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 电子书 免费下载 中文版

无机化学 电子书 免费下载 中文版
无机化学 电子书 免费下载 中文版

无机化学

第一篇无机化学基本内容、基本理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化学发展简史

一、古代化学

二、近代化学

三、现代化学

第二节无机化学简介

一、无机化学的研究内容

二、无机化学与药学

三、无机化学的发展前景

第二章非电解质稀溶液

第一节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一、质量摩尔浓度

二、物质的量浓度

三、摩尔分数

四、其他浓度表示方法(自学)

五、各浓度之间的换算(自学)

第二节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二、溶液的沸点升高

三、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四、溶液的渗透压

五、依数性的应用(阅读)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三章化学平衡

第一节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二、化学平衡

第二节标准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一、标准平衡常数

二、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第三节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二、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四、选择合理生产条件的一般原则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四章电解质溶液

第一节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一、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

二、离子氛与离子强度三、活度与活度系数

第二节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一、水的电离与溶液的pH值(自学)

二、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三、多元弱酸的电离

第三节缓冲溶液

一、缓冲作用原理

二、缓冲溶液的pH值计算

三、缓冲容量

四、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

五、血液中的缓冲系和缓冲作用

六、缓冲溶液在控制药物稳定性中的应用第四节盐类水解

一、各类盐的水解

二、影响水解平衡移动的因素

第五节酸碱的质子论与电子论(自学)

一、酸碱质子论

二、酸碱的电子论简介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五章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第一节溶度积和溶解度

一、溶度积常数

二、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课堂讨论)

三、溶度积规则

第二节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一、沉淀的生成

二、沉淀的溶解

三、同离子效应与盐效应

第三节沉淀反应的某些应用(阅读)

一、在药物生产上的应用

二、在药物质量控制上的应用

三、沉淀的分离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

第一节基本概念(课堂讨论)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二、氧化值

第二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一、离子-电子法(半反应法)

二、氧化值法(自学)

第三节电极电势

一、原电池和电极电势

二、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能斯特方程式

三、电极电势的应用

四、氧化还原平衡及其应用

五、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七章原子结构与周期系

第一节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自学)

一、量子化特性

二、波粒二象性

第二节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量子力学原子模型

一、薛定谔方程

二、波函数和原子轨道(轨函)

三、四个量子数

四、概率密度和电子云

五、波函数和电子云的空间形状

第三节原子核外电子排步和元素周期系

一、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级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与电子结构

三、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第四节元素某些性质的周期性(自学)

一、原子半径

二、电离势

三、电子亲和势

四、元素的电负性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八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第一节离子键(自学)

一、离子键的形成

二、离子键的特征

三、离子的特征

四、离子晶体

第二节现代共价键理论

一、价键理论

二、杂化轨道理论

三、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阅读)

四、分子轨道理论

五、键参数(自学)

第三节键的极柱与为子的极性(阅读)

一、键的极性

二、分子的极性和偶极矩

第四节分子间的作用力与氢键(课堂讨论)

一、分子间的作用力

二、氢键

第五节禹子的极化(自学)

一、离子极化的定义

二、离子的极化作用

三、离子的变形性

四、相互极化作用

五、离子极化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六、化学键的离子性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九章配位化合物

第一节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一、配位化合物的定义

二、配合物的组成

三、配合物的命名

四、配位化合物的类型

第二节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一、价键理论

二、晶体场理论

第三节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

一、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

二、影响配位化合物稳定性的因素(阅读)

三、软硬酸碱规则与配离子稳定性(阅读) 第四节配合平衡的移动

一、配合平衡与酸碱电离平衡

二、配合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

三、配合平衡与氧化还原平衡

四、配合物的取代反应与配合物的“活动性”第五节配位化合物的应用(自学)

一、检验的特效试剂

二、作掩蔽剂、沉淀剂

三、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四、在生化方面的应用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二篇元素化学

第十章s区和p区元素

第一节s区元素(自学)

一、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通性

二、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化合物

第二节p区元素

一、卤族元素

二、氧族元素

三、氮族元素

四、碳族元素

五、硼族元素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十一章d区和ds区元素

第一节d区元素

一、d区元素的通性

二、d区元素的化合物

第二节ds区元素

一、ds区元素的通性

二、ds区元素的化合物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三篇拓展内容

第十二章矿物药

第一节矿物药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矿物药的分类

第三节矿物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矿物药研究现状

二、矿物药的发展前景第十三章金属配合物在医药中的应用第一节金属配合物与疾病

一、有害配体毒害作用的产生

二、有害物质破坏金属配合物的正常状态

三、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交换反应

四、有害金属离子与生物配体的配位作用

第二节金属配合物的解毒作用

一、巯基类解毒剂

二、依地酸二钠钙及其类似物解毒剂

三、青霉胺

第三节抗肿瘤金属配合物

一、铂系金属配合物

二、金属茂配合物三、烷基化试剂的金属配合物

四、希佛碱-金属配合物

五、有机锗配合物

六、有机锡配合物

第四节抗癌金属配合物的选择与研究

第十四章生物无机化学基本知识

第一节生物无机化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生物体内的重要配体

一、氨基酸、肽和蛋白质

二、核苷、核苷酸与核酸

三、卟啉类化合物

四、生物金属螯合物

第三节生命元素

一、生物体内元素的分类

二、生物体内必需元素的生物功能

三、微量元素与地方病

第四节生物无机化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一、生物无机化学基本反应规律的研究

二、金属离子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三、微量元素的生物无机化学研究

四、金属蛋白和金属酶的研究

五、环境生物无机化学的研究进展

第五节中医药微量元素研究与展望

第十五章纳米技术、纳米材料与中医药

第一节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

一、纳米与纳米技术

二、纳米材料

三、纳米材料的奇异特性

四、纳米材料的制备

第二节纳米技术与医药学、中医药

一、纳米技术与医药学的发展

二、纳米技术与中医药的发展

三、纳米中药制剂的设计与生产

附录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附录二常用的物理常数和单位换算

附录三无机酸、碱在水中的电离常教(298K) 附录四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291~298K)

附录五标准电极电势表(298K)

附录六配离子的稳定常数(293~298K)

附录七化学元素相对原子质量(1993年)

附录八常用希腊字母的符号及汉语译音

考研无机化学_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质存在的状态………………………………………………………………2 一、气体 .......................................................................................................... 2 二、液体 .......................................................................................................... 3 ①溶液与蒸汽压 ................................................................................................ 3 ②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的下降 ................................................................... 3 ③渗透压 .......................................................................................................... 4 ④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 4 三、胶体 .......................................................................................................... 4 第二章 化学动力学初步……………………………………………………………5 一、化学反应速率 ............................................................................................ 5 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 6 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6 2、温度 ............................................................................................................ 7 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8 一、热力学定律及基本定律 .............................................................................. 8 二、化学热力学四个重要的状态函数 ................................................................ 9 4、自由能 ....................................................................................................... 10 ①吉布斯自由能 .............................................................................................. 10 ②自由能G ——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 11 ③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θ m f G ? (11)

大学无机化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

第六章化学键理论 本章总目标: 1:掌握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的区别; 2: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分子结构和键参数的关系; 3:重点掌握路易斯理论、价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以及分子轨道理论。 4:熟悉几种分子间作用力。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离子键理论 1:掌握离子键的形成、性质和强度,学会从离子的电荷、电子构型和半径三个方面案例讨论离子的特征。 2:了解离子晶体的特征及几种简单离子晶体的晶体结构,初步学习从离子的电荷、电子构象和半径三个方面来分析离子晶体的空间构型。 第二节:共价键理论 1;掌握路易斯理论。 2:理解共价键的形成和本质。掌握价键理论的三个基本要点和共价键的类型。3:理解并掌握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要点并学会用此理论来判断共价分子的结构,并会用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来解释分子的构型。 第三节:金属键理论 了解金属键的能带理论和三种常见的金属晶格。 第四节:分子间作用力 1:了解分子极性的判断和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以及氢键这种次级键的形成原因。 2;初步掌握离子极化作用及其强度影响因素以及此作用对化合物结构及性质的影响。 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化合物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2 C. Na 2 O 2.下列分子或离子中键能最大的是() A. O 2 C. O 2 2+ D. O 2 2- 3. 下列化合物共价性最强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C. BeI 2 4.极化能力最强的离子应具有的特性是() A.离子电荷高,离子半径大 B.离子电荷高,离子半径小 C.离子电荷低,离子半径小 D.离子电荷低,离子半径大 5. 下列化合物中,键的极性最弱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3 C. SiCl 4 6.对下列各组稳定性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O 22- B. O 2 ->O 2 C. NO+>NO D. OF->OF 7. 下列化合物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3 C. Na 2 O 2 8.下列各对物质中,是等电子体的为() 和O 3 B. C和B+ C. He和Li D. N 2 和CO 9. 中心原子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3 C. PCl 3 10.下列分子中含有两个不同键长的是()

化学与生活

化学学科的分类:一级学科: 化学;二级学科: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环境化学及化学工程等;交叉边缘科学:生物无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等;按研究划分: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然而实际上的划分却是不易的,例如催化。 化学发展的三个时期:(1)古代化学时期17世纪以前,制陶、玻璃制造、炼铜炼铁等等,注重实用,化学知识是经验性、零散的;(2)近代化学时期17~19世纪末,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科学实验的兴起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分支学科飞速发展;(3)现代化学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多学科综合、相互渗透,新的实验手段的普遍运用,理论和实验相结合。 质量数中子数计算: 化学电池的写法:升失氧降得还,Zn负极Cu正极。 化肥分类及肥效计算:氮磷钾肥。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是一种有相同分子式而有不同的原子排列的化合物。正丁烷异丁烷。同素异形体:同样的单一化学元素构成,但性质却不相同的单质。白磷和红磷。 常见农药:杀虫剂、化肥、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土壤改良剂等 芳香烃化合物: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碳氢化合物。 裂解: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以比裂化更高的温度(700℃-800℃有时甚至高达1000℃以上),使石油分馏产物(包括石油气)中的长链烃断裂成乙烯、丙烯等短链烃的加工过程,裂解是一种深度的裂化。 催化重整:在有催化剂作用的条件下,对汽油馏分中的烃类分子结构进行重新排列成新的分子结构的过程叫催化重整。 煤的有效利用:干馏、气化、一碳化学、液化。焦化、气化、液化和热解将煤转化为洁净气体、液体、固体燃料和化学原料。 电极电势:当把金属放入盐溶液中,金属表面构成晶格的金属离子和极性大的分子相互吸引,有使金属留下电子而自身与水结合进入溶液的倾向;盐溶液中金属离子又有从金属表面获得电子而沉积在金属表面的倾向。这时在金属和溶液之间就产生了电位差。这种产生在金属和它的盐溶液之间的电位差称金属的电极电势。 化学与农业:化肥(金坷垃氮磷钾肥)、农药等 纳米及纳米科技:在三位尺度上至少在某一维方向上尺寸在1~100nm范围的材料。能操作细小到1~100nm 物件的一类新发展的高技术。生物芯片和生物传感器等都可归于纳米技术范畴。是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 纳米材料的用途:催化、生物医学(纳米机器人、检查体内疾病)、精细化工、国防科技(机器苍蝇、蚊子导弹、蚂蚁士兵、麻雀卫星、) 化学中的文学: 1.化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是什么? 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以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为主的科学。化学研究的目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造福人

当代无机化学研究前沿与进展研究

化学前沿 【论文摘要】: 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里其它各分支学科的基础学科,在近年来取得较突出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固体材料化学、配位化学等方面。未来无机化学的发展特点是各学科交叉纵横相互渗透,用以解决工业生产与人民生活的实际问题。文章就当代无机化学研究的前沿与未来发展趋势做了简要阐述。 当前无机化学的发展趋向主要是新型的无机化合物的合成和应用,以及新的研究领域的开辟和建立。因此21世纪理论与计算方法的运用将大大加强理论和实验更加紧密的结合。同时各学科间的深入发展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形成许多学科的新的研究领域。例如,生物无机化学就是无机化学与生物学结合的边缘学科;固体无机化学是十分活跃的新兴学科;作为边沿学科的配位化学日益与其它相关学科相互渗透与交叉。 根据国际上最新进展和我国的具体情况,文章就“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进展”和“我国无机化学最新研究进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进展 无机合成与制备在固体化学和材料化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化学和材料科学的 基础学科。发展现代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 不断地推出新的合成反应和路线或改进和绿化现有的陈旧合成方法, 不断地创造与开发新的物种, 将为研究材料结构、性能(或功能) 与反应间的关系、揭示新规律与原理提供基础。近年来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的新进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极端条件合成 在现代合成中愈来愈广泛地应用极端条件下的合成方法与技术来实现通常条件下无法进行的合成, 并在这些极端条件下开拓多种多样的一般条件下无法得到的新化合物、新物相与物态。超临界流体反应之一的超临界水热合成就是无机合成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二)软化学合成 与极端条件下的合成化学相对应的是在温和条件下功能无机材料的合成与晶化, 即温 和条件下的合成或软化学合成。由于苛刻条件对实验设备的依赖与技术上的不易控制性, 减弱了材料合成的定向程度。而温和条件下的合成化学——即“软化学合成”,正是具有对实验设备要求简单和化学上的易控性和可操作性特点, 因而在无机材料合成化学的研究领域中 占有一席之地。 (三)缺陷与价态控制 缺陷与特定价态的控制是固体化学和固体物理重要的研究对象, 也是决定和优化材料 性能的主要因素。材料的许多性质如发光、导电、催化等都和缺陷与价态有关。晶体生长行为和材料的反应性与缺陷关系密切, 因此, 缺陷与价态在合成中的控制显然成为重要的科学题。缺陷与特定价态的生成和变化与材料最初生成条件有关, 因此,可通过控制材料生成条件来控制材料中的缺陷和元素的价态。 (四)计算机辅助合成 计算机辅助合成是在对反应机理有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模拟过程。国际上一般为建立与完善合成反应与结构的原始数据库, 再在系统研究其合成反应与机理的基础上, 应用神经网络系统并结合基因算法、退火、mon te2carlo 优化计算等建立有关的合成反应数学模型与能量分布模型, 并进一步建立定向合成的专家决策系统。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 无机化学 元素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无机高分子化学、无机固体化学、配位化学(即络合物化学)、同位素化学、生物无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金属酶化学等。 有机化学 普通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金属和非金属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有机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结构化学、热化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溶液理论、界面化学、胶体化学、量子化学、催化作用及其理论等。 分析化学 化学分析、仪器和新技术分析。包括性能测定、监控、各种光谱和光化学分析、各种电化学分析方法、质谱分析法、各种电镜、成像和形貌分析方法,在线分析、活性分析、实时分析等,各种物理化学性能和生理活性的检测方法,萃取、离子交换、色谱、质谱等分离方法,分离分析联用、合成分离分析三联用等。

无机化学 第一章:气体 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 =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 =8.31411--??K mol J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 1、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2、Dlton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3、(0℃=273.15K STP 下压强为101.325KPa = 760mmHg = 76cmHg) 第二章:热化学 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1、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2、 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状态函 数的变化量只与始终态有关,与系统状态的变化途径无关。 3、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与其他部分有明确界面分隔开来的任何均匀部 分叫做相。相可以由纯物质或均匀混合物组成,可以是气、液、固等不同的聚集状态。 4、 化学计量数()ν对于反应物为负,对于生成物为正。 5、反应进度νξ0 )·(n n sai k e t -==化学计量数 反应前反应后-,单位:mol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0、 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热。热能自动的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 物体。系统的热能变化量用Q 表示。若环境向系统传递能量,系统吸热,则Q>0;若系统向环境放热,则Q<0。 1、 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以外其他的能量传递形式,称为功,用W 表示。环境对系统做功, W>O ;系统对环境做功,W<0。 2、 体积功:由于系统体积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 非体积功:体积功以外的所有其他形式的功称为非体积功。 3、 热力学能:在不考虑系统整体动能和势能的情况下,系统内所有微观粒子的全部能量之 和称为热力学能,又叫内能。 4、 气体的标准状态—纯理想气体的标准状态是指其处于标准压力θ P 下的状态,混合气体 中某组分气体的标准状态是该组分气体的分压为θP 且单独存在时的状态。 液体(固体)的标准状态—纯液体(或固体)的标准状态时指温度为T ,压力为θP 时的状态。

无机化学第四章_化学键与分子结构补充习题word版本

第四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补充习题 【选择题】 1.下列卤化物中,离子键成分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CsF>RbCl>KBr>NaI B.CsF>RbBr>KCl>NaF C.RbBr>CsI>NaF>KCl D.KCl>NaF>CsI>RbBr 2.下列物质中沸点高低顺序正确的是()。 A.H2Te>H2Se>H2S>H2O B.H2Se>H2S>H2O>H2Te; C.H2O>H2S>H2Se>H2Te D.H2O>H2Te>H2Se>H2S 3.既能衡量元素金属性强弱,又能衡量其非金属性强弱的物理量是()。 A.电负性B.电离能C.电子亲和能D.偶极矩 4.Pb2+、Bi3+离子均属何种电子构型()。 A.18 B.18 + 2 C.8 D.9~17 5.下列离子型化合物熔点最低的是()。 A.NaF B.BaO C.SrO D.MgO 6.下列各化学键中极性最大的是()。 A.B-Cl B.Ba-Cl C.Be-Cl D.Br-Cl 7.下列分子中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 A.CHCl 3B.PCI 3C.CO2D.HCl 8.下列分子中,空间构型不是直线的是()。 A.CO B.H 2O C.CO2D.HgCI 2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杂化轨道有利于形成σ键 B.杂化轨道均参加成键 C.采取杂化轨道成键,更能满足轨道最大重迭原理 D.采取杂化轨道成键,能提高原子成键能力 10.BF4-离子中,B原子采用的杂化轨道是()。 A.sp B.sp2C.sp 3D.不等性sp3 11.下列分子中,构型是平面三角形的分子是()。 A.CO2B.PCl3C.BCl3D.NH3 12.下列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 A.PCl3B.NH3C.SiCl4D.CO2 13.下列关于杂化轨道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杂化轨道理论是在分子轨道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成键过程中,中心原子能量相近的各原子轨道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原子轨道C.形成杂化轨道的数目等于参加杂化的各原子轨道数目之和 D.未杂化的原子轨道与杂化轨道的能量是相同的 14.OF2分子中O原子的杂化方式是()。 A.sp2 B.sp C.sp3D.sp3不等性15.一般金属有银白色光泽,其原因是金属()。 A.一般是整体B.存在自由电子C.密度大D.价电子少16.共价键若按其成键原子轨道的对称性可区分为()。 A.正常共价键和配位键两类 B.σ键和π键两类

无机化学习题与答案

绪论一.是非题: 1.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而物理变化无新物质产生. 2. 化学变化是由于构成分子的原子外层电子运动状态的改变而引起的、原子核 不变的一类变化 3. 元素的变化为物理变化而非化学变化. 4. 化学变化的特点是原子核不变分子组成或原子间结合方式发生变化. 5. 化学反应常伴有发光现象,但并非所有的发光现象都属于化学反应. 二.选择题: 1.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具有宏观实体的物质,它不包括 A. 希有气体B:混合物C.电子流或丫——射线 D.地球外的物质 2. 纯的无机物不包括 A. 碳元素 B. 碳化合物 C. 二者都对 D. 二者都错 3. 下列哪一过程不存在化学变化 A. 氨溶于水 B.蔗糖溶在水中 C.电解质溶液导电 D.照相底片感光 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一. 是非题 1. 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的能量越高,它与原子核的距离就越远.任何时候,1s电子总比2s电子更靠近原子核,因 为E 2s > E1s.

2.原子中某电子的各种波函数,代表了该电子可能存在的各种运动状态,每一种状态可视为一个轨道 3. 氢原子中,2s与2p轨道是简并轨道,其简并度为4;在钪原子中,2s与2p轨道不是简并轨道,2p x,2p y,2p z为简并轨道,简并度为3. 4. 从原子轨道能级图上可知,任何原子在相同主量子数的轨道上,能量高低的顺序总是f > d > p > s; 在不同主量 子数的轨道上,总是(n-1)p > (n-2)f > (n-1)d > ns. 5. 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的元素个数正好等于该周期元素最外电子层轨道可以容纳的电子个数. 6?所有非金属元素(H,He除外)都在p区,但p区所有元素并非都是非金属元素 7. 就热效应而言,电离能一定是吸热的,电子亲和能一定是放热的. 15 8. 铬原子的电子排布为Cr[Ar]4s 3d,由此得岀:洪特规则在与能量最低原理岀现矛盾时,首先应服从洪特规则9.S区元素原子丢失最外层的s电子得到相应的离子,d区元素的原子丢失处于最高能级的d电子而得到相应的 离子. 10.在原子核里因质子数和中子数不同,就组成了不同的核素;同样在原子核里因质子数和中子数不等,就构成了 同位素.可见,核素也就是同位素. 二. 选择题 1. 玻尔在他的原子理论中 A. 证明了电子在核外圆形轨道上运动; B. 推导岀原子半径与量子数平方成反比; C. 应用了量子力学的概念和方法; D. 解决了氢原子光谱和电子能量之间的关系问题 2. 波函数和原子轨道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A. 波函数是函数式,原子轨道是电子轨迹; B. 波函数和原子轨道是同义词; C. 只有轨道波函数与原子轨道才是同义的;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 3. 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级顺序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 A. 轨道能量逐渐降低,但能级顺序不变; B. 轨道能量基本不变,但能级顺序改变; C. 轨道能量逐渐增加,能级顺序不变; D. 轨道能量逐渐降低,能级顺序也会改变

《无机化学》第十三章p区元素

第十三章p 区元素(一)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6解:铝矾土的主要成分为Al 2O 3。 (1) Al 2O 3 + 2NaOH + 3H 2O 2Na[Al(OH)4] (2) 2Na[Al(OH)4] + CO 2 == 2Al(OH)3 + Na 2CO 3 + H 2O (3) 2Al(OH)3 Al 2O 3 + 3H 2O 第一步中Fe 2O 3不与NaOH 反应以固体存在,经溶解过滤即可去除. 12解:(1)碳酸盐分解的温度 对于Na 2CO 3:△r H θm =-414.22-393.51+1130.68=322.95(kJ/mol ) △r S θm =75.06+213.74-134.98=153.82(J/mol ·K ) 对于MgCO 3:△r H θm =-601.70-393.51+1095.8=100.6(kJ/mol ) △r S θm =26.94+213.74-65.7=175.0(J/mol ·K ) 对于BaCO 3:△r H θm =-553.5-393.51+1216.3=269.3(kJ/mol ) △r S θm =70.42+213.74-112.1=172.1(J/mol ·K ) 对于CdCO 3:△r H θm =-258.2-393.51+750.6=98.9(kJ/mol ) △r S θm =54.8+213.74-92.5=176.0(J/mol ·K ) (2) Na 2CO 3 MgCO 3 BaCO 3 CdCO 3 实际分解温度/℃ 1800 540 1360 345 估算分解温度/℃ 1826 302 1292 289 从结果来看有的偏高有的偏低,对Na 2CO 3和BaCO 3总体偏差不太大,而MgCO 3和CdCO 3实际分解温度高于估算值。这是因为实际分解是在非标态下进行,即 因P(CO 2)分压小于105Pa, △r S θm -Rln(P CO2/P θ)<△r S θm 分母减小, 则T 增大. (3)阳离子的离子半径,电子构型,电荷等数据如下表 从离子电子构型来看, 由于Cd 为18e-构型的阳离子,其极化作用和变形性均大于8e-的离子,所以CdCO 3的稳定性最差. 而8e-的离子,其Z/r 值越大, 极化作用越强, 碳酸盐稳定性越差,即稳定性:MgCO 3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第一篇: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气体 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 =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 =11--??K mol J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 1、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体在同一容器中混合时,每一种气体称为该混合气体的组分气体。 2、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气体对器壁所施加的压力叫做该组分气体的分压。 3、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 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4、Dlton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第三节:气体分子动理论 1、气体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⑴气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很小的微粒,彼此间距离比分子直径大许多,分子体积与气体体积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⑵气体分子以不同的速度在各个方向上处于永恒的无规则运动之中。 ⑶除了在相互碰撞时,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很弱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 ⑷气体分子相互碰撞和对器壁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碰撞时总动能保持不变,没有能量损失。 ⑸分子平均动能与气体的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2、在一定温度下,每种气体分子速度的分布是一定的。除少数分子的速度很大或很小外,多数分 子的速度都接近于方均根速度rms V 。当温度升高时,速度分布曲线变宽,方均根速度增大。 M RT V rms 3= 。 3、分子量越大扩散越慢。 第二章:热化学 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1、系统是人们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的那部分物质世界,即被研究的物质和它们所占有的空间。系统 的边界可以是实际的界面也可以是人为确定的用来划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划定范围的目的是便于研究。 2、环境是系统边界之外与之相关的物质世界。 3、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4、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状态函数的变 化量与系统状态的变化途径无关。 5、当系统的某些性质发生变化时,这种改变称为过程。系统由始态到终态所经历的过程总和被称 为途径。 6、⑴定温过程:始态和终态温度相等且变化程中始终保持这个温度。 定温变化:始态和终态温度相等但对变化过程中的温度不作要求。 ⑵定压过程:始态和终态压力相等且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这个压力。 定压变化:始态和终态压力相等但对变化过程中的压力不作要求。 ⑶定容过程:始态和终态体积相等且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这个体积。 ⑷循环过程:系统由始态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有回到原来的状态。 7、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与其他部分有明确界面分隔开来的任何均匀部分叫做 相。相可以由纯物质或均匀混合物组成,可以是气、液、固等不同的聚集状态。 8、只含有一个相的系统叫做均相系统或单相系统。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系统叫做非均相系统或 多相系统。 9、化学计量数()ν对于反应物为负,对于生成物为正。 0、反应进度ν ξ0n n t -=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1、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热。热能自动的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系统的热能变化量用Q 表示。若环境向系统传递能量,系统吸热,则Q>0;若系统向环境放热,则Q<0。 2、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以外其他的能量传递形式,称为功,用W 表示。环境对系统做功,W>O ; 系统对环境做功,W<0。 3、体积功:由于系统体积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 非体积功:体积功以外的所有其他形式的功称为非体积功。 4、热力学能:在不考虑系统整体动能和势能的情况下,系统内所有微观粒子的全部能量之和称为 热力学能,又叫内能。

无机化学与环境保护

无机化学与环境保护 姓名:王逸炳学号:20095051213 系(院):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化学 指导教师:杨沭明职称:教授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但是人类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却面临着人口的压力,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和生态危机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难题。环境的污染与化学存在着很大的关系。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关键词:无机化学;环境保护;环境污染 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environment is more and more big, the impact of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needs a good environment, but human in fully enjoy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is facing pressure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deterioration and the shortage of ecological crisis and so on a series of worldwide problem.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chemical exist great relationship.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become a global problem. Key words:iganic chemical, vironmental protection , vironmental pollution. 引言 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我们涉及的主要是人类的生存环境。人类生存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和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1 元素在生物体中的存在形态 元素在生物体中以不同形态存在,大致可分为四种情况。 (1)物结构物质:Ca、F、P、Si和少量的Mg,以难溶无机化合物形态存在于硬组织中,如SiO2、CaCO3、Ca10(PO4)6(OH)2等。(2)有电化学功能和信息传递功能的离子:Na、Mg、K、Ca、Cl等,分别以游离水合阳离子和阴离子形式存在于细胞内、外液小,两者之间维持一定浓度梯度。(3)生物大分子:这里系指蛋白质、肽、核酸及类似物等,需要金属元素(例如,Mo、Mn、Fe、Cu、Co、Ni、Zn等)结合的大分子,包括具有催化性能和贮存、转换功能的各种酶。(4)小分子:属于这一类的元素,一般有F、Cl、Br、I、Cu和Fe,存在于抗生素中;Co、Cu、Fe、Mg、V和Ni等存在于卟啉配合物中;As、Ca、Se、Si和V等存在于其它小分子中。 总之,生命必需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化学形态十分复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 污染元素对人体健康的的危害 目前在人体组织中发现的元素数目已多达70余种,仅在血液中就含有30多种元素。除了上述生命元素外,其余元素是随着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工业发展而进入环境,它们通过大气、水源和食物等途径而侵入机体,成为人体中的污染元素。大部分污染元素为金属离子,它们在体内的积累,往往会干扰正常的代谢活动,对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引起病变。主要污染元素对机体的危害见下表。因此,治理环境污染,保障人类健康,是当前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课题。 表1污染元素对人体的危害 元素

无机化学化学键与分子结构选择题

(三)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1.下列分子中,两个相邻共价键的夹角最小的是A、BF3 B、H2S C、NH3D、H2O 2.下列分子中,两个相邻共价键的夹角最小的是A、BF3 B、CCl4 C、NH3 D、H2O 3.下列分子和离子中,中心原子成键轨道不是sp2杂化的是A、NO 3-B、HCHO C、BF3 D、NH3 4.NCl3分子中,N原子与三个氯原子成键所采用的轨道是 A、两个sp轨道,一个p轨道成键 B、三个sp3轨道成键 C、P X、P y 、P z 轨道成键 D、三个sp2轨道成键 5.水分子中氧原子的杂化轨道是A、sp B、sp2C、sp3D、dsp2 6.下列化合物中,极性最大的是A、CS2B、H2S C、SO3D、SnCl4 7.下列分子中,偶极矩不等于零的是A、BeCl2B、BF3C、NF3 D、CO2 8.下列液态物质中只需克服色散力就能使之沸腾的是A、H2O B、CO C、HF D、Xe 9.极化能力最强的离子应具有的特性是 A、离子电荷高、离子半径大 B、离子电荷高、离子半径小 C、离子电荷低、离子半径小 D、离子电荷低、离子半径大 10.下列各组离子中,离子的极化力最强的是A、K+、Li+B、Ca2+、Mg2+C、Fe3+、Ti4+D、Sc3+、Y3+ 11.比较下列各组物质的熔点,正确的是A、NaCl > NaF B、CCl4> CBr4C、H2S > H2Te D、FeCl3 < FeCl2 12.下列各分子中,偶极矩不为零的分子为A、BeCl2B、BF3C、NF3D、CH4 13.下列各组离子化合物的晶格能变化顺序中,正确的是 A、MgO> CaO> Al2O3 B、LiF> NaCl >KI C、RbBr< CsI BaO> BaCl2 14.下列物质熔点变化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A、NaF> NaCl > NaBr > NaI B、NaCl< MgCl2< AlCl3 NaCl >KBr > CsI D、Al2O3>MgO> CaO> BaO 15.下列原子轨道的n相同,且各有一个自旋方式相反的不成对电子,则沿X 轴方向可形成π 键的是 A、P X-P X B、P X-P y C、P y-P Z D、P z-P z 16.下列分子或离子中,键角最大的是A、XeF2B、NCl3C、CO32-D、PCl4+ 17.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具有反磁性的是A、O2B、O2-C、O2+D、O22- 18.按分子轨道理论,下列稳定性排列正确的是A、O2 > O2+> O22-B、O2+> O2 > O22-C、O22-> O2 > O2+D、O2+> O22-> O2 19.下列各组原子轨道中不能叠加成键的是A、P X-P X B、P X-P Y C、S

无机化学与生活

无机化学与生活 ——无机膜及其应用膜对于我们来说应该是不算陌生的,在自然界和人体中均存在着膜,它的应用随着人工膜的产生而变得更加广泛。但是在膜的应用之初,首先是各种有机膜得到迅速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起,无机膜才逐渐引起专家的重视,从而得到发展。 无机膜是是固体膜的一种,它是由金属、金属氧化物、陶瓷、沸石等无机材料制成的半透膜。无机膜从表层结构上可以分为致密膜和多孔膜两大类,致密膜又包括各种金属及其合金膜和氧化物膜。 无机膜之所以会得到发展,是因为它有着聚合物分离膜无法比拟的优点:化学稳定性好、机械强度大、抗微生物能力强、耐高温以及分离效率高。无机膜的应用主要涉及液相分离与净化,气体分离与净化和膜反应器三个方面。其中膜在液相分离与净化方面的应用涉及了环保、食品、化工、生物工程等众多领域,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三废处理是环保行业的重要内容,包括对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液体废物以及废弃进行无害处处理或回收利用。而膜技术的处理对象主要是流体,因此膜技术可以广泛的应用于三废处理。例如陶瓷膜处理含有超细颗粒与胶体物质的废水,包括化工行业的钛白废水、废酸,染料废水等,陶瓷膜处理含油废水技术,包括冶金行业的乳化油废水,石油化工行业和金属加工行业的含油废水等等。 但是必须认识到单一的采用无机膜处理技术可能是无法达到最优效果的,如能将其与其它技术相结合,往往可以大大的提高效率,因此必须注重对陶瓷膜集成技术的研究。工业废水处理中的一个难题就是许多废水都具有有机物浓度高、生物降解性差甚至有生物毒性等特点,光催化氧化是处理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而这种方法一直存在着催化剂难以回收的问题,而陶瓷膜可以很好地实现催化剂的循环利用,因此若能将这种超细催化剂技术引入废水处理领域,可以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我想这一点可以成为我们的研究方向,从而促进环保的实现。 无机膜在食品行业的应用主要为奶制品,酒类,果汁饮料,调味品等料液的澄清、浓缩、除菌。例如,无机膜在乳品中的应用主要是牛乳除菌浓缩及蛋白回收。目前超滤法已作为乳清蛋白回收的标准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各国的乳品工业中。陶瓷微滤膜和超滤膜技术则被大量用于牛奶和乳清的生产过程,其优点是可耐较高的操作压力,膜不易压密,可进行酸碱清洗,并能承受高黏度流体的强剪切力。又如无机膜在果汁生产中也

无机化学 p区元素习题

P区元素习题目录 一判断题;二选择题;三填空题;四完成方程式;五计算并回答问题一判断题 (返回目录) 1 硼在自然界主要以含氧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 在硼与氢形成的一系列共价型氢化物中,最简单的是BH3。() 3 硼酸是三元酸。() 4 硼是非金属元素,但它的电负性比氢小。() 5 由于B-O键键能大,所以硼的含氧化合物很稳定。() 6 硼砂的化学式为Na2B2O7。() 7 B2H6为平面形分子。() 8 硼是缺电子原子,在乙硼烷中含有配位键。() 9 三卤化硼熔点的高低次序为BF3BCl3>BBr3>BI3。() 11 地壳中丰度最大的金属元素是铝。() 12 Al2O3是两性氧化物,因而各种晶型的Al2O3既可溶于酸,又可溶于碱。() 13 只有在强酸性溶液中才有Al(H2O)63+存在。() 14 在气相中三氯化铝以双聚分子Al2Cl6的形式存在。() 15 AlX3都是共价型化合物。() 16 KAl(SO4)2·12H2O与KCr(SO4)2·12H2O属于同分异构体。() 17 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金属铝可制得无水AlCl3。() 19 因AlCl3分子中Al为缺电子原子,所以AlCl3中有多中心键。() 20 碳酸盐的溶解度均比酸式碳酸盐的溶解度小。() 21 Na2CO3比NaHCO3的溶解度大,同理,CaCO3比Ca(HCO3)2的溶解度也大。() 22 硅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 23 分子筛是人工合成的硅铝酸盐,具有吸附和催化作用。() 24 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它是颗粒状的石墨。() 25 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即使在纯氧气中,金刚石也不能燃烧。() 26 一般情况下,CO2不能助燃,但是镁在二氧化碳气体中能燃烧。() 27 高纯度的硅和锗是良好的半导体。() 28 金刚石与石墨是同素异形体,由金刚石转变为石墨的△r H>0。() 29 用碳酸钠溶液沉淀溶液中的Ca2+,Mg2+,Cu2+时,均得到碳酸盐沉淀。() 30 水溶液中Cu2+与CO32-作用形成的沉淀是Cu2(OH)2CO3。() 31 水玻璃可用作不烧砖的粘合剂。() 32 Na2SiO3·5H2O是高效洗衣粉的助剂,以取代Na5P3O10。() 33 四卤化硅熔点高低的次序为SiF4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篇: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气体 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 =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 =8.31411--??K mol J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 1、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 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2、Dlton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3、(0℃=273.15K STP 下压强为101.325KPa = 760mmHg = 76cmHg) 第二章:热化学 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1、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2、 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状态函 数的变化量只与始终态有关,与系统状态的变化途径无关。 3、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与其他部分有明确界面分隔开来的任何均匀部 分叫做相。相可以由纯物质或均匀混合物组成,可以是气、液、固等不同的聚集状态。 4、 化学计量数()ν对于反应物为负,对于生成物为正。 5、反应进度νξ0 )·(n n sai k e t -==化学计量数 反应前反应后-,单位:mol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0、 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热。热能自动的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 物体。系统的热能变化量用Q 表示。若环境向系统传递能量,系统吸热,则Q>0;若系统向环境放热,则Q<0。 1、 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以外其他的能量传递形式,称为功,用W 表示。环境对系统做功, W>O ;系统对环境做功,W<0。 2、 体积功:由于系统体积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 非体积功:体积功以外的所有其他形式的功称为非体积功。 3、 热力学能:在不考虑系统整体动能和势能的情况下,系统内所有微观粒子的全部能量之 和称为热力学能,又叫内能。 4、 气体的标准状态—纯理想气体的标准状态是指其处于标准压力θ P 下的状态,混合气体 中某组分气体的标准状态是该组分气体的分压为θP 且单独存在时的状态。 液体(固体)的标准状态—纯液体(或固体)的标准状态时指温度为T ,压力为θP 时的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