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第一学期农业生物技术期末考试卷 及答案知识分享

园林第一学期农业生物技术期末考试卷 及答案知识分享
园林第一学期农业生物技术期末考试卷 及答案知识分享

园林第一学期农业生物技术期末考试卷及

答案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适用班级:园林 科目:《农业生物技术》分数: 100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某生物细胞DNA 分子的碱基中,腺嘌呤占18%那么胞嘧啶占全部碱基的

( )

A 、54.2%

B 、36%

C 、64%

D 、32%

2.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变化是 ( )

A 、形成四分体

B 、等位基因分离

C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 、染色单体分开

3.已知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F1全部都是红花豌豆,让F1与隐形亲本测交产生测交一代中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的比例是 ( )

A 、4:1

B 、3:1

C 、2:1

D 、1:1

4. 杂交育种的主要理论基础是 ( )

A 、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

C 、染色体变异

D 、人工诱变

5. 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的灭菌方法是 ( )A.干热灭菌 B.湿热灭菌 C.酒精灭菌 D.紫外灯灭菌

6. DNA 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 )

A 、核苷酸

B 、核小体

C 、核糖体

D 、脱氧核苷酸

7. 雄性不育系S (rr )的保持系是 ( )

A 、N (rr )

B 、N (RR )

C 、S (RR )

D 、N (RR )或S (RR )

8. 可作为改良本地品种宝贵的品种资源是 ( )

A 、本地品种资源

B 、外地品种资源

C 、野生品种资源

D 、人工创造的品种资源

9. 高温短日照作物北种南引,表现为 ( )

A 、生育期延长,提早成熟

B 、生育期缩短,提早成熟

C 、生育期延长,抽穗延迟

D 、生育期缩短,抽穗延迟

10. 下列作物中,利用自交不亲和性配制杂交种的是 ( )

A 、水稻

B 、玉米

C 、油菜

D 、棉花 11.关于细胞全能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每个生物体内的所有细胞都具有相同的功能

B. 生物体内的任何一个细胞可以完成该个体的全部功能

C. 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D. 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经过产生、分裂、分化、生长、衰老、死亡的全过程 12.植物组织培养最常用、最普及的无菌操作装置是 ( ) A 、超净工作台 B 、显微镜 C 、培养箱 D 、天平 13.超净工作台在每次接种前先用紫外灯照射 ( ) A 、20min B 、40min C 、2h D 、20~30min 14.熏蒸灭菌时,常用的熏蒸剂甲醛用量为 ( ) A 、0.1ml/ m3 B 、2 ml/ m3 C 、1 ml/ m3 D 、24 ml/ m3 15.下列不属于细胞分裂素的是 ( ) A 、2,4-D B 、6-BA C 、KT D 、ZT 16.植物组织培养中,培养基的pH 值一般为多少 ( ) A 、低于5.0 B 、5.6~6.5 C 、6.0~7.0 D 、7.0以上 17.组培苗移栽不易成活,从苗的生理看其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根的吸收功能差 B 、适应性差 C 、叶的光和能力低 D 、叶的蒸腾能力低 18.试管苗移栽后,适宜的生根温度是多少 ( ) A 、10℃~15℃ B 、15℃~18℃ C 、18℃~20℃ D 、23℃~27℃ 19.组胚中,进行微茎尖剥离的设备是 ( ) A 、放大镜 B 、显微镜 C 、解剖镜 D 、无需任何设备 20.诱导试管苗生根,培养基的调整不应 ( ) A 、加大生长素浓度 B 、加大细胞分裂素浓度 C 、加活性炭 D 、降低无机盐浓度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环境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 ) 2、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相当于纬度增加1°,温度降低0.6℃ ( ) 3、回交法育种时,需改良的亲本应作为轮回亲本 ( ) 4、数量性状的变异表现连续性,质量性状的变异变现为不连续性。 ( ) 5、连续定向的人工选择可以显著的改变原始群体的性状 ( ) 6、植物的任何器官包括细胞和组织都可以作为外植体 ( )

城市园林绿化基础知识教学文案

城市园林绿化基础知识 一、园林植物分类 园林植物材料包括木本和草本。木本植物即常指的“树木”;草本植物即常指的“花卉”和草坪植物。 (一)树木的生长类型分类 1.乔木类:树体高大(通常6m至数10m),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又可依其高度而分为伟乔(31m以上)、大乔(21-30m)、中乔(11-20m)和小乔(6-10m)等四级。 本类又常依其生长速度而分为速生树(快长树)、中速树、缓生树(慢长树)等三类。 2.灌木类:树体矮小(通常在6cm以下),主干低矮,不明显,有时基部处发出数个干。 3.藤本类:能缠绕或攀附它物而向上生长的木本植物。依其生长特点又可分为绞杀类、吸附类、卷须类等。 4.匍地类:干、枝等均匍地生长,与地面接触部分可生长出不定根而扩大占地范围,如沙地柏等。 (二)园林树木按用途分类 1.独赏树又称独植树、孤植树、赏形树或标本树。 2.庭荫树又称绿荫树,是指植于庭院和公园中以取其绿荫,为游人提供遮荫纳凉为主要目的的树种。 3.广义行道树是指在城乡道路系统两侧栽植应用的树木。历史沿袭的行道树的概念是狭义的,和是指为行人提供遮阴纳凉的行道树,栽植高大的乔木。 4群丛是指数株到十几株乔灌木丛植或群植组合而成的植物景观。大型的群丛乔灌木的总数可达20-30株之多。 5.片林是指在城市风景区较大范围的成片、成块大量栽植乔灌木所构成的森林景观。 6.藤本植物是指茎长而细弱,不能独立向上生长,必须缠绕或攀缘他物才能伸展与空间的植物,如葡萄、紫藤、爬山虎等。 7.绿篱就是指利用树木密植,代替篱笆、栏杆和围墙的一种绿化形式,主要起隔离维护和装饰园景的作用。 8.绿篱的种类很多,从形式来分,有自然式和规则式两类,依观赏性质来分,有花篱、果篱、刺篱和普通绿篱等:按高度来分,有高篱、中篱和矮篱之别。绿雕塑又称造型树。即根据认为的创意,通过攀扎和修剪的手段,将观赏树木整姿为动物或特定含义的景物,如龙、鸡、鹤、虎、迎客松等的形态,以追求象形之美。 9.地被植物,指覆盖在地表面的低矮植物。它不仅包括多年生低矮草本植物,还有一些适应性较强的低矮、匍匐型的灌木、竹类和蔓性藤本植物。广义的地被植物应该包括草坪,由于草坪很早以前就为人类广泛应用,在长期实践中,已经形成一个独立的体系,而且它的生产与养护管理也与其他地被植物不同,狭义的地被植物则是指除草坪植物以外的其他地面覆盖植物而言。

中外园林史知识点A卷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2选4) 1、囿: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通常在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囿中草木鸟兽自然滋生繁育。狩猎既是游乐活动,也是一种军事训练方式;囿中有自然景象,天然植被和鸟兽的活动,可以赏心悦目,得到美的享受。 2、英中式园林:当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繁荣并逐渐过渡到绘画式风景园林以后,法国也掀起兴 造绘画式风景园林的热潮。由于法国的风景式园林借鉴了英国风景式园林的造园手法,又受到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新的园林风格,被称为“英中式园林”。 4、阿多尼斯花园:古希腊有个祭祀爱神阿多尼斯的节日,届时雅典的妇女都在屋顶上竖起阿多尼斯雕像,周围环以土钵,钵中种的是发了芽的萬苣、茴香、大麦、小麦等。这些绿色的小苗好似圣洁的花环,表达对爱神的祭典。这种屋顶花园就称为阿多尼斯花园。 5、园林: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工开辟山水地貌,结合建筑造型、小品艺术和动植物观赏,从而构成一个以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游想、居住环境。 6、规则式园林:整个平面布局、立体造型以及建筑、广场、道路、水面、花草树木等都要求严整对称。 7、自然式园林:以模仿再现自然为主,不追求对称的平面布局,立体造型及园林要素布置均较自然和自由,相互关系较隐蔽含蓄。 8混合式园林:主要指规则式、自然式交错组合,全园没有或形不成控制全园的主轴线或副轴线,只有局部景区、建筑以中轴对称布局 9、一池三山:中国古代宫苑建筑中常见的规划形式,通常表现为在一片水域中设置三座岛屿 10、石像生:陵墓前安设的用玉、石等雕刻而成的人或动物的形象,主要用来显示墓主的身份 等级地位,也有驱邪、镇墓的含义。 11、墓碑:初为引棺入墓穴的木柱,随埋土中,后为石碑,竖于墓道口,碑上多书刻文字, 记死者事迹功勋,或标明死者身份、姓名,立碑人身份、姓名等 12、华表:又称桓表,一种圆柱形的标识性建筑物,常立于宫殿、宗庙、城垣、陵墓前,柱身 常刻有花纹,柱顶有方石和立兽 二、单项选择题(20选10) 1、圣保罗教堂是_ _______ 国家的 A英国B意大利C法国D西班牙 2、下列哪个是最著名的法国风景式园林_A _______

《风景园林制图基础》多样化考核方式.doc

《风景园林制图基础》多样化考核方式- 摘要:针对传统的制图考试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多样化考核方式,并将其运用到《风景园林制图基础》课程中,强化应用型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生考试的表现情况,分析该多样化考核方式的优点及需要改进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研究;多样化;考核方式;制图考试 《风景园林制图基础》是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学习时间为一个学期,开课时间为大一新生的第一学期。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风景园林制图基础》课程的考查模式为闭卷考试。传统的制图课程考试模式多采用试卷形式,试卷为百分制,根据课程内容,课程重点难点的要求进行出卷,其考试内容多以知识性问题为主。试题类型多为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补全图纸、根据要求绘图等。最终分数通常以平时成绩与期末笔试成绩进行加权平均而得。这种考察方式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考核不足,导致出现了诸如平时不看书,课后不复习,考前背考试范围,临时突击应付考试等现象。 为使学生在大学低年级时能够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改变学生学习仅为考试这一错误思想,必须对传统的考核模式进行改革。考核不能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考试”[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构建与时俱进的多样化考核方式,充分发挥考试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进学生个体等方面能力的成长。 1研究过程 1.1现阶段研究情况 现阶段,国内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多集中在多样化考核方式

在高职高专学校中应用的研究,或者针对管理专业、经济专业等方向的研究等。对具有一定专业性、实践性的制图课程研究较少。 国内高等院校中的制图课程,其考核方式多为知识性问题,甚至具有资格证书的制图员考试也是以知识性考核为主,考试的类型为闭卷考试。目前对于制图课程研究较多的为机械制图、工程制图等,风景园林制图也追随了这两大类制图课程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教学考核,这是极为不合理的。 现在的风景园林制图考核方式多沿用了传统的机械制图、工程制图等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固定时间的闭卷考试,这种考试模式虽然能够体现考试的公平性,但缺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对应性。考试题目类型虽然有补视图、轴测图、剖视图、断面图等绘制题,但由于时间的问题,绘制的题目有一定的局限性,知识面覆盖较小。在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国家标准,能够进行识图、读图,但因为考核方式的局限性,以至于教师只是针对考试内容进行讲授,考试考什么,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完全不能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从而出现了考试结束,学生就完全忘掉了这门课程。 1.2多样化考核方式 拟在研究过程中,在传统制图考核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以多样化考核方式进行最终的成绩认定。往年园林制图课程的考核方式为100分钟闭卷考试,以课题讲授知识内容为主。成绩评定方式为“平时成绩×30%+试卷成绩×7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作业、课题问答、课堂纪律、出勤情况等。 多样化考核方式最终的成绩评定仍为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的加权值,但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评定时与传统园林制图考核方式不同。

苏州园林说明文阅读原文附答案.doc

苏州园林说明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素有"园林之城",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苏州园林》说明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苏州园林》说明文阅读原文 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③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⑤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⑥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⑧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⑩池沼里养着金鱼和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

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苏州园林》说明文阅读题目 1.对第一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2.第二段"这是不足取的"一句中加点字"这"指代的是( ) A.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B.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C.中国画的审美观点。 D.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3.对这两段文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以及栽种和修剪树木讲究配合。 B.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以及栽种和修剪树木讲究自然之趣。 C.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以及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 D.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以及栽种和修剪树木讲究整齐划一。 4.第一段第⑩句引用了诗句"鱼戏莲叶间",对引用这句诗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生动说明与平实说明相结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B.更好地表现了苏州园林池沼的布置合乎图画美这一特征。 C.增添了诗歌知识,使说明内容更加丰富。

2016园林艺术概论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第一届“世界园林园艺博览会”的举办地点是()。(1.0分)1.0分 ?A、 昆明 ? ?B、 沈阳 ? ?C、 厦门 ? ?D、 济南 ?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2 唐学山教授设计的“乌金旺火”中的“乌金”指的是()。(1.0分)1.0分 ?A、 檀香木 ? ?B、 紫砂壶 ? ?C、 钻石 ? ?D、

煤矿 ?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 在园林设计行业,()的设计可谓是行业的核心任务。(1.0分)1.0分 ?A、 私宅设计 ? ?B、 古典园林设计 ? ?C、 公园设计 ? ?D、 校园规划设计 ?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4 城市公园系统的小路设计,最窄不应低于()米。(1.0分)1.0分 ?A、 1 ? ?B、 1.5 ? ?C、 2 ? ?D、 2.5

?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5 被称为“算圣”的古代数学家是()。(1.0分) 1.0分 ?A、 祖冲之 ? ?B、 刘徽 ? ?C、 刘洪 ? ?D、 郭守敬 ?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海外五仙山不包括以下哪座?()(1.0分)1.0分 ?A、 员峤 ? ?B、 岱舆 ? ?C、 蓬莱 ? ?D、 不周 ?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7 浣云沼与以下哪处景色构成了峰池之景?()(1.0分)1.0分 ?A、 瑞云峰 ? ?B、 冠云峰 ? ?C、 岫云峰 ? ?D、 祥云峰 ?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8 中国现有最大的皇家园林是()。(1.0分) 1.0分 ?A、 颐和园 ? ?B、 圆明园 ? ?C、 故宫 ? ?D、 承德避暑山庄 ?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苏州园林》word【一等奖教案】

苏州园林(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①学习抓住事物的特征,由总分总的说明顺序。 ②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③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④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进而认识祖国河山壮丽,激发爱国之情。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①通过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从而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 方法,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②通过个人独学、对学、互学、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学生获得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分总的说明顺序。 ②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①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②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进而认识祖国河山壮丽。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查阅资料,了解本文作者。 2、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①初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出序号; ②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③三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3、 3、分析文章第一段; 4、分析文章第二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苏州园林》,我将以导游的身份,引领大家一起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叶圣陶: (1894~1989),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倪(ní)焕之》,童话集《稻草人》,散文集《脚步集》,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他的作品构思缜密,结构严谨,风格朴实,语

有关园林绿化的基本知识

对景——随着曲线的平面布局,步移景异,层层推出或从某一观赏点出发,通过房屋山门窗或围墙的门洞作为画框来取景,或者通过走廊与漏窗来看风景。 水口——大的水面上做的许多小的水湾,使得在任何一个角度都无法看到水面边界的全貌,使睡眠有深远之感,余味不尽。 驳岸——池岸一般都用石块叠成曲折自然的形状,只有少数地带砌成整齐的池岸,可以用来停船的地方。 园林的设计思想——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传统。 园林的基础概述: 园林是指庭院、宅院、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 园林绿化工程是指在一定的地域上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筑山、叠石、理水等工作)、种植树木花草、修建园林建筑和修筑园路园桥、营造园林小品、建造景观工程等途径创作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场所。 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泛指园林城市绿地和风景名胜区中涵盖园林建筑工程在内的环境建设,工程内容包括园林建筑工程、土方工程、园林筑山工程、园林埋水工程、园林铺地工程、绿化工程等,是应用园林工程技术来表现园林艺术,使地面上的构筑物和园林景观融为一体。 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可分解为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 园林工程既然包括了多个单项工程,在施工中往往涉及到各项园林工程项目的协调和配合,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到统一领导,各部门、各项目要协调一致,使工程建设能够顺利进行,这也就是常说的施工组织。 1.1 精心准备 在取得工程施工项目后,应按照设计要求做好工程概预算,为工程开工做好施工场地、施工材料、施工机械、施工队伍等方面的准备。 1.2 合理计划 根据对施工工期的要求,组织材料、施工设备、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计划好工程进度,保证能连续施工。 1.3 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 施工组织机构需明确工程分几个工程组完成,以及各工程组的所属关系及负责人。注意不要忽略养护组。人员安排要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按时间顺序安排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施工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园林工程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2.1 施工现场工作 主要工作包括:施工准备、正式施工、竣工验收和养护管理等个阶段。(1)施工准备阶段的管理工作主要有:落实分包协作单位和施工条件;主要物资苗木的订购;具体落实施工任务。 (2)正式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主要有:组织综合施工;落实各项技术组织措施;跟踪检查计划的实施,及时反馈;加强组织平衡,保证供应;对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施工安全,做到文明施工等。 (3)竣工验收和养护管理阶段的管理工作有:预检、隐检及签证工作;整理和审定交工验收资料,组织办理工程交工验收;负责编写施工技术与管理的总结资料;做好工程的养护前技术交底,编写保养计划,落实养护任务。

中外园林史知识点整理试题 重重点

1、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囿是周文王的灵囿。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通常在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囿中草木鸟兽自然滋生繁育。狩猎既是游乐活动,也是一种军事训练方式;囿中有自然景象,天然植被和鸟兽的活动,可以赏心悦目,得到美的享受。 囿:中国先秦时期的园林形式,常采用人工墙垣、篱笆等圈围山林,养育鸟兽花木,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观赏活动的园林,是中国园林的萌芽 2、隐逸:一种历史文化积淀,一种与仕宦相对应的概念和行为,是中国古代士人保持人格独立的一种处世方式 3、轩:建在高旷地带而环境幽静的小屋,园林中多作游人休息、观景的场所 4、舫:又称旱船、不系舟,是一种建于水边的船形建筑,前半部分多是三面临水,使人有虽在建筑中,却又犹如置身舟楫之感。 5、石像生:陵墓前安设的用玉、石等雕刻而成的人或动物的形象,主要用来显示墓主的身份等级地位,也有驱邪、镇墓的含义。 6、墓碑:初为引棺入墓穴的木柱,随埋土中,后为石碑,竖于墓道口,碑上多书刻文字,记死者事迹功勋,或标明死者身份、姓名,立碑人身份、姓名等 7、华表:又称桓表,一种圆柱形的标识性建筑物,常立于宫殿、宗庙、城垣、陵墓前,柱身常刻有花纹,柱顶有方石和立兽 8、意境——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9借景——就是将视线所及范围内的美景,组织到园内或景区内以丰富园林景色,扩大园林空间。 10、草堂——与别业义同,但相对别业,其规模较小,建筑较素。 11、别业——建置在郊野,供园主人休息或长期居住的地方,相对草堂,其规模较大,建筑华丽。 12、苑——秦汉以来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有宫室和别墅,供帝王居住、游乐、宴饮的一种园林类型。又称宫苑。 13、台——利用地形或在地面上垒土、筑石成台形,顶部平整,一般在台上建筑屋宇房舍或仅有围栏,供游人登高览胜的构筑物。 14台榭—在城内夯筑高数米至十几米的土台若干座,上建造殿堂屋宇。可作观景、天文台等之用。15驰道—是秦代交通幹線,在秦代道路系統中佔有重要地位。秦朝时期专供帝王行驶车马的道路。 16、阙——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两阙之间有空缺,故名阙或双阙。也有作记录官爵、功绩和装饰之用的。 17、花石纲——宋徽宗时运输东南花石船只的编组。“纲”是宋代水路运输货物的组织,全国各地从水路运往京师的货物都要进行编给,一组谓之——“纲”。 18、花园——以搜集观赏花木为主,面积往往较大。 19、游憩园——供主人休息游憩的和宴会娱乐之用,园景与住宅分开,多筑城郊。 20、宅园——建在城镇中,依附于住宅,作为主—游憩、宴乐、会友、读书的园林,一般紧邻邸宅的后部,呈列宅后园的格局;或者位于邸宅一侧而成跨院。 21、曲水流觞——大家坐在水渠两旁,宅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彼此相乐。这就叫作“曲水流觞”。 22、倪云林——倪瓒,元代著名四大家之一,著有“渔庄秋霁图” 23、张涟——明末清初造园艺术家,字南垣。善绘人像,兼工山水,以山水画意造园叠山;善制盆景,颇负盛名。 24、无心画——园林景色为了使室内外互相渗透用漏窗透为景。这种手法是清代李渔首创的,他把内墙原来挂山水画的位置开成漏窗,然后在窗外布置竹石小品之类,使是入画。这样便是真景入画,较之画幅生动百倍,他称无心画,以尺幅窗透取无心画是从暗处明处,窗花有剪影的效果,加以景的特殊为背景,从早到晚窗景图时而变。 25、李渔——字笠翁,钱塘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李渔是一位兼擅绘画、词曲、小说、戏剧、造园的多才多艺的文人。著有《闲情偶寄》,又名《一家言》,晚年自筑荠子园。

18苏州园林解读

《苏州园林》语言积累与运用 1.重要词语: 嶙峋(lín xún):一般形容山势峻峭、重叠、突兀的样子,也指人或动物消瘦露骨,如瘦骨嶙峋。 雕镂(diāo lòu):雕刻。 斟酌(zhēn zhuó):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恰当。 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出于自己心意的创造和裁断。 重峦叠嶂:连绵的山。山峰一个接着一个,连绵不断。 俯仰生姿,意思是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 2.重要句子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解析】“绝大部分”的意思是大多数的,一般情况下的,在这里是说我国的建筑大多数都是对称的,很少有不对称的,使表达更加的形象、准确。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解析】“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⑶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解析】“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致繁复、有层次了。 ⑷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解析】园林建筑色彩的谐和,文章则运用比较的说明方法,把苏州园林的页1 第 建筑颜色与北京园林建筑的颜色进行比较,说明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大多漆广漆(天然漆的一种),这种颜色与周围颜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从而使人有一种“安静闲适”的感觉。到了花开的季节,相映成趣。 ⑸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解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对称的建筑比作图画,园林比作美术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在讲究亭台轩榭布局的特点。给读者鲜明的印象,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考点精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江苏自考_造园史_大纲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11235造园史 南京林业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园林史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中外园林发生、发展变迁的历史规律,为今后园林建设提供重要历史借鉴。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让学生了解世界之大园林体系,重点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不同历史阶段园林的特点、不同园林类型之间的同异和交流,让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古代及近代中外园林创作的艺术理论和园林艺术的创作手法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它是高等院校园林专业的主要基本理论课程之一,属专业基础课,综合性很强,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与之有联系的学科也很多,如历史学、美术学、建筑学、园艺学、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自然地理学等。 (四)教材的使用说明 本课程的推荐教材为《中外园林史》,郭风平、方建斌主编,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1章园林的基本问题 (一)课程内容 本章着重介绍园林的基本问题。 (二)学习要求 了解园林概念的界定和园林的形成背景,掌握园林的性质与功能;掌握园林的类型;理解世界园林体系的划分;了解中西方园林历史阶段的划分。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 识记:园林的性质;园林的功能;园林按构园方式、从属关系、园林功能区分的不同类型园林;中国园林的特点。园林、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混合式园林、离宫御苑、行宫御苑、大风御苑的概念。 2. 理解:世界园林体系划分。 3. 应用:以史为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园林。

第2章欧洲园林 (一)课程内容 本章讲述欧洲园林的渊源、中世纪西欧园林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园林、法国勒诺特尔园林与英国风景式园林、近代欧洲园林体系。 (二)学习要求 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园林发展背景,掌握各园林的类型划分和园林风格特征;了解中世纪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园林的背景,中世纪西欧园林的类型;掌握中世纪西欧园林风格与特征,意大利园林类型和园林风格特征。了解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英国园林发展背景,掌握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英国园林风格特征。了解勒诺特尔式园林背景及园林类型,掌握勒诺特尔式园林风格特征及对欧洲的影响。了解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发展背景及园林类型,掌握英国自然式风景式园林风格特征及欧洲园林发展的影响。了解近代欧洲新型园林形成与发展背景,掌握其园林的风格特征。了解近代美国园林形成与发展背景,掌握近代美国园林风格特征。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 识记:圣林、美帝奇式园林、台地园林、巴洛克式园林、公共花园、法国古典园林、勒诺特尔式园林、水剧场、美国国家公园运动、奥姆斯特德原则、绿色宝石项链、英国风景式园林。 2. 理解:勒诺特式园林与风景式园林的特点。 3. 应用:欧洲古典园林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第3章伊斯兰园林 (一)课程内容 本章内容包括伊斯兰园林渊源、中世纪的伊斯兰园林、西班牙伊斯兰园林、印度伊斯兰园林等。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古巴伦园林的概况及园林的类型,掌握古巴比伦园林的风格特征。了解古波斯园林的概况和园林类型,掌握其园林风格特征。了解中世纪伊斯兰园林概况和园林类型,掌握中世纪伊斯兰园林的风格特征。了解西班牙伊斯兰园林概况及园林类型,掌握西班牙伊斯兰园林的风格特征。了解印度伊斯兰园林概况及园林类型,掌握印度伊斯兰园林

《苏州园林》教案示例知识讲解

《苏州园林》教案示 例

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2.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3.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4.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5.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方法: 1.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依据课文行文思路及内容要点,设置耐人寻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师生达成共识。 2.研讨式。对于说明方法的选择、运用,由学生互动研讨解决,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获得感性认识即可。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中国石拱桥》让我们领略了我国桥梁事业的伟大成就,《桥之美》让我

们从美学的角度感受了桥的魅力。今天,让我们去苏州园林游览一番,看看那儿的园林建筑。 多媒体显示有关苏州园林的音像资料。 设计(二)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苏州园林》。 设计(三) 多媒体显示“苏州园林”美景。 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距今约二千四百年的夫差的馆娃宫,便是苏州第一座园林。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苏州园林究竟有几处,尚无确切的统计,现存园林尚近二百处,无怪乎人们称苏州为“园林城市”。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 二、作者及相关资料介绍 1.多媒体显示:

2016尔雅园林艺术概论-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 建章宫是以下哪个朝代建造的宫苑?()1.0分 ?A、 秦代 ?B、 汉代 ?C、 隋代 ?D、 唐代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2 欧洲园林中的人物雕塑,多数是()。1.0分 ?A、 皇室成员像 ?B、 将军像 ?C、

哲学家、艺术家像 ?D、 希腊神话人物像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 以下作品中,属于范曾先生作品的是()。 1.0分 ?A、 《五牛图》 ?B、 《墨虾》 ?C、 《漓江胜境图》 ?D、 《战栗于恶魔之前》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4 韩国人的园林设计专业叫做()。 1.0分 ?A、 筑美科

?B、 园艺科 ?C、 造景科 ?D、 山水科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5 乾隆一共去江南巡访了()次? 1.0分 ?A、 5 ?B、 6 ?C、 7 ?D、 8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6 建设部是在哪一年出台的《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1.0分 ?A、 2005年 ?B、 2006年 ?C、 2007年 ?D、 2008年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7 昆明湖在明末的时候的名称是()。 1.0分 ?A、 太湖 ?B、 明湖 ?C、 镜湖 ?D、

西湖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 园林设计是()的集合。1.0分 ?A、 地形 ?B、 景 ?C、 道路 ?D、 植物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9 颐和园中佛香阁的功用是()。 1.0分 ?A、 收藏典籍 ?B、 供奉先皇

?C、 慈禧寝宫 ?D、 供奉佛像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0 将武当山天柱峰上的道宫命名为““大岳太和宫”的古代帝王是()。 1.0分 ?A、 明仁宗朱高炽 ?B、 建文帝朱允炆 ?C、 明太祖朱元璋 ?D、 明成祖朱棣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1 以下关于颐和园造园思想的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1.0分 ?A、

《园林艺术概论》期末考试(20)答案

《园林艺术概论》期末考试(20) 一、单选题 1中国的魏碑研究中心位于以下哪座城市?() A、 大同 B、 西安 C、 杭州 D、 成都 我的答案:A 2下列关于道路设计的阿姆斯特顿原则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体现了保护自然的观念 B、 平面地形上采用自然曲线流畅的曲线流线型 C、 主路的坡度应在15-20度之间 D、 公园草地的运用也是公园开场空间的运用 我的答案:C 3花卉的最佳观赏范围是()。 A、 距花卉四米以内 B、 距花卉五米以内 C、 距花卉六米以内 D、 距花卉七米以内 我的答案:A 4对园林建造设计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 植被 B、 地形 C、 降水量 D、 海拔 我的答案:B

5常规的公园主路宽度为()。 A、 1米 B、 3米 C、 5米 D、 8米 我的答案:C 6将武当山天柱峰上的道宫命名为““大岳太和宫”的古代帝王是()。A、 明仁宗朱高炽 B、 建文帝朱允炆 C、 明太祖朱元璋 D、 明成祖朱棣 我的答案:D 7青少年活动区位于生态运动公园的哪个方位?() A、 北部 B、 南部 C、 东部 D、 西部 我的答案:A 8中国现有最大的皇家园林是()。 A、 颐和园 B、 圆明园 C、 故宫 D、 承德避暑山庄 我的答案:D 9荆门市生态运动公园占地面积为()。 A、 42.6公顷 B、

43.25公顷 C、 44.54公顷 D、 50公顷 我的答案:C 10园林的设计规范不包括以下哪点?() A、 防护功能 B、 经济 C、 实用 D、 华丽 我的答案:D 11中国皇家园林中,唯一一个采用规则式的布局的是()。A、 留园 B、 故宫御花园 C、 承德避暑山庄 D、 颐和园 我的答案:B 12苏州最大的园林是()。 A、 留园 B、 狮子林 C、 拙政园 D、 耦园 我的答案:C 13《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A、 嵇康 B、 陆机 C、 柳宗元 D、

园林说明文

苏州园林及说明文知识 知识要点: 1、学习课文《苏州园林》,了解作者及对课文的分析。 2、根据《苏州园林》掌握说明文的基础知识。 3、通过欣赏说明文例文来理解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基本内容讲解: 苏州园林 一、导入 人与自然: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鸟一兽,和谐的自 然组合构成了人类生活的最佳环境,让我们善待自然。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点题中“山、秋、 暝(晚)”。“空”字极为跳眼,此字在王维的诗中运用频率 甚高,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空”字 写出了山中的清、静。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其对仗工整、风 格灵动而千古流传,诗人将“月、松、泉、石”写活,把自 然中的秋之韵味、秋之魅力观察得细致入微,表达得淋漓尽 致。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浣纱女穿梭于竹林 之间,小渔船行驶于“荷塘月色”之中,充满了一种“人在 画中游”的艺术之感。?由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一个“自”字表达出诗人独特的“山居”领悟,“留”者“居” 也,而“山居秋暝”之“居”不仅有自然的深情召唤,更是 诗人心灵的驻足。正是如此,“春芳”在诗人眼中其消歇也 便随它去了。 二.作者简介 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字圣 陶,苏州人。其早期小说有《潘先生在难中》、长篇小说《倪 焕之》等,“九?一八”事变后,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 著名的短篇小说。他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有童 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从1942年起在上 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学和大学任教。曾主编过《小说月报》、 《中学生》等多种重要刊物,编辑过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 书。建国后致力于文化教育的领导工作,任人民教育出版社 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中央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 职。 三.重点字词 xuān xia bài bǐ qiūha lín xún 轩榭败笔丘

园林绿化基础知识

园林绿化基础知识 一、园林植物分类 园林植物材料包括木本与草本。木本植物即常指得“树木”;草本植物即常指得“花卉”与草坪植物、 (一)树木得生长类型分类 1。乔木类:树体高大(通常6m至数10m),具有明显得高大主干。又可依其高度而分为伟乔(31m以上)、大乔(21—30m)、中乔(11-20m)与小乔(6—10m)等四级、 本类又常依其生长速度而分为速生树(快长树)、中速树、缓生树(慢长树)等三类。 2。灌木类:树体矮小(通常在6cm以下),主干低矮,不明显,有时基部处发出数个干。 3.藤本类:能缠绕或攀附它物而向上生长得木本植物。依其生长特点又可分为绞杀类、吸附类、卷须类等、 4、匍地类:干、枝等均匍地生长,与地面接触部分可生长出不定根而扩大占地范围,如沙地柏等。 (二)园林树木按用途分类 1、独赏树又称独植树、孤植树、赏形树或标本树。 2、庭荫树又称绿荫树,就是指植于庭院与公园中以取其绿荫,为游人提供遮荫纳凉为主要目得得树种。 3.广义行道树就是指在城乡道路系统两侧栽植应用得树木。历史沿袭得行道树得概念就是狭义得,与就是指为行人提供遮阴纳凉得行道树,栽植高大得乔木。 4群丛就是指数株到十几株乔灌木丛植或群植组合而成得植物景观。大型得群丛乔灌木得总数可达20—30株之多。 5。片林就是指在城市风景区较大范围得成片、成块大量栽植乔灌木所构成得森林景观。 6、藤本植物就是指茎长而细弱,不能独立向上生长,必须缠绕或攀缘她物才能伸展与空间得植物,如葡萄、紫藤、爬山虎等、 7。绿篱就就是指利用树木密植,代替篱笆、栏杆与围墙得一种绿化形式,主要起隔离维护与装饰园景得作用。 8、绿篱得种类很多,从形式来分,有自然式与规则式两类,依观赏性质来分,有花篱、果篱、刺篱与普通绿篱等:按高度来分,有高篱、中篱与矮篱之别、 绿雕塑又称造型树。即根据认为得创意,通过攀扎与修剪得手段,将观赏树木整姿为动物或特定含义得景物,如龙、鸡、鹤、虎、迎客松等得形态,以追求象形之美。 9。地被植物,指覆盖在地表面得低矮植物。它不仅包括多年生低矮草本植物,还有一些适应性较强得低矮、匍匐型得灌木、竹类与蔓性藤本植物、广义得地被植物应该包括草坪,由于草坪很早以前就为人类广泛应用,在长期实践中,已经形成一个独立得体系,而且它得生产与养护管理也与其她地被植物不同,狭义得地被植物则就是指除草坪植物以外得其她地面覆盖植物而言。 (三)草坪分类 1.按使用功能分类

中国园林史参考范围

一、填空: 1.田园城市理论最早是由英国人E-霍华德于1898年发表的《明日之田园城市》论著中首 先提出的。 2.如果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加以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可归纳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 观园林三种主要类型。 3.著名的纽约中央公园是美国第一座城市公园,它的设计方案是由奥姆斯特德和沃克斯合 作完成的。 4.秦代上林苑是当时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主要建筑群是阿房宫。 5.唐代长安城三大宫殿史称“三大内”是: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 6.金代皇家园林代表中,西苑是金代最大的一座大内御苑。 7.北宋的艮岳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8.辋川别业和庐山草堂分别是王维和白居易以山水泉石为精神寄托的佳地. 9.清末三大离宫御苑分别是圆明园、避暑山庄和清漪园(颐和园)。 10.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我国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 11.秦汗上林苑是中国园林史上著名的帝王苑囿,其中出现的“一池三山”格局是指太液池、 方丈、蓬莱、瀛洲。 12.唐代华清宫属于皇家园林中离宫御园类型。 13.《洛阳名园记》中的天王院花园子是北宋寺观园林的代表。 14.宋代:浙江楠溪江苍坡村是迄今发现的惟一一处宋代农村公共园林。 15.明代慈宁宫花园是以后历朝历代皇太后、皇太妃、嫔妃们的居所。 16.文人园林起源于魏晋南北朝、兴起于唐代、兴盛于宋代。 17.宋代文人园林成为私家造园活动主流,历史上文人化最深刻的皇家园林是宋代艮岳。 18.中国传统园林创作宗旨:虽有人作,宛自天开。(明代造园家计成《园冶》) 19.天人合一思想宋儒提出、起源于周代、丰富于春秋战国。君子比德流行于春秋战国,神 仙思想产生于周末流行于秦汉时期燕、齐一带。 20.中国园林最早具备的两个基本功能:狩猎和通神。 21.建章宫打破了建筑宫苑的格局,在宫中出现了叠山理水的园林建筑。 22.颐和园又叫清漪园,园中主体建筑物佛香阁,是全园的构图中心。 23.著名的三山五园是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清漪园、香山(西山)的静宜园及圆明园、

《中国古典园林史》--知识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 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 2、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 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 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形成: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信息文明阶段 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 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1)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2)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3)寺观园林 各种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 另外还有:陵寝园林是为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 3、造园四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4、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发展的第二阶段 中国古典园林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到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1、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2、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3、全盛期相当于隋、唐。 4、成熟时期相当于两宋、清初。 5、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

《苏州园林》教案 说明文

《苏州园林》教案 “三维”目标:1、认真阅读课文,感知苏州园林图画美。 2、深入研读课文,探究课文从几个方面说明事物的特点。 3、品析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1、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2、从几个方面说明事物的特点,总说和分说。 3、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设计:“学、导、练”教学模式。 教学思路:感知——感悟——感受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 教学要点:1、感知苏州园林图画美;2、探究文章结构方式;3、品味对苏州园林的深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苏州园林图片 2、导语: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 建筑中的一朵奇葩。今天让我们共同品读叶圣陶先生的文章《苏州园林》,来欣赏 苏州园林的建筑美、图画美和艺术美。 3、板书课题:二十一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 二、揭示学习目标:1、感知苏州园林图画美;2、探究文章结构方式;3、品味作者深情。 三、作者简介与题解: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过《小说月报》等杂志,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他的创作严肃认真,风格朴素自然,语言凝练精致,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本文是叶老为苏州园林图片册写的序,是一篇介绍苏州园林及其特征的说明文。 四、检查预习: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轩榭 ..zhēn zhuò..xuān xiè对称.chan 重峦叠嶂.zhàng 斟酌 池沼.zhǎo 嶙峋 ..lín xún 镂.空lóu 阑.干lán 五、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第1、2段,总说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概括介绍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 第3—9段,从多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总特征。 第10段,指出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还不止以上所写。 六、合作探究:(一)齐读1——2段,回答问题: 1、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印象是什么? (第一段:总印象:标本) 2、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第二段:总特点:一幅完美的图画) (二)默读3——6段,探究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