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第一卷读书笔记教学提纲

理想国第一卷读书笔记教学提纲
理想国第一卷读书笔记教学提纲

《理想国第一卷》读书笔记

这本书主要对“什么是正义”进行了讨论。这本书主要以苏格拉底为第一人称用对话体做成。

首先是关于第一种正义的理解:首先是苏格拉底和凯帕洛聊天。凯帕洛与苏格拉底分享老年时后的理解和心得。他认为:如果人是正直守矩的,随和知足的,即使老年也只是略有不便;如果不是正直守矩的,不管是老年还是青年,对于这样的人都是难堪的。(329d)一个和易明达的人将不能一贫如洗而履老境如夷平地;对于一个不能明达的人,虽然富有,也终未必能与他自身和悦相处。(330a)因此他认为为:对于一个心智明达的人来说,财富拥有着最大效用。(331b)。从而引出了对“正义”的讨论。凯帕洛认为:正义就是偿还从一个人拿来的任何一样东西。苏格拉底对此表示了他的反驳:一个人,如果从另一个人清醒的时候取了一把武器的话,在他疯掉的时候就不应该把这件武器归还给他自己本人,也不应该把一切真情告诉此人,否则就不能算是正义,正确的。(331c)此时波策玛尔科为他的父亲解围,他认同西蒙尼代(一位智者)的说法,即:凡是所该负于人的,还之于人,是所谓的正义。(331e)

然后就是关于“正义”的第二种理解:正义是在于有利于朋友加害于敌人。首先苏格拉底先确认了:“该负于人“的定义:所。因此”正义此时的定义也就推敲成了:凡是所适合和配称每一个人的,还之于人,是所谓的正义。(332c)苏格拉底有又对此进行了反驳,举了几个例子:1.人们所称之医学的技艺是一种把药品、食物和饮料还之

于躯体的一种技艺。2.烹调是一种把佐料归之于菜肴的一种技艺。由于在前面波策玛尔科认为:正义是有利于朋友而有害于敌人。苏格拉底随后进行了追问:医生在朋友生病时是能够有利于他们的人,同时敌人如果病着的时候,医生也是最有能力为害于他们的人;相应的,漂洋出海的时候,舵手也是最有能力的人。(332e)那么在何事何作用上,正义的人是最有能力能够施惠于朋友而加害于敌人的呢?波策玛尔科回答说:是在进行战争和共同战斗中。(332e)苏格拉底接下来说,那也就是说医生在人们不生病就是没用的;如果不航海的话,舵手也是没用的,也就是说正义的人在和平中是没用的。波策玛尔科表示绝不是这样,接着他又承认了农业和皮匠业在获取谷物和制造鞋子上在和平的时候也是有用的,并认为正义在和平时期在契约和事务往来上,也就是同伴合伙关系上是有用的。(333a)苏格拉底继续举例推论:在下棋的时候,一个下棋好手是一个有用的,好的同伴,而不是正义的人;同理,泥瓦匠也是这样。苏又进行推问:那在什么时候一个正义的人是比会弹琴的人更好的同伴呢?波策玛尔科回答是

在涉及金钱的一些伙伴关系上。苏接着举例:在金钱上买进或卖出一匹马时,识马的人才是有用的;买卖一艘船的时候,造船师或舵手是更好的同伴。(333从c)波策玛尔科表示同意:在我们徐娅存放和报关金银的时候,一个正义的人是比其他一切人有用的人。苏进行总结:也就是当我们对金钱不做任何使用的时候,正义也就因此有用了。(333d)那么这也就是说凡是我们使用它,正义就是无用的,一旦不使用,正义就是有用的。接着苏格拉底换了一个角度进行了下一步的

推论举例:拳击手在交手时能予人一击也就意味着他也是最能保护自己的;最能善于防范一种疾病的人,也就是最能够暗中传播它的人;善于保护自己阵地的军队同时也是善于偷窃敌人秘密、破坏敌人其他行动的人;也就是意味着一个有能力守护一件东西的人,也就是关于这件东西最有能力的贼。(334a)那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正义的人善于守护金钱,同时也善于偷窃金钱。因为由此来看正义没有什么用,而且正义的人可以看正义或者不正义的事情。这明显是错误的。因此波策玛尔科没有能力反驳这个悖论了,因此坚持认为:正义就是利于我们的朋友,加害我们的朋友。(334c)苏继续追问:那什么是朋友呐?是看起来是正直的,还是实际是正直的实际却不是的呢?波策玛尔科的想法是我们认为是正直的就是朋友。那这样岂不是会有很多失误吗!正样的话正直和不正直就没有明确的界限了,正义也就有可能是帮助和有利于那些邪恶的人,伤害那些善良的人。波策玛尔科表示不赞同,他认为伤害不正义的人的做法是正义的,对于正义的人要给予帮助。(334d)他认为要在之前所说的‘正义是对朋友行善,对敌人行恶’要在加上一层含义‘正义是对朋友,就踏实真正的善良的好人来说行善;对敌人,就他是真正的邪恶的坏人来说行恶。’苏反驳:正义的人是否应该伤害敌人呢?波策玛尔科同意了。苏格拉底举例:如果马受到了伤害,就马的品德来说,马变坏了;如果狗受到了伤害,就狗的品德来说,狗也变坏了。此时应该理解为,如果马的腿受伤了,那么马就再也不能用于代步工具了,他在日常的生活中的用途也就没有了;如果狗的嗅觉失去了,那么它作为狗而回捕猎的作用也就没了,

理想国读书笔记

《理想国》读书笔记 前言: 阅读了商务印书馆1986年8月第一版的《理想国》和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的《理想国》,以第一本书为主。译书分为十卷。全文通过苏格拉底与格劳孔、克法洛斯等人对话的形式展开。 译序: 通篇大义,在于介绍苏格拉底一生学术发展的简单过程和理想国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苏格拉底壮志雄心的幻灭时期,这个期间对他影响最大的是苏格拉底之死,在这个时期他对民主政体产生了极大的厌恶。第二个部分是苏格拉底创建雅典学园时期,在这个时期,苏格拉底重新建立了自己的政治信念,并且写出《理想国》这样的巨著。第三个部分是讲述理想国的深远影响,理想国出笼后即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很多国家乃至城邦的统治者视其为瑰宝,被后人誉为震古烁今之书。 第一卷: 色拉叙马霍斯认为“正义不是别的,就是强者的利益。”“不正义比正义更有利,更能够在现实社会中如鱼得水,”所以说正义是为强者的利益服务的,而不正义对一个人自己有好处、有利益。“不正义的人掠夺人们的钱财、剥夺人民的身体和自由,给别人带来恐惧。”而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应该由道德原则来审定,法律是要整合社会各阶级的利益,将正义最大化。色的观点是现实社会的写照,但是色拉叙马霍斯把正义和利益牵扯到一起,是不可能使人信服的,苏格拉底的观点则是理想国中的正统的正义。第二卷: 格劳孔认为“善”有三种,第一种是本身好,不去考虑结果;第二种是过程和结果都好,第三种则是过程不好,结果好。一般人把正义归为第三种,他们图正义带来的名利,可是讨厌正义本身。阿德曼托斯认为,人们赞颂正义,并不是因为正义本身好,而是因为正义带来的名和利;人们谴责不正义者,是惧怕因果报应。苏格拉底认为的正义是第二种,不但过程好,结果也好。 从个人正义过渡到城邦正义,在城邦在各个组成成分中,苏格拉底重点谈到的是护卫者,他将卫士与狗作比喻,认为”两者都应该有敏锐的感觉…昂扬的精神斗志…对敌人凶横,对朋友温和。”这些强调的是他们的天赋品质。 苏格拉底注重教育,主张禁止宣扬神的秽迹,禁止将神说成是变化不定的幻像。总之,神代表正义,任何亵渎神的文字都不应该成为对城邦守护者的教育素材。 然而,苏格拉底过分关注对城邦里的居民造成不良影响的事物,采取净化这种极端的措施,强迫改变居民的精神世界与思想认知。这种净化的措施与秦始皇焚书坑儒无异,会极大地限制居民的创造性,不利于城邦的持续发展。 第三卷: 开篇谈到死亡与地狱,苏格拉底认为不应该渲染对地狱的恐惧,不应该渲染英雄的悲哀,应该使教育素材中英雄们有节制的美德。史诗之中,关于纵欲的描写都应该被删除。苏格拉底对于欲望的说法,

理想国读后感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传世名作,亦被称为“关于正义的学说”。《理想国》真正奠定了西方正义学说的基础,书中把正义范畴作为讨论的中心,并通过归谬的方法,先提出正义的不确切定义,然后归纳抽象来寻找正义的真正含义,这也就是所谓苏格拉底真理“助产术”的来源。现在我们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这个问题要辨证的看待,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吸取前人的精华,从而使自己站在更高的高度,要批判的吸收,合理的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有人称“精神恋爱”为“柏拉图式的爱情”;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仅此而已。前几天,刚刚读了《理想国》的内容,粗略的看完了全书。由于柏拉图所处时代与现今大不相同,该书中又充满了理性的玄冥、逻辑的曲折和言辞的诡秘,说彻底读懂了这本书谈不上,只是有一些杂乱的读后感想,就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柏拉图在这本震古烁今的书里谈及了道德问题、教育问题、专政问题、民主问题、独裁问题、共产问题、文艺问题、宗教问题以及男女参军、男女参政、男女平权等等问题,涉面之广、言论之深,无不让人拍掌叫好。如果说亚里士多德的学问是分科性的,那么柏拉图的学说便是综合性的。这里,仅想通过《理想国》中的几卷文字,谈谈“正义”。 “什么是正义?”《理想国》一开头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第一卷里,柏拉图和格劳孔、西蒙尼德、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等人先后讨论了“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

益”等观点。从第二卷起,柏拉图开始讨论城邦的正义,并认为正义是理想城邦的原则,好的城邦应当具备勇敢、智慧和节制。“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当其城邦的三个阶层(统治者、守卫者和劳动者)各守其责、互不僭越、和谐分工、互助合作的时候,这个城邦才具备了“正义”的美德。然后,他从城邦的正义类比地推出个人的正义,认为那是“大”与“小”或“外”与“内”的关系。个人的正义就是“正义的人不许可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互相干涉,起别的部分的作用。他应当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己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同时,“在挣钱、照料身体方面”或“在某种政治事务或私人事务方面”,保持符合协调的和谐状态的行为,就是正义的好的行为。正义的人是快乐的,不正义的人是痛苦的。 政体中王政或贵族政体最好,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和僭主政体都不如哲学王做统治者的智慧王政体更符合正义。所以从第五卷起,讨论中涉及到了儿童教育、教育的立法和妇女儿童如何共有的问题,而且颇具戏剧性。 既然在建议的可行性上达成一致,那么这个建议是否是最好的呢?一个国家里能够造就出类拔萃的女人和男人,他们去守卫城邦,没有什么事情比这个更好的了。所以,苏格拉底说,这个建议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有益的。 在第六、第七两卷中,柏拉图提出了他的理念论和认识论学说,讨论了哲学王与城邦的关系和哲学王的形成。在一个正义的城邦里,

理想国第九卷读书笔记

理想国第九卷读书笔记 控制1301 汪哲培 3130104562 苏格拉底接着上一卷开始讨论僭主式个人。在这之前,苏格拉底在之前讨论民主式个人时所区分的必要欲望和非必要欲望之上再将其细分为合法的和非法的。非法的欲望是指“那些人们睡眠时活跃起来的欲望”,而合法的欲望则是除此之外的欲望。细分完欲望之后,苏格拉底再次考察了民主式个人的性格,并由此阐述了僭主式个人从中发展过来的原因。接着,苏格拉底描述了僭主式个人的生活:“他们是醒着时能干出睡梦中那种事情的人”。在考察了各种国家以及对应的个人在美德上的对应关系后,苏格拉底开始考察幸福和快乐方面。他认为僭主式国家是一个充满奴役和不自由的国家,对应的僭主式个人的灵魂里也充满着奴役:理性被恶所奴役。苏格拉底还以私人奴隶主为例,并证明了真正的僭主是最悲惨的。他由此对五种人的幸福程度排序:王者型、贪图荣誉型、寡头型、民主型和僭主型。同时这也是由至善到至恶的排列,由此论证了“最善和最正义者是最幸福的人”。苏格拉底再一次从结构方面说明哲学家最快乐。苏格拉底认为理智、激情和欲望分别对应着三种快乐、三种欲望和统治。第一个是“爱智”,第二部分是“爱敬”,第三部分是“爱利”部分。因此人分为三种:哲学家、爱胜者和爱利者。苏格拉底认为,有智慧的人最快乐,因为他们能认识到真实,因此有最真实的快乐。接着苏格拉底讨论身体充实的快乐和心灵的快乐哪个更实在,而他认为只有心灵的快乐才能永恒,因此只有心理的爱利和爱敬部分被爱智部分领导才能够追求真正的快乐。苏格拉底由此又证明了哲学家最快乐。 对于“不正义对于一个行为不正义却又有着正义之名的人是有利的”这个说法,苏格拉底认为主张不正义有利就像主张对人的激情和欲望的放纵,而正义才能使统治二者使内部协调。因此,只有当理性统治了激情和欲望才能够有最大意义上的快乐。

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

理想国 柏拉图不仅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是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丰富多彩、环环相扣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这个城邦是历史上大大小小“乌托邦”的开山鼻祖。 该书是柏拉图中期思想的总结,其语言华丽,逻辑缜密,想象丰富,阐述精彩,在历史上颇具影响力。 理想国的宗旨是缔造一个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义国家。围绕这个宗旨,柏拉图开篇不久就开始讨论什么是正义的国家,而不是什么是正义的人,他从城邦至公民、从上往下、从大往小地理想化地安排了城邦公民的一切,生活、工作、教育及一切。 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立法统治者,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民三个阶级组成。该书的核心思想是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的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而这些所要体现的东西在他的《理想国》开始时候并没有直接提出来,他是利用了正义二字逐渐将其拓展并且引申出来的。正义是一种好的表现,然而什么是正义呢,面对这个看似很好理解的词语,柏拉图首先对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拉图的《理想国》里面不仅有着他对理想国的阐述,也包含着一种朴素的辨证主义观点和应变的思想,他自始至终没有明确给出正义的定义,也暗示着人们,这里没有什么正确的定义,还需要继续的探索研究,只不过他的想法是让人们去利用这个探索研究构造他那种柏拉图式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理想的乌托邦的画面,柏拉图认为,国家应当由哲学家来统治。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公民划分为卫国者、士兵和普通人民三个阶级。卫国者是少部分管理国家的精英。他们可以被继承,但是其他阶级的优秀儿童也可以被培养成卫国者,而卫国者中的后代也有可能被降到普通人民的阶级。卫国者的任务是监督法典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为达到该目的柏拉图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他的理想国要求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有其特殊功能,以满足社会的整体需要。但是在这个国家中,女人和男人有着同样的权利,存在着完全的性平等。政府可以在为了公众利益时撒谎。每一个人应该去做自己份内的事而不应该打扰到别人。在今天看来,柏拉图描绘的理想国是一个可怕的极权主义国家。但是“理想国其实是用正确的方式管理国家的科学家的观点”,柏拉图本人并没有试图实现理想国中的国家机器。 柏拉图生于雅典城邦衰落的时期,那时疫疠流行,大政治家伯利克里染疾去世后,群龙无首,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危机四伏。柏拉图出自名门,其社会关系乃至阶级感情显然在奴隶主贵族方面。柏拉图书札第七②有这样一段自白:我年轻时,总想一旦能独立工作,就要投身政界。后来政局突然变动,影响了我的计划。那时民主政权为一般人所厌恶,革命发生了。领导这次革命的有五十一人,其中十一人在城区,十人在比雷埃夫斯港。这两个委员会管理两区的市场及行政。上面还有一个三十人的最高委员会,最高委员会里有些成员是我的亲戚故旧;他们邀我参加,以为一定会得到我的赞助。我当时年少天真,总以为新政权将以正义取代不正义,我极端注意他们先是怎么说的,后来又是怎么做的。这些绅士们的一举一动,一下子把他们所毁坏的民主政权反而变得象黄金时代了!他们居然命令我的师而兼友的苏格拉底去非法逮捕他们的政敌。苏格拉底严词拒绝,宁死不屈。我敢肯定说苏格拉底是当代最正直的人啊!《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著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悲剧的诞生》(德)尼采著作家出版社 1986年版

理想国第四卷读书笔记

理想国第四卷读书笔记 控制1301 汪哲培 3130104562 对于上一卷中阿德曼托斯认为苏格拉底建造的城邦否定了个人的幸福,然而苏格拉底认为其理想国的目标并非是为了某个阶级单独突出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在向阿解释了自己的想法后,苏格拉底进而认为富裕和贫穷都会改变城邦公民的原有状况:富则奢侈、懒散和要求变革;穷则粗野、低劣也要求变革。因此,城邦既不应该富裕也不应该贫穷。同时,在战争上,苏格拉底认为一个没有钱财的城邦应利用自身不好富的特点去劝服富裕的城邦去攻打另一部分城邦以此在战争中存活。同时,城邦的大小应该达到刚好能够维持其统一为止。至于城邦的教育,苏格拉底认为除非国的基础有所变动否则音乐不应该随意翻新或更改。他还认为不应该将风俗制定为法律,而制定琐碎细致的法律也并非立法家的任务。至此,苏格拉底所探讨的城邦基本成型,他就开始从中寻找正义了。 苏格拉底认为他所建立的城邦里具有四个品质:智慧、勇敢、节制与正义。于是通过对城邦性质的一一排除他们终究可以寻找到正义。对于智慧,苏格拉底觉得一个城邦之所以被称为智慧是因为它具有起领导作用的那一小部分人而非某种具体的技艺。一个城邦之所以被称为勇敢是因为它的某部分人具有这种品质,即对事始终保持信念。对于节制,苏格拉底认为这种品质对于城邦来说是一种协调的品质:少数的优秀人统治者大多数人使得城邦是自己快乐和欲望的主人。在排除掉其它三个品质后,苏格拉底终于发现了他要找的正义:每个人在国家内做他自己分内的事。苏觉得正义不论是从城邦来说还是从个人来讲都应该是一样的。一个人的灵魂是由理性、激情和欲望三部分组成的。就像城邦的正义一样,一个人要达到正义必须由理性统治灵魂并借激情来抑制欲望。这三者各尽其职才能体现个人的正义。于是,正义在城邦上与在个人上便有高度的统一性了。于此同时不正义也自然而然清晰了。

理想国读书笔记20篇

理想国读书笔记20篇 梦想国读书笔记(一): 《梦想国》传达了作者的政治梦想。柏拉图心目中的梦想国实质应当是封建贵族专制的奴隶制国家。这个国家必须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在这个梦想的城邦中,人被分为三等:掌握哲学思想的贵族统治者、掌握武力的武士阶层,还有奴隶身份的广大平民。柏拉图认为国家权力应掌握在哲学家的手中,哲学家必须是有护卫国家的智慧和本事的人,同时也是一些真正关心国家利益的人,仅有这样才有利于城邦的正义。 而代表勇敢的武士应努力维护城邦的安全,并维护统治者的任何决定。同时,他认为掌权者和被统治者间应坚持和谐、团结的关系,被统治者要服从统治者的所有政策,这样,才做到了节制和正义。柏拉图描绘的这一梦想蓝图,满怀着憧憬,被之后的空想主义者所向往。 而读到这部分,我却觉得很多说法都似曾相识,早在中国的夏商周时期,就有用系统的礼制来约束臣民的做法,分封制要求奴隶服从统治,诸侯享有封地上一切努力的劳动所有,但有义务向君主定期朝贡、纳税,君王号召时要集合军队保护君主。而在中国传承了千年的儒家文化,也与柏拉图的许多主张有着相似之处。君主对全国的思想专制、用道德和礼仪约束人民行为、武力全部收归中央掌权者所有……经过一系列的比较和思考,我明白了: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护

封建的专制统治的需要,这一系列的教育灌输、道德约束、假借神意,最终目的都仅有一个,那就是维护封建统治,愚弄人民。 所以,经过书中的政治辩论,我发现了很多我并不认同的柏拉图的观点。例如:为维护统治,掌权者能够用假话欺骗民众,甚至编造所谓的腓尼基人的传说,假借神意来证明人生来就有贵贱之分,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的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可宝贵的,是统治者。 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这些都体现了柏拉图所倡导的梦想国的实质封建贵族专职的奴隶制国家,特权横行、等级森严,压迫沉重,人与人之间严重不平等。我认为,柏拉图生在那样一个时代,他已经是具有创新意识、目光深远、有改革思考的智者。可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以及阶级的局限性,柏拉图代表的是封建贵族的利益,这决定了他的政策主张都是为封建贵族服务的,他的思想在必须程度上失去了客观性和公正性,有很多的主张都不见得是正确的,他的主张也不见得是真正正义的。 梦想国读书笔记(二): 这本书的好处,从拿到手里的那一刻就能够体会到,一个字轻。虽然全书370余页,看上去很厚的一本书,拿在手里却不见重量,这主要是得益于制书的纸张。很适合把它放在书包里随身携带,有空的时候就拿出来翻翻,颇为随意。 本书是英汉对照。背页上有这样一段话《梦想国》这本著作对西

理想国第一卷读书笔记

《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Plato 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的中期对话,本书分为十卷。在柏拉图的著作中,不仅篇幅最长,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其哲学的各个方面,尤其对他的政治哲学,认识论等有详细的讨论。 《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 柏拉图把国家分为三个阶层:受过严格哲学教育的统治阶层、保卫国家的武士阶层、平民阶层。他鄙视个人幸福,无限地强调城邦整体、强调他一己以为的“正义”。在柏拉图眼中,第三阶层的人民是低下的,可以欺骗的。他赋予了统治者无上的权力,甚至统治者“为了国家利益可以用撒谎来对付敌人或者公民”。 第一卷 首先是苏格拉底和老人克法洛斯聊天,问他跨进“老人之门”之后,晚境是痛苦还是怎么样的?克法洛斯觉得人在晚年心平气和、宁静寡欲,是因为有钱可以让人不用去作假或者骗人了。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也因此人内心宁静。 于是由此引起关于正义的讨论。老人退场,其儿子,玻勒马霍斯介入,他认认同诗人西蒙尼所说的“欠债还债就是正义”。苏格拉底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债主头脑不正常,还要把代管的无论什么东西都给他吗?玻勒马霍斯认为不一定,如果对债主有害,那就不算还债。苏格拉底认为西蒙尼最终表达的意思是“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恰如其分的报答”(P7) 苏格拉底继续追问,什么是“正义所给的恰如其分的报答呢?给予什么人?”玻勒马霍斯认为“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P8)。苏举例说,医生在人生病的时候就是这样子,当船在风急浪险的时候,舵手是这样的,因此自然得出,正义的人在战争中联友而攻敌。但苏接下来就说,那看来,医生在人不害病的时候毫无用处,舵手在不航海的时候也没用,不打仗的话,正义的人也没有用处。但玻勒马霍斯不同意,他觉得正义在平时也有用,种田有用是为了收获庄稼,做鞋术有用是为了做成鞋子,而正义在订立合同契约这些事情上有用,尤其是指合伙关系。苏于是举例子来继续深入,比如下棋的时候,一个好而有用的伙伴是下棋能手,而不是正义者。砌砖盖瓦的时候,瓦匠比正义者更好,奏乐的时候,琴师比正义者更好。这个时候,又一转,在金钱的关系上,正义者似乎比其他人更好。当你需要为他人保管钱物的时候,正义比较重要,当你不用钱,而要存储钱的时候,正义的人才是一个较好的伙伴。也就是说,当金钱没用的时候,正义才有用。当人保管修枝刀的时候,正义更有用,但是当你使用修枝刀来修剪枝叶的时候,花匠的技艺就更有用了。同理,当人保管盾和琴的时候,正义是有用的,但是利用它们的时候,军人和琴师的技术就更有用了。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性的疑问——“它们有用,正义就无用,它们无用,正义就有用了?(P11),苏接着说,“如果正义仅仅对于无用的东西才是有用的,那么正义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了。”(P11) 于是苏建议换个路子来讨论这个问题,他提问,打架的时候,是不是最善于攻击的人也最善于防守?答案是肯定的,于是继续得出,善于预防疾病的人也最善于造成疾病,善于防守阵地的人也善于偷袭敌人,那看来,一个正义的人,既善于管钱,也善于偷钱。最后得出,正义的人,可能还是个小偷呢?于是得出的是荒谬的结论,由此可见,之前的认为正义是一种技艺的观点是错误的,或者说是荒谬的。(归谬法:结论错误,说明前提有问题)第一层意思是,如果正义是一种技艺的话,那正义也没有什么用。第二层意思是,技艺是中性的,正义的人可以干不正义的事,好事坏事都干。不管从哪个路子来讨论,最后的结论都是错误的。苏在此打败了玻,把他弄得晕头转向。 但玻始终认为,帮助朋友,伤害敌人是正义的。苏继续追问,那所谓的朋友是指看上去好的人,还是实际上真正好的人呢?玻认为一个人总是爱他认为好的人,苏于是接着说,也

理想国第四卷读书笔记

理想国第四卷读书笔记 理想国第四卷读书笔记 浩瀚的地中海孕育了辉煌灿烂的古希腊文明。柏拉图,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其著作《理想国》为世人勾勒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乌托邦。著作里蕴含的正义、至善的思想,具有超越时间、空间、历史的永恒价值。 一、全书基本框架 全书以柏拉图的恩师苏格拉底为主角,借苏格拉底同格劳孔、玻勒马霍斯等人的辩论的方式,实际上展示了柏拉图自己对一个理想国家的建构,以及柏拉图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这部“哲学大全”融合了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美学等等各方面领域,涉及到家庭问题、民主问题、独裁问题、教育问题、文艺问题、男女平等问题,学究天人,震古烁今;个中智慧,需要我们细细品鉴。 全书共十卷。第一卷到第四卷谈论何为正义。苏老在与年轻人的辩论中采用“以大见小”的逻辑,从城邦的正义中寻找个人的正义。第五卷到第七卷讨论哲学王的问题。苏老认为只有哲学家才能真正承担起治理国家的责任。第八卷到第十卷论证哲学王统治的贵族政体相比于其他政体的优越性,并号召人们勇于追求正义和智慧。 全书勾勒出这样一个理想国:聪明的、理性的、具有自制能力的、爱好智慧的哲学家作为统治者,他们与灵魂里的

“理性”部分相符合;具有冒险精神的、勇敢而强壮的公民作为护卫者,他们与灵魂里的“勇气”部分相符合;一般的劳动者如木匠、水管工、石匠、农夫、农场工人等等作为生产者,他们与灵魂的“欲望”部分相符合。每个人各司其职,这就是正义。二、重大理论贡献 《理想国》是柏拉图最著名的代表作,是西方哲学家公认的“哲学大全”。整本书有许多充满智慧的洞见,这里只介绍三个:正义、哲学王、洞穴人假设。 正义 如上文所言,苏老在辩论中采用“以大见小”的逻辑方法,暂且不论这种逻辑是否合理,苏老认为讨论什么是一个人的正义是困难的,但是讨论一个城邦的正义却是相对容易的,于是苏老着手探讨城邦的正义。在大体上理想国已经构建的前提下,苏老认为它一定是“善”的;是“善”就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正义的。苏老使用排除法,先在理想国中找到了前三种,那么剩下的就是正义了。虽说有点牵强,但是苏老却得出了一个几乎完美的正义的定义:每个人必须在国家中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每个人都作为一个人干他自己份内的事而不干涉别人的事。推而广之广而推之,每个人都得到他应该得到的,这才符合正义的标准。 同时,根据城邦的正义,推出个人的正义:每个人自身

理想国读书笔记

年级: 2011级 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姓名:杨帆(1108121009)课程名称:教育思想流派与中外名著选读任课教师:罗平 成绩: 批改日期:

《理想国》读书笔记 杨帆 作者简介: 柏拉图(Plato,Πλ?των,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柏拉图原名阿里斯托勒斯(Aristocles),阿里斯托勒斯自幼身体强壮,胸宽肩阔。因此体育老师就替他取了“柏拉图”一名,“柏拉图”希腊语意为“宽阔”。后来,柏拉图的名字被延用下来,流行至今。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他的母亲是雅典立法者梭伦的后裔),青年时师从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死后,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公元前387年活动失败后逃回雅典,在一所称为阿卡德米(Academy)的体育馆附近建立了一所学园,此后执教40年,直至逝世。他一生著述颇丰,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The Republic)(又译作《国家篇》)和《法律篇》中。 主要作品: 柏拉图的著作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早期阶段,“苏格拉底”的对话; 2.成熟期的对话,包括《理想国》; 3.后期的对话,包括《法律篇》。 以他的名义流传下来的著作有40多篇,另有13封书信。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都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记载下来的。在柏拉图的对话中,有很多是以苏格拉底之名进行的谈话,因此人们很难区分哪些是苏格拉底的思想,哪些是柏拉图的思想。经过后世一代代学者艰苦细致的考证,其中有24篇和4封书信被确定为真品,主要有: I、《伊壁鸠鲁篇》、《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篇》、《斐多篇》; II、《克堤拉斯篇》、《泰阿泰德篇》、《智士篇》、《政治家篇》; III、《巴曼尼得斯篇》、《菲力帕斯篇》、《飨宴篇》、《斐德罗篇》; IV、《阿奇拜得篇之一》、《阿奇拜得篇之二》、《高尔吉亚篇》; V、《智者篇》、《政治家篇》、《斐利布斯篇》、《法律篇》、《理想国》、《苏格拉底之死》。 柏拉图伪作也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以下著作被认为是后世伪托的作品:《米诺斯》(Minos)《欧律克西亚斯》(Eryxias)《泰戈斯》(Theages)《克里托芬》(Cleitophon)《爱人》(Lovers)。 主要思想: 柏拉图认为任何一种哲学要能具有普遍性,必须包括一个关于自然和宇宙的学说在内。柏拉图试图掌握有关个人和大自然永恒不变的真理,因此发展一种适合并从属于他的政治见解和神学见解的自然哲学。 柏拉图认为,我们对那些变换的、流动的事物不可能有真正的认识,我们对它们只有意见或看法,我们唯一能够真正了解的,只有那些我们能够运用我们的理智来了解的“形式”或者“理念”。因此柏拉图认为,知识是固定的和肯定的,不可能有错误的知识。但是意见是有可能错误的。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有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来解释理念论:有一群囚犯在一个洞穴中,他们手脚都被捆绑,身体也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他们面前有一堵白墙,他们身后燃烧着一堆火。在那面白墙上他们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间事物的影子,由于他们看不到任何其他东西,这群囚犯会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最后,一个人挣脱了枷锁,并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事物。他返回洞穴并试图向其他人解释,那些影子其实只是虚幻的事物,并向他们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对于那些囚犯来说,那个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并向他宣称,除了墙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了。 柏拉图利用这个故事来告诉我们,“形式”其实就是那阳光照耀下的实物,而我们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过是那白墙上的影子而已。我们的大自然比起鲜明的理性世界来说,是黑暗而单调的。不懂哲学的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些影子,而哲学家则在真理的阳光下看到外部事物。但是另一方面,柏拉图把太阳比作正义和真理,强调我们所看见的阳光只是太阳的“形式”,而不是实质;正如真正的哲学道理、正义一样,是只可见其外在表现,而其实质是不可言说的。 创作背景: 《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是柏拉图集中阐释其政治思想的三篇著作,其中《理想国》最为著名。《理想国》的核心是正义,全书围绕正义问题展开。哲学王统治则是实现柏拉图正义理想的关键,离开哲学王统治,正义的实现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为了实现正义理想,哲学王统治是必要的。同样,

《理想国》读书笔记(分卷合计1万字)

第一卷 概要:本卷对当时流行的正义观作了逐一的分析和批判。 开卷以苏格拉底的提问开始,被问者是玻勒马霍斯的父亲克法洛斯——一个爱上机智的清淡、清心寡欲的受人尊敬老者。他认为,一个人即使忍受贫困和年老,但做人要是遵循“中庸适度,心平气和,做到内心的满足与宁静就是幸福的”。谈话中,他们谈到了正义,他倾向于把正义等同于讲真话和欠债还债。苏格拉底打个比方反驳了他,即“譬如说,你有个朋友在头脑清醒时曾把武器交给你;假如后来他疯了,再跟你要回去,任何人都会说不能还给他。如果还给他,那倒是不正义的。把整个真实情况告诉疯子也是不正义的”。因此,“有话实说,拿了人家东西照还这不是正义的定义”。接着,克法洛斯的儿子玻勒马霍斯起为其父的意见辩护,认为正义就是“把善给友人,把恶给敌人”。对于这一点,苏格拉底指出,“朋友”和“敌人”的标准时难以定义的,况且如果“朋友”是坏人,而“敌人”是好人的话,那么,帮助朋友去伤害敌人就是不正义的。 这时,色拉叙马霍斯插上话,认为正义不是别的,就是强者的利益。“在任何国家里,正义就是已经建立起来的,当时正在掌权的政府的利益”。苏格拉底不同意。他认为色拉叙马霍斯的观点换句话说就是“服从统治者是正义的”。但是,各国统治者难免会犯错误,难免会制定一些错误的法律;这些错误的法律对他们是不利的。认为服从统治者就是正义,照此说法,不但做对强者有利的事是正义,而且做对强者不利的事也是正义了,那么,“正义是强者的利益,也可能是对强者的损害”。因此,所谓强者的利益事实上是“强者自认为对己有利的事;而弱者必须做这些事”。更进一步说,“任何技艺都不是为它本身的,而是为它的对象服务的。”例如,“骑术不是为了骑术本身的利益,而是为了马的利益;医术寻求的不是医术自己的利益,而是对人体的利益;一个统治者,当他统治的时候,他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属下老百姓的利益。”接着,色拉叙马霍斯话锋一转,认为“正义的人跟不正义的人交往,总是吃亏,不正义的人总是处处沾光,为非作歹,窃国篡政,过着快乐的生活”。苏格拉底反驳到:正义是心灵的美德,不正义是心灵的邪恶,所以正义的人生活好,不正义的人生活得坏。即便如此,苏格拉底还是没有阐明究竟什么是正义。 第二卷 概要:本卷在于谈论“什么是城邦的正义,并提出建立一个城邦需要哪些人”。 第二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格劳孔和他的弟弟阿德曼托斯接过色拉叙马霍斯的话题,论述种种不正义比正义更加优越的现象;第二个部分是苏格拉底和他们试图从源头来构建一个城邦,主要谈了教育问题。接上一卷的谈话,格劳孔从三个方面说明一般人对于正义的否定态度。首先是从正义的本质和起源来看。格劳孔的观点是人性有天生的利己性,因为“人人为恶”会导致社会无法存在下去。所以人们形成社会契约,把“守法践约”成为正义。所以从正义的起源和本质来看,并不是所有人天生有正义的根基,倒是因为一种生存策略,才出现了法律和正义。这种观点在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得到更加全面的扩展。其次是“正义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如果人的行为不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那么人都会选择去作恶而不会去行善,这一点的理论基础和上一点一样——“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最后一个观点是“不正义的人日子要比正义的人的日子好过多了”。不正义的人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日子过得逍遥自在;正义的人,鞠躬殉道,死而后已,大多最后不得好死。这段话看起来很像北岛那句著名的诗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格劳孔的观点最后归结为一句话,不正义的人的日子过得比正义的人滋润多了。 到此,阿得曼托斯又插了一句,“博得一个正义的好名声往往能得到很多好处,即使当事人并不是正义的”。到底正义是什么呢?问题似乎还是有疑惑。苏格拉底建议先考察城邦里正义是什么,然后再在个人身上考察它,这叫由大见小。人们之所以要建立一个城邦,是

柏拉图的理想国读书笔记

柏拉图的理想国读书笔记 柏拉图的理想国读书笔记 读《理想国》,我认为最重要的,乃是不自满于眼下所有,唯有不断地融入新的环境与集体,才能启发思考从而了解自我、社会、 国家政治、世界历史的变迁,体察到宇宙永恒的真理。最终有所获益。 《理想国》以复杂逻辑架构起来的精致的语言论证背后,乃是透视了古希腊雅典城邦盛极而衰的政治乱象和在如此背景下体现的自 由人的各种病态面貌。通过归纳对比奴隶制社会现存的六种政制以 及联系互生的状态,对应六种人格,如画家一般将这些表现勾勒出来,暴露其弊端。“王者政治”,才是当时奴隶制社会的理想体制,才是正义的政治,统治者才是正义的统治者。理想国的理想统治者 当是哲学家无疑。学习哲学,随时随地扩展眼界,灵魂始终被善的 光芒照耀,以见识丰富认知才能更接近正确,对当下我们完善自身 修养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穴喻最让人印象深刻:一群人坐在洞穴中,背面连通光源,因为背对光源,头颈无法转动,因为有限的活动空间导致他们必然会把 人走过的影像当成真实,沾沾自喜于摸透了影像运动的规律。假如 此时有人帮助一个人解脱了枷锁,此人身体能够自由转动而看到真 实的光源时,他的眼睛因习惯黑暗而感觉痛苦,假如有人铁了心要 将其拉出深渊,进一步认识外面的世界时,他仍需要一段时间改变 自己既已形成的思维习惯,从近观事物的影像直到能够直接看到地 球的最直接的光源,才有了对世界的基础认知,而那些安于洞穴环 境的人则因为不愿挣脱束缚的“虚假自由”而陷入无知的深渊。人 寻求智慧的过程正是背过影像直接运用理性了解实体背后的实在的 过程。摆脱原有的有限视野,直达无限的旅程,建立理性,就是哲 学的发展目标。辩证法就是通过分析矛盾直达本质的过程。

理想国5-7卷读书笔记

《理想国》读书笔记——关于哲人王的教育问题 上文苏格拉底和阿黛伊曼特、格劳康谈论到了哲人王的问题,接下来他们开始讨论了哲人王的教育问题。 首先对于统治者的性格要有着很严格的要求。过于聪颖、记忆良好、思想敏捷或是过于坚忍不拔、不易变通的人都是不适合的,而那些同时足够的、匀称的具有这两种品质的人才适合。而且这个人要接受导最严格的教养,受到那些辛勤劳苦、危难恐惧和欢乐舒适的考研;还要在各种学问、知识、体魄竞技和争夺上锻炼他。(503d-504a) 但除此之外,还要保证他们能接受最重大的学习。阿黛伊曼特提出问题:此重大的学习究竟是什么?苏表示,那种善的形式就是那最大的学问,当善的形式和正义以及其他的一切事物结合的时候,他们就变成了有用的使人受益的东西。(505a)苏接着解释善的形式是最重大学习的原因:对于善和好,没有人会满足语只得到表面上或者臆想中以为的东西,相反他们要追求真实的是的。(505d)因为这是灵魂所追求的东西,灵魂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善和好。阿黛伊曼特不满足苏的答案,要求苏继续解释。苏表示,如果想要单独的解释善是什么,这个问题太过困难,是办不到的事情,但是他可以解释善的一个孩子的道理。(506e)我们“有”很多meihao的东西,“有”很多善的东西;同时我们又有一个美自身,有一个善自身,而有一类东西我们能看到,但不能被思议;还有一类东西,不能被我们看到,却能被我们思议。(507b)而我们是借助我们身上的视觉这种官能来观看那些能被我们观看到的东西。而视觉不像听觉那样,视觉还需要另外一个中介,如果没有这个中介,那种看到别的东西和被看到的能力也就没有了。那么这个中介就是一种叫做“光”的东西,而光是来源于太阳的。苏接着解释,眼睛是在一切我们的感觉器官当中最近似于太阳的,而太阳是视觉的起因,而且它正是由视觉本身所睹见的。(508b)而且太阳不但为万物提供了那被见的能力,还提供了产生、生长和养育的条件。这就可以用相同的方式来理解善:如果灵魂关注什么是真理和“是”的光辉所照耀的东西,那么就可以立即理解;相反,如果只关注那些有生有灭的东西上,那就显得是不理智的。(508d)对于那些被认识的事物来说,不但他们被认识是从善那里来的,并且它们的“是”和他们之所为

柏拉图《理想国》标准读书笔记

柏拉图《理想国》标准读书笔记

一、柏拉图生平简介 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同时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和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出身于名门望族,其父是雅典最后一名君主克德鲁斯的后裔,母亲则是雅典著名改革家梭伦的后裔。柏拉图父亲早逝,母亲改嫁于其叔父并育有一子——安提丰。柏拉图还有两个哥哥分别是阿德曼托斯和格劳孔,常见与其对话篇之中。长兄阿德曼托斯是柏拉图幼年时期的监护人,二哥格劳孔是一位早熟青年,色诺芬在《回忆录》中说他不满20岁就试图发表参政演说,在《理想国》中则被描述为“见义勇为”、“好胜心强”、赋有“荣誉政体”性格的青年。其姐姐之子斯彪西波继承了其所创建的柏拉图学园。 柏拉图出生于雅典城邦的衰落时期,刚刚结束伯利克里统治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雅典是全希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转而进入雅典与斯巴达之间旷日持久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因此柏拉图的青少年时期就是在这场长期、酷烈的战争中度过的,并亲眼目睹了雅典和希腊各城邦的危机与衰落。20岁之前的柏拉图是一个热爱诗歌的文艺青年,20岁以后的八年与苏格拉

底的相识真正奠定了他的哲学取向和政治志向。在此期间雅典的政体经历了民主政体和僭主政体的反复更迭,最终随着老师苏格拉底被民主政体处死而彻底改变了柏拉图对民主政体的看法。“三十僭主”政体的暴政统治和民主政体的蜕化变质,使柏拉图的内心深受震撼并深深体察到希腊城邦制度的危机。随后28岁的柏拉图开始了长达12年的游历生涯。他离开雅典,周游地中海地区,包括小亚细亚燕燕的伊奥尼亚一带,及意大利南部的若干希腊殖民地城邦,到过北非洲、埃及、西西里岛等地。曾因在西西里大肆批判当时的僭主戴奥尼修的统治而被卖为奴隶,后在好友的帮助下返回雅典。 返回雅典后,在好友的帮助下,创办了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阿卡德米学园。同时也开启了柏拉图的创作生涯。《理想国》的创作就完成于这一时期。 柏拉图受到导师苏格拉底的启蒙,并目睹了雅典政权的不断更迭和民主政治的弊端,加之他在游历各国后对各种政治制度的反思,所有这些经历都成为他创作《理想国》的智识之源。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力图构建出一种理想的政治制

《理想国》读书笔记

《理想国》(柏拉图)读书笔记作者简介: 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出身于雅典贵族,曾执教40年。古希腊哲学家,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他一生着述颇丰,其哲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中。 作品简介: 《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等,与柏拉图大多数着作一样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共分10卷,其篇幅之长仅次于《法律篇》,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中期的作品。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此前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 正文概要 第一卷概要:本卷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正义观作了逐一分析和批判。 开卷以苏格拉底的提问开始,被问者是玻勒马霍斯的父亲克法洛斯,一个爱上机智的清淡、清心寡欲的受人尊敬老者。他认为,一个人即使忍受贫困和年老,但做人要是遵循“中庸适度,心平气和,做到内心的满足与宁静就是幸福的”。谈话中,他们谈到了正义,他倾向于把正义等同于讲真话和欠债还债。苏格拉底打个比方反驳了他,即“譬如说,你有个朋友在头脑清醒时曾把武器交给你;假如后来他疯了,再跟你要回去,任何人都会说不能还给他。如果还给他,那倒是不正义的。把整个真实情况告诉疯子也是不正义的”。因此,“有话实说,拿了人家东西照还这不是正义的定义”。接着,克法洛斯的儿子玻勒马霍斯起为其父的意见辩护,认为正义就是“把善给友人,

理想作文之理想国第六卷读书笔记

理想作文之理想国第六卷读书笔记

————————————————————————————————作者:————————————————————————————————日期: ?

理想国第六卷读书笔记 【篇一:《理想国》读书笔记】 《理想国》读书笔记 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哲学家,伟大的思想家。出身贵族,青年师从苏格拉底,著名的阿卡德米学园的创办人。代表作有《理想国》、 《法律篇》等。 第一卷 【原文摘抄】他的话形容的很好!我并不是说对于每个人,只是对于那些通情达理的人,钱财的好处就在于使他用不着存心作假或不得 已而骗人。当他要到地狱去的时候,他也就用不着因为亏欠了神的祭品或人的债务而惧怕了。就我认为,对于一个心平气和的人来说,与有钱带来的许多好处相比,我上面所讲到的好处才是最大的好处。 【个人感悟】虽说柏拉图对于财富的以上看法非常的精辟,但显然他是有前提的——通情达理的富人,然而另一方面社会上还是普通人要 多得多。这让我想到当前社会上的一些仇富心态,比如宗庆后事件。有人说这种事情的发生双方都有责任,说这是富人的炫富与穷人的嫉妒这一对矛盾所引发的一种社会现象。我认为根本上还是国家经济体制所带来的,当初提出改革开放的口号时,说是先让一小批人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后富,从而达到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的目的。但目前中国正处于富人已经富起来,尚未达到“带后富”的这样一个中间阶段。这势必会造成如上所述的那对矛盾的出现,进而中国面临当前这种情况 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关键还是尽快实现当初的“承诺”,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原文摘抄】色拉叙马霍斯:......正义的人和不正义的人相比,肯定会吃亏的。......其次,从他们与政府打交道方面来看,交税的时候,如果他们的收入相等,正义之人交的税多,而不正义的人交的税就会很少。当有钱可拿的时候,正义之人什么都不会得到,因为都被不正义的人抢空了。在任职方面也会发生同样的事情,正义者会忽视自己的私事,也许为此还会失去其他的东西,最后也不会从公众那里得到任何的好处,只因为他是正义之人,他甚至会因为不给朋友提供“方便”而遭到对方的痛恨。但是,对于不正义之人来说,情况就恰恰相反。...... 【个人感悟】当我读到这段话是,虽然心里感到不以为然,然而想一想中国 现在的一些党政官员的行为,这话简直说的太符合实际了。确实,中国不少的贪官都会有这种想法。当这些贪官污吏拿到大把大把的钞票,什么为人民服务,什么做人民的公仆,全都抛之脑后。而那些真正办实事的官员,却常常受到排挤、打压。但我说的这些只是针对个别,并不具有普遍性。因为我没有对中国官场做过任何专业调查,也就没有发言权。但从我所知的一些实际情况,我完全可以这么说。总而言之,我对中国打击腐败方面的廉政建设还是有信心的。我觉得自从新一届领导班子上台以来,在惩治贪污腐败上确实有不小的成效。 第二卷 【原文摘抄】格劳孔:......人们说,从本质来说,施行正义是利,遭受不正义是害,但是所遭受的害远远大于所得到的利。所以,当人们在实施正义与不正义的行为后,得到的既有利也有害,而那些企图只得到一种结果的人认为,最好的选择是大家签订契约——既不要正义之利,也不要不正义之害。这就是法律和契约的起源,他们把遵守法律和契约的实践成为合法的和正义的。这也是正义的本质和起源——正义是利和害的折中。所谓最好,就是行不正义之事而不受惩罚;所谓最坏,就是遭受不公正之事而无法申诉。正义——二者折中的产物——能够被人接受的原因并不在于它是一种善,而是它没有什么危害。任何一个有

理想国读书笔记5000(共6篇)

篇一:《理想国》读书笔记 《理想国》读书笔记 一、全书基本框架 全书以柏拉图的恩师苏格拉底为主角,借苏格拉底同格劳孔、玻勒马霍斯等人的辩论的方式,实际上展示了柏拉图自己对一个理想国家的建构,以及柏拉图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 全书共十卷。第一卷到第四卷谈论何为正义。苏老在与年轻人的辩论中采用“以大见小”的逻辑,从城邦的正义中寻找个人的正义。第五卷到第七卷讨论哲学王的问题。苏老认为只有哲学家才能真正承担起治理国家的责任。 全书勾勒出这样一个理想国:聪明的、理性的、具有自制能力的、爱好智慧的哲学家作为统治者,他们与灵魂里的“理性”部分相符合;具有冒险精神的、勇敢而强壮的公民作为护卫者,他们与灵魂里的“勇气”部分相符合;一般的劳动者如木匠、水管工、石匠、农夫、农场工人等等作为生产者,他们与灵魂的“欲望”部分相符合。 《理想国》是柏拉图最著名的代表作,是西方哲学家公认的“哲学大全”。 (一)正义 如上文所言,苏老在辩论中采用“以大见小”的逻辑方法,暂且不论这种逻辑是否合理,苏老认为讨论什么是一个人的正义是困难的,但是讨论一个城邦的正义却是相对容易的,于是苏老着手探讨城邦的正义。在大体上理想国已经构建的前提下,苏老认为它一定是“善”的;是“善”就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正义的。苏老使用排除法,先在理想国中找到了前三种,那么剩下的就是正义了。虽说有点牵强,但是苏老却得出了一个几乎完美的正义的定义:每个人必须在国家中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每个人都作为一个人干他自己份内的事而不干涉别人的事。 苏老逐一驳斥了正义是欠债还钱、正义是强者的利益、不正义的人过得比正义的人快活得多等观点,反复强调正义者是快乐的、幸福的。 (二)哲学王 《理想国》的核心是正义,全书围绕正义问题展开。 高理念的认识,即对“善”的把握,而其他人也只能把握“意见”而已。治国作为一门知识,也只有哲学家才能掌握它,进而有资格执政。柏拉图认为只有哲学家才能拯救城邦与人民,哲学王的贵族政制优越于荣誉政制(对应争强好胜,贪图荣誉的人)、寡头政制(对应爱财之人)、民主政制(对应民主分子)、僭主政制(祸害最大的政制),而且后面四种政体一种比一种坏。 因为在理想国中,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因此有些人借此批评柏拉图,认为其是独裁者的代言人。其实他们根本没有理解哲学王的概念。哲学王接受最严格的教育,依次为数学、几何学、立体几何、天文学、和音,最后是最重要的辩证法。哲学王勇于追求智慧、正义和善,他们是最聪明、最高尚的人;普通人如果没有接受这样的教育,就会让内心的欲望胜过自己的理性,这样的人治国是万万不可的。 (三)洞穴人假设 假定有一些囚徒从小被束缚在一个洞穴里,面朝着洞壁。洞外有一堆火,在洞壁上映照出来往木偶的影子;那些囚徒一定会以为这些影子就是客观的存在。可是如果有一天,其中的一个囚徒被一种强制力量解开束缚朝洞口望去,他会惊讶地发现那些所谓的“实物”不过是外面木偶的影子。当他极不情愿地被那一种神秘力量拽出洞穴时,他还会渐渐发现所谓的木偶这些实物也不过是太阳的影子。到那时,他就不会在满足于洞穴里与其他囚徒“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