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原理思考题及答案

嵌入式原理思考题及答案
嵌入式原理思考题及答案

第1章复习要点1.1.1节嵌入式系统的概念

1.1.3节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1.3节嵌入式处理器

1.4节嵌入式系统的组成

第2章复习要点2.1节计算机体系结构分类

2.3.1节 ARM和Thumb状态

2.3.2节 RISC技术

2.3.3节流水线技术

2.4.3节 ARM存储系统

第3章复习要点3.1节ARM编程模式

3.2节ARM指令格式及其寻址方式

3.3节ARM指令集(课上所讲的指令)

第4章复习要点4.1节汇编语言源程序格式

4.2节汇编语言的上机过程

第5章复习要点5.1节键盘接口

5.2节 LED显示器接口

5.5.1节 UART异步串行接口

作业题答案:

1.什么是嵌入式系统?

?第一种,根据IEEE(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的定义:嵌入式系统是“用于控制、监视或者辅助操作机器和设备的装置”(原文为devices used to control, monitor, or assist the operation of equipment, machinery or plants)。

?第二种,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裁剪、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

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2.与通用型计算机相比,嵌入式系统有哪些特点?

?通常是面向特定应用的;

?空间和各种资源相对不足,必须高效率地设计,量体裁衣、去

除冗余;

?产品升级换代和具体产品同步,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软件一般都固化在存储器芯片或单片机本身;

?不具备自举开发能力,必须有一套开发工具和环境才能进行开

3.举例介绍嵌入式微处理器有哪几类?

一、嵌入式微处理器(Embedded Microprocessor Unit, EMPU)

嵌入式处理器目前主要有Aml86/88、386EX、SC-400、Power

PC、68000、MIPS、ARM系列等。

二、嵌入式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 MCU)

嵌入式微控制器目前的品种和数量最多,比较有代表性的通用系列包括8051、P51XA、MCS-251、MCS-96/196/296、C166/167、MC68HC05/11/12/16、68300等。

三、嵌入式DSP处理器(Embedded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EDSP)

嵌入式DSP处理器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是Texas Instruments的TMS320系列和Motorola 摩托罗拉的DSP56000 系列。

四、嵌入式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

4.从硬件系统来看,嵌入式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画出简图。

?嵌入式核心芯片,EMPU——嵌入式微处理器、EMCU——嵌入式微控制器、EDSP——嵌入式数字信号处理器、ESoC——嵌入式片上系统。

?用以保存固件的ROM(非挥发性只读存储器)。

?用以保存程序数据的RAM(挥发性的随机访问存储器)。

?连接微控制器和开关、按钮、传感器、模/数转化器、控制器、LED(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I/O端口。

5.嵌入式微处理器和嵌入式微控制器分别由哪些部件组成,两者有何区别。

嵌入式微处理器=cpu+硬件接口(存储器接口,键盘接口等)+辅助电路(时钟、A/D、D/A、调试电路等)

嵌入式微控制器=cpu+存储器+I/o接口+辅助电路(时钟、A/D、D/A等)

嵌入式微处理器与嵌入式微控制器的区别:后者芯片内部包含了ROM 和RAM。

6.嵌入式操作系统通常含有几层,主要实现何功能。

嵌入式操作系统通常包括:

1、驱动层:硬件相关的底层驱动软件和设备驱动接口;如:LCD 、触摸屏的驱动及接口。

2、操作系统层:系统内核(基本模块),扩展模块(可裁剪)。

3、应用层:应用程序接口。

7.ARM处理器工作模式有几种?各种工作模式下分别有什么特点?(P64)

8.ARM处理器总共有多少个寄存器,这些寄存器按其在用户编程中的功能是如何划分的?这些寄存器在使用中各有何特殊之处?

ARM处理器总共有37个寄存器,各寄存器均为32位。31个通用寄存器,包括程序计数器PC;6个状态寄存器。

这些寄存器按其在用户编程中的功能可划分为:通用寄存器和状态寄存器。

根据ARM处理器不同工作模式,可将全部寄存器分成7组;各工

作模式拥有属于自己的寄存器组,也只能访问自己的寄存器组。

9.试述ARM处理器对异常中断的响应过程。

当一个异常出现以后,ARM微处理器执行完当前指令后(复位异常除外)会执行以下几步操作:

1.将CPSR复制到相应到相应模式下的SPSR中,设置CPSR:

置位I位(禁止IRQ中断)

清零T位(进入ARM状态)

设置MOD位,切换处理器至相应模式

2.将下一条指令的地址存入相应连接寄存器LR(R14_XXX),以

便程序在处理异常返回时能从正确的位置重新开始执行。

3.强制PC从相关的异常向量地址取一条指令执行,从而跳转到相

应的异常处理程序处。

10.如何从异常中断处理程序中返回?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异常处理完毕之后,ARM微处理器会执行以下几步操作从异常返回:

1.将SPSR复制回CPSR中,恢复原处理器工作模式。

2.将连接寄存器LR(R14_XXX)的值减去相应的偏移量后送到PC

中,跳转到被中断的用户程序。

11.ARM存储器的存储周期有几种类型,对应于cache访问和存储器访问是何存储周期?

空闲周期 I周期----内部周期,不执行存储器访问;可广

播下一次访问的地址以便开始译码,与S周期配合实现总线上的突发传送。

顺序周期 S周期----顺序周期:多用于实现总线上的突发传送,第一个周期必须是一个内部周期。(cache传送) 协处理器寄存器传送周期 C周期----协处理器寄存器传递周期:通过数据总线向或从协处理器传送数据;传送期间,存储系统不允许驱动数据总线。

非顺序周期 N周期----非顺序周期:最简单的总线周期,存储控制器必须启动存储器访问来满足这个请求;该方式存储系统常需要长的访问时间。(存储器读写)

cache访问:I周期、S周期

存储器访问:N周期

12.何谓cache?简述cache的工作原理。(P51)

13.何谓写通cache和写回cache,两者有何区别?

写回法是指CPU在执行写操作时,被写的数据只写入cache,不写入主存。仅当需要替换时,才把已经修改的cache块写回到主存中。采用写回法进行数据更新的cache称为写回cache。

写通法是指CPU在执行写操作时,必须把数据同时写入cache 和主存。采用写通法进行数据更新的cache称为写通cache。

14.arm的MMU主要实现何功能。

虚拟存储空间到物理存储空间的映射。在ARM中采用了页式虚

拟存储管理,通过两级页表实现虚拟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

存储器访问权限的控制。

设置虚拟存储空间的缓冲特性:Cache/write buffer

15.协处理器cp15主要实现的功能?

用于处理、控制ARM的特殊性能

片上存储器管理单元(MMU)

指令、数据缓存

写缓冲器

16、简述MMU使能时存储访问过程。(参考:P55)

芯片设置为MMU使能(设置cp15寄存器) :

(1)若cache使能,根据arm输出的虚拟地址在CACHE中搜索;若cache命中, arm处理器与cache交换数据。

若cache禁止或cache未命中,首先访问TLB,参见(2)。(2)根据arm输出的虚拟地址在TLB中搜索,若找到,将其转换为物理地址,访问主存并把该块数据读取到cache(使能时)中。

17、ARM支持的物理页有几种类型,其容量为何值?

ARM支持的存储块:

(1)段(section):由1MB 的存储器块构成

(2)大页(large page):由64KB 的存储器块构成

(3)小页(small page):由4KB 的存储器块构成

(4)微页(tiny page):由1KB 的存储器块构成

18、简述基于段的地址变换过程。

19、简述使用粗页表和4k页的二级虚实地址转换过程。

20.编写1+2+3+……+100的汇编程序。

AREA Block, CODE, READONLY

ENTRY

start

mov r0,#0;

mov r1,#1

aga add r0,r0,r1

add r1,r1,#1

cmp r1,#101

bne aga

MOV r0, #0x18 ; angel_SWIreason_ReportException

LDR r1, =0x20**6 ;

ADP_Stopped_ApplicationExit

SWI 0x123456

END

21.编程实现128位两个加数的加法运算,两个加数分别放在num1和num2变量内,按小端模式存储,结果放在result变量内。

AREA Block, CODE, READONLY

ENTRY

start

ldr r1,=num1

ldr r2,=num2

ldr r3,=result

ldr r4,[r1],#4

ldr r5,[r2],#4

subs r0,r4,r5

str r0,[r3],#4

ldr r4,[r1],#4

ldr r5,[r2],#4

sbcs r0,r4,r5

str r0,[r3],#4

ldr r4,[r1],#4

ldr r5,[r2],#4

sbcs r0,r4,r5

str r0,[r3],#4

ldr r4,[r1],#4

ldr r5,[r2],#4

sbcs r0,r4,r5

str r0,[r3],#4

MOV r0, #0x18 ; angel_SWIreason_ReportException

LDR r1, =0x20**6 ; ADP_Stopped_ApplicationExit

SWI 0x123456

AREA BlockData, DATA, READWRITE

Num1 DCD 55,66,77,88

Num2 DCD 11,22,33,44

result DCD 0,0,0,0

END

22.将存储器中起始地址M1处的4个字数据,移动到地址M2处。(LDM/STM实现)

ldr r1,=m1

ldr r2,=m2

ldmia r1!,{r3-r6}

stmia r2!,{r3-r6}

23.ARM指令的寻址方式有几种?试分别叙述其各自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P72)。

24.假设R0的内容为0x8000,寄存器R1、R2内容分别为0x01与0x10,存储器内容为0。执行下述指令后,说明R0如何变化?存储器的内容如何变化?

STMIB R0!,{R1,R2}

LDMIA R0!,{R1,R2}

25.在ADS环境下,利用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声明伪操作及其赋值伪操作,分别举例来定义算术变量、逻辑变量和串变量并为其赋值

(P99)。

26.读懂下面一段程序,子程序dststr执行过程中寄存器R0、R1、R2中的内容如何变化?试分析并给出子程序执行后的结果。

AREA StrCopy, CODE, READONLY

ENTRY ; mark the first instruction to call

start

LDR r1, =srcstr ; pointer to first string

LDR r0, =dststr ; pointer to second string

BL strcopy ; call subroutine to do copy

stop

MOV r0, #0x18

LDR r1, =0x20**6

SWI 0x123456

strcopy

LDRB r2, [r1],#1

STRB r2, [r0],#1

CMP r2, #0

BNE strcopy

MOV pc,lr ; Return

AREA Strings, DATA, READWRITE

srcstr DCB "First string - source",0

dststr DCB "Second string - destination",0

END

27.读下面一段程序,试分析其功能。

EORS R4,R0,R1

BPL K

MOV R3,0

B END0

K MVN R0,R0

MOV R3,R0

END0 ……

功能:判R0和R1中的数据是否同号,若是,则把R0中的数据取反并送到R3中,否则O→R3。

28.读下面一段程序,试分析其功能。

LDR R0,X+2 | BGTL1

LDR R1,X | CMP R1,R3

LDR R2,Y+2 | BLS L2

LDR R3,Y | L1 MOV R4,1

ADDS R1,R1,R1 | B EXIT ADC R0,R0,R0 ;求2P(R0:R1) | L2 MOV R4,2 CMP R0,R2 |EXIT SWI 0x123456;

结束程序

BLT L2 |

功能:若2x>y 则R4=1;若 2x<=y 则R4=2

29.有100个有符号的字数据,存放在内存BUFF中,编完整的程序(包括代码段、数据段)找出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放入内存单元MAX、MIN中。

AREA Block, CODE, READONLY

ENTRY

start

ldr r0,=BUFF;

mov r1,#100

ldr r4,[r0];max

ldr r5,[r0];min

cmpe ldr r3,[r0]

cmp r4,r3

bgt cmpnext;

mov r4,r3;小于等于

cmpnext

cmp r5,r3

blt loop

mov r5,r3; 小于

loop add r0,r0,#4

sub r1,r1,#1

cmp r1,#0

bne cmpe

ldr r0,=MAX;

str r4,[r0]

ldr r0,=MIN;

str r5,[r0]

MOV r0, #0x18 ; angel_SWIreason_ReportException

LDR r1, =0x20**6 ; ADP_Stopped_ApplicationExit

SWI 0x123456

AREA BlockData, DATA, READWRITE

BUFF DCD 1,-2,3,4,5,6,7,-8,1,2,3,4,5,6,7,8,1,2,3,12

MAX DCD 0

MIN DCD 0

END

30. S3C44B0X具有多少通用I/O口?它们具有哪些功能?(P149)

31.简述矩阵式键盘线扫描检测法的工作原理。(P150\151)32.假设要将S3C44B0X的UART1设置为:波特率9600b/s,7位数据位,2个停止位,1位奇偶校验位,并采用流控制工作,该如何设置?给出完成该设置功能的代码段。

rFCON0=0X00; 不使用FIFO

rUMCON0=0X10; 自动流控制

rULCON0=0X26;正常模式,1位奇偶校验位/奇校验,2个停止位rUCON0=0X45 ; //禁止超时中断、回送模式、发中止信号,允许产生错误状态中断,

//发送、接收中断都为边沿方式,传送、接收模式都为中断请求模式rUBRDIVO =((int)MCLK/16/baud+0.5)-1);//根据波特率计算UBRDIVO的值

33.写出下述内存变量x、y和z的地址。(x、y、z的地址分别为:0x20**0、0x20**4、0x20**c )

begin equ 0x20**0

map begin

x field 4

y field 8

z field 16

34、(1)波特率的概念?一终端以1200波特的速率发送异步串行数据,假设8位数据位,无校验位,1位停止位,若发送字符5AH, 试画出发送端TXD的波形图。图中标明字符的最高位和最低位。

(2)试计算发送字符5AH所用的时间。

答:

(1)波特率就是传送数据位的速率,用位/秒(bit/s)表示,称之为波特。

Start LSB MSB

(2)

(2) 驱动程序:

Unsigned char led_dis[]={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

Unsigned char val,key;

rPCONG=0x5555;

rPCONF=0x0100;

key = rPDATF & 0x07;

rPDATG = led_dis[key] ;

rPDATF = 0x10;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 实验一:柏努利方程实验 1. 关闭出口阀,旋转测压管小孔使其处于不同方向(垂直或正对 流向),观测并记录各测压管中的液柱高度H 并回答以下问题: (1) 各测压管旋转时,液柱高度H 有无变化?这一现象说明了什 么?这一高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在关闭出口阀情况下,各测压管无论如何旋转液柱高度H 无任何变化。这一现象可通过柏努利方程得到解释:当管内流速u =0时动压头02 2 ==u H 动 ,流体没有运动就不存在阻力,即Σh f =0,由于流体保持静止状态也就无外功加入,既W e =0,此时该式反映流体静止状态 见(P31)。这一液位高度的物理意义是总能量(总压头)。 (2) A 、B 、C 、D 、E 测压管内的液位是否同一高度?为什么? 答:A 、B 、C 、D 、E 测压管内的液位在同一高度(排除测量基准和人为误差)。这一现象说明各测压管总能量相等。 2. 当流量计阀门半开时,将测压管小孔转到垂直或正对流向,观 察其的液位高度H / 并回答以下问题: (1) 各H / 值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当测压管小孔转到正对流向时H / 值指该测压点的冲压头H / 冲;当测压管小孔转到垂直流向时H / 值指该测压点的静压头H / 静;两者之间的差值为动压头H / 动=H / 冲-H / 静。 (2) 对同一测压点比较H 与H / 各值之差,并分析其原因。

答:对同一测压点H >H /值,而上游的测压点H / 值均大于下游相邻测压点H / 值,原因显然是各点总能量相等的前提下减去上、下游相邻测压点之间的流体阻力损失Σh f 所致。 (3) 为什么离水槽越远H 与H / 差值越大? (4) 答:离水槽越远流体阻力损失Σh f 就越大,就直管阻力公式可 以看出2 2 u d l H f ? ?=λ与管长l 呈正比。 3. 当流量计阀门全开时,将测压管小孔转到垂直或正对流向,观察其的液位高度 H 2222d c u u = 22 ab u ρcd p ρab p 2 2 u d l H f ??=λ计算流量计阀门半开和 全开A 点以及C 点所处截面流速大小。 答:注:A 点处的管径d=(m) ;C 点处的管径d=(m) A 点半开时的流速: 135.00145 .036004 08.0360042 2=???=???= ππd Vs u A 半 (m/s ) A 点全开时的流速: 269.00145.036004 16.0360042 2=???=???= ππd Vs u A 全 (m/s ) C 点半开时的流速: 1965.0012 .036004 08.0360042 2=???=???=ππd Vs u c 半 (m/s ) C 点全开时的流速: 393.0012.036004 16.0360042 2=???=???= ππd Vs u c 全 (m/s ) 实验二:雷诺实验 1. 根据雷诺实验测定的读数和观察流态现象,列举层流和湍流临界雷诺准数的计算过程,并提供数据完整的原始数据表。 答:根据观察流态,层流临界状态时流量为90( l/h )

化工原理思考题汇总

实验五,填料塔 1.风机为什么要用旁通阀调节流量? 答:因为如果不用旁通阀,在启动风机后,风机一开动将使系统内气速突然上升可能碰坏空气转子流量计。所以要在风机启动后再通过关小旁通阀的方法调节空气流量。 2.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吸收过程是气膜控制还是液膜控制? 答:实验数据表明,相平衡常数m很小,液相阻力m/kx也很小,导致总阻力1/k y 基本上为气相阻力1/k y 所决定,或说为1/k y 所控制,称为气膜控制。 3. 在填料吸收塔塔底为什么必须有液封装置?液封装置是如何设计的? 答:塔底的液封主要为了避免塔内气体介质的逸出,稳定塔内操作压力,保持液面高度。 填料吸收塔一波采用U形管或液封罐型液封装置。 液封装置是采用液封罐液面高度通过插入管维持设备系统内一定压力,从而防止空气进入系统内或介质外泄。 U形管型液封装置是利用U形管内充满液体,依靠U形管的液封高度阻止设备系统内物料排放时不带出气体,并维持系统内一定压力。 4. 要提高氨水浓度(不改变进气浓度)有什么方法?又会带来什么问题? 答:要提高氨水浓度,可以提高流量L,降低温度T a 吸收液浓度提高,气-液平衡关系不服从亨利定律,只能用公式 进行计算。 5. 溶剂量和气体量的多少对传质系数有什么影响?Y2如何变化(从推动力和阻力两方面分析其原因)? 答:气体量增大,操作线AB的斜率LS/GB随之减小,传质推动力亦随之减小,出口气体组成上升,吸收率减小。

实验六精馏塔 (a)在精馏操作过程中,回流温度发生波动,对操作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馏出物的纯度可能不高,降低塔的分离效率。 (b)在板式塔中,气体、液体在塔内流动中,可能会出现几种操作现象? 答:4种:液泛,液沫夹带,漏液 网上答案:5种 a、沸点气相Δ=0 b、沸点液相Δ=1 c、气-液相 0<Δ<1 d、冷液Δ>1 e、过热蒸汽Δ<0 (c)如何判断精馏塔内的操作是否正常合理?如何判断塔内的操作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答:1)看显示的温度是否正常 2)塔顶温度上升至设定的80摄氏度后,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波动,即处于稳定状态(d) 是否精馏塔越高,产量越大? 答:否 (e)精馏塔加高能否得到无水酒精? 答:`不能, (f)结合本实验说明影响精馏操作稳定的因素有哪些? 答:主要因素包括操作压力、进料组成和热状况、塔顶回流、全塔的物料平衡和稳定、冷凝器和再沸器的传热性能,设备散热情况等 第二种答案:1.进料组份是否稳定2、塔釜加热器热源是否稳定键; 3、塔压控制是否稳定 (g)操作中加大回流比应如何进行?有何利弊? 答:加大回流比的措施,一是减少馏出液量,二是加大塔釜的加热速率和塔顶的冷凝速率. 加大回流比能提高塔顶馏出液组成xD,但能耗也随之增加。 (h)精馏塔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塔顶采出率太大而造成产品不合格时,要恢复正常的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降低采出率,即减小采出量 答:降低采出率,即减少采出率. 降低回流比 (1)什么是全回流?特点? 在精馏操作中,若塔顶上升蒸汽经冷凝后全部回流至塔内,则这种操作方法称为全回流。全回流时的回流比R等于无穷大。此时塔顶产品为零,通常进料和塔底产品也为零,即既不进料也不从塔内取出产品。显然全回流操作对实际生产是无意义的。但是全回流便于控制,因此在精馏塔的开工调试阶段及实验精馏塔中,常采用全回流操作。 (3)在精馏实验中如何判断塔的操作已达到稳定? 当出现回流现象的时候,就表示塔的操作已稳定。就可以测样液的折射率了。 (4)什么叫灵敏板?受哪些因素影响? 一个正常操作的精馏塔当受到某一外界因素的干扰(如回流比、进料组成发生波动等),全塔各板的组成发生变动,全塔的温度分布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有可能用测量温度的方法预示塔内组成尤其是塔顶馏出液的变化。 在一定总压下,塔顶温度是馏出液组成的直接反映。但在高纯度分离时,在塔顶(或塔底)相当高的一个塔段中温度变化极小,典型的温度分布曲线如图所示。这样,当塔顶温度有了可觉察的变化,馏出液组成的波动早已超出允许的范围。以乙苯-苯乙烯在8KPa下减压

环境工程原理思考题

页眉 环境工程原理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2. 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3. 简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 4. 简述废物资源化的技术体系。 5. 阐述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体系。 6. 一般情况下,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利用隔离、分离和(或)转化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利用各类装置),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试根据环境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第一节常用物理量 1.什么是换算因数?英尺和米的换算因素是多少? 2.什么是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单位和量纲的区别是什么? 3.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区别和关系如何?试举出质量比的应用实例。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经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的浓度,试说明该单位的优点,并阐述与质量浓度的关系。 5.平均速度的涵义是什么?用管道输送水和空气时,较为经济的流速范围为多页

页眉 少? 第二节质量衡算 1.进行质量衡算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2.简述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的特征。 3.质量衡算的基本关系是什么? 4.以全部组分为对象进行质量衡算时,衡算方程具有什么特征? 5.对存在一级反应过程的系统进行质量衡算时,物质的转化速率如何表示? 第三节能量衡算 1.物质的总能量由哪几部分组成?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何?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 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 第三章流体流动 第一节管流系统的衡算方程 1.用圆管道输送水,流量增加1倍,若流速不变或管径不变,则管径或流速如何变化?

化工原理课后答案

第一章 3.答案:p= 30.04kPa =0.296atm=3.06mH2O 该压力为表压 常见错误:答成绝压 5.答案:图和推算过程略Δp=(ρHg - ρH2O) g (R1+R2)=228.4kPa 7.已知n=121 d=0.02m u=9 m/s T=313K p = 248.7 × 103 Pa M=29 g/mol 答案:(1) ρ = pM/RT = 2.77 kg/m3 q m =q vρ= n 0.785d2 u ρ =0.942 kg/s (2) q v = n 0.785d2 u = 0.343 m3/s (2) V0/V =(T0p)/(Tp0) = 2.14 q v0 =2.14 q v = 0.734 m3/s 常见错误: (1)n没有计入 (2)p0按照98.7 × 103 pa计算 8. 已知d1=0.05m d2=0.068m q v=3.33×10-3 m3/s (1)q m1= q m2 =q vρ =6.09 kg/s (2) u1= q v1/(0.785d12) =1.70 m/s u2 = q v2/(0.785d22) =0.92 m/s (3) G1 = q m1/(0.785d12) =3105 kg/m2?s G2 = q m2/(0.785d22) =1679 kg/m2?s 常见错误:直径d算错 9. 图略 q v= 0.0167 m3/s d1= 0.2m d2= 0.1m u1= 0.532m/s u2= 2.127m/s (1) 在A、B面之间立柏努利方程,得到p A-p B= 7.02×103 Pa p A-p B=0.5gρH2O +(ρCCl4-ρH2O)gR R=0.343m (2) 在A、B面之间立柏努利方程,得到p A-p B= 2.13×103 Pa p A-p B= (ρCCl4-ρH2O)gR R=0.343m 所以R没有变化 12. 图略 取高位储槽液面为1-1液面,管路出口为2-2截面,以出口为基准水平面 已知q v= 0.00139 m3/s u1= 0 m/s u2 = 1.626 m/s p1= 0(表压) p2= 9.807×103 Pa(表压) 在1-1面和2-2面之间立柏努利方程Δz = 4.37m 注意:答题时出口侧的选择: 为了便于统一,建议选择出口侧为2-2面,u2为管路中流体的流速,不为0,压力为出口容器的压力,不是管路内流体压力

化工原理思考题答案

化工原理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流体流动与输送机械 1、压力与剪应力的方向及作用面有何不同 答:压力垂直作用于流体表面,方向指向流体的作用面,剪应力平行作用于流体表面,方向与法向速度梯度成正比。 2、试说明粘度的单位、物理意义及影响因素 答:单位是N·S/m2即Pa·s,也用cp,1cp=1mPa·s,物理意义为:分子间的引力和分子的运动和碰撞,与流体的种类、温度及压力有关 3、采用U型压差计测某阀门前后的压力差,压差计的读数与U型压差计放置的位置有关吗?答:无关,对于均匀管路,无论如何放置,在流量及管路其他条件一定时,流体流动阻力均相同,因此U型压差计的读数相同,但两截面的压力差却不相同。 4、流体流动有几种类型?判断依据是什么? 答:流型有两种,层流和湍流,依据是:Re≤2000时,流动为层流;Re≥4000时,为湍流,2000≤Re≤4000时,可能为层流,也可能为湍流 5、雷诺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雷诺数表示流体流动中惯性力与黏性力的对比关系,反映流体流动的湍动状态 6、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答: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层流没有径向脉动,湍流有径向脉动 7、流体在圆管内湍流流动时,在径向上从管壁到管中心可分为哪几个区域? 答:层流内层、过渡层和湍流气体三个区域。 8、流体在圆形直管中流动,若管径一定而流量增大一倍,则层流时能量损失时原来的多少倍?完全湍流时流体损失又是原来的多少倍? 答:层流时W f∝u,流量增大一倍能量损失是原来的2倍,完全湍流时Wf∝u2 ,流量增大一倍能量损失是原来的4倍。 9、圆形直管中,流量一定,设计时若将管径增加一倍,则层流时能量损失时原来的多少倍?完全湍流时流体损失又是原来的多少倍? 答:

最新环工原理思考题!答案

十一章 第一节 (1) 快速去除污染物的关键是什么? (2) 反应器的一般特性主要指哪几个方面? 指反应器内物料的流动状态、混合状态以及质量和能量传递性能等,它们取决于反应器的结构形式、操作方式等。 (3) 反应器研究开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 什么是间歇操作、连续操作和半连续操作?它们一般各有哪些主要特点? 1.间歇操作:将反应原料一次加入反应器,反应一段时间或达到一定的反应程度后一 次取出全部的反应物料,然后进入下一轮操作。 间歇操作的主要特点: (1)操作特点:反应过程中既没有物料的输入,也没有物料的输出,不存在 物料的进与出。 (2)基本特征:间歇反应过程是一个非稳态的过程,反应器内组成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3)主要优点:操作灵活,设备费低,适用于小批量生产或小规模废水的处理。 (4)主要缺点:设备利用率低,劳动强度大,每批的操作条件不易相同,不便自动控制。 2.连续操作:连续地将原料输入反应器,反应产物也连续地流出反应器。 特点: (1)操作特点∶物料连续输入,产物连续输出,时刻伴随着物料的流动。 (2)基本特征∶连续反应过程是一个稳态过程,反应器内各处的组成不随时间变化。(反应组分、浓度可能随位置变化而变化。) (3)主要优点∶便于自动化,劳动生产率高,反应程度与产品质量较稳定。 规模大或要求严格控制反应条件的场合,多采用连续操作。 (4)主要缺点∶灵活性小,设备投资高。 3.半连续操作:原料与产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为连续输入或输出,而其它成分分批 加入或取出的操作。 特点:半间歇操作具有间歇操作和连续操作的某些特点。反应器内的组成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5)什么是空间时间和空间速度?它们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分别是什么? 空间时间:反应器有效体积(V)与物料体积流量(q v)之比值. 空间速度:单位反应器有效体积所能处理的物料的体积流量. (6) 一般情况下,反应器内的流体流动状态会对反应结果产生影响,为什么? (7) 根据反应物料的流动与混合状态,反应器可分为哪些类型。 理想流反应器和非理想流反应器;完全混合流(全混流)反应器和推流反应器。 (8) 反应器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它通常用到哪几类基本方程? 基本内容: 选择合适的反应器型式;确定最佳的操作条件;计算达到规定的目标所需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绪论 1、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第一思想家”进行了校内征询和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随后,英国广播公司以同一问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一个月下来,汇集全球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牛顿和达尔文位列第三和第四。试结合你对马克思的认识,以及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1)马克思主义教给我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2)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提供了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3)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人生的有益启迪 2、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你怎么评价这样的观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理论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相容的: ①历史上的进步阶级,其利益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能够提出具有科学性的理论观点 ②无产阶级代表着人们的利益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能够提出合理的科学理论 ③自从有阶级以来,理论的科学性总是与一定的阶级性联系在一起的。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①马克思主义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革命理论。 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 3、马克思17岁时在自己的中学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请阅读马克思的这篇作文,并结合你对马克思一生奋斗历程的了解,谈谈你能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从马克思主义的这篇作文中得到的人生启迪; (1)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 (2)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努力工作。 (3)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基本内容: ①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②物质的存在形式 ③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④世界统一于物质 (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 ①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指导原则 ②坚持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王志魁《化工原理》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 2-1 流体输送机械有何作用? 答:提高流体的位能、静压能、流速,克服管路阻力。 2-2 离心泵在启动前,为什么泵壳内要灌满液体?启动后,液体在泵内是怎样提高压力的?泵入口的压力处于什么状体? 答:离心泵在启动前未充满液体,则泵壳内存在空气。由于空气的密度很小,所产生的离心力也很小。此时,在吸入口处所形成的真空不足以将液体吸入泵内。虽启动离心泵,但不能输送液体(气缚); 启动后泵轴带动叶轮旋转,叶片之间的液体随叶轮一起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沿着叶片间的通道从叶轮中心进口位置处被甩到叶轮外围,以很高的速度流入泵壳,液体流到蜗形通道后,由于截面逐渐扩大,大部分动能转变为静压能。 泵入口处于一定的真空状态(或负压) 2-3 离心泵的主要特性参数有哪些?其定义与单位是什么? 1、流量q v : 单位时间内泵所输送到液体体积,m 3/s, m 3/min, m 3/h.。 2、扬程H :单位重量液体流经泵所获得的能量,J/N ,m 3、功率与效率: 轴功率P :泵轴所需的功率。或电动机传给泵轴的功率。 有效功率P e :gH q v ρ=e P 效率η:p P e =η 2-4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有几条?其曲线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离心泵启动时,为什么要关闭出口阀门? 答:1、离心泵的H 、P 、η与q v 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特性曲线。共三条; 2、离心泵的压头H 一般随流量加大而下降 离心泵的轴功率P 在流量为零时为最小,随流量的增大而上升。 η与q v 先增大,后减小。额定流量下泵的效率最高。该最高效率点称为泵的设计点,对应的值称为最佳工况参数。 3、关闭出口阀,使电动机的启动电流减至最小,以保护电动机。 2-5 什么是液体输送机械的扬程?离心泵的扬程与流量的关系是怎样测定的?液体的流量、泵的转速、液体的粘度对扬程有何影响? 答:1、单位重量液体流经泵所获得的能量 2、在泵的进、出口管路处分别安装真空表和压力表,在这两处管路截面1、2间列伯努利方程得: f V M H g u u g P P h H ∑+-+-+=221220ρ 3、离心泵的流量、压头均与液体密度无关,效率也不随液体密度而改变,因而当被输送液体密度发生变化时,H-Q 与η-Q 曲线基本不变,但泵的轴功率与液体密度成正比。当被输送液体的粘度大于常温水的粘度时,泵内液体的能量损失增大,导致泵的流量、扬程减小,效率下降,但轴功率增加,泵的特性曲线均发生变化。 2-6 在测定离心泵的扬程与流量的关系时,当离心泵出口管路上的阀门开度增大后,泵出口压力及进口处的液体压力将如何变化?

化工原理实验—超全思考题答案

实验6 填料吸收塔流体力学特性实验 ⑴ 流体通过干填料压降与式填料压降有什么异同? 答:当气体自下而上通过填料时产生的压降主要用来克服流经填料层的形状阻力。当填料层上有液体喷淋时, 填料层内的部分空隙为液体所充满,减少了气流通道截面,在相同的条件下,随液体喷淋量的增加,填料层所持有的液量亦增加,气流通道随液量的增加而减少,通过填料层的压降将随之增加。 ⑵ 填料塔的液泛和哪些因素有关? 答:填料塔的液泛和填料的形状、大小以及气液两相的流量、性质等因素有关。 ⑶ 填料塔的气液两相的流动特点是什么? 答:填料塔操作时。气体由下而上呈连续相通过填料层孔隙,液体则沿填料表面 流下,形成相际接触界面并进行传质。 ⑷ 填料的作用是什么? 答:填料的作用是给通过的气液两相提供足够大的接触面积,保证两相充分接触。 ⑸ 从传质推动力和传质阻力两方面分析吸收剂流量和吸收剂温度对吸收过程的影响? 答:改变吸收剂用量是对吸收过程进行调节的最常用的方法,当气体流率G 不变时,增加吸收剂流率,吸收速率A N 增加,溶质吸收量增加,则出口气体的组成2y 减小,回收率增大。当液相阻力较小时,增加液体的流量,传质总系数变化较小或基本不变,溶质吸收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传质平均推动力m y ?的增大引起,此时吸收过程的调节主要靠传质推动力的变化。当液相阻力较大时,增加液体的流量,传质系数大幅度增加,而平均推动力可能减小,但总的结果使传质速率增大,溶质吸收量增加。对于液膜控制的吸收过程,降低操作温度,吸收过程的阻力a k m a K y y = 1将随之减小,结果使吸收效果变好,2y 降低,而平均推动力m y ?或许会减小。对于气膜控制的过程,降低操作温度,过程阻力a k m a K y y = 1不变,但平均推动力增大,吸收效果同样将变好 ⑹ 从实验数据分析水吸收氨气是气膜控制还是液膜控制、还是兼而有之? 答:水吸收氨气是气膜控制。 ⑺ 填料吸收塔塔底为什么要有液封装置? 答:液封的目的是保证塔内的操作压强。 ⑻ 在实验过程中,什么情况下认为是积液现象,能观察到何现象? 答:当气相流量增大,使下降液体在塔内累积,液面高度持续上升,称之为积液。 ⑼ 取样分析塔底吸收液浓度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答:取样时,注意瓶口要密封,避免由于氨的挥发带来的误差。 ⑽ 为什么在进行数据处理时,要校正流量计的读数(氨和空气转子流量计)? 答:流量计的刻度是以20℃,1atm 的空气为标准来标定。只要介质不是20℃,

20XX环工原理思考题!答案

十^一早 第一节 (1) 快速去除污染物的关键是什么? (2) 反应器的一般特性主要指哪几个方面? 指反应器内物料的流动状态、混合状态以及质量和能量传递性能等,它们取决于反应器的结构形式、操作方式等。 (3) 反应器研究开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 什么是间歇操作、连续操作和半连续操作?它们一般各有哪些主 要特点? 间歇操作:将反应原料一次加入反应器,反应一段时间或达到一定的 反应程度后一次取出全部的反应物料,然后进入下一轮操作。 间歇操作的主要特点: (1)操作特点:反应过程中既没有物料的输入,也没有物料的输出,不存在物料的进与出。 基本特征:间歇反应过程是一个非稳态的过程,反应器内组成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主要优点:操作灵活,设备费低,适用于小批量生产或小规模废水的 处理。 主要缺点:设备利用率低,劳动强度大,每批的操作条件不易相同, 不便自动控制。

连续操作:连续地将原料输入反应器,反应产物也连续地流出反应器 特点: (1)操作特点:物料连续输入,产物连续输出,时刻伴随着物料的流动。 1 / 12 基本特征:连续反应过程是一个稳态过程,反应器内各处的组成不随时间变化。(反应组分、浓度可能随位置变化而变化。) 主要优点:便于自动化,劳动生产率高,反应程度与产品质量较稳定。规模大或要求严格控制反应条件的场合,多采用连续操作。 主要缺点:灵活性小,设备投资高。 半连续操作:原料与产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为连续输入或输出,而其它成分分批加入或取出的操作。 特点:半间歇操作具有间歇操作和连续操作的某些特点。反应器内的组成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什么是空间时间和空间速度?它们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分别是什么?空间时间:反应器有效体积(V与物料体积流量(qv)之比值. 空间速度:单位反应器有效体积所能处理的物料的体积流量. (6)一般情况下,反应器内的流体流动状态会对反应结果产生影响,为什么? (7)根据反应物料的流动与混合状态,反应器可分为哪些类型。

环工原理思考题

4热量传递 1)什么是热传导? (2)什么是对流传热?分别举出一个强制对流传热和自然对流传热的实例。 (3)简述辐射传热的过程及其特点。 (4)试分析在居室内人体所发生的传热过程,设室内空气处于流动状态。 (5)若冬季和夏季的室温均为18℃,人对冷暖的感觉是否相同?在哪种情况下觉得更暖和?为什么? (1)简述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 (2)简述对流传热的机理、传热阻力的分布及强化传热的措施。 (3)为什么流体层流流动时其传热过程较静止时增强? (4) 传热边界层的范围如何确定?试分析传热边界层与流动边界层的关系。 (5)试分析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 (6) 分析圆直管内湍流流动的对流传热系数与流量和管径的关系,若要提高对流传热系数,采取哪种措施最有效? (7)流体由直管流入短管和弯管,其对流传热系数将如何变化?为什么? (8)什么情况下保温层厚度增加反而会使热损失加大?保温层的临界直径由什么决定? (9)间壁传热热阻包括哪几部分?若冷热流体分别为气体和液体,要强化换热过程,需在哪一侧采取措施? (10)什么是传热效率和传热单元数? 1)分析热辐射对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作用特点。 (2)比较黑体和灰体的特性及其辐射能力的差异。 (3) 温度对热辐射和辐射传热的影响。 (4)分析物体辐射能力和吸收能力的关系。 (5)简述气体发射和吸收辐射能的特征,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机理。 1)简述换热器的类型。 (2)什么是间壁式换热器,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型? (3)列管式换热器式最常用的换热器,说明什么是管程、壳程,并分析当气体和液体换热时,气体宜通入哪一侧? (4)简述增加传热面积的方法。 (5)试分析提高间壁式换热器传热系数的途径。 5质量传递 (1)什么是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 (2)简述费克定律的物理意义和适用条件。 (3)简述温度、压力对气体和液体分子扩散系数的影响。 (4)对于双组分气体物系,当总压和温度提高1倍时,分子扩散系数将如何变化? (5)分析湍流流动中组分的传质机理。 (1)什么是总体流动?分析总体流动和分子扩散的关系。 (2)在双组分混合气体的单向分子扩散中,组分A的宏观运动速度和扩散速度的关系? (3)单向扩散中扩散组分总扩散通量的构成及表达式。

20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案

20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案 绪论 1. 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第一思想家”进行了校内征询和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随后,英国广播公司以同一问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一个月下来,汇集全球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牛顿和达尔文位列第三和第四。试结合你对马克思的认识,以及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参考答案: (1)关于马克思。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被称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马克思是德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家和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变革。 (2)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如果从狭义意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观点和学术体系,如果从广义发展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我们还不太讲马克思主义是一百多年前的理论,它还是由马克思、恩格斯一百多年前创立并在此后得到不断发展的理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并非是过去时而是现在进行时或者现在完成进行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没有也永远不会过时,马克思主义内在本质决定他能够永葆时代的价值,为什么当今时代离不开马克思?可能从三个层面来讲,一个是马克思所针对的时代的问题到今天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他提出的解决措施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二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前瞻性,既属于那个时代也是超越那个时代,它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步骤

化工原理课后题答案部分

化工原理第二版 第1章蒸馏 1.已知含苯0.5(摩尔分率)的苯-甲苯混合液,若外压为99kPa,试求该溶液的饱和温度。苯和甲苯的饱和蒸汽压数据见例1-1附表。 t(℃) 80.1 85 90 95 100 105 x 0.962 0.748 0.552 0.386 0.236 0.11 解:利用拉乌尔定律计算气液平衡数据 查例1-1附表可的得到不同温度下纯组分苯和甲苯的饱和蒸汽压P B *,P A *,由于总压 P = 99kPa,则由x = (P-P B *)/(P A *-P B *)可得出液相组成,这样就可以得到一组绘平 衡t-x图数据。 以t = 80.1℃为例 x =(99-40)/(101.33-40)= 0.962 同理得到其他温度下液相组成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绘出饱和液体线即泡点线 由图可得出当x = 0.5时,相应的温度为92℃ 2.正戊烷(C 5H 12 )和正己烷(C 6 H 14 )的饱和蒸汽压数据列于本题附表,试求P = 13.3kPa 下该溶液的平衡数据。 温度C 5H 12 223.1 233.0 244.0 251.0 260.6 275.1 291.7 309.3 K C 6H 14 248.2 259.1 276.9 279.0 289.0 304.8 322.8 341.9 饱和蒸汽压(kPa) 1.3 2.6 5.3 8.0 13.3 26.6 53.2 101.3 解:根据附表数据得出相同温度下C 5H 12 (A)和C 6 H 14 (B)的饱和蒸汽压 以t = 248.2℃时为例,当t = 248.2℃时 P B * = 1.3kPa 查得P A *= 6.843kPa 得到其他温度下A?B的饱和蒸汽压如下表 t(℃) 248 251 259.1 260.6 275.1 276.9 279 289 291.7 304.8 309.3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答案汇总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1.在测量前为什么要将设备中的空气排尽?怎样才能迅速地排尽?为什么?如何检验管路中的空气已经被排除干净? 答:启动离心泵用大流量水循环把残留在系统内的空气带走。关闭出口阀后,打开U 形管顶部的阀门,利用空气压强使U 形管两支管水往下降,当两支管液柱水平,证明系统中空气已被排除干净。 2.以水为介质所测得的?~Re关系能否适用于其他流体? 答:能用,因为雷诺准数是一个无因次数群,它允许d、u、、变化 3?在不同的设备上(包括不同管径),不同水温下测定的?~Re数据能否关联在同一条曲线上? 答:不能,因为Re二du p仏与管的直径有关 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 1.试从所测实验数据分析,离心泵在启动时为什么要关闭出口阀门?本实验中,为了得到较好的实验效果,实验流量范围下限应小到零,上限应到最大,为什么? 答:关闭阀门的原因从试验数据上分析:开阀门意味着扬程极小,这意味着电机功率极大,会烧坏电机 (2)启动离心泵之前为什么要引水灌泵?如果灌泵后依然启动不起来,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答:离心泵不灌水很难排掉泵内的空气,导致泵空转而不能排水;泵不启动可能是电路问题或是泵本身已损坏,即使电机的三相电接反了,泵也会启动的。 (3)泵启动后,出口阀如果不开,压力表读数是否会逐渐上升?随着流量的增大,泵进、出口压力表分别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答:当泵不被损坏时,真空表和压力表读数会恒定不变,水泵不排水空转不受

外网特性曲线影响造成的 恒压过滤常数的测定 1.为什么过滤开始时,滤液常常有混浊,而过段时间后才变清? 答:开始过滤时,滤饼还未形成,空隙较大的滤布使较小的颗粒得以漏过,使滤液浑浊,但当形成较密的滤饼后,颗粒无法通过,滤液变清。? 2.实验数据中第一点有无偏低或偏高现象?怎样解释?如何对待第一点数据? 答:一般来说,第一组实验的第一点△ A A q会偏高。因为我们是从看到计量桶出现第一滴滤液时开始计时,在计量桶上升1cm 时停止计时,但是在有液体流出前管道里还会产生少量滤液,而试验中管道里的液体体积产生所需要的时间并没有进入计算,从而造成所得曲线第一点往往有较大偏差。 3?当操作压力增加一倍,其K值是否也增加一倍?要得到同样重量的过滤液,其过滤时间是否缩短了一半? 答:影响过滤速率的主要因素有过滤压差、过滤介质的性质、构成滤饼的 颗粒特性,滤饼的厚度。由公式K=2I A P1-s, T=qe/K可知,当过滤压强提高一倍时,K增大,T减小,qe是由介质决定,与压强无关。 传热膜系数的测定 1.将实验得到的半经验特征数关联式和公认式进行比较,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 答:答:壁温接近于蒸气的温度。 可推出此次实验中总的传热系数方程为 其中K是总的传热系数,a是空气的传热系数,02是水蒸气的传热系数,3是铜管的厚度,入是铜的导热系数,R1、R2为污垢热阻。因R1、R2和金属壁的热阻较小,可忽略不计,则Tw- tw,于是可推导出,显然,壁温Tw接近于给热系数较大一侧的流体温度,对于此实验,可知壁温接近于水蒸气的温度。

化工原理思考题答案

化工原理思考题答案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化工原理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流体流动与输送机械 1、压力与剪应力的方向及作用面有何不同 答:压力垂直作用于流体表面,方向指向流体的作用面,剪应力平行作用于流体表面,方向与法向速度梯度成正比。 2、试说明粘度的单位、物理意义及影响因素 答:单位是N·S/m2即Pa·s,也用cp,1cp=1mPa·s,物理意义为:分子间的引力和分子的运动和碰撞,与流体的种类、温度及压力有关 3、采用U型压差计测某阀门前后的压力差,压差计的读数与U型压差计放置的位置有关吗? 答:无关,对于均匀管路,无论如何放置,在流量及管路其他条件一定时,流体流动阻力均相同,因此U型压差计的读数相同,但两截面的压力差却不相同。 4、流体流动有几种类型?判断依据是什么? 答:流型有两种,层流和湍流,依据是:Re≤2000时,流动为层流;Re ≥4000时,为湍流, 2000≤Re≤4000时,可能为层流,也可能为湍流5、雷诺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雷诺数表示流体流动中惯性力与黏性力的对比关系,反映流体流动的湍动状态 6、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答: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层流没有径向脉动,湍流有径向脉动 7、流体在圆管内湍流流动时,在径向上从管壁到管中心可分为哪几个区域?

答:层流内层、过渡层和湍流气体三个区域。 8、流体在圆形直管中流动,若管径一定而流量增大一倍,则层流时能量损失时原来的多少倍?完全湍流时流体损失又是原来的多少倍? 答:层流时W f ∝u ,流量增大一倍能量损失是原来的2倍,完全湍流时Wf ∝u 2 ,流量增大一倍能量损失是原来的4倍。 9、圆形直管中,流量一定,设计时若将管径增加一倍,则层流时能量损失时原来的多少倍?完全湍流时流体损失又是原来的多少倍? 答: 10、如图所示,水槽液面恒定,管路中ab 及cd 两段的管径、长度及粗糙度均相同,试比较一下各量大小 11、用孔板流量计测量流体流量时,随流量的增加,孔板前后的压差值将如何变化?若改用转子流量计,转子上下压差值又将如何变化? 答:孔板前后压力差Δp=p 1-p 2,流量越大,压差越大,转子流量计属于 截面式流量计,恒压差,压差不变。 12、区分留心泵的气缚与气蚀现象、扬程与升扬高度、工作点与设计点等概念 答:气缚:离心泵启动前未充液,泵壳内存有空气,由于空气密度远小于液体的密度,产生离心力很小,因而叶轮叶心处所形成的低压不足以将贮槽内的液体吸入泵内,此时启动离心泵也不能输送液体。 气蚀:贮槽液面一定,离心泵安装位置离液面越高,贮槽液面与泵入口处的压差越大,当安装高度达到一定值时,泵内最低压力降至输送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汽压,液体在该处形成气泡,进入叶轮真空高压区后气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1单项流动阻力测定 (1)启动离心泵前,为什么必须关闭泵的出口阀门? 答:由离心泵特性曲线知,流量为零时,轴功率最小,电动机负荷最小,不会过载烧毁线圈。 (2)作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时,先要把泵体灌满水以防止气缚现象发生,而阻力实验对泵灌水却无要求,为什么? 答:阻力实验水箱中的水位远高于离心泵,由于静压强较大使水泵泵体始终充满水,所以不需要灌水。 (3)流量为零时,U形管两支管液位水平吗?为什么? 答:水平,当u=0时柏努利方程就变成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Z l P l ? :?g =Z2 P2;g,当P l = P2 时,Z I = Z2 (4 )怎样排除管路系统中的空气?如何检验系统内的空气已经被排除干净? 答:启动离心泵用大流量水循环把残留在系统内的空气带走。关闭出口阀后,打开U形管顶部的阀门,利用空气压强使U形管两支管水往下降,当两支管液柱水平,证明系统中空气已被排除干净。 (5)为什么本实验数据须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 答:因为对数可以把乘、除变成加、减,用对数坐标既可以把大数变成小数,又可以把小数扩大取值范围,使坐标点更为集中清晰,作出来的图一目了然。 (6)你在本实验中掌握了哪些测试流量、压强的方法?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测流量用转子流量计、测压强用U形管压差计,差压变送器。转子流量计,随流量的大小,转子可以上、下浮动。U形管压差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经济。差压变送器,将压差转换 成直流电流,直流电流由毫安表读得,再由已知的压差~电流回归式算出相应的压差,可测 大流量下的压强差。 (7 )读转子流量计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答:读时,眼睛平视转子最大端面处的流量刻度。如果仰视或俯视,则刻度不准,流量就全有误^^。 (8)两个转子能同时开启吗?为什么? 答:不能同时开启。因为大流量会把U形管压差计中的指示液冲走。 (9 )开启阀门要逆时针旋转、关闭阀门要顺时针旋转,为什么工厂操作会形成这种习惯?答:顺时针旋转方便顺手,工厂遇到紧急情况时,要在最短的时间,迅速关闭阀门,久而久之就形成习惯。当然阀门制造商也满足客户的要求,阀门制做成顺关逆开。 (10)使用直流数字电压表时应注意些什么? 答:使用前先通电预热15分钟,另外,调好零点(旧设备),新设备,不需要调零点。如果有波动,取平均值。 (11)假设将本实验中的工作介质水换为理想流体,各测压点的压强有何变化?为什么?答:压强相等,理想流体u=0,磨擦阻力F=0,没有能量消耗,当然不存在压强差。 Z j +P/? +uj/2g =Z2 +u;/2g , T d1=d2 二U1=U2 又T Z1=Z2 (水平管)P1 = P2 (12)离心泵送液能力,为什么可以通过出口阀调节改变?往复泵的送液能力是否也可采用同样的调节方法?为什么? 答:离心泵送液能力可以通过调节出口阀开度来改变管路特性曲线,从而使工作点改变。往复泵是正往移泵 流量与扬程无关。若把出口堵死,泵内压强会急剧升高,造成泵体,管路和电机的损 坏。 (13)本实验用水为工作介质做出的入一Re曲线,对其它流体能否使用?为什么?

化工原理上册课后习题及答案 (1)

第一章:流体流动 二、本章思考题 1-1 何谓理想流体?实际流体与理想流体有何区别?如何体现在伯努利方程上? 1-2 何谓绝对压力、表压和真空度?表压与绝对压力、大气压力之间有什么关系?真空度与绝对压力、大气压力有什么关系? 1-3 流体静力学方程式有几种表达形式?它们都能说明什么问题?应用静力学方程分析问题时如何确定等压面? 1-4 如何利用柏努利方程测量等直径管的机械能损失?测量什么量?如何计算?在机械能损失时,直管水平安装与垂直安装所得结果是否相同? 1-5 如何判断管路系统中流体流动的方向? 1-6何谓流体的层流流动与湍流流动?如何判断流体的流动是层流还是湍流? 1-7 一定质量流量的水在一定内径的圆管中稳定流动,当水温升高时,Re将如何变化?1-8 何谓牛顿粘性定律?流体粘性的本质是什么? 1-9 何谓层流底层?其厚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1-10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及相对粗糙度d/ 的关联图分为4个区域。每个区域中,λ与哪些因素有关?哪个区域的流体摩擦损失f h与流速u的一次方成正比?哪个区域的f h与2 u成正比?光滑管流动时的摩擦损失f h与u的几次方成正比?

1-11管壁粗糙度对湍流流动时的摩擦阻力损失有何影响?何谓流体的光滑管流动? 1-12 在用皮托测速管测量管内流体的平均流速时,需要测量管中哪一点的流体流速,然后如何计算平均流速? 三、本章例题 例1-1 如本题附图所示,用开口液柱压差计测量敞口贮槽中油品排放量。已知贮槽直径D 为3m ,油品密度为900kg/m3。压差计右侧水银面上灌有槽内的油品,其高度为h1。已测得当压差计上指示剂读数为R1时,贮槽内油面 与左侧水银面间的垂直距离为H1。试计算当右侧支管内油面向下移动30mm 后,贮槽中排放出 油品的质量。 解:本题只要求出压差计油面向下移动30mm 时,贮槽内油面相应下移的高度,即可求出排放量。 首先应了解槽内液面下降后压差计中指示剂读数的变化情况,然后再寻求压差计中油面下移高度与槽内油面下移高度间的关系。 设压差计中油面下移h 高度,槽内油面相应下移H 高度。不管槽内油面如何变化,压差计右侧支管中油品及整个管内水银体积没有变化。故当压差计中油面下移h 后,油柱高度没有变化,仍为h1,但因右侧水银面也随之下移h ,而左侧水银面必上升h ,故压差计中指示剂读数变为(R-2h ),槽内液面与左侧水银面间的垂直距离变为(H1-H-h )。 当压差计中油面下移h 后,选左侧支管油与水银交界面为参考面m ,再在右侧支管上找出等压面n (图中未画出m 及n 面),该两面上的表压强分别为: g h H H p m 01)(ρ--= ( ρ为油品密度) 1-1附图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