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SS-RTK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指南(试行)

GNSS-RTK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指南(试行)
GNSS-RTK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指南(试行)

测绘中心

GNSS RTK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指南(试行)

说明

目前测绘中心在各项目上的工程施工测量中广泛应用了GNSS RTK测量技术,RTK测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时间、人力成本。但随着GNSS RTK测量技术的深入推广应用,在提高工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测绘成果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对GNSS RTK测量特点、对测量软件提供的精度指标的理解以及对GNSS RTK测量有别于传统测量手段出现的误差表现形式和含义没有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使用要求等。为确保GNSS RTK在工程施工测量工作中的可靠性、统一RTK测量作业方法、仪器使用要求、数据处理方法,特编制技术指南。

1 GNSS RTK测量类型

测绘中心应用的GNSS RTK测量形式有三种(基准站与流动站之间的数据通信方式):常规RTK测量(使用电台进行数据传输)、单基准站网络RTK(Base)和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CORS)。

1.1 单基站RTK测量

1.1.1 常规RTK测量

常规RTK测量工作结构由一个基准站+电台+若干流动站组成,数据间的通信使用VHF、UHF、扩频或跳频。常规RTK测量的精度可达到:水平:1~3cm;垂直:2~5cm。工作距离:小于10km。常规RTK测量技术的出现,实现了定位实时化从而提供了控制测量、测图、工程放样和工程监控的实时化技术。

1.1.2 单基准站网络RTK(GPS Base)

单基准站网络RTK(GPS Base)的工作流程:用户在流动站使用测量手簿通过手机卡GPRS或CDMA连接互联网,通过IP地址上传和下载差分信号,基准站的GPS Base连接互联网,访问该IP地址下载差分信号,进行数据改正,并上传和下载数据,流动站下载改正数据,实时获得定位结果。

1.2 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 CORS

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s)基于网络的、动态地、连续地,同时也是快速、高精度地获取空间和地理特征的现

代信息基础设施之一。CORS技术运用了网络、GNSS、现代大地测量、地球动力学等技术和方法。提供移动定位、动态连续的空间参考框架和地球动力学参考等服务。CORS系统由基准站(参考站)、系统中心、呼叫中心、数据通信、用户应用等子系统组成,用户无需设置基站。

2 RTK测量技术要求

2.1 在已开通运行CORS的地区,在考虑效费比的前提下建议优先采用CORS系统。

2.2 RTK作业前应充分熟悉测量软件的各项功能和参数设置。

测量手簿(以Trimble Survey Controller为例,下同)软件共包含六大菜单:[文件]、[键入]、[配置]、[测量]、[坐标几何]、[仪器]。

文件:新建项目、检查当前任务、修改当前任务参数以及删除无用的项目;

键入:输入待放样的点、直线、曲线和道路等;

配置:仪器参数的设置和修改,包括语言选择、基准站流动站的参数、测量限差、接收机内部无线电频点的改变,以及Bluetooth(蓝牙)的连接等;

测量:完成测量工作,包括点的采集、点线、曲线和道路的放样;

坐标几何:软件自带测量工作常用的反算、交会等计算工具;

仪器:显示GPS接收机收星状况、接收机文件和状态等。

2.3点校正

当RTK测量要求提供工程指定的坐标时,应进行坐标转换。点校正的目的是求解WGS-84(或CGCS2000)坐标转换为工程使用坐标系统的转换参数。点校正可分为外业点校正和内业点校正。点校正必须是在测量手簿中建立的与之相对应的

任务下进行。点校正结果直接影响今后的施工放样,固应将点校正工作视为控制测量认真对待。

2.3.1 校正点的选择

a) 用于校正的点必须为交桩控制点或等精度加密的控制点;

b) 校正点应均匀分布在工程施工区域及周边且能控制整个施工区域;每个校

正区域内用于点校正的个数:平面不少于3个,高程不少于4个;

c) 单基准站RTK测量模式下,如果一个区域比较大,控制点比较多,应分段

(区)做校正。可按单项工程(如大型桥梁)或按线路长度划分(≤10km);

d) 注意坐标系统,中央子午线,投影面高程(特别是海拔比较高的地方),控制

点与放样点是否是同一个坐标投影系统;

e) 点校正的残差:平面不应超过10mm、垂直不应超过15mm。对残差超限的应

剔除。对精度要求相对较低的工程(如路基土石方施工)此项限制可适当放宽。

2.3.2 外业点校正

a) 外业点校正前,应在测量手簿软件中正确设置各项参数;需要设置的参数

有:在[文件]中建立新任务(任务名称、坐标系统参数、坐标转换基准等),在[配置]中进行测量形式设置、拨号简表设置等;

b) 校正作业外业数据采集时,对中杆应使用支架整平;

c) 外业点校正时,应选择PDOP值较低的观测时段(PDOP≤4),设置数据采样

间隔1s、数据采集时间不应低于3min(在测量点的[选项]中设置);

d) 控制点的已知(网格)坐标可用手工键入或电脑导入的方式输入测量手簿。

并导入新建立的任务中。水准点的输入,可将其平面坐标视为0,例如:BM5,0,0,30.235;

e) 点校正外业数据采集时,测量已知控制点点名的编辑应与相对应的控制点

加以区分,例如在点名前加字头“W”表示采集的是控制点在WGS-84系统下的坐标即GPS点;

f) 外业数据采集完成后,在手簿[测量]菜单里的测量方式中选择[工地校正],

逐一添加网格点和与之对应的外业采集的GPS点。网格点带高程的,可选择[使用]水平和垂直进行校正,添加的水准点校正[使用]选择仅垂直,进

行校正;

逐一选择对应的点点校正结果

g) 检查水平、垂直残差,应用校正结果。点校正结果必须作为测量原始记录,

上传至中心的信息管理平台。

h) 点校正应用后,必须进行控制点测量比对,并将比对结果记录上传至中心

的信息管理平台。

2.3.3 内业点校正

a) 内业点校正一般用于单基站RTK测量;

b) 用于校正的控制点的WGS-84坐标之间相对矢量关系必须是准确的,即此

WGS-84坐标是由一个静态网平差后得到的;

c) 应优先使用工程控制网复测所得的控制点在WGS-84系统下的坐标与设计

单位交桩坐标进行内业点校正;

d) 参与校正的基站点WGS-84坐标、网格坐标必须是与控制网联测得出的;

e) 为保证点校正的计算精度,WGS-84坐标需保留足够的位数,经纬度坐标秒

位上小数点后至少有5位。例如25°23′36.25468″;

f) 校正点WGS-84坐标输入测量手簿,在手簿[键入]-[点]-[选项]中设置输入

坐标为:WGS-84。

输入的控制点WGS-84坐标设置输入的坐标类型

e) 控制点的网格坐标和WGS-84坐标输入完成后,其余校正工作和要求与外业

校正相同(见2.3.2-f~h)。

2.4 基准站设置

2.4.1基准站应选择在控制点或等精度加密点上。应便于电源、维护等管理,建议采用强制归心的观测墩,观测墩的高度不应低于1.0m。

2.4.2 基准站应具备良好的接收信号条件。周围应视野开阔,截止高度角10o以上无遮蔽物(基准站的卫星截止高度角设置应≥10°),周围无信号反射物(大面积水域、大型建筑物等),以减少多路径干扰。并要尽量避开交通要道、过往行人的干扰。在基准站附近禁止使用对讲机、手机通信。

2.4.3 基准站应远离微波塔、通信塔等大型电磁发射源200m外,应远离高压输电线路、通讯线路100m外。

2.4.4 使用电台进行差分信号传输时,基准站应选择在测区内相对较高的位置。

2.4.5 使用移动通信进行差分信号传输时,基准站还应选择在测区内有利于移动通信收发信号的位置。

2.4.6基准站上仪器架设要严格对中、整平、量高。注意天线高、天线类型和相应的天线高测量方式的设置。

2.5 RTK外业测量放样

2.5.1 测量开始前,应检查测量手簿中当前的任务是否与测量所在区域匹配,各项设置是否正确。基准站和流动站数据采集间隔设置应相同。数据采样率一般设为1s,模糊度置信度应设为99.9%以上。

2.5.2 RTK测量应注意卫星数量、分布等观测窗口状况,其作业条件应符合下表规定:

RTK测量卫星状况的基本要求

2.5.3 观测时接收机10米范围内避免使用对讲机、手机等电磁发射设备。

2.5.4 本《指南》定义的RTK测量一测回是指流动站接收机在重新初始化之后所成功完成的一次RTK测量。重新初始化观测是指流动站接收机在完成一或多测回测量后再次进行初始化操作后所进行的测量,并对不同初始化下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类似于全站仪测量中的重新设站观测。

2.5.5每测回观测控制手簿设置,平面收敛精度应≤15mm、高程收敛精度应≤20mm。观测应在得到固定解,且收敛稳定后开始且稳定后方可开始。

2.5.6 开始测量放样前,必须进行测量检核。检核控制点的实测坐标与实际坐标的差值:平面坐标分量(X,Y)≤20mm、高程≤30mm。合格后方可进行测量放样工作。

2.5.7 每测回的自动观测个数不应少于10个观测值,每次读数的坐标分量(平面、高程)较差应≤10mm,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在手薄的观测次数或观测时间中进行设置)。每测回采集的历元(自动观测值)个数可参照下表中的规定,取平均值作为定位结果;

RTK平面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2.5.8 测回间观测结果的坐标较差应≤10mm,高程较差应≤20mm。重新初始化观测结果的平面坐标分量较差应≤15mm,高程较差应≤25mm。

2.5.9 检核点与放样区域间的距离不应超过1000m。

2.5.10 测量检核与放样工作的时间间隔不宜超过1小时。

2.5.11 当初始化时间超过3min仍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应断开通讯链接,重启接收机,再次进行初始化操作。重试次数超过3次仍不能获得初始化时,应选择其它位置或时段进行测量。

2.5.12 在工程结构物施工测量中,应以至少两次初始化后的观测值做对比。尤其是在信号质量差、初始化时间长的情况下。例如:在一个工作区域测量完成后,重新进行初始化操作,再次测量此前的测量点,并将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2.5.13 使用RTK在进行诸如桩位放样、模板检查等工作时,对测量结果应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必要的检核,如:钢尺丈量。

2.5.14 测量工作完成后,也必须进行测量检核。检核控制点的实测坐标与实际坐标差值的限差与放样前的检核相同。若超限,应查找原因并对此次的测量放样结果进行复核。控制点检核困难时,可检核此前附近已有放样成果的点。

2.5.15 本《指南》所涉及的外业测量强制性规定应作为外业观测原始数据记录。

2.5.16 RTK测量中卫因星颗数少且分布差、测量点视空条件差、遮挡物较多、流动站与基准站距离较远、网络延时、电离层活动异常、流动站初始化时间长,上述情况下即使得到固定解有可能是“伪固定”的现象。此时虽有固定解,但实际上测量的结果却存在较大偏差,对测量成果造成严重影响。应注意此类现象的发生,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观测。可采取实测附近控制点坐标进行对比、多测回观测、重新初始化观测或在较大的时间间隔下重复观测的办法提高可靠性。2.5.17 应定期检校对中杆上的圆水准器。

2.5.18 初始化问题

RTK测量经常会出现初始化困难,尽管此时有效卫星较多。下面介绍三种加快速初始化的方法。

a) 在RTK测量时,RTK选项中有一项初始化,点击初始化后出现初始化界面

我们在[方法]中选择运动中初始化,这样手簿将给接收机发出一个重新在运动中进行初始化的指令.它可以加快我们初始化的速度,使RTK的浮动解较快的初始化成功变成固定解。也可以将接收天线做短距离往返运动来实现初始化;

b) 通过改变卫星分布加快初始化速度。查看卫星分布图可以看到卫星分布的

状况。屏蔽高度角13°以下以及分布在图形边缘的卫星、使接收天线稳定,避免大的晃动、剔除信噪比30以下的卫星,使卫星信号接收更为稳定。删掉信号质量不好的卫星将有利于接收机的快速初始化;

c) 通过关机再开机得到初始化。有时接收机丢失初始化后,再次进行初始化

时可能会进入解算模型的死循环,因此很难再次快速初始化。这时关机再开机,使接收机重新进行数据处理解算可以快速得到初始化。

2.5.19 在使用CORS的项目,因各地区的CORS维护管理机构大都有网站、联系电话和QQ交流群。这些管理机构会经常就CORS的使用问题发布信息,测量人员应关注这些信息,及时的沟通和了解。

2.5.20 RTK测量期间,基准站不允许下列操作

a) 关机又重新启动;

b) 进行自测试;

c) 改变卫星截止高度角或仪器高度值、测站名等;

d) 改变天线位置;

e) 关闭文件或删除文件等。

2.5.21 使用电台时应注意电台的供电电压、电台与手薄间的设置关联性、注意电台的散热问题,尤其在夏天,电台温度超过85℃会自动停止工作。启动基准站接收机后,电台正常工作,此间不要对电台的频率、功率和其它配置进行改变,如需更改,应先断开GPS接收机与电台的数据传输线,更改后重新启动基准站接收机。电台的发射天线尽量架设在开阔的区域,周围近距离不要有建筑物以及金属构筑物。电台主机应该安置在脚架上或利于散热处,夏天工作时,尽量避免暴晒主机。结束基准站工作时,应先关闭接收机电源,然后再拆除连线。

3 RTK工程施工测量应用

3.1 桥梁施工测量

桥梁工程施工测量大体可分为:桩、承台、墩身、支座垫石、梁体、桥面系,此外还有桥梁附属结构物和大临设施等。

3.1.1 为便捷现场操作,避免输入和引用错误,在复核无误的基础上可事先将工程各结构物的坐标导入测量手薄。在不同类别的坐标名称前冠以特定字符以示区分和便于检索。例如桩位坐标:Z3-1,X,Y 表示3#墩1#桩位坐标;CJ4-1,X,Y 表示4#墩承台1#角点坐标,以此类推。提示:在手薄测量点的[列表]中,点击名称的表头可改变排序方式(以字母顺序或数字排序),方便查找。

3.1.2 一般工程规范要求:桩基的孔位偏差不大于50mm,承台模板尺寸限差30mm,承台高程放样限差30mm,RTK测量可基本满足桩基放样、桩基竣工、承台施工放线要求。

3.1.3 在进行桥梁各部位的放线测量中,均应进行多测回观测和重新初始化观测,取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3.1.4 RTK测量不宜在墩身及以上部位使用。对于有必要使用的,需编制相应施工测量控制计划报测绘中心审批,批准后方可投入使用。可在项目总体测量工艺

中以专门章节规划说明对RTK测量的具体检核措施和整体施工测量控制计划。3.1.5 一般工程中墩身截面积大,施工的调整余量较大。若使用RTK测量,则必须在墩身竣工测量、垫石施工时使用全站仪、水准仪测量对施工偏差做系统性的调整。

3.1.6 在承台模板和墩身模板等精度要求较高的检查放线测量中,对于RTK而言,考虑更多的应该是如何采取措施确保RTK测量的可靠性。

a) 在承台模板和墩身模板的检查放线测量中,应进行多测回观测(每测回观测时间≥60s,使用支架整平。)和重新初始化观测。尤其是在信号质量差、初始化时间长的情况下。各测回间的平面坐标分量较差应≤10mm,高程较差应≤20mm,重新初始化观测结果的坐标分量较差应≤15mm,高程较差应≤25mm,取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b) 对RTK测量结果应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必要的检核。例如:可采用钢尺丈量桩位间的距离、模板放样的纵横轴线点间的距离来检核其可靠性;在墩身分节施工时,应使用垂球检查模板的垂直度和平整度。

c) 墩身竣工、支座垫石测量必须使用全站仪、水准仪进行中线、跨距、高程测量,并对各墩位做统一调整。

3.1.7 对于单桩+单柱+垫石(未设墩帽)、薄壁墩等截面积小,调整余量小的结构,禁止使用RTK测量放样。

3.1.8 TRK测量外业记录应包含以下内容(利用水准仪记录本):

地点:

说明:距离检核,测量点的布置等内容可在简图中加以说明

3.1.9 支座安装、梁体和桥面系施工必须采用全站仪、水准仪测量。

3.1.10 海上桥梁施工中必须使用RTK的,需经测绘中心审批制定专门的测量方案后方可使用。

3.2 路基施工测量

RTK测量的精度可满足大多数路基土石方施工要求。但某些测量工作的精度要求较高(如路基(面)竣工测量等),不宜使用RTK测量。具体适用范围和技术要求可参照相应技术规范。

3.3 RTK测量可作为其他测量手段的补充(全站仪测量、水准测量)

a) 可对其他测量结果进行检核。如对全站仪测设的临时转点进行检核。此时

的RTK测量不是为提高临时转点的精度,而是为检核转点的可靠性;

b) 可为其他测量放样工作提供辅助。如辅助水准仪进行高程放样工作(桥面

板施工中,RTK测量可用于放样道路里程的断面线,辅助高程放样),这样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c) RTK测量可为其他测量方式提供帮助。如用来快速设置测量精度要求相对

较低的临时转点,供全站仪测量使用等。

附录1 术语

附录2 坐标系统

附录3 CORS连接设置

附录4 HBCORS网络RTK测量技术规定(试行)

附录1

术语

1 实时动态测量(RTK) Real Time Kinematic

RTK测量定位技术是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与数据通信技术相结合的载波相位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导航卫星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

2 天线高 Antenna Height

观测时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到测站中心标志面的高度。

3 基准站 Reference Station

在一定的观测时间内,一台或几台接收机分别在一个或几个固定测站上,一直保持跟踪观测卫星,其余接收机在这些测站的一定范围内流动作业,这些固定测站就称为基准站。

4 流动站 Roving Station

在基准站的一定范围内流动作业的接收机所设立的测站。

5 单基准站RTK测量 single reference station for RTK surveying

只利用一个基准站,并通过数据通信技术接收基准站发布的载波相位差分改正参数进行RTK测量。

6 网络RTK Network RTK

指在一定区域内建立多个基准站,对该地区构成网状覆盖,并连续跟踪观测,通过这些站点组成卫星定位观测值的网络解算,获取覆盖该地区和某时间段的RTK改正参数,用于该区域内RTK用户进行实时RTK改正的定位方式。网络RTK 技术包括了利用连续运行GNSS参考站网络、计算机网络通讯、无线通讯、GNSS 高精度定位技术等,为覆盖范围内的流动站用户实时提供高精度的GNSS定位结果的一系列技术。

7 截止高度角 Elevation Mask Angle (cut off)

为了屏蔽遮挡物(如建筑物、树木等)及多路径效应的影响所设定的蔽遮高度角,低于此角视空域的卫星不予跟踪。

8 空间位置精度因子(PDOP) Position Dilution of Precision

反映定位精度衰减的因子,与所测卫星的空间几何分布有关,空间分布范围越大,PDOP值越小,定位精度越高;反之,PDOP值越大,定位精度越低。

9 固定解 Fixed solution

卫星载波相位观测量的整周未知数的整数解叫固定解。表明整周模糊度已被解出、测量已被初始化。

10 浮动解 Floating solution

表明整周模糊度已被解出、测量还未被初始化。

11 整周模糊度

GPS卫星和GPS接收机之间的载波相位伪距中的整周数。

12 观测次数 observation times

同一流动站初始化观测的次数。

13 历元 epoch

地球坐标或轨道参数所对应的某一时刻。

14 观测时段 Observation Session

测站上开始接收卫星信号到停止接收,连续观测的时间间隔。

15 均方根RMS Root Mean Square

用来表示点的测量精度。它是在大约70%的位置固定点内的误差圆半径。它可用距离单位或波长周数表示。

16 信噪比 STN Signal to Noise Ratio

对卫星信号强度的衡量。一般认为高于30的信噪比是好的。

17 比率

初始化过程中,接收机确定每颗卫星与GPS天线相位中心之间的波长整数。对于特定的一组整数,可算出其正确的概率,然后,计算机计算当前最好的一组整数的正确性概率与下一组最好的整数的正确性概率之比,高比率说明最好的一组整数远远优于其他任何组。对于新点和OTF(On The Flying整周模糊度的在航解算方法)初始化,比率必须大于5。

18 单差 Single differential

两个不同观测站GNSS接收机同步观测同一卫星相位观测值之差。

19 双差 Double differentia

两个不同观测站GNSS接收机同步观测两颗卫星所得两个单差之差。

20 三差 Triple differentia

两个不同观测站对同一卫星不同历元的两个双差之差。

21 GNSS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双(多)星多频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附录2

坐标系统

1 世界大地坐标系1984(WGS-84) World Geodetic System 1984,由美国国防

部在与WGS72相应的精密星历NSWC–9Z-2基础上,采用1980大地参考数和BIH1984.0系统定向所建立的一种地心坐标系。美国的GPS定位系统采用此坐标系统。

2 国家大地坐标系(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简称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我国的CORS定位系统采用CGCS2000坐标系统。

3 当RTK测量要求提供其它坐标系成果时,应进行坐标转换。

地球椭球和参考椭球的基本几何参数

附录3

Trimble GNSS接入HBCORS系统Survey Controller软件操作说明

点击“蓝牙”点击,搜索并绑定手机和GPS,手簿输入与手机一致即可,GPS不用输入

打开连接拨号上网

打开SC测

量控制软件

选择拨号

简表

连接GPS

选择测量

形式-VRS

流动站选项流动站电

台选项

点击测量-开

始测量

获取到源列表后,点击确认开始测量得到固定解

点击“测量形式”

VRS(RTCM)

或VRS(CMR)

土工格室施工技术手册

土工格室施工技术手册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土工格室柔性挡墙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标准 (一)施工准备 1、购进的土工格室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检测报告,每50002m应随机进行强度指标试验,结果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2、做好场地准备工作,柔性挡墙开工之前,应清理挡墙墙址及需用的场地,铲除有机杂质和树根草丛并碾压平整,合理布置堆料场地。考虑降水丰富,受地面积水和土质不良地段的影响,开工前还要在墙址外围开挖排水沟作为临时排水设施。柔性挡墙作为路堑墙时,需要向坡体方向超挖墙体厚度的土体。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放线,开挖边坡。坡面线应满足挡墙施工要求,禁止侵占柔性墙体建筑空间。应做好施工场地内的防排水工作,降雨发生时,严防场地以外水进入工作面,保证场地内部水能及时排出,必要时进行覆盖防水。边坡挖好后,随即进行基底承载力检测。 3、精确测定挡墙墙址处的路基中心线、基础主轴线、墙顶轴线、挡墙起讫点和横断面。 4、熟悉设计文件,会同相关人员进行现场核对。当设计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时,应通知监理与设计单位协商。 5、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做好劳力、机械设备、主要材料数量等的清查工作,准备进场。柔性挡墙作为路堤墙时,可与路基施工同时进行,在路基施工工序中加入土工格室铺设工序即可。柔性挡墙作为路堑墙时,施工机械和人员配备建议参照。 6、柔性挡墙对填土要求较低,原则上最大粒径小于格室高度1/3的所有工程用土均能满足要求。按填土质量控制要求,须进行击实试验。 表柔性挡墙人员配备表

表柔性挡墙材料表 (二)挡墙基础 1、基坑开挖 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放线,开挖,机械开挖到距基底设计标高20~30cm 时停止开挖,用人工清理至设计高程,用振动式压路机碾压;其标准参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中的相关条款执行。对地基承载力进行现场测试,应该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当土工格室柔性挡墙高度小于8.0 m时,要求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80kPa;柔性挡墙高度大于8.0m小于10.0m时,要求地基承载力不小于200kPa;否则应进行地基处理。 基础施工时: 碾压一般是先用轻型后用重型机具,先慢后快。每次运行碾压机具应两侧向中央进行,主轮应重叠15cm左右。压实时应特别注意避免引起不均匀沉陷。碾压机具的时速宜控制在2~3km/h。 原地面碾压过程中,如发现碾压机械的轮迹突然增大时,应检查下面是否有暗坑、暗沟、暗井、暗坟或不稳定土壤,并应采取措施妥善处理。 2、基础及垫层施工 通常采用水泥砂砾石基层或石灰土基层,推荐采用前者。当采用水泥砂砾石基层时,砂的直径为0.5~2mm,砾石的直径为2~50mm。 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基层压实度不低于96%。 填料应严格按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用挖掘机进行现场配置。分层回填碾

工程测量规范

工程测量规范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第1章总则 第2章平面控制测量 一般规定 设计、选点、造标与埋石 水平角观测 距离测量 内业计算 第3章高程控制测量 一般规定 水准测量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 第4章地形测量

一般规定 图根控制测量 一般地区地形测图 城镇居住区地形测图第四节城镇居住区地形测图工矿区现状图测量 水域地形测量 地形图的修测 第5章线路测量 一般规定 铁路、公路测量 架空索道测量 自流和压力管线测量 架空送电线路测量 第6章绘图与复制 一般规定

绘图 编绘 晒蓝图、静电复印与复照 翻版、晒印刷版与修版 打样与胶印 第7章施工测量 一般规定 施工控制测量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放样 灌注桩、界桩与红线测量 水工建筑物施工测量 第8章竣工总图的编绘与实测一般规定 竣工总图的编绘 竣工总图的实测

第9章变形测量 一般规定 水平位移监测网 垂直位移监测网 水平位移测量 垂直位移测量 内业计算及成果整理 附录一本规范名词解释 附录二平面控制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 附录三方向观测法度盘和测微器 附录四高程控制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 附录五建筑物、构筑物主体倾斜率和按差异沉降推算主体倾斜值的计算公式 附录六基础相对倾斜值和基础挠度计算公式 附录七本规范用词说明 工程测量规范-总则

工程测量规范 第1章总则 第1.0.1 条为了统一工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及时、准确地为工程建设提供正确的测绘资料,保证其成果、成图的质量符合各个测绘阶段的要求,适应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制订本规范。 第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和能源等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以及生产(运营)阶段的通用性测绘工作。其内容包括控制测量,采用非摄影测量方法的1∶500~1∶5000比例尺测图、线路测量、绘图与复制、施工测量、竣工总图编绘与实测和变形测量。 对于测图面积大于50K㎡的1∶5000比例尺地形图,在满足工程建设对测图精度要求的条件下,宜按国家测绘局颁发的现行有关规范执行。 第条工程测量作业前,应了解委托方对测绘工作的技术要求,进行现场踏勘,并应搜集、分析和利用已有合格资料,制定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案,编写技术设计书或勘察纲要。工程进行中,应加强内、外业的质量检查。工程收尾,应进行检查验收,做好资料整理、工程技术报告书或说明书的编写工作。 第条对测绘仪器、工具,必须做到及时检查校正,加强维护保养、定期检修。

论精密工程测量及其应用

论精密工程测量及其应用 摘要:如今的工程施工技术快速发展,对工程测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保证工程测量数据的科学准确,才能更好的指导施工促进工程的顺利进行,本文主要论述了精密工程测量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关键词:精密工程测量;专用仪器;工程变形监测;测量软件 前言: 现如今的工程测量技术已远远超出了工程建设的应用要求,向更高的领域发展。在当前的工程测量中,主要表现在工程测量技术水平越来越高、精密工程测量、仪器越来越尖端、测量数据分析系统越来越科学、工程信息系统越来越完善四方面。随着工程测量技术以及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精密工程测量已成为工程测量中最具活力、影响力最大的部分,同时也代表着工程测量的发展方向,根据当前的发展趋势,对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以促进精密工程技术的发展。 1 精密工程测量的含义 所谓的工程测量指的就是在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之中,对地形进行测绘,对工程变形进行监测,对施工放样等方面进行监督的一项技术。因此可以说精密工程测量是工程测量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而精密工程测量是将毫米作为精密的程度,采用先进的测量方式和仪器等在特殊的环境之下开展特定的精密测量的工作。精密工程测量可以分成很多的种类,例如大型工程的测量等,应用的范围也十分的普遍,例如:军事领域、设备的安装以及三维测量等很多的方面。根据工程对测量精度需求的不同,可以将精密工程测量分成两种,一种是普通的测量一种是特种测量。根据工程测量学的相关理论来说,精密工程测量是一种研究几何实体测绘的一种方法,它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对精度的要求很高,精度可以包括很多方面的含义,可以分成相对精度以及绝对精度两个类型。随着精度含义的不断增多以及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这就使得很难为精密工程测量作出一个准确的定义。这里给出的定义指的是采用一般的仪器难以满足工程的测量需求的测量那么就可以称之为精密工程测量。 在很多的大型工程之中并不是全部的测量都属于精密工程测量,但是在大型工程之中一定会包含很多的精密工程测量。从测量的精度方面来分析,在传统的工业测量之中或者是质量控制等方面,精密工程测量都有所应用。此外这种测量方式对测量的可靠性也有较多的要求,包括对测量仪器进行鉴定、对测量标志的稳定性进行测量,对测量的方法进行控制和选择或者是对数据处理工作进行严密的监督等。 精密工程测量的特点主要就是在工程精度的选择时一定要根据工程的具体需要来进行,由于作业环境比较的特殊,因此就对测量的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精密工程测量对设备和仪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特殊的情况之下,还会对数据处理有一定的需求。在控制网布设的整个过程之中,精密工程测量同普通工程测量相比较具有很大的不同,它仅仅选择一个控制点和一个参考的方向,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确保精密工程测量工作的测量精度。 2 精密工程测量分析 2.1 GPS测量的特性 目前全球最为先进的定位系统就是GPS,这一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军事和工程等很多的方面。GPS测量的特性可以表现在很多的方面。首先就是GPS测量的范围比较小,因此中基线边相对比较短,通过制定合理的测量方案,就可以

道路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道路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本工程施工工期紧张,施工精度要求高。为确保工程的平面位置正确,路 面高程的精确,拟在规范精度要求范围内,配备先进的测量仪器和富有经验的施工人员以及科学的测试手段,建立合理的检测网络进行施工总平面控制及测量工作。根据业主提供的红线界桩点和有关图纸,确定道路中心控制点;并将所有控制点延伸至挖土影响范围以外适当位置,且采取混凝土加固保护措施。整个定位工作由我公司专职测量师完成,并确定以下测量原则: (1)以业主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及标高基准点为基准,使用经纬仪及全站仪进行平面控制,用水准仪进行高程引测。 (2)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在施工区域设置控制点,建立平面控制网。利用平面控制网中的某一点(满足通视和方便的要求),建立场地控制网。 (3)标高以业主提供的水准点为基准点(以业主提供的最新数值为准),施工高程根据最新数据及时调整。 (4)先总体后局部的控制原则。 一、测量人员及设备配备 根据本工程的工程特点及施工要求,项目将配备1名测量工程师,2名专业测量员,组成项目测量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本工程的平面控制、高程控制、工程监测工作,负责日常施工中的定位放线、水准基点的测设、复核、交接以及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及测量仪器的计量送检工作。具体配备如下表: 测量仪器配备一览表

二、平面控制 根据本工程的形状及特点,本着先总体后局部的原则,轴线控制点将以业主提供的控制点为依据。尽量避免过多地依赖离基坑较近,受影响较大的控制点,并用离基坑较远,受施工影响小的控制点来控制较近的控制点。 根据本工程现场的周围环境情况,沿道路中心线建立轴线定位控制网,为了减少尺寸误差及提高测量精度,道路中心线采用激光全站仪精确布设,控制线及控制点用钢筋混凝土标桩标识并严格保护。在一定周期对控制网进行校核。 三、高程控制 根据建设单位和规划院提供的水准点。用水准仪准确地引测到施工现场附近便于监控的相应位置上,沿着道路方向,每隔100米设置一个控制点,标注其绝对标高值。用于监控的水准点位置应牢固稳定,不下沉、不变形。高程的引测应进行往返一个测回。其闭合误差值不得大于3mm。闭合误差值在允许范围内,可按水平距离比例相应修正。建设单位所提供水准点及标高复测点应有书面记录,并应有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现场代表签字认证。 四、测量的精度控制及误差范围 我们定下的测量精度目标是每层轴线之间的偏差控制在1mm以内。 为保证既定的测量精度目标,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我们将采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实施科学周密的测量方案和测量复核方案,力求使实际测量精度完全控制在要求范围以内。 (1)测量:采用全站仪三测回,测角过程中误差控制在2"以内,总误差2mm 以内; (2)测距:采用全站仪进行往返测法,取平均值; (3)量距:用鉴定过的钢尺进行量测并进行温度修正。 五、测量监控及验线 1、监控制度 所有测量仪器必须具有有效的检定证书,使用过程中必须按《计量法》规定的检定周期进行检定,并报监理备案。 施工前必须编制施工测量方案交底,并经技术部、监理审定同意后方可实施。做好原始点位的保护工作,以便在施工中进行校核。 2、验线制度

道路工程施工测量标准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 QB/SYGL—JS—LJ—1—2010 1、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公路工程施工测量作业 2、主要应用标准和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 F80/1-2004)3、测量准备 3.1 技术准备 3.1.1 熟悉和分析施工现场的地理、地形资料、施工图纸,编制施工测量总体控制技术方案;向现场技术员、施工队伍进行书面的总体测量施工技术交底。 3.1.2 对测量施工过程的安全和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紧急预案。 3.2 仪器设备准备 3.2.1 测量仪器设备:全站仪、水准仪、棱镜、三脚架、50米钢尺、塔尺、花杆、直尺、盒尺、测绳等具有相应出厂合格证书。 3.2.2 数据处理设备:台式计算机、打印机、小型计算器、道路施工测量计算软件。 3.2.3 通讯设备:对讲机、充电器、信号旗。 3.2.4 其它工具:毛笔、记号笔、铁锤、木锯、太阳伞、文件柜。 3.2.5 交通设备:皮卡车或双排货车。 3.3 材料准备 小铁钉、线绳、木桩、油漆、工具袋、记录本、打印纸。 3.4人员准备 测量工程师、技术员、测工等均需考核,持相应级别证件上岗。 3.5作业条件 3.5.1天气:避免在高温、大风、大雾等天气作业。 3.5.2仪器:全站仪、水准仪、钢尺等必须经具有相应的计量标定合格证。 3.5.3人员:测量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持相应证书上岗。 4 操作工艺 4.1 工艺流程 4.1.1控制测量 图纸审核→设计交桩→水准点导线点复核→布置路线施工控制网→水准点导线点加密原地面复测→向现场技术员和施工队进行书面的水准点导线点交底。雨季后、越冬后水准点导线点复核→交工验收测量→测量档案归档和移交。 4.1.2施工放样测量 计算放样资料→现场施工放样→复核点位→标记放样点并现场交桩。 4.2操作方法 4.2.1 图纸审核 根据设计图纸和设计交底对路基平纵断面逐桩高程、坐标、超高、加宽等进行复核,发现错误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处理。 4.2.2设计交桩 工程开工前,在项目总工程师的带领下,测量组参加由驻地监理工程师组织的交接桩工作,逐一接收平面、高程控制点桩、交点桩、断链桩、合同分段桩、重要结构的中心桩,并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办理交接桩签认。接桩后,与桩址所在土地的业主办理桩址占地使用、桩志保护合同,清理桩址周围杂物,建立醒目桩位标志。 4.2.3根据接桩资料和设计文件进行水准点、导线点等控制点复测及恢复定线。 1)工作开始之前,应向监理提交复测开工报告,内容包括:测量人员和仪器设备配置,

2018年国家级工程测量大赛规程完整

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竞赛项目方案申报书 赛项名称:工程测量 行业特色赛项□ 赛项类别:常规赛项 赛项组别:中职组□高职组 涉及的专业大类/类: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测绘地理信息类 方案设计专家组组长: 手机: 方案申报单位(盖章):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方案申报负责人: 方案申报单位联络人: 联络人手机: 电子: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申报日期:2017年9月4日 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竞赛项目方案 一、赛项名称 (一)赛项名称:测绘 分项容:二等水准测量、1:500数字测图。 (二)压题彩照 二等水准测量竞赛图片

1:500数字测图竞赛图片 (三)赛项归属产业类型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四)赛项归属专业大类 赛项归属: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代码5203。 专业名称: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代码:520301。 二、赛项申报专家组 申报团队由10名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企业、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组成。其中,来自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的专家7名,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企业的专家3名。具体见表1。 表1 赛项申报专家组 三、赛项目的 1.检验实践教学效果,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培养学生从事测绘数据采集以及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2. 建立全国开设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交流教学成果与经验的平台,引导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与专业建设。 3.检查学生对现场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各参赛院校组织管理与团队协作能力、适应实践需求的应变能力。 4.以技能竞赛为平台,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主管部门合作,实施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技能鉴定,创新“双证书”制度。 5.检验和培养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业务作风、团队协作的优秀品质、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工作方法。 四、赛项设计原则 1.竞赛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办赛原则,注重结合生产实际、注重 考核实效、杜绝造假、强化质量水平。 2.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现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管 理与团队协作能力。 3.将实际生产的核心容提炼加工,以学生就业上岗的职业技能为核心, 将测绘行业生产作业中使用的新设备、新方法引入竞赛,引导学生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4.联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技能培训与鉴定主管部门、知名测绘仪器公 司、知名测绘企业,全面提供技术支持和后援保障。 5.坚持个人能力与团队协作相结合,在展示个人风采的同时,培养学 生的职业道德、团结协作和不怕苦、不怕累的优秀品质。 五、赛项方案的特色与创新点 1.竞赛项目针对性强,是从事测绘工作必备的基本技能。 2.赛项使用的设备是当前测绘生产外业数据采集的主流先进设备。 3.竞赛项目以促进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为目的。 4.依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结合技能竞赛开展工程测量员(三级/高级技能)职业技能鉴定,创新“赛鉴结合”的“双

精密测量技术 (2)

精密测量技术 一、背景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普通机械加工的加工误差从过去的mm级向“m级发展,精密加工则从10 p,m级向炉级发展,超精密加工正在向nm级工艺发展。由此,制造业对精密测量仪器的需求越来越广泛,同时误差要求也越来越高。精密测量是精密加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密加工的误差要依靠测量准确度来保证。目前,对于测量误差已经由“m级向nm级提升,而且这种趋势一年比一年迅猛[1]。 二、概述 现代精密测量技术是一门集光学、电子、传感器、图像、制造及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它和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相辅相成,为精密超精密加工提供了评价和检测手段;精密超精密加工水平的提高又为精密测量提供了有力的仪器保障。现代测量技术涉及广泛的学科领域,它的发展需要众多相关学科的支持,在现代工业制造技术和科学研究中,测量仪器具有精密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作为下世纪的重点发展目标,各国在微/ 纳米测量技术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应用研究[1]。 三、测量技术及应用特点 3.1扫描探针显微镜 1981年美国IBM公司研制成功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将人们带到了微观世界。STM具有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平行和垂直于表面的分辨率分别达到0.1nm 和0.01nm,即可分辨出单个原子),广泛应用于表面科学、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等研究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纳米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与此同时,基于STM相似

原理与结构,相继产生了一系列利用探针与样品的不同相互作用来探测表面或界 面纳米尺度上表现出来性质的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用来获取通过STM无法获取的有关表面结构和性质的各种信息,成为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有力工具。下面 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扫描探针显微镜。 (1)原子力显微镜(AFM):AFM利用微探针在样品表面划过时带动高敏感性的微悬臂梁随表面起伏而上下运动,通过光学方法或隧道电流检测出微悬臂梁的 位移,实现探针尖端原子与表面原子间排斥力检测,从而得到表面形貌信息。利用类似AFM的工作原理,检测被测表面特性对受迫振动力敏元件产生的影响,在探 针与表面10~100nm距离范围,可探测到样品表面存在的静电力、磁力、范德华力等作用力,相继开发磁力显微镜、静电力显微镜、摩擦力显微镜等,统称为扫描力显微镜。 (2)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PSTM): PSTM的原理和工作方式与STM相似,后者 利用电子隧道效应,而前者利用光子隧道效应探测样品表面附近被全内反射所激 起的瞬衰场,其强度随距界面的距离成函数关系,获得表面结构信息。 (3)其它显微镜:如扫描隧道电位仪(STP)可用来探测纳米尺度的电位变化;扫 描离子电导显微镜(SICM)适用于进行生物学和电生理学研究;扫描热显微镜(STM)已经获得血红细胞的表面结构;弹道电子发射显微镜(BEEM)则是目前唯一 能够在纳米尺度上无损检测表面和界面结构的先进分析仪器,国内也已研制成功。 3.2纳米测量的扫描X射线干涉技术 以SPM为基础的观测技术只能给出纳米级分辨率,不能给出表面结构准确的 纳米尺寸,是因为到目前为止缺少一种简便的纳米精度(0.10~0.01nm)尺寸测量 的定标手段。美国NIST和德国PTB分别测得硅(220)晶体的晶面间距为 192015.560±0.012fm和192015.902±0.019fm(飞米fm也叫费米,是长度单位,1fm相 当于10~15m)。日本NRLM在恒温下对220晶间距进行稳定性测试,发现其18 天的变化不超过0.1fm。实验充分说明单晶硅的晶面间距有较好的稳定性。扫描 X射线干涉测量技术是微/纳米测量中一项新技术,它正是利用单晶硅的晶面间

施工测量方案及技术措施

施工测量方案及技术措施 1、测量准备工作流程 编制测量方案→配置并检校测量仪器→建立施工首级控制网→提供控制测量成果→复核设计坐标及标高→计算施测点位的坐标及标高。 2、建立首级施工测量控制网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控制点位、工程特点和现场实际情况,按《工程测量规范》要求,建立二级导线平面控制网和四等水准线路,将控制测量成果以图、表形式提交监理审核,作为施工放样或加密控制的依据。 3、施工平面控制 导线(网)布设选点时,根据本工程平面形状,利用设计单位提供的点位,将导线布设成环形网,导线边长尽可能相等,且不宜相距太近,一般80~100;相邻点之间通视良好,避开障碍物及高压线强电磁场干扰;为保证施工期点位不被破坏,采用埋筋设点。 导线(网)测角使用全站仪,方向观测法一测回,2C值变动不大于18″,边长使用全站仪测距,单程观测正、倒镜各一测回,一测回读数较差≤5。正、倒镜两测回较差≤7。考虑气象参数变化对短边的改正值变化影响较小,可以不计。故在全站仪的气象参数的输入,一般以作业当天开始测定的参数为准,中间可不变动。 4、高程控制 首级高程控制网布设成环形网。当加密时,宜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水准点选择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点,并埋设水准石,作好编号。根据本工程特点,首级高程控制布设为四等水准线路,高程测量采用水准测量。本工程高程测量采用S3水准仪及双面水准尺逐点往返进行观测。每站观测时,采用中丝法读尺,读尺顺序为:后视黑面标尺,前视黑面标尺;前视红面标尺,后视红面标尺。为提高读数精度,前后视的距离不大于40。 5、内业计算 检查外业观测成果符合规范要求后,对首级导线(网)进行简易平差。内业计算中数字取值精度为:观测方向值及各项修正数1″,边长观测值及各项修正数0.001,函数位数7位,边长与坐标0.001,方位角1″。对首级高程控制线

铁路工程质量检测技术手册

?铁路工程质量检测技术手册?----E vd动态平板载荷试验一. 概述 E vd 动态平板载荷试验是检测路基的承载力,即动态变形模量E vd 指标,而路基 的承载力在决定线路的平顺与稳定,保证列车能快速、安全运行及路基的耐用性 能上起着重要作用。传统的检测路基承载力指标是通过静态平板载荷试验测得,而路基实际承受的荷载不仅有静荷载,还有列车运行时对路基产生的动荷载。特别是随着列车提速和高速铁路的出现,动荷载产生的冲击力对路基的影响更为明显,也就是说,路基的稳定性和变形问题主要是由于动荷载引起的,所以,采用模拟列车运行时产生的动应力及动应变指标作为路基的填筑质量检测标准将更科学、更符合实际情况。 二. 工作原理 E vd 动态平板载荷试验是利用一定质量的落锤,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下,模拟列车高速运行时对路基面产生的动荷载效应冲击路基面,在冲击能相同的条件下,测试路基面的垂直变形值,以此计算路基的动态变形模量值。也就是采用一定质量的落锤,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下,通过阻尼装置、承力罩、承载板,对路基面产生瞬间冲击,使路基面产生沉陷,这种沉陷变形反映了路基土的抗力性能。从理论 上讲,路基碾压越密实,沉陷值越小,路基的动态变形模量值E vd 越高;反之, 路基的E vd 越低。根据平板压力公式,动态变形模量: E vd =1.5×r×σ/s (MN/m2) 其中:1.5——承载板形状影响系数 r——承载板的半径,150mm σ——路基面最大动应力 s——承载板的沉陷值(mm) 此公式表示按照弹性各向同性半空间理论,并假定横向变形系数υ=0.21时,圆形刚性板在竖向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地面沉陷。 根据公式计算的动态变形模量E vd 值即代表被测点的承载力。冲击力(动应力)由落锤的落高和阻尼装置控制,它的大小及延时时间要符合列车高速运行时对路基产生的冲击力,?京沪高速铁路线桥隧站设计暂规?中规定,路基面最大设计动应力为0.1Mpa。路基在动应力作用下,产生的沉陷值,即路基面产生的垂

地铁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方案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7号线BT项目7305标 华强北车站施工测量技术方案(YDK22+141.378~YDK23+035.568) 批准: 审核: 复核 编制: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地铁7号线7305标项目经理部 2013年01月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编制依据 (2) 3、既有控制点情况 (2) 4、施工测量的目标和任务 (3) 4.1 施工测量的目标 (3) 4.2 施工测量的任务 (3) 5、组织机构设置与人员、仪器设备配置 (3) 5.1组织机构设置 (3) 5.2 测量队人员及岗位 (4) 5.3 测量仪器设备配置 (4) 6、控制网加密测量 (5) 6.1地面精密导线控制网加密 (5) 6.1.1地面精密导线控制点布设要求 (5) 6.1.2地面精密导线控制的布设 (5) 6.1.3 导线控制网观测技术要求 (7) 6.1.4观测成果处理及平差 (7) 6.2地面施工高程控制网加密 (8) 6.2.1 地面水准点的选点布设要求 (8) 6.2.2地面加密高程网布设 (8) 6.2.3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10) 7、车站施工测量 (11) 7.1 平面施工控制点引测 (11)

7.2 高程施工控制点引测 (11) 7.3 基坑开挖施工测量 (12) 7.4监控量测及变形观测 (13) 7.5车站结构施工放样测量 (13) 7.6 车站主体结构放样 (13) 7.7车站竣工测量 (16) 8、安全保证措施 (16) 9、质量保证措施 (17) 10、环境保证措施 (17)

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1、工程概况 地铁7号线华强北片区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商业中心——华强北商圈的核心地段,在深南大道——红荔路之间、有“中国电子第一街”美誉的华强北路的地下,呈南北向布置。华强北片区包含华强北车站、华强北车站至华新车站区间、华新车站南端,起止桩号为:YDK22+141.378~YDK23+035.568,共计894.19m。 华强北车站为地下三层岛式站台车站,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YDK22+362.878,车站起点里程为YDK22+166.878,车站终点里程为YDK22+496.778,华强北车站全长为329.9m,华强北车站南端有负一层的地下空间结构,长度为25.5m,放在华强北车站的设计范围中,因此华强北车站加上南端负一层地下空间整段长度为355.4m。华强北车站主体基坑标准段宽度为28.1m,盾构扩大段宽度为29.8m,标准段基坑深度约为25.7~26.4m,盾构扩大段基坑深度约为27.0m。华强北车站南端负一层基坑宽度为28.1m,基坑深度约为11.4m。华强北车站负三层基坑围护结构采用1000mm 连续墙,南端负一层基坑采用800 厚连续墙,均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 华强北车站~华新车站区间是深圳地铁7 号线工程的一个区间,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路与振华路交汇处,沿华强北路呈南北方向布置。区间轨行区采用盾构法施工,其上为地铁2号线的华强站~燕南站区间,该区间为直径6.0m 的盾构区间,地铁2 号线盾构区间其上南端17m 长为地下一层的地下空间结构兼做顶管的接收井, 2号线盾构区间其上中间为矩形顶管,矩形顶管长度为41 米,2 号线盾构区间其上北端41m 为地下一层的地下空间结构局部兼做顶管的始发井。华强北车站~华新车站区间起点里程为YDK22+496.778,终点里程为YDK22+595.778,全长为99.0m。南端负一层盖挖逆作结构长度为17.0 米,基坑宽度为29.8m,基坑深度约为9.2~10.1m;北端负一层盖挖逆作结构长度为41.0米,基坑宽度为28.6m,基坑深度约为9.5~11.0m.。南、北端负一层基坑围护结构均采用800 厚连续墙,均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 华新车站为带有故障车待避线的地下三层岛式站台车站,与地铁 3 号线华新站换乘(十字换乘节点土建部分已由 3 号线华新站土建单位施工完成),目前3号线华新站已开通运营。华新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YDK23+051.917,车站起点里程为YDK22+862.217,车站终点里程为YDK23+140.317,道岔起点里程

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简介:工程测量学科就是一门应用学科,它就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服务,紧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就是测绘学中最活跃的一个分支学科。工程测量有着悠久的历史,近20年来,随着测绘科技的飞速发展,工程测量的技术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取得很大的成就。 关键字: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展望 前言工程测量学科就是一门应用学科,它就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服务,紧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就是测绘学中最活跃的一个分支学科。工程测量有着悠久的历史,近20年来,随着测绘科技的飞速发展,工程测量的技术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取得很大的成就。主要原因有:一就是科学技术的新成就,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及测绘科技本身的进步,为工程测量技术进步提供新的方法与手段;二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不断扩大,各种大型建筑物与构筑物的建设工程、特种精密建设工程等不断增多,对工程测量不断提出新的任务、新课题与新要求,使工程测量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有力地推动与促进工程测量事业的进步与发展。随着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转化,面向21世纪的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方向就是: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测量数据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格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的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GPS技术、RS技术、GIS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以及先进地面测量仪器等将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中,并发挥其主导作用。 工程测量就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既古老又年轻的应用科学与技术,它研究与服务范围贯穿在现代工程建设与国防建设的规划与运营的整个过程中。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就是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整个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从理论体系到应用范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进步,亦为工程测量学科的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各种高、大、重、深、特的工程建设不断增多,这些都向工程测量提出了新的

工程施工测量方案详解

第一章施工测量方案 一.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考虑该工程的实际情况,拟对本工程的±0.000以下采用外控法,对±0.000以上采用内控法,根据当地城市导线点,一次性建立统一的平面施工控制网。 1、布网原则 (1)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 (2)控制点要选在拘束度不大、安全、易保护的位置,通视条 件良好,分布均匀。 2、施工控制网的测设 (1)控制点引测 根据当地城市规划坐标点在场区内引测不少于3个控制点,要求埋深1.5米,用混凝土浇注并以木桩上面钉子做标记,并测定高程作为工程定位放线依据,精度限差要求如下表: (2)控制网布设 依据场内导线控制点,沿距建筑物开挖线约1 米远位置测设各轴线方向控制基准点,并埋设外控基准点,要求埋深0.5m,并

浇注混凝土稳固。 (3)内控制基准点布设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主体部分采用内控法,用激光垂准仪竖向投测,设放线点时要注意尽量避开砼墙柱。保证每个施工段纵横向均不少于2个点,且夹角为90度,测量孔布置相见附图。1#楼1单元X方向设在1A-8轴上,距1A-A轴和1A-M轴均为1米;Y方向设在距1A-K轴1米处,距1A-1轴和1A-13轴均为1米;2单元X方向设在距1B-13轴1米处,距1B-A 轴和1B-M轴均为1米;Y方向设在距1B-K轴1米处,距1B-1轴和1B-20轴均为1米。2#楼X方向设在2-11轴上,距2-B 轴和2-R轴均为1米;Y方向设在距2-Q轴1米处,距2-1轴和2-22轴均为1米。 (4)内控基准点埋设方法 依据施工前布设控制网基准点将内控点埋设在首层位置。基准点的埋设采用10cm×10cm钢板,钢针刻划十字线,钢板通过锚爪与顶板钢板焊牢。基准点周围严禁堆放杂物,向上每层在相应位置留洞,以便于基准点的竖向投测。 (5)控制网加密和施工放线

建筑工程项目测量员操作手册

前言 为明确、规范土建工程放线的标准动作,提升土建工程放线精度;提高放线质量管理水平和测量工作效益,保证放线的正确性、精确性,杜绝因放线失误造成返工的质量事故;实现放线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常态化;达到以线控制施工过程的目标。同时为工程测量工作提供技术标准和技术依据;为工程测量工作检查验收评价提供依据。 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98-2009、《建筑施工手册》,并调查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民建工程测量的实践经验,吸收了民建工程测量的新理论、新方法、新工艺编制而成。 文中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表示严格,正常情况下都这样做,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表示允许稍有选择,有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用“宜”,反面词用“不宜”或“不得”。

前言................................................................................................................................ I 第1部分项目测量工作的管理要求.. (1) 第2部分项目测量仪器的管理要求 (3) 第3部分项目测量工作操作指南 (6) 3.1进场后施工测量前期准备工作 (6) 3.1.1施工测量资料的收集、分析 (6) 3.1.2测量工具的准备 (7) 3.2测量的基本方法 (8) 3.2.1平面位置的测设 (9) 3.2.2高程测量与已知高程的测设 (11) 3.3控制测量 (15) 3.3.1甲方提供控制点的交接与复测 (16) 3.3.2场区控制网的建立 (17) 3.4建筑施工场地测量 (21) 3.4.1用地红线、建筑红线、建筑轮廓线的测设 (21)

施工测量方案完整版.doc

312国道苏州东段改扩建工程园区段YQ312-SG1标段 测量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312国道苏州东段改扩建工程园区段YQ312-SG1标项目经理部

目录 第1章工程概况 (3) 第2章编制依据及执行规范 (3) 第3章测量作业任务和测量管理组织机构 (4) 3.1测量作业任务 (4) 3.2测量组织机构 (5) 3.3测量人员及设备配置 (5) 3.4施工测量程序 (6) 第4章控制测量 (6) 4.1平面控制网加密方案 (6) 4.2精密高程网加密方案 (7) 4.3精度要求 (7) 4.4施测方案 (9) 4.5数据处理 (10) 第5章施工测量 5.1施工放样测量 (10) 5.2临时设施放样 (11) 5.3竣工测量 (11) 第6章施工测量管理制度及技术保障措施 (12) 6.1施工测量管理制度 (12) 6.2测量成果管理制度 (14) 6.3测量人员安全保证措施 (14) 6.4测量技术保证措施 (15) 6.5施工测量质量管理目标和基本质量指标 (15) 6.6测量控制点保护措施 (16)

1工程概况 1.1项目总述 G312国道(上海~伊宁)是东西向的国道主干线,也是苏州市重要的东西向对外及过境交通干线。G312国道苏州段东起上海安亭镇,向西穿过昆山、苏州工业园区、平江区、金阊区、高新区、相城区,在相城区望亭镇西进入无锡境内,全场约81.9公里。 根据项目建设需要,312国道苏州段改扩建工程以工业园区星塘街为界分为东西两端,其中西段改扩建工程长约28公里已于2015年5月建成通车;312国道苏州东段改扩建工程为昆山童径路至园区星塘街,路线全长约33.2公里。 本次建设范围为阳澄湖大桥苏昆交界处至星华街共长约5.991公里,利用园区阳澄湖大道线位,涉及穿越京沪高速铁路、苏州市重要水源保护地阳澄湖、唯胜路附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草鞋山遗址、沪宁高速阳澄湖服务区等。 1.2本标段工程项目概况 本标段路线利用阳澄湖大道线位跨越阳澄东湖后至唯胜路东,主线向下以隧道形式穿过唯胜路、夷亭路、华谊影城入口和沪宁高速阳澄湖出入口道路后起坡接地至木沉港河西侧。项目起点为阳澄湖大桥苏昆交界处(K70+509.541),项目终点位于沪宁高速入口(K74+984),线路全长4.47km。 本标段问潮街以东利用阳澄湖大桥,以西地面道路形式,与阳澄湖大道共线,从唯胜路到沪宁高速服务区入口段利用阳澄湖大道线位新建阳澄湖大道隧道,阳澄湖大道隧道为明挖隧道,全长2180m。

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

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的内容和要求 1 任务概述 说明任务来源、用途、测区范围、内容与特点等基本情况。 2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根据需要说明与设计方案或作业有关的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内容可包括测区的地理特征、居民地、交通、气候情况以及测区困难类别,测区有关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情况等。 己有资料情况 说明己有资料的施测年代、采用的平面、高程基准,资料的数量、形式、质量情况评价,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 3 引用文件 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便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 4 成果(或产品)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 说明作业或成果的比例尺、平面和高程基准、投影方式、成图方法、成图基本等高距、数据精度、格式、基本内容以及其他主要技术指标等。 5 设计方案 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

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1)规定GPS接收机或其他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测量和计算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和其他配置。 2)规定作业的主要过程、各工序作业方法和精度质量要求: 确定观测网的精度等级和其他技术指标等; 规定观测作业各过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规定观测成果记录的内容和要求; 外业数据处理的内容和要求: 外业成果检查(或检验)、整理、预处理的内容和要求,基线向量解算方案和数据质量检核的要求,必要时需确定平差方案,高程计算方案等; 规定补测与重测的条件和要求; 其他特殊要求:拟定所需的交通工具、主要物资及其供应方式、通信联络方式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3)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 4)有关附录。 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 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1)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测量和计算所需的计算机、软件及其他配置。 2)规定作业的主要过程、各工序作业方法和精度质量要求: 说明所确定的锁、网(或导线)的名称、等级、图形、点的密度,已知点的利用和起始控制情况;

公路工程测量论文

+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公路工程施工放样 姓名:王晓雪 学号: 10 班级:06201 专业:道路与桥梁设计施工技术 所属系部:公路工程系 指导教师:朱庆新老师 二○一一年六月

摘要 公路工程施工放样的主要是利用测量技术将设计图纸上的工程构造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在施工过程中,检测工程构造物的几何尺寸,以实现从设计图纸到工程实物的质和量的转变。公路工程施工放样的依据是《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各种构造物的施工技术规范、规程、测量规范等以及工程设计图纸。测量放样工作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先进行控制测量,再进行细部放样测量。通过控制测量,建立起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与工程构造物特征点之间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几何联系。以平面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为依据,利用传统测量仪器进行距离、高程和角度的测量放样或者利用全站仪和GPS进行三维坐标放样来确定工程构造物特征点在实地上的空间位置。在放样过程中,工程设计图纸是图解控制点和工程构造物特征点之间几何关系的依据;现行的施工技术规范、规程,以及测量规范是核查放样结果精度的依据。只有利用精度符合标准的几何数据,才能精确地测定工程构造物特征点的准确位置,以指导施工。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放样;方法

目录 一、绪论 二、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 1.已知距离的放样 2.已知高程的放样 3.已知点的放样 三、中线放样 四、路基的施工放样 1.路基横断面施工放样 2.路基边桩放样的一般要求 3.路基横断面的放样方法 4.路基边坡的放样 5.路基施工阶段各层次的抄平方法 6.线段路基顶面的抄平 7.线段路基顶面的抄平 五、路面施工放样 1.路槽的放样 2.路面放样 3.路拱放样 4.造物施工放样 5.挡土墙施工放样 6.沿线取土坑、弃土堆占地面积及土方量计算 7.占地面积的测算

工程测量管理规定

工程测量管理规定 1 适用范围 本规定明确了工程技术人员、测量人员的职责,现场测量工作的实施和测量仪器的有效管理,适用于纳二电厂工程施工中的测量工作。 2.参考文件 1.GB50026-93 工程测量规范及条文说明 2.DL5001-91 火力发电厂工程测量技术规程 3.QAPJL001?000 计量保证手册 3 职责 3.1 项目质量科测量组负责纳二电厂工程测量工作的实施以及测量仪器的维护和保养。 3.2 项目各施工单位需进行测量工作时,应由技术人员负责填写完整、准确的测量工作委托单,作为测量组工作的依据。 3.3 质量科负责本程序的编制、修改和解释。 4 管理内容 4.1 测量人员资质和职责 4.1.1 质量科测量组设置测量工程师一名,测量工程师应具有专业技术职称。 4.1.2 测量工程师职责 a) 认真贯彻执行工程测量规范和有关技术规程; b) 负责项目工程测量工作的内、外联系; c) 定期向主管领导汇报测量工作情况; d) 负责测量仪器的定期自检、维护和保管工作; e) 负责检查、审核测量资料及其整理; f) 负责对测量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处理;

g) 负责工程安装中基础轴线、基准高程点施测、复核和移交验收等重要工作。 4.1.3 测量人员的考核由项目质量科统一管理。 4.2 测量工作过程管理 4.2.1 测量组负责实施职责范围内的工程测量工作。 4.2.2 测量工作实行《测量工作委托单》制度,表格见附录A。 4.2.3《测量工作委托单》由申请部门填写,申请人和审核人对所提供数据的准确性负责。 4.2.4 各施工单位或部门需进行工程测量工作时,至少提前一天向测量组提交《测量工作委托单》,以便测量组统一安排工作。 4.2.5 测量组接到测量工作委托单后,根据设备安装精度要求合理安排测量仪器和人员,实施现场测量工作。 4.2.6 现场测量工作结束应及时整理并编写测量结果文件,以书面形式反馈给项目质量员及施工技术员。 4.2.7 在施测过程中,施工技术员或施工班组负责人应跟随测量组,以便测量人员将现场测量结果进行交底。 4.2.8 施测过程中,测量人员应严格执行有关安全规章制度,确保人身和测量仪器的安全。 4.2.9工程测量文件管理 a) 测量工程师应有效管理以下台帐、记录:测量仪器计量台帐、《测量工作委托单》登记、测量记录手簿整理、测量仪器定期自检记录;负责作好内部安装检验、验收情况的测量记录; b) 测量资料的整理严格按照公司现行文件、记录控制要求执行; c) 形成的测量记录/结果及时提供给施工单位、技术人员作为现场施工的技术数据。 4.3 测量仪器管理 4.3.1 测量仪器的使用由测量组统一调配。 4.3.2 测量仪器必须专人维护和保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