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扶持政策

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扶持政策
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扶持政策

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扶

2010-3-9 16:17:22 点击[1890]次

持政策

3月8日,参加全国人大、政协“两会”的农业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就代表和媒体关注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做了回答。

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说:

根本任务放在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是基础,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最重要的是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核心是要增加农民收入。

尹成杰介绍说,目前中国现代农业的建设还是初步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今后几年,建设现代农业要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采取综合性措施,扎实地加以推进。这些措施包括不断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农业科技的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广开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等。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说:

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确定了三个方面的投资建设重点。

第一、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方面,围绕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今年拟安排120亿元人民币,继续加强多项工程建设,包括种子工程、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大型灌区的节水改造、中部四省大型泵站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等。

第二,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方面,将集中力量办好“水、气、路、电”四件事。在农村安全饮水方面,今年将安排40亿元,计划再解决2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在农村能源方面,将安排25亿元投资,再建250万口户用沼气池。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将安排国债和车购税资金170多亿元.改建新建乡村公路18万公里。在农村电力建设方面,将安排12亿元国债,对中西部部分地区农网进行完善,启动无电乡的建设工程。

第三、在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将安排60多亿元投资,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主要项目包括:围绕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继续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加强职业教育能力建设。配合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县、乡、村三级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建设。在农村文化事业方面,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希望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能够为新农村建设奠定越来越厚实的物质基础。

财政部副部长朱志刚说:

公共财政增量重点向农村倾斜。财政部门将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让农民更多地享受发展和改革所取得的成果。财政部将建立一个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的存量,同时把增量重点向农村倾斜,不断地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的投入。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今年预算安排支持农业的资金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占总支出增量的21.4%。也就是说,将把今年总支出增量的1/5以上都用到农村。

全国全面取消农业税以后,8亿农民可以因此受益1250亿元,人均受益140元。为此,中央财政为地方增加了转移支付782亿元。此外,对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这三个补贴,将继续完善和强化。据介绍,今年粮食直补资金在13个主产区达到粮食风险基金的50%,比上年增长10个亿。同时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补贴也比上年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长。另外,财政部还将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制度,由去年的55亿元调整到今年的85亿元。

朱志刚说,为了解决农村上学难和看病难等问题,财政部也安排了相关投入。在“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与地方财政一道,增加2182亿元投入,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今年率先在西部中小学免收学杂费,明年在全国农村全面实行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今年合作医疗试点将扩大到农村40%的县,明年争取达到60%,在2008年全面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此。今

年中央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达到了47亿元,是去年的7倍多。

为了防范支农资金被挪用,财政部和国家有关部门在安排项目的时候,都将采取公开、透明的程序,要严格进行专家论证,对资金的规模、用途、使用方向进行严格审核,很多项目都要在网上予以公开公布。

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改稿

汇报提纲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发改局涉农方面的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县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发展面临较大的挑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脱贫攻坚有一定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存在退出不精准、帮扶不扎实、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特别是急于脱贫的心态较重,当年识别进入、当年宣布脱贫退出的问题,只寄希望财政托底、不注重扶贫扶志的问题较为突出,影响了扶贫成效。 (二)新农村建设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制约新农村发展的主因依然没有破除,农业生产成本加大,生产效益降低,农民种地纯收入较低,种地不赚钱的现象较为普遍;二是分散耕作为主,土地流转低,基本保持一家一户经营模式;三是务工变动频繁,农民由于文化程度低,技能缺乏,外出打工很少有长期从事固定工作,只能从事一些边缘性的职业,干一些脏苦累的工作。四是基层缺乏年轻有文化的带头人才,农村只剩下留守老人和少数留守儿童,致使村“两委”班子后继乏人,缺乏活力,制约着政策在农村落地开花。 (三)现代特色农业起步较晚,尚处于起步打基础阶段。一是农产品产业链条不完善,特色产品在市场培育、推广、

加工、销售方面比较落后,市场竞争力不强,给农户带来较大的种养风险。二是特色品牌开发和保护意识不够,虽然米脂县有不少特色农产品品牌,但并没有形成具备强大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优质品牌。三是农业生产规模小和分散化普遍存在,各地都在努力构建的“一村一品”工程,由于其规模小,农产品在影响力和知名度上无法打开市场,影响了销售,而销售不畅反过来又影响规模生产。四是农民素质和产品质量偏低,农民的文化水平及综合素质普遍偏低,许多农业技术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传统农产品所占比重较大,部分特色农业产品在化肥、农药及添加剂使用上有超标现象,影响了产品的绿色指数,制约了特色产品走向市场。 二、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加大精准扶贫的力度,抓住扶贫工作的关键。以产业扶贫为主,兜底扶贫为补充,全面落实“五个一批”措施。要对照贫困标准,精准识别出全县贫困户和贫困人数,做实建档立卡。明晰一般贫困户、绝对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致贫原因,针对性帮扶,达到不愁吃、不愁穿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有保障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两个确保”目标,各项指标达到全面小康标准。 (二)推动新农村综合性建设,着力推进“富农民、绿

全国新农村支持政策宣传资料整理

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解读 1、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区管委会建立土地收益专用账户,所有土地收益将会以奖金的形式补偿给各新农村用于社区规划和咱老百姓的医疗卫生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2、搞好规划设计前期工作。各新农村的规划建设,以给老百姓提供美好未来生活为目标,同步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和文化健身广场以及其它便民服务设施,满足群众公益性服务需求。新农村要必须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防止重复建设,避免造成新的浪费。对3年内建设新型社区的村庄,前期工作及其相关费用由管委会承担。 3、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成立专门机构,无偿代理项目单位的各项审批手续,原则上15天内就可已将所有手续办好。 4、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区级财政会想方设法会在新农村建设前先铺路、先架线、先通水、先通气、先通暖(方便施工,方便百姓生活)。 5、鼓励合村并点。对多个村庄集中安臵在一起的,管委会将对新农村范围内道路、水、电、汽、暖、垃圾处理等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给予资金补贴。另外,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再给予政策(资金)倾斜。 6、加大拆迁奖励力度。实行先建后拆的,在新农村居民楼交付后,分房、搬家与老村拆迁同步进行。以老村出让政

府净收益为基数,加大奖励力度。其奖励标准是从交房之日起,6个月内拆迁完毕的奖老村出让政府净收益的60%;7个月内拆迁完毕的奖老村出让政府净收益的奖50%;8个月内拆迁完毕的奖老村出让政府净收益的奖40%;9个月内拆迁完毕的奖老村出让政府净收益的奖30%;10个月内拆迁完毕的奖老村出让政府净收益的奖20%;11个月内拆迁完毕的奖老村出让政府净收益的奖10%。实行先拆后建的,一次性奖励旧村土地出让净收益的60%。如无净收益或净收益特别少,由区管委会出资奖励。拆迁过渡费参照有关政策执行。老村土地出让净收益除用于奖励之外的剩余资金由区管委会统筹安排,用于完善新型农村社区配套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总之是政府零收益,咱老百姓得实惠。 7、搞好生产安臵。政府考虑到咱老百姓搬迁后,将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会特别规划建设一批三产服务区(商业一条街、企业职工生活服务中心、大型专业市场、高校后勤服务项目、标准化厂房区),让咱老百姓在服务区里挣钱养家、发家、富家。 8、加快土地流转。按照自愿、悠长的原则,各村剩余各地可承包给大公司或种养殖大户经营,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之路。 9、加强农民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新农村建好后咱老百姓不光有三产服务区,还要有在三产服务区发家致富的本领,

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总结

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总结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一、一年来主要工作完成情况(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省、州总体部署,我县20**年计划实施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67个,其中:省级财政投入60个,**对口帮扶援建7个,包括**镇**片区现代烟草和谐新农村8个。项目涉及11个乡(镇)、24个村民委、67个村小组,规划项目包括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生态保护、精神文明建设五大类,规划总投资5298.659万元,其中:国家补助2226.4万元,部门整合447.225万元,群众自筹或以劳抵资2625.034万元。截止目前,共完成村庄道路建设213658.3平方米,占计划的93.3%;完成小水窖建设199口、沼气池785口,分别占计划的111.2%和75.4%;改造厩

舍768间、卫生厕所747间,分别占计划的55.1%和53.5%;完成危房改造426间,占计划的92.9%;完成经济作物种植15844亩、养殖商品猪15280头,分别占计划的114.8%和91.1%;完成劳务输出培训1975人,建成科技活动室建设40间,分别占计划的100%和97.6%;新建广播电视接收站38座,开展科技培训8226人次,分别占计划的45%和100%;完成封山育林10850亩,改造厨房278座,分别占计划的100%和35.9%。(二)易地搬迁今年我县跨年度实施易地搬迁项目2个,即**乡小鱼塘村→向阳村、**镇独树凹→*坝,项目涉及163户、708人,计划总投资575.73万元,其中:国家补助354万元,群众自筹和以劳抵资221.73万元。截止目前,两个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700余人远离了地质灾害威胁。共建成安居房163套、8980平方米,搬迁163户、708人;改扩建进村路、村中路5.8千米;新建沼气池163口;完成人畜饮水主管道2.5千米、分管道3.4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及重要意义

1.新农村建设的内容 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2.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任务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要解决好这个任务,要做好“五个必须”: (1)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2)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 (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4)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5)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3.新农村建设必须做到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新增税收应主要用于“三农”。抓紧制定将土地出让金一部分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管理和监督办法,依法严格收缴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都要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建设标准农田。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金融机构要不断改善服务,加强对“三农”的支持。要加快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征地、户籍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4.新农村建设的原则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五要五不要”),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体会(最新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体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体会 建构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建设和谐新农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极为重要的的方面。如何建设和谐新农村,没有现存的路子可走,必须要进行探索和创新。围绕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理论界进行了不少的探索,有的地方也在进行探索性的试点,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必须要深入进行探索,作出明确的回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在阳东县北惯镇平地村挂点,创造性地提出、并率先地实行的“固本强基工程”,对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新农村”进行了新的、创造性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耀人的成绩,有了明确的答案。张德江书记说:“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加强村委会建设,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村文明进步,促进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我暂且把这个“固本强基工程”名为“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阳东模式”,简称为“阳东模式”,这个模式具有极重要理论价值和普遍的实践指导意义。 这个模式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创新模式,它以“固为民之本,强执政之基”为理论指导。“固为民之本,强执政之基”是“三个代表”思想的高度概括,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基础与指导方向。以民为本,是我国传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大众谋利益,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和谐社会,走上富裕的小康之路,是中国共产党一切活动的根本

宗旨。我们党在农村执政的基础是扎根于村民中的基层党支部,这个基层组织带领村民,发展农村经济,奔小康,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充分反映村民的热切愿望,得到村民真诚拥护,是深得民心的,“得民心得天下”,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法律基础。 一、这个模式的建立,首先抓好、加强领导村民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领导班子问题。 张德江书记明确的指示说: “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关键是要把农村的班子建设好。”平地村领导班子建设的第一步,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和领导群众致富能力不强的问题,不断地教育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建立培养干部的教育机制,选派村干部进市、县党校的大专班深造,系统学习理论、村务管理和实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深造,提高了领导成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思想观念从传统的小农经济的模式中解放出来,逐渐树立起市场经济意识,解放了思想,开拓了眼界,增强了村干部领导群众致富的能力。第二步,改变传统的用人机制,采取组织、群众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录用村的“两委”干部,聘用了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主任助理和村务工作人员等,这就使得有理想、有能力、有才华的人脱颖而出,为建设和谐新农村出力。第三步,为了着眼于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持续发展,必须要培养村级领导班子的后备力量。平地村党支部在“固本强基”思想的指导下,对支部的建设采用了新的教育培养机制,新的党员活动载体,新的发展党员的渠道,这样就能不断的从建设和谐新农村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的使党支部注入了新鲜血液,加强支部的核心地位和领导力量。为了能够提高村级

广东新农村建设政策规定,广东新农村建设筹划计划.doc

2019年广东新农村建设政策规定,广东新农 村建设规划方案 广东新农村建设政策规定,广东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促进农村 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6〕12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商务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月23日 ?广东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8号),加快推进我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制订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决策部署,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区域错位发展原则,统筹推进全省农村电子商务建设,探索实施“互联网+农村”、“互联网+现代农业”战略,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省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城乡产品双向流通渠道基本形成,农产品网络销售及农村网络购物规模持续扩大,整体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在全省建成50个县级电子商务产业园和100个乡镇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实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在行政村全覆盖。全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年销售额保持30%以上增长。农村电子商务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培育5家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20家年销售额亿元以上、100家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农村电子商务企业。遴选100家农村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建设3至4个国家级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基地,培育一批集聚效应强的涉农电商平台。培训10万名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技术人才,从业人员素质显著提升。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三)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引导和鼓励电商、金融、商贸、流通类民营资本和外资投资农村电子商务。完善农业资本与商业资本融合发展的方法和渠道,支持农村中小电商企业、电商服务企业、现代农资企业等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综合性、专业性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或龙头企业投资农村市场。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参与建设集农产品、农制品、农村旅游文化产品、电子综合服务于一体的电商平台,主动服务“三农”,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省商务厅、经济和信息化委、交通运输厅、农业厅、国资委、金融办、农信联社,广东银监局) (四)发展壮大涉农电子商务企业。支持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龙川县、饶平县、平远县、南雄市)和全国供销合

最新-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整体推进的做法和启示 精品

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整体推进的做法和启示 我县位于**地区西北部,是一个国家级扶贫攻坚县,多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国家投入了大量的项目和资金,我县的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贫困地区扶持的力度在不段加大,特别是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后和市委市政府把工作具体化后,我县也曾经为“贫困地区要不要建设新农村、如何创造性的在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而展开激烈讨论。 最后决定在开展工作中尝试性将“扶贫整村推进、世界银行和英国政府混合贷款与新农村建设”整合起来,进行打破行政区域、区域性开发的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通过近一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 通过对比分析,笔者认为,“扶贫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并不矛盾,扶贫开发与其它项目有机结合对推进贫困山区的新农村建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现分析如下:因我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热带河谷地区、温凉山区、冷凉山区经济收入差距较大,为确保试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我县选择了难易程度适中的19个自然村开展工作,其做法为:(一)组建领导机构,充实基层服务人员,为开展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工作提供组织保障新农村建设是中央根据我国国情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如何开展新农村建设成了一个需探索并需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的课题。 我县为在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闯出一条新路子,首先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其它三班子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高格局领导机构,并有所有部门主要领导参与其中;另外为确保此件事不走过场,我县对全县未就业大中专生进行了统一考试,根据成绩优选了59名工作人员为村主任助理委派到各行政村主抓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三是结合我县下派的新农村指导员工作的开展,我县选择了19名德才兼备的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继续充实到19个试点村,这样在组织保障上形成了“县委→乡党委→村两委→新农村工作队员→农户”的联动机制,为项目的正常实施打牢了基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下面我想从本市以及本区两个方面介绍一下,改革开放以来天津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在坚决落实中央强农惠农各项政策的同时,紧密结合天津实际,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我市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农村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取消了“三提五统”和农业税费,实施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组织开展免费为农民检查身体,出台了全市统一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启动了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工作;率先全面实行了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实施了“351”农民培训工程,等等。这些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关心和重视,有力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和农村繁荣。经过30年改革开放,天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农村经济全面繁荣,经济实力迅猛增长。1978年的时候,天津全市农村生产总值(12个有农业的区县)仅有5.03亿元,2007年天津农村生产总值达到1486亿元,增长294倍,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由30年前的不足6%,提高到30%。财政收入占全市的比重达到31%。 2、农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转变,生产能力显著提高。2007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240.7亿元,比30年前增长35倍。粮食平均亩产达到335.9公斤,增长1.6倍;每公顷耕地创造种植业产值达到2.9万元,增长5倍。农作物机播面积比重达到80%,提高58个百分点;机灌面积比重达到70%,机耕面积比重达到91%。蔬菜总产量274.4万吨,增长1.2倍,出栏生猪262.1万头,增长2.6倍;肉、禽蛋和水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2倍、79.1%和5.6倍。 3、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非农产业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2007年非农产业增加值达到1382.7亿元,占农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3.1%,比30年前提升了35.7个百分点。 4、农村环境面貌显著改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经过30年建设,近80%的乡镇有二级以上公路通过,几乎所有乡镇距离一级以上公路或高速公路的入口都在50公里以内。近70%的乡镇实现了集中供水,20%的镇实现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30%的镇有垃圾处理站,1/3以上的村庄实施了饮用水集中净化处理和垃圾集中处理。 5、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跨越。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752元,比30年前增长56倍,年均增长15%。农民收入结构发生深刻变化,非农业收入取代农业收入成为收入的主要来源,货币收入取代实物收入成为收入的主要形式。30年前,农业收入比重和实物收入比重高达76%和61%,现在已分别降至22%和5%以下,而非农业收入比重和货币收入,则分别提高到78%和95%以上。农民的人均工资性收入为4701元,占纯收入的比重为53.7%;家庭经营农业纯收入1946元,占22.2%;家庭经营非农业纯收入1568元,

广东新农村建设政策规定,广东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doc

2019年广东新农村建设政策规定,广东新农 村建设规划方案 广东新农村建设政策规定,广东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促进农村 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粤府办〔2016〕12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东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商务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月23日 广东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8号),加快推进我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制订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决策部署,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区域错位发展原则,统筹推进全省农村电子商务建设,探索实施“互联网+农村”、“互联网+现代农业”战略,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省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城乡产品双向流通渠道基本形成,农产品网络销售及农村网络购物规模持续扩大,整体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在全省建成50个县级电子商务产业园和100个乡镇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实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在行政村全覆盖。全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年销售额保持30%以上增长。农村电子商务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培育5家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20家年销售额亿元以上、100家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农村电子商务企业。遴选100家农村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建设3至4个国家级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基地,培育一批集聚效应强的涉农电商平台。培训10万名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技术人才,从业人员素质显著提升。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三)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引导和鼓励电商、金融、商贸、流通类民营资本和外资投资农村电子商务。完善农业资本与商业资本融合发展的方法和渠道,支持农村中小电商企业、电商服务企业、现代农资企业等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综合性、专业性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或龙头企业投资农村市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题

"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我们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方面的目标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为基础,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以确保农民的公平利益为切入点,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政策措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国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在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和重大任务,指明了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现实途径。一、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是进一步推进农村的改革和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党的宗旨的根本体现。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农民收入普遍增加,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状况仍然没有根本改变,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发展仍显滞后。如果没有农民的富裕,就不可能有全国的共同富裕,如果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也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如果没有农业的现代化,也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现代化。因此,“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强调指出,“十一五”期间,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既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要求,也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大举措。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又强调指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加快发展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缩小我国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环节。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代表广大农民的利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我们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要使全国人民都能够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而当前我国出现的城乡差距愈来愈大的情况与我们党的先进性要求是不相适应的。所以,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从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高度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党总旨的具体体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二、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根据我国的国情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句话二十个字,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发展目标,各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物质文明方面的目标和要求。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生产发展为首要任务,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建设重点。所谓生产发展,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发展生产的根本目的

关于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规划106

关于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规划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是我国总人口数量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经 济的发展和进步,我国新农村建设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受到实际情况的影响, 我国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还相对滞后,农村人口也比城市人口 更加贫困,如何使农村人口尽快摆脱贫困走上致富道路,是我们要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对新农村的建设和对农村发展进行有效规划,帮助农村人口脱贫致富是 各级组织的责任和义务,更是国家安定团结,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本文分析了 新农村扶贫建设的机制创新和规划措施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农村工作实践提供 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农村;扶贫;创新;措施 一、前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我国农村贫困问题成为阻碍农村现代化进 程的重大问题。我们要加强对农村扶贫工作的力度,帮助农村人口脱贫致富。 二、加强农村扶贫机制的创新 1、创新管理机制 从调研情况看,贫困家庭之间的贫困状况、致贫原因和表现形式存在明显差异,需要强化政策设计,实施差异性扶持政策。管理机制上,最重要的是要将扶 贫决策、资金安排的重心下移,便于熟悉情况的基层政府制定科学的差异化政策。要完善部门之间、政策之间的协调机制,使贫困家庭获得更多倾斜支持。强化减 贫政策的成本效益分析,根据贫困差异选择不同的扶持方式。 2、创新支持机制 政府开发式扶贫的落脚点是要支持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探索出一条可持续 发展、增收进而脱贫的有效途径。这一过程中,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应该成为政府支持扶贫开发的重要原则。贫困地区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意 识不强,容易出现脱离市场盲目决策或政府大包大揽的现象。因此,政府要更加 注重支持、引导市场主体在开发式扶贫中发挥主导作用。具体而言,政府不应过 多干预市场能够自发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重点弥补市场机制存在的不足,包括 改善产业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条件,优化市场环境以引导投资,帮助贫困群众解 决发展生产中面临的困难等。 3、创新引导机制 坚持开发扶贫的基本方针,要充分重视贫困群众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作用。 决策上,要引导贫困群众根据资源条件,特别是市场需求,自主选择增收产业, 政府提供必要的服务、引导,而不是代为决策、运动式地推广。项目实施上,要 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使其最大程度参与到生产经营活动、产业发展过程中去,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主要提供指导和帮扶。收益分配上,要支持和引导建 立良性、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使贫困群众最大程度受益。为此,要进一步强化 扶持政策设计,政府的扶贫开发投入要突出重点,通过瞄准关键环节、解决借贷 难题、提供技术支持、改善市场环境等方式,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发展的瓶颈制约。要坚持“扶贫不养懒、重视不包揽”,切实引导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支持通 过自力更生脱贫致富。 三、做好新农村扶贫建设的有效措施 1、加快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要推行创新产业扶贫模式,一是加快扶贫产业发展,夯实贫困群众持续稳定

2005-2011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汇总

2005年 10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1)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2)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3)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4)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5)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2005,12, 29日电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一)把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入更多地转向农村,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二)围绕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三)稳步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四)坚持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和严格控制建设占地,确保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五)引导农民有序进城务工,公平对待农民工及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六)增加对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从多方面加强农村公共服务。 2006,1,26胡锦涛强调要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民心工程: 胡锦涛就抓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落实提出五点要求。一是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深入掌握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努力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工作切实符合实际、符合农民意愿。二是要因地制宜、搞好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从实际和现有条件出发,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三是要抓住重点、积极推进,坚持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迫的实际问题入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为农民群众多办好事、实事,做到不急于求成,不搞一刀切,不强迫命令,更不能搞形式主义。四是要完善机制、形成合力,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宣传教育,使全党全国以及全社会共同关心和热情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是要总结经验、分类指导,注重抓好试点,及时总结实践,发现典型经验,指导面上工作,不断开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局面 2006,1,29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在接受《?t望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当前农村急需解决七大问题:农村家庭教育负担沉重。 农民看病难、医疗保障程度低。 财政支农资金难以统筹使用。 城市对农民工“经济接纳,社会排斥”。 低价征地是当前损害农民利益的最突出问题。 农村金融机构难以满足农民的信贷需求。 市场谈判地位低,自我服务组织的发育缓慢。 2006年春节前夕,三部门再次组织“电视进万家”工程,向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云南、广西6省区各赠送1万台21英寸彩电。电视进万家:和谐入千家欢乐进万户 2006年,1月26日,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农村合作金融工委浮出水面搭建行业自律平台 2006年2月13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迈出科学发展新步伐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根据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确定的明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必须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着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加大能源资源节约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2006年2月20日] 农业部:全国将开展村级债务债权摸底清查 [2006年2月21日] 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央“一号文件”新农村建设有力开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方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叵最佳答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问答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这五句话提出的要求,就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 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推进现代 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要达到生活宽裕的目标,就是要千方百计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 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最主要的是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管理民主”完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实现乡村管理民主的关键所在。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握的原则是什么? 答:要把握好五个坚持”原则:一是坚持发展经济,富裕农民;二是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三是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四是坚持循序渐进,务求实效;五是坚持节余资源,持续发展。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内涵是什么? 答: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描绘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这20字方针,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各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主要包括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发展新产业,就是要打牢物质基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着力点。建设新村镇,就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的发展得到合理规划。构筑新设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是农村文化的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到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民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的综合工程。总体来看,虽然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但我国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今后五年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 是推进现代农业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三农”问题,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也是文化进步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进一步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从以往农村改革的实践经验看,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要求和目标,必须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利用和依靠文化、教育和科技等力量,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从而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 从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实践来看,大力发展包括文化在内的各项社会事业,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水平,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增长,更加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状况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二、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尽管政府已经多次鼓励和要求农村加强文化建设,但近几年我国的一部分农村,尤其一些偏远山村、贫困农庄由于对文化建设认

识不够,或重视不足,使得农村文化建设还处在一种极其缓慢发展甚至滞后不前的状态。 三、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我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1、农村资金不足,设施设备不够齐全,农村基层文化设施落后、投资渠道单一。 2、政府采取的措施不够、文化建设者工作水平低、文艺队伍专业人才缺乏。 3、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政策可行性不高。文化需求与文化供给存在较大矛盾。 4、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力度不足,文化创新能力差,文化资源转变为经济的效益不明显。 四、意见与建议 1、加大资金投入、扩大文化基建工程投入 政府需要合理调配资源,积极募资,加大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比例。文化基础工程的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必要投入,增添必要的村级文化活动器材,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改变农村文化生活单一、枯燥的现状。 2、加快农村文艺人才、文艺骨干的培养和挖掘。 一方面,要着力引入文化建设的专业人才,引入专业人才,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有资源则可办大型活动,资源较为匮乏则可办一些小型的活动;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对本地人才的

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有十几亿人口,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业和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和国家长治久安。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成为了我国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党的十七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措施中又提到,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义不容辞。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解决好农民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只有农民有了积极性,农村和农业问题才可以迎刃而解。但是,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和困难。尽管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当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还是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新农村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尤其在当前形势下,农村更是我国拉动内需,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以下仅就这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党组织弱化、党员队伍老化、后继乏人。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但是,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有的党员干部“双带”作用发挥不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强;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不能成为领导农村发展的核心;个别村甚至正常的办公地点都没有,成为无办公用房、无办公设施、无活动场所的“三无”支部。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日益弱化,选举中存在贿选、拉票现象,在村民中缺乏威信,不能成为领导农村发展的核心;很多村的党员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后备力量严重不足,村中有能力的党员青年都在外发展,留守者多为平庸之辈。没有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新农村建设无从谈起。 (二)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缓慢。

依托扶贫开发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依托扶贫开发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素有甘肃东南门户之称的两当县是我省东南部的一个山区农业县,地处秦岭南麓的小陇山茫茫林海腹地,嘉陵江上游,北靠天水,西邻徽县,东南与陕西省凤县、勉县、略阳县相连,自古以来是出甘入陕通川的咽喉之道,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茶盐古道和兵家相争的要塞之地。全县总面积1374平方公里,南北纵长300多公里,辖12个乡镇118个行政村, 39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2万人。境内奇峰秀峦叠嶂起伏,又有“山水长廊,诗画两当”的美称。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美丽的自然家园,却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来了诸多不便,2002年,全县仍有1.92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贫困人口占到了农业人口的50.3%,被列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严酷的自然和地理条件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拦路虎”,长期困扰着人们致富的梦想。 同甘共苦开拓致富路 如何发挥区域优势,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全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步伐,使贫困群众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是摆在全县各级党政机关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打赢这场扶贫开发攻坚战,两当县委、县政府将“农

业稳县、工业强县、项目兴县、旅游活县、民营富县”作为经济发展总体思路,把扶贫开发臵于“三农”工作的首要地位,提出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以扶贫开发为切入点,突出以整村推进为主体,以产业开发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工程,大力整合各种项目资金,走出了一条全民参与的大扶贫路子,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截止2008年,全县共投入扶贫资金3669.17万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24个村;在全县84个贫困村内开展基础设施及产业化扶贫项目,宣传发动贫困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共建成人畜饮水工程10处、集雨水窖275眼、梯田6900余亩、移民安臵78户317人、大力开展农民技术员培训、科技推广等科技扶贫项目、支持村小学、村卫生所建设。同时,以扶贫开发为载体,大力整合部门项目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参与扶贫开发,共整合部门资金2374.4万元;争取帮扶资金822万元,其中:国务院定点帮扶单位中国太平人寿集团公司(原香港中保公司)投入帮扶资金140万元,为我县捐赠办公设备电脑22台,摄像机1台,先后组织县、乡、村干部赴浙江、北京、山东等地参加现代农业培训班6期300余人;省公路运输管理局捐资38.5万元兴建“野林希望小学”一所,投资125万元,分别在金洞乡、鱼池乡、显龙乡、杨店乡、站儿巷镇建成汽车5座,村级汽车停靠点15座。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