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

苏州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
苏州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

苏州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

魏嘉瓒

(2011年12月14日在苏州大学文学院讲座用稿。时间一个半小时)

一个人,到一个城市、地方生活、工作,或者哪怕是作短暂的停留,只要时间来得及,都应该对这个地方或城市做尽可能多的了解甚至纪录,并且把它作为自己人生阅历的积累。同学们很幸运来苏州读书,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自宋朝开始,人们就把它称之为“人间天堂”。它环境优美、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当今,在社会建设和发展中它更是走在全国的前列,这是一个享有世界声誉的城市,一个被人称道、受人羡慕的城市。

在苏州诸多的文化内涵中,园林是它的重要内涵和特色。需要强调说明的是,我们说的苏州园林是苏州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古典园林,即春秋时期到1911年清朝灭亡2500多年间建造而保留至今的的园林,它实际上是苏州历史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1962年,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在发表于《人民画报》的文章中指出“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1997年和2000年,先后有“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九处园林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例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苏州园林从而成为全世界的文化遗产,这更证明了苏州园林在中国以及世界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因此,当今,大家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有园林氛围的

城市里。既然生活在苏州园林的氛围里,就应该了解、熟悉苏州园林,不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将来不管你到哪里工作,谈到你来自苏州,人们总要和你谈起苏州园林。如果你懂得苏州园林,你就可以娓娓道来,宣传你的苏州园林游赏之乐,宣传你对苏州园林的理解等等;如果你知之不多,讲不出所以然,那将会很尴尬。当然,仅仅能向人讲苏州园林,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苏州的园林是一种文化,弄懂苏州园林是一种文化修养。我觉得大家应该有这个修养。

弄懂苏州园林,懂它的什么呢?

园林是综合艺术,文化内涵很丰富,需要懂的很多。主要要弄懂的是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它的历史发展轨迹,一个是它的艺术特点。今天我就主要提纲挈领地讲一讲苏州园林的发展历程和脉略,也讲一讲有关的园林常识。

园林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人居环境。园林是建筑,恩格斯说“园林是高级建筑。”虽然“园林”这个词,早在南北朝的典籍中有时可见到,但那是泛指一种景观,并不是指哪一个像今天拙政园这样的具体的园林环境。古人对对今天被称之为园林的建筑叫法很多,如苑囿、离宫、别业、别墅、山居、山庄、山池、草堂、林泉、园等。园林一词的确定和应用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事情,是陈植、童寯着一些老一辈园林专家定下来、叫出来的。不管叫什么,古典园林都是古人的居家所在,是住户人家。不过,我们今天走进一处园林,看到的往往是山石、池塘、花木和亭台廊榭这些园景,而很少注意原来主人的居

处所在,或者这些住处已经不复存在。因此,实际上你逛园林,就是到古人家里去做客。

园林,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所谓物质性,即它是实用的,供人居住的;所谓精神性,是指它是一种文化,供人精神享受、陶冶性情的。也可以说,园林是园主精神享受的一种物质载体。那么,不管从物质的层面上说,还是从精神的层面说,造园,都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它有时代因素,也有个人因素。也就是说,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园林,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就会有和这个阶段相适应的园林;不同的人会造不同的园林,因各个人的物质条件即富有程度不同,文化修养也不同,造的园子也就不同。当然,造园还不但单是园主人的事情,还有工匠的水平问题,即计成所说的“七分主人三分匠”。

弄清这些基本概念之后,我们来看苏州园林的具体发展历程。苏州园林的发展有两个同步,一个是在历史的进程中,苏州园林和全国的园林发展同步,就园林形态出现的早晚来讲(园林形态的定、称名是有他的归属来定的),全国是: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皇家园林——魏晋南北朝出现寺庙园林——汉朝开始出现私家园林。当然,这中间有交叉。苏州这几种园林的发展阶段大致也是如此,但是苏州古代的园林遗留到今天的主要是私家园林,私家园林是苏州园林的精华,苏州以私家园林取胜于全国、全世界。再一个同步是,苏州园林和苏州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同步,如明清两朝是苏州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苏州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

和全国一样,苏州最早的园林是吴国国王主要是吴王阖闾和夫差父子所建造的苑囿离宫别馆,属于皇家园林。这是园林的早期发展阶段。吴国的建国历史晚于北方(当时有172个诸侯国),但苑囿的兴旺程度并不亚于北方。吴王阖闾和夫差两代国王都喜营建,夫差更是“好起宫室,用工不辍。”(《吴越春秋》)“一夕之宿,台榭陂池必

成,六畜玩好必从。”(《国语》)而且“巧工施校,制以规绳,雕治圆转,刻削磨砻,分以丹青,错画文章,婴以白璧,镂以黄金,状类龙蛇,文彩生光。”

(《吴越春秋》)这父子两代在位38年,构建苑囿别馆30多处。远者

可到今之张家港、昆山地面,近者位在阖闾大城之内,而多数在依傍古城西南的山水之间。其尤著者有四大宫苑:(一)“梧桐园”,在吴宫之内,有前园和后园,这是我国较早的宫庭之园。(二)“姑苏台”,是阖闾和夫差两代国王建成并享用的一处大型园林式离宫别苑,在今之木渎镇姑苏山上,建筑极为壮观华丽。南朝任昉《述异记》描述道:“周环

诘屈,横亘五里,崇饰土木,殚耗人力,宫伎千人。又别立春宵馆,为长夜饮,造千石酒钟,又作大池,池中造青龙舟,陈伎乐。日与西施为水嬉。又于宫中作海灵馆、馆娃阁,铜钩玉槛。宫之栏楯,皆珠玉饰之。”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说它“虽楚之章华未足比。”而章华台是春秋时楚国闻名全国的园林。

有专家称其为“我国最早的圆明园”。可见“姑苏台”之美。然“姑苏台”好景不长,勾践伐吴,毁于一炬。(三)“长洲苑”,是阖闾父子的又一处大型宫苑,也是中国园林史上的名苑,位置在今日的东山半岛。《汉书》说它超过了上林苑。《汉书》“枚乘传”记载:汉王朝“修治上林,杂以离宫,积聚玩好,圈守禽兽,不如长洲之苑。”“上林苑”是历史名苑,“长洲苑”居然超过了它,其美可见。(四)馆娃宫,在苏州城西南灵岩山巅,是吴王夫差为愉悦西施而利用山野的自然条件建造的一座比较完备

的早期园林。宫殿西侧有花园,园中有池有廊,景点诸多,至今遗迹尚存。

皇家园林在封建社会代代都有,一直到清朝的颐和园、避暑山庄更是名园,圆明园可惜被八国联军烧掉。苏州自吴国之后就失去了“国”的地位,也就不存在皇家园林建造问题。但唐末五代十国时有个吴越国,国王是钱鏐。他的儿子钱元璙被封为广陵郡王,他统治苏州30多年,他和亲戚共造了四处很大的园林:南园、东墅(在苏州大学处,明朝是时为徐参议园)、金谷园(今之慕家花园、儿童医院一带)、孙承祐池馆(沧浪亭所在)。论其属性我以为应属皇家园林一类。

魏晋南北朝时期,全国寺庙园林兴盛,(所谓寺庙园林,就是它是寺庙,但是有园林景观。)这和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道教也应运而生有关。也和寺庙有物质基础有关,就其富有的程度来说,皇帝是揽天下之财,寺庙是汇大众之财,它有人帮助,有资本造园林式的寺庙。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中国,而且快速发展。南北朝时,北魏奉之为国教,仅洛阳城内外,即有佛寺1000多处。南朝信佛之风亦盛,这有杜牧《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知。对于苏州当时及以后隋唐的佛寺情况,《吴郡图经续记》有一段翔实的记载:“自佛教被于中土,旁及东南,吴赤乌中,已立寺于吴矣。其后梁武帝事佛,吴中名山胜境,多立精舍,因于陈隋,寝盛于唐......郡之内外,胜刹相望,故其流风余俗,久而不衰,民莫不喜蠲财以施僧,华屋邃庑,斋馔丰洁,四方莫能及也。”明朝卢熊《苏州府志》亦云:“东南寺观之胜,莫盛于吴郡。栋宇森严,绘画藻丽,足以壮观城邑。”苏州的许

多寺庙都具有园林之胜。如建于东吴赤乌二年的“报恩寺”,“多太湖石,

有峰峦奇状者。”(李绅《开元寺诗并序》)楼台如画,岩壑参差,绿竹成林,有水池、水榭及各种花木。建于梁天监二年的“重元寺”,建筑雄伟,庭院清幽,辟药圃,列怪石。建于虎丘山上的“云岩寺”,乃东晋时王珣、

王珉兄弟之别业舍而为寺,“山在寺中,门垣环绕,包罗胜概”(元人高德基《平江记事》)“尽把好峰藏院里,不教幽景落人间”(王禹偁《游虎丘山寺》)

可以说,虎丘山一切自然和人文景观全都囊括在“云岩寺”中。东晋末年始建于灵岩山上的“灵岩寺”,“丛林之胜,为东南之冠”(孙觌《智积菩蕯殿

记》)梁天监二年所建之“寒山寺”(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宋人张师中

《寒山寺》诗写道:“斜泾道采香,远岫对栖虎。岩扉横野桥,塔影落前浦。霜楼鸣晓钟,夕舸轧双橹.....何必深山林,峰峦绕轩户。”唐代张继《枫桥夜泊》一诗更使其闻名遐尔,名垂千古,使“古今四方来者,弭棹寻幽,辄有遐想。”(程德全《募修寒山寺启》)......综观苏州寺庙园林其园景之所在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建于郊野山林之中,即“深山藏古寺”者,寺院完全融入自然风景中,自然风景也就是寺庙风光所在。二是在寺庙建筑之旁单独构园,如“报恩寺”有果园、笋园,“重元寺”有药圃,“顶山禅院”有碧椒园,兴福寺有东园和西园等等。三是绿化寺庙庭院和在庭院内构建园景,如“永定寺”中多栽竹等。

私家园林,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我国私人有园,记载最早的是战国时哲学家庄周的“漆园”,故址在河南原归德县境。苏州的私家园林史书上记载最早的是春秋之际的“吴武真宅”(在现在的临顿路一带,就是后来潘世恩的凤池园。),武真是泰伯的第16代孙。宅中有池有树,梧桐树上集凤凰,因名“凤池”。但汉朝之前的私家园林都只能算作私园的雏形,因为从社会的发展情况看,当时还不具备私人造园的条件,即令出现了,也只能视作个案。私家园林真正出现是在汉朝。北方如汉文帝次子梁孝王之“兔园”,洛阳北邙山下富民袁广汉之园等。苏州的私园之建,也不比北方晚,汉朝初

年,有张长史其人在桃花坞所建之“五亩园”是苏州最早的私家园林。清人谢家福《五亩园小志》云:“旧有五亩园,胜绝一时,为汉张长史所置以种桑者。”园中有灵芝石,嵌空玲珑,出自天然;又有“丈人峰”,状似观音像。又据《五亩园小志》记载:张长史“五亩园”之石,明朝时移至阊门内之“五峰园”,可知今日“五峰园”之石峰应有汉代遗石存在。东汉末年,苏州保吉利桥处又出现一家私园:“笮家园”,为吴大夫笮融所构,至今仍有“祝家园”之名,乃为“笮家园”音讹。从“五亩园”到“笮家园”,其间400年,可以肯定还有其他私园构筑,只是未见记之典籍而已。但仅此留名于世的两园,足可证明汉代即迈开了苏州私园建造的第一步。

其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苏州,从经济发达和豪门大族之多的情况分析,私人造园应该很兴旺,但史籍记载无多。而东晋“顾辟彊园”则是被南宋人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下来的一代名园。园为当时吴郡的高官顾辟彊所建,址在苏州城内潘儒巷。对“顾辟彊园”的具体园景,《世说新

语》没有具体描述,而身为中书令的王献之能远道来游,即可说明它的知名程度。从唐代李白等人的描述则可知园中多竹、有池、有亭、有怪石等,因此,

宋人范成大《吴郡志》等皆谓“晋辟彊园,自西晋以来传之(按:“西晋”应是“东晋”之误)池馆林泉之胜,号为吴中第一。”以至以后历代都把“辟彊园”作为称美园林的代名词。和“顾辟彊园”齐名的还有宋时高士戴颙的住宅。据《南史》记载:戴颙自浙江桐庐迁来苏州,“吴下士人共为筑室,聚石引水,植林开涧,少时繁密,有若自然。”“有若自然”四字道尽“戴颙宅”的园林特色和精美。“有若自然”

四个字道进了园林美的真谛,是园林美的最高标准。到计成发展成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魏晋以后,苏州失去了建造皇家园林的资格,寺庙园林虽然仍有所造,但其规模胜景一直没有超过南北朝。唯独私家园林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直不断地发展。魏晋之后私家园林就是苏州园林发展的一条主线。

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极大的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苏州园林的发展。隋唐宋元四个朝代可以说是苏州私家园林的发展期,其中,隋朝只有30年历史,园林构置不多。而唐宋元则各有建树,各有特点。

唐朝时,白居易曾为苏州刺史,他在《苏州刺史谢上表》中说:“当今国用,多出江南,江南诸州,苏州为大,兵数不少,税额至多。”宋人龚明之《中吴纪闻》亦说:“姑苏自刘、白、韦为太守时,风物雄丽,为东南冠。”至于文化,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三位诗人先后做苏州刺史,推动了苏州的文风,诚如,韦应物诗句云:“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晚唐之际,皮日休、陆龟蒙诗酒唱和;张旭、陆柬之等书法家群星灿烂;雕塑则有杨惠之声振当时。造园,要有经济作基础;文化为支撑。唐代苏州有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造园之艺就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约略统计,唐朝有私园约20处。但是,和全国其他城市相较,唐时苏州园林并不沾先。据唐朝张舜民《画墁录》记载,在长安“公卿近郭,皆有园池,以至樊杜数十里间,泉石占胜,布满山川。”如郭子仪的“城南

庄”、裴度的“午桥庄”、王维的“辋川别业”、李德裕的“平泉庄”、司空徒的“王官谷庄”等都是声名显赫的庄园式园林。苏州的园林,显然不能与之相比。

宋朝,苏州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白居易治苏时苏州人口十万户,至北宋末年已增至四十三万户,足证发展之快。当时是“井邑之

富,过于唐世。郛郭填溢,楼阁相望,飞杠如虹,栉比棋布,近郊隘巷,悉甃以甓。冠盖之多,人物之盛,为东南冠。实太平盛世也。”(《吴郡图经续记》)因此,社会上已流传“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北宋灭亡之后,宋室南迁,定都临安,江南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社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因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谚。有了这样的社会经济基础,其园林之建,远胜于唐代。再和其他地方比较:

北宋时,据李格非《洛阳名园记》载,洛阳有名园19处,袁褧《枫窗小牍》载,开封有名园10多处,而此时苏州亦有私园10多处,可以和洛阳、开封比肩。

至南宋,北方造园渐次萧条,江南园林胜于北方。而在江南私园中,以吴兴、杭州和苏州为盛,吴兴有园36处(周密《吴兴园林记》)杭州有园约40处(《湖山胜概》)苏州有园约50处(魏嘉瓒《苏州历代园林录》)可见宋朝时苏州园林已开始位列全国前茅。

宋时苏州名园不少。苏舜钦的“沧浪亭”,保留至今,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朱长文的“乐圃”,历代相沿在其址基上建园,至今园景宛然;桃花坞处梅宣义之“五亩园”、张楶之“桃花坞别墅”以及范成大之“石湖别墅”、朱勔之“同乐园”等等皆精雅一时,且名垂后世。

他如诗人梅尧臣之“梅家园”、贺铸之“横塘别墅”、蒋堂之“隐圃”、范仲淹侄孙范周之“范家园”、叶清臣之“小隐堂”、程致道之“蜗庐”、孟忠厚之“藏春园”、胡元质之“招隐堂”、姚淳之“三瑞堂”、俞琰之“石涧书隐”等等,其名其景,也都载之史册。

宋朝苏州园林,不仅在数量上开始在全国领先。在造园艺术上也开始由写实向写意过渡,到了元朝这种过渡则最终完成。这在园林发展史上是有重大意义的。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统一全中国的王朝,只有89年的历史。由于统治者推行的是一种民族歧视政策,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极其尖锐,从全国来看,影响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其园林建造,全国除大都(今北京)帝王宫苑外,私家园林十分萧条。而苏州并非如此。因为苏州本身优越的自然条件不会因朝代的更迭而有改变,它依然是富庶之区,尤其是农村。同时,蒙古族统治者把全国人分为四等,“南人”即南宋时的江南一带人,被定为第四等人,因此,这里的大批文人被断绝了“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便转而寄傲山林和乡间田园。本来,宋朝时私家园林已向农村乡镇发展,元朝的政治形势更迫使文人们喜在乡间建园,因此,元朝的苏州园林,农村更远远超过了城市,其艺术水准也堪与城市园林媲美。

元朝时苏州乡间的私园约有30处,三倍于城内之园。元末,江南私园鼎足而三者是倪云林的“清閟阁”(在无锡)、徐良辅的“耕渔轩”和顾德辉的“玉山佳处”。“耕渔轩”在今太湖之滨的光福镇,

倪云林为绘《耕渔图》,并题诗道:“林庐田圃,君子攸居。”当时文坛名流杨维桢、高启、倪云林、郑元祐等觴咏其中,辑为《金兰集》。“玉山佳处”在昆山正仪镇,有园景24处。郑元祐《玉山草堂记》写道:“其幽闲佳胜,

缭檐四周尽植梅与竹,珍奇之山石,瑰异之花卉,亦旁罗而列。堂之上,壶浆以为娱,觴咏以为乐,盖无虚日焉。”张大纯《姑苏采风类记》亦称其“园池亭榭,宾朋声伎之盛,甲于天下。”又说:“园亭诗酒称美于世者,仅山阴之兰亭,洛阳之西园,而兰亭清而隘,西园华而靡。清而不隘,华而不靡者,唯玉山草堂之雅集。”“玉山佳处”居然胜过兰亭、西园,可见风景之美和人文

之盛。常熟名园首推常熟三大富民之一的曹善诚之“梧桐园”。曹氏盛时,园池之盛,甲于江左。有人将“梧桐园”比之于石崇“金谷园”、王维之“辋川别业”。陶宗仪《辍耕录》说:“浙西园苑之胜,惟松江下砂瞿氏为最古......;次为平江福山之曹、横泽之顾;又其次则嘉兴魏塘之陈......”常熟白茆的“芙蓉庄”,始建于宋末元初,至明末为钱谦益偕柳如是游赏地,迄今当年红豆树仍勃勃而有生机。他如苏州城郊元末高士袁易之“静春别墅”、昆山陆德源之“笠泽渔隐”、太仓沙溪瞿逢祥之“乐隐园”、吴江宁昌言之“万玉清秋轩”和宁泊让之‘小潇湘’”、张家港杨舍镇之“顾家花园”等等,亦皆林泉花木,多有胜致。

苏州城中园林约有10处,如朱廷珍之“松石轩”、陈基之“小丹丘”、“束季博园池”等;而最有名的当推元时为寺庙园林后为私家园林的“狮子林”。狮子林为泰定年间著名诗僧惟则创建,前寺后园的格局。构建时,倪云林、徐贲等一批画家参与了谋划,倪云林还曾亲自担瓦弄石。可以说,狮子林是一位风雅的和尚与几位诗人、画家用艺术眼光和方法共同打造的佛教建筑艺术殿堂。元朝末年曾为张士诚之婿潘元绍所居,变为私人第宅园林。有明一代,主要为僧人所居,间或有私人占住。约在清朝早年,寺和园明显分离。以后寺先后以“圣恩寺”、“画禅寺”等为名,依然为僧人吃斋念佛之地。园则为张文萃、张士俊父子所有,从此“狮子林”开始成为独立的私家园林。之后,曾几易其主,民国之际贝润生重新修建,其格局风貌,保留至今。“狮子林”号称“假山王国”,此假山始为惟则创园时所构。对其构造艺术历来褒贬不一,褒之者说它“玲珑奇险,得峨嵋雁宕景趣”(清人张霞房《红兰逸乘》)贬之者则说它“竟同乱堆煤渣......全无山林气势。”(清人沈复《浮生六记》)本文则赞赏钱泳《履园丛话》的评价,说它“湖

石玲珑,洞壑宛转”,而尤其美在“洞壑宛转”四字,历来人们对它的洞壑之美都赞不绝口,迭建之初,姚广孝就赞赏它“胜逾林屋洞,奇冠阖闾城。”在诸多诗人的赞美中,最精辟的是清人赵翼的《游狮子林题壁兼寄园主黄云衢》,诗中写道:“山溪一线更迂回,九曲珠穿蚁行隙。入坎涂愁墨穴深,出幽蹬怯钩梯窄。上方人语下弗闻,东面来客西未觌。有时相对手可援,急起追之几重

隔。”在大自然中,天然溶岩洞山不少,而且很美,太湖西山的林屋洞便誉称为“天下第九洞天”,“胜逾林屋洞”的狮子林假山显然是师法自然的艺术杰作。

宋元两朝,苏州园林的重大发展,不仅在于数量上已跃居全国前列,而且在构建艺术上更完成了由写实到写意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出现和完成,诚然和当时的全国及苏州的经济、文化有关,更与绘画艺术技巧的嬗变有关。当时,文人写意画非常兴盛,元朝四大画家黄公望、倪云林、吴镇、王蒙都是江南人,常以苏州为活动中心,他们写意画的理论和技法便直接促成了苏州写意山水园的形成。此时苏州写

意园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唐朝之前规模一般较大,宋朝开始除个别园林之外,一般规模趋小,如“隐圃”、“蜗庐”、“小丹丘”、“小潇湘”这些园名即可看出园林之小。(二)唐朝之前,所谓园林以别业为多,住宅和园林往往不在一处,即令在一处,也往往多庄园风貌,在住宅和园景的布局上浑然一体。宋元时期,宅和园在一起者增多,尤其是元朝,苏州城乡园林绝大多数都是宅与园相连,一部分是住宅,一部分是园景,这和明清时的宅园已别无二致。(三)唐朝之前,园林往往是以地名、人名来命名,如“南园”、“东墅”、“孙园”、“孙承祐池馆”等;而宋元园林另行题名者渐多,这些题名往往寄托了园主的思想,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如“沧浪亭”、“乐圃”、“耕渔轩”、“乐隐园”等。同样园内景点的题名也注重“写意”,如“岁寒”、“松风”、“退耕”、“种玉”“听雪”等。(四)唐朝之前的园林,由于贪大,其园景也往往欲求大山广水,宋元时的园林则已注意一拳代山、一勺代水,不求其大,只求能展现山水之美。“狮子林”的假山则是写意的代表。清人俞樾《游狮子林作歌》写道:“请君来此一平视,早已游遍东岳西华北恒南衡中嵩高。君曾饱看新安大好之山水,又曾驱车远度秦函殽。试向此中寻取旧游处,一丘一壑无能逃。更比壶公缩地好,翻笑愚公移山劳。”原来游一下“狮子林”就等于游尽了五岳、饱看了新安江,踏遍了秦函殽。一园之山水,实纳天下之

风光,移天缩地,写意园林的本质昭然可见。可以说,苏州园林经隋唐宋元的发展而至此,其构建艺术和唐之前相比,已经有了质的变化。

就苏州的私家园林而言,可以这样说,春秋时已有雏形,汉朝是它的起始期,魏晋隋唐宋元是发展期,而明清则是它的鼎盛期。说这

个时期是鼎盛期的标准是,一是数量多;再是在艺术上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以至为今天的古典园林甲天下奠定了基础。

明清两朝苏州园林发展到鼎盛。这主要表现在从明朝的弘治、嘉靖年间到清朝的乾隆年间,约300年时间。这300年,苏州的经济和文化艺术空前繁荣。据成化年间苏州人王锜《寓圃杂记》记述,当时的苏州是“闾檐辐辏,万瓦甃鳞,城隅濠股,亭馆布列,略无隙地;舆马从盖,壶觞罍盒,交驶于道衢水巷中,光彩耀目,游山之舫,载伎之舟,鱼贯于绿波朱阁之间,丝竹讴舞与市声相杂。凡上供锦绮文具、花果珍馐奇异之物,岁有所增,若刻丝、累漆之属,自浙宋以来,其艺久废,今皆精妙。人性益巧而物产益多。至于人才辈出,尤为冠绝。”如此富庶繁华之苏州,在人口数和供输给国家的粮饷方面,居全国159府之首。而明代苏州文化是其历史上最繁盛的时期。有明一代,全国共有状元90人,苏州一府就有8人,占全国的约9%;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首的吴门画派占领全国画坛盟主地位达150年之久;自高启为肇始的吴中诗派及文学家、戏剧家,群星璀璨,诗文斐然;嘉靖年间,昆曲兴起。这些都标志着苏州的文彩风流,自明朝中叶起达到了极至。诚如袁宏道所说:“苏郡文物,甲于一时。至弘、正间,才艺代出,斌斌称极盛。”(《叙姜陆二公同适稿》)尤其是书画繁荣,书画家众多,更直接推动了园林建筑艺术的提高。这些书画家有的自已造园,有的参与别人园林的建造和设计,至于画家画园、咏园,更是多不胜举。如此众多的书画家在园林建造中大显身手,将他们的绘画理论和技巧直接或间接地运用到造园之中,自然

使明代园林充满更多的诗情画意。明末,更出现了吴江人计成的《园冶》和苏州人文震亨的《长物志》这两部开创性的园林理论著作,还有太仓王世贞写的《古今名园墅编》等诸多园林著述,这对当时和以后苏州和江南的造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园林是文化,是综合艺术,如此发达的经济和灿烂的文化艺术背景自然带来园林建设的辉煌。明人黄省曾《吴风录》写道:“至今吴中富豪,竟以湖石筑峙奇峰阴洞,至诸贵占据名岛,以凿凿为嵌空妙绝,珍花异木,错映阑圃,虽闾阎下户,亦饰小小盒岛为玩。”当时造园之盛于此可见。史志上有园貌记载下来的园林约有260处,数量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也超过全国的任何一个城市,其艺术水平之高也是空前的。保留至今的有拙政园、留园、西园、艺圃,其中,拙政园、留园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和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合称为全国四大名园。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这个王朝时的苏州,其社会经济的状况,可明显地分为两段,即清初至嘉庆约150年间,是明朝延续下来的继续辉煌期。康熙进士孙嘉洤在《南游记》中写道:“姑苏控三江跨五湖而通海,阊门内外,居货山积,行人水流,列肆招牌,璨若云锦,语其繁华,都门不逮。”雍正年间《岭南会馆广业堂碑记》记载:“姑苏江左名区也,声名文物,为国朝所推。”《红楼梦》也描述苏州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其文化的繁华,状元人数超过明朝,全国共有状元114名,苏州26名,占22、8%。文学人才有吴伟业、顾炎武、沈德潜、汪琬、毕沅等,依旧群星璀璨;画家有号称“四王”的王翚、王时敏、王鉴、王原祁显

名于世;评弹自明末兴起,有清一代继续发展和成熟......因此,当时苏州的富庶、文明和繁荣依然称誉全国。而自嘉庆朝起,亦即进入二十世纪之后直至清朝灭亡的100多年,是苏州社会经济的衰落期。苏州园林的发展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同步,即嘉庆年之前持续了明朝中叶以来的繁荣兴旺势头,其园林之盛,诚如康熙进士沈朝初《忆江南》所写:“苏州好,城里半园亭。”而嘉庆朝之后,园林构建开始式微,宅园锐减,庭园增多,其艺术风格也发生了大的变化。但由于历史的积淀和清朝的新建,累计计算,清朝园林依旧兴旺发达,为他处所不可比拟。据拙著《苏州历代园林录》载:有清一朝苏州共有园林200多处,至于那些遍布大街小巷,凿一池,架一山,筑一二亭的庭园则不可胜计。清朝园林留存至今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者有四处:“网师园”、“环秀山庄”、“耦园”和“退思园”。另外还有怡园、可园、塔影园、双塔影园、曲园、鹤园、听枫园、南半园、北半园等,有的完整保留,有的部分保留。

回顾清朝苏州园林的历史,尤其苏州城内园林的发展状况,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前盛后衰的特点,亦即晚清之际,苏州园林开始衰落。这种衰落的表现并不在于数量的多少,实际上晚清之际苏州构园数量并不少于以前,而在于宅园的数量减少,庭园的数量增多。宅园是在宅旁单独构园,“园”的面积相对较大,且多精美之作。庭园则是不再单独构园,居所中不再有单独的园林艺术空间,而是庭中略有园景,而作为一种艺术,这种庭园的艺术性就大大逊色于宅园。衰落的另一种表现,就是不管是宅园,还是庭园,相对说来,供实用的建筑物面

积增多,园景的面积尤其是山水花木的面积减少。这种变化的典型例证是耦园。耦园在清初始建名“涉园”时的面貌是“不令栋宇多于隙地”(程亦增《涉园记》)到晚清沈秉成在此基础上建成“耦园”时,则大量增加屋宇,建筑面积占到总面积的57%,而园景减少,园林风貌也就弱化淡化。苏州园林的这种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商业和城市建设的繁荣,城市用地不能不受到限制,其他如文化思想理念上的变化等等姑且不论,仅此一点,就限制了私家园林的发展,这就意味着苏州古典私家园林这种综合艺术形式不可能再继续辉煌下去。

同时,也必须看到,虽然随着封建社会制度的行将灭亡,发生、发展于这个封建社会中的苏州古典私家园林,也走到了它的尽头。但清朝又是苏州古典园林的定型期。现存的苏州古典私园,除了晚清建造的“网师园”、“耦园”、“怡园”等等之外,宋之“沧浪亭”、元之“狮子林”、明之“拙政园”、“留园”等也都是由晚清时的主人修建定格。因此,可以说,今日的苏州古典园林呈现出的主要是晚清的园林风貌。这种园林风貌,虽然和以前相比有较大变化,但其根本风骨、质地没有变,“城市山林”的本质没有变。而且都各自不同、多多少少地保存了它们始建时的特点,如“沧浪亭”的水面和山林野趣,“狮子林”的大假山,“拙政园”中部的疏郎和山林气势,“留园”中部山水及西部假山山林风韵等等。因此,定型于晚清的苏州园林,基本上保留了它传统的艺术风貌,又具有晚清之际的时代特点。正是这种风貌的苏州园林依然向世人展示着它的艺术辉煌。

约略论之,苏州古典私家园林的艺术美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小巧。历史上的苏州园林除个别之外,大者几十亩,一般为三.五亩、十多亩,小者只有几分地,这和动辄几千亩的皇家园林相比,只能是小巫见大巫。园林面积小,相应的园门、屋宇、园景建筑亦小。园小而又精美,必须巧作安排,采用借景、藏景、隔景等手法,使园景丰富多彩,给人园虽小而不觉其小的艺术效果。二是幽曲。“曲”是苏州园林区别于皇家园林及北方私园的一个重要特点,山曲、水曲、建筑曲、道路曲,山环水绕,曲径通幽,使游人在曲折环绕的空间里游赏,至有迷途而失记归路者,如此,方可游之不尽,游兴无穷。三是含蓄。苏州园林不能一览无余,往往通过花窗、云墙、曲廊、花木、乃至水池山丘来障景、藏景、隔景,使人移步换景,渐入佳境,恰如雾中看花,感到的是朦胧美、含蓄美。四是精雅。精雅,既指物质,也指精神。建筑皆为江南风貌,体量轻巧,色彩淡雅,而又飞檐翘角,雅致精细,室内家具古玩摆设亦极考究,精而不粗,雅而不俗。文化蕴含极其深厚,诗词对联、书画雕饰、操琴拍曲,无处不展现苏州园林的风雅。仅此上述八个字的艺术特点,可以看出苏州园林的美是柔美,如果用吴方言的一个字来概括:“糯”。因此,今日游苏州园林,步子要慢,声音要轻,品赏要细,感悟要深,诚如斯,方能品味到苏州园林的真谛,也才能无愧于先人为我们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

赴苏州学习考察的调研报告

赴苏州学习考察的调研报告 5月19日至24日,按照省委党校统一安排,我随同支部到苏、沪、浙一带参加培训。培训期间,听取了苏州市有关领导和专家教授对苏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功经验的介绍,实地参观了上海、苏州、昆山等市的城市建设,考察了一些企业和农村。在苏州农村干部学院参加了为期 8天的培训。培训期间,实地参观考察了苏州市新区、昆山开发区、张家港市和海澜集团等,近距离、多角度地感受到了苏州的魅力,接受了大量新视点、新思路,使我受到了强烈震撼,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对今后工作有很大启发。现将我的学习考察情况和一些体会汇报如下。 一、苏州印象 苏州位于江苏省南部,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全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下辖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巿、昆山市、吴江区,吴中区、相城区、姑苏区,以及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全市人口654万人。苏州是一座千年古城,苏州园林名扬天下,被誉为“东方威尼斯”、“上海的后花园”。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开启了地区跳跃

式发展的崭新篇章,其先后抓住了农村改革、浦东开发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知识经济发展的四大机遇,经济社会发展成功跨出了“农转工”、“内转外”、“量转质”三大步,实现了率先发展“三级跳”,创造了“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三大法宝,开辟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局面,其发展速度之快,外向度之高,民营经济之强,企业规模之大,产业结构之优,科技水平之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15.7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4.5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6849.6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5951.6亿元,增长12.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12.32万元,按年平均汇率计算近2万美元。全年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31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各项税收收入1138.3亿元,增长11.2%;税收收入占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85.5%。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12.7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673.1亿元,增长13.8%,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55.8%。苏州发展如此之快,固然有着区位优势、人文优势、旅游资源优势等等,但也与苏州人解放思想、大胆作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意识分不开。 二、苏州经验 一是解放思想引领发展。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是苏州破

关于苏州园林调研报告

关于苏州园林调研报告 苏州园林是我国江南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它滥觞于汉晋,发展于隋唐,兴盛于五代两宋,再高潮于明清,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的过程。接下来我们给各位亲分享几篇,一起看一下吧! 篇1 苏州,一个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小桥流水,古色古香,气质婉约,这是我未见它时便有的期待。是在许多城市高楼阔路的雷同反复之后,见到苏州的矮房、流水、白墙,并不抱太大希望的我确是被其与我期望的重合度给震惊了。第一次对一座城市这么图1有好感。因而,对于次日的园林之游便多了几分期待与信心。 网师园 我们首先去了网师园,坐个公交,进入一片居民区,走过一条窄巷,它就那么静静地出现在了眼前。就像一座普通的民居,不显山不露水,真真地应了那句“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网师图2园很小,因而当我们一百多号人涌入时,里面便显得分外局促,难以体会古时小姐一人在园中散步时所领略到的独特韵致。我们的到来倒像是一群凡俗之客对这一片静谧的鲁莽冲撞了。 进入网师园,一回首我便注意到了这个场景,说实在的,我

有点被它的精致复杂给震惊到。我觉得这显示的是古人的一种生活节奏。静下心来精雕细琢,并不深究其必要性,只是按照一种惯例,再适当加以挥地做下去。最终在他们手中诞生的是一件工艺品。而我学习了两年建筑,学习的则是对于空间的一些处理,角度较为宽大。也许我会觉得古人的这种做法充满了匠气,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但是有时候,我觉得自己也该学着将目光放在细部上,静心地去琢磨一件小事,将其做到极致。即使结果是无意义的,但至少耐心是可贵的。网师园震撼我的另一个场景便是图二。明与暗的强烈对比,让人眼前一亮,给我以强烈的美的享受,至是一种神圣。在园中逛逛,会发现多处这样的明暗对比,特意在屋顶与墙或者屋顶与屋顶的交接处留出一小片天空,将一束光引入。在这极小的天空下相应地还会种上植物。我觉得这是一小片土地的引入。有天有地,合起来便是一个微缩的世界(如图3)。但是在有些地方,工匠们在交接处留出的天空是比较大的,在这种情况下,要营造的便不再是一种明暗的对比了,而更多的有一种景观的意味,就好像一个自带天光的放大版的盆景。相对于前者,这一种类型的透气性更强,且更加舒展。照此推断,交接处再扩大一个等级,便成了各位亲可以进入、观赏、驻足的喜闻乐见的院子了。 留园

13苏州园林

13 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字词、文学常识、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严谨的说明结构。学习正确运用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培养学生爱美审美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培养学生爱美审美的能力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今天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 二、作者及相关资料介绍 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很多,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六本,散文集有《脚步集》,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小说有《倪焕之》。1 9 2 5年“五卅” 运动后,创作了《夜》《多收了三五斗》等小说。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多媒体同时显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苏州园林图片,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花墙廊子等。 2、教师检查预习,强调重点积累的词语。 01辨明字音: 轩榭(xu 01 xi e)池沼(zh do)镂空(I cu)邱壑(h e) 重峦叠嶂(zh eng)庸俗(ymg)模样(m u)相间(ji cn) 蔷薇(qi eng w a)嶙峋(I m x u n) 02、辨明词义,并造句: 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形,设计或选择适合的事物。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重峦叠嶂:重重的山峰,层层的峭壁。 3、学生大声读课文两遍,请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文章是从角度,抓住的特点条分缕析地介绍苏州园林的。 角度:A、建筑学E、园林历史C、导游D、欣赏者 特点:A、苏州园林总的特点E、有代表性的园林 学生明确:文章是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条分缕析地介绍的。 四、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把握作者的说明要点及说明顺序 1、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苏州古典园林之植物

苏州古典园林之植物 花木是组成园景不可缺少的因素。苏州古典园林的花木配植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置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我国传统的山水画得到启示。花木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故与山石、水面、房屋有机结合,形成了江南园林独特的风格。在大片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混合配植中,常利用各种树形的大小,树叶的疏密,色调的明暗,构成富于变化的景色,在形成自然山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拙政园中部二岛,用较多的落叶树配以适当的常绿树,与土坡上茂密的竹丛和池边的芦苇相组合,掩映于宽阔的水面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花木既是园中造景的素材,也往往是观赏的主题,园林中许多建筑物常以周围花木命名,以描述景的特点,如拙政园的远香堂、倚玉轩、雪香云蔚亭、待霜亭、梧竹幽居亭、松风亭,柳阴路曲等等,其他各园此类名称也数见不鲜。 利用花木的季节性,构成四季不同的景色,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习用的一种手法。例如各园厅堂前的玉兰与花台上的牡丹,侧重春景;怡园内群植的紫薇,拙政园与狮子林等的荷蕖,主要供夏季观赏;留园西部土山上的枫林,以及各园的桂花与菊花,构成秋景;拙政园西部十八曼陀罗花馆前的山茶,以及各园小院内栽植的天竹、蜡梅,则为冬景。不仅如此,园林中对花木混合布置的方法更为重视,如网师园小山丛桂轩前院和留园冠云峰庭院,都配有四季分别可观赏的花木,花期衔接交替,形成四时景色的变化。 苏州园林花木的栽植,大都根据地形,朝向和干湿情况,结合花木本身的生长习性配植。例如桂花、山茶、黄杨,天竹、枸骨、女贞等耐阴,多植于墙阴屋隅;松、柏、榆,枣、丝兰等耐旱,则多植于山上;垂柳、枫杨、石榴等喜湿,多布置在池畔。但并不机械地为其习性所拘束,而是根据花木的姿态、线条、构图、色香等特点,与周围环境作有机的配植。 “远香”原由荷花引伸而来(见宋周敦颐《爱莲说》),远香堂面临荷池,故名。“倚玉”,据明文征明拙政园诗:“倚楹碧玉万竿长”,轩前原有竹。“雪香”意为梅花,“云蔚”指山间树木茂密。“待霜”指霜降桔始红,亭旁种桔树。梧竹幽居亭旁有梧有竹。松风亭前有松。柳阴路曲廊前植柳。 充分利用和发挥原有大树在园林中的作用,也是一种传统的手法。由于某些园林历史悠久,往往遗留若干百年至数百年的古树,后人重建新园,并不因其妨碍修建而加以砍伐,相反地却视为珍品,充分利用这些古树,与山,池、房屋巧妙地组合起来。如网师园看松读画轩南的柏树与罗汉松,拙政园中部的几株大枫杨,留园中部的银杏与朴树,狮子林问梅阁前的银杏,都是利用古树的较好例子。 (一) 种类选择 苏州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有大量温带常见的树木、花卉和藤萝,可供四季观赏。当地大型园林的花木约在百种以上,中小型园林亦有二,三十种至六、七十种左右。- 花木选用方面,主要利用当地传统的观赏植物,发挥地方性的特色。故园林中的树木,多半以落叶树为主,配合若干常绿树,再辅以藤萝、竹类、芭蕉,草花,构成植物配置的基调。 过去苏州古典园林对花木种类的选用,和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与艺术标准,以及园主们的喜好有密切的关系。例如对于花木讲究近玩细赏,因而比较重视枝叶扶疏,体态潇洒,色香清雅的花木;对树木的选择常以“古”、“奇”、“雅”为追求的对象。封建迷信思想,在花木种类选择上也有许多反映,例如认为栽植紫薇、榉树象征高官厚禄,玉兰,牡丹谐音玉堂富贵,石榴取其多子,萱草可以忘忧等,因此就

苏州参观优秀考察报告

( 考察报告)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54659 苏州参观优秀考察报告Excellent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visiting Suzhou

工作报告| Work Report 考察报告苏州参观优秀考察报告 最近,随学习考察团一行去苏州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活动,期间听取6场颇有深度和启示的专题讲座,包括现代营销理念、XX市经济社会发展、招商引资策略与技巧、外向型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法和经验,参观了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和开发区、长盛集团公司等一批现代企业,外向型经济强镇周庄及XX市蒋巷村等新农村典型,游览了苏州园林景区、第一丝绸厂、XX市区等地,感受颇深,可谓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得到了启迪。尤其是苏州的重教崇文和招商引资做法引人思考。 首先是苏州的重教崇文。苏州自古就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教育事业一直比较发达,读书重学蔚然成风。尊师重教自古以来就是苏州的优良传统,历史上苏州曾出过xx多名状元、进士,当代苏州籍的两院院士就有80多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基本上实现每十年上一个新台阶。去年苏州在全省率先普及15年基础教育,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3.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教育各项主要指标均已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苏州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市、高中教育先进市、幼儿教育先进市、特殊教育先进市等荣誉称号,并被确定为国家城市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市、农科教结合示范区和江苏省素质教育实验区。教育 第2页

苏州留园园林分析

苏州园林调研报告 ——留园分析

再往前走,将经过 一条幽长的夹道。 虽然开有漏窗,但 因窗外仍为建筑, 嗅不到一丝园林 的气息,此为“一 收”。 入通道尽头小门,则为一小小天井,天井北墙有小型花坛,老桂、玉兰各一,天竹数本,点以湖石。到此天井,我们始见天口,心胸不免随之放开。敞厅内悬“留园”匾额,至此则园林气息始露。此为“二放”。 转过敞厅罩隔,左侧得一小门道,尽头腰门 上有“长留天地间”砖额。腰门外仍为窄直通道。 至此,我们刚觉放开的心胸不得不再度收紧。此 为“二收”。

过“长留天地间”腰门,迎面为一带横向长廊,白粉墙上嵌六只大型漏窗,窗外山池亭阁隐约可见。此六大漏窗,恰如六挂珠帘将院内山水半遮半掩,是“漏景”造园手法的运用。 长廊南侧有小天井,靠北墙植山茶、翠柏各 一,花时红绿交映,是为“古木交柯”小景。行路至此,我们的心胸收紧之后开始渐次放开,己觉园林气息直入肺腑。此为“三放”。 坐在绿荫馆前临水的美人靠边,满池风光扑面而而来,湖上有人泛舟吹笛的,与园中美景相照应,毫不风雅。至此,留园的主景方完全、彻底地呈现在游人眼前。建筑空间光线明暗的变化,使游人的心理经历了“一收”、“一放”、“再收”、“再放”的过程,欲扬先抑,引 人入胜。坐对满目风光,回想路行来的曲折,漏景

留园中部的碧山房和明瑟楼是过去官僚地主们活动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筑前方的平台也是全园的主要观赏点,采取了隔水对山而立的办法:西、北两部是山体,中央有一湖相隔。 视点的高低变化 涵碧山房前的平台处,地势较低,低视点能够更好地贴近水面,因水得景;相反的,闻木樨香轩与可亭处于全园地势较高处,利于俯瞰全园。 对比 中部西侧以黄石石级为主,配有大型乔木,给人以浑厚之感;东侧,建筑物白墙掩映,透空连廊又设有花架,给人以玲珑雅致之感。池岸东西两侧风格形成对比。 西侧东侧 衬托手法突出主题 留园毕竟属于私园,不可能如皇家园囿那般庞大。所以在景观 面积受限的情况下,如何巧妙地运用衬托的手法,利用有限的面积创造出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呢?这就需要池周围的池岸、建筑物、花木能恰当地发挥合衬作用,使得池面虽 小却能产生辽阔的感觉: 一、可亭尺度的小巧,衬托出北部假山的高大(实际高度不超过5米),此时假山就是亭子的基座,产 生了一种雄奇峻拔的气魄,模拟出了一种“咫尺山林”的意境。 二、刻意缩小可亭的尺度,利用透空小巧的亭子衬托水面的开阔。 三、平净深碧的池水衬托峥嵘的石山。 景

苏州园林简介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简介: 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圆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迩的有网师园,拙政园,狮子林,留园,沧浪亭。 留园,空间组成极其复杂,其整体空间往往可以划分为若干相互的小空间。如留园,其入口近似于串联的形式,中央部分基本呈环形的形式,东部则兼有串联和中心辐射两种形式的特点。 留园的布局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巧妙运用大小,疏密,开合等对比手法而使之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此外,还须借空间处理而引导人们循着一定程序依次从一个空间走向另一个空间。 留园分析,入口部分封闭,狭长,曲折,视野极度收束;至绿荫处豁然开朗,达到高潮;过曲谿楼,西楼时再度收束;至五峰仙馆前庭又稍开朗;穿越石林小院视野又一次被压缩;至冠云楼前庭则顿觉开朗;至止,可经园的西,北回到中央部分,从而形成一个循环。 能托物言志的境界称之为意境。园林意境这个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东晋到唐宋年间。中国园林艺术综合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而意境即产生于园林整体的综合艺术效果,通过“色、声、香、味、触”,引入到无限内涵的空间意境中,唤起游赏者记忆联想、物外情、景外意。所以中国古代的造园家,从多方面来营造一种自然而诗意的氛围,使人们在园中可获得视听等多重感知。 留园明瑟楼位于池南,东北面水,西侧紧靠涵碧山房主厅,是一座造型奇巧、单向卷棚歇山顶的二层小楼,充分体现了苏州园林建筑布局和造型灵巧多变的特色。楼在池上,旁有青枫,环境明净清幽,取古诗意境:“池上有客亭、左右楸桐,负且俯仰,面对鱼鸟,水木明瑟”而名明瑟楼。 底层为敞轩,二面临水,三面坐靠,取杜甫“野航恰受两三人”诗意,名“恰航”‘坐憩其中,恍如舟楫,游赏山水景色。楼层三面为古朴的明瓦半窗,楼上楼下虚实对比。楼南巧妙空间,运用太湖石置“济仙石’、叠“一梯云”楼山,玲珑峭拔,登楼犹人仙境。使实用功能与造景艺术达到完美的统一。隔岸远望,楼后假山隐现,景深意远,使明瑟楼更为明丽奇美。 远香堂为四面厅,正脊两侧有鱼龙吻装饰,以示避火震灾之意。 侧脊有麒麟塑雕,寓意长寿、福禄与美好。环视 一周,则山光水影,犹如动态山水长卷印入眼帘 听雨轩坐秋》 文簟泛清光柔飚引玉塘 阴连荷气润梦坠叶声凉 晚照多为影闲庭过一香 芙蕖今自可怜尔阅秋霜

苏州古典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 [摘要]: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比较于以北京为代表的皇家园林,苏州园林更注重文化与艺术的和谐统一,在悠远意境的创造上更胜一筹。意境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高层次的美学概念。本文以苏州古典园林为研究案例,从虚实结合、含蓄与朦胧两个角度阐述其意境创造的艺术手法。 [关键词]:古典园林意境借景含蓄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意境这一美学概念贯穿唐以后的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整个历史,渗透到几乎所有的艺术领域,成为中国美学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理论概念,并以它作为衡量艺术作品的最高层次的艺术标准。在造园实践和建筑实践中,意境的创造有着独特的体现,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因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并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物之美,而就是在于艺术意境之美。园境和诗境、画境在美学上有着共同之处,就是“境生于象外”,也就是说,园林的意境不是一个孤立的物象、一座单独的建筑、一片有限的风景,而是要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这样的意境能够给予观者更为丰富的美的感受。 一虚实结合 一处园林的大小、规模是有限的,怎样将大自然的万水千山缩略于园中,得其神髓与意境,怎样小中见大,在有限中见出无限,是造园家为园林布景前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在苏州园林的造园实践中,常常采用虚实相生、分景、隔景、借景等手法,组织空间,扩大空间,丰富美感。 沈复《浮生六记》谈到虚实相生的手法时,说:“虚中有实者,或山穷水尽处,一折而豁然开朗;或轩阁设厨处,一开而可通别院。实中有虚者,开门于不通之院,映以竹石,如有实无也;设矮栏于墙头,如上有月台,而实虚也。”①可见所谓“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都是为了在观赏者的心理上扩大空间感。 分景和隔景都是通过分隔空间来扩大空间感,增加景色的层次,使景色的趣味多样化。借景,则是把观赏者的目光引向园林之外的景色,从而突破有限的空间而达到无限的空间。

苏沪杭考察报告内文

1、绪论 1.1 考察目的 学习和总结我国具有代表性园林——中国古典园林、现代城市园林、风景式园林的先进经验和成就,进一步掌握和扩大园林专业,了解园林工作的意义和承担的责任,为毕业设计和走向工作岗位从事园林设计及园林工程的思路提供感性认识和经验教训。 1.2 考察内容 通过参观实习、实地考察、分析讨论,学习和了解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和造园艺术手法,学习和掌握我国现代城市园林的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内容、形式、规划等特点,掌握现代城市各类公园规划布局原则、尺度、比例和方法。 1.2 考察地点 1.2.1 浙江美术馆,清河坊,中国美院,杭州风景式园林:西湖(花港观鱼、三潭印月、小瀛州、曲院风荷等)。 1.2.2 浙江绍兴鲁迅故居 1.2.3苏州科技博物馆,忠王府,科技展览馆,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留园、虎丘等 1.2.4上海现代城市景观园林:上海博物馆、上海城市规划馆、上海老场坊,M50、上海雕塑中心、人民广场、南京路、外滩、东方明珠、城隍庙、宜家家居等。

2、考察调研 2.1 天堂杭州 杭州是我们的第一考察路线,我们揣着我们的梦想与企盼来到了“人间天堂”——杭州。她是中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也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自然神秀,步步山水旖旎,处处都是名胜。杭州长达2200多年的建城历史中,孕育了丰富的“吴越文化”和“南宋文化”。大运河的开通,吴越建都,宋室南迁,使杭州作为东南乃至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愈发繁华。千年的文化积淀,秀丽多姿的山水,使杭州旅游别具魅力,成为浙江旅游的精华所在,也是她走向世界的渊源……(如图2.1.a 、图2.1.b ) 。 2.2 中国美术学院 2011年5月31日是我们到杭州的第一天,我们第二天早晨9:00就从宾馆出发,来到了久负盛名的中国美术学院。我们是搞艺术的,所以走进美院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我们看了别人的作品,了解了学校的过去和现在,它凝结着我国老一代教育家对中国艺术教育的心血,是中国近代艺术发展的缩影。 1928年,由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创建的国立艺术院,是当时中国最高的艺术学府;中国美术学院这座艺术的天堂,在这里我们逗留的时间很短,虽然不能体味,国美深厚的艺术内涵,但是它的整体的建筑与幽雅的环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盛气凌人的感觉,可是现场感觉真不觉得跋扈, 图2.1 (a) (b)

苏州园林考察报告(共2篇)

苏州园林考察报告(共2篇) 毕业考察报告 题目:于苏州园林的艺术探究 班级:广设101 姓名:季秀山 学号: 指导教师:倪鹏飞 完成日期: 013年10月26日 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 关于苏州园林的艺术探究 姓名:季秀山010061164 [文章摘要]苏州园林的艺术以及其所体现的文化和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园林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苏州园林的基础思想是二分合一,讲究与自然和谐共存。苏州园林的文化象征意义丰富,苏州园林的建筑体现出了整体性、抽象性、运动性,体现了儒道两家思想,对现代建筑在造型和结构方面影响十分深远。 [关键词]:苏州园林文化造型艺术内涵 苏州古代园林 苏州园林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独特的造园艺术,将湖光山色与亭台楼阁融为一体,把生意盎然的自然美

和创造性的艺术美融为一体,令人不出城市便可感受到山林的自然之美。此外,苏州园林还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它所反映出的造园艺术,建筑特色以及文人骚客门留下的诗画墨迹,无不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内涵。 苏州现代园林 在一个地方经过长时间的熏陶,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我们不断发展的社会和文化生活之中,苏州的园林文化也在不断地更新。虽然有时候很多人觉得与古代的精致和文化的底蕴和内涵还有很大的差距,与在布局方面上的巧妙和摆设方面的巧夺天工都如班门弄斧,但是,在不断地继承和发扬之中,苏州现代的园 林也有其独特的可取之处。由于苏州现代园林没有古代苏州园林那么的著名,所以很难找到有关于苏州现代园林的论述。因此就有鄙人通过对苏州现代园林的一些图片和资料来发表一下简陋卑劣的感言。 苏州园林的造型艺术 .廊的造型艺术 廊虽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建筑物,但造型很丰富,艺术造型很强。从廊的形式分,大致可分为直廊、曲廊、回廊、波形廊等,从廊的总体造型及其与地形、环境结合的角度来考虑,又可分为沿墙走廊、空廊、楼廊、爬山廊、水廊、花廊、复廊等。

苏州园林(详解说明)

1.苏州园林 课文说明 《苏州园林》本是叶圣陶先生为一本名为《苏州园林》的摄影集写的序文,后发表在《百科知识》杂志上。这里,我们把它看做是一篇带有文艺性的说明文。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出发,抓住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先说明苏州园林的异中之同,又用严密而生动的语言,分门别类、有条不紊地勾画出一幅幅画面:具有自然之趣的亭台轩榭、重峦叠嶂的假山、“入画”的池塘等。 这篇文章所要说明的,不是苏州的某个园林的特色,而是苏州近二百处园林的共同特点和给人的整体印象。全文共十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说明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苏州园林“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这是作者所研究、概括、评价的范围和基础。“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多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这是第一部分中关键的一句话,说明了苏州园林的重要价值。“标本”一词的本意是指经过处理而保存原形的动物、植物、矿物等实物样品,供观摩、研究之用。这里说苏州园林是“标本”,形象地表明,它承继了古代园林艺术

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文章又接着说:“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鉴赏”一词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作为一种珍贵的艺术品,有着可供比较鉴别的重要价值。 第二部分(第2~9段),作者从园林建筑设施的各个方面,说明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的特征。 第2段是总括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苏州园林多,而且各不相同。指出“不同”,关键在于说出“共同点”──“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换句话说,“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这一段不但概括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总的特征,还提及了体现这一特征的四个方面:(一)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三)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四)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下面四段就对这几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具体的说明。 首先,说明苏州园林在亭台轩榭的布局上的特点──“绝不讲究对称”。作者将苏州园林的布局与中国传统建筑作比较,以图案画和美术画打比方,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充满自然之趣的布局美。 其次,说明苏州园林在假山和池沼配合上的特色。先介

苏州园林考察报告

苏州拙政园园林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2年7月15日-7月20号 考察地点:苏州拙政园 考察内容:园林景观 考察目的: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培养对自然风景的感受能力和观察力 3、加强对园林的了解,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掌握能力 说到园林,大家一定会想到苏州园林,苏州园林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上独树一帜,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今年暑假有幸到苏州游玩,特此以苏州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拙政园作为这次的考察报告。 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一)布局分析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 (拙政园CAD平面图)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

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 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岛屿山石相呼应,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 苏州拙政园在布局上属于风景式园林。拙政园具有江南古典园林所特有的艺术特色:依造地势,顺其自然;布局灵活,变化有致;流动渗透,明暗开合;虚实结合,小中见大;诗情画意,意境悠远;曲径通幽,若隐若现。 (二)水体分析 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通过人工的修饰,积成的水域就像湖泊一样。拙政园中部现有水 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用 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 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在 巧妙用“水”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漏

5-苏州园林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词积累: 标本:比喻具有代表性的事物。 池沼zhǎo:这里指池塘。 重峦luán叠嶂zhàng:形容山岭重叠,峰峦相接,连绵不断。 丘壑ha:本指作画的构思布局,这里指深远的思虑。 雷同:指不该相同而相同。 嶙lín峋xún:重叠高耸的样子。 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轩xuān榭xia:轩,有窗的廊子或小室;榭,建筑在台上的敞屋。 鉴赏: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败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地方。 镂lòu空: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叶圣陶(1894~1989),原名叶绍均,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出身贫寒,中学毕业后即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解放前当过小学、中学、大学老师。解放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人大常委会常委,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委员等职。1921年发起“文学研究会”,1928年发表了现代文学史上较早的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他还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创作并有出色成就的儿童文学作家。在语言教学和语言教材规范等方面他都有独特的建树和贡献。主要作品有《隔膜》、《稻草人》、《四三集》、《脚步集》、《小记十篇》、《古代英雄的石像》、《多收了三五斗》等。 2、相关知识: 关于苏州园林 苏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因山水秀丽,古典园林妩媚多姿,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称。1985年,苏州园林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苏州园林,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被称为苏州四大古典园林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拙政园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圆主王献臣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灌园鬻蔬,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而命名。拙政园又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东园山池相间,点缀有秫香馆、兰雪堂等建筑。西部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其中主体

苏州园林拙政园调研报告Microsoft Word 文档

简介: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属于园林方面的有四处: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留园。其中两处在北方,是我国皇家园林的代表作品;两处在苏州,是我国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 关键词:障景隔景移步换景景随步移 经过拙政园的墙门和"通幽""入胜"腰门,我们就来到了拙政园的东部。东部花园的南部有一座三开间的堂屋,名为"兰雪堂"。"兰雪"两字出自李白"春风洒兰雪"之句,象征着主人潇洒如春风,洁净如兰雪的高尚情操。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从图上看,拙政园为三个部分:东部,曾取名为"归田园居",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也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西部,也称为"补园",园内建筑物大都建成于清代,其建筑风格明显有别于东部和中部。从图上看,拙政园没有明显的中轴线,没有传统的对称格局,大都是因地制宜,错落有致,疏朗开阔,近乎自然,是苏州诸多园林中布局最为成功的范例。 走出"兰雪堂",迎面看到一座假山,青翠的竹丛和古树,簇拥着一座巨大的石峰,状如云朵,岿然兀立,西侧有两块形状怪异的湖石,两石中间夹着一条羊肠小道。中间这座石峰叫做"缀云峰",像一个巨大的屏风,挡住来宾们的视线,这种"开门见山"的造园手法,被称作为"障景",起着引人入胜的作用。 过了假山,我们看到的是拙政园的东部主要景色。明代崇祯年间,刑部侍郎王心一买下东部后,建造"归田园居"。园内有山岛、荷池、松冈、竹坞,好一派田园风光。这一部分的主要建筑物,除了"兰雪堂"外,还有"秫香馆"、"天泉阁"、"芙蓉榭"等。 "芙蓉榭",就是建筑在荷花池边上的水榭。榭,是苏州园林建筑中的一种类型,造型轻巧,建在水边或高坡上,下面架空或半架空。芙蓉,有木芙蓉和水芙蓉。木芙蓉是一种变色花,早晨朝霞初现时是淡红色,中午阳光直射时变成紫红色,傍晚夕阳西下时又变成粉红色,甚为珍贵。水芙蓉,是指荷花或莲花。"芙蓉榭"的正面一池荷花,背后是一堵高墙,一边开阔、一边封闭的强烈反差,恰如其分地烘托了宁静的气氛。 "天泉阁",矗立在一片翠绿的草坪上,攒尖戗角,重檐八面,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醒目。相传,这里原来是元代大弘寺的遗址。筑园时,在寺井上造了"天泉阁"。这座建筑物,从外面看似乎是两层,在里边看却只有一层。欣赏苏州园林里的建筑物,高的楼阁要仰视。如果您站在"天泉阁"的戗角下,凝视飘动的浮云,您似乎感到楼阁正在蓝天中翱翔。这就是苏州

六篇介绍苏州园林的导游词

六篇介绍苏州园林的导游词 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胜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几篇介绍苏州园林的导游词,欢迎阅读借鉴。 苏州园林导游词一 大家早上好,很高兴认识大家,并由我陪同大家去我国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苏州观赏园林,到人间天堂去享受一天。 在车到景点之前,我先为大家介绍苏州园林的基本情况。“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美誉。当然,也请大家注意环境卫生,做一个文明游客。 我们马上到了今日黄金游的第一站——留园。好,留园到了。留园位于苏州市园林路。它应用了分合,明暗等对比手法。大家好好观赏吧! 留园不留我们,那我们就去狮子林吧!狮子林到了,你们跟我来,狮子林变幻莫测,值得一览。

五湖四海的朋友们,欢迎来到“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 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旅游的导游晁子凯,平常大家都叫我“晁操”。在去游览之前,我要提醒你们:不能乱丢垃圾,因为这里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尤其是不能把垃圾扔进水里。你们想:要是每个人都乱仍垃圾,那咱们苏州园林不就变成垃圾堆了,而且很快会变成世界最大的垃圾池。 游客们,我们现在到了园林的拙政园!你们别小看它,它可是与首都的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四大名园。拙政园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后来明代监察御史王成归隐之地,取“拙者之为政”的语意为名。拙政园分东、中、西住宅三部份。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在布置为园林的博物馆展厅。朋友们,我们现在已经走过了拙政园,接下来就到了狮子林。狮子林有六百多上的历史,元代至正二年,名僧天如禅师维则和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为“林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狮子”因而得名。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遂而享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怎么样,我讲得好吧!要是讲得好,就推荐你们的亲戚来旅游吧,我愿意为他们当导游。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摘要:不论是观花、观果、观叶的植物,还是乔木、灌木,都具有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不同的植物各有所长。苏州园林中运用的植物的造景,展现的是造园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绿荫护夏,红叶迎秋,经霜雪而傲冬,抗寒冬以迎春。“以景寓情,感物吟志”的花木精神是把诗情画意写入了苏州园林。从“生境”到“画境”到“触景生情”,终于将情景相融推向了高潮,把“意境”的细细微微体现到淋漓尽致[1]。文章详尽系统地介绍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特色,配置原则,品种选择及具体配置方式等内容。以便为保护或修复苏式古典园林和营建仿古园林提供有益的指导。 关键词: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孤植,丛植 1.植物造景定义及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特色 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苏州古典园林的基本形式为山水园,一般着重于山水,植物所占比重不大,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它能单独形成优美的纯植物景观,也可作为配景来衬托建筑山石。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植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枇杷园、远香堂、玉兰堂、海棠春坞、留听阁、听雨轩等,都是以植物作为景观主题而命名的,有的是直接以植物素材为主题,有的则是借植物素材间接地抒发某种意境或情趣。其植物造景形式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局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乎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传统的山水画中得到启示,植物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具体配植上讲究入画,讲究细玩近赏;注重花木造型、色彩、香味及季相等特征;对个体的选择常选用兼顾神形之美的植株,以"古""奇""雅"为追求的对象;追求植物的意境美[2]。 2.种类的选择 苏州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可用于造园的种类很多,温带常见的树木、花卉和藤本在此均有种植,当地大型园林的植物都在百种之上,中小型园林植物种类少的有

关于园林景观调查报告

关于园林景观调查 报告

关于城市园林景观的报告 一、城市园林景观简介 所谓城市园林景观,是指把园林的理念运用在城市建设中,利用乔灌木的配植、铺装的选择、小品的搭配等,创造出适应各种建筑物及辅助设施的景观效果,使城市增加园林绿化率,优化环境卫生、丰富城市景观,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二、城市园林绿地分类 城市园林绿地大致能够分为七大类: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交通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绿地。不同的绿地类型,对园林造景、植物配植有不同的要求,只有在满足环境对绿地要求的基础上,设计园林景观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因此认清园林绿地的类型、景观作用、使用人群、周边环境等应当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首要工作。 城市园林绿地类型的功能简介如下:

三、城市园林景观要素: 景观要素的基本成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软质的东西,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另一类是硬质的东西,如铺地、墙体、栏杆、景观构筑。软质的东西称软质景观,一般是自然的;硬质的东西,称为硬质景观,一般是人造的。当然也有例外。 软质景观的艺术设计 (一)园林植物树种的选择: 在绿地的整体景观中,需要运用乔灌花草的高度差异,创造出层次有致的绿地空间,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过渡自然。既能够体现建筑物的特色,又可与周边的园林景观相协调在树种的搭配上,既要满足生物学特性,又要考虑绿化景观效果,要绿化与美化相结合,树立植物造景的观念,创造出安静和优美的人居环境。 1,注意色彩的搭配 由于树种分为有常绿树种、落叶树种;观花树种、观叶树种等,为保证绿地景观色彩的丰富度,使得四季有花,常年有绿,因此在选择树种时,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搭配,乔木、灌木与藤蔓植物结合,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相结合,适当地配植和点缀时令开花花卉草坪。从而使得该园地的色彩丰富,具有层次感。 居住区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憩息的环境,植物配置应该有四季的季相变化,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规律同步。如由

苏州拙政园考察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苏州拙政园考察报告 篇一:苏州拙政园调研报告 苏州拙政园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 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培养对自然风景的感受能力和观察力 3、加强对园林的了解,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掌握能力 苏州园林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上独树一帜,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一)布局分析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 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

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岛屿山石相呼应,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 苏州拙政园在布局上属于风景式园林。拙政园具有江南古典园林所特有的艺术特色:依造地势,顺其自然;布局灵活,变化有致;流动渗透,明暗开合;虚实结合,小中见大;诗情画意,意境悠远;曲径通幽,若隐若现。(二)水体分析 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通过人工的修饰,积成的水域就像湖泊一样。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在巧妙用“水”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漏景的造景手法,通过漏窗,可以观看到外面的长廊美景。漏景即通过花墙、漏窗,把墙外的景物透漏进来。漏景不仅从漏窗、花墙取景,还可通过漏屏风、漏隔扇、树枝、疏林、飘拂的柳丝中取景。拙政园中漏景手法的运用,使游客无处不能欣赏到美景,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水令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融为一体,简朴素雅,

对苏州古典园林的解读

对苏州古典园林的解读 空间,某种程度上作为建筑的第一要义,在我们平时的设计与思考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抛去建筑表面那些浮华的装饰,一个好的建筑真正打动人心的地方,归根结底,还是在于空间。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为使用者、游览者创造出丰富有趣又便于使用的空间,是我们平日设计课的研究思考方向之一。那若将苏州古典园林的草、木、水、石等全部暂且抛开,唯余其空间构成与序列,那么,它们吸引我们的地方又究竟在哪里呢? 园林空间是指在人们的视线范围内由地形、植物、山石、建筑等造景要素所构成的景观区域。园林设计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创造空间。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园林艺术就是一门空间艺。庭院作为园林空间的基本空间单元,将庭院以一定的秩序组织、再利用天然或人工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植,构成供人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园林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创造空间,因而通过对传统经典的园林空间的基本构成、空间特点、序列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剖析,有助于突破旧制与常规,为园林发展制定新的规则与秩序,为构建生态、艺术、实用的城市大园林模式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在中国古代传统空间观中,没有一座建筑单体是孤立存在的,它既是建筑组群中的一员,也是天地宇宙中特定位置的一员,受“礼制”中整体秩序的严格制约。因此,在任何中国古代传统空间中,都包容了一个统一的具有宇宙意义的空间秩序,使其具有强烈的适应性,包容性和韵律感,即中国古代传统空间特点。中国古典园林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孕育而生。 园林空间的片段性是园林最本质最基本的空间特点,从古典园林整体空间布局到脚下的铺地装饰,无不体现出化简为繁的空间处理手法,而这一切都是由“小中见大”,“壶中天地”这样的哲学思想所决定的。古典园林的空间特点有很多,但所有的特点都是基于片段性而来,且与之有很强的派生关系,本 章节试从古典园林最本质的特点——片段性开始探讨古典园林的空间构成,并由此递近的推测空间片段之间的联系和其生长的“脉络”。 苏州古典园林的空间丰富多样,常以小中见大、错落有致、流动多变而著称。通过揭示苏州古典园林空间变化规律,可为空间配置与序列提供理论依据。 从苏州古典园林庭园及构成要素的多项统计分析中发现:开敞性庭园多配以水面和山体,封闭性庭园多配以平地和植物,以水面为主的园林由于水面自身会流动需要较强的围合才能汇集。所以各庭园沿纵向排列构成园林,形成线状的布局。但规模较大的园林还会沿横、纵两向排列构成园林,形成面状的布局。具有容积空间围合、容纳的特点。以山体为主的园林中,由于山体需要堆叠才能形成,所以各庭园沿竖向排列构成园林。但规模较大的园林还会以水面、山体为主。各庭园沿纵、横、竖三向排列构成园林,形成立体布局,具有立体空间填充、堆积的特点。 空间序列,是指空间的先后顺序,关系到园林的整体结构和布局。合理组织空间的顺序、流线和方向,强调空间的连续性关系。有机的秩序感,及有序安排园林空间的流线、主题、结构是创造丰富景观及赋有喻意的空间序列的关键。因此把古典园林比喻为山水画长卷,就是指其具有多空间、多视点和连续性变化等特点。 通过分隔空间、划分区域、围合院落,可以产生若干空间,从而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及多个主要景物。再借用设置大量完全通透的门洞、窗口而使被分隔的空间相互连通、渗透。在单个空间围合构件上开洞,就可把相互独立的空间连接起来,通过空间的延伸与渗透使相邻空间相互连接,再利用远借、近借、邻借、俯借、仰借,使有限的园林空间获得更为丰富的层次,空间突破了场地的物质边界,有效地融合场地及周边环境形成流动空间。 所谓以建筑分合空间,是指园林建筑对园林空间起着划分和组合的作用。园林建筑不是一种纯粹的物质构建,作为生活方式的物质依托,园林建筑本身凭借人的想象而具有人的内在灵魂。在园居中,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