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目的论在旅游资料翻译中的应用

翻译目的论在旅游资料翻译中的应用
翻译目的论在旅游资料翻译中的应用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2 大学生英语学习归因倾向的调查研究

3 爱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植物隐喻

4 中美两国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地位的比较

5 论《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的环境描写----从视觉和听学的角度

6 中英酒俗对比

7 礼貌原则在国际商务信函中的运用

8 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中的运用

9 The Poet’s Identity in Keats’s Six Odes

10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11 A Comparison of the Dragon Culture in the East and the Sheep Culture in the West

12 A Study on Strategies of Effective Teaching i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EFL Classroom

13 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教师角色扮演

14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

15 汉语新词及其英译策略研究

16 从解构主义视角分析迈克尔?翁达杰《英国病人》中小说中心的消失

17 Analyses of the Morels’Oedipus Complex in Sons and Lovers

18 广告语及商标翻译

19 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研究

20 探析《红字》中齐灵渥斯的恶中之善

21 从认知角度比较英日语言的空间隐喻

22 英汉语篇中的省略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方法——以《雪》译文为例

23 年代美国梦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折射

24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汉语新词的翻译

25 《看不见的人》的象征意义

26 英语歌曲名称汉译研究

27 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的交际与礼仪

28 An Analysis of “The Cask of Amontillado”

29 历史与个人叙事:拉什迪《午夜之子》的后殖民解读

30 从问候语看中西文化差异

31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和中国后婚姻观的比较研究

3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33 济慈六大颂诗的意象

34 高中英语课堂中的文化渗透

35 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教育研究

36 《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元素分析

37 从《法国中尉的女人》看约翰福尔斯的女性主义思想及其局限性

38 Advertising and Its Application

39 《老友记》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主观性研究

40 从《呼啸山庄》人物爱情看人性的特点

41 《夜访吸血鬼》中的模糊性别观

42 主位推进模式在语篇翻译中的应用

43 英语中常用修辞格

44 浅谈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45 论简?奥斯丁《理智与情感》中两姐妹的成长

46 试析《雾都孤儿》中的浪漫主义色彩

47 西方电影片名翻译的功能目的论分析

48 英语单词记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

49 激励小学生积极说英语的教学法

50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的运用

51 从《红字》看霍桑的政治观

52 《哈姆雷特》中不言而喻的隐喻魅力(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53 英语阅读有效教学活动设计研究

54 浅论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及其女性主义意识

55 《呼啸山庄》的哥特式传统

56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汽车商标名的汉英互译

57 浅析英文爱情诗的特点与翻译方法

58 福克纳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以《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和《士兵的报酬》为例

59 信用证中英语语言特点及应用研究

60 托马斯·哈代《无名的裘德》中的异化

61 怎样结束诗歌:罗伯特?洛威尔的结尾

62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梦

6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64 浅析《还乡》中爱格敦荒原的象征意义

65 合作原则视角下《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66 分析《嘉莉妹妹》中赫斯渥的人物形象

67 试论汉语新词的英译

68 从《鲁宾逊漂流记》看性格对命运的影响

69 国际时政专有名词的翻译与解读

70 中美道歉语的跨文化研究

71 《呼啸山庄》叙事视角多元性研究

72 高中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73 宗教对英汉语言的影响

74 《简爱》的女性主义视角解读

75 从目的论角度研究中式菜名英译(开题报告+论文)

76 Advertising Language: A Mirror of American Value

77 神经漫游者中的两个世界

78 从《奥兰多》看伍尔夫的双性同体

79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Future of Gothic Novel

80 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

81 Living in the Crack: A Study of the Grotesques in Winesburg, Ohio

82 在幻想中回归童年──评析《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83 批评与重新解读《日瓦戈医生》

84 从美剧《生活大爆炸》看美国式幽默

85 分析《野性的呼唤》的生存原则—从美国自然主义观的视角

86 英汉委婉语的对比及翻译

87 通过《蝇王》看人性

88 Metaphorical Analysis of Polysem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nglish Teaching

89 Schema Theory on the English V ocabulary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90 西方电影片名翻译的功能目的论分析

91 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

92 《他们眼望上苍》中的女性主义

93 中美广告创意的文化差异性研究

94 高中英语听力课中的文化教学

95 从自然主义视角审视《嘉莉妹妹》中小人物嘉莉的命运抗争与幻灭

96 An Analysis of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wilight-eclipse

97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宿命论

98 《德伯家的苔丝》中亚雷形象分析

99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00 从隐私权看中西文化差异

101 关于中国文化教学的文献综述

102 浅析叶芝诗歌中的象征主义特征

103 基于概念隐喻的英语习语研究

104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105 浅谈一些英美文学作品中的猫形象

106 从浪漫主义角度剖析《海上钢琴师》在中国流行的原因

107 从生态批评理论的角度分析《鲁滨逊漂流记》

108 英汉习语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109 哥伦布和郑和航海的对比研究——两次航海所反映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110 论东西方死亡观之差异

111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信用证英语的翻译

112 《三国演义》中带数字的词语翻译研究

113 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Mary Turner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114 从关联翻译理论看《圣经》汉译过程中的关联缺失

115 论文化差异如何影响商务谈判策略

116 女性主义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情态意义解读

117 中美婚姻观对比研究

118 从会话含义理论看《家有儿女》

119 从合作性原则看品牌代言中广告语的使用

120 语言变体的翻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两汉译本的比较

121 小学英语课堂导入活动研究

122 A Contrastive Study on Meanings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123 英语外贸电子邮件的语篇分析

124 生态哲人约翰?斯坦贝克

125 网络语言特色分析

126 英汉文化差异与由此产生的不可译性

127 On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128 中西校园流行语的文化对比

129 范畴原型理论关照下的影视片名翻译

130 论科技英语新词的翻译

131 合作性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132 “逍遥骑士”——浅析年代美国嬉皮士文化

133 词汇负迁移对汉译英的影响

134 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in the Sino-American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angan & Ford Motor Company

135 突破桎梏——《紫色》的生态女权主义视角解读

136 从欧内斯特?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看战争对青年一代的影响

137 论苔丝悲剧的根源

138 《看不见的人》中的“暗与明”意象探究

139 课后练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40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之死的必然性

141 On 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

142 体育新闻标题汉译中修辞的作用——以历届奥运会为例

143 用合作原则分析小说《艰难时世》中的会话含义

144 科技英语翻译中的词性转换研究

145 哥特电影的黑暗之美-市场与文化的交接

146 约翰斯坦贝克女性观流变初探

147 汉英翻译中的多余词现象

148 A Study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American TV Series

149 从弗吉尼亚伍尔夫到多丽丝莱辛:论女性主义的发展——对比两位作家笔下塑造的女性形象

150 从中英语言中的幽默表达看中西方思维差异

151 礼貌原则在英汉语言文化差异中的应用

152 埃德娜的觉醒——对《觉醒》的心理女性主义分析

153 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特点研究

154 An Analysis of the Female Characters in Moment in Peking

155 汉英习语翻译中的文化意蕴对比分析

156 《夜莺颂》的翻译技巧探究

157 从女性主义角度探讨《呼啸山庄》女主人公命运的悲剧性

158 商务英语交流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研究

159 写作中学生语言的石化现象分析

160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161 文化语境对中西商务谈判的影响

162 解读苔丝悲剧的成因

163 小学生英语学习中情感态度的调查研究

164 通过巴丝谢芭看哈代的宿命论

165 论网络英语的特征

166 浅析“红”和“黑”在中英文中的文化及语义对比

167 悲剧的幕后黑手——《美国的悲剧》浅析

168 动物成语的英译

169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

170 浅谈我国服装行业的网络营销

171 Feminist Consciousness Shown on Scarlett O'Hara Impacts upon Today's Female

172 从《人性的枷锁》分析毛姆的写作手法

173 谈英汉文学作品中数字的模糊性及其翻译

174 汉英动物词文化内涵的对比

175 着魔的猎人——解读《洛丽塔》中的男主人公亨伯特

176 中美在非正式时间方面文化差异的研究

177 Analysis of Dialect Translation from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ist Skopos Theory

178 口译中的文化差异:现象与对策

179 试论电子商务英语的特点和翻译

180 《呼啸山庄》和《暮色》系列的对比研究:《呼啸山庄》再次热销引发的思考

181 对《最蓝的眼睛》黑人的悲剧命运的分析

182 魔鬼之子:论《呼啸山庄》和《呼唤》中的男主人公形象

18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84 从功能对等角度分析英文电影片名汉译

185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英语人名的翻译

186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英语言语幽默的翻译—以《老友记》为例

187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建构浅析

188 论格列佛人物形象在《格列佛游记》中所起的讽刺效果

189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直接反馈和直接反馈对于不同水平学生的影响

190 从动物习语分析、比较中美文化

191 小说《嘉莉妹妹》中女性成长的分析

192 不可避免的命运—对《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后现代分析

193 解读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

194 学习动机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195 《远大前程》的叙事技巧

196 The Application of Cohesive Devices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Literary Works

197 中西建筑文化差异及其形成背景分析

198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History of Development of Law in Western Countries and China 199 海明威文学创作中主题的转折点——《乞力马扎罗的雪》

200 《老人与海》中的和谐关系

从翻译目的论浅析网络流行语的汉英翻译(英语二学历论文)

从翻译目的论浅析网络流行语的汉英翻译 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以及国内经济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关注中国,渴望了解他的昨天与今天、语言与文化。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网民也创造了不少幽默诙谐、充满智慧的语言,一些鲜活的流行语不仅在网络上迅速传播,还渗透到社会生活中。俗话说的好,中国文字博大精深,要了解中国的文化,少不了“翻译”这个环节。然而,如何将这些流行与自然得体地翻译出来,让外国友人了解它们的意义与文化内涵呢?本论文将对此进行探析。 一、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他有两大特征:一是年轻化,二是有文化。年轻人思想活跃,思维灵活,喜欢新鲜事物,渴望交流,崇尚创新,追逐时尚,而且不愿意承受现实生活中太多的约束(包括主流语言规范的约束)。具有匿名性的网络虚拟世界,无疑给以年轻人为主的网民群体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同时,由于他们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熟悉英语及计算机语言,使"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具有了必然性和可能性。语言是时代的反映,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当前"网络时代"的反映,与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思维状态密切相关。因而,随着网络飞速发展,"网络流行语"必将扩大其影响范围。同时,网络流行语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例如自2012年4月,毒果冻、毒老酸奶疑云未散,毒胶囊风波又起。在互联网上出现了破皮鞋很忙的恶搞段子:忙着被提炼成工业明胶,被无良商人掺入食品中,被消费者吃进肚子里。于是网络一时爆红一首打油诗想吃果冻了,舔下皮鞋, 想喝老酸奶了,舔下皮鞋, 感冒要吃药了,还是舔下皮鞋 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 爬得了高山,涉得了水塘, 制得成酸奶,压得成胶囊, 2012,皮鞋很忙…… 这是目前网上热传的段子,它让人在忍俊不禁之余,不免也有些淡淡的悲凉。中国的食品安全竟会到如此田地?可见网络流行语用诙谐

从翻译目的论看红色旅游景介的英译策略

从翻译目的论看红色旅游景介的英译策略 作者:肖群 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外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刊名: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9,(5) 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5条) 1.Neubert A,Shreve GM.Translation as Text[M].Kent& London:the Kent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 2. 2.Newmark P.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Nord Christiane.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4.范勇.目的论观照下的翻译失误:一些大学网站英文版例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 5.陆国飞旅游景点汉语介绍英译的功能观[J].外语教学,2006(9). 相似文献(0条)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6512146397.html,/Periodical_cqgygdzkxxxb200905077.aspx 下载时间:2010年1月22日

翻译目的论汇总

第五讲翻译目的论简介 即就是Skopos theory skopos是希腊语,意为“目的”。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将skopos概念运用于翻译的理论,其核心概念是: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skopos这一术语通常用来指译文的目的。除了Skopos,弗米尔还使用了相关的“目标(aim)”、“目的(purpose)”、“意图(intention)”和“功能(function)”等词。为了避免概念混淆,诺德提议对意图和功能作基本的区分:“意图”是从发送者的角度定义的,而“功能”指文本功能,它是由接受者的期望、需求、已知知识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 在弗米尔的目的论框架中,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受众——译文所意指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每一种翻译都指向一定的受众,因此翻译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标受众而生产的语篇”。弗米尔认为原文只是为目标受众提供部分或全部信息的源泉。可见原文在目的论中的地位明显低于其在对等论中的地位。 一、翻译目的论的产生与发展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凯瑟林娜?赖斯(Kantharina Reiss)、汉斯?费米尔(HansVermeer)、贾斯塔?赫兹?曼塔利(Justa Holz Mantari)和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等提出的翻译理论。它的形成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其颇具里程碑意义的理论是赖斯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functional category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费米尔的目的论及其延伸理论(Skopos theorie and beyond),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theory of translation action)和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function plus loyalty)。 1. 凯瑟林娜?赖斯(Kantharina Reiss)的翻译标准的功能分类说(the Functional Category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1971年凯瑟林娜?赖斯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Possibilities and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浅析旅游英语翻译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浅析旅游英语翻译 摘要:旅游的国际化,意味着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兴起,这给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创造了交流需求。为了在旅游业中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和缩小文化差异,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研究旅游英语的翻译是必不可少的。本文旨在提高旅游英语翻译者把源语转化为目标语时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解决由交际障碍和文化冲突带来的问题,从而为旅游区输送更多的翻译人才,促进国际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旅游英语文化差异旅游经济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科技与文化发展突飞猛进,这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足不出户的社交模式已远远成为过去,汽车、火车、高铁与飞机高速发展并且逐渐普及,一日千里已成为人们的日常。与此同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日益加速,这为人们提供了极好的出境旅游机会。据笔者了解,近十年来,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呈正比持续上升,入镜人数也随之快速上涨。正是因为如此,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应运而生,并开始蓬勃发展。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因旅游有了交流沟通的需求,这种需求逐渐扩大,蔓延至全球各地。交际双方有着不同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彼此的思维方式、社会风俗、理想信念可能截然不同,而正是这些不同的因素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了潜在的障碍,相互的误解更可能导致严重的文化冲突、两个民族乃至两个国家之间的隔阂。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势在必行。

1旅游英语中的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一个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饮食、社交礼仪、制度习俗等)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实时且直接的口语交际。 旅游活动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交流过程,而旅游英语则是直接沟通这种跨文化交际的有效媒介之一。[1]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是 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尤其是出入境旅游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旅游业,尤其是出入境旅游,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随着外国游客的增加,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意识。中西方有着不同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彼此的思维方式、社会风俗、理想信念等都存在着差异,译者在进行旅游英语翻译的时候往往需要换位思考,减少由于文化、语境、思维等不同造成的交际障碍与交际损失。 2跨文化交际下旅游英语翻译差异 2.1旅游英语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一个国家民族在长期的历史生活实践中形成自身特有的价值观、世界观、风俗习惯、道德标准等等,这些构成文化。[2]因此,中西 文化差异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我们日常接触到的,主要有饮食文化差异、社会习俗差异、人文历史差异等等。而旅游文化差异则是人文历史差异中最显著的一部分。王佐良指出:“译者处理的是两种文字,面对的却是两大片文化。”[3]由于两国之间的文化背景和价

浅析旅游英语翻译技巧及方法

摘要:21世纪国的旅游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我成为了个旅游资源大国,这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语和翻译的旅游特色的地位,并总结了一些旅游英语翻译方法。 现在,在世界各地使用英语的人口不断增加,英语成为全球化交流的语言,同时旅游业是巩固英语的重要作用,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语言,旅游英语各年龄段的人越来越多。一个国家希望旅游业的全面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品质,英语导游,以便它可以使旅游英语语言知识和旅游专业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在更广泛的社会效益。 一、旅游英语的特点 1.1、旅游英语,包括一个丰富的语言和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如旅游业,通过当地文化旅游的人可以来的情绪。每一个游客,旅游业不仅是享受当地的景观和观光,更多的是当地的风土人情,独特的地域文化,以吸引和影响情绪。因此,除了在旅游英语的技术术语,也包括物质文化的语言,旅游英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浅。浅的英语词汇,发音和语法的一些基本要素的方式铺平道路,为文化内容和材料,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是一个旅游材料,旅游用品和欣赏的文化产品分析过程的理解。 1.2、旅游英语立体美,语言特点 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在旅游活动的消费,其中大部分是旅游和文化消费。因此,为了促进旅游和文化消费和审美享受,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促进当地文化,旅游英语的基础上,提炼的审美元素,能够表达独特的文化内涵。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祖国美丽富饶的地球在同一时间的发展和建设,我们也留下了许多文化古迹,独特的自己独特的风俗,工艺品和美食,此山水之美和历史文化通过一个独特的旅游文化的巧妙结合。旅游英语可作为以弘扬中国文化,吸引游客观光的重要媒介,使我国的文化传统发扬光大。 二、旅游英语翻译的 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在中国,但在国际舞台上的旅游资源的知名度是非常小的,很多外国人只知道一些知名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和中国其他旅游目的地,还不是很了解。因此,外商在中国旅游业的了解甚少,他们只是一些媒体的数据,文字或互联网访问适当的信息。过去两年,许多旅游城市和著名的旅游景点都发表在中文和英文的旅游信息和指导书,内容更详细介绍。然而,在英语翻译或缺乏相应的专业人员,太多的时间编制的随意性,大量的旅游信息,从学生的手或翻译公司。此外,许多我们的旅游景点,导游的英语水平还需要到可以改善这是1指南翻译中的大差异的口头翻译的时间编写的原始严重的原因,和甚至错误,特别是在饭店,酒店和街道的翻译更是漏洞百出。全面提高旅游英语翻译的水平,今天的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目标,然而,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抓住旅游英语翻译。 旅游英语翻译 3.1增加的词汇和注释的法律的正确使用 文化差异在语言和信息传输必须是有一些障碍,特别是外国旅游者的数量,不熟悉的历史,文化和故事。因此,文化传播时,应尽量减少读者理解的翻译,文化上的障碍,从而能够实现的文化交流更理想的目标。要求读者和原来的读者是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东西,原来的读者在翻译时表示,可能是相当陌生的读者。因此,在这个时候,原来的读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多使用一些词汇,复杂的句子或条款进行补充和票据,从而有效地缩短了原来的读者和读者之间的文化差距。放大和注释的方法是为目的,以方便外国游客了解,更有利于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推出的“饺子”,例如,一定会与屈原的内容,如果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而不是屈原任何介绍,只是简单地只会使游客无法了解雾水。因此,如果翻译告诉此时的游客,屈原是1:在著名的中国学者,政治家,谁三百年livedsome之前出生Christd在这个时候如此,游客将“饺子”离开了中国龙更深的印象端午节将了解更多。 3.2注重翻译的名字

从翻译目的论看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以宁波博物馆解说词英译为例

从翻译目的论看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以宁波博物馆 解说词英译为例-汉语言文学 从翻译目的论看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以宁波博物馆解说词英译为例梅盛王晨婕 摘要:本研究运用翻译目的论,分析博物馆解说词译文的预期功能、目的和受众情况。选取宁波博物馆解说词英译文为研究对象,批判性地分析了其在文化和语言层面出现的翻译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总结了一系列适用于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的方法,如:增添、重组等,剖析了博物馆解说词英译翻译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应对策略,旨在提高博物馆解说词英译文的质量,更好地为中国的对外文化传播服务。 关键词:博物馆解说词目的论翻译问题对策 由于全球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各国间跨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旅游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国际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能够游历中国,并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中国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其中,参观博物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博物馆解说词的翻译是向外国游客介绍和传播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手段。目前,对旅游资料汉英翻译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旅游景点介绍和景点公示语的汉英翻译问题的探讨,很少触及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问题,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 本文尝试运用翻译目的论,以实地拍摄的图片资料为佐证,选取宁波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文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归类,同时提出解决方案和总结相关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从而提高博物馆解说词英译文的质量,更好地为中

国的对外文化传播服务。 一、翻译目的论概述 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人类的一种行为活动,而且是有目的的行为活动,而‘制约翻译过程的首要法则便是翻译行为的目的’”[1]。翻译行为的发起者确定翻译目的,规定翻译要求(translation brief)。“翻译要求涉及到多方面,包括规定译本文本的功能(信息功能、表达功能或呼唤功能)、报告译文的预定目的、接受者、接受文本的时间、地点和场合[2];文本分类并不是说每个文本属于某一类型,事实上,大多数文本会同时兼有以上三种功能,差别在于侧重的功能不同。翻译目的论宣称翻译的标准应当是充分(adequacy),而不是等值(equivalence),充分是指译文要符合翻译要求。译者根据翻译要求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这就为译者“增加了可供选择的翻译策略”[3]。与传统“等值观”相比,目的论注重的不是译文与源文是否对等,而是强调译文应从其预期功能出发,根据各语境因素,选择最佳处理方法,因而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4]。 在目的论框架下,本文将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的具体要求整合成以下三个方面:译文的预期功能、目的和受众情况。博物馆解说词一般包括该馆的概况介绍、最新资讯信息、展品与史料介绍等。从译文文本功能来看,博物馆解说词英译文兼具信息和操作功能,旨在为国外参观者提供准确而详尽的博物馆信息,以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译文接受者是以“对中国事物知之甚少的一般外国受众”[5]为主。由此,笔者认为以下两点可视为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的原则:1.以服务外国游客为导向,译文能准确地传达博物馆相关信息,并且做到通俗易懂;2.以顺利实施跨文化交流为主旨,即译文能有效帮助外国游客观赏博物馆所

目的论与功能对等理论

翻译目的论简介即就是skopostheory Skopos是希腊语,意为“目的”。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ie)是将Skopos概念运用于翻译的理论,其核心概念是: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Skopos这一术语通常用来指译文的目的。除了Skopos,弗米尔还使用了相关的“目标(aim)”、“目的(purpose)”、“意图(intention)”和“功能(function)”等词。为了避免概念混淆,诺德提议对意图和功能作基本的区分:“意图”是从发送者的角度定义的,而“功能”指文本功能,它是由接受者的期望、需求、已知知识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 在弗米尔的目的论框架中,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受众——译文所意指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每一种翻译都指向一定的手中,因此翻译实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标受众而生产的语篇”。弗米尔认为原文只是为目标受众提供部分或全部信息的源泉。可见原文在目的论中的地位明显低于其在对等论中的地位。 20世纪70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兴起于德国。其发展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凯瑟琳娜·莱斯首次把功能范畴引入翻译批评,将语言功能,语篇类 型和翻译策略相联系,发展了以源文与译文功能关系为基础的翻译批评模式,从而提 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莱斯认为理想的翻译应该是综合性交际翻译,即在概念性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方面都与原文对等,但在实践中应该优先考虑的是译本 的功能特征。 第二阶段: 汉斯·弗米尔(Vermeer)提出了目的论,将翻译研究从原文中心论的 束缚中摆脱出来。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这一行为必须经过协商来完成;翻译必须遵循一系列法则,其中目的法则居于首位。也就是说,译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此外,翻译还须遵循“语内连贯法则”和“语际连贯法则”。前者指译文必须内部连贯,在译文接受者看来是可理解的,后者指译文与原文之间也 应该有连贯性。这三条原则提出后,评判翻译的标准不再是“对等”,而是译本实现预期目标的充分性。弗米尔还提出了翻译委任的概念,即应该由译者来决定是否,何时,怎样完成翻译任务。也就是说,译者应该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而且有权根据翻译目的决定原文的哪些内容可以保留,哪些需要调整或修改。 费米尔认为,翻译中的最高法则应该是“目的法则”。也就是说,翻译的目的不同,翻译时所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换言之,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对于中西翻译史上的归化、异化之争,乃至近二三十年译界广泛讨论的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目的论”都做出了很好的解释。翻译中到底是采取归化还是异化,都取决于翻译的目的。由于功能翻译理论就是以“目的原则”为最高准则,而任何翻译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行为,片名翻译的最终目标和主要功能是帮助人们了解影片的主要内容,并激发观众的观看欲望。因此我们需要对功能翻译理论尤其是“目的论”流派做简单了解。 第三阶段: 贾斯塔·霍茨—曼塔里借鉴交际和行为理论,提出翻译行为理论,进 一步发展了功能派翻译理论该理论将翻译视作受目的驱使的,以翻译结果为导向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该理论和目的论有颇多共同之处,弗米尔后来也将二者融合。

(完整word版)浅析翻译目的论

浅析翻译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是一种较新的翻译理论模式,它的建立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翻译研究中的语言学取向受到挑战。反动者摈弃独霸译坛的结构主义刻板模式,以开先河者的姿态为译界注入了一股对经院派迂腐之气具有祛除力的清流。 一、目的论的内容 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ie)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德国学者弗米尔(Hans Vermeer)提出的一种翻译理论,弗米尔认为:翻译研究不能单单依靠语言学。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翻译并不仅仅是甚至并不主要是语言过程;第二、语言学还没有提出真正针对翻译困难的问题。因此,他在行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翻译的目的论。 其核心概念是:翻译过程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弗米尔将翻译研究从原文中心论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认为翻译必须遵循一系列法则。其中目的法则居于首位。即“任何翻译行为都是由翻译的目的决定的。也就是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手段”。 翻译目的论的中心思想是:行动皆有目的。行动者参照实际环境选择一种他认为最合适的方式以求达到预期目标;既然翻译也是一种行动,所以译者也会在翻译目的的指引下。尽量考虑一切可能有关的因素。从而决定最合适的行动方式;基于这种对实际情况的描述。可以得出一条规范性的基本规则:(翻译)行动的目的决定达到的预期目标的策略。也就是说,译文应对预定的受话者发挥预期的功能。 根据目的论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这个目的有三种解释:译者的目的(如赚钱);译文的交际目的(如启迪读者)和使用某种特殊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为了说明某种语言中语法结构的特殊之处而采用按其结构直译的方法)。通常情况下,目的是指译文的交际目的。目的论认为翻译过程的发起者决定译文的交际目的,发起者出于某个特殊原因需要译文,在理想状况下,他会给出需要译文的原因、译文接受者、使用译文的环境、译文应具有的功能以及与原因有关的细节等,所有这些构成了翻译要求。翻译要求向译者指明需要何种类型的译文,而译者并非被动接受一切,他可以参与决定译文的目的。特别是当发起者因专业知识不足或其它原因对译文目的不甚明了的时候,译者可以与发起者协商,从特殊的翻译情况中得出译文目的。弗米尔认为:决定译文(面貌)的不是原文(面貌),而是翻译目的。 按照弗米尔的解释,翻译目的的这个概念实际上有三层意义:它可以用来指: ( 1) 翻译过程:亦即翻译过程的目的; ( 2) 翻译结果:亦即译品( translatum)的功能;

浅析旅游英语的翻译策略

浅析旅游英语的翻译策略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几年,尤其是加入WTO以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旅游英语的重要性也随之凸显出来。本文通过分析旅游英语的特点,力求探寻到旅游英语的恰当翻译策略,促进旅游英语的发展,进而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旅游英语;语言特点;翻译 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和文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促进了各国家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WTO后的十几年,旅游业作为重要的第三产业在我国得到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通过旅游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推广。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来到中国,旅游英语的重要性随之凸显出来,如何通过旅游英语翻译将中国文化和民风民俗传递和展示出去,使国外游客更好的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陶醉于我国的自然风光之中,从而促进对外旅游业的发展,也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和推广。 1.文化差异影响旅游英语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过长久以来积淀的精神财富,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排他性。中国文化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种悠久的文化传统根植于语言之中,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中西的文化差异是明显的,这种文化的差异使两种语言中互译是极其困难的,如何准确、简洁、恰当的翻译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正确的处理旅游英语的翻译策略,准确进行旅游英语翻译对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2.旅游英语的语言特点 2.1行业术语 旅游英语会使用大量的与旅游行业相关的英语单词或习惯用语,一般称为旅游英语术语。例如,旅游英语中的通知就体现了旅游语言独有的特征。一般通知内容简捷明了,在正文前一般标有NOTICE或ANNOUNCEMENT等字体,使游客一目了然。正文包括事由、地点、时间、通知发布者等,同时通知的对象一般使用泛指的形式来表达。如:把Dear Travellers(亲爱的游客)Dear Guests(亲爱的旅客)等称呼写在正文前或者直接将称呼写在正文里,如“Tourists are requested to note that the zoo is open as from May 23,2013”游客们请注意,动物园从2013年5月23日起开放)。 2.2礼节特征 语言翻译是信号的语际转换过程,译者必须了解原语言和译语言的文化。文

从翻译目的论看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

摘要:本研究运用翻译目的论,分析博物馆解说词译文的预期功能、目的和受众情况。选取宁波博物馆解说词英译文为研究对象,批判性地分析了其在文化和语言层面出现的翻译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总结了一系列适用于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的方法,如:增添、重组等,剖析了博物馆解说词英译翻译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应对策略,旨在提高博物馆解说词英译文的质量,更好地为中国的对外文化传播服务。 关键词:博物馆解说词目的论翻译问题对策 由于全球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各国间跨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旅游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国际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能够游历中国,并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中国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其中,参观博物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博物馆解说词的翻译是向外国游客介绍和传播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手段。目前,对旅游资料汉英翻译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旅游景点介绍和景点公示语的汉英翻译问题的探讨,很少触及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问题,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 本文尝试运用翻译目的论,以实地拍摄的图片资料为佐证,选取宁波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文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归类,同时提出解决方案和总结相关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从而提高博物馆解说词英译文的质量,更好地为中国的对外文化传播服务。 一、翻译目的论概述 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人类的一种行为活动,而且是有目的的行为活动,而‘制约翻译过程的首要法则便是翻译行为的目的’”[1]。翻译行为的发起者确定翻译目的,规定翻译要求(translation brief)。“翻译要求涉及到多方面,包括规定译本文本的功能(信息功能、表达功能或呼唤功能)、报告译文的预定目的、接受者、接受文本的时间、地点和场合[2];文本分类并不是说每个文本属于某一类型,事实上,大多数文本会同时兼有以上三种功能,差别在于侧重的功能不同。翻译目的论宣称翻译的标准应当是充分(adequacy),而不是等值(equivalence),充分是指译文要符合翻译要求。译者根据翻译要求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这就为译者“增加了可供选择的翻译策略”[3]。与传统“等值观”相比,目的论注重的不是译文与源文是否对等,而是强调译文应从其预期功能出发,根据各语境因素,选择最佳处理方法,因而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4]。 在目的论框架下,本文将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的具体要求整合成以下三个方面:译文的预期功能、目的和受众情况。博物馆解说词一般包括该馆的概况介绍、最新资讯信息、展品与史料介绍等。从译文文本功能来看,博物馆解说词英译文兼具信息和操作功能,旨在为国外参观者提供准确而详尽的博物馆信息,以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译文接受者是以“对中国事物知之甚少的一般外国受众”[5]为主。由此,笔者认为以下两点可视为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的原则:1.以服务外国游客为导向,译文能准确地传达博物馆相关信息,并且做到通俗易懂;2.以顺利实施跨文化交流为主旨,即译文能有效帮助外国游客观赏博物馆所陈列的展品以及发布的各种信息,同时激发其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 下文将根据诺德(nord)自上而下翻译问题的分类模式,以实地拍摄的图片资料为佐证,选取宁波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文为研究对象,着重剖析其文化和语言两大层面的翻译问题,依照笔者所提出的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原则,提出改进建议,同时剖析宁波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应对策略。 二、宁波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层面翻译问题 博物馆解说词里常常会出现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若只是简单机械地采用音译的方式,则势必无法让外国游客了解这些专有名词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试

功能翻译理论目的论

方梦之主编:《译学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29页 功能翻译理论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 又称“功能目的论”(Skopos theory)。1971年,德国的莱斯(K. Reiss)首先提出“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评价的新模式。1984年她在与费米尔(H. J. Vermeer)合写的General Foundation of Translation Theory一书中声称: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翻译理论所注重的原文及其功能,而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一种或若钟交际功能。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学者克利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进一步拓展了译文功能理论。她强调译文与原文的联系,但这种联系的质量与数量由译文的预期功能确定。这就是说,根据译文语境,原文中的哪些内容或成分可以保留,哪些需调整或改写,该由译文的预期功能确定。 功能目的理论的两项基本原则是:1. 翻译各方面的交互作用受翻译目的所决定;2. 目的随接受对象的不同而变化。按照这两项原则,译者可以为了达到目的而采用任何他自己认为适当的翻译策略。换句话说,目的决定方式(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 作为受文化制约的语言符号,原文语篇和译文语篇受到各自交际环境的影响,译文功能与原文功能可相似或保持一致,也可能完全不同。根据不同的语境因素和预期功能,选择最佳的处理方法,这是功能翻译理论比以对等为基础的翻译理论或极端功能主义的翻译理论更为优越之处。翻译功能理论指导下的翻译方法表现出较大的灵活性,较高的科学性和易操作性。Toury 把“功能目的论”看作是“译

rr从翻译目的论看企业外宣资料汉英翻译原则

第19卷第4期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9No.4 2005年8月J 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 Y OF TECHNOLOGY(S ocial Sciences)Aug.2005 从翻译目的论看企业外宣资料汉英翻译原则 陶全胜 (安徽理工大学外语系,安徽淮南 232001) 摘 要:文章运用翻译目的论的有关原理,并通过译例分析,提出企业外宣资料汉英翻译应遵循“传译主要信息、语用等效、概念术语的译名统一”的原则。贯彻这三条原则有助于达到译界所公认的“以传达信息为目的,同时考虑信息的传递效果”的应用文体翻译标准。 关键词:企业外宣资料;主要信息;语用等效;概念术语的译名统一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634(2005)04-0124-06 Exploring principles o f translating econom ic literature of enterprises from Chinese to English based on Skopo stheory T AO Quan-sheng (Departm ent of Foreign Languages,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 d T echnology,Huainan232001,China) Abstract:Based o n Skopo stheo ry and w ith ex amples analy sis,the author puts forw ard the v iew that major pr inciples o f tr anslating economies literature should be convey ing the main information, achiev ing pr agmatic equivalence,and reaching co nsistency o f translating concepts and ter ms.By adhering to the thr ee principles,the version of translation can m eet the well-accepted practical translatio n standard w hich stresses conveying information and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translating. Key words:eco no mic literature of enterprises;m ain info rmation;pragm atic equivalence;consistency of translating concepts and terms 一、引 言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越来越密切。企业作为经济活动中最主要的主体,要走向世界市场,融合于世界经济,不仅需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而且还应有过硬的宣传推销措施,以便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得自身的生存空间。企业外宣资料的翻译是企业向国外拓展市场的前提,良好的对外宣传资料有助于企业产品顺利地进入国际市场。但目前一些企业外宣资料的汉英翻译,过分拘泥于“忠实”与“等值”,在译文中出现了中式英语的倾向,不利于企业对外交流。还有一些企业对外宣传工作没有体现“内外有别”,把对国内使用的资料直接翻译出来对外使用,影响了企业的对外宣传效果。许建忠教授提出的“得作者之志,为读者所接受”的实用文体的翻译收稿日期:2004-05-12;修回日期:2004-09-27 作者简介:陶全胜(1964-),男,安徽枞阳人,安徽理工大学外语系讲师,硕士.

2021年旅游英语翻译论文

旅游英语翻译论文 随着中国的发展和日益开放,海外游客的数量逐年提高,旅游英语的翻译工作日显重要。下文是 ___为大家的关于旅游英语翻译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旅游英语翻译技巧 摘要:旅游英语翻译应做到文字流畅自然、表达易懂清晰、文体简洁易懂、有感染力;在了解基本原则上探讨旅游资料翻译的技巧,就是把很多种不同的翻译的技巧和方法使用到一起相结合,然后在对所翻译的文章进行一些修改,使其获得更好地成效。随着我国对外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英语翻译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文章分析了旅游英语翻译障碍的成因,并通过对汉英文化差异的解读,总结了解决旅游英语翻译障碍的对策。最后指出译者不但需要掌握汉英翻译的方法和技巧,还要对汉英文化及其差异有所研究,只有灵活运用翻译方法,才能将旅游景点相关内容和文化内涵正确地传递给外国游客。 关键字:旅游英语;翻译;文化差异 一、旅游资料的翻译标准及功能

我们在探讨旅游英语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把翻译的内在功用和翻译的技巧相结合。旅游英语中的资料内容和种类多种多样,但是究其根本都是想要引起读者的注意,旅游资料的主要功用有这几个方面:诱导、美观和提供信息。其中对于旅游资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可以给读者足够多的风景介绍信息和对所介绍的景点的宣传, ___人们对这个景点旅游参观的兴趣,同时增加游客对我国历史及文化的了解。所以为了增加起作用,旅游资料的英文翻译一定要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让其产生一睹为快的强烈愿望。 旅游资料翻译不单纯等于中译英文字上的翻译,旅游资料翻译的成功与失败,首先就取决于其翻译的效果。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就指出:“所谓翻译,就是指从语义到语体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言再现原文的信息。”这此处的“对等”指的是翻英文对目的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大概相等。翻译文的读者与原文读者拥有不同的文化和背景,如果一字不动地翻译成另种语言就不一定能达到原效果。译文应该具有和原文同等的表现力和吸引力。译者必须把重点放在翻译文的译文读者上,充分考虑到译文的可读性和读者接受性,在对译文读者可能不容易理解的地方要做出一定的调整和变化,让翻译文更能达意。 中国和欧美国家在其文化传统与形式思维上游很多的不同之处,所以这也导致了不同民族之间文化上的不同和差异,以及使用语言

从目的论看电影字幕翻译

摘要:电影字幕翻译是电影的一部分,利用文字去展现和诠释影片对白不为人理解的内容,因此,电影字幕翻译跟一套电影的影片种类、故事情节、地域背景、语言运用息息相关。电影字幕对于译入语观众理解影片内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目的论角度来分析《肖生克的救赎》及《疯狂动物城》这两部电影的字幕翻译方法。 关键词:电影字幕;翻译方法;目的论 一、引言 外语片字幕译文主要功能是传达影片人物对白的内容。外语片对白是影片的灵魂,是剧本作者潜心构思、独具匠心之作,是符合表演特点的艺术结晶:它对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字幕翻译的最终目的是要目的语的观众能够接受并能感受到此电影的魅力。因此,字幕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文化传输与移植的过程,更是一种以目的语观众为接受者的有目的翻译。 本文选取了《肖生克的救赎》和《疯狂动物城》这两部电影的字幕来作分析。在这里我想简单谈一下我选择这两部电影的原因:《肖生克的救赎》是我最喜欢的影片,也是看过次数最多的电影,没有之一:该影片内容发人深省,演员演技精湛,整部电影的场景也很精致,堪称佳作。自发行以来,《肖生克的救赎》在互联网电影数据库的史上最佳250部电影影迷评选中,一直以来都位居前三位,也是至今最多影迷参与评分的电影。在1994年的奥斯卡奖,该片获得七项提名,被称为电影史上最完美影片、好莱坞最有气势的十大巨片之一。而《疯狂动物城》则是当下最炙手可热的电影了,该影片刻画了一个美轮美奂的全新世界,在表面的美丽之下却能找到人内心所充满的偏见和自己的心思。用绝伦的艺术形式刻画以及反讽了当今的世界形态,结尾则是充满着正能量,绝对是用心制作的良心之作。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两部电影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国际影响,其外文字幕的一份功劳不可忽略。本文是从对照剧中人物的英文对白,仔细体味汉语字幕中发现,从整体上来说这两部影片的英译字幕是十分贴切的,可以归纳为简洁明了、流畅通达、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二、目的论翻译理论简介 以赖斯、弗米尔、曼塔莉和诺德为主要代表的功能主义目的论(functionalistskopostheory)是当今世界颇有影响力的翻译理论学派之一。“skopos”是希腊语,其意思为目的、意图、目标和功能。在功能主义目的论出现以前,主流的翻译学派都把重点放在原文本上。然而,目的论却颠覆了这一传统,它将译者应该关注的重心移到了译文上。目的论学者认为,在翻译进行之前,就应该决定翻译的目的或要达到的目标。翻译原则及策略的选择必须与翻译的目的、功能或是在译文中要表达的功能相融合。将功能目的论应用于字幕翻译,我们可以看出,电影字幕翻译的目的就在于帮助目的语观众更好地了解荧幕上发生的一切,以使观众与电影之间有更流畅的沟通,充分体验到电影的美和魅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译者的任务就是采用适当的翻译原则和策略,在时间和空间受到一定限制的前提下,为观众提供清楚、准确的字幕。如果译文达不到原文的效果,或者不能让译入语或说目的语观众像原语观众一样体验一部优秀电影的杰出之处,这种翻译行为毫无疑问就是一种失败。 接下来,我将《肖生克的救赎》与《疯狂动物城》中的英文台词与中文字幕翻译进行了对比,以翻译目的论的目的性原则为主要标准,分析其字幕翻译是否以及如何在译入语文化中实现其目的。 三、字幕汉译 根据翻译目的论,翻译过程中由于不同的目的,会产生不同的译文。比如,有译者可能为了赚钱过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翻译;也有为了目的语读者或观众以沟通交流为目的进行的

浅析翻译目的论

本文由csq3011贡献 pdf1。 2008 年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汉文综合版) Jul.2008 第 28 卷第一期 总第 51 期 浅析翻译目的论 汤玉洁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4) [摘 要]翻译目的论是从译文视角进行翻译研究的一种解构主义理论 模式,它以译文功能为取向,注重翻译的实用性。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有明确 目的性的跨文化的人类交际活动,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译文文本的生产活动。 在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和忠诚原则中,目的原则是首要的原则。本文 简单介绍了目的论的一些基本内容,指出了它对翻译实践活动的积极指导作用。 [关键词]目的论;原则;翻译实践 Abstract: Seen from the target-oriented perspective, Skopostheory boasts itself of one of the deconstructive translation studies,which focuses on the target-text’s function and practicability. Skopostheory hold that translating is a purposeful communicative human activity. Skopos rule is the primary one of the four rules that includes skopos rule,coherence rule,fidelity rule and loyalty. This paper, at the outset,presents a brief content of Skopostheory,and then,discusses its positive role during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Key Words: Skopostheory; rules; translation practice 引言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蓬勃发展,各种翻译理论争妍斗艳,为翻译 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从 20 世纪中叶开始,西方翻译理论研究已经 有了很大的突破。理论家开始从阐释学、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 女权主义、话语权利、接受美学、读者反应论等角度去阐释翻译现 象,出现了操纵派、多元系统派和功能派等多个派别。其中,功能 派翻译理论的奠基理论是翻译的目的论(Skopostheory) 。西方翻译 理论从聚焦于语言和文本的微观研究,到论证社会、历史、文化对 翻译及翻译研究的影响的宏观研究,出现了跨学科的、多元的翻译 研究格局,如卡特福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翻译理论、奈达的社会符号 学翻译理论、纽马克的关联翻译理论、美国翻译培训班、多元体系 翻译理论,以阐释学为基础的解构主义翻译观,描写翻译研究等等, 在众多的翻译理论中,德国学者提出的翻译目的论独树一帜。 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y)是一种较新的翻译理论模式,是 由德国译论家 Han Vermeer 发展起来的翻译理论模式,该理论基本 上属于一种对翻译的外部研究,它将研究聚焦在翻译过程中各种目 的的选择上,因此无疑能够弥补传统翻译研究的不足,从而为翻译 的多学科探索又增加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 译是人的一种行为。目的论的核心概念是: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 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 威密尔提出 “翻译是一种人类行为” , 而“任何行为都具有目的”“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 , 。因此,翻译 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生产的语篇” 。根据行 为学理论,目的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发生的有目的的 行为,它既是构成具体情境的一部分,又对情境有一定的影响。由 于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因此翻译也并非是一 对一的语言转换活动。但翻译是人类的一种行为活动,与人类其他 行为一样,翻译亦有目的,且翻译的目的在翻译开始之前就要确定。 翻译时,译者应根据具体要求,结合翻译目的和译文读者的特殊情 况进行有选择性的翻译。 第三阶段,贾斯塔?赫兹?曼塔利(Justa Holz Manttari)和 克利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对目的论的发展。前者重点 研究了翻译过程的行为,参与者的角色和翻译过程发生的环境;后 者提出了 “忠诚原则” 关切的是译者对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忠诚。 , 贾斯塔?赫兹?曼塔利进一步发展了功能翻译理论,建立了行为翻 译理论,视翻译为一项为实现特定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