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学靳希斌重点总结 (2)

教育经济学靳希斌重点总结 (2)
教育经济学靳希斌重点总结 (2)

第1章绪论

教育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学科性质为部门经济学或教育部门经济学。学科研究的对象为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及教育领域内经济现象及其规律。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为教育投资、教育经济效率、教育经济效益。学科体系结构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

(1)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以及发展历史;

(2)学科的理论基础;

(3)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4)学科的具体概念、范畴、定律、原则、规律以及计量模型和数据指标;

(5)教育人力资源配置、组合以及劳动报酬;

(6)教育事业发展规模、速度以及发展战略。

第2章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中有着十分丰富的教育经济思想。教育劳动有一部分属于生产劳动的范畴,教育劳动是一种劳务性或服务性的劳动,教育劳动直接生产劳动者的能力和科学技术生产力;教育劳动在劳动力再生产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育可以再生产人的劳动能力,再生产科学技术生产力;教育劳动可以创造价值,劳动价值学说是计量教育经济效益的理论基础。

第3章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是西方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人力资本的内容包括教育资本、知识与技术资本、健康资本、劳动力的迁移和流动资本以及培训资本等。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人口质量重于人口数量,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作用,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核心,教育投资收益率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教育投资收益率是可以计量的。人力资本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有了新发展,出现了筛选假设理论、社会化理论和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等。

第4章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教育需求和供给从经济学的角度论述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多层面、多方位的,有宏观层面教育与经济的相互作用、经济对教育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教育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的战略地位。教育过程与物质生产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5章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是教育与经济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有着密讶的关系。社会生产发展决定科学技术发展,而科学技术又是生产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社会生产的推动力量。现代教育对科学技术进步具有重要作用。现代教育具有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具有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现代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

的形式。知识经济与现代教育有密切的关系,知识经济对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教育是生产知识和传播知识的产业,现代教育是国家创薪体系的重要力量。

第6章教育服务与教育服务贸易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观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服务、教育服务贸易被认同。教育服务具有基础产业**换性、市场性、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以及教育服务产品消费者的多层性和多元性。教育服务与市场经济有多层次的关系。学校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竞争中应该形成自己的优势,其中优质教育服务质量是形成学校优质教育服务的核心,创办特色学校是形成学校服务优势的重要举措,打造学校经营品牌是形成教育服务优势的有力手段。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方面作出了多方面承诺。5

第7章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

研究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关系是研究宏观教育与经济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教育结构受经济结构的制约。经济结构直接或间接制约教育结构内部发展变化的趋势。其中教育结构与劳动力结构性就业是关键环节,劳动力的职业结构直接影响着教育结构的发展变化,同时教育结构也直接影响劳动力的知识结构和智力结构。

第8章教育投资

教育投资也称教育投入。教育投资具有生产性、周期性长、弹性大以及长效性和迟效性等特点。教育投资来源主要有国家财政性拨款、社会捐集资、企事业单位投资、学校自筹资金以及学生家庭和个人投资等。教育投资比例主要有教育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教育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教育投资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影响教育投资比例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因素、人口因素、科学技术因素和政治因素等。确定教育投资比例的方法有测推法、坐标图示法、国际比较法等。

第9章教育成本

研究教育成本对于计量教育经济效益以及计量劳动者的报酬,加强教育宏观管理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成本分为教育社会成本与教育个人成本、教育直接成本与教育间接成本、教育物质成本与教育人员成本等。计量教育成本也有多种方法。

第10章教育消费

教育消费是桂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消费是一种文化消费、投资性消费、消费主体资格有基本要求的消费,是贯穿消费者一生的消费。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仍处于结构性升级阶段。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教育消费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对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消费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诸如消费内容的多样性和层次性等,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如教育消费中的盲

目性,消费支付形式的单一性以及消费中存在的浪费等,对此我们提出了改革的对策。

第11章教育产权与学校经营

教育产权是指拥有举办教育机构财产的权利。教育产权具有产业性、公益性、强制性、排他性。教育产权和企业产权存在差异。不同的办学模式有不同的产权结构。学校经营是指学校组织从自身行为特征实际出发,以提高学校资源效率和效益为根本目的,以学校资源多层次优化配置、整合为基本途径,所实施的学校经营环境分析、学校经营思想确立、学校经营目标确定、学校经营策略选择以及学校经营操作方式等一系列的筹划、营谋活动。学校经营可分为学校产品经营、学校资产经营、学校资本经营。

第12章教育经济效率

教育经济效率指教育投入-9产出之比。计量教育经济效率有各种指标体系,主要有理论性指标体系、实用性指标体系、可操作性指标体系,同时还有各省区根据本地区情况颁布的义务教育指标体系。教育经济效率是可以计量的,主要的计量方法有以单个合格毕业生消耗教育投资量为指标的计量方法、以教育投资经济系数为指标的计量方法、以统考总分修正量计量方法,还有生产函数方法和内外参照标准分评定方法等。

第13章教育规模经济

教育既有规模经济,也有规模不经济。只有教育规模适当,才能达到规模经济。教育规模经济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条件,即教育资源利用的充分性、教育资源利用的适当性、教育规模扩大的有限性。教育规模经济是指学校拥有恰好可以使资源获得充分与适当的运用,而又不衍生人际关系远离和行政僵化等弊端的适当学生数。教育规模有多种类型,主要有九类,即规模过小成长型、稳定型、萎缩性,规模适度成长型、稳定型、萎缩型,规模过大成长型、稳定型、萎缩型。国内外的学者对教育规模经济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和意见。5

第14章教育经济效益指标与计量公式

教育经济效益是指教育领域内的劳动消耗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在数量上的对比,即把投入教育的资源和依赖这种投资所得到的国民收入加以比较以后,以所得的国民收入去抵偿教育投资后还有余数,这个多余的数量就是教育投资经济效益。教育经济效益有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教育成果与物质生产过程相结合时才会产生经济效益。教育经济效益具有间接性、迟效性、长效性、多效性和条件性等特点。计量教育经济效益有多种指标,主要有教育收益率、教育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教育对社会劳动生产率的贡献、教育对个人收入增加的贡献等。

第15章教育经济效益计量方法

教育创造的经济效益是可以计量的,计量方法有多种,其中劳动简化比计算方法在国内使用较多。除此之外,还有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的余数分析法、丹尼森提出的因素分析

法、沃尔什提出的现值折算法、教育生产函数法、人力资本衡量法,费用—效益分析法等。

第16章教师劳动及其报酬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实现者。教师劳动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复杂性和创造性、长效性和迟效性等特点。教师应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实行教师工作量制度,规定教师工作量应该遵循三个原则,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原则、学校以教学为主原则、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依据的原则。提高教师劳动效率必须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用现代化设备装备学校,提高教师政治和业务素质,加强对教师教学的管理工作,改善和提高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确定教师劳动报酬的理论依据主要有按劳分配和绩效分配的原则,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我国教师工资制度在不断发生变化,教师工资报酬在逐年增加。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教师也在不断地流动,要用市场机制调节教师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增加教师工资报酬。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