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的方法

谈谈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的方法
谈谈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的方法

谈谈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课前背景激活,启动学生与阅读材料之间的交互。背景激活要遵循以下原则:必要性原则,基础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及适量性原则。背景激活的方法有提问,头脑风暴,概念图,自由写作等。鲁老师讲Xiamen时,先引导学生做了一副概念图,提示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厦门,然后进入课文阅读。

二课内整体阅读,多层指导学生在获取信息基础上把握文意,形成阅读策略。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课文阅读教学是英语课的精选教学,是促使学生学好英语的基本点。所以,我们在课文阅读教学中,应以整体阅读,多层指导。课文的整体阅读强调信息的整体输入,要求从阅读整篇课文着手,逐步加深对课文或语篇内容的理解,摄取有用语言信息。在这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挥一个“导”字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他们的思索及理解,充分挖掘学生自学求知的内在动力,让他们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从而对课文或语篇真正能达到理解和升华。授课之前,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把整体课文的信息先粗略地输入学生头脑中去。为以后阅读打下伏笔。同时,教师先给学生设计几个灵活多样的自学提纲:(1)填表:让学生理解表层的信息线索,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一个表,让学生根据表中的相关信息,把课文中所涉及到的人物、重要的事情顺着提示的线索逐个填入表中,如时间、地点、关系、结果等。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深化。(2)问答,让学生领会深层的文章内容:教师所提的问题要以递进式的形式出现,由浅入深,逐步攀旋,达到一定的难度,使班中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空间。

二全文巩固复习,整体感知各种知识及能力点,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教师在运用了整体阅读教学后,还应帮助学生进行全文巩固复习和操练,这是非常必要的。这一全文巩固复习和操练,能使学生进一步深化课文,培养学生语言知识的系统化和语言技能的综合化。在这一层次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在已掌握了课文或语篇的基础上,把课文阅读上升到深透理解。这时教师可请学生对全文做出总结,列出段落大意及整文的中心思想。也可复述课文内容。当然,教师最好再选一篇难易程度相等于所学课文或语篇,作为学生课外的泛读材料,以此来扩大和提高学生的课文阅读层面。视频案例中,老师在引导学生把握材料中对三位老师的introduction 之后,进行写作练习,这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三课外广泛阅读,多种实践和运用并举,切实提高语用能力。

课标要求高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量由7级目标的19万词到8级25万词,9级目标要求达到33万词的阅读量。因此,促进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的提高,教师首先要抓好课文阅读教学,并在此基础上,扩大知识运用到课外阅读上。而学生在课外阅读上所获得的语言知识、语言信息为课文阅读作了补充和深透,对英语学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此,我采用了下列阅读形式和方法,使得学生阅读容量不断扩大,阅读能力不断发展,形成了一个向上攀升的螺旋。

(1)选读英语报刊

报刊阅读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也是一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方法的途径。一方面能使学生通过阅读获取大量的新的词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避免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的现象,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情趣,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动力;同时,还能使学生了解各地和各国新闻。因此,我在英语选修课中,开设了英语报刊选读。

(2)泛读简易小说,观看原版影片

高中英语课本(新世纪版)中有一些文学作品,如“The Prince and the Pauper.” (Written by Mark Twain) 和“Oliver wants more.” (Written by Charles Dickens)。学生在学了这些课文后,对外国文学有一些肤浅的接触。但是,随着他们的阅读水平的不断提高,词汇量的增加,他们已不再满足于这几篇课文阅读了。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需求,可增选些其他的英语简易小说。如“Jane”、“Great Expectations”等。以此来扩大和提高他们的文学知识及对外国文学的欣赏能力。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对文学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能力,教师也可以在教室里播放些英语原版片,这样既可以是书本中的静止的内容通过CD片展出一幅幅动态场面和人物,有助于对作品的深层的了解,也练习了英语听力能力。真是一箭双雕,使学生对英语学习越来越感兴趣。

(3)阅读教学与写作的结合

英语阅读量越大,覆盖面越广,学生获取的信息量就越多,也是学生写作的基础和信息的来源。教师在帮助学生完成阅读之后,可引导学生作一些简短的模拟写作,也可要求英语程度较高的学生做发展和创造性的写作,这一实践操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得各层次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应用能力有序地得到进步。

关于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的一些思考

重视每一片“绿叶” ——关于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的一些 思考 众所周知,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第八条明确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就决定了我们不但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等方面设计课堂教学方案,也要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角度来实施课堂教学目标。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更好地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呢?我认为,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只有当学生真正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去了解文本的内容,探究文本背后的意义,这才是新课标上的阅读教学所应该达到的效果。 通过教学实践,对于如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文本,我认为必须要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一、抓住学生的期待视野,引导他们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 “期待视野”这个概念是接受美学创始人之一的姚斯提出的,即指“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已有的对于接受客体的预先估计和期盼,是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与接受需求在具体阅读中的表现”。也就是说,学生在

阅读文本之前,就已经先有了各种生活经验,而这种经验在学生阅读文本的时候被唤醒,学生以此为基础对以后的阅读产生期待,并且希望文本能够满足他的期待。如果在学生阅读文本之前就牢牢抓住他们的这种期待视野,引导他们对文本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生成一种迫切渴望阅读文本的需求,那么,就会对阅读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代社会可谓是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学生每天能够接触到的信息量几乎是非常大的。很多文学作品被改编成了相关的电视剧和电影,而它们很可能是先于文本让学生所接受的。因此,如果要让学生阅读这些作品之前,不妨让学生聊一聊通过电视或电影所初步知晓的作品内容,慢慢将学生的兴趣从电视电影上转到相应的文学作品上来。 例如在上《智取生辰纲》一课前,我先利用大家看过电视剧《水浒传》的因素,请学生在阅读作品之前对所了解的水浒人物进行介绍。学生的积极性高涨,纷纷踊跃发言。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产生对课文的兴趣,从而促使他们产生继续往下阅读的念头。 二、基于学生审美观的差异性,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对同一部文学作品作出不同的审美反应,甚至得出完全相反的审美评价,其原因在于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差异性。因为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前,他以往的文学知识、审美趣味以及阅读过的作品都会对他即将进行的阅读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以往我们大多忽略了这种审美心理结构的差异性,更多地将中心放在了审美结构的同一性上,以老师的最终分析结果代替了学生的个人

小学中年级有效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的研究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中年级有效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的研究 单位东阿县大桥联校第三联办小学作者于现喜

小学中年级有效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的研究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大桥联校第三联办小学教师于现喜 在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积累,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综合运用。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阅读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中规定: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语文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想搞好阅读教学,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教师可通过做游戏、编儿歌、多媒体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想搞阅读教学,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征。小学中年级是义务教育进入第二个学段的起始年级,学生已从幼童时代进入了孩童期,他们的独立意识开始萌发。接受新信息的能力也在增强。对一些问题升始有了自己独立的理解,对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在文化知识方面,他们有了第一学段学习的积累。语文教学如何抓住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特点进行课堂教学,使他们成为有一定阅读能力的、能与人大方交流的、会正确表达思想感情的、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学生,就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开辟一条新的教学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阅读方法的探究 阅读方法多种多样,阅读方法因人而异。采用何种阅读方法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来定,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有效的阅读方法。 1、精读法 对于有必要把握基本内容、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的文章,可采用精读法。比如,教科书中的所有内容,报纸上的重要社论或评论,决策人的重要讲话,与自己工作、生活相关的科技论文,各级政府的法律条文等,都应采用精读法。精读不一定是每一句话都读到,关键是要掌握所读对象的框架和精髓。学生要获取知识,最好采用精读法。 2、略读法 略读是指为获得大意或者总体印象而进行阅读。略读作为一种快速阅读技巧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这就象我们看报纸时,由于一份报纸有数十大张,实在不可能一字不漏地读,只能用最快的速度找出主题,略掉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或与主题不甚相干的部分,只知道大概内容即可。这种方法要求我们不要把眼睛盯在具体的每个单词上而是要看篇章中的主题句或者是从篇章的结构着手,利用自己的推理能力,对文章的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归纳总结出主题。略读的关键是"略"。我们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在大意,而不是细节上。略读不同于仔细阅读,善于略读的人会有选择地阅读,完全跳过一些句子、段落甚至是整页的内容。学生在阅读其他书籍或者报刊时,可以采用略读法。 3、浏览法 浏览法能扩大视野,丰富知识。有些代章,不需深钻细研,有些书只需要知道个大概内容即可;有些书只需从中选择一些有用的资料而已。这时候阅读的主要方式是浏览。浏览也是初读,是精读的准备,以便在通读的基础上选择精读的内容。通过浏览,读者可以丢开一些书中不值得读的部分,这样就省下了时间细读真正需要的学习材料。浏览阅读的四个方面 1、推敲篇名 2、浏览序,目录,提要,题解,要点,索引。 3、浏览全文 4、浏览完毕,要合上书回忆所得,形成总的印象。如果发掘有值得深究的问题,应及时捕捉,或做卡片记下,或进一步阅读。 可见,浏览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在一定时间内要使用很多书,而又不能把它们细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常用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哪些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常用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哪些词语教学是中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深感困难的地方。中段课标中提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为此,我们努力探索词语教学的好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理解词语。 (一)让学生熟练使用工具书,借助字典和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音序和部首查字法是二年级已经掌握的内容。但是学生往往不愿意使用,将其束之高阁,等着老师现成的答案。 (二)据词定义,即教会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准确择义。 有了字典,查到一个字,这个词应该选择哪个意思呢?这就需要择义。教学时,我首先教会学生读字典,学会看字典里的解释和举例。所查词语如果例子中有相同的,那么这个词的意思肯定是它。如果不一样,那就把这几种意思放入具体的句子里,看谁最恰当。择义学生是感到最困难的。 有些词有好几种意思,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的意思统统也不同,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比较用哪个意思最合适就选哪一条解释。所以,勤查字典是理解词义的最好方法。 (三)在古诗教学中,让学生借助注释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教给学生常用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这是理解词语的重要手段) 或许我们的语文老师经常跟我们说起理解文章的一个注意点: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其实,这里就告诉了我们解释词语的一个方法,那就是理解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有时,我们对于比较陌生的词语,或者只能意会那个词语的意思却说不出来,我们不妨到上下文去找找这个词语的意思。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语言是从生活中来的,我们在阅读中遇到的词语当然就可以回归到生活中去理解。理解“水泄不通”,我们不妨想想节日里商业街上的情景;理解“体贴入微”,我们不妨想想关心我们的长辈们是如何对待我们的;理解“同心协力”,我们不妨想想班级中的每个同学是怎样为班级荣誉出力的…… 3、通过想象理解词语 4、查找工具书理解词语(工具书包括字典和书下注释) 5、运用动作理解词语(此方法适用于低年级) 6、采用词语说话理解词语 7、通过感情朗读来理解词语(如果学生读出了相应的语气,也就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8、还有找近义词、说反义词、换词语等方法理解词语。 9、分解组合法。先逐个分析词语中每个词素的字义,然后再合起来理解。如“健美”,“健”是“健康”,“美”是“优美”,合起来就是“健康而优美”。 10、以旧带新法。有些新词是以几个旧字组合而成的,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对旧字的理解带出新词的含义。如“无价之宝”,“无价”,没有价钱,“之”是“的”,“宝”是“宝贝”,合起来的意思是“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宝贝”,指极为稀有的珍贵东西。 11联系插图我们小学生的读物,无论是教材还是课外书,总有一些插图。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有时细心看看插图,这个词语的意思或许就想出来了。 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很多。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词语,需充分借助文本,联系

探索阅读教学新模式

探索阅读教学新模式 阅读教学的新理念(新概念、新观念)的落实,必须以探索建立起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包括不同阅读课型的教学模式和不同类型课文的教学模式)作支撑。 (一)不同阅读课型的教学模式 课型是按照课的目的任务的不同和课的结构(指一个课题的整个教学活动是由哪几个基本环节组成的)的区别而划分的;不同课型的性质、任务对教学步骤(教学模式)有直接的制约作用。为落实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增强阅读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可将小学阅读教学划分为精读课、略读课、学习指导课和课外阅读指导课四种类型。 1、精读课 (1)特征及任务:精读课是以深读为基础、以全面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综合性阅读课型;教学任务包括阅读理解、情感陶冶、知识习得、语言积累和语言运用几个方面,以培养语文能力核心。 (2)模式或步骤: ①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程序:上课伊始,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一定情境,以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动机和兴趣;接着指导学生默读和浏览课文,要求学生读准生字、读顺课文、思考、议论“这篇课文主要说了哪几件事情”这样的带整体把握的问题。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要使学生从整体上(不是只从一点或一个侧面)形成对课文的感性认识,并能初步提出一些自己尚未弄懂的问题。 操作要领:一是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发动起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课文、提问题;二是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而不是只得到点滴的观感。 ②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教学要求:“深入感悟”是指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人物情感和重要词句有比较深刻的感受和领悟。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学生必须精读课文(精读:是指围绕课文的重点而深读,而深读的展开有赖于关键问题的提出,关键问题的解决是衡量深读效果的主要标志;关键问题应产生于课文的重点部分,应反映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和情感态度与课文重点部分的要求之间的差距或矛盾,应含有让学生思考的空间或进行探究的余地;关键问题的表述应具有概括性和启发性)。 操作要领:一是师生要善于提出问题和归纳问题;二是引领学生围绕所提出的关键问题反复阅读课文(读,既要保证读的时间,又要注重读的质量,要指导学生采用有感情的朗读、精读与默读、分小组读、找伙伴读、男女生赛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来实现“读”的目标;同时要指导学生把读与思结合起来,能抓住所提出的关键问题在读中思考、读中讨论和读中体验,能围绕关键问题抓住重点段落、重要句子和关键词汇在反复阅读中体会其要义,能在朗读过程中认真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及事物的矛盾,切实提高有感情朗读的水平);三是教师的指导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不以教案牵着学生走,而须根据学情的变化来调整教案。 ③研读品读,深层体悟: 教学要求:教材选偏的精读课文中,有一批涵义很深的课文。这些课文不仅有表层的描述,而且有深层的意蕴。如,描写事物的,以事喻理或托物言志;描写景物的,寄景抒情;描写人物感情的,则情中有情……学生要学懂这些课文时,必须采取一个重要步骤,那就是要通过对重点

浅谈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浅谈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张玉会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中心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

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二、激发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投入到书的海洋中去遨游。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兴趣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耐心地加以引导和培养。一般说来,学生对某科的学习目的是能够明确的,问题是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教师进行阅读目的教育时,学生就“热”一下,过一段时间,又“冷”了,这时需要教师注意适时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小学四年级上册学了《语文园地二》中的成语故事“胸有成竹”,后来学生对成语很感兴趣,于是我让学生课外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来读,读完后让学生来揣摩成语的意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指导阅读,授之以“渔” 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首先是指导精读。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学生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方法初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方法初探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0018-01 学生有良好的课外阅读能力,不仅能学好语文,也能为学好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阅读教学课堂,应当成为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教学活动,用多种感官去体验,从中获得种种发现,进行各种思维活动,形成自己独特感悟的一个自由发展空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指导泛读,注重阅读范围与数量 教师总是低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敢充分相信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多读,不如教师精讲,甚至有部分教师为学生划定应考阅读范围,而没有留给学生自由选择的阅读时间和阅读范围。再高明的教师也无法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阅读实效建立在实践体会过程中,把独立思考的时间交给学生。学生有了充分的阅读时间,就有可能通过广泛的有趣阅读,进一步感受到文字的精美与文章的情感力量。 二、培养学生熟练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精读、略读、快读是综合运用的。在这个基础上要重视朗读教学,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

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此外,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这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楚等。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 三、指导学生创造性阅读 如果说质疑性阅读是较高层次的阅读,那么,创造性阅读则是更高层次的阅读。这种阅读要求教师顺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并加以恰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散发,在阅读中实行“再创造”。这种方法既能培养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深入理解作品的习惯,又利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 四、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步骤 多读,层层深入领悟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步骤。读书虽有不同的方法,但总离不开――初读:了解大意,质疑问难;细读:理清段落层次,找出重点词句,理解含义;精读:品析好词好句,摘抄、熟读成诵,运用到写作上,进行吸收性的自学。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切实读懂文章,掌握阅读学习的步骤。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方法和步骤,自学能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发表时间:2018-06-14T11:46:04.693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5月10期作者:赵春萍 [导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 赵春萍(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禄充小学云南玉溪 653100)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视野的开阔、能力的提高、必然使学生对于祖国语文的感情与日俱增,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这就为学好语文创造了先决条件。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若能将课内精读与课外广泛阅读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结合,让书架上的图书成为学生的语文教材,让学生的研讨与交流代替教师的讲授,让他们课上学读书,课外爱读书、会读书,那么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G6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5-0200-01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并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在新课改下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加强词句训练,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课文时要理解词语和句子,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是十分重要,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比如,在教学中,一些常见易懂的词语,不需要讲解;有些稍作比较,学生就能理解;有些要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才能理解;还有些生僻的词语则要让学生动手查资料,讨论交流后才能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口头造句上,更好地表达出真情实感。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运用这些精彩的词句,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积累语言:一是在课后练习中加强词、句、段的积累;二是读每篇课文之后的“词语采集”栏,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再补充一些,引导学生养成主动积累词语的良好习惯;三是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可指定背诵也可自选背诵;四是在“语文百花园”和课外阅读中增加语言积累。这样通过知识学习和教学,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新课改中的强化朗读,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空间。教师必须学会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指导朗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例如:教学《范仲淹的故事》一文时,笔者先是从齐读课题起,再指名读,听到读得好的学生就给予表扬,读错的学生耐心纠正,接着让孩子们默读课文。几分钟后,再指名朗读,每人读一小节或一个故事,孩子们读得很认真,在笔者悉心的诱导下,孩子们读出了感觉,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踊跃举手发言十几分钟后,大部分孩子竟都能讲述故事了,甚至会熟读和背诵,然后,启发孩子们得到结论:范仲淹的刻苦成就了他的一生,使他如愿实现了自己的远大抱负。最后围绕理想,展开讨论,朗读、组词造句、说话、写话,进一步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没有精妙绝伦、尽善尽美的多媒体课件,却尽是孩子们朗朗读书声和他们淋漓尽致的发言,这完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生硬的灌输和枯燥的讲解,老师只是学生的启发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这样的课堂,不仅仅是教语文,更是在教会学生学习和做人。 三、善于探究质疑,培养阅读能力。 在新课改下探究质疑是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得到锻炼,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新课改强调学生探究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师想方设法诱导,比如在读文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小组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就会更主动阅读,老师也和学生一起阅读探究,有时,老师要想法诱导:这句话好在哪里?你读懂了什么?要知道好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如《小橘灯》一文中写道:“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这里的省略号看似没有问题,稍不留意就划过去了。但若深入探究,就可见作者的匠心。我就这样诱导孩子们说:“小姑娘话没说完,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呢?”当学生给予否定时,我又问:“既然知道,为什么不说呢?”有的学生会说:“当时不方便说”,在这时候就进一步问:“文章这样写小姑娘,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显然,学生就较容易理解作者用来表现小姑娘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我又接着问:“假如你是这个小姑娘,你此时怎样想怎样说呢?”孩子们就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此时,我就抓住时机,让孩子们有感情的朗读,他们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正如叶圣陶先生说:“所谓朗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读得其发,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者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四、开展广泛阅读,培养阅读能力。 要培养阅读能力,单靠课堂教学是不行的。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文。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培养读书兴趣。读书经验积累多了,理解能力就增强。笔者开始注意到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教学中,从教材本身延伸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从课堂上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到课外更广阔的天地中阅读。我有意识地多向学生介绍一些好的课外读物,并鼓励他们多阅读,以“阅读——积累”为突破口,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我在黑板学习栏中写道:“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手抄千万言”的口号、并启发他们运用阅读教学中的方法进行阅读,在一次《走进经典》的主题读书活动中,他们用童音讲童话《红鞋子》、《长袜子皮皮》、《安徒生童话》……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表演,孩子们声形并茂地讲述,有的孩子还能既兴吟唱经典诗歌。一些文学经典的熏陶,使孩子们也拥有了价值判断与自我提升的能力,拥有了宽广的文化视野和人文情怀。学生看一些所谓的“闲书”、“杂书”,我也不制止,而是鼓励他们课余时间多读。爱因斯坦早就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在教《蜘蛛织网》时,有个调皮的男生提出问题:“老师,蜘蛛网能黏住小虫,它自己却不会黏住,为什么?”我说:“你们再仔细地读课文吧。”可课文中没有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尴尬地说:“我们下去查资料吧。”这时,他手里拿着一本《脑筋急转弯》读道:“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可见,学生看课外书,既提高阅读能力,也开阔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在不知不觉养成了阅读习惯,感受到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 总之,要让语文课堂真正充满活力,体现魅力,符合新课程理念,只有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对语文教改充满信心和热情,我们才会在课堂教学的探索中开创出一片灿烂的天空。

阅读教学模式

“激合展结”四部曲 ——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高效课堂”是指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通过组织、引起、维持、促进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后,师生得到的最大化的发展。简单说,“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这里的高效不仅是教师高效的讲解,更多的是指向学生高效的学习,指向师生在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的最大化发展。 而在城关区全面推广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以来,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课堂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的自主参与,把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一般采用的是激----合--- 展----结的四部曲教学模式。 一、激 在学习中,我结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对理解课文有帮助,又有情趣的内容,在启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探索研究问题,努力使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创设情境,激发求知就是为了知识学习作准备,同时养

成一种习惯。 1.激疑求知 教学新课时,教师宜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大脑处于积极思维状态,通过潜心阅读课文去思考问题。“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其可贵之处在于探理求源,继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只要学生产生了疑问,教师便可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仔细揣摩文章的内涵。 2.激趣求知 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抓住文章趣处,进行巧妙点拨,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3.激情求知 教师充满激情的讲述,同样可以调动起学生美好的情感,使他们感同身受,带着愉悦的情感投入到学习实践中去。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中华少年》时,教师以饱含深情的语调,用诗一般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同学们,我们所生活的国度,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勤劳淳朴的人民,富饶美丽的土地,我们可以观赏景色秀丽的祖国山河,可以倾听万马奔腾的前进号角。祖国啊,你如此伟大,请允许我们唱出心中的骄傲——中华少年”学生的情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对祖国

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

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 高中英语新教材(人教版)中每个单元提供内容相当丰富的阅读文章,是我们教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新教材的重点,同时阅读也是高考题中最重要的部分,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全卷的答题水平。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进行阅读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培养其阅读能力,这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更是要求我们英语教师认真思考、探讨的问题。本文就高中英语新教材中如何进行阅读教学这一话题从两个方面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一、明确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目的,改进教学方法 新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规定: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目标之一。阅读有助于学生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基础知识,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尽可能把阅读教学抓好。然而,以往的阅读教学多数只注重对课文中的语言现象逐词逐句进行讲解,分析与翻译,而忽视了对语篇的整体理解。这种阅读教学方法很难培养出新大纲所要求学生具有的阅读能力。作为教师,我们要明确阅读教学的关键就是让学生处理好“主旨大意”与“具体细节”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围绕主旨大意(mainidea)进行阅读的整体教学之上。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改变以往的阅读教学模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1.读前思考,激发兴趣 新高中英语教材的阅读材料涉及友谊、旅游、灾害、名人、体育、科技及文化古迹等各个领域,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丰富的阅读材料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首先,在阅读之前,教师应让学生独立思考、回答或讨论与本单元话题相关且与下部分的阅读材料内容密切的问题。激发学生获取信息的兴趣和欲望。如在对SEFCBook2Unit1CulturalRelics这一单元的Reading进行教学时,本人采取的读前活动是让学生谈谈他们所了解的这方面的情况和知识。先让他们从所熟悉,自己家乡的文化遗迹——罗定文塔(LuodingTower)的建造谈起。引导他们用已有的或新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种有效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种有效方法 发表时间:2013-07-04T09:58:58.937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3年3期供稿作者:赵继志[导读]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老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渲染也是创设情境的很好方式。赵继志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当努力兼具知、能、意、情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尽力实现综合整体效应,从而有效推进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阅读教学中的三种有效方法:创设情境,引趣激兴;巧用评价,激活课堂;着力培养自学的能力。〔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索 1 创设情境,引趣激兴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1.1 实体情境。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此法尤其适用于中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如教材中的《庐山的云雾》,有条件的话,可让学生观察“云雾”这些自然现象,了解云雾的一些特点;又如《触摸春天》、《桂林山水》、《荷花》此类涉及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的教学内容,如有条件,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情趣。 1.2 模拟情境。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运用电教手段,如放幻灯,使学生获得形、声、色的直观感觉;或出示相关的摄影、图画,再现教材中的情境;或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果。如我在教《鸟的天堂》一文时,充分地发挥了电教手段的优势,创设了小鸟生存的情境,鸟的后面藏着一些词语,让学生认读,并用话语和音乐为辅助手段,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使人如身临其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学生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1.3 语感情境。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老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渲染也是创设情境的很好方式。例如教学《白鹭》,当白鹭的图像出现在孩子眼前时,老师若以富有情感色彩的形象化的语言加以描绘: “看,这是一只多么美丽的白鹭,闪闪发光的双眼,它洁白高贵的外衣,脚上还穿着一双金黄色的高筒皮靴,多酷啊!”学生听了老师的描绘,便能充分感受白鹭的美丽。教师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能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体会其情境。 1.4 想象情境。运用扩散思维的方法,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关注人物的命运,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强化感受,由“动情”到“悟理”。如在教学《麻雀》中老麻雀救小麻雀时,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想象小麻雀遇到了什么危险,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设身处地为小麻雀着想,为老麻雀着想。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整堂课学生始终能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 2 巧用评价,激活课堂 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正逐步由单一的教师评向多元评价转变,也就是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内容进行巧用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3 着力培养自学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如果教师认为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老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听,学生只要能把老师讲的知识记住就行,这样学生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学得死,知识面窄,更谈不上独立掌握知识的能力。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要想真正学到知识,只有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老师是代替不了的。老师的主导作用只是外因,只有用外因去激发学生的内因,让内因起作用,才能引起质的变化,一旦学习真正成了学生主观上的需要,那他们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成为学习的主人。当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总量迅速增长,但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独立地探究新的领域,索取新的知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既要改进教法,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鹅》是一篇习作例文,属于半独立阅读课文,教学时应当减少老师的讲解,多让学生动脑筋,自己读懂课文,所以我一开始就让学生看课文后边的思考题,然后启发学生带着问题一步一步地读懂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也是一篇习作例文。习作例文担负着指导阅读和指导写作的双重任务。也就是说不但要求学生能在老师的辅导下读懂课文,而且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的写作方法,即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点,按照其发__ 展的先后顺序来说明事物。因此,在指导阅读后向学生布置一篇作文。《我赞美××》、《我爱故乡的××》、《我爱学校的××》等。《鹅》讲完后,要求学生观察一种小动物,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抓住事物特点介绍小动物的方法,写出自己熟悉的小动物。这样做体现了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作者单位:河北省临西县老官寨镇校区

阅读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使比较抽象的教学理论,转化成教师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实施方案,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教学模式搭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为日常教学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框架。“自主交互式”模式是在课改期间,经过不断的实践、反思和研究,提炼出来的比较适合小语课堂教学实际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思路。 一、模式的含义 “自主交互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指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人人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自议、自得,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二、模式的目标 1.着力体现“三个维度”目标 教师要围绕“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坚决树立学生主体意识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措施,创设吸引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及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切实提高个人的语文能力。 3.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

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构建语文知识,形成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习作能力及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模式的指导思想 1.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参与动手、动口、动脑,完善他们的语文基础知识结构。通过读,能背诵课文,积累语言材料;通过思,能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文章的思想内涵;通过记,能消化吸收课文中的字、词、句、段、篇等知识要素。 2.在参与中发展智能。即发展学生的能力。语文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获得充分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学习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在参与中完善人格。参与是一个人生存的一种基本能力。对小学生进行长期的、正确的参与行为训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对他们将来形成良好的生活工作态度、道德情感、社会责任感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参与作为一种行为方式,存在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参与作为一种人格品质,完善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因此,参与过程本身就包含着一系列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要求。此教学模式意图使学生在自主参与交流互动的同时,学会知识、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最终能主动发展。 四、模式的基本特征

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

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 在语文新课标的大背景下,语文考查的阅读题型也越来越灵活。高中生要具备两方面的能力,一是灵活的基本功,另一方面就是灵活的思维。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这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即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所以,基于这种情况,教师更要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创新阅读。 一、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现状 比较常见的就是,有一些学生看不懂一般的语体文,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反而阅读能力较低。高中生对于文章的理解通常是短语式的理解,他们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文章的内容表达出来。传统的阅读模式以及固定的思维严重的束缚了高中生做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摆脱这种桎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阅读教学停留于表面,不够深入 大部分的高中语文教师阅读教学停留于表面,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虽然照顾到了学生的理解以及把握的程度,但是由于教师的这种阅读教学停留在表面,一些阅读能力较高的高中生,阅读能力就难以得到进一步提升,这就阻碍了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偏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如果教师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以此进行教学活动,那么这就是有效的教学活动。但是,反之,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偏离了教学目标,或者是没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而只是注重课本知识,忽视对学生的引导一下阅读能力的培养,那么这次教学活动就是失败的。从教学目标上来看,教师的教学目标过于宽泛或者模糊,这也会导致学生在进行阅读任务是模棱两可,无法熟练掌握阅读知识,提升阅读能力。 (三)较弱的独立阅读能力 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一些教师忽视学生自身的独立,同时也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得不到重视与改善,阅读效果也不甚理想。阅读教学,故步自封,将“字典”以及阅读“资料”作为教学资源,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与新课标改革目标相违背,更难以进行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任务。 二、应对策略 (一)提高阅读兴趣和学习能动性 首先,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要特别重视语文阅读的教学导入环节,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了实现高效的阅读教学,教师应该采用有效的导入策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但是,在较为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时为了节省课堂时间,直接分析和讲解阅读文本,忽略了课堂导入的环节,殊不知“磨刀不误砍柴工”。这种教授方法,不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理解活动,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效率低下。因此,教师要设计创新性的阅读导入环节,联系阅读文本,从学生学习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让其体会到阅读课堂的乐趣愿意学习,自觉主动的开展学习任务,这样,才算是有效的阅读教学。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的灵活性也能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的突出,能够提升教学的针对性,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模糊不清的状态,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只有这样,通过创新性的导入环节,才能更加有效的进行阅读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升语文课堂的水平和质量。 (二)注重积累高中语文阅读素材

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

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 阅读教学活动不同于一般的读者阅读,学校的阅读教学活动是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有一定的时空限制的教育活动。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服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各种阅读教学方法连缀成各具特色的阅读教学过程。 一提高对话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对话过程。教师的提问在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架起了一条通道。提问的作用在于: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激起学生从事有一定难度的智力劳动的兴趣;给学生的思考提供“支架式”帮助,将学生个人的思考或集体的讨论引向深入。一般说来,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是记忆性问题,二是发展性问题。记忆性问题只要求学生回忆、再现具体事实或信息,只回答“谁”、“是什么”、“对”、“不对”。发展性问题往往需要经由理解、比较、联想、想象、重组等心智活动。对事实做出推理、判断和评价,或者是把已有知识运用于新的情境。 教师要善于提问,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所提问题应当具有适当的难度; 2、所提问题应当有具体的针对性: 3、所提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4、对学生的应答应给与及时的反馈; 5、不要使学生处于连续的“被追问”状态。 二整体感悟法

整体感悟法的理论基础有三。首先,文本是言语和意义的统一整体。作者的言语形成过程就是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表露过程;文本的言和意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学生初读课文不可能只阅读语言,而不接存储内容。其次,学生生活在母语环境之中,母语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有着天然的联系,因而,学生有能力直接把握和理解文本的言语形式和内蕴,尽管这种把握和理解可能是初步的、表层的。再次,汉语文的特点具备了使读者进行整体认读和理解的优势。因为,汉文具有浓郁的人文性,用词组句偏重心理,略于形式,文章构成以意序为基础,意序组合的过程就是文章内容展开的过程。 为了指导学生及早地形成自觉的整体感悟的能力和习惯,提高整体感悟的水平,教师应保障学生充分感悟文本的时间,还应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整体感悟的方法。 1、引导学生了解文本的全局 应当让学生明确了解文本是谁写的,什么时间写的,在哪里写的,为什么写,写了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写的,写的怎么样等等这一系列有关文本全局性的问题。 2、促成原始感悟 原始感悟指的是学生在初步熟悉读物的内容后,随之而产生的一种原始感觉。 3、形成阅读期待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关于范文的文体和语体知识形成阅读期待。

压题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s getting increasingly mature, and gradually infiltrated into all kinds of industries. Network information-seeking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people to search information. However, as there is a mass of information on internet。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长阳龙舟坪中学胡峻岭 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高效活跃的阅读教学课堂,一定会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若恒久坚持,学生综合语文素养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很大提高。新课程改革的许多新理念给语文阅读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阅读课堂开始走向自主、人文、活跃、开放。坚冰打破,千帆竞发,这无疑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进步。但热闹语文课堂的背后我们也不容忽视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否则阅读课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发挥不了它在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阅读课教学有以下几个问题特别值得关注,现提出来供大家参考,欢迎批评指正或补充。 一是要关注学生兴趣激活。兴趣决定阅读效果,这是不争的事实。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课前激趣是很重要的,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每一篇文本前都要设计一点精美的导语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这一环节是阅读教学的优秀传统,我们不能借口把一切空间都还给学生而放弃这一有生命力的东西。当然仅这一点激趣还远远不够,初中生的身心特点还告诉我们,他们的注意力很难持久。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激昂的情绪。如教师需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语言亲切精练幽默,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