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桥腹板间隙面外变形疲劳应力分析

钢桥腹板间隙面外变形疲劳应力分析
钢桥腹板间隙面外变形疲劳应力分析

第27卷 第1期2010年3月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Vol.27 No.1Mar.2010

文章编号:167322049(2010)0120065208

收稿日期:2010201210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项目(2007B49)

作者简介:王春生(19722),男,黑龙江绥化人,教授,工学博士,E 2mail :wcs2000wcs @https://www.360docs.net/doc/663093062.html, 。

钢桥腹板间隙面外变形疲劳应力分析

王春生,成 锋

(长安大学桥梁与隧道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64)

摘要:采用ANS YS 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对3跨连续钢板梁桥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腹板间

隙面外变形所产生的应力状态,并对腹板间隙大小、腹板厚度、横撑类型、横撑刚度等关键结构参数进行了分析;根据某高速实际车辆动态称重实测结果,分析了超载车辆作用下腹板间隙处的面外变形应力。结果表明:腹板间隙大小和腹板厚度均对面外变形应力影响较大;车辆超载时,腹板间隙处极易萌生疲劳裂纹。

关键词:钢桥;腹板间隙;面外变形;疲劳应力;超载中图分类号:U441.4 文献标志码:A

Out 2of 2plane Distortional F atigue Stress Analysis at

Web G aps of Steel Bridges

WAN G Chun 2sheng ,CH EN G Feng

(Key Laboratory for Bridge and Tunnel of Shaanxi Province ,Chang πan University ,Xi πan 710064,Shaanxi ,China )

Abstract :Three 2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 t hree 2span continuous steel plate girder bridge was established to st udy t he complex st ress state caused by t he out 2of 2distortion in web 2gap using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NS YS.Meanwhile ,some key st ruct ural parameters ,such as web gap size ,web t hickness ,cross 2bracing type and cross f rame stiff ness were analyzed in t he numerical models.The measured web gap sizes and web t hickness types gave t he great affection on t he out 2of 2plane distortion fatigue st resses at web gap s.The result s show t hat t he influences of web gap s and cross frame on out 2of 2plane distortion are great.Fatigue cracking occurs easily at web gap s under overload.

K ey w ords :steel bridge ;web gap ;out 2of 2plane distortion ;fatigue st ress ;overload

0引 言

如何确保钢桥的疲劳使用安全一直是桥梁工程

界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国外早期建造的钢桥,由于当时焊接施工水平不高,设计者对疲劳的认识和考虑亦不充分,导致钢桥疲劳开裂问题十分严重[1]。1982年美国ASCE 发表的研究报告中指出80%~90%的钢结构破坏与疲劳断裂有关[2]。钢桥的疲劳

可分为荷载疲劳和面外变形疲劳,荷载疲劳只需计

算荷载作用下钢梁的面内应力即可进行疲劳设计与

分析,这已被工程师所熟知;面外变形疲劳并不与荷载直接相关,而是取决于钢梁细节处的局部面外变形。已有研究表明,钢板梁桥、钢箱梁桥、钢框架桥墩等都存在大量面外变形引起的疲劳裂纹。Con 2nor 等[3]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钢桥中的疲劳裂纹90%为面外变形疲劳裂纹。钢桥中出现如此大量的

面外变形疲劳裂纹,主要原因是钢桥设计时一般只考虑面内变形与应力,并未考虑腹板间隙处面外变

形导致的局部数值很大的二次弯曲拉应力。笔者以1座3跨连续钢板梁桥为例,研究了车辆荷载作用

下腹板间隙处面外变形疲劳应力状态,并探讨了公路超载车辆荷载作用下面外变形疲劳应力的特征。

1研究现状

在多主梁钢桥中,荷载需通过横撑、横梁等连接件进行横向传递和分配,为了避免受拉翼缘和竖向加劲肋焊接细节发生疲劳失效,常在受拉翼缘和加劲肋之间留有一定高度的腹板间隙。由于混凝土桥面板、主梁翼板的约束,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各钢梁之间会产生相对挠度差,这样主梁间的横向连接件将传递给竖向加劲肋一个作用力,使腹板间隙发生面外弯曲变形,如图1所示,腹板间隙处构造复杂、应力集中显著,面外变形只需达到0.1mm 就会在间隙处产生超过100M Pa 的高幅应力,从而使腹板间隙处成为疲劳裂纹萌生与扩展的温床,如图2所示

国外对既有钢桥出现这种面外变形所导致的疲劳开裂原因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4]。Fisher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提出了腹板

间隙面外变形疲劳问题,并建议采用C 类疲劳细节评估腹板间隙疲劳抗力,并通过疲劳试验、实桥测

试、数值分析等手段对腹板间隙面外变形疲劳应力产生机理、维修加固方法进行了研究[527]。20世纪90年代中期,Cousins 等[8]、Stallings 等[9]在Au 2burn 大学对横梁与主梁连接处腹板间隙疲劳开裂行为开展了研究,他们建议通过取消横梁来消除腹板间隙疲劳。Fraser 等[10]在Alberta 大学对从1座斜交铁路钢板梁桥上割取的8片钢梁进行了疲劳试验和数值分析,研究表明,采用美国规范AASH TO 中C 类疲劳细节评估腹板间隙细节的疲劳性能将产生过于保守的结果,建议维修时采用增设加强板与止裂孔相结合的方法。Miki 等[11212]对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桥梁出现的一些不曾预料的面外变形疲劳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维修建议。王春生等[13]对陇海线咸阳渭河钢板梁桥出现的面外变形疲劳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建议了维修加固措施。

2桥梁概况

本文中以1座3跨连续钢板梁桥为例进行腹板间隙处面外变形疲劳应力的数值模拟。该桥跨径为25m +35m +25m ,由5片钢梁组成,钢梁间距为2.7m 。混凝土桥面板厚度为0.22m ,钢梁通过栓

钉和混凝土桥面板相连;纵向每5m 设置X 型中横撑,在中支点和桥台处设置槽型横梁。中横撑由角钢组成,角钢的单边肢长为150mm ,厚度为12mm 。为防止出现很低的疲劳细节,跨中下翼缘和中支点附近的上翼缘均不与竖向加劲肋焊接,因此在跨中竖向加劲肋和下翼缘之间留有50mm 的间隙,中支点附近区域的竖向加劲肋和上翼缘之间也留有50mm 的间隙,其余加劲肋均和上下翼缘板焊接,梁桥平面和横断面如图3所示,钢梁图中括号内的数值为中支点附近负弯矩区翼板厚度尺寸。

3有限元模型

采用ANS YS 程序对该桥进行全桥仿真模拟,

其中混凝土板采用Solid45单元模拟,钢梁采用Shell63单元模拟,而横撑采用Beam188单元模拟,混凝土和钢梁之间则采用耦合自由度的方式,使其位移协调一致[14],梁桥的有限元模型如图4所示。

为得到支点附近腹板间隙面外变形最大响应,

将美国规范AASH TO 中的疲劳车最后一个轴作用于横撑Ⅰ处,同时在横桥向变化车辆作用位置,分为以下6个工况进行静力分析:

66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0年

工况1:纵桥向疲劳车最后一个轴位于中横撑Ⅰ处,横桥向为左轮中心线距护栏边缘0.5m(图5)。

工况2:纵桥向疲劳车最后一个轴位于中横撑Ⅰ处,横桥向为左轮中心线距钢梁1中心线右侧1.35m。

工况3:纵桥向疲劳车最后一个轴位于中横撑Ⅰ处,横桥向为左轮中心线位于钢梁2中心线

图5工况1荷载立面及横向布置(单位:mm)

Fig.5E levation and H orizontal Layout of

Load C ase1(U nit:mm)

工况4:纵桥向疲劳车最后一个轴位于中横撑Ⅰ处,横桥向为左轮中心线距钢梁2中心线右侧1.35m。

工况5:纵桥向疲劳车最后一个轴位于中横撑Ⅰ处,横桥向为左轮中心线距钢梁3中心线左侧0.9m。

同样,为得到跨中附近下腹板间隙面外变形最大响应,考虑如下工况:

工况6:纵桥向疲劳车第2个轴位于中横撑Ⅱ处,横桥向同工况1横桥向布置相同。

4面外变形应力

分别在中横撑Ⅰ、Ⅱ的腹板间隙处等间距布置5个分析点,各分析点如图6所示,其中,Δ为A、B、C、D、E点相对于分析点A的横桥向位移,或为A′、B′、C′、D′、E′点相对于分析点A′的横桥向位移。在工况1荷载作用下,钢梁2的中横撑Ⅰ处腹板间隙各分析点的应力和位移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在荷载作用下,中横撑Ⅰ处各分析点相对于A点发生了相对的横向位移,随着距离的增大,相对位移也随之增大;在弯矩作用下,A点的最大拉应力为113.9M Pa,随着A点向E点变化,拉应力逐渐减小,到D点已经变成压应力,而到E 点压应力达到最大值。由此可知,A点和E点的弯矩方向反向,形成面外双向弯曲状态。通过有限元分析,在中横撑Ⅱ处,腹板间隙各分析点的应力变化和中横撑Ⅰ类似,但其数值较小,最大拉应力为2.7M Pa。腹板间隙处的应力云图如图7所示。

工况1、6作用下中横撑Ⅰ、Ⅱ处各钢梁腹板间隙

76

第1期 王春生,等:钢桥腹板间隙面外变形疲劳应力分析

图6

腹板间隙的各分析点

Fig.6

Analytical Points at Web G aps

表1

工况1作用下钢梁2的中横撑Ⅰ处腹板间隙各

分析点的应力和位移

T ab.1

Stresses and Displacem ents of A nalytical Points of T op

Web G ap at Cross Frame Ⅰof G irder 2U nder Load C ase 1分析点

间隙位置横向相对位移Δ/mm

竖向应力σy /MPa

纵向应力σz /MPa

A 上翼缘与腹板间隙0.000113.939.4

B 上翼缘与腹板间隙0.00065.823.7

C 上翼缘与腹板间隙-

0.00928.29.4D 上翼缘与腹板间隙-0.023-9.5-5.6E

上翼缘与腹板间隙

-0.036

-56.1

-24.3

的各分析点的横向相对位移变化及竖向应力变化如图8所示。

由图8可知,在工况1作用下,中横撑Ⅰ处各钢梁腹板间隙的各分析点的横向相对变形变化不同,钢梁2上各分析点相对于A 点的横向位移与其他钢梁上各分析点相对于A 点的横向位移反向,钢梁1、3上各分析点相对于A 点的横向位移随着距离分

析点A 越远变得越小,钢梁4、5上各分析点的相对位移均从A 点到E 点是不断增大的。随着横向相

图7

腹板间隙的竖向应力(单位:kP a)

Fig.7V ertical Stresses of Web G aps (U nit :kP a)

对位移的变化,竖向弯曲应力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在中横撑Ⅰ处,各钢梁分析点的应力均从拉应力逐渐减小并反向变为压应力,其中钢梁2的变化最大。同时发现,中横撑Ⅱ处各梁腹板间隙的分析点随着A ′点到E ′

点,横向相对位移也随之增大,但钢梁1各点的横向相对位移变化方向同其他钢梁相反。在工况6作用下,中横撑Ⅱ各钢梁腹板间隙处的竖向弯曲应力较小,规律较为不明显,其中钢梁2、3、4的腹板间隙竖向弯曲应力变化较为一致,从A ′点到E ′点压应力变为拉应力。

在各荷载工况下,腹板间隙处各分析点的最大拉应力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随着荷载沿横桥向向中心移动,腹板间隙处各分析点的最大拉应力始终发生在中横撑Ⅰ处,最大面外变形应力是先减小后增大,最大拉应力为113.9M Pa 。

5参数分析

对该连续钢板梁桥进行参数分析,研究腹板间隙大小、腹板厚度、横撑类型和横撑刚度等关键结构参数对腹板间隙面外变形应力的影响,从而确定控制腹板间隙面外变形疲劳的主要结构参数。

86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0年

图8工况1作用下中横撑Ⅰ和工况6作用下中横撑Ⅱ处各钢梁腹板间隙的横向相对位移与竖向弯曲应力

Fig.8R elative Lateral Displacements and V ertical B ending Stresses of Web G aps at Cross FrameⅠand C ross

FrameⅡU nder Load C ase1and Load C ase6

5.1间隙大小对面外变形应力的影响

模型中考虑腹板间隙大小G分别为10、25、35、50、60、75、90、100、120mm几种情况,工况1作用下中横撑Ⅰ处不同腹板间隙高度的横向相对位移与竖向弯曲应力如图9所示。

由图9可知,随着腹板间隙大小G的增大,中横撑Ⅰ处腹板间隙各分析点的横向相对位移一直增

表2各荷载工况下腹板间隙最大拉应力

T ab.2Maxim al T ensile Stress of Web G aps

U nder E ach Load C ase

荷载

工况

最大拉

应力所在

的钢梁号

最大拉

应力所在

的横撑

分析点间隙位置

竖向应

力σy/

MPa

纵向应

力σz/

MPa 12ⅠA

上翼缘与

腹板间隙

113.939.4 23ⅠA

上翼缘与

腹板间隙

99.633.5

33ⅠA

上翼缘与

腹板间隙

104.436.2 42ⅠA

上翼缘与

腹板间隙

102.735.0

52、4ⅠA

上翼缘与

腹板间隙

105.935.7

图9工况1作用下中横撑Ⅰ处不同腹板间隙高度的横向

相对位移与竖向弯曲应力

Fig.9R elative Lateral Displacements and V ertical B ending Stresses with Different Web G ap H eights at

C ross F rameⅠU nder Load C ase1

大,因此应力均随之增大。中横撑Ⅰ处腹板间隙各分析点A、B、C的应力一直为拉应力,且是先增大后减小,竖向拉应力最大时G为35mm;而腹板间隙分析点C、D的应力从拉应力变化为压应力,且压应力随着G值的增大而增大。

5.2横撑类型对面外变形应力的影响

模型中考虑不同的横撑类型,将原横撑的X型横撑变为K型横撑,分析横撑类型对面外变形应力

96

第1期 王春生,等:钢桥腹板间隙面外变形疲劳应力分析

图10工况1作用下中横撑Ⅰ处不同横撑时腹板间隙的

横向相对位移与竖向弯曲应力

Fig.10

R elative Lateral Displacements and V ertical

B ending Stresses of Web G aps with Different

C ross F rame T ypes at C ross Frame ⅠU nder Load C ase 1

的影响。图10为工况1作用下不同横撑时腹板间

隙的相对位移与竖向弯曲应力。

由图10可知,在X 型横撑时,钢梁腹板间隙各分析点的相对横向位移略大于K 型横撑,因此X 型横撑构造下钢梁腹板间隙处由于面外变形所引起的应力略大于K 型横撑,由此说明横撑类型对面外变形应力的影响很小。5.3

腹板厚度对面外变形应力的影响

由于面外变形主要发生在腹板和翼缘板相交的

位置处,而腹板的厚度决定腹板的刚度,因此应探讨腹板厚度对面外变形疲劳应力的影响。模型中腹板的厚度t w 分别取为6、8、10、12、14、16、20mm ,在工况1荷载情况下钢梁2的应力变化如图11所示。

由图11可知,随着腹板厚度的增大,中横撑I 的腹板间隙各分析点横向相对位移逐渐减小,所产生的竖向应力相应减小,这对腹板是有利的,但腹板厚度不能过大,否则是不经济的,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从而确定一个合理的腹板厚度。5.4

横撑刚度对面外变形应力的影响

分别考虑角钢尺寸为∟150mm ×150mm ×

10mm 、∟150mm ×150mm ×12mm 、∟150mm ×150mm ×14mm 、∟150mm ×150mm ×16mm 时

横撑刚度对面外变形的影响,工况1

作用下中横撑

图11工况1作用下中横撑Ⅰ处不同腹板厚度时腹板间隙的横向相对位移与竖向弯曲应力

Fig.11

R elative Lateral Displacements and V ertical

B ending Stresses of Web G aps with Different Web Thickness at Cross Frame ⅠU nder Load 1

Ⅰ处不同横撑刚度时腹板间隙的横向相对位移与竖向弯曲应力如图12所示

图12工况1作用下中横撑I 处不同横撑刚度时腹板间隙的横向相对位移与竖向弯曲应力

Fig.12

R elative Lateral Displacements and V ertical

B ending Stresses of Web G aps with Different

C ross Frame

Stiffness at Cross Frame ⅠU nder Load C ase 1

07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0年

由图12可知,在横撑Ⅰ处,变化横撑角钢的厚度,即变化横撑的刚度,腹板间隙处的横向相对位移和竖向弯曲应力几乎不发生变化,

由此说明横撑刚度对面外变形应力的影响很小。

6超载效应分析

目前,除北京、上海、海南等部分地区外,其余大

部分地区采用计重收费,计重收费规定车辆总重超限30%以内的按正常基本费用征收车辆通行费,而超限30%以上则加收额外的费用。由某高速公路7d 通行车辆动态称重监控数据可知,7d 通行总车辆数为68.27万辆,平均每天通行车辆9.75万辆,其中货车所占比例约为29%,六轴货车所占比例约为2%,六轴货车总质量超过治超限值55t 的车辆占六轴货车总数的40%,其中总重超限30%以上的车辆占六轴货车总数的22.7%,六轴货车最大总质量为135t 。从上面的数据可知,目前公路交通荷载中货车比例较高,且客观存在超载车辆,对桥梁疲劳使用安全产生的影响巨大。因此本文中针对现行交通荷载的现状,将由实际车重监测数据统计得到的六轴货车的轴重分配和轴间距,考虑治超限值55t 、超限30%、100t 时的荷载和135t 时的最大荷载的六轴货车,加载位置横向为距护栏0.5m ,纵向加载位置如图13所示,分别分析在这4种荷载作用下结构面外变形所产生的疲劳应力。表3为六轴超载车辆作用下钢梁腹板间隙的最大拉应力。

图13

六轴55t 货车加载情况(单位:mm)

Fig.13

Loading C ase of 55t Six 2axle T ruck (U nit :mm)

由表3可知,随着荷载的逐渐增大,腹板间隙横向位移线性地增大,钢梁竖向弯曲应力也线性地增大,当作用荷载为监控所得最大六轴货车135t 的荷载时,钢梁2的中横撑Ⅰ处腹板间隙处面外变形所产生的最大竖向拉应力为469.2MPa ,是纵向应力的3倍。在这样高的应力幅作用下钢梁腹板间隙处极易萌生疲劳裂纹,桥梁疲劳寿命会显著缩短,而且在超载车辆作用下存在裂纹失稳扩展的危险,因此对通行车辆的载重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桥梁的使用安全。

表3

六轴超载车辆作用下钢梁腹板间隙的最大拉应力

T ab.3

Maxim al T ensile Stresses at Web G aps U nder Six 2axle Overloading T ruck

六轴超载车辆总质量最大拉应力的

钢梁编号最大拉应力的

横撑位置

分析点

间隙位置竖向应力σy /MPa 纵向应力σz /MPa

55t

2ⅠA 上翼缘与腹板间隙191.165.1超限

30%2ⅠA 上翼缘与腹板间隙248.584.6100t 2ⅠA 上翼缘与腹板间隙347.6118.4135t

2

A

上翼缘与腹板间隙

469.2

159.9

7结语

(1)针对既有钢桥中存在大量面外变形疲劳裂

纹的问题,通过有限元方法研究了3跨连续钢板梁桥面外变形疲劳应力的产生机制,通过分析可知: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腹板间隙处各个位置发生不同程度的面外变形,腹板间隙呈现出双向弯曲的特征;在同一个车辆荷载工况下,距离荷载越近的主梁间挠度差越显著,从而使与竖向加劲肋相连的横撑传递的荷载越大,导致腹板间隙面外变形效应显著,产生的局部竖向弯曲应力越大;随着荷载作用的位置不同,面外变形效应也不同;荷载作用位置在横桥向变化时,腹板间隙最大拉应力发生了变化。

(2)通过进一步的参数分析,讨论了腹板间隙大小、腹板厚度等细部构造对腹板间隙面外变形疲劳的影响,分析发现腹板间隙大小、腹板厚度、横撑类型等细部构造对面外变形的影响较大,其中,腹板间隙增大,竖向应力也随之增大;X 型横撑构造的竖向应力略大于K 型横撑的竖向应力;腹板厚度增大,竖向应力减小。

(3)根据某高速公路7d 通行车辆动态称重监控信息,针对六轴货车的4种超载车重,分析了超载车辆作用下钢桥面外变形所产生的应力,统计所得六轴货车最重(135t )下的面外变形应力达469.2MPa 。在这样高的应力幅作用下,钢梁腹板间隙处极易萌生疲劳裂纹,桥梁疲劳寿命会显著缩短,而且在超载车辆作用下存在裂纹失稳扩展的危险,因此对通行车辆的载重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桥梁的使用安全。参考文献:R eferences :

[1] FISH ER J W.Fatigue and Fracture in Steel Bridges

[M ].New Y ork :John Wiley &Sons ,1984.

1

7第1期 王春生,等:钢桥腹板间隙面外变形疲劳应力分析

[2]ASCE Committee on Fatigue and Fracture Reliability

of the Committee on Structural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Structural Division.Fatigue Reliability[J].

Journal of the Structural Division,1982,108(1):32

88.

[3]CONNOR R J,FISH ER J W.Identifying Effective

and Ineffective Retrofits for Distortion Fatigue Crack2

ing in Steel Bridges Using Field Instrumentation[J].

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2006,11(6):7452752.

[4]王春生,钱 慧.钢桥腹板间隙面外变形疲劳研究综

述[J].钢结构,2008,7(增):46252.

WAN G Chun2sheng,Q IAN Hui.Review of the Re2

search on Web2gap Out2of2plane Distortional Fatigue

in Steel Bridges[J].Steel Structure,2008,7(S):462

52.

[5]CASTIG L IONI C A,FISH ER J W,YEN B T.Evalu2

ation of Fatigue Cracking at Cross Diaphragms of a

Multi2girder Steel Bridge[J].Constructional Steel Re2

search,1988,9(2):952110.

[6]FISH ER J W,KEA TIN G P B.Distortion2induced Fa2

tigue Cracking of Bridge Details with Web Gaps[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1989,12(3/

4):2152228.

[7]FISH ER J W,J IAN Jin,WA GN ER D C,et al.Distor2

tion2induced Fatigue Cracking in Steel Bridges[R].

Washington DC: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1990.

[8]COUSINS T E,STALL IN GS J M,LOWER T E,

et al.Field Evaluation of Fatigue Cracking in Dia2

phragm2girder Connections[J].Journal of Perform2

ance of Constructed Facilities,1998,12(1):25232. [9]STALL IN GS J M,COUSINS T E,STA FFORD T E.

Removal of Diaphragms from Three2span Steel G irder

Bridge[J].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1999,4(1):

63270.

[10]FRASER R E K,GRONDIN G Y,KUL A K G L.Be2

haviour of Distortion2induced Fatigue Cracks in

Bridge G irders[R].Edmonton:University of Alberta,

2000.

[11]MIKI C.Maintaining and Extending the Lifespan of

Steel Bridges in J apan[C]//IABSE.Extending the

Lifespan of Structures.San Francisco:IABSE,1995:

53268.

[12]MIKI C,ICHIKAWA A.Fatigue Assessment of Steel

Bridges of Bullet Train System[C]//IABSE.Evalu2

ation of Existing Steel and Composite Bridges.New

Y ork:IABSE,1997:2212230.

[13]WAN G Chun2sheng,Q IAN Hui,ZHAN Ang,et al.

Fatigue Evaluation of a Railway Steel Bridge Based on

In2site Test Data[C]//IABSE.Improving Inf rastruc2

ture World2bringing People Closer.Stuttgart:IABSE,

2007:4762477.

[14]ZHAO Y,RODDIS W M K.Finite Element Study of

Distortion2induced Fatigue in Welded Steel Bridges

[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2003(1845):

57265.

(上接第64页)

[4] 杜宏彪,姜 晶,管民生.不同跨高比连梁的联肢剪力

墙的Pushover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8, 30(3):21227,45.

DU Hong2biao,J IAN G Jing,GUAN Min2sheng.Push2 over Analysis on Coupled Shear Wall of Coupling Beams with Different Span2depth2ratio[J].Earthquake

Resistant Engineering and Retrofitting,2008,30(3): 21227,45.

[5]李宏男,李 兵.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恢复力模型及

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4,25(5):35242.

L I Hong2nan,L I Bing.Experimental Study on Seismic

Restoring Performanc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s[J].Journal of Building Structures,2004,25(5): 35242.

[6]陈 勤,钱稼茹.钢筋混凝土双肢剪力墙静力弹塑性分

析[J].计算力学学报,2005,22(1):13219.

CH EN Qin,QIAN Jia2ru.Static Elasto2plastic Analysis

of RC Shear Walls with One Row Openings[J].

Chinese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echanics,2005,22

(1):13219.

[7]陈云涛,吕西林.联肢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试验和

理论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03,24(4):25234.

CH EN Yun2tao,L U Xi2lin.Seismic Behavior of Cou2 pled Shear Wall-Experiment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J].Journal of Building Structures,2003,24(4):25234.

[8]L I K N,KUBO T.Reviewing the Multi2spring Model

and Fiber Model[C]//Architectural Institute of Japan.

Proceedings of the10th J apa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Symposium.Tokyo:Architectural Institute of Japan, 1998:236922374.

[9]王 伟.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非线性分析[D].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WAN G Wei.Nonlinear Analysis of Reinforced Con2 crete Core Wall[D].Xiπan:Xiπan University of Archi2 tecture and Technology,2009.

27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0年

现代钢桥考试-长安大学

1简述国内外钢桥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答:现在钢桥采用的主要技术有:(1)高强度低合金钢、预应力钢筋、高标号混凝土、 聚合物等新材料的应用; (2)桥梁上部结构采用正交异性刚桥面板和钢与混凝土的组合结构,箱型梁、高次超静定结构(多为连续梁、斜腿钢架、斜拉桥、各种组合体系等); (3)结构设计方面可以针对不同情况,按需要进行非线性(材料非线性、集合非线性)分析、空间 分析、动力分析、可靠性分析; (4)施工工艺方面用钻孔桩机械(土层及岩层)、大直径桩、双臂钢围堰、自升式平台等修建深水基础,用焊接、高强度螺栓、预应力等方式进行连;用悬臂施工(混凝土灌注及各种预制件的拼装)及整体架设等方法减低造价并压缩工期.2?、简述钢桥设计计算的基本方法和主要计算内容??答:国内外钢桥设计主要采用 容许应力法和半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1)容许应力法,以弹性设计理论为基础,但该方法不能充分反映不同荷载的统计特性,较大程度的依赖经验,它将逐步被一概率统计和可靠度理论为基础的概率极限设计法所取代。(2)办概率极限设计法,根据不同荷载和材料与构 件的统计特性采用分项安全系数表示。 3、简述钢桥的主要材料的种类、表示方法和主要特点? 答:钢桥的主要材料有结构钢、高强钢丝、高强螺栓、优质钢、锻钢、铸钢、焊条和焊丝等材料;表示方法是:(1)钢板,表示方法为”PL-宽*厚*长”,(2)型钢:(a)角钢,表示方法为L肢宽*肢厚*长度和L长肢宽*短肢宽*肢厚*长度,(b)工字钢,普通工字钢为I号数(界面高度cm和腹板厚度a、b、c),轻型工字钢OI号数(界面高度cm和腹板厚度a、b、c),(c)普通槽钢,[号数(界面高度cm和腹板厚度a、b、c),轻型槽钢,Q[号数(界面高 度cm和腹板厚度a、b、c) 4、简述焊接残余应力与残余变形的主要特点和对钢桥的影响? 答:钢材焊接时,在焊件上产生局部高温的不均匀温度场,使得钢材内部产生焊接应力,焊接应力较高的部位将达到钢材屈服强度而发生塑性变形,因而钢材冷却后将有残存与焊 件内的应力,为焊接残余应力。在焊接和冷却过程中由于焊件受热和冷却都不均匀除产 生内应力外,还产生变形,这种变形成为焊接残余变形。焊接残余变形影响结构的尺寸精 度和外观,导致构件的初弯曲、初扭曲、初偏心等,。使受力时产生附加的弯矩、扭矩和变形,从而减低其强度和稳定的承载力。5?、简述减少焊接残余应力和残余变形的方法? 答:(1)、设计措施(a)尽量减少焊缝的数量和尺寸(b)避免焊缝过分集中或多方向焊缝相交与一点(c)焊缝尽可能堆成布置,连接过渡尽量平滑,避免应力突变和应力集中(d)搭接长度不小于最小值(e)合理选择施焊位置,(2)焊接工艺措施(a)采用适当的焊接顺序和方向(b)先焊收缩量较大的焊缝,后焊收缩量小的焊缝,先焊错开的短焊缝,后焊直通的 长焊缝(c)先焊使用时受力较大的焊缝,后焊受力较次要的焊缝(d)预变形(e)预热、 后热(f)高温回火(g)用头部带小圆弧的小锤轻击焊缝,是焊缝得到延展,减低焊机残余应力。 6、简述钢桥桥面的结构形式和特点? 答:结构形式为公路钢桥桥面和铁路钢桥桥面;按照承重结构的主要材料可分为钢桥面、混凝土桥面和木桥面----该答案不甚准确,自己斟酌7?、简述桥面系梁格的组成和连 接形式??答:组成由横梁和纵梁,形式(1)横梁直接支承于主梁上-上承式(2)横梁位于主梁中间(3)横梁设置于主梁下端-下承式(4)横梁有吊杆直接悬吊与主梁之下-下承式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U肋嵌补段焊缝疲劳裂纹加固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U肋嵌补段焊缝疲劳裂纹加固 摘要; 本文调查研究了某大跨度桥梁正交异性钢桥面板U肋嵌补段对接焊缝位置疲劳裂纹,采用安全寿命法分析了疲劳裂纹产生的原因,提出了U肋嵌补段疲劳裂纹加固方案。 关键词: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U肋嵌补段,疲劳裂纹,加固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of a long-span Bridges orthotropic steel bridge panel U rib fill section embedded butt weld position fatigue crack, the safety life was analyzed the reasons of the fatigue crack, and put forward the U rib for fatigue crack embedded for strengthening project. Keywords: orthotropic steel bridge panel, U ribs for embedded section, the fatigue crack, reinforcement 1 引言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是由纵、横互相垂直的加劲肋连同桥面盖板所组成的共同承受车轮荷载的结构,以其自重轻、承载能力强和整体性好等优点在国内外大跨度桥梁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日本的明石海峡大桥、法国的诺曼底大桥和中国的苏通长江大桥等都采用了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形式。 U肋嵌补段是大跨度钢桥节段施工过程中两个相邻节段预留的在现场拼装的U肋,对于桥面顶板的U肋嵌补段,在现场拼装焊接时要采用仰焊工艺,焊接质量不易保证,在重载交通下容易产生疲劳裂纹,是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典型的疲劳细节之一。 本文通过对某大跨度桥梁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U肋嵌补段的疲劳裂纹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此类疲劳裂纹的加固方案。 2 U肋嵌补段焊缝疲劳裂纹 2011年6月,在某大跨度桥梁正交异性钢桥面板U肋嵌补段对接焊缝位置发现疲劳裂纹,如图1所示。U肋嵌补段疲劳裂纹1(a)和裂纹2(b)已经完全贯穿整个U肋,U肋在此位置已经丧失承载能力;疲劳裂纹3由于及时钻了止裂孔,裂纹在U肋底板止裂孔位置停止扩散,没有扩散到整个U肋;从图1(d)中可以发现,有些裂纹已经从U肋发展到桥面顶板,并沿着U肋与桥面顶板的焊缝发展,逐渐贯穿桥面顶板,对桥梁的安全性造成极大的影响。从图片中可以看出,U肋嵌补段对接焊缝位置的疲劳裂纹都是在焊缝的热影响区内产生

焊接应力与变形

4.2 焊接应力与变形: 4.2.1 焊接变形和残余应力的不利影响: 焊接变形 1.影响工件形状、尺寸精度 2.影响组装质量 3.增大制造成本———矫正变形费工、费时 4.降低承载能力———变形产生了附加应力 焊接应力 1.降低承载能力 2.引起焊接裂纹,甚至脆断 3.在腐蚀介质中,产生应力腐蚀裂纹 4.引起变形 4.2.2 焊接变形和应力的产生原因: 根本原因:对焊件进行的不均匀加热和冷却,如图6-2-8 焊接应力 焊接加热时,焊缝区受压力应力(因膨胀受阻,用符号“-”表示) 远离焊缝区手拉应力(用符号“+”表示) 焊后冷却时,焊缝受拉应力(因收缩受阻),远离焊缝区受压应力 焊接变形:当焊接应力超过金属σs时,焊件将产生变形 焊接应力和焊接变形总是同时存在,不会单独存在,当母材塑性较好,结构刚度较小时,焊接变形较大而应力较小;反之,则应力较大而变形较小。 4.2.3 焊接变形的控制和矫正:

4.2.3.1 焊接变形的基本形式,如图6-2-9 如图6-2-9 常见的焊接残余变形的类型 1、2---纵向收缩量3---横向收缩量4、5---角变形量f---挠度 (1)收缩变形:即焊件沿焊缝的纵向和横向尺寸减少,是由于焊缝区的纵向和横向收缩引起的。如图5-2-9 a (2)角变形:即相连接的构件间的角度发生改变,一般是由于焊缝区的横向收缩在焊件厚度上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如图5-2-9b (3)弯曲变形:即焊件产生弯曲。通常是由焊缝区的纵向或横向收缩引起的。如图5-2-9c (4)扭曲变形:即焊件沿轴线方向发生扭转,与角焊缝引起的角度形沿焊接方向逐渐增大有关。如图5-2-9d (5)失稳变形(波浪变形):一般是由沿板面方向的压应力作用引起的。如图5-2-9e 4.2.3.2 控制焊接变形的措施 (1)设计措施(详见焊接结构设计) 尽量减少焊缝的数量和尺寸,合理选用焊缝的截面形状,合理安排焊缝位置──尽量使焊缝对称或接近于构件截面的中性轴(以减少弯曲变形)。如图6-2-10

非线性分析作业讲义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材料工程 姓名:飞学号:1125 作业: 找出几个所在专业研究领域的重要而且有研究价值的非线性问题及其模型,要求写出相应的模型方程及其所涉及的变量参数涵义,并列举出研究该模型的主要研究现状。(不少于3种) 举例1:材料力学领域的非线性问题 非线性本构和非线性本构复合材料 1.1 研究非线性本构模型的意义 从力学的角度来看,C/SiC复合材料属于准脆性的各向异性材料。以碳纤维、热解碳界面和SiC基体三种典型组分构成的C/SiC复合材料为例,相对于脆性的单质陶瓷,该材料具有较好的韧性。主要原因是在机械载荷作用下,材料内部存在如前所述的基体开裂、界面脱粘和滑移、纤维断裂和拔出等多种能量耗散机制。虽然这些细观损伤模式有别于金属的屈服机理,但是材料表现出类似的弹塑性-损伤力学行为。图1-1为C/SiC复合材料在沿轴向拉伸加卸载条件下的典型应力-应变曲线,从图中可看出:材料的线弹性极限较低,通常为20MPa左右;当应力水平超过弹性极限之后,材料的弹性模量(E0)开始减小,同时产生类似于不可回复的残余应变,卸载-重加载过程中应力-应变曲线形成迟滞环,且迟滞环的宽度随卸载点应力的增大而不断增大。该材料的剪切应力-应变关系也有类似的特征。由此易知,在对C/SiC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分析描述时,传统的线弹性本构模型已经不再胜任;而如果仅在线弹性范围内使用该材料,则不能充分发挥出材料的力学性能,安全裕度过大,与航空航天器追求减重的目标不符。因此需要充分了解该材料的非线性力学行为,特别是其内部的损伤机理与特性,并为其建立合适的非线性本构模型。

图1-1 C/SiC复合材料的典型拉伸加/卸载应力-应变曲线 建立非线性本构模型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辅助C/SiC复合材料的结构优化设计。如前所述,目前C/SiC复合材料已经开始逐步在航空航天器结构上使用,轻质、可重复使用等特性有助于提高飞行器的性能,并降低寿命周期内的使用和维护成本,但是这类材料仍然存在造价高的缺点。例如,德国DLR为X-38 V201飞行器提供的全C/SiC复合材料襟翼的尺寸约为1.4m×1.6m,重68公斤,造价高达2千万美元。这是由材料制备工艺的特点决定的。以较为成熟的等温CVI 工艺为例,该工艺具有能够制备出高纯度的基体、可用于一定厚度构件的近尺寸成型等诸多优点,但是为防止沉积的基体太快地封堵预制体孔隙通道,需要在相对缓慢的沉积速率下进行,因此材料的制备周期长,通常需要几周或数百小时的时间,而且化学反应过程中生成的HCl等副产物对设备有腐蚀作用,导致制备成本偏高,限制了材料的推广应用。因此,为C/SiC复合材料建立合适的本构模型,在结构设计阶段将本构模型与商业有限元软件结合,准确计算和结构在不同受载条件下的应力状态并预测其承载能力,有助于结构的优化设计,同时省去或减少大量的试件制备和测试过程,从而降低热结构的研发成本。国内已经对C/SiC 的损伤机理和本构模型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潘文革等人对二维和三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在单轴拉伸载荷下的损伤演化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分析声发射事件数和相对能量等参数,发现两种材料的拉伸损伤过程大致分为初始损伤阶段、过渡阶段、损伤加速和快速断裂阶段;杨成鹏等人对二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单轴拉伸非线性力学行为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循环加卸载试验方法,获得了材料的残余应变和卸载模量随拉伸应力的变化关系,并建立了基于剪滞理论的细观损伤力学模型;陶永强等人将二维编织结构简化成正交铺层和纤维束波动部分的组合,采用了Curtin和Ahn提出的基体随机开裂、纤维随机断裂的统计分布理论以及体积平均方法,预测了二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此

应力与变形分析

第6章 应力与变形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胡克定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 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 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强度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5 应力集中的概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6 剪切和挤压时的应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7 剪切胡克定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8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分布规律和强度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9 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强度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0 弯曲变形的概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1 提高梁弯曲强度和刚度的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6章 应力与变形分析 本章通过对四种基本变形时构件截面上的应力分布规律的分析,介绍研究材料力学的基本方法;讨论其应力和变形的计算问题;重点研究构件的强度计算;介绍常温、静载下材料的机械性质。 6.1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 6.1.1 应力的概念 同一种材料制成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根直杆,在相同轴向 拉力的作用下,其杆内的轴力相同。但随拉力的增大,横 截面小的杆必定先被拉断。这说明单凭轴力F N 并不能判断 拉(压)杆的强度,即杆件的强度不仅与内力的大小有关, 图6-1 而且还与截面面积有关,即与内力在横截面上分布的密集程度(简称集度)有关,为此引入应力的概念。 要了解受力杆件在截面m-m 上的任意一点C 处的分布内力集度,可假想将杆件在m-m 处截开,在截面上围绕C 点取微小面积ΔA ,ΔA 上分布内力的合力为Δp (图6-1a),将Δp 除以面积ΔA ,即 A p p ??=m (6-1) p m 称为在面积ΔA 上的平均应力,它尚不能精确表示C 点处内力的分布状况。当面积无限趋近于零时比值A p ??的极限,才真实地反映任意一点C 处内力的分布状况,即

O型密封圈及其槽的设计

O型密封圈及其槽的设计 2011-04-04 13:27:22| 分类:资料|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O形圈密封是典型的挤压型密封。O形圈截面直径的压缩率和拉伸是密封设计的主要内容,对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有重要意义。O形圈一般安装在密封沟槽内起密封作用。O形密封圈良好的密封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O形圈尺寸与沟槽尺寸的正确匹配,形成合理的密封圈压缩量与拉伸量。密封装置设计加工时,若使O形圈压缩量过小,就会引起泄漏;压缩量过大则会导致O形密封圈橡胶应力松弛而引起泄漏。同样,O形圈工作中拉伸过度,也会加速老化而引起泄漏。世界各国的标准对此都有较严格的规定。 1、O形圈密封的设计原则 1)压缩率 压缩率W通常用下式表示: W= (do-h)/do% 式中do——O形圈在自由状态下的截面直径(mm) h ——O形圈槽底与被密封表面的距离,即O形圈压缩后的截面高度(mm)。 在选取O形圈的压缩率时,应从如下三个方面考虑: a.要有足够的密封接触面积 b.摩擦力尽量小 c.尽量避免永久变形。 从以上这些因素不难发现,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矛盾。压缩率大就可获得大的接触压力,但是过大的压缩率无疑会增大滑动摩擦力和永久变形。而压缩率过小则可能由于密封沟槽的同轴度误差和O形圈误差不符合要求,消失部分压缩量而引起泄漏。因此,在选择O形圈的压缩率时,要权衡个方面的因素。一般静密封压缩率大于动密封,但其极值应小于30%(和橡胶材料有关),否则压缩应力明显松弛,将产生过大的永久变形,在高温工况中尤为严重。 O 形圈密封压缩率W的选择应考虑使用条件,静密封或动密封;静密封又可分为径向密封与轴向密封;径向密封(或称圆柱静密封)的泄漏间隙是径向间隙,轴向密封(或称平面静密封)的泄漏间隙是轴向间隙。轴向密封根据压力介质作用于O形圈的内径还是外径又分受内压和外压两种情况,内压增加的拉伸,外压降低O形圈的初始拉伸。上述不同形式的静密封,密封介质对O形圈的作用力方向是不同的,所以预压力设计也不同。对于动密封则要区分是往复运动还是旋转运动密封。 1.静密封:圆柱静密封装置和往复运动式密封装置一样,一般取W=10%~15%;平面密封装置取 W=15%~30%。 2.对于动密封而言,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a.往复运动密封一般取W=10%~15%。 b.旋转运动密封在选取压缩率时必须要考虑焦耳热效应,一般来说,旋转运动用O形圈的内径要比轴径大3%~5%,外径的压缩率W=3%~8%。

现代钢桥考试-长安大学学习资料

1简述国内外钢桥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答:现在钢桥采用的主要技术有:(1)高强度低合金钢、预应力钢筋、高标号混凝土、聚合物等新材料的应用; (2)桥梁上部结构采用正交异性刚桥面板和钢与混凝土的组合结构,箱型梁、高次超静定结构(多为连续梁、斜腿钢架、斜拉桥、各种组合体系等);(3) 结构设计方面可以针对不同情况,按需要进行非线性(材料非线性、集合非线性)分析、 空间分析、动力分析、可靠性分析;(4)施工工艺方面用钻孔桩机械(土层及岩层)、 大直径桩、双臂钢围堰、自升式平台等修建深水基础,用焊接、高强度螺栓、预应力等方 式进行连;用悬臂施工(混凝土灌注及各种预制件的拼装)及整体架设等方法减低造价并 压缩工期. 2、简述钢桥设计计算的基本方法和主要计算内容? 答:国内外钢桥设计主要采用容许应力法和半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1)容许应力法,以弹性设计理论为基础,但该方法不能充分反映不同荷载的统计特性,较大程度的依赖经验,它将逐步被一概率统计和可靠度理论为基础的概率极限设计法所取代。(2)办概率极限设计法,根据不同荷载和材料与构件的统计特性采用分项安全系数表示。 3、简述钢桥的主要材料的种类、表示方法和主要特点? 答:钢桥的主要材料有结构钢、高强钢丝、高强螺栓、优质钢、锻钢、铸钢、焊条和焊 丝等材料;表示方法是:(1)钢板,表示方法为”PL-宽*厚*长”,(2)型钢:(a)角钢,表 示方法为L肢宽*肢厚*长度和L长肢宽*短肢宽*肢厚*长度,(b)工字钢,普通工字钢为I 号数(界面高度cm和腹板厚度a、b、c),轻型工字钢OI号数(界面高度cm和腹板厚 度a、b、c),(c)普通槽钢,[号数(界面高度cm和腹板厚度a、b、c),轻型槽钢,Q[号数(界面高度cm和腹板厚度a、b、c) 4、简述焊接残余应力与残余变形的主要特点和对钢桥的影响? 答:钢材焊接时,在焊件上产生局部高温的不均匀温度场,使得钢材内部产生焊接应力,焊接应力较高的部位将达到钢材屈服强度而发生塑性变形,因而钢材冷却后将有残存与焊 件内的应力,为焊接残余应力。在焊接和冷却过程中由于焊件受热和冷却都不均匀除产 生内应力外,还产生变形,这种变形成为焊接残余变形。焊接残余变形影响结构的尺寸精 度和外观,导致构件的初弯曲、初扭曲、初偏心等,。使受力时产生附加的弯矩、扭矩和 变形,从而减低其强度和稳定的承载力。 5、简述减少焊接残余应力和残余变形的方法? 答:(1)、设计措施(a)尽量减少焊缝的数量和尺寸(b)避免焊缝过分集中或多方向 焊缝相交与一点(c)焊缝尽可能堆成布置,连接过渡尽量平滑,避免应力突变和应力集中(d)搭接长度不小于最小值(e)合理选择施焊位置,(2)焊接工艺措施(a)采用适当的焊接顺序和方向(b)先焊收缩量较大的焊缝,后焊收缩量小的焊缝,先焊错开的短焊缝,后焊直通的长焊缝(c)先焊使用时受力较大的焊缝,后焊受力较次要的焊缝(d)预变形(e)预热、后热(f)高温回火(g)用头部带小圆弧的小锤轻击焊缝,是焊缝得到延展,减低焊 机残余应力。 6、简述钢桥桥面的结构形式和特点? 答:结构形式为公路钢桥桥面和铁路钢桥桥面;按照承重结构的主要材料可分为钢桥面、

焊接应力变形的产生原因与控制措施

焊接应力变形的产生原因与控制措施 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王习宇[摘要] 近年来,汽车行业发展迅猛,各主机厂在提升产量的同时,对于产品质量的要求也大幅提高。为应对巨大的市场冲击,我们威孚力达应采取相应措施,来迎接机遇和挑战。目前我司焊接向着自动化、集成化、高精度、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如何采取措施减小金属构件在焊接工序中发生的应力与应变,从而提高焊接工序的精度以及产品的总体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叙述了焊接应力变形与控制方法。 [关键词] 威孚力达焊接变形焊接应力产生原因控制措施

国内现状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焊接技术在汽车工程中得到大量的应用,焊接工件尤其是法兰焊接变形也成为人们密切关注的焦点。在焊接过程中,焊接残余应力和焊接变形会严重影响制造过程、焊接结构的使用性能、焊接接头的抗脆断能力、疲惫强度、抗应力腐蚀开裂和高温蠕变开裂能力。焊接变形在制造过程中也会危及外形与公差尺寸,使制造过程更加困难,当出现题目时还需采取一些费时耗资的附加工序来进行弥补,不仅增加本钱,还可能出现由此工序带来的其他不利因素。因此,要得到高质量的焊接结构必须对这些现象严格控制。焊接应力分析熔化焊接时,被焊金属在热源作用下发生局部加热和熔化,材料的力学性能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而焊接热过程也直接决定了焊缝和热影响区焊后的显微组织、残余应力与变形大小,所以焊接热过程的正确计算和测定是焊接应力和变形分析的条件。因此在焊接过程的模拟研究中,只考虑温度场对应力场的影响,而忽略应力场对温度场的作用。同时,非线性、瞬时作用以及温度相关性效应等也会妨碍正确描述在各种情况下产生的残余应力,并使同一系统化的工作很难完成。为使其简单化,实际中常用焊接性的概念作为一种分类系统,将焊接分解为热力学、力学和显微结构等过程,从而降低了焊接性各种现象的复杂性。图1所示的工艺基础将焊接性分解为温度场、应力和变形场以及显微组织状态场。这种分解针对焊接残余应力和焊接变形的数值分析处理很有价值。在狭义上,焊接性又可理解成所要求的强度性能。影响强度性能的主要因素又包括化学成分、相变显微组织、焊接温度循环、焊后热处理、构件外形、负载条件以及氢含量等。显微组织的转变不仅决定于材料的化学成分,也决定于其受热过程(特别是与焊接有关的过程),特别是它在焊接接头的热影响区和熔化区的影响更加引人留意。 在焊接过程中,由于焊件局部的温度发生变化,产生应力变形。进而导致了构件产生变形。因此,通过对焊接结构及焊接变形的分析,通过对焊接工艺焊件结构设计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从而提高焊接质量。

O形密封圈的密封原理

O形密封圈简称O形圈,是一种截面为圆形的橡胶圈。O形密封圈是液压、气动系统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密封件。O形圈有良好的密封性,既可用于静密封,也可用于往复运动密封中;不仅可单独使用,而且是许多组合式密封装置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它的适用范围很宽,如果材料选择得当,可以满足各种运动条件的要求,工作压力可从1.333×105Pa的真空到400MPa高压;温度范围可从-60℃到200℃。 与其它密封型式相比,O形密封圈具有以下特点: 1)结构尺寸小,装拆方便。 2)静、动密封均可使用,用作静密封时几乎没有泄漏。 3)使用单件O形密封圈,有双向密封作用。 4)动摩擦阻力较小。 5)价格低廉。 O形密封圈是一种挤压型密封,挤压型密封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依靠密封件发生弹性变形,在密封接触面上造成接触压力,接触压力大于被密封介质的内压,则不发生泄漏,反之则发生泄漏。在用于静密封和动密封时,密封接触面接触压力产生原因和计算方法不尽相同,需分别说明。 1、用于静密封时的密封原理 在静密封中以O形圈应用最为广泛。如果设计、使用正确,O形密封圈在静密封中可以实现无泄漏的绝对密封。 O 形密封圈装入密封槽后,其截面承受接触压缩应力而产生弹性变形。对接触面产生一定的初始接触压力Po。即使没有介质压力或者压力很小,O形密封圈靠自身的弹性力作用而也能实现密封;当容腔内充入有压力的介质后,在介质压力的作用下,O形密封圈发生位移,移向低压侧,同时其弹性变形进一步加大,填充和封闭间隙δ。此时,坐用于密封副偶合面的接触压力上升为Pm: Pm=Po+Pp 式中Pp——经O形圈传给接触面的接触压力(0.1MPa) Pp=K·P K——压力传递系数,对于橡胶制O形密封圈K=1; P——被密封液体的压力(0.1MPa)。 从而大大增加了密封效果。由于一般K≥1,所以Pm>P。由此可见,只要O形密封圈存在初始压力,就能实现无泄漏的绝对密封。这种靠介质本身压力来改变O形密封圈接触状态,使之实现密封的性质,称为自封作用。 理论上,压缩变形即使为零,在油压力下也能密封,但实际上O形密封圈安装时可能会有偏心。所以,O形圈装入密封沟槽后,其断面一般受到7%—30%的压缩变形。静密封取较大的压缩率值,动密封取较小的压缩率值。这是因为合成橡胶在低温下要压缩,所以静密封O形圈的预压缩量应考虑补偿它的低温收缩量。 2、用于往复运动密封时的密封原理 在液压转动、气动元件与系统中,往复动密封是一种最常见的密封要求。动力缸活塞与缸体、活塞干预缸盖以及各类滑阀上都用到往复运动密封。缝隙由圆柱杆与圆柱孔形成,杆在圆柱孔内轴向运动。密封作用限制流体的轴向泄漏。用作往复运动密封时,O形圈的预密封效果和自密封作用与静密封一样,并且由于O形圈自身的弹力,而具有磨损后自动补偿的能力。但由于液体介质密封时,由于杆运动速度、液体的压力、粘度的作用,情况比静密封复杂。 当液体在压力作用下,液体分子与金属表面互相作用,油液中所含的―极性分子‖在金属表面上紧密而整齐的排列,沿滑移面与密封件间形成一个强固的边界层油膜,并且对滑移面

结构非线性分析汇总

结构非线性分析理论 1.结构设计方法 结构设计方法从传统的容许应力设计法发展到了基于概率统计的极限状态 设计法。传统的容许应力设计法是基于线弹性理论,依照经验选取一定的安全系 数,以构件危险截面某一点的计算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容许应力为准则,目前在某 些领域仍在使用。安全系数,是一个单一的根据经验确定的数值,没有考虑不同 结构之间的差异,不能保证不同结构具有同等的安全水平。此外,容许应力设计 法以弹性理论计算内力,对那些发展塑性变形能提高承载力的构件或结构(如受 弯构件),比那些发展塑性变形不能提高承载力的构件或结构(如轴心受力构件) 具有较大的安全储备。 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是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按照一定概率确定荷载或材料的 代表值,并给出结构的功能函数,用结构失效概率或可靠指标度量结构的可靠性。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将极限状态分为两类:(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是指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2)正常使用 极限状态,是指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限值。结构 按极限状态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0,21≥n X X X g (1.1) 式((1.1)中g(X i )为结构功能函数,X i (i =1, 2……n)为基本变量,是指影响该 结构功能的各种作用、材料性能、几何参数等。 目前我国结构设计规范基本都是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 法,用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计算。美国的钢结构设计采用了两种设计方法: ASD(Allowable Stress Design)和LRFD(Load and Resistance Factor Design),即容许 应力设计法和分项系数设计法,McCormac 指出LRFD 相比ASD ,并不一定节省材 料,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取得这样的效果,而在不同荷载作用下能给结构提供 等同的可靠性,对于活载和恒载,ASD 采用的安全系数是一样的,而LRFD 对恒 载则采用了一个较小的荷载系数(恒载比活载能更准确的确定),也就是说如果恒 载大于活载,LRFD 比ASD 节省材料。

焊接应力和变形控制论文

焊接应力和变形控制论文 摘要:为有效控制因焊件的不均匀膨胀和收缩而造成的焊接变形,就焊接变形和焊接应力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焊接变形,焊接应力,热过程,焊接工艺 在焊接技术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形式各异的焊接机械、焊接方法日新月异,焊接技术成了一个关键的课题。但在作业过程中,由于焊接产生的焊接残余应力和残余变形,严重影响着焊接的质量,因而,急需采用合理的方法予以控制。 焊接过程实际上是在焊件局部区域加热后又冷却凝固的热过程,但由于不均匀温度场,导致焊件不均匀的膨胀和收缩,从而使焊件内部产生焊接应力而引起焊接变形。常见的焊接应力有:1)纵向应力;2)横向应力;3)厚度方向应力。常见的焊接变形有:1)纵向收缩变形;2)横向收缩变形;3)角变形;4)弯曲变形;5)扭曲变形;6)波浪变形。针对这些不同种类的焊接变形和应力分布,追溯根源,具体进行研究控制。 1焊接变形的控制措施 全面分析各因素对焊接变形的影响,掌握其影响规律,即可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

1.1焊缝截面积的影响 焊缝截面积是指熔合线范围内的金属面积。焊缝面积越大,冷却时收缩引起的塑性变形量越大,焊缝面积对纵向、横向及角变形的影响趋势是一致的,而且是起主要的影响,因此,在板厚相同时,坡口尺寸越大,收缩变形越大。 1.2焊接热输入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热输入大时,加热的高温区范围大,冷却速度慢,使接头塑性变形区增大。 1.3焊接方法的影响 多种焊接方法的热输入差别较大,在焊接常用的几种焊接方法中,除电渣以外,埋弧焊热输入最大,在其他条件如焊缝断面积等相同情况下,收缩变形最大,手工电弧焊居中,CO2气体保护焊最小。 1.4接头形式的影响 在焊接热输入、焊缝截面积、焊接方面等因素条件相同时,不同的接头形式对纵向、横向、角变形量有不同的影响。常用的焊缝形式有堆焊、角焊、对接焊。 1)表面堆焊时,焊缝金属的横向变形不但受到纵横向母材的约束,而且加热只限于工件表面一定深度而使焊缝的收缩同时受到板厚、深度、母材方面的约束,因此,变形相对较小。 2)T形角接接头和搭接接头时,其焊缝横向收缩情况与

O形密封圈的密封原理

O形密封圈的密封原理 标签:密封圈密封原理 O形密封圈简称O形圈,是一种截面为圆形的橡胶圈。O形密封圈是液压、气动系统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密封件。O形圈有良好的密封性,既可用于静密封,也可用于往复运动密封中;不仅可单独使用,而且是许多组合式密封装置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它的适用范围很宽,如果材料选择得当,可以满足各种运动条件的要求,工作压力可从1.333×105Pa的真空到400MPa高压;温度范围可从-60℃到200℃。与其它密封型式相比,O形密封圈具有以下特点:1)结构尺寸小,装拆方便。2)静、动密封均可使用,用作静密封时几乎没有泄漏。3)使用单件O形密封圈,有双向密封作用。4)动摩擦阻力较小。5)价格低廉。 O形密封圈是一种挤压型密封,挤压型密封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依靠密封件发生弹性变形,在密封接触面上造成接触压力,接触压力大于被密封介质的内压,则不发生泄漏,反之则发生泄漏。在用于静密封和动密封时,密封接触面接触压力产生原因和计算方法不尽相同,需分别说明。1、用于静密封时的密封原理在静密封中以O形圈应用最为广泛。如果设计、使用正确,O形密封圈在静密封中可以实现无泄漏的绝对密封。 O形密封圈装入密封槽后,其截面承受接触压缩应力而产生弹性变形。对接触面产生一定的初始接触压力Po。即使没有介质压力或者压力很小,O形密封圈靠自身的弹性力作用而也能实

现密封;当容腔内充入有压力的介质后,在介质压力的作用下,O形密封圈发生位移,移向低压侧,同时其弹性变形进一步加大,填充和封闭间隙δ。此时,作用于密封副偶合面的接触压力上升为Pm:Pm=Po+Pp 式中Pp——经O形圈传给接触面的接触压力(0.1MPa)Pp=K·P K——压力传递系数,对于橡胶制O形密封圈K=1;P——被密封液体的压力(0.1MPa)。从而大大增加了密封效果。由于一般K≥1,所以Pm>P。由此可见,只要O形密封圈存在初始压力,就能实现无泄漏的绝对密封。这种靠介质本身压力来改变O形密封圈接触状态,使之实现密封的性质,称为自封作用。理论上,压缩变形即使为零,在油压力下也能密封,但实际上O形密封圈安装时可能会有偏心。所以,O形圈装入密封沟槽后,其断面一般受到7%—30%的压缩变形。静密封取较大的压缩率值,动密封取较小的压缩率值。这是因为合成橡胶在低温下要压缩,所以静密封O形圈的预压缩量应考虑补偿它的低温收缩量。2、用于往复运动密封时的密封原理在液压转动、气动元件与系统中,往复动密封是一种最常见的密封要求。动力缸活塞与缸体、活塞干预缸盖以及各类滑阀上都用到往复运动密封。缝隙由圆柱杆与圆柱孔形成,杆在圆柱孔内轴向运动。密封作用限制流体的轴向泄漏。用作往复运动密封时,O形圈的预密封效果和自密封作用与静密封一样,并且由于O形圈自身的弹力,而具有磨损后自动补偿的能力。但由于液体介质密封时,由于杆运动速度、液体的压力、粘

建筑工程钢结构焊接过程模拟与焊接变形、焊接ansys应力有限元分析(详细图解分析)

焊接过程模拟与焊接变形、焊接Ansys应力有限元分析 1.1 焊接变形与焊接应力 焊接时,加热和冷却循环总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变形,焊接变形对尺寸稳定性以及结构力学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控制焊接变形在焊接加工中是一个关键的任务。 在钢结构焊接中,焊接工艺会使构件温度场产生不均匀变化,从而在构件中产生复杂的残余应力分布。残余应力是一种自相平衡的力系,当构件承受荷载时,如受拉、受压等,荷载引起的应力将与截面残余应力相叠加,从而使构件某些部位提前达到屈服强度,并发生塑性变形,故会严重降低构件的刚度和稳定性以及结构疲劳强度。 对构件进行焊接,在焊件上产生局部高温的不均匀温度场,焊接中心处温度可达1600℃,高温区的钢材会发生较大程度的膨胀伸长,但受到相邻钢材的约束,从而在焊件内引起较高的温度应力,并在焊接过程中,随时间和温度而不断变化,称其为焊接应力。焊接应力较高的部位,甚至将达到钢材的屈服强度而发生塑性变形,因而钢材冷却后将有残存于焊件内的应力,称为焊接残余应力。并且在冷却过程中,钢材由于不能自由收缩,而受到拉伸,于是焊件中出现了一个与焊件加热方向大致相反的内应力场。 1.2 Ansys有限元焊接分析 为通过对焊接过程的三维有限元模拟分析以及焊接后构件变形及残余应力分布分析,为评估焊接对焊件的影响提供更加合理、有效、可靠的分析数据,并为焊接工艺提供一定的指导,为采用的焊接过程提供一定的分析依据,采用大型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作为分析工具对焊接过程与焊件的变形与残余应力进行了分析。 ANSYS有2种方式来考虑热分析与力学分析之间的耦合,即直接耦合和间接耦合。 间接耦合法的处理思路为先进行温度场的模拟,然后将求出的结点温度作为体载荷施加在结构中,计算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即:

Y型密封圈规格型 及密封原理

Y型密封圈规格型号表

Y型密封圈知识 1.主要性能 Y形密封圈的截面呈Y形,是一种典型的唇形密封圈。 按其截面的高、宽比例不同,可分为宽型、窄型、Yx型等几类。 若按两唇的高度是否相等,则可分为轴、孔通用型的等高唇Y形密封圈和不等高唇的轴用Y形密封圈和孔用Y形密形圈,如图5-7所示。 Y形密封圈广泛应用于往复动密封装置中,其使用寿命高于O形密封圈。 Y形密封圈的适用工作压力不大于40M P a,工作温度为-30~+80℃。 工作速度范围:采用丁腈橡胶制作时为0.01~0.6m/s;采用氟橡胶制作时,为0.05~0.3m/s;采用聚氨酯橡胶制作时,则为0.01~1m/s。Y 形密封圈的密封性能、使用寿命及不用挡圈时的工作压力极限,都以聚氨酯橡胶材质为佳。 Y形密封圈的性能特点: 1)密封性能可靠; 2)摩擦阻力小,运动平稳; 3)耐压性好,适用压力范围广; 4)结构简单,价格低廉; 5)安装方便。 2.密封原理 Y形密封圈依靠其张开的唇边贴于密封副耦合面,并呈线状接触,在介质压力作用下产生“峰值”接触应力,压力越高,应力越大。当耦合件以工作速度相对运动时,在密封唇与滑移耦合面之间形成一层密封液膜,从而产生密封作用。密封唇边磨损后,由于介质压力的作用而具有一定的自动补偿能力。 图5-8所示为带有副唇的轴用Y形密封圈。每次往复运动后,在其主、副唇之间都会残留下微量液体(工作介质)。随着往复运动次数的

增多,残留液体将充满主、副唇之间的空间,形成一个特殊的“围困区”。 当主唇处于工作状态时,由于“围困区”内液体不可压缩,其间的压力远远高于小腔内的工作压力(见图5-8)。此时,副唇与耦合面的接触应力,也远远大于主唇与耦合面间的接触应力。因而,当轴外伸时迫使“围困区”内的液体压回小腔,从而形成了可靠的密封状态,提高了Y形密封圈的密封性能。“围困区”内的压力越高,则副唇对耦合面的接触应力越大,密封性能也就越良好。 3.应用 安装Y形密封圈时,唇口一定要对着压力高的一侧,才能起密封作用。 为了防止在高压状态下,Y型密封圈的根部因材质塑性变形而被挤入密封耦合面的间歇,故应控制滑移耦合件间的配合间隙δ的大小,见图5-9a。对于工作压力大于16M P a的Y形密封圈,为保证其使用寿命,防止密封圈的根部被挤入配合间隙,应在密封圈根部处安装挡圈,如图5-9b所示。 为了防止Y形密封圈在往复运动过程中出现翻转、扭曲等现象,即保持其运动平稳性,可在Y形密封圈的唇口处设置支承环,如图5-10所示。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细节优化论文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细节优化 摘要:作为早期公路钢桁梁桥破损桥面板更新的主要选择,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已得到应用。为了适应近年来日益增长和加重的车辆轮载,需要对钢桥面板进行疲劳细节的优化。本文采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50年的疲劳荷载作用,借助三维有限元模型获得两种闭口肋的疲劳细节影响面,运用经典的雨流计数法研究其疲劳损伤度。结果表明相同尺寸下,u形截面常见疲劳细节的受力优于v形截面,疲劳寿命大于v形截面。 关键词:栓焊桁梁桥;钢桥面板;疲劳细节优化;闭口肋 abstract: as the early highway steel truss bridge damage the main selection panel update, orthotropic steel bridge panel has been applied. in order to meet the increasing in recent years and aggravation of the vehicle wheel load, need to steel bridge panel fatigue of the detail of the optimization. in this article, the method of 50 years of simulation montecarlo fatigue load, with the aid of the three 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for two silent ribs fatigue details the extent, using the classical rain flow count method to study the fatigue degree.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same size, u shape section of the detail of the stress fatigue common better than v section, fatigue life than v section. keywords: bolt welding truss; bridge steel plate; fatigue

如何控制焊接应力和变形

如何控制焊接应力和变形- - 摘要:为有效控制钢结构因焊件的不均匀膨胀和收缩而造成的焊接变形,就焊接变形和焊接应力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在建筑钢结构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形式各异的焊接机械、焊接方法日新月异,焊接技术成了一个关键的课题。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焊接产生的焊接残余应力和残余变形,严重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安装进度和结构承载力(即使用功能),因而,急需采用合理的方法予以控制。 钢结构的焊接过程实际上是在焊件局部区域加热后又冷却凝固的热过程,但由于不均匀温度场,导致焊件不均匀的膨胀和收缩,从而使焊件内部产生焊接应力而引起焊接变形。常见的焊接应力有:1)纵向应力;2)横向应力;3)厚度方向应力。常见的焊接变形有:1)纵向收缩变形;2)横向收缩变形;3)角变形;4)弯曲变形;5)扭曲变形;6)波浪变形。针对这些不同种类的焊接变形和应力分布,追溯根源,具体进行研究控制。1焊接变形的控制措施 全面分析各因素对焊接变形的影响,掌握其影响规律,即可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 1.1焊缝截面积的影响 焊缝截面积是指熔合线范围内的金属面积。焊缝面积越大,冷却时收缩引起的塑性变形量越大,焊缝面积对纵向、横向及角变形的影响趋势是一致的,而且是起主要的影响,因此,在板厚相同时,坡口尺寸越大,收缩变形越大。 1.2焊接热输入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热输入大时,加热的高温区范围大,冷却速度慢,使接头塑性变形区增大。 1.3焊接方法的影响 多种焊接方法的热输入差别较大,在建筑钢结构焊接常用的几种焊接方法中,除电渣以外,埋弧焊热 输入最大,在其他条件如焊缝断面积等相同情况下,收缩变形最大,手工电弧焊居中,CO2气体保护焊最小。 1.4接头形式的影响 在焊接热输入、焊缝截面积、焊接方面等因素条件相同时,不同的接头形式对纵向、横向、角变形量有不同的影响。常用的焊缝形式有堆焊、角焊、对接焊。 1)表面堆焊时,焊缝金属的横向变形不但受到纵横向母材的约束,而且加热只限于工件表面一定深度 而使焊缝的收缩同时受到板厚、深度、母材方面的约束,因此,变形相对较小。 2)T形角接接头和搭接接头时,其焊缝横向收缩情况与堆焊相似,其横向收缩值与角焊缝面积成正比,与板厚成反比。 3)对接接头在单道(层)焊的情况下,其焊缝横向收缩比堆焊和角焊大,在单面焊时坡口角度大,板厚上、下收缩量差别大,因而角变形较大。 双面焊时情况有所不同,随着坡口角度和间隙的减小,横向收缩减小,同时角变形也减小。 1.5焊接层数的影响 1)横向收缩:在对接接头多层焊接时,第一层焊缝的横向收缩符合对接焊的一般条件和变形规律,第 一层以后相当于无间隙对接焊,接近于盖面焊道时与堆焊的条件和变形规律相似,因此,收缩变形相对较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