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兴趣培养

体育兴趣培养
体育兴趣培养

体育兴趣培养

1、采用适当的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可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传统体育教学变为快乐体育教学,由原来的教师教学生的单向教学模式变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熟练掌握基本技术,提高技术水平,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同时快乐体育也为那些体育设施差的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能力,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2、增加更多更有趣的体育运动项

把学生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主体,增加了教学内容,活动项目有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武术、韵律操、飞镖、软式排球、高尔夫球、保龄球、游泳等;最重要的一点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项目。运动项目多了,学生选择的余地多了,他们的兴趣自然就高了,不会再每节课只在操场上不停的练习跑、跳等项目,也不会整天只有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玩。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自然对体育就产生了兴趣。

3、创设良好的课堂情感

体育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是,直观性相当强,师生共同活动,教与练的密切配合贯穿于整个课堂。体育课中有一个好的情感环境,就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有兴趣,精神振奋,对提高课的质量,显得十分重要。上体育课要有个好的环境情感,我认为应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教师的表率作用

体育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教师的精神面貌,工作作风,乃至教师的着装,无一不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要精神饱满地对待每一节体育课,要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课的关心和对学生的爱心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炽热的情感和无私的奉献。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架起情感的桥梁。有威信的老师是通过长期的表率作用而形成的。记得在实习的时候有这样的一位体育老师,由于晚上他比较忙于生意场上的应酬,白天上课时做示范、喊口令没什么精神、力度,给他上的两个班的学生每上体育课时很机械的跑完步之后就争着找地方休息,他们都表示对体育课已经有种压抑感、对课堂显得冷淡,更不用说有什么积极性。

(2)、尊重和爱护学生

中学生已逐步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需要一定的情感。不懂得尊重学生,唯我独尊,课堂就会显得冷淡,学生压抑、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就要抓住课前准备、课中调节、课后反思。课前要认真备课:教学结构要考虑气候、季节、天气的变化因素;课内教材的搭配要考虑学生的全面锻炼;课的运动负荷要依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的不同而机动掌握,……课中要灵活调节:队列站队的背风、背阳光直射,课的节奏和气氛的掌握和控制。在对待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或对违纪学生的处理上,对男生或女生,对性格开朗或内向寡言的学生则特别要注意批评的环境和处理的方法,尽快地使课从逆境中走出来;课后要冷静反思:课的质量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课内对学生的表扬是否使学生受到鼓舞?即使是批评,是否使学生得到激励。只有尊重和爱护学生,学生才会与老师主动配合,积极参与,课堂自始至终处于良好的情感环境之中。对学生没有情感,没有尊重和爱护,就没有教育(3)、多给学生机会表现

教师应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使他们在竞争中发现和完善自我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满足他们正常的表现欲。课堂中应尽力创设好的情绪、情感环境。我个人的教学经验,就是教完每个项目就将男女生混合在一起进行比赛,这

时候女生都想在男生面前好好地表现一下,男生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更想在女生面前一展风采,他们都会表现很积极,整节课下来气氛特别好,不管教什么运动项目,我都不用老是要求他们要好好练习,他们都会很自觉的练习,都都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实践告诉我,情感环境的创设和快乐体育的实施都是相互搭桥、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

(4)、对差生的积极态度

在体育课中,对全体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做到不偏爱、不歧视、不袒护、不冷落。一些学习差的调皮学生,因平常受的批评多、表扬少,会形成一种自我保护的逆反心理。我们体育教师则应善于发现他们闪光的地方。他们好动,往往,思想放得快,动作协调,体育项目中的技术动作掌握较快,较好。而体育教学有其更直接,更集中激发顽强拼搏精神和培养集体主义品质的积极效应。我们应抓住机遇给他们创造表现自已聪明才智而一展风采的机会。培养他们成为运动员给集体多流一滴汁、多献一份力量而顽强拼搏的荣誉感,培养他们成为体育尖子做示范、作裁判、协助教师参与保护帮助,借、收体育器材的责任感,再把这种逐步培养而形成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转到对文字科的学习上去:在文字科学习较好有的又在对体育三基的掌握上感到吃力,成为体育课中的“差生”,我们也应该积极的鼓励他们应该不要急于求成,锻炼身体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锻炼,要不就不好达到目标而且容易把身体“练”伤。

体育课中以情换情,以情育情,形成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就能使每节体育课都成为育体、育心、育人的过程。

4、将学生按技术能力进行分层教学

中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体育基础、认知能力等各方面都有了不同,单一的目标和教学要求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得并发挥自己的长处。

全班同一的教学目标,对于体育差生来说肯定过高,对于体育尖子来说,则又过低。而这两种情况都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根据不同对象合理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适宜的目标,才具有激励性。

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应该与各层次的学生的水平、能力相适并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我们在教授篮球的两步半上篮时,我们根据学生的水平,可以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来说,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水平,比如单手上篮,对于他们要严格要求动作质量,强调细节和身体姿态的优美。而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来说,其目的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了解两步半上篮的基本步法及手部的配合。我们可以通过简单易行的动作让他在完成后有成功和收获的喜悦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信心也有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由易到难,由量到质,他们也会有所得。

分层教育也是我们提高学生对体育兴趣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实施成功体育,终身体育的有效基石。

5、积极开展体育课外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就如何针对中学生的年龄和身体特点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谈几点意见:(1)、内容多样化

结合中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为此,学校在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上,力求丰富多彩,并注意做到“三结合”。与体育课教材相结合。即选择学生最喜欢有能发挥集体智慧合力量,并能使多数学生参加的跑、跳、投和游戏等作为活动的内容。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相结合。课外活动的内容以“达标”项目唱“主角”。这样既保证了平时“达标”锻炼和测验的时间,也避免了每年由于“达标”测验工作的紧迫而把体育课上成“达标测验课”的弊病。与群体竞赛相结合。学校除了按传统开展球类、田径等多样的体育比赛

外,还要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县和地区选拔性的比赛活动,使校内外的比赛活动有合起来。(2)、形式游戏化

游戏对中学生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为此,学校借助游戏的形式,把一些本来较枯燥的锻炼内容“寓练于趣”,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如:作发展下肢力量的素质练习时,就按多数人都能参加的“立定跳远按力”和单脚、双脚跳着进的“划龙舟”比赛或集体跳绳等形式,提高练习兴趣。这样,用游戏形式把枯燥的练习贯穿起来,有如把苦口的良药裹上一层糖衣,增加了趣味性,也增强了锻炼的实效。

(3)、方法竞赛化

中学生好胜性强,一听说进行比赛就跃跃欲试。因此,学校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充分运用竞赛机制,开展同年级班与班之间的比赛活动。尽量使对手势均力敌,实力相当,竞争十分激烈有趣。各种比赛的轮番开展,增强了学生平时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

(4)、管理制度化

要经常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除了校领导重视外,就是在管理上坚持制度化,关键是做到“四个落实”。即:时间落实,由学校统一安排活动,按时开展,不得“借用”;内容落实,由体育教师统一排定活动内容表;场地器材落实,在活动内容表内明确规定场地范围和器材数量,活动前各班体育委员领取器材布置场地;组织落实,由班主任组织学生练习体育教师负责整体指挥,进行练习指导或组织竞赛活动,学校领导和各任课教师分别参加活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