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临床鉴别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临床鉴别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临床鉴别

超声联合腹腔镜在子宫肌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超声联合腹腔镜在子宫肌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17-08-25T15:28:41.64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6月上第11期作者:刘咏平 [导读] 探讨对子宫肌瘤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行腹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 泸州市纳溪区人民医院 646300 【摘要】目的:探讨对子宫肌瘤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行腹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8例。两组均接受超声诊断,参照组行开腹手术,研究组则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腹腔镜手术,观察并比较诊断准确率、灵敏度以及各项手术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超声诊断的灵敏度为90例(93.75%),诊断符合率为96例(100.00%)。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参照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行超声诊断下腹腔镜治疗,能够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同时,还能够加快患者病情的恢复。 【关键词】超声诊断;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手术指标 子宫肌瘤主要指的是患者子宫平滑肌组织由于增生,进而形成的一种良性肿瘤疾病,是女性人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生殖器官疾病,通常发生于25~50岁女性人群之中[1]。子宫肌瘤虽然是一种良性肿瘤,但若并未进行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2]。伴随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超声检查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诊断子宫肌瘤的方式,在此引导下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获取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是临床上治疗子宫肌瘤疾病的一种常用微创手术方式[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8例。其中,研究组年龄为30~46岁,平均年龄(36.2±2.2)岁;参照组年龄为32~48岁,平均年龄(37.4±2.5)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接受超声诊断。采用西门子S2000多普勒超声仪检查患者腹部,将探头频率控制为3.5~5.0HMz。充盈患者膀胱,帮助患者呈现仰卧体位,首先使用探头多角度探查腹部下的具体形态,并详细记录患者子宫肌瘤的发生位置、具体心态以及实际大小等情况。 参照组行开腹手术。于患者下腹部正中作一切口,逐层开腹后,切开子宫肌瘤后剔除肌瘤结节,常规关腹。 研究组则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腹腔镜手术。采用德国公司所生产的腹腔镜设备,行静脉复合麻醉,患者取截石位,并于脐孔下缘进行气腹针穿刺,注入充足的二氧化碳,使得患者气腹压力可达10~12mmHg后,放置腹腔镜,并于下腹部作一3mm或者5mm的穿刺孔。在整个腹腔镜的手术过程中,首先需要全面探查患者的子宫肌瘤具体情况,并于超声引导下剔除子宫肌瘤。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诊断准确率、灵敏度以及各项手术指标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数据和指标均使用SPSS11.0软件包予以核验,若实验对象之间的数据在计算后P<0.05,则为存在明显意义。 2结果 2.1超声诊断技术的诊断灵敏度和符合率 超声诊断的灵敏度为90例(93.75%),诊断符合率为96例(100.00%)。 2.2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的变化情况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参照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子宫肌瘤主要上由于患者子宫平滑机增生所致的一种良性肿瘤疾病,因此,临床上又称之为子宫平滑肌瘤。目前,临床上对于子宫肌瘤疾病的发生机制尚未研究明确,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子宫肌瘤的发生受到长期卵巢激素的刺激和影响。近几年来,伴随超声技术发展的不断成熟和完善,临床上已经成为妇科疾病的主要诊断方式之一。超声检查能够准确检测出子宫肌瘤,但是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症状以及影像学比较相似,将会导致误诊和漏诊情况的发生。子宫肌瘤疾病具有以下超声影像学特点:①子宫增大;②血流信号呈现点状、网状等形态,瘤体内存在环形、半环形血流细胞;③子宫存在高低回声、等回声等异常回声;④肌瘤边界并不模糊,存在低回声假包膜。若脂肪变性则瘤体边界十分清晰,增高瘤体内回声;若患者玻璃体变性,血液供应障碍,将会出现退行性变化。总而言之,上述影像学特点是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指标,本组结论表明,超声诊断的灵敏度为90例(93.75%),诊断符合率为96例(100.00%),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4-5]。 传统的开腹切除术虽然能够达到治疗的效果,但是,将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创伤,并不利于患者的预后康复。近几年来,伴

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 一、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腺肌病(ICD-10:N80.003) 行子宫切除术(ICD-9-CM-3:68.3/68.4/68.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痛经、月经量增多等。 2.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压痛等。 3.辅助检查:盆腔B超及血CA125等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方式:子宫切除术。 2.手术途径:经腹、经腹腔镜、经阴道。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N80.003子宫腺肌病疾病编码。 2.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宫颈细胞学筛查:TCT或巴氏涂片; (5)盆腔超声、心电图、胸部X片。 2.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血清肿瘤标记物,腹部超声,盆腔CT或MRI检查,肠道、泌尿系造影,心、肺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的第3-4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止血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4.病理:术后石蜡切片,必要时术中冰冻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8天。

诊疗项目

心血管 心衰的诊治 心脏骤停的抢救 心源性休克的抢救 ★静脉临时起博 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治 高血压的诊治 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治 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治 顽固性心衰的诊治 高心脏监护室(CCU)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症的诊治 严重心律失常的诊治 消化 常规内镜(胃镜、纤维结肠镜)检查 黄疸的鉴别诊断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 肝昏迷、肝功能衰竭的诊治 急诊内镜(胃镜、肠镜)检查 ★超声导向下肝穿刺术 缺血性肠病的诊治 ★胆道镜检查(可配合肝胆外科)重症胰腺炎的诊断

常见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治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治 常见出血性疾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治骨髓穿刺及细胞形态学分类 ★白血病的诊治 ★溶血性疾病的诊治 ★疑难血液病的诊断 ★出血及血栓性疾病的诊治 ★急性白血病的诊治(组织化学染色或免疫学确定亚型) ★淋巴瘤的诊治 ★急性料细胞减少或缺乏的诊治 甲状腺机能亢进的诊治 甲状腺机能亢进危象、席汉氏综合症的诊治 糖尿病的诊治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的处理 地方性甲状腺肿及克汀病的防治 ★ 24小时17羟皮质类固醇,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测定 ★甲状腺功能测定总甲状腺素(TT3、TT4),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治 肾病综合怔的诊治 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治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治 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及非透析治疗 ★原发性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治 肾性高血压的诊治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治血透 肾功能测定(血肌酐、尿素氮) 泌尿系统超声,影像学检查 ★肾功能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

脑血管病的诊治 颅内高压对症治疗及常见病因检查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的诊治 脑电图、脑脊液检查 颅内高压对症治疗及病因追查 癫痫的病因诊治 神经系统炎性病变的诊治 脑电图、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肺功能检查:一般通气功能 大咯血的诊治 自发性气胸的救治 ★呼吸衰竭的诊治(血气分析) 心肺复苏术 肺源性心脑病诊治 ★纤维支气管镜的正确使用 下呼吸道感染的正确诊断及治疗原则重症哮喘救治 重症肺源心脏病的诊治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诊治★胸膜活检

中医二期疗法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120例_王妍

综上所述,除湿止痒方由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药物组成,治疗急性肛门湿疹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 张有生,李春雨.实用肛肠外科学[M].北京:人 民军医出版社,286. [3] 黄乃健.中国肛肠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 出版社,1996:51. [收稿日期]2015-05-15 子宫腺肌病多见于30~50岁经产妇[1],我们根据子宫腺肌病的病变特点以及在经期、非经期病理变化特点,用中医二期疗法(经期、非经期)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12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120例,均为2011年9月至2014年2月在成都中医 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患者。年龄24~45岁,平均 36.63岁;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276个月,平均74.89个 月;原发痛经转变为继发痛经6例,继发痛经114例。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妇产科学》 [2] 。①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②月经失调:月经量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等;③妇科检查子宫体有不同程度的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质硬;④超声检测提示子宫腺肌病;⑤血清CA125>35u/mL。①必备,④⑤中1项以上,结合②③中1项以上作为临床诊断。中医辨证标准:参照新世纪教材《中医妇科学》[3] 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 。主症:①痛经,痛有定处、刺痛,或性交疼痛,或持续性盆腔疼痛,或肛门坠痛;②月经过多;③经色紫黯;④经质有血块或夹黏液。次症:①腹部包块;②经期延长或月经提前;③带下量多,色黄;④口干不渴;⑤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⑥小便色黄、次频。舌脉:①舌质紫黯,有 瘀点或瘀斑;②舌苔黄腻;③脉象滑数或弦涩。①必 备、②③④中1项以上,次证具备2项及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湿热瘀结证。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②中医辨证为湿热瘀毒证;③年龄18~45岁女性;④月经周期21~35天;⑤治疗期间能严格避孕;⑥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治疗方法经期: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用四逆金铃失笑散加减。柴胡10g,白芍15g,枳壳10g,炙甘草6g,延胡索15g,炒川楝子10g,蒲黄15g(包煎),五灵脂10g。随症加减。水煎服,150mL,口服,1日3次。另用独一味胶囊3粒,口服,1日3次。非经期:化瘀散结消癥、清热解毒利湿。用蒲翘消瘰失笑散加减。蒲公英15g,连翘15g,玄参15g,生牡蛎30g(先煎),浙贝母15g,蒲黄15g(包煎),五灵脂10g,荔枝核10g,橘核10g,制鳖甲15g。随证加减。 水煎,150mL,口服,1日3次。另用内异康复片(成都 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内制剂,大血藤、半枝莲、制大黄、桃仁、土鳖虫、三棱、莪术、薏苡仁等)4片,口服,1日3次。妇安宁栓(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内制剂,蒲公英、黄柏、赤芍、没药、血竭等)1粒,直肠给药,1日2次。 3 观察指标经行腹痛疼痛程度分级评分:无疼痛评为0分,轻中医二期疗法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120例 王 妍1,魏绍斌1,魏少奔2 (1.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5;2.西安市中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1)[中图分类号]R271.113.1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5)09-0814-02 [摘 要] 目的:观察中医二期疗法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给予中医二期疗法治疗(经期服用汤剂四逆金铃失笑散加减、中成药独一味胶囊,非经期服用汤剂蒲翘消瘰失笑散加减、中成药内异康复片、妇安宁栓直肠给药),观察治疗前后痛经程度及持续时间的变化。结果:中医二期疗法能使经行腹痛疼痛程度改善及经行腹痛疼痛持续时间缩短(P <0.05)。结论:中医二期疗法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疗效确切。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痛经;湿热瘀结;中医二期疗法 [Abstract]O 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ion of treatment according to menstrual and non-menstrual for dysmenorrhea due to adenomyosis.Methods:120 patients with adenomyosis were collected and given the traditional treatment according to menstrual and non-menstrual. The patients took the decoction of SiNi and JinLingZi and ShiXiao powder and DuYiWei capsules during menstrual. The patients took the decoction of PuQiaoXiaoLuo and ShiXiao powder and NeiYiKangFu tablet anf FuAnNing suppository during non-menstrual.The changes of the degree and duration of dysmenorrhea were observed.Results:The degree and duration of dysmenorrhea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P <0.05).Conclusion:The treatment of adenomyosis according to menstrual and non- menstrual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dysmenorrhea. 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Adenomyosis;Dysmenorrhea;Damp heat and blood stasis;Treatment according to menstrual and non-menstrual [基金项目]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科技发展基金课题(2011-D-YY-03) https://www.360docs.net/doc/667063381.html, 本文摘自投稿吧

2012+妇科宫腔镜诊治规范

.临床指南.妇科宫腔镜诊治规范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镜学组 宫腔镜手术作为一种经自然腔道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经和开腹手术、阴式手术、腹腔镜手术一起成为妇科手术的四大基本技能。 一、官腔镜检查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一)适应证 可疑官腔内的病变,均为官腔镜检查的适应证。 1.异常子宫出血。 2.宫腔内占位性病变。 3.宫内节育器异常及宫内异物。 4.不孕、不育。 5.官腔粘连。 6.子宫畸形。 7.官腔影像学检查异常。 8.官腔镜术后相关评估。 9.阴道排液和(或)幼女阴道异物。 10.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管癌手术前病变范围观察及镜下取活检。 (二)禁忌证 1.绝对禁忌:无。 2.相对禁忌:(1)体温>37.5℃;(2)子宫活跃性大量出血、重度贫血;(3)急性或亚急性生殖道或盆腔炎症;(4) 近期发生子宫穿孔;(5)宫腔过度狭小或宫颈管狭窄、坚硬、难以扩张;(6)浸润性宫颈癌、生殖道结核未经抗结核治疗;(7)严重的内、外科合并症不能耐受手术操作。 二、官腔镜手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一)适应证 1.久治无效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无生育要求而有保留子宫的愿望。 2.子宫内膜息肉。 3.影响官腔形态的子宫肌瘤。 4.官腔粘连。 5.子宫畸形。 6.官腔内异物。 7.与妊娠相关的官腔病变。 8.子宫内膜异常增生。 9.幼女阴道异物。 ------------------ DOI:10. 3760/cma.j. issn. 0529-567x. 2012. 07. 023 通信作者:段华,10000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 Email:duanhua888@ 163. com (二)禁忌证 与宫腔镜检查术相同。 三、术前评估 (一)宫腔镜检查 1.排除严重内、外科合并症及各类宫腔镜手术禁忌证。 2.血尿常规、HbsAg、丙型肝炎(丙肝)抗体、HIV及梅毒螺旋体抗体、阴道分泌物常规。 3.心电图。 4.根据病情酌情增加相关辅助检查。 (二)宫腔镜手术 1.完成上述宫腔镜检查项目。 2.辅加项目:血型、Rh因子、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糖、乙型肝炎(乙肝)五项等。 3.胸片(或胸透)、盆腔B超、宫颈细胞学检查等。 四、麻醉 1.宫颈管黏膜表面麻醉:适用于官腔镜检查或官腔内病变活检等小型宫腔镜手术。 2.静脉麻醉:适用于比较简单的宫腔镜手术。 3.硬膜外或区域阻滞麻醉:适用于各类宫腔镜手术,特别是子官腔内病变复杂,需要较好地松弛宫颈,如直径> 4 cm的I型和Ⅱ型黏膜下肌瘤等。 4.全身麻醉:主要适用于官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 五、术前预处理(视手术需要酌情选择) 1.子宫内膜预处理:(1)药物预处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GnRH-a)或孕三烯酮等,使用2~3个月,抑制内膜增生,薄化子宫内膜;(2)机械性预处理:术中负压吸宫,薄化子宫内膜(不孕症及官腔粘连者慎用)。 2.子宫肌瘤预处理:对于肌瘤直径≥4cm的I型和Ⅱ型黏膜下肌瘤及肌壁问内突肌瘤,或黏膜下肌瘤合并严重贫血者,应用GnRH-a治疗2~3个月,使肌瘤和子宫体积缩小,纠正贫血。 六、手术时机选择 1.手术应选择在早卵泡期实施,此时内膜较薄,视野相对开阔,便于手术操作。 2.术前已进行药物预处理者,完成预处理后即可进行手术。 七、术前准备 1.病情告知与知情同意。 2.宫颈准备:术前晚酌情放置宫颈扩张棒扩张宫颈或给予米索前列醇400μg阴道后穹隆放置,以软化宫颈,便于术中宫颈扩张。

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

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 1、白带增多:白带增多,有时产生大量脓血性排液及腐肉样组织排出伴臭味。 2、月经改变:为多发生于粘膜下及肌壁间肌瘤,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阴道流血。引起流血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子宫内膜面积增大,因雌激素作用至子宫内膜增生,肌瘤妨碍子宫收缩,并影响血循环而使内膜充血。由于长期流血,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3、腹块:腹部胀大,下腹扪及肿物,伴有下坠感。 4、疼痛:一般患者无腹痛,常有下腹坠胀、腰背酸痛等,当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可出现急性腹痛肌瘤红色变时,腹痛剧烈且伴发热。 5、继发性贫血:若患者长期月经过多可导致继生贫血,出现全身乏力、面色苍白、气短、心慌等症状。 6、不孕:肌瘤压迫输卵管使之扭曲,或使宫腔变形以致妨碍受精卵着床,导致不孕。 7、压迫症状:肌瘤向前或向后生长,可压迫膀胱、尿道或直肠,引起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或便秘。当肌瘤向两侧生长,则形成阔韧带肌瘤,其压迫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或肾盂积水;如压迫盆腔血管及淋巴管,可引起下肢水肿。 8、低糖血症:子宫肌瘤伴发低糖血症(hypoglycemia)亦属罕见。主要表现为空腹血糖低,意识丧失以致休克,经葡萄糖注射后症状可以完全消失。肿瘤切除后低血糖症状即完全消失。 9、对妊娠及分娩的影响

浆膜下肌瘤一般不影响受孕,当位于子宫角的壁间肌瘤压迫输卵管间质部以及粘膜下肌瘤引起子宫内膜感染,肌瘤并发子宫内膜增生时,均可引起不孕。若能受孕,有时可因供血不足或宫腔变窄而妨碍胎儿发育,引起流产及早产。当妊娠足月时,尚可因宫腔变形至胎位不正,且肌瘤可妨碍宫缩,引起难产及产后出血等。 本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配合!

中医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方法

中医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方法 文章目录*一、中医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方法*二、子宫腺肌症能自愈吗*三、子宫腺肌症会变癌吗 中医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方法1、中医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方法痰凝血瘀证 表现为小腹疼痛拒按,月经量多而稀,有血块,并见胃脘胀满、呕恶欲吐,子宫增大。平时可有带下量多,色白质稠。舌苔白腻, 脉沉滑。这种证候的形成,与平素脾肾两虚,水湿不化,聚湿成痰,以致痰瘀互结有关。治法用涤痰除湿,化瘀消症,可选取开郁二陈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减。 气滞血瘀证 主要表现为经期小腹胀痛或痉挛性疼痛,拒按,伴有心烦易怒,胸胁及乳房胀痛,月经量多或行经时间延长,子宫增大,舌有 瘀点,脉弦涩。这类证候多因产后或术后,情志抑郁,肝气滞郁所致。治疗应予疏肝理气、化瘀消症为主,可选用香棱丸加味。 寒凝血瘀证 经期小腹绞痛或冷痛,疼痛剧烈拒按,但热敷后可减轻,是这 种证型的特点。月经量多但颜色紫黯,有块,同时伴有四肢凉和怕冷,舌质黯,脉沉紧。这种证候主要是因为产后或人流术后,感受 寒邪所致。 2、子宫腺肌症是怎么引起的 子宫腺肌病病因至今不明。目前的共识是因为子宫缺乏黏膜

下层,因此子宫内膜的基底层细胞增生、侵袭到子宫肌层,并伴以周围的肌层细胞代偿性肥大增生而形成了病变。 中医认为本病由气滞、寒凝、热灼、气虚、肾虚导致瘀血阻滞冲任、胞宫,经行不畅则痛经。瘀血阻滞冲任、胞宫为主要病机。 3、子宫腺肌症的症状表现 痛经:这是最常见也是最突出的表现了,临床上一般表现为 继发性,痛经可发生在月经前,月经时及月经后。 月经过多:内在性子宫肌腺症症,月经量往往会比较多,经期也会延长,往往是因为内膜增多所致,但多伴有卵巢功能失调。 不孕:子宫肌腺症患者也常常会有不孕的现象,可能50%的患者朋友都会无法怀孕。 性交疼痛:往往会发生在女性朋友的子宫直肠窝、阴道直肠隔的子宫肌腺症症,使得周围组织肿胀,因此就会影响到性生活。 子宫腺肌症能自愈吗如果从以下2个角度出发,可以理解为自愈,但扔不能掉以轻心。 1、B超看不到腺肌症 对于没有手术切除的病理诊断,大多是通过B超进行诊断。所以,存在一种可能,在早期病变或轻度病变时候,B超提示有腺肌症,过几个月复查又看不到。给人印象,就是腺肌症自愈了。 其实,可能病变还存在,或者某一次的B超是有误差。

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

---------------------------------------------------------------最新资料推荐------------------------------------------------------ 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 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作者: 赵静萍单位: 文水县人民医院,山西文水 032100 【关键词】子宫肌瘤诊断病例分析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一种良性肿瘤。 多见于 30 岁~50 岁育龄期妇女的子宫体部。 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妇科检查时偶尔发现。 子宫肌瘤的临床症状与肌瘤的生长部位、生长速度、大小等有关。 1 子宫肌瘤临床表现主要症状表现为: 月经改变,如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压迫症状,如尿频、排尿障碍、便秘等;疼痛,肌瘤本身不会引起疼痛,一般最常见的症状是下腹部坠胀、腰背酸痛等;肌瘤发生红色变性时,腹痛剧烈且发热;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可出现急腹症; 阴道分泌物增多;贫血;不孕。 肌瘤的分型为: 一般可分为浆膜下肌瘤、壁间肌瘤和黏膜下肌瘤三种。 可为单一的,也可为数目很多的。 子宫可均匀性增大,表面光滑,也有的表面凹凸不平,大小不等。 1 / 6

当肌瘤生长较大或过速时,易发生肌瘤变性,如玻璃样变。 若继续发展,则较多组织液化,最后形成囊性变。 由于钙盐沉积于肌瘤中,也可发生钙化。 在孕期及产褥期的肌瘤可发生红色变性。 2 子宫肌瘤的超声声像图子宫肌瘤的声像图表现各异,取决于肌瘤的大小、部位和生长的时间长短。 肌瘤为多发或位于子宫表面时,子宫体积增大、形态失常;单发的小肌瘤位于肌层内时,子宫形态和大小均无明显异常。 宫腔线可因肌瘤的压迫变形、移位,黏膜下肌瘤宫腔线不规则,宫腔内可见中等回声或低回声区。 子宫肌瘤声像图以低回声为主,根据平滑肌组织及纤维组织的构成和排列不同,其回声分布有所差异。 以平滑肌组织成分为主的肌瘤,其回声低,后方有声衰减;纤维组织增多时,肌瘤的回声相对增强;肌瘤较大时会发生囊性变,相应部位会出现低回声或无回声区。 若肌瘤有钙化时,钙化部分呈强回声带,后方伴声影。 较大的肌瘤内呈旋涡状回声,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衰减。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 彩色血流信号多分布在肌瘤病灶的周围,呈ldquo;环状rdquo; 特征。 3 病例分析我们采用美国 GE 2019 型实时超声仪,探头为 3. 5 MHz 凸阵式探头,嘱患者适度充盈膀胱后,对子宫及双侧

子宫腺肌病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护理配合及体会

子宫腺肌病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护理配合及体会 发表时间:2015-11-12T15:43:30.287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4月第4期供稿作者:崔志丹 [导读]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药物治疗仅能短期缓解症状,停药后常反复,子宫切除手术或腺肌瘤病灶切除是目前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常用方法。 崔志丹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广东汕头 515041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护理配合内容,分析其中的护理问题及对策。方法:对2012 年1 月~2014 年12 月在我院妇科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64 例子宫腺肌症病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护理要点,并分析其中护理问题及对策。结果:患者手术期间无明显的不适,能够在手术中较好地配合医护人员,手术均成功。结论:熟悉疾病特点,术前细致准备,术中熟练配合是保障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腹腔镜手术;护理配合【中图分类号】R71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4-039-01 子宫腺肌症是影响育龄期女性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为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壁层所致。文献报道其发病率约为 8.8%-31%,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痛经、月经增多、不孕等[1]。 药物治疗仅能短期缓解症状,停药后常反复,子宫切除手术或腺肌瘤病灶切除是目前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常用方法。随着腹腔镜技术在妇科广泛应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逐渐增多,与其他疾患的子宫切除比较,因子宫腺肌病的盆腹腔粘连较多,手术配合及护理相对复杂,现总结分析我院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64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护理配合及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共为64例子宫腺肌症病患者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其中52 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12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切除术。术后均经病理检查确诊。 患者年龄26~49 岁,平均(36.7±5.1)岁,术前痛经45例(70.3%),月经过多57例(89.0%)。手术时间最短1.1小时,最长4.5小时左右,其中2例术中同时行肠道修补术,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术前准备2.1 患者术前访视术前一天到病房进行访视,查阅病历,熟悉病情,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注意事项,手术情况以及腹腔镜手术的优点,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使患者对手术充满信心,并了解肠道准备情况。 2.2 特殊器械设备的准备手术前一天按通知单准备相应器械,同时准备肠道修补的相关器械,将耐高温的金属器械用高温高压消毒灭菌,不耐高温的管道系统用等离子低温灭菌消毒备用。检查腹腔镜装置,电视监视仪,光源系统,摄像系统,气腹机,信息转换器,冲洗系统,超声刀,高频电刀是否完好,仪器运转是否正常,安装好各种仪器,检查电源开关,二氧化碳气瓶的压力,使之处于工作状态,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3 手术的配合3.1 巡回护士的配合①麻醉配合:腹腔镜手术首选气管内插管静脉麻,以套管针建立独立的麻醉用药静脉通道,连接三通管,全程微量泵控制麻药用量。配合麻醉医师气管插管并稳妥固定,双眼上金霉素眼药膏,并覆盖保护膜帖。配合麻醉医师对呼吸道的管理。②安全体位摆置及调节:与自动调节手术床上妥善约束患者的四肢,截石位摆放体位,仰卧屈髋25°左右,外展50°左右,托腿架关节端朝窝,托腿面略向远端倾斜,支托双小腿肌肉丰厚处,此体位使阴道举宫的活动角度大。躯干及肢体外露皮肤均用双层布类包裹,以防术中电切时皮肤接触手术床的金属引起烧伤。③与器械护士做好器械物品清点核对工作,提前安装腔镜及器械并妥善固定好线路,配合将各管道、导线、光纤准确地连接于相应的主机系统上,设定好腹腔镜仪器参数,并根据手术需要随时调节各主机的工作状态。④安全管理气腹:,CO2气腹压力(PETCO2)维持在1.73~1.87kPa(13~14mmHg)变化范围内,气腹速度按术中情况调节,整个充气过程以中速为主,尽量少用高速充气,以免腹压突然增加影响呼吸和循环稳定,出血较多或吸引器频繁使用时,加大气腹速度。 3.2 器械护士的配合器械护士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管理好器械,洗手后加固所有螺丝,以防意外丢失,熟悉腔镜器械的名称、性能和用途,根据屏幕显示,快速、准确地传递器械,积极主动配合工作。将摄像镜头、分离钳、组织剪、冲洗头、电钩、电凝线等器械依次排列在器械台上。铺无菌单后协助巡回护士连接各种管道导线,建立腹腔镜摄像系统、CO2气腹系统及冲洗吸引系统。检查双极电凝,超声刀是否处于工作状态,术中及时清理双极电凝及超声刀上的焦痂。协助术者脐部穿刺成功后连接气腹管建立人工CO2气腹,插入30°腹腔镜镜头,先行腹腔探查。协助助手做好阴道消毒,装配好举宫器,经阴道向宫腔放入举宫器。在镜下置入直径5mm的穿刺套管3个,建立工作通道,如为腺肌瘤剔除,则需准备直径15mm的穿刺套管1个。子宫腺肌症患者腹腔常见严重粘连,术者分离是更换器械频繁,及时传递器械并清理双极电凝及超声刀上的焦痂,保证器械处于良好工作状态[2]。子宫切除后从阴道取出时,及时准备好阴式器械,更换大圆刀,协助术者经阴道缩小子宫体积并顺利取出。如为腺肌瘤剔除,则及时安装好子宫旋切器,并协助术者取出旋切的子宫标本。 4 讨论 4.1 经腹腔镜手术是妇科发展方向经腹腔镜手术因为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已经在妇科逐渐取代了大部分传统开放手术。这同时要求手术室护士也要不断提高手术配合,使手术医师更好完成手术。腔镜手术所用仪器较多,线路连接复杂,术中容易出现各种仪器故障,因此在病人入室前应将所有显像、气腹系统均检查好,以保持各仪器的性能完好,以免影响手术进程。镜头及器械价格昂贵,易损坏,使用时要轻拿轻放,避免碰撞,术后清洗时要打开所有的关节,小心保养,尽可能延长使用寿命[3]。 4.2 熟悉疾病特点,术前细致准备,术中熟练配合是保障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子宫腺肌症的手术治疗与常规的全子宫切除和肌瘤剔除不同的是,此病合并严重的盆腹腔粘连,分离粘连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前巡视病人,再次向病人强调肠道准备的重要性;术前摆好膀胱截石位,外展角度较大,臀部要离床有一定距离,以方便助手更大活动度的举宫;术中及时协助术者更换手术器械,迅速清理双极电凝及超声刀上的焦痂,保证器械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参考文献:[1] Gilks BC,Clement PB,Hart WR,et al. Uterineadenomyomas excluding atypical polypoid adenomyomas andadenomyomas of endocervical type:a clinicopathologic study of 30cases of an underemphasized lesion that may cause diagnosticproblems with briefconsideration of adenomyomas of other femalegenital tract sites[J].Int J Gynecol Pathol,2000,19(3):195-205.[2] 蒋淑丽,时艳芳.经腹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式效果比较[J].滨州医学院报,2009,32(4):307-308.[3] 周邵

子宫肌瘤的诊断与治疗

子宫肌瘤的诊断与治疗 发表时间:2013-01-04T11:35:18.4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1期供稿作者:栾秀云张文威[导读]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栾秀云张文威(哈尔滨市道里区妇产医院 150010)【摘要】目的讨论子宫肌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病史与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子宫肌瘤的处理,根据患 者年龄、症状、肌瘤大小、有无变性、生育要求及全身情况全面考虑。【关键词】子宫肌瘤诊断治疗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以宫体部肌瘤多见,少数为宫颈肌瘤。我院自2008年6月~2012年1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32例,经过临床分析和治疗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现将临床诊疗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2例,年龄28-55岁,平均年龄42岁。其中肌壁间肌瘤28例。浆膜下肌瘤4例。 1.2临床表现 1.2.1多数患者无症状,仅于妇科检查或B超检查时偶被发现。 1.2.2阴道流血多数病例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周期缩短,少数病例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主要取决于肌瘤生长的部位。 1.2.3腹部包块下腹可扪及实质性肿块,不规则,特别是在膀胱充盈时腹部包块更为明显。 1.2.4白带增多肌壁间肌瘤可有白带增多,黏膜下肌瘤更为明显,当其感染坏死时可产生多量脓血性排液,伴有臭味。 1.2.5压迫症状肌瘤增大时常可压迫周围邻近器官产生压迫症状,尤多见于子宫体下段及宫颈部肌瘤。压迫膀胱则产生尿频、尿急,甚至尿潴留;压迫直肠产生排便困难。 1.2.6腰酸、下腹坠胀、腹痛一般患者无腹痛,常诉有下腹坠胀、腰背酸痛。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可出现急腹痛。肌瘤红色变性时,腹痛剧烈且伴发热。 1.2.7其他症状患者可伴不孕、继发性贫血等。 1.2.8妇科检查子宫不规则增大,质硬,表面呈多个球形或结节状隆起。若为黏膜下肌瘤,有时可见宫颈口或颈管内有球形实性包块突出,表面暗红色,有时有溃疡、坏死。 1.3诊断要点 1.3.1病史及临床表现 1.3.2辅助检查 (1)超声检查:B型超声显像显示子宫增大,失去正常形态,肌瘤区出现圆形低回声区或近似漩涡状结构的不规则较强回声。B超能较准确地显示肌瘤的数目、大小及部位。 (2)诊断性刮宫:探测宫腔大小、宫腔形态及不规则突起。并将刮取所得的子宫内膜送病理检查,以除外并存的子宫内膜病变。 (3)宫腔镜检查:直接窥视宫腔形态,可见突出在宫腔内的肌瘤,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方案。 2治疗方案及原则 子宫肌瘤的处理,根据患者年龄、症状、肌瘤大小、有无变性、生育要求及全身情况全面考虑。 2.1随访观察如肌瘤小于妊娠10周子宫大小、无明显症状或近绝经期患者,可3~6个月复查一次。 2.2手术治疗 2.2.1手术指征: 肌瘤大于妊娠10周子宫;月经过多,继发贫血;有压迫症状;宫颈肌瘤;生长迅速,可疑恶性; 2.2.2手术方式: 1)肌瘤切除术:年轻未婚或未生育、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可经腹行肌瘤切除。有条件者可在腹腔镜下手术切除肌瘤。 黏膜下肌瘤可在宫腔镜下行肌瘤切除术,黏膜下肌瘤突出宫颈r]或阴道内者,可经阴道切除肌瘤。 2)子宫切除术:凡肌瘤较大、症状明显、经药物治疗无效、不需保留生育功能,或疑有恶变者,可行子宫次全切除或子宫全切术。若决定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术前应详细检查宫颈除外宫颈癌或癌前病变,术后仍需按常规定期随访。双侧卵巢正常者应考虑保留。若患者已绝经,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可同时行双侧附件切除,如患者不愿切除,也可保留。 2.3药物治疗凡肌瘤小于2个半月妊娠子宫大小、症状较轻、近绝经年龄及全身情况不能手术者,可选择下列药物治疗: 2. 3.1雄激素:丙酸睾酮25mg,肌注,5~7日一次,共4次,经期每日注射一次,连用3日,每月总量不宜超过300mg。或甲基睾酮5~10mg,口服,每日2次,每月用药10~1 5日。 2.3.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α):按说明给药,连续使用3~6个月。用药期间肌瘤明显缩小,症状改善。但停药后肌瘤又可逐渐增大。GnRH-α长期持续使用可致雌激素缺乏,导致骨质疏松症。GnRH-α更适用于拟行肌瘤的术前准备,使手术时易于剥离肌瘤,并减少术中出血。 2.3.3米非司酮:米非司酮12.5~25mg,口服,每日1次,连服3~6个月。不宜长期大量服用米非司酮,以防抗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2.3.4孕三烯酮:孕三烯酮2.5mg,口服,每周2次,连服3~6个月,用药期间需随访肝功能。 2.3.5子宫收缩剂主要用于减少月经量,常用益母草冲剂口服,缩宫素10~20U肌注,或麦角新碱0.2mg肌注等。 2.4有条件者也可行子宫肌瘤介入治疗,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2.5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处理 (1)孕期无症状者,定期产前检查,严密观察,不需特殊处理。 (2)妊娠36周后,根据肌瘤生长部位是否会发生产道梗阻及产妇和胎儿的具体情况决定分娩方式。若肌瘤位于子宫下段、易发生产道阻塞、胎头高浮不能入盆者,应行选择性剖宫产。

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治疗

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治疗 发表时间:2012-03-21T14:15:20.4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期供稿作者:董雪松 [导读] 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达一个高倍视野以上称为子宫腺肌病。以往认为它是内在性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而现在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董雪松(黑龙江哈尔滨三精女子专科医院 150001) 【关键词】子宫腺肌治疗 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达一个高倍视野以上称为子宫腺肌病。以往认为它是内在性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而现在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子宫腺肌病发病率较高,已成为妇科常见病,因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子宫腺肌病病理特点为子宫内膜及腺体侵入子宫肌层。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位于肌层内的内膜类似基底层子宫内膜,对孕激素缺乏反应,常处于增殖期。本病20%~50%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约30%合并子宫肌瘤,合并盆腔粘连也很常见。 1 临床诊断 痛经和月经过多是子宫腺肌病的主要症状,少数患者表现有不孕。查体子宫增大,多为均匀性,较硬,一般不超过12周大小,否则可能合并子宫肌瘤。若为子宫腺肌瘤,也可表现为非对称性增大。根据症状和体征可做出初步诊断,依靠辅助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MRI 是国内外公认诊断子宫腺肌病最可靠的非创伤性方法,但因价格昂贵,仅在依靠其他非创伤性诊断方法仍不能诊断,而影响手术治疗的决策时才做。子宫腺肌病诊断的金标准仍然是病理学诊断。 超声检查是协助诊断子宫腺肌病最常用的方法,阴道超声比腹部超声诊断准确性高,子宫肌层内的小囊样回声是最特异的诊断指标,如果不合并子宫肌瘤,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准确性甚至可以和磁共振(MRI)媲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观察,子宫肌壁间的异位病灶内呈星点状彩色血流信号,可探及低流速血流,病灶周围极少探及规则血流。经阴道三维能量图(3-DCPA)检查,可见子宫病灶内血管增粗、紊乱,管壁光滑、清晰,且为高速高阻动脉频谱;而子宫肌瘤的血流灌注呈球体网架结构,且为高速低阻动脉频谱。超声诊断虽然简便,无创伤,但不能确诊。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对子宫腺肌病有确诊价值,阴道超声检查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2.7%及67.1%,而穿刺活检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44.8%及95.9%,两种方法的阳性预测率分别为50%及81.2%,穿刺活检诊断子宫腺肌病特异性高,但敏感性还有待于提高。 MRI诊断子宫腺肌病的特异性优于阴道超声,但对体积>400cm3(>12孕周大小)的大子宫诊断效能也较差。宫腔镜检查子宫腔增大,有时可见异常腺体开口,并可除外子宫内膜病变。腹腔镜检查见子宫均匀增大,前后径更明显,子宫较硬,外观灰白或暗紫色,有时浆膜面突出紫蓝色结节。有条件时可行多点粗针穿刺活检确诊。子宫腺肌病患者血CA125水平明显升高,阳性率达80%,而子宫肌瘤CA125阳性率仅为20%,腺肌病患者CA125水平和子宫大小呈正相关,子宫越大,CA125水平越高。 2 治疗 2.1 手术治疗 2.1.1 子宫切除术 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也是循证医学证实唯一有效的方法,可以根治痛经或(和)月经过多,适用于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者。近年来,阴式子宫切除术应用日趋增多,单纯子宫腺肌病子宫多小于12孕周,行阴式子宫切除多无困难,若合并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或估计有明显粘连,可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虽然有研究表明腺肌病的子宫有10%稍多病变可累及宫颈,但也有研究表明腺肌病主要见于子宫体部,罕见于宫颈部位,只要保证切除全部子宫下段,仍可考虑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2.1.2 保守性手术 主要有子宫腺肌病病灶挖除术、子宫内膜去除术和介入治疗。还有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和病灶消融术(使用电、射频和超声等能量)。近年来报道增多,但这些手术的效果均有待于循证医学研究证实。 (1)子宫腺肌病病灶挖除术:适用于年轻、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子宫腺肌瘤一般能挖除干净,可以明显地改善症状、增加妊娠机会。对局限型子宫腺肌病可以切除大部分病灶,缓解症状。虽然弥漫型子宫腺肌病做病灶大部切除术后妊娠率较低,仍有一定的治疗价值。术前可使用GnRH-a治疗3个月,以缩小病灶利于手术。切除前在手术部位注射稀释的垂体后叶素盐水(12U溶于50ml生理盐水中)可明显减少出血,降低手术难度。我们一般使用单极电钩,在病灶最突出处做横梭形切口,注意保留外围肌肉组织,之后分两层缝合创面。做病灶挖除术的同时还做子宫神经去除术或子宫动脉阻断术试图增加疗效。近年来已经有30例手术的经验,患者主要是已经生育过但要求保留子宫者,切除病灶称重在15~120g之间,术后痛经均缓解,随访一年痛经复发率为10%左右,但疼痛程度仍轻于手术前,远期效果仍在观察中。最近日本学者Takeuchi等报道腹腔镜下手术的经验,先在手术部位注射稀释的垂体后叶素盐水,然后在病灶处做横H形切口,可挖出大部分病灶,且不容易穿透到宫腔,然后将包绕病灶的肌层折叠缝合。 (2)子宫内膜去除术:近年来,有报道在宫腔镜下行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术后患者月经量明显减少,甚至闭经,痛经好转或消失,对伴有月经过多的轻度子宫腺肌病可试行。夏恩兰等用TCRE治疗子宫腺肌病28例,术后随访3~34个月,26例疗效满意,成功率92.86%,患者月经均有改善,贫血治愈,18例术前痛经者77.8%术后痛经消失,22.2%减轻。国外也有类似报道。但对浸润肌层较深的严重子宫腺肌病有术后子宫大出血急诊行子宫切除的报道。有作者报道TCRE术毕宫腔即刻放置释放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LNG-IUS,曼月乐)明显增加了术后一年的闭经率,减少了再干预率。也有报道子宫腺肌病患者经热球行子宫内膜去除术后月经减少,痛经也消失。由于该方法简单、安全,值得进一步研究。 2.2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只是暂时性的,对年轻有生育要求,近绝经期者或不接受手术治疗者可试用达那唑、孕三烯酮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或激动剂等,用药剂量及注意事项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假绝经药物治疗期间痛经虽然消失,但停药后痛经经常很快复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也可以使子宫缩小,患者闭经、痛经消失。 近年来,国内有作者报道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腺肌病,患者于月经第1~3天口服米非司酮(10mg/d)3个月,治疗后患者停经、痛经消失,子宫体积明显缩小,副作用少见。我们曾做过动物实验,发现米非司酮不但能明显阻断小鼠子宫腺肌病的发病,而且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