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向量与线性方程组补充习题答案

第三章_向量与线性方程组补充习题答案
第三章_向量与线性方程组补充习题答案

第三章 向量与线性方程组补充习题答案

1.设有三维列向量

123211101,1,1,111λααλαβλλλ??+??????

????????==+==????????

????????+????????

问λ取何值时,

(1)β可由123,,ααα线性表示,且表达式惟一; (2)β可由123,,ααα线性表示,且表达式不惟一; (3)β不能由123,,ααα线性表示.

【解】 设112233x x x αααβ++=,得线性方程组

12231110111111x x x λ

λλλλ??+???? ? ? ?+= ? ? ? ? ? ?+??????

, 其系数行列式

2111

1

11(3)1

11A λλλλλ

+=

+=++. (1) 若03λλ≠≠-且,则方程组有惟一解,β可由123,,ααα惟一地线性表示. (2) 若=0λ,则方程组有无穷多个解,β可由123,,ααα线性表示,但表达式不惟一.

(3) 若=-3λ,则方程组的增广矩阵

211003-318A 1

21303312112911290006033121129-????

? ?

=--→-- ? ?

? ?--?

???

??

?

→-- ? ?-??

可见方程组得系数矩阵A 与增广矩阵A 不等秩,故方程组无解,从而β不能由

123,,ααα线性表示.

2.设向量组T a )10,2,(1=α,T )5,1,2(2-=α,.),,1(,)4,1,1(3T T c b =-=βα试问:当a,b,c 满足什么条件时,

(1)β可由321,,ααα线性表出,且表示唯一? (2)β不能由321,,ααα线性表出?

(3)β可由321,,ααα线性表出,但表示唯一?并求出一般表达式。 【解】 设有一组数321,,x x x ,使得 βααα=++332211x x x ,

即 ???

??=++=++=--c

x x x b x x x x x ax 321

3213214510212

该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A .44

5

10

11

2

12--=--a a

(1)当4-≠a 时,行列式≠A 0,方程组有唯一解,β可由321,,ααα线性表出,且表示唯一;

(2)当a=-4时,对增广矩阵作行初等变换,有

????

??????--+--→??????????---=1300012100101245101121124c b b b c b A

若3b-c ≠1,则秩r(A)≠秩r(A ), 方程组无解,β不能由321,,ααα线性表出; (3)当a=-4且3b-c=1时,秩r(A)=秩r(A )=2<3,方程组有无穷多组解,β可由

321,,ααα线性表出,但表示唯一。解方程组,得

C x =1, 122---=b C x ,123+=b x (C 为任意常数)。 因此有

.)12()12(321αααβ++++-=b b C C 3.设 ).,3,1(),3,2,1(),1,1,1(321t ===ααα

(1)问当t 为何值时,向量组321,,ααα线性无关?

(2)问当t 为何值时,向量组321,,ααα线性相关?

(3)当321,,ααα线性相关时,将3α表示为1α和2α的线性组合.

【解】 因为53132

11

11],,[321-==t t

ααα,

故当5≠t 时,向量组321,,ααα线性无关; 当t=5时,向量组321,,ααα线性相关。 当t=5时,令 22113αααx x +=,得方程组

???

??=+=+=+,

53,32,121

2121x x x x x x 解得.2,121=-=x x

故 .2213ααα+-=

4.设向量12,,,t ααα 是齐次线性方程组Ax=0的一个基础解系,向量β不是方程组Ax=0的解,即0A β≠.试证明:向量组12,,,,t ββαβαβα+++ 线性无关.

【解】 设有一组数12,,,,t k k k k ,使得

()()1110,t

t t

i i i i i i i i k k k k k ββαβα===??

++=+=- ???

∑∑∑即, ①

上式两边同时左乘矩阵A,有

()110t t

i i i i i k k A k A βα==??

+=-= ???

∑∑.

因为0A β≠,故

1

t

i i k k =+

∑=0, ②

从而,由①式得

()1

t

i

i

i k α

=-∑=0,

由于向量组1,,t αα 是基础解系,所以 120t k k k ==== . 因而,由②式得k=0.

因此,向量组1,,,t ββαβα++ 线性无关.

5. 设向量组123,,ααα线性无关,则下列向量组中,线性无关的是 (A) 122331,,ααα+α+α-α. (B) 1223123,,2ααα+α+αα+α+. (C) 1223312,23,3ααα+α+α+α.

(D) 123123123,2322,355ααα+α+αα-+αα+-α. 【 】 【解】

()()()()()()1223311223123():0,():20,

A B 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

可见(A )、(B )中向量线性相关,(C )、(D )不能直接观察得出,对于(C ),令

()()()11222333122330,k k k αααααα+++++=

即 ()()()13112223322330k k k k k k ααα+++++=, 由于123,,ααα线性无关,故

13122

30,

220,330.

k k k k k k +=??

+=??+=? 因上述齐次线性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101

2

20120033

=≠,故方程组有惟一零解,即

1230k k k ===,故(C )中向量组线性无关,应选(C )

. 6.设12,,,s ααα 均为n 维列向量,A 为m n ?矩阵,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若12,,,s ααα 线性相关,则12,,,s A A A ααα 线性相关. (B) 若12,,,s ααα 线性相关,则12,,,s A A A ααα 线性无关. (C) 若12,,,s ααα 线性无关,则12,,,s A A A ααα 线性相关.

(D) 若12,,,s ααα 线性无关,则12,,,s A A A ααα 线性无关. 【 】 【解】 记12(,,,)s B ααα= ,则12(,,,)s A A A AB ααα= .

所以,若向量组12,,,s ααα 线性相关,则()r B s <,从而()()r AB r B s ≤<,向量组

12,,,s A A A ααα 也线性相关,故应选(A).

7.设

4

维向量组()()()T

T

T

1231,1,1,1,2,2,2,2,3,3,3,3,a a a ααα=+=+=+

()T

44,4,4,4a α=+,问a 为何值时1234,,,αααα线性相关?当1234,,,αααα线性相关时,

求其一个极大线性无关组,并将其余向量用该极大线性无关组线性表出. 【解】记以1234,,,αααα为列向量的矩阵为A ,则

312341234

(10)12341234a a A a a a a

++==+++.

于是当0,010A a a ===-即或时,1234,,,αααα线性相关.

当0a =时,显然1α是一个极大线性无关组,且2131412,3,4αααααα===; 当10a =-时,

1α 2α 3α 4α

9234183412741236A -?? ?-

?= ?- ?-??

, 由于此时A 有三阶非零行列式9

23

1

8340001

2

7

--=-≠-,所以123,,ααα为极大线性无关组,且123441230αααααααα+++==---,即.

8.设齐次线性方程组

???

??=++=++=++,

0,0,

0321

321321x x x x x x x x x λλ只有零解,则λ应满足的条件是 .

【解】 当方程的个数与未知量的个数相同时,Ax=0只有零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0≠A 而

2)1(1

11

11

1

1-=λλλ

,所以应有.1≠λ

9.k 为何值时,线性方程组

1232

12312

3424

x x kx x kx x k x x x ++=??-++=??-+=-?, 有惟一解、无解、有无穷多组解?在有解的情况下,求出其全部解.

【解】 用初等行变换化增广矩阵为阶梯形

()211411411022811241(4)00(4)2k k A k k k k k k k ??

??

??

??

??=-→→-????????--+-????

-???

?

. 当1k ≠-和4时,有

22

k 2k 1001141k 2k 2k 401

401021k

2k 2k 0010011k 1k k k A ??+?

?????+???

?-++?

???→→????+????--???????

+?+??

. 这时方程组有惟一解:

22122k 2k k 2k 42k

,,1k 1k 1k

x x x +++-===+++. 当k=–1时,()2()3r A r A =<=,方程组无解. 当k=4时,有

114410300114011400000000A ????????→→????????????

, ()()23r A r A n ==<=,

故方程组有无穷多组解,这时,同解方程组为:

132

33,

4.x x x x =-??=-+?

令3x c =,得方程组的全部解:

30344101c x c x c c --????????????=-=+-??????????????????

或,其中c 为任意常数.

10.设线性方程组

123123123

220,

20,30,x x x x x x x x x λ+-=??

-+=??+-=? 的系数矩阵为A ,三阶矩阵B O ≠,且AB O =.试求λ的值. 【解】 令123(,,)B b b b =,则由题设

123123(,,)(,,)AB A b b b Ab Ab Ab O ===,即0(1,2,3)j Ab j ==.

又B O ≠,所以12,,b b b 3不全为零,说明齐次线性方程组Ax=0有非零解,所以必有秩(A)<3,从而A =0,即

122

2103

1

1

λ--=-

解得1λ=.

11. 设A 是m n ?矩阵,0Ax =是非齐次线性方程组Ax b =所对应的齐次线性方程组,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若0Ax =仅有零解,则Ax b =有唯一解. (B) 若0Ax =有非零解,则Ax b =有无穷多个解. (C) 若Ax b =有无穷多个解,则0Ax =仅有零解.

(D) 若Ax b =有无穷多个解,则0Ax =有非零解. 【 】

【解】 由解的判定定理知,对Ax b =,若有秩()()A A r ==秩,则Ax b =一定有解.

进一步,若r=n ,则Ax b =有唯一解;若r

若r=n , 0Ax =仅有零解;若r

因此,若Ax b =有无穷多解,则必有秩()()A A r ==秩

但反过来,若秩(A)=r=n(或

12.非齐次线性方程组Ax b =中未知量个数为n ,方程个数为m ,系数矩阵A 的秩为r ,则

(A) r=m 时,方程组Ax b =有解. (B) r=n 时,方程组Ax b =有唯一解. (C) m=n 时,方程组Ax b =有唯一解.

(D) r

()r A m =,相当于A 的m 个行向量现行无关,因此添加一个分量后得()A b 的m 个行向量

仍线性无关,即有()()r A r A b = ,所以Ax b =有解.故(A )成立.对于(B )、(C )、(D )均不能保证()()r A r A b = ,即不能保证有解,更谈不上唯一解或无穷多解.

13.设321,,ααα是四元非齐次线性方程组AX=b 的三个解向量,且秩r(A)=3,

T )4,3,2,1(1=α,T )3,2,1,0(32=+αα,C 表示任意常数,则线性方程组AX=b 的通解X=

(A) ????????????+????????????11114321C . (B )?????

?

??????+????????????32104321C .

(C) ????????????+????????????54324321C . (D) ????

?

???????+????????????65434321C [ ]

【解】 由题设,r(A)=3,可见对应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所包含的解向量的个数

为4-3=1,即其任一非零解均可作为基础解系。又根据解的性质知

)()()(23121321ααααααα-+-=+-0)5,4,3,2(≠=T

为对应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即可作为基础解系,从而线性方程组AX=b 的通解为

????

?

???????+????????????=????????????+=5432432154321C C X α

故正确选项为(C).

第二章 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解法

第二章 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解法 在科技、工程技术、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中很多问题常常归结到求解线性方程组。例如电学中的网络问题,样条函数问题,构造求解微分方程的差分格式和工程力学中用有限元方法解连续介质力学问题,以及经济学中求解投入产出模型等都导致求解线性方程组。 n 阶线性方程组的一般形式为 ?? ???? ?=+++=+++=+++n n nn n n n n n n b x a x a x a b x a x a x a b x a x a x a L K K K K L L 22112 222212********* (1.1) 其矩阵形式为 b Ax = (1.2) 其中 ????? ???????=??? ?????????=? ? ????? ?????= n n nn n n n n b b b b x x x x a a a a a a a a a A M M L K K K K L L 2121212222111211 ),,2,1,(n j i a ij L =,),,2,1(n i b i L =均为实数,i b 不全为0,且A 为非奇异。 关于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解法一般分为两类: 1.直接法 就是不考虑计算机过程中的舍入误差时,经有限次的四则运算得到方程组准确解的方法。 而实际中由于计算机字长的限制,舍入误差的存在和影响,这种算法也只能求得线性方程组的近似解。本章将阐述这类算法中最基本的消去法及其某些变形。这些方法主要用于求解低阶稠密系数矩阵方程组。 2.迭代法 从某个解的近似值出发,通过构造一个无穷序列,用某种极限过程去逐步逼近线性方程组的精确解的方法。本章主要介绍迭代法与迭代法。迭代法是解大型稀疏矩阵(矩阵阶数高而且零元素较多)的线性方程组的重要方法。 §1 高斯)(Gauss 消去法 1.1 Gauss 消去法 Gauss 消去法是将线性方程组化成等价的三角形方程组求解。首先举例说明Gauss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补充习题答案解析(上下学期)(上((下册)))

教版七年级数学补充习题答案(上下学期)(上下册) 2015详细版 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凤凰科学技术版次:2012.6(2015.6重印) 每天更新,请您关注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1页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2页七上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3页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4页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5页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6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7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8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9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10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11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12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13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14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15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16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17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18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19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

学补充习题答案第20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21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22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23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24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25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26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27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28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29页科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30页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31页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32页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33页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34页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35页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36页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37页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38页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39页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40页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41页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42页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43页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44页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45页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46页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47页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48页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

第三章-第四章补充习题(答案)

第三章-第四章 一、填空题 1.液压泵和液压马达都是能量转化装置,液压泵将驱动电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压系统中的油液的(),供系统使用,液压马达是把输来的油液的()转换成机械能,使工作部件克服负载而对外做功。(压力能、压力能) 2.液压泵是依靠密封工作腔的()变化进行工作的,其输出流量的大小也由其大小决定。(容积) 3.液压泵的额定流量是指在额定()和额定()下由泵输出的流量。(转速、压力) 4. 单作用叶片泵和双作用叶片泵的流量都存在脉动,为了减小脉动量,单作用叶片泵叶片数通常选用(),而双作用叶片泵叶片数通常选用()。(奇数、偶数) 5.变量泵是指()可以改变的液压泵,常见的变量泵有( )、 ( ),其中()是通过改变转子和定子的偏心距来实现变量,()是通过改变斜盘倾角来实现变量。(排量;单作用叶片泵、轴向柱塞泵;单作用叶片泵;轴向柱塞泵)6.液压泵的实际流量比理论流量();而液压马达实际流量比理论流量()。(小;大)

7.外啮合齿轮泵位于轮齿逐渐脱开啮合的一侧是()腔,位于轮齿逐渐进入啮合的一侧是()腔。(吸油;压油)8.为了消除齿轮泵的困油现象,通常在两侧盖板上开(),使闭死容积由大变少时与()腔相通,闭死容积由小变大时与()腔相通。(卸荷槽;压油;吸油) 9.齿轮泵产生泄漏的间隙为()间隙和()间隙,此外还存在()间隙,其中()泄漏占总泄漏量的70%~80%。(端面、径向;啮合;端面) 10.双作用叶片泵的定子曲线由两段()、两段()及四段()组成,吸、压油窗口位于()段。(大半径圆弧、小半径圆弧、过渡曲线;过渡曲线) 11.齿轮泵的吸油口制造的比压油口大,是为了减小()。(径向不平衡力) 12.双作用叶片泵一般为()量泵;单作用叶片泵一般为()量泵。(定、变) 13.轴向柱塞泵主要有驱动轴、斜盘、柱塞、缸体和配油盘五大部分组成,改变(),可以改变泵的排量。(斜盘的倾角)14.对于液压泵来说,实际流量总是()理论流量;实际

第三章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科学发展观 一、单项选择题 1.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美元之后,经济社会发展将进人一个关键时期。 A.2000 B .1500 C.1000 2.科学发展观正是我们党应对“黄金发展期” 和“矛盾凸显期” 关键时期的一个()思想。 A.战略性B.战术性C.阶段性 3.2003年10月,党的()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是党中央全会第一次研究科学发展观问题,也是党的文件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 A.十六届二中 B.十六届三中 C.十六届四中 4.2004年9月,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的能力。 A.领导政治 B.领导经济 C.领导发展 5.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把()切实转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A.经济社会发展 B.现代化建设 C.经济建设 6.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 国经济社会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写人了()。 A.报 告B.决 议 C.党章 7.我国经济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 只是略高于4%,人均才1700多美元,属 于()国家。 A.中低收入B.高收 人 C.低收人 8.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 兴国的()。 A.第一目标 B.第 一要务 C.第一职责 9.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 ()。 A.现代化建设 B.发展经济C.以人 为本 10.科学发展观主张把 ()统一起来 A.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与促 进社会精神文明发展 B.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 C.促进社会政治文明发展 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11.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 政以后,根本任务就是()。 A.清理阶级队 伍 B.巩固政权 C.发展社会 生产力 12.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 的集中体现。 A.政策和策略 B.根本宗旨 和执政理念 C执政理念和执政方法 13.以人为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A.根本要求 B.根本方法 C、 根本措施 参考答案: 1.C 2.A 3.B 4. C 5.A 6.C 7.A 8.B 9.C 10.B 11.C 12.B 13.A 二、多项选择题 1.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 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时期促进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 会全面进步,关键是要()。 A.明确科学发展 观 B.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C.全面落实科学发展 观 D.提高全民对科学发展观的认 识 2.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和科学内涵,应明确科学发展观 ()。

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解法实验

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解法 实验 题目 用Gauss消元法和Seidel迭代法求线性方程组的解。 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Gauss消元法和Seidel迭代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其算法,学会用Matlab编程进行计算,并能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Gauss 顺序消元法的基本原理算法: (1)输入:,. A b (2)对1,2,,1 k n =???-做 1)if0 kk a=then输出算法失败信息,停机; 2)对1,, i k n =+???做 1/; ik ik ik kk a l a a ←= 2; i i ik k b b l b =- 3对1,, j k n =+???做; ij ij ik kj a a l a =- (3)if0 nn a=then输出算法失败信息,并停机else做 1)/; n n n nn b x b a ←= 2)对1,,2,1 i n =-???做 1 ()/; n i i i ij j ii j i b x b a x a =+ ←=-∑ (4)输出方程组的解.X

流程图见附页 Seidel 迭代法的基本原理算法: (1)输入:,; A b (2)输入:初始解向量 ;x (3)对1,2,, i n =???做 1) 1 ()/; n i i ij j ii j j i y b a x a = ≠ =-∑ 2); i i i e y x =- 3); i i x y = (4)if 1 {||} max i i n eε ≤≤ 时方程组无解,当RB RA n ==时方程组有唯一解,当RB RA n =<时,方程组有无穷多解; ②根据公式 (1)()() (1)()() (,1,,) (1,,) k k k ij ij ik kj k k k i i ik k a a l a i j k n b b l b i k n + + =-=+??? =-=+??? 将增广矩阵[,] B A b =化为上三角形矩阵; (2)建立. backsub m文件; (3)调用. backsub m文件,在Matlab命令窗口输入,A b矩阵,再输入[,,,](,) RA RB n X gaus A b =,进行Matlab实现得出方程的解。

2019初一数学补充习题答案

2019初一数学补充习题答案 【导语】高效的学习,要学会给自己定定目标(大、小、长、短),这样学习会有一个 方向;然后要学会梳理自身学习情况,以课本为基础,结合自己做的笔记、试卷、掌握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等,合理的分配时间,有针对性、具体的去一点一点的攻克、落实。本篇文章是wo为您整理的《2019初一数学补充习题答案》,供大家借鉴。 【篇一:4.2解一元一次方程】 1、(B) 2、(1)x;(2)6x;(3)3; (4)0;(5)2;(6)3,2 3、(1)不是;(2)是 4、(B) 5、(1)x=-3;(2)x=18;(3)x=6; (4)x=-11;(5)x=-1;(6)x=-40; 【篇二:4.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1)】 1、4周 2、这4个日期分别是10、11、12、13 3、设共需xkg小麦.根据题意,得(1- 25%)x=625.解得x=. 4、设黑色皮块有3x块,白色皮块有5x块, 根据题意,得3x+5x=32,x=4.所以 黑色皮块有12块,白色皮块有20块

5、设人数较少的村有x人.根据题意,得x+ 2x-3=597.解得x=200.较大的村有597-200=397人【篇三:4.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2)】 1、7个两分球,3个三分球 2、17人,3人 3、装生铁200t,棉花200t 4、设前年A品牌电脑卖了x台,则B品牌电脑卖了(2200-x)台.根据题意,得(1+ 6%)x+(1-5%)(2200-x)=2200 +110.解得x=2000.2200-2000= 200(台) 【篇四:4.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3)】 1、17点20分 2、4名,23本 3、甲:7只,乙:5只 4、170人,250人 【篇五:4.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4)】1、设飞机在静风时的速度为xkm/h.根据 题意,得(24+x)×2=(x-24)×3. 解得x=840.(24+840)×2=2448 (km) 2、设十位数字为x,则百位数字为x+7,个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练习题含答案

第二章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桌面受到的压力实际就是书的重力 B.桌面受到的压力是由桌面形变形成的 C.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一定大小相等,而且为同一性质的力 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关于接触处的弹力和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有弹力,但不一定有摩擦力 B.如果有弹力,则一定有摩擦力 C.如果有摩擦力,则一定有弹力 D.如果有摩擦力,则其大小一定与弹力成正比 3.一架梯子靠在光滑的竖直墙壁上,下端放在水平的粗糙地面上,有关梯子的受力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受两个竖直的力,一个水平的力B.受一个竖直的力,两个水平的力 C.受两个竖直的力,两个水平的力D.受三个竖直的力,三个水平的力 4.作用于O点的五个恒力的矢量图的末端跟O点恰好构成一个正六边形,如图所示。这五个恒力的合力是最大恒力的()A.2倍 B.3倍 C.4倍 D.5倍 5.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大小分别为4N、6N、7N,若三力同时作用于某一物体,则该物体所受三力合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A.17N、3N B.17N、0 C.9N、0 D.5N、3N

6.如图所示,一个重为5N的大砝码,用细线悬挂在O点,现在用力F拉法码,使悬线偏离竖直方向30°时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所用 拉力F的最小值为() A. B. C. D. 7.如图所示,用绳索将重球挂在墙上,不考虑墙的 摩擦。如果把绳的长度增加一些,则球对绳的拉 力F1和球对墙的压力F2的变化情况是() A.F1增大,F2减小 B.F1减小,F2增大 C.F1和F2都减小 D.F1和F2都增大 8.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若斜面倾角增大(物体仍静止),物体受到的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变化情况是()A.支持力增大,摩擦力增大B.支持力增大,摩擦力减小 C.支持力减小,摩擦力增大 D.支持力减小,摩擦力减小 二、填空题 11.用弹簧秤称物块时,读数为,用弹簧秤拉着物块沿倾角为37°的斜面向上匀速滑动时,读数为6N,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2.作用于同一点的两个力F1、F2的合力F随F1、F2的夹角 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则F1= ,F2= 。 13.同一平面中的三个力大小分别为F1=6N、F2=7N、F3=8N,这 三个力沿不同方向作用于同一物体,该物体作匀速运动。 若撤消F3,这时物体所受F1、F2的合力大小等于N,合力的方向。14.用两根钢丝绳AB、BC将一根电线杆OB垂直固定在地面上, 且它们在同一个平面内,如图所示,设AO=5m,OC=9m, OB=12m,为使电线杆不发生倾斜,两根绳上的张力之比 为。

第三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 恒定电流的电场和磁场 练习题及答案 1、一铜棒的横截面积为,mm 80202 ?长为2m ,两端的电位差为50V 。已知铜的电导率为 S/m 107.57?=σ。求(1)电阻(2)电流(3)电流密度(4)棒内的电场强度(5)所消 耗的功率 解:(1)铜棒电阻Ω?=???=?= -571019.210 7.508.002.02 1R S l σ (2)铜棒内电流A R U I 35 3 1028.21019.21050?=??==-- (3)铜棒内电流密度263 /1043.108.002.01028.2m A S I J ?=??== (4)棒内的电场强度m V J E /1050.210 7.51043.127 6 -?=??==σ (5)所消耗的功率W R I P 2 2 1014.1?== 2、电缆的芯线是半径为cm a 5.0=的铜线,外面包一层同轴的绝缘层,绝缘层的外半径为 cm b 2=,电阻率m ?Ω?=12101ρ。绝缘层外又用铅层保护起来。 (1)求长度m L 1000=的这种电缆沿径向的电阻 (2)求当芯线与铅层的电位差为V 100时的径向电流 解:(1)距离电缆轴线处的电阻为rL dr S dr dR πρ ρ 2== 则长度的电缆沿径向的电阻可积分求得 Ω?===?81021.2ln 22a b L rL dr R b a πρπρ (2)据欧姆定律可求得径向电流 A R U I 71052.4-?== 3、已知半径为R 的环形导线,载有电流为I ,如图所示。求其中心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解:由毕奥--萨伐尔定律可得回路在中心点的磁场大小为 R I d R IR R R l Id B L 244020 2 03 0μθπμπμπ ==?= ? ? 磁场方向为垂直纸面向外。

初级会计学 第三章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会计科目是对(D)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A.经济业务 B.会计主体 C.会计对象 D.会计要素 2,总分类会计科目是根据(B)进行设置的。 A.企业管理的需要 B.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C.会计核算的需要 D.经济业务的种类不同3,会计账户是是根据(C)分别设置的。 A.会计对象 B.会计要素 C.会计科目 D.经济业务4,下列会计科目中,不属于资产类的是(C )。 A.应收账款 B.应收票据 C.应付职工薪酬 D.预付账款 5,下列会计科目中,属于损益类的是(D )。 A.生产成本 B.预收账款 C.制造费用 D.财务费用 6,会计科目与账户的本质区别在于( D )。 A.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 B.记录资产和权益的经济内容不同 C.记录资产和权益的方法不同 D.会计账户有结构,而会计科目无结构 7,在下列项目中,属于负债类会计科目的是( B )。

A.应收账款 B.预收账款 C.长期股权投资 D.实收资本 8,下列项目中,属于一级会计科目的是(B ) A.应交增值税 B.应付账款 C.房屋 D.专利权 9,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 B ) A.借方 B.贷方 C.借方和贷方 D.借方或贷方 10,下列各项中,用于反映企业的经济资源的账户是(A ) A.资产类账户 B.负债类账户 C.所有者权益类账户D.利润类账户 11,下列各项中,属于反映企业资本类的账户是(C ) A.银行存款 B.交易性金融资产 C.盈余公积 D.应收账款 12,收入类账户是用以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C )的账户。 A.经营成果 B.留存收益 C.经济利益流入 D.利润形成 13,将会计账户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所依据的分类标志是( D ) A.结构 B.会计科目 C.流动性 D.详细程度 14,固定资产期末借方余额为200000元,累计折旧期末贷方余

第三章--教育目的-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章教育目的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 A 教学目的 B 教育目的 C 培养目标 D 教学目标 2.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 教育目的 B 教育任务 C 教育规律 D 教育原则 3.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 A 控制作用 B 制约作用 C 促进作用 D 指导意义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A 主要方法 B 重要方法 C 唯一方法 D 特殊方法 5.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教学目标 D 培养目标 6.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A 教育的性质 B 教育的任务 C 教育的内容 D 教育的规律 7.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A 高水平的智力 B 实践能力 C 健康体魄 D 创新精神 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 A 实践能力的培养 B 思维能力的培养 C 想象能力的培养 D 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填空题 1.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____ 。 2.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____ ,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____ 3.培养目标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____ 。 4. ____ 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5.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____ ,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6.教育目的是____ 的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 7.马克思主义关于____ 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8.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____ 相对而言的。 9.全面发展的人是____ 、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10. ____ 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11.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____ 的教育。 12.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____ ,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13.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____ 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14.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____ 的教育。 15.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____ ,是一种精神状态。 三、简答题 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哪些作用实现的? 2.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3.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 4.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第三章选择题及标准答案

第三章选择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2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选题: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2、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 A先进的历史观和落后的历史观B唯意志论和宿命论 C前进论和倒退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3、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这是 () A唯意志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B宿命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C倒退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D唯心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 4、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是唯物 史观对() A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B哲学观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 C历史观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D世界观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 5、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 中主要的方面是() 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C生产方式D生产资料 6、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人口增长是引起革命的根源 B人口增长是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贫困失业的根源 C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可以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D人口因素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7、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制度的差异 B地理环境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C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形态的变更 D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8、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C生产方式D意识形态 9、社会意识是()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D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 10、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的联系表现为() A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B群体意识是个体意识的总汇 C个人意识决定群体意识 D个人意识完全由群体意识决定 11、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表现为() A社会心理发展为社会意识形式B社会意识形式是社会心理的总汇 C社会意识形式以社会心理为基础并指导社会心理 D社会心理以社会意识形式为基础并指导社会意识形式

第三章-第四章补充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都是能量转化装置, 液压泵将驱动电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压系统 中的油液的( ), 供系统使用,液压马达是把输来的油液的( )转换成机械能, 使工作部件克服负载而对外做功。 (压力能、压力能) 2.液压泵是依靠密封工作腔的( )变化进行工作的,其输出流量的大小也由其大 小决定。(容积) 3.液压泵的额定流量是指在额定( )和额定( )下由泵输出的流量。 (转速、 压力) 4. 单作用叶片泵和双作用叶片泵的流量都存在脉动,为了减小脉动量,单作用叶片泵 叶片数通常选用( ), 而双作用叶片泵叶片数通常选用( )。(奇数、偶数) 5.变量泵是指( )可以改变的液压泵,常见的变量泵有 ( )、 ( ), 其中( )是通过改变转子和定子的偏心距来实现变量, ( ) 是通过改变斜盘倾 角来实现变量。 (排量;单作用叶片泵、轴向柱塞泵;单作用叶片泵;轴向柱塞泵) 15.齿轮泵中每一对齿完成一次啮合过程就排一次油, 的变化率每一瞬时是不均匀的,因此,会产生流量( 16.单作用叶片泵转子每转一周,完成吸、排油各 ( 变它的( )可以改变其排量。 (偏心距) 17.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轴端一般不得承受( 接安装在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轴上。径向力 18.液压缸输入的是液体的流量和压力,输出的是( )和( )。力、直线速度 19.双活塞杆液压缸可以采用不同的安装方式, 采用杆定式时最大活动范围是有效行程 的( )倍,采用缸定式时最大活动范围是有效行程的( )倍。 2、 3 20.要求单活塞杆液压缸在左右两个方向上的速度和推力都相等时,无杆腔面积 A 1 与 第三章-第四章 6.液压泵的实际流量比理论流量 ( (小;大) 7.外啮合齿轮泵位于轮齿逐渐脱开啮合的一侧是( 合的一侧是( ) 腔。 (吸油;压油) 8.为了消除齿轮泵的困油现象,通常在两侧盖板上开 变少时与( ) 腔相通,闭死容积由小变大时与 (卸荷槽;压油;吸油) 9.齿轮泵产生泄漏的间隙为( 间隙,其中( )泄漏占总泄漏 量的 10.双作用叶片泵的定子曲线由两段( 成,吸、压油窗口位于( )段。 );而液压马达实际流量比理论流量 ( )间隙和( ) 70%?80%。(端面、 )、两段( )。 )腔,位于轮齿逐渐进入啮 ) ,使闭死容积由大 )腔相通。 间隙,此外还存在( 径向;啮合;端面) )及四段( )组 (大半径圆弧 、小半径圆弧、 过渡曲线;过渡曲线) 11.齿轮泵的吸油口制造的比压油口大,是 为了减小( 12.双作用叶片泵一般为( )量泵;单作用叶片泵一般为 13.轴向柱塞泵主要有驱动轴、斜盘、柱塞、缸体和配油盘五大部分组成,改变( 可以改变泵的排量。 (斜盘的倾角) 14.对于液压泵来说, 实际流量总是 ( 其理论上所需要的扭矩。 (小于、大于) )。(径向不平衡 力) )量泵。 定、 变) ), )理论流量; 实际输入扭矩总是 实际在这一过程中, 压油腔容积 )。(脉动) )次,同一转速的情况下,改 ),因此不得将带轮、齿轮等传动零件直

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思考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时,“材料采购”账户借方登记购入材料的 () A. 实际采购成本 B. 计划采购成本 C. 材料成本差异 D. 暂估价款 2.“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借方余额反映的内容是 () A.结存材料的成本节约 B.采购材料的成本节约 C.结存材料的成本超支 D.采购材料的成本超支 3. 某种产品的实际产量与其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的乘积为该种产 品材料的() A. 定额消耗量 B. 消耗定额 C. 费用定额 D. 定额费用 4.用于固定资产购建工程的人员工资应记入的会计科目是 () A.辅助生产成本 B.在建工程 C.制造费用 D.营业外支出 5. 在按30日计算工资率的情况下,采用扣缺勤法和出勤法计算应付 工资,两者计算结果( ) A. 相同 B. 前者大于后者 C. 后者大于前者 D. 无可比关系 6. 甲、乙两种产品均由某工人进行加工。甲产品的工时定额为2.25 小时,乙产品工时定额为0.40小时。该工人小时工资率为2元。本 月份该工人共加工甲产品150件,乙产品80件。本月份应付该工人 的工资数额为() A. 700元 B. 740元 C. 739元 D. 800元 7. 4月份生产合格品25件,料废品5件,加工失误产生废品2件, 计价单价为4元,应付计件工资为 ( ) A.100元 B.120元 C.128元 D.108元 8.领用低值易耗品时,将其价值一次全部计入有关费用项目的方法 是() A.五五摊销法 B.一次摊销法 C.分期摊销法 D.净值法 9.顺序分配法适用于 ( )

A.辅助生产车间较少的企业 \ B.辅助生产车间较多的企业 C.辅助生产交互服务的数量无明显顺序的企业 D.辅助生产交互服务的数量有明显顺序的企业 10.以下项目中属于废品的事项是 ( ) A.由于保管不善,运输不当等原因,使得入库时的合格产品发生变质而造成的损失 B.经检验部门验定,定为次品,降低售价而造成的损失 C.由于生产原因造成的报废损失 D. 实行“三包”的企业,产品出售后发现废品所造成的损失 二、多项选择题 1.发出材料实际单位成本的计算方法包括() A. 先进先出法 B. 个别计价法 C.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D. 移动加权平均法 2. 下列各项中,不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有( ) A. 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B. 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C. 未使用房屋和建筑物 D. 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3. 我国目前采用的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主要有() A. 双倍余额递减法 B. 工作量法 C. 年数总和法 D. 直线法 4. 工资费用的原始记录包括 ( ) A. 领料单 B. 产量记录 C. 工资结算汇总表 D. 考勤记录 5.企业交纳印花税时,编制会计分录所涉及的会计科目有() A.管理费用 B.应交税费 C.银行存款 D.营业税金及附加 6.企业交纳车船使用税时,编制会计分录所涉及的会计科目有() A.管理费用 B.应交税费 C.银行存款 D.其他应付款 7.“辅助生产成本”账户贷方登记的内容有 ( ) A.向各受益单位进行分配的费用 B.企业发生的全部辅助生产费用

普通化学第三章补充习题及答案#精选.

第3章 水化学与水污染 重点内容概要 1. 溶液的通性 难挥发非电解质的稀溶液的蒸汽压下降,沸点上升——ΔT bp = k bp m 凝固点下降——ΔT fp = k fp m 渗透压cRT =∏ 难挥发电解质溶液也具有蒸汽压下降、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和渗透压等现象,由于电解这些稀溶液的依数性与浓度关系有一定偏差(引入i 值) 2. 酸碱的近代概念,酸碱的解离平衡和缓冲溶液的概念 (1)酸碱质子理论人为: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都是酸;凡能与质子结合的物质都是碱。 酸碱共轭关系:共轭酸?质子+ 共轭碱 w b a K K K =? (2)一元酸碱的解离平衡 αα-= 12 c K a 2 α αc K a ≈很小时 c K a ≈ α c K H c a ?=+ )( α α-= 12 c K b 2 ααc K b ≈很小时 c K b ≈α c K OH c b ?=- )( 由于解离度与 c 成反比,与) (b a K 或成正比,所以c/Ka 越大,解离度越小。当 c/Ka>500时,可采用近似计算。 注意:上述计算公式只适用于水溶液中只有弱酸或弱碱的计算。若溶液中又添加了影响解离平衡的离子(如H + 、弱酸根离子则要考虑同离子效应,根据平衡具体分析计算。不要随便套公式。 (3)多元酸碱的解离平衡 分级解离 1a K 2a K + H 浓度近似按一级解离计算 注意:解离度和解离平衡常数都可以反应弱酸、碱的强弱, 但 a K b K 与浓度无关,α 与浓度有关。 (4)同离子效应与缓冲溶液 同离子效应——实质是平衡移动问题,导致弱酸、碱的解离度减低 缓冲溶液——由弱的共轭酸及其共轭碱或弱的共轭碱及其共轭酸组成;具有外加少量酸、碱或稀释时,pH 基本不变的性质。 缓冲溶液的pH 计算: 共轭碱) 共轭酸) ((lg eq eq a c c pK pH -= 共轭碱) 共轭酸) ((lg 00c c pK a -≈ 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c(共轭酸)=c(共轭碱),能力大。 c(共轭酸)、c(共轭碱)大时,能力大 c(共轭酸)大时对碱缓冲大,c(共轭碱)大时对酸缓冲大。 配一定pH 的缓冲溶液时,选择pH 接近pK a 的缓冲对。 (5)有关pH 值的计算 (见习题) 注意:计算溶液的pH 时,首先要分析溶液的组成,再考虑用哪个公式或直接根据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反应分析平衡时的浓度进行计算。根据平衡常数的大小判断平衡时离子浓度的大小,进而判断是否可以近似计算。 3.了解配离子的解离平衡及其移动 配离子的组成 配离子的解离平衡 解离平衡常数——不稳定常数(i K ) 配合平衡常数——稳定常数(f K ) f K = i K 1 注意:f K 可比较同类型配离子的稳定性。 4. 难溶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 m n B A 难溶电解质 溶度积:m n eq n m eq s c B c c A c K }/)({}/)({θθ-+?= m n B A 难溶电解质 溶解度s (mol.dm -3) 注意:s 是溶解达到饱和即平衡时溶解难溶电解质 mol.dm -3; 离子浓度与s 的关系、s 与s K 关系都与电解质的类型有关

第三章选择题及答案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选题: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2、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 A先进的历史观和落后的历史观B唯意志论和宿命论 C前进论和倒退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3、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这是 () A唯意志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B宿命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C倒退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D唯心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 4、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是唯物 史观对() A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B哲学观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 C历史观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D世界观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 5、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 中主要的方面是() 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C生产方式D生产资料 6、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人口增长是引起革命的根源 B人口增长是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贫困失业的根源 C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可以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D人口因素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7、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制度的差异 B地理环境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C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形态的变更 D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8、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C生产方式D意识形态 9、社会意识是()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D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 10、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的联系表现为() A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B群体意识是个体意识的总汇 C个人意识决定群体意识 D个人意识完全由群体意识决定 11、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表现为() A社会心理发展为社会意识形式B社会意识形式是社会心理的总汇 C社会意识形式以社会心理为基础并指导社会心理 D社会心理以社会意识形式为基础并指导社会意识形式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关键概念 消费者偏好效用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法则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剩余无差异曲线预算线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二、单项选择 1. 兰德只买激光唱片和棒棒糖,它有固定收入,不能借钱,当他沿着预算约束线移动时:A 激光唱片的价格在改变,而其收入和棒棒糖的价格不变 B 棒棒糖的价格在改变,其收入和激光唱片的价格不变 C 激光唱片和棒棒糖的价格在改变,其收入不变 D 激光唱片和棒棒糖的价格在改变,其收入也在改变 E 激光唱片和棒棒糖的价格及其收入都不变 2.个人的消费机会集由___决定。A 生产可能性曲线 B 需求曲线 C 供给曲线 D 无差异曲线 E 预算约束线 3. 下面哪个不是家庭四个基本决策之一:A 如何配置收入 B 储蓄多少 C 交税多少 D 如何用储蓄做投资 E 如何工作4.下面除去哪个全是度量同一件事物的不同表示方法:A 相对价格 B 预算约束线的斜率 C 个人面对的权衡与替代 D 一种商品以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为单位的价格表示 E 需求曲线的斜率 5.收入效应指商品消费随___的变化而变化。A 其相对价格 B 购买力 C 消费者收入 D 需求弹性 E 价格水平 6.伊丽莎白只消费衣服和食物,当衣服的价格上升时,意味着她能在衣服和食物上花的钱少了,这种在衣服上购买力损失的影响叫做:A 替代效应 B 需求法则 C 收入效应 D 价格效应 E 需求弹性 7.当商品的消费与收入同向变化时,这种商品叫做:A 低档商品 B 正常商品 C 替代品 D 互补品 8.当商品的消费与收入反向变化时,这种商品叫做:A 低档商品 B 正常商品 C 替代品 D 互补品 9.消费者的根本问题是:A 在预算约束内实现效用最大化 B 在一定的效用水平内实现预算约束最大化 C 在预算约束内实现效用最小化 D 在一定的效用水平内实现预算约束最小化 10.替代效应是指由一种商品___的变化引起的对其消费的变化。A 相对价格 B 购买力 C 消费者收入 D 价格水平 11. 替代效应是指由___的变化引起的对一种商品消费的变化。A 购买力 B 消费者收入 C 需求弹性 D 消费者面临的权衡和替换 12.价格上涨的替代效应之所以会引起个人消费较少的该种商品,是因为:A 价格的变化引起购买力下降 B 商品相对其它商品价格下降 C 现在消费者可能花的钱少了D商品相对其它商品价格上升 13.预算线的斜率与位置取决于:A 消费者收入 B 消费者偏好 C 消费者偏好、收入和商品价格D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 14.总效用达到最大时:A 边际效用为最大 B 边际效用为零 C 边际效用为负D边际效用为正 三、分析讨论1-5 CEEEB 6-10 CBAAA 11-14 DDDB 1.试解释水和金刚钻的价值悖论。

统计学第三章练习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最合适的统计量是( D )。 A.极差 B.平均差 C.标准差 D.离散系数 2.如果峰度系数k>3,表明该组数据是(A )。 A.尖峰分布 B.扁平分布 C.左偏分布 D.右偏分布 3.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有1200名学生,法学院有800名学生,医学院有320名学生,理学院有200名学生。上面的描述中,众数是( B )。 A.1200 B.经济管理学院 C.200 D.理学院 4.某班共有25名学生,期末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分数分别为:68,73,66,76,86,74,61,89,65,90,69,67,76,62,81,63,68,81,70,73,60,87,75,64,56,该班考试分数下四分位数和上四分位数分别是(A)。 A.64.5和78.5 B.67.5和71.5 C.64.5和71.5 D.64.5和67.5 5.对于右偏分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A )。 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中位数>平均数>众数 C.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D.众数>平均数>中位数 6.某班学生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是( B )。 A.方差 B.极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7.在离散程度的测度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A )。 A.极差 B.方差 C.标准差 D.平均差 8.在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时,不能直接比较它们的标准差,因为两组数据的( D )。 A.标准差不同 B.方差不同 C.数据个数不同 D.计量单位不同 9.总量指标按其反应的内容不同,可分为(C )。 A.总体指标和个体指标 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线性方程组数值解法总结

好久没来论坛,刚刚发现以前的帖子现在那么火很欣慰,谢谢大家支持! 今天趁着不想做其他事情,把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解法总结下,有不足的地方希望大神指教!数学建模中也会用到线性方程组的解法,你会发现上10个的方程手动解得话把你累个半死,而且不一定有结果,直接用matlab的函数,可以,关键是你不理解用着你安心吗?你怎么知道解得对不对? 我打算开个长久帖子,直到讲完为止!这是第一讲,如有纰漏请多多直接,大家一起交流!线性方程组解法有两大类:直接法和迭代法 直接法是解精确解,这里主要讲一下Gauss消去法,目前求解中小型线性方程组(阶数不超过1000),它是常用的方法,一般用于系数矩阵稠密,而有没有特殊结构的线性方程组。 首先,有三角形方程组的解法引入Gauss消去法,下三角方程组用前代法求解, 这个很简单,就是通过第一个解第二个,然后一直这样直到解出最后一个未知数,代码如下:前代法: function [b]= qiandai_method(L,b) n=size(L,1); %n 矩阵L的行数 for j=1:n-1 %前代法求解结果存放在b中 b(j)=b(j)/L(j,j); b(j+1:n)=b(j+1:n)-b(j)*L(j+1:n,j); end b(n)=b(n)/L(n,n); 上三角方程组用回代法,和前面一样就是从下面开始解x,代码: 后代法: function [y]=houdai_method(U,y) n=size(U,1); %n 矩阵L的行数 for j=n:-1:2 %后代法求解结果存放在y中 y(j)=y(j)/U(j,j); y(1:j-1)=y(1:j-1)-y(j)*U(1:j-1,j); end y(1)=y(1)/U(1,1); Gauss消去的前提就是这两个算法: 具体思想是把任何一个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A,分解为一个上三角和一个下三角的乘积,即A=LU,其中L为下三角,U为上三角。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有高斯变换,什么是高斯变换?由于时间有限我不可能去输入公式,所以我用最平白的话把它描述出来。 你先想一下怎么把一个矩阵的某一列的从第j个分量后全部变0? 高斯变换就是通过每次一个矩阵Li把A的第i列对角线元素以下的都变为0,最后把这么多Li一次左乘起来就是一个矩阵L’=L(n-1)L(n-2)…L2L1,而L’A=U, 那么L=L’的转置,这样就得到了A得分解。 我们要求Ax=b A=L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