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 疹

药  疹
药  疹

药疹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外用和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的皮肤黏膜的急性炎症反应。相当于祖国医学“药毒”的范畴。

中医学认为本病总由禀赋不耐,邪毒侵犯所致。根据患者体质、病邪性质及疾病病程的不同又有湿毒蕴肤、热毒入营、气阴两虚之分。

现代医学认为几乎所有的药物都有可能引起药物性皮炎,但最常见的有抗生素类、磺胺类、解热镇痛药、巴比妥类、安眠药及各种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近年来也有较多关于中药中成药引起的药疹的报道。

一、发病机制:药疹的发病机制复杂,可通过变态反应或非变态反应性机制发生。

1.变态反应:多数药疹由变态反应机制引起。

一般变态反应性药疹的发生机制有四种类型,不同类型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

不同类型药疹临床表现

变态反应性药疹的共同特点有:①仅少数具有过敏体质者发生,多数人不发生反应;②病情轻重与药物的药理及毒理作用、剂量无关;③有潜伏期,初次用药约4~20天后出现临床症状,已致敏者如再次服药,则数小时内即可发生;④临床表现复杂,皮损多样,但对于某一患者而言常以一种表现为主;⑤存在交叉过敏及多价过敏;⑥停止使用致敏药物后病情常好转,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2.非变态反应:如阿司匹林可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引起荨麻疹;甲氨喋呤引起口腔溃疡、出血性皮损及白细胞减少等。

3.蓄积作用如碘化物、溴化物可引起痤疮样皮损,砷剂引起的色素沉着等。

二、临床表现

本病表现复杂,基本具有以下特征:

1.发病前有用药史。

2.有一定潜伏期,第一次发病多在用药后4-20天内,重复用药常在24小时内发生,短者甚至在用药后瞬间或数分钟内发生。

3.突然发病,自觉灼热瘙痒,重者伴有发热、倦怠、纳差、大便干燥、小便黄赤等全身症状。

4.皮损形态多样,颜色鲜艳,分布常为全身性、对称性,可泛发或仅限于局部。

三、常见类型:

1.猩红热型或麻疹型药疹较为常见,皮损呈鲜红色斑或米粒大小的红色斑疹,密集、对称分布,以躯干部为主,粘膜、掌跖也可累及。多由解热镇痛药、氨苄西林等抗生素、巴比妥类、抗风湿药等药物引起。可伴有高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一般在用药1周内发生。停药1~2周后出现糠秕样脱屑而愈。

2.固定型药疹皮疹为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紫红色斑块,甲盖至钱币大小,境界明显,常为一个至数个,重者可发生水疱。消退后留暗褐色色素沉着斑,经久不褪。再次服药后常于原处出疹。皮疹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但以口唇、口周、龟头、肛门等皮肤粘膜交界处最为常见,粘膜处易发生糜烂。本型药疹常由磺胺、四环素、解热镇痛药、巴比妥类等药物引起。

3.荨麻疹型药疹表现为急性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多由青霉素、阿司匹林、血清制品、疫苗等引起。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及呼吸困难等。少数患者可出现血清病样综合征(有发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血管性水肿、蛋白尿等表现)和过敏性休克症状。长期微量接触致敏药物可表现为慢性荨麻疹。

4.湿疹型药疹皮疹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湿疹样皮损。自觉剧烈瘙痒。常见引起的药物有磺胺类、青霉素、链霉素、抗组胺药等。

5.痤疮样型皮损与寻常型痤疮相似,多于服药后1~2个月发生。主要由碘剂、溴剂、皮质类固醇激素等引起。

6.多形红斑型药疹、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紫癜型药疹严重型药疹。

7.其他除了上述类型外,还有一些少见类型,如光感性药疹、系统性红斑狼疮样药疹、扁平苔藓样药疹和银屑病样发疹等。

四、诊断:本病根据明确的服药史、一定的潜伏期及典型临床表现,排除具有类似皮损的其他皮肤病及传染病,可进行诊断。

五、鉴别诊断:

1.猩红热型或麻疹型药疹应与猩红热或麻疹等发疹性传染病相鉴别猩红热起病急,有2~ 4天的潜伏期,寒战、发热,皮疹于发病后24小时左右迅速出现,24小时内遍及全

身,疹间皮肤潮红,皮疹1周后开始脱屑,2~4周后脱净,不留色素沉着。此外,还可有杨莓舌;咽及扁桃体显著充血,亦可见脓性渗出物;颈部及颌下淋巴腺增大、触痛等其他系统表现。

2.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应与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相鉴别主要见于婴儿,皮损表现为弥漫性红斑,红斑基础上可出现松弛性大疱,尼氏征阳性,患者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脓液细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

3.生殖器部位的固定型药疹破溃时应与生殖器疱疹等相鉴别生殖器疱疹初起时表现为簇集性丘疹、丘疱疹和水疱,2~4天破溃形成糜烂或溃疡,后结痂自愈,愈后不留色素沉着。

六、治疗

1.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以及与其结构相似的药物。

2.多饮水或输液促进体内药物的排泄。

3.轻症者给予应用抗组胺药物、维生素C及钙剂。重症者加用糖皮质激素。特别严重的药疹,及早采用各种措施。①大剂量的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注射用甲泼尼龙,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必要时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②注射用免疫球蛋白,一般连用3~5天。

③血浆置换。

4.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

5.支持疗法,注意补液和维持电解质平衡等。

6.局部治疗:对于轻型药疹可局部止痒,吸附糜烂面,保持清洁,迅速愈合即可,对于重症药疹,最好采用干燥暴露疗法(红外线灯罩下进行)或局部雷夫奴尔湿敷或外涂PC 霜,空气消毒,使用无菌床单及被褥。

7.中医药治疗:

①湿毒蕴肤证——清热利湿,解毒止痒——萆藓渗湿汤加减

②热毒人营证——清热凉血,解毒护阴——清营汤加减。

③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清热——增液汤合益胃汤加减。

七、预防与调护

1.合理用药,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药量及使用时限。用药前必须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对青霉素及抗毒血清制剂,用药前要做过敏试验。

2.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遇到全身皮肤瘙痒、出疹、发热者,要考虑药疹的可能,争取早期诊断,及时处理。

3.皮损忌用水洗,避免搔抓,忌用刺激性的外用药物。

4.多饮开水,忌食辛辣、鱼腥发物。

药疹(drug eruption)

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

固定型药疹(fixed drug eruption)荨麻疹型药疹(urticaria reaction)湿疹型药疹(eczema-like eruption)痤疮样型(acneiform eruption)

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

清热透疹方用于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

清热透疹方用于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疗 效 [摘要] 目的探讨清热透疹方应用于普通型手足口病(HFMD)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普通型HFMD患儿10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热透疹方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主要临床体征和症状消退时间;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2%,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清热透疹方;中医;手足口病;清热解毒;透疹凉血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ion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Qingre Touzhen Formula in the treatment of common type of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Methods From March 2014 to June 2015,100 cases of common HFMD in Huadu District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of Guangzhou were select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50

(完整版)中药学练习题+答案

《中药学》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干姜的性味是 A.辛甘热 B.辛苦热 C.辛热 D.辛苦温 2.黄连治疗肝火犯胃,肝胃不和,胁肋胀痛,呕吐吞酸,常与下列何药同用() A.半夏 B.吴茱萸 C.香附 D.石膏 E.竹茹 3.患者素来脾胃虚弱,近日因食鲜梨果汁1杯,逐觉脘腹胀痛、嗳气频作,宜选用何组药物治疗 A.清热燥湿药配伍理气药 B.补气药配伍消食药 C.理气药配伍泻下药 D.理气药配伍补气药 4.属于十八反的配伍是() A.甘遂与芜花 B.人参与丁香 C.人参与细辛 D.甘草与芜花 5.属于十九畏的配伍是() A.甘遂与芜花 B.人参与丁香 C.人参与细辛 D.人参与五灵脂 6能温化寒痰,降逆止呕的药物是〔〕 A.天南星 B.旋覆花 C.竹茹 D.半夏 7能清热化痰,清胃止呕的药物是〔〕 A.天南星 B.旋覆花 C.竹茹 D.白前 8.既能固精,又能补肾助阳的药物是:() A.巴戟天 B.牡蛎 C.金樱子 D.桑螵蛸 9.既能固精,又能收敛止血的药物是:() A.巴戟天 B.牡蛎 C.金樱子D E.海螵蛸 .10..既能补精、又可助阳的药物是( ) A.五味子 B.诃子 C.莲子 D.山茱萸 11.开窍药忌用于( ) A.寒闭 B.热闭 C.脱证 D.湿浊神昏 12.能开窍宁神的药是( ) A.朱砂 B.石菖蒲 C.琥珀 D.酸枣仁 13.既能滋阴益肾,又可凉血止血之药物是( ) A.桑椹 B.墨旱莲 C.女贞子 D.枸杞子 14.既能养心安神又可敛汗的药是( ) A.柏子仁 B.丹参 C.酸枣仁 D.远志 15.既涩肠敛肺,又可下气利咽的药是( ) A.肉豆蔻 B.赤石脂 C.乌梅 D.诃子 16.能治疝气偏坠胀痛的药是( ) A.鸡内金 B.莱菔子 C.神曲 D.山楂 17.既开宣肺气又能排脓的药是( ) A.半夏 B.桔梗 C.海藻 D.贝母 18.治湿痰的药是( ) A.天南星 B.白芥子 C.半夏 D.皂荚 19.能活血、凉血、养血的药物是( ) A.鸡血藤 B.桃仁 C.当归 D.丹参 20.能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的药物是( ) A.延胡索 B.郁金 C.川芎 D.姜黄 21.能补气安胎的药是( )

中药学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 川芎的功效为 B.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2. 既能活血,又能补血的药物为B. 鸡血藤 3 ?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E.黄芪 4 .哪项不是熟地黄的功效B.活血 5. 厚朴的功效是D.行气燥湿消积平喘 6 .麻黄根的功效是:A.敛肺止汗 7 ?下述哪项不是中药的性能 C ?轻 重 8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典是:B.《新修本草》 9 ?常用治疥癣、秃疮、湿疹的药物是: E.硫黄 10 ?治疗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的药物组合是:C ?柴胡、黄苓 11 ?既疏散风热,又疏肝解郁的药物是E .薄荷 12 ?马钱子的功效为C ?散结消肿,通络止痛 13 ?用治脾寒泄泻,腹中冷痛的药物 是C .益智仁 14 ?肺气亏虚的短气喘促,脉虚自汗,宜选 A .人参 15.能缓和药物烈性或减轻毒副作用的药物是 D .甘草 16 .治阴虚内热,口渴多饮,小便频数的消渴证,宜选D.山药 17 .既能安神又能纳气平喘的药物是A .磁石 18 ?具有软坚散结之效的平抑肝阳药 是C ?牡蛎 19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仙鹤草的功效E.退黄 20 ?既能行气散结,又能散寒止痛的药物是 A .荔枝核 21 ?宋代最有影响的本草著作是 D.《证类本草》23. 七情配伍关系中表示增效的是 D.相使 24. 下列哪味药不反甘草? C.大蓟 25. 既利咽开音、透疹,又息风止痉、退翳 的药是E.蝉蜕 26. 治疗咽喉肿痛,首选E.射干 27. 性微温,外感风寒、风湿、风热表证均 可应用的药是E.防风 28. 治少阴经头痛的药是 D.细辛 29. 治气滞血瘀,胁肋脘腹疼痛,常用川楝 子配伍C延胡索 30. 既温肺化饮,又温中回阳的药物 是B干姜 31. 具有托毒生肌作用的药是 A.黄 芪 32. 下列哪项不是青蒿的功效?E凉血 33. 既能消食化积,又能下气化痰的药是C 莱菔子 34. 既健脾燥湿,又止汗安胎的药是 E.白术 35. 别名为大力子的药是A.牛蒡子 36. 功能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的药是C.青皮 37. 味甘质粘的止血要药是 C.阿胶 38. 下列哪项不是金钱草的主治证? B痰饮咳喘 39. 既清热解毒,又升举阳气的药是 C.升麻 40. 既破气行血,又消积止痛的药是A莪术 41 ?中药动物组织、器官及激素制剂的 使用始于: D.唐代 42 ?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的 是哪部著作:D.《本草纲目》 43 .下列除哪味药外均能散风热,透疹:E. 柴胡 44. 两药合用,能产生毒性或增强毒性反应 或副作用的配伍是:C.相反 45. 除哪味药外均具有利水功效:C._ 黄连 46 ?下列哪项不是虎杖的功效:E.滋阴降火 47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选哪味药:C.知母 48.善治肺痈吐脓的药物是:C.鱼腥草 49 ?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是: D. 苦参 50 .下列哪项不是葛根的功效: C. 祛风杀虫 51 .退虚热,善除无汗骨蒸的药物是D.地 骨皮 52?下列哪组属沉降药性:E.苦酸寒 53?补益药应该在何时服:C.空腹服 54. 平性药是指:E.寒热偏胜之性不显著, 药性平和的药物 55. 善治小便混浊色如米泔膏淋的药物是: C.萆薢 56 .《证类本草》的成书年代是 B . 宋代 57 ?芫花醋制用的目的是D.减低毒 性 58 ?具有清肺润燥,解毒消痈功效的 是:E .天花粉 59.柴胡治少阳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 苦咽干,与下列何药配伍最佳: D.黄苓 60 .均能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的药对 是:D.砂仁、白豆蔻 61. 以植物花粉入药的是B蒲黄 62. 产于江苏的道地药材是B薄荷 63. 下列不属于十九畏”的是E 丁香畏三棱 64. 宋代本草的代表著作是B《证类 本草》 65. 既可温中散寒、回阳通脉,又可温 肺化饮的药物是A干姜

上科版张廷模主编《临床中药学》功效速记汇总

发散风寒药 羌活,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 藁本,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 荆芥,祛风解表,止痒,透疹,止痛。 防风,祛风解表,祛风湿,止痛。 麻黄,发汗解表,平喘止咳,利尿退肿。 桂枝,发汗解表,温经脉,助阳气。 紫苏叶,发散风寒,行气宽中。 生姜,发散风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香薷,发散风寒,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细辛,发散风寒,止痛,通鼻窍,温肺止咳。 白芷,祛风解表,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 苍耳子,发散风寒,通鼻窍,止痛。 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 葱白,发散风寒,宣通阳气。 发散风热药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牛蒡子,疏散风热,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止痛。 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升麻,疏散退热,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葛根,疏散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淡豆豉,疏散表邪。 浮萍,疏散风热,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清热泻火药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收湿敛疮。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芦根,清热生津,清胃止呕,清肺祛痰,排脓,利尿。 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 栀子,泻火除烦,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清利湿热。 夏枯草,清泻肝火,解毒散结。 决明子,清肝,明目,缓下通便。 谷精草,清肝热,疏风热,明目退翳。 密蒙花,清热养肝,明目退翳。 清热燥湿药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2020年春季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B》平时作业2答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B》平时作业2 共100道题总分:100分 1、峻下逐水药的服药时间是: A 晨起空腹时 B 饭前 C 饭后 D 睡前 E 夜间 答案:A 2、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的服药时间是: A 晨起空腹时 B 饭前 C 饭后 D 睡前 E 夜间 答案:B 3、补益药的服药时间是:

A 晨起空腹时 B 饭前 C 饭后 D 睡前 E 夜间 答案:B 4、消食药的服药时间是: A 晨起空腹时 B 饭前 C 饭后 D 睡前 E 夜间 答案:C 5、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的服药时间是: A 晨起空腹时 B 饭前 C 饭后 D 睡前

E 夜间 答案:C 6、驱虫药的服药时间是: A 晨起空腹时 B 饭前 C 饭后 D 睡前 E 夜间 答案:B 7、桂枝治疗风寒表虚证,宜配伍: A 麻黄 B 香薷 C 白术 D 白芍 E 茯苓 答案:D

8、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组是: A 麻黄、荆芥 B 香薷、紫苏 C 生姜、桂枝 D 麻黄、香薷 E 防风、白芷 答案:D 9、治疗夏季乘凉饮冷、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证,宜选用: A 荆芥 B 香薷 C 桂枝 D 细辛 E 荆芥 答案:B 10、具有发汗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利水作用的药物是: A 麻黄 B 桂枝 C 紫苏

D 生姜 E 香薷 答案:B 11、外感风寒、风热表证均可使用的药物是: A 麻黄 B 桂枝 C 荆芥 D 羌活 E 细辛 答案:C 12、既能发表散寒,又能行气宽中的药是: A 羌活 B 白芷 C 藁本 D 紫苏 E 生姜 答案:D

13、治疗外感风寒兼气滞胸闷者,宜首选: A 防风 B 香薷 C 细辛 D 紫苏 E 白芷 答案:D 14、上能宣肺,下能利水的药物是: A 紫苏 B 麻黄 C 桂枝 D 羌活 E 生姜 答案:B 15、治疗表实无汗、咳嗽气喘者,宜首选: A 麻黄 B 杏仁

中药考试试题

中医专业2005年级(本科) 《中药学02》期末考试试卷(A卷) 姓名:学号:班级: 说明:本试卷总计100分,全试卷共9页,完成答卷时间2小时。 一、A1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60题,每小题0.5分,共30分) 1、巴豆制霜的目的是()。 A、消除毒性 B、增强药效 C、改变药性 D、便于贮藏 E、纯净药材 2、寒凉药的作用是()。 A、暖肝散结 B、清热解毒 C、温里散寒 D、补火助阳 E、回阳救逆 3、具有沉降性质的性味是()。 A、苦寒 B、辛温 C、苦温 D、甘寒 E、咸温 4、属于十九畏的配伍药对是()。 A、川乌与草乌 B、官桂与赤石脂 C、桃仁与红花 D、乌头与贝母 E、甘草与甘遂 5、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组是()。 A、麻黄、荆芥 B、香薷、紫苏 C、生姜、桂枝 D、麻黄、香薷 E、防风、白芷

6、下列药物中,性善“上行头目”,为治头痛的要药是()。 A、羌活 B、川芎 C、细辛 D、白芷 E、吴茱萸 7、具有润肠通便功效的药物是()。 A、火麻仁 B、芒硝 C、芦荟 D、番泻叶 E、大黄 8、善去脾胃大肠湿热,为治湿热泻痢要药的是()。 A、黄芩 B、黄连 C、黄柏 D、葛根 E、苦参 9、治疗肠痈,当首选的药组是()。 A、败酱草、大血藤 B、鱼腥草、金荞麦 C、蒲公英、漏芦 D、紫花地丁、野菊花 E、金银花、连翘 10、具有泻下软坚、清热功效的药物是()。 A、大黄 B、芦荟 C、郁李仁 D、芒硝 E、番泻叶 11、既能袪风湿,又能消骨鲠的药物是()。 A、威灵仙 B、蚕沙 C、防己 D、桑寄生 E、秦艽 12、尤善治风湿痹证属下部寒湿者的药物是()。 A、独活 B、威灵仙 C、伸筋草 D、海风藤 E、乌梢蛇 13、善于下气除胀满,为消除胀满的要药是()。 A、苍术 B、砂仁 C、厚朴 D、豆蔻 E、藿香

中药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14

中药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 姓名分数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0分) 1、黄连用于治痰火互结之结胸证,常配伍(E) A.茵陈 B.吴茱萸 C.木香 D.苍术 E.半夏、瓜蒌 2、既能补肾固精,又能养肝明目的药物是(E) A.益智仁 B.海马 C.杜仲 D.肉苁蓉 E.沙苑子 3、厚朴酚具有哪种作用(A) A.镇静 B.抗菌 C.解痉 D.退热 4、紫苏叶主要化学成分为(C) A.香豆素 B.倍半萜 C.挥发油 D.皂甙 E.蒽醌类 5、薄荷的功效是(B)

A.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散肿 B.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C.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D.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E.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6、下列哪种中药不是以种子入药的(D) A.沙苑子 B.车前子 C.决明子 D.补骨脂 E.莱菔子 7、砒石内服入丸散,每次用量是(A) A.0.O02-0.O04g B.0.015-0.03g C.0.03-0.06g D.0.1-0.3g 8、切面韧皮部有红棕色至黑棕色分泌物,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数个同心性椭圆形环或偏心性半圆形环的药材是(A) A.鸡血藤 B.大血藤 C.降香 D.苏木 9、广藿香和藿香为(C) A.同种中药的不同习用名 B.同科同属不同种植物 C.同科不同属植物 D.不同科植物 E.不同产地同种植物 10、川乌来源于(A) A .毛茛科

B .唇形科 C .石竹科 E. 商陆科 11、患者女,31岁,口舌生疮,心烦,失眠,面赤口渴,舌红脉数,宜选(E) A.苦参 B.白敛 C.龙胆草 D.黄连 12、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呕吐,最宜选用的药物是(C) A.苍术 B.厚朴 C.藿香 D.佩兰 13、能清湿热,退黄疸的药物是(D) A.淡竹叶 B.夏枯草 C.知母 D.栀子 E.石膏 14、种子略呈圆肾形而稍扁,两面略凹陷,边缘一侧凹入处具明显的圆点(种脐)。表面光滑,绿褐色至灰褐色,质坚硬,除去种皮,可见淡黄色子叶2片,胚根弯曲,味淡,嚼之有豆腥气。它是(D) A.天仙子 B.补骨脂 C.葫芦巴 D.沙苑子 E.决明子 15、治心火亢盛,口舌生疮,及心火移于小肠,热淋涩痛,宜选用的药物是(E) A.黄柏 B.黄芩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药升麻的功效应用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药升麻的功效应用 升麻,首录于《神农本草经》,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或升麻的干燥根茎。主产于辽宁、黑龙江、河北、山西、四川。夏秋季采挖,晒至须根干时,燎去或除去须根,晒干。润透切片。升麻气微,味微苦而涩。以外表皮色黑褐、切面黄绿色者为佳。生用或蜜炙用。 [升麻:清热解毒,升阳举陷,发表,透疹。主治风热头痛,麻疹不透,久泄脱肛,齿痛口疮。善治胃火牙痛。发表透疹解毒宜生用,升阳举陷宜蜜炙用。] 一、性味归经: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肺主一身之表,归肺经;解阳明热毒,升举脾胃之气,归脾胃经;升举清阳之气,治脱肛,归大肠经。) 二、功效应用: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特点】 1、长于清热解毒,善清解阳明热毒。 2、胃火炽盛诸证尤为多用。 3、用治热毒所致的多种病证。 【应用】 1、发表,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发热头痛。升麻辛甘微寒,性能升散,有发表退热,解热毒之功。 1)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发热、头痛等症,可与桑叶、菊花、薄荷等同用。 2)若风寒感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咳嗽者,可与麻黄、紫苏叶、白芷等药配伍。3)若外感风热夹湿之阳明经头痛,额前作痛,呕逆,心烦痞满者,可与苍术、葛根、鲜荷叶等配伍,如清震汤。 2、清热解毒,发表透疹,用于麻疹不透(麻疹初期,疹发不畅)。升麻能辛散发表,解热毒,透发麻疹。

1)用治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常与葛根、白芍、甘草等同用,如升麻葛根汤。 2)若麻疹欲出不出,身热无汗,咳嗽咽痛,烦渴尿赤者,常配伍葛根、薄荷、牛蒡子等药。3)若麻疹热毒较盛之证,可配伍紫草、牛蒡子、大青等药。 3、清热解毒,用于热毒所致的多种病证: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阳毒发斑等。升麻甘寒,以清热解毒功效见长,为清热解毒之良药,可用治热毒证所致的多种病证。因其尤善清解阳明热毒,故胃火炽盛成毒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肿喉痛以及皮肤疮毒等尤为多用。(升麻同时作为阳明经的引经药,去阳明经热毒。) 1)阳明热邪所致的头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证,多与生石膏、黄连、生地、丹皮等同用,如清胃散。 2)治疗风热疫毒上攻之大头瘟,头面红肿,咽喉肿痛,常与黄芩、玄参、板蓝根等药配伍,如普济消毒饮。 3)对于风热上壅,咽喉肿痛之证,多与桔梗、玄参等同用,如牛蒡子汤。 4)治疗痄腮肿痛,可与黄连、连翘、牛蒡子等药配伍。 5)用治阳毒发斑,常与生石膏、大青叶、紫草等同用。(温病发斑,可与石膏、大青、犀角等同用。) 6)用于热毒疮疡及皮肤瘙痒之证,可配伍银花、连翘、蒲公英等。 4、升举阳气,用于中气虚弱,气虚下陷,脏器脱垂:短气,倦乏,胃下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肾下垂,崩漏下血(气虚不能摄血的崩漏不止)等。升麻能升气举陷,入脾胃经,善引脾胃清阳之气上升,其升提之力较柴胡为强。 1)常用治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的脘腹重坠作胀,食少倦怠,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肾下垂等脏器脱垂,常与柴胡同用,并须配伍黄芪、人参、等益气补脾之品,以补气升阳,如补中益气汤; 2)若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又常以升麻配柴胡、黄芪、桔梗等同用,如升陷汤。3)治疗气虚下陷,月经量多或崩漏者,则以升麻配伍人参、黄芪、白术等补中益气药,如举元煎。 三、用法用量:煎服,3~10g。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宜生用,升阳举陷宜蜜炙用。(蜂蜜加强补脾气作用,有助于补中益气。) 四、使用注意:麻疹已透、阴虚火旺,阴虚阳亢,肝阳上亢,气逆不降者均当忌用。 【柴胡、升麻与葛根】 1、柴胡和葛根都可以解表退热,用于治疗表证出现的发热症状。 2、柴胡和升麻有升阳举陷的作用,用于治疗脏器下垂。 3、柴胡和黄芩相须配伍产生新功效:和解少阳,用于治疗少阳证。 4、柴胡有疏肝解郁的作用,用于治疗肝郁气滞的重症,是逍遥散的主药。 5、柴胡生用量大,10g以上,解表退热;炙用量小3~6g,醋炙疏肝解郁,酒炙升阳举陷。【试述升麻的性能主治及使用注意】

中药学B第四次作业及其答案

A型题 1.治阳明腑实证,常以大黄配伍:芒硝 2.下列温里药中,有小毒的是:吴茱萸 3.平性药是指:寒热偏胜之性不显著,药性平和的药物 4.下列哪一组是代赭石的功效:平肝潜阳,凉血止血 5.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是:莱菔子 6.善治小便混浊色如米泔膏淋的药物是:萆薢 7.来源于同一植物的药物是:地骨皮与枸杞子 8.下列哪组属沉降药性:苦酸寒 9.白芍缓急止痛常配何药:甘草 10.补益药应该在何时服:饭前服 11.升麻与葛根共有的功效:解表透疹 12.柴胡治少阳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与下列何药配伍最佳:黄芩 13.退虚热,善除无汗骨蒸的药物是:牡丹皮 14.善治寒积便秘的药物是:巴豆 15.既散外风,又息内风,兼有化痰散结的药物是:白僵蚕 16.既能芳香化湿,又能开窍宁神的药物是:石菖蒲 17.收涩止泻,又能杀虫的药物是:石榴皮 18.以植物花粉入药的是:.蒲黄 19.既能除湿退黄,又能利尿通淋,解毒消肿的药物是:金钱草 20.《证类本草》的成书年代是:宋代 21.既利水渗湿,又宁心安神的药物是:茯苓 22.吴茱萸与细辛均有的功效是:散寒止痛 23.青黛、板蓝根、大青叶三药共同功效是:.清热解毒凉血 24.补火助阳通便,又有解毒杀虫止痒的药物是:硫黄 25.具有凉血止血,化痰止咳功效的是:侧柏叶 26.为治肠痈腹痛之要药是:红藤 27.下列哪组药物既能发散风寒,又能宣通鼻窍:白芷与细辛 28.均能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的药对是:砂仁、白豆蔻 29.具有清肺润燥,解毒消痈功效的是:天花粉 30.功能补气养阴,清火生津的药物是:西洋参 B型题 1.吴茱萸可治疗的病证是:.阳虚五更泄泻 2.沉香可治疗的病证是:阳虚肾不纳气 3.罂粟壳的功效是:敛肺涩肠,止痛 4.诃子的功效是:敛肺下气,利咽 5.可开窍宁神,化湿和胃的药物是:石菖蒲 6.具有开窍醒神,辟秽止痛作用的药物是:苏合香 7.. 紫苏功能:解表兼能理气 8.细辛功能:解表兼能止痛 9.荆芥功能:解表兼能止血 10.刺蒺藜的功效是: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11.代赭石的功效是:平肝降逆,凉血止血

中药所有总结

总论 1.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著作是《神农本草经集注》 2.归经的概念是指定向 3.运用药物的归经理论还须考虑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4.古代认为“毒性”的含义是药物的偏性 5.一般5岁以下的小儿用成人药量的1/4 6.二、八月最适宜采集的药材是根及根茎 7.使大批古代方药文献得以保存传世的是《证类本草》 8.“十八反”中甘草不能与下列何药配伍同用甘遂 9.入汤剂需后下的药物是薄荷、白豆蔻 10.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大成的本草著作是《本草纲目》 11.关于中药的剂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花叶类质轻的药用量宜轻 12.治疗筋脉拘急疼痛的药物多具有甘味 13.两药合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的配伍关系为相反 14.四气的确定是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中概括出来的 15..确定归经学说的理论基础是脏腑经络理论 16.最早采用图文对照编写方法的本草著作是《新修本草》 17.辛味药临床一般治疗表证及气血阻滞证 18..广东的道地药材是砂仁 19.人参配莱菔子,莱菔子能消弱人参的补气作用,这种配伍关系属于相恶 20.下例哪项不是沉降药物的作用透疹 解表药 1.薄荷、蝉蜕共同具有的功效是透疹 2.治疗肝经风热,目赤肿痛,宜选用: 蝉蜕 3.具有生津止渴作用的药物是:葛根 4.具有祛风解表,透疹消疮作用的药是:荆芥 5.细辛具有的功效是:温肺化饮 6.素有“夏月麻黄”之称的药是:香薷 7.既能解表散寒又能燥湿止带的药是白芷 8.细辛作散剂每次宜服:1-3g 9.治疗肝气郁滞,胁肋疼痛,宜选用:柴胡 10.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息风止痉的药是:蝉蜕 11.具有透疹作用的药组是:薄荷、葛根、升麻 12.发散风寒药中能治疗咳嗽气喘的药是:麻黄 13.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组:香薷、麻黄 14.功效与羌活最为相似的药物是:藁本 15.治疗风湿痹痛的药组是:防风、白芷 16.下列哪项不是紫苏的主治证:阳虚水肿 17.治疗风热郁闭,咽喉肿痛,大便秘结者,应首选:牛蒡子 18.麻黄配伍桂枝用于治疗:风寒表实证 19.治疗风寒表证,鼻塞头痛可选用的药是:白芷 20.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升麻、牛蒡子 清热药 1.功能清热解毒、排脓,善治肺痈、肺热咳嗽的药物是:鱼腥草 2.长于泻肝火的药是:夏枯草 3.牡丹皮与地骨皮均可治疗:虚热证 4.治疗梅毒,肢体拘挛,首选的药是:土茯苓 5.清热泻火药中苦寒性较强的药物是:栀子 6.既可治气分实热证,又可治虚热证的药是:知母 7.清热泻火药的药性特点是:甘寒

带状疱疹治疗指南最新版

中国带状疱疹治疗指南 1. 带状疱疹的病因学 带状疱疹由潜伏在神经系统内的VZV复活所致。VZV既是水痘又是带状疱疹的病原体,属于嗜神经及皮肤的疱疹病毒,只累及人。首次感染通常发生在童年,并导致出现水痘。在病毒血症期,VZV进入表皮细胞,引起典型的水痘疹。病毒接着进入皮肤粘膜的感觉神经,并通过轴突逆向输送到临近脊髓的脊神经背根感觉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内,永久性的潜伏在神经元中。VZV潜伏在大约1%-7%的感觉神经节的神经元内,每个被感染的细胞中基因组复制数少于10个。VZV在潜伏状态中是不传染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发生免疫抑制及免疫缺陷时,VZV特异性细胞免疫下降,VZV在受累的感觉神经元中复活,形成完整的病毒体,接着这些病毒体会通过感觉神经轴突转移到皮肤,从一个细胞传播到另一个胞,穿透表皮,引起特有的疼痛性的皮肤带状疱疹,表现为簇集的丘疹水疱,密集地分布于受累感觉神经根支配的皮区。 2.带状疱疹的流行病学 VZV感染的复发发生于约20%的血清学阳性的个体。一般VZV感染一生只复发一次。免疫缺陷患者可能在同一皮节发生两次带状疱疹,极少数病例可复发数次。带状疱疹的发生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高龄之所以成为带状疱疹重要的危险因素,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逐步减弱,VZV特异性细胞免疫(CMI)反应的成分减少(功能降低?)所致。此外,任何原因导致的免疫功能缺陷,如白血病、骨髓移植、HIV感染、癌症等,都会大大增加带状疱疹的发病风险。 3.带状疱疹的传播

带状疱疹皮损处含高浓度的VZV,可经空气传播,导致易感者发生水痘。但带状疱疹比水痘传染性低。限局性带状疱疹只在出疹后至皮损结痂前有传染性,因此患者应避免接触易感者,直至皮损结痂。易感者包括:孕妇、<28周出生的婴儿(早产儿?)或体重<1000g的婴儿、免疫缺陷患者。遮盖皮损后,VZV 传染性会下降。 4.带状疱疹的临床特征 带状疱疹的临床过程是多变的。通常在儿童和年轻的成人中症状较轻。典型的带状疱疹有前驱症状,可能发生头痛、畏光、不适,通常很少发热,皮肤感觉异常和不同程度的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这些症状可以出现于带状疱疹起疹前数天到数周。疼痛可为烧灼痛、刺痛、 搏动痛、或电击样疼痛。触觉敏感性改变、微小刺激引发的疼痛、剧烈瘙痒也不少见。 带状疱疹皮损一般呈单侧分布,发生于一至两个相邻的皮区,疱疹群之间的皮肤正常,整个病变呈带状分布倾向,不越过躯体中线。少数皮损可发生于主要皮区或相邻皮区以外。罕见数个皮区不对称受累,即身体的两侧均出疹。皮疹最初表现为不对称的、单侧的红斑或斑丘疹,通常于12-24小时内出现成簇的小水疱,疱液清,内含高浓度VZV。2-4天后,水疱融合。在第3天,水疱可变浑浊,经过7-12天干涸。免疫正常者,皮损持续至结痂消失的时间通常为2-3周。局部淋巴结常肿大,有压痛。偶见免疫缺陷者呈慢性病程,皮肤改变可持续数月,可反复出现小水疱。 多数患者被感染的皮区都有出疹。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水疱即消退者,称“顿挫型带状疱疹”。一些没有皮区疼痛症状的人,也会在出疹时或出疹后几

风疹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风疹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 风疹 风疹为小儿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皮疹,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流行季节为冬、春季,小儿普遍易感,一次感染后可获得终生免疫。孕妇早期感染可导致胎儿畸形。 [临床表现] 潜伏期约10-20日。 1.前驱期:咳嗽,喷嚏,流泪,流涕,咽痛,结膜炎,前额痛,发热,体温38~39℃,呕吐。发热半日至1日后出现皮疹。 2。出疹期:疹痒多白面、颈而发,迅速(多在1日内)蔓延躯干、四肢遍布全身,掌、指(趾)少见皮疹。为浅红色斑丘疹,分布均匀,疹间皮肤正常。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3.恢复期:3~6日后皮疹消退,可见麸糠样脱屑,轻微瘙痒,体温下降至正常,肿大之淋巴结迅速消退,但也可持续肿大数周后方消退。 [诊断] 1.2~3周内有风疹接触史。 2.有发热,皮肤出现红色斑疹,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3.血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增多。 4.血清中风疹为IgM抗体阳性。

5.恢复期血清风疹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上升4倍以上。6.咽拭于标本中分离到风疹病毒。 7.本病须与麻疹、猩红热、幼儿急疹等出疹性疾病相鉴别。(1)与麻疹鉴别:麻疹约在发热3日后出疹,发热重,体温多在39℃以上,且伴有明显的呼吸道卡他症状,颊黏膜出现麻疹黏膜斑,疹退后留有棕褐色色素沉着。风疹约在发热1/2-1日后出疹,发热较轻,体温约38-39℃,无明显呼吸道卡他炎性表现,无黏膜斑,伴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疹退后五色素沉着。(2)与猩红热鉴别:猩红热的皮疹呈猩红色,密集成片,弥漫全身,疹间皮肤充血,疹退后可见大片状膜样脱皮,病程中有杨梅舌,口周苍白圈,线状疹等特殊体征。风疹的皮疹呈玫瑰红色,稀疏分明,疹间皮肤正常。疹后有轻微糠麸样脱皮,特殊体征为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 (3)与幼儿急疹鉴别:幼儿急疹多发于6个月-1岁婴儿,发热约3天后热退疹出。风疹1岁以下婴儿少见,发热1/2~1日后出疹,出疹后体温渐降。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对症处理:退热、镇静治疗,见“感冒”节内容。 (2)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病毒唑)10—15mg/kg/日,分2次肌注,威力宁2-4片/次,每日3~4次,口服。 2.中医药治疗

方剂习题单选

题目答案 麻黄治疗风寒表实证,常与其相须为用的药物是D 荆芥防风细辛桂枝香薷 解表药主归E 肺、肾经 肺、肝经 肺、脾经 肺、大肠经 肺、膀胱经治疗脾胃气滞,胸闷呕吐,宜选用C 麻黄桂枝 紫苏生姜香薷 具有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功效的药物是C 麻黄荆芥防风羌活苍耳子 薄荷的性味是D 苦,寒苦,温辛,温辛,凉甘,寒 善治风热感冒、咽痛、音哑的药物是C 桑叶菊花蝉蜕柴胡葛根 用于肝经风热,目赤翳障,惊痫夜啼之证,宜选用D 薄荷牛蒡子蝉蜕淡豆豉柴胡 蜜制能增强润肺止咳作用的药物是E 薄荷牛蒡子蝉蜕菊花桑叶 既疏散肺经风热,又疏散肝经风热的药物是C 升麻牛蒡子蝉蜕淡豆豉柴胡 入汤剂宜后下的药物是A 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蝉蜕 11.柴胡、葛根、升麻都具有的功效是A 发表、升阳发表、透疹发表、利咽发表、解毒发表、止咳12.细辛入汤剂的用量一般是A 2-5g 5-10g 10-15g 10-20g10-30g 功能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的药物是B 柴胡升麻葛根牛蒡子蝉蜕 退热作用良好,又善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的发散风热B 升麻柴胡葛根牛蒡子蝉蜕 能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的药物是C 升麻葛根柴胡黄芪钩藤 善治上半身风寒湿痹的药物是A 羌活独活防风防己白芷 治疗疟疾寒热往来的常用药是B 葛根柴胡升麻蝉蜕薄荷 下列哪一项不是麻黄的功效B 解表纳气平喘利水消肿 宣肺平喘散寒通滞能解半夏、天南星毒的药物是D 羌活白芷防风生姜紫苏 功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药物是A 麻黄五加皮厚朴苍术佩兰

用治气滞之妊娠恶阻及胎动不安宜选D 菟丝子桑寄生黄芩苏梗续断 柴胡不可用于E 感冒发热疟疾寒热 肝郁气滞气虚下陷津伤口渴 具有疏风散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功效的药物是C 薄荷蝉蜕桑叶菊花牛蒡子 下列哪组药物具有胜湿止痛功效D 麻黄与桂枝 桑叶与菊花 紫苏与香薷防风与羌活柴胡与葛根 阳明经头痛,宜用B 羌活白芷细辛防风荆芥 发散风热药最主要的作用是E 宣肺气利咽喉 清头目透麻疹 散风热 下列病证中,麻黄不能使用的病证是E 风寒感冒 咳喘风水水肿风寒痹证胸痹心痛 用于风寒感冒,巅顶头痛者,宜用C 柴胡 升麻 藁本 白芷羌活 下列哪一项不是桂枝的适应证E 风寒感冒寒凝血滞诸痛证 痰饮证 心悸胃寒呕吐 太阳经头痛,宜选用A 羌活白芷细辛防风荆芥 桂枝的功效是C 发汗解表,平喘利 疏散风热,胜湿止 发汗解肌,温经通 发汗解表,宽胸利气发汗解表,止咳祛 细辛可用于E 头痛鼻渊 牙痛 痹痛 以上均可 以下哪项不是蝉蜕的功效E 疏散风热 透疹止痒 明目退翳 止痉 止痛 少阳证的要药是C 菊花升麻柴胡桑叶葛根 葛根不能用于E 外感表证麻疹不透 热病消渴 脾虚泄泻疮痈肿毒 下列哪项不是荆芥的适应证E 吐衄下血破伤风证 外感表证 麻疹不透 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外感风寒表实证与表虚证均可使用的药物是B 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 功能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用于阴暑证及C 桂枝麻黄香薷 紫苏生姜 荆芥与防风的共同功效是E 止血止泻止痉 止痛发表散风 下列哪一项不是防风的适应证D 感冒头痛风湿痹痛 破伤风 吐衄下血 风疹瘙痒 下列哪一项不是葛根的功效B

中药偏方治疗带状疱疹

中药偏方治疗带状疱疹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对于带状疱疹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对于治疗都不怎么了解,除了外用中药膏青癣霜外,现在介绍一下中医关于带状疱疹治疗的6大中药治疗偏方。 带状疱疹6大中药治疗偏方: 1。毒瘀并解方 黄芩10~15g,山栀10~15g,莪术10~15g,元胡6~10g,猪苓15~30g。将上药(除元胡外)用水浸泡30分钟,先将元胡放入,煎20分钟,再与余药同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所得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温服。服用本方时,忌食辛辣油腻之品。 黄芩性味苦寒,清热解毒,燥湿泻火,用以为君;山栀为臣,与黄芩共奏清热解毒之效;莪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元胡活血散瘀,行气止痛,二者为佐药,共奏疏达气血之瘀滞而止痛之功效。猪苓利水渗湿,驱邪从小便而走,佐助君药清热之功。全方药简力专,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而达消疹止痛之效。 2。活血散瘀汤 桃仁、红花、丹参、乳香、没药、木香、枳壳、元胡索、川楝子、紫草、板蓝根。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所得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温服。服用本方时,忌食辛辣油腻之品。 此证多属毒邪偏盛,虽经治疗,毒热未尽或气阴两伤致气滞血瘀。桃仁、红花、丹参、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止痛;木香、枳壳、延胡索、川楝子行气止痛;佐以紫草、板蓝根清解余毒,全方共奏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 3。乌梅丸加减 乌梅30g,附子3g,肉桂2g,细辛2g,干姜3g,党参18g,当归9g,黄连6g,黄柏15g,黄芩12g,木香12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 乌梅丸现代多收入驱蛔剂,实为治厥阴病之总方,方剂组成寒热并用,邪正兼顾,具有扶正祛邪,调和寒热,止痛除烦等功效。方中党参、当归、肉桂、干姜、附子、细辛温养气血,理虚止痛;乌梅、白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黄连、黄柏、黄芩清热燥湿,敛浮阳以温下焦,并可制桂、附、姜、辛大热之烈;增以木香行气调中,既增强止痛效果,还能健脾消食,使苦寒不伤胃,补虚而不呆滞;诸药合用,可充分发挥抗炎抗过敏,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使寒散热除,升降复常,气血调和,腹痛得解。 4。越鞠丸加减方 苍术10g,生香附15g,抚芎15g,炒栀子6g,神曲10g,厚朴6g,泽泻10g,枳壳6g。日1剂,水煎服。

中医是如何治各型慢性荨麻疹

中医是如何治各型慢性荨麻疹? 核心提示:慢性荨麻疹中医称为瘾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突然发作、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痒而不痛、时隐时现、消退后不留痕迹为特征。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天节,病史长短不一易反复发生,一般病程在3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有很多治疗方法,现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在这方面的治疗 慢性荨麻疹中医称为瘾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突然发作、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痒而不痛、时隐时现、消退后不留痕迹为特征。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天节,病史长短不一易反复发生,一般病程在3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现代医学以为,与机体对某些物质过敏、产生变态反应有关。中医则以为是因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产生。因为人体正气相对虚弱,且患者体质各异,或内有食滞、邪热,复感风寒、风热之邪;或平素体弱,阴血不足,皮疹反复发生,经久不愈,气血被耗;或患有慢性疾病(如肠寄生虫、肝炎、肾炎、月经不调等)致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肤腠理之间,邪正交争而发病。临床上多发于女性,尤以中青年为多见。 慢性荨麻疹西医除给以抗过敏、封闭、自血疗法外,尚无确切疗效。中医在治疗本病时,各家辨治不一,在临床上多应用治疗皮肤病扶正祛邪的基本治法。 中医对慢性荨麻疹治疗如下: 1、凡本病患者证见脘腹胀满或恶心呕吐,或泄泻,或便秘者,均可从脾胃辨证。其湿热者用霍香正气散去燥热之品。加入茵陈、苦参、白鲜皮等;其虚寒者宜用建中,理中之辈;中虚渲滞,阳气不伸者宜用升阳益胃肠;寒热错杂者宜辛开苦降用半夏泻心汤;大便秘结者宜表里双解用防风通圣丸。 2、凡本病患者证见咽喉干疼,或咳嗽,或有过敏性鼻炎史,易感冒等,均可从肺系辨证。其气虚表不固者宜用玉屏风散;肺热者,可选用麻杏石甘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3、凡本病患者性情急躁、烦躁易怒或情志抑郁者,或女性伴有月经不调、痛经者,均可从肝经辨证。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治法,其血热者宜用犀角地黄汤加荆芥、防风、白蒺藜等,或用羚角钩藤汤加减;肝郁者宜用逍遥散;血虚者宜用当归饮子,血瘀者宜用通经逐瘀汤。 4、凡本病患者伴有心悸、怔忡或失眠多梦者,均可从心系辨症。其心阴虚者宜用天王补心丹,心阳虚者宜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快速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

快速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一直以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下快速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 快速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 1、局部治疗 可用消炎止痛药膏涂于患处,有良效。 2、抗病毒药 3、营养神经治疗 维生素肌内注射或口服。 4、止痛药物 可选用常见的止痛剂。 5、综合治疗 对于泛发严重病例者,除上述措施外,还应注意支持疗法,防止并发细菌感染。 6、其他治疗 如红外线等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糜烂面愈合,缓解疼痛,提高疗效。 7、保持患病区卫生,干燥并且尽量暴露于空气(不用衣物覆盖)。不要搔痒或弄破水疱。因疼痛而无法入睡,试着用一条整洁干净的弹力绷带捆绑该区域。 8、缓解神经痛处理,粉碎两片阿司匹林,把它混合于两大汤匙的消毒酒精里面,接着把这种糊状物每天三次涂抹于水疱表面。

9、减轻瘙痒处症状,78%的炉甘石洗剂,20%的消毒酒精,1%的苯酚和1%的薄荷醇混合。连续地涂抹这种混合物直到水疱结痂。 带状疱疹的注意事项 1、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老年人应坚持适当的户外活动或参加体育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历御疾病的能力。 2、预防感染。感染是诱发本病的原因之一。老年患者应预防各种疾病的感染,尤其是在看秋季节,寒暖交替,要适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寒引起上呼吸眉感染。此外,口腔、鼻腔的炎症应积极给予治疗。 3、防止外伤。外伤易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容易导致本病的发生。因此老年患者应注意避免发生外伤。 4、避免接触毒性物质。尽呈避免接触化学品及毒性药物,以防伤害皮肤,影响身体健康,降低机体抵抗力。 5、增进营养。老年人应注意饮食的营养,多食豆制品,鱼、蛋、瘦肉等富自蛋白质的宝物及新鲜的瓜果蔬菜,使体格健壮,预防发生与本病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疾病。

[整理]七版中药学药物比较完全整理.

药物比较 荆芥: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荆芥穗更长于祛风。 荆芥与防风均味辛性微温,温而不燥,长于发表散风,对于外感表证,无论是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还是风热感冒,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咽痛等,两者均可使用。同时,两者也都可用于风疹瘙痒。但荆芥质轻透散,发汗之力较防风为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均常选用;又能透疹、消疮、止血。防风质松而润,祛风之力较强,为“风药之润剂”、“治风之通用药”,又能胜湿、止痛、止痉,又可用于外感风湿,头痛如裹、身重肢痛等证。 细辛、麻黄、桂枝皆为辛温解表、发散风寒常用药,均可用治风寒感冒。然麻黄发汗作用较强,主治风寒感冒重证;桂枝发汗解表作用较为和缓,凡风寒感冒,无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均可用之;细辛辛温走窜,达表入里,发汗之力不如麻黄、桂枝,但散寒力胜,适当配伍还常用治寒犯少阴之阳虚外感。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宣生用,升阳举陷宜炙用。 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 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 薄荷、牛蒡子与蝉蜕三药皆能疏散风热、透疹、利咽,均可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麻疹初起,透发不畅;风疹瘙痒;风热上攻,咽喉肿痛等证。但薄荷辛凉芳香,清轻凉散,发汗之力较强,故外感风热、发热无汗者薄荷首选。且薄荷又能清利头目、疏肝行气。牛蒡子辛散苦泄,性寒滑利,兼能宣肺祛痰,故外感风热、发热、咳嗽、咯痰不畅者,牛蒡子尤为适宜。同时,牛蒡子外散风热,内解热毒,有清热解毒散肿之功。蝉蜕甘寒质轻,既能疏散肺经风热而利咽、透疹、止痒,又长于疏散肝经风热而明目退翳,凉肝息风止痉。 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平肝、清肝明目宜用白菊花。 柴胡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桑叶与菊花皆能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同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肝阳上亢,头痛眩晕;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以及肝肾精血不足,目暗昏花等证。但桑叶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又能清肺润燥,凉血止血。菊花平肝、清肝明目之力较强,又能清热解毒。 柴胡、升麻、葛根三者皆能发表、升阳,均可用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以及清阳不升等证。其中:柴胡、升麻两者均能升阳举陷,用治气虚下陷,食少便溏、久泻脱肛、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等脏器脱垂;升麻、葛根两者又能透疹,常用治麻疹初起、透发不畅。但柴胡主升肝胆之气,长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退热,疏肝解郁,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又常用于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感冒发热;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等证。升麻主升脾胃清阳之气,其升提(升阳举陷)之力较柴胡为强,并善于清热解毒,又常用于多种热毒病证。葛根主升脾胃清阳之气而达到生津止渴、止泻之功,常用于热病烦渴,阴虚消渴;热泄热痢,脾虚泄泻。同时,葛根解肌退热,对于外感表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项背强痛,无论风寒表证、风热表证,均可使用。 葛花:为葛的未开放的花蕾。性味甘,平。功能解酒毒,醒脾和胃。主要用于饮酒过度,头痛头昏、烦渴、呕吐、胸膈饱胀等症。常用量3~15g。 石膏、知母均能清热泻火,可用治温热病气分热盛及肺热咳嗽等证。但石

《中药学》解表药习题

《中药学》解表药习题 第八章解表药 一、选择题 (一)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呕家圣药”之称的药物是: A.柴胡 B.辛夷 C.升麻 D.生姜 E.白芷 答案:D 答案分析:生姜辛散温通,能温胃散寒,和中降逆,其止呕功良,随证配伍可治疗多种呕吐,故素有“呕家圣药”之称。其它四味解表药都没有止呕功效。 2.羌活的性味是: A.辛、甘,温 B.辛、苦,温 C.辛、涩,温 D.辛、咸,温 E.辛、酸,温 答案:B 答案分析:本试题是测试考生是否掌握了中药的性味是如何确定的。羌活为常用的辛温解表药,辛散发表,味苦除湿,温能散寒,功能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故答案应选择B。

3.桂枝治疗风寒表虚证,宜配伍: A.麻黄 B.白术 C.附子 D.白芍 E.细辛 答案:D 答案分析:桂枝辛甘温煦,甘温通阳扶卫,其开腠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而善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故有助卫实表,发汗解肌,外散风寒之功。对于外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如治疗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同用,以开宣肺气,发散风寒;若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者,当与白芍同用,以调和营卫,发汗解肌;若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者,每与麻黄、附子、细辛配伍,以发散风寒,温助阳气。故答案应选择D。 4.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组是: A.麻黄、荆芥 B.香薷、紫苏 C.生姜、桂枝 D.麻黄、香薷 E.防风、白芷 答案:D 答案分析:解表药中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共有麻黄、香薷、浮萍三味药,其他解表药没有利水消肿的功效。故答案应选择D。 5.治疗夏季乘凉饮冷、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证,宜选用: A.荆芥 B.香薷 C.桂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