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原理复习资料

地貌学原理复习资料
地貌学原理复习资料

1.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学科。

2.风化作用:出露地表的岩石,受日光照射、温度变化、水的作用和生物作用

等,发生破碎和分解,形成大小不等的岩屑、沙粒和黏土,这种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3.生物的物理风化作用:一是植物的根系起楔子作用对岩石挤胀而使岩石崩解,

二是动物的挖掘和穿凿活动进一步加速岩石破碎。

4.滑坡与崩塌的区别:a:运动速度,滑坡速度比崩塌缓慢:b:移动形态,崩

塌体比较破碎,形成倒石堆,滑坡体则保持整体不变;c发生坡度:坡度较大才可能发生崩塌,而滑坡速度在坡度较小的地方也可能发生>10°即可能;

d有无裂缝;崩塌体表面上基本不见裂缝分布,而滑坡表面,尤其是新发生的滑坡,表面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纵横裂缝。

5.坡长侵蚀不一定强(从水量与泥沙两方面进行分析)理论上,坡面越长、越

到下坡的水量越多,水流的能量越强。但随着坡面的增长,水流携带的泥沙量也随之增多,需要消耗一部分能量,使水流侵蚀能力减小。

6.坡度增大,径流速度加快,动能增大,对坡面的冲刷增强,坡度在小于20°

时,坡面冲刷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在40°时冲刷强度最大,在40°到90°时随坡度的增大而减小。

7.横向环流的4种类型:a单向横向环流,b底部汇合型横向环流,c底部辐散

型横向环流,复合型环流。

8.一条河流,上游多以侵蚀为主、下游以堆积为主;弯曲河段在凹岸侵蚀、凸

岸堆积。

9.洪水期的洪水波在狭窄河段传播速度慢,产生壅水,水面比降小,水流搬运

能力减弱,发生堆积而形成浅滩;在展宽河段,洪水波传播快,水面比降大,水流侵蚀搬运能力强,发生侵蚀而形成深槽。

10.岩槛是如何形成的?其形成后是如何移动的?岩性对河床纵剖面的影响是由

于不同岩石抵御侵蚀能力的差异而造成差别侵蚀,在坚硬岩层段形成岩槛或跌水。A从岩性来看,坚硬岩层段相对于较软岩层抵御侵蚀能力强,所以常形成岩槛;b从构造来看,……岩槛是基岩河床中较坚硬岩石横亘于河床底部形成的瀑布或跌水,并构成上游河段的地方侵蚀基准面。岩槛的形成与构造岩性有关。有些活动断层可直接形成岩槛,岩槛位置和断层位置一致;有时岩槛位于活动层上游方一定距离,这是因岩槛向源后退之故。前者表明活动时期很近,后者说明断层活动已有相当长时期。穿插在基岩中的岩脉,也常形成岩槛。岩槛形成后,常不断向上游方向移动,但有时也向下游方向移动,这取决于形成岩槛的岩层产状。当构成岩槛的坚硬岩层倾向上游方向时,在河流侵蚀作用下,河床降低,岩槛就会向上游方向移动;反之,岩层向下游方向倾斜,下切侵蚀后,河床降低,新的岩槛比原先岩槛位置向向下游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11.曲流形成后,由于地壳抬升,曲流深切到基岩中,称为深切曲流。分为嵌入

曲流(地壳抬升快时,曲流保持原形切入基岩中形成的)和内生曲流。

12.河漫滩结构:洪水期河漫滩上水流流速较小,环流从河床中带到河漫滩上的

物质,主要是细沙和黏土,称为河漫滩冲积物;下层是由河床侧方移动沉积的粗砂和砾石,称为河床相冲积物。这就组成了河漫滩的二元沉积结构。13.根据泥石流形成的诱发因素可划分为降雨型泥石流、融雪型泥石流、暴雨和

融雪性泥石流、溃决型泥石流和地震型泥石流。

14.我国绝大部分泥石流是降雨和融雪诱发引起的,夏秋季为泥石流多发季节,

降雨大部分集中在午后到傍晚,冰雪消融最强烈的时间,泥石流发生则比水源的突然增加要滞后一段时间。故绝大部分泥石流多发生于傍晚或深夜。15.冲积平原的结构a:山前平原主要是较粗颗粒的洪积物和河流冲积物;b中部

平原以河流堆积物为主,中部平原沉积层中常有海相夹层,这是短期海浸作用形成的;滨海平原是由海相和河流相沉积物共同组成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呈水平相变。如果陆源物质增多,陆地向海方向增长,河流相沉积在海相之上;

如果陆源物质减少,海水深入陆地,海相沉积又超覆在河流相沉积之上。16.三角洲或三角港的交界线称为口门;在潮流界以下到三角洲海陆交界线(口

门界)之间叫河口段(口门以上);口门向外至水下三角洲前缘坡折处,叫前河口段。

17.三角湾(三角港)的成因:a:在潮流作用很强和河流挟沙很少的河口,涨潮

时潮流以很快的速度溯流而上,形成强烈侵蚀,退潮时积蓄的河水和潮流一起沿河而下,加强了退潮流的力量,强烈冲刷河道,形成喇叭形的河口湾,称三角湾;b在构造下沉地区或间冰期海面上涨,海水淹没陆地河流,形成溺谷,河口也可能形成三角湾。

18.三角洲的类型:a扇形三角洲;b鸟爪形三角洲;c尖形三角洲d岛屿形三角

洲e过渡形三角洲。

19.河流袭夺是如何形成阶地的?a在袭夺处以上之所以形成阶地,是因为袭夺

河的河床位置低于被夺河,所以往往形成跌水,跌水形成后会不断向被夺河上游移动,并下切形成阶地,这种阶地只分布在从袭夺湾到跌水之间;b在袭夺处以下,之所以形成阶地,是因为袭夺所接收了来自改向河的水流,其水量大增,于是下切加强,从而形成阶地。这种阶地分布在袭夺湾以下。20.断头河与被夺河之间,在河流发生袭夺之前原是一条连通的河谷,河流袭夺

后,它成为新水系的分水岭,但仍保存河谷形状,称为风口。

21.可溶性岩石大致分为三类:a碳酸盐类岩石b硫酸盐类岩石c卤盐类岩石。

22.地表水流沿石灰岩坡面上流动溶蚀和侵蚀出许多凹槽,称为溶沟。溶沟之间

的突出部分,称为石芽。

23.在岩溶区,常见河谷上游的水流从某一陡坝下的泉眼涌出,而河流流向的前

方又有一陡坎阻挡,陡坎下方有一落水洞,河水沿落水洞流入地下,这种上下游封闭的谷地,称为盲谷。

24.洞穴堆积物分为三类:a化学堆积物(石笋、石钟乳、泉华)b机械堆积物(湖

泊沉积、崩塌沉积物)c生物堆积物(石器、骨器)

25.冰川搬运和堆积的碎屑物质称为冰碛物。

26.典型的冰斗是一个围椅状洼地,三面是陡峭的岩壁,向下坡有一开口,开口

处常有一高起的岩槛。

27.当冰川的补给和消融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时,冰川的末端较长时期地停留在某

一位置,这时由冰川上游搬运来的物质,在冰川尾端堆积成弧形的堤,称终碛堤(尾碛堤)。

28.冻土的结构,上层是夏融冬冻或是昼夜融冻的活动层,又叫交替层;下层是

多年冻结不融的永冻层。

29.气温对冻土温度变化的影响只限于地面下一定深度,气温对地温的影响在地

表最大,随深度加大而减小,到一定深度,气温对地温没有影响,这里的地温年变化幅度等于零,即气温对冻土影响的最大深度。在此深度以下,冻土

温度只受地热增温影响,深度增加,温度增高。

30.研究石海线也可大致确定古雪线的高度,石海线是一条重要的气候地貌界线。

31.土溜阶坎是多年冻土区坡地上的一种地貌现象,当融冰时地表过湿的松散沉

积物沿坡向下流动,前端常成一陡坎,叫土溜阶坎。

32.全世界荒漠区分布:a南北纬15°~35°之间,由副热带高压引起的干旱荒漠;

b另一个是咋卑微35°~45°之间的温带、暖温带大陆内部的干旱荒漠。

33.典型的新月形沙丘是从饼状沙堆到盾形沙丘再到雏形新月形沙丘演化而来。

34.抛物线沙丘平面形态呈弧形,弧形突出方向指向下风向,两个尖角指向上风

向。

35.岩漠是坚硬裸露岩石上分布一些松散岩屑的荒漠,岩漠多形成在荒漠区的山

前地带,并发育干谷、山麓剥蚀面和岛山。

36.岩溶水的分带

⑴垂直循环带(充气带),该带位于地面至地下水高水位之间,只有在降雨或融雪期,水沿裂隙或落水洞从地表向下流动时,这里才有水流;水流先是垂直方向,如果遇到近似水平产状的隔水层,或水平孔道,水流就会成水平流动。垂直循环带的厚度取决于地下水高水位的位置,而地下水高水位的位置又与地表河流的切割深度有关。地壳上升区切割深度越大,该带厚度就越大;地壳长期稳定的区域,河流切割浅,垂直循环带就小。

⑵过渡循环带(季节变动带)该带位于地下水高水位和低水位之间。地下水位是随季节而升降的,在雨季或融雪季节之后,地下水位升高,这时该带的地下水成水平流动,与下部的水平循环带连成一体。旱季时,地下水位降低,该带的地下水为为垂直方向运动,又与上部的垂直循环带连成一体。过渡带的厚度不仅在不同的岩溶区是不同的,而且在同一岩溶区也是变化不定的,这取决于地下水的变化幅度。

⑶水平循环带(饱水带)该带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经常处于饱水状态,地下水流近于水平方向,在接近河谷底部深处,水流流向河谷。如果在岩层稍有倾斜的地区,地下水受岩层倾向控制,河谷一侧接受地下水的补给,另一侧则补给地下水。水平循环带中的岩溶水大部分具有自由水面,常发育许多相互连通的溶洞。

⑷深部循环带(滞流带),在水平循环带之下,岩溶化岩层仍是含水的,地下水的运动不受当地河流基准面的影响,而受地质条件控制,流向更远、更低的区域侵蚀基准面方向。该带的地下水位置较深,有承压性,地下水运动极为缓慢,以至停滞,因此在这一带中岩溶作用也非常微弱。

地貌学原理考试题库

地貌学原理考试题库 一( 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从河谷横剖面看,可分谷底和谷坡两大部分。其中,谷底包括河漫滩和河床 ;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常有阶地发育。 2.由流水堆积在沟谷中的沉积物称为冲积物。 3.在岩溶地貌中,溶蚀洼地是溶蚀漏斗进一步溶蚀扩大而成。 4.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在雪线处的年降雪量等于消融量。副热带高压带的雪线高度比赤道附近要高,说明降水对雪线高度有重要影响。 5.多年冻土区的冻土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叫活动层,下层叫永冻层。 6.沙丘移动的速度与沙丘的高度成反比,与输沙量成正比。 7.荒漠地貌按地貌特征与地表组成物质的不同,可将荒漠分为四种类型: 岩漠,砾漠,沙漠和泥漠。 8.当波浪传播到水深小于 1/2 波浪波长的浅水区时,由于海底的磨擦波浪要发生变形,并最终导致破碎。在水深小于1/20波浪波长的极浅水区,波浪在水深为两个波高处发生破碎。(P138,3.波浪破碎中的第2行) 9.淤泥质海岸类型可以划分为堡岛型,平原型和港湾型三种。 10.我国四大盆地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 和四川盆地。 11.我国三大平原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平原。 二.判断题(在题后括弧内打?或?,每题0.5分,共10分) 1. 壶穴和岩槛是河流下游常见的河流堆积(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 ) 2. 溯源侵蚀只能发生在河流源头,在近河口河段不可能出现。( × ) 也可从源头开始或河口开始溯源侵蚀抑或以瀑布形式实现后退

3. 河流袭夺是冲积平原上自由河曲截弯取直(分水岭迁移或新构造运动)的结果。( × ) 4. 由河流作用形成的、分布在谷底、洪水期可被淹没的阶梯状地形就是河流阶地。( × ) 见第四大题第六小题 5. 我国著名旅游胜地云南路南石林是白垩纪砂砾岩风化剥蚀(地表水溶蚀)形 成的地貌景 观。(× ) 6. 蛇形丘是一种冰水沉积地貌,其延伸方向可用来研究古冰川的大致流向。( ? ) 7. 冰斗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属于大陆冰盖地区(山地冰川的重要地貌)常见的冰蚀地貌类 型。( × ) 8. 年平均地温在0oC以下的土体或岩体不一定都是冻土。(? ) 9. 热喀斯特洼地是由岩溶作用形成的石灰岩地貌形态。( ? ) 10. 石环是由较细粒土和碎石为中心,周围由较大砾石为圆边的环状冻土地貌。( ? ) 11. 砾漠是在湿润气候区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 ) 砾漠是由沉积物(洪积物、冰积物)以及基岩风化后的碎屑残积物在强烈风化作 用下,细沙和粉砂被吹走,留下粗大的砾石覆盖着地面。 12.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流动型)沙漠。(× ) 13. 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卯是典型的黄土沟(谷)间地地貌。(? ) 14(大陆裂 谷是由于地幔对流上升、地壳拉张、岩石圈变薄陷落的结果。( ? ) 15. 海沟-岛弧地貌是两个海洋板块(海洋板块与陆地板块)之间的辐合汇聚地带。(× ) 16. 活动褶曲构造山地是在水平挤压力的作用下,地表褶曲隆起形成的山地。( ? ) 17. 断块山地是受正断层控制的块体呈整体抬升或翘起抬升形成的山地。( ? ) 18. 断层

地貌学复习材料 (1)

地貌学复习材料 第一章绪论 1.试述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 内、外营力相互作用地质构造和岩性作用时间 2.简述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复杂化 (2)改变降水量分布格局(3)影响生物界(4)影响自然界地域的分异(5)影响土地类型的分化 3.简述我国山地的划分及界限的地理意义 极高山:绝对高度>5000M 高山:3500M—5000M 中山:1000M—3500M 低山:500M--1000M 4.简述地貌的基本性质 物质性界面性动力性天然性变化性 第二章构造地貌 1.丹霞地貌:是指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 2.断层线崖:由于差异侵蚀而把古老断层重新揭露出来,并沿断层线发育崖壁。 3.顺地形:背斜山与向斜谷是构造与地形相吻合的,即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4.逆地形:向斜山与背斜谷是构造与地形相反的,即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5.简述单斜构造地貌的水系特征 顺向河次成河逆向河再顺向河 第三章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作用 1.风化作用:引起岩石物理状况和化学成分变化的作用 2.风化壳:被风化了的岩石圈的疏松表 3.简述风化壳的特征 具有分布不连续性,其组成以粘土和碎屑为主,也包括少量残存液体,在剖面上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从地表向下颗粒由细到粗,风化时间由长到短。 4.简述风化壳发育发育的阶段性 (1)物理风化为主的阶段:发育岩(碎)屑型风化壳,岩石以破碎为主, 元素很少迁移,碎屑的化学成分基本与母岩一致,是风化的开始阶段, 在特殊气候条件下(寒冷和干旱气候)下风化可能长期停留在这一阶 段。 (2)化学风化为主的阶段: 早期阶段:以富钙为特征(硅铝-硅酸盐型及硅铝-硫酸盐型风化壳) 中期阶段:以富硅铝为主要特征(硅铝黏土型风化壳或高岭土型风化壳)晚期阶段:以富铝铁为特征(铁铝型风化壳或砖红壤型风化壳)化学风化进行的比较彻底。 5.简述影响风化壳发育的因素

文化学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概述 二、文化的几种定义 1、现象描述性定义。 “人类学之父”泰勒对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2、社会反推性定义 3、价值认定性定义 4、结构分析性定义 5、行为取义性定义 6、历史探源性定义 7、主体立意性定义 三、文化界定 1、泰勒在1871年发表《原始文化》这一里程碑式的著作并给文化第一次下了定义 2、所谓文化,就是人类在存在过程中为了维护人类有序的生存和持续的发展所创造出来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 社会、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有形无形的成果。 3、原因/特点:①群体共享 ②客观显性、主观隐形 ③客观显性、主观隐形二者同时产生影响 ④代代相传,变化速度慢 第二节文化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目的 一、文化学的研究对象 文化学是一门关于研究探讨文化的产生,创造,发展,演变规律和文化本质特征的科学。 (一)文化学不同于自然科学 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 (二)文化学不同于一般的或具体的各门社会科学 文化学以一切文化现象、文化行为、文化本质、文化体系、文化类型(模式)以及文化产生和发展演变规律为自己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以揭示文化现象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三)文化学不同于哲学 哲学的研究偏重于人类的认识规律,而文化学的研究则偏重于人类文化的创造活动与成果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 文化学的研究对象还包括不同的构成方面和层次。 从构成上来看,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有纵向的历史文化、现实文化,也有横向的不同区域,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从层次上来看,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有理论文化和实践文化。 二、文化学的研究范围 1、文化学或文化科学的称谓最早出现于德国 2、德国学者列维?皮格亨首次提出了“文化科学”这一术语,主张进行文化研究,建立专门的学科 3、《原始文化》被认为是近代科学意义上第一部研究人类文化的学术专著,泰勒本人也被尊为文化学的奠基人。 4、文化学的研究范围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与人类和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有 密切关系的方方面面 三、文化学的研究目的 1、文化学的研究将推动文化科学的发展,促进中国文化学理论和文化学科的建设—基本研究目的。 2、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正确地了解文化发展的规律,自觉地促进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 3、文化学的研究能够帮助人们正确地了解文化的有序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和变革之间的特殊关系,增强我们 在新的世纪建设新文化、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4、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认知客观存在时具有更大的宽容度。 5、文化学的研究能使我们认识到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独特的财富,历史文化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征。 第三节文化的构成 二、文化构成的形态

地貌学考试题A卷和B卷及答案#(精选.)

黄冈师范学院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考试课程:地貌学考核类型:考试A卷 考试形式:闭卷出卷教师:XXX 考试专业:地理科学考试班级:地理201101、02班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4×5=20分) 1、冰斗: 2、黄土塬: 3、雪线: 4、河漫滩: 5、雅丹地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分布及其的科学。 2地貌学是介于学与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3、天然河道中的水流具有环流和流两种方式。 4、一个被抬升起来的石灰岩高原,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区域Karst地貌的发育将经历如下几个阶段:幼年期、期、期和老年期。 5、黄土的主要矿物成份是、和。 6、滑坡的三要素为、、和。 7、坡面侵蚀坡面侵蚀只出现在降雨和冰雪融水时期,有两种主要的作用过程。一是_____ 作用,二是_____________作用。 8、岩石的可溶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与岩石。 9、冰川运动的速度为每年几十到几百米不等,速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冰床或冰面与冰川。 A卷【第1页共2 页】

10、未改变自然地貌基本形体的人工地貌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 ,另一种 是。 三、填图题(每一小题1分,共10分) 下图为滑坡纵切面示意图,请根据图示滑坡的特征,指出下图中1-10所指的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每1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地貌形成与演化的动力类型。 2、简述河流阶地的与主要特征。 3、简述黄土的主要特征 五、论述题(每1 小题13分,共26分) 1、论述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2、分析湖北省地貌的特征及其成因。 图1滑坡纵切面示意图 A卷【第2页共2 页】

地貌学各章复习思考题

《地貌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的研究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对象:地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 内容:地表形态、成因、发展结构和分布。 2、为什么说地貌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产物? A内力作用的总趋势是:加大地表起伏、形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形态 B外力作用的总趋势是:夷平高地、填平低地,使地表欺负平坦 C内外力作用对立统一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貌形态。 3、简述内外力在地貌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在地貌的发育过程中,内外力是对立统一的。 A内外力同时出现、彼此消长,作用效果相反。 B内外力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C内外力具有同等重要作用,两者趋于动态平衡。 4、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有哪些?各因素怎样影响地貌的形成? 地貌的发育受内外力相互作用、地址构造和岩性以及作用时间三个因素的影响。 A地貌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产物,在地貌发育过程中,两种力同时出现、彼此消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B地址构造和岩性是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 C内外力作用的时间也是引起地貌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5、试述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A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复杂化。 B改变降水分布格局。 C地貌对生物界的影响。 D地貌对自然界地域分布的影响。 6、试述地质构造和岩性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地质构造和岩性。 A地质构造是地貌形态的骨架,在地质构造影响下,出现各类构造地貌。 B岩性的差异形成不同的抗蚀力,因此,在同一外力作用区,岩性差异也可形成不同的地貌形态。 7、简述戴维斯的侵蚀循环学说和彭克的地形学说的中心思想。

戴维斯认为地貌成因有三个:构造、营力、时间原理是:地貌循环(旋回)学说彭克认为地貌是内外同时相互作用下的产物,地貌分析的具体方法是分析斜坡形态。 第二章构造地貌 1、名词辨析 断层崖与断层线崖、单面山与猪背山、断层谷与断陷谷、断层崖与断层三角面、大洋中脊与洋脊裂谷、大陆裂谷与洋脊裂谷、大陆架与大陆坡、背斜谷与向斜山、稳定大陆边缘与活动大陆边缘、东亚型大陆边缘与太平洋大陆边缘、大陆边缘与洋底、丹霞地貌与张家界地貌 2、什么叫构造地貌?构造地貌按规模可分为哪几级? 3、简述陆壳与洋壳的区别。 4、简述大陆海洋分异的原因与地壳均衡。 5、世界上有哪三条活动构造地貌带?各地貌带有何特点?其共同特点是什么? 6、稳定型大陆边缘有何特点?活动大陆边缘可分为哪些主要类型? 7、根据新生代的板块运动特点,陆地上的大型构造地貌可分为哪几大区域? 8、解释背斜谷、向斜山的形成过程。 9、试述断层谷与断陷谷的区别。 10、褶皱块断山是如何形成的?它与断块山有何区别? 11、试举例说明哪些山脉属于新生代褶皱山带?哪些山脉属于褶皱块断山脉?哪些山脉属于断块山? 12、水平构造地区可形成哪些特殊的地貌形态? 13、请简述断层三角面的形成过程。 14、单面山与猪背山有何异同? 15、火山按喷发特点可分为哪些类型?熔岩地貌主要有哪些类型? 第三章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 1、名词解释 坡地地貌、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球状风化、风化壳、崩塌、滑坡、蠕动、倒石堆、滑坡体、滑动面、醉林(醉汉树)、马刀树 2、简述风化作用的类型和在不同气候类型区风化作用的方式。 3、简述影响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 4、以岩浆岩为例,试述风化壳的发育阶段及各阶段主要的风化壳类型。 5、简述崩塌的形成及触发因素。

地质地貌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名词解释: 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条痕:是矿物在条痕板上擦划后留下的痕迹的颜色。 解理: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结晶方向破裂成一系列光滑平面的性能称为解理 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集合体,是组成地壳和岩石圈的基本物质。 溶洞:地下水对可溶性岩体各种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间。 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土体和岩石。 纹泥:冰川融水携带的细粒物质在冰川前缘湖泊中缓慢地沉积在湖底的具有明显韵律层理的冰川-湖沼沉积物。 化石:凡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都叫化石。 黄土: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以粉沙为主,富含碳酸钙和大孔隙,质地均一,无层理,具有垂直解理的未固结的黄色土状堆积物。 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热能、重力能和地球旋转能等所引起地壳的机械运动,主要表现在地层的变形,产生种种地质构造,同时引起了地表形态的改变。 变质作用:岩石所处的环境与当初岩石形成时的环境有了变化,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往往也要随之变化,以便使岩石和环境之间达到新的平衡关系,这种变化总称为变质作用。(填空) 简答 1、任意举出5种常见矿物并根据晶体化学分类方法归类。 (1)自然元素:如石墨、自然金; (2)硫化物:如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 (3)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如磁铁矿、赤铁矿、石英等; (4)含氧盐:可细分为硅酸盐类(如橄榄石、辉石、正长石、斜长石)、碳酸盐类(如方解石)、硫酸盐类(如石膏); (5)卤化物:如萤石。

2、简述三大类岩石间的相互转化。 在地壳—地幔范围内,三类岩石处于不断地循环演化过程中,即: (1)在地下深部,沉积岩和岩浆岩可通过变质作用成为变质岩。 (2)在地球表面,岩浆岩、变质岩可通过风化—搬运—沉积转变成沉积岩。(3)当变质岩、沉积岩进入地下更深处,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被熔融形成岩浆,再经历冷却结晶作用又可生成岩浆岩。 3、比较岩浆岩与沉积岩在化学成分(或矿物组成)的异同 相同点:沉积岩的化学成分与火成岩基本相似,即皆以SiO2、Al2O3等为主。不同点: (1)沉积岩和岩浆岩中铁的总量大致相同,但沉积岩中Fe2O3的含量高于FeO,而岩浆岩中则FeO略高于Fe2O3,这是由于沉积岩形成于地表有氧的条件下,大部分Fe2+被氧化为Fe3+所致。 (2)沉积岩中K2O>Na2O,而岩浆岩则相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岩浆岩风化分解后产生的Na2O常形成易溶性盐溶于海水中。而含钾矿物如白云母在表生条件下较稳定,粘土矿物又易于吸附钾,故母岩中的K2O大部分含在白云母碎屑和粘土吸附物中进入沉积岩。 (3)沉积岩中富含H2O和CO2,这显然是由于沉积岩形成于表生条件下所致。 4、简述冰斗的形成过程 冰斗形成于雪线附近的积雪凹地,其形成的原因是在地势低洼处,剧烈的寒冻风化作用,使基岩迅速冻裂破碎。崩解的岩块随着冰川运动搬走,洼地周围不断后退拓宽,底部被蚀深,并导致凹地不断扩大形成冰斗。 5、黄土的主要特征。 (1)成分 ①粒度成分:质地均一,以粉砂为主。 ②化学成分:富含CaCO3,还有SiO2。 ③矿物成分:包括碎屑矿物和粘土矿物。 2、厚度

地貌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1,地貌学又称地形学。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形成、演化和分布的科学. 2地貌学的学科分支构造地貌学;气候地貌学; 3、戴维斯(美国)提出的“解释性的地貌描述法”、“侵蚀轮回”以及“地貌的构造、营力和发育阶段的函数”等理论推动了现代地貌学的发展。戴维斯的侵蚀循环理论和地貌是构造、过程、阶段(时间)的函数的概念。 4、德国地貌学家彭克的《地貌分析》一书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彭克的山麓梯级说,分析地貌形态与内外力之间的关系 5、地貌研究的一般程序 1)、调查研究-野外调查、观测和收集资料 2)、室内实验和模拟--1)某些情况下,可直接观察地质地貌事件,更多的情况下,是依据实验室分析判结果论证、判断、综合分析得出结论;2)模拟实验--物理模拟、数学模拟。 3)、运用历史比较法(现实类比法)进行综合分析 归纳法研究问题,经常使用比较的方法,如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逻辑推理法主要是对比事物的已知规律去推断未知。 (1)“将今论古”--现实主义的原则。19世纪著名地质学家莱伊尔指出:“现代是古代的一把钥匙”——即根据现代地质地貌作用得出的规律,恢复和认识古代的地貌事件。 “将今论古”的理论基础是均变说。过去的地质事件可以用今天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动力来解释,研究“现在”是了解“过去”的关键; ?科学实践与发展已对均变论作出必要的修正 (2)、“灾变论与激变论”--法国地质学家居维叶认为地质时期发生多次短暂而猛烈的激变事件;著名华裔学者许靖华等又发现,地球发展过程中曾发生多次灾变事件,如恐龙的灭绝。在运用将今论古的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地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可逆性--这就是地质学的历史的、辩证的、综合的研究方法。 (3)、“将今论古”与“将古论今”的辩证关系-- 将今论古:现在是认识过去钥匙;将古论今:研究过去是了解现在以致未来的钥匙(关键)。在地质地貌学的研究中,必须正确地理解“古”与“今”的关系,才能正确地研究现在、了解过去、预测未来。 第二章坡地地貌 1、坡地地貌:坡地上的风化岩块或土体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崩塌、滑动或蠕动形成的地貌。 2、坡地地貌的形成阶段:一是坡地物质风化和岩石破裂并具备大量松散物质;二是坡地上的不稳定块体或风化碎屑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迁移而形成各种坡地地貌。 3、风化作用: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4、物理风化:又称机械风化或崩解,它是一个岩石由整体破裂为碎屑,裂隙、空隙和比面积增加、物理性质发生显著变化而化学性质不变的过程。 5、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在大气,水与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进而形成化学组成与性质不同的新物质的过程(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氧化作用) 6、生物风化: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对岩石所起的物理和化学的风化作用。 7、风化壳:风化产物经风化与剥蚀仍然残留原地覆盖于母岩的疏松表层称为风化壳 8、倒石堆的结构倒石堆碎屑颗粒大小混杂,没有明显排列层序。从垂直剖面看,一般较大岩块堆积到倒石堆边缘,较小碎屑多堆积在倒石堆顶部,即自下而上,碎屑逐渐变细。 9、滑坡:斜坡上的大块岩(土)体,由于地下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 10、滑坡作用的力矩方程:Pa-Qb-FR=0 即主动部分作用力增大,或被动部分作用力减小,将使滑坡体失去平衡而滑动,反之,滑坡体稳定性增强,不易发生滑坡。 11、影响滑坡形成的因素 1)、地下水--使岩土体发生复杂物理化学过程而失稳滑动;2)、地表水--河岸坡脚掏蚀,降雨融雪渗透土壤而滑动;3)、斜坡岩石结构和岩性(1)滑坡沿断层面、节理面、不整合面或岩层层面滑动;(2)松散沉积层的滑坡,多在在松散沉积与基岩面之间滑动;基岩滑坡多发生在千枚岩、页岩、泥灰岩和片岩斜坡上;4)、地震地震对滑坡具有触动作用;5)、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是开挖破坏斜坡稳定而使滑坡滑动。(1)在斜坡下部或古滑坡体下方开挖土体,降低支持上部土体的阻力而引起滑坡; (2)在斜坡上部堆积、建房等加载活动引发滑坡;(3)灌溉、人工爆破等将水排进滑坡裂缝中引发滑坡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精简版)

政治学原理 一、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说明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的主要区别 答:1)政治哲学研究主要运用先验的哲学思辩的方法,论证某些政治价值是值得追求的,并以这些价值为标准,对显示政治作出评价,并试图探求理想的政治生活方案。它以人类追求的政治价值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政治的价值基础和根本原则。 2)政治科学研究主要运用经验的,科学的和实证的方法,对政治生活进行量化分析。 2.什么是政治参与?列举现代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 答: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政治参与常见的方式有:1、政治投票。2、政治选举。3、政治结社。4、政治表达。5、政治接触之。6、政治冷漠。 3.说明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政治观的差异 答: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是两种不同的政治思维模式。 1、对人性的看法 理想主义:人性本善,至少可以通过修养达到善 现实主义:人性本恶,人有权欲,本性难改 2、对国家关系的看法 理想主义:国家间的利益能够调和,主张在道义和民主基础上建立公正的国际关系 现实主义:强调世界的竞争性,各国利益不可调和,国际关系只能以权力与利益为轴心 3、对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作用的看法 理想主义:极为看重国际法和国际组织,视之为维护国际秩序的唯一有效工具 现实主义:离开权力均势,国际组织就名存实亡 4、对社会和世界的看法 理想主义:强调研究社会和世界“应该如何”,对世界报以盲目乐观态度 现实主义:信奉实证原则,强调人类应当面对争斗的现实,不可陷入和谐的空想 5、对未来的看法 理想主义:认为未来的目标是实现普遍裁军和建立民主的世界政府 现实主义:未来受到人的利己主义的支配,实现世界和平的目标路途坎坷 理想主义重要特点之一是从道德和价值判断的角度看待一切。反映在世界政治中,理想主义从道德价值和合法规则的角度出发,探讨国际政治的行为标准,在对世界事务做出道德评价的基础上,致力研究国际政治体系中各国应当如何行动的问题。它以人类必将走向大同,世界必将走向和平的信念为前提,强调全球利益和国际合作。由于它对世界政治的看法并非建立在现实经验的分析之上,所以,也将被现实主义视为空想主义理论。 现实主义是最古老的国际政治理论,强调全力政治和国家利益。它将其全部理论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国家是国际和世界舞台上的主角,是一个拥有主权的自治实体。而且,民族主义的兴起和现代国家的产生,更使国家变成了一个统一的政治共同体,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4.简要概括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整治意识和立场的过程。它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是社会意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5.概括说明政党的主要功能 答: 1、凝聚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识。2、集合和发展阶级政治力量。3、影响和领导社会政治生活。4、培养本阶级的政治骨干分子。 5、影响国际政治和国际事务。 6.什么是联邦制?说明联邦制的主要特点 答:联邦制国家又称为联盟国家,一般由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结合组成。联邦制国家的特点在于: (1)国家具有最高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政治权力。 (2)国家有统一的宪法和基本法律,但是,在国家统一宪法和基本法律范围内,各联邦组成单位又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3)国民既有联邦国籍,又有组成联邦单位的国籍; (4)在对外关系方面,联邦是国际政治中的主权国家,中央政府拥有外交权。 7.简要说明政治文化对于政治体系的作用 答:政治文化对既有政治体系起着维护和延续的作用,同时,政治文化的变化最终又可能带来现实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变迁。政治文化作为政治体系的“软件”部分,一般与政治制度性结构安排相匹配。跨国性比较研究和现代化研究显示,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制度安排方面,而且也体现在政治文化方面;民主政治制度的良好运转,需要以民主的政治文化为条件。 8.什么是政党制度?举例说明目前世界上存在的主要政党制度类型 答: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 类型:1、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1)两党制。(2)多党制(3)一党制。 2、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1)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制。(2)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环境学原理

环境学原理 2005环境学原理 1、臭氧层存在的意义、形式和破坏机理,举例说 明。 2、分析POPS特征及生态效应 3、比较国民经济核算与绿色GDP不同点 4、论述我国流域环境问题及策略 5、举例说明复合污染物的生态效应 6、简述跨流域水资源环境管理面临的环境问题 7、举例论述水环境监测方案制定的程序与原则 8、论述环境危机的类型与实质 2006环境学原理 一、简述题 1. 资源耗竭型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 2. 环境科学思想方法的整体性原则 3. 生态城市环境管理基本原则 4. 清洁生产法与审计 5. 中国农村主要环境问题 6.环境物理污染类型与危害 二、论述题(任选两题) 1. 试述中国十一五期间面临的主要环境危机与对策 2. 以松花江为例,论述流域环境污染扩散涉及的环境学基本原理 3. 试述环境影响评价法对中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推动作用 4. 以你周围环境问题和实际工作的实例,论述环境安全的重要性及其保障条件 2007环境学原理 一、简答 1.阐述下垫面形状改变的环境效应 2.环境安全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3.分析植被覆盖率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 4.举例说明流域/区域环境污染监测布点原则 二、论述(任选两题) 1.论述点源与面源的异同点与控制对策 2.论述地球不同圈层中环境污染扩散与转化规律3.通过1-2个实例阐述中国农村环境污染控制中适用的环境学原理 2008环境学原理 一、简述1. 城市地表径流的初降雨效应 2. 河口环境污染监测指标与选取原则 3. 循环经济基本原则规划要点与技术路线 4. 环境承载力与生态承载力辨析 二、论述题(5必答,1-4任选其一) 1. 论述流域非点源污染形成机理 2. 阐述POPs典型污染物的生态效应 3. 近年来中国进入重大环境事故频发,请分析其规律、本质并提出对策。 4. 试论述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领域1-2个热点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5. 结合你的专业背景,分析2008年初南方冰雪灾害与全球环境变化的关系,提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应对方案(格式按照科技论文写,题目自拟,包括中英文摘要和论文框架) 2010环境学原理 一简述题 1.根据循环经济学原理,中国节能减排政策。 2.根据典型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简述环境监测面临的挑战。 3.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简述流域上下游的生态补偿。 4.根据北京现在的大气环境质量,简述奥运后的城市空气质量管理。 二论述题 1.从哥本哈根会议后,论述中国面临的碳减排的挑战。 2.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写一篇中英文综述。 3.论述下1-2个环境科学难题。 2011环境学原理 一、简答题(4小题,任选2题,共40分) 1、根据循环经济的原理,分析企业清洁生产的关键 2、根据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分析环境监测如何保障公众安全 3、? 4、? 二、论述题(4小题,任选2题,共60分) 1、根据自己研究方向,分析环境科学或环境工程领域1-2个难题; 2、展望中国十二五期间的环境风险。 3、? 4、?

地貌学试题(资源)

一、选择题 1褶皱山系是重大的()的产物。 A地壳运动 B地质构造 C地槽回返 D流水作用 2绥化市域南部、西部、中部地区的地貌 类型属于()。 A剥蚀平原 B堆积平原 C洪积平原 D以上答案都不对3松嫩平原的地貌类型属于()。 A剥蚀平原 B堆积平原 C洪积平原 D以上答案都不对4绥化市域中部地区的地貌类型属于()。 A波状漫岗平原 B坡度很小的平原 C一马平川 D以上答案都不对5平原多数为()。 A剥蚀平原 B堆积平原 C洪积平原 D冲积平原 6盆地和周围山地是()的产物。 A同一构造成因 B不同构造成因 C同一构造 D不同构造 7高原或台地,是地面()的水平岩层 构造地貌类型。 A只受到轻微侵蚀 B没有受到侵蚀 C受到强烈侵蚀 D以上答案都对 8大陆裂谷是()的产物。 A地幔物质上涌和 地壳拉张 B地槽下降 C流水侵蚀 D大陆分裂 9粤北仁化县的丹霞 山,是典型的 ()。 A方山地貌 B峰林地貌 C崖壁地貌 D风成地貌 10桂林山水是() 地貌 A岩溶地貌 B峰林地貌 C崖壁地貌 D风成地貌 11地球上巨型、大型的 地貌,主要是由 ()所造成的。 A内力作用 B外力作用 C人力作用 D岩浆作用 12山脉大多是() 构造抬升运动和强 烈侵蚀切割的产物 A第三纪晚期以来 B第四纪晚期以来 C白垩纪以来 D第三纪以来 13在原来稳定的板块 内部,由于(), 使一些断块强烈上 升,从而形成了断块 山。 A新构造断裂活动 B老构造断裂活动 C新构造褶皱活动 D老构造褶皱活动 14地球表面形状,指的 就是地壳表面由 (),简称为“地 形”或“地貌”。 A岩石构成的起伏形态 B构造构成的起伏形态 C土地构成的起伏形态 D岩体构成的起伏形态 15外力作用包括()。 A岩石风化作用、块体运 动 B流水、冰川、风力、海 洋的波浪、潮汐等的侵 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C生物以及人类活动的作 用 D地壳水平运动和垂直运 动 16气候(主要为温度和降水 量)决定着外力的性质和强 度,从而影响到其塑造的地 貌。()与气候关系强 烈。 A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 B风成地貌、黄土地貌 C冰川地貌、冻土地貌 D海岸地貌、重力地貌 17关于大陆与大洋形成的学 说很多,其中以()最 为重要。 A大陆漂移学说 B均衡说和海底扩张—板 块构造说 C灾变说 D收缩说 18地貌学是介于()之间 的一门边缘科学。 A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 B水文学和地质学 C自然地理学和水文学 D自然地理学与气象学 19高原往往是()的结果。 A大面积构造隆起过程中 而外力侵蚀切割微弱 B大面积构造隆起过程中 而无外力侵蚀 C大面积构造隆起过程中 而外力强烈侵蚀切割 D无大面积构造隆起也无 外力侵蚀 20湖南张家界天子山的黄狮 寨、顶天楼等方山,地貌类 型上属于()。 A水平岩层构造地貌类型 B褶皱构造地貌类型 C断层构造地貌类型 D直立岩层构造地貌类型 21松嫩平原构造沉降过程中 主要表现为拗陷形式,内部 ()。 A缺乏明显的断裂活动 B有明显的断裂活动 C无断裂活动 D以上答案都不对 22阿尔泰山、秦岭、阿巴拉契 亚山及乌拉尔山等均属() 大陆构造地貌类型。 A褶皱—断块山类 B新生代褶皱山系 C断块山类 D断陷谷和断陷盆地 23吐鲁番、哈密、艾丁湖、尤 尔都斯及焉耆等均属() 大陆构造地貌类型。 A褶皱—断块山类 B新生代褶皱山系 C断陷谷和断陷盆地 D断陷盆地。 24我国的太行山、吕梁山、恒 山、贺兰山、庐山和泰山等 均属()大陆构造地貌 类型。 A褶皱—断块山类 B新生代褶皱山系 C断块山类 D断陷谷和断陷盆地 25汾、渭河谷等均属() 大陆构造地貌类型。 A断陷谷和断陷盆地 B断陷盆地。 C大陆裂谷 D断陷谷 26庐山的五老峰,在地貌上是 (),只有在单斜崖一

地貌学考试复习资料

影响风化壳发育的条件 (1).气候条件 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水热条件,风化壳的发育阶段和风化壳的类型均不一样,使得风化壳具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 ①极地和高山寒冷气候区:岩屑型风化壳 ②温带半干旱和沙漠地带:硅铝-氯化物-硫酸盐型风化壳 ③温带草原气候:硅铝-碳酸盐型风化壳 ④温带森林气候,硅铝-粘土型风化壳 ⑤热带、亚热带湿热气候:砖红壤风化壳 (2).地貌条件 不同的地貌条件,影响到风化作用及残积物的分布。在地面起伏较大、新构造运动较强烈的山区及地势低洼的地方均不利于风化壳的发育,只有在准平原上、分水岭的鞍部以及较平坦的地区,才有可能发育成巨厚的残积型风化壳;高大山区会形成风化壳类型的垂直分带性。 (3).岩性和时间 母岩的成分影响风化壳的发育。风化作用时间直接影响到风化壳的发育阶段。 2.流水侵蚀地貌的演化(以戴维斯侵蚀循环学说为例) 在对美国西部地区大规模调查的基础上,戴维斯(W.M.Davis,1850-1934)提出了“解释性的地貌描述法”与“侵蚀轮回”理论等,认为: 一个地区的地貌发育是构造、营力和时间的函数,在构造抬升的基础上,外动力侵蚀剥蚀作用下,该地区的地貌发育过程(时间)可以分为幼年期、壮年期与老年期等几个地貌发育阶段。 每一轮回即从构造抬升到再次达到老年晚期,全区呈现和缓波状起伏准平原状态,大约需要几百万年到几千万年之久。 (1)幼年期 只有很稀疏的短小河流,河谷不深、谷底狭窄。河流之间有开阔平坦的高地。随河流深切、水系加密,地面被强烈切割。此时河流比降最大,常发育陡坎和瀑布。横剖面成V 形谷,谷底狭窄,无河漫滩,谷坡陡峻,原先河谷间开阔高地被分割成起伏很大的山岭。(二)壮年期 河流转为侧向侵蚀,形成宽阔河谷,谷底发育自由曲流和河漫滩。 河流纵剖面先后达到平衡剖面。 原始高地全部被蚀去,地形起伏越趋和缓,并广泛发育风化壳。 (三)老年期 河谷更加拓宽,河漫滩和自由曲流发育 分水岭更加和缓,最终形成波状起伏的准平原,准平原上仅有一些抗蚀性强的坚硬岩石组成孤立的丘地,称蚀余山。 3.河流的侵蚀基准面:控制河流下切侵蚀的水平面。 终极侵蚀基准面:海平面。 局部侵蚀基准面:是指局部河段下切侵蚀的界限,它只是暂时地、局部地控制河流的下切侵蚀。 当侵蚀基准面上升时(海面上升或河流流经的陆地部分下降),河流中下游水面比降减小,河流发生堆积;而当侵蚀基准面下降时(海面下降或河流流经的陆地部分上升),新出露的

社会学原理复习资料

社会学原理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 C )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的。 A.《实证政治体系》 B.《实证主义问答》 C.《实证哲学教程》 D.《实证主义手册》 2.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是文化的( A )。 A.社会整合功能 B.反向功能 C.混合功能 D.社会导进功能 3.教育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一部分,其潜功能体现在( A ) A.缩小收入差距的功能 B.传授知识与科学技术的功能 C.实现社会化的功能 D.文凭功能 4.要求公民遵守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社会规范应属于( A )的内容。 A.政治社会化 B.性别角色社会化 C.技能社会化 D.行为社会化 5.成人教育这种过程属于( D ) A.再社会化 B.基本社会化 C.反社会化 D.发展社会化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 D )对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性。 A.大众传媒 B.家庭 C.阶级 D.伙伴群体 7.个人社会化过程就是( B )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 A.机械人 B.生物人 C.动物人 D.非社会人 8.再社会化主要是指对( C ) A.未成年人 B.成年人 C.离轨和犯罪者 D.老年人 9.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是( B ) A.正向社会化 B.反向社会化 C.非社会化 D.特殊社会化 10.( D )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A.理解角色 B.领悟角色 C.期望角色 D.角色 11.社会学上把子女离家只有老两口的家庭称为( B )。 A.主干家庭 B.空巢家庭 C.核心家庭 D.断代家庭 12.在社会互动中,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较量、争夺称为(C ) A.合作 B.交换 C.竞争 D.冲突 13.( C )是一种公开的对抗性行为方式,指两个或以上的个人或团体以压倒对方为目的的社会行为. A.竞争 B.战争 C.冲突 D.调适 14. 家庭成员、邻里、朋友属于( B )。 A.次级群体 B.初级群体 C.正式群体 D.外群体 15.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化为自己的观念,并对自己的行为实施的控制,称( D ) A.制度化控制 B.非制度化控制 C.外在控制 D.内在控制 16. 按照联合国的有关规定,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 C ),该国的人口便属“老年型”人口。 A.5% B.6% C.7% D.8% 17.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 A )。 A.工业化 B.经济发展 C.农业发展 D.服务性发展 18.以下不属于社会变迁的内容的是( A )。 A.自然环境 B.组织结构 C.生活方式 D.社会基本结构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包括( ABCDE)

环境科学原理

第一篇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 第二篇当代资源与环境问题 第三篇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四篇环境伦理观 第五篇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 第六篇清洁生产 第七篇环境与健康 环境伦理观——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胡善风 环境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最热门的话题。任何事物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环境,科学技术发展到了今天,人类与其生存发展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因此,对环境问题的研究也引起了各学科的关注。 “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但也造成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人类不得不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寻找新的出路。上世纪40年代英国环境学家 A.莱奥伯在《大地伦理学》一书中提出了要重新确定人在自然中的位置, 指出人类应自觉地把自己当作大自然中平等的成员。1972年6月,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上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确定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强调了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人类即能开发利用大自然,就应当设法保护、治理大自然,与自然界和谐发展,共同繁荣,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标志着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人类必须重新认识自然的价值和其存在的意义,不再以人的需要取向为判别各种事物价值和效用的依据,而应以整个自然生态环境的需要为判别依据。这就进一步要求人们在思想道德层面上进行变革。 随着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的出现和逐渐加重,关于环境伦理问题的研究也逐渐引起学者的关注。传统的伦理道德是用以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但环境伦理学的产生,将伦理道德的视野扩展到了自然,是对传统伦理道德的补充和升华。传统伦理道德只注意到了人对社会的依赖,而环境伦理则考虑到了人对自然的依赖,是对人类生存的社会性和对自然的依赖性的双重关照。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制度、政策上的改变,需要法律的约束,而更重要、更深入持久的是要运用环境道德的约束力,依靠扎根于人们内心的信念,运用环境道德的规范和原则来调节人们的行为,以人类发自于内心的自觉行为来保证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张根寿_现代地貌学测试题B

现代地貌学测试题 B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30分) 1.地貌是以—————————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地貌学研究的任务是——————————————————————————————————————————————————————。 2.山顶形态一般划分为三种,即————,————,————。 3.谷地由————,谷坡,————等要素组成。 4.山坡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而有不同的形态,常见的有———、———、————、阶梯状坡在地形图上是通过等高线的——————————变化来显示的。 5.陆地地貌划分为几种主要类型,即山地,———,平原,———,———。 6.洋底是起伏不平的,地貌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中央海岭,深海(大洋)盆地,断裂谷,海底平顶山——--——,-——--——,--——————,——————————。 7.组成地表物质的岩石是构成地貌的物质基础。岩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主要是岩石的————,————————————————。 8.促使地貌发展变化的基本动力是————和————,前者作用的总趋势是————————————————————————,后者作用则是对地表形态进行————————————————————。 9.单斜构造地貌的独特地貌表现为————和——-——两种形态类型。 10.坡地的外部形态特征主要由————、————、坡形,坡度等方面表现出来。11.大陆边缘是大陆的自然延伸部分,由——--,和--——,大陆岛和大陆基四部分组成。12.组成坡地的松散堆积物或不稳定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能发生向坡下的运动,形成坡地重力地貌主要有崩塌、———、崩落、———等类型。 13.冰川侵蚀地貌主要形态有————和————,角峰和刃脊。 二.概念题(共20分,选4题回答) 1.地貌图 2.数字高程模型 3.扇形地 4.河漫滩 5.峰林 三.简答题(共30分) 1.荒漠类型及其地貌特点 2.海岸类型(组成物质划分)及其地貌变现 3.黄土墚类型及其形态特点 4.地貌图类型(根据内容) 5.冲积平原(类型) 6.扇形地及其地貌形体特征 7.山岳冰川类型8.大陆边缘地貌及其地貌结构 四.论述题(20分) 1.河床的平面形态类型(10分) 2.褶皱断块山(10分) 现代地貌学自测题B参考答案

地形学复习题

《军事地形学》复习题 一、理论复习题 1、什么是军事地形学 军事地形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地形对军队战斗行动的影响,以及如何驾驭这些影响的军事课程。 2、军事地形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1)各种地形对军事行动的影响。 (2)在准备和实施战斗时,研究和评价地形战术性能的方法。 (3)根据地形图、特种地图和航空卫星相片在实地判定方位和实地测量的方法。 3、为什么要学习军事地形学 (1)熟知地图的特性,并能在战斗情况下,毫无差错地阅读及正确使用地图、航空相片和卫星相片。 (2)根据地图和相片快速地研究和评价地形的战术性能。 (3)能在生疏地形上,特别是在夜间通视条件受限并在急行军的条件下,有把握地判定方位。(4)用地图指挥所属分队行动,并指示目标。 (5)根据地图和相片准确算出被发现目标和其它地物的坐标。 (6)迅速准确地把战斗队形和侦察结果标绘在地图上。 (7)以必需的精度完成野外测量工作。 (8)在不同的地形上,组织和实施战术训练。 4、什么是地形地貌地物 ·地形是地貌和地物的总称。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状态。 ·地物是指分布在地球表面上,人工或自然形成的固定物体。

5、人们通常怎样划分地形的类别 由于不同地貌与地物的错综结合,人们按照不同的需要将地形划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别。 (1)按地貌分为平原(高原)、丘陵地、山地、水域。 (2)按地物的分布和土壤的性质,又可将平原(高原)分为水网稻田、麦田、高梁地、黄土地形、沙漠、戈壁、沼泽等等;将丘陵地分为高丘陵、低丘陵;将山地分为土山、石山、森林、荒山、梯田;将水域分为岛屿、海岸、礁石等等。 (3)按军事价值又可将以上地形分为开阔地、荫蔽地、断绝地。 6、地形在军事上有哪些作用 地形对军事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隐蔽军队的行动 2、制约军队作用的发挥 (1)制约高技术武器作用的发挥 (2)、制约军队的机动 3、影响战术手段的运用 (1)地幅的大小,决定了战斗规模的不同 (2)地形的不同,决定了战斗样式的不同 (3)地形的复杂,决定了协同方式的多样性 7、什么叫山地山地在全国总面积和福建省总面积中占的比例各是多少 定义:地面起伏显着,高差一般在200米以上的高地叫山。群山连绵交错的地区叫山地。 我国山地面积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3%。福建省山地面积占全省面积的75%。 8、我省的主要山脉有哪些我省山区有什么特点 我省主要山脉有武夷山、杉岭、鹫峰山、戴云山、玳瑁山、博平岭、太姥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