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妇产科医院评审评价标准

三级妇产科医院评审评价标准
三级妇产科医院评审评价标准

三级妇产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

一、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一)资源配置

1.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待产与分娩床位。

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其中: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员数、助产人员数)。

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

(二)工作负荷

1.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

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

3.年住院手术例数、年门诊手术例数。

4.年分娩例数、新生儿数。

(三)治疗质量

1.术中手术冰冻病理切片与石蜡病理切片诊断符合例数。

2.恶性肿瘤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例数。

3.住院患者死亡与自动出院例数。

4.住院手术例数、死亡例数。

5.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6.急诊科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7.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

(四)工作效率

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3.床位使用率。

4.床位周转次数。

(五)患者负担

1.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2.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六)资产运营

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

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4.资产负债率。

5.固定资产总值。

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例。

(七)科研成果(评审前五年)

1.国内论文数ISSN、国内论文数及被引用数次(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布信息为准)、SCI 收录论文数/每百张开放床位。

2.承担与完成国家、省级科研课题数/每百张开放床位。

3.获得国家、省级科研基金额度/每百张开放床位。

二、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二周与一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1.产前出血性疾病

2.产后出血

3.产褥感染

4.妊娠合并心脏病

5.盆腔炎性疾病

6.异位妊娠ICD-10: O00(不包括: 剖宫产切口妊娠ICD-10:

O00.805)

7.剖宫产切口妊娠ICD-10: O00.805

8.女性生殖器脱垂ICD-10: N81

9.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ICD-10: N80.4

10.卵巢恶性肿瘤ICD-10: C56

11.妊娠滋养细胞疾病ICD-10: O01

12.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ICD-10: N98.1

13.重度子痫前期ICD-10: O14.101

14.早产ICD-10: O60.1

15.多胎妊娠ICD-10: O30

16.胎膜早破ICD-10: O42

17.妊娠合并糖尿病ICD-10: O24

18.新生儿窒息ICD-10: P21

19.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P22

20.恶性肿瘤术后化疗ICD-10: Z51.103

(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1.子宫切除术ICD-9-CM-3:68.4-68.7

2.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切除术ICD-9-CM-3:68.21

3.盆底重建术ICD-9-CM-3:70.79

4.剖宫产术ICD-9-CM-3:74.0-74.2,74.4

5.产钳助产术ICD-9-CM-3:72.0- 72.3

6.卵巢癌减灭术ICD-9-CM-3: 68.8X01

7.子宫颈根治性切除术ICD-9-CM-3:67.4X05

8.乳腺癌根治术ICD-9-CM-3:85.4502

9.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ICD-9-CM-3:68.31

10.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

11.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

12.宫腔镜电切术

13.阴式子宫肌瘤切除术

(三)麻醉

1.麻醉总例数。

2.由麻醉医师实施镇痛治疗例数。

3.由麻醉医师实施心肺复苏治疗例数。

4.麻醉复苏(Steward苏醒评分)管理例数。

5.麻醉非预期的相关事件例数。

6.麻醉分级(ASA病情分级)管理例数。

(四)住院患者安全类指标

1.孕产妇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2.新生儿窒息数及复苏成功率。

3.各类别早产儿/低体重儿抢救成功率、死亡率、自动出院率。

4.各类别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死亡率。

5.各类别分娩方式新生儿产伤发生率。

6.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7.医院内跌倒/坠床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

8.择期手术后并发症(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败血症、出血或血肿、伤口裂开、猝死、呼吸衰竭、骨折、生理/代谢紊乱、肺部感染、人工气道意外脱出)发生率。

9.盆腔手术的相关安全指标,如:盆腔感染、内出血、盆腔临近脏器损伤等。

10.因用药错误导致患者死亡发生率。

11.输血/输液反应发生率。

12.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发生率。

13.医源性气胸发生率。

14.医源性意外穿刺伤或撕裂伤发生率。

15.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

16.多胎妊娠(非自然)。

三、特定病种质量监测指标

(一)剖宫产质量控制标准ICD-9-CM-3:74.1

1.实施母婴情况评估,符合剖宫产指证。

2.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

(1)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的种类选择;

(2)在胎儿娩出(断脐带)后即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3)手术超过三小时加用抗菌药物一次;

(4)术后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时间。

3.再次手术率。

4.评估产后出血量。

5.手术后并发症(包括新生儿)。

6.为患者提供剖宫产术的健康教育。

7.切口愈合:II/甲。

8.术后7天内出院。

9.住院费用。

10.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

(二)异位妊娠ICD10 O00

1.患者病情评估。

2.患者首次血常规、尿hCG和/或血βhCG及超声检查完成的时间。

3.药物保守治疗规范(有适应征、无禁忌症者)。

4.手术的时机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的合理性。

5.自体输血。

6.手术并发症。

7.为患者提供有关异位妊娠的健康教育,书面告知术后随访与病情监测注意事项。

8.切口Ⅰ/甲愈合。

9.平均住院日与费用。

10.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结果。

(三)宫颈癌ICD-10 C53.902

1.实施宫颈癌FIGO/或TNM分期以及术前的风险评估。

2.按照宫颈癌分期确定手术适应症、选择手术方案。

3.预防性抗菌素选择与使用时机。

4.依据术后病理分期,制定术后规范化宫颈癌综合治疗方案。

5.宫颈癌术后DVT等并发症的预防及再手术。

6.输血量≤400m。

7.为患者提供宫颈癌术前、术后、出院时健康教育。

8.切口甲级愈合。

9.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10.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结果。

11.术后随访。

(四)子宫肌瘤ICD10:D25

1.实施病情评估,有适应证,合理的术式选择。

2.术前住院时间。

3.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

(1)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的种类选择;

(2)在手术前一小时内开始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3)手术超过三小时加用抗菌药物一次;

(4)术后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时间。

4.手术并发症。

5.术后有关子宫肌瘤的健康教育。

6.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7.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结果。

(五)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母婴阻断

1.乙肝HBV母婴阻断。

(1)孕妇体内乙肝病毒含量风险评估。

2.孕期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选择及应用时机(有适应症,无禁忌症)。

3.分娩方式的选择(有适应症,无禁忌症)。

4.产时降低传播的措施。

5.生后阻断的措施。

6.母乳喂养的选择(有适应症,无禁忌症)。

7.宫内感染符合临床诊断指标。

8.丙肝母婴阻断。

9.孕妇体内丙肝病毒含量风险评估。

10.孕期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选择及应用时机(有适应症,无禁忌症)。

11.分娩方式的选择(有适应症,无禁忌症)。

12.产时降低传播的措施。

13.生后阻断措施。

14.母乳喂养的选择(有适应症,无禁忌症)宫内感染符合临床诊断指标。

15.梅毒(ICD-10)。

16.艾滋病HIV(ICD-10)。

四、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

(一)非预期的24/48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率%。

(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

(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

(四)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性感染率‰。

(五)导尿管相关的泌尿系感染率‰。

(六)重症患者预期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APACHE II评分)%。

(七)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APACHE II评分)%。

(八)各类导管管路滑脱与再插率%。

(九)人工气道脱出例数。

五、合理用药监测指标

(一)抗生素处方数/每百张门诊处方。

(二)注射剂处方数/每百张门诊处方。

(三)药费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重。

(四)抗菌药占西药出库总金额比重。

(五)常用抗菌药物种类与可提供药敏试验种类比例。

六、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

(一)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

(二)留置导尿管所致泌尿系感染‰。

(三)血管导管所致血行感染‰。

(四)手术部位感染%(按手术风险分类)。

三级中医医院基本标准

三级中医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300张以上。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针灸科、骨伤科、肛肠科、皮肤科、眼科、推拿科、耳鼻喉科; (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病理科、消毒供应室、营养部和相应的临床功能检查室。 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有1.0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60%; (三)临床科室主任必须是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师,至少有1名具有副主任药师以上职称的中药师和相应的检验、放射等技术人员; (四)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 (五)临床营养师不少于1人; (六)每床至少配有0.3名护士。 四、房屋: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 心电图机自动洗胃机 给氧装置电动呼吸机 多功能抢救床心电监护仪 无影灯麻醉机 麻醉监护仪手术器械 荧光显微镜尿分析仪 血气分析仪自动生化分析仪

酶标仪电冰箱 离心机分光光度计 超净工作台肺功能仪 X光机移动式X光机 膀胱镜纤维胃镜 电检眼镜裂隙灯 直接喉镜动态心电图机妇科检查台骨科牵引床 石腊切片机冷冻切片机 高压灭菌设备各类针具 药品柜人流吸引器 电动吸引器 B超 心脏除颤器纤维结肠镜 万能手术床乙状结肠镜 针麻仪鼻咽镜 血球计数器多普勒成像仪钾钠分析仪牙科综合治疗台恒温箱紫外线杀菌灯干燥箱电针仪 分析天平中药煎药设备洗衣机 (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 床 1张 被子 1.2条 褥子 1.2条 被套 2 条 枕头 2 个 床头柜 1 个 床头信号灯 1 个

《三级医院评审细则》对信息系统的相关要求

2.1.3.1建立与挂钩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的预约转诊服务。((36:职能部门:门诊办公室)) 【C】 1.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开展预约转诊服务,有规范,有流程。 2.有与基层医疗机构预约转诊协议。 3.规范开展基层医疗机构预约转诊工作。 4.转诊预约患者携带转诊全面病历资料。 【B】符合“C”,并 1.有提高转诊质量的相关培训和指导。 2.信息系统 ....支持病历资料协同传输。 【A】符合“B”,并 对预约转诊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持续改进转诊工作。 3.2.3.1有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处置流程。((78:职能部门:医务部、护理部;执行科室: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 【C】 1.有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包括重要的检查(验)结果等报告的范围。 2.接获非书面危急值报告者应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 (验)结果和报告者的信息,复述确认无误后及时向经治或值班医生报告,并做好记录。 3.医生接获临床危急值后及时追踪与处置。 4.相关人员知晓上述制度与流程,并正确执行。 【B】符合“C”,并 1.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2.信息系统 ....能自动识别、提示危急值,检查(验)科室能通过网络及时向临床科室发出危急值报告,并有醒目的提示。 【A】符合“B”,并有危急值报告和接收处置规范,持续改进有成效。 3.6.2.1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12)((88:职能部门:医务部;执行科室:药学部、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 【C】 1.医技部门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危急值”项目及内容,能够有效识别和确认“危急值”。 2.接获危急值报告的医护人员应完整、准确记录患者识别信息、危急值内容、和报告

【国家评审标准】三级妇产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

三级妇产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 为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建立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在总结我国第一周期医院评审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等工作经验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在关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同时,紧紧围绕医改中心任务,结合公立医院改革总体设计,将评价的重点放在改进服务管理、加强护理管理、城乡对口支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推进规范诊疗和单病种费用控制等工作落实情况。同时,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重点考核反映医院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的制度、措施及落实情况,以及医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情况、辐射带动作用等。促使医疗机构改进思维模式和管理习惯,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走以内涵建设为主、内涵和外延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本标准是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的基础上,增加和提升了具有妇产医院特点的内容。 本标准共7章69节,设置380条标准与监测指标。

第一章至第六章共63节346条标准,用于对三级妇产医院实地评审及医院自我评价与改进。 第七章共6节34条监测指标,用于对三级妇产医院的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与追踪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三级妇产医院,其余各级妇产医院可参照使用。 特别说明:在本标准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10编码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在本标准中引用的手术名称与ICD-9-CM-3编码采用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第九版临床修订本2008版(刘爱民主编译)。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

临床科室 一科室建设 (一)制定并实施本科室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方案实施情况、中医药特色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制定改进措施。 1.制定完善的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2.定期对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优势病种的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 3.诊疗方案在临床中得到应用并持续改进。 4. 建立相关制度,保障患者及其家属对病情、诊疗措施、医疗风险的知情同意权利和参保患者对医疗保障制度支付项目的知情同意权利。(知情同意书)(二)严格执行《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符合相关规定。 1.病历记录四诊资料完整,理发方药一致。 2.中医方药记录格式及饮片处方书写及格式符合要求。 3.中成药使用剂量用法正确。 (三)不断提高中医诊疗水平和临床疗效 1.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掌握本专科(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2.开展本科室疑难、急危重症的诊疗工作并制定诊疗方案、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对本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急危重症中西医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不断提高。 3.上级医师正确指导下级医师进行中医药诊治工作。 4.使用中医药治疗的,辨证准确、理法方药一致。 5.手术病例能正确配合使用中医药治疗。 二患者安全 (一)对就诊患者施行唯一标识(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身份证号码等)管理。 (二)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2

项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门诊病历或住院首页)(三)实施有创(包括介入)诊疗活动前,实施医师必须亲自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 (四)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五)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重点是ICU、手术室、急诊室等部门,以及意识不清、抢救、输血、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 (六)各种知情同意书的应用。 三有效沟通 (一)在住院患者的常规诊疗活动中,应以书面方式下达医嘱。 (二)在实施紧急抢救的情况下,必要时可口头下达临时医嘱;护士应对口头临时医嘱完整重述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查;事后及时补记。 (三)接获非书面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查(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四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手卫生规范 (一)择期手术的各项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全部完成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二)有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与工作流程。 (三)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 五严格执行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相关要求。(院感) 六规范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 (一)高浓度电解质、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要求,并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章制度。 (二)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的核对程序,并由转抄和执行者签名确认。 七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妇产医院设置基本标准

妇产医院二级妇产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50-200张。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应设妇科、产科(爱婴区及高危产科)围产监护室、麻醉科、新生儿科、计划生育科、急诊科、预防保健科、产内科。 (二)医技科室:应设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B超室、手术室、病理科、血库、消毒供应室、病案室、营养室。 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1.3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每床至少配备0.5名护士。每张产床配3名助产士,每3张待产床应配1名助产士; (三)至少有3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各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每张产床配3名助产士,每张待产床应配1名助产士; (五)至少有2名具有主管药师以上职称的药剂人员和相应的检验、放射等卫生技术人员; (六)营养人员不少于1名。 四、房屋: (一)每床平均占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占用病房净使用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产科母婴同室每张床占使用面积6平方米,婴儿床占使用面积2平方米。 (三)门诊面积按日平均每门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计。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 给氧装置呼吸机 电动吸引器产床 心电图机婴儿保温箱 心电监护仪无影灯

万能手术床、胎心监护仪 万能产床显微镜 麻醉机万能显微镜 妇科检查床电冰箱 恒温箱分析天平 X光机离心机 高速离心机 生化分析仪尿分析仪 B超冷冻切片机 石蜡切片机敷料柜 洗衣机器械柜 紫外线灯高压灭菌设备 蒸馏器 常水、热水、净化过滤系统 净物存放、消毒灭菌密闭柜 热源监测设备(恒温箱、净化台、干燥箱) (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除增加床头信号灯1台外,其它与一级综合医院相同; (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它设备。 六、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一、医院功能与任务 (50分) (一)医疗服务 (20分) 能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医疗服务。 1、在高质量综合性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提供高水平的专科服务。承担危急重症和疑难病诊治任务,开展双向转诊。 2、有足够的医疗服务辐射能力,年出院病人中应有一定比例来自医院所在地以外的地区或省。 3、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当地急诊医疗网,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能配合急救中心迅速做出应急反应,承担灾害事故的紧急救援任务,并能接受成批伤病员进行院内急救。 4、开展心理卫生、遗传找寻门诊服务和支持、指导社区医疗、护理、康复医疗服务。 (二)教学科研 (15分) 1、承担高等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和实习,能培养高级临床医学人才。并承担二级医院技术骨干的临床专业进修任务。 2、承担国家、省 (自治区,直辖市)科研课题。 (三)业务技术指导 (10分) 履行对下级医疗机构技术指导是医院的职责和义务,建立经常性技术指导与合作关系,帮助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卫生技术和管理人才。完成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或支农工作。 (四)预防保健 (5分) 1、开展健康教育 2、承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预防保健,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工作。 3、参与城市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二、科室设置(30分) 医院科室设置应与其功能、任务和规模相适应。职能科室的设置应符合精简、高效的原则,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业务科室应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指导下和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专科建设,部分一级科室实行二级分科,突出专科优势。 (一)临床科室(20分) 1、一级专业科室 应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及当地<医疗设置规划>的规定。

级妇产科医院评审评价标准

三级妇产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 一、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一)资源配置 1.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待产与分娩床位。 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其中: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员数、助产人员数)。 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 (二)工作负荷 1.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 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 3.年住院手术例数、年门诊手术例数。 4.年分娩例数、新生儿数。 (三)治疗质量 1.术中手术冰冻病理切片与石蜡病理切片诊断符合例数。 2.恶性肿瘤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例数。 3.住院患者死亡与自动出院例数。 4.住院手术例数、死亡例数。 5.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6.急诊科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7.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 (四)工作效率 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3.床位使用率。 4.床位周转次数。 (五)患者负担 1.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2.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六)资产运营 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 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4.资产负债率。 5.固定资产总值。 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例。 (七)科研成果(评审前五年) 1.国内论文数 ISSN、国内论文数及被引用数次(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布信息为准)、SCI 收录论文数/每百张开放床位。 2.承担与完成国家、省级科研课题数/每百张开放床位。 3.获得国家、省级科研基金额度/每百张开放床位。

三级中医院分等标准和核心指标

附件2 三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和评审核心指标(2017年版) 一、三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 根据《中医医院评审暂行办法》,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结论分为:甲等、乙等和不合格。《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7年版)》共1100分,其中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600分,第二部分“综合服务功能”400分,第三部分“党的建设”100分。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和不合格中医医院划分标准如下: (一)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 1.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得分总分≥900分; 2.第一部分每章的分值不低于该章总分的85%; 3.第二部分得分≥340分; 4.第三部分得分≥90分; 5.医院感染管理部分得分≥21分; 6.核心指标全部符合要求; 7.达到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附加条款对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要求。 (二)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 1.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得分总分≥750分;

2.第二部分得分≥280分; 3.第三部分得分≥90分; 4.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10;综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8; 5.达到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附加条款对三级乙等中医医院的要求。 (三)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评审结论即定为不合格: 1.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得分总分<750分; 2.第二部分得分<280分; 3.第三部分得分<90分; 4.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10或综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8。 二、《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7年版)》核心指标 《标准》及细则中将最基本、最重要,若未达到要求势必影响特色优势、中医临床疗效、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指标,列为核心指标,具备否决作用。核心指标及要求如下: (一)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 核心指标一: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相关指标。 核心指标二: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60%;或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未达到60%,但比上年度增长超过了5个百分点。

(医疗质量及标准)三级妇产医院评审标准(年版)实施细则

三级妇产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 实施细则 为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建立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在总结我国第一周期医院评审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卫生部印发了《三级妇产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卫医管发〔2011〕78号)。为进一步解读评审标准,为卫生行政部门加强行业监管与评审工作提供参考,支持医院开展自我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活动提供帮助,特制定本细则。 一、本细则适用范围 《三级妇产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实施细则》适用于三级妇产医院,其余各级各类妇产医院可参照使用。 本细则共设置7章69节383条标准与监测指标。 第一章至第六章共63节346条623款细则,用于对三级妇产医院实地评审,并作为医院自我评价与改进之用;在本说明的各章节中带“★”为“核心条款”,共29条。 第七章共6节37条监测指标,用于对三级妇产医院的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现场追踪评价。 二、细则的项目分类 (一)基本条款

适用于所有三级妇产医院。 (二)核心条款 为保持医院的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对那些最基本、最常用、最易做到、必须做好的标准条款,且若未达到合格以上要求,势必影响医疗安全与患者权益的标准,列为“核心条款”,带有★标志。 (三)可选条款 主要是指可能由于区域卫生规划与医院功能任务的限制,或是由政府特别控制,需要审批,而不能由医院自行决定即可开展的项目。 第一章至第六章各章节的条款分布见表1。 表1 第一章至第六章各章节的条款分布 名称节条款核心条款★第一章坚持医院公益性 6 33 37 2 第二章医院服务8 35 48 3 第三章患者安全10 27 28 4 第四章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23 158 349 12 第五章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 5 31 52 2 第六章医院管理11 62 109 6 合计63 346 623 29 三、评审结果表达的方式 (一)评审结果采用A、B、C、D、E五档表达方式 A-优秀 B-良好 C-合格 D-不合格 E-不适用,是指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院功能任务未批准的项目,

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

附件1 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指导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和管理,建立妇幼保健机构监管长效机制,推动妇幼保健机构健康发展,在总结我国前期妇幼 保健机构评审经验的基础上,借鉴美国JCI、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医院评价经验,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从功能定位、辖区业务管理和医疗保健服务的质量与安全、院内管理、社会评价等不同角度对妇幼保健院实施考核;充分体现以妇女儿童为中心,为妇女儿童提供安全、便捷、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保障妇女儿童健康。 本标准共8章75节,设置324条标准与监测指标。 第一章至第七章共68节280条标准,用于对三级妇幼 保健院实地评审,并作为妇幼保健院自我评价与改进之用。 第八章共7节44条标准,用于对三级妇幼保健院的运行、医疗保健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现场追踪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三级妇幼保健院,其余各级各类妇幼保健 院可参照使用。 特别说明:在本标准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10编码 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

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在本标准中引用的手术名称与ICD-9-CM-3编码采用人 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第九版临 床修订本2008版(刘爱民主编译)。 第一章保证妇幼保健院正确的发展方向

一、坚持妇幼卫生工作方针,保证正确的发展方向 (一)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 (二)是由政府举办,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公共卫生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三)以妇女儿童为中心提供服务,强化公共卫生责任,突出群体保健功能。 (四)按照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和三级预防的理论,以一级和二级预防为重点,为妇女儿童提供从出生到老年,内容涵盖生理和心理的主动、连续的保健服务与健康管理。 二、建设规模、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 (一)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保持适度规模。 (二)依据功能任务,确定本院发展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有科学的总体发展建设规划并经相关部门批准。 (三)本院建设和内部设置体现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围绕孕产保健部、儿童保健部、妇女保健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部优化配置内部资源,服务流程规划合理,科室设置规范。 (四)产科、新生儿科等重点科室专业技术水平在本省、全国同行业优势明显;工作数量和质量处于本省或全国前列。

评审标准-三级中医医院评审(资料目录)

无锡市中医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三级中医医院评审台账资料目录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卷(650分) 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50分) (责任科室:院办*;医务处、人事科、业务发展部、科教科、财务科) ☆标准: 1.1 依据功能与任务,确定医院的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体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医院发展方向,有明确的发展目标,重在提高中医临床疗效。(4分) ◇说明: △资料: ☆标准: 1.2 围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

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并按照年度进行定期评价。(16分) 1.2.1 医院年度工作计划体现医院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指导 思想,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 1.2.2 有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和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和明确的资金投入。 1.2.3 医院对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问 题有系统的调研分析,并制订针对性措施。 1.2.4 医院对中医特色指标(包括中医药人员占医务人员比例、中药 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饮片收入占药物收入比例等)定期(至 少每年一次)进行考核分析。 ◇说明: △资料: ☆标准: 1.3 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考核和奖惩激励制度,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11分) 1.3.1 医院制定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鼓励和考 核制度。 ▲1.3.2 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相关指标。 1.3.3 医院实行绩效工资管理,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 床疗效情况的考核结果在科室分配方案中体现。

三级甲等医院评定标准

三级甲等医院评定标准 一、什么是三级甲等医院? 三级甲等医院(简称“三甲医院”),是依照中国现行《医院分级管理办法》等的规定而划分的医院等级之一。三级甲等医院是中国除国家特殊医院以外的最高等级的医院。 中国内地现对医院实行“三级十等”,在三级中设置特等,三级特级医院是专指那些规模特大的医院。等级医院管理将医院分成一、二、三共三个等级。一、二级医院有甲、乙、丙三等;三级中有特、甲、乙、丙四等。级的划分是按病床数来的:一百张以下,也就是乡镇卫生院为一级医院;五百张以上,定为三级,原则上省级及每个市一至两所;五百张以下,一百张以上评为二级。所以,三甲医院和特级医院是医院中等级最高的。 三级医院(病床数在501张以上)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 高等教育、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三级医院主要指全国、省、市直属的市级大医院及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是按国家《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获得超过900分者。各项评分比例如下:三级综合医院(1000分)=医院功能与任务(50分)+ 科室设置(30分)+ 人员配备(30 分)+ 医院管理(140分)+ 医疗管理与技术水平(480分)+ 教学、科研管理与水平(105分)+ 思想政治工作与医德医风建设(65分)+ 统计指标(100分),(具体请看第四项《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二、三级甲等医院配备要求? 床位:住院床位总数500张以上。 科室设置:临床——至少设肛肠科、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皮肤科、麻醉科、康复科、预防保健科;医技——至少设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输血科、核医学科、理疗科(可与康复科合设)、消毒供应室、病案室、营养部和相应的临床功能检查室。 人员:每床至少配备1.03名卫生技术人员;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各专业科室的主任应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临床营养师不少于2人;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

三级中医院评审标准(2017年)

附件1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7年版)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 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一、医院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明确医院发展战略,有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落实。 二、围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并按照年度定期评价。 三、医院管理体系中有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 四、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鼓励措施。 第二章队伍建设 一、中医医院人员配备合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有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计划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认真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

和师承教育与培训。 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 一、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医院和科室命名规范。 二、按照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 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门诊诊疗行为规范,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得到患者认同。 四、住院诊疗行为规范,中医优势病种以中医治疗为主。 五、积极采用中医药方法,提高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中医药诊疗能力。 六、加强中医康复能力建设,提供急性期康复诊疗、疑难重症康复训练、指导等服务。 七、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 八、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 九、积极开展中医综合治疗,广泛、合理应用中医医疗技术。 十、研制和使用一定数量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使用达到要求。 第四章重点专科建设 一、省级以上中医重点专科达到一定数量,专科床位、设备、

二级三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

二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级综合医院是向含有多个社区或区县的地区(人口一般在数十万左右)提供以医疗为主,兼顾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并承担一定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县或地级市医疗机构。二级综合医院依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设置。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200张(可以超过500张)。 二、科室设置 (一)一级临床科室。 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感染性疾病科、康复医学科、麻醉科、中医科,其中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可合并建科,皮肤科可并入内科或外科,有条件的还应设置重症医学科。 (二)二级临床科室。 内科:应设呼吸、消化、心血管等专业科室(专业组)。 外科:应设普通外科、骨科、泌尿外科等专业科室(专业组)。 妇产科:应设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等专业科室(专业组)。 儿科:应设儿内、新生儿等专业科室(专业组)。 以上每个二级临床科室(专业组)至少设置床位15张(计划生育科室除外)。

(三)医疗技术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输血科(可与检验科合设)。 (四)其他科室:预防保健科、信息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消毒供应室、病案室、医学工程室。 三、人员配备 (一)每床至少配备1.1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且实际从事临床工作的在编护理人员数不少于卫技人员总数的50%。 (三)各一级临床科室应具有一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三级医师数量配备合理。 (四)各医疗技术科室至少有一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 (五)至少配备一名临床药师。 四、房屋 (一)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三)门诊每诊室净使用面积不少于9平方米。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 给氧装置、心电图机、心脏除颤器、床边监护仪、中心监护系统、呼吸机、气管插管、吸引器、抢救车、洗胃机、骨科牵引床、内窥镜系统、妇科检查床、产床、母婴监护仪、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版)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一、依据功能与任务,确定医院发展战略,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体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医院发展方向,有明确的发展目标,重在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二、围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并按照年度定期评价。 三、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考核和奖惩激励制度,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 四、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鼓励措施。第二章队伍建设一、严格执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人员配备的相关要求。二、制定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三、认真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与培训。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一、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科室命名规范。二、按照中医医院临床科室

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 1 三、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诊疗方案基础上,制定并实施本科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对中医优势病种的疗效及中医药特色进行年度分析、总结和评估,并制定改进措施。四、实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五、严格执行《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中医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符合相关规定。 六、严格执行《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七、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对本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急危重症中西医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不断提高。八、按有关要求,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九、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和中医综合治疗。十、研制和使用一定数量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门诊中

二级三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

二级三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 二级综合医院是向含有多个社区或区县的地区(人口一样在数十万左右)提供以医疗为主,兼顾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并承担一定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县或地级市医疗机构。二级综合医院依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设置。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200张(能够超过500张)。 二、科室设置 (一)一级临床科室。 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感染性疾病科、康复医学科、麻醉科、中医科,其中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可合并建科,皮肤科可并入内科或外科,有条件的还应当设置重症医学科。 (二)二级临床科室。 内科:应当设呼吸、消化、心血管等专业科室(专业组)。 外科:应当设一般外科、骨科、泌尿外科等专业科室(专业组)。 妇产科:应当设妇科、产科、打算生育等专业科室(专业组)。 儿科:应当设儿内、新生儿等专业科室(专业组)。 以上每个二级临床科室(专业组)至少设置床位15张(打算生育科室除外)。 (三)医疗技术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输血科(可与检验科合设)。 (四)其他科室:预防保健科、信息科、医院感染治理科、消毒供应室、病案室、医学工程室。 三、人员配备 (一)每床至少配备1.1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且实际从事临床工作的在编护理人员数许多于卫技人员总数的50%。

(三)各一级临床科室应具有一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三级医师数量配备合理。 (四)各医疗技术科室至少有一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 (五)至少配备一名临床药师。 四、房屋 (一)每床建筑面积许多于80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许多于6平方米。 (三)门诊每诊室净使用面积许多于9平方米。 五、设备 (一)差不多设备: 给氧装置、心电图机、心脏除颤器、床边监护仪、中心监护系统、呼吸机、气管插管、吸引器、抢救车、洗胃机、骨科牵引床、内窥镜系统、妇科检查床、产床、母婴监护仪、新生儿黄疸治疗仪、新生儿抢救台、婴儿保温箱、婴儿体重计、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眼压计、验光仪、耳鼻喉治疗台、电子测听仪、鼻咽喉镜、口腔综合治疗台、麻醉机、生物显微镜、血球计数仪、尿液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凝血分析仪、血糖测定仪、血气分析仪、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标分析仪、洗板机、电子天平、离心机、超净工作台、冰箱、低温冰箱(?40℃~?80℃)、储血专用冰箱、-20℃以下储血浆专用低温冰箱、血小板储存箱、专用血浆解冻箱(融浆机)、血型血清学离心机、恒温培养箱、干燥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切片机(含冷冻切片机)、组织包埋机、组织脱水机、超声诊断仪、彩色超声诊断仪、X光机、移动式X光机、CT机、无影灯、高频电刀、内镜消毒设施、快速消毒器、高压灭菌设备、抢救车、毁形机、紫外线灯。 (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 床1张、床垫1.2条、被子1.2条、褥子1.2条、被套2条、床单2条、枕芯2个、枕套4个、床头柜1个、暖水瓶1个、面盆2个、痰盂或痰杯1个、病员服2套、床头信号灯1台。 (三)信息化设备及条件。 具备电脑、上网设备和医院信息系统。

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9年版)实施细则288页word文档

三级妇产医院评审标准(2011 年版) 实施细则 为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 革,逐步建立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 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 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 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在总结我国第一周期医院评审和医院 管理年活动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卫生部印发了《三级妇产医院评审 标准(2011 年版)》(卫医管发〔2011〕78 号)。为进一步解读评审标准,为卫生行政部门加强行业监管与评审工作提供参考,支持医院开 展自我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活动提供帮助,特制定本细则。 一、本细则适用范围 《三级妇产医院评审标准(2011 年版)实施细则》适用于三级 妇产医院,其余各级各类妇产医院可参照使用。 本细则共设置 7 章 69 节 383 条标准与监测指标。 第一章至第六章共 63 节 346 条 623 款细则,用于对三级妇产医院实地评审,并作为医院自我评价与改进之用;在本说明的各章节中 带“★”为“核心条款”,共 29 条。 第七章共 6 节 37 条监测指标,用于对三级妇产医院的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现场追踪评价。 二、细则的项目分类 (一)基本条款 I

适用于所有三级妇产医院。 (二)核心条款 为保持医院的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对那些最基本、最常用、最易做到、必须做好的标准条款,且若未达到合格以上要求,势必影响医疗安全与患者权益的标准,列为“核心条款”,带有★标志。 (三)可选条款 主要是指可能由于区域卫生规划与医院功能任务的限制,或是由政府特别控制,需要审批,而不能由医院自行决定即可开展的项目。 第一章至第六章各章节的条款分布见表 1。 表 1 第一章至第六章各章节的条款分布 三、评审结果表达的方式 (一)评审结果采用 A、B、C、D、E 五档表达方式 A-优秀 B-良好 C-合格 D-不合格 E-不适用,是指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院功能任务未批准的项目, II

三级妇产医院标准

三级妇产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200张以上。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 应设妇科(并设专业组)、围产医学科(爱婴区及高危产科)、计划生育科、高危新生儿科,NICU急诊科、麻醉科、预防保健科、中医妇科、中西医结合科、ICU、产内科、内分泌科; (二)医技科室:应设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输血科手术室、B超室、病理科、遗传室、消毒供应室、信息资料科(病案科、统计室)、营养室、图书室。 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1.5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每床至少配备0.5名护士(每2张待产床应配1名助产士,每张产床应配3名助产士); (三)每专业科室的主任应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的职称;(四)临床营养师不少于1人 (五)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 四、房屋: (一)每床平均占建筑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

(二)每床占病房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新生儿床占使用面积2平方米; (三)门诊面积按日平均每门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4平方米。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给氧装置呼吸机电动吸引器胎心监护仪心电图机B超心电监护仪万能手术床无影灯麻醉机麻醉监护仪高频电刀 X光机移动式X光机妇科检查台腹腔镜产床宫腔镜婴儿保暖箱显微镜婴儿远红外线辐射温箱紫外线分光光度计生化分析仪自动分析仪 酶标分光光度仪酶标分析仪分析天平尿分析仪 电冰箱恒温箱器械柜敷料柜石蜡切片机冷冻切片机蒸馏器高压灭菌设备洗衣机紫外线灯血气分析仪万能显微镜常水热水净化过滤系统高速离心机通风降温烘干设备离心机 净物存放消毒灭菌密闭柜热源监测设备(恒温箱、净化台、干燥箱) (二)病房每单元设备:与二级综合医院相同; (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它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7年版) (征求意见稿)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 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一、医院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明确医院发展战略,有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落实。 二、围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并按照年度定期评价。 三、医院管理体系中有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 四、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鼓励措施。 第二章队伍建设 一、中医医院人员配备合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有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认真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与培训。 1 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

一、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医院和科室命名规范。 二、按照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 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门诊诊疗行为规范,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得到患者认同。 四、住院诊疗行为规范,中医优势病种以中医治疗为主。 五、积极采用中医药方法,提高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中医药诊疗能力。 六、加强中医康复能力建设,提供急性期康复诊疗、疑难重症康复训练、指导等服务。 七、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 八、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 九、积极开展中医综合治疗,广泛、合理应用中医医疗技术。 十、研制和使用一定数量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使用达到要求。 第四章重点专科建设 一、省级以上中医重点专科(专病)达到一定数量,专科床位、设备、人员等达到规定要求。

妇产医院设置基本标准

| 妇产医院二级妇产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50-200张。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应设妇科、产科(爱婴区及高危产科)围产监护室、麻醉科、新生儿科、计划生育科、急诊科、预防保健科、产内科。 (二)医技科室:应设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B超室、手术室、病理科、血库、消毒供应室、病案室、营养室。 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名卫生技术人员; ` (二)每床至少配备名护士。每张产床配3名助产士,每3张待产床应配1名助产士; (三)至少有3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各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每张产床配3名助产士,每张待产床应配1名助产士; (五)至少有2名具有主管药师以上职称的药剂人员和相应的检验、放射等卫生技术人员; (六)营养人员不少于1名。 四、房屋: (一)每床平均占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占用病房净使用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产科母婴同室每张床占使用面积6平方米,婴儿床占使用面积2平方米。 } (三)门诊面积按日平均每门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计。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 给氧装置呼吸机 电动吸引器产床 心电图机婴儿保温箱

心电监护仪无影灯 万能手术床、胎心监护仪 — 万能产床显微镜 麻醉机万能显微镜 妇科检查床电冰箱 恒温箱分析天平 X光机离心机 高速离心机 生化分析仪尿分析仪 B超冷冻切片机 · 石蜡切片机敷料柜 洗衣机器械柜 紫外线灯高压灭菌设备 蒸馏器 常水、热水、净化过滤系统 净物存放、消毒灭菌密闭柜 热源监测设备(恒温箱、净化台、干燥箱) (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除增加床头信号灯1台外,其它与一级综合医院相同; ; (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它设备。 六、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

三级妇产医院基本标准(试行)

卫生部关于发布《眼科医院基本标准(试行)》、《妇产医院基本标准(试行)》、《耳鼻喉医院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 (1996年6月11日卫医发〔1996〕第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计划单列市卫生局,各部委卫生局(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部直属有关单位: 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关于制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的规定,作为《条例》配套文件我部制定了《眼科医院基本标准(试行)》、《妇产医院基本标准(试行)》、《耳鼻喉医院基本标准(试行)》,作为审定医疗机构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依据,现下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三级眼科医院 一、床位:80张以上。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眼底病、眼外伤、屈光眼肌和肿瘤整形专科、麻醉科、眼预防保健科; (二)医技科室:化验室、放射科、病理科、药剂科、供应室、手术室、验光视野室、超声波室、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室、激光室、病案室。 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1.1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 (三)每专科至少有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3人。 四、房屋: (一)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 (二)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 给氧装置呼吸机

心电图机电动吸引器 心电监测仪心脏除颤器 麻醉机手术床 专科检查台手术显微镜 麻醉监测仪高频电刀 双极电凝器检眼镜 视力表裂隙灯 眼压计验光仪及镜片箱 视野计角膜曲率计 眼肌力仪眼底照相机 超声波仪手术显微镜 冷冻仪玻璃体切割仪 激光治疗仪火焰光度计 血球计数仪分析天平 离心机电冰箱 X光机敷料柜 器械柜高压灭菌设备 煮沸消毒锅电烤箱 紫外线灯洗衣机 (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同三级综合医院; (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