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流行病学

结直肠癌流行病学
结直肠癌流行病学

结直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结直肠癌是男性第三位和女性第二位常见的恶性肿瘤。2012年全球男性结直肠癌新发病例为746000例,占所有恶性肿瘤10%;女性结直肠癌新发病例为614000例,占所有恶性肿瘤9.2%。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地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都非常大,这一差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根据WHO的2012年数据,发病率最高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是发病率最低的西非国家的10倍左右;死亡率最高的西非国家结直肠癌的死亡率是中东欧国家的6倍左右。

大肠癌作为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目前最受关注的恶性肿瘤之一。在2012年诊断的全球1361000例结直肠癌中,中国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例数达到253000例,占全球结直肠癌新发病例的18.6%。作为全球结直肠癌每年新发病例最多的国家,开展积极的肿瘤防治对策,对降低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制定具有本国特色的防治特色时,既需要结合本国的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征,同时又需要积极应用欧美发达国家在结直肠癌筛查普查中的既得经验,节省摸索时间和费用,因此对全世界、全亚洲、西方发达国家和本国的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研究,能够帮助政府制定流行病学筛查普查策略、预算相关人力物力的投入,并开展相关的流行病学及临床基础研究。

可惜的是,目前整个中国在结直肠癌领域仍然缺乏足够完善的流行病学数据库及数据系统,对全国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难以获得可信赖的分析结果,而难以获得在全国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相关政策或筛查普查方案。而在东南沿海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以地区为主的流行病学数据相对较完备,其分析结果具有局部地区适用性,由于结直肠癌被认为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对其分析结论对周边或其他具有类似生活方式的地区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将简单分析中国结直肠癌在亚洲及世界中的发病率变化情况,并重点依托上海市的流行病学数据及与美国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对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总结分析。上海作为中国的发达地区,近30年来生活方式越来越西方化,对上海,特别是上海市区人群(覆盖约619.5万市区居民)近30年来流行病学特征的分析,对其他经济逐步发展、生活方式逐步西方化的地区制定流行病学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大肠癌的发病率的变迁

2009年开始,中国卫生部启动了国家层面的肿瘤传报注册项目,至2012年6月,共有104个肿瘤传报单位向卫生部传报了2009年的恶性肿瘤发病数据,共覆盖人口达到2亿。2009年中国主要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发表在2013年《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杂志上,这是迄今为止报道的最全面的关于中国恶性肿瘤相关发病情况的数据。尽管这个数据分析的内容和质量和美国SEER的年报数据仍然有较大差异,对我国开展流行病学研究仍然具有重要价值。根据2009年的数据,结直肠癌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粗发病率达到29.44/10万人口,仅次于肺癌和胃癌;其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五位,为14.23/10万人口(图1)。

通过在世界范围内对近30余发病率变迁的比较发现,从90年代开始欧美发达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和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开始逐年下降,但是中国等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结直肠癌发病率仍然在逐年上升,在男性患者中这一流行病学特征更加明显。

以上海市区为例,肺癌、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和男性前列腺癌的粗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传统高发的肝癌、胃癌和食管癌和女性宫颈癌则呈相对稳定或逐步下降的趋势(图2)。

目前很多恶性肿瘤发病率的上升是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原因,而对年龄进行标化后的年龄调整标化发病率能够反映恶性肿瘤的实际发病率变化。而在上海市区,结直肠癌的年龄标化发病率仍然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这一点和美国SEER数据的全美结直肠癌发病率有明显的差异(图3)。

由于我们目前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仍然处于上升的态势,我们可以鉴借欧美国家在20世纪70~80年代的经验对我们目前的结直肠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根据美国SEER的数据其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61/10万持续下降至2006年的45/10万;从2001年至2010年,总人群结直肠癌发病率每年下降3.4%,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每年下降3.9%。根据美国经验,其发病率的降低主要归因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其在70年代后期广泛开展的结直肠癌的筛查普查。欧美国家这些筛查普查的经验和最终的获益为我们开展大规模的筛查项目提供了很好的依据,目前上海已经开展全市范围内一般危险度人群的筛查普查工作,有望在未来20~30年内能够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三、结直肠癌死亡率的流行病学变化

结直肠癌的死亡率的流行病学变化既与发病率的变化有相关性,又有其特殊性。由于人口的老龄化,结直肠癌的粗死亡率全球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在去除年龄因素的标化发病率在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呈现下降的趋势。目前中国尚未见全面的报道中国全国水平结直肠癌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特征,但是在上海市区近30余年来结直肠癌的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一变化在结肠癌中变化有其明显。从1973年至2007年,结肠癌年龄标化死亡率以2.42%(男性)和2.48%(女性)的比例升高(图4);而根据美国的数据,其结直肠癌的死亡率则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年降低,从1975年的28.5/10万下降至2006年的17/10万。

欧美国家结直肠癌死亡率的流行病学变化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筛查普查方案的广泛开展,发现了更多的早期肿瘤和癌前病变,提高了结直肠癌的治愈率而降低了死亡率;另一方面规范化治疗的开展使中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进一步降低了结直肠癌的死亡率。

四、结直肠癌的发病部位和发病年龄的变化

发病部位

尽管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善,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但是在结肠和直肠的发病趋势并不完全一致。尽管目前从全中国而言,直肠癌仍然占结直肠癌的多数,但是在中国相对发达地区,结肠癌的比例已经超过直肠癌。上海市区在1984年(男性)和1980年(女性)结肠癌的粗发病率已经超过直肠癌,而结肠癌的发病率上升更加明显(图5)。

表1显示从1973年至2007年,男性和女性的结肠癌以标化后每年3.44%和3.35%的比例上升,而男性和女性直肠癌的标化发病率上升仅1.53%和1.07%。这一流行病学变化对指导结直肠癌筛查普查的策略有参考价值,同时也再次强调体检时全结肠镜的重要性。

不仅如此,从2002年至2007年,在覆盖619.5万人口的上海市区,每年新发的结肠例数/直肠例数的比值平均为1.4(男性)和1.76(女性),而相对在覆盖792.64万人口的上海郊区,该比值为1.12(男性)和1.36(女性),提示生活方式、生活水平可能和结肠癌的发病具有更主要的相关性。

发病年龄

我国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年龄构成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在上海市区,其年龄构成与欧美国家越来越相似,70岁以上老年结直肠癌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根据美国SEER数2000~2007年美国59%的结直肠癌患者为70岁以上患者,49岁以下的年轻结直肠癌患者仅占6%。而以上海市区为例,1990年时70岁以上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占31.9%,49岁以下年轻结直肠癌患者占15%;而到2006年时70岁以上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比例达到56.8%,而49

岁以下年轻结直肠癌患者仅占7.9%(图6)。从图中可以看出老年大肠癌所占比例的上升,而老年结直肠癌比例的上升使我们开展筛査普査及临床治疗方面均面临新的问题。例如,欧美国家对一般危险度人群开展筛査的年龄是50岁,因为在欧美国家90%的结直肠癌发生在50岁以上的人群;而在上海我们发现1990年时85%的结直肠癌发生于50岁以上人群,因此当时一度推荐中国人群45岁开始结直肠癌的筛查,但是在2006年已经有92.1%的结直肠癌发生于50岁以上人群,鉴于这一流行病学特征,目前我们亦可推荐在50岁以上人群开展

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1.医生给您的诊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病时间 ________年 ______月______日 3.住院次数 _______次 4.参加保险情况⑴医疗保险⑵商业保险⑶无保险⑷其他____ 5.您的出生年月________年 ______月______日 6.您的性别⑴男⑵女 7.目前婚姻状况⑴ 未婚⑵ 已婚⑶ 鳏寡 ⑷ 分居⑸ 离婚 ⑹其他_________ 8.受教育年限⑴ 小学及以下⑵ 初中⑶ 高中⑷大学9.职业⑴工人⑵农民⑶行政管理人员 ⑷科研/工程技术人员⑸教师⑹医疗卫生人员 ⑺个体/私营经营者⑻服务业人员⑼下岗/待业 ⑽学生⑾军人⑿媒体 ⒀其他(具体说明)____ 10.居住地区⑴大城市⑵大城市的郊区 ⑶中小城市/县城⑷小镇⑸农村

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 下面是有些人患有精神病/心理疾病后的体验/经历/态度。请问您是否有这些体验/经历/态度? 请根据您是经常有、有时有,很少有还是从来没有这些体验/经历/态度,在下面相应的数字上画圈。 例:知道自己得了精神病/心理疾病后很苦恼。 经常 从来没有 3 2 0 经常有时很少从来没有 1.知道自己有这个病后,您向他人隐瞒病情的情况?………………………… 3 2 1 0 2.知道有这个病后,您对自己的事情作决定的机会怎样?…………………… 3 2 1 0 3.您是否曾经因为精神科药物的副反应而被人认为很懒惰?………………… 3 2 1 0 ………… 3 2 1 0 4.知道自己有这个病后,您主动出去参加社会活动的频率怎样?…. 5.知道自己有这个病后,您参与家庭事务的频率怎样?……………………… 3 2 1 0 6.知道自己有这个病后,您是否怕被误解而避免与人交往?………………… 3 2 1 0 7.是否因为精神科药物的副反应使您得这个病的情况被人知道了?………… 3 2 1 0 8.您是否因为不想让人家知道而利用休息日去精神科门诊看病?…………… 3 2 1 0 9.知道您有这个病后,以前的朋友和您来往频率怎样?……………………… 3 2 1 0 10.知道有这个病后,您提出的建议或意见被重视的情况怎样?……………… 3 2 1 0 …………… 3 2 1 0 11.知道您有这个病后,您找工作被拒绝的频率怎样?………....... ………………… 3 2 1 0 12.因为精神科药物的副反应,您的家人责怪过您吗?……... 13.知道您有这个病后,周围的邻居和您来往的频率怎样?…………………… 3 2 1 0 14.申请或进行工作面试时,您是否因为精神科药物的副反应而失去了工作机会? 3 2 1 0 15.知道您有这个病后,周围的人遇见您是否回避?…………………………… 3 2 1 0 16.因为得了这个病,别人看不起您。……………………………………………… 3 2 1 0 17.知道您有这个病后,您受教育的机会被剥夺的情况………....... …………… 3 2 1 0 …………………… 3 2 1 0 18.精神科药物的副反应是否影响了您的工作表现?…….. 19.找工作时,您是否向面试单位隐瞒这类疾病病史?………………………… 3 2 1 0 20.知道您有这个病后,是否有人欺负您?……………………………………… 3 2 1 0 21.电视和报纸上对精神病人的描写让您很生气。……………………………… 3 2 1 0 22.单位领导对您经常请病假表现不满。………………………………………… 3 2 1 0 23.您是否因为药物的副反应而避免和他人交往?……………….. ... ………… 3 2 1 0 24.其他人的态度让我感到患有这个病很丢人。………………………………… 3 2 1 0 25.知道您有这个病后,上司/同事/同学/朋友对您很冷淡?…………………… 3 2 1 0 26.您是否因为精神科药物的副反应而遭到同事或同学的嘲笑………………… 3 2 1 0 27.因为得了这个病,您感到很孤独。……………………………………………… 3 2 1 0 28.知道您有这个病后,有没有人对您指指点点,或者说闲话。……………… 3 2 1 0 29.您担心别人知道您在接受精神科治疗。……………………………………… 3 2 1 0 30.在您就诊时,医生是否未询问您的精神病史就为您开药?………………… 3 2 1 0 ...……………… 3 2 1 0 31.医生为您开药时是否向您交代了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 32.医生为您注射抗精神病药物时是否向您交代了药物的副反应。…………… 3 2 1 0 条目2,4,5,9,10,13,31,32为反向条目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2019,上海)》要点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 (2019,上海)》要点 一、前言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居于恶性肿瘤第3位,死亡率高居第2位,是占全球发病和死亡首位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近来随着我国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西化,结直肠癌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消化系统发病率第2位、患病率第1位的恶性肿瘤。 目前我国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远低于美国及日韩,85%以上的结直肠癌发现即已属晚期,即使经过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患者的 5年生存率仍明显低于40%;相反,早期结直肠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5%,甚至可以完全治愈。现阶段我国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率低于10%,明显落后于日本(1991年早期诊断率已达到20%)和韩国(2009年已超过20%)。因此,为改变我国结直肠癌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低早期诊断率的现状,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措施亟待在国内推广。 二、相关概念 1.人群筛查:也称自然人群筛查或无症状人群筛查,是采用标准化设计的筛查方案,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筛查。

2.伺机筛查:也称机会性筛查或个体筛查,是一种基于临床,针对就诊者或体检个体的筛查。 三、筛查目标 筛查的长期目标:降低人群结直肠癌死亡率和发病率。 筛查的中期目标:提高早期癌在结直肠癌总体中所占的比例,降低筛查间期结直肠癌的发病率。 筛查的短期目标:提高人群筛查率,提高早期结直肠癌及重要癌前病变检出率,提高结肠镜检查质量。 四、筛查模式和对象 筛查模式:人群筛查与伺机筛查有机结合。 推荐筛查对象: (1)人群筛查:50~75岁人群,无论是否存在报警症状。 (2)伺机筛查:无症状一般个体,参照人群筛查年龄范围,可酌情放宽;有症状特别是有结直肠肿瘤报警症状的个体,不作年龄限制。 五、结直肠癌风险评估 推荐选用结直肠癌筛查评分/问卷进行结直肠癌风险评估,提高筛查参与率,浓缩高危人群,指导筛查方法选择。 六、筛查方法 各种筛查方法的特点见表1。 推荐的筛查方法:(1)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FIT):推荐筛查周期为每年1次;(2)粪便DNA检测,建议筛查周期为

结直肠癌流行病学

结直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结直肠癌是男性第三位和女性第二位常见的恶性肿瘤。2012年全球男性结直肠癌新发病例为746000例,占所有恶性肿瘤10%;女性结直肠癌新发病例为614000例,占所有恶性肿瘤9.2%。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地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都非常大,这一差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根据WHO的2012年数据,发病率最高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是发病率最低的西非国家的10倍左右;死亡率最高的西非国家结直肠癌的死亡率是中东欧国家的6倍左右。 大肠癌作为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目前最受关注的恶性肿瘤之一。在2012年诊断的全球1361000例结直肠癌中,中国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例数达到253000例,占全球结直肠癌新发病例的18.6%。作为全球结直肠癌每年新发病例最多的国家,开展积极的肿瘤防治对策,对降低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制定具有本国特色的防治特色时,既需要结合本国的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征,同时又需要积极应用欧美发达国家在结直肠癌筛查普查中的既得经验,节省摸索时间和费用,因此对全世界、全亚洲、西方发达国家和本国的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研究,能够帮助政府制定流行病学筛查普查策略、预算相关人力物力的投入,并开展相关的流行病学及临床基础研究。 可惜的是,目前整个中国在结直肠癌领域仍然缺乏足够完善的流行病学数据库及数据系统,对全国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难以获得可信赖的分析结果,而难以获得在全国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相关政策或筛查普查方案。而在东南沿海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以地区为主的流行病学数据相对较完备,其分析结果具有局部地区适用性,由于结直肠癌被认为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对其分析结论对周边或其他具有类似生活方式的地区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将简单分析中国结直肠癌在亚洲及世界中的发病率变化情况,并重点依托上海市的流行病学数据及与美国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对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总结分析。上海作为中国的发达地区,近30年来生活方式越来越西方化,对上海,特别是上海市区人群(覆盖约619.5万市区居民)近30年来流行病学特征的分析,对其他经济逐步发展、生活方式逐步西方化的地区制定流行病学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大肠癌的发病率的变迁

山东省第三次精神疾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分析

山东省第三次精神疾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 一、背景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精神疾病服务网络较健全,因此国外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多为登记病例研究,有关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现况调查资料较少。国内沈渔村等先后于1982年和1993年对我国部分地区进行了两次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获得了我国局部地区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资料,但到目前为止尚缺乏国际公认的全国的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资料。 1984年,在山东省卫生厅的领导下,引进当时较先进的精神疾病流行学研究技术,首次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山东省精神疾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调查人口为118998人,精神疾病的总患病率为9.76‰,首次掌握了我省当时精神疾病的患病现状及分布特征,这一研究填补了我省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资料的空白,为制定我省精神卫生工作“七五”和“八五”规划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时隔10年之后的1994年,为及时掌握全省精神疾病的发病趋势,动态观察全省精神疾病的患病水平、分布特征、流行规律、治疗康复情况,在山东省卫生厅、民政厅、公安厅和省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努力下,于1994年在原框架人群范围内进行了山东省第二次精神疾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调查人口为84767人,精神疾病的总患病率为13.24‰,较10年前明显升高,重性精神疾病的致残率高达70%以上,60%的精神疾病患者得不到较系统有效的治疗。该研究结果对调整全省精神卫生经济政策和制定山东省精神卫生工作“九五”和“十五”规划提供了决策依据,大大推动了山东省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 近1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省的社会经济情况和人民群众

的生活价值观念及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贫富分化日趋明显,下岗和再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在这些危险因素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掌握精神疾病的实际患病率对制定“山东省精神卫生工作十一五规划”,完成《山东省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3年-2010年)》的目标要求,为国家精神卫生立法提供参考依据,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卫生厅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华医学基金会的大力资助下,我省与河北、青海、甘肃、西安、沈阳4省2市同时起步,自2004年底开始,组织实施并完成了全省第三次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二、方法 根据山东省的地理地貌、经济状况、文化特征和既往的调查患病水平将山东省17个地市分成5个层面,即西部地区聊城、菏泽、德州,南部地区济宁、枣庄、临沂,胶东半岛烟台、威海、青岛,鲁中地区济南、泰安、莱芜、淄博和靠近东部地区的潍坊、滨州、东营、日照。从这5个层面内随机抽取聊城、济南、枣庄、潍坊、烟台5个地市作为调查地区。每个调查地区抽取4个县(市)、区,每个县(市)、区抽取4个村、居委会,每个村、居委会调查300人。共抽取了20个县(市)、区,80个村和居委会,24000人。实际调查23968人,因拒访、外出、疾病等原因,实际完成22684人筛查。全部调查人口年龄均在18岁以上。 为便于与国际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比较,本次研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一般健康问卷作为筛查工具,用当前国际通用的美国精神学会诊断手册第四版作为诊断标准。 三、结果 在22684人被调查者中,2711人有明确的精神疾病诊断,精神疾病的

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

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 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为探索和描述精神分裂症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依据。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状况存在着相当大的地域差异,各国以及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发病率都不尽相同。美国1986年以前,以初次去各精神病院患者计算,估计年发病率为0.11‰ ~ 0.70‰。英国Nottingham城市1983 ~ 1984年的平均发病率为0.16‰,另两个城市为0.11‰和0.14‰。德国Mannheim的发病率较高,为0.54‰。七十年代中期,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中国精神分裂症发病率达0.09‰~ 0.35‰,其中发病率最低的地区是山东崂山(0.09‰),最高的地区是上海(0.27‰)和四川(0.35‰)。大庆地区基层防治机构的调查资料表明,1986 ~ 1990年间发病率为0.17‰~ 0.26‰,平均发病率为0.22‰。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1992年公布的资料显示,精神分裂症的平均发病率为0.07‰~ 0.14‰,患病率大约为1.4‰ ~ 4.6‰。就年龄而言,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年龄多在15 ~ 45岁,发病年龄跨度为30年;就性别而言,两性间发病率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有的调查结果也表明男性的平均发病年龄比女性要早5年左右。 根据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报道,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差异也比较大,其范围在1‰ ~ 11‰之间。一般人群中,精神分裂症终身患病的危险性约为7‰ ~ 13‰,不论城乡,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均与家庭经济水平呈负相关。美国的报告数据认为,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 ~ 1.5%,NIMH则报告为0.9% ~ 1.9%,但美国某些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为1.1‰。1982年和1993年我国两次全国协作调查以及各地区调查结果均显示在各类精神障碍(不包括神经症)中,精神分裂症患病率居首位。1982年,国内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79],精神分裂症的时点患病率为4.75‰,终身患病率为5.69‰,城市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为6.06‰,农村为3.42‰,总患病率城市为7.11‰,农村为4.26‰。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女性患病率均高于男性,患病比例为1.6:1。1993年,应用相同的方法和标准在其中7个地区进行第二次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80],精神分裂症的时点患病率为5.31‰,终身患病率为6.55‰,总患病率城市为8.18‰,农村为5.18‰。较前次调查略有上升,但无显著性差异。城乡患病率相比较,城市精神分裂症患病率(1982年7.11‰,1993年8.18‰)明显高于农村(1982年4.26‰,1993年5.18‰),两次调查结果一致。1991年在北京地区16个区县进行的大样本调查显示,在超过15岁的人口中,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7.2‰,其中城市为8.04‰,农村为6.21‰,城乡差异显著[81]。山东省(1990 ~ 1994年)对社区47万人口中精神分裂症5年发病的动态观察资

中国体检人群结直肠癌早期筛查项目

中国体检人群结直肠癌早期筛查项目——定量FIT技术结直肠癌筛查多中心应用研究课题一、项目组织结构及首批应用研究中心 (一)顾问: 白书忠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理事长 沈祖尧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兼多个海外院校院士(二)专家指导委员会 指导专家: 张苏展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 代敏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 曾强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 季国忠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李景南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盛剑秋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 胡乃中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孙明军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东冰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三)项目组成员 课题组组长兼首席专家: 宋震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课题组副组长: 范竹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吴伟晴深圳市人民医院张群江苏省人民医院冷松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罗毅解放军杭州杭州疗养院(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课题组秘书: 毛玲娜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曹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课题组专家成员: 李红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赵丽中天津市人民医院金树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吴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魏文志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靳海峰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贾丽梅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冯志杰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付君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张国新江苏省人民医院许春舫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蒋廷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治平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温孝如江西省人民医院黄红卫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姜宏宇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体检中心李洪军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王承芳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付静辽河油田总医院李继驰辽河油田总医院唐世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李云霞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淑贤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赵素清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 蔡善荣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黄彦钦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符力广东省人民医院王燕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重性精神病线索调查及登记表

表1-1 行为异常人员线索调查问题清单 指导语:为了促进公众的健康,我们需要了解您身边的人(居委会的居民,村里的人,家中的人)是否曾经出现下述情况,不论何时有过,现在好或没好,都请您回答我的提问。我们保证对您提供的信息保密,谢谢您的帮助。现在请问您,有没有人发生过以下情况: 1.曾经住精神病院,目前在家。有没有 2.因精神异常而被关锁在家。有没有 3.经常胡言乱语,或者说一些别人听不懂、或者不符合实际的话。有没有 (比如说自己能够和神仙或者看不见的人说话、自己本事特别大,等等) 4.经常无故吵闹、砸东西、打人(不是因为喝醉了酒)。有没有 5.经常自言自语自笑,或者表情呆滞,或者古怪。有没有 6.在公共场合行为举止古怪,衣衫不整,甚至赤身露体。有没有 7.疑心特别大,怀疑周围的人都在议论他或者害他(比如给他下毒,等等)。有没有 8.过分话多(说个不停),活动多,到处乱跑,乱管闲事等。有没有 9.对人过分冷淡,寡言少语、动作慢、什么事情都不做,甚至整天躺在床上。有没有 10.自杀,或者自残。有没有 11.无故不上学、不上班、不出家门、不和任何人接触。有没有 注释: 1. 本问题清单用于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由基层医疗机构的精防医生或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如护士)在对知情人调查提问时填写。 2.调查提问时逐条向知情人解释清楚,使知情人真正了解问题的含义。 3. 每个问题答为“有”或“没有”。 4. 当知情人回答有人符合任何一条中任何一点症状时,应进一步了解该人的姓名、性别、住址等情况,填写《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登记表》。 3.情

表1-2 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登记表 省(区、市)市(地、州) 区(县) 街道(乡、镇) 社区(村、居委会)村 注:1.本表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填写后,报县级精防机构。 2.精神科执业医师对确立重性精神疾病诊断的,在“诊断”一栏中填写疾病名称;对不能确定诊断的,在“诊断”一栏中填写“待核查”;对排除诊断的,在“诊断”一栏中填写“排除”;签名。 3.不能确定诊断的,请上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精神科执业医师进行诊断复核,在“诊断复核”一栏中填写疾病名称并签名。 4.本表原件保存在县级精防机构,复印件反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 填表机构名称:填表人:电话:日期:年月日 诊断机构名称:主管人员:电话:日期:年月日 诊断复核机构名称:主管人员:电话:日期:年月日

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治疗现状

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治疗现状 发表时间:2015-08-20T15:06:03.317Z 来源:《卫生部公告》2015年2期作者:郑智明 [导读] 厦门市消防支队卫生队福建 361012 副癌综合症是指肿瘤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改变病人的生理状况,这种恶性肿瘤的远处作用,统称为PCS。 (厦门市消防支队卫生队福建 361012) 早期结直肠癌是指病灶局限于结直肠粘膜及粘膜下层者。由于病变处于早期阶段,易被病人和医师忽视,病人不会主动就诊,目前筛选方法缺乏灵敏度和特异性,致使难于做出早期诊断。随着当代科技的进展,有可能使更多的肿瘤在发生浸润前(原位癌)被检出,近年来,我国的医务工作者在早期结肠癌的诊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早期结直肠癌的检出率逐年增多,五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病人的预后影响重大。 1、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 1.1 对高危因素及副癌综合症(paracarcinoma syndrome PCS)的认识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包括遗传、饮食习惯、血微量元素硒降低、Crohn病、饮酒与吸烟、慢性或出血性溃疡性结肠炎、日本血吸虫(肠粘膜虫卵沉积)。副癌综合症是指肿瘤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改变病人的生理状况,这种恶性肿瘤的远处作用,统称为PCS。 1.2 相关的临床检查如大便潜血试验、脱落细胞学检查、基因诊断(如ras基因、p53基因)、癌胚基因产物(ECA)、放射免疫扫描(RII)、细胞刺激因子(如血管内皮因子VEGF)、组织代谢物的测定(如尿中羟胺)。其中大便潜血试验、脱落细胞学检查临床应用最广,其余检查有待广泛地推广应用于临床。 1.3 内镜检查内镜在早期结直肠癌的检出率极高、优势大,既可以直视下观察并可活检。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纤维结肠镜及电子结肠镜。近来更有配置超声探头的纤维内镜、胶囊弹道镜应用于临床,这极大地提高早期结直肠癌的检出率,为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1.3.1 早期结直肠癌的普通内镜特点Ⅰ型隆起型多见于乙状结肠,内镜下可见表面发红,大多伴有出血,有时表面附有白苔,体积大的肿瘤表面不整。糜烂或呈分叶状。此型肿瘤多为局灶型癌,很少侵犯粘膜下,Ⅰs型较Ⅰp型粘膜下浸润机会高(1-2)。 1.3.2 应用扩大电子结肠镜诊断早期结直肠癌扩大电子结肠镜除具有普通结肠镜的功能外,还可清楚地观察腺管开口的形态。Kudo等根据大量的实际观察将形态分为5型,Ⅰ型为正常腺管开口;Ⅱ型为增生性病变;Ⅲ型分Ⅲs型及Ⅲl型,Ⅲs型及Ⅴ型多为恶性病变,Ⅲs型小型腺管开口。Ⅲl型多为腺瘤;Ⅳ多为腺瘤或绒毛状腺瘤;Ⅴ型多为恶性肿瘤(3-4)。 1.3.3 超声大肠镜的应用在大肠镜的前端配有超声探头的纤维内镜为超声大肠镜。应用超声大肠镜可以观察结直肠及其周围组织的横断面,能清晰地显示肿瘤侵犯的层次,同时还可以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进行TNM分期。 1.4 病理学诊断病理学诊断为肿瘤的最终诊断,但一般都是根据临床表现、手术所见、肉眼观察和光镜下特征综合作出。现时病理检查方法的进展,如免疫组化法、流式细胞分析(FCM)、自动图像分析、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测定、体外基因扩增(PCR)技术的应用,对早期结直肠癌的检出率更高更准确。 2、早期结直肠癌的治疗 2.1 内镜治疗内镜治疗适用于粘膜及粘膜下浅层的癌。内镜下早期癌切除方法包括息肉切除术、热活检术粘膜切除(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及分块粘膜切除术(piece meal polypectomy,PEMR)。对Ⅰp、Ⅰsp型首选息肉切除术,Ⅰs型先行息肉切除或EMR,大的Ⅰs型肿瘤行PEMR或肠切除术。Ⅱ型肿瘤首先行EMR,如病理报告病变粘膜及粘膜下浅层,则结束治疗,内镜随诊。LST型肿瘤主要在粘膜层,适宜行EMR(14)。 2.2 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这是应用于那些不宜内镜下的切除的早期结肠癌患者。如有适应症,在掌握好熟练的腹腔镜手术技巧时,提倡采用。而对于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则主张常规开腹手术。 2.3 开腹结直肠切除术主要是用于大的内镜切除有困难的Ⅰs型肿瘤,Ⅱ型肿瘤EMR后病理报告达粘膜下深层,LST表面构造消失,结节肥大、溃疡提示粘膜下浸润可能性大者及家族性遗传性息肉(FAP),一旦诊断应立即考虑应用开腹手术切除病变。开腹结直肠切除手术方式大致归纳以下三类。 2.3.1 结直肠癌全切除、永久性回肠造口术其优点是根除了全部有危险的粘膜。但其缺点是需行盆腔解剖和会阴部解剖,手术创伤大,有盆腔感染,神经损伤和伤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故目前仅限用于直肠下端发生癌变的病例。 2.3.2 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术或结直肠全切除术、盲升结肠直肠吻合术这二个手术可归为一类,主要适用于:(1)直肠内无肿瘤者,可选作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术、为防止癌肿的发生和便于术后复查、随访、直肠保留段在8-10cm为宜。(2)结直肠次全切除、盲升结肠直肠吻合术正是弥补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的这一困惑,保留回盲瓣,从而显著改善肠道功能,而直肠保留段可缩短至7-8cm,同时盲升结肠段长亦有6-7cm,这样术后以乙状结构镜检即能达到复查的要求。 2.3.3 结肠全切除、直肠次全切除、直肠粘膜剥除、回肠袋肛管吻合术(IPAA)此术后功能尚佳,缺点是手术创伤大和难度大,需解剖盆腔,神经损伤,有发生吻合口漏、盆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危险。近期需作辅助性回肠造口,二期关闭造口,故需经历二次手术。因此,这一术式应主要应用于直肠内肿瘤密集者,结肠癌变者,以及作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术或结直肠次全切除、盲升结肠直肠吻合术后,保留段直肠内肿瘤再发频繁,无法经内镜予以彻底清除者。此外,对不能或不原终生定期复查、随访监测者亦可首选这一术式。参考文献 1 Kudo S, Kashida H,Tamura S, et al. The problem of "flat" colonic adenoma. Gastrointestinal Endo Clin Nor Amer, 1997; 7(1):87 2 Teari T Miwa H, lmai Y,et al. Analysis of the depressed area of Small flat and depresstd-type colorectal tumors as a mar of malignant protential . Gastrointestinal Endo,1997;45(5):412 3 Kudo S,Tamura S,Nakajima T,et al.Diagnosis of colorectal tumorous lesion by magnifying endoscopy. Gastrointestinal

2013年当涂县重性精神病调查

2013年当涂县重性精神病调查 发表时间:2014-07-18T16:07:12.3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7期供稿作者:曹伟1 秦宏2 陈庆红1 张启全1 涂德华1 [导读] 当涂县隶属于马鞍山市,介于南京、芜湖之间,连续九年位居安徽省经济“十强县”前列。 曹伟1 秦宏2 陈庆红1 张启全1 涂德华1 (1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心医院精神科 243000) (2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太白中心卫生院 243181) 【摘要】目的:调查掌握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重性精神病患病率和就诊情况。方法:采用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手册,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表为调查工具,以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ICD-10)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为诊断标准,对当涂县≥15岁人口采取整群调查方法进行逐一筛查。结果:在完成的351870人调查中,总患病率为2.99‰(不含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1.87‰,精神发育迟滞0.99‰,脑器质性精神障碍0.054‰,情感性精神障碍0.08‰。男性患病率为1.72‰,女性患病率为1.27‰。结论:当涂县重性精神病患病率低于国内同类调查结果,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就诊率高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关键词】重性精神障碍发病率就诊率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7-0079-02 2013 DangTuXian major survey of mental illness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master in anhui province maanshan DangTuXian major psychiatric morbidity and the clinic rate. Methods Mental disease epidemiology investigation handbook, severe mental illness cues questionnaires to survey tools, by mental and behavior disorders (ICD - 10) and the 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mental disorders third edition (CCMD - 3) as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the DangTuXian population aged 15 or more each cluster survey methods for screening. Results The survey, 351870 people at the completion of the total prevalence rate of 2.99 ‰ (excluding mental disorders due to use of alcohol), schizophrenia 1.87 ‰, mental retardation, 0.99 ‰, brain organic mental disorders, 0.054 ‰, Mood(affective)disords),0.08 ‰.Male prevalence was 1.72‰, female prevalence was 1.27 ‰. Conclusion DangTuXian major psychiatric morbidity rates lower than similar domestic survey, men than women, Clinic rate higher than in economically underdeveloped areas. 【Key words】Severe mental disorders Incidence of a disease Clinic rate 当涂县隶属于马鞍山市,介于南京、芜湖之间,连续九年位居安徽省经济“十强县”前列,经济相对发达。全县常住人口为409437。本次调查旨在全面、客观的掌握当涂县重性精神病患病率和就诊情况,并且与2012年调查情况比较,为进一步改善公共卫生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以当涂县11个乡镇,2010年全国第6次人口普查≥1 5岁351870人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180896人,女性170974人,城镇的人口为158588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93282人。 1.2调查工具采用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手册,重性精神疾病调查线索登记表为工具,以国际疾病分类第l0版: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ICD一10)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一3)为诊断标准。 1.3调查方法由县疾控中心,乡卫生院,村卫生室调查员根据重性精神疾病调查线索对全县人口进行初步筛查,填写线索调查登记表,于2013年8月13~14日由马鞍山市中心医院及当涂县太白中心卫生院5名精神科主治、副主任医师根据线索调查登记表对上报人员在乡卫生院对每户见面调查,明确诊断。 1.4统计学方法所用数据用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并进行x2检验。 2 结果 2.1患病率本次调查中,15岁以上人口中有1053人患重性精神病(不含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总患病率为2.99‰。其中精神分裂症(1.87‰),精神发育迟滞(0.99‰),情感性精神障碍(0.08‰),脑器质性精神障碍(0.054‰)。男性患病率为1.72‰,女性患病率为1.27‰。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极显著性(x2=8.608,P<0.01),见表1。表1 2013年当涂县男女重性精神疾病患病率(n(‰)) 精神障碍男性(n=180896)女性(n=170974) x2 P 精神分裂症 367 291 5.010 0.025 精神发育迟滞 201 147 5.610 0.018 情感性精神障碍 12 16 0.820 0.365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9 10 0.124 0.724 合计 589 464 8.608 0.003 a)就诊率本次共排查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1053人,在精神科就诊的有人,就诊率为49.10%,其中男性就诊率为51.95%,女性为 45.47%,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x2=8.608,P<0.05),见表2。表2 2013年当涂县男女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就诊率(n(%))精神障碍男性(人) 女性(人) x2 P 精神分裂症 294(80.10) 195(67.01) 14.590 0.000精神发育迟滞 3(1.49) 2(1.36) 0.010 0.919 情感性精神障碍 5(41.67) 10(62.50) 1.197 0.274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4(44.44) 4(40.00) 0.038 0.845 合计 306(51.95) 211(45.47) 4.358 0.037

精神疾病病耻感的精神动力学分析及相关治疗对策

精神疾病病耻感的精神动力学分析及相关治疗对策 发表时间:2019-03-27T13:42:26.650Z 来源:《心理医生》2019年第5期作者:亢昕汪芹 [导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社会压力和工作压力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孤独感、寂寞感等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之中,人们的精神情况也逐渐表现出了各种问题,临床中精神疾病患者的数量也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但是由于社会、精神等因素的影响,患者精神疾病病耻感情况尤为明显,影响了临床中患者的治疗。本文就从精神动力学方面对患者的精神疾病病耻感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治疗对策。 亢昕汪芹 (石河子绿洲医院新疆石河子 832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社会压力和工作压力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孤独感、寂寞感等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之中,人们的精神情况也逐渐表现出了各种问题,临床中精神疾病患者的数量也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但是由于社会、精神等因素的影响,患者精神疾病病耻感情况尤为明显,影响了临床中患者的治疗。本文就从精神动力学方面对患者的精神疾病病耻感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治疗对策。 【关键词】精神疾病;病耻感;精神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5-0126-02 引言 精神疾病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类疾病,并且随着社会压力、工作压力的增加,该类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社会问题,而实际上,在临床中给予一定的治疗和护理,是能够对患者的情况进行控制或者减轻,但是由于部分患者存在病耻感的原因,导致部分患者不愿意让人知道自身疾病情况,也不愿意来院进行检查,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导致了不可预期的后果[1]。本文就对临床中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出现的精神动力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就患者的情况提出相应的治疗措施。 1.精神疾病病耻感的精神动力学分析 1.1 个体歧视 从精神动力学方面来说,人的意识是由潜意识以及显意识两方面组成的,在临床研究中认为,人们的日常行为和活动主要是由人的显意识加以控制的,但是潜意识也会对人们的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一些在显意识方面较难说明的问题,往往能够从潜意识方面找到真正的原因[2]。在精神动力学的研究中,歧视就是比较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在精神动力学中,我们一般认为歧视指的是歧视者存在主动或者被动与被歧视者拉开距离的行为,而在精神疾病患者与正常人群中该情况发生的较为明显,因为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在大部分正常人群都对精神疾病患者存在恐惧心理,进而在潜意识中出现了逃避的行为,也就导致了歧视情况的出现。因为在一般人员的认知中认为精神病人满足了“危险”定义的三个条件:①对广义上的“生”(包括生命、生产资料等)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威胁;②这种危险在实际上是难以凭借个体自身的能力加以控制的;③自身与危险源之间的距离将会影响危险的严重程度。因此在社会中,正常人群往往会对精神疾病患者保持距离,进而产生歧视感,影响病人自身的感受,导致其出现病耻感[3]。 1.2 社会歧视 人是群居的生物,在长期的发展和学习中,人类逐渐将群居作为了躲避、防范危险的主要手段,因此处理个体意识外,集体意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①敬而远之:在社会的广泛认知之中,依旧将精神疾病患者作为一种明显的危险源来看待,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大多数人会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而当该行为逐渐扩大到整个社会圈子时,就会出现一种集体敬而远之的情况,导致患者出现孤立的情况,而这种孤立感则会给患者带来无法控制和倾诉的恐惧感,增加患者的压力和痛苦,而为了避免该情况的发生,患者就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隐藏自己的疾病,也就是其会出现病耻感;②贬低和歧视:除了采用敬而远之的态度与危险保持一定的距离,尽量降低危险对自身的影响之外,也有集体会出现与之相反的情况,也就是歧视和贬低,在该行为中,集体为危险源打上了一定的标记,使得周围人群能够意识到其存在的危险,而为了保证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就是采取贬低和歧视的态度,对危险源采取抗拒的态度,促使危险源主动远离自身,而这对于精神疾病患者来说,就会导致其出现明显的压力感,害怕被发现,被他人歧视,导致病耻感出现。 1.3 病耻感 病耻感,其英文为stigma,在拉丁文以及希腊语的词根中,均存在烙印的含义,在先到晋升动力学中,我们将精神疾病患者出现的病耻感,理解为一种由于歧视而产生的“投射性认同”,我们认为在社会中公众是该“投射性认同”的主体,而其所采取的歧视态度实质上是一种对于危险的恐惧,一种对于无法控制的危险对象的恐惧,而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降低该恐惧,人们就会尝试通过一个想象的过程以进行防御,强行使得自身的内部世界能够进入外部世界,进而内化这一客体,也就是将自身的恐惧感投射到产生危险的来源,而通过了解该客体的反应,人们将会根据其发应对其进行进一步内化,从而间接的接受该种恐惧,在社会中针对精神疾病患者的表现即为明显的歧视,而患者所作出的反应就是病耻感,意味着该投射对患者造成了影响,使得其作为一种危险因素从绝对不可控制转变为了相对不可控制。 2.治疗对策 2.1 教育 精神疾病患者的病耻感是由自身与公众所导致的,而该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双方低于疾病的认识程度较低所导致的,进行有效的宣教工作,使得公众和患者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疾病的实际情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社会对患者的歧视,减轻患者的压力。 2.2 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治疗 临床中针对患者的情况,要告知患者社会中歧视情况是普遍存在的,是一种世界性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中将其消除,作为患者不应该出现逃避现实以及对社会抱有过高的期望等心理,应当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现实,接受自己的情况。 2.3 坚持对患者进行治疗 医院方面要对患者的治疗抱有信心,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患者具有针对性的治疗,并且叮嘱患者坚持进行治疗,定时来院进行检查,控制好其情况,降低其对周围的影响,保证患者自信,降低其对周围人的影响。

精神病医院可行性报告

设置“XXXX精神病医院”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XXXX精神病医院 二0一二年八月十六日

关于设置XXXX精神病医院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市卫生局: 近年来,XXXX地区的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更好地满足XXXX地区居民和社会群体对看病就医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顺应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形势,我院根据发展改革委、卫生部、财政部、商务部、人力资源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以及XXXX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各种文件精神,为发挥民营经济和技术辅助力量,不断加强和完善城镇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大力发展卫生事业,较好地为城镇居民及社会群众提供多层次的疾病诊疗、预防、保健等医疗服务,加快“卫生城市”建设,构建健康和谐社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我院拟在XXXX市河西山堰路228号,建立“XXXX精神病医院”的可行性报告上报贵局。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申请人及其基本情况 1、性质:招商引资项目 2、法人代表:林文 3、申请人基本情况 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联系电话:XXX 地址:XXXXXX 身份证号码:XXXXX 二、所在地区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情况 现状描述:XXXX地区位于XXXX省东北部,是全省“欠开发、欠发达”地区之一,全区总面积达到1802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15万。XXXX地区辖1个地级市、4个县、4个自治县、1个特区。其中有苗、侗、土家、仡佬、回、布依、蒙古等29个民族;全区城镇人口为62.87万人,占总人口的17﹪,农业人口为317.13万人,占总人口的83﹪,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4.4﹪。目前XXXX地区精神病院编制床位80张,现总住院人员270多人,按精神病发病率11‰计算,远远超出核定范围,从病人住院条件、环境、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精神压力急增,病员持续增加等方面考虑,都大大超出目前XXXX地区经济和社会保障要求,给病人就诊、住院带来难度,给社会安定稳定带来诸多隐患。 “十二五”时期要努力成为改革开放以来XXXX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要努力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到2015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以上,达到650亿元,力争年均增长19%以上、比2010年增加1.5倍、突破74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7000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突破1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5%以上、突破1000亿元,力争翻两番;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5%以上、比2010年增加2倍,力争突破240亿元;招商

我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回顾与发展趋势

我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回顾与发展趋势(2006年发表于内部刊 物) 发表时间:2010-01-22 发表者:罗诚 (访问人次:375) 众所周知,精神疾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疾病,患者因疾病因素而影响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能力,部分因未得到治疗而致精神残疾,丧失劳动力,给患者本人及家属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和经济负担。要解决精神疾病带来的所有问题,首先要对其有一个全面而科学的认识,在系统而科学的认识它之前,先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流行病学,针对精神疾病的科学认识方法称精神疾病流行病学。通过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研究,从而掌握 本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我国流行病学的开展比国外相对较晚,尤其在精神医学中更为突出,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的研究才有明显的成就。 一、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 (一)、精神疾病流行病学(psychiatric epidemiology):是在临床医学中的精神病学领域里,引入现代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的方法,从患者个体的诊治,扩大为对精神障碍及与精神健康有关的状态在人群中发生、发展的原因和分布规律的研究;探讨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治、预防及预后等临床规律,并着重对群体的特性进行研究;从而制定预防、控制和消灭这些精神疾病及促进健康的对策和措施,并通过科学的设计、测量和评 价方法评价其效果的一门涉及多学科的体系。 (二)、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的特点 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的特点,首先是精神病学的特点。本学科的学科基础是精神病学,其任务是采用现代精神病学研究的科学方法探讨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精神疾病的病因、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和预后等规律。因此,本学科应以精神科临床实践为基础,为临床研究和诊治提供有创新性的方法学。同时,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患病个体及患病群体,这就需要突破传统的精神科临床医学以医院为基础进行研究的局限,扩大为以人群为基础的社区研究,突出流行病学的宏观研究特点。将流行病学的方法学应用到精神病学的研究,对精神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有效的防治,以及对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本质及规律的认识有着重要意 义和价值。 (三)、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 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首先是描述精神疾病在不同时间、地区、人群中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以及精神状况、社会功能缺陷等情况;通过比较疾病在不同时间、地区和人群的分布,寻找影响分布的原因,探讨疾病的危险因素、流行因素和病因;根据人群研究的结果估计某因素使个体罹患某病的危险性;通过对精神疾病自然史的研究评价涉及精神病的易感因素、保护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预后因素和生活事件等问题;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之上研究制订对精神疾病的预防对策和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四)、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根据当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将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分为观察法、实验法和理论及方法的研究三大类。观察法包括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和分析性研究(ana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