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

“到2020年,江苏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同时,率先基本实现信息化”。《江苏信息化发展战略-2020及“十一五”行动计划》中确定了全省信息化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而在《战略及行动计划》中推出的重大信息化行动计划其中有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软件产业快速崛起行动计划”。从发展趋势看,信息产业的价值主体也正由硬件向软件转变,软件业在信息产业和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当前我省的信息产业人员结构的比例来看,软件业人员在有较大的缺口,基于这种情况,结合当前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学校的工作安排,由信息技术系专业教师组成的软件技术专业建设论证小组、信息技术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对我校设置五年制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进行了可行性调研论证。论证结果如下:

一、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论证

论证要点:定位是否准确,目标是否明确,是否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等方面

1、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与应用的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与软件技术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在各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操作、软件代码编写、软件测试、软件文档编写、网站设计与制作、网页制作、计算机系统的安装与维护、软件销售等岗位工作,具有项目的开发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团队协作能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基本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手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能力;积极进取的职业心理素质,勇于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2)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基本技术,能应用本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3、专业知识结构的培养规格

掌握信息系统软件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维护管理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具有软件类技术应用型人才科技文化知识与电子信息类人才必备的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理论知识结构;能掌握计算机软件开发所必备的数据库设计、开发和应用的知识体系;具有软件工程项目开发设计的程序设计知识、软件测试知识和软件开发工具的应用知识;具有技术推广和用户支持所需要的市场营销和人际交往知识。

4、专业技能素质培养规格

掌握办公自动化、程序设计、数据库、软件测试、网页制作等常见软件的用法;熟练掌握当今流行开发的软件工具和计算机软件开发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计算机软件常见开发语言、工具和环境,面向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与应用的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能够掌握

从事面向对象编程语言、.NET框架等.NET编程技能,熟悉软件开发的规范和开发流程、项目开发技术;具备开发B/S、C/S架构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初步具有软件工程开发项目实现的组织能力以及进行软件测试的一般能力;具有系统开发文档的编制能力;掌握软件管理和维护的基本操作技能;基本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管理、维护、维修等技术,具有对计算机技术不断更新的应变能力和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分析:软件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鼓励和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专项产业政策有效地推动了中国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软件企业营造了一个较为宽松的发展环境。当前,中国正处在软件业高速发展时期,软件人才缺口很大。据统计,全国人才市场中,软件人才已成为IT业第一需求。

当前IT人才队伍还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两头”更加短缺:既缺高级IT人才,包括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更缺技能型、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即“IT蓝领”。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中国IT行业最缺乏的其实是“软件蓝领”——大量能从事基础性工作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因此,“软件蓝领”培养成为当务之急。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后几年中国软件人才每年需求30万人,而其中对“软件蓝领”的需求为每年20万左右。

我省在软件产业中也正在建设以江苏软件园为龙头的沿江软件产业带,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使之成为国内一流、充满活力的集软件开发、生产、交易以及各种专业服务于一体的软件产业基地。

基于以上的软件现状和社会背景,将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在这种技能型的“蓝领”上是准确合理,适应社会需求的,也是符合当前职业教育特点的。

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论证

论证要点:是否能满足培养目标要求,是否有课程改革特色等方面。

传统的IT教育,主要是讲授知识性的理论课程,并不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技能,导致学生只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而企业真正需要的是具有某一项或多项实际技能的实用型人才,而不是面面俱到,却又什么都不精的“全才”。

针对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这一特点,应当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注重技能和实践的掌握,从而采用一些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

基于当前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在相当一批课程上,方案采用了项目课程教学,而且借鉴了NIIT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每个学期增加了ISAS,四个学期开设了综合项目实践,为学生营造“商业界 /工业界概况—专家引导—引导实践—引导探索—独立实践”的学习过程,然后采用NIIT老师授课的方式MCLA(model centered learning architecture 即基于榜样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在将来的求职过程中具备真正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使毕业生能够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针对软件技术专业的特殊性,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重视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中的章节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