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唐】元稹《离思》

诗词鉴赏:【唐】元稹《离思》
诗词鉴赏:【唐】元稹《离思》

诗词鉴赏:

《离思》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是元稹最伤感、最深情的一首诗,流传至今,却藏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至今世人未知。

早在战国末期的楚国,有一天楚怀王在梦中遇见了一个女子,说自己是巫山之女,楚怀王与此女子在梦中行云雨之欢。之后,巫山之女就打算走了。

楚怀王急忙问她:你住哪里?

夫人就说,我住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我早上可以幻化成朝云,晚上可以幻化成行雨。如果你看到朝云行雨的话就是我了。

隔天早晨,楚怀王果然看到了巫山云雨若含情意。

原来元稹在《离思》里写的巫山云雨藏着这么动人的故事:妻子韦丛,你就是我的苍山云海。

曾经到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沈从文说: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我这一生爱过很多的人,但她们都不是你。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如果世界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过,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而我不愿意将就。”

曾经拥有过你,所以知道什么是好。

曾经深爱过你,所以再不可能爱别人。

韦丛去世的时候,元稹因在外地当官,无法亲自前往。他没想到,这一别便永无相见之日。只恨上次告别之时没有再多看一眼。

悲痛之下,他写了一篇情词痛切的祭文,托人在韦丛灵前一诉离恨之苦。

忆往昔,那些相濡以沫的时光,那些郎情妾意的温柔岁月,再也无法重来。

妻子韦丛出身名门望族,是当朝高官韦夏卿的幼女,深得父亲宠爱。

而此时的元稹,才刚刚进入体制,无车无房,穷得叮当响。

初为人妻的韦丛,通情达理,任劳任怨,每天都是枯枝当柴,野菜充饥,与韦府相比,生活水平隔了十万八千里。但韦丛在清贫的环境中淡然处之。

你在我身边,我从未羡慕过任何人。纵然粗茶淡饭,也甘之如饴。

元稹曾回忆当年贫困的场景:

他无衣可穿,她便翻遍衣柜为他去找;他想要喝酒,她便拔下金钗换酒来喝。因家境不好,每天只能以落叶古槐当柴,吃些豆叶和野蔬,她却不曾有一句怨。

虽然贫苦,但两个人小日子其实还是非常美好的。

她对镜梳妆,闲来抚琴,他在看书,却时不时偷看她。

当倾慕于一人时,眼里心里便只容得下她,一颦一笑都甚觉欢喜。

喜欢一个人,心里是满的,怎么都不会空虚,都不觉寂寞。

然而这样贤良淑德,温婉可人的妻,却抛下他和还不会走路的女儿走了。她怎么忍心?

就连最后一面,她都不等他。从此再想见她,只能在梦里了吧?

韦丛走后,元稹写下“此花开尽更无花”这样的诗句。

在他的眼中,世界上只有韦丛最好。他哪怕流连花丛,也不过逢场作戏,心里真正想念的,却是他的妻,是他的韦丛。

有一次他醉酒,醒来的时候发现身边的人都在暗自垂泪。一问才知道,原来他喝醉之后,又在喊韦丛的名字。

清醒的时候,我不敢想你,那种噬心的思念,只在酒醉后才敢疯狂生长。后来他写“觉来八九年,不向花回顾”。好友白居易也赞叹他的深情“京洛八九春,未曾花里宿。”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心底深深思念着韦丛,他想她,但又不敢全部承认。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元稹笔下的深情藏着哀伤,寂寥的背后是无尽的思念。

或许,当背负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之后,他所面对的是无尽的沉默。

曾经沧海难为水,苍山是你,云海也是你。

纵观元稹的一生,韦丛在他的生命里的时间并不长,但却是最深刻的。

他将极致的深情都给了韦丛。正因为如此,这首诗才会千百年来一直被奉为经典,才会轻而易举让我们深深感动。

最深情的情感,不应该只在言语间,更在心中,在行动中。

时光那么浅,岁月那么短,无论季节如何转变,愿我们怀有一颗深情的心,用深情报以世界,世界必然报我们以情深。

将那些心心念念的深情,写意成年月里最温柔的寻常!

(完整版)诗歌鉴赏选择题练习(含答案)

要逐项将选项与相关诗句对照,聚焦比较,找出选项中的确切根据或确切误点。 一、西塞山①下作 韦庄 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 孤峰②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爨③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 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注】①西塞山:三国时东吴江防边塞,历代诗人多有趣咏。②孤峰,指湓城北的庐山。③爨(cuàn):烧火做饭。 1.下面对这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人行至西塞山这个东吴江防边塞,前望江水,历史往事等引起丰富的联想,但诗人并没有借西塞山势发盛衰荣辱的感叹。 B.颔联写诗人所见,前望是庐山,后看是斜月;“渐映”写月光逐渐明亮,“斜生”巧妙的写时间的推移、位差的变化。 C.颈联化实为虚,把西塞山一带异时生长成熟的植物作艺术的归纳,使得描绘的景物更加富有艺术魅力和生活情趣。 D.尾联,表现了诗人对西塞山的爱恋,他把芦花化作宁静恬适的生活伴侣,期望有一天独棹扁舟而来,依傍芦荻结庵而居。 E.这首诗写诗人舟行至西塞山下时所见所感,前两联暗示诗人的行迹,第三联写出对此地烹紫薇、摘黄柑的乡间生活的赞美。 2.首联“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写景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6分) 二、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首联由景人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 C.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功业未就的隐忧。 D.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景是情的基础,情是景的生发,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E.诗人虽身居草堂,然心忧家国,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宕。 2.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6分) 三、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①觅酒 吴文英②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离思元稹翻译

离思元稹翻译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 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离思元稹翻译,欢迎来参考! 【原文】 离思(其四)——[唐]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 离思:离别后的思绪。 曾经:曾经经历过。曾,副词,曾经。经,经历。 沧海:古人通常称渤海为沧海,这里当指浩瀚的大海。 难为水:沧海深广,因而使别地方的水相形见绌。 除却:除了。 巫山:此指长江巫峡沿岸的“巫山十二峰”,其中朝云峰分外秀美,传说为 神女所化。 不是云:宋玉《高唐赋》说,巫山之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 茂如松树,美若娇姬。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不是怎样美丽好看的 云了。 取次花丛懒回顾:意思是说我即使走到女人堆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 回头观看。 “取次”, 依次。 这里有任意, 随便之意, 可理解为随便任意走走 (引 申)。“花丛”,是用花比女人。 缘:因为。 君:你,指诗人的亡妻韦丛。 【翻译】 曾经有过游赏沧海经历的人, 其它的江河之水就再也看不上眼了; 只有巫山 的云雾才是最美的,其它的云雾就逊色*多了,不值得观看。信步漫游在花丛中 却懒得观赏,这一半是因为出家人的修身养性*心理,一半是因为思念你啊! 【赏析】 元稹(779-831),字微之,唐代文学 家,河南河内(今洛陽市附近)人。十五岁明经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作关

监察御史,与宦官及官僚斗争,遭到贬谪。继而起任工部侍郎,拜相。后出为同 州刺史,改授浙东观察使,又官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卒于任所。有《元氏 长庆集》。 元稹的创作,以诗作成就最大。在当时与白居易 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他非常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 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 人,比兴手法富于情趣。 本篇是一首悼念亡妻之作。 元稹与他的妻子相敬如宾, 感情甚笃 (见元稹 《遣 悲怀诗三首》 ) 。 然而, 他们夫妻仅仅在一起生活了七年, 妻子便不幸离他而去。 为了表达对妻子的思念,元稹写下了一系列的悼亡诗篇,最著名的就是《离思》 五首①,本篇是其中的第四首。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对亡妻深挚的怀念和至 死不渝的感情,寄托了心中不尽的哀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在用水比人。这句诗脱胎于《孟子·尽心篇》“观 于海者难为水”。意思是说,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的人,对那些小小的溪流是 不会看在眼里的。在这里,诗人是在用大海与河水、溪流相比。不过,这只是字 面的意思, 更主要的是字里行间蕴含一着的另一层深意, 那就是对已故妻子至真 至纯的情怀。 “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是在用云比人。意思是说,除了巫山上的彩云, 其他所谓的云都不能算作彩云, 都不足以一观。 在这句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宋 玉《高唐赋》 “巫山云雨”②之典故,借以表达对已故妻子的真挚情感。诗人 表明,除此女,纵有国色*天香、绝世佳人,也不能打动他的心,也不能取得他 的欢心和爱慕。只有故去的妻子,才能使他倾心相爱。写得感情炽一热,催人泪 下。 “取次花丛懒回顾”,是在用花比人。意思是说,即使走到争芳斗艳的花丛 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直白一点就是说,即使走到女人堆里, 也懒得回头观看,这是为什么呢?现在再看诗的最后一句。 “半缘修道半缘君”, 此为点睛之笔。 “缘”, 是“因为”的意思; “修道”, 是指出家人修真养性*;“君”,指的是亡妻。贯穿起来,就是“一半是因为修 身养性*,一半是因为无法忘记你(已故的恩爱妻子)”。诗人的这个作答,既 直截了当,又饱含一着浓浓的忠贞不渝的爱情深意,同时也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作者在这首短短的作品里, 采用多处比喻手法, 曲折而又鲜明地表达了对曾 经相爱的妻子的深情。前三句紧扣主题,层层递进,依次以水喻人,已云喻人, 以花喻人, 最后以画龙点睛之笔“半缘修道半缘君”揭示主题。 这种写法构思集 中紧密,意脉贯通,细腻自然,避免了古典诗词 中感情跳动幅度太大,不易理解的缺憾。 [附注]

离思五首元稹

离思五首元稹 元稹离思五首是什么呢?下面随小编一起看看元稹离思五首机器译文吧~ 离思五首 唐代:元稹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译文 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 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 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 要化开了一般。 山泉绕着街道缓缓流去,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 我(在楼上)悠闲地翻看道教书籍慵懒着没有起身,隔着水晶帘看(你在妆 台前)梳头。 著压(一种织布工艺)的红罗总是追逐时髦新颖的花样,绣着秦吉了(一种 类似鹦鹉的鸟)花纹的纱布染着酒曲一样的嫩色。 (你说)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质太薄弱,稍微有些经纬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 的。 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 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 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 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 的缘故吧。 当时百花齐放, 我却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 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静静地站在江边, 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

过残春。 注释 (1)篸(zān):古同“簪”。 (2)须臾(yú):片刻,很短的时间。 (1)散漫:慢慢的。 (2)慵(yōng):懒惰,懒散。 (3)水晶帘:石英做的帘子;一指透明的帘子。 (1)吉了(liǎo):又称秦吉了,八哥。 (2)嫩麴(qū):酒曲一样的嫩色。 (3)纰(pī)缦(màn):指经纬稀疏的披帛。 (1) 曾经沧海难为水: 此句由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 ( 《孟子·尽心篇》 ) 脱化而来,意思是已经观看过茫茫大海的水势,那江河之水流就算不上是水了。 (2)除却巫山不是云:此句化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 意思是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称不上彩云。 (3)取次:随便,草率地。 (4)缘:因为,为了。 (1)发:开放。 (2)白人:皮肤洁白的人。诗中指亡妻。

《田家词》元稹唐诗鉴赏

《田家词》元稹唐诗鉴赏 本文是关于元稹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田家词元稹 牛吒吒,田确确, 旱块敲牛蹄趵趵, 种得官仓珠颗谷。 六十年来兵簇簇, 月月食粮车辘辘。 一日官军收海服, 驱牛驾车食牛肉。 归来收得牛两角, 重铸耧犁作斤属刂。 姑舂妇担去输官, 输官不足归卖屋。 愿官早胜仇早覆, 农死有儿牛有犊。 誓不遣官军粮不足。 元稹诗鉴赏 唐朝自安史之乱起,战祸连年不断,繁重的军事开支压得劳动人民伸不起腰、喘不过气来。元稹自幼家贫,并亲眼看到战争给人民、

尤其是农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他在参加制科考试时所写的《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中,就鲜明地提出了“息兵革”的主张,认为天下要长治久安,非从“息兵革”入手不可。元稹元和五年贬斥为江陵士曹参军,元和九年再出为通州(今四川达县)司马。他在通州司马任上,仍以置人民于袵席为己任,白居易在诗中称道他:“其心如肺石,动必达穷民。东川八十家,冤愤一言伸。”元和十二年,他得到刘猛、李余写的古题乐府诗数十首,读后十分感动,于是和作了十九首,把他在江陵、通州的所见所闻一一写进这组古题乐府诗里,《田家词》就是其中的一首,再一次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他“息兵革”的政治主张。 “牛吒吒,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六十年来兵簇簇,月月食粮车辘辘。”天久不雨,土地坚硬,牛拉着沉重的犁耙喘着粗气一步一步地爬行着。牛蹄碰击着坚硬的土块,发出“趵趵”的声音。驾牛的农民还嫌牛走得太慢,不断地挥动着鞭子,发出“吒吒”的声音,驱使着,吆喝着。“吒吒”,农民的叱牛声。“趵趵”,牛蹄声。“确确”,土块坚硬的样子。诗的开篇,作者就用两个短句、三组叠字,状形写声,把农民耕地时的那种艰苦、忙碌、急促的情状绘声绘色地突现在读者的眼前。然而“种得官仓珠颗谷”,农民终年劳累,用血和汗水换来的珍珠般的果实,却尽进了官仓,自己却一无所得。为什么?“六十年来兵簇簇,月月食粮车辘辘”。因为六十年来,战争不断,年年月月、日日餐餐,官兵们吃的粮食全由农民供给,并由农民驾驾辘辘的大车不停地运往前线。自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算起,到元和十二年(817 ),已超过六十年。这

元稹《离思(其四)》 翻译,赏析

元稹《离思(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全诗仅四句,即有三句采用比喻手法。一、二两句,破空而来,暗喻手法绝高,几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笔意所在。“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 脱化而来。诗句表面上是说,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它是用大海与河水相比。海面广阔,苍茫无际,雄浑无比,可谓壮观。河水,只不过是举目即可望穿的细流,不足为观。写得意境雄浑深远。然而,这只是表面的意思,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第二句,是使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高唐赋》序说:战国时代,楚襄王的“先王”(指楚怀王),曾游云梦高唐之台,“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愿荐枕席,王因幸之”。此女即“巫山之女”。她别离楚王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楚王旦朝视之,果如其言,因此就为她立庙号曰“朝云”。显而易见,宋玉所谓“巫山之云”,——“朝云”,不过是神女的化身。元稹所谓“除却巫山不是云”,表面是说: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其实,他是巧妙地使用“朝云”的典故,把它比作心爱的女子,充分地表达了对那个女子的真挚感情。诗人表明,除此女子,纵有倾城国色、绝代佳人,也不能打动他的心,取得他的欢心和爱慕。只有那个女子,才能使他倾心相爱。写得感情炽热,又含蓄蕴藉。第三句“取次花丛懒回顾”,是用花比人。是说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为什么他无心去观赏迎入眼帘的盛开花朵呢?第四句“半缘修道半缘君”便作了回答。含意是说他对世事,看破红尘,去修道的原故,这是其一。其二,是因为他失去心爱的她,再也不想看别的“花”了。统观全诗,不难看出,“取次花丛懒回顾”的原因,还是因为失去了“君”。“半缘修道”之说,只不过是遁辞罢了。 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一半是因为修道,一半因为你的缘故

离思 元稹

离思元稹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元稹的离思五首! 离思五首 作者: 元稹 元稹《离思(其一)》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元稹《离思(其二)》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元稹《离思(其三)》 红罗箸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元稹《离思(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离思(其五)》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第四首解读: 注释 1.曾经:曾经历过。曾,副词。经,经历。 2.沧海:大海。因海水呈苍青色,故称沧海。 3.除却:除了。 4.取次:循序而进。 5.半缘:一半因为。 6.修道:作者既信佛也信道,但此处指的是品德学问的修养。 7.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译文 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波澜壮阔,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

陶醉过巫山之云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 虽常在花丛里穿行,我却没有心思欣赏花朵, 一半是因为自己已经修道,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 全文赏析 其一 其一是回忆情人晓镜中残妆慵懒的可人情态。诗人同韦丛结婚,二人恩爱无比,这首诗是“思”情人一夜恩爱晓起后残妆慵懒的动人情态。诗人不直接去抒写,而是“自爱残妆晓镜中”的情人,残妆晓镜中的她,钗环参差不齐,绿色丝缕丛杂不整。很快日出东方映照面颊红如一朵胭脂,脸庞肌肤红润柔腻好像要立即融化消溶一样,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明丽动人娇媚的风姿。 其二 元稹这首诗的一、二句,也给人以超凡绝尘之感。碧山清泉漫流,万树桃花掩映,已非崔护《题城南庄》“人面桃花”小家碧玉,楼中丽人定是美艳绝伦的仙姝无疑。置景由远及近,敷色自浅人深,焦点渐次凸现,为人物登场设置了悬念及具体环境氛围。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如果两者与规定戏剧情景浑融,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绝佳艺术效果。 三、四两句推出人物,工笔细描闺中“画眉”故事,对照着笔,角度则从一方眼中写出,此亦有助于丰富潜在的戏剧因素与人物心理层次。“闲读道书慵未起”,“道书”不管是致用明道的儒家经籍,或是羽客仙心的方外秘篆,“闲”字传神地刻画了心不在焉的可笑情态,是一层深曲对比;“慵”既描述一方眼中的楚楚可怜,又流露无限呵护挚爱深情,是二层深曲对比;风光旖旎的闺房之乐出以如此潇洒高雅笔致,是三层深曲对比。“水晶帘下看梳头”也有许多曲折:水晶帘与美人妆,一层;情人眼里看与被看,又一层;好景不长,水月镜花,则更深一层。苏轼《江城子》词云:“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同样以“乐境写悲哀”,同样表现对亡妻死生不渝的深长思念,同样打破并浓缩了时空界限。所不同的是,苏词托之以梦,入而即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元诗则沉浸一往情深的回忆,仿佛在银幕“定格”,痴看而竟不知所以了。水晶帘下看梳头”感性的神往,都能引导读者走向真善美诗境,从而具有普遍的道德价值与美学意义。

2017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

2017 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题 一、【新课标I 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 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 分)参考答案 14.BE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 14.试题分析: B 项说法错误。 E 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 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试题分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 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 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 分)

离思元稹的翻译

离思元稹的翻译 《离思五首》 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组悼亡绝句。 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 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夫妻之间的恩爱,抒写诗人对亡妻韦丛忠贞不 渝的爱情和刻骨的思念。下面是离思元稹的翻译,请参考! 离思元稹的翻译 原文 其一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⑴。 须臾日射胭脂颊⑵,一朵红苏旋欲融。 其二 山泉散漫绕街流⑶,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⑷,水晶帘下看梳头⑸。 其三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花纱嫩麴尘⑹。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⑺。 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⑻,除却巫山不是云⑼。 取次花丛懒回顾⑽,半缘修道半缘君⑾。 其五 寻常百种花齐发⑿,偏摘梨花与白人⒀。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词句注释 ⑴篸(zān):古同“簪”。 ⑵须臾(yú):片刻,很短的时间。 ⑶散漫:慢慢的。 ⑷慵(yōng):懒惰,懒散。 ⑸水晶帘:石英做的帘子;一指透明的帘子。

⑹吉(liǎo):又称秦吉,八哥。嫩麴(qū):酒曲一样的嫩色。 ⑺纰(pī)缦(màn):指经纬稀疏的披帛。 ⑻“曾经”句:此句由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 而来,意思是已经观看过茫茫大海的水势,那江河之水流就算不上是水。 ⑼“除却”句:此句化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意思是除 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称不上彩云。 ⑽取次:随便,草率地。 ⑾缘:因为,为。 ⑿发:开放。 ⒀白人:皮肤洁白的人。诗中指亡妻。 白话译文 其一 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 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照在抹胭脂的脸颊上, 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 化开一般。 其二 山泉绕着街道缓缓流去,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 我在楼上悠闲地翻看道教书籍慵懒着没有起身, 隔着水晶帘看你在妆台前梳 头。 其三 著压的红罗总是追逐时髦新颖的花样, 绣着秦吉花纹的纱布染着酒曲一样的 嫩色。 你说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质太薄弱,稍微有些经纬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 其四 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 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 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 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 的缘故吧。 其五 当时百花齐放,我却偏偏摘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 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静静地站在江边, 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 过残春。

(完整版)诗歌鉴赏选择题及答案

诗歌鉴赏选择题答案 一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理解正确的是(C) A“齐鲁青未了”是指齐鲁大地虽不是一片绿色,山色却是无边无际的。 B“阴阳割昏晓”描写了山中黄昏明暗交替的景色。 C“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了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D“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登临山巅所产生的无往不胜的傲气。 2理解不正确的是(A) A“岱宗夫如何”句,写出了作者乍一望见泰山时对自然造化神奇的疑惑之情。 B“造化钟神秀”句,“钟”是“聚集”的意思,“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给人泰山如刀的感觉,突出了泰山险峻崎岖的形象。 D“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出了黄昏时山中云气层出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3理解不正确的是(D) A首联写远望之景。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激动喜悦、 惊叹不已的心情。 B颔联写近望之势。“钟”字,写大自然格外倾情,把奇景凝聚在泰山;“割”字, 写挺拔的山峰使得山南山北一明一暗。 C颈联写细望之景。山中层云缭绕,使心灵受到涤荡。极目远眺,飞鸟还巢, 可知诗人瞩望之专注。 D尾联写诗人登上了泰山极顶,以脚下群山的渺小反衬泰山的雄伟,蕴含深刻的哲理。4理解不正确的是(C) A.第一句表达了诗人高山仰止的感叹。 B.第二句诗人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 C第三句是说泰山非常有运气和福气。 D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和气概。 5理解不正确的是(B) A首联一问一答,表达诗人敬慕之情。 B..颔联写远观泰山神秀巍峨的形象。 C颈联写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D尾联表达诗人睥睨天下的豪情壮志。 6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表现了泰山高大险峻、神奇秀丽的特点。[2013松江一模] 7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 C)[2013松江一模] A.泰山别名“岱”,因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B.首句以设问的方式体现了诗人乍见泰山似的惊叹。 C.末句描写是诗人登上山顶后所看到的景象,极富哲理。 D.全诗由远望到近望、细望,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热爱。 二.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理解不正确的是(A) A诗歌前两句生动描写了西湖雨后天晴的美丽景致。 B..末句中的“淡妆浓抹”与前两句中的“晴、雨”照应,比喻奇妙而贴切。

元稹《菊花》诗歌翻译及赏析

元稹《菊花》诗歌翻译及赏析 菊花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 1、秋丛:指丛丛秋菊。 2、舍(shè):居住的房子。 3、陶家:陶渊明的家。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4、遍绕:环绕一遍。 5、篱(lí):篱笆。 6、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斜,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7、尽:完。 8、更(gèng):再。 【翻译】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赏析】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前两句

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诗人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其中也暗含了对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中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是这种写作手法,寓有深意。 这首七言绝句诗,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但用笔巧妙,别具一格,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考。诗人没有正面写菊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该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元稹《菊花》诗歌翻译及赏析]

离思元稹原文

离思元稹原文 本文是关于元稹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离思》是唐代诗人元稹所著的一组七言绝句,共五首,其中《离思》第四首是一首悼亡诗,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离思元稹原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离思元稹原文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 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 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花丛信步,我全无心思看那百化争艳, 一半是因为笃佛修道,一半是因为忘不了你。 【作者】: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河内人。八岁丧父,少年贫贱.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除左拾遗,历监察御史。坐事贬江陵士曹参军,徙通州司马。自虢州长史征为膳部员外郎,拜祠部郎中、知制诰。召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进工部侍郎同平章事。未几罢相,出为同州刺史。改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太和初,入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年五十三卒,

赠尚书右仆射。稹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背景】: 元稹有离思诗五首,这是其中第四首,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做。韦丛为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之幼丨女,二十岁时下嫁元稹,其时元稹尚无功名,婚后颇受贫困之苦,而她无半分怨言,元稹与她两情甚笃。七年后韦丛病逝,韦丛死后,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这一首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曾经经过沧海的人,再看到其他的水,不是壮阔可观的水,看过巫山的云之后,便觉得别地方的云都不值得一看;即使从成千的美女中走过,都懒得回过头看他们一眼,!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词意豪壮,用笔极妙。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成为唐人悼亡诗中的千古名篇。 元稹的悼亡诗一直以前都是传唱的经典,除此之外,其还写了悼念亡妻韦氏的《遣悲怀》三首,同样堪称中国悼亡诗歌的绝唱。‘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之类的诗句已成了流传千古的名句。 【重点字词解析】 ①曾经:曾经历过。曾;副词;经:经历。⑦除却:除了。③取次:任意、随便,唐宋诗文中常用。④缘:因为;君;你,指亡妻韦丛。 【赏析鉴赏】 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27岁早逝

诗歌鉴赏选择题13424

古代诗歌鉴赏(一)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10~11题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0. 下列关于《从军行》主题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第一二句描写青海湖上升起大片阴云,使远处的雪山显得暗淡,孤城戍守,四望荒凉,玉关屹立,显示边塞的荒凉艰苦,写景壮阔悲凉。 B. “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C. 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三四两句之间有转折。“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给人的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D. 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意识到战争的艰苦漫长的基础上发出更坚定深沉的誓言。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 11. 下列关于《从军行》艺术手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第一句是虚写,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 B. 前两句的环境描写,对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起烘托作用。 C. 本诗的结尾融情于景,更耐吟咏和思索。 D. 青海和玉门关相距甚远,诗人却突破空间界限,将之组合在一起,显得大气磅礴。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曲江对酒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①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州②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注:①判:同“拚”,不顾一切,豁出去。这里是“甘愿”。 ②沧州: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 11.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苑外江头坐不归”,“苑”是指宫苑,“坐不归”写出了诗人想回但不能回去的无奈。 B.“水精宫殿转霏微”,“霏微”是迷蒙的样子,这句话营造了一种虚空寥落的意境。 C.尾联表达出微官缚身,不能解脱,故而虽老大伤悲,也无可奈何,终未拂衣而去的意思。 D.这首七律诗表现了杜甫在官场中不受重用,抱负难展,理想落空的苦痛。 12.对作品的写作手法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首七律的韵脚是“归”“微”“飞”“违”“衣”。 B.颔联两句,以比喻的手法写出诗人久坐江头,空闲无聊,因而才这样留意于花落鸟飞的心绪。 C.颈联诗人正话反说,表面说:我整日纵酒,早就甘愿被人嫌弃;我懒于朝参,的确有违世情;实际是说:既然人家嫌弃我,不如借酒自遣;既然我不被世用,何苦恭勤朝参?更显其牢愁之盛,又妙在含蓄委婉。

元稹菊花古诗赏析

元稹菊花古诗赏析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 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下面是元稹菊花古诗 赏析,欢迎参考阅读!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 1、秋丛:指丛丛秋菊。 2、舍(shè):居住的房子。 3、陶家:陶渊明 的家。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4、遍绕:环绕一遍。 5、篱(lí):篱笆。 6、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斜,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 应读 xiá。 7、尽:完。 8、更(gèng):再。 【翻译】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 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 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 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赏析】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 无人不晓, 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 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
1/5

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 给人以环境幽 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第二句中的“绕” 字写赏菊兴致之浓, 不是到东篱便驻足, 而是“遍绕篱边”, 直至不知日之将夕, 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 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 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 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前 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 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 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 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 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诗人从菊 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 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 其中也暗含了对菊 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中国古典诗词 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 《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是这种写作手法,寓有深意。 这首七言绝句诗, 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 但用笔巧妙, 别具一格, 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考。诗人没有正面写菊 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该诗取陶诗的 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 绘具象之后, 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 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 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2/5

离思元稹拼音

离思元稹拼音 《离思五首》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组悼亡绝句,我们看看下面的拼音版 的离思元稹吧! 离思元稹拼音 元稹《离思(其一)》 自爱残妆晓镜中, 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 一朵红苏旋欲融。 yuán zhěn《lí sī (qí yī )》 zì ài cán zhuāng xiǎo jìng zhōng , huán chāi màn zān lǜ sī cóng , xū yú rì shè yān zhī jiá , yī duǒ hóng sū xuán yù róng 。 元稹《离思(其二)》 山泉散漫绕阶流, 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 水晶帘下看梳头。 yuán zhěn 《lí sī (qí èr )》 shān quán sàn màn rào jiē liú , wàn shù táo huā yìng xiǎo lóu , xián dú dào shū yōng wèi qǐ , shuǐ jīng lián xià kàn shū tóu 。 元稹《离思(其三)》 红罗箸压逐时新, 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 些些纰缦最宜人。 yuán zhěn 《lí sī (qí sān )》 hóng luó zhù yā zhú shí xīn , jí le huā shā nèn qū chén , dì yī mò xián cái dì ruò , xiē xiē pī màn zuì yí rén 。 元稹《离思(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yuán zhěn 《lí sī (qí sì )》 céng jīng cāng hǎi nán wéi shuǐ ,chú què wū shān bú shì yún 。 qǔ cì huā cóng lǎn huí gù ,bàn yuán xiū dào bàn yuán jun 。 元稹《离思(其五)》 寻常百种花齐发, 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 可怜和叶度残春。 yuán zhěn 《lí sī (qí wǔ )》 xún cháng bǎi zhǒng huā qí fā , piān zhāi lí huā yǔ bái rén , jīn rì jiāng tóu liǎng sān shù , kě lián hé yè dù cán chūn 。

诗词鉴赏: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诗词鉴赏: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离思五首·其四 唐代:元稹 以前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 以前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以前拥有过的你。 注释 以前:以前到临。经:经临,经过。 难为:这里指“不足为顾”“不值得一观”的意思。 除却:除了,离开。这句意思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此句与前句均暗喻自己以前接触过的一段恋情。 取次:草草,仓促,随意。这里是“匆匆经过”“仓促经过”或“漫不经心地路过”的样子。不应解释为“按次序走过”。例:宋陆游《秋暑夜兴》诗:“呼童持烛开藤纸,一首清诗取次成。”元朱庭玉《青杏子·送别》曲:“肠断处,取次作别离。” 花丛:这里并非指自然界的花丛,乃借喻美貌女子众多的地方,暗指青楼*馆。 半缘:此指“一半是因为……”。

修道:指*道家之术。此处阐明的是修道之人讲究清心寡欲。 君:此指以前心仪的恋人。 鉴赏 首二句“以前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两 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 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 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 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 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 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 之词,但像他们那样的*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 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 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 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 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能够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 不过,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 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 清代秦朝釪《消寒诗话》以为,悼亡而曰“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元稹 -《离思五首·其四》评析

离思五首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779—831),唐代著名诗人,字微之,河 南治(今河南洛阳)人。早年家贫。举贞元九年明经科、 十九年书判拔萃科,曾任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 僚,遭到贬斥。后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最后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与白居易友善,常相 唱和,世称“元白”。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一句直译为白话不易通顺,这里仅意译: 曾经接触过大海,从此就觉得,其他的“水(如:江河湖之水)”若是跟“海水”相比,哪里算得是“水”!(其他的水已经吸引不了作者了)见过巫山的“云”以后,顿时觉得,除了巫山的云,其他的“云”还能算是“云”么!(作者对其他的云已经没兴趣了)或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上眼了 其中:“海水”指代自己的爱妻韦丛,其他的“水”指代世间其他的女子,即:自从我遇见了我的爱妻,觉得其他的女子都算不得女子。“巫山云”指代自己的爱妻韦丛,其他的“云”指代世间其他的女子,即:自从我遇见了我的爱妻,觉得其他的女子都算不得女子。 文中句句体现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英语解释Having ever seen a vast ocean , one may not content himself with a pond of water.

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曾经沧海难为水”可以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出处 “曾经沧海难为水”语出《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诗话》以为,悼亡而曰“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点评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