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巨人的花园》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巨人的花园》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巨人的花园》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

26巨人的花园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巨人的花园景色的变化过程。

3.明白“快乐要与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巨人的花园景色的变化过程。

2.明白“快乐要与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板书:的花园)

同学们,在你们印象当中花园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会用什么词来形容花园呢?(生答)刚刚同学们各自说了自己印象当中的花园,也用自己积累的词语描绘了花园的景色,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著名童话作家王尔德笔下的《巨人的花园》,看看这个花园是什么样的。

2.将板书补充完整。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巨人的花园”

1.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同桌可以相互讨论、交流比较难读、难写的生字。

2.教师适当提醒:“拆”字是翘舌音,书写时最后一点不能忘。注意“牌”字的书写笔顺。

3.交流初读感受: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巨人的花园是一个怎样的花园呢?(学生的答案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重点是:美丽、凄凉)

三、品悟语言,深入理解“巨人的花园”

1.引导:同学们,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花园很美?又是哪些地方让你觉得花园很凄凉呢?请你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并作适当的批注。

2.交流:走进“美丽”的花园

这是一个很可爱的大花园。园里长满了柔嫩的青草……秋天结出丰硕的果子。

(1)引导:这里有哪些美丽的景象?(柔嫩的青草、星星似的美丽花朵、桃树、唱歌的小鸟)

(2)配乐指导朗读。

(3)顺读而导:是啊,花园是如此美丽,春天各种鲜花竞相盛放,秋天桃树结出丰硕的果子。那么,读着这么美妙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当学生说到仿佛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时,课件出示句子:“我们在这儿多么快乐!”孩子们欢叫着。)(4)指导学生读出孩子们的快乐。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知道了花园是既美丽又凄凉的,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走进‘美丽’的花园”这一部分,下节课我们将学习“走进‘凄凉’的花园”,那么它的凄凉到底体现在哪里呢?这篇童话又想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欣赏了花园中美丽、迷人的景象,可是,是谁让花园里美好的春天转眼就变成漫长的严冬的?(巨人)

二、品读课文,明白道理

(一)走进巨人的言行,感悟巨人的自私

1.自主学习,默读课文第3~6自然段,找出巨人说的话和他的行动,了解巨人的性格。

2.分角色朗读,师相机指导。

3.这是一个怎样的巨人?(自私冷酷)

4.可是,后来巨人变了。你们看,他和孩子们在一起快乐地玩耍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齐读)

5.思考:巨人有了哪些变化呢?(拆掉了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巨人改变前,花园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二)赶走孩子们后,花园的变化

1.默读课文第7~9自然段,说说巨人赶走孩子们后,花园有了哪些变化。

2.交流:走进“凄凉”的花园。

(1)小鸟、桃树和花草与之前有何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赏析句子:小鸟不肯在他的花园里唱歌……马上缩回到地里睡觉去了。(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小鸟、桃树和花草对巨人的自私深表不满,对孩子们充满同情。)(2)说说花园的寒冬景象是由哪些景物组成的。

赏析句子:高兴的只有雪和霜两位……绕着圈子用力跑。

(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细致地描绘出雪、霜、雹在花园里肆虐的情景,形象地写出了巨人的自私带来的恶果。)

(三)醒悟后的巨人

1.默读课文第12~15自然段,在文中找出哪些词语、句子体现了巨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1)他轻轻地走下楼,静悄悄地打开前门,走进花园里。

(2)巨人悄悄地走到他后面,轻轻抱起他,放在树枝上。

(3)巨人对他们说:“孩子们,花园现在是你们的了。”他拿出一把大斧子,拆除了围墙。

点拨:“轻轻地”“悄悄地”说明巨人害怕吓到孩子们。并且他亲手拆除了围墙。

2.赏析并指导朗读,读出巨人的悔悟。

(四)明白道理

1.当巨人拆除了围墙,孩子们和巨人友好地玩耍。看到此番景象,你懂得了什么?(共同分享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2.联系生活谈体会,在生活中你有与别人分享快乐的经历吗?说说你是怎样与人分享快乐的。

三、回顾写法,了解表达特点

1.小结:因为巨人的自私、冷酷,他赶走了孩子们,孩子们离开了花园后,花园变得凄凉;又因为巨人的善良、宽容,他把花园给了孩子们,孩子们又回到了花园,花园又变得美丽。

2.你们觉得作者写作时用到了什么方法?(对比)

3.这种对比有不同景色的对比,有巨人不同行为的对比,还有巨人不同感受的对比。作者就是在这样的对比中,将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呈现在了我们眼前,与此同时让我们也感受到了童话的奇妙。

[教学板书]

26巨人的花园巨人

自私、冷酷

宽容、善良

孩子离开

回到花园

凄凉

美丽

共同分享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教学反思]

这篇童话充满童趣,运用了很多修饰词,有利于学生积累运用。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快乐要与大家分享的道理。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同时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我让学生在朗读中学会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初步感受对比的方法。

本课教学中学生们的表达欲望和表现欲望已被激发出来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课堂的节奏变慢了,使教学时间不够,后面的教学环节显得有点粗糙,看来得下节课补上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考点梳理(全册)

第一单元考点梳理

考点一:字音

1.易混的多音字

hé(温和)hè(应和)bo(萝卜)

和huò(和药)huó(和面)卜bǔ(占卜)

2.易读错的字

朴素(pǔ)蹲下(dūn)和谐(xié)翁媪(ǎo)倘若(tǎng)

绮丽(qǐ)捣衣(dǎo)慰藉(jiè)纤细(xiān)剥

莲蓬(bō)

鸡冠花(guān)

考点二:词语听写

复杂篱笆蜻蜓住宿徐缓稀疏茅檐富翁耍赖踏步构成

装饰锐利顺序照例率领耸肩倘若绘成慰藉沙滩帐篷

闪烁蝙蝠霸气老鹰觅食催眠蝴蝶和谐寄住卜落锐利

蹲下凤仙花剥莲蓬

考点三:词语积累

1.四字词语

天高地阔月明人静甜甜蜜蜜闪闪烁烁如雾如烟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灯火辉煌炊烟袅袅依山傍水鸡犬相闻

2.近义词

朴素——朴实照例——照样率领——带领慰藉——安慰

猛厉——猛烈锐利——锋利

3.反义词

朴素——华丽独特——普通猛厉——温和锐利——迟钝

复杂——简单

考点四:句子赏析

1.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赏析:这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集中地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

2.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赏析:小小的天窗,寄托着孩子们的梦想,让孩子们枯燥闭塞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了无尽的想象。

考点五:课文理解

1.《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的作者是(宋代的范成大),这首诗运用(以动衬静)的方法,描写了(江南初夏的自然景色),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表达了作者(喜爱夏季田园景物及赞美劳动人民)的情感。

《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宋代的杨万里),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暮春的田园风光)和(儿童捕蝶)图,自然真切,别有风趣。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2.《乡下人家》真实地展现了乡下人家普普通通的(田园生活),赞美了乡村生活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3.《天窗》一文通过描写孩子们借助家里的天窗观看外面的世界,并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说明了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放飞心灵的

窗户),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和向往),表现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三月桃花水》一文中把三月桃花水比作(春天的竖琴、春天的明镜),赞美了三月桃花水的(可贵),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考点六:背诵、默写

1.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

2.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考点七:日积月累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第二单元考点梳理

考点一:字音

1.易混的多音字zā(扎辫子)

mái(埋伏) shuài(率领) zhā(扎根)

埋mán(埋怨) 率lǜ(效率) 扎zhá(挣扎)

2.易读错的字

琥珀(pò)松脂(zhī)渗出(shèn)澎湃(pài)晌午(shǎng)

栖息(qī)迟钝(dùn)繁衍(yǎn)杀菌(jūn)乒乓(pīng)开辟(pì)不懈(xiè)

考点二:词语

1.词语听写

吼怒松脂拂拭午餐划动晌午埋藏需要渗出挣扎一番推测详细笨重迟钝鸽子形态膨大四肢开辟隐形健康

细胞疾病预防病灶谈话描绘双翼隧道一吨冲刷末期

纳米拥有冰箱除臭蔬菜碳酸钢铁热辣辣

考点三:词语积累

2.四字词语

前俯后仰五彩斑斓凌空翱翔欣喜若狂点睛之笔天之骄子

茹毛饮血毫不相干成千上万九天揽月振奋不已震耳欲聋

2.近义词

约莫——大约翻腾——翻滚照射——照耀推测——猜测

繁衍——繁殖凶猛——凶狠开辟——开拓灵敏——灵活

预防——防备

3.反义词

漫长——短暂笨重——轻灵展示——掩盖崭新——陈旧

新奇——普通先进——落后

考点四:句子赏析

1.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赏析:作者在这句话中,运用极其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古生物科学家们历时百年的漫长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喻为“画卷”。科学家们提出了鸟类由恐龙演变而来的假说,但始终缺少强有力的证据。直至有了辽西的重大发现,才为该项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此项研究的进程,因此,说它是“点睛之笔”。

2.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

赏析:这句话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纳米小球与乒乓球相比,说明了纳米很小的特点。

考点五:课文理解

1.《琥珀》一文通过合理的想象,生动具体地记叙了(一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及其科学价值),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增加了我们对化石的科学知识的了解。

2.《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恐龙的一支飞向(蓝天),演化为(鸟类)的过程。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我们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

科学之门,唤起了我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3.《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介绍了纳米技术的(特点和作用),让我们发现了(纳米技术在我们生活和医学上的神奇用途),揭示了纳米技术将给未来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的事理。

4.《千年梦圆在今朝》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懈的尝试和追求。文章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考点六:日积月累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第三单元考点梳理

考点一:字音

1.易混的多音字

pù(曝露)

曝bào(曝光)

2.易读错的字

绣球(xiù)潇洒(xiāo)朦胧(méng)绽放(zhàn)膝盖(xī)

胆怯(qiè)花穗(suì)姗姗来迟(shān)徜徉(chá

ngyáng)

白雪皑皑(ái)

考点二:词语听写

繁星漫灭藤萝膝盖波涛水瓶交叉挤压指挥白桦

涂抹刺绣朝霞潇洒花穗朦胧寂寞躲藏毛茸茸

考点三:词语积累

1.描写“绿”的词语: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

2.描写“绿”的四字词语:翠色欲滴郁郁葱葱一碧千里绿树青山

绿草如茵青枝绿叶

3.词语搭配

(毛茸茸)的枝头(洁白)的流苏(灿灿)的金晖(晶亮)的雪花

(姗姗来迟)的朝霞(白雪皑皑)的树枝(银色)的光华(胆怯)的小白菊

4.近义词

集中——聚集潇洒——洒脱朦胧——模糊徜徉——徘徊

炫耀——夸耀胆怯——害怕

5.反义词

集中——分散潇洒——拘束寂静——喧闹凉爽——闷热

炫耀——谦逊胆怯——勇敢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一) 1 2 1 古诗词三首 3 课型:古诗词 4 教学目标 5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6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7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8 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 9 10 德育目标:让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11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 12 教学方法: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13 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 14 教学准备: 1、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15 16 2、多媒体课件 17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18 19 第一课时 20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21 22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 23 24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5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6 27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28 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9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30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31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32 33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34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35 36 2.检查自学。 37 ①指读全诗。(正音) 38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39 (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 40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 41 42 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43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44 45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课练含答案(每课一练)

古诗词三首课时练 第一课时 一、一字多音我会选。 xiǔsù 1.昨天晚上,我在同学家住了一宿()。 2.下了晚自习,同学们都要回宿()舍。 二、读拼音,写汉字。 黄昏时分,一只蜻蜓xúxú()落在xīshū()的líbɑ()上,准备要在这儿借sù()一晚。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宿()未()径()菜() 宜()味()经()彩() 四、读读古诗,说说自己的理解。 1.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写的。诗中描写了________种景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 1

了诗人之情。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欢乐情景。 【答案】 一、徐徐篱笆生疏 二、住宿适宜未来品味小径经过白菜彩色 三、1.xiǔ 2.sù 四、1.宋杨万里 6 篱落、一径、枝头儿童黄蝶菜花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

第二课时 3

一、拼一拼,写一写。 傍晚时分,夕阳照在xī()疏的篱笆上,几只qīnɡtínɡ()正落在上面休息。 二、形近字组词。 梅()麦()唯()蛱() 海()青()惟()峡() 三、一字多音,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今天得到老师的表扬,我很高兴(xīng)。() 2.刚才听到爸爸说要给我买台电脑,我听后兴(xīng)奋极了。() 3.日长(cháng)篱落无人过。() 四、读读诗句,理解词语和句子。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篱落:蛱蝶:惟有: 2.说说读了这两句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4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部编版--全册)

《1.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题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选一选,填一填。 1.《宿新市徐公店》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________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________风光。 (A动静结合晚春B动静结合早春) 2.《四时田园杂兴》是________诗人________写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A南宋范成大B.北宋范成大) 3.“清平乐”是_________名,诗人____________描绘了一幅农村风俗画。 (A曲牌辛弃疾B词牌辛弃疾) 二、判断对错我能行。 1.“树头花落未成阴”中的“阴”是“阴天”意思。( ) 2.《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兴”读“xīng”。() 3.“最喜小儿亡赖”中的“亡赖”意思同“无赖”。(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默写古诗,回答问题。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追黄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它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_____图。其中“_____”和结句中的“____”都说明了暮春季节。 2.“_____”、“_____”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3.这首是运用了_____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 4.“_____”三个字给读者以想象,在我们面前仿佛浮现出了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写一写。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体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你还学过哪些诗句也是表现儿童的纯真、活泼、可爱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含答案)--22 文言文二则

22 文言文二则课时练 第一课时 一、给下列生字补充读音。 ɡín y 恭勤焉 二、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例:胤恭勤不倦(疲倦)。 1. 囊萤夜读() 2.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3.以夜继日焉() 三、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四、学习了本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案】 一、ōnɡq ān 二、1.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囊: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袋子装”。 2.练囊:用白色绢子做袋。练: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白绢做”。 3.以夜继日: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三、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四、我读懂了车胤家里非常贫穷,没有读书的条件,但是车胤绝不放弃,努力给自己创造条件。我们这些有条件读书的人,应该珍惜读书的机会,好好学习。

第二课时 一、给句子中加点字注音。 1.家贫.()不常得油。 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三、《铁杵成针》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 一、1.贫:贫穷 2.弃:放弃 二、1.李白被老婆婆的意志力所感动,回去继续完成学业。 2.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三、不能轻言放弃,要坚持就会成功。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比较适合儿童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含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 成功之处: 1.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的又少,能做到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教学中把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每句意思都懂,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教学中我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其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2.在教学中我还注意了以下问题: 充分发挥范读的重要性,教师范读课文本身作用不可小觑,范读文言文更是重要,第一遍要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第二遍一定要让学生注意断词断句,做到准确。要注重指导文言文的读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课课练

1.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课 课练 班级:姓名:家长签名: 一、认一认.连一连。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二、找朋友.连一连。 三、我会写.我会填。 四、一字组多词。 风 冬 飞 “风”字共()笔.第二笔是()。 “冬”字共()笔,第二笔是()。 “飞”字的笔顺是。 我会读一读.背一背春:草发芽花吐蕊天气暖冰雪化 夏:太阳晒树成荫荷花开知了叫 秋:枫叶红落叶霜水果香动物忙 冬:北风吹寒霜降雪花飘水结冰

2.姓氏歌 班级: 姓名: 家长签名: 一、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张(z ān g zh ān g ) 孙(s ūn s ōn g ) 钱(q án q i án ) 周(z ōu zh ōu ) 官(g u ān g ān ) 古(g ū g ǔ) 二、读拼音.写生字。 shu ān g f ān g 1.我有一 小小手。 2.太阳每天从东 升起来。 g u ó x ìn g x ìn g sh én me 3.中 有很多 氏.你 ? 三、照样子.连一连.写一写。 木 弓 言 彳 口 古 长 子 余 午 月 天 四、照样子.写句子。 例:中国的姓氏很多.有赵、钱、孙、李...... (1)公园里有很多花.有 、 、 ...... (2) 里有很多 ,有 、 、 ...... 五、照样子.做问答游戏。 你姓什么?我姓张。 什么张?弓长张。 你姓什么?我姓方。 什么方?方向的方。 你姓什么?我姓 。 什么 ? 。 3.小青蛙 李 介绍自己姓 什么.可以用不同 的方法。

班级:姓名:家长签名: 一、连一连 . 帮字宝宝找家。 二、读拼音.写词语。 qīn g cǎo qīn g shuǐ shēn g qì qǐn g wèn xīn qín g 三、选字填空。 1.雨过天().天上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2.星期天.()你到我家做客好吗? 3.小红的眼()真亮啊! 4.小河里的水真()啊! 5.我们是小姓名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 四、照样子.用“爱护”写话。 例:我们要爱护小青蛙。 1. 爱护。 2. 爱护。 五、把课文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 河水清清()()晴.小小()蛙大眼()。 保护()()吃害虫.做了()()好事情。 1.青蛙住在哪里?。 2.青蛙每天干什么?。 3.还有哪些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举三 4画5画11画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课练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课练 【字词荟萃】 1.看拼音写词语. ɡū dú tán miàn qīnɡ luófēnɡjǐnɡ jiù cénɡān ()()()() 2. 比一比.再组词. 庆()廷()孤()螺()谙() 厌()庭()狐()累()暗() 【句段集锦】 1.先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再写写句子的意思. (1)湖光秋月两相和 湖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红胜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绿如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意思写诗句. (1)和我久久地凝视着而互相看不够的.只有敬亭山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南春天的美景实在太美了.这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熟悉.多么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链接】 1.默写古诗《望洞庭》.再填空. 望洞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诗中采用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把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的“两”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的意思是: ___________. (3)诗中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 2.《独坐敬亭山》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诗中用__________ 的写作手法把 __________比作自己的知己.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说明了诗人的心情是很孤独的. 3.《忆江南》的作者是__________.作者通过对__________春天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课练及答案

1 北京的春节 一、读拼音,写词语。 zhǎ yǎn tōng xiāo jiǎo zi luò tuo ()()()()bǐ cǐ rán fàng huò tān hè nián ()()()() 二、选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排比 C. 引用 1.“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2.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 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3.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 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 孩子们把鞭炮点燃了。(改成“被”字句) 2. 除夕真热闹。(改成反问句)

四、课内阅读。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 用“//”将这段话分为两层。 2. 选段中具体介绍了下列除夕的活动:、、 、、、、、。 3. 这段话是围绕着“”这句话来写的。 2 腊八粥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甜腻.(lì nì)咽.下(yān yàn ) 腊八粥.(zhōu zhóu )汤匙.(chí shi) 二、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是设问句,意思是没什么办法反抗。() 2. 本文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表现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3.“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是比喻句,表现出八儿吃得饱饱的样子。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复习内容 班级姓名 1 《桂林山水》 作者陈淼,课文写了桂林水的特点:静、清、绿;山的特点:奇、秀、险。“林山水甲天下”在文中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结尾,在文中既起到了概括全文和首尾呼应的作用。 2 《记金华的双龙洞》 本文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课文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了游双龙洞的过程。游览路线是:路上见闻——洞口——外洞——孔隙(由外洞入内洞)——内洞——出洞。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二是以水(溪流)为线索。 3 《七月的天山》 作者:碧野,本文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重点从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在新疆)的景物。课文是总分总的结构。 语文园地一 描写大自然风光的古诗诗句 (摘自园地一)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译:一片大漠上的一条直上的孤烟,辽远的河滩尽头一轮滚圆的落日。 B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祯) 译:斜阳西下,几行红叶树后面是连绵起伏的龙眠山,山外还有无数重山 C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 译:群山上树叶飘落,天空则因秋高而显得远大。江水也更显清澈, 在傍晚月光的辉映下,江水犹如一条白练(秋江暮景图)。 D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 译:水流阔远,和天都连在一块儿了,坐在船上,但见岸边无穷的树木随水流而去,好像是被水流送走了一样,远处的山上,云雾弥漫,整个山都被遮住了一半。 E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译:江上涨起了春潮,水面与大海齐平,海面上,明月随着潮水的上涨,也同时升起。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其中东岳泰山为首。(P13 )五大淡水湖: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太湖、巢湖。(P13 )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部编版--全册)

部编2020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练 《1.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题 一、一字多音我会选。 xiǔsù 1.昨天晚上,我在同学家住了一宿()。 2.下了晚自习,同学们都要回宿()舍。 二、读拼音,写汉字。 黄昏时分,一只蜻蜓xúxú()落在xīshū()的líbɑ()上,准备要在这儿借sù()一晚。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宿()未()径()菜() 宜()味()经()彩() 四、读读古诗,说说自己的理解。 1.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写的。诗中描写了________种景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之情。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欢乐情景。 【答案】 一、徐徐篱笆生疏

二、住宿适宜未来品味小径经过白菜彩色 三、1.xiǔ 2.sù 四、1.宋杨万里 6 篱落、一径、枝头儿童黄蝶菜花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第二课时 一、拼一拼,写一写。 傍晚时分,夕阳照在xī()疏的篱笆上,几只qīnɡtínɡ()正落在上面休息。 二、形近字组词。 梅()麦()唯()蛱() 海()青()惟()峡() 三、一字多音,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今天得到老师的表扬,我很高兴(xīng)。() 2.刚才听到爸爸说要给我买台电脑,我听后兴(xīng)奋极了。() 3.日长(cháng)篱落无人过。() 四、读读诗句,理解词语和句子。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篱落:蛱蝶:惟有: 2.说说读了这两句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答案】 一、稀蜻蜓

2019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课练》

四年级语文下册 《课课练》参考答案 1 走,我们去植树 一、植值栽灾青清版板 二、qú zēnɡ cān fú 三、和煦清新轻快绿色金色绿色 四、轻快青翠清脆欢快 五、1.荒滩沟渠山坡公路欢声笑语少先队员 2.绿色工厂快乐的音符幸福健康清新的空气比喻 3.3 12 植树愉快 4.示例:清新空气,预防土地沙漠化,夏季给人们提供阴凉 等。 六、提示:先仔细观察,积累材料,再详细描写,注意抓住事物 的特点。 七、例:书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背靠大树好乘凉。 2 第一朵杏花 一、掌握郑重估计大概 1

规律曾经仰望明媚 二、1. chénɡ 2. shāo 3. qǐnɡ 4. zhàn 三、1.② 2.① 四、示例:关切激动急切毫不犹豫兴奋点点头认真 五、1.和蔼可亲严谨认真 2. 兴致高,热爱科学探索 六、1. 奇艳怒放一现 2. 吹起、展开、张开、盛开、开花、欣然怒放、苏醒 3. 时间早上中午下午傍晚晚上 3 燕子 一、微风掠过稻田翼尖鲜艳圆晕痕迹增添 二、春天的景象桃红柳绿春满人间百花争妍 三、1. 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羽毛翅膀尾巴活泼可 爱 2. 轻轻地吹拂着洒落下来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草芽 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烂漫无比生机勃勃 四、1. ěr yùn 2. 快轻 五、1.(1)不言而喻(2)窃窃私语 1

2. 轻盈发现编织 3. 都为每段开头的第一句话 4 古诗两首 一、īnɡ uō ch s uān ōu t iǔ 二、1. 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 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 旗。 2. 当时的人不知我心里多么快乐,还说我偷闲学那些到处游 荡的少年。 三、2.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 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四、1. 程颢风和日丽的春天春日郊游的愉快 2. 千里江南春天的明媚可爱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 雨中 六、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孟浩 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课练

1.春夏秋冬 班级: 姓名: 家长签名: 一、认一认,连一连。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二、找朋友,连一连。 三、我会写,我会填。 四、一字组多词。 “风”字共( )笔,第二笔是( )。 “冬”字共( )笔,第二笔是( )。 “飞”字的笔顺是 。 我会读一读,背一背 春:草发芽 花吐蕊 天气暖 冰雪化 夏:太阳晒 树成荫 荷花开 知了叫 秋:枫叶红 落叶霜 水果香 动物忙 冬:北风吹 寒霜降 雪花飘 水结冰

2.姓氏歌 班级: 姓名: 家长签名: 一、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张(z ān g zh ān g ) 孙(s ūn s ōn g ) 钱(q án q i án ) 周(z ōu zh ōu ) 官(g u ān g ān ) 古(g ū g ǔ) 二、读拼音,写生字。 shu ān g f ān g 1.我有一 小小手。 2.太阳每天从东 升起来。 g u ó x ìn g x ìn g sh é n me 3. 中 氏,你 三、照样子,连一连,写一写。 木 弓 言 彳 口 古 长 子 余 午 月 天 四、照样子,写句子。 例:中国的姓氏很多,有赵、钱、孙、李...... (1)公园里有很多花,有 、 、 ...... (2) 里有很多 ,有 、 、 ...... 五、照样子,做问答游戏。 你姓什么?我姓张。 什么张?弓长张。 你姓什么?我姓方。 什么方?方向的方。 你姓什么?我姓 。 什么 ? 。 介绍自己姓 什么,可以用不同 的方法。

3.小青蛙 班级: 姓名: 家长签名: 一、连一连,帮字宝宝找家。 二、读拼音,写词语。 q īn g c ǎo q īn g shu ǐ sh ēn g q ì q ǐn g w èn x īn q ín g 三、选字填空。 1. 雨过天( ),天上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2.星期天,( )你到我家做客好吗? 3.小红的眼( )真亮啊! 4.小河里的水真( )啊! 5.我们是小姓名了,自己能做的事( )要自己做。 四、照样子,用“爱护”写话。 例:我们要爱护小青蛙。 1. 爱护 。 2. 爱护 。 五、把课文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 河水清清( )( )晴,小小( )蛙大眼( )。 保护( )( )吃害虫,做了( )( )好事情。 1.青蛙住在哪里? 。 2.青蛙每天干什么? 。 3.还有哪些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举三例) 。 4画 5画 11画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理解“看不厌”: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⑶、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

(完整)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课课练

1.春夏秋冬 班级:姓名:家长签名:一、认一认,连一连。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二、找朋友,连一连。 三、我会写,我会填。 四、一字组多词。 风 冬 飞 “风”字共()笔,第二笔是()。 “冬”字共()笔,第二笔是()。 “飞”字的笔顺是。 我会读一读,背一背 春:草发芽花吐蕊天气暖冰雪化 夏:太阳晒树成荫荷花开知了叫 秋:枫叶红落叶霜水果香动物忙 冬:北风吹寒霜降雪花飘水结冰

2.姓氏歌 班级: 姓名: 家长签名: 一、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张(z ān g zh ān g ) 孙(s ūn s ōn g ) 钱(q án q i án ) 周(z ōu zh ōu ) 官(g u ān g ān ) 古(g ū g ǔ) 二、读拼音,写生字。 shu ān g f ān g 1.我有一 小小手。 2.太阳每天从东 升起来。 g u ó x ìn g x ìn g sh én me 3.中 有很多 氏,你 ? 三、照样子,连一连,写一写。 木 弓 言 彳 口 古 长 子 余 午 月 天 四、照样子,写句子。 例:中国的姓氏很多,有赵、钱、孙、李...... (1)公园里有很多花,有 、 、 ...... (2) 里有很多 ,有 、 、 ...... 五、照样子,做问答游戏。 你姓什么?我姓张。 什么张?弓长张。 你姓什么?我姓方。 什么方?方向的方。 你姓什么?我姓 。 什么 ? 。 李 介绍自己姓 什么,可以用不同 的方法。

3.小青蛙 班级:姓名:家长签名: 一、连一连,帮字宝宝找家。 二、读拼音,写词语。 qīn g cǎo q īn g shuǐ shēn g qì qǐn g wèn xīn qín g 三、选字填空。 1.雨过天(),天上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2.星期天,()你到我家做客好吗? 3.小红的眼()真亮啊! 4.小河里的水真()啊! 5.我们是小姓名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 四、照样子,用“爱护”写话。 例:我们要爱护小青蛙。 1. 爱护。 2. 爱护。 五、把课文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 河水清清()()晴,小小()蛙大眼()。 保护()()吃害虫,做了()()好事情。 1.青蛙住在哪里?。 2.青蛙每天干什么?。 3.还有哪些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举三例)。 4画5画11画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画一画这两句。、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理解“看不厌”: 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品析: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配套课课练word版本

第一组 观潮 一、 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划“。 笼罩(I o ng l o ng )薄雾(b o b do ) 余波(b o p o )风号浪吼(h do h ao ) 二、 写近义词。 霎时( ) 昂首( ) 颤动()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 )形容聚集的人极多。 ( )( 2 )形容隐隐约约。 () ( 3 )没有风浪,比喻平静。 ( )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潮来了, 作者先听见远处传来 ________ _________ ,_好像 _________ _____ 。__过了一 会儿,浪潮越来越近了,那声音如同 ___________________ ,__好像 _____________ 。 _当 潮 头奔腾西去后,江面依旧 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课内知识完成 1、书中的比喻句很多,请你把它摘录下来: 请你仿写比喻句: 西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狂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乌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填空: 潮来前,江面 ;潮来时,只听见 只看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到_ 了近处,听见 ____________________ ,_看 _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课练

伤仲永复习检测题 一.词汇积累 (一).课下注释 1.伤 2 世隶耕 3.隶4尝 5.书具6.异焉7 异8旁近9.自为其名10.收族11.收1 2.自是1 3.立就1 4.文理1 5.邑人1 6.稍稍1 7.宾客其父1 8.宾客1 9.乞20.利其然21.环谒22.称23.泯然众人矣24泯然25.众人26矣27王子28 通悟29.受之天 30受31贤于材人32.贤33.材人34受于人35不至36彼其38得为众人而已耶 39.邑人奇之40 父利其然41.固众人42 从先人还家43 卒之为众人44 或以钱币乞之(二)通假字扳——通“攀”,牵,引。 (三)一词多义 之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余闻之也久代指这件事(邑人奇之) 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仲永之通悟)(于厅事之东北角)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传一乡秀才观之代词,代指方仲永写的诗(或以钱币乞之) 于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受于人者不至被,介词。 其其诗以养父母代词他的 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 闻余闻之也久。听到 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声誉。 贤贤于材人远矣。胜过,超过。 如此其贤也。有才智。 书即书诗四句书写 未尝识书具用来书写 自并自为其名自己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 还自扬州从 还还自扬州回来 从先人还家回到 然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 泯然众人矣。。。。。。的样子 为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作为 卒之为众人成为 以其诗以养父母把(将) 或以钱币乞之拿(用)

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蒙乃使就学从事 宾客稍稍宾客其父把。。。。。。当做宾客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 名并自为其名名字 不能名其一处也指出 夫今夫不受之天无意义句首发语词 夫起大呼丈夫 与借旁近与之给 与蒙论议和,跟 别士别三日分别,离别 结友而别分别,离别 (四.)重点语句翻译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译: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2.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译: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4.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5.其受之天也,贤于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译: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6.泯然众人矣译: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7. 余闻之也久。译: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8.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译: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9.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10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译: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 (五)理解原文填空 1.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最终“”的反面实例,说明 2文章分两部分:部分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而最终“”,变得平庸无奇;部分则表明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 3.本文采用的写法,叙事部分按照的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个阶段;说理部分点明了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4.本文的语言十分精当。叙事部分第一段,首句交代、、、。其中“”三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三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所以说,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 本班学生有57名学习,他们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的不牢固,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上课时忙着各说各的,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集体观念不够强,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材措施 (一)识字、写字教学 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用识字规律认记生字。对于书写练习,除课堂生字学习指导外,主要凭借本册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二)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可以根据要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课练完整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课练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1观潮 一、注意带点字的读音,把()里不正确的音节划去。 闷(mēnm6n)雷涨(zhǎngznàng)潮飞奔(bēnbèn)而来 恢复(hùfù) 踮(diǎndiàn)着脚风号(háohào)浪吼 二、判断正误,对的在()里打“√”,错的打“X”。 1.“鼎”字第一个笔画是“/’。() 2.“鼎”字用部首查字法,查“目”部。() 3。“鼎沸”的意思是“喧闹、杂乱”。() l“鼎立’和“鼎力”读音和意思相同。() 三、在()里填上合适的字,再按要求作答。 山()地()()天()地七()八() 若()若()风()浪()东()西() 以上填的字构成近义词有:。 四、读下面的句子,找出比喻句,在()里打“√”表示。 1.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2.浪潮的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3.浪潮的声音很响,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4.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5.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五、找出()中与带点词语意思相近的词,并画上“”。 1.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度.(一次一回一日)的观潮日。 2.宽阔 ..(宽敞宽广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3.江面上依旧 ..(依然仍然果然)风号浪吼。’ 4.那声音如同 ..(犹如相同宛如)山崩地裂。 5.顿时 ..(一时霎时一刹那间)人声鼎沸。 6。过了好久 ..(许久很久不久),钱塘之江才恢复了平静。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复活节岛面积不大,只有120平方公里,整个岛呈三角形,四周礁石蜜布。在一些巨石砌起来的石墙残迹后面,矗立着几百尊巨大的半身石像。这些石像的脸大约有7米长,脖子2米长,身高约20米,最轻的大约有30吨,最重的估计有八九十吨,整齐地排烈在千米多高的长方石座上,远远望去,就像一根根冲天而立的石柱。这些石像都是用块火山岩雕成的。它们有着长长的脸、高高的鼻子、深深的眼眶、长长的耳朵和噘着的嘴。有的头上还戴着一顶用红色岩石做成的帽子,几米高的园柱形石帽子,还可以脱卸下来。石像身上雕刻着许多人像、禽鸟的花纹。它们的脸对着波涛汹涌的大海,长长的双手放在肚子上,昂首遥望,好像在期待着什么。除了岛的南端外,岛上其他地方还有几百尊这样的石像,人们把这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课练(含答案)

一.燕子 一、比一比,组词语。 掠()尖()偶()圈() 谅()尘()遇()倦() 二、想一想,填一填。 ()的春天()的燕子()的柳丝()的羽毛 ()的细雨()的花()的尾巴()的翅膀 四、抄一抄,写一写。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2、古诗两首 一、拼一拼,选一选。 zhuāng chái sì zhǐ 妆裁泗紫 zuāng cái shì zǐ yǒng tāo bīn chuí 咏绦滨垂 rǒng tiāo bāng cuí 二、比一比,组词语。 妆()裁()咏()滨() 装()栽()永()宾() 四、想一想,填一填。 1、()一树高,万条()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春风()。 2、()泗水滨,()一时新。 ()东风面,()总是春。 3、荷花 知识积累 一、拼一拼,写一写。

h? huā bǎo zhàng fǎng fú piān piān qǐ wǔ ( ) ( ) ( ) ( ) lián peng suí fēng piāo d?ng yī shang ( ) ( ) ( ) 二、想一想,填一填。 粉红的()雪白的()碧绿的() ()的荷花()的花瓣()的荷叶 一阵()一池()一幅() 三、比一比,组词语。 裳()稻()蜻()蜓() 常()蹈()晴()挺() 四、照样子,写一写。 挨挨挤挤()()() 静静地()()() 五、照样子,写一句话,用上带点词语。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 ..花瓣儿 ..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 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 ..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4、珍珠泉 知识积累 一、拼一拼,选一选。 绽(dìng zhàn)开镶嵌(kǎn qiàn)朴素(sù shù) 清泉(quán chuán)泼(pō bō )洒青苔(tái tāi) 二、拼一拼,组词语。 qū() dān() 曲担 qǔ() dàn() dǎo() shi( ) 倒似 dào() si( ) 三、想一想,填一填。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课练

1 古诗词三首每课一练 【字词荟萃】 1.看拼音写词语。 ɡūdú tán miàn qīnɡluó fēnɡjǐnɡjiù cénɡān ()()()() 2. 比一比,再组词。 庆()廷()孤()螺()谙()厌()庭()狐()累()暗()【句段集锦】 1.先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再写写句子的意思。 》 (1)湖光秋月两相和 湖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红胜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绿如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意思写诗句。 (1)和我久久地凝视着而互相看不够的,只有敬亭山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南春天的美景实在太美了,这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熟悉,多么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文链接】 1.默写古诗《望洞庭》,再填空。 望洞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诗中采用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把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的“两”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的意思是:___________。 (3)诗中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 2.《独坐敬亭山》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诗中用__________ 的写作手法把__________比作自己的知己。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说明了诗人的心情是很孤独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