p在黄褐斑的发病机理中在起作用,而成年和绝经期的女性血中卵巢激素一般维持在较高的水平[1]。有研究发现,黄褐斑患者血清中e2、e3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3]。有人通过对48例女性黄褐斑患者检测血清性激素水平,发现患者组e2、fsh和促黄体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雄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妊娠及口服避孕药对e2的水平有明显影响,而睡眠、情绪不佳者使雄激素水平显著低下。结果提示,女性黄褐斑患者的发病与内分泌功能紊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失衡有显著关系[4],故认为,雌激素可增加黑色素细胞的黑色素量,同时使黑色素细胞体积增大,触突增宽,但黑色素细胞数目无显著增加。用βe2孵化24 h正常黑色素细胞即可产生剂量依赖性的酪氨酸酶活性增高,提示e2对正常黑色素细胞有直接生物学作用,睡眠、情绪不佳者其垂体功能受其影响,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作用,导致卵巢分泌雄激素减少[4]。也有人对39例黄褐斑患者检测fsh、促黄体生成素、e2和p,结果各项指标均正常,未能发现女性激素与黄褐斑之间有密切关系[5]。临床发现,并非所有妊娠或口服避孕药的妇女都伴发黄褐斑,且部分黄褐斑患者分娩后或停服避孕药黄褐斑可持续存在。有研究发现,妊娠期间黄褐斑患者在分娩后即雌激素/孕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后并非所有患者皮损都消退,因妊娠或口服避孕药致黄褐斑色素加深者不到50 %,在激素水平恢复后也不减退,认为部分黄褐斑患者面部黑色素细胞可能对激素变化高度敏感,只要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出现微小的变化就可以对敏感的黑色素细胞发生作用[6]。 2.日光:日光照射可能是发生黄褐斑的重要因素,过度光照射后黄褐斑几乎均加重,避免日晒则可使黄褐斑减轻乃至消退。长期紫外线照射可使黑色素细胞增殖,尤其在面颊部更为明显,这可能与阳光照射后维生素d3参与有关。研究发现,维生素d3能增加黑色素细胞中酪氨酸酶的量,并能调节或诱导黑色素的合成[6]。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能增加黑色素细胞对促黑色素细胞激素(melanocyte stimulating hormone msh)的反应性。血中msh水平增加使黑色素细胞的黑色素量增加,刺激黑色素细胞的有丝分裂并向角朊细胞转运,在黑色素生成过程中是由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研究发现,在紫外线照射后,il1的基因在角朊细胞中活性增加,il-1即可激活又可抑制黑色素细胞msh受体活性。近来研究发现,紫外线照射后能刺激角朊细胞产生和分泌内皮素1(endothelin1),它能作用于黑色素细胞,加速黑色素细胞的增生[7]。 3.微生态失衡:通过对黄褐斑皮损区菌群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皮损区暂住菌如棒杆菌及产色素微球菌明显增加,尤其是产生褐色、桔黄色的微球菌增加显著。还发现,适当的温度能促进产色素微球菌产生色素,并增加菌量。皮肤正常菌群的改变使皮肤定植抗力(机体对外来菌在某部定居的阻抗力)降低,以及细菌之间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和干扰现象减弱,因而使其它产色素微球菌大量繁殖,并与表皮粘附、结合,它们产生的色素超过皮肤局部的自净能力而被皮肤吸收沉积于表皮内。不同温度培养的产色素微球菌其产色素情况有

中医治疗黄褐斑之一

中医治疗黄褐斑 黄褐斑(chloasma,melasma)是一种发生于颜面的色素增生性皮肤病,其临床表现以面部对称性呈蝴蝶状,或局限性淡褐色或褐色斑片为特点. 黄褐斑的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女性多见,尤其好发于育龄期妇女,男性也可发生。皮损常对称分布于面部,以颧部、颊部及鼻、前额、颏部为主,一般不累及眼睑和口腔粘膜。表现为淡褐到深褐色的色素斑,边缘清楚或呈弥漫性,局部无炎症及鳞屑,也无自觉症状。其色素随内分泌变化、日晒等因素可稍有变化,部分患者分娩后或停服避孕药后可缓慢消退,但大多数患者病程难于肯定,可持续数月或数年。 临床上将黄褐斑分为三型:①面部中央型:最常见,皮损分布于前额、颊、上唇、鼻和下颏部;②面颊型:皮损主要位于双侧颊部和鼻部;③下颌型:皮损主要位于下颌,偶累及颈部V形区. 治疗黄褐斑的误区 慢病快治违反科学规律,当今美容院为了满足某些顾客的要求总想寻找一种祛斑霜或祛斑水,涂上皮肤后"立竿见影"出现马上变白的效果。这些产品采用双氧水、肽白粉,有时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与氢醌复配,可在短时间内把黄褐斑祛掉,往往停药后迅速发生反弹,再进行治疗更加困难。也有用果酸、维甲酸、水杨酸治疗黄褐斑的,但它们多属于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后者还有光敏毒性,因为治疗黄褐斑疗程较长,长时间用果酸、维甲酸以及水杨酸对皮肤是不利的,使皮肤脆弱、敏感,还会出现潮红等。因此,现普遍认为果酸、维甲酸类在治疗黄褐斑上以不用为宜。古代用汞剂治疗黄褐斑,确实也有些效果,但长期使用汞剂会经皮肤吸收,对人体造成慢性中毒而造成早年夭折。也有报道采用激光、化学剥皮术、皮肤磨削术对色斑会有效果,但黑素细胞对这些刺激性药物会有色素加重的反应,而且色素沉着很不规律,重一块,轻一块,形成关公脸。 黄褐斑的治疗方式 中医治疗:中医对黄褐斑治疗的原则是:脾虚肝郁型治以健脾舒肝、理气活血为原则。肝肾阴虚型治以滋补肝肾,养血活血为主。冲任不调型治以调和冲任,理气活血为主。 a. 肝郁气滞型黄褐斑。这种性状的斑主要是由于肝脏失调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情绪失落、郁闷心烦、肝火旺盛、气滞不畅。斑是褐色或红褐色,常伴有胸胁间的胀痛,月经不调等症状,一般在行经前斑色加深,患者舌苔泛白,口内发苦。治疗当以顺气,活血化瘀为根本。 b. 脾虚性黄褐斑。主要是由于劳累过度,饮食失节导致脾阳不振,同时由于气血瘀滞等因素而促成生斑。一般来说斑呈灰褐色或淡黑色,多发于颧、额等部位。比较明显的症状为:厌食、周身乏力,月经后期经色浅淡,舌色变淡,舌苔变厚变白而腻,脉搏轻而弱。治疗时在使用一般祛斑类产品的同时,要从健脾顺气化瘀的角度考虑。 c. 肾阴虚型黄褐斑。形成原因主要是过度劳累劳损肾脏,或纵欲过度,精气耗损,致使肾阴亏损,虚火上升,损伤皮肤,形成褐斑。一般斑呈深褐色或黑褐色,形状很像蝴蝶,也叫蝴蝶斑,病发蝴蝶斑时,你经常会感觉到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眼涩、心烦躁热。女性在月经先期,经色暗红,舌色变红同时,舌苔却变得极不明显,治疗应以辅助滋阴降火、

中医对雀斑的认识和治疗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毕 业 论 文 题目:中医对雀斑的认识和治疗 专业:医疗美容技术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目录 一、中医对雀斑的认识 (1) (一)病因病机 (1) (二)临床表现 (1)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 (四)病理结构 (2) 二、中医对雀斑的治疗 (2) (一)分证论治 (2) (二)饮食疗法 (2) (三)针灸疗法 (3) (四)防护措施 (3) (五)治疗偏方 (3)

摘要 雀斑因面部布满黑斑点状如雀卵之色而得名,因色暗黑如酱油色,所以老百姓又俗称“酱油麻子”年幼发病,青春期加重,女性多于男性。雀斑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雀斑皮肤黑素细胞内的酪氨酸酶活性增加,在日光、X线、紫外钱的照射后,产生大量的黑色素,形成雀班,由于长波紫外线的光氧化作用,黑色素的颜色可迅速加深。故日晒后或长时间室内荧光灯照明后,雀班颜色更深更明显。因其影响人的容貌之美,不少女性渴望迅速去除它。过去对此病一般不治疗,近十余年来因美容业的兴起,此病也开始作为美容医生设法减轻或治疗的疾病。 【关键词】雀斑中医治疗黄褐斑小斑点雀斑样痣

中医对雀斑的认识和治疗 21世纪的今天,随着科技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美化生活,追求健美已成为当今的一种时尚主流。就着与追求美貌和青春,是中外女性永恒的话题。中医对损容疾病的认识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方法,仍被广泛而卓有成效地应用于现代临床,并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雀斑系一种常见的色素细胞功能亢进性淡褐色米粒大小的斑点皮肤病,该病好发于颜面较白的女性,男性也可发病。目前认为,该病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关,好发于颜面、颈部、手背等暴露部位,初为淡褐色针尖大至绿豆大小斑点,圆形,表面光滑无鳞屑,境界清楚,斑点疏密不一,但不融合,分不对称。其症状随季节变化,夏季斑点数目增多,色加深,病损变大;冬季相反,数目减少,色变浅,病损缩小,该病一般无自觉症状,病程缓慢,一般在5岁左右开始发病,青春期随年龄增长而数目增多。 一、中医对雀斑的认识 (一)病因病机 1. 肾水不足。多因先天禀赋素弱,肾水不足,不能上荣于面,水亏则虚火郁于孙络血分,肾之本色显于外,顾起淡黑斑点。 2. 风邪外搏,火郁孙络。多由素禀血热内涵之体,或七情郁结,心绪烦扰,或过食辛辣,则血热亢盛,再触犯风邪,入侵皮毛腠理之间,血热与风邪相搏,阻于孙络,不能荣润肌肤,则生雀斑。 (二)临床表现 初起好发于面部,尤其是鼻部和眶下可见针尖至麻粒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斑点为 表现,颈部、肩部、手背、手指等部位亦可发生,呈浅褐色或暗褐色,为散在性点状分布而不融合。夏季日晒后数目增多,颜色加深,病损变大,冬季则减轻,多自5岁左右开始发病,可无其他任何不适。舌质、脉象均可正常。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 诊断要点 (1)多见于皮肤白皙的女性,常自5岁左右开始,青春期前后加重,年龄加大后逐渐减轻或自行消退。皮疹好发于面部,尤其是鼻部。有遗传倾向。 (2)皮损为浅褐或深褐色,呈针尖大小至米粒大小的圆形、卵圆形斑点,表面光滑无鳞屑,互不融合,皮疹数目、色泽随季节变化,夏季皮疹增多,颜色加深,冬季相反。 (3)无任何自觉症状,病程缓慢。 2. 鉴别诊断 (1)黑子,又名雀斑样痣,与光线照射无关,发病较雀斑更早,常在1~2岁开始发生,分布多不对称,无一定好发部位,色较深,与季节无关。 (2)着色性干皮病,有家族史,父母多为结婚,多发幼儿面部,常伴有毛细血管扩张及皮肤萎缩,预后不良。 (3)黄褐斑,皮损只限于面部,呈片状,状如地图、蝴蝶,最小的色斑大于0.5cm。 (4)颧部褐青色痣,颧部对称分布的黑灰色斑点,界限明显,数目约10-20个,多见女性.美容院称为真皮斑或颧痣。病因不清。

可以去黄褐斑的中药治黄褐斑的中药偏方

可以去黄褐斑的中药_治黄褐斑的中药偏方 *导读:可以去黄褐斑的中药有哪些?黄褐斑主要因女性内分泌失调,精神压力大,各种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妇科病、糖尿病)等以及体内缺少维生素及外用化学药物刺激引起。那么,可以去黄褐斑的中药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 一下。 *可以去黄褐斑的中药 中医认为黄褐斑多与肝、脾、肾功能失调、胞宫失常及冲任损伤,导致气血不调或痰浊瘀滞凝聚于面而发病。中医治疗黄褐斑除对症内服中药外,可选用中药面膜外治,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中药面膜方:白芍、白芷、白茯苓、白菊花、白及、白僵蚕、白鲜皮、丹参、牡丹皮。上药等量共同粉粹过100目筛,装入干燥瓶中贮存备用。 用法:取上述药粉30克,加入珍珠粉10克,加适量蜂蜜和

白醋,调成糊状,涂于患处,保留20分钟~30分钟,清水洗去,每日1次~2次,20日为一疗程。同时应避免日晒或紫外线照射,保持精神舒畅、大便通调。 方解:方中白菊花清热解毒;白芷、白茯苓、白鲜皮解毒燥湿;白及、白僵蚕、白芍、丹参、牡丹皮凉血活血、祛瘀生新。白芍、白茯苓两者均有抗炎、解毒、增强机体免疫机能的作用,丹参有促进组织修复及再生作用。 *治黄褐斑的中药偏方 退斑汤治黄褐斑 生地黄、熟地黄、当归各12克,柴胡、香附、茯苓、川芎、白僵蚕、白术、白芷各9克,白鲜皮15克,白附子、甘草各6

克。水煎服,每日1剂;或为水丸,每次6克,每日3次。功效: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用于黄褐斑属情志抑郁,渐伤肝脾,肝郁化火,火燥瘀滞者。(经验方) 化斑通络汤治黄褐斑 牡丹皮、川芎、桃仁、红花、白僵蚕、白芷、郁金各12克,赤芍、白蒺藜各15克,柴胡6克。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用药20余剂,即可见效。 舒肝冲剂治黄褐斑 本品为成药。每服1袋,每日2次。功能为疏肝理气功,散郁调经。用于黄褐斑,伴胸腹胀满,两肋疼痛,肝气不疏,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口苦咽干者。 逍遥散治黄褐斑

黄褐斑的中医辨证治疗和病例

黄褐斑的中医辨证治疗和病例 黄褐斑是发生在面部的黄褐色或灰黑色斑片,无痛无痒,起病缓慢,常见于女性患者的前额、眉颊、唇周、鼻背等颜面部。黄褐斑属中医“肝斑”之范畴,与女性妊娠、内分泌功能紊乱、生殖系统疾患、长期服用避孕药、使用化妆品、紫外线照射等因素密切相关。近些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和生活环境改变,黄褐斑患者日见增多,笔者分别采用活血化瘀、疏肝理气、补肾疏肝法辨证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活血化瘀法 患者刘某,女性,40岁,2006年8月16日初诊,3年前颜面颊部开始出现黄褐色斑点,后逐渐扩大成片。其间伴有断断续续的胸胁胀痛,腰膝酸软,此次因苦于腰痛及月经不调而求诊。刻诊:满脸褐斑,以唇周左右两侧为著,两目暗黑,舌边瘀点,脉象迟涩。辨为气机不展、瘀血阻络。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活血化瘀,理经消斑。内服处方:桃仁12克,红花12克,当归10克,生地18克,川芎6克,赤芍10克,牛膝12克,桔梗6克,柴胡10克,枳壳6克,炙草6克,葱白三节(节长寸许),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7日为一个疗程,月经期间停服。 外涂方:取鲜土贝母鳞茎200克,鲜何首乌块根200克,将上药洗净,放入木桶或竹桶中,将250毫升水徐徐加入,用木棒杵烂为泥,然后过滤取汁,置冰箱内低温贮存,每晚临睡前摇匀,用毛笔蘸涂色斑

处,至第二天晨起时洗去。二月后面部灰黑色斑片及满脸散在点滴状褐斑消失70%以上。原方继续坚持治疗一个月,皮损全部消退,颜面肤色正常。 按:瘀积体内日久,影响气机伸展,出现上述诸症,故用活血化瘀之法,方用四逆散和血疏肝,桔梗载药上行,枳壳宽胸,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加入葱白取其通窍作用。鲜土贝母块茎中含有大量的麦芽糖,具有散结毒、消痈肿之功效。鲜何首乌具有解毒、消痈、养血的功效,块根中含有大量的卵磷脂,卵磷脂为构成神经组织的主要成分,同时为红细胞及其他细胞膜的主要原料,并能促进红细胞的新生及发育。患者内服外涂治疗三个月,便使皮科顽疾告愈。 疏肝理气法 患者李某,女,46岁,2006年9月16日初诊,一年前因工作失意,在家闲坐,逐渐出现神疲乏力、食欲减退、失眠烦躁,面部逐渐出现灰黑色斑片,尤以鼻背两侧左右眼眶下为著。患者自述,近四个月来每次月经均提前8天以上,并伴有经前明显的乳房胀痛及腹痛。刻诊:左右眼眶下钱币状对称性灰黑色斑片,满脸散在点滴状褐斑,以唇周左右两侧为著,目窠微肿微青,六脉虚弦。 辨为肝郁血虚、脾失健运。治以疏肝健脾和营,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味,内服处方:熟地30克,柴胡12克,当归9克,白芍9克,茯苓9克,白术9克,甘草6克,薄荷6克,生姜6克,丹皮9克,山栀9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