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子空心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沙子空心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无公害农产品——李树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重点提出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和化学防治集成的绿色综合防控技术,规范了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原则,允许使用的生物农药和禁止使用的化学农药品种。

本规程适用于李树类病虫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程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52/T914-2014 空心李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部分)

GB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5 农药喷雾机(器)田间操作规程及喷洒质量评定

GB/T18407.2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

3 生产基地条件

沙子空心李适宜在海拔500米至700米的石灰土、沙壤土,有机质含量≥1.5%,坡度≤35°的地带栽种,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地下水位低,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符合DB51/336和DB51/T339的规定。

4 术语和定义

4.1沙子空心李:因源于沿河县沙子镇,以其果实脆嫩、硬度适中、汁多爽口、清香浓甜、表面具有一层特有的银灰色腊质保护层,成熟后肉、核自然分离的空心李果,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

4.2无公害空心李:所谓无公害空心李是指空心李中有害物质(农药残留、重金属、亚硝酸盐等)的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GB2763-2012),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

4.3 绿色防控集成技术:是根据沙子空心李无公害产品生产要求,在李园中利用害虫自身对光普、色彩、性信息素的趋向习性,以物理防治(灯诱、性诱、色诱)、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集成的绿色综合防控技术。

4.4 空心李主要害虫:为害沙子空心李的害虫,主要有李小食心虫、蚜虫、桃蛀螟虫、桑白蚧、李实蜂、金龟子、毒蛾等。

4.5 空心李主要病害:为害沙子空心李的病害,主要有细菌性穿孔病、李树流胶病、李树膏药病、李疮痂病、李褐腐病、李树煤污病等。

5 防治技术原则

认真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诱控、科学用药等技术防治李树病虫害,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保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符合无公害水果规定标准。

6 主要技术措施

6.1 加强病虫情监测严格按照国家测报技术规范标准在项目区设置3个监测点,每5天一次进行系统定点观测和大面积普查,随时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准确发布病虫情报,指导防治。

6.2 农业生态防治措施

6.2.1 品种选择选择当地抗病虫、优质、商品性好、口感好、适合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

6.2.2 李园种植生态化,减少病虫害在幼龄李园行间种绿肥、花生、大豆、甘薯或蔬菜等作物;在成龄李园周围或梯壁上合理种植一定数量的其它果树如板栗等,改善李园的生态条件,既提高李园生物多样性,又在短期内迅速提高经济收益。

6.2.3 加强果园综合管理在冬、春季节及时清园松土培肥,增施富含有机质的粪肥或菜枯及磷钾

肥,保持土壤疏松,以利根系生长;土壤粘重和地下水位高的果园,要注意改良土壤和排水,以降低果园湿度,降低病虫源。结合李园冬季管理,及时深翻树盘土壤,翻耕深度在20-30cm,可将土中幼虫翻于地表冻死或被鸟类等啄食。在深翻的同时,可深埋一部分休眠幼虫或蛹,使在春季羽化的成虫不能正常出土而死亡,或因变换幼虫或蛹的越冬、化蛹场所而不适生存,导致李小食心虫、李实蜂等害虫死亡,减少越冬基数,减轻为害。

6.2.4 进行合理整形修剪,剪除病虫残枝及茂密枝,创造通风透光的良好条件。每年在9月至翌年2月空心李休眠期,扎实做好“剪、刮、涂、清、翻”五项技术措施。剪除病虫枝叶,刮除粗老病皮,涂白大枝主干,彻底清洁田园,深翻土壤20—30cm。压低膏药病、煤烟病、白粉病、细菌性穿孔病、蚜虫、蚧壳虫、叶螨、白粉虱等越冬病虫基数,并用2一3波美度石硫合剂涂抹伤口,减少初侵染源。

6.2.5 结合疏果定果在幼虫脱果前,人工摘除虫果,然后集中销毁或深埋,消灭越夏、越冬虫源。结合冬剪对树上僵果做一次彻底清除,春季清扫地面落叶、落果;生长季节随时清理树上、树下的僵果;秋末冬初认真剪除病枝、枯枝,清除残桩,集中烧毁或深埋。

6.2.6 覆盖土表在李树开花前或在成虫羽化出土前,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或在树盘内用窗纱类网状物进行覆盖,并将覆盖物边缘用土压实,阻挡李小食心虫、李实蜂等害虫羽化的成虫出土,使成虫出土后不能起飞、交尾、产卵,待成虫羽化期后将覆盖物收起,以备翌年再用。

6.2.7 田间除草夏季对杂草长势旺的果园及时进行人工割草,保持果园土表层杂草高度在20-30cm之间,确保果园天敌食物链和栖息地。冬春季结合松土、除草、降低病虫越冬基数,减少病虫危害。

6.3 物理防治措施

6.3.1 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空心李园区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太阳能杀虫灯设置单灯控制面积60亩,灯距200米,呈“井”字形布局,杀虫灯管高出李树树冠30厘米。开灯时间:每年3月—9月,主要诱杀李小食心虫、桃蛀螟虫、毒蛾等趋光性害虫。

6.3.2 性诱剂诱控在果园中安置李小食心虫性诱剂,单个性诱器控制面积100--110平方米,性诱器器间距10米,安置在李树两树冠之间,离地高度1.5米。安置时间每年4月—8月,每15天更换1次诱捕器诱芯和粘板,主要诱杀李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等害虫。

6.3.3 黄板诱杀悬挂诱虫黄板,单张控制面积25--30平方米,诱虫黄板板间5米,悬挂高度距树冠以上10-20厘米。安置时间每年3月—8月,主要诱杀蚜虫、叶蝉等小型害虫。

6.3.4 糖酒醋液诱杀利用糖酒醋液可诱杀李小食心虫、李实蜂、小卷叶蛾、细蛾、叶蝉等害虫成虫。糖酒醋液(按酒:水:糖:醋:敌百虫=1:2:3:4:0.2比例配制)每亩安装5-8盆糖酒醋液,每盆糖酒醋液1kg,每年从3月初开始安置,每隔5天收一次虫计数,每隔10-15天换一次糖酒醋液,直到7月下旬结束

6.4 生物防控措施

6.4.1 天敌的利用保护和利用天敌,调节生态平衡,充分发挥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如在果园中有李树害虫存在的地方同时也有捕食螨、寄生蜂、瓢虫、草蛉、蜘蛛、螳螂等害虫天敌共存,通过人工饲养和释放、采集和引放这些天敌可有效控制李园红蜘蛛、小卷叶蛾、叶蝉、蚜虫等害虫。

6.4.2 选用微生物源、植物源和矿物源制剂防治病虫害按照“以虫治虫,以菌治病”的方法,使用Bt、苦参碱、印楝素、藜芦碱、苦皮藤素、天然除虫菊素等防治李树病虫害。

6.4.3 推广鸡园共育在李园放养成年鸡,通过鸡的脚刨、爪抓和啄食,消灭部分李小实心虫、李实蜂和一些在地下休眠的害虫,每亩养60只成年鸡为宜。

6.5 化学防治措施

坚持科学选药,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轮换用药,防治虫害掌握在达防治指标的低龄幼虫期,防治病害掌握在达防治指标的发病初期。

6.5.1 地面封杀在老熟幼虫入土前地面施药杀死脱果幼虫和越冬代成虫羽化出土前树盘喷药,实施地面封杀。主要药剂有5%辛硫磷颗粒剂、48%啊维毒死蜱乳油。

6.5.2 树冠喷药防治李小实心虫、李时蜂,防治时期是关键,掌握在害虫成虫羽化产卵和幼虫孵化期用药防治。主要药剂有5%高效氯氟氰菊酯、48%啊维毒死蜱乳油、70%吡虫啉水分散剂。

6.5.3 在4月份李树枝叶伸展期选用1%中生菌素水剂250-5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1500倍液喷雾防治细菌性穿孔病,7-10d喷一次,连喷3-4次。

6.5.4 在李子膨大期选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雾防治李褐腐病,7-10d喷一次,连喷3-4次。

6.5.5 在8-10月选用48%阿维毒死碑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桑白蚧,7-10d喷一次,连喷3-4次。

6.5.6 在3-5月选用45%石硫合剂结晶粉300-500倍、48%阿维毒死碑乳油4000-8000倍液、90%敌百虫晶体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李实蜂和李小实心虫,7-10d喷一次,连喷3-4次。

6.5.7 在4月份红蜘蛛低龄幼若虫期选用15.5%甲维盐·哒螨灵乳油1500-2000倍液、11.2%阿维菌素·三唑磷乳油1000-1500倍液,7-10d喷一次,连喷3-4次。

6.5.8 在有蚜率达25%左右,选用70%吡虫啉水分散剂1000倍液、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0.5%苦参碱水溶液500-1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7-10d喷一次,连喷3-4次。

6.6 科学配制农药

6.6.1 根据不同的施药方法和防治对象、作物种类和生长时期确定施药液量。

6.6.2 选择没有杂质的清水配制农药,不应用配制农药的器具直接取水,药液不应超过额定容量。

6.6.3 根据农药剂型,按照农药标签推荐的方法配制农药。

6.6.4 采用“二次稀释法”进行操作:

1)用水稀释的农药:先用少量水将农药制剂稀释成“母液”,然后再将“母液”进一步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

2) 用固体载体稀释的农药:应先用少量稀释载体(细土、细沙、固体肥料等)将农药制剂均匀稀释成“母粉”,然后再进一步稀释至所需要的用量。

6.6.5 配制现混现用的农药,应按照农药标签上的规定或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6.6.6 选用高效低毒农药科学搭配如杀菌剂选用百菌清+农用链霉素+具体治疗性的杀菌剂,杀虫剂

选用吡虫啉+阿维菌素,按照各自推荐用量配制好药液。

6.6.7 选用高效药械选用多功能高效静电喷雾器施药。

7 安全操作

7.1 田间施药作业应根据风速(力)和施药器械喷洒部件确定有效喷幅,并测定喷头流量。

7.2 应根据施药机械喷幅和风向确定田间作业行走路线。使用喷雾机具施药时,作业人员应站在上风向,顺风隔行前进或逆风退行两边喷洒,严禁逆风前行喷洒农药和在施药区穿行。

7.3 背负机动气力喷雾机宜采用降低容量喷雾方法,不应将喷头直接对着作物喷雾和沿前进方向摇摆喷洒。

7.4 使用手动喷雾器喷洒除草剂时,喷头一定要加装防护罩,对准有害杂草喷施。

7.5 施药过程中遇喷头堵塞等情况时,应立即关闭截止阀,先用清水冲洗喷头,然后戴着乳胶手套进行故障排除,用毛刷疏通喷孔,严禁用嘴吹吸喷头和滤网。

8 安全防护

8.1 人员配制和施用农药人员应身体健康,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具备一定的植保知识。严禁儿童、老人、体弱多病者、经期、孕期、哺乳期妇女参与上述活动。

8.2 防护配制和施用农药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严禁用手直接接触农药,谨防农药进入眼睛、接触皮肤或吸入体内。

9 药后注意事项

9.1 警示标志施过农药的地块要树立警示标志,在农药的持效期内禁止放牧和采摘,施药后24 h 内禁止进入。

9.2 剩余农药的处理

9.2.1 未用完农药制剂应保存在其原包装中,并密封贮存于上锁的地方,不得用其他容器盛装,严禁用空饮料瓶分装剩余农药。

9.2.2 未喷完药液(粉) 在该农药标签许可的情况下,可再将剩余药液用完。对于少量的剩余药液,应妥善处理。

9.3 废容器和废包装的处理

9.3.1 处理方法玻璃瓶应冲洗3次,砸碎后掩埋;金属罐和金属桶应冲洗3次,砸扁后掩埋;塑料容器应冲洗3次,砸碎后掩埋或烧毁;纸包装应烧毁或掩埋。

9.3.2 安全注意事项

9.3.2.1 焚烧农药废容器和废包装应远离居所和作物,操作人员不得站在烟雾中,应阻止儿童接近。

9.3.2.2 掩埋废容器和废包装应远离水源和居所。

9.3.2.3 不能及时处理的废农药容器和废包装应妥善保管,应阻止儿童和牲畜接触。

9.3.2.4 不应用废农药容器盛装其他农药,严禁用作人、畜饮食用具。

9.4 清洁与卫生

9.4.1 施药器械的清洗不应在小溪、河流或池塘等水源中冲洗或洗涮施药器械,洗涮过施药器械的水应倒在远离居民点、水源和作物的地方。

9.4.2 防护服的清洗

9.4.2.1 施药作业结束后,应立即脱下防护服及其他防护用具,装入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中带回处理。

9.4.2.2 带回的各种防护服、用具、手套等物品,应立即清洗2~3遍,晾干存放。

9.4.3 施药人员的清洁施药作业结束后,应及时用肥皂和清水清洗身体,并更换干净衣服。

9.5 用药档案记录

每次施药应记录天气状况、作物种类、用药时间、药剂品种、防治对象、用药量、对水量、喷洒药液量、施用面积、防治效果、安全性。

10 农药中毒现场急救

10.1 中毒者自救

10.1.1 施药人员如果将农药溅入眼睛内或皮肤上,应及时用大量干净、清凉的水冲洗数次或携带农药标签前往医院就诊。

10.1.2 施药人员如果出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农药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作业,离开施药现场,脱掉污染衣服或携带农药标签前往医院就诊。

10.2 中毒者救治

10.2.1 发现施药人员中毒后,应将中毒者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防止受热或受凉。

10.2.2 应带上引起中毒的农药标签立即将中毒者送至最近的医院采取医疗措施救治。

10.2.3 如果中毒者出现停止呼吸现象,应立即对中毒者施以人工呼吸。

表2 李树病虫害及部分推荐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表3 禁止使用农药名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