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超声检查正常值(DOC)

腹部超声检查正常值(DOC)
腹部超声检查正常值(DOC)

---------------------------------------------------------------最新资料推荐------------------------------------------------------

腹部超声检查正常值(DOC)

腹部超声检查正常值 1.肝脏:

肝右叶最大斜径:

9.9714.33 cm 肝左叶上下径:

4.028.3cm 前后径:

4.147.4cm 肝外胆管内径<8mm,<伴行静脉 1/ 3. >8mm 为扩张, 68mm 可疑扩张,老年人 60 岁以上大于 10mm 为扩张。

胆囊长径:

<10cm ,横径<3.5cm。

空腹状态下<3mm。

2.脾脏:

脾厚径:

男 3.00. 6cm 女 2. 80. 5cm 脾长径:

男:

9. 01. 1cm 女 8. 51. 0cm 3. 胰腺:

成人胰头前后径<2. 5cm 胰体和胰尾前后径<1. 5cm-1. 7cm. . 主胰管<2mm。

4. 肾脏:

长径:

9-12cm 宽径:

4-5cm 厚径:

1 / 8

3-4cm。

肾实质厚 1.52.5cm 肾皮质厚:

0.5---0.7cm 肾窦宽度约占肾横断面的 1/21/3. 5.输尿管:

成人输尿管全长 20---34cm,内径 57mm,狭窄部内径约 2mm。

6.前列腺:

厚径:

2cm, 长径:

3cm 横径:

4cm..体积为 20cm3 重量 20g. 精囊腺长 4---5cm 宽1.5---2cm。

7.胃肠:

长轴断面上贲门外径一般不大于 15mm。

管壁不大于 6mm。

正常胃壁厚度<5.0mm(3.70.5) 幽门厚度<6.0mm,新生儿及婴儿<4.0mm. 十二指肠肠壁厚度:

充盈一般为 2.53.5mm,肠腔内径:

充盈时十二指肠内径<3cm,其余小肠内径<2cm, 大肠内径<4cm。

阑尾极少清晰显示,一旦梗阻发炎可显示。

一般最大直径大于 7mm 可作为阑尾肿大标准。

8.妇产科:

a.子宫:

---------------------------------------------------------------最新资料推荐------------------------------------------------------ 生育期:

纵径 5.07.0cm 前后径:

3.04.0cm 横径:

4.0---

5.0cm. 经产妇各径线值比正常值大 1.02.0cm,青春期

前和绝经后各径线值比正常值小 1.0---2.0cm. 宫颈:

长径 2.53.0cm,前后径<3.0cm. 青春期和婴儿期为:

1:2 绝经后为 1:1. 子宫内膜:

月经期:

14mm, 增殖期:

57mm 排卵期:

11mm 分泌期 7---16mm,绝经后不超过 0.5cm. b 卵巢成年

卵巢长 x 宽 x 厚 4.0x3.0x1.0cm,容积 6ml。

卵巢动脉多普勒血流值:

卵巢动脉 RI 卵巢动脉 PI 子宫动脉 PI

卵泡期 0.650.7 1.8---2.2 1.670. 22 排卵期

0. 550. 6 1. 01. 3 1. 890. 40 黄体期 0. 60---0.

65 1. 31. 8 2. 230. 67 绝经期 0. 60---1. 0 1. 3---4. 0 1. 8---3. 8 c. 宫内节育器正常位置节育器位

于宫腔中上部,其上缘靠近宫底部内膜,在子宫纵切面上节育器上

缘到宫底外缘的距离为 1. 11. 7cm。

大于 2. 0cm 或节育器达宫颈区为下移。

3 / 8

d. 产科:

孕囊:

一般 5-6 周可见,阴超 4-4. 5 周可见,妊囊壁完整,厚度基本均匀,回声强度接近一致,呈双环征。

估测孕周(最宜时间为 5-7 周),孕龄(周) =妊囊最大直径(cm ) +3 孕早期观察妊囊数目。

外形。

是否有血肿。

卵黄囊。

胎心。

胚胎。

估测孕周。

判断死胎及异位妊娠。

卵黄囊:

5 周时首次发现,直径 38mm, 平均 5mm, 10 周左右消失,最迟 12 周以前应消失。

妊囊>2cm, 应见卵黄囊,没有提示难免流产,孕囊枯萎。

卵黄囊直径大于 1. 0cm, 提示预后不良。

胚芽:

一般妊娠 6-7 周可见,阴道超声 5 周或更早可见。

头臀长来估测孕周=(CRL)(cm)+6. 5 若孕囊直径>2cm, 而未见胚芽,则提示妊娠预后不良。

---------------------------------------------------------------最新资料推荐------------------------------------------------------ 胎心搏动:

孕 7 周可见,阴超 5 周末可见,是确定胎儿存活标志,胎芽 0. 2-0. 4cm 应可见胎心搏动,当 CRL 大于 0. 6cm,无胎心,高度提示稽留流产, 7 天后复查确诊。

胎儿头颅:

透明隔腔(CSF)正常不超过 10mm, 第三脑室宽度正常不超过2mm。

脑室水平横切面:

正常值:

整个妊娠期间,胎儿侧脑室枕角内径(后角宽度)均应小于10mm.测量枕角与额角的内径可判断有无脑室扩张及脑积水, 1015mm 间为扩张, 15mm 为中重度扩张。

(脑积水) 小脑横切面:

小脑横径(CER)等于孕周,孕 2038 周每周增长速度为 1-2mm, 孕 38 周后每周增长速度为 0. 7mm。

后颅窝池(CM)正常值为 3-10cm. 小脑蚓部前后径在 21-22 周时为 10mm,孕 35-39 周时为 25mm。

胎儿脊柱:

纵切面时,胎儿脊柱为两条平行排列整齐念珠状较亮光点至尾椎合拢,横切面可见两个椎弓和一个椎体的骨化中心形成的呈倒三角形的三个强光点。

5 / 8

冠状切面,纵切面稍向前侧动探头可见三条光带,中间为椎体回声。

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

小于 0. 25cm. 胎儿胸部:

横切面正常值:

心胸比例 1/31/2. (晚期妊娠超过 1/3,足月妊娠近 1/2. )胎儿肠管:

晚孕时结肠内径<2cm,小肠内径<0. 7cm, 小肠节段长度不超过 1. 5cm. 胎儿肾脏:

纵切面,孕 24 周,长约 2. 2-2. 7cm, 孕 32 周时长约 2. 83. 3cm足月长约 3. 6-4. 1cm 正常肾盂前后径测量值在 33 周后不超过 7mm。

肾盂积水分级(美国胎儿泌尿学会) 0 级:

无肾盂扩张Ⅰ 级:

仅肾盂扩张Ⅱ级:

肾盂扩张,肾盏可见。

Ⅲ级:

肾盂肾盏均扩张Ⅳ级:

除有Ⅲ级表现外,扩张更严重,伴有肾皮质变薄。

(0 级为正常,Ⅲ级,Ⅳ级为异常,对于Ⅱ 级,Ⅲ级以上肾盂扩张,应在胎儿期及新生儿期监测进展情况)胎儿膀胱:正常值:

---------------------------------------------------------------最新资料推荐------------------------------------------------------ 容积不定, 32 周为 10ml, 40 周为 39-40ml. 每 20-45 分钟充盈和排空一次。

羊水测定:

羊水池深度:

3-8cm 为正常量, 8cm 为羊水过多, 3cm 为羊水过少。

羊水指数:

正常为 10-20cm, 在孕 37 周前, AFI8cm, 或孕 37 周后5cm 为羊水过少。

在孕 37 周前,AFI24,或孕 37 周后 AFI20cm 为羊水过多。

妊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卵子受精后, 进入宫腔, 胚胎及附属物迅速生长发育直至成熟的过程中, 每个孕周都会有不同的变化.

4 周: 胎儿只有 0. 2 厘米. 受精卵刚完成着床, 羊膜腔才形成, 体积很小. 超声还看不清妊娠迹象.

5 周:

胎儿长到 0. 4 厘米, 进入了胚胎期, 羊膜腔扩大, 原始心血管出现, 可有搏动. B 超可看见小胎囊, 胎囊约占宫腔不到 1/4, 或可见胎芽. 6 周:

胎儿长到 0. 85 厘米, 胎儿头部, 脑泡, 额面器官, 呼吸, 消化, 神经等器官分化, B 超胎囊清晰可见, 并见胎芽及胎心跳. 7 周:

胎儿长到 1. 33 厘米, 胚胎已具有人雏形, 体节已全部分化, 四肢分出, 各系统进一步发育. B 超清楚看到胎芽及胎心跳, 胎囊

7 / 8

约占宫腔的 l/ 3. 8 周:

胎儿长到 1. 66 厘米, 胎形已定, 可分出胎头, 体及四肢, 胎头大于躯干. B 超可见胎囊约占官腔 1/ 2, 胎儿形态及胎动清楚可见, 并可看见卵黄囊. 9 周:

胎儿长到 2. 15 厘米, 胎儿头大于胎体, 各部表现更清晰, 头颅开始钙化, 胎盘开始发育. B 超可见胎囊几乎占满宫腔, 胎儿轮廓更清晰, 胎盘开始出现. 10 周:

胎儿长到 2. 83 厘米, 胎儿各器官均已形成, 胎盘雏形形成. B 超可见胎囊开始消失, 月芽形胎盘可见, 胎儿活跃在羊水中 . 11 周:

胎儿长到 3. 62 厘米, 胎儿各器官进一步发育, 胎盘发育. B 超可见胎囊完全消失, 胎盘清晰可见.

超声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同煤集团总医院超声科检查标准及操作规程 一、一般超声检查操作规程 1、腹部超声检查 【适应证】 1.肝脏的形态、大小、位置及占位性病变、弥漫性损害及外伤。2.胆道系统结石、炎症、蛔虫及梗阻性黄疸的鉴别。 3.胰腺的炎症、肿瘤、囊性病变、外伤和周围组织病变的鉴别。4.脾脏的弥漫性肿大、外伤及占位性病变。 5.肾脏的发育异常、占位、结石、积水、创伤、肾动脉狭窄及移植肾的并发症。 6.胃肠道占位、幽门狭窄、炎症、溃疡、肠间隙及阑尾脓肿、梗阻及胃肠腔扩张和异常充盈。 7、腹膜后间隙液性或实性占位病变,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疾病。【检查方法】 l.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或8~12MHz。检查前一般不需特殊准备。肝硬化、腹部气体较多者可在饮水500~800ml后检查。2.受检者常取平卧位,根据需要变换体位。平静均匀呼吸。 3.检测脏器大小、位置,显示内部组织结果及血流。 4.对脏器内异常病灶,声束需从三个方位确认,以排除伪像干扰。5.检测脏器与毗邻器官、周围组织的关系。 6.胆系检查时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必要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宜

适当加压,或排气后复查。 7.对于较胖体型者,胰腺显像不理想者,可在患者饮水500~600ml 后在坐位和右侧卧位下检查。 8.饮水并充盈膀胱,有助于同时显示肾盂、输尿管和膀胱。 9.胃肠超声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其后禁食,查前4h内禁水,检查前排净大便。准备好胃肠道充盈剂。经腹壁的乙状结肠和直肠检查应使膀胱良好充盈。需灌肠再行超声检查者,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睡前服轻泻剂.晨起排便,清洗灌肠。 10.腹膜后间隙超声检查受检者应空腹,即检查前禁食8~12h。检查中可适量饮水以充盈胃腔。对位于下腹腔的病变,必要时充盈膀胱后再检查。 【检查内容】 1.观察脏器的大小、形态、轮廓、边缘、被膜光整及连续性,相邻器官关系。 2.观察实质脏器内部回声的均匀程度,有无局灶性或弥漫性的增强、衰减、透声性增强或降低。 3.实质脏器内异常病灶,斑点、结节、团块、条索;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回声性质、有无包膜,内部液化.声晕、侧壁失落效应及后方增强或衰减。 4.实质脏器内血管的分布,走向,纹理的清晰度;有无局限性或整体的增粗、扩张、扭曲、狭窄、移位、闭塞或消失;病灶内、外的血流分布情况。

医学好东西腹部检查(一)—腹部体表标志与分区

医学好东西腹部检查(一)—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 腹部的范围以膈为顶,下至骨盆,前面及侧面为腹壁,下至耻骨联合和腹股沟,后面为脊柱及腰肌。其内有消化系统、泌尿系统、部分生殖系统及脾和肾上腺等。由于腹腔脏器很多,且又互相交错重叠,故体检时正常脏器部分与异常肿块容易混淆,因此需要仔细检查及辨别。腹部体检中以触诊为主,尤以脏器触诊最为重要。不论任何现代化的特殊检查方法,目前尚无法代替医生的体检。因此,在腹部疾病的诊断中,腹部体检就显得更为重要。 第一节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 为了准确描述和记录脏器及病变的位置,熟悉腹部体表标志和分区及其内在脏器十分必要。现将常用分区及标志介绍如下: 一、腹部体表标志

腹部前面体表标志 1.胸骨剑突。 2.肋弓下缘肋弓系由第8~10肋软骨构成,其下缘为体表腹部上界,常用于腹部分区及肝脾测量。 3.腹上角为两侧肋弓的交角,剑突根部,用于判断体型及肝测量。 4.脐为腹部中心,位于3~4腰椎之间,为腹部四区分法及腰椎穿刺的标志。 5.髂前上棘髂嵴前方突出点,为九区分法标志及常用骨髓穿刺部位。

6.腹直肌外缘相当于锁骨中线的延续,常用做手术切口位置,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下缘交界处为胆囊点。 7.腹中线(腹白线) 前腹壁上两腹直肌间的腱性正中线,由三种扁平腹肌腱膜的交叉纤维构成。为前正中线的延续,为四区分法的垂直线,此处易有白线疝。 8.腹股沟韧带两侧腹股沟韧带与耻骨联合上缘共同构成腹部体表的下界,此处为寻找股动、静脉标志,并为腹股沟疝的通过部位(腹股沟管或腹股沟三角)。 9.脊肋角背部两侧第12肋骨与脊柱的交角,为肾叩痛位置。 脊肋角 10.腹直肌腱划在腹直肌表面可见到数条横沟即为腱划的体表投影。有3条:脐部正中线两侧、剑突与脐之间正中线之两侧、与剑突尖平齐之正中线两侧。

B超常用正常值

常用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1.体位 (1)平卧位:最常用。 (2)左侧卧位: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体位。 (3)右侧卧位:显示左外叶特别有用。 (4)坐位或半卧位。 2.探头部位 可分为右肋下、剑突下、左肋下、右肋间四处 二.肝脏右叶最大斜径 1.测量标准切面:以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 12-14cm。 三.肝脏右叶前后径 1.测量标准切面:第五或第六肋间肝脏右叶的最大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 8-10cm。 四.肝脏左叶厚度和长度经线 1.测量标准切面:以通过腹主动脉的肝左叶矢状纵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向上尽可能显示?隔肌。 2.测量位置:左叶厚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前后缘最宽处的肝包膜(包括尾状叶),测??量其最大前后距离,左时长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的上下缘包膜处与人体中线平行。 3.正常参考值(cm):肝左叶厚径不超过6cm,肝左叶长径不超过9cm。 五.门静脉及胆总管的宽度 1.测量标准切面:以右助缘下第一肝门纵断面为标准测量切面,胆总管要求尽量显示其全长至胰头后方。 2.测量位置:门静脉测量要求在距第一肝门1-2c m处测量其宽径,胆总管测量要求在其全长之最宽处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门静脉主干宽度(内径)1.0~1.2cm,胆总管宽度(内径)0.4~0.6cm。 六.脾脏厚度 1.测量标准切面:左肋间脾脏斜切面,要求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门边缘至脾对侧缘之垂直距离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4cm。 七.脾脏长度 1.测量标准切面:左助间脾脏斜切面。尽量显示脾的全长,同时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上下极的包膜处。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12cm。

腹部超声检查注意事项

腹部超声检查注意事项 一、检查适应症 超声检查是利用超声的有关原理来检查人体疾病的一种检查方法。主要用于实质性脏器及含液性脏器的检查,对空腔脏器、肺、骨效果较差。 二、超声检查的注意事项 1、腹部超声检查应在上午空腹进行,包括肝脏、胆囊、胰腺、胆管、腹膜后、腹腔大血管等,检查前晚九点后禁食,十二点后禁饮水。 2、超声检查应安排在镜(胃肠镜)、钡餐及胆道造影检查之前。由于胃肠气体干扰,即使空腹准备,下午也不宜做上腹部超声检查。急诊超声检查(如:外伤、怀疑胆道结石嵌顿等)不受上述条件制约。 3、膀胱、前列腺、精囊、输尿管结石、妇科及早孕超声检查(13周前,即怀孕3个月)应憋尿后进行。患者应在检查前1~2小时,饮水500~1000毫升。 4、经直肠检查前列腺及精囊前应排便,适度憋尿。经阴道超声检查前应排空小便,宜经期后检查,以避免感染。 5、一般情况下,妊娠中晚期胎儿、肾脏、脾脏、眼、甲状腺、乳腺、四肢血管及成人心脏等器官检查时不需做特殊准备。 6、如无特殊情况(昏迷、严重外伤等),患者宜穿宽松服装

就诊。颈部超声检查(包括甲状腺、颈部血管等)不要佩戴项链等饰物。 7、婴幼儿患者如不配合,可在临床医师指导下服用镇静药物后进行检查。 8、由于患者病情的不同,一些检查项目可能需要特殊准备,需要时,超声检查医师会提供具体的指导。 超声检查的适用和注意事项 超声检查在现在医院已经是常见的检查方法之一,尤其是妇产科超声检查是必须的,那么哪些情况可做超声检查?做超声检查之前需要有哪些注意事项呢?下面来了解超声检查的适用和注意事项。 (1) 妇科:B超或彩超可检查子宫和卵巢的大小、位置、形状有无发育异常,有无肿瘤以及肿瘤与子宫、卵巢的关系,可查出盆腔有无异常积液,子宫腔有无异物。对于肥胖、腹壁紧,尤其未婚妇女或婴幼儿,无法查清盆腔情况时,均可应用B超进行检查。 (2) 产科:通过B超或彩超可判断出胎儿的月龄、胎位、是否为多胎、胎盘的位置、脐带及胎儿有无异常等。 (3) 腹部:B超或彩超能迅速地检查出肝、胆囊、胆管、脾、胰、肾、肾上腺、膀胱、前列腺等脏器的大小、形状变化,是否处于正常位置,有否受到周围肿瘤或脏器的压迫,并能

胎儿超声检查正常值

美中宜和妇儿医院超声检查手册 一、正常早孕期 1.孕龄计算公式孕天数=胎囊平均内径(长+宽+厚)/3(mm)+30±3天 2.孕龄计算公式孕天数=孕囊最大经线+3天 此两个测量公式适用于孕7周之内,但有一定误差。 3.孕龄(天)=CRL+42 4.孕龄(周)=CRL+6.5 此两公式适用于孕7-12周。测量时不包括卵黄囊及肢体,取胚胎躯体最长最直的正中矢面图,测量最长经线,最好取三次测量平均值。 5.胎囊每日生长速度:1-1.5mm/d 7. 胎儿停止发育 胎囊平均内径≥2.5cm,未见胎芽或胎芽长≥0.6cm,未见胎心搏动。 注意:观察胎心搏动要在2分钟以上 8. 胎儿妊娠结局不良 (1)孕囊平均内径-CRL<5mm (2)孕早期胎心率<80bpm 9. 胎儿NT增厚 测量范围:头臀长44mm-85mm 相当于孕11周2天-14周3天正常NT≦3.0mm 50%的21三体,25%的18三体及10%的turner综合症NT或NF增厚对于高龄孕妇(年龄大于35岁),唐氏高危者,孕11-12周,NT≥2.5mm,考虑增宽。 二、产前筛查(孕11-14周)要求 测量胎儿头臀长并估计孕周 胎儿矢状面测量NT厚度和鼻骨的显示 胎儿侧脑室显示 显示胎儿心脏、胃泡 显示胎儿四肢 此期可筛查出的畸形:无脑儿、全前脑、脑膨出、四肢异常、NT增厚 如果检查胎儿NT增厚,注意胎儿鼻骨有无缺失或过短,有无三尖瓣反流。NT增厚应建议做羊穿检查。 三、孕中期胎儿筛查要求 1、头部 (1)颅骨

大小:双顶径平面测量 形态:正常为椭圆形,无局部突出或缺失,无柠檬头或草莓头 完整性:无骨质缺损 骨密度:回声过弱或过强应考虑颅骨质矿化问题,如成骨不全、低磷酸酯酶症等。(2)脑结构 侧脑室水平横断面:观察脑中线、脉络丛、侧脑室、透明隔 丘脑水平横断面:丘脑、透明隔、 经小脑横切面:小脑横径、小脑蚓部、大脑延髓池 颅底横切面:大脑脚Wellis环 颅脑正中矢状切面:丘脑、胼胝体 2、脊柱 显示整个脊柱颈椎、胸椎、腰椎、尾椎(矢状、冠状切面) 膀胱水平横切面显示三个骨化中心的排列 3、面部 上唇的完整性、双眼眶、面部轮廓、口唇、鼻孔矢状面显示鼻骨 4、颈部 观察颈部有无肿物,如颈部水囊瘤或畸胎瘤 5、胸部 胸廓形态规则,肋骨自然弯曲,无短肋;双肺回声均匀,无纵膈或肿物;膈肌呈线状回声,分隔胸腹部脏器。 6、心脏 正常四腔心,对称,左右室流出道,无膈疝证据,心率 7、腹部 胃泡位置正常,肠管无扩张,双肾、膀胱均显示;脐带腹壁入口处可见 8、肢体 显示双上肢、双下肢、双手、双足及其连接关系 9、其他 胎盘:位置,有无肿物及副胎盘宫颈内口长度、形态 脐带:三根血管 外生殖器、宫颈、子宫形态及附件 (斜体部分为产前诊断要求) 四、胎儿生物测量正常值

腹部B超检查大全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腹部超声检查大全(B超) 1、超声波的基本知识 (1)超声波的物理性质 超声波是频率高于KHZ(千赫兹)的声波。由于超声波的频率超过了人耳的听觉范围,因而人耳感觉不到声音。超声波具有声波所有的物理性质,但其频率高,波长短。产生超声波的方法有多种,现代超声波的产生主要是利用某些晶体(如石英,酒石酸钾钠、锆钛酸铅等)的特殊物理性质----压电效应产生超声波。超声波的声束由于超声波的波长较短,接近红外线的波长,因此和光线一样,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形成超声束。在超声技术中,超声波由探头发出并进入人体后,在距离探头较近的一段区域内,形成一条宽度近似探头直径的超声束,此区称为近场。在近场的远侧超声束逐渐增宽,此区称为远场。超声波的反射、折射和散射当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时,在介质分界面将产生反射。超声波在介面反射后,剩余能量的超声波将进入第二介质,称为透射。如果两种介质中的声速相同,透射声束的方向将等于入射声束的方向。但如果两种介质中的声速不同,透射声束将发生方向的转折,称为折射。剩余能量将以某一中心向空间各个方向传播,称散射。散射进返回探头的回声信号强度明显减弱。超声波的吸收和衰减超声波在体内传播的过程中,强度将随着所传深度的增加而进行性减弱,称衰减。超声波在体内衰减是由于超声波的反射、散射和超声波吸收而引起的。 (2)超声波的声像图 超声诊断仪的探头又称换能器。它先将电能转换成声能而发生超声波。超声束进入人体后遇到两种不同介质时,在介面的分界面产生反射,称为回声,剩余的能量继续深入,当再遇到不同介质的介面时又发生反射,依此类推。超声波诊断仪又将人体某部位各层组织的回声通过探头回收到仪器内,并将声能再转换成电能而显示在荧光屏上就成为声像图。所以声像图也就能间接反应人体某部位各层组织的结构。 (3)B型超声波诊断仪 反应回声大小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波形来反应,波形的振幅(即高度)大者回声强,反之弱。此型又称振幅型,英文字为AMPLITUDETYPE,所以又称A型超声波诊断仪,目前基本不用了。另一种是通过光点来反应,光点的亮度大者回声强,反之弱。此型又称光点显示型,英文字为BRIHGTNESSTYPE。所以又称B型超声波诊断仪,目前广为应用。 2、肝脏疾病的超声诊断 (1)检查前的准备与检查时的体位 检查前一天少吃油腻食物,并需空腹8小时。 体位:取仰卧位,作深吸气动作。为扩大观察范围,常需适当变动体位,如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 (2)正常声像图 形态及大小在上腹部作纵断层,肝脏为类三角形,膈面圆钝而下缘成锐角,左叶小于45,右叶小于75。正常肝脏的轮廓清晰,光滑而平整。肝右叶厚度小于14CM,左叶厚度小于6CM。肝内结构:肝内的液性管腔结构与韧带,编称为肝内的纹理结构。正常时肝内纺理清晰而均齐,门静脉(PV)内径小于1.4CM,总胆管(CBD)内径小于0.6CM。肝内回声特点:正常肝实质呈中等或弱回声光点,其强度和频率皆均匀。一般肝实质回声比肾实质稍强而较胰腺稍弱或相似。 (3)病理声像图 肝囊肿 在肝内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的暗区,囊壁很薄,轮廓平整光滑与周围组织界线清楚,其后方回声明显增强。

腹部体格检查操作方法与流程

腹部体格检查操作方法与流程 一、视诊: 1、准备:排空膀胱,低枕仰卧位,双手置两侧,暴露上自剑突,下至耻骨联合。光线充足柔和,从前侧方射入视野。 2、方法:医生站右侧,按顺序自上而下观察,必要时将视线降至腹平面,从侧面切线方向进行观察。 3、内容:(1)外形(2)呼吸运动(3)腹壁静脉(4)胃肠型及蠕动波(5)皮肤(皮疹、色素、腹纹、瘢痕、体毛)(6)疝、(7)上腹部搏动。 二、触诊: 1、准备:排空膀胱,低枕仰卧位,两腿屈曲稍分开,张口缓慢腹式呼吸。 2、方法:医生站右侧,前臂与腹部表面同一水平,手温暖,指甲短,先全手掌置于腹部上部,适应片刻,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协同以旋转或滑动触诊。 (1)腹壁紧张度(浅触):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或先健侧后患侧。腹壁下陷约1厘米。 (2)腹壁肿块(深部触诊):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或先健侧后患侧。腹壁下陷>2厘米,共4-5厘米。 (3)压痛及反跳痛:浅压或深压,以深压为主。压痛点:麦氏点、胆囊压痛点、上中输尿管点、季肋点、肋骨点、肋腰点。反跳痛:压痛点用2-3个手指并拢压于原处稍停片刻,迅速将手指抬起。

(4)脏器触诊:仰卧,两肘关节屈曲,较深腹式呼吸配合。 ①、肝脏(单手):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放在右上腹(或脐右缘),估计肝下缘下方,随患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壁深部,吸气时,手指缓慢被动上台,朝肋缘向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如此反复。应在右锁骨中线及前正中线分别触诊。 ②脾脏: 仰卧,两腿稍微屈,左手经腹前方置左胸下部9-11肋处,将脾从后向前托起,限制胸廓活动,右手掌平放于脐,于肋弓大致垂直,自脐平面与呼吸配合(同肝脏触诊)。右侧卧位时,双下肢屈曲。 ③胆囊:(钩指触诊) 以左掌平放被检查者右胸下部,以拇指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嘱被检查者缓慢深呼吸配合。 ④肾脏:(双手触诊) 卧位,被检查者两腿屈曲,检查者在右侧以左手掌托起右腰部,右手掌平放在右上腹,手指方向与右肋缘大致平行,,被检查者较深腹式呼吸配合,检查右肾。在被检查者深呼吸时夹触肾脏。触诊左肾时,左手越过脐前部,从后托起右腰部,右手搭置于左上腹部,依前法双手触诊左肾。 ⑤膀胱触诊:(单手触诊发) 仰卧屈膝,检查者以右手自脐开始向耻骨方向滑动触诊。液皮震颤:被检查者平卧,检查者以一手掌贴于一侧腹壁,另一手四指并拢屈曲,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也可以让另一人将手掌尺侧缘压于脐腹中线

成人超声正常常用参考值

成人超声正常常用参考值 肝脏和脾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一.肝脏右叶最大斜径 1.测量标准切面:以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 12-14cm。肝右叶前后径:8 ~10cm 。 二.肝脏左叶厚度和长度经线 1.测量标准切面:以通过腹主动脉的肝左叶矢状纵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向上尽可能显示隔肌。 2.测量位置:左叶厚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前后缘最宽处的肝包膜(包括尾状叶),测量其最大前后距离,左时长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的上下缘包膜处与人体中线平行。3.正常参考值(cm):肝左叶厚径不超过6cm,肝左叶长径不超过9cm。 4. 肝动脉峰值速度围:65~85cm/s 、阻力指数:0.6~0.75 三.门静脉的宽度 1.测量标准切面:以右助缘下第一肝门纵断面为标准测量切面,胆总管要求尽量显示其全长至胰头后方。 2.测量位置:门静脉测量要求在距第一肝门1-2c m处测量其宽径,胆总管测量要求在其全长之最宽处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门静脉主干宽度(径)1.0~1.2cm,不超过1.4cm,血流速度围:13~25 cm/s、血流量:约900±217ml/min 四.脾脏厚度 1.测量标准切面:左肋间脾脏斜切面,要求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门边缘至脾对侧缘之垂直距离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4cm。 五.脾脏长度 1.测量标准切面:左助间脾脏斜切面。尽量显示脾的全长,同时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上下极的包膜处。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12cm。 4. 脾的宽度:围5~7cm

超声常用正常值

颅脑 成人第三脑室宽:2.3 ±0.6mm 眼部 1.成人眼球 (1)轴长:23.97±0.29 ( 23.0 ~24.0mm ) (2)角膜厚度:0.98±0.16(0.5~1.0mm ) (3)前房深度:2.38±0.48 (2.0~3.0mm ) (4)晶体厚度:4.00±0.22 (3.5~5.5mm ) (5)玻璃体长度:16.5±0.26 (16~17mm ) (6)球壁厚度:2.01 ±0.17 (2.0~2.2mm ) 2.成人眼肌厚度及眶内段视神经正常值 (1)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1.0~3.0mm (2)内直肌:2.0~4.0mm (3)视神经宽度(眶内段):4.02±0.23mm 3.成人眼球后间隙 (1)球后间隙宽度:26.51±2.86mm (2)球后间隙长度:20.04±2.73mm 4.正常眼部血管: (1)眼动脉直径:1~2mm (2)成人眼动脉最大血流速度:30~40cm/s、RI:0.75。 (3)成人视网膜中央动脉最大血流速度:9.7~16.32 cm/s 、RI:0.63。(4)成人睫状后动脉最大血流速度:12.4~22.8cm/s 、RI:0.65。 颌面部 1.腮腺厚度:1.0cm 2.颌下腺:3.4×2.0cm 3.舌下腺:1.7×0.6cm 颈部 1. 甲状腺长径:4~5cm 左右径:2~2.5cm 前后径:1~1.5cm 峡部前后径:0.4cm 2. 甲状旁腺:5×3×1mm 心脏大血管 心脏 成人左室内径、室壁厚度、主动脉内径: 舒张末期左室内径:男性:45 ~55 mm 女性:35 ~50mm 舒张末室间隔厚度:男性:9 ~11mm 女性:7 ~10mm 舒张末左室后壁厚度:男性:8 ~12mm 女性:7 ~11mm 主动脉内径:男性:23 ~33mm 女性:23 ~31mm 正常人左房内径与主动脉内径大致相等。

腹部体格检查

腹部 一,十大体表标志 腹上界:肋弓下缘,剑突,腹上角 腹下界:髂前上棘,腹股沟韧带,耻骨联合 腹中部:脐,腹中线 腹部外侧:腹直肌外缘 腹后部:肋脊角 二,腹部分区:1,四区分法:通过脐划一水平线与一垂直线,两线相交将腹部分为四区:左右上腹部和左右下腹部。右下腹部:阑尾,右输尿管,膀胱,淋巴结,女性右侧的卵巢和输卵管,男性右侧的精索。2,九区分法:由两侧的肋弓下缘和髂前上棘的连线为两条水平线,左右髂前上棘和腹中线连线的重点为两条垂直线,四线相交将腹部划分为左右上腹部,左右侧腹部,左右下腹部,上中下腹部。 三,A,视诊方法:1,被检查者平仰卧,充分暴露全腹,双腿屈曲,嘱被检查者放松腹肌,检查者在其右侧;2,检查者视线与被检查者腹平面同水平,自侧面切线方向观察;3,再提高视线自上而下视诊全腹。B,表述视诊的主要内容:1,外形:腹部平坦,全腹\局部膨隆,全腹\局部凹陷,2,呼吸运动:男性和小儿以腹式为主,成年女性以胸式为主3,腹壁静脉:一般不显露;门静脉高压---水母头; 下腔静脉阻塞—脐以下的腹壁浅静脉血流向上;上腔静脉阻塞—上腹壁浅静脉血流方向向下;4;胃肠型和蠕动波——胃肠道梗阻——蠕动加强——蠕动波四,腹部听诊:A:听诊操作方法正确并能指出主要的听诊部位:1,应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腹壁上,全面地听诊各区;2,顺序正确:左至右,下至上3,主要在上腹部、脐部、右下腹部及肝脾区听诊。B ,肠鸣音——肠蠕动时,肠管内气体和液体流动产生的断断续续的咕噜声=气过水声:1,肠鸣音正常——每分钟4_5次;2,肠鸣音亢进:每分钟10次以上且肠鸣音响亮、高亢;3,肠鸣音消失的标准:3-5分钟听不到肠鸣音。C,腹部血管杂音:1,动脉性杂音听诊部位正确:常在腹中部或腹部一侧,2,静脉性杂音听诊部位正确:常在脐周或上腹部五,腹部触诊A:浅部触诊手法、顺序正确:1查者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前臂应在腹部表面同一水平,先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使患者适应片刻,并感受腹壁紧张程度,然后以轻柔动作触诊。2,从左下腹开始看,逆时针方向进行触诊,触诊时手指必须并拢,应避免用指尖猛戳腹壁3,检查每个区域后,检查者的手应提起并离开腹壁,不能停留在整个腹壁上移动B:下列项目触诊中,操作方法正确:1,腹部异常包块触诊:触及异常包块时应注意:位置、大小、形态、质地、压痛、移动度。2,液波震颤——腹腔有大量游离液体时,如用手指叩击腹部,可感到液波震颤,患者平卧,双腿屈曲,放松腹壁,检查者以一手掌面贴于患者一侧腹壁,另一只手四指并拢屈曲,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或指端冲击腹壁。为防止腹壁本身的震动传至对侧,可让另一个人手掌侧缘压于脐部腹中线上。3,压痛及反跳痛:检查者用手触诊被检查者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离开腹壁,被检查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 六,肝脾触诊 A 肝脏触诊:1,单手触诊:检查者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方在被检查者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估计肝下缘的下方。 随被检查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再次吸气时,手指向前上迎触下移的肝

腹部超声检查正常值

腹部超声检查正常值 1. 肝脏: 肝右叶最大斜径:9.97—14.33 cm 肝左叶上下径:4.02—8.3cm 前后径: 4.14—7.4cm 肝外胆管内径v 8mm ,<伴行静脉1/ 3. > 8mm为扩张,6—8mm可疑扩张,老年人60岁以上大于10mm 为扩张。 胆囊长径:v 10cm,横径v 3.5cm。空腹状态下v 3mm。 2. 脾脏: 脾厚径:男 3.0±0.6cm 女 2.8 ±0.5cm 脾长径:男:9.0 ± 1.1cm 女8.5 ± 1.0cm 3. 胰腺: 成人胰头前后径v 2.5cm 胰体和胰尾前后径v 1.5cm-1.7cm..主胰管v 2mm 4. 肾脏: 长径:9-12cm 宽径:4-5cm 厚径:3-4cm 。 肾实质厚 1.5—2.5cm 肾皮质厚:0.5---0.7cm 肾窦宽度约占肾横断面的1/2—1/3. 5. 输尿管: 成人输尿管全长20---34cm,内径5—7mm,狭窄部内径约2mm。 6. 前列腺: 厚径:2cm, 长径:3cm 横径:4cm..体积为20cm3 重量20g. 精囊腺长4---5cm 宽1.5---2cm 。 7. 胃肠: 长轴断面上贲门外径一般不大于15mm。管壁不大于6mm。 正常胃壁厚度v 5.0mm(3.7 ± 0.5) 幽门厚度v 6.0mm,新生儿及婴儿v 4.0mm. 十二指肠肠壁厚度:充盈一般为 2.5— 3.5mm,肠腔内径:充盈时十二指肠内径v 3cm,其余小肠内径v 2cm,大肠内径v 4cm。阑尾极少清晰显示,一旦梗阻发炎可显示。一般最大 直径大于7mm 可作为阑尾肿大标准。 8. 妇产科: a.子宫:生育期:纵径5.0—7.0cm 前后径:3.0—4.0cm 横径:4.0---5.0cm. 经产妇各径线值比正常值大 1.0—2.0cm ,青春期前和绝经后各径线值比正常值小 1.0---2.0cm.宫颈:长径 2.5— 3.0cm,前后径v 3.0cm.青春期和婴儿期为:1:2 绝经后为1:1. 子宫内膜:月经期:1—4mm, 增殖期:5—7mm 排卵期:11mm 分泌期7---16mm, 绝经 后不超过0.5cm. b 卵巢 成年卵巢长x宽x厚4.0x3.0x1.0cm,容积 < 6ml。 卵巢动脉多普勒血流 值: 卵巢动脉RI 卵巢动脉PI子宫动脉PI 卵泡期0.65—0.7 1.8---2.2 1.67± 0.22 排卵期0.55 —0.6 1.0 —1.3 1.89 ± 0.40 黄体期0.60---0.65 1.3 —1.8 2.23 ± 0.67 绝经期0.60---1.0 1.3---4.0 1.8---3.8 c. 宫内节育器 正常位置节育器位于宫腔中上部, 其上缘靠近宫底部内膜, 在子宫纵切面上节育器上缘到宫底外缘的距离为1.1 — 1.7cm。大于2.0cm或节育器达宫颈区为下移。 d. 产科: 孕囊:一般5-6 周可见,阴超4-4.5 周可见,妊囊壁完整,厚度基本均匀,回声强度接近一

腹部详细体格检查

腹部检查 一、腹部体表标志与分区 腹部的上方以膈肌为顶;下面以骨盆为底;前面上起肋弓下缘和剑突基底,下至耻骨联合处及腹股沟;后面以肋骨、脊柱、骨盆壁及骶骨为支架;左右两侧面上为第10肋或第11叻下缘;下为髂嵴。 (一)体表标志为了准确地表示腹部体征的部位,常用下列体表标志:①肋弓 下缘:肋弓系由第8-10肋软骨构成,其下缘为体表腹部上界;②髂前上棘:髂嵴 前方突出点;③腹直肌外缘:相当于锁骨中线的延续;④腹上角:为两侧肋弓的交角,剑突根部;⑤脐:为腹部中心,位于3-4腰椎之间;⑥腹股沟韧带:两侧腹股沟韧带与耻骨联合上缘共同构成腹部体表的下界(图8—1)。 (二)腹部分区 1.九区法由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九个区。上水平线为肋弓下缘连线(横贯于两侧第10肋骨下缘的连线),下水平线为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两条垂直线是通过左右髂前上棘至腹正中线的水平线的中点所作的垂线。这样将腹部分为九区。各区的命名及各区的脏器位置分布如下(图8-2,图8i3)。 (1)右上腹部:肝左叶,胆囊,结肠肝曲,右肾,右肾上腺,部分十二指肠。 (2)右侧腹部:升结肠,空肠,右肾下部。 (3)右下腹部:盲肠,阑尾,回肠下端,淋巴结,女性右侧卵巢及输卵管,男性右侧精索。 (4)上腹部:肝左叶,胃幽门端,十二指肠,大网膜,横结肠,胰头和胰体,腹主动脉。 (5)中腹部:大网膜,横结肠,十二指肠下部,空肠和回肠,输尿管,腹主动脉,肠系瞠及其淋巴结。 (6)下腹部:回肠,输尿管,乙状结肠,胀大的膀胱,增大的子宫。 (7)左上腹部:脾,胃,结肠脾曲,胰尾,左肾,左肾上腺。上腹部(右季肋部) (8)左侧腹部:降结肠,空肠或回肠,左肾下部。 (9)左下腹部:乙状结肠,女性左侧卵巢及输尿管,·男性左侧精索及淋巴结。 2.四分法临床较少用。以脐为交点,划一水平线与垂直线,将腹部分为四区,即右上腹,右下腹,左上腹和左下腹(图8-1)。 二、视诊

腹部B超检查大全

腹部超声检查大全(B超) 1、超声波的基本知识 (1)超声波的物理性质 超声波是频率高于KHZ(千赫兹)的声波。由于超声波的频率超过了人耳的听觉围,因而人耳感觉不到声音。超声波具有声波所有的物理性质,但其频率高,波长短。产生超声波的方法有多种,现代超声波的产生主要是利用某些晶体(如石英,酒石酸钾钠、锆钛酸铅等)的特殊物理性质----压电效应产生超声波。超声波的声束由于超声波的波长较短,接近红外线的波长,因此和光线一样,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形成超声束。在超声技术中,超声波由探头发出并进入人体后,在距离探头较近的一段区域,形成一条宽度近似探头直径的超声束,此区称为近场。在近场的远侧超声束逐渐增宽,此区称为远场。超声波的反射、折射和散射当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时,在介质分界面将产生反射。超声波在介面反射后,剩余能量的超声波将进入第二介质,称为透射。如果两种介质中的声速相同,透射声束的方向将等于入射声束的方向。但如果两种介质中的声速不同,透射声束将发生方向的转折,称为折射。剩余能量将以某一中心向空间各个方向传播,称散射。散射进返回探头的回声信号强度明显减弱。超声波的吸收和衰减超声波在体传播的过程中,强度将随着所传深度的增加而进行性减弱,称衰减。超声波在体衰减是由于超声波的反射、散射和超声波吸收而引起的。 (2)超声波的声像图 超声诊断仪的探头又称换能器。它先将电能转换成声能而发生超声波。超声束进入人体后遇到两种不同介质时,在介面的分界面产生反射,称为回声,剩余的能量继续深入,当再遇到不同介质的介面时又发生反射,依此类推。超声波诊断仪又将人体某部位各层组织的回声通过探头回收到仪器,并将声能再转换成电能而显示在荧光屏上就成为声像图。所以声像图也就能间接反应人体某部位各层组织的结构。 (3)B型超声波诊断仪 反应回声大小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波形来反应,波形的振幅(即高度)大者回声强,反之弱。此型又称振幅型,英文字为AMPLITUDETYPE,所以又称A型超声波诊断仪,目前基本不用了。另一种是通过光点来反应,光点的亮度大者回声强,反之弱。此型又称光点显示型,英文字为BRIHGTNESSTYPE。所以又称B型超声波诊断仪,目前广为应用。 2、肝脏疾病的超声诊断 (1)检查前的准备与检查时的体位 检查前一天少吃油腻食物,并需空腹8小时。 体位:取仰卧位,作深吸气动作。为扩大观察围,常需适当变动体位,如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 (2)正常声像图 形态及大小在上腹部作纵断层,肝脏为类三角形,膈面圆钝而下缘成锐角,左叶小于45,右叶小于75。正常肝脏的轮廓清晰,光滑而平整。肝右叶厚度小于14CM,左叶厚度小于6CM。肝结构:肝的液性管腔结构与韧带,编称为肝的纹理结构。正常时肝纺理清晰而均齐,门静脉(PV)径小于1.4CM,总胆管(CBD)径小于0.6CM。肝回声特点:正常肝实质呈中等或弱回声光点,其强度和频率皆均匀。一般肝实质回声比肾实质稍强而较胰腺稍弱或相似。 (3)病理声像图

(完整版)腹部检查操作步骤及要求

腹部检查操作步骤及要求 腹部检查的顺序与其他系统检查略有不同,由于触诊可导致肠鸣音的改变,故遵循望、听、叩、触的顺序进行为宜。 1.腹部的形态或轮廓:正常人腹部平坦对称。弥漫性全腹膨隆见于腹水、胃肠胀气或巨大囊肿等;局部膨隆见于肿块或增大的脏器等;腹部凹陷如舟状者见于恶病质及严重脱水;局限性凹陷多见于手术后疤痕收缩。 2.腹部呼吸运动:正常人呼吸运动自如。呼吸运动受限或消失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水及膈肌麻痹。 3.腹壁静脉:注意检查静脉有无怒张及血流方向。腹壁静脉怒张见于肝硬化及上、下腔静脉梗阻。 4.腹壁皮肤:注意皮疹、色素沉着、腹纹、疤痕、疝、皮肤弹性、水肿、脐及体毛分布等。 5.胃型、肠型或蠕动波:正常人一般看不到胃肠蠕动波。幽门梗阻患者上腹部可见胃型或蠕动波。肠梗阻患者可见梯型肠型,蠕动方向不一致。 6.上腹部搏动:病理情况见于右室肥大、腹主动脉瘤及三尖瓣关闭不全。 【听诊】 1.肠鸣音:要求听诊3-5分钟,注意其频率、音调及强度。正常频率为4~5次/分钟,超过10次/分钟为频率增多,0-l次/3-5分钟称肠鸣音减少,见于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高亢呈金属声见于机构性肠梗阻。 2.振水音:医生用微弯的手指,在病人上腹部进行连续冲击2-3次,同时将耳部接近上腹或用听诊器听取胃内气体与液体碰撞的声音,称为振水音,见于幽门梗阻或胃储留的病人。 3.心血管音:腹主动脉瘤可听到收缩期杂音;肾动脉狭窄可在脐左右处听到收缩期吹风性杂音;肝癌肿块压近肝动脉或腹主动脉时,可听到收缩期吹风性杂音;肝硬化门脉高压腹壁静脉怒张,可听到静脉嗡鸣音。 4.摩擦音:肝、脾周围炎时,在相应部位深呼吸时可听到摩擦音。 【叩诊】 1.肝叩诊: ⑴肝上界叩诊:沿右锁骨中线各肋间从上至下叩诊,叩诊音由清音转为浊音即肝上界。正常人肝上界位于第5肋间。当肝下缘触及时,应叩肝上界以确定肝脏是否真正肿大。正常肝浊音区(右锁骨中线)为9-11cm。 (2)肝下界叩诊:肝下界与结肠、胃等腹腔脏器重叠,故叩诊准确性差。(3)肝区叩击痛:以左手掌平放患者肝区,右手握拳用轻至中度的力量叩击左手背,出现疼痛者称肝叩击痛,见于肝脏肿、肝炎等。 2,胃泡鼓音区叩诊;为于左前胸下部,呈半圆形的鼓音区,为胃内含气所致。3脾叩诊;正常在左腋中线9一11肋间为脾浊音区,前缘不超过腋前线,宽度为5-7cm。 4.肾叩诊:将左手平放于病人肋脊角,右手掌握用轻到中度的力量叩击左手背。正常无肾叩痛。 5.膀胱叩诊:一般从脐下叩至耻骨联合上方,用以了解膀胱充盈度。 6.移动性浊音叩诊法:主要用于检查有无腹水存在。病人取平卧位,从脐部向

腹部超声检查正常值

腹部超声检查正常值 1.肝脏: 肝右叶最大斜径:9.97—14.33 cm 肝左叶上下径: 4.02—8.3cm 前后径:4.14—7.4cm 肝外胆管内径<8mm,<伴行静脉1/3. >8mm为扩张,6—8mm可疑扩张,老年人60岁以上大于10mm为扩张。 胆囊长径:<10cm ,横径<3.5cm。空腹状态下<3mm。 2.脾脏: 脾厚径:男3.0±0.6cm 女2.8±0.5cm 脾长径:男:9.0±1.1cm 女8.5±1.0cm 3.胰腺: 成人胰头前后径<2.5cm 胰体和胰尾前后径<1.5cm-1.7cm..主胰管<2mm。 4.肾脏: 长径:9-12cm 宽径:4-5cm 厚径:3-4cm。 肾实质厚1.5—2.5cm 肾皮质厚:0.5---0.7cm 肾窦宽度约占肾横断面的1/2—1/3. 5.输尿管: 成人输尿管全长20---34cm,内径5—7mm,狭窄部内径约2mm。 6.前列腺: 厚径:2cm, 长径:3cm 横径:4cm..体积为20cm3 重量20g. 精囊腺长4---5cm 宽1.5---2cm。 7.胃肠: 长轴断面上贲门外径一般不大于15mm。管壁不大于6mm。 正常胃壁厚度<5.0mm(3.7±0.5) 幽门厚度<6.0mm,新生儿及婴儿<4.0mm. 十二指肠肠壁厚度:充盈一般为2.5—3.5mm,肠腔内径:充盈时十二指肠内径<3cm,其余小肠内径<2cm, 大肠内径<4cm。阑尾极少清晰显示,一旦梗阻发炎可显示。一般最大直径大于7mm可作为阑尾肿大标准。 8.妇产科: a.子宫:生育期:纵径5.0—7.0cm 前后径:3.0—4.0cm 横径:4.0---5.0cm. 经产妇各径线值比正常值大 1.0—2.0cm,青春期前和绝经后各径线值比正常值小1.0---2.0cm. 宫颈:长径2.5—3.0cm,前后径<3.0cm. 青春期和婴儿期为:1:2 绝经后为1:1.子宫内膜:月经期:1—4mm, 增殖期:5—7mm 排卵期:11mm 分泌期7---16mm,绝经后不超过0.5cm. b卵巢 成年卵巢长x宽x厚4.0x3.0x1.0cm,容积≤6ml。 卵巢动脉多普勒血流值: 卵巢动脉RI 卵巢动脉PI 子宫动脉PI 卵泡期0.65—0.7 1.8---2.2 1.67±0.22 排卵期0.55—0.6 1.0—1.3 1.89±0.40 黄体期0.60---0.65 1.3—1.8 2.23±0.67 绝经期0.60---1.0 1.3---4.0 1.8---3.8 c.宫内节育器 正常位置节育器位于宫腔中上部,其上缘靠近宫底部内膜,在子宫纵切面上节育器上缘到宫底外缘的距离为1.1—1.7cm。大于2.0cm或节育器达宫颈区为下移。

第六章:腹部检查 重点

第六章腹部 第一节腹部体表标志与区分视-听-触-扣顺序 ●一、体表标志 ●二、腹部分区 1.四区法通过脐划一水平线和一垂直线,降幅部分为右上腹、右下腹、左上腹和左下腹4区 2.九区法有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9区,最常用。水平线分别为两肋弓下缘连线与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两条垂直线分别为通过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中点的垂直线。四线相交将腹部分为左右上腹部(季肋部)、左右侧腹部(腰部)、左右下腹部(髂部)。各区的主要脏器分布如下: 第二节视诊 病人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眼睛与病人腹部在同一水平,从侧面呈切线方向观察腹部。 ●一、腹部外形 腹部外形是否对称,有无隆起或凹陷,有腹水或腹部肿块时,还应测量腹围大小。 (一)腹部膨隆: 1.全腹膨隆: ---蛙腹。 ②腹膜有炎症或肿瘤浸润时,腹部常呈尖凸型---尖腹。 2.局部膨隆:多见于相应部位脏器肿大,腹内肿瘤或炎性肿块,胃或肠胀气,以及腹壁上的肿物或疝等。 屈颈抬肩动作可鉴别腹壁包块与腹腔内包块,腹壁肌肉紧张,若包块更加明显,说明包块位于腹壁上。 (二)腹部凹陷: 1.全腹凹陷:主要见于脱水或消瘦者。严重时,前腹壁凹陷几乎贴近脊柱,肋弓、髂嵴和耻骨联合显露,腹外形如舟状,称舟状腹,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晚期如恶性肿瘤。 2.局部凹陷:多见于手术后腹壁瘢痕收缩。 ●二.呼吸运动 腹式呼吸减弱常见于腹膜炎症、腹腔积液、腹腔内巨大肿物、膈肌及肋肌运动受限或麻痹、妊娠等。 腹式呼吸增强见于胸腔疾病。 ●三.腹壁静脉 1.门静脉高压时,腹壁静脉明显扩张迂曲变粗,称腹壁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以脐为中心,脐水平线以上的血流方向向 2.上腔静脉阻塞时,上腹壁及胸壁浅静脉曲张,脐上下腹壁静脉血流方向均向下; 3.下腔静脉阻塞时,曲张静脉多分布于腹壁两侧,脐上下腹壁静脉血流方向均向上。 ●四.胃肠型及蠕动波 在腹壁见到相应的轮廓,称胃型或肠型,见于幽门梗阻和肠梗阻。梗阻部位阵发蠕动加强,可在腹壁见到蠕动波。 ● 1.皮疹征——左腰部皮肤呈蓝色,为血液自腹膜后间隙渗到侧腹壁的皮下,可见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征——脐周围或下腹壁皮肤发蓝为腹腔大出血的征象,见于宫外孕破裂或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3.腹纹4.瘢痕5.疝6.脐部7.腹部体毛8.上腹部搏动 第三节触诊 病人取仰卧位,头垫低枕,两臂自然放于身体两侧,两腿屈起稍分开,做平静腹式呼吸。护士立于病人右侧,面向病人,前臂与腹部表面在同一水平,手要温暖,动作要轻柔,一般自左下腹开始以逆时针方向触诊全腹各部,若已有病痛部位,则应由健处逐渐移向患处。边触诊边观察病人的反应,并与病人交谈,转移其注意力而减少腹肌紧张。 ●一、腹壁紧张度

超声正常值

超声正常值 儿童! 1)心界 年龄左界右界 <1岁, 左锁骨中线外1~2cm , 沿右胸骨旁线 2-5岁, 左锁骨中线外1cm , 右胸骨旁线与右胸骨线之间 5-12岁, 左锁骨中线上或线内0.5~1cm , 接近右胸骨线 >12岁, 左锁骨中线内0.5~1cm , 右胸骨线 心胸比率<1岁:<0.6、1~6岁:<0.55、>6岁:<0.5 (2)肝脏大小: 正常:<1岁:肋下2cm内,1~4岁:肋下1cm内,>7岁:肋下不能扪及 轻度肿大:肝脏下缘在剑突与脐连线中点水平线以上 中度肿大:肝脏下缘在剑突与脐连线中点水平线以下,但未超过脐平 重度肿大:肝脏下缘超过脐平 (3)脾大分度: 正常:一般肋下不能扪及(10%的1岁以内小儿肋下恰及) 轻度:深吸气时,脾缘不超过肋下2cm 中度:深吸气时,脾缘超过肋下2cm至脐水平线内 重度:深吸气时,脾缘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 (4)头围出生:34cm、6月:43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 (5)胸围出生:32cm、1岁:=头围、>1岁:=头围+岁数—1 腹围<2岁:=胸围、>2岁:<胸围 (7)身长出生:50cm、3月:60-61cm、1岁:75cm、2-12岁:=岁数×7+70cm 体重1~6月=出生体重+月龄×0.7、7~12月=6+月龄×0.25、≥2岁:岁数×2+7(或8) (9)前囟1.5岁前闭合、后囟6-8周前闭合、骨缝3-4月前闭合 (10)腕部骨化中心数1~9岁=年龄+1 (11)体表面积<30公斤小儿体表面积(平方米)=公斤体重×0.035+0.1 >30公斤小儿体表面积(平方米)=(公斤体重—30)×0.02+1.05 成人各器官正常测量切面及测量值: 第一节肝脏和脾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一.肝脏右叶最大斜径 1.测量标准切面:以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12-14cm。 二.肝脏左叶厚度和长度经线 1.测量标准切面:以通过腹主动脉的肝左叶矢状纵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向上尽可能显示隔肌。 2.测量位置:左叶厚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前后缘最宽处的肝包膜(包括尾状叶),测量其最大前后距离,左时长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的上下缘包膜处

腹部体格检查教案

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疾病的诊断是不可缺少的,无论在平时和战时,腹部疾病和腹部外伤均属常见。检查腹部仍有视、触、叩、听四诊方法,其中以触诊最为重要。由于腹腔内脏器较多,要准确判断其病变部位,不但要有全面医学理论知识,又需要有熟练的、正确的检查技巧。对腹部疾病的正确诊断,主要根据完整的病史和体征,有时还需要辅以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及其他特殊检查,如内镜(纤维食管、胃和十二指肠镜、小肠镜、纤维结肠镜、腹腔镜)超声波、CT、MRI及放射性核素等检查才能确定。 第一节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 检查腹部首先要熟悉腹部脏器的体表标志及内在部位的关系,顺序进行视、触、叩、听 诊,防止遗漏。 一、腹部范围 体检中所指腹部范围,其顶部为膈肌,底部为耻骨联合上缘和骶骨胛的横面,四周为腹壁,中间为腹腔。 二、体表标志 为了准确地指出体征部位,常用下列体表标志。 (一)前面的标志(见图9-1-1) 1.肋弓下缘胸廓下缘的画线。 2.胸骨剑突 3.上腹陷窝位于胸骨尖端下的腹上角处。 4.腹中线即解剖上的腹白线,自前正中线延伸至耻骨联合 5.脐位于第四腰椎平面 6.髂前上棘 7.腹直肌外缘 8.腹股沟韧带 (二)后面的标志 1.第十二肋骨(见图9-1-2) 2.肋脊角第十二肋骨与脊柱所形成的夹角。 3.腰肋角腰肌与第十二肋骨和脊柱所形成的夹角。 4.髂后上棘 三、腹部分区 临床用体表标志将腹部划分成不同区域,对诊断疾病起很大作用,因为腹部的症状体征与腹内脏器位置有一定关系。临床常用有九区法和四区法。 (一)九区法井字型分区,用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成九个区,上水平线又称肋线,为两侧肋缘最低点(相当于第十肋骨)的连线;下水平线又称髂棘线,为两侧髂前上棘的连线;左、右两条垂直是在髂前上棘至腹正中线的水平线的中点上所作的垂直线。这四条线相交将腹部分成九个区(图9-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