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粒提取与酶切电泳实验报告

质粒提取与酶切电泳实验报告
质粒提取与酶切电泳实验报告

Preparation of Plasmid DNA, Restriction Enzyme Digestion, and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2014/10/14-21 1 Intro

1.1 Objective

To lear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lasmid DNA

?The method of plasmid DNA mini-preparation by alkaline lysis and the measurement of DNA concentration by spectrophotomet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How to use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to separate DNAs

To understand:

The principles of pur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plasmid DNA

1.2 Principle

1.2.1 Plasmid and Vector

Plasmid is a small, independently replicating, piece of extrachromosomal cytoplasmic DNA( double stranded and usually circular ) that is capable of autonomous replication and can be transferred from one organism to another.

Vector serve as carriers to allow replication of recombinant DNA in the host cell, usually a vector covers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 such as ampicillin resistant gene, kanamycine resistant gene, and etc.

?Origin of replication (ori ).

?Multiple cloning site (MSC) or polylinker

?Marker genes: such as LacZ gene.

1.2.2 Alkaline Lysis ( 0.2molNaOH + 1%SDS )

SDS is a kind of anionic detergent. It can break bacterial cells and denature proteins. When bacterial cell wall is broken, the plasmid DNA and genomic DNA will be released out and be denatured in alkali environment. When the solution is neutralized by acidic reagent (such as KAc) , the plasmid DNA will be renatured rapidly due to its smaller size. After centrifugation, the plasmid DNA will be in supernatant, while the genomic DNA will stay in the sediment at the bottom of the tubes together with other cell debris.

1.2.3 DNA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

Based on the strong absorbance of base pairs (A-T, G-C) at 260nm UV, the concentration of DNA can be measured by spectrophotometry. When detected under neutral condition, A260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nucleic acid concentration where as the ratio of A260/A280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purity of nucleic acid (1.8 for pure DNA).

1.2.4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TypeII RE cuts dsDNA at specific restriction sites on specific sequence, producing restriction fragments.

1.2.5 Gel Electrophoresis

Solidified agarose solution has certain size of small pores of which the size is decided by concentration. In the electric field and buffer in neutral pH, negatively charged nucleic acid will migrate toward the positive pole. DNA fragments can be separated by different mobility in gel electrophoresis.

1.2.6 EB ( Ethidium bromide )

EB can bind with DNA through inserting into the base pairs of DNA molecule. Excited by UV, the DNA bands in gel electrophoresis will emit red fluorescence which can be detected easily. The minimal DNA quantity that can be tested by this method is about 10ng.

2 Materials and Reagents

? E.coli DH5 harboring pCMV-Myc-T10(SIPAR)

?TIANprep Mini Plasmid Kit

P1: (1%Glucose, 50mM/L EDTA pH8.0, 25mM/L Tris-HCl pH8.0)

P2: 0.2 mM/L NaOH, 1%SDS

P3: 5 mol/L Kac, pH4.8

?plasmid pCMV-Myc-SIPAR

?NEB 1kb DNA Ladder

?EcoRI, XhoI(Takara)

?10×H buffer

?agarose

?TBE/TAE buffer(1×)

?EB (10mg/ml)

?Loading buffer(3×):

0.25% Bromophenol blue

40%(W/V) sucrose or 30%glycerol

3 Procedures

3.1 Preparation of Plasmid DNA

a.Add 500μl Buffer BL to spin column CP3. Centrifuge for 1 min at 12,000 rpm in a table-top microcentrifuge. Discard the flow-throw, and place Spin Column CP3 into the collection tube.

b.Harvest 1.4 ml bacterial cells in a microcentifuge tube by centrifuge for 1 min at 12,000 rpm for 1 min at 20℃, then remove all the traces of supernatant. Then redo with 1.4ml bacterial cells in another microcentifuge tube.

c.Resuspend pelleted bacterial cells in 250μl Buffer P1

d.Add 250μl Buffer P2 and mix thoroughly by inverting the tube 6-8 times

e.Add 350μl Buffer P3 and mix immediately and thoroughly by inverting the tube 6-8 times

f.Centrifuge for 10min at 12,000 rpm

g.Apply the supernatants to the Spin Column CP3, centrifuge for 1min at 12,000 rpm

h.Wash the Spin Column CP3 by adding 700μl Buffer PW and centrifuge for 1min at 12,000 rpm. Discard the flow-through, wash again with 500μl Buffer PW and centrifuge for 1min at 12,000 rpm.

i.Discard the flow-through and centrifuge for 2min at 12,000 rpm

j.Place the Spin Column CP3 in a clean 1.5ml microcentrifuge tube. Add 50μl EB, let stand for 4min, and centrifuge for 2 min at 12,000 rpm.

3.2 Restriction Enzyme Digestion and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a. Enzyme digestion of plasmid DNA (pCMV-Myc-SIPAR ) Table 1

Plamid(ng) Buffer(μl)* Eco R1(μl) Xho 1(μl) H2O(μl) Total volumn(μl) Ⅰ

201 2 0 0 16.5 20 Ⅱ

201 2 0.5 0 16.0 20 Ⅲ 201 2 0.5 0.5 15.5 20

Digestion at 37 °C water bath for 1 hour.

Add 10 μl 3x loading buffer to each tube, load 15 μl sample for gel electrophoresis.

b. Add 0.8 g agarose and 100 ml 1X TAEinto a flask, microwave agarose melts

c. Insert comb into the mol

d. Position the comb 0.5-1.0 mm above the plate

d.

Pour the warm agarose solution(65℃) into the mold, avoid air bubbles

e. Solify the gel under room temperature for 45 min, then carefully remove the comb

f. Place the gel into electrophoresis chamber full with 0.5×TAE/TBE

g. Load sample 15μl mixture with disposable micropipette. Change the micropipette every

time. Add 4 μl 1 kb DNA ladder (50ng/μl) as reference.

h. Electrophoresis at 100V , stop electrophoresis when the band of bromophenol blue is of 4

strings away from bottom of the gel

i. Place the gel into EB working solution (0.5 g/ml) to stain the gel for 3min

j. Observation and photography

4 Results and Discussions

4.1 Spectrophotometry of DNA extraction

Table 2 : Spectrophotometry results of DNA extraction

A 260

A 280 A 260/A 280 DNA concentration 0.405 0.214 1.904 201 ng/μl

Generally the ratio A260/A280 of pure DNA is 1.8, smaller than the result. Meanwhile, the

ratio of A260/A230 is relatively high(2.783), suggesting that the amount of RNA is small.

Analysing by synthesis these two facts, the extraction of DNA may

contain certain amount of oligonucleotides which can cause A 260/A 280

to be higher than reference level.

4.2 Photograph of stained gel

After exposure under UV light, photograph was taken and is shown

below.

Well 1 contains untreated plasmid, 2 bands are present on the

lane. The fastest and brightest band locates at the length of around

3.0-

4.0 kb. Because of the fact that plasmid DNA in supercoiled form

moves faster in electrophoresis, bright band at 3-4 kb indicates that

most of plasmids collected are in their natural supercoiled form. The

other dimmer band at around 6 kb suggests that other conformation

of the plasmid DNA also appears in the extraction( DNA with open

strand ). Usually, the dimmer band is brighter than shown in our case.

1 2 3 Ladde r 6.0 3.0 2.0

4.0

One possible explanation is that in procedure c of 3.1,pelleted bacterial cells were not resuspended sufficiently, causing a lose of open strand( as well as some supercoiled form DNA). This can also exlpain the relatively low concentration of DNA(201ng/μl).

Well 2 contains the sample digested by Eco R I alone and single band with the size of approx.

6 kb is presented. Note that total length of recombined pMCV-Myc-SIPAR is 5.

7 kb, the observation of single band near 6 kb suggests a total digestion, which match the expectation of a single incision site.

Well 3contains sample digested by EcoR I and Xho I. Lane 3 has two bands with length slightly shorter than 4 kb and 2 kb, respectively. The lagging band is brighter than the leading band, which is reasonable since the two bands have the same molecular number.

Ladder Well 200ng DNA was added into ladder well, which gives a total mass of 50ng to 3.0 kb fragment. Brightness of leading band in lane 3 is somewhat equal to that of 3.0 kb, suggesting that the sample added contains approximately (50 + 50 * 2 =) 150ng plasmid DNA (note that theoretical length of leading band DNA is 1.9kb and lagging band is 3.8kb). When this value is doubled (reca ll that we loaded 15μl out of 30), the experimental mass of plasmid (around 300ng) is, more or less, close to the DNA that was added to the mixture( 1.5μl * 201 ng/μl = 302ng ).

Reference

A. Files of experimental outlines provided by teacher on online.

B.https://www.360docs.net/doc/642422012.html,/link?url=l0MyBERohqsqDHawmUf0nLMlQVggyW87Qpd8bHsgMLf ZDkwrVbPp_i9BCILbmr40s5ZlyIT6Z5MwaGhP7l5G0a

Questions

1. Difference between preparation of plasmid and genome DNA.

Plasmids are small, supercoiled DNA which can be easily renatured by adjusting pH( such as using alkaline lysis). This make the preparation for plasmid easy. While genome DNA is linear and huge in length and always combined with proteins, the preparation is complicated for protein needs to be degraded and the activity of DNase must be low to avoid the degradation of DNA itself.

2.Analysis of African green monkey small polydisperse circular DNA junction region, clone pDM-r1 by BioEdit

? After installation of BioEdit 7.2.5, run the program and create a new alignment (Ctr l + N).

? Choose Sequence →New Sequence, and paste the sequence of African green monkey small polydisperse circular DNA junction region, clone pDM-r1 from database in GenBank.

? Choose Sequence → Nucleic Acid → Restriction Map, default setting is to detect restriction sites for restriction enzymes that recognize a 6-bp fragment.

Mapping outcome is listed below:

BioEdit version 7.2.5 (12/11/2013) Restriction Mapping Utility (c)1998, Tom Hall

Restriction Map

2014/10/23 1:40:55

100 base pairs

Translations: none

Restriction Enzyme Map:

1 AAAGCTTATCCACCCATGATCAAGTGGGCTTTATCCCTGGGATGCAAGGCTCCAGAATTTCATATTCAGCCAAACTAAGT 80

1 TTTCGAATAGGTGGGTACTAGTTCACCCGAAATAGGGACCCTACGTTCCGAGGTCTTAAAGTATAAGTCGGTTTGATTCA 80

HindIII BclI TaqII BpmI BstF5I ApoI TspDTI

SfaNI TspDTI

Eco57MI NlaIV

BsaJI Hpy188III

BsaJI FokI

81 TTCATAAGTGAAGGAGAAAT 100

81 AAGTATTCACTTCCTCTTTA 100

Restriction table:

Enzyme Recognition frequency Position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ApoI r'AATT_y 1 56

BclI T'GATC_A 1 18

BpmI CTGGAGnnnnnnnnnnnnnn_nn' 1 36

BsaJI C'CnnG_G 2 36, 37

BstF5I GGATG_nn' 1 47

Eco57MI CTGrAGnnnnnnnnnnnnnn_nn' 1 36

FokI GGATGnnnnnnnnn'nnnn_ 1 54

HindIII A'AGCT_T 1 3

Hpy188III TC'nn_GA 1 53

NlaIV GGn'nCC 1 51

SfaNI GCATCnnnnn'nnnn_ 1 32

TaqII CACCCAnnnnnnnnn_nn' 1 28

TspDTI ATGAAnnnnnnnnn_nn' 2 50, 72

Enzymes that cut five or fewer times

Enzyme Recognition frequency Position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ApoI r'AATT_y 1 56

BclI T'GATC_A 1 18

BpmI CTGGAGnnnnnnnnnnnnnn_nn' 1 36

BsaJI C'CnnG_G 2 36, 37

BstF5I GGATG_nn' 1 47

Eco57MI CTGrAGnnnnnnnnnnnnnn_nn' 1 36

FokI GGATGnnnnnnnnn'nnnn_ 1 54

HindIII A'AGCT_T 1 3

Hpy188III TC'nn_GA 1 53

NlaIV GGn'nCC 1 51

SfaNI GCATCnnnnn'nnnn_ 1 32

TaqII CACCCAnnnnnnnnn_nn' 1 28

TspDTI ATGAAnnnnnnnnn_nn' 2 50, 72

Position Enzyme(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 HindIII A'AGCT_T

18 BclI T'GATC_A

28 TaqII CACCCAnnnnnnnnn_nn'

32 SfaNI GCATCnnnnn'nnnn_

36 BpmI CTGGAGnnnnnnnnnnnnnn_nn'

36 Eco57MI C TGrAGnnnnnnnnnnnnnn_nn'

36 BsaJI C'CnnG_G

37 BsaJI C'CnnG_G

47 BstF5I GGATG_nn'

50 TspDTI ATGAAnnnnnnnnn_nn'

51 NlaIV GGn'nCC

53 Hpy188III TC'nn_GA

54 FokI GGATGnnnnnnnnn'nnnn_

56 ApoI r'AATT_y

72 TspDTI ATGAAnnnnnnnnn_nn'

Enzymes that do not cu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arI, AatII, AccI, Acc65I, AclI, AfeI, AflII, AflIII, AgeI, AhdI, AleI, AloI, AloI

AlwI, AlwNI, ApaI, ApaLI, AscI, AseI, AsiSI, AvaI, AvrII, BaeI, BaeI, BamHI, BanI

BanII, BbeI, BbsI, BbvI, BbvCI, BceAI, BcgI, BcgI, BciVI, BfrBI, BglI, BglII, BlpI

Bme1580I, BmgBI, BmrI, BmtI, BplI, Bpu10I, BpuEI, BsaI, BsaAI, BsaBI, BsaHI, BsaWI

BsaXI, BsaXI, BseMII, BseRI, BseYI, BsgI, BsiEI, BsiHKAI, BsiWI, BslI, BsmI, BsmAI

BsmBI, BsmFI, Bsp1286I, BspCNI, BspEI, BspHI, BspMI, BsrI, BsrBI, BsrDI, BsrFI

BsrGI, BssHII, BssSI, BstAPI, BstBI, BstEII, BstXI, BstYI, BstZ17I, Bsu36I, BtgI

BtsI, Cac8I, ClaI, DraI, DraIII, DrdI, EaeI, EagI, EarI, EciI, Eco57I, EcoICRI

EcoNI, EcoO109I, EcoRI, EcoRV, FalI, FauI, FseI, FspI, FspAI, HaeII, HgaI, Hin4I

Hin4I, HincII, HpaI, HphI, Hpy8I, HpyF10VI, KasI, KpnI, MboII, MfeI, MluI, MlyI

MmeI, MnlI, MscI, MslI, MspA1I, MwoI, NaeI, NarI, NcoI, NdeI, NgoMIV, NheI, NotI

NruI, NsiI, NspI, PacI, PciI, PflMI, PleI, PmeI, PmlI, PpiI, PpiI, PpuMI, PshAI

PsiI, PspOMI, PsrI, PsrI, PstI, PvuI, PvuII, RsrII, SacI, SacII, SalI, SanDI, SapI

SbfI, ScaI, SexAI, SfcI, SfiI, SfoI, SgrAI, SmaI, SmlI, SnaBI, SpeI, SphI, SrfI

SspI, StuI, StyI, SwaI, TaqII, TatI, TspGWI, TspRI, Tth111I, XbaI, XcmI, XhoI

XmaI, XmnI, ZraI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实验报告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实验报告 第一部分提取与分离 一实验目的 学习应用薄层色谱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中的叶绿体a(C55H72O5N4Mg)、叶绿素b(C55H72O6N4Mg)、胡萝卜素(C40H56)和叶黄素(C40H56O2)与类囊体膜结合成为色素蛋白复合体。这些色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可用薄层色谱法加以分离与鉴别。 薄层色谱分析法是将吸附剂均匀的涂在玻璃板上成一薄层,将此吸附剂薄层做固定相,把待分离的样品溶液点在薄层板的下端,然后用一定量的溶剂做流动相,将薄层板的下端浸入到展开剂中。流动相通过毛细管作用由下而上的逐渐浸润薄层板,并带动样品在板上也向上移动,样品中各组分在吸附剂和展开剂之间发生连续不断的吸附、脱附、再吸附、再脱附……的过程。由于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大小不同,吸附力强的物质相对移动慢一些,而吸附力弱的则相对移动快一些,从而使各组分有不同的移动速度而彼此分开。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 1 新鲜的菠菜叶片 2 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碳酸钙粉末,展开剂(石油醚:丙酮:苯=7:5:1,体积比) 3 天平,研钵,漏斗,三角瓶,剪刀,点样毛细管,层析缸,硅胶预制板,滤纸 四实验步骤 (一)色素提取液的制备 1 取新鲜叶片4至5片(2g左右),洗净,擦干叶表面,去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 研钵中加入少量碳酸钙粉末,加2至3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研磨至糊状,再加10至15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上清液用漏斗过滤,残渣再用10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冲洗一次,一同过滤于三角瓶中,即制成叶绿体色素提取液。提取液应避光保存。 (二)叶绿体色素的分离 1 取硅胶预制板一个,用点样毛细管吸取上述提取液,平行于硅胶板的短边,距下边缘约1cm处用毛细管划线,风干后再划第二次,重复操作3至4次。 2 在干洁的层析缸中加入适量的展开剂,高度约0.5cm,将硅胶预制板带有色素的一端放下,使其浸入展开剂中(但不要使待测样品浸入展开剂中)。迅速盖好层析缸盖。此时,展开剂借毛细管作用沿硅胶预制板向上扩散,并把叶绿体色素向上推动,不久即可以看到各种色素的色带。 3 当各种色素的得到较好分离,展开剂前沿接近硅胶预制板上端近边缘处时,取出硅胶预制板,并迅速用铅笔标出展开剂前沿和各色素带的位置。

实验报告设计-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目标 1、知识方面 (1)探究叶绿体中含有几种种色素:理解它们的特点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2)了解纸层析法的原理。 2、能力方面 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实验原理 1、色素提取的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中,故可用丙酮和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2、色素分离的原理:叶绿体中的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色素,在滤纸上随层析液的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的色素,在滤纸上随层析液的扩散速度慢。三、实验准备 实验材料:新鲜的绿叶(如新鲜菠菜叶片)。 实验仪器及用具:定性滤纸,研钵,玻璃滤斗,脱脂棉,尼龙布,毛细吸管,剪刀,药勺,量筒(10mL),天平,试管,试管架,滴管,培养皿,三角瓶,烧杯 试验试剂:无水乙醇(或丙酮),层析液(CCl4),石英砂(SiO2)和碳酸钙(CaCO3) 四、实验步骤 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1)取菠菜新鲜叶片5g,洗净,擦干,去掉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向研钵中加入少许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再加10mL无水乙醇,进行迅速、充分研磨(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3)将研磨液迅速倒入漏斗(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中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 2、制备滤纸条 用预先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将滤纸剪成长10 cm、宽1cm的滤纸条,在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防止层析液在滤纸条的边缘扩散过快),并在距离这一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3、画滤液细线 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细而直的滤液细线。待滤液干后,再画二三次。 4、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生物学实验报告 报告题目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姓名刘伟 学号 专业生物科学 批次/层次 指导教师 学习中心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方法。 2. 通过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方法的学习了解叶绿体色素的相关理化性质。 3. 为进一步研究各叶绿体色素性质、功能等奠定基础。 二、原理 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黄色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它们与类囊体膜蛋白相结合成为色素蛋白复合体。它们的化学结构不同,所以它们的物化性质(如极性、吸收光谱)和在光合作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一样。这两类色素是酯类化合物,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可用色谱分析的原理加以分离。因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当用适当的溶剂推动时,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可将各种色素分开。 三、材料、仪器设备和试剂 1. 绿色植物如菠菜等的叶片。 2. 研钵、漏斗、三角瓶、剪刀、滴管、康维皿、圆形滤纸(直径11cm)。 3. 试剂: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粉,推动剂:按石油醚:丙酮:苯=10:2:1比例配制(v/v) 四、试验步骤 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1)取菠菜或其他植物新鲜叶片4-5片(4g左右),洗净,擦干,去掉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及碳酸钙粉,加2-3ml 95%乙醇,研磨至糊状,再加10ml 95%乙醇,然后以漏斗过滤之,残渣用10ml 95%乙醇冲洗,一同过滤于三角瓶中。 2. 叶绿体色素的分离 (1)将11cm的滤纸的一端剪去二侧,中间留一长约1.5cm、宽约0.5cm窄条。 (2)用毛细管取叶绿体色素浓溶液点于窄条上端,用电吹风吹干,如一次点样量不足可反复在色点处点样数次,使色点上有较多的叶绿体色素。 (3)在大试管中加入四氯化碳3-5ml及少许无水硫酸钠。然后将滤纸条固定于软木塞上,插入试管内,使窄端浸入溶剂中,而色点略高于液面,滤纸条边缘不可碰到试管壁,软木塞盖紧,直立于阴暗处层析。 0.5-1小时后,观察色素带分布:最上端橙黄色(胡萝卜素),其次黄色(叶黄素),再崐次 蓝绿素(叶绿素a),最后是黄绿色(叶绿素b)。(4)当展层剂前沿接近滤纸边缘时便可结束实 验,此时可看到不同色素的同心圆环,各色素由内往外的顺序为:叶绿素b(黄绿色)、叶 绿素a(蓝绿色)、叶黄素(鲜黄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再用铅笔标出各种色素的位置 和名称。

质粒DNA的提取、定量与酶切鉴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PCR基因扩增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掌握碱裂解法提取质粒的方法; 3、了解紫外吸收法检测DNA浓度和纯度的原理、方法; 4、学习水平式琼脂糖凝胶电泳操作。 二、实验原理 1.PCR: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即聚合酶链式反应,是指在DNA聚合酶催化下,以DNA为模板,特定引物为延伸起点,通过变性、退火、延伸等步骤,在体外复制DNA 的过程。 ①延伸:溶液反应温度升至中温72℃,在 Taq酶作用下,以dNTP为原料,引物为复制起点,模板DNA的一条单链在解链和退火之后延伸为一条双链; ②变性:加热使模板DNA在高温下90℃-95变性,双链解链; ③退火:降低溶液温度,使合成引物在低温(35-70℃,一般低于模板Tm值的5℃左右),与模板DNA互补退火形成部分双链。 2. 质粒DNA的提取与定量——碱裂解法: A、基于染色体DNA与质粒DNA的变性与复性的差异; B、高碱性条件下,染色体DNA和质粒DNA变性;

C、当以高盐缓冲液调节其pH值至中性时,变性的质粒DNA复性并保存在溶液中,染色体DNA不能复性而形成缠连的网状结构,通过离心形成沉沉淀去除。 D、定量检测原理:物质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对光的吸收效应; 而且物质对光的吸收是具有选择性的; 各种不同的物质都具有其各自的吸收光谱。 3.酶切鉴定:利用限制性内切酶。 4、琼脂糖凝胶电泳: A、琼脂糖是一种天然聚合长链状分子,可以形成具有刚性的滤孔,凝胶孔径的大小决定于琼脂糖的浓度; B、DNA分子在碱性环境中带负电荷,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向正极泳动; C、DNA分子在琼脂糖凝胶中泳动时,有电荷效应与分子筛效应。不同的DNA,分子量大小及构型不同,电泳时的泳动率就不同,从而分出不同的区带(迁移速度与分子量的对数值成反比关系)。 三、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1、样品: 菌液(大肠杆菌DH5a菌株)、引物、2*Premix Taq、灭菌离子水、含pMD19-T质粒的大肠杆菌DH5α 2、试剂: LB培养基、AXYGEN试剂盒(溶液S1、S2、S3、去蛋白液W1、漂洗液W2、洗脱液EB)、电泳指示剂、Gelview、TBE、琼脂糖、DNA Marker 500、无菌水、10*M酶切缓冲液Buf R、HindⅢ(15U/ul)、EcoR I (12U/ul) 3、仪器与器材: PCR仪、台式离心机、微量加样枪、灭菌的薄壁离心管、凝胶电泳系统、凝胶成像系统、

【免费下载】丁香酚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报告

OH OCH CH2-CH=CH ONa OCH CH2-CH=CH 简易水蒸汽蒸馏装置 、 管 路 敷 设 技 术 习 题 到 位 。 在 管 路 敷 设 过 程 中 , 要 加 强 看 护 关 于 管 路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连 接 管 口 处 理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弯 扁 度 固 定 盒 位 置 保 护 层 防 腐 跨 接 地 线 弯 曲 半 径 标 高 等 , 要 求 技 术 交 底 。 管 线 敷 设 技 术 中 包 含 线 槽 、 管 架 等 、 电 气 课 件 中 调 试 对 全 部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电 气 设 备 , 在 安 装 过 程 中 以 及 安 装 结 束 后 进 行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调 整 试 验 ; 通 电 检 查 所 有 设 备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相 互 作 用 与 相 互 关 设 备 进 行 调 整 使 其 在 正 常 工 况 下 与 过 度 工 作 下 都 可 以 正 常 工 作 ; 对 于 继 电 保 护 进 行 整 核 对 定 值 , 审 核 与 校 对 图 纸 , 编 写 复 杂 设 备 与 装 置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调 试 方 案 , 编 写 重 要 设 备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试 验 方 案 以 及 系 、 电 气 设 备 调 试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技 术 电 力 保 护 装 置 调 试 技 术 , 度 内 来 确 保 机 组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安 全 , 并 且 尽 可 能 地 缩 小 故 障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破 坏 范 围 , 或 者 对 某 些 异 常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工 况 进 行 自 动 处 理 , 尤 其 要 避 免 错 误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保 护 装 置 动 作 , 并 且 拒 绝 动 作 , 来 避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 验报告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生物学实验报告 报告题目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姓名刘伟 学号 专业生物科学 批次/层次 指导教师 学习中心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方法。 2. 通过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方法的学习了解叶绿体色素的相关理化性质。 3. 为进一步研究各叶绿体色素性质、功能等奠定基础。 二、原理 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黄色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它们与类囊体膜蛋白相结合成为色素蛋白复合体。它们的化学结构不同,所以它们的物化性质(如极性、吸收光谱)和在光合作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一样。这两类色素是酯类化合物,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可用色谱分析的原理加以分离。因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当用适当的溶剂推动时,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可将各种色素分开。 三、材料、仪器设备和试剂 1. 绿色植物如菠菜等的叶片。 2. 研钵、漏斗、三角瓶、剪刀、滴管、康维皿、圆形滤纸(直径11cm)。 3. 试剂: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粉,推动剂:按石油醚:丙酮:苯=10:2:1比例配制(v/v) 四、试验步骤 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1)取菠菜或其他植物新鲜叶片4-5片(4g左右),洗净,擦干,去掉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及碳酸钙粉,加2-3ml 95%乙醇,研磨至糊状,再加10ml 95%乙醇,然后以漏斗过滤之,残渣用10ml 95%乙醇冲洗,一同过滤于三角瓶中。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报告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学习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方法。 2. 通过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方法的学习了解叶绿体色素的相关理化性质。 3. 为进一步研究各叶绿体色素性质、功能等奠定基础。 实验原理 叶绿体色素包括绿色的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黄色的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它们均以色素蛋白复合体形式存在于类囊体膜上。两类色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由于提取液中不同色素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所以可借助分配层析方法将其分离。 实验仪器与药品 1. 绿色植物如菠菜等的叶片。 2. 研钵、漏斗、三角瓶、剪刀、滴管、康维皿、圆形滤纸(直径11cm)。 3. 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展层剂。展层剂按石油醚:丙酮:苯10:2:1的比例配制(V/V)。 实验步骤 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1)取菠菜或其它新鲜植物叶片4~5片(4g左右),将其洗净、擦干并去掉中脉,剪碎后置入研钵中。 (2)研钵中加入95%乙醇2~3 ml及少许石英砂、碳酸钙研磨至匀浆,再加95% 乙醇5ml,然后以漏斗过滤之,即为色素提取液。 2. 叶绿体色素的分离 (1)取圆形定性滤纸一张(直径应小于康维皿直径)于其中心扎一圆形小孔(直 径约3mm),另取长方形滤纸条一张(5cm×1.5cm),用滴管吸取乙醇叶绿体色素提取 液沿滤纸条的长度方向涂抹,注意涂抹色素扩散宽度应限制在0.5cm以内,风干后再重复操作数次。然后沿长度方向将滤纸条卷成纸捻,使涂抹过叶绿体色素溶液的一侧恰在纸捻的一端。 (2)将纸捻带有色素的一端插入圆形滤纸的小孔中,使与滤纸刚刚平齐(勿突出)。 (3)在康维皿中央小室中加入适量的展层剂,把带有纸捻的圆形滤纸平放在康 维皿中央小室上,使纸捻下端浸入展层剂中,迅速盖好培养皿。展层剂将借助毛细管作用顺纸捻扩散至圆形滤纸上,使叶绿体色素在固定相(滤纸中吸附有水分的纤维素)和流动相(展层剂)间反复分配,从而使不同色素得到分离,分离结果为滤纸上可见到各种色素的同心圆环。无康维皿时亦可用底、盖直径相同的培养皿进行实验,实验时可在培养皿底中放入一平底短玻管或塑料药瓶盖以替代康维皿中央小室盛装展层剂,其余相同。 (4)当展层剂前沿接近滤纸边缘时便可结束实验,此时可看到不同色素的同心 圆环,各色素由内往外的顺序为: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黄素(鲜黄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再用铅 笔标出各种色素的位置和名称。

溶菌酶的提取分离和纯化实验报告

生物工程综合实验溶菌酶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其活性测定 实验报告集 班级生工1411 学号 组别7 姓名

实验室学生守则 一、严格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服从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 的指导。 二、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做好实验预习,实验之前5分钟进入实验室,及时、 准确地完成实验任务,实事求是地完成实验报告,杜绝弄虚作假。 三、严格执行操作规定,爱护仪器设备及工具。凡不按教师的指导擅自操 作引起仪器、设备损坏者,应予赔偿。 四、爱护实验室公共财物,节约水电、材料和试剂。未经允许不得随便挪 动非实验需用的其他仪器,不得随便拆装仪器或将仪器、工具带至室 外。 五、持实验室的严肃安静,不得大声喧哗、嘻闹,严禁在实验室内抽烟和 吃东西。 六、严防事故,确保实验室安全,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有关教师和管 理人员报告。 七、每次实验结束后,主动整理好仪器设备,归还所借器材,关闭电源、 水源,按指导老师的要求做好实验结束工作及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工作,经指导老师许可后,方可离开。

预习报告(手写,可自行续页)

实验报告 溶菌酶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其活性测定 一、目的 对从鸡蛋清中提取并分离纯化出溶菌酶进行活性测定 二、原理 鸡蛋是溶菌酶的主要来源,等电点约为10.5~11,最适温度50℃,最适pH为6~7左右。 1、溶菌酶分离纯化原理: (1)等电点法利用溶菌酶等电点较高,在酸性条件下除去一些杂蛋白 (2)阳离子树脂柱层析法进一步除去杂蛋白 2、溶菌酶鉴定分析 (1)考马斯亮蓝法测蛋白含量 (2)分光光度法测定酶活性 (3)使用SDS-PAGE 鉴定溶菌酶纯度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与试剂 鸡蛋清,PBS缓冲液,40%甘油、冰醋酸、氢氧化钠,D152大孔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透析袋,考马斯亮蓝G250、牛血清蛋白、乙醇、磷酸,溶菌酶标准品、底物微球菌粉,蛋白质分子量Marker 、SDS、聚乙二醇-20000等 2、实验仪器 低速离心机、高速冷冻离心机、离心管、分光光度计,玻璃层析柱,Bio-Rad垂直电泳系统,移液枪、移液管,培养皿、玻璃棒、普通漏斗、滤纸、量筒、刻度试管及试管架、冰箱、摇床、烧杯、止水夹等。 3、实验方法 1.新鲜鸡蛋清的制备与粗分离 2. 树脂柱层析分离纯化 (1)D152树脂处理(2)湿装法装柱(3) 上柱离子交换吸附(4) 冲平(5) 洗脱 3.透析与浓缩 (1) 透析除盐(2) 聚乙二醇浓缩 4.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5.溶菌酶纯度的测定(SDS凝胶电泳)

(完整版)咖啡因提取及鉴定实验报告

咖啡因提取及鉴定实验报告 题目: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 实验目的: 1. 了解天然产物及其提取的概念和一般分离方法 2. 了解并学会使用回流提取的原理和操作 3. 了解如何用升华法提纯有机固体 4. 对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整个过程必须了解 咖啡因的理化性质:咖啡因(含结晶水时)是无色针状结晶,味苦,能溶于水(2%)、乙醇(2%)、(氯仿12%)、苯(1%)等,在100℃时即失 去结晶水,并开始升华,120℃升华显著,178 ℃时升华很快, 融点为234.5 ℃,呈弱碱性。在植物中,咖啡因常与有机酸、 丹宁等结合呈盐的形式存在。咖啡因属于甲基黄嘌呤的生物 碱。纯的咖啡因是白色的,强烈苦味的粉状物。它的化学式是 C8H10N4O2。分子量,194.19 。 咖啡因的结构式: 实验原理:本实验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是用适当的溶剂(95%乙醇),在回流装置中连续提取并用蒸馏装置除去乙醇,得到粗制咖啡因,最后通 过升华提纯得到。 实验仪器及试剂:(1)仪器: 两个圆底烧瓶、两个三口烧瓶、一个直行冷凝管、两个1000ml烧杯、 两个500ml烧杯,两个50ml烧杯蒸发皿、玻璃漏斗、蒸馏头、水浴 锅、砂浴锅、温度计(250℃)、滤纸、刮刀、酒精灯、石棉网、电热 套 (2)试剂: 100g茶叶、乙醇(95%)、生石灰 实验步骤: 1.粗提8:00 称量茶叶100g并研碎 9:00 安装回流装置,将称量好的茶叶装入三口烧瓶中,并加入800ml 95%的乙醇。 9:30 开始回流

(1)连续萃取:称取100g绿茶叶,研细,放入回流提取装置中。在三 口烧瓶中加入95%乙醇,用电热套加热,连续提取。当提取液的 颜色变的很淡,立即停止加热。将仪器改成蒸馏装置,回收提取 液中的大部分乙醇。 (3)中和酸除水:残液倒入蒸发皿中,拌入生石灰40 g,在蒸气 浴上加热,不断搅拌,蒸干为止。随着温度升高,从浓绿色溶液变为糊状液。最后变为绿色粉末 (4)焙炒:把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焙炒片刻,除尽水分。 2、升华 (1)仪器安装:在蒸发皿上放一张用大号针刺有许多小孔的圆 形滤纸,再把一只直径和蒸发皿相当的玻璃漏斗盖在上面,漏斗 颈部疏松地塞一小团棉花

重组质粒DNA的提取及酶切鉴定

实验七重组质粒DNA的提取及酶切鉴定 【实验原理】 分离制备质粒DNA的方法很多,其中常用的方法有碱裂解法、煮沸法、SDS法、羟基磷灰石层析法等。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宿主菌株类型、质粒分子大小、碱基组成和结构等特点以及质粒DNA的用途进行选择。 本实验采用SDS碱裂解法提取重组质粒DNA,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它既能使细菌细胞裂解,又能使一些蛋白质变性。 限制性内切酶能特异地结合于一段被称为限制性酶识别序列的DNA序列之内或其附近的特异位点上,并切割双链DNA。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长度一般为4~8个呈回文序列的特异核苷酸对。由于限制性内切酶的切割特性不同,分子生物学中主要用到Ⅱ型限制性内切酶(切割位置在识别序列内部)。 对质粒进行酶切,通过跑胶观察片段大小,从而鉴定质粒。 【实验步骤】 本次实验所用的质粒提取试剂盒为天根的质粒小提试剂盒,操作步骤按说明书进行。 1. 吸附柱中加500ul 平衡液(BL),12000rpm离心1min ,弃收集管中的液体。 2.取1.5ml菌液至2ml离心管中,12,000rpm离心1min,弃上清。 3. 加250ul solution Ⅰ(P1),vortex。 4. 加250 solution Ⅱ(P2),上下颠倒混匀。操作时间不能超过5min 注:此步骤不宜超过5 min。 5. 加350 solution Ⅲ(P3),立即颠倒混匀几次。12000rpm离心10min。 6. 吸取上清加入吸附柱中,尽量不要吸出沉淀12000rpm离心1min ,弃收集管中的液体。注:此时4℃离心不利于沉淀沉降。 7. 加入600μL漂洗液(PW)于离心吸附柱中,12000rpm离心1min ,倒掉废液。 8. 重复上一步, 9. 空管离2min。将吸附柱放入1.5ml离心管中,在超净台中晾5min。10. 将700 μl的Rinse B加入Spin Column中,12,000 rpm离心30 sec,弃滤液。 10. 滴加50ul elution buffer(EB)至膜中央,室温放置2min后,12000rpm离心1min。离心管中即为纯化后的质粒。 11.构建重组质粒酶切体系,限制性内切酶反应一般在灭菌的15 ml PCR离心管中进行。 在冰浴上建立酶切反应体系(20 μl)

质粒DNA的提取、酶切与鉴定

实验二十一质粒DNA的提取、酶切与鉴定 一、质粒DNA的提取 [原理]分离质粒DNA的方法包括三个基本步骤:培养细菌使质粒扩增;收集和裂解细菌;分离和纯化质粒DNA。 本实验采用碱变性法抽提质粒DNA,是基于染色体DNA与质粒DNA的变性与复性的差异而达到分离目的。在pH高达12.6的碱性条件下,染色体DNA 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解开而变性。质粒DNA的大部分氢键也断裂,但超螺旋共价闭合环状的两条互补链不会完全分离。当以pH4.8的醋酸钾高盐缓冲液去调节其pH至中性时,变性的质粒DNA又恢复原来的构型,保存在溶液中,而染色体DNA不能复性而形成缠连的网状结构,通过离心,染色体DNA与不稳定的大分子RNA、蛋白质-SDS复合物等一起沉淀下来而被除去。 [试剂] 1.溶液I: 50mmol/L葡萄糖、10mmol/L EDTA、25mmol/L Tris-HCl pH8.0;用前加溶菌酶4mg/ml。 2.溶液II: 200mmol/L NaOH 、1% SDS。 3.溶液III: pH4.8醋酸钾缓冲液(60 ml 5mol/L 醋酸钾、11.5ml冰醋酸、28.5ml 蒸馏水) 4.TE缓冲液pH8.0 5.含RNaseA的TE缓冲液:TE缓冲液含20μg/ml RNaseA。 6.苯酚:氯仿(1:1,v/v):酚需在160℃重蒸,加入抗氧化剂8-羟基喹啉,使体积分数为0.1%,并用Tris-HCl缓冲液平衡两次。氯仿中加入异戊醇,氯仿/异戊醇为24:1(v/v)。 7.1×LB溶液 8.100μg/ml氨苄青霉素 [器材] 1.TGL-16型台式高速离心机

2.1.5ml塑料离心管 3.离心管架 4.微量移液器 5.常用玻璃器皿 [操作步骤] 1.培养细菌将带有质粒pUC19的大肠杆菌接种于5ml含100μg/ml氨苄青霉素的1×LB中,37℃培养过夜。 2.取液体培养菌液1.5ml置塑料离心管中,10 000r/min离心lmin,去掉上清液。加入150μl溶液I,充分混匀,在室温下放置10min。 3.加入200μl新配制的溶液II,加盖后温和颠倒5~10次,使之混匀,冰上放置2min。 4.加入150μl冰冷的溶液III,加盖后温和颠倒5~10次,使之混匀,冰上放置10min。 5.用台式高速离心机,10 000r/min离心5min,将上清液移入干净的离心管中。 6.向上清液中加入等体积酚/氯仿(1:1,v/v),振荡混匀,转速10 000r/min,离心2min,将上清液转移至新的离心管中。 7.向上清液加5mol/LNaCl至终浓度为0.3mol/L,混匀,再加入2倍体积无水乙醇,混匀,室温放置2min,离心5min,倒去上清乙醇溶液,把离心管倒扣在吸水纸上,吸干液体。 8.加0.5ml 70%乙醇,振荡并离心,倒去上清液,真空抽干或室温自然干燥。 9.加入50μl含RNase A 20μg/ml的TE缓冲液溶解提取物,室温放置30min以上,使DNA充分溶解待用或置-20℃备用。 二、质粒DNA 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鉴定 [原理]限制性内切核酸酶(也可称限制性内切酶)是在细菌对噬菌体的限制和修饰现象中发现的。细菌内同时存在一对酶,分别为限制性内切酶(限制作用)和DNA甲基化酶(修饰作用)。它们对DNA底物有相同的识别顺序,但生物功能却相反。 Ⅱ型限制性内切酶,具有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上的特异核苷酸顺序的

从菠菜中提取叶绿素实验报告

( 实验报告)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54197 从菠菜中提取叶绿素实验报告Experiment report on extracting chlorophyll from spinach

从菠菜中提取叶绿素实验报告 从菠菜中提取叶绿素实验报告一 【实验目的】 1、通过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了解天然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方法。 2、通过薄层色谱分离操作,加深了解微量有机物色谱分离鉴定的原理。 【实验原理】 叶绿色存在两种结构相似的形式即叶绿素a{C55H77O5N4Mg}和叶绿素 b{ C55H70O6N4Mg };胡萝卜素是具有长链结构的共轭多烯,有三种异构体;叶黄素C40H56O2是胡萝卜素的羟基衍生物。当提取时,从上到下颜色依次为:黄绿色,蓝绿色,黄色和橙色。 【实验仪器】 研钵,色谱柱,丙酮,乙醇,乙醚,中性氧化铝,菠菜叶,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剪刀,脱脂棉,纱布。 【实验步骤】 1、称取30g洗净后用滤纸喜感的新鲜菠菜叶,用剪刀剪碎,放入研钵中研磨,研磨时放入少量碳酸钙,防止研磨过猛破坏叶绿素结构,研磨至烂。 2、将研磨碎的菠菜叶转入小烧杯中,加入30mL配好的乙醇乙醚溶液,盖

上表面皿,防止有机溶剂蒸发。按小组成员分别浸泡 10,15,20,25,30,35,40,45,50,55分钟。 3、浸泡期间,填充色谱柱,在最下面垫入脱脂棉,再盖上一个小滤纸片,装入氧化铝至4/5处,再盖上一层滤纸片。 4、将烧杯中的菠菜叶连带着有机溶剂用纱布挤入漏斗中,转入分液漏斗,加入10mL水洗涤,除去水层(下层),再用10mL水洗涤一次。 5、将分页漏斗中的溶液慢慢倒入色谱柱中,加几滴丙酮既可以看到颜色变化。 6、洗净仪器,收拾实验室,打扫卫生。 【实验记录】 虽然分层现象不是非常明显,但是还是可以看得见分层现象。 【结果与讨论】 1、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我觉得不应该用纱布挤干,因为个人感觉很多色素都被 纱布吸走了,导致后来的实验现象没有很明显,经过对比,没用纱布直接过滤的同学做出的现象比用纱布做的现象要明显的多。 2、有机溶剂往往比较容易挥发,所以加入后要盖上表面皿。 3、此实验浸泡15分钟以后现象就可以很明显,因此以后在课堂上给学生演示的时候浸泡的时间不是越长越好的,15分钟足矣。 4、若最后颜色没有明显的分层,可以加入几滴丙酮帮助分层。 从菠菜中提取叶绿素实验报告二 绿色植物如菠菜叶中含有叶绿素(绿)、胡萝卜素(橙)和叶黄素(黄)等

植物中SOD的分离提取及性质研究实验报告

植物中SOD的分离提取及 性质研究 --------------------综合实验 报告 学校: 学院: 班级: 同组成员: 一、实验目的 SOD广泛存在生物界,是防御氧毒害的关键酶。SOD主要有CuZn-,Mn-,Fe-SOD三种类型的同工酶,它们的共同的生物学作用是专一的清除氧化中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对细胞组分及细胞器,尤其是生物膜有严重的损坏作用),具有抗衰老,抗辐射,抗癌等生理作用。在医药中,SOD可用于治疗辐射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等;在食品中,可用于保健食品添加剂;在化妆品

中,可防止皮肤衰老,抗炎,防晒等作用。植物中大蒜的SOD 含量丰富,所以,本实验研究大蒜中SOD的性质,并且确定SOD 同工酶的类型。根据SOD的性质,我们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判断同工酶的最适温度,最适PH,以及双氧水对酶的活力抑制。并采用改进的自氧化法测酶的活力. 二、实验原理 1、邻苯三酚自氧化法 根据国际酶学委员会规定,酶的比活性(specific activity)用每mg蛋白质具有的酶活性单位(U∕mg蛋白)来表示。因此,测定样品的比活性必须测定:每mL样品中的蛋白质mg数(m g∕mL);每ml样品中的酶活性单位数(U∕mL)。酶的纯度越高酶的活性也就越高。 SOD酶活性测定方法很多,如邻苯三酚自氧化法、肾上腺素自氧化法、黄嘌呤氧化酶法、NBT光还原法、化学发光法等。在一般情况下,SOD酶活性只能应用间接活性测定法,本实验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 利用邻苯三酚在碱性条件下能迅速自氧化,释放出O2-,生成带色的中间产物。反应开始后先变成黄绿色,几分钟后转为黄色,线性时间维持在3~4min。加入酶液则抑制其自氧化速度,在325nm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酶活性单位采用1mL 反应液中每分钟抑制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达50%时的酶定量为一个活力单位。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生物学实验报告 报告题目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姓名刘伟 学号 专业生物科学 批次/层次 指导教师 学习中心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方法。 2. 通过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方法的学习了解叶绿体色素的相关理化性质。 3. 为进一步研究各叶绿体色素性质、功能等奠定基础。 二、原理 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黄色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它们与类囊体膜蛋白相结合成为色素蛋白复合体。它们的化学结构不同,所以它们的物化性质(如极性、吸收光谱)和在光合作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一样。这两类色素是酯类化合物,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可用色谱分析的原理加以分离。因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当用适当的溶剂推动时,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可将各种色素分开。 三、材料、仪器设备和试剂 1. 绿色植物如菠菜等的叶片。 2. 研钵、漏斗、三角瓶、剪刀、滴管、康维皿、圆形滤纸(直径11cm)。 3. 试剂: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粉,推动剂:按石油醚:丙酮:苯=10:2:1比例配制(v/v) 四、试验步骤 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1)取菠菜或其他植物新鲜叶片4-5片(4g左右),洗净,擦干,去掉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及碳酸钙粉,加2-3ml 95%乙醇,研磨至糊状,再加10ml 95%乙醇,然后以漏斗过滤之,残渣用10ml 95%乙醇冲洗,一同过滤于三角瓶中。

现代分离技术实验报告.

课程:现代分离技术实验报告 班级:应化134班 学号:2013015054 姓名:聂晓迪 实验名称: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与分离 关键字:金银花绿原酸薄层色谱索氏提取器柱层析摘要:通过索氏提取器从金银花中提取绿原酸,利用减压浓缩、柱层析、紫外检测技术,薄层色谱对绿原酸进行分析,检测。

一、实验背景 金银花是人医临床常用的有代表性的清热解毒药,具有抗菌、消炎、解热、保肝、止血、免疫调节、降血脂、兴奋中枢等多方面的药理学作用,能改善放、化疗所致的白细胞降低,有“中药中的青霉素”的美誉。另外,金银花还被广泛地应用于保健品、化妆品、卷烟、食品等行业。金银花抗菌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绿原酸和异绿原酸,并且常以绿原酸含量的高低来评价金银花质量的优劣。采用超声波法和索氏法均能较好地从金银花中提取绿原酸。本实验中采用索氏提取法。 二、实验目的 (1)掌握渗滤、回流提取、索氏提取等天然生物活性成分的一般提取方法; (2)掌握制作薄板及薄板层析、色谱分离、重结晶等天然生物活性成分的一般分离与纯化方法; (3)熟悉天然生物活性成分的一般定性检测方法。(4)培养动手能力和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等综合能力。三、实验原理 绿原酸是一种含羟基和邻二酚基的有机酸,极性与乙醇相近。因此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含有乙醇的溶剂更容易有效的提取绿原酸。由于乙醇溶剂的扩散‘渗透作用逐渐通过

金银花细胞壁渗入到细胞内,溶解了绿原酸,而造成细胞内外绿原酸的浓度差,于是细胞内的绿原酸溶液不断向外扩散,乙醇溶剂不断进入金银花中,如此不断往返,就可以把绿原酸近于完全溶出或大部分溶出。 四、实验主要用品 (1)材料:金银花(为金银花花蕾和开放花的混合样品,经烘房烘干后,备用。) (2)试剂:本实验所用有机、无机试剂均为分析纯。 薄层层析硅胶:GF254和硅胶G,化学纯 柱层析硅胶:硅胶G(粒度100-200目)(3)主要仪器:旋转蒸发仪、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三用紫外仪、电子分析天平、高效液相色谱仪。 五、绿原酸物理性质 名称分子式分子量性状熔点溶解度 绿原酸C16H18O9 345.30 半水化合物为 针状晶 (110℃变为 无水化合物)208℃水中4%,在热水中溶解度更 大,易溶于乙醇、丙酮和甲醇 等极性溶剂,难溶于氯仿、苯、 乙醚等亲脂性有机溶剂

生物实验报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八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探索叶绿体中有几种色素。 实验原理 1.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丙酮(有机溶剂,酒精、汽油、苯、石油醚等)中,所以用丙 酮可提取叶绿体中色素。 2.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得快,溶 解度低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得慢,因而可用层析液将不同的色素分离。 实验程序 1)称取5g绿色叶片并剪碎提取色素 2)加入少量sio2、caco3和5ml丙酮收集到试管内并塞紧管口 1)将干燥的滤纸剪成6cm长,1cm宽的纸条,剪去一端两角(使层析液同时到达滤液细线) 制滤纸条 2)在距剪角一端1cm处用铅笔画线 1)用毛细管吸少量的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划一条滤液细线 滤液划线 2)干燥后重复划2-3次 1)向烧杯中倒入3ml层析液(以层析液不没及滤液细线为准) 纸上层析(2)将滤纸条尖端朝下略微斜靠烧杯内壁,轻轻插入层析液中 3)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 观察结果:滤纸条上出现四条宽度、颜色不同的彩带(如下图) 最宽:叶绿素a; 最窄:叶绿素b; 相邻色素带最近:叶绿素a和叶绿素b; 相邻色素带最远: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实验关键 1.选材时应注意选择鲜嫩、色浓绿、无浆汁的叶片。如菠菜叶、棉花叶、洋槐叶等。 2.画滤液细线时,应以细、直、颜色浓绿为标准,重复画线时必须等上次画线干燥衙再进 行,重复2-3次。 3.层析时不要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注意事项 1.因丙酮和层析液都是易挥发且有一定毒性的有机溶剂,所以研磨要快,收集的滤液要用 棉塞塞住,层析时要加盖,尽量减少有机溶剂的挥发。 2.在研磨时要加少许二氧化硅,目的是为了研磨充分,有利于色素的提取;加少许碳酸钙 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3.分离色素时,一定不要让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这是因为色素易溶解在层

质粒DNA的提取、定量、酶切与PCR鉴定实验报告

质粒 DNA 的提取、定量、酶切与PCR 鉴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用碱裂解法提取质粒 DNA 的方法; 2.学习并掌握了解质粒酶切鉴定的方法; 3.学习并掌握紫外吸收检测 DNA 浓度和纯度的原理和方法; 4.学习并掌握 PCR 基因扩增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5.学习并掌握水平式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PCR(多聚酶链式反应 ) 在 DNA 聚合酶催化下,可以 DNA 为模板,以特定引物为延伸起点,以 dNTP 为原料,通过变性、退火、延伸等步骤,在体外(缓冲液中)复制DNA ,使目的 DNA 按 2n方式呈指数形式扩增。 PCR一次循环的具体反应步骤为: A. 变性:加热反应系统至95℃,使模板 DNA 在高温下完全变性,双链解链。 B. 退火:逐渐降低溶液温度,使合成引物在低温( 35-70℃, 一般低于模板 Tm 值的 5℃ 左右),与模板DNA 互补退火形成部分双链。 C. 延伸:溶液反应温度升至中温72℃,在Taq 酶作用下,以dNTP 为原料,引物为复 制起点,模板 DNA 的一条单链在解链和退火之后延伸为一条双链。 2.质粒 DNA 的提取与制备 (1). 碱裂解法: 染色体 DNA 与质粒 DNA 的变性与复性存在差异: A. 高碱性条件下,染色体DNA 和质粒 DNA 均变性;

B. 当以高盐缓冲液调节其pH 值至中性时,变性的质粒DNA 复性并保存在溶液中,染色体 DNA 不能复性而形成缠连的网状结构,可通过离心形成沉沉淀去除。 (2). 离心层析柱: A. 硅基质膜在高盐、低 pH 值状态下可选择性地结合溶液中的质粒DNA ,而不吸附溶液中的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 B.通过去蛋白液和漂洗液将杂质和其它细菌成分去除; C.低盐,高 pH 值的洗脱缓冲液将纯净质粒 DNA 从硅基质膜上洗脱。 3.质粒 DNA 的定量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 A.物质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对光的吸收效应,且其对光的吸收是具有选择性; B.各种不同的物质都具有其各自的吸收光谱 : DNA 分对波长 260nm 的紫外光有特异的吸收峰 蛋白质对波长 280nm 的紫外光有特异的吸收峰 碳水化合物对 230nm 的紫外光有特异的吸收峰 C. A260/A280 及 A260/A230 的比值可以反应DNA 的纯度; A260/A280=1.8DNA 纯净 A260/A280<1.8表示样品中含蛋白质(芳香族)或酚类物质 A260/A280>1.8含 RNA 杂质,用 RNA 酶去除。 4.质粒 DNA 的酶切鉴定: 限制性内切酶是DNA 重组操作过程中所使用的基本工具。限制性内切酶能特异性地与 一段被称为限制酶识别序列的特殊DNA 序列结合,或是与其附近的特异位点结合,并 在结合位点切割双链DNA 。

核酸的提取、纯化和电泳检测实验报告

核酸的提取、纯化和电泳检测实验报告 分子生物学实验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核酸的提取、纯化和电泳检测 摘要质粒是独立存在于染色体外、能自主复制并能稳定遗传的一种环状双链DNA分子,分布于细菌、放线菌、真菌以及一些动植物细胞中,但在细菌细胞中含量最多。提取和纯化质粒DNA 的方法很多,目前常用的有:碱变性提取法、煮沸法、羟基磷灰石柱层析法、EB-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等等,其中碱变性法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制备质粒DNA的方法,是基于染色体DNA与质粒DNA的变性与复性的差异而达到分离目的,本实验采用碱变性法提取E.coli DH5α中Puc19质粒DNA,并通过RNase消化及酚-氯仿抽提除去质粒DNA溶液中的RNA以及RNase等一些可溶性蛋白,最后获得纯度较高的质粒DNA。细菌基因组DNA呈环状裸露于拟核区,本实验中细菌染色体DNA的提取采用试剂盒的方式。本实验的目的在于掌握碱变性法提取质粒DNA及染色体DNA提取的原理、各种试剂的作用和方法,掌握DNA的纯化方法,即用RNase 消化RNA以及用酚、氯仿抽提法除去质粒中的蛋白质,学习并掌握凝胶电泳进行DNA的分离纯化及纯度检测的实验原理,凝胶的制备及电泳方法及相应的方法操作。关键词质粒DNA 碱变性提取法琼脂糖凝胶电泳细菌染色体DNA

引言 1. 核酸分离纯化 1.1总原则 保证核酸一级结构的完整性 化学损伤——缩短化学试剂作用时间,以减少其对核酸的损失; 物理损伤——动作轻柔以减少机械剪切力;尽量低温操作以减少高温损伤; 生物降解——加入相应酶抑制剂,防止生物降解排除其他分子的污染 蛋白质——苯酚/氯仿/蛋白酶K RNA污染——RNase 其他DNA——区别变性与复性 有机溶剂——萃取、乙醇沉淀与洗涤金属离子——乙醇沉淀与洗涤 1.2核酸纯化应达到的要求 核酸样品不应存在对酶有抑制作用的有机溶剂和过高浓度的金属离子其他生物大分子的污染应降到最低程度排除其他核酸分子的污染 1.3核酸提取的一般过程 破碎细胞(防止核酸酶的作用) 破碎抽提核酸(裂解细胞释放内容物)——关键步骤 核酸的纯化除去杂质(蛋白质、脂类、核酸)4°C最佳和最简单;-70°C是长期保存的良好温度,为一次性保存;-20°C 核酸样品的保存(主要条件时温度和介质)-TE缓冲液最常用

叶绿素的提取实验报告(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植物叶中色素的提取和柱色谱分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从植物中提取色素的方法。 2、学习柱色谱(层析)的原理及其操作方法。 3、掌握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报告的一般写法。 二.实验原理 1、绿色植物叶中含有叶绿素(绿)、胡萝卜素(橙)和叶黄素(黄)等多种天然色素。各种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等)中形成溶液,使色素从生物组织中脱离出来。 2、柱色谱是通过色谱柱来实现分离的。在色谱柱内装有固体吸附剂(固定相)如氧化铝或硅胶。液体样品从柱顶加入,当液体流经吸附剂时,由于吸附剂表面对液体中各组分吸附能力不同而按一定的顺序吸附。然后从柱顶加入洗脱剂(流动相),样品中的各组分随洗脱剂按一定的顺序从色谱柱下端流出,根据不同颜色分段收集。吸附剂,常用吸附剂有氧化铝、硅胶、氧化镁等。吸附剂对化合物的吸附能力与分子的极性有关,极性越强,吸附能力越大,分子中含有极性较大的基团,其吸附能力也越强。溶剂,溶剂分为溶解样品的溶剂和洗脱剂。选择溶剂时还要考虑到被分离物各组分的极性和溶解度。通常是先将要分离的样品溶于非极性溶剂中,从柱顶加入柱中。然后用稍大极性的溶剂使各组分在柱中形成若干谱带。再用极性更大的溶剂洗脱被吸附的物质。为了提高洗脱效果,有时也使用混合溶剂。在本实验中色素成分在不同比例混合洗脱剂的作用下可以分离出来。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仪器:烧杯、量筒、色谱柱、分液漏斗、玻璃棒、干燥的锥形瓶、滤纸、旋转蒸发仪、酸式滴定管、布氏漏斗、研钵、胶头滴管、剪刀、天平 试剂:50g新鲜植物叶、中性氧化铝、甲醇 ( 9 5 %,分析纯 ) 、乙醇、石油醚 ( 6 0~ 9 0 % ) 、丙酮、无水硫酸钠、正丁醇、50g新鲜植物叶、 四.实验内容 1. 绿叶色素的提取 把新鲜绿叶洗净晾干或用滤纸吸干,称取5g绿叶,剪碎后放入研钵,再加入10mL乙醇。研磨后用布氏漏斗抽滤,弃去滤渣。 将滤液放回研钵,每次用10mL 3:2 (体积比)的石油醚 - 甲醇混合液萃取两次,每次需加以研磨并且抽滤。把两次滤液合并,转入分液漏斗中。用5mL水洗涤两次,弃去水-甲醇层,洗涤时要轻轻旋荡,以防止产生乳化。石油醚层转入干燥的锥形瓶中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干燥后的液体在旋转蒸发仪上蒸除石油醚至体积约2mL左右。 2.柱色谱分离色素 取一支干净的酸式滴定管,向柱内加入石油醚至柱高约1/2处。再缓慢加入氧化铝,并打开活塞,控制流出速度约为2滴/s ,并保持液面不低于固定相。打开下端活塞,放出溶剂,直到氧化铝表面溶剂剩下 1-2mm 高时关上活塞。注意,在任何情况下,氧化铝表面不得露出液面。 色素浓溶液用滴管小心加到色谱柱顶部,并要旋转加入。加完后打开下部活塞,让液面下降到柱面以下1mm左右关闭活塞。旋转加入数滴石油醚,重新打开活塞使液面下降,重复几次使有色物质全部进入柱体内,待色素全部进入柱体后,观察并记录下此时实验的现象。在柱顶小心加洗脱剂—石油醚 - 丙酮溶液 9:1 (体积比)。打开活塞,让洗脱剂逐滴放出,层析即开始进行,用试管收集。当第一个有色成分即将滴出时,取另一试管收集,得橙黄色溶液,它就是胡萝卜素。用石油醚 - 丙酮 7:3 (体积比)作洗脱剂,分出第二个黄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